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构建高效课堂模板(10篇)

时间:2023-03-07 15:19:06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如何构建高效课堂,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如何构建高效课堂

篇1

近日我校搞教研,随领导下去听课,发现不少老师的常态课很难做到高效,往往完成不了教学目标。做为一名一线教师,要想提高教学效率,就必须构建“高效课堂”,让常态课像家常饭一样养人。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如何构建高效课堂”。

1.什么是“高效课堂”

专家们在谈“高效课堂”时,有的说,“高效课堂”就是教师在相对短的时间里,让学生得到更多更深的知识与能力,获得更丰富的经验;又有的说,“高效课堂”就是在有效的时间里,采取恰当的形成,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让学生参与教学过程,获取有效的知识与能力;还有的说:“高效课堂”就是在坚守人类基本价值取向的基础上,同时充分利用本节课的资源,让学生明白丑与美,恶与善的客观真实等等。我更欣赏第二种认识。因为我觉得教师只有让学生感受到获取知识的乐趣,主动参与探究发现,学生才会有成就感,才会感受学习的乐趣,而不是逼迫学生,用“填鸭式”教学,为提高成绩而奋斗。

2.怎样构建“高效课堂”

构建“高效课堂”,教师应从以下入手:

2.1 充分备课。没有充分准备的课,课堂肯定是低效或无效的。说到备课,很多教师认为是老生常谈,觉得自己备课已经很认真。其实不然,有些老师只是了解本节要讲什么,甚至连要做哪些练习都没有准备。上课就好比打仗,备课就好比备战。《孙子兵法》说得好:“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备课之关键在于备知识、备方法、备学生,三者缺一不可。备知识就是“知己”,备学生就是“知彼”,而备方法就是研究战略战本。教师备课时,不能仅限于将课本上已有的知识备好,还应该阅读大量的相关资料,将本节课的知识背景掌握充分,将局部的知识放到整体的知识大背景来研究,只有这样,学生对知识的把握才能有“会当凌绝顶,一缆众山小”的感受。那么应该怎么备课?我提几点关键做法:(1)教师要充分理解教材编写意图,驾驭教材。现在的教材编写十分符合孩子的心理,编写程序也很好用,提供的资源十分丰富,用起来很便捷。可是有些老师却不去研究专家煞费苦心编写的教材,好端端的教材思路没吃透,以致浪费了教科书上最方便有效的资源。我听过不少老师抱怨:现在的教材越改越乱,很简单的知识,绕了一个大圈才绕出来,就不如原来的教材好教。殊不知正是这样的教材,学生才会有探究发现的机会,如果恰当使用,才会激起学生的探究兴趣。我曾听过一个英语老师的课,他教了好多年英语,在那节课上,我发现他对本节课书中提供的表格不明白编者的意图,运用不当,本来是运用本节课英语句式进行调查,完成表格,却让他处理得有“剑走偏锋”之感。(2)教师要深入理解教材的知识点,抓住重点,指导学生透彻理解重点知识。我听过一节六年级的数学课:变化的量。因为是新教师,对教材理解不深。教材中提供这样一个素材:骆驼可以成为沙漠之舟是因为体温与时间的变化有关,给出一个折线统计图,标出骆驼48小时体温的变化规律。她没有让学生围绕统计图去寻找两个变化的量,去发现骆驼的生理特征,总结出骆驼体温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只是完成图下的三个问题,没有抓住重点进行引导。学生自然对本题中两个变化的量没有深刻印象,认识模糊。在课堂回顾总结环节,学生提出:人的头发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人的体重会随吃饭多少而变化、四季随时间变化而变化等,我发现老师都未置可否。可见老师对本节课重点理解不深,知识点把握不准。(3)教师要让学生充分做好课前预习,能解决的浅显问题让学生自己解决,解决不了的师生进一步在课堂探究。从心理学角度来看,预习是一种学习的心理准备,为上课打好思维定向的基础。对学生来说,知识的新领域是自己率先闯入的,学生就有“让我先去试试,探个究竟”的欲望。课前预习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良好习惯和有效措施。针对学生实际,授课制给因材施教带来一定的困难。布置了预习,有的理解了知识,提出了不同的见解;有的一知半解;还有的可能一无所知,这是正常的现象。但他们带着自己的见解、问题进入新的学习中,更有参与的准备,有来展示的,有来获取的。课堂就是他们的舞台。由此,为构建高效的课堂教学奠定较为坚实的基础。

