时间:2023-03-06 16:07:17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质量管理体系培训总结,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关键词 企业 质量管理体系 建设
质量决定了企业的成败,是企业形象的内涵所在,也是顾客是否认可企业的首要因素。随着市场经济全球化和国家十三五规划的实施,“质量第一”不再仅仅是口号,而是加快企业发展的根本举措。产品质量的优劣不仅靠产品检验把关,更要通过建立质量管理体系实施全过程的质量控制,这样才能更经济、更有效的做出更优质的产品。
一、质量管理体系的含义
质量管理体系是企业内部建立的、为保证产品质量或质量目标所必需的、系统的质量活动。它根据企业特点选用若干体系要素加以组合,加强从设计研制、生产、检验、销售、使用、售后等全过程的质量管理活动,并予制度化、标准化,成为企业内部质量工作的要求和活动程序。现代企业管理中,质量管理体系最新版本的标准是 ISO9001:2015,是企业普遍采用的质量管理体系。
二、加强企业质量管理体系的建设,首先要建立文件化的质量管理体系
1.建立文件化的质量管理体系一定要结合公司发展的实际状况,杜绝“两张皮”现象。企业所使用的质量管理体系文件是套用标准或其他母本r,要认真经过企业内部的消化、吸收、总结与提高,不能不考虑企业实际状况直接引用原文,造成“两张皮”的状况。要结合企业现状,把内部管理制度、工作流程与程序相互紧密地结合起来,按照质量管理体系的有关标准要求、过程方法,建立相应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形成企业管理与质量管理体系工作相互融为一体,提供有力保证产品质量的文件体系。
2.文件化的质量管理体系建立一定要具有系统性、协调性和准确精炼性。企业在建立文件化的质量管理体系时,首先应策划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的结构与数量,并对照标准条款和企业的管理流程,产品特点来实施,既符合标准要求,又符合企业特点。其次质量管理文件与文件之间的相互协调,避免产生不一致的地方,应与公司的其他管理规定、技术标准相协调,认真处理好各种过程的接口,避免不协调或职责不清。最后质量管理文件的内容要准确精炼。
三、有效运行质量管理体系,不断提升产品质量,增强企业综合实力
1.有效运行质量管理体系,切实加强教育培训。一是通过培训让企业员工全面了解质量管理体系质量手册、程序文件的内涵,真正理解企业的方针和目标,清楚地知道自身的质量工作、岗位权责、工作内容以及企业运行质量管理体系的作用;二是通过培训让企业员工在生产制造过程中出现质量问题以后,会应用体系文件对质量问题进行分析、查找原因,并采取纠正和预防措施加以改进。
2.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需要企业领导推动。质量管理体系的运行,离不开管理者代表的策划,离不开坚持原则的内审员,更离不开领导的推动。
3.做好组织协调与预防工作,推进质量管理体系质量与产品质量的提升。质量管理体系运行的顺畅有效,关键是要做好组织协调工作。一是建立协调机制。通过信息系统、各种例会等形式对出现的矛盾和问题及时沟通与协调,采取必要措施;二是要建立质量问题预防机制,制定切实有效的质量预防措施。
4.有效地开展管理评审和内审工作,推动企业质量管理体系不断改进和完善。一是企业管理评审与内审工作的有效地开展,就是要对质量管理体系的运行进行现场审查和文件审核;二是企业管理评审与内审的检查,可发现质量管理体系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将改进的方法和方向公司高层提出,从多方面对质量管理体系进行改进,使企业质量管理体系始终有效运行。
四、切实加强质量管理体系运行质量的考核,质量管理体系的科学构建,实现企业管理现代化
1.检查与考核是促进质量管理体系科学发展的重要手段。一是要建立数据化考核指标,通过层层分解,落实到每个员工的身上,做到“人人有指标,事事有考核”,确保各项工作落实到位;二是要严格执行考核制度,对没有完成工作进度或未达到指标的部门或人员,按规定进行处罚,对表现优秀的部门或员工进行奖励。通过检查与考核,兑现奖惩,才能有效并科学的促进质量管理体系的发展。
中图分类号:F2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8136(2012)03-0099-02
1 前言
随着我国招投标法律法规的日趋完善以及招投标领域的不断扩大,极大地推动了招标行业的发展。但随着近年来政策环境和市场需求的不断变化,招标机构要想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下寻求发展,除了构建一个完善有效的招标市场监管体系外,还需构建一个完善的服务质量管理体系,不断提高自身的招标服务水准和质量。然而,从现今大部分的招标机构来看,招标机构自身的服务质量良莠不齐,内容单一、质量低下,尚未能满足招标人的需要。在此,本文就招标机构如何构建服务质量管理体系进行阐述,以期能促使招标机构不断提高自身的服务质量,从而使机构实现可持续发展。
2 招标服务质量管理体系的特点
服务质量管理体系,是企业内部建立的、为保证产品/服务质量或质量目标所必需的、系统的质量活动,主要有以下特点:
2.1 系统性
招标服务质量管理体系是招标机构为有效开展招标服务质量管理所设计、建立、实施和保持的相互关联和作用的管理职责、资源、过程和程序的组合体,是一个系统性、协调性的有机整体。
2.2 独特和唯一性
不同组织的质量管理体系有不同的特点。招标机构的服务质量管理体系,由于其是提供与使用同步进行,无法像其他产品一样,在经过检验合格后才交付给客户,因此具有独特和唯一的特点。
2.3 动态性和持续受控性
客户在购买招标服务时,很难预先对其质量做出确定的判断。且由于招标服务工作内容的复杂多变,其会受到很多主观因素的影响,如招标服务人员的业务素质和态度、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等,这些都会使招标服务质量出现变化。因此,可以说,招标服务质量是一个动态且不断持续发生变化的过程。
2.4 预防性
由于招标服务质量的动态性和多变性,因此在建立服务质量管理体系时,就应对有可能发生和出现的服务质量问题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2.5 全面和有效性
由于招标服务质量管理体系的运行,既要满足招标机构内部质量管理的要求,又要满足客户(招标人)的要求,还要满足第三方认证(评标委员会、监督部门和最终用户)的要求,因此招标服务质量管理体系应是全面有效的。
3 构建招标服务质量管理体系的方法
3.1 确定客户和其他相关方的需求
建立招标服务质量管理体系,首先要确定招标需求。一般,招标活动的当事人主要是招标人、投标人和招标,其他利益相关方有评标委员会、监督部门和最终用户。招标机构在实际运作过程中,应认真识别客户要求,在明确有关法律、法规要求的基础上,对所有需求进行分析排序,以确定关键的质量特性。只有将客户及相关方的需求调查清楚,才能建立起实用的质量方针。
3.2 明确服务质量管理职责
首先,按照服务质量管理体系的要求,应制定招标服务质量方针,其是整个招标机构总方针的核心部分,引导着招标机构的和谐健康发展。一般,服务质量方针应体现招标工作的特点、招标服务质量的目标、保证招标服务质量的措施、招标应遵循的公开公平公正原则、让客户满意的目标,以及持续改进招标服务的要求等内容。其次,应明确招标服务质量的活动过程,即为:接受客户委托招标准备(策划)编制招标文件招标文件审核招标公告发售标书投标开标组建评标委员会评标推荐中标人发中标通知书合同商签与备案。同时,在质量的活动过程中,应严格按照规范的要求来检查各个活动关键点的质量,确保每个环节都符合规范所要求的质量标准。再次,应明确服务质量目标。在制定服务质量目标时,应考虑的因素有:运用招标文件审核、招标过程监督和顾客满意度调查等方式作为质量审核控制手段,实现监督部门和招标人的要求;采取预防和控制措施以避免招标服务对象或相关招标管理监督部门的质疑或投诉;优化质量成本以达到所要求的服务业绩及水平;不断衡量招标服务要求、业绩,持续改进招标服务质量。此外,在明确了质量方针、活动及目标后,最高管理者还应分解质量职责和权限,如一线业务员的职责和权限、办公职员和财务人员等的职责与权限,使各个岗位的工作人员能在自己的权限范围内尽可能的满足客户的要求,从而不断提高招标机构的服务质量,让客户满意。
3.3 完善服务质量管理体系的组织机构
与质量管理体系相适应的组织结构可以有效保证质量管理体系的运行,其是招标机构为行使质量管理职能的一个组织管理框架,其重点是将招标机构的质量方针、质量目标层层展开成多级的职能,再转化分解到各级、各类人员的质量职责和权限,明确其相互关系。一般,招标机构的组织机构主要表现在一线业务人员、业务部门领导以及管理者的职责权限及管理的层次等方面。
3.4 确定和提供实现质量目标必需的资源
人力、物资和信息是招标机构保证其服务质量管理体系实施、实现其质量目标的必备资源。
3.4.1 人力资源保证
由于人的素质是决定质量工作的关键,因此对人的管理就是资源管理的核心。首先,要确保招标服务质量的好坏,必须抓好提高招标服务工作人员的服务质量,确保其受过良好的教育,具备外向、开朗的性格,良好的公关能力,丰富的实际招标经验等,能为服务对象提供良好的专业服务。其次,为防止因知识或技能的不足而造成服务或质量体系的不合格,还应采取多种培训方式来确实提高工作人员的服务质量。在培训工程中,可采取招标过程中面对面培训、模拟招标现场进行培训、业务部门内部在岗培训、针对不同招标实例的研讨、组织不同岗位的培训班等不同培训方式,使其能全面了解招标服务体系过程中的具体工作步骤,如招标文件的制作、开标评标会议的组织、评标报告的编写等。另外,除了招标服务专业技能上的培训外,公司领导还应组织工作人员参加服务态度方面的培训,使其能以良好的服务态度服务每一个招标人。
3.4.2 物资资源保证
物质资源是保证招标服务质量体系正常运行的基础。招标机构只有配备先进的物质资源,建立起完善的服务基础设施,才能保证为客户提供高质量的服务。一般,招标机构的物资资源包括:宽敞的工作场所、优雅的办公环境、种类齐全的办公设备、先进的通讯设施、良好的交通工具、有效的管理网络、丰富的客户信息系统、整齐统一的服装等。
3.4.3 信息资源保证
在招标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环境下,信息资源已成为每个招标机构最终在竞争中获胜的关键之一。因此,招标机构要提高自身的服务质量,则须认真搜集和整理有关的招标信息,以详细了解投标商信息、买方信息、产品信息、价格信息等相关的招标信息,然后根据所搜集的招标信息来定制适宜客户的个性化服务,以提高招标服务的效率和效益。
3.5 借鉴ISO9000架构质量管理体系
