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师助理实习模板(10篇)

时间:2023-03-06 16:07:53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设计师助理实习,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设计师助理实习

篇1

上周,公司要我们3位设计师助理每人选一个新隆世纪华城的一个户型图来让我们自己做。说做完之后让我们自己把自己布置的方案给讲解一下。方案我们是已经做完了,但由于他们3位设计师太忙,实在是没有时间。因此,我们讲解我们自己所布置的方案就留到了这周来讲。

这周一开始,宴工就说:“下周3晚上,“冠军联盟”会在新余的北湖宾馆搞个设计师论坛。到时候有着“香港设计师之父”之称的高文安先生也会去演讲。公司帮我们每人都买了一张门票。到时候大家一起去就是。还有就是上周让你们布置的方案说让你们自己来讲解,由于上周我们3个实在是没有时间。要不这样,就今天晚上讲吧。于是,我们就都在准备着今天晚上的方案讲解。

等到晚上吃完饭回来,我们就把每个人做的户型拿U盘拷到一台笔记本里,然后接上投影仪的线。由兰工在边上听。有什么不对的地方他会及时更正。首先讲解的是杜珊他所不止的一个平面方案。他所布置的是一个3房2厅的户型,当她讲到将主卧的时候,她把衣柜就直接沿着墙就开始做的时候,兰工就说你这衣柜要是平着这墙做的话,那你的门怎么装?因为象在装饰公司是不建议业主打门的。因为打门的话成本比较高,所以我们建议业主一般都是自己去外面买成品门。安装成品门的话是在把衣柜打好之后才装的。如果你衣柜平着墙做,那到时候门有个门套,那门套怎么装?所以一般如果要平着墙做衣柜的话,一定要隔出个6公分的门套线的位置出来。而且象我们建议是在隔出来的这6公分之后再做一个8公分的石膏板墙,这样就不会让业主感觉到衣柜的硬邦邦的感觉,而且我们做这石膏板墙还能较好的保护衣柜的背板,使背板不容易由于热胀冷缩而发生变形。最后兰工就自己亲手把杜珊的图给改了过来。经过兰工这么一讲,使我们懂得了今天做衣柜平墙该怎么做,而不是简简单单的平墙的做法。

接下来就是由我来讲我做的一个方案,因为我是一个刚从学校里出来的一个实习生。然而我选的则不是新隆世纪华城的户型,而是翡翠城的一个3房2厅的一个户型。于是接下来就是由我来讲自己所布置的这个方案。因为是刚从学校里出来吧。有些东西则是不知道。但每个公司都有每个公司的想法,每个人也都有各自的想法吧。我所钻的这个方案里厨房实在是有点小,但又不能去敲外面的墙,于是我就把厨房跟餐厅的墙给完全敲掉了,做了个开放式的厨房。这时,兰工在边上就说,做开放式厨房在新余这边的话是做的比较少,但在广州沿海等一些城市做的就比较多。而且做这种开放式厨房的话,你要根据具体情况来定。假如这业主是比较年轻的话,那你做开放式厨房可能没什么问题,但如果是年纪比较大的话,那可能业主就不能接受了。

就这样2个来小时的时间里,我们3个就轮流把自己所布置的方案给讲完了。我们就期待着下周的“颠峰论坛”了。

篇2

Abstract: the paper combines with the author years electrical design practice experience, the architecture electrical design considerations of the main problems and solving methods are summarized in this paper.

Keywords: electrical design; Electricity load; Lighting; Lightningproof grounding

中图分类号:S61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一、前 言

随着城市经济的迅速发展,建筑电气设计的建设逐渐走向自动化、节能化、信息化和智能化,这对建筑电气设计有许多新的要求,这就要求广大设计人员在设计中,既要保证工程的顺利进行,又要保证所有的图纸审查按时通过,就必须认真把握好工程电气设计的基本要点,提高设备使用效率,从而满足建筑物功能的需要。文章结合作者多年电气设计的实践经验,对建筑电气设计中要考虑的主要问题和解决办法进行了总结论述。

二、工程概况

某建筑占地约3770平方米,建筑面积约14000平方米,为地上四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建筑,层高4.5米,建筑总高度18米。首层主要为汽修实训室,(重型机械)数控实训室,家用电器实验室,电力拖动实验室和变配电房;二层主要为钳工实训室,制冷实训室,汽车空调实验室,中央空调实验室,电子电工实训室等;三层主要为金工实训室,模工实训室,机械原理实验室,机械作图室,电工考核室,电工技能室;四层为车工实训室,气焊实训室,变压器实验室,PLC实验室,财务软件实训室,ERP软件制作室,物流软件制作室,ERP沙盘实验室等。

弱电系统设计

弱电系统工程施工图设计的深度应满足以下几点要求: 1)土建施工所需预留孔洞、预埋件和线槽、桥架的定位、尺寸以及走向的工艺与敷设要求。2)做好弱电设备机房和弱电井的电源和接地预留、接地可采用联合接地,电阻不应大于1Ω;采用弱电单独接地时,接地电阻不应大于4Ω。3)相对不变层(如设备层)、层面部分区间、大楼接入网的管道预埋。4)中央监控室、各类弱电机房的位置大小、平面布置要求。5)系统现场控制器(DDC)、监控点(IP/OP)的定位及安装要求。6)系统配线规格和布线要求。7)系统设备线路端接的编号和方式。施工图纸设计主要以上述图纸为主,如果图纸上表示不清楚的,可在总体说明或相应图纸中辅以文字说明,文字说明是对施工图纸的补充。由于弱电系统是采用集中统一的一体化综合设计,因此我们在进行施工平面图设计时就有可能在一套施工平面图纸上反映各子系统(除火灾报警系统按规范需另行独立设计以外)的工程预埋线管和线槽桥架的安装配线的敷设和布线方式,以及相应的设备定位。

四、供配电设计

(1)用电负荷和供电电源

本建筑主要的用电设备有:照明、插座、空调以及各种实习用车床和计算机等动力设备。根据需要在建筑内部设10KV专用的变配电房,总的设计负荷为739千瓦,由一台800KVA干式变压器运行提供单电源供电。本建筑属多层建筑,消防负荷按照《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2006-50014(2006年版)规定设置备用应急电源,其中消防负荷主要为:应急照明、疏散照明以及消防水泵,总负荷约为15千瓦,考虑采用一台常备负荷26千瓦的柴油发电机作为应急电源,其中应急照明和疏散照明应用自带的蓄电池作为其应急备用电源。消防负荷的应急电源切换均在末端设置双电源转换开关作末端切换。

(2)低压配电系统

本配电房内低压侧采用单母线运行,在适当的地方设置应急母线段,方便柴油发电机供电。本系统采用楼层分开和照明动力负荷分开的配电方式,分别设置了独立的配电系统,由此充分实现了按功能和管理方便合理的方式进行供电。各楼层的照明和动力采用放射式系统从配电房直接由电缆供电。

(3)配电间电气设计

尽管本工程为多层建筑,考虑线路的走向和管理维修安全方便,本建筑设置了电气线路专用的垂直电缆井配电间,配电间的设备安装按照《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条文规定,如电缆桥架、照明箱、封闭母线槽之间净距应不小于100mm,配电间内高压、低压或应急电源的电气线路相互之间应保持大于300mm的间距,或采取隔离措施,并应有明显的标志,配电箱前应有不小于0.8米操作、维护距离。配电间内预留的洞口应逐曾层用无机防火材料封堵。

