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实训总结模板(10篇)

时间:2023-01-24 23:21:49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口腔实训总结,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口腔实训总结

篇1

口腔修复学是研究和采用符合人体生理的方法修复口腔及颌面部各种缺损的一门科学,它不仅要求修复工作者具有扎实的口腔医学理论基础和操作技能,还应具有应用材料、生物力学、美学等科学的相关知识[1]。因为口腔修复是一门操作性很强的临床工作,要求医师心灵手巧、经验丰富,最大限度地满足患者的美观和功能要求。在这种形势下,口腔修复学实训带教面临挑战[2]。我们通过改进教学方法,加强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提高了教学效果,使学生较好地完成实践技能的学习。基于目前学校实训条件的传统实训教学方法,特别是口腔修复实训教学,学生上实训课的兴趣匮乏,积极性不高,严重影响了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教师为学生的实训准备、预试、讲解、辅导等教学工作需要花费的时间不足,更不能引起学生的重视。而学生多、实训教师少的现状又导致实训效果较差。传统的口腔修复实训模式基本上是以老师示教为主,再辅助以模型和样品。由于操作性强,有些学生很难在老师的一次示教中完全掌握整个实训,而老师受到时间、教学任务的限制,往往无法顾及每一个学生的操作情况,从而影响整体的教学质量[3]。我们通过改进教学方法,加强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提高了教学效果,使学生较好地完成实训学习。

1 改进教学方法

1.1 注重三基训练 在学生刚进入临床学习的阶段,加强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加强学习一些口腔修复临床的接诊技巧,加强口腔印模操作等基本功的练习,熟悉口腔修复常用器械和材料。

1.2 加强口腔修复教研室教师队伍建设

口腔修复教研室十分重视教师队伍建设,由教研室主任亲自制订教师培养计划并主持落实工作。具体如下:

(1) 定期组织交流教学经验,共同探讨教材难点问题;

(2) 为青年教师选择资深教师作为指导教师,高年资教师对低年资教师自觉、尽职地担负起传、帮、带的任务,以身示范提高青年教师的专业技能、教学能力。

2 实行开放的实训室制度

必须大力倡导教学实训室的开放。过去,只有上实训课对学生才能进入实训室,由于课堂时间有限,学生往往出现操作时间不够的现象。开放实训室后,给学生提供了更为灵活的操作机会,开放的时间可以为课余或双休日。开放性实训室既是时间与空间的开放,也是仪器设备与实训项目的全面开放,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自己的操作项目,以弥补自己的不足。在开放实训室的实际操作过程中,要制定合理、严格、规范的管理制度。避免设备损坏,材料浪费。

3 引入实践技能竞赛的考评机制

我们在口腔修复实训课教学中发现,传统的考评机制会导致学生只关心分数而忽视实训操作中存在的问题,只专注于自己完成的修复体而忽视对其他人操作技巧、制作心得的了解。为了克服这种弊端,我们改革了实训课的评分标准,学生每完成一种修复体后,先让学生进行自评,自评时简要介绍自己的操作过程,成功的体会及失败的经验教训,并且展示自己制作加工的修复体。这样不仅能够促使学生总结和巩固前段实训的成果,还可以使教师从中发现共性问题,及时进行讨论和总结,找出实训教学的不足,有针对性地改进教学方法,促进下一阶段的实训课教学。同时,我们还在口腔修复实训课的各阶段举办“口腔修复技能大赛”,如印模大赛、卡环弯制大赛、排牙比赛等,评出奖项并且给予一定的奖励,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4 开展以仿真头模操作为主的实训,从实训课开始就应加强学生基本操作手法的训练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实习中要让学生尽快熟悉各种医疗器械的性能,掌握正确的使用方法,在教师规范化示教及指导下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在实践中加强动手能力的训练。随着教学的不断改革,口腔医学实训课中已较多地采用了仿真模拟教具,或复杂的操作,教师应加强巡视,防止差错。进行师生互动,规范口腔修复实训教学,提高教学效率。

5 优化口腔实训课教学资源,将校内外资源合理利用

扩大实训范围。根据自身有限的教学条件,实现了资源共享,和学校附属医院进行合作,探索出一条行之有效的口腔修复教学模式。基本上满足了学生从牙体缺损修复、局部义齿修复和全口义齿修复的临床制作的基本过程,使我们在有限的投入基础之上获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通过对口腔修复实训课的改革,不再是学生被动的学习而是主动解决问题,加强了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独立完成实训项目,为今后能够在临床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我们将进一步深化改革口腔修复学实训,培养为社会需要的高素质的口腔医学人才。