借鉴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是提高招标质量的制度保证。ISO9000质量标准是西方国家总结几十年企业管理的经验,通过不断提炼、吸收先进管理思想逐步建立起来的一套规范而严谨的质量管理体系。借鉴这套质量管理体系,可利于招标机构从规划化、程序化和制度化来推行机构的质量管理办法,可从制度上保证招标机构的招标服务质量,可保持招标机构可持续发展,提高招标机构的核心竞争力。要架构质量管理体系,首先要求最高管理者应重视,并把服务质量管理纳入到科学化、规划化、法制化的轨道中来。其次,服务质量管理体系要求每一个工作人员都要参与进来,要求覆盖招标机构的各个业务部门和招标过程的各个环节。再次,由于ISO9000质量管理是从国外引进的,在借鉴和引用其的过程中,要求聘请相关的专业机构和人员来参与,从而使招标机构所构建的服务质量管理体系更符合ISO9000标准和机构的实际。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一般,在借鉴了ISO9000质量管理后,招标机构的服务质量管理体系架构可按图1设计。
3.6 建立和应用持续改进质量管理体系的过程
在构建了服务质量管理体系外,招标机构还应重视质量管理体系的持续改进工作。首先,应在招标全过程中设置合理的关键点,明确其具体的工作和目标。在招标的全过程中,指定相关人员对其进行监测和记录,并对最终的监测结果进行分析,将其与质量目标相对照,找出两者之间的差距,然后寻求相应的改进方法。其次,定期对服务质量管理体系进行评价,通过客户满意度调查(如:招标结果、整体服务质量、进度安排及完成时间、项目前期咨询及服务、人员配备及业务水平、项目负责人责任心、工作态度等),来发现服务质量管理体系的不足并加以改进。再次,可采用策划、实施、检查和改进的方法,循环推进服务质量管理体系,使体系运转逐步完善,从而改善招标机构的管理,提高其服务质量,实现其质量方针和目标以及机构发展的最终目标。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构建招标机构服务质量管理体系,即确定客户和其他相关方的需求、明确服务质量管理职责、完善服务质量管理体系的组织机构、确定和提供实现质量目标必需的资源、借鉴ISO9000架构质量管理体系及建立和应用持续改进质量管理体系的过程。只有在招标过程中构建了招标服务质量管理体系,才能够有效、实时、全过程的监控招标机构所操作的每一个招标服务项目的全过程,才能不断地提高招标机构的服务质量,不断提高招标人的满意度,从而促使招标机构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下实现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肖云忠.在招标行业推行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J].中国招标,2011(26).
[2]韦龙义,苏同波.对提高招标服务机构质量管理的几点思考[J].中国招标,2008(9).
[3]王晟.招标机构实施质量管理体系应注意的问题[J].中国招标,2011(39).
How to Build a Service Quality Management System for Tendering Agency
Lin Die
(Xi'an Aero-technical College,Xi'an 710077,China)
摘要: 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启动以来,高校后勤服务实体的实力普遍增强,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成为进一步提升高校后勤服务实体内部管理水平的有效途径。文章从质量管理体系建立实践者的角度,对高校后勤集团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运行后出现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解决对策。
Abstract: As the socialization reform of logistic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logistics has been powerful in service. Hence, it's very effective for th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o set up ISO9001 quality management system, which can enhance the inner management of logistics. This thesis focuses on analysis of problems existed in ISO9001 quality management system and strategies on how to get a full application of the system in logistics.
关键词: 高校后勤 后勤社会化 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
Key words: Logistics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Logistics Socialization;ISO9001 Quality Management System
中图分类号:G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1)26-0260-02
0引言
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启动以来,从高校分离出来的后勤集团成为一支企业化运作的新军,其自身实力得到长足的进步。建立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成为许多的高校后勤集团提升服务质量、增强企业实力的有效途径。通过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后,怎样做到后勤服务管理不松懈、后勤服务质量不下降,如何持续有效地运行质量管理体系,确保后勤服务保障水平的逐步提升,需要我们不断的探索与思考。
1高校后勤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运行取得的成效
陕西省有普通高校77所,目前在后勤集团建立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的高校有16所。文章以西安航空技术高等专科学校为例,该校后勤集团于2006年3月启动了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同年12月份取得了北京中大华远认证中心颁发的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证书。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经过几年的运行,给学校后勤服务工作带来了新变化,后勤集团的日常管理,特别是质量管理活动明显规范,服务质量不断提高。
1.1 后勤日常管理更加科学化后勤集团质量管理体系文体包括《质量手则》、《程序文件》、《质量记录》和《作业文件》。文件中明确规定了各部门、各岗位的管理职责与权限、工作程序和要求,各岗位的工作人员都可以知晓自己应该做什么?怎样去做?做得怎么样?在认证贯标工作中,全体职工都能恪尽职守、通力合作,按照标准要求有效运行管理体系。科学的管理取得了良好的绩效,在学校迎接教育部人才培养水平评估和创建省级“文明校园”活动中,后勤集团的餐饮服务和公寓管理工作都获得了专家组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
1.2 后勤服务满意度得到有效提升传统质量管理是一种人“管结果”的经验管理,而质量管理体系则是“管因素、管过程、管结果”的系统管理活动,“过程管理”是它的主要特征,整个体系从操作层面上强调的是产品加工作业的程序化和服务提供的标准化。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实施实现了产品和服务质量规范化管理,“持续改进”使整个体系的管理功能得到不断强化。质量管理体系运行的直接效果就是提高了后勤服务质量。通过对实验室、办公楼、学生公寓、教室服务、水电暖供应等多方面的满意度调查,有针对性的及时解决存在的问题,师生对后勤服务的满意度持续提升。
1.3 后勤员工的综合素质进一步提高全员参与是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强调的一个重要管理原则,员工是确保质量管理体系有效运行的重要因素。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运行以来,后勤集团各部门加大了体系文件学习和培训力度,并对培训结果进行考核,全体员工不但认真学习体系标准,正确理解文件内容,还把质量意识充分根植于自己的思想观念和工作态度中,把全员参与的原则深刻理解在工作实践中,员工综合素质明显提高。
2高校后勤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运行存在的问题
2.1 对质量管理体系的认识不完全到位后勤集团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经过几年的运行,通过“内部核审”、“管理评审”及日常监督检查,发现有的员工对质量管理体系的认识不完全到位,对体系文件的学习理解还不太确切,甚至在取证后完全放松学习,出现了对照标准要求开展工作的自觉性有所下降,工作热情有所减退,工作效率有所降低的不良现象。
2.2 质量管理体系运行不规范由于后勤集团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时间较长,而且ISO9001标准的概念多且不好理解和掌握,有的职工长时间受计划经济思维方式的惯性影响、不能规范地运行体系,对标准与文件的实践和执行或欠妥当,或比较生疏,或生搬硬套,质量管理体系运行不太规范。
2.3 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成本略有上升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文件规定全面详细,在运行中做到了事事有记录。但过细的程序不可避免地给实际操作和执行带来了不便与烦琐,大量使用多种类型的记录表格造成了体系运行成本的一定上升。
3高校后勤持续有效运行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的对策
质量管理体系的运行要解决存在的问题,确保体系更加规范、持续、有效地运行,必须做好以下工作。
3.1 始终坚持“领导作用”和“全员参与”的原则“领导作用”是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的关键原则。质量管理体系是一个涉及各部门全过程的综合体系,只有后勤集团领导从人、财、物上给予大力支持,才能保证其持续有效运行。“领导作用”是体系能否正常运行的关键,最高管理者在体系中起主导作用。建立质量管理体系主要是解决企业管理层的质量观问题,它既涉及到领导者管理思想的变革,也关系到员工思想观念和工作习惯的更新,所以一方面领导是关键,另一方面全员参与是基础。坚持“领导作用”和“全员参与”并重原则,坚持以人为本理念,才能激励和调动员工的参与意识和工作热情,才能使员工从“要”变为“我要干”。