五、照明设计

(1)确定照度和选用光源

本工程用途主要是教学用,以实验教室为主,按照《照明设计标准》规定以及现阶段我国对照明水平的要求:普通教室的课桌照度为300lx,黑板垂直面照度500lx,普通办公室的桌面照度为300lx,应急照明的照度不小于25lx,走廊等公共休息区域照度在75~100lx之间。教室照明考虑照度的均匀度和防止眩光的要求,选用带蝙蝠翼式的直管荧光灯具,以保证光输出的扩散性、照度均匀性和有效限制眩光的产生。其中黑板灯要选用具有向黑板方向投光的专用黑板灯具。另外机械制图室以及软件制作室的光源应选用显色性较好的三基色荧光灯管。其他机床数控室有需要的可设置局部照明。

(2)照明灯具安装

本工程实验室灯具的安装高度考虑教室内放置实验用机械的具体尺寸比较大,故暂定吸顶安装;荧光灯与门窗纵向平行布置,并与黑板垂直;黑板灯安装高度3.2米,距离黑板1.1米。应急照明主要安装在走廊、楼梯等公共区域,每间隔20米设置一处,在楼梯及主要出入口设置疏散指示灯,应急照明电源采用分散布置。室内的照明控制主要采用单灯独立控制,各自设置开关按钮,开关靠近门口,方便使用和管理。

插座的布置要考虑室内机械和用电设备的布置来设置,在电焊室和家电维修室预留适当的单/三相插座箱,以备学生实习用;插座回路按照规范规定要求设置漏电保护开关进行保护。考虑到安全性,插座的安装高度控制在1.5米。软件制作室要求预留管路沟槽及出线口,设置地面插座以供桌面计算机使用。教室办公室都设置一定数量的风扇,以满足室内通风要求。在办公室和个别实验室,如对温度要求较高的微机室,设置空调开关,以备空调设备用电。

六、消防设计

消防电气设计在设计工作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它涉及到火灾报警、扑救及人民生命财产的重要安全问题, 因此,我们必须按国家有关规范作好消防电气设计。

(1)消防设备及线路敷设

本工程的主要消防设备是消防水泵和应急照明,前面已经大概说明了其设置的方式和线路供电。根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应急照明连续供电时间不小于30分钟,消防水泵的启动时间在1min内。一般线路的配线采用聚氯乙烯绝缘铜芯电线,消防线路的配线则应采用阻燃型或耐火型聚氯乙烯绝缘铜芯电线电缆;本工程消防线路的备用电源均采用耐火型聚氯乙烯绝缘铜芯电缆。凡消防负荷设备线路穿金属管或金属线槽敷设,且管槽均涂防火涂料。

(2)火灾报警系统

本工程设置消防手动破玻按钮系统,由校内值班室监控,室内各消防栓处设置破玻按钮,发生火警时能及时报警和启动消防设备灭火。

七、防雷接地

本建筑防雷按二类防雷建筑进行设置,这样设置主要考虑学校是人员密集和容易造成混乱和事故的场所,要特殊照顾。按照《防雷设计规范》要求,屋顶设置明敷避雷带加避雷短针,接地引下线利用结构柱柱内的两根对角钢筋;接地极则利用基础的钢筋网;接地系统为TN-S系统,采用共用接地系统形式,利用土基、桩基及地下钢筋网做联合接地体,接地电阻不大于1欧。另外建筑内的各种金属设施均需要做总等电位联结。在配电房变压器低压进线处、配电间的层配电箱和微机室配电小箱内应分别设置一、二、三级浪涌保护器。对软件制作室等微机教室还要进行防静电处理。

八、结论

总之,建筑电气设计,最终是要给使用者一个安全、方便、经济、可靠的用电方案,学校面向的是学生、教师和家长,在设计的过程中始终要遵照国家的有关技术规范和绕着满足他们的需求来进行,从整体出发,深入各个系统,力求设计达到合理和完整。

参考文献

篇3

关键词: 城市; 建筑;设计;管理

一个城市中各类信息载体的沉淀,特别是传统文化信息载体的沉淀,构成这个城市的基本特色。因此文化是塑造城市特色的重要依据。现代社会城市文化趋同的趋势加速,这是目前整个世界发展的大趋势。它体现了现代科技的发展和地区界限的打破,但这不等于抛弃特色。“和而不同”是当今世界文化的发展方向,只有弘扬各具特色的城市文化并保持发展城市特色,才能维持城市的生命力。一个城市的特色,应该是其地域文化与具体建筑元素完美的结合,使其场所与人的活动浑然一体,相得益彰。从这一点讲,建筑设计就不仅仅是对建筑物本身的设计,还应该包括对建筑周围空间环境的设计,而后者的重要性不亚于建筑物设计本身。

建筑单体的形象是城市形象和环境特色的第一体现者,建筑的形式、体

量、高度、容积率、建筑密度、外观、风格、尺度、色彩、材料等,都将影响到整个环境的整体形态结构和空间环境的构成。建筑设计要很好地表达地方特色,需要建筑师对组成环境空间特色的各种要素深入了解,彻底消化,吸收精华,并通过深入的设计思考,体现在设计作品当中。因而一个成功的建筑创作,不但要涉及到建筑形象的体现,还要涉及到建筑周围环境和空间形象特色的塑造。换句话说,环境空间设计对于一个城市及其特色的形成是非常重要的。

环境设计作为人们工作学习生活等场所的创造,是各种社会意向的物质表达,它所追求的是空间环境的整体目标和价值;它是在丰富的知识和文化历史的基础上,是在了解关于人们如何一起活动、自然界如何活动的基础上,是在了解经济和建筑物的构造与结构技术的基础上来进行设计;它是运用艺术技巧来满足功能、技术和经济需求的综合体。作为一个建筑空间整体,如果只有各种类型的建筑和构筑物这样的单体设计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在建筑各个建筑单体之间有一个联系纽带,就是说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内,需要各种城市要素之间相互沟通与渗透,并组织贯穿于城市整体空间结构;不应将注意力只集中在细部或某些具体的建筑的形体关系,而要通过对整个空间环境的综合与创造,以获得对自身理想状态的预期与引导,这个纽带就是环境设计。环境设计的核心是环境空间的构成,它是以自然环境、人文因素以及所在城市现状为基础,以城市性质和发展趋势为前提,以确保城市可持续发展为目标,来探索具体环境空间塑造的特性。建筑及建筑环境无时无刻不影响着生活在其中的每个居民,而建筑设计和环境设计的目的是获得更加优良的人居环境。为此建筑师就应该深入了解建筑所在城市的生活、文化传统的复杂性及居民对自身生活状态理解的不同。同时,建筑设计和环境设计应该以人为核心,为人们构建一个舒适、宜人、方便、高效、卫生、优美和有特色的居住环境,从而融入整个城市物质环境和精神领域,以提高人们

的生活质量和促进所在城市的经济文化的发展与振兴。

一个城市居民的生活体现着这个城市的民俗和文化传统,这种民俗和文化传统往往通过城市里每个居民的具体活动而体现。有着悠久历史和丰富建筑、文化遗产的城市,如果保护得当,就会形成强烈的特色和浓郁的文化氛围,也就会产生较高的环境质量。但是,现代城市开发中一些开发商不注重文化传统,片面强调高密度开发所产生的负面影响逐渐明显。

建筑设计和空间环境设计涉及一个广阔的领域,是一个复杂而多元的系统工程。建筑师必须跨越自身的知识和学术的限制,关注环境空间领域和居民对生活质量的各项要求,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和创新精神,力求继承和发扬,才能促进空间环境的持续演化与发展。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的改善,人民对环境空间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并已从单一的房屋需求向追求高质量的自然环境、建筑环境、社会环境转变。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环节之一是不断提高城市建筑空间设计水平,以其为依据科学地进行。有各种类型的建筑和构筑物这样的单体设计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在建筑各个建筑单体之间有一个联系纽带,就是说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内需要各种城市要素之间相互沟通与渗透,并组织贯穿于城市整体空间结构;不应将注意力只集中在细部或某些具体的建筑的形体关系,而要通过对整个空间环境的综合与创造,

