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07 15:18:50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成本核算员实习工作,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中职会计专业学生职业岗位能力主要是培养在中小企业、事业单位、会计师事务所及记账公司从事各种会计工作的具有中等素质的专业技能型人才。结合目前就业实际情况,中职会计专业学生虽然学历不高,但也有自身的优势,在专业技能方面并不落后,所以学生的就业领域相对来说也比较宽,学生的就业岗位主要包括:中小企业、事业单位、会计师事务所、记账公司以及中介机构的出纳员、会计助理、仓管员、跟单员、车间统计员、记账员、税务员等。这些岗位除了要求学生具备基本的会计职业素养外,还需具备较强的会计专业能力。从学生主要的会计工作岗位来分析:会计核算岗位应具备对各类经济业务的处理能力、成本核算和分析能力、登记账簿和编制财务报表能力、财务软件运用能力、熟练操作办公软件的能力等;出纳岗位应具备对单据的处理能力、办理现金收付业务能力、办理银行结算业务能务、登记日记账和资料保管能力等;稽核岗位应具备成本计划和审查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能力等。通过综合学生职业岗位能力分析可以看出,会计职业岗位所要求的核心能力包括:会计业务处理能力、出纳业务处理能力、成本核算和成本分析能力、财务软件操作能力、Excel在财务中的应用能力、熟练运用办公软件的能力。因此,会计专业课程设计应结合会计职业岗位能力设置出相应的专业核心课程:《会计基础》《出纳实务》《企业会计实务》《成本核算务》《初级会计电算化操作实务》《Excel在财务中的应用》《企业会计综合模拟实训》等,从中可以看出《成本核算实务》是一门培养中职会计专业学生成本核算职业能力的课程,在整个专业课程体系中起着承上启下的核心作用。
二、课程设计应遵循“校企合作、理实一体化”的理念
《成本核算实务》应遵循“校企合作、理实一体化”的理念,根据会计职业岗位能力要求,以就业为导向,以“校企合作、理实一体化”为突破点,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核心,以制衣厂真实案例为载体,由学校一线专任会计教师深入企业实践,充分了解企业成本核算的实际情况,认真分析成本会计教学内容,将教学内容与工作岗位任务相结合后,开发设计出《成本核算实务》课程。首先,充分了解成本会计职业岗位,细化成本会计职业岗位;其次,根据职业岗位能力要求,重构课程标准;再次,根据工作岗位任务整合教学内容,运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强化校内实训,加强与校外实习的对接,实现课程标准,最终达到中职会计专业学生所应具备的职业岗位能力要求。
三、重构教学内容,实现教学任务与工作岗位任务相结合
为了重新构建符合中职会计专业学生实际的成本会计教学内容,我校派出一线教师深入企业调研和实践工作一个学期。教师们充分了解企业财务成本核算实际情况,亲身体验成本会计核算工作,潜心研究教学内容与实际工作任务的差别和相同之处,按照企业成本核算岗位流程和企业成本核算实际情况,全面分析成本核算的工作任务,细分成本会计岗位,分别设置材料核算岗、工资核算岗、费用核算岗、成本核算岗与成本会计主管岗。按照各个岗位要求,重新调整教学内容,将教学任务和实训工作任务相结合,整理出材料核算任务、职工薪酬核算任务、外购动力核算任务、折旧费用核算任务等工作任务,使整个教学过程形成一个连贯的实际操作流程,形成了以培养学生核心职业能力和符合岗位要求的教学内容,改变了原来的成本会计教材和成本会计实训脱节的情况,使教学内容任务化、具体化、可操作化,更加符合中职会计专业学生学习特点和职业岗位能力的要求。
四、创新教学模式,实现学生“在学中做,在做中学”
在整合教学内容后,需要建立新的教学模式。在教学模式设计中,我们以培养学生职业岗位能力为目的,采用主体活动探究式与任务驱动式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将理论教学与实训岗位融为一体,实现理实一体化,让学生“在学中做,在做中学”。一是将实际成本会计中的工作岗位设置成教学任务,以情景展现的方式呈现在课堂中,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小组探究,同时提供原始凭证、记账凭证、账簿和报表资料,真实模拟实际工作场景。二是灵活运用小组合作、角色扮演法,让学生分岗位分别完成材料核算岗位、费用核算岗位、工资核算岗位、成本核算岗位和成本会计主管岗位的工作任务。学生一次分岗完成之后,再实现轮岗,让学生体验每一个岗位工作任务,掌握不同的职业技能。三是在教学实施中,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和手工模拟实训室、会计电算化模拟实训室和综合模拟实训室以提高教学效果。四是设置合理可操作的评价方式,落实每一次教学任务的评价。充分实现课堂教学在“做中学,在学中做”之后还要完善课堂教学的评价方式,这样不仅可以完善课堂教学,还可以反馈和发现教学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对症下药。
一、高职成本会计实训教材的重要性
(一)成本会计的重要性决定了高职成本会计实训教材的重要性
在当前,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企业已进入了微利时代。企业要想生存和发展,其重要的竞争战略就是低成本战略,企业必须在不断提高或不降低产品(劳务)质量的前提下,采取各种有效措施降低产品(劳务)成本,才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因而成本核算、分析和管理越来越重要,也即成本会计越来越需要,相应地,成本会计人才也越来越需要。高职教育的宗旨是要为社会培养高技能实用性人才,其重要特点在于突出实践教学环节,而实训教材是高职学校实施实践教学的重要载体,因此,随着成本会计越来越重要,成本会计实训教材也越来越重要。
(二)成本会计内容的特点决定了高职成本会计实训教材的重要性
成本会计是为企业服务的,而企业生产特点和成本管理要求各异,导致了成本会计有一定难度,有诸多成本核算方法和费用分配方法,且每种方法都有相应的适用范围和计算公式。如企业成本核算方法有基本方法和辅助方法,而成本核算基本方法又分品种法、分步法和分批法,其中分步法又有逐步结转分步法和平行结转分步法,逐步结转分步法又分逐步综合结转分步法和逐步分项结转分步法,逐步综合结转分步又可按实际成本结转或按计划成本结转,而且由于逐步综合结转分步法的结果不能正确反映成本的构成情况,还需进行比较麻烦的成本还原工作。面对如此繁多的方法,高职学生们大多是一片茫然和混沌。为使学生增强感性认识,理清思路,巩固理论知识,必须让学生进行模拟实训,这也决定了高职成本会计实训教材的重要性。
(三)成本会计实习难度决定了高职成本会计实训教材的重要性
比较而言,会计专业学生的实习难度是较大的,对成本会计的实习更难。由于会计工作的特殊性,会计专业的学生进入企业进行实习是较难落实的,有的学生即便落实了实习单位,也由于实习时间短或单位业务少,难以熟悉成本会计核算的整个流程,甚至根本没有成本会计方面的业务,达不到成本会计实习的预期目的。另外,目前的会计模拟实验室中,对成本会计的内容涉及的也很少很简单,同样难以达到成本会计实习的目的。为了解决成本会计实习难的现状,唯有加强成本会计实训教材的建设。
(四)成本会计师资现状决定了高职成本会计实训教材的重要性
高职院校的大部分会计专业教师都是从学校到学校,有较强的理论知识,但缺乏实践经验和实务知识,特别是成本会计教师,实务知识更是欠缺,很难把理论和实务有机结合起来,教学效果较差。尽管高职院校都试图采取一定措施来提高会计教师实务水平和能力,如组织教师外出培训或引进企业会计人员,但是,与成本会计学生难以真正走进企业实习一样,在校成本会计教师真正走入企业的难度也很大,而靠引进个别教师也难以改变大局。因此,成本会计师资缺乏实务知识的现状很难在短期内得到有效改善,这也决定了高质量高仿真的成本会计实训教材的重要性。
二、高职成本会计实训教材的现状
(一)缺乏综合性
简言之,成本会计就是从费用到成本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成本核算基本方法的确定是关键,确定成本核算具体方法后,就要遵循核算流程进行一系列的费用归集和分配工作,各项数据之间有严格的承接、勾稽关系,这决定了成本会计实训内容的综合性和系统性。而目前大多数实训教材恰恰最缺乏综合性和系统性,教材中的各个实训单元或模块的内容是割裂开来的,相互之间没有任何联系,学生完成所谓的实训后,对数据的来龙去脉、对成本核算流程、对产品成本的形成过程仍然根本没有概念,掌握的知识及技能还是支离破碎的。
(二)缺乏实践性
既然是实训,即有实际训练之意,要和实践有机联系起来。由于学生不能真正走入实际的企业,通过实训教材看到的实训内容更应该具有实践性,最起码应该具有仿真性,应让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目前成本会计实训教材设计的实训内容在实践性方面是比较欠缺的,与实际生产情况脱离较远。教材中的企业是假设的“某企业”,且每个实训单元或模块都预先给出了大量假设数据,学生无需一步一步归集和分配费用,只需依照教材中的公式或例题套一下即可。这种实训教材严格来说只能算是习题集,这对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收效甚微,甚至会误导学生,以为成本会计都有现成的数据等在那儿,当学生走向工作岗位时,面对实际的成本核算问题时,就显得无所适从。
(三)缺乏职业性