3.2 不断加强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学习与培训通过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后,不但不能放松文件的培训与学习,而且应该继续加强学习培训。一方面通过员工的职业道德教育,树立遵守质量标准的理念;另一方面制定详细的培训计划,在扎实的学习中帮助员工消化吸收文件内容与要求,清楚认识体系框架与结构,熟练掌握工作流程与程序,以实现从“做”标准到“用”标准的阶段性飞跃。同时抓好“内审员”的培训,为“内部审核”和“管理评审”活动的顺利开展提供有力的人力资源保障。
3.3 扎实做好质量管理体系的四个“规定动作”
3.3.1 制定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根据后勤集团宗旨,制定与之相适宜的质量方针,即“以‘三服务、两育人’为宗旨,锐意改革,科学管理,优质服务”。后勤集团及各中心应以此方针为框架,每年都要制定与后勤集团方针保持一致的、适宜的、可测量的年度质量目标,采取各种手段宣传贯彻和正确理解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并按季度及时考核,以检查衡量各自质量目标的完成情况。
3.3.2 开展顾客满意度调查高校后勤集团的主要服务对象是学生,学生就是后勤集团的顾客。“以顾客为关注焦点”是质量管理体系的基本原则,面向学生进行顾客满意度调查是质量管理体系要求的一项“规定动作”。后勤集团应按照《顾客满意度监测程序》,认真组织收集整理、分析测算有关数据信息,以书面报告形式作为“管理评审”活动的输入资料。对调查中同学们反映的不满意工作,要积极组织相关部门采取必要的纠正预防措施加以认真改进,不断提高师生的满意度。
3.3.3 组织内部审核“内部审核”的目的是通过发现问题来推动和实现质量管理体系的持续改进。取得证书后,后勤集团还必须不断完善和发展质量管理体系,对产品和服务质量实施“内部审核”是必不可少的活动。“管理者代表”即后勤集团总经理要按照《内部审核程序》要求,认真组织后勤集团相关部门实施、指导、监督内审活动,扎扎实实做好审核材料准备,组建好审核队伍,开好首次、末次会议,做好审核记录与总结等工作,检验整个体系是否得到了切实有效的实施。
3.3.4 实施管理评审“管理评审”即后勤集团高层管理者对整个质量管理体系的评价与审核。后勤集团总经理应按照《管理评审程序》的规定,每年至少进行一次评审活动。主要检验后勤集团的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是否得到了有效的贯彻与实施;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与学生的需要是否相适宜;后勤基础设施、人才资源和工作环境是否满足体系运行要求;整个体系是否建立了自我改进机制和采取了必要的纠正预防措施;从对体系运行是否正常有效的基本判断中,做出是否需要进一步变更、完善、改进该体系的最终决定。
3.4 依据PDCA循环原理,认真做好持续改进工作“持续改进”是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的基本原则,是高校后勤高层管理者的重要职责,是后勤集团应该追求的永恒的组织目标。它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质量改进”――对产品或服务质量的改进;二是“体系改进”――对质量管理体系自身的改进。PDCA循环(Plan:计划;Do:执行;Check:检查;Action:处理)是质量管理体系的重要管理原理,按照此综合性循环原理来评估、分析、总结体系数据与信息,采取必要的纠正预防措施,可实现不断改进体系的有效性。它包括“计划”、“执行”、“检查”及“处理”四个相互联系的环节,其中“处理(A)”即“持续改进”是一个关键环节。“检查”(C)是“处理(A)”的前提与基础,要想做好持续改进工作,首先要做好后勤管理服务和生产过程监视测量及检验,按照标准要求科学统计、分析、处理有关数据和监测结果,为持续改进提供依据,努力让持续改进成为一种制度,确保后勤集团质量管理体系健康规范、持续有效地运行。
4结语
建设一流的高校需要一流的后勤保障,而要建成一流的后勤集团就要有一流的后勤管理体系。通过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和运行,使得高校后勤管理真正从“人制”走向“法治”,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使全体员工不断提高综合素质和主动服务意识,不断提高后勤服务的自觉性和执行力。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必将成为高校后勤服务质量和水平不断提升的助推剂。
参考文献:
[1]李贤,金淑芳,吴炯华.高校后勤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建立对策初探[J].经济师,2007,(3):119-120.
[2]宁永录.在高校后勤管理中建立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J].西安航空技术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2):32-33.
2管理思路
根据项目中分包质量管理中易出现的问题以及结合在本人参与过的多个项目的质量管理工作的经验,对分承包方的质量管理过程总结出以下管理思路:
2.1要强化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意识
正确看待传统管理和新管理体系的差异,从工作上正确处理习惯做法和新体系要求之间的矛盾,不能把质量管理体系运行作为负担,而要把质量管理体系融入日常工作中。
2.2充分发挥基层领导的作用
项目组从项目发展要求出发,高度重视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质量管理制度的制定与完善,但体系的建立和制度的执行需要基层领导(尤其是施工现场的直接管理人员)带领作业人员来实施。
2.3加强信息的沟通
公司要提供在册分包队伍施工能力的信息平台,强调对经验的总结和交流,避免犯同样的错误。及时掌握分包队伍的施工情况。
2.4培训工作应贯穿于对分包队伍管理的全过程
培训不拘形式可以集中培训,也可以现场演练,培训内容可以根据施工内容具体而定,不论采取何种形式,任何内容的培训,都要讲究实效,注重工作能力的考核与评价。不能只重视管理层的培训,不重视一线操作工人的培训;只重视对标准的学习,忽视对岗位技能的培训。
2.5强调对分包队伍记录的管理
项目组应及时的把握分包队伍对记录的收集和整理。“写我所做,做我所写”,是质量管理体系的基本要求,它是对分包队伍进行了质量管理活动的重要佐证。同时,应要求分包单位建立过程三检制度,实行并坚持自检、互检、交接检制度。关键工程以及有较大的质量风险的作业在开展前,要组织项目技术负责人、质量检查员、班组长作质量风险分析并在工程中进行跟踪检查,并做出较详细的文字记录。
2.6强调施工过程中的监督考核力度
监督考核制度不单是质量管理体系上的自我完善体制,更重要的是一种强制管理措施,这是质量管理体系运行的必要手段。要做好考核工作,首先要指定切实可行的考核标准,考核标准要细化,使考核工作做到有理、有据。考核要坚持公正、客观的原则,根据考核结果进行相应的奖罚,鼓励先进,处罚违规,也是质量管理体系运行的有力保证。另外对考核结果的兑现是下一次考核的起点,在下一阶段的质量管理工作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在海洋工程项目中对分包商进行监督评估表如表2所示。
2.7建立质量否决制度
对不合格品必须进行返工。不合格品流入下道工序,要追究基层管理人员的责任,情节严重或造成严重后果的要追究分承包方项目经理的责任;有关责任人员要针对出现不合格品的原因采取必要的纠正和预防措施,在纠正和预防措施没有落实的情况下,不应对不合格品放行[3]。
1.引言
国际海事组织(IMO)《1978年国际海员培训、发证和值班标准公约》(简称《STCW公约》)缔约国大会于2010年6月21日~25日在菲律宾首都马尼拉举行。会议审议并通过了国际海员培训、发证和值班标准公约以及附属规则的一系列修正案,从而确保了必要的全球化标准被应用于海员教育、培训和发证,以期在今后一段时间能技术化地操控先进船舶。
这次修正被命名为《STCW公约马尼拉修正案》,已于2012年1月1日正式生效。新修正案的通过和施行为我国航海教育和培训创造了新的机遇,同时也面临着严峻挑战。应认清形势,顺应市场发展需要,及时做好相关的软件和硬件各项准备工作,勇于承担新使命,对航海院校适应未来航运的发展,探索可持续发展之路,与时俱进地培养国际化合格船员有着重要的作用。
航海历史的发展离不开航海科学技术的进步。通过《STCW公约马尼拉修正案》我们可以发现:公约的修订与航海科学技术的新发展方向是紧密结合的,“船员教育与培训质量管理体系”(以下简称“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和完善也应与新公约的技术要求和设施设备的更新换代相适应。
2012年2月29日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船员教育和培训质量管理规则》(海船员[2012]257号,以下简称《规则》)要求:经修订的新《规则》自2012年3月1日起施行,将按照新《规则》对船员培训机构的“质量管理体系”实施审核。因此,培训机构要根据《STCW公约马尼拉修正案》和新《规则》的变化和要求,对“质量管理体系”进行改革研究。
2.《STCW公约马尼拉修正案》的修订原则
通过对比分析,《STCW公约马尼拉修正案》的基本修订原则和主要解决的问题可归纳为如下表1所示。
3.“质量管理体系”的综合分析研究
3 . 1“质量管理体系”现状和对策
3.1.1“质量管理体系”现状
我国许多院校和培训机构借鉴《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标准》在全球范围内成功运用的经验建立并实施了“质量管理体系”,有些还通过了《ISO9000标准》的认证。从实践过程和效果来看,“质量管理体系”与其他各方面因素的相互配合,有效地促进了船员教育和培训管理的科学规范和教学质量的提高。按照国家海事局的要求和布置,我国的航海教育和培训机构建立和实施“质量管理体系”,至今已走过了15个年头。
