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在人为模板(10篇)

时间:2023-03-07 15:19:03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事在人为,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篇1

3、雄心壮志是茫茫黑夜中的北斗星。

4、志之所趋,无远勿届,穷山复海不能限也;志之所向,无坚不摧。

5、不怕路远,就怕志短。

6、志高山峰矮,路从脚下伸。

7、有志者自有千方百计,无志者只感千难万难。

8、有志登山顶,无志站山脚。

9、有志的人战天斗地,无志的人怨天恨地。

10、人生志气立,所贵功业昌。

11、人若有志,万事可为。

12、并非神仙才能烧陶器,有志的人总可以学得精手艺。

13、有志者能使石头长出青草来。

14、壮志与毅力是事业的双翼。

15、志不真则心不热,心不热则功不贤。

16、把意念沉潜得下,何理不可得,把志气奋发得起,何事不可做。

17、壮志与毅力是事业的双翼。

18、不为穷变节,不为贱易志。

19、褴褛衣内可藏志。

20、志气和贫困是患难兄弟,世人常见他们伴在一起。

21、对没志气的人,路程显得远;对没有银钱的人,城镇显得远。

22、有志者,事竟成。

23、人惟患无志,有志无有不成者。

24、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

25、志正则众邪不生。

26、鸟贵有翼,人贵有志。

27、器大者声必闳,志高者意必远。

28、志,气之帅也。

29、石看纹理山看脉,人看志气树看材。

30、志之所向,金石为开,谁能御之?

31、志坚者,功名之柱也。登山不以艰险而止,则必臻乎峻岭。

32、心志要坚,意趣要乐。

33、一人立志,万夫莫敌。

34、强行者有志。

35、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材,亦必有坚忍不拨之志。

36、丈夫四海志,万里犹比邻。

37、才自清明志自高。

38、寄言燕雀莫相唣,自有云霄万里高。

39、雄心志四海,万里望风尘。

40、丈夫志不大,何以佐乾坤。

41、虽长不满七尺,而心雄万丈。

42、沧海可填山可移,男儿志气当如斯。

43、与其当一辈子乌鸦,莫如当一次鹰。

44、胸有凌云志,无高不可攀。

45、远大的希望造就伟大的人物。

46、卒子过河,(名人名言www。veryok。net)意在吃帅。

47、鱼跳龙门往上游。

48、男子千年志,吾生未有涯。

49、心随朗月高,志与秋霜洁。

50、顶天立地奇男子,要把乾坤扭转来。

51、生无一锥土,常有四海心。

52、志当存高远。

53、少年心事当拿云。

54、人无志向,和迷途的盲人一样。

55、鸟不展翅膀难高飞。

56、母鸡的理想不过是一把糠。

57、一个人如果胸无大志,即使再有壮丽的举动也称不上是伟人。

58、有志不在年高,无志空长百岁。

59、男儿不展同云志,空负天生八尺躯。

60、大丈夫处世,不能立功建业,几与草木同腐乎?

61、人生不得行胸怀,虽寿百岁犹为无也。

62、人之所以异于禽者,唯志而已矣!

63、胸无大志,枉活一世。

64、志不立,如无舵这舟,无衔之马,漂荡奔逸,终亦何所底乎?

65、治天下者必先立其志。

66、人生各有志。

67、丈夫志气薄,儿女安得知?

68、莫为一身之谋,而有天下之志。

68、儿童有无抱负,这无关紧要,可成年人则不可胸无大志。

篇2

在一次讲课比赛中,我仔细看了看参赛教师的教案,发现教师们在三维目标的书写上,还存在一些问题,有些人把知识、技能与过程、方法混为一谈,有些人把过程与、方法当作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甚至有几个人把过程与方法中的过程理解为教学过程,例如有的老师把“利用图解,形象、直观的进行教学”当作是过程目标,把“讲练结合、启发探究”当作过程与方法中的方法。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在于教师对三维目标的内涵认识不清,导致对三维目标界定混乱。

一、三维目标的含义

1.1 知识与技能。

知识是指人对客观事物认识和经验的总和;技能是掌握和运用某种专门技术的才能。从学习水平上讲,知识水平可分为三个层次:了解、理解、应用。了解的常用行为动词有说出、辨认、举例、描述等。理解的常用行为动词有解释、比较、判断、概括、整理等。应用的常用行为动词有应用、使用、解决、评价等。技能水平常用的行为动词有计算、操作、实验、联系、转换、安装、测量等。

1.2 过程与方法。

过程是指以学生认知为基础的知、情、意、行的培养和发展过程,包括独立从事或合作参与相关活动,建立感性认识等;方法指知识形成与应用知识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常用的行为动词有经历、感受、参与、讨论、交流、合作、分享、参观、访问、考察、体验、研究等。

1.3 情感、态度、价值观。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指对知识价值的理解和对学习主动性积极性的提升。情感、态度、价值观是三个层次。从时间上来讲情感持续的时间较短,价值观作用的时间最长,情感的积累可以转化成态度,态度的积累又可转化成影响人一身的价值观。

常用的行为动词有喜欢、讨厌、乐于、支持、怀疑、尊重、拥护、形成、养成、树立、追求等[1]。

二、三维目标之间的关系

学生学习任何知识和技能都要运用-定的方法,不管是好方法还是不好的方法;都要经历一个过程,不管是主动探究还是消极接受。在这个学习过程中,学生总会伴随一定的情感和态度,不管是积极的情感还是消极的情感,不管是敷衍的态度还是认真的态度;总会有一定的价值取向,不管是正确的还是不正确的。没有脱离过程就能得到的知识、技能,也没有脱离过程的情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只有伴随着学习者对学科知识技能的反思、批判与运用,才能得到提升;而过程与方法,只有学习者以积极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为动力,以知识和技能为适用对象,才能体现它本身存在的价值,三维目标不是三个目标,而是一个目标,是一个目标的三个方面,三维目标应该说成是三维的目标。在课堂教学中,不能说先完成知识与技能目标,再完成过程与方法目标、再完成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甚至知识与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提法也是不妥的。能力的问题,情感、态度、价值观的问题,都是依附于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之中的,是在探索知识的过程中得以形成和发展的。这三个目标维度总是交织在一起不可分离,在实现某一目标维度的过程,必然伴随着其它目标维度的实现,就如同拿一个立方体,不可能只拿起“高”而不拿起“长和宽”-样。 (王敏勒)[2]。

三维目标之间的关系可以用下图来表示。

三、三维目标在课堂教学中作用

有许多老师说,写教案最怕写教学目标、重点难点了,就算写,也是以应付检查的态度去写,实际的课堂操作过程与所写的教学目标是分离的。那么,是不是教学目标是一些可有可无的虚设?确立教学目标究竟对课堂教学有什么作用?

