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06 16:07:41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建筑师职称论文,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当前的监理业务中还存在着诸多不规范的地方,例如监理业务的转包、监理证照的挂靠行为以及系统内搞同体监理等。这就使得整个监理市场的规范性以及开放性受到严重的影响。很多主管部门利用监理权力,对下属监理企业进行蓄意的保护。
1.2监理工作的不到位
社会的快速发展,是影响到监理工作高质量运作的重要因素。从90年代以来,我国建筑项目的急剧增长,我国现有的监理人员基本素质水平和数量都不能够更好的满足工程发展的实际需要。很多单位出现监理证的挂靠行为。这就使工程建设过程中,监理工作的实施出现不倒位的情况。
1.3监理人员的自身素质偏低
监理人员的素质状况也会阻碍监理工作的实施,通过对各大企业的调查了解到。目前很多企业中大多数工作人员都是涉及到工程设计、以及施工管理等技术方面的人员。而单位的监理人员也大多数是从这类技术人员中经过短期的培训就上岗作业的。实际情况是这些人员当中,不少人员对经济管理以及法律方面的知识都有待加强,这就导致监理人员的基本素质偏低。
2建筑工程监理的重要作用
建筑工程的监理工作涉及到整个工程项目的很多环节,是一项系统化控制的操作方式,其主要作用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2.1保证建设的合法规范运行
建筑工程的施工往往会牵涉到多方的利益,而监督部门往往都是通过合同的形式对工程的相关事项进行有效的规范,这样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通过监理部门的规范控制,不仅有利于工程建设的顺利进行,同时也是可以极大程度上的保证工程能够在施工周期较长的情况下合法规范运行。
2.2施工质量控制
施工质量的控制是工程监理的最主要职责之一,它是项目评价工程质量的基础参照之一。施工质量的控制主要可以包含全局控制、方案的审查、协调各部门关系、以及工程验收四个方面。通常情况下,建筑工程的质量在施工过程中都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而监理工程师的行为也会直接决定建设工程的使用功能以及价值的实现。例如对监理工程师对进场原材料的检验、对现场施工工艺的监控工作,都会对整个工程的质量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2.3工程进度控制
建筑工程的进度与施工单位的成本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同时它也设计到工程时间计划控制以及现场施工管理等多个方面。监理工作可以从工程的设计、项目的招标以及施工和竣工等多个不同阶段进行综合控制。可以有效的剪短投入时间。其次,监理过程中,工程信息的管理也能够对基础信息进行更加及时、准确的把握,提高工作效率。
2.4建筑工程监理能够有效的控制成本
成本的控制,一直以来都是各企业单位所要控制的重点工作,而在保证质量与进度的同时,通过一系列的监理工作,能够有效的实现对工程费用的控制,通过监理部门对每一项成本的统计核算,制定出合理的采购以及投资方案,避免造成更多的材料或者人力资源的投入,不仅可以提高工程效率,同时也是节约了成本。其次,对各项清单的认真审核,也可以减少工程中的附加费用。
3建筑工程监理的控制措施
3.1提高工作人员素质
作为监理工程师,必须要适应时代的发展要求,要有充足的学习能力以及扎实的监理工作经验,只有这样才能在施工过程中遇到情况能够做出合理到位的判断与处理。其次,思想道德的培训加强也尤为重要,通过相关内容的培训,使相关人员避免出现违背法律法规的行为。在市场竞争过程中适用合理的竞争手段,这也关系到人员自身的修养。
3.2建立科学合理的监理体系
不同企业和单位的内部结构都会有所不同,企业管理部门应该针对自身的条件,根据实际情况,建立一个科学合理的监理体系。保证每项工作都能够全面的进行监管到位。同时制定出相应的规章制度以及条例,保证监理工作贯穿到整个工程的建设过程中。监管人员也应该积极配合,严厉执行。
2质检实验室工作环节
2.1做好计划以及准备工作。
质检实验室将整个一年的检测管理内容都做好计划,该计划不仅要包括管理目标,同时还应该包括检测凭证等,为了确保检测计划真实完整,具有可行性,质检实验室应该设置一个评审团,专门来负责此项工作,对各项计划内容进行评审,同时该评审团还需要负责分工以及分配责任等,以此为后期的正式评审提供条件。
2.2进入评审阶段。
评审阶段主要包括如下环节:首场会议,一般都是由评审团团长来主体,其主要的作用就是对此次评审的内容进行介绍,同时介绍评审时间等内容,通常首场会议时间不宜过长,控制在半个小时即可,而正是开始之后,评审工作者要认真的观察以及检测,并且随时询问,与项目负责单位进行必要的沟通交流;现场评测、现场碰头等环节都在评审工作者有所体现,最后一个阶段是最后会议。
2.3编制质检报告。
评审工作主要是以质检报告的方式呈现,该报告中既要包括评审内容,同时还要包括报告最终的结果等。尤其要注意将符合评审以及不符合评审的内容都明确的标准出来,并且配以专业性的分析,便于查看人员了解原因。质量报告必须要规范合理,能够定量化的内容一定要定量化。
2.4进行跟踪性实施。