九十年代末期,把原来主要针对工业、制造业和服务业建立并实施的《ISO9000标准》移植到教育和培训领域,对于我国来说是一个新鲜事物,当时尚处在培育和发展阶段,在理论研究和实践经验方面都有很多需要探索、研究与总结的地方。在当前我国高校进一步全面实施“质量工程”、努力提高教学质量的背景下,应以实施“质量工程”和建设“航运强国”为契机,结合建立和实施“质量管理体系”的实际状况,对航海院校和培训机构如何更好地推进实施“质量管理体系”问题开展深入思考和研究,具有积极意义。应针对目前正在施行的“质量管理体系”工作中出现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研究,提出对策建议,制定切合实际、行之有效的相应措施,并建立与之相配套的保障机制来进一步保证和促进“质量管理体系”持续有效运行。3.1.2必须加强“质量管理体系”的宣贯工作
加强“质量管理体系”的学习和宣贯工作,使质量管理理念成为推进各项工作的思想先导,把质量管理变为人们的自觉行动。事实上,除了内审员和外审员,不少教师和教学管理人员对“质量管理体系”缺乏必要的学习和理解,没有真正认识其重要性,没有真正了解“质量管理体系”的内涵、作用和意义,工作积极性不高,只做表面文章,停留在应付检查的层次,对反馈的整改意见落实不到位,工作缺少主动性。因此,应加强对“质量管理体系”内、外审员以及相关人员的教育和培训工作,提升教职工的素质和能力,使他们真正理解体系的科学内涵、基本要求和实践意义,从而变被动接受检查为积极主动做好有关工作、配合检查。
还有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是:从社会环境看,重外审,轻内审。由于外审约束力大于内审,因此不重视内审监督,不关注内审发展,内审地位得不到充分肯定,其作用的发挥受到限制;另外,通过外审可获得相应证书和资质、减免学生的考试科目等,其重要性显而易见。然而,施行“质量管理体系”,最终目的是使这一体系能够长期地服务于日常的教学管理工作,完善和促进内部质量管理,规范工作程序,提高工作效率和整体教学质量,而这些往往都靠平时的内审工作来实现。因此,对内审和外审工作都要同样重视并举。
3.1.3采取积极措施保障“质量管理体系”的改进与持续运行
在实际工作中,“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和运行需要教育和培训机构相关教学和管理人员的支持和配合。然而实际上因为角色不同、重视程度不同,常发生对“质量管理体系”的工作和要求不理解,导致对检查和审核工作缺乏主动性,甚至出现漠视检查、敷衍塞责的现象;对检查和审核过程中所反馈的意见和建议,也不认真进行整改、跟踪落实。对此,要使自身管理制度与质量管理标准有机融合,一方面要强化“质量管理体系”的宣贯工作,使质量意识深入人心,因为质量意识表现在每一位员工的岗位工作中,也表现在最高决策层的岗位工作中;另一方面,领导决策层和相关院系负责人对“质量管理体系”工作的认识、理解和支持起着极其重要的影响和制约作用。举世公认的现代质量管理领军人物朱兰博士“8020原则”指出:质量问题百分之八十出自领导者的责任。因此,领导决策层对“质量管理体系”工作的介入和重视是其持续运行并得以有效贯施的基本条件,领导决策层在“质量管理体系”工作中切实做到了身体力行、率先垂范,带头开展学习调研,带头履行职责,将会产生积极的示范与表率作用。
此外,应适当加大“质量管理体系”的监督、检查和奖惩的执行力度,出台相应的行之有效而又切合实际的奖惩制度,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对积极施行“质量管理体系”的受控部门和个人,要结合工作实效进行适当奖励;而对无视“质量管理体系”规定和要求,对监督、检查的整改建议和意见置之不理者,则采取必要的惩处措施。奖惩方法除了物质形式外,还可与“评先推优”、“创先争优”等活动结合起来,进而更好地增强质量意识、推动质量发展,进一步调动受控部门和人员实施和持续改进“质量管理体系”的积极性,使大家都建立良好的质量意识。
3.1.4建立和实施“质量管理体系”的目的要明确
在我国航海教育和培训领域施行“质量管理体系”的质量管理模式,尽管经历了一个探索、尝试的过程,经历了由单一化向系统化不断改进的过程,而且在当时是迫于国际组织和海事主管机关的要求,因此也就难免产生波折,但在今天我们应充分认识到它是质量管理方式上的一种变革和创新,是与教育机构质量管理的内在需要相一致的,因为我们必须驱动管理方式不断地向创新、科学的管理方式变革。
3 . 2“质量管理体系”改革设想(以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院自1998年4月始筹建质量体系,并于1998年12月16日试运行。1999年12月通过了国家海事局审核专家组的首次审核。
根据国际海事组织要求,国家海事主管机关需定期向国际海事组织通报我国船员教育和培训机构的“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情况和存在的主要问题。为此,随着《STCW公约马尼拉修正案》的正式生效,我国海事主管机关重新修订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船员教育和培训质量管理规则、船员管理质量管理规则》(海船员[2012]257号)。由于建立船员教育和培训质量管理体系是国际公约和国家法规的一项强制性要求,所以航海院校和培训机构也必须按有关规则相应地对“质量管理体系”进行修改和完善,因此,有必要研究和探索切合实际而又行之有效“质量管理体系”的新模式,加快我国船员教育和培训的履约步伐,促进船员教育和培训更好地开展,推动中国航运业与国际的接轨。
结合实际情况,基于《STCW公约马尼拉修正案》的“质量管理体系”新模式的主要特点,如表2所示。
建立并实施基于《STCW公约马尼拉修正案》的“质量管理体系”创新模式,不断改进和完善质量管理体系,有利于促进我国船员教育和培训质量的提高,有利于加快我国实现从船员大国到船员强国的目标。
截止2012年,我国船员总数已近160万人,船员总量一直稳居世界第一位;我国的航运业担负着93%的对外贸易和46%的货物周转量运输任务。因此,我国是世界公认的船员大国和航运大国。交通运输部副部长高宏峰说:“船员为发展国民经济、保障公共安全和扩大对外开放做出了巨大贡献。”船员是航运业的重要骨干支撑,然而,面对新的机遇和挑战,我国船员的培养和发展依然存在着一些突出问题,主要表现在:①船员的数量偏少;②船员综合素质偏低;③船员的队伍结构不够合理。尤其表现在国际海员劳务市场占有份额上,人口第一的中国仅排名世界第4位,约仅占市场份额1/25左右。研究分析表明,船员强国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如图1所示。通过建立基于《STCW公约马尼拉修正案》的“质量管理体系”新模式,以更好、更快地达到上述三个方面要求。
4.“质量管理体系”改革的意义
近些年来,随着经济渐趋回暖,海运物流、海上保险、货运等服务产业蓬勃开展,大大推进了现代港口和综合物流的发展,为航运经济注入新的活力。国际航运业正处在增速发展的时期,国际、国内航运市场对高素质复合型航海类人才的需求持续增加。经过权威机构――国际海运联合会和波罗的海航运公会的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国际船员劳务市场对高素质航海人才的需求量将长期稳定地增长。为了加快航海类人才培养,我国航海院校必须把握国际船员市场的脉搏,不断探索、创新教育模式,拓宽培养渠道,提高培养质量,以适应市场需求。航海院校必须采取与国际规范接轨的更为先进、更为有效的培养途径和管理方法。在航海院校管理工作中建立并施行“质量管理体系”,能否对航海教育和培训质量管理工作产生积极的作用,能否有效解决航海人才国际化培养的问题,根据十多年来“质量管理体系”在航海院校中运行的实际效果和经验,对“质量管理体系”改革的意义进行分析、研究。
4 . 1通过“质量管理体系”,对航海院校的教学工作起监督作用
“质量管理体系”的定义、内容、宗旨、特点、要求和作用体现在航海院校培养船员的过程中,为了保证培养出理解国际航海规则、符合国际航海需要的船员,使培养出的毕业生能顺利进入世界船员劳务市场,航海相关的教学管理工作必须引入“质量管理体系”,采用质量管理体系和信息化是航海高校管理国际化的重要途径。《中华人民共和国船员教育和培训质量管理规则、船员管理质量管理规则》中明确规定:开展船员教育和培训的机构必须依据本规则建立、实施船员教育和培训质量管理体系,并通过审核机构组织的质量管理体系审核。
通过建立和实施“质量管理体系”,能实现对航海院校的教学组织、教学活动、教风学风状况及教学效果等方面工作进行有效监督,对不符合项及时采取整改措施,找出存在的主要问题,制定行之有效的改进、预防措施,并付诸实施。做到事先监控准备过程,事中监控实施过程,事后监控整改过程和整改效果,从而使日常教学过程和管理工作达到预期的目的和要求,使之处于动态协调之中,在动态的环境中不断发展、不断完善。在《规则》中明确规定了“质量管理体系”应包含12项基本要素。这些基本要素全面地涵盖了航海教育和培训的全部过程,更好地规范了教学管理过程,强化了教学监控机制。
4 . 2通过“质量管理体系”,对航海院校的管理工作起促进作用
我们实施的“质量管理体系”是依据《ISO9001标准》模式建立起来的,尽管只是一种质量管理方式,然而它是一种动态的、有效的质量管理方法,它的创新和改革、提升内涵、提高质量的管理理念正是我们的船员教育和培训机构质量管理真正需要的。
围绕航海教学工作的开展,教育和培训机构相关部门按照“质量管理体系”的要求被纳入受控范围,教学和管理工作得到了监督和规范,充分调动相关人员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形成稳定协调的教学秩序。在“质量管理体系”的监控和推动下,教育和培训机构明确制定各受控部门和相关人员的岗位职责和工作流程,以及部门的质量分目标,理顺了各部门间的工作关系和职责关系,并按要求开展“质量管理体系”的内部审核和接受审核机构组织的外部审核,从而确保各受控部门和人员的工作有章可遵、流程优化、运转顺畅、有条不紊、衔接紧密,使各项工作职责更加明晰。而且,对审核工作中发现的不符合项要求必须制定整改措施和实施计划,限期进行整改,并由内审员对整改效果进行跟踪验证。使每一项工作都得到程序化、规范化管理,真正做到“凡事有章可循、凡事有人负责、凡事有据可查、凡事有人监督、凡事都有结果”,从而使教育和培训机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得到进一步提高。
5.结语
“质量管理体系”在教育和培训机构中的实施是一种发展创新的管理模式,它通过建立起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积极采取预防和纠正措施,按P(plan)D(do)C(check)A(action)步骤不断循环,确保教育和培训机构的质量管理持续改进,并以阶梯式或螺旋式不停顿地前进和提升,从而进一步促进教育和培训管理工作走上制度化、科学化、程序化和规范化轨道,并日趋完善,以更好地提高教学质量、管理水平和办学效益,保证人才培养目标、培养规格的实现,必将有利于我国航海教育和船员培训工作的可持续性发展,充分发挥教育和培训机构为社会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素质航运人才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蒋祖星.基于《STCW公约马尼拉修正案》的高职轮机工程技术专业教学改革[J].航海教育研究,2012,(1):29-32.