由于现行教育体制的影响,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老师首先要考虑的是如何让学生掌握知识,课的好坏是以学生对知识掌握的程度来衡量。再加上各校以考试成绩为主的评价体系,使得老师形成了只见分数不见人的知识本位主义,很少能在课堂中顾及学生能力的培养和情操的陶冶。尽管以前教学大纲中也提倡知识、能力、情感三个目标,但只提到目标而缺乏实现目标的具体途径,所以目标显得很单薄,往往老师写出的教学目标是一回事,课堂上如何上课又是另一回事。造成了备课(教案)与上课脱节。

现代教育心理学研究指出,学生的学习过程不仅是一个接受知识的过程,而且也是一个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出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的课堂教学目标,它的内涵比原先更丰富,除了知识、技能,笼统的情感目标也细化成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更为重要的是,由于把过程与方法也做为了教学目标的一部分,那么教师在考虑一节课中学生应当获得哪些知识、掌握什么技能的时候,还得考虑学生通过什么样的过程,运用什么样的方法来实现知识、技能目标,考虑学生以怎样的情感投入到实现目标的过程中。这样,由于考虑到了过程与方法,使得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现价值观这两个维度目标的实现有了具体保障。另一方面,学生的学习方法与过程实际上也是课堂的一部分,教师在对学生学习过程与方法考虑的过程,也就是对课堂进行设计的过程,这样设计出来的课,在实际操作时更具有可行性,教师的备课与上课也不会脱节。

由此可以看出,三维目标改变了重知识、轻技能的弊病,改变了重结果,轻方法、过程的不足,加强了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着眼于学生能力的形成与素质的提高,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了基础。它绝不是可有可无的摆设,也不是新课程改革的标签,它是我们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是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保证。课堂教学中少了哪一个目标维度,都将是不完整的教学。

四、如何写三维目标

先来看一个牛顿第一定律教学目标的案例:

4.1 知识与技能:

1、理解牛顿第一定律。

2、了解什么是惯性,知道惯性的决定因素。

4.2 过程与方法:

1、培养学生分析、概括能力。

2、让学生体验牛顿第一定律的形成过程。

4.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粗看起来,本节的教学目标分三个方面去阐述,符合新课程理念,但仔细研究一下,还是会发现问题。首先,教学目标的行为主体不对。教学目标描述的是学生要达到的程度,它的行为主体应当是学生而不是教师。将教学目标表述成 “使学生……”、“让学生……”都是不妥的。其次,教学目标中“理解牛顿第一定律”,显得很空泛,通过什么途径来实现这一目标?教者没有说明。“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如何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由于缺乏实现目标的过程保证,目标很就可能成为一句空话。

这个目标如果这样描述会更合适一些:“体验牛顿第一定律的形成过程,(在此过程中)理解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这样一来,我们就可以很清楚的看出,学生是在经历牛顿第一定律的形成过程中,一步一步理解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并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的。把一个完整目标分开来写,反而会使得目标显得支离破碎。

在上面的例子中,我们发现,“通过……”就是教学目标中的过程与方法维度,“掌握……”就是教学目标中的知识与技能维度,“培养……”就是教学目标中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维度。可见,教学目标的书写不应当截然的分成知识与能力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那是对三维目标的机械理解,以为三维目标是三种教学目标。一些教育管理者也要求教师把三维目标分开来写,并把这一项做为检查教案合格与否的标准之一,导致教师对三维目标的理解上更加迷茫。

反思课程走过的百年历史,其失败或不够成功之处,首先是目标定位模糊或失误。没有教学目标的课堂教学,也可能会实现一定的教学目标,但极易偏离正确的目标方向。而单一的知识能力目标,则使教师、学生迷失在知识体系与应试训练的胡同里不能自拔。新课程中三维目标的提出,使我们看到了希望的光亮,要想顺利实施课堂教学改革,我们必须认真审视课堂教学目标,真正把握其精神内涵,这样才能确保课程改革走在正确的道路上。

参考文献:

篇3

初到一个公司或部门时要忍。一些人习惯欺负新人,把自己的工作找个名正言顺的理由推给你。跟他翻脸,同事怎么看你?找领导告状,还没做出成绩就先给领导摆出难题,领导如何赏识你?对此大可先忍一忍,有些人欺负的就是一个“新”字,时间长了,你和他们打成一片,谁还好意思真拿你当秘书使唤。

成绩不足时要忍。当得知工作内容相同而自己的薪水在同职位中却最低时,该怎么办?找领导讨个说法还是继续忍耐?这时,你不妨先冷静想一想自己的工作成绩,倘若只是为相差不多的“公正待遇”,未免会让领导小瞧你。要想请公司加薪,就要有过人之处,做不到卓越,至少也是优秀。所以,忍耐这一时的不公正,将自己做得更加完善,当有一天再提到待遇的公正时,也会令公司找不出理由来拒绝。

刚被提拔时要忍。明明是靠自己的本事被提拔起来的,却遭到了同事们的非议,每个人都以为你走了后门。工作中不够配合、同事聊天时冷落你,尤其几个资历老的同事那种羡慕嫉妒恨的表情更让你这个“新官”生了一肚子的窝囊气。如果拉下脸来讲制度,当然可以;以领导的名义搞整顿也未尝不可,但新官上任就这么做恐怕会落下一个不得人心的名声。想赢得人心,就得先忍下当前的冷眼旁观;想树立威信,就要以德服人。展现你的工作能力和宽广胸怀,经过一段时间的隐忍,让同事们看到你的能力和德行,比直接拿制度出来压人,路要走得长远。

篇4

在山西昱玉唐古玩的李玉珍女士指引下,我们见到了彭立星老先生。八十多岁的彭立星老先生的家是简朴的。这与他拥有的成就似乎有些不符,在一间屋子里我们看到了那张大世界吉尼斯之最的证书。它正和老先生的珍藏:多款堪称艺术奇品的明清袖口标本以及清代云锦织锦龙形花纹的盖件、清末民国初的艺术极品广绣六扇屏《四季花卉鸟禽图》,还有一轴仿若余有墨香的古朴绣品长联静静地呆在一起。在这个不足二十平方米的地方,老先生正打开他的岁月宝库与我们轻轻相遇。

