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语法论文模板(10篇)

时间:2023-03-07 15:18:15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英语语法论文,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英语语法论文

篇1

Abstract: Voice belongs to grammar category. It is a form of verbs which expresses the relation between the action and its subject in sentences. Indicating whether the action is performed by the subject or passes on to it. In English, there are two kinds of voice: the active voice and the passive voice. If the subject performs the action, then the verb form is in the active voice. If the subject receives the action, then the verb form is in the passive voice. Zhang Keli and some other grammarians divide the passive voice into three kinds: true-passive, pseudo-passive and quasi-passive. This paper will discuss on English voice.

Key words: active voice, passive voice, transformation, constraints, form meaning

ⅠIntroduction

English voice belongs to grammar category. It is a form of verbs between subject and verb. Traditionally, the voice of English grammar is divided into active voice and passive voice. When the subject is the executor of the behavior, the form of predicate is active voice. When the subject is the taker of the behavior, the form of predicate is passive. Many grammarians think that there are relations of transformation between active voice and passive voice. In practice, the transformation between the active form and the passive form is complicated. There are many differences between active voice and passive voice, so the transformation between the active voice and the passive voice is constrained by lexical, semantic and situation.

1.1. Usually, the active voice can be transformed into passive voice.

For examples:

A number of workers have challenged this view.

This view has been challenged by a number of workers.

A grenade killed his best friend.

His best friend was killed by a grenade.

1.2. Sometimes, the active voice can be transformed into passive voice.

For examples:

I have a house in the country.

A house is had by me in the country. (F)

She married a Frenchman.

A Frenchman was married by her. (F)

Ⅱ Passive voice

We give a simple definition to the passive voice in form, namely, be/get+ -ed. Zhang Keli and some other grammarians divide the passive voice into three kinds. Those are true-passive, pseudo-passive and quasi-passive.

2.1. True-passive

2.1.1. A sentence with executor is called true-passive. The true-passive can be divided into ideality and non-ideality.

For examples:

篇2

二、在初中英语语法教学中出现的问题

当今的应试教育以升学率检查学校的教育质量、教师的工作和学生的学术水平,是教育工作所存在弊端的集中表现。以考试为目的的教育,其教育模式与考试方法严重限制了学生能力的充分发挥,学生被动地学习,降低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兴趣感。在新课程实施的过程中,我们老师的教学取得了很大的成就,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课堂上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越来越多,课堂气氛是变得开始轻松,但一些教师为了调动课堂气氛,片面的过于强调了初中学生语言交际能力,从而忽视了语法学习,认为学习语法并不重要,很多年轻教师不注重语法教学自己也不注意初中英语语法学习,从而使学生的语法学习的基础知识掌握得不是很好,它影响到英语口语交流和书面表达。现在许多的初中英语老师测试学生的时候往往忽略了英语语法测试,在测试的问题中语法试题的数量逐步减少,致使学生学习语法都不太重视。现在的学生常常因为考试而学习。以试卷上什么类型的问题最多来确定学生自己学习主攻的方向,如果学生看到的一些问题,测试他们的语法知识考试,则会相反。所以他们本身不重视英语语法的学习,从而形成一个恶性循环。一些老师认为课程概念淡化语法,不应该直接在教室里教语法,语法教学会削弱学生对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产生疲劳。因此有这种现象:教师在语法教学盲目机械模仿练习,引导学生观察语言的结构,语法规律,忽视必要的使用语言的语境,表面的学生表达,通过实践可以真正理解掌握的语法知识,学生不能准确、得体的使用在实际英语口头表达,也不能写几句完整的句子,难以实现高质量的语言输出。

三、实施语法教学的方法

篇3

二、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师要想让自己的教学获得成功,就必须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对英语语法教学来说,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生掌握有效语法学习方法的前提条件和必要保证。多年的教学经验,使我总结出几点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方法:

(一)制定计划

无论做什么事情,要想做好,都必须制定一个可行的计划。古人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因为有计划就可以合理安排时间,恰当分配精力。学习也是一样,有计划就有了学习目标,也就有了学习动力和努力方向,教师不但要指导学生制定一个长远的目标,还要让学生学会根据不同课型确定每节课或每一个单元认知小目标,让学生不断受到目标的激励,积极主动地学习,提高学习效率。