建筑工程质检报告中所评审不符合规格的部分,施工单位必须改进,保证安全的进展下去,此时质检实验室应该排出专业评审人员对施工单位进行严格地跟踪监督,分析纠正违规部分的情况,并且应该记录好报告。
2.5结论。
质检工作室的人员完全按照操作流程去工作,首先做好工作计划和准备工作,然后开始评审,编制建筑工程质检报告,最后进行跟踪性实施。当完成这些后,质检相应部门就会根据该年的评测情况,全方面的进行评测,评测主要包括计划制定的合理性,评审工作人员的工作态度,经验教训的总结,以及今后的发展方向和急需改进的方案。
3管理评审工作流程
3.1制定流程与目标实施。
建筑工程质检过程中应该制定相应的工作流程,记录评审工作笔记,这样在展开工作时有依据可循,有所指导。该流程主要有首先需要确定目标,在评审范围内,严格规范,组织工作结构,然后评审人员就可以确定,之后制定规划,目的是确定评审基本目标,对评审的工作内容作好记录和分析笔记,最后还需要编写评审报告,在报告中标注公众出现的不符合规格的质量问题,还需要质检人员跟进工程改进,跟踪监督,能够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
3.2制定管理评审计划。
建筑工程质检实验室组织的管理评审活动,应按照资质评审规则以及管理规则,在有计划的情况下完成
3.3确定实验室工作人员的标准。
质检实验室的工作人员负责项目工程质量的核定工作,他们的岗位职责是执行各项技术规程、施工规范等,要求他们对工作质量负责,保证其准确安全率。建筑施工质检实验室工作人员应该通过统一培训,进行专业知识的教育。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建筑业的地位日益突出,质检工作人员贯穿始终,建筑质检工程师必然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3.4施工中参照管理评审记录。
将建筑管理评审的过程记录完善,并将其进行整理、归纳做出报告,把报告作为质检实验室的的工作理论依据。
3.5归纳评审过程中的文件。
将评审过程中产生的文件进行综合归纳,如程序和标准以及记录等,归纳时要保持文档的齐全,以及形式规范、保存的完善。
3.6质量问题纠正。
质检实验室在评审中发现的质量问题必须记事纠正,这关系到整个工程的质量问题,关系到工程进度问题。纠正的同时要继续跟进监督工程实施,防止同样的错误第二次出现,需要工程施工人员与质检实验室评审人员各部门协调工作,来共同实施工程,做到良好的监督。这些对工程的总质量都有决定性的影响。
很多地基施工技术人员自身的职业技能与思想素质较低,在组织与开展地基施工工序时,没有认真审查设计图纸,这就直接增加施工的难度,导致施工工序繁琐紊乱,延长了施工周期,增加了经济开支。甚至还会在一些关键施工环节上出现严重的错误,严重影响到整个地基工程的质量,很有可能需要返工,这也造成了不必要的经济浪费。同时,施工技术人员在组织施工时,也没有进行合理的人力资源配置,也没有根据工程的实际进度调用机械设备,在材料的发放和使用上也没有进行严格的管理控制,这就会导致大浪的经济浪费,让地基施工成本控制工作失去实际意义。
1.2材料成本控制力度不强
通常,建筑工程所需施工材料品种复杂、供应渠道繁多,加上中标报价低、预算定额滞后等原因,往往会导致材料成本管理非常复杂。建筑企业为了尽可能地提高工程的经济利润,通常会优先考虑原材料的价格,但忽略了原材料质量在建筑施工中的重要作用,这样一来在后期的施工当中必然会导致质量问题的出现,严重时甚至会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从而造成严重的后果出现。同时,由于在施工现场对原材料的管理不到位,施工队伍的整体素质偏低,忽视了节约成本的理念,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施工成本。(1)采购无计划、计划不周,导致工程材料质量、数量同施工需要不符合,导致资金周转不灵或窝工浪费现象的出现。(2)材料采购没有遵循市场价值原理,采购前没有对材料的质量、价格、运输费用进行比较研究,导致材料成本失控。(3)材料成本核算不仔细,基础数据材料不充足,出现成本不真实等严重问题,从而导致材料成本失控。
1.3施工安全落实不到位
目前,安全生产始终是每一个建筑企业必须贯彻落实的工作,一旦在施工过程中发生安全事故,其后果是不堪设想的。现在我国建筑工地上经常出现安全事故,基本上都会有人员伤亡,这不仅会给建筑企业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还会为社会及家庭带来负担。施工现场的监理人员与施工队伍均是为了追赶进度,尽快完成工程施工,就忽视了对安全隐患的分析与控制,对一些安全威胁也是视而不见,直至最后引发了重大的安全事故后才追悔莫及。
2新时期建筑工程管理成本控制的有效途径
2.1完善和优化施工组织设计
施工阶段一般都是按照设计图纸展开的,其中所需要的人力、机械设备、原材料、施工工序以及施工周期等均是之前设计规划好的,不同的施工方案,工程进度和工程周期也是不同的,且所使用的机械设备也是不同的,也会使成本费用有所不同。所以,不断地完善和优化施工方案,科学合理地开展施工组织设计,在不违背相关的施工技术标准的前提下,做好优化细化工作,讨论并制定出先进的施工技术和施工工艺,实现人力资源的最优化配置,机械设备的使用也需要做好规划,减少租借的时间,可以降低设备开支。同时,地基工程成本控制人员还应该频繁地到施工现场进行监督调查,并采用成本动态管理的模式,不断地调整成本预算,严格控制财务开支。
2.2加强原材料的成本管理工作