老先生的父亲是位老工人,其勤劳持俭的家风养成了老先生什么都不肯随便丢弃的习惯。有一次他发现母亲的一些嫁妆是非常漂亮的刺绣,但现代人不能穿,想到老人保存了这么多年,轮到自己手里也不应该随便扔掉,于是便收藏起来,渐渐就对此产生了感情,以后碰到精美的有收藏价值的刺绣和织锦就逐渐收集起来。现在老先生的收藏几天都不能看完,其中有许多奇品、孤品。如果把这些藏品都拿出来展览可以武装一个大型的民间织绣艺术博物馆。作为当下物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部分,全国乃至全世界都无法与老先生的藏品等量齐观。正是缘于此,中国收藏界的三大媒体中的《收藏家》、《中国收藏》都对老先生及其藏品作了详尽的报道;太原电视台、太原有线电视台、山西省电视台等都在不同时段对老先生及其藏品作了展示:中央台鉴宝栏目两次采访老先生;太原日报、大众收藏等省内多家纸媒也曾对老先生作了专访;部分刺绣和织锦曾在太原、天津、北京等地展出过,受到国内外一致好评,老先生也因此获得了文化部、山西省文化厅、第二届国际艺术节银奖、金奖,他的数十件工艺刺绣收藏被国家出版的大型丛书《中国民间美术全集・山西卷》采用。

历史的光线如此厚重地落在老先生高大的身影上,在他近三十年的收藏生涯中,唯一遗憾的是后继乏人,而今已经年近古稀的他和那些等待人识的藏品安静地待在一起,等待着岁月渐逝。

印象:明清民间刺绣织锦

清末民国初六扇屏《四季花卉鸟禽图》(广绣)

在介绍这件藏品的时候,彭老先生特意拿出一张照片让我们看,在那些疏枝朗叶之间,我们根本无法辨识那是真花鸟还是绣品。但那确是这件六扇屏的局部。观之有鸟鸣啾啾,花叶若颤若伏,栩栩如生,一些光线和阴阳面表现得恰到好处,非常有立体感。据彭老先生介绍,这件藏品共用了一百多种彩色丝线,需要高级刺绣技师花费两年以上才能够绣成,其刺绣水平非常精湛,就拿那些鸟来说吧,每一只鸟至少要用十几种丝线才能绣出,从深到浅,既有中国传统工笔水墨画的“笔触”,又透露着大写意的手法,完全和中国画风中要求的“逸、神、妙、能”相通,每个细节部分,如枝叶细微处都很独到、认真和一丝不苟。六扇屏两边是由何绍基作书的楹联。何绍基(1799―1873),字子贯,号东洲居±,湖南道州人,系道光进士,官编修,清晚期碑学大师,清代大书法家。丝绣的楹联如墨浸纸端,泛着清雅儒风,将何之书法之神表现得淋漓尽致,骨与气皆存。非神工妙匠怎么能够?

清晚期天鹅绒织锦《山水图》

这款织锦的生产地是福建彰州。织品若摄影或油画。表现的是海边丛林,有水有山,也有帆船,山水相依,帆影若离若近,色调灰暗,线条粗犷、简朴,似乎近晚或黄昏时候的景象,总能让人联想到一种淡淡的离愁与乡思。藏品共两幅,其中一幅中间有一座山,有人说那是富士山,如若是此,这款藏品也有可能是日本的舶来物。不过其中的光线阴暗描绘与景致的和谐柔美,层次感分明与立体效果精妙,从哪一方面说都可谓艺术精品。在老先生的其他藏品之间由于其表现的内容不同从而显得很有特色。

清中后期湘绣《虎啸图》

此幅挂于先生中堂,与天鹅绒织锦《山水图》遥遥相对。大家都知道徐悲鸿大师的巨作《醒狮图》,观此虎啸,正好与那狮有得一比。首先是成品年代,悲鸿大师的醒狮图成于旧世纪,图中醒狮威怒自如,跃跃欲奔。而此幅成绣比《醒狮图》还早四五十年,图中猛虎回首,灵活可现,图中诗句恰好作评,“静伏若处子,出林似奔雷。”此图意趣比醒狮多了份生动,多了些意味,虎色花纹与肌腱力度表现得非常完美,实为湘绣中的珍品。

清代服饰花边标本图谱

这些一叠叠放在一起的,且不论其总条数有多少,只其种类就已经上了三千二百多种,其花色、式样、规格、内容、涉及的花边种类无论从哪一方面说都可以称之为世界之最。据老先生坦言,其收藏的条数已经数万。花边织锦在唐代就已经出现,但最盛时期却在清朝。可以说清朝服饰的花边在彭老先生这里都可以找到。其中最窄者仅一二毫米,宽者达120多毫米,有许多都是故宫的珍品。系帝妃王公使用。花边内容与刺绣工艺品有相似之处,有着很浓重的民俗风情,其是中国古代服饰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服饰有着非常重要的衬托美化作用,民国以后,由于外国自动绣花机设备的进入,就不再生产了。但这些机器并不可能绣出很多珍品花边,保存它们对现在的织锦、刺绣工艺都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彭老先生的花边有的雍容华贵,有的富丽堂皇,有的古朴典雅,有的端庄肃穆。集中了彭老先生三十多年的心血,如果没有毅力是很难做到的。每一条花边,他都要仔细对比参照,决不重复,一点点积攒整理成册,使之成为中华花边图谱上最绚丽多姿的一个章节。其历史价值与收藏价值已经无可估量。

清代贺帐(大型刺绣珍品)

贺帐是我国古代祝寿、庆贺的必用礼品。在彭老先生为我们展示的贺帐里,一幅高150厘米,宽80厘米的《福禄图》最先映入我们的眼帘。这幅贺帐以家喻户晓的老寿星为主体,左手拄着龙头拐杖,右手捧着诱人的仙桃。特别是老寿星的头部造型,独具匠心。除了刺绣出象征长寿的高高的额头和长长的须髯外,尤其是那双笑眯眯的眼睛和一张“笑口常开”的嘴,给人以和蔼可亲、慈祥安然、心地开阔、善良和洞察人生一切的感觉,布局十分生动可爱。寿星两旁分别用彩色盘金线绣着仙鹤与鹿,取谐音禄,寓意“福禄寿”。整个作品比例匀称,色彩谐调,保存完整,彰显精妙。另一幅刺绣极品《丹凤朝阳》横宽4米,高1米,以红缎为底衬,用多色丝线绣出大型凤凰和太阳,两边绣有数十只栩栩如生的 鸟禽,有鸳鸯戏水,孔雀开屏以及仙鹤、鹌鹑、喜鹊等,寓意“百鸟朝凤”;百鸟之间,绣着成型的牡丹、仙桃等花卉树木,显然这是一幅“吉祥富贵图”,像这样巨大的刺绣帐幅,且布局丰满、刺绣精美、保存完好的清代后期制作的工艺品,很是难得。除了这些,十八罗汉、八仙祝寿、行孝图等等大型贺帐彭老先生也有收藏。