高职教育就是职业教育,成本会计实训教材必须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但目前绝大部分成本会计实训教材都忽视了这一点,不利于学生职业能力的训练。主要体现在三方面:第一,没有成本会计岗位工作内容和职责的介绍,不利于学生了解成本会计岗位工作职责及其在财会会计和管理会计中的地位和作用;第二,只重视成本计算工作,忽视原始凭证的审核、记账凭证的填制、账簿的登记以及会计报表的编制等会计方法,更没有融入成本计划、成本决策、成本控制、成本分析、成本考核等内容,不利于训练学生的职业判断能力和管理能力;第三,缺乏对企业组织形式和生产过程、工艺以及企业成本管理要求的介绍,不利于训练学生根据企业特点选择成本计算方法和费用分配方法、标准。
三、改革成本会计实训教材的思路
(一)总构想--编写成本会计案例实训教材
成本会计案例实训是案例教学法在成本会计实训过程中的具体应用。案例教学法是一种理论联系实际的启发式教学方法,近年来已广泛运用于许多教学领域,特别是哈佛商学院的工商管理案例教学更是闻名于世。为体现高职教育的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针对目前成本会计实训教材中出现的问题,笔者认为成本会计实训教材必须是案例实训教材。
(二)改革思路
1.选取真实企业作为案例企业
为增加案例的仿真性、可信度,方便介绍企业组织形式、生产特点及成本管理要求,同时也为了让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并产生一种归属感和责任感,笔者认为必须选取真实企业作为案例企业。当然,考虑到成本会计的很多资料属于企业商业秘密,教材中的数据可以模拟。
2.校企合作编写教材
为体现高职教育的实践性,改变编者闭门造车的现状,必须由校企合作编写成本会计实训教材。笔者认为,这种合作可以是广义的,有企业人员参与即可。先以学校教师为主提供主要编写思路和大纲,企业人员辅助介绍企业概况、工作流程和岗位分工职责,提供各种真实的单、证、票、账等资料,再由教师加以整理和变通后,变成实训资料。
3.案例应具备综合性、一体化
真实的成本会计核算工作是非常复杂的,会计人员面对的资料是庞杂的,是最原始最基本的原材料领料单、职工考勤记载、固定资产卡片或登记簿、水电费通知单等,不可能有那么多现成的数据。因此,成本会计实训教材的案例必须是综合性、一体化的,是“从一而终”的,除提供原始的模拟数据(可以比实际情况简化些)外和必要的经济业务外,每个实训环节或模块都不得再提供所需要的数据。学生要利用这些原始数据,结合企业特点选取合适的方法归集和分配方法完成材料费用、薪酬费用、其他费用、辅助生产费用、制造费用等模块的实训,并在此基础上完成对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与期末在产品之间的费用分配工作,最终计算出完工产品成本。尽管为了训练需要,要分成多个模块,但整个实训是一个综合实训,各个实训模块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联性,是不可分割的,数据之间存在着很强的勾稽、逻辑关系。
4.要适当介绍企业
成本会计之所以比较难,其主要难点在于计算方法和费用分配方法繁多,如成本计算有三种基本方法--品种法、分步法、分批法,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与期末在产品之间的分配有六、七种之多。为什么存在这么多方法?是因为不同企业的企业规模、所在行业、业务流程、组织形式、成本管理要求不尽相同,形成了与之相适应的不同方法。在成本会计案例中介绍企业的目的,除让学生增加感性认识外,更重要的就是要训练学生根据企业特点选择成本计算方法和费用分配方法的能力,这是作为一个成本会计人员应具备的基本能力。
5.案例的选择要具有典型意义
这里所说的典型意义,不是指案例企业的规模或名气,而是指案例企业的生产特点。其典型意义体现在,通过对该案例实训后,学生能比较全面系统地掌握成本会计的重要内容,从而起到举一反三的作用。笔者认为,选取采用分步法核算产品成本的企业较具典型示范作用,因这种方法是比较复杂、综合的,基本能涵盖成本会计的知识要点,能比较全面训练学生的成本核算能力。
6.要尽量融入财务会计的核算内容
由于目前很多成本会计实训教材实训内容和要求很简单,让学生产生了一个误区,以为成本会计与财务会计是两回事(甚至以为成本会计不需要审核凭证、不需要登账),以为领用材料、自制半成品的数量、价格以及职工薪酬等都是现成的数据,是不需要计算的。为消除这种误会、全面训练学生的动手能力,一定要尽量融入财务会计的核算内容,除让学生遵循会计核算流程审核和编制会计凭证、登账和编制会计报表外,还应训练学生确定领用材料数量和价格的方法、计提折旧的方法、计算职工薪酬的方法等,甚至可以融入计算个人所得税的方法,这些方法在成本会计中是没做重点介绍的,但并不表明在成本核算中用得不多,因此必须加以训练。
7.教材内容要做到循序渐进
成本会计的核算本来就比较复杂,案例实训因其综合性,更增加了实训的难度,整个实训如一个系统工程,因此,成本会计实训教材内容有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应该先简要介绍成本核算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让学生先回顾理论知识,为进入案例实训做理论准备,否则学生面对庞杂的原始资料时根本无从入手;然后再进行先导案例实训,这个实训的目的在于让学生掌握成本核算的基本流程,掌握产品成本计算的最基本方法--品种法,为综合案例实训打下基础;最后才是综合案例实训。只有通过这样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才能达到成本会计实训的目的,做到理论和实践的有机结合,真正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从而培养出社会需要的真正掌握成本核算和管理的高技能人才。
参考文献:
[1] 张永欣.高职教育会计实训教材的开发与改进[j].价值工程,2009,(7).
一、成本核算单元划分
医院全成本核算是以每核算单元为最小单位,对医院开展业务所发生的收入和成本进行归集、分摊、对比和分析,以使经济效益的产生和成本的发生更明晰,达到成本控制的目的,促进医院的有限资源得到合理配置,业务要素的优化组合[ 1 ]。核算单元的划分应本着重要性、一致性、可比性、相关性的原则合理划分,根据我院成本核算体系中责任中心的定义,对其划分做几点归类如下:
(一)按成本分类:分为直接医疗类科室、医疗技术类科室、医疗辅助类科室、管理服务类科室。
1.直接医疗类科室是指能体现最终医疗结果、完整反映医疗成本、直接为病人服务的科室,如门诊、住院科室。
2.医疗技术类科室是指为病人提供医疗技术服务或为直接医疗科室提供医疗技术服务的科室,包括CT室、检验科、放射科等医技科室和药品供应类科室。
3.医疗辅助类科室是指提供动力、生产、加工及辅助业务,服务于直接医疗和医技科室的科室,如收费处、挂号室、电工房、修理组、传达室、保管室等。
4.管理服务类科室是指为管理和组织医院医疗业务开展的行政管理类科室,如财务科、医教科、信息科、院办、后勤保障科等。
(二)按会计分类:医疗部门和管理部门。
(三)按行政分类:按医院现行组织架构分为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等。
(四)按医学分类:分成临床诊疗类、临床护理类、医技检查类、药品供应类、医疗辅助类、行政管理类、其他。
(五)按收益模式分类:成本中心(自身不产生收入的科室)、半收益中心(医技、药房科室)、收益中心(诊疗科室)。
二、人员角色的划分
人力资源成本,是医院为了实现自己的目标,创造最佳经济和社会效益,而获得、开发、使用、保障必要的人力资源及人员离职所支出的各项费用的总和[2]。
为方便查找全院所有员工的详细信息,需要对人员工号、姓名、所属责任中心代码及名称、行政分类、人事分类、职业分类、技术职级等重要属性进行全面盘点,统一规范全院人员名册。
(一)成本分类:根据人员是否直接创造效益的特点,将类别分为创效人员A(具有开单权限并且在统计收入时可以归集到个人的人员,如临床诊疗医生)、创效人员B(不具有开单权限在统计收入时归集到科室的人员,如放射科、心电图室人员)、非创效人员A(不发生收入、为医院在职、参与医院公用支出分配的人员,如后勤人员)及非创效人员B(不发生收入,非医院在职、不参与医院公用支出人员,如离休、退休人员)。
(二)会计分类:是根据财务会计核算要求,分成医疗和管理两类;
(三)职业分类:是按照国家职业标准,同时根据医院实际情况设置人员职业类别,如医生、护士、会计等;
(四)行政分类:是根据医院具体情况设置行政职务级别,如单位领导、科室领导等;
(五)人事分类:是根据人事管理有关要求设置相应类别,如在编正式员工、实习员工等;
(六)技术职级:是设置员工在不同岗位上所具有的技术职称,如主任医师、主任护师等。
在实际工作中,由于存在一个人承担多重角色的情况,比如,张三既是普外科主任同时又是业务院长,李四既是医教科科长同时又是内科医生 。对于这种情况进行人员角色定义时,先根据岗位进行成本分类,岗位身份为业务院长、医教科科长时,其成本分类为非创效人员A;岗位身份为临床医生时,其成本分类为创效人员A。再根据其考勤工时,计算角色系数,如张三,某月在普外科上班5天,按每月工作日25天计算,他作为普外科主任的角色系数为0.2,作为业务院长的角色系数为0.8,若当月归集到张三的成本费用为8000元,则分配到普外科的成本为1600元,分配到院长室的成本为6400元。
三、总结
医院做好成本核算单元和人员角色的划分与设定,在成本核算体系的构建中起着关健作用,为成本核算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利用核算单元设置科室名称、科室代码等信息,实现绩效管理、会计处理、成本核算统一编码,相关数据只需录入一次便可以直接从成本核算系统中调用,更有效、方便地进行院科两级经济核算;对人员角色的划分和设定,尤其是多重角人员角色系数的计算,为合理分摊人力资源成本提供依据,医院可以通过经济杠杆手段,科学合理地成本控制、优化人力资源配置。
参考文献
[1] 胡淑芳,等.军队医院成本核算管理和探索. 卫生经济管理,2010,2(1).
[2] 包大恒,单李岩,赵迪.医院全成本核算的运行模式与成本核算体系构建[J].中国卫生经济,2009,28(3):73-75.