参 考 文 献

篇2

2口腔技能大赛的启示

2.1以赛促学,提高了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口腔技能大赛从二年级下学期开学开始启动,期末结束,时间跨度一个学期,要求全体学生都参加初赛,实现了竞赛参与对象的普遍性。广大学生为了参加竞赛,争取在竞赛中取得优异成绩,除了正常上课之外,还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加紧训练,互相帮助、互相切磋、互相交流,取长补短,苦练基本功,显著提高了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初赛结果分析显示,所有参赛学生竞赛平均成绩(80±0.25)分。许多学生在参与竞赛、准备竞赛的过程中,亲身体验了“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体味了竞技赛场的严格性、挑战性和刺激性[5],锻炼了统筹、指挥、组织和协调能力,并且从获奖带来的荣誉感、成就感之中,激发了刻苦学习的动力,大大提高了对技能操作的兴趣,增强了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竞赛的奖项设置范围广,不仅有综合奖还有单项奖,除了颁发证书还发放一定数额的奖金,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兴趣。2.2以赛促教,提高了教师的教学能力为了保证口腔技能竞赛的顺利进行,取得预期效果,所有竞赛指导教师均经过严格选拔,要求竞赛指导教师不仅精通相关专业理论知识,还具有较高的实践操作能力,能够胜任对学生的指导工作。为此,我们对竞赛指导教师进行集中培训,统一指导标准、统一技能要求,组织他们对竞赛项目、操作内容、评分标准等反复研究、领会、学习,加强了教师之间的业务交流,保证了指导培训及竞赛活动的严谨、公平、公正。许多教师为了更好地指导学生取得好成绩,不断提高自身的实践指导能力。竞赛指导教师在繁忙的教学、科研工作间隙,认真分析竞赛要求,反复推敲每一步操作、每一个细节,牺牲大量休息时间,精心指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考查学生的技能水平,发现问题,寻找差距,及时改正,弥补不足[6]。反过来,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不断进步,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不断提高,专业技能水平不断提升,这也促使教师主动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技能水平,进而使整个口腔医学专业教师队伍形成了勤奋拼搏、勇于探索、团结协作的精神[7]。在竞赛过程中,口腔实验中心做了很多工作,如竞赛场地的选择、仪器设备和技能耗材的准备、比赛秩序表的制订、赛后的工作总结等,虽然工作很多很累,但实训中心的教师既有分工又有合作,为竞赛工作提供了切实保障,提高了团队合作意识和工作水平。2.3以赛促改,促进了口腔医学实践教学改革开展口腔技能大赛的目的是为了口腔医学专业学生技能操作水平的提高。技能大赛的竞赛项目设置、过程设计、评价标准和培训设计等都与实践教学计划相匹配,对于提高学生的口腔实践技能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针对性。通过技能大赛,充分检验了口腔实训教学的质量,也带来一些教学反思,有力促进了口腔医学实践教学的改革。在以往的实训教学中,每组安排的学生较多,不利于学生亲自操作,应尽量对学生进行合理分组。实训教学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中心,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规范实训操作,强化训练,并对学生进行考核,逐步强化对学生的临床技能、临床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8]。竞赛增强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实现了由“要我学”向“我要学”的转变[9]。口腔技能大赛对实践教学改革起到了很好的导向和引领作用。2.4以赛促用,发挥了实训中心的教学培训功能高等职业院校的实训基地建设对培养学生实际工作能力、基本操作能力和职业素质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10]。我校口腔医学实训基地2009年被省教育厅批准为省级示范性实训基地建设项目,基地布局合理,功能完善,面积5000余平方米,拥有较为先进和完善的设备设施,教学仪器设备总值500余万元,一直发挥着教学、科研和社会培训等重要功能。口腔技能大赛的开展,发挥了实训中心的教学培训功能,让更多的实践教学资源得以充分共享和利用,为学生提供了展示个人技能风采、互相学习交流的开放平台。在整个竞赛过程中,400余名学生得到了全面、系统的指导培训,通过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为学生临床实习、毕业后进入临床及参加国家口腔执业助理医师考试奠定了坚实基础。

篇3

学校与医院、社区口腔诊疗中心等合作企业或社会用人单位建立以口腔医学专业教师、口腔医生、医疗机构管理人员为主体的口腔专业指导委员会,共同参与实训基地的规划和建设。学校按照协作单位的要求提供“订单式”人才培养,开发培训项目、课程及跟踪服务,协作单位为实训基地提供兼职实训教师,参与实训基地规划、实践场地建设、实训项目开发、实训设施选型、实训教材编写、实训过程监控、实训质量评价,向我校提供就业信息,同等条件下优先录用本校毕业生,在设备、师资、技术上共享,体现校企互惠互利原则[6]。加强师资建设,建立“双师型”教师体系,与合作单位兼职教师共同形成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在实践教学中培养实训指导教师的专业操作技能和实践能力。实训指导教师要求具有本科以上(含本科)学历、中级以上(含中级)技术职称,或硕士研究生以上(含硕士)学历、初级以上(含初级)技术职称。校内教师需要经常到附属医院或教学医院从事临床工作,将先进诊疗技术、诊疗经验和临床分析能力等融入教学中,才能培养出一线急需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7]。加强实训教材建设,在改革课程体系和优化教学内容的过程中,针对高职高专口腔医学的特点,根据地区行业需求和学校自身情况,与协作单位共同撰写体现工学结合的自编实训教材,实训大纲及技能考核标准等。

所谓开放性是指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从空间到时间都要向学生、社会全面开放,而不能成为学校、专业的专用场所[8]。①基地要面向学生开放,要使实践教学基地成为一个完全开放性的实践训练场所,能让学生在这里自主学习,完成实训项目;②校内实训基地要面向教师开放,为教师开展科研工作和科技开发提供条件;③校内实训基地要向社会开放,大力开展产学合作,为社会提供多方位的服务[9]。实训基地集教学、培训、科研、生产多种功能于一体,不仅能承担本校学生的基本技术技能实训,而且能承担各级各类口腔医学职业技能培训和职业资格考核,也是校企合作开展专业课题研究、技术应用和科技成果转化的场所,是生产和推广新材料、新技术、新产品的平台[10]。可通过加强与周边地区医学院校、医院、企业及其他相关部门的联系,形成资源共享,真正体现实训基地多元化的特征,充分发挥实训基地为区域口腔医学发展和技术进步服务的辐射作用[11]。