清早期织锦《唐伯虎山水画》四轴(条幅)

这四轴山水图无论是在色彩上还是比例、纹路、笔触上都堪称俊美,画风清朗,且骨气丰盈,深得唐伯虎真迹的神韵与灵动,是织锦工艺史上的佳品。清早期的织锦工艺是织锦业的初期,这四轴山水,其中有一幅在保存的时候被损伤过了,但并不影响其在艺术上的造诣和审美。此外还有一幅明代大画家唐棣的《山水图》也得一见。从这幅山水的残破程度上看,如果再不大力保护的话,其将不久于人世。彭老先生不无伤感地告诉我们,这幅轴,每展开一次就会有一次巨大的损伤。我想这种损伤更多的是因为他已经无力再为它们作出什么的表达吧。几轴《山水图》其价不言而喻,只待有缘人再续风采。

香囊、绣鞋、帕袋、眼镜盒、耳套

这些都是小佩件了。香囊又叫荷包,是清时常用物品。其绣品图案多有寓意,如“五蝠(福)捧寿”、“喜上梅(眉)梢”、“五谷丰灯(登)”等,此外还有“岁寒三友”、“龙凤呈祥”、“八宝生辉”、“三阳开泰”、“独占鳌头”、“鹤鹿同春”等;还有采用戏剧片段来传情达意的:如“西厢记”、“拾玉镯”、“柜中缘”、“卖水”、“三娘教子”、“打渔杀家”、“打金枝”、“四郎探母”等。这些荷包在绣法技巧上也非常讲究,它采用平绣、锁绣、打籽绣、螺旋绣、珠绣等多种绣法。至于绣鞋、帕袋、眼镜盒、耳套等都各有其出彩的地方。

印象:老去的时光与挽留

此刻,时光的尘封正透过岁月的窗口来遮没老人的身影,对于这个一生事俭的,唯以辨识珍锦为己任的老人,我们的所有评价都显得很轻。尤其是面对那满屋子的珍品来说,任何触碰它们的目光都将变得很淡很薄。这位从小参加工作有着大专学历、高级经济师职称,当过县委书记、处长的老人面对着他毕生的心血时并没有给我们讲述太多。或者他已经讲了很多了,因为他已经告诉我们一部织锦和刺绣的历史,难道这还不够吗?时至今日,这藏品正以每年30%的升值空间默默地堆放在那里。其丰富的参考价值对我国今后的刺绣与织锦工艺都不可再生的参照与借鉴,有着巨大的文化产业开发价值。在如今对物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大力提倡下,如何挽留这批珍贵的文化遗产已经成为当今有识之士的当务之急。

附件:部分藏品

刺绣男女童帽类

总计约200余顶。清代制作,70%以上为精品,可供展览。男童帽造型独特有龙头帽、学士帽、道士帽、莲生贵子帽、八仙帽等;女童帽的刺绣内容丰富多彩、刺绣精湛。被誉为中华民族的瑰宝一绝。

刺绣织锦裙类

共有近百条,其中60%以上为清代制作,有盘金裙、马面裙、龙凤裙、凤尾裙、百褶裙、织锦裙,涵盖了中国裙类大部分样式,刺绣工艺精良,其中有十数条织帛裙为云锦,制造工艺完全是特殊的人工制作,十分珍贵。

大型刺绣门匾类

约十多副,为生活实用品。主题有“天仙配”、“牛郎织女”、“孔雀开屏”、“花鸟鱼”等,还有以各种动物、鸟禽(约30种)绣在一件门匾上的作品(属珍品)。以上作品每件都场面宏伟,拼图饱满,技术良好,保存完整,有很好的收藏,欣赏价值。

篇5

该火灾造成万某财产直接损失达130余万元,万某依据消防支队的责任认定书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要求王某赔偿损失。王某对此不服,向消防支队申请重新认定。6月28日消防支队对火灾原因重新认定,认为垃圾堆遗留火种经风吹复燃,飞火散满在宝成轮胎厂的可燃物所致。7月3日消防支队作出火灾事故责任重新认定,认为万某在仓库内设立工厂未经消防审核且在车间内存放大量的可燃产品、原料致使火灾发生后得以迅速扩大、蔓延,万某负间接责任。取消了对王某直接责任的认定。万某不服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法院审理后认为,被告消防支队只确认间接责任,是其履行职权的行为,并无不妥。

篇6

二是教师的人格魅力来源于刻苦钻研,严谨笃学,广博的知识和教书育人的能力。具有这样条件的教师不但在教学上游刃有余,而且善于处理和协调跟学生以及同事的关系,会营造宽容、和谐的工作氛围,有利于获得事业的成功。从这样的老师的身上,学生的个性发展能受到良好的影响,受益终生。

三是教师的人格魅力来源于善良和慈爱。他会在人人平等的基础上去接纳每一个学生,不会因为学习成绩的好坏与家庭背景的不同而不同或歧视某些学生。他胸怀博大,能容下个性不同和兴趣爱好各异的学生,他不仅是学生的良师,也是学生的长者,还是学生的知心朋友。他不仅关心学生的学习成绩,也关心学生的思想品德。

四是教师的人格魅力来源于对学生的信任和宽容。在教学的过程中,他不是一味地灌输,包办代替,而是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以学生发展为本,让学生在探索中享受到成功的喜悦。他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引路人,从不把学生看成是知识的容器和考试的工具,他充分相信学生的能力,并想方设法锻炼和提高学生的能力。他对学生在探索的过程,在学习生活中的过失,采取的是宽容的态度,相信并让学生自己纠正过失。

五是教师的人格魅力来源于对事业的忠诚,他淡泊名利、志存高远。不是把教书看成是一种谋生的手段,而是毫无私心杂念的投身其中,以教书育人为崇高的职责,并能从中享受到人生的乐趣。他以自己的真诚去换取学生的真诚,以自己的正直去构筑学生的正直,以自己的纯洁去塑造学生的纯洁,以自己的高尚品质去培养学生的高尚品质。他是最能以身作则的人,以人心换人心。