以获得对自身理想状态的预期与引导,这个纽带就是环境设计。环境设计的核心是环境空间的构成,它是以自然环境、人文因素以及所在城市现状为基础, 以城市性质和发展趋势为前提,以确保城市可持续发展为目标,来探索具体环境空间塑造的特性。

1 城市建筑空间的概念

西方规划理论界认为,赋予某一功能的城市地域范围构成特定性质的城市空间,其性质取决于人类社会交往的不同形式,不同的人文特征。因此, 城市空间既是物化形态,又带有明确的社会色彩。城市空间的构成是个相当复杂的问题,影响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从城市设计的角度看,主要设计到原有城市的形态以及构成空间的各种要素一一城市中的建筑物(构筑物)、道路、广场以及其他各种围合空间的界面。城市建筑空间是物化的,形体的空间,它包括建筑物的内部和外部空间。是城市规划设计工作者根据城市经济增长和城市发展的需要,经过空间艺术布局,精心设计,科学管理而建设起来的城市生活主要场所,是城市空间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 城市建筑空间设计的要素

城市建筑空间规划设计要注重城市整体空间效果。首先是为视觉服务,

把形体设计视为艺术,引起人们对空间的注意,并唤起人们的意识和感情,增加人民的生活经验。其次,要使城市空间结构为人们提供一种视觉上的连续性、流动性和韵律印象,即特殊的视觉秩序。因此,城市建筑空间设计必须考虑到如下的要素:

(1)天际线。建筑物的天际线是城市空间设计的重要要素,处理好人造物体与天然物体之间的协调关系,保证视觉的和谐和建筑物的基本需求。

(2)地平线。建筑物的地平线要处理好人造物体与自然物体的协调关系。人造物体怎样战立起来,怎样升出地面,要注意视觉的舒适性和使用的便利性。

(3)空间要点。建筑物的空间要点犹如文章中的标点符号。它要体现地方性特征,使人们有到达或者离开的感觉,如广场、平台、台阶的上下两端等,都是建筑物的空间要点。

(4)后退。建筑物的后退构成物体的画面和视觉轮廓,好似舞台后部的彩画幕布。建筑物对于道路的距离和入口大门等,均属后退设计问题。

(5)纵深。建筑物的纵深设计要处理好建筑形式与空间的统一协调,使之体现连贯性和流畅性。

(6)升高和降低。这是建筑物从一个高度向另一个高度的过渡,起强调作用,设计时要加强美感和趣味感。例如台阶能把视线从低处引向高处。

(7)凸出和凹入。建筑物的凸出和凹入表现着积极的和消极的流动,说明各建筑物连续性的相互关系和方向的变化。

(8)建筑物与人的关系,即人文尺度。这是建筑物与人及其活动有关的尺度,也是最常考虑的尺度,如踏步高度和门窗高度宽度等。

3 城市建筑空间设计与建筑管理的关系

城市规划是安排城市空间和土地开发的一种干预手段,创造一种理想的城市空间环境是实行这种干预的最终表现形式之一。作为解决城市问题的城市规划,又有赖于解决形体形态的城市建筑空间的设计,若城市建筑空间

规划只停留在二维空间变化,只考虑容积率和经济效益上,没有考虑到城市建筑空间的特性和空间设计的各要素,不考虑城市建筑空间与人类行为的关系,城市建筑空间设计就无法创造出优美的建筑环境和协调的社会环境。这种规划就会失去其真正的意义,而建筑规划管理也失去了其空间干预的重要依据,也只能停留在单一建筑上的管理,无法处理好单体设计与整个城市空间环境的关系,导致城

市空间环境的混乱和城市的不协调发展。因此,城市空间设计的水平,直接制约和影响城市规划管理的干预效果。

4 不断完善和提高城市建筑空间设计和建筑管理水平

(1)转变对城市空间分析角度,丰富城市建筑空间内涵。城市空间是人类活动的产物,分析和研究城市空间,首先应该从分析人类社会活动行为开始,城市空间除对建筑环境进行研究和分析外,还要对人们的生活、习惯、信仰、爱好进行系统的研分析和研究,离开了人类行为的分析,无法对城市空间进行规划和管理。因此,城市空间规划和建筑管理,不应只考虑建筑技术和建筑环境,更应该

考虑到社会空间和人类空间行为。规划和管理应从建筑学、社会学、人类学

和经济学等多角度来考虑问题,不断丰富城市建筑空间内涵。

(2)应从二维平面空间变为三维立体空间。城市建筑空间是一个三维的实体空间,二维平面无法表达三维立体空间的问题。城市规划管理,不改变这种落后的技术方法,就无法进行城市空间规划和管理。比如:城市街景规划、广场规划,必然从建筑形式、建筑高度、建筑层数进行规划管理,而二维平面空间是无法达到这种要求的。如果城市规划只局限于二维平面变化,则只能做到摆摆房子,排

排路子的效果。因此没有三维的空间变化,就没有城市的立体空间。

篇4

一、工程概况

某工程地下一层,建筑高度30.45m,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05g,设计地震为第一组,场地类别为II类,特征周期0.35s,基本风压为0.45kN/m2。楼面、屋面活荷载按《建筑结构荷载规范》[1]取值;加气混凝土砌块墙体容重7.0kN/m3.墙、柱、梁主筋采用HRB335级钢筋,板主筋、分布钢筋、箍筋等采用HPB235级钢筋。

选择异型柱框架一剪力墙结构和剪力墙结构等两种,并分别采用PKPM2010的SATWE结构设计软件进行分析计算。

二、结构平面布置

(一)异型柱框架一剪力墙结构(平面布置如图1):根据《混凝土异形柱结构设计规程》表3.3.1为框架三级、剪力墙三级。柱布置时,按“密柱小梁”的原则规整对齐布置,使整个结构的平面和刚度均匀对称。平面节点(轴线交叉点) 处设柱。角柱采用“L',形柱,边柱采用“T',形柱,中柱采用“十”、"T”字形柱。剪力墙均匀、对称布置在楼梯间、电梯间等部位。电梯间处剪力墙布置成封闭筒体,以提高结构的整体抗侧刚度。

(二)剪力墙结构(平面布置如图2):根据《高层混凝土结构设计规程》,表3.9.3为剪力墙四级。首先考虑将剪力墙均匀、对称地布置在建筑物四周、楼梯间位置,电梯间处剪力墙布置成封闭筒体。建筑物中间部分相邻近的横纵墙采用“L"形或"T"形剪力墙均匀、分散布置。保证每片剪力墙刚度小太大,连续尺寸小太长,每一片墙肢的弯曲刚度适中。墙段之间宜用弱连梁连接。

图1 平面布置图 图2 平面布置图

三、结构计算模型注意要点

在结构力学计算中,柱与剪力墙对于整个结构的受力特性,是小大相同的。选择小同的输入方式,对自振周期、结构侧移、梁柱内力,都有很大的影响。其主要区别是:①异形柱是以承受竖向力为主的构件,受力变形接近于矩形框架柱,属剪切变形;②普通剪力墙是以承受水平作用为主的构件,属弯剪变形。因此,在程序计算模型输入时,设肢截面高为h宽为b:①当异形截面h/b

四、两种结构技术性能的分析比较

(一)自振周期与结构振型

由表1可知,两种结构前两个振型均以平动为主,第三个振型则以扭转为主,两种结构扭转为主的第一自振周期T与平动为主的第一自振周期T1之比分别为0.704和0.772,均小于0.9,满足规范要求。异形柱框架一剪力墙结构与剪力墙结构相比,前者的周期相对较长,说明前者的侧移刚度相对较小。

(二)结构稳定性

由表2可知,两种结构的刚重比远大于《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5.4.1条要求。比较两种结构的刚重比可知,异形柱框架一剪力墙结构的刚重比小,结构稳定性相对较差。

(三)轴压比

由表3可以看出,两种结构的轴压比都能满足限值的要求,但相对来说,异形柱框架-剪力墙结构的最大轴压比更接近于限值。因此,当房屋层数越高,采用异形柱框架 - 剪力墙结构可能会因轴压比的超限而导致的结构延性的降低,而剪力墙结构则小存在此问题。

(四)结构水平位移

(1)根据SATWE程序分析结果,异形柱框架- 剪力墙结构最大层间位移角X,Y向(1/1019,1/1047)满足《混凝土异形柱结构设计规程》[4],表4.4.1,剪力墙结构X,Y向(1/1496,1/1478)满足《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3]表3.7.3.