篇4

2工学结合模式在口腔专业教学中应用策略

2.1建立工学结合实训课程体系加强口腔专业教学课程中理论和实践教学的结合。改变原有的教学模式,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比例设置为2∶3,让实验课占到总课时60%左右。对口腔专业的实验教学实施强化,以便切实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最终能够从根本上去改变学生操作能力差的现状。建立工学结合的实训课程体系,开展具体的专业课程教学,以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学校和多家医院合作,建立口腔专业教学建设指导团队,同时深入医院和社会进行调查研究,对口腔专业的岗位的胜任要求进行细致分析,明确口腔专业人才的培养要求,制定其培养模式,让口腔专业的理论和实践教学同其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相互结合,为相应单位培养出适合口腔专业需求的高端技术人才提供保障。学校要充分利用该地区的优质的医学资源,进行有针对性地采取临床实习等工学结合模式,同时根据学校课程教学的具体内容,对学生采取实践教学等多种方法,为学生提供开放式的教学方式。

2.2设立专兼结合的优秀教学团队借助临床一线的专家和技术能手组建成专业的教学团队,对口腔专业的教学发展,课程的设置以及实训基地的建设等方面进行指导。搭建与优秀教学团队学习的一个高效平台,实现工学结合的无缝对接,为学生提供优质的学习环境,提升口腔专业教学的建设水平,带动专业教师团队的更快成长。鼓励学校专业教师到医院等临床一线去进行实际操作的训练,提高其实际的教学能力,这样让教师能通过直接参与临床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够更及时并准确地了解口腔科的发展方法和今后将要发展的趋势,能够掌握口腔科的最新操作技能,提升教师的专业实践能力。教师在通过实际的学习后能够分析总结在操作中遇到的问题,利用理论知识进行解决,不仅充实了实验课的教学内容,还能更高效地推动口腔专业的发展和口腔专业教学的改革,提升口腔专业的教学质量。同时还构建有效的激励机制,在专兼职教师中设立带头人等岗位,利用兼职教师在口腔行业中的领先地位,带动口腔专业教学的建设发展,提升课程的先进性,使其能够快速发展,提供适应社会需求的优质人才。

2.3达成实训教学方式多样化学校开发校内的实验室能为口腔专业的教学提供实践的场所,这也受到学生的欢迎,学生能通过教师的指导查阅相关资料后,根据实验室的具体情况完成相关实验。学生和教师能够利用实验室里现有的资源进行口腔常用项目的检测,能让学生学会实验的方法,还能让学生将其和实际的工作情况相结合,提升动手操作的能力。

学校和医院相互合作,则可以将学校的实验课安排在医院的口腔科进行,这样将医院的口腔科作为校外的实际训练基地,不仅为学校节约成本,还能让学生将自己所学的理论和临床实际的有效结合,还能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操作能力。同时学校还可以构建多元化的对学生实践能力评价的体系,在工学结合的模式下,学校能和行业中的各个单位一起参与对口腔专业教学的管理,为学生营造不同的学习环境,为学生提供有效的实践场所。

篇5

“优质护理服务”是指以患者为中心,强化基础护理,全面落实护理责任制,深化护理专业内涵,整体提升护理服务水平。“以患者为中心”是指在思想观念和医疗行为上,处处为患者着想,一切活动都要把患者放在首位;紧紧围绕患者的需求,提高服务质量,控制服务成本,制定方便措施,简化工作流程,为患者提供"优质、高效、低耗、满意、放心"的医疗服务。优质护理服务的内涵主要包括:要满足患者基本生活的需要,要保证患者的安全,要保持患者躯体的舒适,协助平衡患者的心理,取得患者家庭和社会的协调和支持,用优质护理的质量来提升患者与社会的满意度。

为了加强在校护生护理操作能力,培养护生人文关怀、沟通和交流能力,更好的适应临床对护士的需求,加强在优质护理中的“三基”培养,其中口腔护理是护理工作中不可缺少的一环,做好口腔护理对疾病的预防,重病的康复,都要十分重要的意义[1]。我校在口腔护理操作中采用真人模拟训练的方法,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在校2014级大专护理专业1、2班学生,共108人,均为女生。年龄段为18~20岁。其中1班54人,2班54人。设1班为对照班,2班为实验班。再将2个班均分为9组,每组6人,选出1名小组长。

1.2方法 在教室内利用多媒体教学,对口腔护理的知识利用课件、图片、模型直观的进行理论的讲解,包括口腔护理的目的、评估、计划、操作步骤、注意事项。在接受相同的理论教学和口腔护理操作示教后。对照班学生采用以小组为单位,以口腔模型为操作对象进行练习;实验班则实行分小组真人模拟练习。实验班采用成都明森医疗器械有限责任公司出品的一次性使用口腔护理包,漱口液为0.9%的生理盐水,通过学生扮演患者、护士、家属等角色实施情景教学、仿真操作。两班学生练习口腔护理操作的总课时相同,练习后进行口腔护理理论知识考核、操作步骤考核、操作中的人文关怀、操作后写反思日记,进行综合考评。