[2]孟祥武.《STCW公约马尼拉修正案》对中国船员教育与培训的影响和对策[J].航海教育研究,2010(3):3-5.
[3]刘正江,鲍君忠.STCW78/10修正案背景、特点、影响及履约对策[C]海峡两岸海上安全交流论文集,2009.
[4]崔向东.山东省航海教育的相遇与挑战[J].航海教育研究,2010(2):11-14.
[5]李恩洪.《STCW公约马尼拉修正案》解读[J].世界海运,2011(1):20-24.
当前,我国的高职教育正以超常的速度发展。在此情况下,怎样保证和提高高职教育质量,培养出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高质量的人才,是摆在高职教育工作者面前需要冷静思考的一个严肃课题。从借鉴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在全球企业界范围内的成功经验出发,将该体系移植到高职院校教育管理领域,建立教育质量管理体系并持续改进,是提高高职教育质量的有效途径之一。
一、高职院校应用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的要求
ISO是国际标准化组织首字母的缩写形式。该组织于1987年ISO9000族质量管理体系以来,该体系在全球范围内得到广泛的认同和采用,全球已有80多个国家将其等同为国家标准。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所规定的所有要求是通用的,适用于各种类型、不同规模和提供不同产品的组织,同样也适用于高职院校的管理与服务。
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要求的测量、分析与改进要求,不但为高职院校管理与服务工作了解差距、找到原因、实现与时俱进提供了具体的、可操作的方法,更能使其步入良性发展的轨道,并最终实现学生利益与所有利益相关方满意的目标。
高职院校应用质量管理体系,应注意满足以下要求:
一是知己知彼。首先,高职院校的领导和决策层应组织对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的学习。通过学习,了解和掌握其内容和实质,结合自身教育质量管理的现状和特点,对按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要求建立自己的教育质量管理体系作出抉择。其次,应该看到,高职院校的教育是一个复杂的大系统。各个院校的自身定位、办学规模、办学条件、专业特色、培养模式、师资力量和校园文化等各不相同,按照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要求建立各自的质量管理体系时,必须考虑各自的特点,做到“知己知彼”。
二是突出重点。第一,以顾客为关注焦点。参照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要求建立院校教育质量管理体系时,第一位的工作应是以《高等教育法》和《职业教育法》为准绳,以国家的教育方针和任务为依据,以质量管理八项原则为指导,以“顾客”――学生和用人单位为关注焦点,识别“顾客”的需求和期望,确定各自具体的质量方针和目标。质量方针和目标是高校教育质量管理的纲,纲举则目张。第二,持续改进。我国现行的教育评估,是强制性的政府行为,评估标准是预先确定的、统一的,面对千差万别的高职院校,难以做到具体对待,影响评估的科学性,也不利于高职院校多样化发展办出特色。同时,评估主体单一,不能充分调动社会和高校的积极性。而按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要求对高职院校教育质量管理体系审核时,强调的则是:高职院校各自具体的质量方针、质量目标、内审结果、数据分析、纠正和预防措施、管理评审和持续改进教育质量管理体系的符合性、适宜性和有效性。也就是说,高职院校建立教育质量管理体系后,既不是要求它尽善尽美,也不是要求它的教育质量始终保持一个固定不变的标准,而是要求它始终以顾客为关注焦点,在原有的教育质量基础上,持续不断的改进,持续不断的追求“更好”,以满足顾客的需求和期望。审核的主体可以是高职院校(第一方的内部审核),可以是政府、社会或顾客(第二方审核),也可以是认证中心(第三方审核)。而且这样做,不是强制性的政府行为,而是高职院校的自觉行为。这样的理念和方法,应该会受到确实想提高教育质量、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高职院校的欢迎。
三是搞好过程和系统识别。按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的要求,教育过程应视为使用教育资源将“输入转化为输出的活动或一组活动”。教育过程是由许多相互关联和相互作用的子过程所组成。按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要求建立高职教育质量管理体系,必须系统地识别并管理所应用的过程。完成这一项工作,应由既懂高职教育规律、具有高职教育管理经验,又懂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要求,具有咨询、评审能力的人员完成,或由这两方面的人员组成的班子去完成。
四是编制好质量手册。高职院校的最高管理者任命管理者代表,由管理者代表负责组织和协调相关人员,按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的要求,编制质量手册。该手册应包括:第一,质量管理体系的覆盖范围,对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规定的要求若有删减,应说明理由。第二,为质量管理体系编制的形成文件的程序或对其引用。第三,高职院校质量管理体系过程之间的相互作用的表述。第四,编制的质量手册,应由最高管理者批准颁发,作为高职院校教育质量管理的法规,全体人员必须遵照执行。应该说明,企业界在按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的要求建立质量管理体系时,一般都聘请专业咨询机构的专家参与,这种做法也值得高职院校借鉴。
二、高职院校应用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的核心
高职院校应用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的核心是结合实际创新。之所以如此,其原因如下:一是高职院校推行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与工商企业有差别。企业的生产或一般服务行业的服务与高职院校的“生产”或提供的“服务”之间存在着相当的差异性。企业生产的主要是物质产品,而教育的本质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企业生产的产品一般属私人产品,完全依靠市场机制配置资源,往往以追求利润为主要目标;而高职院校相对是非营利性组织,其生产的“产品”属于准公共产品,是由公共选择机制和市场机制共同作用的。因此,高职院校引入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必须遵循教育发展规律,尤其是涉及到教学、科研水平等学术评价问题时,不能照搬企业的质量标准和管理模式。
二是我国高职教育制度和西方高等教育制度有差别。同样的理论和成功的经验在不同的政治制度和文化背景下会产生不同的效果,在引进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时,要结合中国国情的实际。我国高职教育制度与西方高等教育制度既有相似性,又有特殊性。在培养目标上,我国高职教育有自身的特殊要求,如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是我国高职教育的重要内容,必须把它纳入到整个教育管理的体系之中。因此,在引入西方管理思想和方法时切忌生搬硬套。
三是现行管理体系与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之间有差别。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是可选择性标准,非强制性标准。不管是否采用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任何组织运行都存在一个现行的质量管理体系,但这种质量管理体系不一定是按照先进、科学、合理的程序或要求建立的,因而不一定能起到持久稳定地确保产品质量和使顾客满意的作用,尽管在业绩改进方面取得了不同程度的成功,但仍不足以实现持续的质量改进。推行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旨在建立科学的国际公认的质量管理体系,按照标准的要求,对现行的质量管理体系有针对性地改进、更新和完善,不是要把现行的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推倒重来,而是使之逐步符合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的要求。
四是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与教育部门的评估有差别。评估是行政主管部门的鉴定,具有权威性,属于第一二方评价或认证,不能用于国际互认。认证是中介组织的评定,即第三方认证,具有较强的公正性,特别是 ISO9000国际质量管理体系,是典型的第三方认证,具有较高的社会认可度,是国际通行的做法。评估是强制性的,认证是自愿的。由于评估是强制性的,因而很容易使评估的学校产生防范心理,不但缺少参评的主动意识,反而会产生“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弄虚作假的现象,往往使评估工作受到形式主义的影响。评估的对象是结果,认证的对象是过程。目前,我国高职教育评估组织仍以官方为主,这就决定了在评价中比较重视总结性评价,而忽视形成性评价。一般来说,总结性评价的作用是滞后的,周期较长,并且由于总结性评价是行政管理部门作出的决定,带有很强的导向作用。因此,我国高职教育推行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并保证其有效运行,需要全国性第三方认证协调组织或机构。
五是各不同院校的实际情况有差别。ISO9000系列标准的引言中明确指出:“标准是通用的,不是专门为某一工业行业或经济部门而制定的。”其中,教育列在第37类。教育的本体功能是育人,是为人的发展提供服务的。这种服务功能体系表明,只控制教育教学服务的结果是不够的,还应增强对教育教学服务过程所形成的系统进行有效管理。国际上,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已被应用到各种教育培训机构。据不完全统计,全球通过ISO9000认证的学校和教育机构数量已超过500家,包括哈佛、剑桥、牛津这样的名牌大学。我国教育管理ISO9000认证工作已经起步,无锡南洋国际学校是首家获得ISO9002质量体系认证的小学校。继青岛远洋船员学院成为国内第一所通过质量体系认证的高校后,大连海事大学、上海海运学院等也相继通过了ISO9000质量体系认证。实践证明,通过在教育教学管理中实施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使学校管理更趋规范,为培训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但关键是要从各校的实际情况出发,不搞“一刀切”、“齐步走”。
三、高职院校应用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的创新方法
目前,从我国现有的人才成分看,传统产业人才过剩,高新技术领域人才缺乏;熟悉计划经济的继承型人才饱和,熟悉市场经济的创新型人才不多;专一型人才多,复合型人才少;共性化人才多,个性化人才少。要适应人才市场的需要,高职院校必须在推行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的同时,面向市场,加快改革,不断创新,培养知识型、热能型、复合型高职人才。
高职教育培养的是面向某一特定职业或职业群能熟练掌握成熟技术和服务规范,为生产和管理第一线服务的高层次技术型人才。这种人才应具有的绝不是平常意义上的动手能力和熟练的操作技能,而是具有创新能力的新型人才。
一是进行观念创新。要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思想,实现从以教学为中心到以学生为中心的转变。要树立一切为了学生的思想,培养他们标新立异的勇气,敢于质疑的品质。特别是在教学中,要为学生提供自由想象的空间,提供思想驰骋的天地。对一种科学理论、一次实验、一项技术,教师不仅要求学生有求同思维,掌握教师所教的方法,更要鼓励学生具有求异思维、逆向思维,敢于质疑前人的结论,批判地吸收科技成果,并在已有的基础上进行创新。
二是进行管理制度创新。包括建立学生产学研基地,资助学生在基地创业;对一些持有发明专利的学生,学校可保留其学籍,允许他们自己创业等。为此,必须改变传统的教育思想,采用科学的内容与促进的方法,创造良好的育人环境。
三是进行办学机制创新。高职院校要与企业建立密切、稳定的关系。作为直接为生产经营一线培养创新型、应用型人才的高职院校,必须置身于经济建设主战场,与企业在技术支持、学生实习、学生就业等方面建立起稳定、密切的关系,让学生接触目前先进的设备和技术,使高等职业教育课程设置、教学方法更加贴近实际需要,进而形成产、学、研一体,企业同学校互惠互利、共同发展、携手前进的良好格局。
四是进行文件体系创新。新编写的ISO文件体系,应分为三层:最上层是质量手册,它是高职院校的原则性、纲领性和法规性的文件,包括学院的组织结构及质量职责、质量方针和目标。第二层是程序文件,它是对质量体系的各项活动做出明确、详细规定的基础性文件,它涉及到学院各职能部门活动。第三层是作业文件,它是第二层程序实施中所应用和产生的详细的工作文件,这一层文件比程序文件更为详细地阐述某一项工作(岗位)所包含的内容。
参考文献:
[1]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国家标准GB/T19000―2000[M].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1.