(二)课前预习

对于高中英语教学来说,预习时相当重要的。如果不搞好课前预习,上新课时就会心中无数,不得要领,反之如果做好了课前预习,不仅可以培养自学能力,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而且可以提高学习新课的兴趣,掌握学习的主动权。老师要教导学生预习的方法,课前预习,找出不懂得问题,理解新文章中的生词。这样,在上课的时候,学生对新的一课有了基本的认识,对自己不懂得地方也有了准确的定位,带着问题学习,是学习效率事半功倍。

(三)专心上课

课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渠道,上课是学生理解和掌握基础知识的基本技能,并在此基础上发展认识能力的一个关键环节,要求学生保持高度集中的注意力,积极思维,尽量做到心到、眼到、耳到、口到、手到,积极培养有意注意,在课内有意识地识记该课生词、短语、句型、重点句子,力争在课内就把这节课最重要的学习内容记住,当堂消化。

三、英语语法学习

英语是一门语言教学课程,就课程本身来说,重点就在于对语言的运用,而语言运用的重点就是单词和语法的运用,单词是只需要不断积累,对我国高中生而言,英语语法是一个难点,这是由于,我国汉语语法和英语语法差异较大。所以要想教好英语,语法传授方法是重点。

(一)加强实践教学

语法教学的目的就是为了学习者能过合理使用语法,因此,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实践教学。实践教学的基本目的是:加强学生的口语交谈能力和加强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基本的做法是:鼓励学生再日常的学习生活交流中,学生与老师,学生与学生,学生与家长(当然是懂英语的家长)的交流中,尽量运用英语交流;在看国外电影,电视时,尽量听英语,学习地道的口语;多给学生订阅英文报刊、书籍,并就其中的内容提问。

(二)突出重点,精讲易懂

外语语法教学要想重点突出,就要精讲。一节课要解决哪个语法要点,教师一定要做到心中有数。有时老师发现参考书或语法书上有很多好例句,就搬到课堂上,滔滔不绝地讲起来,内容显得很充实,但针对性不强,可能会适得其反。英语教师为了讲明某个语法要点时,一定要有针对性地列举适当的例句,例句不是越多越好,也不是讲得越细越好。教师应注意精讲,教给学生的语法形式应尽量简单明了。例如在定语从句的教学中,什么是定语从句,它的位置,定语从句应由哪些关系词引导,什么情况下可以省略关系词等,就不必祥讲,因为课本上已经讲清楚了,教师应该对学生最感困难的关于如何选择关系词讲清楚讲透彻。告诉学生选择关系词第一要点是看先行词,第二是根据所要选择的关系词在定语从句中所作的句子成分。并给出合适的例句,另外还须重点讲清定语从句在应用中的一些特殊情况。

(三)运用归纳法

任何一门知识,都是系统性的,英语也不例外。在英语这门语言知识中,各个知识之间都有着一定的联系,都有他的共性和个性,我们教育学生学习英语,就是要在掌握它们的共性同时,区分了解它们的个性。而掌握和了解的最好方法就是归纳总结。从所学知识中招出它们的共性和个性,并通过它们的共性、个性归纳出各项知识的规律,在以后的学习中,这种归纳出来的规律便成为了一种公式,可以套用。当出现例外情况时,老师在加以重点说明,就可以逐步完善这些归纳,从而使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都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注重以新带旧

“温故而知新”高中新教材是以初中英语教材为基础的,在语法编排上有连续性、反复性。为此,在学习高中新的语法项目的同时应注重以新带旧,温故知新,有计划地复习巩固学过的语法知识,向新的广度和深度引导。例如:直接引语和间接引语部分,既有人称、时态变换,也是复合句的再现与延伸。

(五)加强试题革新

篇4

在推进课程改革的背景下。重建课堂成为课程实施与教学改革的重要任务之一。可在听课、学生问卷调查及与周围教师的交流中发现在英语语法教学中常常出现“课程标准是新的,教材是新的,然而课堂教学涛声依旧”的现象,即在英语语法教学中教师给出语法规则,举例讲解语法规则,然后让学生机械操练、套用规则以达到巩固目的。笔者把此种现象称为英语语法教学瓶颈现象并在日常教学行为中不断思索、探究与实践以期突破。

一、何谓英语语法教学瓶颈?