在建筑地基工程中,通常原材料的成本费用将占到整个地基工程总费用的70%左右,因此,只要能较好地控制住原材料的成本费用,就可以大大减少地基工程的成本费用,具有非常大的节约潜力。所以,首先必须在确保原材料的质量达到标准的基础上,在采购的过程中坚持购买市场中的最低价格。其次,严格按照施工工序以及施工进度的相关要求,科学安排各阶段的要料计划,这一方面可以确保施工与工期的连续性,另一方面还可以将流动资金用活用好,减少材料的储存成本。再者,加强施工现场的用料管理力度,堆放合理,降低摊积和搬运过程中的损耗。最后,要坚持余料回收,废物二次利用的观念,这是降低材料成本的重要环节。
2.3加强施工安全管理
首先,施工现场监理部门应该制定出一套健全的施工安全管理制度,并严格指导与督促现场施工,对于存在安全问题的施工问题必须要对其进行缜密的分析及排除,一旦出现施工人员违规操作的问题要立即展开教育工作,让其深刻认识到建筑工程安全施工的重要性与意义。其次,重点检查机械设备的安全性,在操作之前要仔细审查其安全性能,并且督促操作人员进行正确操作,并在施工之后积极做好机械设备的维护保养工作以延长建筑施工机械设备的使用寿命。做到上述两点,就能有效地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提高工程的质量,加快施工进度,进而就降低了地基工程的施工成本。
(2)忽视项目成本控制的制度建设。很多企业在对成本控制工作中存在着很大的纰漏,没有对成本控制进行有效的管理,没有将这项工作落实到实际当中。很多企业在中标之后,施工单位没有根据项目的实际情况制定目标成本,因此与此相对应的项目管理机制也就没有建立。我国目前形势下的项目成本管理体制,基本上就是仅仅让成本控制部门的经理负责整个项目的成本管理工作,而没能将权利责任进行清晰的划分和明确职责,这样就造成了成本管理系统的疏漏和不完善的弊端。
(3)国内施工项目成本控制的信息化进程落后。施工成本控制是一项牵涉和涉及到众多因素和关系的工作,这些因素之间的关系千丝万缕,错综复杂,具有复杂性和不稳定性的特点。建筑产品本身又具有固定性、独特性的特征,这些特征就使得整个项目的成本控制系统出现了规模大、复杂性强、难度高的特点。国内的施工单位在进行整个项目的施公奇案,很少进行详细周密的计划动态仿真,通过计算机的精密的系统计算实现刻画系统特征。从长远来看,这是导致我国施工项目的成本居高不下的主要因素。(7)管理不到位。我国现在市场上存在的很多施工企业对施工项目采取的是以包代管的管理方式和组织方式,而没有进入整个单位的权力中心。这样就容易造成企业内部出现了多个利益主体的存在,而多个利益主体的出现就会造成对意见的分歧和不同意,利益损失,施工单位的成本控制没有高效地服务整个公司整体的业务目标。
2民用建筑工程施工项目成本控制对策建议
2.1技术措施所谓技术措施就是在一定的时间内,为了改进生产技术,改善经营管理而制定的方案实施方法。技术措施是进行成本控制的必要手段。首先,在施工前,要对施工图纸进行认真的查看和审核,提出积极的修改意见和建议,根据图纸对整个项目的可行性做出大致的评估和预测,在整个施工过程中,必须按照图纸进行项目的运行;其次,积极地应用技术措施,制定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的技术措施和合理的技术方案,在通过专家和项目高级人才的论争对项目的可行性实施方案进行论证,这期间需要考虑和涉及的因素很多,具体包括施工规模、项目复杂程度、施工现场条件、装备情况、施工人员素质等等。只有采取高效的工艺和技术手段,才能实现工期短、质量高、成本低的经济效益。
2.2经济措施在施工的过程中,使用经济措施进行成本控制是又一关键因素。项目管理者应该对资金的使用进行明确的规划和有效的控制。首先,合理控制人工产生费用。加强对施工人员的管理,提高施工人员的工作效益,建立赏罚分明的奖惩制度,对施工人员的工作制度和作息时间进行严格的控制;其次,合理控制材料费用。材料的采购是材料花费资金的重要途径,对材料采购的各个环节进行严格的控制和把握,按照现场材料的用途对材料进行分门别类的摆放;再次,控制机械费用。机械是整个建设工程项目很大的支出来源,对机械的维修和设备的使用年限是节省费用的主要手段,对设备进行完善的管理是加快工程进度、增加施工产量,降低施工使用费用的有力途径。
2.3组织措施组织措施也是调节项目控制成本的主要途径之一,组织措施主要是针对参与建筑项目各方面而进行成本节约的主要措施。明确参加项目各部门的控制成本责任和义务,加强对施工队伍的管理,在项目支出金额稳定的前提下,对项目人员进行合理的精简,减少多余管理层次,这样才能有效地提高管理水平。建立合情合理的控制成本体系,完善控制成本的工作制度,健全控制成本的规章制度和法律规则,明确各个管理层的控制目标成本,在明确职权的情况下实现成本合理控制,提高工作效率。
2建筑学专业实践教学全过程质量管理体系探讨
2.1实践教学课程体系优化
完善的学科知识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前提和基础,也是全过程教学质量管理的关键。建筑学专业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实践教学贯穿于建筑学专业的整个教学过程,感性的经验是至关重要的,因此,我们需要加强课程结构优化,建立适应专业特点的实践教学目标体系,改变过去专业知识传授与实践能力培养相脱节的现象,将实践能力培养贯穿于教学的不同阶段,在各层次的专业实践中培养学生的设计能力、沟通与协调能力、管理能力、研究能力、创新能力等。