2.2 运用恰当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要想使学生在课堂上要人人有思考,有收获,可用小组合作来实现。教师如果能像一个牧羊人,让羊儿在草原上自由欢快地吃草,你可以在旁边欣赏,鼓励,他们才会吃的踏实。如果你一个劲地赶,吆喝,羊儿哪里会有功夫专心吃草?与“填鸭式”教学的不同之处在于它不是告诉学生“这种草好吃,应该这样吃,必须吃”,而是指明在所要达到目标的基础上,把“羊儿”带到广袤的草地上,“吃什么草,怎样吃”是羊儿的事,教师只是一个“牧羊人”,只需小心地看护、组织和引导那些“羊儿”吃饱吃好。需要指出的是,“牧羊式”教学并不是对学生完全放任自由,它突出的是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展了学生的个性。 教师要给学生自由的空间,以小组长为中心探讨老师抛出的问题,解决问题,然后展示收获。小组内取长补短,互相教,互相学。孩子学得高兴,老师教得轻松。

2.3 给学生搭建展示的舞台。书本让学生读,问题让学生提,答案让学生总结,规律让学生发现,板书让学生参与写,讲台让学生站。我的课堂我做主,我的思考我说出。给学生展示自己才华的机会,展示创新的机会。让每个孩子在学习中都有成就感,为获取知识而感到快乐。

2.4 注重真情评价。学生的课堂表现,因人而异、情况而异,我们提倡表扬,但表扬的话语要丰富,不是一味的“好、很好、很棒、不错、OK、Very good……”等公式化的词语,让我们点评学生的语言生动起来、丰富起来、幽默起来、真诚起来、动听起来!评价的目的是“激励学生”达到学习目的。课堂评价,可以显示老师个人风格、教学智慧。评价是武器,既能克敌制胜,也能伤己伤人,所以要巧妙用之。

篇2

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高效课堂已逐渐深入人心,因为高效课堂突出了学生的主题地位,教师教的轻松,学生学得愉快;不仅使学生“会学习”,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会做人”。创建适合学生的课堂,点燃学生的思维火花,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启迪学生的心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实现高效课堂的预期效果。自主高效课堂的构建,是值得我们每一位教师认真思考的问题。

一、课堂高效的关键在教师

课堂高效的关键在于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自主,在于教师对课堂的精心设计,在于教师对教学材料的精心取舍与提炼,在于针对学生实际设计出学生能高效自主学习的活动,使得在单位教学时间内获得最大的教学效率。为此,教师需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第一,教师提高自己的文化内涵。高效课堂中的教师善于思考,善于整合,根据教师的个性,学生的学情,运用教材,又不拘泥于教材,寻找最适合学生学习的思路,结合先进的教育思想,教学理念,科学方法,对教材进行深入地解读。教师的思想来源于丰富的文化知识,如果没有将尽可能多的人类的精神财富来滋养自己,就不会产生深邃的思想,因此教师平时应有计划的多读书,丰厚自己的文化底蕴。第二,带着情感走近学生。成功的德育课一定要符合学生思想品德形成和发展的一般过程。外在的道德知识、德育价值只有通过相应的道德情感体验和感悟,才能内化为学生发展的品德要求和自主选择。情感和思考应该是思想品德教学中最有价值、最应重视的东西,它们是思想品德课堂的灵魂。教学需要激情澎湃,课堂需要真情涌动,是因为只有激情才有活力,才能生动,才会创造;教学需要思考感悟,课堂需要思维争鸣,是因为只有思考才有发现,才能升华,才会指导行动。为此,教师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观,进行激情而诗意地教学。让课堂充满激情,让激情孕育思想,让思想铸就灵魂,这是思想品德课不懈的价值追求。第三,优化课堂结构。一堂高效课,首先要懂得在课堂的伊始设计引发思考、导入主题、调动学生兴趣的问题,进而运用各种形式来活动,在活动中让学生为了探究新的问题,解决问题而去活动自己的思维,寻找答案,直到将所要学习和发现的知识被导出,师生作以总结,之处留出5分钟时间思考,本节课你的结论如何得到的?你有什么收获?你的感受是什么?我想这样做得到的知识、技能、思考方法必定是高效的,使课堂既环环相扣又疏密结合。第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但对思想品德课,学生也有一点小小的偏见,认为是副科,不重视,枯燥无味。教师可采用多种方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可巧妙导课、开展活动、精心设疑、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引用最新时事资料,特别是视频资料等来激发兴趣,这样会改变学习思想品德是单纯说教枯燥无味的状态,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课堂气氛活跃,效果明显。