从教师层面上说,英语语法教学的瓶颈是教师重知识传授,轻技能训练;重详细讲解,轻反复练习;重书面练习,轻口头练习;重语法分析,轻语法使用;重掌握规则,轻掌握实例。

从学生层面上说,英语语法教学的瓶颈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被动接受多,主动探究少;机械训练多,生活情景少;枯燥乏味多,快乐趣味少。

从课堂层面上说,英语语法教学的瓶颈表现为课堂没有成为师生互动、心灵对话的舞台,不见鲜活的生命在律动、在交融、在成长,不见灵活的智慧在闪现、在流动、在焕发异彩。

从生成层面上说,英语语法教学的瓶颈表现为课堂气氛沉闷,学习方法单一,学生灵活运用能力无望提高,课堂教学低效甚至无效。

二、如何突破

(一)主动探究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不应该被看成是对于教师授予知识的被动接受,而是学习者以自身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主动的建构活动”。也就是说,学生学习过程是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下。借助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主动探究,积极交流,从而建立新的认知结构的过程。它主张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建构自己知识经验的过程,是通过新经验与原有知识经验的相互作用而不断充实、丰富和改造自己已有知识经验的过程。它强调学习的主动性。因此,“主动探究”强调的是以学生为主体,问题为中心,研究为手段,实践为途径,过程体验为重点,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为目的的一种学习方式。

1.创设情境,营造轻松探究氛围

瑞士心理学家让·皮亚杰提出的“认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生学习必须处于与学习主题基本内容相关、现实情况基本一致或相类似的丰富情景当中。而且丰富合理的情景使语法教学能在一种活的环境中轻松愉悦地进行。著名的心理学家罗杰斯指出:“在教学过程中,只有让学生处在一种无拘无束、自由畅达的空间,他们才会尽情地‘自由参与’与‘自由表达’。轻松快乐的环境使学生无外界压力与压迫感,学生完全自觉自愿、全身心的参与;而活动使学生通过动手、动脑,由不经意中贯穿知识的渗透、能力的培养、道德的熏陶与习惯的沉淀。因此,语言教师的任务就是尽可能多地为学生营造运用语言的氛围,使学生在模拟真实的情景中轻松愉快学会及运用语法。

例如,在学习比较级与最高级时,我先通过实物及图片比较(三个大小不一的球,三座高矮不一的楼房)、和学生问答,引出这个语法项目的结构、功能。

T:Thisisabasketball.Thisisafootball.Whichisbigger,thebasketballorthefootball?SI:Thebas-ketballisbigger(thanthefootball.)……T:Rigllt.Sothetabletennisballisthesmallestofthethree.T:Whataboutthebasketball?It''''sthebiggestofthethree.(边说边在屏幕上出示所讲的比较级最高级句子)。然后在屏幕上展示一些图片让学生试着用比较级最高级的句子来说。接着让学生以班中同学、教室中的物品等为话题以pairwork形式操练比较级与最高级。最后引导学生通过探究发现比较级与最高级的使用特点及语法规则。

在以上情景活动中,语法知识由抽象变得形象,从而降低了语法学习的难度,激发了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使他们学得快,记得牢,用得活。从身边的事物出发,创设情境,引出比较级、最高级,激发学生探求比较级、最高级使用规则的欲望并归纳总结(即发现、探究问题)。

2.合理构建,生成有效探究活动

建构主义课程观。不认为课程基本决定于外部环境因素(例如学科结构、社会价值等因素),而是考虑到学习者带进学习情境的先前知识。什么样的经验和概念在促进特定学习结果的产生中是有效的,变成了—个需要解决的问题。把课程看成是促进特定学习结果的一系列学习活动和相互作用的过程,是为了确定研究和探索的目标。