1.专业性较强。成本会计课程一般在会计原理、中级财务会计等课程已经学完的前提上开设,因为成本会计课程需要以这些课程的基本原理及知识为基础;如果不先行学习这些课程,学习成本会计的难度较大;有时学生可能听不明白,不能理解其中的部分内容。任何会计专业课程都必须是在该课程专业基础课的指导下进行,特别是理论性很强的专业课更是如此。成本会计课程中许多方面都需要基础会计、财务会计等课程的基础理论为指导,如成本核算的一般程序、成本核算的账务处理等都是如此。因此,学好这些先行课程,对于掌握成本会计至关重要。在会计学专业课程体系的整体设计上,应考虑成本会计课程的这些特点,在安排相关课程时必须考虑先后顺序。
2.核算方法繁多。成本会计课程与其他课程相比,涉及的核算方法较多,如不同生产要素(如材料、职工薪酬、折旧费、外购动力费、待摊预提费用等)的归集分配方法、完工产品和在产品之间的成本计算分配方法、产成品成本计算方法等,而且这些方法需要根据企业的具体情况加以选择;另外,这些方法还涉及较多的计算公式,掌握起来难度较大;同时,在产品成本计算方法中,成本计算程序比较复杂,各种明细账、产品成本计算单、费用分配表等很多,学生学习起来困难较大。另外,成本会计课程涉及的基本概念也很多,需要加以规范。
3.实务性强。在制造业企业里,成本会计是重要的会计岗位,及时核算产品成本,对于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正确计算当期的损益等都具有重要的作用。成本会计的主要工作是对日常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费用进行归集、分配 ,并计算出完工产品和在产品的成本。同时,还要进行成本预测、成本决策、成本分析和成本考核等项工作。另外,在进行成本费用的分配、考核和分析时,还应对企业的生产过程、工艺流程非常熟悉,只有这样,才能取得较好的工作效果。因此,它是一项实务操作性很强的工作。
二、现行成本会计课程教学面临的问题
1.现行成本会计课程教学内容滞后。成本会计教学内容滞后。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化和市场经济体制的进一步完善,在企业中广泛应用高科技将是一个不可逆转的趋势,技术进步使企业制造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目前在我国会计实务界,普遍应用的制造成本法同样面临着变革的现实。而现代成本会计教学内容并没有将这种变革纳入其中,只是停留在让学生了解企业的生产工艺过程和基本生产耗费,采用传统的产品计算方法(品种法、分批法、分步法、定额法等)对产品的成本进行计算、分析,编制成本报表。
2.现行成本会计课程教学方式方法陈旧。目前,在成本会计教学过程中,教学方法手段绝大多数依靠自然媒体(如黑板和粉笔),采用“单纯、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单向式的灌输式教学方法,这种传统教学方式方法存在着不合理性:一是缺乏学生、老师之间的互动。老师只管讲自己的,下课走人,学生反映如何,不得而知。特别现在有些学校学生住在郊区新校区,老师住在市区,除了上课,一学期学生难得见上几次老师。二是没有充分调动学生自学的积极性。大学生不同于小学生,经过中学阶段的磨练,他们已具备了一定程度的自学能力,老师应在此基础上加以引导,充分调动学生的自学热情。显然要这样做必须以学生为中心,所以“单纯、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已不适应大学阶段的授课要求。
3.现行成本课程会计教学手段落后。传统的教学手段使教学乏味,影响了成本教学效果。在成本会计的教学过程中,由于涉及的表格很多,教师讲课很不方便。成本会计主要是通过成本数据的前后勾稽关系来反映成本核算流程的,而这种数据的前后来龙去脉关系又主要是通过成本核算的有关表格反映的。由于表格的理解没有文字理解直接,而教师又因授课时、黑板等传统教学手段的限制,不可能将所有成本表格一一在黑板上板书进行讲解,只能一味地从书本上针对表格解释某些数据在各表格中的关系,学生听起来乏味,教师有时难免有厌烦情绪,使得教学效果不佳。
4.现行成本会计教材不合理。现有的成本会计教材使学生难以掌握产品成本的形成和计算全过程。成本会计教材的内容和结构特点,使学生在学习成本费用分配方法时重点放在掌握单一的费用分配方法上,而对各费用分配方法在整个产品成本形成过程中所处的地位和环节不加重视; 另外,在成本计算方法的讲解时,所举的例题从产品成本形成的全过程看都不是一个完整的案例。
5.现行成本会计课程知识的检测不及时,传统考试不够客观。对于学习者来说,知识的检测不及时、力不从心或无能为力。在这种传统的考试方式下,学习者要了解自己真正掌握知识的程度,只能通过教师提供一些小考、测验等方式进行,而这种方式的时间、时间间隔等全部控制在教师手中。学习者自测的不及时,影响学习者的及时、有效的学习决策。传统考试不够客观。考试一般是由任课教师出试卷进行的,考试的内容由教师决定,试卷的形成主观性太强,起不到考试的客观检测作用。
三、提高成本会计课程教学效果的对策
1.完善成本会计教材及教学内容,适应当前会计环境的变化。一是在成本会计教材中,要加入综合案例成本计算方法的例子,包括:企业成本会计机构的建立,产品成本核算账簿的设置,成本核算原始凭证的填制取得、成本核算方法的运用、记账凭证的填制、成本核算账簿的登记、成本报表的编制等,围绕成本核算的几大基本方法形成近似实战的综合案例,让学生从整体上全面掌握成本核算的具体方法与流程。二是为了适应当前会计环境的变化,在成本会计教材中应当及时加入成本会计新内容新方法 (如战略成本会计、价值链成本核算、非盈利组织成本会计核算等)的教学内容;此外,成本会计教材中还应将成本预测、成本控制、成本考核等内容吸纳其中,以便进一步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和思维空间。
2.运用实践操作情景法和现场教学法。实践操作情景法,让学生亲临企业进行成本模拟,能更好地加深或规范学生对操作技能各个要素的理解与掌握;现场教学法,通过毕业实习、毕业设计,使同学切身体会到所学理论知识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大大提高了学生综合运用专业知识能力,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完善会计教学手段,构建成本会计多媒体辅助教学系统。采用成本会计多媒体教学法,能够克服传统的成本会计教学法的不足。成本会计多媒体辅助教学系统,在重点讲授各种成本计算方法的概念、特点、适用范围以及成本计算的有关问题的前提下,更突出地强调各种成本计算方法从要素费用到完工产品成本的整体核算流程的讲解。而且,每种成本计算方法的讲授都应采用菜单程序式教学,将成本核算的程序固定到案例讲解的菜单上,菜单的各个选项是有先后顺序的,只有在前一个程序过程完成后才能进行以后各程序的操作。这样学生对各成本计算方法就有了一个完整、系统的理解和掌握。
4.增强实验教学环节。①多实习。由于成本会计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因此,为了提高学习效果和学习质量,应增加实习环节。通过实习,使学生能将书本上学习的东西,与实际情况结合起来,积累丰富的工作经验。考虑建立比较牢固的实习基地,与企业签订学生实习合同。为了鼓励企业接受学生实习,可考虑通过实习基地的单位优先挑选毕业生、为实习单位培训会计人员、教师与实习单位联合做科研课题等方式,鼓励实习单位积极参与学生的实习工作,为学生的实习创造良好的条件,提高实习的效果。②增加校内实验课程。到企业参观或者实习只能解决成本会计学习过程中的部分问题,不能解决全部问题。因此,主要的解决手段还是应放在学校的课堂教学当中。所以应加大学生做成本会计练习题的数量,增强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③应编写成本会计实验教材。使用实际工作中使用的真实的账簿、记账凭证、成本计算单等,所列的实务应尽可能贴近实际。可选择具有实践经验的教师作为指导老师,制定详细的实验计划。学生也要分成若干个小组,在实验结束后,应撰写实验报告或总结。..
实习目的:了解成本核算的基本程序,熟练运用各种成本计算方法,提高成本核算的实际操作能力,巩固会计学基本理论知识,为以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实习内容及过程:本次实习共三项内容:
1、成本的归集与分配
2、各种成本(品种法、分批法、分步法)的计算方法
3、编制成本报表,进行成本分析
一、生产成本的归集与分配是本次实习的重头戏,是中心环节。成本归集与分配过程实际上就是成本计算过程。在本次实习中,我们按照成本核算的基本程序,先后对材料费用、职工薪酬、、其他费用、辅助生产费用、制造费用、废品损失、完工产品和在产品等七个板块进行了练习。
1、材料费用方面,用于生产产品的原材料及主要材料,通常是按照产品分别领用的,可根据领料凭证直接计入各种产品成本的“直接成本”项目,但有时一批材料为几种产品共同使用,,应根据一定的分配方法分配计入各产品成本。如表1-4铸造车间对煤进行的分配和表1-5组装车间对304进行的分配。
2、人工费用方面,分配工资和福利费应划清计入产品成本与期间费用和不计入成本和期间费用的工资和福利费的界限,应按成本项目进行归集,生产工人的计入生产成本,车间管理人员的计入制造费用,厂部管理部门的计入管理费用等,若生产多种产品,应按一定的方法进行分配后分别计入各成本项目。如表2-14中,按生产工时将工资分配到不同的产品中。
3、辅助生产费用,是为企业的基本生产服务而发生的费用,最终要分摊到各受益单位在本次实习中,主要运用交互分配法对供气车间和机修车间发生的生产费用进行分配,交互分配法分配辅助生产费用要分两次进行:
(1)、交互分配:以(总费用/总劳务量)作为分配率在辅助生产车间内部进行分配。
(2)、对外分配:以[(总费用+转入-转出)/对外劳务量]作为分配率在辅助车间以外的各受益单位之间进行分配。
4、制造费用的分配,将在生产环节发生的制造费用按一定的方法(工时比例、定额材料比例、直接材料比例等)分配计入各有关产品的基本生产成本项目中。
5、废品损失计算,这是一种非常规的,存在于特殊的企业中的会计核算工作,在核算时,将不可修复废品的生产成本和可修复废品发生的费用计入“废品损失”账户的借方,将受到的赔款和废品残值计入“废品损失”账户的贷方,然后结转出净损失。
7、完工产品和在产品成本的计算时成本核算的最后一项内容,企业应根据月末在产品数量的多少、各月数量变化大小、各项费用变化大小和定额管理的基础的好坏,选择使当地分配方法。在本次实习中,我们采用的时约当产量法,将在产品折合成产成品数量后,按比例分配,计算出在产品和完工产品的成本。
二、各种产品成本计算方法的运用时第二项内容,企业应根据自身的生产特点,生产组织经营类型和成本管理要求具体确定计算方法。,其中品种法时最基本的方法,其核算程序与上述所列成本费用归集分配的程序基本相同;而分批法按批别作为计算对象,时一种订单生产,成本计算期与核算报告期不一致,一般不考虑在产品和完工产品的分配问题;分步法是以生产步骤作为计算对象,适用于大量大批生产。
三、第三项内容是成本报表的编制与分析。这是一项将报表数据转化成有用信息,帮助使用人改善决策的工作。没有固定的分析程序,主要有比较分析法和因素分析法两种。在本次实习中,采用的是比较分析法,通过本期与上期、本期与上年同期、本期与历史先进水平相比,找出差距,分析原因,从而制定出降低成本和费用的、有利于提高经济效益的良策。
The landscape engineering cost checks the research of problem
Abstract:Along with the booming development of the landscape business, the landscape is green to turn the construction business enterprise to increase increasingly but the our country park construction the business enterprise checks the aspect in the engineering item cost, existing the system not perfect, manage the level not high wait the problem, result in cost expend greatly, lowly and bad situation of performance. This text checks the process to the engineering item cost to pass the category constitution that checks to the cost in the existent problem;The expenses returns to gather and allotment and costs of cost check the contentses such as problem and solution etc. of medium emergence, the study landscape construction the business enterprise cost checks the problem.