2.2“产学研”三位一体教学团队建设
实践性和创新性是建筑学专业的重要特征。教师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注重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实践能力的提高,注重实践教学团队和梯队建设,是培养实践创新人才的基本保证。为此,专业的管理者应鼓励教师到相关设计单位锻炼或兼职,并有计划地适时选派有关老师到实践单位进修,了解设计市场发展的动态信息,了解有关新材料、新技术的发展特点等等。这样,一方面可以做到优化和更新教师的知识结构,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了解市场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另一方面通过交流与合作,可以提高教师的教学与科研能力,使教师真正成为“产学研”三位一体的专业教学人才。在教学过程中应建立有效的团队合作机制,发挥老年教师的“传帮带”作用,鼓励青年教师通过助教和助研,提高教学与科研水平。同时,在教学过程中适时聘请校外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业人员参与课程教学和指导也是提高教学质量、建立“产学研”三位一体教学团队的重要方式。
2.3网络化实践教学库建设
建设实践教学库是提高实践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信息技术正在改变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实现各类教学资源共享,充分实现开放式教学,将过去以课堂教学为主转变为学生自主运用信息等资源主动学习,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推动个性化发展。实践教学贯穿于建筑学专业的整个教学过程,专业的实践教学库主要包括:网络课件、案例库、试题库、优秀作业、文献资料和校外设计单位的优秀成果等。我们可以整合办学资源,分类编制,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实现各类有利于提高学生实践水平和创新能力的教学资源网络化共享,改善办学条件,改革教学模式,强化“实践型”教学,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2.4实践教学过程管理
结合建筑学专业的教学特点,本文认为建筑学专业实践教学过程管理在遵循常规教学管理原则,执行常规教学管理措施的前提下,还应重点加强以下四个方面的管理与监督:其一,实验室与实习基地建设。建筑学专业以实践教学为主,实验室与实训实习基地建设的好坏,关系到专业培养目标能否实现。在教学管理过程中,应及时更新实验设备,完善实验条件,保证课程的实验教学能够正常开展;加强实训实习基地建设,保障每个学生都能够参加社会实训和实习,提高学生对专业的理解能力和实践能力。其二,学术讲座。邀请国内外著名专家学者和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业人员开展各类讲座,拓宽学生视野和知识面,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能力,对于改善学生学习方法、提高创新能力和教育教学水平,是个有力的举措。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尽量发挥社会人才资源对于学校教师教学的弥补作用,积极邀请国内外相关学者、专家来校作学术讲座。其三,检查与评价。包括过程检查、教学督导、过程评价、成果评价、教学评估等。此项工作的相继开展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对于建筑学专业而言,其实践教学的过程评价与成果评价是至关重要的,本文认为在目前提倡的开放式教学和互动式教学中,还应推动立体式互动教学模式的建立,包括师生之间互动和不同年级之间的相互交流。可以结合建筑学专业的教学特点,实行课程组的实践教学模式,即由若干教师组成课程教学指导小组,将高低年级学生组合在一个教学小组内,在实践教学的过程评价与成果评价中,让“各年级之间的学生可以互教互学,互相启发”。在对设计成果的评价和总结中,实现由学生自评、不同年级学生参与的互评到教师点评的评价过程,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实践创新能力。其四,在实践教学过程管理中,积极组织学生参与各类设计竞赛和开展研究性学习方法探究,也是培养和提高建筑学专业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和方式。
3湖南科技大学建筑学专业实践教学全过程质量管理体系
3.1建筑学专业实践教学全过程质量管理体系