在研究了《牛津初中英语》六册书后,我发现宾语从句这个语法项目要到9B才教。而学生在小学时就学过像“Ithinkyouareright.”这类简单的宾语从句,在《牛津初中英语》第一至第五册书中也经常出现宾语从句的句子。因此,我决定从初一起就合理构建学生学习这个语法项目的过程。积累学习经验。为最后的有效探究学习活动奠定基础。在7A第一单元Reading部分PartC题目要求中出现TheClass1,Grade7studentswanttoseehowwelltheyknoweachother时,我没有特意去讲这是宾语从句而只是问学生是否明白题目要求。7A书中多次在题目要求中出现了宾语从句。每次我都只是让学生看一下并理解句子含义就好。在7A期末复习时。我让学生把书翻到第5页看这两个句子:Howwelldothestudentsknoweachother?TheClass1,Grade7studentswanttoseehowwelltheyknoweachother.然后引导他们发现两者间的区别:第一句多了一个“do”。接着帮助学生构建这样的经验——在陈述句动词后出现的疑问句不需要助动词。当学生在7B中再见到类似句子时,他们的这个经验自然会得到巩固。进入初二后,学生在课本及课外阅读材料中会经常看到“Idon''''tknowwhereheis.”“Canyoutellmehowoldsheis?”等此类的宾语从句。这时,我就帮助他们构建这样的经验——当陈述句或疑问句动词后再接一个疑问句时所接的句子要用陈述句顺序。通过初一、初二的合理构建,学生对宾语从句积累了丰富的知识经验。到初三9B第二单元学宾语从句这个语法项目时,学生会因为先前积累的丰富经验而容易对教师设置的探究活动感兴趣,进而他们会表现为投入、激动、兴致勃勃。

3.合作交流,探究发现语法规则

“交流”是师生间、学生间、教学内容和相关信息与教师、学生间的相互沟通与应答。合作学习不仅仅是教学组织形式的简单变化。它联系着问题解决的“宽带”和纵深度。合作交流意义的建构以学生的积极参与为基础。以调整学生群体间的交往行为、开展合作学习为重点。着力营造引起学生心理共鸣、思维共振的“交往场”。这种学习方式并不完全等同于传统意义上的“小组学习”,在“交往场”中,教师是学生的同伴和朋友,问题的解决须是在个体能动学习的基础上通过群体协作配合才能完成,正是在“交往场”中,师生互动、共创与共生。

在教9A“Reportedspeechwithtensechanges”时。我就给每组发课前准备的有直接引语间接引语句子的纸片,让他们先每人自己看纸片上的句子后合作交流总结出时态变化的规律。学生合作探究的积极性很高,小组交流也很投入,几分钟后学生踊跃地汇报了自己小组发现的语法规则。

(二)回归生活

卢梭让爱弥儿回归自然,杜威的“教育即生活”。陶行知提出的“生活即教育”。皮亚杰的知识建构理论,无非是想阐明这样一个观点:学生是在自己的活动中建构自己的知识。学习者走进教室时并不是一无所知的白纸,而是在日常的生活、学习和交往活动中,已经逐步形成自己对各种现象的理解和看法。而课程改革之所以非常强调“回归生活”,是因为在现代人(尤其是学生)的生长家园中,“生活世界”被严重地剥离了。于是在学校教育中,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关系出现了空前的危机。教育过程丰富生动的主观性被冷冰冰的知识授受和机械的理智训练所代替。因此必须重返“生活世界”,生活是教育的源泉与动力。

1.联系生活,激活认知

学生是在自己的生活经验基础上,在主动的活动中建构自己的知识。即通过新经验与原有生活经验的相互作用,来认知、充实、丰富和改造自己的知识经验。故而我在语法教学别注意激活学生的认知,通过联系生活,谈论学生最感兴趣的话题,将学生的原有知识活跃出来,使其具有粘合新知识、构成新认知结构的活力。

例如,在学习“Usedto”时,我先在屏幕上出示一张照片。然后说到:Pleaselookatthispicture.Who''''she?Dpyouknow?学生猜测后我说到:He''''smysen.Heusedtobeasmallboy.Nowhe''''sabigboy.Heusedtobeastudentinourschool.Nowhe''''sastudentofTaicangSeniorHigllSchool.Heusedtogotoschoolfivedaysaweek.Nowhegoestoschoolsixdaysaweek.Heusedtogetupat6:40a.m.Nowhegetsupat6:15a.m.(边说边在屏幕上出示我儿子的一些相关图片,然后在屏幕上出示usedtobe/do)。这样,学生很容易地明白了usedtobe/do的含义。接着让学生拿出事先布置他们带的他们自己小时候的照片,用usedtobe/do来讲自己小时候的事。