(2)比较两种结构的最大位移反应,山图3可以看出,剪力墙结构是最小的,异形柱框架一剪力墙结构的结构位移的反应比较大。

(3)两种结构的最大层间位移,由图4可以看出,基本都出现在房屋的中间稍靠下部位,即5,6层处。相比较而言,剪力墙结构更接近于中间,说明剪力墙结构的层间位移分布更均匀,其整体抗侧性能更好。

(五)内力结果的比较

比较表4所示两种结构梁的最不利内力组合,异形柱框架- 剪力墙山于柱肢肢长相对较短,梁的跨度较大一些。剪力墙结构中山于布置了部分短肢墙,调整了最大间距,减小了梁的最大跨度。因此,异形柱框架- 剪力墙结构内力值较剪力墙结结较大些。各墙柱的配筋对比,两种结构体系的剪力墙与框架柱大多数为构造配筋,说明其内力差别不大。

五、结束语

通过以上分析,笔者认为小高层结构设计应注意以下几点:

篇5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society, the building of the scale is continually expanding, more and more high-rise buildings. Buildings, particularly high-rise buildings because of the high degree high, easy to work, if there is no reliable lightning protection system, it was extremely easy to the buildings and equipment to cause damage or fire, causing damage to personnel. In order to reduce the lightning on the property of the people of personal injury, we must take some measures for lightning protection of buildings.

Key words: building; lightning protection; design; construction measures

中图分类号:[TU20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引言:在人类生存的环境中有许多自然灾害,如地震、暴雨、冰雹、水灾、旱灾、火灾、雷击等等。对此,人们总是想方设法进行防御,或减轻它们所造成的损失。雷击就是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因此我们必须加强对建筑防雷的认识,采取正确的建筑防雷措施。

一、雷电对建筑电气设备的危害

直击雷和感应雷是雷电入侵建筑物内电气设备的两种主要形式。直击雷是雷电直接击中线路并经过电气设备入地的雷击过电流;感应雷是由雷闪电流产生的强大电磁场变化与导体感应出的过电压,过电流对电气设备的毁坏。根据国家标准《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94(2000年版)规定,建筑物的防雷区划分为LPZOA,LPZOB,LPZ1,LPZn+1等区。将需要保护的空间划分为不同的防雷分区,是为了规定各部分空间不同的雷击电磁脉冲的严重程度和等电位联结点的位置,从而决定位于各区域内的电子设备采用何种电涌保护器在何处以何种方式实现同联合接地体的等电位联结。

二、建筑物防雷设计的整体理念

所谓整体理念是指设计和安装防雷装置时,对建筑物的内外都要有整体观念。这里的建筑内外不单是指内部防雷装置和外部防雷装置。建筑物内的整体观念是指设计和安装时,要对内部防雷装置和外部防雷装置做整体的统一的考虑;建筑物外的整体观念是指对一个院落、一个小区以及附近的环境要做全面的防雷规划,同时还不能违反小区规划的要求例如:所安装的避雷针杆塔是否影响小区的美观,所用的避雷针、避雷带或避雷网是否与建筑物的立面相配以及低矮建筑物能否由高大建筑物或高大烟囱上的避雷装置所保护等等。对接地装置也要综合统一考虑,例如,相距较近的建筑物能否共用接地体,地下管网能否用接地体的一部分,以及能否在一个大院或小区内为将来综合共用接地创造等电位连接的条件等等。同时,利用建筑物附近的大树作为避雷针杆塔是一个较好的做法。大树最易接闪且越长越高,有时比建筑物还高。因此,避雷针应安装在树顶,引下线应沿树干设置而且应与建筑物的防雷装置相结合。这样既节约又美观,同时还保护了名贵的树木。利用大树安装避雷针不仅能防直击雷,而且能防球雷、绕击雷和侧击雷。

三、做好建筑防雷施工的几点措施

(1)住宅建筑防雷等级的确定。在着手建筑物防雷设计时,首先要确定建筑物的防雷等级。《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97)指出,对建筑物防雷类别的划分,除了由建筑物的功能定性外,第2、3类防雷建筑,还取决于建筑物的预计年雷击次数。按照《规范》,以上3类民用住宅年预计雷击次数均大于0.06次/年且少于0.30次/年,均应划为第3类防雷建筑物。 (2)接闪器的设计宜利用避雷带与避雷小针相结合组成接闪器系统。

避雷带和避雷网:避雷带是指沿屋脊、山墙、通风管道以及平屋顶的边沿等最可能受雷击的地方敷设的导线。当屋顶面积很大时,采用避雷网。它是为了保护建筑的表层不被击坏,避雷网和避雷带宜采用镀锌圆钢或扁钢,应优先选用圆钢,其直径不应小于8mm,扁钢宽度不应小于12mm,厚度不应小于4mm。避雷线适用于长距离高压供电线路的防雷保护。架空避雷线和避雷网宜采用截面积大于35mm?的镀锌钢绞线。

避雷带采用镀锌圆钢(Φ12),由间距为15m、高为0.2m的支持卡(Φ12)固定于屋面、墙壁及楼梯顶上,同时在屋面阳角处及梯屋顶四角上另加设高0.5m的避雷小针(Φ16),并在屋面加设不小于20m×20m的避雷网格。这样的设置,既美观大方,又经济实惠,而且实践也证明防雷效果非常理想[2]。(3)接地装置引下线设计

引下线:引下线分为暗装和明装两种形式。暗装引下线通常采用结构柱钢筋作引下线,但钢筋直径不能小于12mm。并且利用柱内的主筋作引下线时,IEC规范指出“通常不需要装设连接各引下线的专用环形导体,因为钢筋混凝土水平梁内连接的钢筋能够实现这个功能”。

因此利用建筑物柱内对角主筋作防雷引下线(Φ≥12),利用建筑物基础作自然基础接地体,不仅可以节约钢材,而且比较安全。引下线主筋从上到下通长焊通,其上部(屋顶上)应与接闪器焊接,下部与基础焊接,并分别与各层板筋、梁筋及桩笼纵筋、螺旋箍筋、地梁面筋焊接通,构成完整的电气通路。 利用建筑物钢筋做为引下线施工时,应配合土建施工按设计要求找出全部钢位置,用油漆做好标记,保证每层钢筋上、下进行贯通性连接,随着钢筋逐层串联焊接至顶层。由于利用建筑物钢筋做引下线,是从上而下连接一体,因此不能设置断接卡子测试接地电阻,需在距室外护坡0.5m处的柱子外侧,另焊一根圆钢(Φ≥10)引至柱外侧的墙体上,作为防雷测试点。每根引下线处的冲击接地电阻不宜大于5Ω。 (4)接地装置利用建筑物的基础作接地装置,具有经济、美观和有利于雷电流场流散,以及不必维护和寿命长等优点。

接地装置:接地装置中接地极一般采用Φ19或Φ25的圆钢或者L40X4或L50X5的角钢。钢管时为G50。接地极埋深不小于0.6m;垂直接地体长度不小于2.5m,其间距不小于5m,两接地极间采用接地母线即扁钢焊接。为防止跨步电压对人体的伤害,接地体距外墙不小于3m,避开人行道不小于1.5m。