六是教师的人格魅力来源于从不满足的追求精神,他勇于创新,奋发进取。始终以胜不骄、败不馁的形象去感召学生追求卓越。在挫折和困难面前,他是当之无愧的强者。他不会陶醉在成功之中而不思进取,更不会沉溺于暂时的失败的痛苦之中而不能自拔。他学会反思,并从反思中获得宝贵的经验教训,确立新的奋斗目标。

七是教师的人格魅力来源于美好的自身形象。这样的教师,他十分注重自己的言行举止和衣着仪表,他在洁身自好的同时,也会影响和教育学生讲究仪表,注意文明,让那些行为不检点人在他面前自显形秽,无地自容,从而予以收敛,并逐渐养成注意良好的自身形象的优秀品质。

八是教师的人格魅力来源于出众的交际口才和交际能力。具有这种能力的教师,他说话讲求策略和方法,就像百家讲坛于丹教授讲《论语》那样,很讲究语言艺术,注重语言的艺术感染力,善于处理各种关系,在复杂的人际交往中得心应手。这样的教师学生喜欢接近,并很容易成为学生的知心朋友。他的口才,他的能力让学生折服。他对学生教育的话语才有分量,才富有感召力,对学生产生着巨大的影响力,对学生的教育是深远的。

篇7

张秋英家的偏房里,排着一层层的木架子,上面摆着一盒盒的黄粉虫。屋里没有生炉子,很冷,但在麦麸中,密密麻麻的黄粉虫在蠕动。记者捻起一个放在手心里,爬的手心麻酥酥的。“这玩意生命力可强了,很少生病,养起来太省心了!俺能发家致富,多亏了王存秀兄弟。”张秋英感激地说。

25岁的王存秀是永发养殖合作社社长,家住沙镇蝗虫庙村。他在深圳打工回来后,养过鸡、搞过废旧塑料回收加工,都赔了。后来,他考察到黄粉虫养殖投资低、市场前景广阔,便开始养黄粉虫,当年回本后纯挣1万元。

由于市场需求量大,去年2月份,王存秀发起成立了永发养殖合作社,带动起136户农民养殖黄粉虫。合作社实行统一供种,统一技术指导,统一回收销售。合作社每月产鲜虫2万多斤。大的养殖户一月能出2000多斤虫子,平均每个养殖户年挣3万元。

“下一步,有企业要从黄粉虫中提取生物柴油,这样黄粉虫的市场需求就没法估量了。”王存秀说:“养鸡、养猪,需要很高的技术含量,需要做好防疫工作,稍有不慎,一场病可能都死了。养黄粉虫,不需要技术含量,零下15度也冻不死,收益可观。是农民致富的好门路。”他介绍,鲜虫每斤5元钱,是饲养家禽、鸟、龟、牛蛙的最佳饲料,销售到河南、河北、北京等地。干虫每吨3.6万元左右,销售到天津等地提取蛋白粉、食品添加剂等。

一年吃掉60万斤烂菜

春节前夕,王存秀又收了一车烂白菜,每斤1毛钱。

“现在白菜扒干净,才一斤几分钱。菜贱滞销时,有的农民直接把菜倒在地里不要了,腐烂容易产生病虫害。而烂菜是黄粉虫的好饲料,烂黄瓜、烂土豆、烂西葫,黄粉虫都照吃不误。一年来,我们合作社收了60万斤烂菜,价格每斤从几分钱到几毛钱不等,为菜农减少了一些损失。”王存秀说。

据介绍,按一个养殖户一月出1500斤虫子算,这些虫子要消耗7500斤烂菜。王存秀已联合有关部门向菜农收购10万斤烂白菜。

聊城大学农学院植保系副教授刘守柱研究黄粉虫多年,他介绍:“养殖黄粉虫的生态效益明显。黄粉虫是‘营养物质流动的中转站’,能净化环境,吃掉烂菜叶、厨房垃圾等有机废弃物,转化成优质蛋白。虫粪可以做饲料或者肥料,形成农业良性循环。菜烂在地里会形成病源,会带来线虫、蚜虫等病虫害。用烂菜喂黄粉虫,能减少田间积累病虫的机会,明年农作物的发病率也可以相应减少。”

“前一段时间我去泰安考察时,在山东农业大学有机废弃物处置中心就看到有十几个印有泰山环卫字样的垃圾箱。”王存秀说。该校与泰安市环卫处合作,用环卫处收集的厨房垃圾喂黄粉虫。3000至4000盒黄粉虫大概一天就能吃掉2至5吨厨房垃圾。

“目前生活垃圾大部分靠填埋处理,其中有机垃圾就占了七八成。养殖黄粉虫为垃圾的处理提供了新途径,如果养虫吃垃圾的模式能推广,那么我相信今后生活垃圾处理问题就能基本解决。”刘守柱说。

市场需求量大

“昆虫的产量在地球上仅次于植物,是唯一一块还没有被开发的资源。联合国粮农组织呼吁‘肉食者’改吃昆虫,并正在考虑推广昆虫食品,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量。”刘守柱认为,黄粉虫市场需求量大,是养殖业的下一个蓝海。

刘守柱介绍,随着环境、资源、人口问题的越来越突出,蛋白质短缺成为全球性的问题,而黄粉虫是优质蛋白来源。一方面可以为人类提供优质蛋白,另一方面可以用做畜牧业优质饲料。作为食品来说,黄粉虫营养成分居各类动植物之首,富含蛋白质、氨基酸、维生素。而且在养殖过程中不用任何药物,非常安全。当前作为食品很多人还不接受。刘守柱曾经在聊大校园里摆上油炸黄粉虫供学生品尝,很多人不敢吃,但吃了之后都大呼好吃。

篇8

我最不喜欢庸脂俗粉的奴颜媚骨,我觉得那是一种做作。这样的人,连古代的歌妓,也难以相提并论。柳如是,董小宛,卓文君,霍小玉……哪一个不是满腹才华?她们虽身为歌妓,却个个才思如云,懂得对爱情的一种忠贞不渝之志,身为卑贱,却同样赢得世人的称羡。