2.回溯生活,拓展时空

篇5

英语的时态共有16种,初中阶段必须掌握的是时态。初中生起初接触语法学习的时候,要有重点地进行教学,让学生扎实基础,然后在学习中不断渗透和扩展。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师可以将几种时态集中在一起,这样不仅能够集中教学,还能够让学生清楚的了解到这些时态之间的区别。比如:教师先简单地讲解三种基本时态的动词变化规律,然后拿来篮球,简单地做几个动作后,对学生说:“Ioftenplaybasketball.WhatamIdoingnow?”学生肯定会争着回答:“Youareplayingbasketballnow.”然后教师可以告诉学生自己昨天也打了篮球,那应该怎么表达,学生会回答:“Youplayedbasketballyesterday.”教师接着进行引导,那么明天还想打篮球该怎么表达,学生经过思考讨论后会回答:“Youwillplaybasketballtomorrow.”通过一个人一件事不同的时间发生的动作,对学生进行引导,让学生能够清楚地进行区分,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认知学习。

2、示范归纳的教学方法

在语法教学中,教师的示范作用很重要,教师为学生做好示范,才能够激发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从而对语法进行更好地掌握。比如:英语中人称代词在作主语和作宾语的时候,形式上是不一样的,学生要学会正确的进行转换还能够保证句子表达的正确性,但是很多学生分不清,教师可以进行句子的演示:“Hewantstogoshoppingwithme.”、“Letusbeginourclass.”、“Ilikeflowers.”、“Hemadebreakfastforher.”通过这些句子的举例,可以让学生对主格、宾格的使用有了一定的概念。接着通过例子,教师可以进行归纳总结:在介词后面用的都是人称的宾格形式,而句子开始的主语用到的自然就是主格,所以在介词后面如果要用到人称代词的时候,就要转变形式。这样简单明了的总结能够让学生掌握学习的技巧,在应用的时候会更加注意,减少出现语法错误,这种方式对于学生的英语语法学习有很大的帮助。

篇6

2、借助情景掌握语法功能

英语语法有着非常多的功能,掌握好一些功能对学生的语法学习有着非常大的帮助。因此,英语教师对语法内容构思与设计时,需要充分的考虑语法的一些运用要点,明确语法的构造和句子的特点,确保将要进行讲述的英语语法内容和设立的情景相一致,让学生对此有一个非常清楚的认识,更容易的理解语法知识。在进行情景的创设时,所创设的环境不能够偏离英语语法的功能,避免给学生的英语语法学习带来困难。例如,有一部分语法内容是“should(not)havedone,ought(not)tohavedone”,教师在进行这部分内容的授课时,必须清楚的给学生进行语法知识的讲解,告诉学生该语法的运用技巧和语法的意思。对于“should(not)+havedone,ought(not)to+havedone”这个语法而言,它的主要意思是对以前发生的事情感到后悔,含有责备和遗憾等情感。之后,教师可以给学生设计一个相应的情景,要含有一定的后悔、遗憾的情绪,这样就通过情景将该语法运用到实际中去。每一个语法都能够找到与之对应的情景,为了能够让学生在真实的语法情景中了解语法的运用,就必须在教学中引入相应的情景。例如,动词时态和语态的运用能够有不同的表达形式,“Hisfatherhasbeendeadforsixyears”、“Hisfatherdiedsixyearsago”、“It’ssixyearssincehisfatherdied”,这些例句都是对一件事情进行描述的,却能够有几种不同的表达形式,这也说明英语语法是非常灵活的。为了能够让学生轻松的记住这些语法的运用,教师可以为学生引入一个相应故事情景,通过此情景给学生讲解动词时态和语态的运用。另外,分词语法也是非常重要的,例如,“Theweatherthissummerisdisappointing.”、“You’dbetterhave(get)yourhaircut.”,这个例句就很好的运用了分词语法,教师可以在课堂上组织一个互动,看到某个学生头发太长时,可以利用这个语法和学生进行沟通,让学生领悟语法的运用技巧。讲解一些语法功能,辅以情景巩固,能够让语法教学更加的轻松容易。

3、在情景中锻炼语法应用能力

篇7

1.语法教学是职高英语教学中必不可少的部分

如果词汇是珍珠,语法就是将珍珠串起来的绳子。必要的语法知识对听、说、读、写起促进作用,只有把语法学好、用好,才会使学生的语言能力得到全面有效的提高。

2.语法教学要有针对性

教学语法的目的是要学生掌握英语的运用能力,而脱离语境的纯语法讲授会使语法变得抽象化而晦涩难懂。因此,语法讲解要根据课文内容和教学目标的实际情况,在运用和实践中有针对性地结合语境来突破。