湖南科技大学建筑学专业自1988年开始招生,经过多年的探索与实践,目前已有了一支较完善的教学科研队伍。近年来,按照“全国建筑学专业教育评估”要求,在参考其他高校现阶段课程体系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特点和优势,我们进行制度创新,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努力建构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学科知识体系;建构“知识—实践—创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加强实践教学,注重专业实践教学管理体系建设与管理,从各个层面保证了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我们认为,建筑学实践教学管理全过程质量管理体系应由五个部分组成。在专业实践教学中,我们注重开放式、实地式与互动式等教学方法的研究与实践;注重加强教学过程管理与监督,充分利用各类教学资源,发挥课程组师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创造条件。
2建筑工程施工过程质量监督分类
2.1事前监督
事前监督,是指建筑工程在施工工序启动前进行的监督,这个阶段的监督侧重于对工程质量控制方案的审查,单位资质和人员资格的审查,对建筑工程质量通病的防范措施,施工材料的抽检检验等方面。事前监督是实施主动控制的有效手段,可以避免不必要的质量缺陷和质量事故,同时也有效避免经济损失。事前监督应该在建筑工程质量监督中予以高度重视。
2.2事中监督
事中监督是施工过程中对建筑工程质量进行的实时监控,是工程质量监督的最主要形式。如旁站监理就属于事中监督的重要手段,事中监督可以有效控制不良的质量行为、不合格材料和不恰当的工艺方法造成的质量问题。事中监督的实施主体应该是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建设单位、设计单位和工程质量监督管理部门对事中监督起到必要的监管和协调作用。
2.3事后监督
事后监督是工程质量控制的最后一道防线,是指对已经完成的工程进行的质量核查和对已经发生的质量问题进行的整改。对于已完工程的质量核点是对隐蔽工程质量的核查,对于已经发生的质量问题的整改要遵循满足设计、满足使用、满足规范的基本原则,对于有可能影响结构和受力形式的质量问题要征求设计意见进行整改;已经发生的质量问题应该采取加固、返工等方式予以整改,整改后要重新进行验收。事前监督、事中监督和事后监督是根据监督实施的时点对建筑工程施工过程的质量监督进行的划分,为便于区分和研究,我们不妨将事前、事后和事中按照如下的时间节点进行划分,事前监督是施工人员、机械到位开始作业之前的控制与监管,事中监督是从第一批人员或者机械开始作业到工程施工完成,进入竣工验收阶段的控制,事后监督是指验收阶段的监督控制。这是对于整个单位工程而言的,针对检验批、单项工程和单位工程可以根据实际进行相应的界定和细化。
3施工阶段的质量控制的其他措施
3.1加强合同管理,在合同中强化工程质量条款
在与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和供货商签订的合同中,均要签订质量保证条款,并配套相应的违约惩罚措施、超额完成质量任务的奖励措施等,要严格根据工程质量规范标准合理设置工程质保期、设备保质期等,要强化监理单位在工程质量管理过程中的履职,确保旁站监理、平行检验、见证取样、质量验收、竣工验收等质量控制和管理环节切实落到实处。要有强有力的违约索赔和处罚措施,善于利用建设单位在工程建设工程中一定的有利条件,通过延迟支付或者通过合同条款扣工程进度款等措施督促相关单位在履职过程中切实把质量控制和管理放在重要位置。
首先,我国工地上的施工人员除少部分受过专业的学习训练外,大部分仍缺乏专业技能且文化水平较低,对图纸的理解存在困难,轻则会影响施工进度,重则则会对工程质量产生严重影响。其次,大部分施工人员都是进城务工的农民工,流动性较强不利于统一培训和管理,不利于从根本上提高建筑施工公司的水平,甚至会阻碍公司的长远发展。
2精细化管理问题
工程的精细化管理问题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工程决策者要制定详细合理的工程实施和管理方案,并见诸于书面形式,形成一种规范,时刻贯穿于施工的各个阶段,从大方向上确保施工工程有据可循。另一方面,则要求工程的具体施工人员切实完善工程的各个细节,杜绝侥幸心理,杜绝豆腐渣工程。切实通过细化分工和细化问责等手段提高工程质量。坚决避免多次返工等徒劳的过程。
3加强建筑施工质量的管理与控制策略
3.1加强对工程施工人员的管理
3.1.1提升工程施工人员素质基础人员的素质,直接关系到建设工程质量的成败。建立一个责任感强、专业技能素质高的团队则是现如今建筑工程施工的必然选择。高素质的、合格的建筑施工人员不仅需要有过硬的实践能力和专业水平,更要有高度的工作热情和社会责任感。将工程建筑作为一种服务大众的使命,严格要求自己,建筑出高质量的工程。同时也要善于利用高科技、新技能,提高劳动效率,保证工程质量。因此,必须加强对人才的培养和再教育,不断提高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从基础出发,认真总结工作经验,分析工作中的问题,定期召开员工经验交流会,及时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3.1.2提高工程施工人员的质量意识重视对施工人员的培训,提高施工人员的质量和安全意识是建筑施工过程中的另一重要问题。人是影响施工质量的决定性因素之一。针对我国目前施工人员质量安全意识薄弱的问题,施工单位必须建立一套系统有的培训体系来加强员工的质量意识,提高工程质量。必要时还可以明确奖惩制度,意在强化施工人员的质量意识。
3.2建立健全材料管理控制制度