由于建筑大部分均是采用人工挖孔柱基础 ,混凝土内基础能满足利用钢筋混凝土作为自然基础接地体的要求,因此建议推广使用。 利用柱基础作接地体时,对建筑物地梁的处理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地梁内的主筋要和柱基础主筋连接起来,并要把各段地梁的钢筋连成一个环路,这样才能将各个基础连成一个联合接地体,而且地梁的钢筋形成一个很好的水平地环,综合成一个完整的接地系统,其接地电阻≤4Ω。

(5)等电位连接及防雷电波侵入这部分过去往往很容易被忽视。新《规范》对等电位及防雷电波侵入有明确规定,因此应十分重视该部分内容。 总等电位联结的作用在于降低建筑物内间接接触电击的接触电压和不同金属部件间的电位差,并消除自建筑物外经电气线路和各种金属管道引入的危险故障电压的危害,它应通过进线配电箱近旁的总等电位联结端子板与进线配电箱的PE(PEN)母排;进出入建筑物的金属水管及煤气管道等作等电位连接。

五、总结

综上所述,建筑防雷系统直接关系到建筑及人们的财产生命安全。所以在设计、施工时必须加强管理、加强监督,防止因为防雷系统的不合理导致意外事故的发生。

篇6

1 工程概况

在本文的研究中,选择某一高层建筑作为给排水设计实例进行分析。该高层建筑属于综合性建筑,总高度为90m,地下两层分别为设备用房和车库,地上共30层,建筑的1层到5层是办公楼,建筑的6层到30层是酒店住房,其中,第6层和第20层是设备层,本文主要介绍高层建筑的生活给水系统、消防给水系统和排水系统的设计,并结合实例进行说明。

2 高层建筑的生活给水系统

通常情况下,高层建筑都配备裙房,从节能的角度来看,应该最大限度的利用室外给水管网的压力。可以将地下室、裙房和地上五层统一划分为高层建筑的低区,使用常规的给水系统即可满足低区的供水需求,设计时,将用水量较大的设置在低区,比如酒店厨房、洗衣间等,这样能够避免能源的浪费,并降低给水系统的运行成本。此外,还要考虑高层建筑用水设备的承压能力,借此划分高层建筑给水分区,居住性建筑的供水压力控制在0.3MPa左右,功能性建筑的供水压力控制在0.4MPa左右,以便选择用水设备、管道材料等的特性参数,制定设计和施工方案[1]。

如果建筑高度超过50m,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相应的给水系统,常用的给水系统有气压罐供水系统、并联分区给水系统、串联分区给水系统和一次提升分区减压系统等。采用一次提升分区减压系统,需要设置减压阀以满足系统的压力需求,该系统结构紧凑、容易管理、可靠性较高,但是,建筑顶层的水箱存水量比较大,建筑的结构荷载增加;使用全自动恒压变量给水设备,该设备不用设置屋顶水箱、压力工况稳定、节能效果显著,具有一定的发展潜力,然而,经济成本相对较高。

在该高层建筑的设计中,根据不同功能分区的用水定额规定,可以确定每天最大用水量为532.4m3,小时最大用水量为62m3,使用水泵加水箱的供水方式,设置高位水箱,水泵等设备集中于地下设备用房。建筑共分为三个给水分区,即低区(地下2层到地上5层),使用室外管网供水,低区给水系统原理如图1所示;中区(7层到19层),由水泵向20层的水箱供水,再通过水箱给中区供水,供水方式为上行下給;高区(21层到30层),由水泵向屋顶水箱供水,再通过水箱给高区供水,也采用上行下给的供水方式。高区水箱容积为6.4m3,中区水箱容积为5.4m3,设置两台水泵,一用一备。

3 高层建筑的排水系统

设计高层建筑的排水系统时,主要参考建筑的卫生要求,确保排水系统的通畅和水封完好,通常配备专用的通气系统,让底层排水直接排出,避免建筑底层的卫生设备出现冒水问题。如果高层建筑的专用通气系统比较大,需要设置多根排水通气管时,应该在高层建筑的顶层设置一根水平通气管,汇合竖直排水通气管的气体。高层建筑都会设置地下室,其污水不能通过自流的方式排出室外,需要设置一个集水池,让污水流入到集水池中,再使用污水泵将集水池中的污水排到室外检查井中,应用自动控制技术,让污水泵能够根据集水池的污水水位进行自动调节,降低污水泵的能耗[2]。目前,传统的铸铁排水管已经逐渐被淘汰,取而代之的是硬聚乙烯塑料管,这种材质的管道具有防结露、耐腐蚀、不燃烧、抗老化、易安装、材质轻等特点,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该高层建筑将生活废水和生活污水分开处理,采用三立管的排水系统方案,以降低气压波动的幅度,提高建筑排水系统可靠性,满足安全卫生需求[3]。高层建筑的6层到30层是酒店住房,顶层设置水平通气管,让排水通气管的气体沿水平方向排出,然后,在高层建筑的第6层设置水平集水管,让排水通气管的污水汇流到集水管中,最后,经过低区排水管道排到室外市政管道中。在地下室设置排水管,并配置一个集水池,让地下室的污水通过排水管自行流入到集水池中,在污水泵的作用下,排到市政管道中,污水泵一用一备,采用自动控制技术,水位控制方式如图2所示。

4 高层建筑的消防给水系统

高层建筑消防给水系统设计必须符合《高层民用建筑防火设计规范》的相关规定,设计过程中,可以按照高层建筑的用途和功能来确定消防用水量,以满足消防给水系统的用水需求。消防给水系统的水箱至少要储存10min的消防用水量,受限于屋顶水箱的静水压力,可以设置气压罐和稳压泵来提高水压,通常情况下,以全自动恒压变量给水设备为首选,其占地面积小、结构紧凑,同时,设备可靠性比较高。高层建筑的消防给水系统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是自动喷水灭火系统,一部分是消火栓给水系统,设置止回阀,以保证两个系统互不干扰[4]。

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的灭火效果非常好,在每个房间配备洒水喷头,常用的是湿式灭火系统,呈枝状分布形式,结构简单,经济成本低,当温度高出环境温度30℃时,洒水喷头自动开启[5]。高层建筑消防用水的需要的水压和水量会超过室外给水系统的能力范围,这就应该设置消防水池,其储水量应该最少满足两个小时的消防用水需求,消防水池设置在地下室中,并储备室外消防用水。

该高层建筑的消防系统中,地上部分是中危险级I级,地下部分是中危险级Ⅱ级,采用湿式灭火系统,给水泵提供循环压力,设置减压阀以维持压力的稳定,末端给水设备安装试压装置。整个高层建筑分为五个自动喷水区,防火分区配备相应的水流指示器。

消火栓给水系统也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常将消火栓设置在楼梯休息平台,高层建筑宜配备室内消火栓系统,如果条件不允许,可以设置消防竖管,并配置室内消火栓,保证立管的管径在DN65以上,采用暗装的方式,将消火栓箱布置在梁的周围,室内消火栓设置如图3所示。消火栓安装的安装高度应该以成年人可以使用的高度为准。

按照规定,室内消火栓系统的用水量为40L/s,室外消火栓系统依靠市政消火栓系统提供消防用水[6]。高层建筑内部采用分区减压给水方式,消火栓系统按照静水压力的要求,分为高区和低区。高区(7层到30层),火灾发生时,使用高区水箱提供10min的消防用水量,稳压供水,然后,再用消防水泵保证用水量;低区(地下2层到地上6层),火灾初期,使用高区水箱提供10min的消防用水量,减压供水,再用消防水泵供水,但必须经过减压阀,以降低直接供水的压力,本工程的消火栓给水系统如图4所示。

整个消防给水系统共使用两台消防水泵,两台喷淋泵,一用一备,以保证火灾发生时,消防给水系统能够正常工作。经过计算,高层建筑的消防水池的容积为530m3,屋顶消防水箱的容积为20m3。

5 结 语

本文对高层建筑的给水排水系统设计进行了详细的介绍,综合考虑建筑整体结构、用水设备的安全问题、排水系统的卫生问题和给排水系统节能等方面的因素,并结合实例进行分析,希望能为高层建筑的给排水设计提供一定的参考。

参考文献

[1]GB50015-2003.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S].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10.