Keyword: The cost management ;The cost checks the object ;The cost check
引言
成本管理是实现企业财务目标——利润最大化的主要手段之一,成本核算与成本预测、成本计划、成本控制、成本分析和成本考核有机构成了成本管理系统。组织好成本核算,对全面提高企业管理水平,落实企业各部门经济责任制,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有很大的推动作用。在竞争日趋激烈的市场经济环境中,成本管理工作显得尤为重要。随着园林事业的蓬勃发展,园林绿化施工企业日益增多,但由于园林行业与建筑行业又有所不同,成本核算不能照搬建筑行业的核算方法,而应该有自己的行业特点。
1成本核算对象的确定
成本核算对象,是在成本计算过程中,为归集和分配费用而确定的承担工程成本的工程项目。
1.1成本核算对象确定的原则
成本核算对象一般应根据工程承包合同的内容、施工生产的特点、生产成本发生情况和管理上的要求来确定,要与施工图预算相适应,不能划分得过粗或过细既要便于反映工程的实际成本,又要考虑适当减少成本核算的工作量。有的园林工程项目成本核算工作开展不起来,其中的主要原因就是成本核算对象确定与生产经营管理相脱节。成本核算对象划分要合理,在实际工作中,往往划分的过粗,把相互之间没有联系或联系不大的单项工程或单位工程合并起来,作为一个成本核算对象,不能反映独立施工的工程实际成本水平,不利于考核和分析工程成本的升降情况;当然,成本核算对象如果划分的过细,会出现许多间接费用需要分摊,增加核算工作量,又难以做到成本准确。
1.2成本核算对象划分的方法
(1)园林绿化工程一般应以每一独立编制施工图预算的单位工程为成本核算对象,这是因为按单位工程确定实际成本,便于与园林工程施工图预算成本相比较,以检查园林工程预算的执行情况。对大型园林工程(如主题公园施工)应尽可能以分部工程作为成本核算对象。
(2)规模大、工期长的单位工程,可以将工程划分为若干部位,以分部位的工程作为成本核算对象。
(3)同一工程项目,由同一单位施工,同一施工地点、同一结构类型、开工竣工时间相近、工程量较小的若干个单位工程,可以合并作为一个成本核算对象。这样可以减少间接费用分摊,减少核算工作量。
(4)一个单位园林工程会由几家施工企业共同施工时,各个园林施工企业应都以此单位工程为成本核算对象,各自核算本企业完成部分的成本。
(5)喷泉、大树移植等若干较小的单位工程,可以将竣工时间相近,属于同一园林项目的各个单位工程合并作为一个成本计算对象。这样也可以减少间接费用分摊,减少核算工作量。
1.3工程成本明细帐的建立
成本核算对象确立后,所有的原始记录都必须按照确定的成本核算对象填制,为集中反映各个成本核算对象应负担的生产费用,应按每一成本核算对象设置工程成本明细帐,并按成本项目分设专栏,以便计算各成本核算对象的实际成本。
2成本核算的科目设置
为了按照用途归集各项费用,划清有关费用的界限,正确计算工程成本,应设置“工程施工”、“机械作业”、“辅助生产”、“间接费用”、“待摊费用”和“预提费用”等科目。
2.1“工程施工”科目
其中“工程施工”科目,应设置二级科目,包括材料费、人工费、机械费、其他直接费:该科目贷方记录已完工程成本。材料费应按使用的项目设置明细科目,如:土方、苗木费、水费等。
2.2“机械作业”科目
“机械作业”科目运用应注意该科目是核算企业及其内部独立核算的施工单位、机械站和运输队使用自有施工机械和运输设备进行机械作业所发生的各项费用;该科目应按承包工程和机械类别设置二级科目;该科目贷方记录:分配计入“工程施工”、“其他业务支出”和“专项工程支出”等科目的费用。
2.3“辅助生产”科目
“辅助生产”科目运用应注意该科目是核算企业非独立核算的辅助生产部门为工程施工、产品生产、机械作业、专项工程等生产材料物资、提供劳务(如设备维修、构件现场制作、固定资产清理、风水电供应等)所发生的各项费用;该科目贷方记录:分配计入“工程施工”、“机械作业”和“其他业务支出”等科目的费用或成本。
2.4“间接费用”科目
“间接费用”科目运用应注意该科目是核算企业及其内部独立核算单位为组织和管理施工生产活动所发生的现场性费用支出,在实际工作中有的核算人员往往把握不住这点,比如,工资分配时,把所有的工资都计入本科目。
3费用核算与分配工程成本核算
将园林绿化工程施工过程中发生的各项费用,根据有关资料,通过“工程施工”科目进行汇总,然后再直接或分配计入有关的成本核算对象,计算出各个工程项目的实际成本。
3.1人工费的核算
工程成本的人工费,是在施工过程中直接从事园林绿化工程施工的绿化工人以及在施工现场直接为现场直接的工程制作构件和运料、配料等人员的工资、工资性津贴、奖金、劳动保护费等。人工费的具体构成项目应该与各地区绿化工程预算定额中的人工费的口径保持一致。内容包括:
(1)基本工资是指发放生产工人的基本工资。
(2)工资性补贴是指按规定标准发放的冬煤补贴、住房补贴、流动施工津贴等。
(3)生产工人辅助工资是指生产工人有效施工天数以外非作业天数的工资,包括职工学习、培训期间的工资,调动工作、探亲、休假期间的工资,因气候影响的停工工资,假期在六个月以内的工资及结婚丧、产假期的工资。
(4)职工福利费是指按规定标准计提的职工福利费。
(5)生产工人的劳动保护费是指按规定标准发放的劳动保护用品的购置费及修理费、徒工服装补贴、防暑降温费、在有碍身体健康环境中施工的保健费用等。
劳动工资部门每月向财务部门提供“单位工程用工汇总表”,财务部门据以编制“工资分配表”,按受益对象计入成本和费用。采用计件工资制度的,费用一般能分清为哪个工程项目所发生的;采用计时工资制度的,计入成本的工资应按照当月工资总额和工人总的出勤工日计算的日平均工资及各工程当月实际用工数计算分配;工资附加费可以采取比例分配法;劳动保护费的分配方法同工资是相同的。
3.2材料费的核算
一般可根据绿化工程施工预、决算中计入直接费的项目来确定。施工企业的材料除了主要用于工程施工外,还用于临时设施、福利设施等非生产性耗用。因此核算时应根据发出材料的用途,划分工程耗用与其他耗用的界限,只有直接用于工程所耗用的材料才能计入成本核算对象,为组织和管理工程施工所耗用的材料、及各种施工机械所耗用的材料,应先分别通过“间接费用”、“机械作业”等科目进行归集,然后再分配到相应的成本项目中。发生的应记入工程成本的材料费,借记“工程施工”帐户,贷记“库存材料”、“周转材料――周转材料摊销”等帐户。
3.2.1材料费内容
(1)材料原价(或供应价)
(2)销售部门手续费
(3)包装费
(4)材料自来源地运至工地仓库或指定堆放地点的装卸费、运输费及途中损耗等
(5)采购及保管费
3.2.2材料费的归集和分配的方法
(1)凡领用时能够点清数量、分清用料对象的,应在领料单上注明成本核算对象的名称,财会部门据以直接汇总计入成本核算对象的“材料费”项目;
(2)领用时虽然能点清数量,但属于集中配料或统一下料的,则应在领料单上注明“集中配料”,月末由材料部门根据配料情况,结合材料耗用定额编制“集中配料耗用计算单”,据以分配计入各受益对象。
(3)既不易点清数量、又难分清成本核算对象的材料,可采用实地盘存制计算本月实际消耗量,然后根据核算对象的实物量及材料耗用定额编制“大堆材料耗用计算单”,据以分配计入各受益对象。
(4)周转材料、低值易耗品应按实际领用数量和规定的摊销方法编制相应的摊销计算单,以确定各成本核算对象应摊销费用数额。
3.3机械使用费的核算
施工机械使用费是指定列入定额的完成园林工程所需消耗的施工的机械台班量,按相应机械台班费定额计算的施工机械所发生的费用。
机械费用一般包括第一类费用:机械折旧费、大修理费、维修费、材料费及擦拭材料费、安装、拆卸及辅助设施费、机械进出场费等;第二类费用:机上工人的人工费、动力和燃料费;以及公路养路费、牌照税及保险费等。其分配方法如下:
3.3.1台班分配法
即按各成本核算对象使用施工机械的台班数进行分配。它适用于单机核算情形。
3.3.2预算分配法
即按实际发生的机械作业费用占预算定额规定的机械使用费的比率进行分配。
3.3.3作业量分配法
即以各种机械所完成的作业量为基础进行分配。诸如,以吨公里计算汽车费用。
3.4其他直接费的核算
其他直接费是指直接费以外施工过程中发生的其他费用。其一般都可分清受益对象,发生时直接计入成本。内容包括:
(1)冬、雨季施工增加费;
(2)夜间施工增加费;
(3)二次搬运费;
(4)生产工具用具使用费
是指施工生产所需不属于固定资产的生产工具及检验和实验用具等的购置、摊销和维修费,以及支付给工人自备工具的补贴费。
(5)检测实验费
是指对建筑材料、构件和建筑安装物进行一般鉴定、检查所发生的费用,包括自设实验室进行实验所耗用的材料和化学药品等费用,以及技术革新和研究试制试验费。
(6)工程定位复测、工程点交、场地清理等费用。
3.5间接费用的核算
间接费是指园林绿化施工企业为组织施工和进行经营管理以及间接为园林工程生产服务的各项费用。
3.5.1施工管理费
施工管理费是指施工企业为了组织与管理园林工程施工所需要的各项管理费用,以及为企业职工服务等所支出的人力、物力和资金的费用总和。
3.5.2其他间接费
其他间接费是指超过施工管理费所包括内容以外的其他费用,一般包括:
(1)临时设施费指施工企业为进行园林工程施工所必须的生活和生产用的临时建筑物、构筑物和其他临时设施费用等
(2)劳动保险基金指国有施工企业由福利基金支出以外的、按劳保条例规定的离退休职工的费用和6个月以上的病假工资工资及按照上述职工工资总额提取的职工福利基金。
3.5.3间接成本
从性质来看,类同于工业企业的制造费用。发生的间接成本,通过“工程施工——间接成本”明细帐户进行核算,期末,将汇集的间接成本,按照直接成本的比例、预算间接成本的比例等进行具体的分配。所选用的各项分配标准应该与编制工程预算时的取费标准一致,也就是,在工程造价预算中,如果间接成本的取费是按照直接成本的比例确定的,分配间接成本时,应以直接成本为标准分配间接成本。如果在工程造价预算中,间接成本的取费是按照人工成本的比例确定的,分配间接成本时,应以人工成本为标准分配间接成本。