[2]赵中建.学校管理体系与ISO9000标准[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3]邹文旭.教育培训行业实施2000版ISO9001标准指南[M].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4.
[4]国家教育部.学校教育管理实施ISO9000族标准的研究与实践[M].广州: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
中图分类号:P621 文献标识码:A
我国地质勘查管理在近几年得到长足发展,但是还存在许多问题,地质勘查整体状况还不容乐观,急需加强管理和改进。为此,顺应地质勘查改革形势的需要,我国于2012年3月颁布实施了《DZ/T0251-2012 地质勘查单位质量管理规范》,该规范中要求地质勘查单位结合自身特点和质量管理需求,依据GB/T 19001―2008相关标准要求建立质量管理体系;一些具有地质实验测试资质的单位除了建立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还应该通过以《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准则》为准则相关认证。
根据质量管理体系规范要求,地质勘查单位继续完善原有质量管理体系,引入或者继续完善持续改进原则,在质量管理活动策划过程中,明确单位的质量管理目的、管理职责、质量管理程序和方法,根据目标,为各种质量管理活动提供必要资源,实施和开着各项质量管理活动。
地质勘查单位为了保证质量管理活动的有效性,必须控制和分析质量管理活动的过程和结果,为了持续保持和改进质量管理水平,必然在结果分析的基础上,进行相关改进。而如果地质勘查单位质量管理过程存在外包过程,相关外包过程必须处于质量控制状态之下。
依上述情况可以看出,我国已经十分重视地质勘查单位的质量情况,但有不少企业还没有认识到质量管理体系对于地质勘查的重要性,没有重视质量管理体系对质量勘查项目管理的重要作用。
一、地质勘查项目产品形态
目前,地质勘查产品形态主要有三种:一是信息产品形态。地质勘查项目的成果报告就是一种信息产品,这也是地质勘查产品最常见的形式;二是实物产品形态。在地质勘查野外作业中是需要进行工程作业,其作业成果一般为实物产品,不过地质勘查的实物产品往往只是信息产品的证据;三是服务产品形态。地质勘查单位也开展一些咨询服务类业务,这类业务一般只是提供知识型产品,例如提供技术指导。可见地质勘查产品具有多重质量特征,这就要求必须建立相关质量体系来保证产品质量特征得以实现。
二、质量管理体系的概述
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是当今世界普遍实施的现代质量管理体系之一,它拥有广泛的适用性,适合各种各样的组织形式;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被引进我国之后,为我国质量管理工作提高做出了重要贡献。
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的主要思想有原则:(1)以客户为关注焦点;(2)领导作用;(3)全员参与;(4)过程方法;(5)管理的系统方法;(6)持续改进;(7)基于事实的决策方法;(8)与供方互利的关系。而持续改进是质量管理体系的最为重要的思想,其基本原理是:准备做一项事情后,首先需要根据设想或者目的制定工作计划;然后,根据计划去实施,对实施过程中和结尾的工作都需要进行检查,最后还需要进行总结,而后进入下一个循环。工作效率和质量就在一个个循环中得到提高。
地质勘查单位的业务基本上都是由一个个具体勘查项目组成,所以,地质勘查单位的质量管理体系更多通过地质勘查项目管理体系来体现。ISO9000 质量管理体系是对产品从设计、生产、检查、验收等整个过程进行的质量管理,那么地质勘查项目管理也就是对地质勘查项目全过程中进行控制,把控各个环节的质量,保持好的过程导出好的结果,以持续改进的原则稳定和提高地质勘查产品质量,以期最大限度地满足客户需要。
三、质量体系在地质勘查项目管理中作用
根据质量管理系统的原则和实施过程,质量管理体系在地质勘查项目管理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一)将以顾客为关注焦点发挥到极致
质量体系的建设就是突出以顾客为关注焦点,只有满足客户需要才能实现产品的功效,而建立以客户为关注焦点。进行技术培训工作,站在用户的角度以顾客的需求为核心,聘请勘查领域专家针对地质勘查方面可能存在的问题,进行专项的技术培训,提高技术人员的水平。就一些疑难地质情况进行研究和探讨,共同制定出比较合理的勘查方案。建立严格的质量控制程序,确保整个勘查过程处于全控制当中。看似琐碎的小事能做到细致入微,就能体现以人为本的人性化管理理念,也能体现一个企业的项目管理水平。只有最大限度地为顾客着想,才能赢得顾客的信赖,才能获得更多的客户资源,这一点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尤为重要。
(二)充分发挥领导作用
质量管理体系要求组织最高管理者有义务向组织传达满足顾客和法律法规的要求,制定质量方针,并保证质量方针被传达下去,制定和策划具体的质量目标,将质量目标分解到各个部门,通过制定和明确员工自身的质量职责、权限,督促他们履行相关责任用来实现组织目标;通过制定各种激励因素引导全员参与的热情,宣传质量管理理念以提高全员参与的意识。通过培训、改进、奖惩和加强意识教育,增强员工工作责任感和不断提高员工技能、知识和经验。通过员工业绩评价,发挥每一个人的作用。而领导作用在项目管理中体现就更加明显。
项目经理负责人不但是一个项目的最高管理者,同时也行使着公司最高管理者的职责和权限:统筹安排,制定整个项目的施工计划,制定质量方针和目标;严格要求工作人员保证工程顺利进行,职责分明,及时召集项目管理人员反馈施工信息,针对工程可能出现的情况和结果进行分析和规划,从而能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组织安排人员参加安全、健康、环保和质量保证体系系列培训,并对技术人员进行全面或专项的专业知识培训,并认真学习甲方要求的各项培训工作;建立并保证定期例会制,建立 QC 小组,并监督质量管理体系所需的过程得到建立、实施和保持,以确保在整个项目组织内提高满足顾客要求的意识;向最高管理者报告质量管理体系的绩效和改进需求,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
(三)提高项目质量管理水平,减低项目管理成本,提高市场竞争力
质量管理体系有效提高全员的质量意识及管理意识,认真明确各项管理的工作流程及职责,促进项目质量管理工作的有序进行。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规定,施工企业应定期性进行内部审核及管理评审,以便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促进企业构建自我完善及发展的机制。对影响项目管理的人员、技术及管理进行全面控制,控制项目管理的各项环节,制订合理有效的控制方法及途径,减少影响项目管理质量的行为发生。质量管理体系还要求项目质量管理工作,如施工现场的检查、施工人员的管理、数据分析等。
质量成本是项目成本很重要的组成部分,而质量成本是指为了提高质量和处理质量问题而付出的成本,如果质量问题频繁出现,质量成本必然增加。质量管理体系的实施可以有效防止质量问题的出现,这样就可以最大限度地降低质量成本,进而降低项目管理成本,提高市场竞争力。
四、案例分析
某个改制地质勘查单位,原有质量管理方法已不适应市场需要,在原有质量管理方法下,质量目标不明确,员工责任不清晰,流程不顺畅,勘查项目过程控制不严谨,对于最后结果不可控制,出现质量问题后,并没有完整的处理程序,也不遵循PDCA模式进行有效改进,致使同样质量问题频繁出现。勘查产品质量水平不稳定,还出现几次差错,极大地影响市场份额。2014年,顺应国家和企业需要,企业实施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推行和认证。当年企业完成质量目标,获得认证,通过质量管理体系的运行,企业员工质量意识得到加强,勘查项目质量管理水平得到提高,对于出现问题进行规范的处理,并运用PDCA循环模式进行持续改进,2015年开展的10个勘查项目结果都充分满足了客户要求。
总之,现代质量管理体系ISO9000是适合当前地质勘查项目管理的有效管理体系,能较好地控制地质勘查的整个过程,保证勘查结果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 张荣科.地质勘查单位质量管理中的几个问题[J].核标准计量与质量,2011(01):40- 43.
