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07 15:18:30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会计工作措施,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已经显著加快了管理会计的国际化进程,同时成绩非常显著。但由于当前我国大部分企业还处于起步阶段,无论是管理会计的水平还是层次,都没有达到很高的应用程度。尽管在一些大中型企业中开始运用管理会计,如净现值法、变动成本法、责任会计等,而且效果裴然,但在大多数商业服务类企业和小型企业,管理会计却没有得到很好的应用,我们应该博采众长,不断学习和借鉴发达国家管理会计的方法、理念和实践经验,同时对具有我国特色的、已经行之有效的方法和经验,不断进行总结和完善,提升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加大培训力度,使电算化步伐进一步加快,解决当前管理会计工作的当务之急。
一、当前管理会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没有建立健全的管理会计理论体系。目前我国是从西方国家引入的管理会计的方法和理论,暂时还没有形成一套独立的、完整的和我国实际情况相符的管理会计理论体系。(2)有相对落后的核算手段。目前手工记账依然是我国很多企业沿用的记账方式,尽管电算化技术已经被引入金融系统、部分合资企业和大型企业,但计算机的利用率和应用程度相对较低,缺乏事中控制、事前预测的能力,只是停留在初级水平,属于事后记账。(3)财务人员和企业经营管理人员不具备较高的素质。目前很多企业的决策者没有充分认清管理会计的重要性,重视程度还远远不够,造成了企业财务人员缺乏必备的管理会计知识,同时观念陈旧、不具备较高的应用管理会计的业务水平。(4)没有建立完善的企业内部管理制度。很多企业有相对混乱的内部管理,缺少完善的激励约束机制和健全的规章制度,这样就给管理会计工作的开展造成了严重的制约。
二、强化管理会计的工作措施
为促进管理会计的顺利开展,应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几点强化措施:
1.加强管理会计的理论研究。为了促进管理会计的发展,必须加强基础理论研究工作。管理会计的基础理论是认识其规律性,并充分认清管理会计基本的理论基础。要做好理论研究的关键,是与我国的实际国情紧密结合,理论联系实际,建立一套完整的管理会计体系,彰显中国特色。要吸收其他学科的研究成果,重新评价现有的理论体系,同时将其中不合理的假设,并将过时的理论体系抛弃。将其蕴含的精髓吸收和消化,将实证研究方法和规范研究相结合,建立科学的、完整的管理会计理论体系,建立一种能被广泛接受的、既具有一定实践能力,又具有一定指导能力的理论体系。
2.开展和组织管理会计学术理论研究,成立管理会计协会。美国和英国等国家已经相继成立了管理会计师协会,《管理会计》月刊在世界范围内发行,使管理会计的理论研究工作进一步得到推进。建议我国也要成立由实务界和学术界共同组成的管理会计师协会,成员由部分企业管理人员、工程师、会计师组成。负责组织和开展学术交流工作、管理会计理论研究工作。并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管理会计工作。这样既使理论研究针对性强,同时又能对新的管理会计研究成果进行很好的应用,促进我国管理会计理论体系的建立和完善。我们应加强学术界和实务界的配合工作,出台典型的案例研究报告,既具有极强的操作性,又具有一定的理论性,同时具有一定的行业特征。为各行业企业应用管理会计提供借鉴和参考,便于在更多的企业中推广和使用。同时作为教科书中的案例,加强会计人员的培训,并促进管理会计教学的开展,在我国大范围的应用和推广管理会计,促进管理会计工作实质性的进展。
3.利用计算机网络,进行信息的搜集工作。我国目前有800万家左右的中小型企业,在我国全部的企业总数中,占了大约99%。但因为我国多数中小企业有比较落后的管理手段,同时具有不健全的管理制度,管理会计工作无法顺利开展。在今天信息爆炸的时代,经济的全球化和信息化已经促进了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而网络系统在新的市场经济下,由于相对低廉的成本,能为社会各界提供各类信息,包括管理、科技、经济和市场信息,而针对那些落后地区、偏远地区的财务人员和管理者而言,这种资料和信息是企业的发展所急需的。所以相关部门应出台相应的措施,推动和鼓励中小企业收集各类信息,充分利用网络和计算机的功能,督促企业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将管理会计工作逐步开展和完善起来。
4.努力提升会计人员和企业决策者的素质。在管理会计的推广和实施过程中,企业领导是提高管理会计应用水平的关键因素。如果在企业管理过程中,企业领导管理会计意识不具备,就不能对会计人员的控制、规范、决策和预测中的作用进行充分的考虑,这样也无法真正发挥会计人员的水平。所以应努力提升企业领导者的科学文化素质,不仅要懂管理,还应培养一支强干精明的管理会计专业人员,努力提升会计人员的业务素质和科学文化水平,这样在企业中才能更好的推广和应用管理会计。
5.加强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的联系与配合。要想使管理会计理论体系更加健全和完善,必须将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的之间的矛盾进行有效的解决,同时加强二者之间的联系和配合。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都是一种价值运动,管理会计研究是未来,而财务会计研究的是过去。管理会计是在财务会计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二者有着不同的功能,既协调工作,有互相支持,同时分工明确,共同服务于企业的决策部门。通过信息系统,管理会计向企业的执行者和经营管理者提供相关的管理信息,加强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的联系与配合,对企业的经营管理和经营决策中,所起到作用不容小觑。
作为一项庞大的系统,管理会计的应用和推广需要实务界和理论界的共同努力和参与,需要花费大量财务、物力和人力。自从我国加入WTO之后,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和国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我国企业管理会计的应用已经成为内在需求。在全球化竞争不断加剧的今天,随着我国不断完善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和不断建立的现代企业制度,开始大量涌现出一批国际化的企业,而环境的不断变化和企业组织结构的不断变化,促使企业必须提高核心竞争力。为了与新的形式相适应,要求管理会计的发展趋势必须是国际化、职业化和专业化,这样在国民经济建设中,管理会计才能发挥巨大的作用。
参 考 文 献
[1]刘涛.工程管理中电算化的作用[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0(11)
[2]马立强.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体系的构建[J].中国农业会计.2011(2)
[3]王小彦.论战略管理会计在现代企业中的运营[J].知识经济.2011(9)
[4]马丽杰.浅析管理会计企业环境的影响[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09(10)
中图分类号:F23 文献标识码:A
林业会计对于林业单位的日常经营和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也是会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林业会计对单位的资金流动以及其它的经济活动进行核算,如实反映单位的经济状况,提供准确的会计信息。同时应该充分发挥其监督职能,对单位的经济状况进行监督,规范单位的资金运转,防止腐败的出现,促进林业经济健康有序的发展。
1我国林业会计工作的现状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不断走向完善,我国的林业会计获得很大的发展。作为林业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林业经济发展所面临的新形势,林业会计的发展也面临着很多新的挑战,只有不断的完善当前的林业会计相关制度体系,才能够适应林业经济的发展需要。当前我国的林业经济发展十分迅速,而林业会计的发展还远远滞后于林业经济的发展,这就使我国的林业会计存在很多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监督管理弱化
国家为了规范林业会计行业的发展,相继出台了一些法律和法规,国内也有很多的学者进行相关方面的研究,也取得大量的学术成果。但是这些政策或者是相应的学术成果往往没有得到有效执行。林业会计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本单位领导的制约,因此很难充分发挥其监督职能。
1.2执法检查弹性化
在进行执法检查的过程当中,由于人情关系等因素,往往出现较大的差异。往往出现人情大于检查结果,很多问题都在人情关系当中不了了之。这就导致外部监督被严重的削弱,不利于规范会计工作。
1.3执业保护不善
国家为了确保会计岗位从业人员的素质,采用持证上岗制度。但是在实际当中很多没有证的会计人员仍然从事相关的工作。这些工作人员由于业务素质不高,职业道德缺乏,在工作当中无法确保会计信息的严肃性和准确性,导致会计信息失真,严重影响林业经济的发展。