3.语法教学应精讲多练,讲练结合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并熟练运用语法,教师必须认真分析教材,抓住教材的重、难点,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精讲多练,让学生对语法知识点反复地接触和认识,在大量感性认识的基础上,使语法知识内在化,变成真正意义上自己的东西,从而提高英语语言运用能力。

二、职高英语语法教学的几种方法

1.趣味活动,激发兴趣

趣味性活动如游戏、角色扮演等不仅可以复习和巩固所学的语言知识,而且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使原本枯燥的语法教学活动变得生动有趣。这样,学生既掌握了语法知识,也复习了所学词汇,同时还获得极大的成就感,增强了学习的自信心。

2.感知语篇,归纳总结

语法教学应与课文教学紧密结合。将语法点放入语篇中,让学生先通过泛读整体了解课文大意、理解课文内涵,对文章中的语言现象形成一定的感性认识,在欣赏语言的过程中学会观察、分析、归纳教材中出现的新的语言结构,教师再引导学生得出结论,同时辅以大量练习进行巩固。这样既可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印象,又不会使学生感到乏味;既能让学生通过语篇来学习语法,又可提高阅读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篇8

在重复讲授英语语法的教学实践中,我总结出如下几种方法,收效甚好。 

一、表象联系与实质联系 

通过对学生的调查得知,学生以前对英语的各种句法、时态的学习,只是单独从其性质入手,掌握它们的各个适用情节,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这样,把学过的诸种句法时态放在一起,学生往往不能进行理论上的分辨。鉴于这种情况,把学生学过的诸种句法时态放在一起进行对比联系,不仅使学生复习巩固了这些内容,而且又增加了总体认识。这种联系分为表象联系与实质联系。 

例如,讲授现在完成进行时,首先我们进行表象联系,把现在进行时、过去进行时、将来进行时和现在完成进行时进行对比分析: 

现在进行时:I'm studying the English grammar now. 

现在进行时:I was studying the English grammaat sixyesterday evening.  

将来进行时:I will be studying theE nglish grammar tomorrow afternoon.  

现在完成进行时:I have been studying the English  grammar since 1976.  

通过上述例句我们可以看出,前三种进行时态表示在各个不同的时间正在进行的动作,前三种时态形式强调的都是动作,其区别只在于动作正在进行的时间不同。而现在完成进行时表示的是从过去某个时间开始直到现在还没有结束而一直保持的一种状态。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前三种进行时态之间有着本质的联系,而现在完成进行时与它们则只有表象联系。 

二、反顺序组合 

动词谓语动词非谓语动词(不定式、分词、动名词),这是学生过去学习英语动词的一般顺序。学生过去对三种非谓语动词只是孤立地学习各自的具体用法,缺乏对它们的理论性的归纳,更没有把它们和动词总体结合起来进行系统学习。根据联系原则,有必要把上述的各个语法主体结合起来探索其本质。但如果按照学习动词的一般顺序进行总和,又会使学生产生重蹈复辙的感觉。所以,我从非谓语动词的三种具体形式入手,归纳非谓语动词的本质所在,进而反向讲授动词总体的情况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首先,强调非谓语动词也是动词,它们是动词总体中的组成部分,它们在动词中的地位是由于它们不能单独作谓语所致。其次,非谓语动词并不是不能作谓语,而只是不能单独作谓语,它与谓语动词结合也可以构成谓语,从而使学生有新的感受。 

三、类比沟通 

在讲授定语从句时,不是通过学习定语来掌握定语从句的性质和用法,而是通过一个并列复合句,经过转换使之变成定语从句,在某个关键词上下功夫,从另一个侧面来说明之。例如:This is WangPing and she studies English verywell.  

这是一个并列复合句,用连词and把两个简单词连接起来。如果我们用who这个词来代替and和she,这个句子就变成了:This is WangPi ng who studies English verywell.  