[2] 孙涛.浅谈地质勘探单位进行质量管理体系认证[J].江苏煤炭,2012(03):66.
为规范职业技能鉴定机构的质量管理和鉴定过程,确保职业技能鉴定的有效性,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根据《劳动法》和《职业技能鉴定规定》等有关法律法规文件,参照GB/T19000-20000族标准的原则和方法,制定了职业技能鉴定机构质量管理体系标准。通过按本标准建立质量管理体系以及体系有效应用和体系持续改进的过程,正式鉴定机构有能力稳定地提供满足顾客(企业、学校、社会、劳动者、鉴定主管部门)和使用法律法规要求的职业技能鉴定服务。现在各鉴定机构都在根据这一标准开展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工作,目的是使本鉴定机构在质量管理体系的框架内科学规范、优质高效的运转。以实现自己的质量目标。
那么,如何落实与实行质量管理体系让它在职业技能鉴定工作中发挥作用呢?
1 理解体系,规范流程,筑牢鉴定素质基础
各鉴定机构在体系认证以前,鉴定工作的重点是提高鉴定质量,那么质量提高到什么程度?没有目标值,难以测量。而体系认证后则是以实现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为根本,所以全体鉴定工作人员必须认真学习质量管理体系。在学习中,要对体系重理解,重分解,每篇每节,深刻领会;逐字逐行,充分理解;职责流程,牢记在心。
同时,要把往年内审查出的一般不达标项作为案例,彻底剖析,确定实际运行结果与质量目标的差距,以影响鉴定质量的关键环节和因素为入口,找出原因,加以分析,是属职责不清?还是技术问题?还是流程问题?还是服务问题等等。将这些分析结果作为输出,提供给本年度鉴定工作中的各个细节,制定出切实的防范预案和保障措施,从思想上加以预防,并以程序文件为导航,以作业指导书为标准,让每位鉴定管理人员讨论工作步骤、模拟现场工作,为下步质量目标的稳定实现和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打下坚实的基础。
2 强化培训,建设团队,夯实鉴定队伍基础
必须以程序文件中“人力资源管理”和“考评人员管理”为要求,以“标准化、规范化、职业化”为目标,以建设鉴定管理人员、考评人员两支队伍为核心,着力打造鉴定团队。
首先是加强鉴定管理人员队伍建设,做到全体管理人员参加强化培训,认真学习高技能人才形势分析与政策、阳光心态、职业技能鉴定命题与考评技术方法、鉴定管理等有关内容,强化管理人员队伍素质,提升了科学管理水平。
其次是加强鉴定考评人员队伍建设。根据工作实际需要,加大对考评人员的考核管理,组织考评人员进行集体培训,学习考评技术,强化考评能力,开展现场模拟和考评训练,提高现场操作考评和掌控能力。
3 落实体系,注重结合,实现质量管理目标
质量方针是鉴定机构对质量所要求的宗旨和方向,也是对鉴定所服务企业和顾客的承诺,鉴定机构全体员工必须严格遵守体系所作的规定和承诺。因此只有在质量管理体系的统领下,严格按照质量管理体系开展工作,才能实现质量方针。在工作中,要对质量体系标准进行充分学习和理解,对体系重落实,重应用,对工作过程多次演练,每一环节,每一步骤,都时刻清楚自己该干什么,怎么干,必须做到环环有人管,处处有人控。每日的鉴定工作一结束,所有质量记录必须整理完整无误,绝不过夜,同时都要将鉴定过程,鉴定结果与质量管理体系进行校对与验证,杜绝环节链接偏差和缺失空挡。做到记录必须准确详实,环节必须对口顺畅,结果必须真实有效,充分保证鉴定全过程不偏航,不出轨,确保鉴定质量目标得以实现。
4 注重实践,检验体系,确保体系高效运转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实际鉴定工作当中,鉴定人员必须严格遵照体系标准开展工作。反过来,还应边工作边总结,以实际工作对照体系文件,看看质量管理体系当中有哪些程序或内容不切合实际工作,或者制约着实际工作的正常开展。如工作程序脱离实际,质量记录有重复,或有繁琐,或有不易理解不方便填写等等方面。这些信息必须一一认真的记录下来,提供给管理者代表或相关部门,在对体系修改时加以改进。
质量管理体系的施行使我们深深感到了它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我们必须将体系进行不断维护和加以发展。在当今高效的工作环境下,管理体系就是通往目的地的高速轨道,让你快速实现自己的目标。
参考文献: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4156(2012)12-080-03
2011年年初,教育部《关于大力加强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的意见》出台,这充分表明“十二五”期间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是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重要任务之一,也是进一步深入开展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基础教育质量的必然要求。从事教师培训的机构要把培养造就高素质教师队伍作为战略目标,围绕这一战略目标,以提升教师培训质量为主要任务,建构和运行质量管理体系,切实提高教师培训质量。
2000版ISO9000标准的主要成果就是制定了八项质量管理原则,是企业及其他组织进行质量管理的指导思想。怎样在教师培训管理过程中建立科学的培训质量监管体系,使之切实有效发挥作用,并能持续加以改进呢?在教师培训过程中,应贯彻和执行ISO9000国际标准的质量管理原则,以保证教师培训质量和有效性的提升。
一、焦点为“顾客”
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的基本原则就是以顾客为中心,它体现了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的核心指导思想。组织的生存依赖于顾客,因此,组织必须把顾客的需求放在首位,明确顾客的具体所属对象和范围,了解顾客的需求是什么,怎样更好地满足他们的需求。
接受产品的组织和个人被定义为顾客。在中小学教师培训中,第一顾客认定为接受培训的教师,第二顾客为送培学校,参训教师接受的培训服务就是培训的“产品”。因此,充分了解参培教师及其所在学校当前和未来的需求,是任何教师培训机构首要任务,并应把他们的需求放在第一位。教师培训机构要为中小学教师提供具有创新性的知识和教学技能,学校需要具备较强的学科知识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教师。但具体到不同的参训教师和学校,以及不同的时期和地域,参加培训的教师和送培学校的需求都不尽相同。为此,教师培训机构应着力加强与中小学教师和其所在学校的沟通,改善沟通环节方式和方法,有必要采取开放式访谈、问卷调查等多种方法深入了解和甄别各方需求和未来期望,通过调整培训模式、目标、内容,改进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等,满足并超越他们的要求。
二、领导团队的作用
“领导者确立组织统一的宗旨及发展方向,领导者应该营造实现组织目标的内部和谐环境并保持员工能充分参与”,这是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2000版中所表述的管理原则。
一个组织能否实现管理目标的最重要基础是拥有一个睿智的领导团队。教师培训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和运行,政府层面管理机构和教师培训机构的领导要充分重视,并积极参与整个过程,充分发挥领导自身的主导作用,其作用主要体现在:
1.确立教师培训质量管理的目标。教师培训质量管理体系的目标就是让每个参加培训的中小学教师能够掌握学科的最新知识,提升教学水平和技能,以及教学、科研的能力,使其教学工作得到学生、家长、学校的认可。具体的质量目标需要根据每个地区和不同的培训对象,制定翔实的质量目标,例如:参加培训的中小学教师满意度、培训教师教学质量评价等。
2.建立和运行监督体系。教师培训机构多数为教育行政部门指定的,教师培训工作的开展多为行政性指令,培训质量的优劣对教师培训机构不造成什么影响,机构内部长期缺乏培训质量监控制度,管理过程经验化和简单化。因此,领导要抓好质量监控制度建设,出台相应的管理文件,建立流程,通过配备教学督导等措施切实开展质量监控工作。
3.营造质量建设氛围。大力倡导良好的教风和学风,向教师和参加培训的学员传达保障培训质量的重要意义,教师和学员都有责任和义务参与到培训质量的提高过程中。
三、全体员工的参与
“各级员工是组织存在之本,只有全体员工充分参与组织建设,其才干会为组织发展带来收益”。这是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2000版管理原则之一。
在教师培训的过程中,政府管理部门、培训机构的管理人员、教师以及参加培训的中小学教师都是组织之本,构建教师培训质量保障体系离不开他们的参与。首先,政府行政管理部门和教师培训机构的管理人员要科学制订每年教师培训计划和实施方案,以当前教师的需求为出发点,制定和开发出有利于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与教育实践紧密结合的培训项目,吸引更多的中小学教师积极参与。聘请优质教师授课,合理安排培训时间,聘请老专家进行督导等。其次,教师培训的质量与作为培训者的教师,要根据培训的目标和对象,制定教学模式、教学内容及教学进度等,并在教学进程中根据学员的情况及时加以修正,做到因材施教。教师要真正投入到培训工作中,加强自身的责任感意识,教师培训工作关乎下一代的成长,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只有全身心地投入,才能真正为中小学教师成长提供有效果的培训。再次,作为参加培训的中小学教师,培训是促进其专业成长的重要历程,参加培训的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培训对其掌握新知识、新理念、新的教学方法有着相当重要的作用,要珍惜培训机会,使自己成为培训过程的参与者、合作者和学习者。在培训过程中,只要有全员人员的积极、热情参与,培训的质量就有了保障。