4成本核算程序
成本核算程序依次为:对所发生的费用进行审核,以确定应计入工程成本的费用和计入各项期间费用的数额;将应计入工程成本的各项费用,区分为哪些应当计入本月的工程成本,哪些应由其他月份的工程成本负担;注意问题将每个月应计入工程成本的生产费用,在各个成本对象之间进行分配和归集,计算各工程成本;对未完工程进行盘点,以确定本期已完工程实际成本;将已完工程成本转入“工程结算成本”科目中;结转期间费用。
5工程成本的计算与结转
已完工程成本的计算与结转,应根据工程价款的结算方法来决定。实行工程竣工后一次结算工程价款的工程,平时应按期将该工程施工中发生的工程成本,登记到“工程成本卡”中的生产成本加总,该加总数就是该工程的完工实际成本。实行按月或按季分段结算工程价款的工程,月末应汇总“工程成本卡”汇集的工程成本,并对该工程进行盘点,确定“已完工程”与“末完施工”的数量,然后采用一定的计算方法计算已完工程的实际成本,并按已完工程的预算价格向建设单位收取工程价款,补偿已完工程的实际成本并结转实际的盈利。本期已完施工实际成本的计算步骤和方法如下:
5.1汇总本期施工的生产成本
根据各成本计算对象的“工程成本卡”汇总本月施工所发生的生产成本。为了防止记帐与汇总时发生差错,各成本核算对象汇总的本月生产应与“工程成本明细帐”中的汇总生产成本数相核对,然后再与“工程施工”总帐本月发生数相核对,保证帐帐相符。
5.2未完施工成本的计算
未完工施工成本是指已经进行施工,但尚未完成预算定额所规定的全部内容的分部工程所发生的支出。已完工程实际成本的计算,必须首先计算未完施工的实际施工,这是因为本月某成本计算对象施工发生的生产成本,既包括已完施工工程发生的耗用,也包括未完施工所发生的耗用,只有从本月的生产成本中扣除未完施工成本,加上月未完工程的生产成本,才能计算出本月已完工程的实际成本。由于园林绿化工程的各个分部工程组成内容不同,因而不像一般工业企业的成本计算,即将生产成本总额在完工产品和在产品约当量之间平均分配,确定在产品实际成本。园林施工企业未完施工成本只能先折合为完工产品数量,套用预算单价计算其预算成本,并以计算的未完施工预算成本代替其实际成本,从生产成本总额中减去未完施工的成本。
6成本核算过程中容易忽略的问题
6.1成本的均衡性问题施工的过程
成本的均衡性问题施工的过程分三个阶段,人、材、物的投入也有其不同,每个阶段的成本核算也都有其特点,在实际工作中,往往不注意这些。
筹建期存在的问题施工项目在筹建期间是一般是没有产值的,费用除计入固定资产及福利费以外,其余一般应计入"长期待摊费用"科目,工程开工后分期摊入成本。也就是说,成本费用在当期不体现,这样可以避免工程项目在筹建期就出现人为亏损的现象。
正常施工期存在的问题北方冬季不能施工,但也要有费用发生,发生的应计入工程成本的费用属于未完工程性质的,应计入相应科目核算,如果来年开工后,有可靠的价款收入,则当期发生的费用不予结转,待开工后一次或分期结转,否则直接计入当期成本。
收尾阶段存在的问题正常施工期应对收尾的费用予以充分估计,通过预提费用计入成本,这样可以防止工程先盈后亏,也能保证工程尾工阶段有足够的资金支持。
6.2分包工程核算问题分包工程分两种形式
一种是作为自行完成工作量,另一种是不作为自行完成工作量。作为自行完成工程量的分包工程在核算上自然与自营工程相同;不作为自行完成工作量的分包工程在核算上与自营工程没有本质性的差别,只不过它讲的是总体成本,属于临建部分的需要摊销,属于主体部分的要与自营工程同步进行,体现出分包工程利润。在实际工作中,分包工程的核算往往是以款项的支付为依据,而不是采取应收应付制,造成成本不均衡,而且分包工程的利润体现在自营工程之中,无法直观反映二者各自的经营成果,与整个核算体系相分离。
6.3预算与会计的不同
成本口径差异问题施工企业成本核算的特殊方式主要是通过预算成本来衡量实际成本的节约和超支,但目前二者的口径有许多不同。
预算上的施工管理费项目与会计核算内容的不同如会计上的管理费用,期末转至当期损益。该项费用只与时间相关。
预算上的其他间接费项目与会计核算内容的不同预算上的其他间接费项目中的劳动保险费与会计核算中管理费用——劳动保险费相对应;其他间接费用项目中的临时设施费与会计核算有所不同,会计上通过“临时设施”科目归集临时设施费用,并通过“工程施工——其他直接费”科目摊销。
因为预算与会计是两个不同体系,预算成本与实际成本总是存在的一些差异。预算上没有的项目,实际中可能发生的费用。
7园林施工企业成本核算现存问题及解决
园林施工企业实行项目法管理,向科学管理要效益,是加强施工成本管理,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意识、质量意识、效益意识的一种行之有效的科学管理方法。但在项目法施工管理的运行过程中,忽视施工成本核算,管理粗放,项目管理人员只蛮干,不会算,绝大部分搞“秋后算帐”等各种行为仍时有发生,给企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通过在实习公司的实习就如何加强工程项目部的施工成本管理与核算,以下结合本公司实际谈点粗浅的看法:
7.1加强工程项目部对施工成本核算意识观念的转变
改变现行项目成本核算员的管理体制由于一些园林施工企业的施工项目仍然没有从计划经济思想观念意识上彻底地转变,不仅削弱了各自职责的协调发挥,也阻碍了企业的长远发展。经营核算部门作为一个施工成本管理与核算的职能部门,深刻认识到施工成本管理在项目施工管理中占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离开了成本的预测、计划、控制、核算一套完整的成本管理系统动作,将直接制约、影响或迟滞着项目施工管理。项目所有的成本核算员应集中管理和统一调配,成本核算员进行施工成本核算时,必须具有独立性。因此改革现行成本核算员管理体制,实行对工程项目成本核算员管理规范化、制度化、程序化、科学化,由公司对各工程项目核算员实行统一委派,集中管理,不定期轮岗,定期或不定期学习、交流、考核,激励竞争上岗。使工程项目核算员切身利益与工程项目分离,才能建立健康有序的施工成本管理与核算,变被动为自觉地走向向科学管理要效益的发展轨道。
7.2加强施工成本核算监督力度,增强成本核算员的责任感
各工程项目负责人应自觉认真学习和严格贯彻执行本公司制定的《施工成本控制与核算管理制度》,并保持自律,不利用职权或工作便利干扰成本核算管理工作,使成本核算管理真正落到实处。同时,公司职能部门应积极监督、引导和各工程项目负责人积极协调配合,使工程项目成本核算员实行施工成本核算时确实发挥实效作用,对工程项目施工生产中发生与施工成本相关的工程变更项目,及时收积整理并办理签证手续定期向公司经营部门上报审核,以便及时准确地控制施工成本井掌握工程施工进度情况,也给工程竣工结算防止不必要的损失提供有利的保障。公司制定相应的约束机制和激励机制对成本核算员行使职权提供必要的保障,对认真履行职责,忠于职守,做出成绩的成本核算员,公开进行表彰,鼓励和保护,对那些不如实上报或工作敷衍了事、弄虚做假的成本核算员进行严格查处,坚决取消上岗资格。
7.3加强成本核算员自身素质建设
首先,对全面提高成本核算员的技术业务素质,有些成本核算员没有经过专业的学习和培训,未按要求持证上岗,业务不熟悉,无法保障成本核算员的质量和工作的正常开展;其次,要提高成本核算员的道德素质,部分成本核算员缺乏职业道德知识和敬业精神,在业务上敷衍了事,弄虚作假,欺上瞒下,得过且过,还有的迫于压力、干扰,明知违反规章制度,却依旧照错不误,强词夺理,从而形成一种杂乱无章的混乱局面,给业务顺利开展带来一定的困难,因此公司要加强这方面的力度,提供良好的环境,加强对成本核算员的业务知识能力的强化学习、培训和道德素质的培养,提高他们的业务素质和道德素质水平,自觉维护公司的整体利益。
7.4控制项目施工成本的费用,提高经济效益
工程要干好,企业要增效。项目部在抓好项目管理时,要始终围绕“降低施工成本,提高经济效益”为目的,认真分析影响施工成本的主要因素,强调项目在抓质量、抓进度的同时,必须抓好效益,对工程中的人、机、材费用实行“预测预控分析对比”的方法进行管理和控制,使项目施工成本始终处于受控状态。为调动工程项目部降耗增效的积极主动性,使他们安心组织生产,公司应制定相应措施,消除后顾之忧。
7.5明确岗位责任,规范成本核算
成本核算是全员的,不只是哪一、二个人的事,所以要按照范围明确责任人,将会计数值同经济责任、会计控制同业绩考评相结合使每位管理人员都必须从大局出发,通过分析比较反映实际核算成果的有关会计数值,人而来调节和控制自身的施工活动。
要想使工程提高经济效益,园林施工企业要坚持抓好先算后干,只有算得清楚,才能达到在施工过程中合理开支,只有算得清楚,才能达到在施工过程中合理开支,才能达到降低成本的目的。所以,每当一项工程开工前,项目负责人应当要求预算员编制施工预算、工料分析,会同施工员、质检员、工长、会计、材料员、保管员共同研究商讨降低工程成本的控制计划,并将责任成本目标分解到每个人,明确项目部各组成人员成本核算和管理具体范围和内容,以确保成本核算得及时、完整和真实。