1.4林业会计工作业绩宣传上有偏差
林业会计在日常工作当中不仅仅要服务于本单位的经济效益,同时还要向单位内部提供准确的会计信息。但是当前林业会计在舆论导向方面日益朝着经济效益的方向发展。比如,一些媒体在对某个会计人员进行报道的时候,往往更多地是强调为单位的经济效益做出多大的贡献,而对于会计人员应该如何确保会计信息的准确,对本单位的财务状况进行审查和监督却很少提及。这样就导致在社会上形成一种不利的舆论导向,使会计人员过多的关注经济效益,而忽视了自身所肩负的监督职能。而在实际的工作当中,很少有会计人员能够顶住单位领导的压力,敢于曝光本单位的财务问题,一旦这样做,势必受到孤立。
1.5林业会计核算对象不能满足
林业作为一个比较特殊的经济部门具有双重属性,一方面林业生产与国民经济其它部门一样,追求经济效益。另一方面,林业生产不能够忽视其生态效益。这就要求林业会计在核算过程当中不仅仅要反映林业的经济效益,还要能够如实的反应其生态效益,只有这样才能够促进林业的健康发展。但是在实际中,林业会计往往将核算的重点放在经济效益之上,而林业生产和经营过程当中所产生的生态效益往往都被忽视。同样,生产过程当中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与消耗也并没有计入生产成本当中。这样就导致将林业生产引向只重视经济效益而忽视生态效益的方向上,不利于林业经济的健康可持续发展,还有可能产生一系列的生态问题。
2加强林业会计工作的几点建议
林业会计在林业经济发展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针对林业会计当前存在的问题,应该有针对性的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从而加强林业会计的建设,使其朝着更加有利于林业经济发展的角度进步。
2.1进一步深化林业会计改革
在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前提下对我国的林业会计进行改革,使其能够使适应当前我国林业经济的现状。林业会计从业人员应该深入到基层,详细了解相关的生产流程,从而更加熟悉业务。积极引进先进的会计核算技术,采用先进设备改革当前的会计工作。政府相关部门应该大力支持相关技术的引进,建立健全现代化的会计管理机制。
2.2 继续加强林业会计法制建设
加强林业会计法制建设,不仅是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规则的重要方面, 也是转变林业会计管理职能,保证林业会计工作秩序正常运转的客观要求。要不断宣传、学习、贯彻林业会计有关法规,采取切实措施,认真查处林业会计工作中的违法违纪行为,保证林业会计工作做到有法可依,违法必究。在抓好已有法规制度贯彻实施的同时,积累经验,使各项规定具体化,进一步完善以《会计法》为中心的林业会计法规体系。
2.3发展我国的林业会计电算化事业
实现林业会计工作手段的现代化是推行林业会计改革,充分发挥会计管理职能的重要保证。高新技术信息产业的迅速发展、效益的竞争、市场的竞争,关键在于信息的竞争。加强林业会计电算化事业, 重点做好以下四项工作:第一,研究制定总体发展规划,以引导林业会计电算化事业有计划、有步骤地发展。第二,制定出台会计电算化管理体制,逐步把林业的会计电算化事业引向制度化、法制化的轨道。第三,加强林业会计软件市场管理,搞好商品化会计核算软件评审工作,推动林业会计软件整体水平的不断提高。第四,开展林业会计电算化人员岗位培训,培养一支适应时代要求的林业会计电算化人才队伍。
2.4提高林业会计人员素质
林业会计人员的素质和积极性调动如何,直接影响林业会计工作水平的提高和会计改革的顺利进行。通过改革,建立一个科学合理的培养、评价、选拔会计人才的机制,调动会计人员工作的积极性。抓好在职会计人员培训,贯彻多形式、多渠道、多层次开展会计专业在职教育方针,在财政部门统一规划和保证质量的前提下,支持各地区、各部门和多种办学力量参与林业会计在职教育。同时,研究制定林业会计职业道德规范,加强林业会计职业道德和职业纪律教育,全面提高林业会计人员的素质。
2.5改革育林基金的提取方式
林业经营单位的生产效益除来自林产品所带来的经济效益外,更多的则是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因此,对于林业生产资金不足部分应该由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受益者承担。育林基金作为生产经营资金之外的森林培育资金来源也应该由社会和政府来承担。因此,育林基金在提取时,一方面应来自享受生态效益的各类社会企业,如生态旅游公司、水厂和污染严重的企业按一定比例从该企业的主营业务收入中加以提取,另一方面由财政资金加以补助。
3结论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的建立和不断走向完善,必须建立起现代化的林业会计制度,只有这样才能够适应当前的实际情况。相关部门应该不遗余力的加强林业会计的建设工作,不断提升林业跨级的素质,使林业会计能够为我国林业经济的发展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前言
中医院的会计工作内容是较为复杂的,由于会计是一个庞大的医疗系统,其涉及的科室比较多,因此,在会计核算的过程中,需要运用有效的方法进行核算,但是,就目前的会计工作的现状来看,出现了很多核算不准确的情况,严重的制约了会计的长远发展。因此,要采取针对性的措施进行改进,下面就进行具体的探讨。
1 中医院会计工作的现状分析
1.1 缺乏有力的监督
在中医院的会计工作中,缺乏有力的监督,由于会计工作中涉及到的内容比较复杂,并且涉及到医院的资金流动,如果不对其进行良好的监督,将容易造成企业的会计信息失真。就目前的中医院会计工作的监督方面来看,对其监督力度不够,常常出现会计信息的失真问题,影响到中医院正确的经济决策,阻碍了中医院的长远发展。
1.2 会计人员专业素质有待提高
伴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也相应的促进了我国会计工作的发展,会计专业知识也在不断的发展,而中医院的会计人员需要加强自身的学习,学习不断发展着的会计专业知识,但是,由于会计人员的工作内容较为庞杂,进而导致在实际的工作中,没有时间进行进一步的学习,导致会计人员的专业素质较低,影响到中医院会计工作的良好发展,也影响到中医院会计核算水平的提高,不利于中医院会计核算的准确性,不利于中医院的发展[1]。
1.3 固定资产核算存在问题
由于在中医院的医疗服务中,涉及到很多的固定资产,像,医疗设备等,而会计人员在对这些固定资产进行核算的过程中,存在着很多的问题,就目前的中医院会计制度方面来看,其对现行医院的固定资产的增减以及折旧等核算方面没有进行明确的规定,导致会计人员在进行固定资产核算的中,无章可循,进而出现很多的问题,严重的制约了中医院的发展[2]。
1.4 会计报告体系不合理
在中医院的会计工作中,还存在着会计报告体系不合理的问题,会计人员在编制会计报告的过程中,没有从中医院的实际情况出发,没有对中医院的经济进行合理的核算,对医院的收支明细以及医院的资金动态没有进行全面的分析,进而制定出来的会计报表存在着很多的缺陷,没有正确的反应出医院的实际经济情况,影响到医院的正确经济决策。
2 改进措施分析
2.1 加强中医院会计内部信息的监督
会计信息的失真会对会计的工作造成一定的影响,甚至会影响中医院的经营发展,因此,必须加强中医院会计内部信息的真实性,而监督措施是必不可少的。要做好中医院会计内部信息的监督,做到中医院信息的透明化[3]。另外,要对中医院会计内部信息收集、分析、整合、提交等各个环节做好监督,要将会计工作与法律联系到一起,并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以此来提高中医院会计人员的自我监督、自我管理的能力,为中医院的发展做好最基础的工作。
2.2 提高会计人员的专业素质
在中医院的会计工作中,还需要提高会计人员的专业素质,会计人员的专业素质直接关系到中医院会计工作的水平。因此,会计人员在平时的工作中,应该注重加强自身专业素质和专业能力的提高,会计人员应该加强自身的学习,对于如今先进的会计知识,要进行不断的补充,并且将其充分的运用到实际的会计工作中,提高会计工作的水平。另外,中医院还应该为会计提供多种学习的机会,让会计人员通过在专业的培训下,迅速的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和专业素质,使其进一步促进中医院会计工作的顺利进行[4]。
2.3 进行合理的固定资产核算
在中医院的会计工作中,还需要进行合理的固定资产核算,在实际的工作中,由于在固定资产核算方面出现很多的问题,导致整个中医院资金核算的不准确[5]。因此,会计人员应该从中医院的实际情况出现,了解医院的固定资产情况,对于其增值以及折旧等方面进行科学的核算,并且根据核算的结果进行正确的经济决策,通过购买设备等提高中医院的医疗水平,促进中医院的长远发展。
2.4 建立合理的会计报告体系
在中医院的会计工作中,还应该建立合理的会计报告的体系。首先,医院应该建立完善的会计制度,使会计人员在进行中医院的会计工作过程中,能够有章可循,进而依照企业的会计制度进行资金的核算,编制合理的会计报表,使中医院根据会计人员编制的会计报表了解中医院的经营情况,了解经营中存在着的问题,进而采取针对性的解决措施,有助于中医院经营工作的顺利开展。另外,会计人员在进行会计报表编制的过程中,还需要依据国家的会计法律法规进行编制,以进一步符合我国的相关规定,促进医院会计工作的顺利进行,促进中医院的长远发展。
结束语
本文主要针对于中医院会计工作现状及改进措施进行了具体的分析和研究,通过本文的探讨,我们了解到,在中医院的会计工作中,依然有需要问题需要解决,因此,需要积极的查找出现问题的原因,并且采取有效的对策进行解决,不断的促进中医院会计工作的顺利开展。
参考文献:
[1] 王振宇,马飞.新医改对医院会计制度及其改革影响的研究[J]. 会计之友(下旬刊). 2009(09).