2 结果

两班采用同一标准进行考核,包括口腔护理理论、操作步骤、人文关怀、反思日记的综合考评,成绩见表1。

3 讨论

3.1提高主动学习能力 综合考评结果显示理论与操作考试成绩实验班均优于对照班,护生进行真人操作训练前,都主动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利用网络资源查阅资料,观看操作视频,熟悉操作步骤、思考每个操作环节及操作的注意事项,确保在操作中的准确性。创设问题情景,培养学生参与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如设定患者为昏迷、高热、鼻饲患者,引导学生通过动脑、动口、动手,自觉地思考问题,主动地分析和解决问题。学生由听众变成“演员”,自己主宰学习的认识过程,通过自己亲自实践操作、动脑思考,动口表述,去探索知识的奥秘,去发现和归纳、总结。通过学生自己实践、比较、思索,才能真正对所学的内容有所领悟,进而内化为自己所有,提高学习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3.2培养人文关怀 长期以来,护理实训课的考核以“技术第一”为指导思想,只注重考察护士的操作技能,很少关注在操作过程中体现的人文关怀,这不利于人文思想的真正渗透[2]。在教学过程中,护生不仅掌握正确的操作流程,规范的操作要领,能在护理操作全过程中体现人文关怀服务,注重操作细节中人文关怀的渗透[1]。人文关怀就是对人的生存状况的关怀、对人的尊严与符合人性的生活条件的肯定,就是关注人的生存与发展,就是关心人、爱护人、尊重人。实验组的同学面对的是真实的人,能在操作中真实的体现出对人的关怀,遇到不同情境时善于思考和处理,怎样让患者得到更好的照顾和人性化的服务。对照组的同学面对模型练习,无法得到真实的体验。我们在护理实践中不但用手去工作,还要用心去工作,这种护士与患者合作、心理与生理沟通、主观与客观统一、语言与非语言的综合应用,能使患者达到最佳的心理状态[3]。口腔护理操作的熟练掌握可为护生热爱护理专业,树立自信心,产生职业自豪感奠定坚实的基础。

3.3提高人际沟通能力 在口腔护理操作过程中,护生通过语言和非语言行为体现出对患者的关怀。运用安慰性。解释性、礼貌性、保护性语言,准确无误地向患者传递信息,表现出对患者的关怀之情。在操作过程中,护生将自己想做什么、正在做什么、要求患者怎么配合及时告诉患者,以减轻患者的紧张情绪,询问患者的感受。在交流过程中充分运用沟通的技巧如倾听、安慰、解说、鼓励等,注意自己的举止。姿态。眼神、表情等,适当地使用身体语言,体现出爱心、关怀、理解和同情[4]。真人练习面对的是真实的患者,能有效的锻炼护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增进与患者情感交流的技巧,使其操作更真实、更贴近临床[5]。在操作中密切与患者交流,关心体贴患者,随时询问患者的感受,进一步体现人性化的服务,使护理操作顺利晋级,患者感觉舒适和满意。

3.4课后反思,培养创新能力 操作完毕后,让实验班与对照班的同学分别写反思日记,包括四个方面,即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问题反思等,写出自己真实的收获。经过综合评判,实验组的同学收获更大。反思日记回顾了所学内容,记录下所学知识,有复习巩固知识的好处,有助于更深刻的理解面对不同的患者情况灵活的处理犯法,学会用多中方法解决问题。同时可以思考一下创新的方法,在不断反思中进步,培养护生创新能力。

4 体会

在基础护理各项操作教学中,在不违背伦理道德前提下,注重学生的实训安全,采用真人模拟训练,极大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充满趣味的学习中,学习不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乐趣的体验[6],充分培养了学生的组织合作能力,增强口语表达能力[7]。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结合,注重培养具备知识、素质、能力的护理人才。在知识上,使学生具有扎实的医学基础知识、社会人文知识和精深的护理专业知识;在素质上,使学生具有创新意识、开拓精神和奉献精神;在能力上,培养学生具有综合、组织、管理、自学、解决实际问题、表达、操作、创新等各种能力,使其成为适应现代社会需要的、具有一流的护理技术和现代服务理念的优质技能应用型护理人才[8]。

参考文献:

[1]郭鸿雁,闫秀兰.口腔护理的临床意义[J].吉林医学信息,1998,7(7):31-32.

[2]何秀美.关于加强护生实训课中人文关怀培养的思考[J].科技信息,2015,4(2):120-122.

[3]张红梅.角色扮演法在护理实训教学中的运用[J].卫生职业教育,2012,30(15):101-102

[4]张思佳.浅谈如何上好护理实验课[J].职业教育,2012,06(15):71.

[5]高虹,李玉慧.角色扮演在护理专业技术实训中的应用[J].中国医学创新,2009,12(36):159-160.

篇6

口腔医学技术专业作为高等医学职业教育的一部分,主要是培养从事口腔修复工艺技术的高级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应掌握口腔医学技术专业必备的基本理论与义齿加工技能,具有独立操作、创造性工作的能力。因此,如何培养学生的独立动手操作能力与良好的综合素质是口腔医学技术教育的重要出发点。