篇9

1990年的夏天,八月底的某一天,我走进了本区最边远的乡,走进了那个面朝大山三面临水的偏远村小――六合小学。

学校虽然是村小,却有二百多个学生,九位教师,其中六位住在学校里。报到之后,校长先给我安排工作(一个人包班二年级,每周二十五节课),然后把我安顿在一间黑屋子里。那是一间背临湖水的小屋子,整日里黑黝黝的。小屋只有一扇不到一尺高的小窗,得等到下午五点过后,太阳擦着山脊下滑西落时才能将阳光透进我的屋子,将湖面的粼粼水波映在我小屋正对小窗的墙上,让我的屋里能够见到一些自然的光,温暖的光。

中师三年,出生贫寒的我没有少想自己将来工作的学校会有多么艰苦。我曾经设想自己被分到边远的山区,一个人住在八面来风的学校,吃喝拉撒全靠自己,如今的环境虽然不算好,工作也不轻,却让我感觉已经很不错了。

第一次去班里上课,教室里先还安静,可不一会儿就桌子板凳吱吱嘎嘎声此起彼伏,有两个孩子甚至突然跌倒,惹得大家哄堂大笑。我感觉自己作为老师的尊严受到了严重的挑战,心里气恼至极。几步跨过去,我正想大声呵斥,却突然发现孩子们的课桌底下像挨了一溜排炮似的,到处是大大小小的弹坑,两个孩子就跌坐在“弹坑”里。等两个孩子灰头灰脸地爬起来,窘头窘脸地望着我时,我却再也呵斥不起来。我无论如何也没有想到,我的第一批学生竟然会坐在“弹坑”密布的教室里上课!

在“弹坑”密布的教室里上了几天课,我心里好像也“弹坑”密布了似的。

有什么办法可以把地面弄平整一些呢?有一天,当我盯着小屋地面再次念叨起这个折磨了我多日的问题时,忽然想起了小时候看着父亲挥着泥板把厨房的黄泥地面拍紧拍平的情景。我为什么不可以组织孩子们用泥板把教室地面也平整一下呢?

说干就干,我当即决定利用星期六下午的劳动课平整教室。

山里的孩子从不缺力气,听说要平整教室,特别积极。一到周六中午,他们就把箢篼、水桶、小锄头、泥板之类的工具早早地带到了学校。

劳动开始,我指挥孩子们把课桌凳全搬出来,然后带着他们去校外庄稼地里搬黄泥。我带着春强、祥华等几个大个子男孩挖土往箢篼里装,其余孩子则两人一组,把黄泥抬进教室。三十多个孩子一起忙碌着,蚂蚁搬家似的,在教室与庄稼地之间来来回回奔走着。

看孩子们把新鲜泥土准备得差不多了,我又带着春强们修整教室里的“弹坑”。我们把“弹坑”四壁清理平直,把坑底的土适当挖松,然后浇上水泡软。等水差不多都渗进去了,坑里的土变得比较有粘性了,就倒进新鲜泥土,再叫孩子们使劲踩,使劲跳,把黄土踩紧,压平。看踩得差不多了,我和春强们就挥着泥板噼里啪啦使劲拍。随着泥板的举起、落下,坑里的泥紧了,凹下去了,旁边的孩子赶紧添上新泥,然后再踩,再拍。添土,踩土,拍土,孩子们使劲地跳啊,蹦啊,拍啊,有的还唱起了歌,简直像过节一般。

手酸了,汗流了,教室地面终于被我们拍得平平整整、结结实实了,大家再也不用灰头土脸地坐在教室里上课了,我感觉自己的心总想蹦出来笑。

事后才发现,学校各班教室都一样。见我班这样做效果不错,于是大家纷纷仿效。看着所有教室焕然一新,我突然发觉,有时候艰难并非不可改变,即使初为人师,我也大有可为。

不过,经过这样平整的教室也顶多能维持一年。一到暑假,因为天气炎热,教室里的黄土地面就会干燥得开出巴掌宽的裂缝。暑假之后第一件事,就是带着孩子们再次举起泥板平整教室。

就在这挥着泥板平整出来的教室里,孩子们陪着我度过了初为人师的那段日子。

那是一段艰苦的日子。

学校六个班,却只有九个教师,每个老师的课都多。其中有三个民办教师,都是附近的,每天上完课还要回家种庄稼。我们几个外地来的老师都住校,无处可去,学生走完之后坐在办公室不是看书备课改作业,就是挥起笔胡乱涂抹。我现在的字还不错,就是那个时候练出来的。

每个月,我们都要带着孩子们去山上的小煤窑挑煤。每次挑煤,小的背,大的挑,老师挑着煤走在班级前头带路,两百多人的队伍拉开来,远远看去,蔚为壮观。

最麻烦的是一日三餐。我们每个月都要步行一个多小时去乡里的粮站买米买面。至于菜,因为没有集市,无处可买,就到附近农家去买。幸运的是,学校后面有一些荒地,学其他老师的样儿,我也开辟了一小块出来,种上了一点儿丝瓜、南瓜、四季豆之类不需要怎么费神打理的菜。而孩子们也常常在上学的时候给我捎来一棵两棵的蔬菜,自己总算不至于靠着腌菜下饭过日子。

那也是一段快乐的日子。

学校是一个四合院。随着年轻人的增多,校长找来石匠现浇了两块水泥板,再用硫矿石板做支架,在四合院地坝南北两侧各搭了一个乒乓球台,算是丰富师生们的文娱生活。课间,中午,乒乓球台是孩子们最快乐的天地。大家排成一溜儿挨个儿打,有时排在后面的连球儿也没有摸上就上课了,那也没有关系,下节课完了接着来,真是其乐融融。下午放学,孩子们走完了,乒乓球台就成了我们几个年轻老师挥洒汗水的地方,大家总要打得一身汗淋淋的才罢休。

晴朗的晚上,我们就坐在四合院的地坝中间,借着千里皓月,或是漫天繁星聊天。我们偶尔也喝点酒,酒到酣处,甚至扯开破喉咙对月当歌。

篇10

“补语”作为汉语学界重要的语法范畴之一,来源于英语“complement”,最初由黎锦熙先生在1924年问世的《新著国语文法》中提出,但随着赵元任Mandarin Priner(1948)的出版,传统语法中“complement”外延被扩大。李荣继承赵元任的说法,在《语法讲话》中用“补语”取代“补足语”,由此这两个术语开始混用。对此,陆丙甫提出将原有“补语”译成“supplement”或“Buyu”。金立鑫则将汉语补语拆分成后置状语(postposed adverbial)和次级谓语(secondary predication),认为修饰或限定动词的都是状语。本文从汉语状语和补语易位的角度,基于北京大学CCL现代汉语语料库和古代汉语语料库,结合“三维”语法理论,从历时的角度分析汉语状语如何从古代前置和后置皆可到现代汉语前置为常规的现状,并将现代汉语状语与汉语补语进行比较分析。