[2] 徐力新,郑阳晖.关于《医院会计制度》(征求意见稿)的调整建议[J]. 会计之友(下旬刊). 2010(01).
关键词:
ERP系统;财务会计工作;变化;措施
根据当前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国内大部分企业在内部财务会计工作中,已经广泛应用ERP系统,并且在此基础之上,做到对ERP系统的升级改进,使得财务会计工作更加顺畅。在企业资源计划系统之中,ERP系统作为财务会计管理的核心,集成了收集企业财务数据和共享功能,为企业的经济决策提供支持,实现企业内部的经营与掌控。
1ERP系统概述
ERP系统是一种集成化管理信息系统,它是基于MRP基础之上的升级改进。能够将实用管理软件和网络工具与计算机完美地结合起来,整合供应商制造资源,综合企业内部的制造活动与客户需求,以信息技术手段为依托,对企业价值链资源计划全面打磨优化,实现高效综合的效果。近些年的ERP系统、MIS、MRPⅡ,从根本原理上来说,全都是企业信息化管理相关的内容,这些系统与传统的会计信息系统来对比,前者的设计角度,是以上下游企业的供应链为基础的,以消灭孤岛信息为目的。后者的设计角度,则是以会计和会计部门的视角出发[1]。在ERP系统中,它以原始凭证为坐标原点,实现记账凭证的自动化生成。而传统的信息系统,望尘莫及,其只是事后会计,也就是在业务发生后,才进行跟踪记录。ERP的功能这表现在全程的计划处理和分析一条龙。
2财务会计工作在ERP系统环境下发生的变化
2.1财务管理方面的变化
2.1.1内容变化
有形资产在传统工业经济增长模式中的占比,可以说是独占鳌头,在当前这个以知识经济为主的时代,无形资产的占比有所反超。ERP系统是对传统核算型软件的弥补,既可以核算传统的有形资产,也可以对无形资产,例如供应链、人力资源等系统展开分析,预测结果。在财务管理方面,核算的内容有所扩大。
2.1.2信息变化
传统的财务信息管理,只局限在一般的财务报表之上。在ERP系统环境中,触手逐渐向查询功能和多种管理性报表方面延伸,财务模型和分析模块,使用更加的便利,相比于传统方法,在时效性和范围上都有质的飞跃。在ERP系统的初始化进程中,可以设置大量规范业务计量,同时自动生成凭证,自动完成记录工作,在系统设置中,可以设置自动计算,这一操作可以解决大部分报告中的工作,信息质量得到极大的提高。
2.1.3资金管理模式变化
ERP系统在资金管理模式中,有两个重要的功能,一是利用内部银行结构,来量化考核企业的资金使用状况,二是自动的实时的生成现金流量表。这两个功能有两个作用,它的第一个作用是能够使得集团总部投资功能,得到完全的发挥。第二个作用是让资金的分配和运用,更加的合理化。同时,该模块之中,还有资金的预测功能。对于中短期现金流量预测能力有所加强,做到及时预警。
2.1.4业绩评价方法发生改变
传统的评价模式,往往不够重视时效性、质量和成本相关的考核。而是孤立的简单的评价某一个环节。这样的评价模式,无法真正发挥业绩评价的诊断功能,导致业务人员将评价的某一环节利益,作为追求的重点,财务成果的责任,不能明显的分清。ERP系统很好的扫清了传统评价方法的弊端,它将项目视为成本和利润的中心,具体进行考核、测控和分析,将预算和预测以公司级和部门级别来进行,做到了及时的纠正,将管理效率晋升到了更高的档次上。
2.2财务工作要求方面的变化
运用ERP系统的主要工作是数据的集成,而非过去的核算和核对工作。这一变化能够及时地在系统中,将录入的原始凭证自动核算,以此得到各种财务报表。为财务人员腾出了更多的时间,来进行财务监控和管理工作。
2.3管理会计要求的变化
做好成本管理和预算工作,是管理会计的只要职责。运用ERP系统之后,在管理会计工作中全面实现了即时、准确、广泛以及细致,实现了跨部门的流程组织,在计划资源的使用方面做到了更好地利用[2]。ERP系统具有信息集成和无缝化的信息传递功能,这一功能有利于会计人员进行准确的价值链分析,对存货进行动态的管理,展开全面的预算跟踪,使得成本的考核工作更加广泛细致。
2.4对财务工作人员要求的变化
2.4.1角色变化
从表面上看,财务工作人员的工作量较之前大幅减少后,此消彼长,他们也增加了另外的一些工作任务,例如系统的维护,保证它能够正常的操作,确保系统内会计信息的完整性和时效性。同时财务工作人员还要善于分析系统提供的信息,从中提取出有价值的信息。
2.4.2岗位的变化
由于ERP系统自身的功能特性,会计工作量有所下降,使得当前的会计工作,即使是门外汉,只要按部就班的规范化操作,也能够很好地完成的工作任务,就这一趋势来看,财务工作人员的工作岗位,将会有逐渐缩减的趋势。
2.4.3工作方式的变化
在应用ERP系统之前,月初和月末的财务会计工作量巨大,为了保障财务会计信息的及时性,工作人员加班成为家常便饭。
2.4.4财务主管要求的变化
企业做出战略决策需要财务主管提供会计信息支持,财务主管更是财务部门的核心人物,对于他的能力有着极高的要求。运用ERP系统之后,财务主管便可以直接在财务系统中获取自己所需的信息,不需要再向下级财务人员获取,工作程序得到简化。
3ERP系统环境下的财务会计工作变化的应对措施
3.1完善会计基本职能
尽管ERP系统功能强大,操作便利,但就目前的发展水平来讲,它还不能完全取代会计工作。部分工作仍然需要依靠会计工作人员的专业性和主观能动性。因此,需要不断完善会计基本职能。例如信息的收集,务必要认真审核,确保数据真实可靠,为信息的使用者提供他们真正所需要的信息。
3.2转变会计人员的角色
ERP系统的特性使然,更加重视会计人员,参与到企业管理之中,对决策提供意见支持。因此会计人员应该自觉的向企业管理的方方面面渗透,不断地提高个人工作能力,在数据的分析核算、预测管理方面,有所提高。在生产经营部门,也可以安插会计人员,让他们以顾问、组织者等专家形象指导工作,完成业务整合。
3.3提高ERP系统的使用率
结合企业的经济业务和管理活动,以成本效益为目标,对会计信息系统做好优化工作,使得会计信息系统,达到更好的通用性和专用效果。要做好会计信息系统的维护工作,确保安全性和稳定性,高效的发挥ERP系统能效,适应内部审计工作的变革。
4总结
ERP系统是先进而高效的信息管理工具,ERP系统在企业财务会计管理中的应用,在诸多方面,给会计工作带来了变化,这些变化既是高效的通道,也是变革中的挑战,财务会计管理人员也应随之变化,不断提高,在ERP的运转中,实现企业效益无限扩大。
作者:罗妙华 单位:广东创新科技职业学院
一、传统视角中的福利院儿童青少年
如今在我国某些地区的福利机构当中,对儿童青少年的教育和管理早已摆脱之前的军事化、高压化的管理模式,提倡人性化、个性化、多元化的培育模式,关注个人、关注亲情、关注发展,可以说如何对待儿童青少年,福利院等儿童福利机构已经发生了巨大的转变。但是这并不意味对儿童青少年的助人理念发生了本质上的变化,尤其是在儿童青少年出现思想行为问题,出现成长障碍的时候,管理者、教育者仍然秉持着问题视角和经验为本的理论技巧,用怀疑、指责、不信任的眼光来审视这些所谓的“问题”儿童青少年,出现问题的个体往往被套上“行为偏差”、“人格障碍”、“病症”等诸如此类的标签。福利院院方对儿童青少年的总体评价往往是:懒惰、没有上进心、自私、不会与人交往、不会关心人等等。这些为一个成人定性的词语,却用在孩子身上。在环境不能为他们提供应有的爱、自由和关怀的情况下,成人丝毫没有降低对他们的苛刻要求。问题视角下的教育者和辅导人员,往往会采用思想政治教育、认知重建、行为矫治等辅导方式,这种介入模式固然有它的理论基础和科学性,但是它是从教育辅导人员个人主义角度出发的,一种带有缺陷性的模式。采取这样的方式,我们往往会发现有以下几种结果。
(一)被辅导者不认为自己的行为或者价值取向有问题。儿童青少年正在处于由儿童向成人逐渐过渡的阶段,他们的思想行为、价值观、人生观还未真正形成,对于出现在自己身上的一些行为和意识,他们认为是理所应当,没有什么不妥和需要改正的,原因是他们的朋辈群体中也是这么做这么思考的,而且行为的背后也具有深层次的心理动机,这是连他们自己都无法意识到的。在这种情况下,辅导者忽然之间会发现自己失去了话语权,无论怎么晓之以理、动之以情都无济于事,无法激发儿童青少年自我向善的动机,最好的结局是被辅导者怀有一种暂时性的自律,短期时间里约束和克制了自己的行为,但最后还是会发现被辅导者又重新回到了过往的生活之中。