《牙体解剖与雕刻技术》作为口腔医学技术专业的一门核心主干课程,以学习各类牙解剖形态知识,训练各种牙体雕刻技术为主要任务,为学生进行本专业后续课程学习和胜任口腔技工岗位所必需的基本技能的基础。近两年来有关其教学改革的探讨一直受到许多院校的重视。如何加强学生对牙体解剖形态的掌握,引起学生对本课程的重视,进而能熟练地进行牙齿雕刻、堆塑等实践操作一直是这门实践课程的教学难点。我院在近两年来的教学实践中,转变教育观念,对《牙体解剖与雕刻技术》这门课程进行改革,在“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中学会提升理论,并用理论去指导实践,提高分析为题、解决问题、自主学习的能力。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严谨工作作风,促进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和职业素养养成。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牙体解剖与雕刻技术》是学生入校后最早接触的专业基础课,其概念抽象、难于理解、具体结构细微,而由于本身高职院校的学生学习能力相对有限,这就会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到枯燥、乏味,从而缺乏兴趣。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当学生对所学的课程感兴趣时,才能发挥最大潜能。因此对该门课程的任课老师提出了相当高的要求,不仅要求他们具有本学科的知识,而且还要求如何引导学生学习兴趣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首先要培养学生的信心。在讲授理论知识时,要注意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同时在实训操作时,也不能操之过急,将学生以小组分组的方式,讨论牙体解剖形态与雕刻形态的差别。牙体解剖形态理论部分主要是针对具体的解剖结构,而牙体的雕刻形态是将解剖结构明确在具体的位置,从而通过雕刻将这些解剖结构展现出来。对于部分入门较慢的学生要给与相当的关心,使其明白勤能补拙的道理。其次,要让学生有竞争压力。学校每年会组织学生进行牙体雕刻比赛,选拔出优秀的学生参加“日进杯”口腔技术工艺展评。最后要充分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及时给予帮助。

二、认识实训教学的重要性

实训教学是对课堂中老师所教授的理论知识的验证和深化,也是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重要手段,通过实训操作可以使学生的基本技能得到训练,同时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也为其今后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牙体解剖与雕刻技术》这门课程的理论内容并不多,但却比较繁琐、细碎。每个牙冠上的尖、嵴、接触区、窝、沟等各类解剖特征都不相同,单纯从理论教学上来看,要让学生掌握复杂的解剖术语及解剖形态结构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

结合《牙体解剖与雕刻技术》这门课程的专业特点,坚持以实训教学为主,充分发挥带教老师的实训教学能动作用及充分利用实训室,利用教、学、做及手与脑相结合的教学模式,通过抽象理论直观教学,实现从理论到实训、再理论、再实训的有效连接,最大限度地让学生在实训中得到对理论知识的验证,在具体操作中得到锻炼,在学习中得到乐趣,进而对这门的掌握程度得到提高。

三、明确实训流程,做好实训前的准备,提高实训教学质量

课程内容下划分工作项目,每个工作项目又根绝实际工作流程需要划分为若干个工作任务,工作任务下又设计了具体的操作步骤、程序和方法,构建了集理论、方法、实践操作为一体的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内容体系。例如,实训流程按照:牙体描绘、外形高点转移、二面体成形、四面体成形、多面体成形、四面成形、牙合面成形、精修完成。学生在得知下次实训内容后,应首先预习实训步骤,明确实训目的,通过预习实训内容,学生在看老师示教时就心中有数,操作起来就会有条不紊。预习中如果发现问题可及时与带教老师联系或与同学讨论解决。注重培养学生从“做什么”、“怎么做”、“会做”到“做的更好”过程中的能力培养。

四、丰富教学手段,改进实训教学方法,提高实训效率

教学手段除了应用传统的模型外,还应结合多媒体教学手段,通过课件的图文并茂,从而加强对牙体的方位、解剖形态特点从平面到立体的认识。在实训课的教学过程中,应将教师示教与相关实训操作的VCD光盘相结合展现给学生,使学生对实训的过程及本次实训得到的结果先有认识,再指导其实训。教师也应将学生在动手实训操作后安排学生及时进行体会总结,并对学生的作品进行点评。

五、加强实训教学

1.建设双师结构的课程教学团队

在实训基地开展以学生为主体、融“教、学、做”为一体,以工作任务为驱动的项目教学;实验教师在每次上课前,都要认真做好预实验工作,统一工作任务步骤,在进行牙体雕刻技术的示教时,又能对每一步的实验步骤模型做好展示,阐述实验的重点和难点,方便学生进一步理解相关的实验要点。学生实训时,教师不断巡回指导,发现学生的不规范操作时,要及时纠正,为以后良好的工作习惯打下坚实的基础。从而培养出一套科学有效的管理办法,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水平。对教师来讲,还应积极参加培训进修,学习相关技术的新理论或新技术特点及步骤,提高理论水平与实际工作能力。

2.开放实训室

由于课堂时间有限,在课余时间开放实训室,安排教师进行辅导,方便学生反复进行练习,从而进一步加深对牙体解剖特点的理解和认识,掌握牙体雕刻的基本技巧,提高实际动手操作能力。

3.多样化课程评价体系

(1)开展学生自评与互评

所谓“吃一堑,长一智”,及时总结经验教训,对实验内容的深刻认识就会提高。许多学生往往在雕刻初期对牙体解剖形态把握的不明确,难免会造成许多小错误,我们要求学生犯错误不要紧,只要下次改正即可。学生应该对自己的每一个作品都要认真对待,如果有多切的地方,就在最后的雕刻完成时用蜡填补,要知道错在哪里,以免下次再错。整理好雕刻步骤,总结雕刻中易犯的小错误,从而一次次地得到锻炼,正确掌握牙体的解剖形态特点。通过学生的自评与互评,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2)开展由学校、行业、企业共同参与的多元化考核方法

由学校的专家教师、同行业专家、企业专家教师对学生的每件作品都给与评分考核,实施过程考核与结果考核相结合,校内考核与企业考核相结合,课程考核与职业考证相结合的多样化课程评价体系。

总之,实训教学是《牙体解剖与雕刻技术》这门课程的重要教学形式,是培养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基本手段与必要条件。通过近两年的教学探索,在这门课程中,学生对于牙体解剖形态理论的知识掌握和操作能力有了进一步的提高。