一、古汉语中的状补易位

需要指出的是,在上古时期不存在表示结果的动补结构,而是用状动结构来表示。如《孟子》“人之有道也,饱食暖衣,逸居而无教,则近于禽兽”一句中“饱/暖/逸”三字,虽然表示的是结果,但是在句中仍然前置。

本节对状语分析主要是根据介词“以”字结构的语序、状语标记以及主观化结构方式状语的有无。基于此,将汉语状语的发展分成三个阶段:A.先秦至西汉,“以”字等结构可前置也可以后置;B.东汉至宋代,语序确定,介词结构“以”一般前置;C.元明清至今,主观化形式成熟时期,状语标记成熟以及主观化结构作方式状语。[1]

(一)先秦至西汉

1.“以”字结构状语前置情况

(1)每岁孟春,遒人[以]木铎徇于路,官师相规。(《今文尚书》)

(2)象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

(3)乾始能[以]美利利天下,不言所利,大矣哉!(《周易》)

例(1)“遒人以木铎徇于路”中,“以木铎徇”译成现代汉语即为“遒人拿着木铎询问”;例(2)中的“君子以自强不息”译成现代汉语即为“君子凭借发奋图强而不停息”;例(3)中,“乾始能以美利利天下”译成现代汉语即为“天才能用美满的利益让天下人受益”。以上三句中的状语“以木铎”“以自强”“以美利”均作为状语前置于谓语前,描述的是动作的伴随情况。

2.“以”字结构状语后置情况

(4)敷奏[以]言,明试[以]功,车服[以]庸。(《今文尚书》)

(5)戒之用休,董之用威,劝之[以]九歌,俾勿坏。(《今文尚书》)

(6)天降之咎,肆予[以]尔众士,奉辞伐罪。(《今文尚书》)

例(4)中,“敷奏以言,明试以功,车服以庸”整理成一般语序,即为“以言敷奏,以功明试,以庸车服”;例(5)中,“劝之以九歌”整理成一般语序,即为“以九歌劝之”;例(6)中,“肆予以尔众士”整理成一般语序,即为“以尔众士肆予”。从上述三个句子可以看出,都是“以”字后置与宾语的“以”字结构作方式状语。

从整理出的部分语料中可以看出,“以”字结构状语的前置和后置情况均较为普遍,且都较为简短,语义指向都比较简单。

(二)东汉至宋代

1.“以”字结构一般前置

(7)律令烦多,百有馀万言,奇请它比,日[以]益滋,自明习者不知所由。(东汉《全汉文》)

(8)关东比岁不登,吏民[以]义收食贫民。(东汉《全汉文》)

(9)顾骏马[以]徘徊,哥虞兮而流涕。(唐《唐代墓志汇编续集》)

(10)乃[以]武德三年太岁庚辰二月乙未朔八日壬寅归葬於万……(唐《唐代墓志汇编续集》)

(11)帝於颛顼为族子(其母不见),[以]水承木,天下号曰高辛氏。(北宋《册府元龟》)

(12)勋为唐侯,挚在位一年而放勋立,是为尧帝。[以]火承木,天下号曰陶唐氏。(北宋《册府元龟》)

上述例句中,有例(7)、例(10)“以”字结构的时间状语,来说明那一个时间段内正在进行的活动;也有例(8)、例(9)、例(11)和例(12)之类“以”字结构的方式状语,来说明动作进行时所采取的方式,也是属于动作的伴随情况。

2.“以”字结构存在后置

(13)昔在帝尧,立羲和之官,命[以]四时之事,令不失其序。(东汉《全汉文》)

(14)佛印元公,劝之[以]应翠岩之命。(北宋《禅林僧宝传》)

(15)楚人[以]山鸡为凤。世传[以]为笑。(北宋《禅林僧宝传》)

这里需要解释的是例(15),第一个“以”字解释为“把”,第二个“以”解释为“以致”,即“楚人把山鸡当作凤凰,世人以致将(这件事)当作笑谈传播开来”。从中可以看出,这句话中后半段是“以”字结构的后置。

(三)元明清至今

该时期的状语标记和形式逐渐成熟,出现主观化结构作方式状语。

(16)弹后[以]木板擦成长条[以]登纺车,引绪纠成纱缕。(明《天工开物》)

(17)夫通之贸死[以]争者,亦人之常情。(清《宋论》)

(18)哀者哀,而哀已节者固不[以]乐乱之。(清《宋论》)

上述句子中例(17)、例(18)两句中“冒死以争”和“哀已节者固不以乐乱之”均带有作者强烈的主观化评价,是从作者自己的视角出发对行为进行的描述。例(16)中第一个“以”代表了这一时期状语的标记。从整体上看,状语的形式逐渐发展成熟,且语义指向随着时代的发展而逐渐复杂。

在对“以”字介词结构做了纵向的梳理之后,我们还应当看到,古代汉语中的状语前置和状语后置还存在其他的形式。首先从状语前置来看:

(19)今天下三分。(诸葛亮《出师表》)

上述句子中“今天下三分”,按照常规语序,应变成“天下今三分”。即句子中时间名词作状语,常放在主语前面。当然,还存在时间名词作状语不提前的。如:

(20)秋水时至,百川灌河。(《庄子・秋水》)

此外,程度副词作状语,常远离谓语。如:

(21)去病大为仲孺买田宅奴婢而去。(《汉书・霍光传》)

句中“大”应该放在谓语“买”前面,即“去病为仲孺大买田宅奴婢而去”。

其次,状语后置现象在古代汉语中也十分普遍。例如:

(22)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战国策・魏策》)

句中“受地于先王”应当转换成“于先王受地”。

(23)咨臣以当世之事。(《出师表》)

该句转换为“以当世之事咨臣”。

(24)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蜀道难》)

该句转换为“蜀道之难,于上青天难”。

“于”最经常的用法是引介处所、工具、时间、原因、比较对象等名词性成分,但它们都不是和动词关系最密切的论元成分,在句法上也就不投射为宾语。“于”前的成分动作性比较弱,“于”后的名词性成分具体性比较弱,根据Hopper和Thompson(1980)的及物性理论,这样的动词和名词之间的及物性程度较低。高及物性的典型动宾结构则表现为动词是动作动词,宾语是具体名词。[2]基于此,我们可以进一步得出“于”类似于动名之间低及物性的一个标记。而不能简单从节律切分的角度,把“于”后面的成分看作宾语。