[2]庞建雄.超高层超五星级酒店的给排水设计[J].广东土木与建筑,2009(4).

[3]王文杰.龙湖豪庭综合楼给排水及消防设计[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0(4).

篇7

Abstract: this paper through the combination of jinjiang city residential project all the planning and architectural design, the author from planning to single building design of each aspects,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village in architectural design for the environment shall take, the function, the form of the new three basic elements, puts forward the high-quality goods consciousness, create fine residential area of new concept, to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similar projects.

Keywords: architectural design; Residential district; Planning and design; Design single

中图分类号:TU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项目概况

武汉万锦江城由武汉荣业房地产有限公司开发,用地位于武汉市汉口东北部的后湖地区,属江岸区范围,处于二环线和三环线之间。工程规划用地面积110844m²,净用地面积92347.16㎡,总建筑面积332843.08㎡,计容建筑面积277041.02㎡,容积率3.0。项目的整体规划包含了高层住宅和商业风情街等设施,建成后将成为武汉市江岸区集居住、休闲、娱乐于一体的楼盘。

小区建筑设计思考

本项目规划尊重周边环境,充分营造内部景观,有效规避了周边不利条件。通过简洁明了的建筑布局、丰富多彩的小区内庭院景观,力求打造一个充满活力的公园式休闲乐居,引领时尚潮流。住宅部分:

对建筑布局延续城市肌理,注重区域的整体协调,将线性布局作为布局模式的母题,以水景大花园为中心,通过局部扭转,灵活设置线性排布方向,争取住宅最好的朝向,享有最大化的可视景观,提高住宅品质。

商业部分:

遵循区域总体规划,东侧商业结合小区入口,在人流集中区域设置广场节点,售楼处结合商业广场设置,便于开盘销售及日后运营,售楼结束又可当小型集中商业出售。西侧商业摒弃传统、固有的沿街商铺形式,采用独立内街、景观步行广场与城市绿化隔离带严格分开,同时通透、互动、开放、高低错落及赋有时尚的精品ARTDECO形式让商业内街具有独特的时代特点。通过一定尺度的退让,形成一个连续的商业绿化广场与周边商业相呼应,共同打造精品都市商业形象。

在本项目规划设计上,筑造一个品质卓越的园林式住宅小区是本项目的设计理念,强调整体性的建筑布局,突出住宅产品的个性,营造精致住区的环境品质,构建复合性城市园林社区,高效的交通体系,实现调整低成本启动项目,提升建筑的附加值。

采取以人为核心住宅建筑设计方案,住宅是与人的生存息息相关的建筑类型,对本小区住宅的设计上重点要考虑居住者的适用性,同时要求设计满足安全、卫生、经济等要求,为居住者创造舒适优美的建筑环境。对住宅内部功能空间通常被划分为公共活动空间、个人活动空间及生理卫生活动空间。三类空间应按其特征和特定要求进行布置,做到功能分区明确,从而有效地确保住宅中各功能空间的私密性也是获得舒适的必要条件。入户设置过渡空间避免开门见厅,对于起居室尽量减少卧室门数量,卫生间不向厅房方向开门等已受到用户的认可。在住宅楼栋内设置交往空间是增进邻里生活融洽、创造舒适环境的重要手段,能为居民增添情意、温暖、祥和的大家庭气氛。

根据住宅小区住户的不同心理要求,从市场的需求出发,依靠场地环境设计造景,对一些户型做了一些调整和变化:如局部增加或减少一些面积,或者在转角部位有选择地增删转角观景台等等。结合整个小区环境设计,创造和谐的造型风格、协调的材饰色韵去适应环境,尽量使人工因素揉和到自然环境中去。整个创作初衷,既根据现代人的生活需要,又超前考虑人们将来的生活模式,追求健康、舒适、生态的住宅户型,来体现真正意义上的“以人为本”。同时合理确定本小区中的住宅套型标准居住空间要求,既坚持采取可持续发展的设计思路,又充分适应市场的需求;同时对不同家庭结构均采取兼顾,设计成具有适应性较强的住宅套型结构。住宅标准及套型结构更替周期也随之缩短。一方面要提高了住宅套型标准及改善套型结构,另一方面又推广灵活可变的大空间结构体系。提倡了“大厅小卧”的设计方向,并逐渐过渡到“双厅小卧”的套型模式。

在环境及交通组织的设计上,本项目

利用形态自由的水景串联起局部的绿地节点,成为空间序列的引导,形成收放自如,层次变化分明的景观空间。水、绿地、栈道共同组成一个丰富多彩,具有水岸风情的栖居之地。大尺度的入口广场彰显尊贵、大气,利用景观树廊序列的引导,将景观轴线和广场轴线合二为一,将视线引入中央水景大花园,将最好的景观界面展现出来。本项目用地较规整平坦,建筑产品较纯粹,采用了简洁明了的交通组织方式。

小区建筑设计手法及其实践

对小区中的各个建筑单体充分体现出小区的整体规划意图,在单体建筑设计手法上采用用现代手法演绎传统的人居模式,通过以人的生活方式作为建筑设计的切入点,贯彻由内而外的设计理念,从而有机地落实“人、建筑、环境”三要素的密切关系,让私有环境成为整体环境的有机组成部分。建筑设计上充分重视文化内涵,使人文精神从户型设计、室内空间、社区环境设计等全方位融入建筑,突出富于人性的空间理念和重亲情的空间感受。基于以上的设计理念及其构思,为此本小区的建筑设计上主要采取的设计措施如下:

(1)对于住宅单体的户型设计。住宅设计中所有户型均充分利用景观面,每户均有良好视野,环境舒适。高层住宅设计均为南向,多数采用大面宽小进深方式,充分吸纳外界阳光及美景。赠送面积大成为户型设计的亮点,将室外绿化有机地组织于住宅的景观视线中,有效地改善了居室的生活环境质量。

(2)在建筑空间处理上的设计。对于本小区的住宅单体普遍采用平顶形式,形体亲切宜人,色彩淡雅;大面积的挑窗营造出了视野开阔、空间丰富的室内氛围;住宅区总体布局充分利用现有地形地貌, 连续自由的曲线将之串联成一个个有机组团,凸显出优美的韵律感。

(3)对建筑立面造型的设计。对建筑立面设计采用建筑造型为art-deco风格,注重建筑的群体感。采用摩登的形体又赋予古老,高贵的气质,代表一种复兴的城市精神。高层建筑抓住长向布局的特点,选择色彩突出竖向的挺拔感与次序感,顶部加强收顶处理,用玻璃和石材的对比突出稳重,整体形象气质典雅,俊朗而又秀美。地下车库设计注重高效、便捷。结合场地的竖向标高与周边道路的关系,采用10%的坡道将场地道路与车库有机的联系在一起。

结论

文章通过结合笔者对小区建筑设计理解及其思考,通过结合小区的设计实例,探讨小区建筑设计上的思路及其手法,对本小区的单体建筑设计运用了现代的设计手法,演绎了传统的自然生活模式;从总体布局、交通、绿化景观以及户型设计、空间处理、立面造型等方面均紧扣设计理念,力求表现适合现代的传统居住模式,回归自然的都市生活,有效地为居住者实现了对现代都市生活的向往的同时又满足其对自然山水生活的追求。

参考文献:

篇8

Abstract: in this paper the current building on the adornment of pillar of modelling design method and design planning many problems, such as in a comprehensive analysis and research.