篇7

    口腔医学技术专业学制三年,学生在校学年,期间到医院或义齿加工厂进行见习的困难较大,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通过校内实训地建设,让学生充分利用校内实训室进行训练,以提高临床技能。临床医学系现有口腔实训室一、实训室二、口腔治疗室和口腔铸造室,有40张技工桌、40个仿真头模、40个打磨机手机、一台综合治疗椅等,能保证每人一个工作台,为学生的训练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实训环境。校内实训室设备较齐全,为集中训练提供了硬件支持,基本能满足学生训练的需要。

    2修订教学计划,加强集中训练

    目前,高职高专教育的教学质量普遍提高,但“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传授、轻技能培养”等问题仍然存在,教学计划的安排偏重于理论,为此根据国家高职高专培养模式要求,我们重构了实践性教学体系,将技能考核纳入学生考核成绩中。我们从2007级开始对教学大纲进行修订,在第4学期加入五周的集中技能训练,对2007级、2008级和2009级口腔医学技术专业三届学生进行了集中训练,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3训练中实行三级负责制

    在学生开始训练前召开主任、主管教学副主任、辅导员、指导教师会议,分配各项任务,严格训练纪律。在训练过程中实行三级负责制,一级责任人为班主任,由班主任老师负责学生的出勤,尤其是业余时间训练时学生的出勤情况,要求每位学生均参与,并记录考勤,否则,按大专学生学绩管理规定进行处理;二级责任人为该班专业任课老师及实验员老师,主要是负责学生实训课和平时训练中的技术性问题以及各临床课技能的总体测评;三级责任人为该系主任及副主任,负责各科教师的调配、联络。

    4训练内容

    口腔医学技术专业五周的技能训练共分为五个大项,二十个小项。

    4.1口腔修复正畸部分包括全口义齿制作的五项:模型准备、牙托的制作、排列人工牙、蜡型的制作和全口义齿的完成;可摘局部义齿制作的六项:制取印模灌注模型、模型准备、弯制卡环(三臂卡环和间隙卡环)、制作蜡型、完成义齿制作、打磨抛光;弯制霍利保持器的两项:唇弓和卡环的弯制、塑料基托的制作。

    4.2口腔解剖生理部分主要有雕刻石膏牙、雕刻蜡牙的练习。

    4.3口腔外科部分包括口腔外科检查、模拟拔牙、阻滞麻醉的练习、手术操作的练习。

    4.4口腔内科部分包括口腔内科检查、窝洞的制备、牙周检查、离体牙开髓充填练习、洁治术的练习、菌斑显示、一次性口腔器械盒的使用、病例分析。

    4.5临床技能部分包括测量血压、氧气吸入、胸外按压。

    5训练方法

    口腔技能集中训练分为四个阶段,将五周时间合理应用,前二周是认识阶段和单项训练阶段,中间二周是系统训练阶段,最后一周进行强化训练和技能考核。

    5.1认识阶段通过讲解、示范、多媒体教学等方式使学生对该实践操作技能的每一个环节有一个清晰的认识。5.1.1回顾相关的理论教学对技能训练涉及的重要理论知识,通过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和教师讲解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操作步骤,从而使学生印象深刻。5.1.2教师示教我们先通过观看录像让学生获得感性认识,再通过带教老师熟练、完整的示范教学让学生形成理性认识,最终完成理论向实践的过渡。

    5.2练习阶段在训练中分阶段,分步骤进行。教师先对每一步骤进行规范化指导,然后学生对每一步骤均亲自进行反复练习,使技能操作的连贯性、协调性、正确性逐步提高,并能减少错误,对出现操作错误者及时纠正,从而提高学生操作的熟练程度。

    5.2.1单项训练把连续的、难度较大的动作分解成若干个具体动作进行练习。如:将全口义齿的制作,分解为模型准备、牙合托的制作、排列人工牙、蜡型的制作和全口义齿的完成等。在单项训练阶段教师要耐心指导,及时纠正制作过程中的不足,为系统训练打基础。

    5.2.2系统训练当单项训练的内容熟练掌握后,用2周时间对单项训练所有的操作步骤进行有机结合,形成一个完整的操作体系,作为一个大项来重新训练,使同学们既能从阶段强化,又能从整体把握,同时也体现了我们的训练目标,培养具有熟练技能和独立操作能力的应用型人才。在这一阶段的训练中要求学生独立、较好地完成整个操作过程。

    5.3强化阶段在练习阶段基础上进行强化训练。于训练的第5周对于难度较大、学生易出错、临床常用的项目进行强化训练,如全口义齿制作五项中的排列人工牙、蜡型的制作;可摘局部义齿制作六项中的弯制卡环;口腔外科部分的阻滞麻醉的练习;口腔内科中的窝洞的制备、洁治术的练习等。通过强化训练,使学生操作达到准确、敏捷、灵活、连贯,熟练掌握技能操作程序,并能高质量完成训练过程。

    5.4考核阶段为了学生将来能很快适应工作,将实践能力纳入学生考评量化标准[2],我们依据口腔助理、口腔修复工考试标准安排五项考核内容,即临床无菌操作及急救、口腔检查、口腔基本操作技术、口腔修复技术和病历分析。具体方法是先将学生分为五组,分别进行五项内容的考核,每项的考试成绩满分为20分,每一组学生均进行五项的考试,每人每项均记一成绩,最后将五项成绩相加为该生技能考核的总成绩,并记入学生期末成绩。让学生考前三十分钟到场,按照学号采取抽签定题的方式,每一场安排两位老师监考,严格按照考核时间和考核标准进行规范考核,三届学生考核的内容、监考教师、评分标准完全一样。考核阶段在最后的一至二天进行。