(二)关系不平等,忽视辅导对象的心声。虽然社会工作作为一种助人的专业强调辅导者和被辅导者在专业关系中的平等关系,但是在实践的过程中往往难以实现。当我们刚接触被辅导者的时候,我们会运用我们的经验和各种量表,把被辅导者限制于某种类型的缺陷和问题当中,采取某一种通用的模式“对症下药”,被辅导者的观点和话语变得无足轻重。在儿童福利机构中另一个造成关系不平等的原因是辅导者在机构中的角色和规范位置要求辅导者采取一种相对权威和凌驾于上的方式加强对服务对象的控制。
(三)环境脱离,无法调动服务对象自我行动能力。以问题为本的辅导或是治疗,关注辅导对象个人,忽视案主生态式的描述,忽视文化、制度、精神、经济如何导致、维持、影响个人的错误和失败,以致让人陷入困境之中。单纯的问题视角,把个人和问题合二为一,个人就是问题,问题就是个人,无法观察到被辅导者生活环境和生态系统当中的支持因素和优势能量,在这种理念下,被辅导者个人的行动能力和积极因素就无限制地被缩小了,最终被辅导者也对自己失去了自信心,对未来失去了期望和憧憬,对自己的人生和命运失去了改变的动力。
二、关于优势视角
传统社会工作理论和实践立足于这样的假设:案主之所以成为案主,是因为他们有瑕疵、有问题、有病理和疾病,他们确实就某种程度而言是有问题的和缺陷的(Saleebey,2004)。优势视角的概念框架是基于对缺陷模式的挑战而建构起来的,它的核心概念是围绕洞见到案主的优势和资源而形成的。Saleebey(2004)认为几乎所有的事情在某种特定的条件下都可以视为一种优势,包括体验、个人品德、天赋、感悟、故事、灵性、意义和社区资源。赋权意味着帮助个人、小组、家庭以及社区在其内部或周围探求和扩展其资源与手段的意图和过程。Gutierrez、Delois和Glenmaye(1995)认为:权力的方式可以归纳为以下三种,即获得所需要之东西的能力;影响其他人如何思考、感受、行动或信念的能力;影响资源在诸如家庭、组织、社区或社会等社会系统中分配的能力。Saleebey(2004)认为探求人们和社区内部的力量,我们必须和抛弃歧视性标签;为家庭、机构和社区的资源连接提供机会,让受害者远离这种思维定势;抛弃父爱主义;信任人们的直觉、陈述、观点和精神;确信人们的梦想。BarbaraLevySimon(1994)将赋权的概念建立在五个理念之上:与案主和委托人之间的合作伙伴关系;对扩大案主能力和优势的强调;关注个人或家庭与环境;将案主视为积极的能动主体;将个人的精神指向一直受到剥夺和压制的人群。
三、优势视角中的福利院儿童青少年
福利院儿童青少年几乎都有着被父母和家庭抛弃的经验和体会,基于这样的事实,我们往往会根据主观经验认为这些孩子由于缺少家庭、缺少亲情、缺少管教,会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必须采取专业的方法予以纠正和辅导,以便他们能够适应规则、适应机构、适应社会。这样的传统假设无疑忽视了这些儿童青少年自我行动能力,忽视了他们身边的系统资源和社会环境,更加忽视了他们的个性和自我良好品质。被抛弃的经历和体验对他们来说确实是一种创伤和灾难,但是在逆境之下人们总是能够从自己、他人、和周围世界获取东西,人们不但获益于成功的经验,而且能够获益于困难和失望的经验,经教育和知识把获得到的这些亲身生活经历进行分析和感悟;其次,这些儿童青少年从逆境和困难当中发展起来的个人品质、美德、特征也是一种优势,学校中的教师往往会发现福利院的孩子很多都具有独立、爱劳动、帮助他人的特质;最后,就算那些表面看起来没有任何能量的人都有可能隐藏着巨大的天赋,只不过需要我们去发现或者需要展示的平台,正所谓再平庸的人在某一方面也是天才。#p#分页标题#e#
除了个人优势以外,福利院儿童青少年也还具有其他优势资源。虽然说给他们提供院内集中供养的福利院对他们自身而言存在着种种不足和缺陷,但是我们不能否认福利院作为孩子们成长家园的优势。首先,在这个环境中,具有相同或者相似生活经历的个体可以找到一个提供心理支撑的同辈支持系统,在这个系统内他们相互帮助和交流;其次,福利院的物质生活保障、教育资金保障也是他们与生俱来的优势,在这方面可能某些经济困难的家庭也无法比拟,只是他们没有深刻意识到;再次,福利院内的工作人员以及其他一些爱心人士无私的爱心和付出虽然比不上母爱和父爱,但是对缺少父母的儿童青少年来说无疑是上帝带给他们最好的礼物。另外,社会爱心人士和团体、志愿者资源、福利政策、慈善机构等等都是福利院儿童青少年的资源和优势,只是需要我们和儿童善于发掘和利用。赋权的视角无疑给儿童青少年社会工作带来了巨大的启示,要相信他们有能力作出决策,虽然儿童青少年在思想和行为上都还不成熟,但是他们有优势和潜能去解决他们生活中的困难。社工的角色是培育、鼓励、支持、协助、激发、释放他们内在的优势,明确他们所处的环境,指出环境中可以获得的优势,发现他们想要的东西,探索满足那些期望的替代方法并努力实现。生活在福利院中的儿童青少年,自从他们自我意识觉醒之后就发现自己一直带着一种特殊身份的标签,这种标签可能追随他们一生,在这种身份意识下,他们看不到能够获得的资源,意识不到自己的优势和改变的能量,所以有些人试图通过种种破坏性、攻击性、显示出自己的能量,以图扭转、重建他人对自己的身份认识,另外一些人则听命于他人,对自己缺少要求和主见,缺少自我发展的动力。社工应该关注于帮助这些儿童青少年自己给自己赋权,帮助他们发现并实现自己的优势,掌握他们自己的命运并解决自己的问题。
以往的社会工作常常假设案主的行为问题等都是危险因素引起的,逆境必定导致发展受阻,所以社会工作干预的重点在避免危险因素的发生。在以往的治疗和辅导中,社工习惯于评估问题和缺陷,个人的自我纠正取向,从伤害中修复的能力、内资优势和保护性因素一直没有得到重视。抗逆力作为优势视角的重要体现,使社会工作实践理念由消极的问题取向转为积极的优势取向,其关注个体及其环境系统的优势资源,从而实现了社会工作实践范式的转换,激发了预防和干预的全新的理念。McMillen(1999)认为,人们在经历痛苦和危难之后可能伴随着成长,因为曾经面对的困难甚至创伤性事件导致遇到另外的挑战之时具有更大信心或者处理逆境的能力的提升;逆境可以促进一个人反省自己的价值观念、信仰、优先性、承诺、人际关系和娱乐方式,从而做出必要的调整,进而真正改进个人的健康和生活方式;当困扰浮现时,人们会发现以前所不知的来自于他人的资源并意识到自己的脆弱性,这就为改变提供了动力基础。
四、路径和策略
(一)建立关怀性关系,营造支持性氛围友善的关怀性关系是成功学习和发展的重要动力基础,建立关怀性关系,不仅包括儿童青少年和社工的关系,也包括儿童青少年与儿童青少年、儿童青少年与院内工作人员、儿童青少年与同学、儿童青少年与学校班主任教师的关系,通过建立这些关怀性关系,处于福利院儿童青少年生态系统之中并与他们互动产生深刻影响的个人传达出一种爱心和支持,这种支持是一种持续的、无条件的、积极性的尊重和信任,这种支持可以以一种最简单的方式来构建,比如一个微笑、一声问候、轻轻地拍一下肩膀,但是最重要的是一种态度和信念:不要以个人的好恶对儿童青少年的行为进行判断,无论儿童青少年的行为多么消极、多么糟糕,他们所采取的行为都是对这个世界的理解而尽自己的所能作出的反应。但是要真正实现这一点是相当困难的,因为传统的学校学生管理工作以及福利院内思想辅导工作,都是基于问题视角的压制性、主导性的教育模式,对支持性、关怀性的教育辅导理念的支撑不足,学校专业社会工作者的缺位也使得这种理念缺少推广者和推动者。作为社工首先要在福利院系统内部积极实践,通过自己的言行来传播对儿童青少年积极性、支持性、关怀性的辅导理念和方式,从而影响到周边其他的工作人员,还可以通过有计划地教育培训来推广,建立和培养儿童青少年的支持系统。学校作为儿童青少年重要的场域也缺少不了社工的参与和介入,帮助福利院儿童青少年建立学校内部的支持系统也是社工的任务之一,班主任和任课老师对福利院儿童青少年关怀性关系则是重点。