Keywords: building pillar, plane modelling, space modelling, decoration

中图分类号:TU238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建筑立柱的平面造型

现行建筑立柱主要包括四部分,即圆柱、方柱、多边形柱以及自由形柱,其平面造型是建筑立柱的截面形态。基于建筑立柱的形态不同,因此,往往展现出不同的平面造型,而这些平面造型将充分的反映出了建筑立柱的表现形式和建筑风格。

1、圆柱。圆柱的平面造型为圆形。圆柱是建筑工程最常见的立柱,常用于不规则的建筑空间内,其不仅具有柔和、优美的形态,而且还能够减弱空间的不对称和不规则。究其原因在于圆形是中心对称图形,其特征为向心性、发散性,不具有方向性。(如图一所示)

2、方柱。方柱的平面造型为正方形。方柱是建筑立柱的重要组成部分,常用于规则、对称的空间内,其不仅具有干练、刚毅的形态,而且能够增强人们的视觉效果。究其原因在于正方形是轴对称图形,具有明显的方向性特征。(如图二所示)

3、多边柱。多边柱的平面造型为多边形。多边柱位于圆柱和方柱的之间部分,其平面造型是由直线构成,既是轴对称图形,也具有方向性特征,其既可以应用于规则、对称的空间内,也可以应用于不规则的建筑空间内。(如图三所示)

4、自由形柱。自由形柱的平面造型为自由形。自由形立柱具有多变性,是建筑立柱中新型产品,其实现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很大程度上丰富了空间的个性。(如图四所示)

二、建筑立柱的空间造型

研究建筑立柱的空间造型应从两个方面进行论述,即建筑立柱自身形态和建筑立柱在空间的形态。

建筑立柱自身形态

(1)处理过细的立柱(图五)。过细的立柱是建筑工程装饰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过细的立柱往往会给人们不好的视觉和心理感受,因此,这就需要采取有效措施对其进行处理,第一,可利用横向线条装饰,营造出立柱敦实的视觉效果;第二,在立柱的平面造型上,可利用肌理、质感较粗的装饰材料进行装饰;第三,可利用灯光遮蔽视觉较差的立柱中段;第四,可将一些彩色或者暖色的色彩,涂抹立柱,以达到变粗的视觉感受。

(2)处理过粗的立柱(图六)。过粗的立柱也是建筑工程装饰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过粗的立柱往往会给人们笨重、空间狭小的视觉感受,因此,这就需要采取有效措施对其进行处理,第一,可利用垂直线条装饰,营造出立柱纤细的视觉效果;第二,在立柱的平面造型上,可利用光滑平整、具有反光效果的装饰材料;第三,可将一些深色、冷色的色彩,涂抹立足,以达到立柱变细的视觉感受。

2、建筑立柱的空间中的形态

(1)和位于墙面其他地方的单柱)、依附于墙面的两根立柱以及依附于墙面的多根立柱。对于依附于立面转角处的单柱,可将其平面造型与周围平面保持一致,(图七),依附于墙面其他地方的单柱,可将其作为背景墙进行处理和设计,(图八);对于依附于墙面的两根立柱,可对其做简单的装饰设计以及饰面处理,(图九);对于依附于墙面的多根立柱,应适当的增加部分假柱,以营造完整、平衡的室内空间效果,(图十)。

(2)独立于室内空间的立柱。独立于室内空间的立柱包括独立于空间的单柱、独立于空间的两根立柱以及独立于空间的多根立柱(单列排列的多根立柱、两列排列的多根立柱、网状排列的多根立柱、自由排列的多根立柱)。对于独立于空间的单柱,可采取异化设计或者是运用镜面等反光材料进一步弱化其体量感,以形成室内空间增大的视觉效果(图十一、图十二);对于独立于空间的两根立柱,可增加假立柱以营造空间有序的视觉感觉(图十三);对于单列排列的多根立柱,与独立于空间的两根立柱相同,可增加假立柱以营造空间有序的视觉感觉(图十四),对两列排列的多根立柱,可强化空间装饰设计,以增强其序列感和导向感(图十五),对网状排列的多根立柱,可实现柱与梁、顶棚的有效结合,对自由排列的多根立柱,可将其立柱排列整齐,避免出现空间杂乱无章的感觉。

参考文献:

[1] 周子健. 浅谈建筑装饰中新型环保材料的使用及发展前景[J]. 科技传播, 2011,(05) .

[2] 谢浩. 对建筑装饰设计理念及方法的思辩[J]. 住宅科技, 2011,(08) .

篇9

中图分类号:S6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造型元素的加法在柱体设计中的应用

加法,对于造型元素而言,就是将造型设计元素单纯的叠加,或者在原造型元素的基础上又添加新的造型元素,然后将其按照一定的设计思路再重新整合。

1.从设计思维的角度分析,这种加法的方式,可以帮助学生以及设计者快速形成一种全新的思维逻辑,让学生或者设计者拥有一种良好的设计习惯、优秀的设计方式,使设计更具连贯性,以免形成跨跃性思维及设计方案。同时,造型的加法设计也是逻辑思维模式的一种,这种连贯性的思维方式,能够衍生出更多更科学合理的设计方式,能够加深设计人员对于设计手法的掌握及理解。

2.从文化的角度分析,元素的加法可以狭义的理解为是几何造型的叠加、积累、重置。如若从广义的角度来看,范围就更加宽泛。其一,造型元素的添加,会使人们对于柱体造型具有更加直观的视觉感受,富有一定的变化性,易于人们的理解及接受。其二,对于文化符号的使用,是装饰柱体造型的一种成熟的设计方式,也会在未来的设计中得到长久的应用。在保持柱体造型原有设计的前提下,仅仅对其表面装饰加以改动,就会让人们拥有不同的时代感、地域感以及文化感,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从改变表面材质及纹理的角度分析,这种改变也是加法设计中常用的一种。通过对柱体表面的材质及纹理的改变,将会在最短的时间内使柱体达到焕然一新的效果。这也是最快速方便的一种方法。

综上所述,多种设计方式既可以单独使用,品味独特,也可以叠加使用,焕然一新。但无论如何,都要使用至少两种以上的方式,才能体现出加法的独到之处,这在造型元素的设计中也是不可或缺的。

二、造型元素的减法设计在柱体设计中的应用

与加法设计相反,造型元素的减法设计作为一种设计方法,也是独立存在且广泛应用的。造型元素的减法设计,顾名思义就是在原有造型的基础上减去一个或若干个造型元素,使其成为一种新的造型设计。对于减法造型设计,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

1.减去造型元素的方法。例如如果在一个矩形立柱上想要设计多个凹形结构,就需要采用减去造型法。减去的方法特别适合于减去多个重复形状的造型元素。例如:对于矩形体造型装饰柱子而言,四个立面上都可以分别减去立体的扁矩形体或扁圆形体。需要注意的是,在减法的运用中,只减去一到两种即可,不宜减去过多的元素种类,否则会让柱体呈现出不协调的效果。

在设计减法时,还要注意几点问题。第一,在造型设计时,减去的元素应当尽量简单,避免繁杂,才能使得整体的造型设计达到协调统一的美。第二,在对元素的减去时,应当多重考虑,如重复、节奏、韵味等等一些因素,同时还要考虑到应用的尺度、均衡等设计法则。第三,对于装饰柱体立面的设计时,要科学的运用平面构成等方法,这将直接影响到最终效果的完美与否,所以,对于装饰柱体立面的造型元素的设计,这些都是不容忽视的。

2.逆向减法的思维培养。任何事物都是相对的,所以在使用减法设计时,仍然可以考虑到加法的造型设计,在加法的设计基础上运用逆向思维的方式,来对减法设计激发出新的创作灵感。比如,如果想在柱体的立面上添加一组半圆柱体的组合时,就可以展开逆向思维,如若在立面上减去一组同样的造型,可能就会出现意想不到的装饰效果。