    6学生成绩的比较两届学生的考核成绩

    上表显示三届学生中所有学生考核均及格,2009级学生中有一人成绩达到90分,2009级学生的平均成绩也最高,而2008级学生的平均成绩也高于2007级学生。

    7结论

篇8

二、校本教材建设的目标与方向

我国《国家职业标准》中“以职业活动为导向、以职业能力为核心”的职业标准体系,强调知识对技能的支撑作用,避免学科化或理论化倾向。我们应以此作为校本教材建设的方向,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科学规范,具有鲜明的高职高专特色校本教材虽然不公开出版,但是编写必须科学规范。教材的编写还应建立在科学深入研究课程标准和教学计划基础之上,内容、结构都应符合职业岗位的需要,突出“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高职特色,体现课程改革与建设成果。

2.教材内容的选取遵循“实用为主,必需、够用为度”的原则口腔医学技术专业委员会成员既具有较高的理论水平,又具有丰富的实践工作经验,对于哪些理论是必要的,学到什么地步就够用了,他们非常清楚。因此在编写校本教材时,有必要请专业委员会进行指导和论证,以保证教材理论知识“必需、够用”。

3.简化基础理论,侧重知识的应用,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简化理论知识的阐释与推导,注重理论联系实际,不必过度追求学科自身内容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充实应用实例的内容,着重讲清理论的应用思路、应用方法,“以例释理”,将基础理论融入实例分析中,以培养学生应用理论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教材内容的整体优化“口腔疾病治疗技术”课程属于专业技术基础课程,应围绕后续核心课程的设计编写教材内容,并与职业能力需求和职业资格标准对接,应听取后续课程和职业岗位一线专家对教材编写的意见,使教材的内容得到整体优化。在教材结构、体系和编写风格上,要突出培养技能应用型人才的特点,对传统的学科型教材编写风格要进行大力改革。运用教学目标分析法,先确定教学目标,再精选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理论内容着重介绍理论要点,应用思路和方法,并通过病例分析法,先介绍病例,再引入结论,再扩展到理论分析,从而增强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能力要求的掌握。

5.教材内容与形式多样化(1)理论课教材。除教材主体内容外,可在各单元内容中设立“学习目标”“知识链接”“病例分析”“知识拓展”“课堂互动”“学习小结”“目标检测”等内容,以增强教材的趣味性,强化知识应用和技能培养,拓宽学生视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实训课教材。主要分为实训目的、实训内容与步骤、实训提示、实训思考、实训测试等模块。(3)充分应用数字化资源。部分教学内容(如口腔精密附着体、种植牙技术)的理论性或操作性很强,仅有传统的文字教材是不够的,应以教材为重点,辅以其他配套资源,形成立体化的教材体系。应补充数字化资源如大量的图片、多媒体设备、教学投影仪、多功能移动录播系统等,实施多媒体教学,以便学生牢固掌握有关知识和技能。

6.校企联合开发教材为了突出职业特点,有必要进行校企联合开发教材。企业的一线技术人员参与教材编写,将实际工作中所需的技能与知识引入到教材中,使最新的知识与技术充实到教学过程中。通过专业教师与一线技术人员的联合,缩小高职教材理论与实际应用之间的差距,使学生能真正掌握实际有用的知识,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为社会培养出真正的实用型人才。

篇9

在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新形势下,高职教育的指导思想不断成熟,培养目标逐渐明确。为了进一步强化高职口腔医学技术专业学生的职业技能培养,有必要进行专业校本教材建设,使专业教学符合当前高职教育发展的需要,以实现“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课程改革目标。

一、校本教材建设的背景

“口腔疾病治疗技术”课程是我院口腔医学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技术基础课程,课程组在深入分析和研究口腔医学技术职业岗位需求和职业资格标准,明确专业岗位的知识、技能和素质目标的基础上,先后编制了课程标准和教学计划,并不断修改完善。在教材的选用上,经过不断实践,发现现有教材与课程标准的要求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影响了教学计划的有效实施,在这样的前提下,开发编写适应高职教学实际和学生需要的校本教材显得日益迫切和必要。[1]

二、校本教材建设要解决的问题

1.加强对教材其他内容的开发

首先职业教育的目标是培养技能应用型人才,这就要求教材内容除了理论知识外,还应包括知识的应用。其次,现有教材在内容的选择上偏重经典理论和基础知识,缺少体现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新技能的知识[2] ,这与高职专业设置要紧密联系行业服务链的要求不相适应。此外,教材内容与高职“双证书”制度中的职业资格考核标准也缺乏有效衔接。

因此,在《口腔疾病治疗技术》校本教材编写中将增添新材料、新技术知识如CAD/CAM义齿技术、种植义齿技术,补充应用性知识如牙周病牙在义齿修复设计中的影响、常见口腔病的预防等内容。

2.增加医技沟通知识,突出以职业技能培养为核心

高职院校校本教材编写的依据是职业技能分解。本专业毕业生就业岗位主要有义齿加工企业、口腔医疗机构、齿科器材研发与销售和口腔医学网站管理,其中义齿加工企业是绝大多数学生选择的就业途径。

毕业生制作的口腔修复体进入临床,常常由于各种因素导致不符合医师或者患者要求,从而要求返工的问题,导致了多方面的损失,医师时间和材料上的浪费,患者复诊次数增加,医患信任度下降;对技师造成人力、物力、时间的损失,最终将导致医技、医患关系不和谐,甚至产生矛盾。为了避免义齿的返工率,关键在于技师与医师之间良好的沟通。