(二)聚焦资源和优势,挖掘能量和潜力作为社工所应该做的一切,在某种程度上要立足于发现和寻求、探索和利用儿童青少年的优势和资源,协助他们达到自己的目标,实现他们的梦想,并面对他们生命中的挫折和不幸。这是一个多层面的实践手法,它是一个案主和社工合作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双方并不是纯粹的功能执行者,而是有目的的主体。优势视角的实践要求我们从一个完全不同的角度来看待儿童青少年以及他们的环境和他们的现状,不再是孤立地或专注地集中于问题,而是把目标投向可能性,在创伤、痛苦和困难的荆棘之中,看到希望和转变的种子。在优势视角看来,儿童青少年的问题并不是什么问题,真正的考验是要想出能够对付问题、利用问题甚至是超越问题的建设性途径,社工应积极动员儿童青少年个人、学校、福利院的资源解决问题,让孩子们了解它们想要什么,并帮助他们发现优势,发现自己所拥有的能力,让他们相信逆境不是永久不变的,挫折不是生命的全部。学会利用青少年的优势、兴趣、目标和梦想作为学习和帮助的起点,然后调动他们的动机以及现存的内在学习和自我成长驱使力。
管委会按照“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责任科室亲自抓”的工作方针,认真执行相关条例和规定。管委会主任着重部署的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政工主任狠抓落实,要求管委会各科室通力合作,做好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根据要求,管委会成立了政府信息公开工作领导小组,叶国辉主任任组长,副主任任副组长,各科室科长为成员,确实管委会办公室为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职能科室,承担管委会政府信息的收集、整理、撰写和工作;管委会各科室配备信息联络员,及时向办公室上报各类政府信息,确保政府信息公开工作顺利推进。
(二)、主动公开政府信息的情况
二、2012年下步工作措施:
2012年下半年,管委会要在市委、市人民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继续完善公开内容,创新公开手段,不断深化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进一步加强管委会政府信息公开规范化建设。
1 概述
近年来,我国各行业都得到了较大程度的发展,而在这个过程中,各行业对于煤炭的需求量也在逐年增加,使得人们对于煤炭的高效开采起到了全新的重视。其中,综采工作面的回采率高低是对整个煤矿开采效率以及开采技术进行反映的重要指标,在煤炭开采行业中具有着重要的地位,同时,其也是保障我国煤矿行业长久发展的重要因素,需要工作人员在日常煤矿开采的过程中对其引起充分的重视。如何通过装备、管理以及技术等方面对综采工作的回采率进行提升,则成为了现今煤矿开采工作人员最为关注的问题。
2 放煤工艺对回采率的影响
在综采工作面回采工艺中,其主要分为两大阶段:在第一阶段中,其应当通过对移架的利用使工作面层煤能够较为自然的垮落,而对于不容易出现自然垮落的煤层则应当以放炮的方式通过外界力量实现垮落的目的。而在第二阶段,就主要进行放煤工作,将在上阶段已经破碎的顶煤以最大限度进行回收。
2.1 初采放煤工艺对顶煤回采率的影响 通常来说,在放顶煤工作面的初采损失就是指采煤工作面从切眼位置产生推行作用到煤层初次垮落这段区间中,工作人员为了防止工作面顶层出现垮落故障而采取的一系列防范措施,而这部分顶煤不放情况而为实际煤矿开采工作才来的损失就称之为放顶煤工作面的初采损失。而根据以往采煤工作经验显示,这部分的初采损失就占据整体综合放顶煤回采率的1%左右。而为了减少这部分损失影响,就应当在采煤切眼附近掩护梁中,在施工全程都保持一定的散煤作为气垫层,从而在工作面顶煤出现矸石冒落时能够作为一种良好的保护介质,从而以保护掩护梁的同时保证整体综采放顶煤开采工作能够保证良好的进行。
2.2 未采放煤工艺对于工作面回采率的影响 在对煤矿开采损失率研究的过程中,发现在煤矿开采工作中所出现的未采损失往往是在工作面煤矿开采工作快要结束时,由煤矿开采人员为了使当工作结束之后能够更为方面的撤回各类施工器材而在实际工作完毕之前就提前作出铺网行为,从而对煤矿开采所造成的一部分损失。而在煤区开采时,也对预先铺网工作具有较为具体的要求:应当在停采线外延10m左右位置同时进行停止放顶煤工作。根据相关统计,在这种还剩一定距离就开始停止放煤的行为所造成的开采损失能够占据整体煤矿回采的2%。而为了减少此部分损失,就需要在工作人员具有一定工作经验、煤矿开采地区地质情况也能够满足要求的前提下根据实际情况逐渐缩短停采线煤柱,从而能够以此方式逐渐扩大综采放顶煤的工作面积,进而尽可能的降低这部分未采放煤损失。
3 综采区工作面回采率指标管理
在煤矿开采过程中,提升回采率的核心工作就是应当提高资源回收、减少资源损失,从而能够更为合理的对煤炭资源进行开采。为了达成此项目标,煤矿的各生产管理部门以及生产技术部门则应当以良好配合来共同努力。在采取设计工作面中,对于回采率指标也具有较为明确的制定,其中,煤矿各项回采率如下所示:
3.1 采区回采率 在此项指标中,应当保证其中的厚煤层应当高于75%,中厚煤层应当能够高于80%,薄层应当高于85%。
3.2 综采工作面回采率 在此项指标中,应当保证其中的厚煤层应当高于94%,中厚煤层应当能够高于95%,薄煤层应当高于97%。
3.3 综采放顶煤工作面回采率 在此项指标中,应当保证其高于85%以上,并且在实际工作的过程中相关的技术部分应当做好相关施工措施的审查,并在开采过程中任何工作中应将提高煤炭资源回收率作为工作核心,从而能够在保证核心目标的前提下选择更为适合的工作方式,进而最大程度的减少开采损失。
4 提高综采回采率的措施
对于煤矿综采工作来说,工作过程中所采取的放煤工艺以及未采放煤工艺会对实际回采效果造成影响之外,在放煤工作中放煤口的煤损失以及落煤损失都会对整个综采工作的回采率产生重要的影响。除此之外,放煤的间距、尺寸以及高度等因素都同实际综采工作的回采率具有非常密切的关系。这就使我们认识到,煤炭综采工作并不是一项简单的工作,而是需要其在实际运行的过程中对多方面因素进行兼顾考虑,这就需要我们应当从施工技术、设备以及新方式等方面对原有工作进行合理的优化。
4.1 控制煤矿开采损失 煤炭企业在进行煤炭资源的开采过程中,出现开采损失对于煤炭资源的合理开采利用,以及煤炭资源开采效益等,都会根据不同的开采损失情况产生不同的影响和作用。对于煤炭资源综采面开采生产来讲也是如此,因此,提高煤炭资源综采工作面回采效率,应注意首先从煤炭资源综采工作面开采损失的控制上,来实现对于煤炭开采的损失浪费,提高回采效率。通常情况下,进行综采工作面煤炭资源开采损失的控制,应注意从优化综采工作面的布置设计,比如加大综采工作面开采长度,减少综采工作面初采损失等,以实现对于煤矿综采工作面的开采损失进行控制,提高综采工作面回采效率。
4.2 合理改进工作面端头支架 在采煤工作实际开展的过程中,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要求将综采工作面的两端顶煤进行适当的下放,从而以此方式使两端部分的煤层都能够获得较好的回收率,而根据这两部分的带动进而获得整体煤层回采率的良好提升。
4.3 合理确定放煤步距 在回采工作中,合理的放煤步距也能够较好的提升综采回采率,且其还能够在提升回采率的同时使煤的含矸量得到较好的降低。同时,顶煤跨定焦、支架放煤位置以及放煤的高度也会对切顶线冒落煤层的流入方向具有重要的影响。在经过长久的观察研究后可以看到,放煤口同放煤布局间的水平投影长度也会存在较为密切的联系,当且只有当放煤步距同其长度相近时,我们开展采煤工作的回采率才会达到最大值,煤种的含矸量也会保持为最低。有必要使我们在实际运行的过程中对其引起充分的重视。