篇3

课堂是实现素质教育的重要阵地,课堂效率直接影响到学生对知识、技能的有效掌握。生物课堂与其他课堂相比有自己的特点,下面笔者就如何构建高效生物课堂谈谈看法。

1.多角度激发学生的兴趣,吸引学生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学生对所学内容不感兴趣,学习成绩就不会好,更不要奢谈让他们掌握技能了。因此,老师应该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兴趣,努力打造高效生物课堂。

1.1善于利用生物科学史吸引学生。生物学在其发展的漫长历史中,伴随着许许多多对生物学的发展作出重大贡献的人的成长。他们的成长无不充满艰辛,能让学生领略科学家的超人智慧和不畏艰难险阻、勇攀科学高峰的可贵精神。而且生物学发展史中有许多有趣的发现和数不胜数的发明创造,这是非常好的吸引学生的事例。教师要充分利用好这些素材,灵活穿插。例如,英国乡村医生詹纳在思考“牛痘与天花有没有关系?”这一问题时,通过广泛的调查研究,最终在人的身上种牛痘获得了预防天花的实验成功。笔者在教材提供的内容基础上又查阅了相关资料,丰富了教材关于这方面的内容。学生听了非常感兴趣,一方面深深地敬佩他坚韧不拔的意志和认真求实的科学态度,另一方面敬佩詹纳作为医生的那颗仁爱之心。

1.2以生物学的“美”吸引学生。生物学科中蕴含着许多独特的“美”,教师要善于利用这些“美”。比如形态之美,松树的树形像宝塔,被人们用做了园林道路绿化。又如色彩之美,人们都喜爱在家里种几种不同颜色的花,让人赏心悦目;在公园里,园丁们根据花的色彩摆拼出许多漂亮的图案,给人以美感;闲暇之余,人们都喜欢外出旅游,遍访名山大川。试想如果没有了这些色彩丰富的植物覆盖在山川表面,那么山川会变成什么样,又有多少人愿意去看呢?许多动物有着漂亮的羽毛和皮毛,人们利用它们制作了时尚的衣物,美化了生活。再如运动之美,许多动物在运动、捕食时会展示出高超的运动技能和娴熟的捕食技巧。比如老鹰从高空高速俯冲向水面,抓起一条大鱼,随即又展翅高飞而走,在空中划过一道弧线,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这也是一种美。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追求美是人的本能,教师在教学中可根据需要向学生介绍一些生物学中的“美”,让他们感受“美”、欣赏“美”,以“美”激情,以“美”促“学”。

1.3利用身边的生活资源吸引学生。把学生的个人知识、直接经验、生活世界看成是重要的课程资源,是建构主义的一个重要思想,也是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理念。生物学是一门与生活联系十分密切的自然学科,许多知识就蕴藏于其中。很多生活中的事本身就是一个个非常有趣的生物学实例,比如在讲微生物在生活中的作用时,笔者就举了制作黄豆酱的例子。由于我校学生绝大多数来自农村,每到夏天,许多学生家里都会制作黄豆酱。不少学生是亲眼看到家人是如何制作的,有的还参与了制作。举这样的例子,学生是感兴趣的,是有着实实在在的体验的。换句话说,课堂与他们是有“共同语言”的。如此就自然而然地调动了他们参与课堂的积极性,课堂效率的提高便水到渠成了。