3.2.1建立完善的材料采购制度采购前制定严谨的采购程序,制定详细的技术和功能指标。严格按照各项指标进行采购,并要实地考察材料供应商的资质,包括信誉度、质量保证能力等。进货时要严格按照标准进行审查,对重要材料进行抽查,严格杜绝采购人员手回扣。3.2.2制定妥善的材料保管制度入库后的材料必须由专人进行妥善保管,根据性能和材质进行分类,确保将损耗降到最低。防止出现材料在保管过程中造成的性能改变等问题。同时也要提高保管员的责任意识。定期对保管员进行培训,要求其掌握必要的保管技能。3.2.3建立合理的材料抽查制度材料入库后,在保管过程中是否出现性能、质量或功能的改变,必须通过定期抽检来把握,并及时处理不合格的材料,坚决避免不合格材料用于建筑施工,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这是杜绝不合格材料用于建筑工程的必要手段。
3.3树立“质量第一”的施工标准
工程质量是建设项目管理工作的灵魂,竞争实力的主链。在施工过程中,从管理层到决策实施层,都要将质量放在工程建设的第一位,不盲目追求工程进度,不盲目返工。从细节上保证工程质量,将工程质量放在第一位。
3.4强化工程过程管理
过程是组成工程的基本单位,抓好过程的质量是决定工程的关键。及时发现并解决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是控制工程质量的有效措施,也是避免重大工程失误的的重要环节。严抓工程过程,对于管理人员既是机遇也是挑战,通过对过程的把握使工程质量实现质的飞跃。
现在很多建筑企业在建筑工程管理体制中都采用分包的形式进行管理,这种管理模式不仅难以明确合同双方之间的责任,而且还对施工环节造成混乱,从而影响了工程的施工进度。同时,在工程施工的过程中,相关的施工人员和管理人员无视相关的操作流程和规章制度,流于形式,这样很容易出现人为的失误,不仅严重阻碍了建筑工程的施工,而且还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施工质量。
1.2施工技术存在的问题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施工技术也在很大程度上得到了提高和更新。但是由于建筑工程的施工所涉及的内容比较广泛,范围比较宽广,因此对于施工质量和技术也有着越来越高的要求,从而使得施工技术由于自身的特定性而产生了各种各样的问题,导致了施工难度的增加。从目前来看,传统的施工模式在施工现场中还占有一定的比例,而且在施工队伍中农民工占有多数,专业素质有待提高,从而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施工质量。
1.3监督体制存在的问题
监督体制在建筑工程质量的提高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由于现在政府部门的监督职责缺失,监督体制不完善,导致了建筑工程在施工过程中经常会出现权责不明的现象,从而使得监督力度不够,这对建筑工程的管理和施工质量的控制产生了很大的不利影响。
2建筑工程管理和施工质量控制的因素分析
2.1人力因素
所谓的人力因素主要是指施工人员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术、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以及技术人员的技术水平,这些人力因素都对建筑工程的质量产生着重要的印象。想要提高建筑工程的人力基础,避免出现人为失误,就需要提高施工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要求施工人员严格按照相关的规章制度和操作流程进行施工,从而保证建筑工程的质量。
2.2环境因素
环境因素主要包括有施工周围的地质、水文、绿化、气象、交通等,施工现场的环境因素同样对建筑工程质量有着一定的影响,而且还直接决定着建筑工程施工的进度,想要加强对施工环境的控制,首先就需要根据建筑工程和季节变化的特点、性质,制定出相应的合理措施;其次,是对施工现场的施工环境进行不断的改善,减量减少环境因素对施工的影响,从而保障建筑工程的质量。
2.3组织因素
组织因素主要是指施工手段。施工手段的是否科学合理直接决定着工程质量的控制是否有效。对于施工手段的提高和优化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首先,是根据建筑工程的实际情况,制定出合理有效的施工方案;其次,针对于施工技术、施工设计、施工工艺、施工流程等进行仔细的探讨和分析,确定建筑工程的实施性;最后,采用科学的施工手段对施工质量控制的手段进行提高,并控制建筑工程的成本,实现企业利益最大化的目标。
2.4物质因素
物质因素主要是指施工材料,施工材料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建筑工程的质量,因此需要提高对施工材料的监督力度。首先,需要选择合理的采购人员,并要求采购人员能够随时关注材料市场的各种信息,并选择信誉好的材料供应商,同时在采购的时候,严格检查材料质量,防止购买到的材料质量低下;其次,施工材料的管理人员按照相关的管理制度对施工材料进行保存、发放,并且定期或者不定期的清点施工材料,避免施工材料出现缺失的情况。
3探讨建筑工程管理与施工质量控制的有效途径
3.1做好各个施工环节中的协调工作