为了满足现代义齿加工企业对技师拥有良好医技沟通能力的要求,本课程的校本教材应增加医技沟通所必需的知识和能力,突出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

三、校本教材建设的目标与方向

我国《国家职业标准》中“以职业活动为导向、以职业能力为核心”的职业标准体系,强调知识对技能的支撑作用,避免学科化或理论化倾向。我们应以此作为校本教材建设的方向,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科学规范,具有鲜明的高职高专特色

校本教材虽然不公开出版,但是编写必须科学规范。教材的编写还应建立在科学深入研究课程标准和教学计划基础之上,内容、结构都应符合职业岗位的需要,突出“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高职特色,体现课程改革与建设成果。

2.教材内容的选取遵循“实用为主,必需、够用为度”的原则

口腔医学技术专业委员会成员既具有较高的理论水平,又具有丰富的实践工作经验,对于哪些理论是必要的,学到什么地步就够用了,他们非常清楚。因此在编写校本教材时,有必要请专业委员会进行指导和论证,以保证教材理论知识“必需、够用”。

3.简化基础理论,侧重知识的应用,突出职业能力培养

简化理论知识的阐释与推导,注重理论联系实际,不必过度追求学科自身内容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充实应用实例的内容,着重讲清理论的应用思路、应用方法,“以例释理”,将基础理论融入实例分析中,以培养学生应用理论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教材内容的整体优化

“口腔疾病治疗技术”课程属于专业技术基础课程,应围绕后续核心课程的设计编写教材内容,并与职业能力需求和职业资格标准对接,应听取后续课程和职业岗位一线专家对教材编写的意见,使教材的内容得到整体优化。在教材结构、体系和编写风格上,要突出培养技能应用型人才的特点,对传统的学科型教材编写风格要进行大力改革。运用教学目标分析法,先确定教学目标,再精选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理论内容着重介绍理论要点,应用思路和方法,并通过病例分析法,先介绍病例,再引入结论,再扩展到理论分析,从而增强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能力要求的掌握。

5.教材内容与形式多样化

(1)理论课教材。除教材主体内容外,可在各单元内容中设立“学习目标”“知识链接”“病例分析”“知识拓展”“课堂互动”“学习小结”“目标检测”等内容,以增强教材的趣味性,强化知识应用和技能培养,拓宽学生视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实训课教材。主要分为实训目的、实训内容与步骤、实训提示、实训思考、实训测试等模块。

(3)充分应用数字化资源。部分教学内容(如口腔精密附着体、种植牙技术)的理论性或操作性很强,仅有传统的文字教材是不够的,应以教材为重点,辅以其他配套资源,形成立体化的教材体系。应补充数字化资源如大量的图片、多媒体设备、教学投影仪、多功能移动录播系统等,实施多媒体教学,以便学生牢固掌握有关知识和技能。

6.校企联合开发教材

为了突出职业特点,有必要进行校企联合开发教材。企业的一线技术人员参与教材编写,将实际工作中所需的技能与知识引入到教材中,使最新的知识与技术充实到教学过程中。通过专业教师与一线技术人员的联合,缩小高职教材理论与实际应用之间的差距,使学生能真正掌握实际有用的知识,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为社会培养出真正的实用型人才。

四、总结与展望

高职院校的校本教材体系比传统教科书的概念要更广泛,是涉及文字、音频、视频等多种信息的立体化教学资源。因此,我们一定要更新观念、立足改革,突出重点,加大教材建设的力度,全力编写具有高职高专特色的校本教材,推动教学效果的提高。

篇10

1教育社会学的理论源起及发展概述

1883年,沃德(L.F.Ward)在《动态社会学》中第一次阐述了“教育社会学”的概念和内涵。1893年,W.T.哈利斯(W.T.Harris)指出教育研究的基础是建构在社会学上的。A.W.斯莫尔(A.W.Small)也提出要将社会学引入教育学之中。这些论述逐渐明确了社会学的母体科学属性,我们知道,教育学的产生可以说比社会学要历史悠久得多,早在公元前约403—221年期间的《学记》就是世界上最早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此后教育学的发展日新月异,并逐渐形成为一种相对系统和有体系的科学。社会学作为一种研究人类与社会之间互动关系,规律及内在逻辑的科学真正意义上的兴起是在18世纪,以奥古斯特孔德(IsidoreMarieAugusteFranoisXavierComte)为代表。20世纪初,法国社会科学家米尔涂尔干(EmileDurkheim)在1903年的《教育与社会学》中指出将社会学的观点和方法运用于教育研究的意义重大,这也是教育社会发展历程中的一次突破性进展。1917年,美国学者W.R.史密斯(W.R.Smith)撰写了《教育社会学导论》。20世纪70年代之后,教育学与社会学的融合里涌现了一大批学者,如布迪厄(PierreBourdieu)、威克斯勒(Wexler)等人,他们讲教育研究与社会学研究高度融合,彼此打通,深刻把握了教育的本质乃是人的实践,教育社会学的视角为我们针对口腔护理的研究提供了一个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指南针”,护理本质上是针对“人”,讲究以人为本,而教育社会学将与人与社会的互动关系作为研究基础,可谓是异曲同工,不谋而合。教育社会学的这些研究讲究从人的角度以及社会关系的角度出发推动教育研究,对于我们研究口腔护理的教育具有方法论上的指导意义和价值。

2当前口腔护理教育的主要困境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