2.重视实验,以“动”促“学”

生物学是一门自然学科,是以实验为基础逐渐发展完善起来的。教育部在新的课程标准别强调了学校要重视实验教学,在实际教学中,一些学校由于实验条件的限制,不少实验没有做,以讲实验为主,这极大地抑制了学生学习生物的热情。一些学生看到课本有实验却没有安排做,对空口讲实验的学习产生厌倦。笔者在平时教学中看到:即使是平时不认真听课的学生,到了实验课上,也喜欢动动手,变得精神许多,乐于听课。这充分说明实验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很重要。因此,我们应尽可能地创造条件让学生动手做实验,以“动”促“学”,以实验为基础,切实提高教学质量。同时,更为重要的是让学生在实验中感受合作的重要性、体会科学研究的艰辛和培养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尊重每一个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学生在知识上与教师存在较大的认知差距,在年龄上与教师存在天然的代沟,这是现实存在,我们要想办法缩短这些差距,寻找能联系师生的桥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笔者认为,尊重就是这个桥梁。尊重是人与人交往最基本原则。教师在平时的工作中要时刻注意与学生的平等交往,要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即便他们犯了错误,处理时也要注意方式方法,让学生真实地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尊重,在此基础上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学生感受到了老师对他们的尊重,自然听得仔细、学得认真。

对于如何构建高效生物课堂,每位同仁都有自己的独到见解。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不断探索、研究,为切实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作出应有的贡献。

篇4

中图分类号:G4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07-0276-02

那如何构建高效的数学课堂呢?所谓的高效课堂,就是在教学中遵循教学规律的前提下,落实新课程理念,让数学教学的内容回归到数学的本质。让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掌握所要掌握的数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自主探索的意识和能力,让学生自己去观察、探索、发现,通过教师指导学生探索发现,并从中取得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收获。

数学知识是在人们的生活需要和实践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数学知识的学习是为了解决人们在生活实践中的有关问题,鉴于这一目的,在数学教学中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课前预习要做好

课前预习是学生汲取知识的发端,是教学中的一个关键环节,基础环节,也是课堂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没有课前充分的预习,就不可能跟上课堂的快节奏,也就无法更好地掌握本节课的知识;在讲授新课前引导学生做好预习,并且明确任务,这样促进学生进行理解和思考。授课前,先了解部分学生的预习情况,尤其是他们不懂的问题,上课时引导学生一起重点解决这些问题。这样会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认真备课

备好课是搞好教学的基础和根本,教师只有深入钻研教材,精心设计课堂教学,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率。备课时至少要做到以下三点:

1.备大纲:全面贯彻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具体教学实际使其转化为具体的教学行为,同时还要灵活使用新课标,一切有利于教育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的教学行为都是正常的教学行为。

2.备教材:教师吃透教材,把握教授内容的重点、难点,弄清自己该给学生教什么,怎样去教,并且设计到教学过程中去。

3.备学生:了解学生的知识体系,知道学生该学什么,始终从学生实际出发,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顾及他们的理解程度和知识水平,探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亮点,设计上适当可行的教学方案、导学案。

三、课堂教学生活化

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与生活,数学知识是在人们的实践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鉴于这种原因,我们在教学中,让数教学的过程生活化,这就要创设出符合学生理解和掌握的现实情境,通过情景教学,使学生更加容易地去体会和理解所要学习的知识。在此基础上,还要使教师在课堂上增强以下几个方面的意识:

1.主体意识。课堂教学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师一言堂、灌输式的教学方式必须彻底摈弃。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教师必须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把课堂还给学生,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热情和主动性,这样才能真正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启发意识。课堂教学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适时适当点拨诱导、设疑搭桥、总结提升,这是点燃学生学习兴趣、照亮学生思维的明灯,教师要学会启发教学,让学生在启发中去尝试,在成功中享受喜悦,使学生感受到“我能行”,“我一定能行”,这样就给学生点亮学习的希望明灯,增添了学生的学习信心,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3.民主意识。教师与学生要建立民主平等的和谐人际关系,课堂教学中切忌“画地为牢”、“以我为准”、“唯我独尊”,愿意听取和接受学生的多种想法,对学生的想法予以合理的评价。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促进者和服务者,教师要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有利于师与生、生与生的平等对话,淡化教学活动的预设性和统一性,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把尊重、理解、赏识带进课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挖掘学生潜能,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真正体现教师的主导地位,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在和谐、愉悦中学习,从而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4.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意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也是提高效率的法宝。数学教学要提高效率和质量,首先必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点燃他们求知的火花,才能引发他们求知的欲望,调动起学习的积极性,使他们喜欢数学。在教学过程中,时时想着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思维,处处想着如何开启学生的心智,课课想着如何给学生知识的新颖感、实用感和生活感,如何营造一种浓厚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在轻松、愉悦、和谐的气氛中自觉地获取知识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5.良好习惯培养意识。有人认为,行为养成习惯,习惯造就性格,性格决定命运。看来有无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学生的成材是至关重要的,因此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要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第一,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第二,以练促学,持之以恒;第三,树立榜样,激发自觉性;第四,评价表扬,鼓励发展。长期坚持,这样的课堂教学必定是高效的。

四、教师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

数学来源于生活,并伴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发展,这就要教师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不断去学习,学习新课程理论,学习教材教法,学习优秀的传统文化,学习使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向同行学习,向名家学习,取长补短,以他山之石去攻玉,去充实自己的知识容量和体系,努力提升专业素质,做一个科研型教师,同时不断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总结教育教学规律和经验,形成自己的教学思想和教学风格,以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把知识植入到学生的知识空间中去。

五、悉心反思,不断提高

篇5

素质教育的关键在教师。课堂的低效是由教师对课标与课本的学习与研究不足造成的,而教师这方面的不足又影响和制约了其课堂驾驭能力,课堂驾驭能力又反过来影响课堂教学的效率。这就要求教师要不断学习专业知识与新的教育理念,研究新课标、新教材、新教法,不断完善自己,充实自己。

二、应让学生充分认识语文的应用价值,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按新课标精神,不仅要让学生学会必要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掌握一定的技能,为学生将来谋生打下一定的基础。这足以说明,语文并非有些学生说的那样无用。教师要想方设法提高语文的魅力和趣味,加强学好语文结果的诱惑力。帮助学生充分认识语文的重要性并讲深讲透,只有让学生充分认识到掌握语文知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学生平时才会刻苦学习并保持持久的动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语文因其本身的特殊性,让不少学生觉得它难以理解。要使学生产生学习动力,光讲大道理远远不够,关键是想方设法使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兴趣。心理学告诉我们:学习兴趣是直接推动学习活动的心理因素,它是激发学生求知欲、探索欲的必要前提和主动学习的前导动力。大多数学生的语文成绩不好,乃是由于对语文缺乏兴趣所致。

三、抓好教师备课中的备学生问题

不少教师在备课时,只习惯于备教学内容,而忽视备学生。如果教师不去研究学生对所教内容的掌握情况,不去研究学生的个体差异,一切从本本出发,课堂教学的适切性就会大打折扣,课堂教学的高效更无从谈起。教师在教学设计中可根据教学内容,通过运用一些生动形象、直观有趣的教学手段,为学生创造运用的环境;引导学生动手参与,鼓励学生积极探讨。让课堂学习的每一个环节都能感受到学习步步为营的踏实,体会渐入佳境的喜悦,树立学习的信心。