针对于目前施工过程中的分包现象,不同的项目分包给不同的建筑企业进行,因此需要把工程项目的每个施工环节进行有效的衔接,加强各个建筑企业之间的联系,将它们形成一个有机整体,明确各部门之间的职责范围,做好施工材料的供应和采购、施工环节的交叉、技术交流、施工人员与设计人员的沟通等方面的工作。同时还需要建立合理的项目管理结构,优化建筑工程的管理模式,强调组织的作用,弱化对个人技术的依赖,从而为施工质量提供重要的保障条件。
3.2建立完善的管理监督制度
想要确保建筑工程的质量,管理监督的制度也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建筑企业必须要提高管理监督的重视化程度,建立完善的管理监督制度是提高建筑工程管理和施工质量控制的有效途径之一。首先,建筑企业对工程质量的监理工作进行强化,对每个施工环节的安全性都要进行着重的强调;其次,是严格按照合同的规定和相关的规章制度对建筑工程施工进行监督,并做好工程质量的验收工作。
3.3加强成本控制的力度
建筑企业想要实现利益最大化的目标,其中最重要的一个有效途径就是加强成本控制的力度。在市场竞争激烈的背景下,加强成本控制也是企业求得生存和发展的手段之一。因此建筑企业首先应该树立科学的成本意识,将成本意识落实于每一个施工环节当中;其次,是对工程成本进行定期的合理分析,并且把其作为一种制度进行对待和执行。通过这种成本分析能够使得建筑企业对资金的使用情况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将亏损始终控制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内,从而确保工程质量。
3.4确保施工质量
想要为施工质量提供一个重要的保障条件,必须要做到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做好施工的前期准备工作,并且在施工过程中严格要求施工人员的综合素质和施工材料的质量;二是,按照相关的制度标准对建筑工程项目进行严格的验收。
3.5保障施工进度
在建筑工程项目施工之前就应该制定一个科学合理的施工计划方案,对每个施工环节的时间和进程进行有效的安排,同时对于其中可能会出现的施工问题进行防治,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在确保建筑工程的施工进度和工程质量的前提条件下缩短施工时间,从而节约施工成本。在施工计划过程中应该加强与设计人员之间的交流,并且施工所需要的材料、人员、设备等应在施工之前便做好充分的准备。
2提高建筑砌体工程施工的质量控制措施
2.1注重提高施工及管理队伍的整体质量通过以上对砌体工程施工质量控制存在诸多问题的分析,与工程施工人员以及相关管理人员工作不到位、缺乏责任心、素质偏低等密切相关。为此,应十分注重加强组织相关人员的学习工作,使其对整个工程的规划、设计、要求等有深入了解。同时,制定相关的规范制度,要求工作人员严格遵守施工规范,对于没有按规范要求进行施工和管理的,则按规定给予相应的处罚。通过学习和制度规范要求,使施工人员以及管理人员从思想、行动上改变以往错误的观念和行为,提高队伍的整体质量。
2.2严格控制施工操作流程严格控制施工的过程是保证砌体工程施工质量的重要举措。针对砌体工程施工中存在的质量问题,笔者认为应做好以下工作:(1)砌筑前,认真检查砌筑部位的清洁情况,确定已清理干净后再进行浇水湿润工作。一般提前2天进行砖块的浇水湿润工作,以水侵入砖块四边约1.5cm为宜。(2)注重改善砂浆的和易性,使用过程中可进行适时搅拌。要求实心砖墙砌体水平灰缝的砂浆饱满度大于80%。(3)遵循样板开道的原则,由于泥工掌握的砌筑水平直接影响墙体砌筑的质量,为此,应严格筛选泥工。另外,要求砌筑的日期和人员姓名上墙,以提高砌筑人员的责任意识。(4)对于宽度不足1m的窗间墙,宜选择整砖砌筑的方式。对于破损或半砖的砖则宜用于砌筑受力较小的砖墙(注:不使用小于砖体积1/4的砖)。(5)在砌筑墙体时,每天的砌筑高度宜保持在1.8m以内,若在雨季进行施工,砌筑高度则建议不超过1.2m[4]。同时,采取防雨冲刷砂浆的措施,如可使用防雨材料将新砌筑的墙体覆盖好。另外,使用铺浆法进行砌筑时,铺浆的长度不宜超过750mm,若施工时气温大于30℃,铺浆的长度则不宜大于500mm。(6)在进行墙体砖缝搭接时,应大于砖长1/4,在内外皮砖层应每隔20cm有一层丁字砖拉结。可使用破碎砖或半砖,砌筑在受力较小的墙心部位。注重砖柱组砌的方法,可视实际情况选择组砌方法,但绝不能使用包心砌法。在砌筑中所使用到的异形尺寸砖,应使用无齿锯切割。要求砖柱竖横方向的抹灰饱满,为提高砌体的强度,每完成一层砌筑,就必须进行刮浆塞缝工作。为避免变动组砌方法,减少砖规格、尺寸的误差,建议同一栋砌筑工程选用同一砖厂生产的砖。(7)对于平拱式和弧拱式过梁的灰缝,宜砌筑成楔形缝。拱顶灰缝的宽度应小于15mm,拱底灰缝的宽度则应大于5mm。另外,砖砌平拱过梁底宜有1%的起拱,在拱体的横向、纵向灰缝中填充砂浆。在拆除砖过梁底部的支架和模板时,灰缝砂浆的强度宜大于设计强度80%左右。保证竖向灰缝不产生透明缝、瞎缝。为保证灰缝的平直度,在进行补砌时应清理干净接槎处的表面,并用水湿润和填充砂浆。
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工程中最主要的问题就是麻面,因为麻面会导致建筑物出现小范围的缺浆、建筑物表面不平滑等现象,甚至于更加严重的问题,比如凹凸不平等,虽然麻面不会导致建筑物整体质量以及承载能力的减弱,但是对于建筑物的地面以及墙体会产生较大的影响,同时也会影响美观效果,在建筑工程建设中建筑物的美观也是应该考虑的情况之一,所以,研究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麻面的问题也很重要。