3.减法中的正负型关系。在对建筑柱体进行减法造型时,要十分注意处理好正型与负型之间的比例协调关系等问题,也就是装饰柱体与减去造型元素之间的装饰关系。我们在设计时想要对一个或一组造型做减去处理,是为了得到一个更加优美的柱体艺术,所以我们想要设计减去的造型对装饰柱体最终的整体效果起到了至关重要的影响。通常我们将柱体分为三大结构,依次为柱基、柱身和柱头。那么我们在进行减去设计时,就应当以为三大结构为核心,或者在柱基上减,或者在柱身上减,或者要柱基和柱头上减,来达到我们的目标设想。

三、特异化造型方法在柱体设计中的应用

“特异”,顾名思义,就是与众不同。在造型的设计中采用特异化的方法也是十分常用的。这种方法的最大特点就是个性鲜明,所得到的造型结果与普通的柱体造型完全不同,非常有特点。对于在装饰柱体中如何使用好特异化造型,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考虑。

1.造型的特异化方法。造型的特异化,可以理解为柱体的装饰造型与室内的其他装饰造型完全不相同,在同一空间内属于另类,能够展现出绝对的对比效果,给人们以绝对的视觉冲击力。使用这种特异化造型的目的,就是要突出这种造型。例如:在一个全部为圆形柱子的空间内,采用一个四棱型柱子,那么这个四棱形的柱子在这个特定的空间对,相对于其他圆形柱子而言,就是特异化的造型设计。同理,在众多四棱形的柱子之中立起一个圆形柱体装饰,也是一种特异化的设计方案。

2.颜色的特异化方法。人们常说的“万花丛中一点绿”,其中的“一点绿”就是最明显的颜色特异化处理方式。对于柱体装饰的设计中,如果想要特别突出某个柱体的装饰性,那么颜色的特异化设计也不失为一种优秀的设计方法。

3.材质与肌理表现的特异化方法。在设计的过程中,如果想要突出某种装饰柱体,那么对其表面材质及纹理可以重点突出设计。所以在室内装饰的柱体材料选择时,可以选择与其他装饰不同的材料,体现出突出的视觉效果,以达到设计的预期目的。例如,在众多花岗岩材质的柱体表面中,若使用金黄色的钛合金材料作为柱体材质,就可以展现出材料的特异化特点。同时,在肌理的选择上,也可以展示出柱体的特异化特征。例如,对于重点柱体可以采用毛石材质,通过其坑凹不平、斑斓粗糙的石头质感来质现肌理带来的特异化感。所以说,材质与肌理的改变对于特异化的设计来说是一种很好的突出手法,通过这一对比手法,可以带来与其他普通的对比手法所不同的奇妙感受。

四、造型的分解法在柱体设计中的应用

造型分解法,在对于柱体的装饰设计中,主要是起到分解的作用。分解,顾名思义,就是把室内的装饰柱体逐个分解开来。把一个柱体结构从俯视的角度来看,或者呈圆形,或者呈方形,或者呈工字型。那么分解法在柱体的设计应用时,就要充分考虑到柱体的形状,改变柱体原有的俯视效果。我们可以将圆形分解为两个半圆,并使其相对具有一定的距离,或者将圆形分解为四个圆弧,使这四个圆弧在同一圆心内依然保持一定的距离;再比如,我们可以将一个俯视图为正方形的柱体,设计出三种分解方式。第一种,可以使正方形的对角线相连,用对角线将正方形切分为四个大小相同的等腰三角形,然后将这四个等腰三角形按照一定距离均匀分散开来,并分别对每个柱体赋予不同的高度,这样,一个全新的柱体装饰造型就油然而生。同理,我们也可以将这个正方形的俯视结构设计成两个斜边并置的直角三角形或者三个并置的长方形,然后再将其分散并分别设定一定的高度,同样也展现出了全新的柱体造型结构。以上这些分解,都是十分具有创新性及独特性的柱体设计,是非常经典的分解方法。

同时我们需要注意的是,在对于柱体造型的设计分解时,其分解核心是柱体的俯视图,而分解出的新元素则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处于并列关系的主体,所以,通常所分解的图形都为形状近似的图形,这样可以使整体的装饰风格保持一致,达到整体和谐统一的美学效果。

小结:

要想设计出造型新颖的装饰柱体,不仅要有灵活的思维方式,创新的设计手法,同时也要勇敢的尝试构成艺术的基本法则在生产实践中的具体应用。要对设计造型中的亮点多加总结,按照设计思路和设计需求,大胆设计方案,使设计作品富于创造性、创新性,让作品活力四射。

参考文献

篇10

实践,就是把我们在学校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客观实际中去,使自己所学的理论知识有用武之地。只学不实践,那么所学的就等于零。理论应该与实践相结合。另一方面,实践可为以后找工作打基础。

通过这段时间的实习,学到一些在学校里学不到的东西。因为环境的不同,接触的人与事不同,从中所学的东西自然就不一样了。要学会从实践中学习,从学习中实践。而且在中国的经济飞速发展,又加入了世贸,国内外经济日趋变化,每天都不断有新的东西涌现,在拥有了越来越多的机会的同时,也有了更多的挑战,前天才刚学到的知识可能在今天就已经被淘汰掉了,中国的经济越和外面接轨,对于人才的要求就会越来越高,我们不只要学好学校里所学到的知识,还要不断从生活中,实践中学其他知识,不断地从各方面武装自已,才能在竞争中突出自已,表现自已。在实践的这段时间内,我帮忙接电话,复印资料,整理文件,开发票等,感受着工作的氛围,这些都是在学校里无法感受到的,而且很多时候,我不时要做一些工作以外的事情,有时要做一些清洁的工作,在学校里也许有老师分配说今天做些什么,明天做些什么,但在这里,不一定有人会告诉你这些,你必须自觉地去做,而且要尽自已的努力做到最好,一件工作的效率就会得到别人不同的评价。

在学校,只有学习的氛围,毕竟学校是学习的场所,每一个学生都在为取得更高的成绩而努力。而这里是工作的场所,每个人都会为了获得更多的报酬而努力,无论是学习还是工作,都存在着竞争,在竞争中就要不断学习别人先进的地方,也要不断学习别人怎样做人,以提高自已的能力!记得老师曾经说过大学是一个小社会,但我总觉得校园里总少不了那份纯真,那份真诚,尽管是大学高校,学生还终归保持着学生的身份。而走进企业,接触各种各样的客户、同事、上司等等,关系复杂,但我得去面对我从未面对过的一切。记得在我校举行的学会上所反映出来的其中一个问题是,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与在校理论学习有一定的差距。在这次实践中,这一点我感受很深。在学校,理论的学习很多,而且是多方面的,几乎是面面俱到;而在实际工作中,可能会遇到书本上没学到的,又可能是书本上的知识一点都用不上的情况。或许工作中运用到的只是很简单的问题,只要套公式似的就能完成一项任务。有时候我会埋怨,实际操作这么简单,但为什么书本上的知识让人学得这么吃力呢?这是社会与学校脱轨了吗?也许老师是正确的,虽然大学生生活不像踏入社会,但是总算是社会的一个部分,这是不可否认的事实。但是有时也要感谢老师孜孜不倦地教导,有些问题有了有课堂上地认真消化,有平时作业作补充,我比一部人具有更高的起点,有了更多的知识层面去应付各种工作上的问题。

今年寒假,谢谢学校给了我们这个有意义的任务,让我亲身经历了社会生活,让我找到了自己的人生观和世界观。更懂得了“钱”之难求。更重要的是我找到了自己的缺点和自己的长处,让我对将来的人生更加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