四、质量管理过程及方法
“将组织的活动与相关的资源作为过程来管理,使其更有效达到期望的结果”。这是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2000版所表述的一个管理原则。
教师培训同其他教育形式一样,也是一个输出合格学生的过程。此过程包含培训项目的策划、经费预算、培训时间、教师、场地安排等。由这些过程衍生出来很多教师集体备课、教学督导听课等细小过程。要做好教师培训的质量管理,就要识别中小学教师培训中的任何一项活动,每项活动都要按照统一的步骤进行循环操作,即策划、实施、监督测量、持续改进,被称为PDCA循环模式,以期达到最佳的效果与效率。
1.培训策划(P)。培训策划是在培训开始前对整个培训工作进行整体规划和设计。根据不同的中小学教师培训项目,主要了解培训需求,确定培训的目标和质量方针,在课程内容、教学模式、效果评价及实践环节等进行功能设计,及时与上级主管部门和相关专家沟通,确定培训方案。
2.培训实施(D)。该环节就是对确定的培训方案进行展开的过程,也是整个培训工作的重点,根据培训方案落实负责人、制定培训项目的进程表形成可操作性的实施计划,并认真开展过程的常规化管理,例如,开学典礼、班务、作业、结业、考察活动、专题讨论等。
3.监督测量(C)。它是指对培训进行过程的有效控制。不同的培训项目,采用不同的监控方式和方法,一般包括督导听课、访谈、问卷调查、常规检查、召开多方座谈会。这样,整个培训过程运行的情况可以做到了如指掌,有效监控管理者服务水平、教师教学效果和学员的学习状况可以及时地掌握。调查的数据经过分析整理,形成结论,有助于发现培训中存在的问题,及时采取纠正措施。
4.持续改进(A)。这是培训组织发展的根本。建立总结、跟踪、改进的流程机制,通过管理手册、程序文件和相关记录等形式规范培训过程管理,建立信息化管理。每个培训项目结束后,召开全员参与的总结会,跟踪培训学员,从中发现存在的问题,形成文字报告,在下一个培训项目特别注重改进,形成持续的良性循环。
五、管理过程须采用系统方法
2000版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这样描述:将相互关联的过程作为系统加以识别、理解和管理,有助于组织提高实现目标的有效性和效率。
管理的系统性方法重点就是对管理系统加以分类,按照系统功能性进行分类,首先是对一个组织的功能进行识别,之后对功能之间的关系进行客观分析,并将分析的结果用于管理的衔接控制。系统的结构决定系统的功能,没有结构的系统,是不可能发挥整体功能的。
教师培训质量管理体系是一个由多要素、多层次、多人员组成的系统。从宏观层面上看,教师培训是整个教育大类中的一个子系统,教师培训要主动适应当前中小学教师的需求。从微观层面上看,把教师培训质量管理作为一个系统,其质量管理与教师培训机构内部各部门及外部领导机构的管理的工作密切相关,涉及教学各种要素,各个要素之间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制约和相互依存的。要树立系统、全局观念,不能孤立对某个部门、某个环节进行管理。确立培训管理职责范围、培训资源管理、培训产品的实现、监控检测和改进等四个过程要素,通过这些要素构成了循环网络,形成质量管理体系结构。其中的监控检测和改进过程中沟通环节很重要,保障沟通的畅通与透明,以提高质量保障体系运行的有效性,建议和意见的反馈渠道应当畅通、全方位和多样化,每个反馈渠道都应发挥真正的作用,不能成为摆设,否则会影响整个控制系统。
六、持续改进
2000版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中表述:组织的恒永目标就是持续改进总体业绩。
改进是指产品质量、过程及体系有效性和效率的提高。持续改进还包括:了解现状,建立管理目标和运行机制,寻求改进的科学方法,调动员工参与改进的积极性,评价和监测改进过程,验证和分析结果,再建立新的目标,不断改进,建立持续改进的流程。
教师教育培训机构是为教师提供接受教育服务的场所,服务失误又是一个不可避免的客观现实,如何进行服务补救,进行持续性改进。首先,全体员工要树立持续改进的观念和意识,正视服务失误带来的影响,建立持续改进的程序,才能提高培训服务管理水平。其次,分析当前教师培训质量管理的现状,找到需要改进的环节,建立质量管理的改进目标,通过激励等手段调动员工参与改进的热情。
七、基于事实的决策
2000版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指出:数据分析和信息是有效决策的基础。
评价的数据和信息真实有效是教师培训质量保障体系有效运行的前提之一,在每个培训项目中,为了解上课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参培教师的学习状况,对教师教学成效、管理者服务质量和学员学习需求等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等办法进行测评,通过调查材料的处理,形成调查结论,为下一步的决策和改进提供真实的依据。在进行调查过程中,要注意把握细节。一是为避免因利害关系而做出不真实的评价,使用评价工具的评价表和调查问卷时,要注意设计细节以及发放时机的选择;二是抽样对象的选择应符合统计技术的要求;三是遇到特殊评价意见的,应进一步加以核实,否则,评价意见仅能作为参考。
八、互利的关系
2000版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指出:组织与供方相互依存的,互利的关系可增加双方创造价值的能力。
“供方”是指提品的组织和个人。与供方关系的好坏,将直接影响组织是否能持续为顾客提供满意的产品。双方要讲互利合作,建立良好的互利关系,这对双方都是有利的。在中小学教师培训中,教师是教学最重要的供方,教师是知识的直接传授者,即是供应者,其属无形产品。教师与培训机构之间也是相互依存、共赢的关系,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6. 13. 047
[中图分类号] F270.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6)13- 0090- 01
1 前 言
质量管理体系是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百年来,在多个标准和模型中,使用者最多的是国际标准化组织(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for Standardization,简称ISO)所制订的ISO质量管理体系标准,遍布全球一百多个国家和地区。
在软件研发行业,除ISO标准外,由美国卡耐基・梅隆大学的软件工程研究所开发的能力成熟度模型集成(Capability Maturity Model Integration,简称CMMI)更适用于软件研发过程,成为软件研发组织中的事实标准。
CMMI中提出了“组织过程资产库”的概念,并将组织过程资产的收集、维护和管理作为衡量软件过程能力的一个关键实践。笔者认为,实施“组织过程资产库”不仅仅能用于软件行业,对于其他企事业单位都有借鉴意义。
2 组织过程资产库
想要了解“组织过程资产库”,首先要了解什么是“组织”“过程”和“过程资产”。
在ISO9000:2008的标准中,对组织(Organization)的定义是:“职责、权限和相互关系得到安排的一组人员及设施。” 对过程(Process)的定义是:“一组将输入转化为输出的相互关联或相互作用的活动。”
简而言之,“组织”就是实施质量管理体系的机构,可以是公司、工厂或社团。“过程”是一种管理方法,它强调将做某事的一系列相关活动进行定义、规范和合理编排,明确各环节的权力和责任,最终达到做事的目标。在一个组织中,按照过程的方法对各种业务活动进行定义和管理,再厘清这些过程之间的关联和接口,就形成了一个统一协调的质量管理体系。
在CMMI中,对过程资产(Process Asset)的定义是:“组织认可的对于实现过程目标而言有价值的任何内容。”对组织过程资产库(Organization’s Process Asset Library)的定义是:“用于存储过程资产和让过程资产可用的信息库,这个库对于在组织中定义、实现和管理过程的人非常有用。”
也就是说,为实现过程目标,除了必要的生产资料,还需要很多参考资料,例如:执行规范、操作指南、历史数据、经验教训、样例或模板、培训材料等。企业应该将有价值的参考资料进行收集和管理,供大家使用。因此,设计和提供一个合适的资料库,会有助于对过程资产的查阅、使用和更新。
3 如何设计组织过程资产库
由于过程资产的种类多、数量大、更新快,我们必须对其内容进行分类,对库的结构进行设计,以便于管理和检索。笔者总结的组织过程资产库逻辑结构设计图如图1所示。
从图1可以看到,过程资产分为以下7个部分:
(1)组织过程管理文件。包括组织过程改进的计划和报告,是质量管理工作的年度安排和总结。
(2)组织标准产品过程。包括质量管理体系中的方针、标准、程序、规范、指南、模板和检查表等,是常用文件。
(3)组织过程数据库。提供项目层执行数据和组织层性能数据,反映质量管理体系的运行状态。
(4)软件过程文档库。是运行质量管理体系后的产品,包括工程产品和过程产品。
(5)培训库。提供各种培训课件、学员手册和培训记录。
(6)参考资料库。提供各种参考资料,以从本组织以外获得的参考资料为主。
(7)工具软件库。提供所需工具软件,例如统计软件、配置管理软件、项目管理软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