具体操作方法:每项工程任务到手,在设计交完底图纸会审后,项目负责人、施工员、预算员、工长,根据施工组织设计的总体要求,共同编制详细的施工作业计划,以周保旬,以旬保月,以月保工期,使各级控制点正点到达,这样可以选择最佳施工方法,合理安排劳力,避免出现有事没人做、缺乏劳动力现象,或有人没事做的窝工现象,从而保证工期按期或提前完工。工程能提前完工,本身就减少了工程中一系列的施工管理费用。预算员完成整个工程施工预算和工料分析的基础上,再按详细的施工作业计划(或按分部分项工程)编制并下达定额任务单,经项目负责人核实签字交会计、保管员、材料中、工长各一份,定额任务单必须明确完成该工程量所需定额工日、应耗材料规格种类及数量。材料员根据工料分析表、材料汇总单和定额任务单有计划地采购,保证工地用料需要,大批量的材料采购必须由项目负责人、会计、预算员、材料员共同把关,共同签订合同,坚持出厂价采购,并按工程进度分期分批送货,尽量减少库存,避免资金积压。材料进库存时,要由材料员、保管员、工长、质检员共同核对数量,查验质量,办理入库存手续,材料的领用由工长同意后,使用人员方可凭出库存单签字领用,保管员应严格按任务单限额领料。如出现材料需用量大于任务单用量时,要经项目负责人、预算员、工长查明原因后,补单并审批后方可发放,每月终了或部分项工程结束,保管员要将材料消耗表与任务单一并交财务,如出现出库数大于任务单定额数,由保管员负责赔偿,严惩的调离或开除。对于任务单下达的定额工日,由工长或班排长按工程量下达到个人,并且施工现场谁施工谁清理,保持文明整洁,浪费的要处罚。任务完成后,需质检员、工长在任务单上签字后,班组长方可记工到人,月底班组长将所记工分边同任务单一并交财务。作为成本核算中心的财会人员在收到每月耗用工、料的原始材料后,要及时进行成本核算分析,检查用工、用料是否合理,提出能反映盈亏的经验教训、改进措施方法的成本效益报告,报给项目负责人,为领导提供施工管理决策依据。
8园林施工企业会计工作的自身特点
作为一名在园林施工企业的会计人员,主要的工作是园林施工工程的成本核算,由于其工作的特殊性,注定在园林施工企业做会计肯定与在普通工业企业做会计有很大的不同,所以对会计本身的要求也应该有所不同,通过毕业实习工作,我体会到,只有做到以下具体工作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园林施工企业的会计,才可以优秀完成园林工程的成本核算工作。
8.1深入施工现场,了解实际情况
园林绿化工程不同于其他工程,虽施工程序大体相同,但具体内容仍存在一些差别。作为成本核算人员,应在充分了解施工设计图纸的基础上,深入施工现场,掌握工程第一手资料,从前期的换土、移植、地形处理,到整地、挖坑、栽种及后期养护等各项工序,均应详细了解。
对于施工中的一些较复杂环节,需特别加以注意。如绿化工程中常需一些地形处理,因绿化工程的地形处理多模拟自然地势,形状不规则,且微地形处理较多,因此用土量计算较复杂,机械使用多于其他工程中的地形处理,而这些工序所需费用均应在成本核算中有所体现。再有,近几年兴起的模纹栽植及大面积草坪铺种的绿化模式,其苗木、草皮用量大,核算人员应深入施工一线,准确掌握苗木、草皮用量,方可做好绿化工程成本核算。
8.2掌握市场行情,控制工程造价
苗木是绿化工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价格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工程造价的高低。苗木价格随市场行情波动大,成本核算人员应通过多种渠道,充分了解各类苗木的产销地市场价格,了解哪些苗木在哪些地区是优势品种等情况。另外,同种苗木因规格不同,栽种时期不同,价格也会有较大差别,需特别注意。
8.3套用定额时,需注意的3个问题
(1)要正确使用相关定额,认真进行成本核算。一些地方性园林绿化工程定额只包含绿化项目,其他如土方倒运、地形处理、破除原有路面或垫层等项目,应参照相关的市政工程定额及机械台班使用定额;还有一些工作,如后期养护、施肥、打药等定额中未包含的项目,可依当地实际情况计算,或由甲、乙双方协商决定。
(2)目前部分地区使用的园林绿化工程定额,主要针对在普通土地上种植植物而言,而街道绿化、广场绿化等经常遇到一些特殊情况,其所需费用应依据实际情况灵活掌握。比如栽种行道树的地方多为路基处的三合土,施工难度较大,因此人工费计算应按土质情况将原定额乘以一定系数进行调整。
(3)绿化施工中的同种苗木规格大小不同、栽植类型(带土球或裸根)不同,因此挖坑大小、换土量、相关定额子目也会发生一系列变化,应认真区分,以真实反映工程造价。
结论
我国加入WTO后,在国际市场上,园林施工企业和建筑企业一样几乎完全暴露在各种风险之中,这就要求施工企业工程项目管理人员必须具备较强的业务技术水平和职业道德素质、职业网络技术应用能力和开拓、创新、判断与应变能力,以工程合同为纽带,向科学管理要效益。园林绿化企业管理者应充分把握机遇与挑战,高瞻远瞩树立企业品牌效益和规模效益,品牌规模效益的好坏将决定企业工程成本造价,对于新兴的园林绿化企业应努力树立自身品牌,扩大规模,降低工程成本使企业进入良性发展轨道。
参考文献
[1] 城市绿化工程成本核算与财务管理实务全书,哈尔滨地图出版社,2004年5月
[2] 市政工程成本核算与财务管理使用手册,吉林电子出版社,2003年11月
[3] 董三孝.园林工程成本概预算与施工组织管理,中国林业出版社,2003年1月
[4] 焦跃华.成本会计学,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0年8月
[5] 于中城.建筑工程定额与预算.中国建筑出版社,1995
[6] 陈良华.成本会计,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4年12月
[7] 王淑慧. 成本会计,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年7月1号
1.成本会计核算条件不充分具体体现在如下两个方面:其一,企业管理者重视程度不够。现代企业制度逐渐普及,成本会计核算作为与现代企业制度配套的体系,发展却比较迟缓。究其根本就是因为企业的管理者对成本会计核算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成本会计核算具有很强的系统性,需要企业各部门、员工的共同参与。然而,当前一些企业内部分工、协调存在严重的问题,成本会计核算难以顺利进行,无法有效地进行成本控制。其二,会计环境不佳。成本会计核算的进行,需要完善的制度保障。而当前企业各部门职能交叉、核算项目混乱,成本会计核算环境不佳,成本会计核算质量难以保证。其三,成本会计核算方法落后。从当前的情况来看,企业的成本会计核算范畴狭窄,难以与企业的成本核算发展的需求、科学技术的发展相适应,会计核算方法落后,无法为企业决策提供有效的数据支撑。2.成本会计核算监督不到位一些企业的成本会计工作,缺乏有效地内部监督机制,难以按照会计准则的要求,完成成本核算工作。个别部门核算流程不细致、纰漏很多,会计信息不完整、可靠性不高,严重影响了成本会计核算的质量。3.成本会计核算理念较落后目前,市场经济快速发展,成本会计核算的宏观、微观环境变化较大,一些企业仍旧沿用传统成本控制观念,对现代化的成本会计核算理念了解不深,在成本核算、控制过程中,以“节约”为唯一标准,对减少支出过分看重,忽视成本管理效益,导致了一系列的成本核算问题,诸如核算效率不高、成本信息错误等。4.专业会计人才比较缺乏很多企业的会计人才聘用不规范,未进行从业资质审核;一些会计人员缺乏创新意识,对成本管理认识不深刻,使用的会计核算方法较为落后,难以为企业决策提供数据支持。
二、企业成本会计核算体系建设对策
如上所述,企业成本会计核算体系建设还有诸多不足之处,为解决如上问题,应采取如下建设对策:1.转变企业成本管理观念成本管理也是一门科学,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成本控制理论的完善而不断变化。为此,企业应该更新成本管理理念,及时汲取成本管理经验,提高成本控制效果。国外在成本管理上走得更远,企业可以借鉴、吸收其成本会计核算方法、成本会计管理经验、成本管理流程、成本核算体系等,为己所用,确保成本管理理念的先进性。只有如此,才能在市场竞争中占据优势。2.改善成本会计核算环境为了更好地开展成本会计核算工作,完善成本核算体系,企业应该建立健全成本会计核算机制,建立专门的成本核算部门,明确企业各个部门的权责,落实生产责任制。为更为有效地进行成本核算,应该进行成本核算分工,设置系统的项目安排体系,优先处理核心项目,提高成本核算效能。3.加强成本会计核算监管具体来说,应该从如下几个方面着手:其一,完善外部监管环境。政府应该加强对企业成本核算效果的监督、审查,并鼓励社会大众发挥监督作用,针对企业出现的成本管理、核算问题,提出相应的意见和建议。其二,完善内部监督体系。为了更好地提高企业的成本核算质量,企业应该加强内部监督体系建设,对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进行监控,优化成本控制的各个环节,培养员工的成本管理意识,降低生产成本。4.优化配置成本核算人员人员是成本核算的基础,建设成本会计核算体系,首先要建立一支专业化的会计核算队伍。队伍应该包括如下几类人员:其一,财务人员。企业应选聘在成本管理上有丰富经验的财务人员,其不但要了解企业生产情境,拥有生产车间实习的经验,还需要了解企业的产品、工艺、设备、人员等系统常识。只有如此,才能确保成本核算工作的科学性、有效性,及时发现、解决成本核算中出现的问题。其二,统计核算人员。企业应该聘请具有财务知识、统计知识、成本管理知识,且熟悉生产环节、生产工艺的统计人员,植根生产环节,确保统计数据的有效性、准确性,及时将相关问题反馈给成本核算主管。其三,表单记录人员。企业要聘请拥有统计知识、成本管理知识,且耐心、细致的人员完成这项工作。