备课各环节,如情境创设应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相适应,造成学生的认知冲突,激发学生的参与欲望,使学生迅速沉浸于自主探究、欲罢不能的境地;达标检测注重基础练习,让每个学生都能通过训练感受到学习渐入佳境的喜悦,题目设计应注意难度梯度,让每个学生都能通过训练真正领悟到快乐的学习境界,树立起学习的信心。

四、研究和设计好课堂提问

教师通过精心设疑、提问,让学生思考、回答,能引发学生思维的强烈冲突,开启学生心智,使学生的思维处于高度兴奋状态,学得的知识印象深刻、记忆牢固,还能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启发性极强。在学生精神焕散时,用提问方法还可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教师精心设疑、提问,学生通过思考、回答,能引发学生思维的强烈冲突,充分开启学生心智,使学生的思维处于高度兴奋状态,学得的知识印象深刻、记忆牢固。

五、加强对课堂节奏的把握和管理

课堂上,有的教师刚给学生提出问题,马上要求其回答,这样不仅浪费了学生课堂思考的时间,而且有效性很差。有的教师让学生阅读课文、讨论、交流、做巩固练习等,不提任何时间和标准的要求,学生漫无目的地阅读与交流,课堂组织松散,时间利用率低。有的教师只对学生提出比较笼统的要求,学生不明白教师要他们干什么和要他们怎么干,这样,学生就失去了教师的有效指导。教师也不要为追求课堂气氛,所有问题都要学生讨论,一定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品质。因此,要给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和思维空间,要减少“讲与听”,增加“说与做”,尝试“教与评”。

六、积极实施小组互助学习制

尽量建立学习小组,学生互帮互学,消除学困生的畏惧情绪;用学生自己的语言讲解,又便于学困生及时提问;学生互教互学,有利于取长补短,增进友谊。

篇6

关键词 体育课 构建 高效课堂 小组建设 计划 原则 教与学 学与教

体育高效课堂,是指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通过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高效地完成课中所规定的教材内容和学习目标,从而掌握运动知识与技能,促进学生身心协调发展的一种体育课堂教育模式。它是全面落实素质教育,培养学生良好体育运动习惯的有效途径,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方法之一。那么,如何构建体育高效课堂呢?

一、建立健全课堂常规,是提高课堂效率的前提和保障

众所周知,体育课堂的常规包括课前、课中和课后三个常规。抓好课堂三个常规建设是上好体育课的前提和保障。每学期开学第一次课就与学生共同研制好三个常规制度,第二学期可以在第一学期的基础上加以修改、补充和完善。常规一旦制订,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都得一律平等,人人遵守,相互监督。

例如:老师出差,必须提前告知学生。为什么呢?因为你走了,学生如果不知道,一如既往的、按规守纪地提前到达了操场。学生列好了队,上课铃响了,却见不着老师。教室里,代课老师走了进去,却又见不着学生。学生扫兴而归不说,学生一旦出现了安全问题,又该谁负责呢?所以说,课堂常规建设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上好一节体育课的成败。好的课堂常规建设,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完成既定的学习目标;也有利于学生更好的学习体育运动知识和掌握运动技能、技巧,消除安全隐患,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二、加强小组建设,充分发挥体育尖子的带头和引领作用

体育课堂要成为高效的体育课堂,就必须抓好学习小组建设;建设好学习小组,就必须选定好小组长。教师在起始年级开学前两三周的时间内,对学生的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做一个全面的了解和分析,作为建立学习小组的重要依据;八、九年级则按上学期期末测试成绩为基准,在原来小组建设的基础上做适当调整。

小组长的选拔应从组织能力强,乐于帮助他人,体育拔尖的学生中选拔,当然也可以毛遂自荐参加竞选,任期为一学期,可连选连任。

小组长是老师贯彻落实教学目标的得力小助手,是小组学习的中坚力量,应率先垂范,以身作则,做同组同学或其它学习小组好榜样。重视和加强小组建设,是体育课产生高效的助推剂。根据班级人数多少,一般以8—10人为一个学习小组为宜。

职责明确,小组长负责组织本组的学习,协助老师维护秩序,记录违纪行为和缺旷情况;传达老师的相关旨意,监督好学习;当好裁判员,学会保护与帮助;学会客观公正的评价他人对运动知识的学习和运动技能的掌握情况。