这样就成了一个定语从句。由于句中的who代替了原句中的连接词and和代词she,所以who称为关系代词。替换后用who引导的这个句子就由原句中的能够独立存在的单句变成了一个主句的句子成份,这就是定语从句的性质所在。 

篇9

二、中西文化及思维综述

文化学界的研究表明,中西方文化是两种有着鲜明差异的不同文化体系。它们最根本的差异表现在对世界万事万物的基本观上。西方文化持有的是“天人相分”的宇宙观。“将世界看成是由众多各自独立的物体机械结合而成的,每个物体全都具有自己的刚性界线,可以脱离整体和其他物体而独立存在。而这种由万事万物机械结合而成的宇宙,又不是杂乱无章的,它上下有序,由价值高下分明的不同层次所组成。”因此西方哲学崇尚个体思维,主张人物分离,并认为整体只有在个体对立中才能存在。西方思维则表现出注重抽象,富有分析性和逻辑性的特征。人们的认知活动重分析和细节,重形式论证。这些文化、思维特点体现在语言上就构成了英语的最大特点:形合——即讲究语言外在形式的结构协调:英语的词汇有严格的形态变化,在句子当中强调人称、数、格等的一致。往往用关联词语表明句子成分之间的语法关系和语义逻辑。因而英语语法具有外显性的特点,语言严谨、清晰,富有逻辑性。

而汉民族文化持有的是“天人合一”的宇宙观。“中国‘天人合一’的世界观将世界看成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将所有的现象变化看成是这个唯一世界的整体状态变化,而不是将之视为各个单独事物的各自变化,且不相信世界中存在着绝对必然的秩序和规律。”在这一宇宙观的指导下,中国人的哲学强调主体与客体的统一、注重物我交融、和谐,所以中国文化求全、求圆满、求和谐、求对称平衡,重个人感受和心领神会,重心理时空和时间顺序。这种思维和认知的特点体现在语言中就形成了汉语的“意合”。人们通常都用“意合语法”来概况汉语语法的特点。所谓“意合语法”就是指汉语语法的结构规律主要靠语义的关联而不是语法形式的体现。汉语语法的基本单位具有缺乏形态,充满灵活性的特点。在搭配组合成句时,则体现出来的大都是语义规则而非语法形式规则。词语之间的关系常在不言中,语法意义和逻辑联系常隐含在字里行间,因此语言简约和模糊,从而导致了汉语语法的隐含性。

三、民族文化与思维对汉英语言句法结构的影响

通常来说,主语与谓语形成全局的主轴线,如有宾语与补语成分,可在主线上延伸。而定语与状语成分则形成分支线,并通过关联词语与主轴线衔接。而汉语是意合语言,缺乏严格意义的形态变化。人们对语义的理解往往全凭语境及语感完成。也正因为如此,中国学生往往会受到母语思维的影响,不注重句与句的衔接、照应,写出一些无关联的句子。例如“这行李太重,我搬不动”,学生常错误地翻译为“Theluggageistooheavy,andIcan’tcarryit.”地道的表达应该是“Theluggageistooheavyformetocarry.”又如,下面一个例句,是美剧《老友记》中的一段台词:Igotreallyhotinmypants,soItookthemoff.Buttheymusthaveshrunkfromthesweat,ormylegsexpandedfromtheheat.Ican’tgetthembackon!不但句子成分齐全,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的逻辑关系也交代的非常清楚。因此,想弄懂英语句子的意义,则必须先搞清楚它的句法关系。这就是为什么在英汉互译时,存在着“人治和法治”,“主观和客观”及“意合和形合”的相互转化的过程。

篇10

二、故事场景促达

当课堂教学进入尾声,学生开始自主巩固并练习各种时态。这时候教师依然可以选择情景教学策略。可以在PPT上展示较为简单的漫画,让学生用情态动词进行描述。如,用情态动词描述过去时、现在时等,对图片进行描述。接着,逐渐加深漫画人物的复杂度,层层递进地让学生继续描述画面。学生在对漫画中的场景和故事进行有声有色的描述时,可以根据已学习的语法知识提升对语法的应用能力,并形成一定的语法概念和语法结构体系。在提升学生表达能力的同时也拓展了散发性思维。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情景的交际性,先以简单的图片激发学生的表达兴趣,逐步加深层次让学生模拟场景,提升学生交际能力。只有在有针对性的情景下,才能提升教学效果,让交际能力与英语课堂教学同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