《成本会计》课程是会计、财务管理等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无论从课程体系,还是从企业会计工作实际看,该课程都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从课程体系看,《成本会计》课程居于会计、财务管理专业核心课程的中心地位,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是继《基础会计》与《财务会计》后的又一门专业主干课程,同时为后续的《管理会计》和《财务管理》等课程打下良好的基础。从会计工作实际看,成本核算与管理是企业会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成本会计》课程所讲述的成本计算、成本分析、成本控制等是企业成本会计岗位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高素质的成本核算与管理人才已成为企业人才需求的热点。
一、课程目标
《成本会计》课程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成本核算能力、成本控制能力、成本分析能力的高素质应用性专门人才。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良好的职业素养。加强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培养学生的诚信品质、敬业精神和责任意识、遵纪守法意识,这是会计专业人才职业素养构成的前提和基础。(2)完善的知识体系。高职学生的知识体系应根据所对应的职业和岗位设定。从目前来看,成本会计课程应培养学生成本计算、成本核算、成本控制、成本分析等方面知识和技能。(3)熟练的动手操作能力。高职教育培养的是应用性技能型人才,教育应体现职业性。成本计算、成本核算、成本分析与控制应是每一个毕业生所应具备的基本技能。(4)较强的创新和创业能力。成本会计作为经济管理的工具和重要组成部分,成本会计人员应具有团队意识、沟通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课程设计理念
《成本会计》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课程,在进行课程设计时,根据成本会计岗位工作内容和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遵循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基本规律,以职业分析为起点,通过校内外财务专家座谈、访谈等形式,明确岗位工作内容和职业能力要求,根据理论以“必须、够用”为度,实践以“强能、致用”为本,在课程设计上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把企业成本会计课程划分为十项基本任务,在十项教学任务教学实施过程中,科学设计教学环节(见图1)、模拟工作过程、突出实践教学、重视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实现教学与工作岗位、工作过程的有效对接,努力做到通过工作实现学习。具体来讲包括:
一是突出应用性。根据教育部2006(16)号文件《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要求,强化学生能力培养,着力体现知识的应用性。
二是突出新颖性。课程内容一方面体现成本会计的最新成果,另一方面将新颁布的会计准则和其他会计财务法规贯彻其中。
三是突出实用性。课程内容力求简明实用,针对高职教育特点和培养规格要求。难度适宜,繁简适中。
四是突出知识体系的完整性。课程分十项基本任务,内容涵盖成本核算原理、成本核算方法、成本控制与分析,保持成本会计知识体系的完整性和系统性。
五是融“教、学、做”于一体。课程讲述过程与成本会计模拟训练密切结合,实现了虚拟条件下的工学结合,学生边讲边练。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运用。
六是充分考虑成本会计课程在课程体系中的内容与联系,既要能够使专业课程体系前后衔接,又要避免课程问的内容重复,防止教学过程中的无效劳动。
三、课程设计思路
首先基于成本会计工作过程,进行典型工作任务分析,以工作任务为导向,整合、序化学习内容。把企业成本会计课程内容划分为十项基本任务。对每项任务,按照任务目标――岗位分析一工作内容――任务实施的思路,让学生明确工作内容,了解完成任务所需具备的知识与能力。使学生带着任务参与学习过程,从而增强学习的兴趣与动力。每一项任务实施内容包括学习目标、岗位分析、教学教案、电子课件、巩固练习、单项实训、案例分析等,构成一个完整的学习单元(见图2)。学生通过学习任务的有效实施,能够掌握成本会计基本理论和方法,熟悉各岗位的具体业务操作流程和技能,并通过职业训练获取职业能力。
四、课程内容设计
合理确定学习单元。提高学生学习效果与效率。以企业成本会计工作岗位分析为起点,深入研究各成本核算岗位工作需要的知识、素质、能力要求,按照“专业――职业――岗位――工作任务――工作过程”的逻辑路径,确定课程教学内容,将成本会计教学内容划分为成本核算、成本分析、成本控制三大模块,十项基本任务(见图3)。
任务一:成本会计入门。通过该项任务的实施,使学生了解和掌握成本会计的基本概念、成本核算的基本内容和要求以及成本核算的一般程序等。
任务:材料及动力费用的核算。培养学生材料及动力费用归集及分配的知识与技能。
任务三:人工费用的核算。培养学生职工薪酬的计算、结算、分配等方面的知识与技能。
任务四:辅助生产费用的核算。培养学生辅助生产费用归集与分配的知识与技能。
任务五:制造费用、废品损失与停工损失的核算。培养学生制造费用、废品损失与停工损失归集与分配的知识与技能。
任务六: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与月末在产品之间的分配。培养学生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与月末在产品之间分配的知识与技能。
任务七:产品成本主要计算方法。培养学生掌握与运用成本计算的基本方法和辅助方法。
任务八:成本报表的编制。培养学生编制成本报表的技能。
任务九:成本分析。成本分析是根据成本报表揭示成本变动趋势,为进一步加强成本管理提供信息支持。本部分培养学生成本分析的方法与能力。
任务十:成本控制。主要介绍标准成本控制方法。通过该项任务实施,使学生了解标准成本的含义、分类、控制方法等;理解标准成本系统的账务处理方法。
五、实践教学设计
《成本会计》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根据成本会计工作特点,在十项教学任务实施过程中。实现教学与就业岗位、工作过程的零距离对接,构建与落实“专业见习――课堂训练――软件模拟――手工实训――顶岗实习”为内容的实践教学体系。根据认知原理。在课程学习之初,通过企业专业见习,建立感性认识,为以后的学习奠定基础;在课程教学过程中,根据熟能生巧的原理,利用课堂练习和成本会计模拟系统对学生就所学内容进行反复演练。练好基本功,实现“学中做”。通过综合实训、顶岗实习,实现“做中学”,培养和锻炼学生的职业能力,实现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办学宗旨。
(一)课堂训练
孔子曰:学而时习之。学习知识需要经常练习。我们把课程
教学与练习融为一体。一是通过电脑利用模拟软件反复训练,二是利用真实的账表进行手工模拟训练,增强感性认识。通过课堂训练,做到学会、会做。
(二)分岗位模拟实训
模拟企业实体、模拟企业业务进行分岗位仿真训练,主要是通过手工训练和软件实训室模拟实训,通过角色扮演,在各个成本核算岗位上模拟训练。将所学知识系统化。
(三)综合实训
在成本会计模拟实训软件中,专门设计了综合训练项目,将全部课程内容连在一起。课程结束后,让学生按照实务操作步骤进行训练,并提交实训结果。给出学生成绩,并记八课程总成绩。
(四)课程见习、顶岗实习
主要是到企业等实训基地观摩或参加实际工作,由校外兼职教师进行现场指导和训练,检验在校学习的实际效果。
通过以上实训环节的实施,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有效锻炼,对成本计算的方法、程序有了更加直观的认识,基本上能胜任成本核算岗位的工作,熟练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达到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
六、教学手段设计
(一)广泛运用案例教学
在对企业成本核算工作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广泛搜集和整理教学案例、实训项目等内容,科学采集、编制现实经济生活中成本会计理论与成本会计实践紧密相连的、生动直观的、引发学生深入思考的教学案例,通过在教学中加大案例教学力度,让学生了解成本会计实践工作中可能碰到的实际问题及解决方法,引导学生不但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从而提高成本会计实践操作能力和决策能力。
(二)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
制作成本会计课程教学课件,利用多媒体教室和成本会计模拟实训软件,将课程教学与会计软件紧密结合,即学即练,并以真实的原始资料和凭证账表为依据,实现了真实工作背景下的学、做统一。利用成本会计软件模拟系统,彻底改变过去“一本教材、一支粉笔”的教学方法,做到讲练结合、学做统一,实现多维立体的教学模式。
(三)利用角色扮演、分组学习教学模式
组长:李树强
副组长:韩瑞功、李建刚
张君、齐素红、苗翠萍