二、现代汉语中的状补易位

(一)次级谓语的不足

以金立鑫为代表的一派学者,依据其句法语义关系将传统语法中的补语分化成次级谓语和后置状语两个大类。金立鑫把次级谓语定义为“针对谓词以外的名词性成分的数谓(核心是谓词),它们与被述谓的名词构成完整的述谓结构(或自成一个独立自足的述谓结构),且句法位置在主要动词之后”[3]。总的来说,金立鑫总结的次级谓语的必要条件有:核心为一个谓词,述谓句中某个名词性成分,其主要句法位置处在主要谓语动词之后。上述三者共同构成了充分条件。由此引发了我们对状语和补语易位的进一步思索。笔者认为这种理论仍然存在不足之处。

(25)很快地走

(26)走得很快

上述“很快地走”和“走得很快”有区别。首先,“走”要求施事能够发出,而且“走”的方式也可以各不相同,这不是“走”的语义本身要求的,而是施事主体赋予的。所以,“很快”指向的是主语,不同的是“很快地走”强调的是“走”;“走得很快”带有评议性质,突出的是“很快”。另外,“很”本身带有副词、状语的性质,所以可以把后置的部分提前。

(27)吃得精光

(28)*精光地吃

(29)辛勤地工作

(30)*工作得辛勤

“吃得精光”中的“精光”指向的是食物,而“吃”的主体是人或动物,所以二者不相符合。从“吃得精光”也可以看出,补语指向的是述语,是对句中主要谓语的描述,而不是针对某个名词性成分。因此。充当补语的成分不能处理成次级谓语。

根据陆丙甫、金立鑫《语言类型学教程》中提出的“时序象似性”原则[4],认为“时序象似性”也可看作一种事理顺序,也就是说时序和语序之间的一致性原则。时序象似性在连动结构中表现最为突出。在本文中,我们也可运用这条原则解释上述两个句子。很明显,“精光”的状态是发生在“吃”的动作之后的,所以反映在结构里面就有“吃得精光”而不会有“精光地吃”。

同理,“辛勤地工作”描述了工作时的状态和态度,“工作”和“辛勤”是伴随出现的,并不存在时间上的先后顺序,所以也就不存在“工作得辛勤”此类表达。

(31)工作得辛苦

(32)辛苦地工作

上述例(31)、例(32)和例(29)、例(30)类似,为什么例(31)、例(32)两句均合法?“辛苦”是具体的述行形容词,指的是身心的劳苦,指向的是工作中人的具体运行情状。而“辛勤”则侧重于人的品格,不容易被具体感知,需要进行多方面的分析,加以推断而得出,较为抽象。因此,“辛苦”前置和后置皆可,而“辛勤”只能前置作为状态形容词。

另外,后置状语的不足还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当补语说明动作的受事、施事或当事时,即作为情态补语时,补语无法前置为状语;[5]

(33)罪犯吓得面如土色。

(34)*罪犯面如土色地吓。

例(33)、例(34)中“面如土色”只是对受事“罪犯”受惊吓的程度的补充说明。

2.当形容词谓语后的补语以形容词为前提时,补语一般不前置作状语。

(35)教室里吵得什么都听不清。

(36)*教室里什么都听不清地吵。

上述句子中要先有“吵”的情况的发生,才会有“什么都听不清”这个结果的出现。

(二)信息焦点与状补易位

根据认知语言学的观点,从语用角度来看,一句话中前半部分往往是旧信息(已知信息),后半段是新信息(未知信息)。如果要表达焦点信息,就可以通过调整常规语序,把需要突出的信息置于焦点的位置。那么同一个词语在句子中状补易位,则该句法成分会发生很大的变化。当状语后移成句末常规焦点的信息,就成了全句的信息重点。如:

(37)我常常在学校出现。

(38)我常常出现在学校。

例(38)中“在学校”从状语的位置转移到了句末的位置,成了整个交际的未知信息。正如陆丙甫所说的“汉语语序带来的焦点性状语的补语化”。

此外,我们可以通过感知难度计量验证汉语语序带来焦点性状语的“补语化”的合理性。心理学中有一个认可度较高的结论是,结构程度越高的材料,越容易为人脑信息加工机制所记忆和处理。基于此,我们可以把处理过程中大脑里每时每刻需要记住的平均板块数,作为衡量语句感知难度的基本指数,称为“平均感知难度”,用PN表示。[6]

(39)他 疼得 像 肠子 里头 绞 似的。

1 2 2 2 3 4 1

(40)他 像 肠子 里头 绞 似地 疼。

1 2 2 3 4 5 1

所以,此时PN(39)=(1+2+2+2+3+4+1)/7=2.14,PN(40)=(1+2+2+3+4+5+1)/7=2.57,很明显,PN(40)>PN(39),也就是说焦点性状语的补语化可以降低整个句子的感知难度,从而更有利于听者进行语句的解码吸收。

此外,上述例(39)可回答“他疼得怎么样?”,提问方式比起提问内容可以获得更多新的信息,回答时也多和谓词性相关,而不是与体词性相关。因为体词的可别度高于谓词,因此相对而言谓词往往后置。

综上所述,在古代汉语状语和补语的发展历程中,上古时期不存在表示结果的动补结构,而是用状动结构来表示。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认知和思维不断深入发展,修饰或限定动词的状语从前后置皆可逐渐演变为以前置为常位,补语以后置为常位,并进一步靠近现代的表达习惯;其次,通过时序象似性的原则和谓词的语义指向,说明了现代汉语中设置“后置状语”这一概念的不合理性;最后,通过听者感知难度的测量,进一步说明论证汉语语序带来焦点性状语的“补语化”的合理性。

(本文为江西省社会科学“十二五”规划重点项目“汉语状态补语语法化的类型学研究”[项目编号:15YY01]。)

参考文献:

[1]何洪锋.先秦至西汉的前置方式状语[J].语言研究,2007,(4).

[2]董秀芳.古汉语中动名之间“于/於”的功能再认识[J].古汉语研究,2006,(2)

[3]金立鑫.解决汉语补语问题的一个可行性方案[J].中国语文,2009,(5).

[4]陆丙甫,金立鑫.语言类型学教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