4.4 提升煤炭开采能力 在进行煤炭资源开采工作时,煤炭企业自身具备的开采规模、技术以及开采能力能够对回采工作的回采效率产生重要的影响。所以,在日常的工作中,煤炭企业就应当注重自身开采技术设备以及开采能力的建设,从而能够以更高的开采技术以为更为优良的开采设备保证回采效率的提升。而这种技术与设备的提升方式则是同现代化、科学化的技术装置是分不开的。同时,在实际煤炭开采的过程中,也可以适当的增加开采规模,从而能够在提升开采能力的基础上使开采效率得到提升。
4.5 加强煤炭企业管理 管理是生产保证的重要因素。进行煤矿综采工作面煤炭资源回采中,首先应注意加强对于煤炭综采工作面回采的管理,严格按照回采工作要求以及规定,进行回采实施,避免不符合要求或者是规定的回采问题,对于回采效率产生影响。其次,还应注意加强对于煤炭企业的规范管理,通过对于煤炭企业规范管理,来实现对于回采工作的规范管理,建立回采管理与考核制度,编制回采计划,进行规范有效的回采,是保证煤炭资源回采效率的关键性和重要方法措施。
5 结束语
由此来说在现今煤炭行业蓬勃发展、需求量不断加大的背景下,提高回采率是一项非常有必要的工作,其不仅会为企业带来更高的经济效益,还能够对我国的煤炭资源可持续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这就需要我们在实际工作的过程中能够密切联系实际情况,以更有效的方式获得回采率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张居仁,魏国山,陈海江.浅谈综采放顶煤工作面回采工艺及提高回采率的措施[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0(07):201-
202.
[2]李鑫,孙学强,王晓燕.提升煤矿井下综采工作面单产措施浅析[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1(03):264.
[3]李玉峰.综采工作面大功率设备及高产高效管理技术[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0(06):41-42.
中图分类号:D41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520(2014)-01-0147-02
前言:
重心下移,增强基层工会工作活力已是一个老话题了,近年来,各级工会在这方面都进行了大量的理论探讨和实践摸索。应当肯定,在这方面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和进展,但是,在当前企业改革改制不断深化,工会组织不断壮大,工会的非公企业成份不断迅速发展,工会作用不断增强的今天,增强基层工会工作活力仍然是工会组织当前面临的重要任务。增强基层工会工作活力是一项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笔者通过调查研究认为,我们工会当前应着力解决好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要选准一个好的工会主席
工会主席是基层工会的领头人,对于基层工会工作的好坏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应该肯定,我们的基层工会主席都是班子成员或党政、行政副职兼任,这种做法在一定程度中促进了基层工会工作是有积极意义的,也有效地提高了工会的地位,但由此带来的负面作用也不可忽视。从调查显示,工会主席由班子成员或党政、行政副职兼任,不利与工会工作的开展。在实际劳资纠纷中,其立场就很尴尬。一旦角色冲突发生,多数选择站在企业的立场,工会维护职工利益的作用就会被弱化。工会主席兼职化过多,不利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工会工作的开展,已成为工会工作的薄弱环节。为了确保基层工会有一个好的领班人,解决基层工会主席工作角色冲突问题。我们就要彻底改变以往职工只选工会委员的惯例,工会主席应直接由职工选出。首先,工会主席直选是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加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需要。工会组织作为党联系职工群众的桥梁和纽带,要代表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就必须充分反映职工群众的愿望和要求,保证职工群众直接行使民利,而选择一个职工信赖的工会主席是最起码的要求。通过直接选举工会主席,必将为基层的民主建设奠定富有生机的根基,激发职工群众的政治热情和参与意识,促进政治素质和民主意识的提高,使职工群众真切感受到民主政治向前迈进的步伐,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其次,工会主席直选是维护职工队伍和谐稳定,保证改革和发展顺利进行的需要。随着多种所有制经济组织的迅速发展,劳资双方的矛盾和冲突越来越显现化,职工热切盼望能选出一个敢于和善于维护自己利益的代表。直选将工会主席的任免权交给全体会员,增强了工会主席的责任感和危机感,有利于更好地代表职工参与到企业的改革改制和经营中,切实维护好职工的合法权益,这不仅关系到职工队伍的稳定,而且关系到企业改革改制和发展能否顺利进行。第三,工会主席直选是加强自身改革,增强基层工会工作活力的需要。工会组织改革的方向是群众化和民主化。直选使工会干部的产生更加符合群众组织的性质和特点,通过会员群众的积极参与,落实会员的民利,从而增强工会组织的号召力、凝聚力和吸引力。同时,直选也开辟了工会干部新的来源渠道,有利于把具有较高政治素质,较强组织能力,热心为职工办事,敢于为职工说话、深得职工群众拥护和信赖的人选拔到工会领导岗位上,增强基层工会的活力。同时,工会地位的保证也要由工会主席担任党政或行政副职的做法逐步向由制度来保证过渡,要逐步放宽对基层工会主席人选必须是同级副职的要求,基层工会主席不是同级副职的,也可以以工会主席身份参加有关会议,发表工会的意见。只要制定的制度刚性强,工会的地位就并不会削弱。
二、要突出好一个中心
当前,我们各级工会都在认真贯彻落实中国工会十六大会议精神和新修改的《中国工会章程》,结合《企业工会工作条例(试行)》和“组织起来,切实维权”的工作思路。切实维护的工作重点在基层工会。只有每一个基层工会都把这一工作作为中心,做到了把每个职工的合法权益维护好,切实维护就落到了实处,基层工会就有了活力、凝聚力和号召力,地位和作用也就进一步加强和巩固了。
我们应当承认,当前基层工会在维护方面面临的形势是比较严峻的。通过调查我们的企业改革改制已经触及深层次矛盾,触及职工切身利益。如《集体合同》、《劳动合同》的签订不规范、定岗定编、改革改制、待岗下岗、收入分配、医疗保险、住房福利、职工的劳动报酬、工作时间、劳动安全卫生条件也在很多地方需要改善,劳动管理制度不规范、工伤待遇处理等等这些情况都应引我们的各级工会的高度重视。加强基层工会工作,增强基层工会活力,关键是要加强基层的维权机制。一是增强基层工会干部的维权意识。二是强化基层工会的维权手段,克服重重困难将职工的合法权益维护好,基层工会的活力就能大大增强。
三、要开展好一些活动
工会组织的吸引力、凝聚力、号召力和活力在于经常不断地开展各种形式多样地,丰富多彩地、职工群众喜闻乐见地,有益的活动。基层工会工作要紧紧围绕党的中心工作开展一些活动,发挥工会在三个文明建设中的积极作用。