二、顶岗实习目的
顶岗实习是落实党和国家高职教育政策、是实施“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是提高我院人才培养水平和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举措,也是培养学生职业素养和提高职业能力的重要环节。毕业实习作为实践教学环节的主要组成部分,通过毕业顶岗实习的实操训练,使学生熟练地掌握公共技能和专业技能,进一步提高专业素质,强化岗位能力,为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矗
通过顶岗实习,使学生了解社会、接触实际、巩固专业理论知识、提高实际操作技能,达到教育与实践相结合的目的;培养学生综合择业能力和工作能力;培养学生调查研究能力,为撰写毕业论文打好基矗
通过顶岗实习,培养学生热爱劳动、不怕苦、不怕累的工作作风;培养、锻炼学生交流、沟通能力和团队精神,实现学生由学校向社会的转变。同时可以检验教学效果,为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培养合格人才积累经验。
三、顶岗实习内容
实习内容要与实习岗位相结合,以财务会计、成本会计为主,对会计专业的基本技术进行全方位的操作实习。主要包括:
1、了解企业(或单位)的经营性质和特点,了解企业(或单位)生产技术的特点和生产工艺流程及其对会计核算的影响,了解财务会计岗位的设置。
2、熟练掌握各种会计方法及程序操作的基本技术。其中包括建账方法、填制与审核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编制科目汇总表的方法与程序、登记现金的日记账、银行存款日记账以及登记各种明细账和总分类账的方法与程序。掌握结账、对账、编制资产负债表与利润表的基本技术。
3、熟练掌握各种成本会计核算方法和程序操作的基本技术,其中包括产品成本的构成要素核算、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与再产品之间的分配、产品成本计算的各种方法、产品成本核算的账务处理程序等。
4、了解企业(单位)纳税的种类,纳税的计算及与纳税部门的联系情况等,务处理程序,掌握常见税种的业务处理程序、计算、核算与交纳的方法。
5、熟悉财务软件,掌握会计电算化操作业务。
6、初步了解企业筹资、投资等资金管理业务,了解内部控制制度的制定与审计工作的实施业务。
具体采取按岗位轮岗实习的方法。会计岗位一般分为会计主管、出纳、财产物资核算、工资核算、成本费用核算、账务成本核算、资金核算、总账报表等,具体分为出纳的职责、明细会计岗位职责、主管会计岗位职责等。
四、顶岗实习组织方法
顶岗实习单位的落实采取学生自己落实与系部帮助落实相结合。顶岗实习指导实行院内指导教师和生产单位指导教师联合指导的办法
五、顶岗实习的基本要求
1、实习过程中,要认真执行实习单位的考勤纪律,按时上下班,不迟到不早退,有事先请假;要严格执行实习单位的保密纪律,严守商业秘密;要注意自己的人身安全与财产安全;有重要的事情应及时与辅导员、班主任联系;
2、要虚心向实习单位的师傅学习,做到嘴勤、手勤、腿勤,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为在短时间内上岗打下基础;
3、实习开始后三个月内,实习学生必须将接收单位开出的《聘用函》寄给辅导员。
4、指导教师负责与实习学生的定期联系与理论指导;实习过程中,原则上实习学生不得随意变动实习岗位,因特殊情况要求调整实习单位或岗位的学生,须向指导教师提出申请,同时提供在上一个实习单位的实习鉴定表以及下一个单位接收函,方可变更实习单位。
5、实习过程中应注意积累资料,及时填写实习周记、实习结束后写好实习报告和毕业论文。
6、学生实习完成后必须提交:①实习周记;②实习单位鉴定表;③实习报告。
六、顶岗成绩评定
依据实习周记、实习鉴定、实习态度及实习报告等,由实习指导老师结合实习单位的评定,综合评定成绩。
实习成绩评定:满分100分,其中纪律考核成绩20%,劳动态度考核成绩20%,技能考核成绩30%,实习单位评定成绩30%。
七、附件:实习报告要求
1、实习报告要按时独立完成。实习报告是衡量实习效果和评定成绩的重要依据,在指导教师指导下完成。一旦发现由他人或抄袭他人的实习报告,按不及格论处。
2、实习报告内容要求:主要包括以下四部分内容。
(1)实习单位概述和生产工艺流程
(2)实习单位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工作状况
(3)具体实习内容及完成工作的情况
(4)实习体会或收获。
3、实习报告要求:3000字以上。实习报告要层次分明,条理清楚,行文流畅,符合逻辑,文字简练。
4、实习报告格式要求:排版打樱
一级标题:宋体,小二号字,加粗;
1.只重考核,忽视分析的现状
我国企业已有的会计核算制度往往只是将成本核算的结果数据作为员工业绩的考核指标。这一做法忽视了成本数据的分析。企业的成本数据大多是责任部门自己统计的,在统计过程中往往会人为降低。因此,企业应该重视成本数据的分析和整理,而不是一味地重视考核。
2.企业的核算目的不明确,盲目追求成本最小化
成本核算也好,成本控制也罢,其核心都是使企业产品的成本最小化,从而提高企业利润。但在实际生产中,追求小成本未必能使利润最大化。许多企业管理者一味要求员工降低成本,却忽视了一定程度的成本可以换回更大的收益。不同的企业,在其产品不同的发展阶段会面临不同的成本问题,比如在其产品的开发阶段,研究开发费用是必不可少的,这个阶段不可能进行成本控制;产品投入生产后,产品的质量成本会逐渐降低直至稳定,但仍然需要投入大量的鉴定与预防成本。西方企业的实践证明,一定量的鉴定和预防成本远远低于产品出现质量问题后的外部失效成本。因此,对于制造企业而言,稳定而又合理的成本控制是成本核算的主要目标。
3.传统的管理会计系统与质量成本管理要求不匹配
企业为了确保自身产品的高质量,基本都采用质量成本管理系统。但是,传统的管理会计系统与质量成本管理要求不一定匹配。质量管理的好坏最终要看它的成本效应。在这里,如何核算质量成本是一个大难题。例如,某企业为了提高产品质量而对员工进行培训,传统的会计系统只记录了员工培训的成本费用,忽视了因为员工培训提高了技能,从而提高了产品质量,企业获得了更大的收益这一事实。所以,要进行质量成本管理系统的建设,必须对原有的会计系统加以改进。
二、推动我国大中型企业成本核算制度化的对策建议
国家财政部此次的成本核算制度修订是我国现代会计制度的一大进步。从《意见征求稿》中可以看出,财政部已经注意到:我国企业在进行成本核算制度建立方面已有所进展,部分行业企业已进行了尝试和实践。但财政部同时也看到了目前该制度的混乱无序状况。新的会计制度初步确定为适用十类行业(工业、农业、商业、建筑业、房地产业、交通运输业、通信业、软件业、餐饮旅游业和其他行业,考虑到了目前我国企业之间在成本核算领域中的水平差异,也考虑到了间接费用在产品成本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高。此外,笔者对此次修订的会计核算制度尚有如下几点建议:
1.改革传统的管理会计系统
目前的管理会计系统应该进行一系列的改革:(1)信息收集过程应避免出现问题数据,比如财务报表中反映出来的成本上升问题,应该要求提供上升的原因;(2)鼓励工人自己收集相关信息,并利用成本信息解决问题,比如松下公司在作业流水线上设立工人线,各个环节的工人发现问题都可以拉下线,停止流水作业;(3)规定成本信息采集的时间表,当天作业中产生的成本费用应当当天汇总,以便财务人员、成本管理人员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4)在对作业成本进行核算时,应加强作业的动因分析,减少无增值环节,而对于成本核算中出现的问题,应该追查其类型和原因;(5)应该采取适当的奖励措施。
2.谨慎追求国际趋同
会计制度的建立往往追求国际趋同,提倡国际接轨。国际趋同在世界上喊得很响,但普遍都停留在书本理论之上,实践中做得比较完善的国家并不多。美国、英国都有独立的体现本国特色的会计核算制度,而在国际趋同方面走在前面的则是澳大利亚。澳大利亚照搬照抄了西方的经典会计制度,但在实践过程中出现了不少问题,想重新修改又面临巨大的成本压力。所以,我国的会计制度不能盲目地追求国际趋同,应立足我国国情,建立有中国特色的会计核算制度。
3.应考虑质量成本纳入会计核算制度
质量成本核算制度是目前非常流行的一种模式,我国的部分大中型企业也在按照质量成本核算模式进行操作。实践证明,质量成本核算制度本身在操作时也存在不少问题。(1)质量成本核算制度内容庞杂,从产品开发研制到产品销售之后其成本都要考虑在内,结转核算都很麻烦;(2)质量成本核算制度的衡量标准比较抽象,如上述案例,对于员工培训造成的成本如何进行核算,如何衡量其收益,无法在短期内得到可靠准确的数据;(3)混淆了质量管理部门与财会部门的职能;(4)质量成本核算制度无法准确迅速地向管理者提供成本信息,同时相当一部分隐性成本也无法通过传统的统计方法进行核算,反而造成误判。因此,在制订新的成本核算制度时,推广质量成本核算制度也应该十分慎重。
4.创新我国的成本核算制度
我国目前的成本核算制度是在引进西方的会计制度后改进和制订的,还不能完全体现中国特色。因此,我国的成本核算制度建设应该鼓励增加有本国特色的内容条款。实践中,不同类型的企业可以将各自的成本核算方法进行组合使用,比如分批法和分类法的组合,作业成本核算制度与质量成本核算制度的融合等。在这方面,各个高校和企业应该进行合作实验,通过进行一些试点,共同探讨寻适合当前中国国情的成本核算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