1.2混凝土施工钢筋暴露问题
建筑工程中混凝土施工中钢筋暴露问题也是影响施工质量的一个重要原因,社会经济的发展会带动建筑行业技术水平的提升,所以在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中,利用建筑钢筋与混凝土相结合的方式实现建筑物强度以及承载能力共同提高,当前在许多的建筑物中都采用混凝土与钢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施工,利用混凝土自身的粘合性以及钢筋结构的稳定性来保证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避免出现钢筋暴露的问题。
1.3混凝土施工裂缝问题
在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中,因为质量控制等原因,会导致建筑工程中混凝土施工中出现严重的裂缝现象。而建筑物的裂缝会导致建筑结构出现强度以及硬度的下降,使得建筑工程的质量不达标,同时使得建筑物的整体效果出现严重的质量问题。因为建筑工程中混凝土施工质量的控制主要是取决于混凝土的质量,因此要准确的的了解混凝土的质量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控制管理。因为混凝土工程在施工中会因为天气、水文、地质以及人的主观原因影响使得混凝土的质量不达标,质量因素的波动性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使得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出现裂缝现象,因此有必要针对这种问题制定相应的解决措施,将混凝土施工中隐藏的潜在问题进行控制管理。
2控制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质量的具体措施
2.1混凝土施工前准备工作
在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中,在施工之前有必要对以下两种情形,第一是对水泥的选择,首先,在大型建筑工程施工中对于水泥的要求都是通过采购商品性混凝土的方式进行的,然而一些小型对的建筑工程中零星混凝土如果使用的是商品性的混凝土,就会加重企业的负担,增加企业的成本。所以,在建筑工程施工中对水泥的选择就应该慎重,水泥的选择也是保证施工质量的重要部分,所以施工企业选择水泥的时候首先应该对选购水泥厂家的资质进行多方认定,选择一些大品牌且信誉好的厂家,以保证水泥的质量。随后选购好水泥进入现场之后,还要对水泥进行抽样检查,同时送至具有相应资质的试验单位进行复试,保证水泥的质量符合国家的标准。其次,对方水泥的库房应该设置在防潮、防雨的地方,避免水泥与潮湿的地面直接接触,因为一旦水泥受潮就容易结块。最后,因为施工中某些特殊环节对水泥的要求不同,例如:对于大体积混凝土应该使用具有低水热化功能的水泥,再加上使用低温水以及粉煤尘等,提升混凝土的防御能力。第二是对混凝土的配合比的试验,选择具有相应资质的试验单位,根据混凝土强度等级以及抗渗程度的不同,充分考虑水泥砂石中的含水量以及外加剂的性能,再进行合理的配比,值得注意的是,有时候混凝土的配合比也受到交通运输以及施工环境的影响。
2.2混凝土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
在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中,选择原材料的是在混凝土配合比完成之后,按照配合比准确的进行材料的计量,随后进行搅拌,并将搅拌好的混凝土送往施工现场进行混凝土的浇筑工作,在浇筑之前,检查施工现场的条件以及模板的质量,保证混凝土的浇筑工作能够与施工现场的条件进行无缝连接,并准确的对混凝土的下略高度进行准确的控制,一般而言,按照施工规范的要求,从吊斗下落的高度不得超过两米,一旦超过就必须采用导管、溜槽、串筒以及在模版侧面打开门子洞等措施。另外,为了保证混凝土施工的质量,在插入式振捣器的施工上不应该在同一地方长时间的停留,避免造成商品混凝土出现离析的情况。另外,混凝土浇筑要分段进行,在施工现场采用振动器施工就是为了保证混凝土的分层厚度在一定的范围之内,在一般情况下,其厚度应在300毫米左右,振动点的选择规则是按照先远后进、先竖向构件,再水平构件的顺序进行,这样进行的分层浇筑能够保证振动过程中的质量。在振动过程中切记马虎,对于已经浇筑的商品性混凝土,在终凝之前要进行二次浇筑,以提升混凝土的抗拉强度以及粘合力度。
2.3混凝土施工后的养护工作
在建筑工程中混凝土的养护是保证施工质量的最后关键一步,其目的就是在适当温度以及湿度条件下,减少混凝土表面热量的散发以及降低表面温差,避免出现裂缝。另外,为了保证混凝土表面的湿度,可以适当的利用湿润的麻袋或草帘覆盖,因为其湿度不够势必会引起混凝土表面失水现象,使得商品性混凝土的结构输送,出现严重的干缩裂缝现象,而具有一定时间、一定强度的洒水养护能够保证混凝土表面冷却速度变得缓慢,防止水分蒸发,尤其是在高温季节,一般适宜用湿润的草袋子覆盖,避免中午强烈阳光的照射,当平均温度在5度以下时,就不需要进行浇水养护,冬季施工时应该对混凝土增加热源,设置草帘覆盖以保证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