“职工之家”建设、经济技术创新、劳动竞赛是工会长期以来坚持不懈开展的一项卓有成效常赛常新的活动,基层工会要在常抓常赛常新的基础上,要根据各个不同新时期形势的发展,要不断注入建“家”新的内涵,推动这项工作不断向纵深健康顺利的发展。通过调查实践证明,这项工作在所有企业中都受到职工群众普遍的欢迎,它确确实实在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方面发挥了作用。特别是经济技术创新、劳动竞赛搞得好,职工可从中受益,所以基层工会都持之以恒地把这项工作力求做实做好。
“扶贫帮困、送温暖”工程是一项深受广大职工群众热烈欢迎的工作。它实实在在地为困难职工群众解决了许多实际问题,对营造稳定和谐的社会环境发挥了积极作用。对于困难职工较多的单位,基层工会的同志要深入到职工群众中访贫问苦,了解他们的需要及时向上级工会反映情况。对经济条件好的单位,基层工会的同志要做好职工群众的思想工作,多为特困职工排忧解难。作为一名工会基层干部,要把职工群众的实际困难放在心上,切实帮助解决和及时救助。在帮扶中要勤问困难职工的生活,常访困难职工的家庭,多关心困难职工的疾苦,深入了解困难职工的情况,细致掌握困难职工的要求。坚持职工群众的困难有人问,职工群众的利益有人管,职工群众的事情有人帮,职工群众的问题有人办,真正建立起深厚的友谊,用情暖人、用话感人、用事助人,用爱帮人,使困难职工感到工会组织象个家,工会干部是亲人,不断增强生活的信心和勇气,做到和职工群众贴心、知心、同心,使职工群众受到温暖和帮扶,才能受到职工群众的拥戴。
工会要把职工群众的文化体育活动放在心上,要经常开展文化体育活动。职工的物质生活不断提高,对文化精神方面的需求也越来越迫切。基层工会要看到这种趋势,积极为职工群众创造实现自我人生价值的平台,通过科学激励机制,充分开发人才潜能,建议党政领导为职工群众提供学习深造的机会,提高他们的政治素质、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让职工群众尽可能地展示自己的才华,更好地为企业建设发展建功立业,多做贡献。在抓管理、抓安全的同时,要更关心职工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不断改进职工群众文化设施建设,加大文化活动的投入和组织力度。要充分利用节假日组织职工群众和家属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娱乐活动,用健康、向上、趣味浓厚的活动丰富职工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切实保证职工群众文化活动有计划、有安排、有经费、有场地,以此满足职工群众对文化生活的需求,做到待职工群众热心,使职工群众受到服务。
四、要探索好一些新路子
中图分类号:F276.1 文献标识码:A
长期以来,国有企业工会工作在促进企业生产率提升以及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方面都扮演着一个重要的角色,但是随着国有企业改革的不断推进,国有企业的组织结构、人员构成等方面发生了很多改变,国有企业工会工作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正在不断地被削弱,在构建和谐企业的时代背景下,充分发挥工会工作对于企业管理水平提升的促进作用刻不容缓。
一、国企工会中常见的问题
伴随着国有企业改革的不断推进,国有企业的内外环境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由此也导致了国企工会工作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工作对象复杂。
与过去相比,国有企业的员工构成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国有企业的员工至少包含以下几种利益不同的群体,即经营管理者、白领人群以及蓝领工人,这些人群有着不同的利益诉求、教育背景,因此其对于国企工会工作的要求也是不尽相同的,这给国企工会工作的开展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如果国企工会工作不能正视这一员工构成的变化,必然会给工会工作的顺利开展带来负面影响。
(二)工作内容僵化。
工会工作内容僵化是指国有企业工会工作内容并没有根据工会工作环境的变化进行及时的调整,由此导致工会工作内容的针对性以及实效性大打折扣,例如不少国有企业工会工作内容多年来一直停留在计划生育、贫困帮扶等领域,而在新的时期,如果国有企业工会工作的开展还仅仅停留在这两个领域,而不进行适当的拓展,必将导致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有所下降。
(三)工作方法单一。
工作方法单一也是目前国有企业工会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之一,一些国有企业工作方法长期不变,无论遇到什么问题都是采用宣传教育的方法来加以解决,在工会工作的开展过程中,不注重结合工作实际对工会工作方法进行灵活的变通,工作方法的单一势必会给国有企业工会工作效果的提升带来不利影响。
(四)工会地位尴尬。
在国有企业不断变革的过程中,企业工会的地位正在被逐步的边缘化,很多国有企业的工会已经成为了一个摆设,工会的地位极为低下。而工会地位不高所导致的直接后果就是工会工作的开展得不到企业管理者的有力支持,无论是在组织层面,还是在人力、物力的支援层面,都会捉襟见肘,给企业工会工作的开展造成一定程度的阻碍。
二、解决措施
针对目前国有企业工会工作中遇到的种种问题,本文认为化解上述问题的关键在于以下几个方面,通过在以下几个方面发力,定能有效地解决国企工会工作中常见的问题。
(一)提升工作人员素质。
国企工会工作人员水平的高低对于工会工作的开展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我国很多国有企业的工会工作人员基本上都没有接受过系统的培训以及专业学习,工会工作人员水平参差不齐,由此给工会工作的开展带来了负面影响。鉴于此,尽快提升国有企业工会工作人员的素养极为迫切,具体来讲可以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方面在引进工会工作人员时,应注重对其胜任特征的考察,另一方面应注重对于在职者的系统培训,通过采取这两个措施来促进工作人员素养的提升,为工会工作的开展奠定人力基础。
(二)组建工会专门机构。
成立工会专门机构是破解目前国有企业工会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的一个有效途径,目前很多国有企业的工会基本上都没有一个专门的机构来负责工会工作,其实随着国有企业经营环境的改变,工会工作的内容也在不断地拓展,而现在仅仅有限的范畴隶属于工会。鉴于此,组建一个大工会组织来负责更多工会工作是一个明智的选择。
(三)提升工会组织地位。
针对目前国有企业工会地位低下的问题,应尽快提升工会部门的地位,可以让工会的领导参与企业的高层管理,借此来提升工会组织的地位,这样可以为工会工作的开展提供更为全面的支持。工会组织地位的提升有赖于高层管理者对于工会作用的明确认识,工会工作人员应利用多种机会来阐述工会的重要性,借此提升工会组织地位。
(四)加强工会制度建设。
国有企业工会工作的有效开展离不开完善的制度保障,通过完善的制度建设来为国有企业工会工作的开展提供一个可供借鉴的规范,这样有利于工会工作的开展,与此同时对于那些不符合制度典范的工会工作也起到一定的制约作用。有关工会制度的建设应立足于企业的实际情况制定出符合企业实际的制度,这样才能带来制度的实效性。
考虑到国有企业中工会工作的重要性,国企经营管理者应高度重视工会工作,通过综合采取多种措施来提升企业工会工作的有效性,以充分发挥国有企业工会对于企业管理水平的提升作用。
(作者单位:珠海水务集团有限公司客户服务分公司)
参考文献: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与进步,事业单位作为我国重要的下属分支单位,其具有一定的国家权力也肩负着一定的历史使命。由于事业单位与普通的企业不同,其实质是不以盈利为目的的,以为社会进行服务为宗旨的机构。这些特点也决定了其经济来源是国家财政的直接拨款,而这些拨款往往都是拿的纳税人的钱,使用起来需要更加谨慎。事业单位的经济事务在进行成本核算、风险核算还有社会效益预估等问题时,必须由会计部门穿插处理,否则就会产生资本用途不明,效率低下甚至滋生腐败等各种问题。在实际的会计工作中也存在着许多其他的问题,比如工作态度不积极,工作效率低下,计算机使用不流畅,票据和凭证书写模糊,数字不准确,账目对不上等等各种各样的问题,这样不但给后续的核算工作带来了麻烦,浪费了国家的资源,更是严重耽误了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进程。为了进一步解决这些类似的问题,就要先了解出现的问题与其特点。
一、事业单位会计工作中出现的问题
1.事业单位内部会计管理制度不健全
作为国家直属的行政单位之一,事业单位的财务报表应该是公开透明的,而且要受到各界监督的。但是由于我国体制的特殊性与事业单位的特殊性,许多地区的事业单位会计管理相对独立性很强,这就造成了人们无法直观的进行会计监管工作,这也为偷税漏税、滋生腐败提供了不良环境。制度的不健全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个就是核算基础不足。根据我国的会计规定准则我们可以了解到,会计的核算要采取付现制度。而在进行经营性业务核算时也要采取相应的权责发生制。采取收现制的好处有很多,比如可以简化会计的处理手续,提高工作效率,还有易于理解和记录等等特点。但是收付现制度存在着很多成本核算与财务的风险,而且无法真实的反应相应事业单位的负债情况,所以在实际的运用中存在许多的问题。第二个方面就是固定资产的核算方法不足。由于传统的固定资产核算模式下,固定的基金与资产可以直接反应相应企业的资产总值,而事业单位作为非盈利性单位,不计算折旧率,在发生损耗时无法通过账面的数据进行资产的评估工作,一旦出现问题就会导致估值不足,资产与账面不符等等,难以真正了解其全部的资产内容。
2.事业单位的会计制度不健全
由于事业单位内部会计特别是一些老员工收到传统的会计制度影响比较大,在工作过程中懒散习惯了,进行高强度的核算与工作时往往存在着态度不认真、不仔细,票据模糊等等各种各样的问题。由于制度的不健全,许多工作并没有具体的要求,也就造成了许多不必要的麻烦,在工作中重复的劳动与浪费资源的情况也是时有发生。制度是工作顺利开展的保障,要想提高事业单位的会计工作效率与准确性,就必须保障制度的建立与正常实施,这既是单位本身的要求也是国家与人民的要求。
3.事业单位会计从业人员整体素质水平有待提高
由于事业单位内部会计从业人员的配置比较复杂,存在着新老员工搭配的问题,对于一些年龄比较大的老员工,许多员工的传统观念没有改变,还是使用比较原始的核算手段进行工作,对于计算机信息化办公不太了解,也不会使用,大大降低了事业单位会计行业的办公速度与办公准确度,也不利于后期的成本核算与风险评估等等活动。对于事业单位中新入职的会计从业人员,由于资历尚浅,在工作中也出现了许多其他的问题,如数据填写不准确,工作的态度与意识把控不清晰,票据凭证模糊等等问题,也是为会计工作的准确度埋下了隐患。为了提高事业单位会计的整体素质,就必须要M行适当的考核,对于考核中表现比较好的要表扬,表现差的要批评。集中进行再教育,因材施教,对于老员工与新员工存在的不同的问题要进行着重的培训工作,要尽量提高每一个会计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进行适当的职责划分,不可以越权工作,从而提高工作效率,避免出现新的会计工作问题等等。
4.事业单位的监督机制不健全
事业单位的监督机制的建立一直是事业单位建设的重点与难点。其监督的机制内涵主要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外部的监督管理机制的建立与规划。作为事业单位,其直属于国家的单位,所以经济财务管理具有一定的独立性特征,但是仍然要受到纪律检查部门与我国司法部门的检查与约束,作为外部的监督机构,其效率与成果依然具有一定的局限性特征,能起到一定的作用但是覆盖面积还比较小,所以还是要加快建设另一个层面。二就是内部监督机制,内部监督机制的建立不单单是一种控制的原理,更像是一种内部的规划工作。由于国家在进行拨款时要进行项目财务的具体申报,比如成本核算、社会收益率核算与项目风险核算等等,这些问题都要由会计部门全权负责,会计监督部门在整个过程中要由部门负责人进行轮流值班,并且要直接对上级部门负责,这样部门领导不能够完全控制会计部门,从而在很大的程度上避免了腐败的出现,也增加了犯罪的成本,提高了门槛,从而避免权力滥用。内部的监督管理机制还体现在职能明确划分上,对于内部以及越权的行为要进行严厉打击,责任到人,一旦出现问题绝不姑息。
二、改善事业单位会计工作的相应对策
1.加强事业单位会计工作监督体制建设
事业单位工作监督体制的建立必须要与事业单位的实际情况相结合,一方面要加大会计工作的监督与管理力度,另一方面还要完善会计内部监督与体系控制的范畴。总的来说,一定要确保会计日常工作有效有序的开展。其方法如下:一,事业单位内部应该强化审计环节的工作,提高内部的审计强度与力度,并且要定期对事业单位的会计部门进行内部审计工作,从而及时发现存在的下次与漏洞,并及时补救。二根据单位的自身财务境况进行财务预算与结算的编制,提高监督与检查的力度,确保管理工作有效落实。三是事业单位内部与外部要分工明确,会计工作要密切配合,从而提高审计的效率与准确度,使得监督审计工作有效开展起来。
2.强化日常管理,规范化会计日常基础工作
加强日常的会计工作管理,强化规范化工作标准,是事业单位会计改革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门。一方面要将会计工作中的基础性工作规范化、科学化,提高其使用效率与精准度,另一方面要做好财政管理工作,为下一步核算做好准备。具体来说,事业单位应该根据会计工作的业务特点开展岗位明确的责任制度,明确每个人的任务与责任,做到责任到人,任务到人的程度。要明确会计人员的责任与义务,并且保证会计岗位的有效性与合理性原则的正常实施。这也是为了会计管理制度的有效实施提供了保证。
3.加强会计从业人员的素质培训工作
强化从业人员的素质培训工作不但可以从本源上解决当前事业单位中的各种问题,还能够提高事业单位的整体办事效率与质量水平。一般来说,培训要循序渐进的进行,对于每一个会计从业人员都要严格要求,并且要设立审核机制,从而避免培训效果较差从而无法顺利开展下一步工作的问题。
4.完善事业单位内部会计管理制度建设
事业单位应该制定一些切实可行的内部管理的制度与流程规范,并且要确保会计工作的有效顺利实施。一般来说,按照预期开展经济事务与目标才是会计工作的标准。事业单位在建立健全内部会计管理制度的过程中,也要按照岗位职责牵制的根本原理进行内部牵制,明确每一个会计管理人员的任务与责任,做到责任到人。另外也要加大科技管理的内部控制环节,从而避免各种问题的出现,将其扼杀在萌芽状态中。
总结
总的来说,我国的事业挝换峒乒ぷ髦幸廊淮嬖谧鸥髦治侍猓希望我们的会计工作者能够继续努力,提高会计工作效率与质量,从而促进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步伐。
参考文献:
[1]黄飞,刘艳丽. 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建设[J]. 经营与管理,2014,01:72-74.
[2]温爱民. 规范事业单位会计基础工作的措施研究[J]. 中国集体经济,2014,18:123-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