根据各班学生的实际,在进行小组建设时,教师应多站在学生的角度去选择教材内容,依据教学内容而制定学习目标,不要盲目的急于求成,闭门造车。在体育活动中,充分利用小组间的竞赛,激发学生运动兴趣,是提高运动能力、掌握运动技能的最高效的方法和手段之一。

三、要科学地选择教材内容,设计好各种教学计划

《体育与健康》课的教材版本较多,有北师大的、华东师大的、华中师大的等。如果不考虑当地的实际情况,照搬照用,那是不科学的。我们应该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学校的场地、器材以及师资配备情况加以科学地选择运用。因为这是新的课程标准赋予我们每一位体育教师的权利。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科学地制定好水平教学计划、全年教学计划、学期教学计划、单元教学计划和课时计划是提高课堂效率的重要部件。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不断地增补与完善,形成一套系统完善的教学计划体系。在水平教学计划、全年教学计划、学期教学计划、单元教学计划都齐全的前提下,课时计划就显得尤为重要了。课时计划是对前几个计划的具体体现和实施,课时计划制定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一节课是否高效的问题。我们制定课时计划时应该充分了解学生的学情,了解学生的现有水平和已具备的体育基础知识与技能水平,从而才能制定出符合学生年龄特征的、学生所需要的体育课堂。当然,只要把这项工作做好了,形成一定的模式以后,工作就好开展了,可不是一劳永逸?下次其他教师上同类型教材时,只需稍加修改和补充,离完美还远吗?其实,这正充分体现了集体的力量、团队的精神和合作的愉快。

四、要循序渐进,加以区别对待。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应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例如在进行耐久跑练习时,在起始年级多以游戏、竞赛法教学为主,不是首先就进行200—600m、800米、1000米之类的枯燥而无味的反复跑的练习,而是通过游戏和竞赛方法来发展学生的耐力素质;到了下一个学期或年级就可以少些游戏,充分利用学校的场地等条件进行耐久跑练习,给学生以新鲜感,使练习不感到乏味;再到毕业年级时,就可以结合专项耐力教学了。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我们不能搞一刀切,更不能吃大锅饭,应加以区别对待。根据学生的现有水平、身体素质、运动技能掌握等情况不同,在进行练习时应加以区别对待和个别辅导。区别对待,不是讲“人情”,也不是不讲“人情”。根据学生的练习情况和生理反应,的确是努力的,也尽了自己最大努力的,可以讲“人情”。在学练过程中,可采用“分灶吃饭”的方法,对掌握技能好的学生,提出更高的要求,对那些消化不良的学生,要多加偏爱,提高点营养,开点小锅小灶,多点帮助和辅导。对那些运动能力强,意志品质薄弱、怕吃苦的学生,可以不讲“人情”。但必须做到“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多以激励的方法,鼓励他们,表扬他们。以培养他们良好的意志品质和积极的运动参与的态度。当然,不讲“人情”是在其所能承受的范围内,切不可一意孤行、莽撞行事,要见好就收。

篇7

提高备课质量是优化课堂教学的前提,也是打造高效课堂的重中之重。备好课可以加强教学的计划性和针对性,同时也是教师积累知识和业务能力再提高的一个过程。高效课堂要做到高效,教师首先要做到的就要认真备课,精心设计教学环节,要根据教学内容、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出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教案。

1. 先思后备,不能急于求成

教师在备课时首先必须要注意的一点就是切记不能急于求成,而是要静下心来好好想想教学时所要面对的主客观的情况,然后再考虑如何着手,防止思维落入固定的模式。教师在备课时,不应把视线仅仅停留在教材上,备课时首先要充分考虑班中学生的情况,熟悉每个学生身心发展特点,掌握他们的思想状况、知识基础、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等;其次,要了解班级整体的情况,如班风、班级学生的行为习惯等;最后经过教师的这一番深思熟虑之后,才能设计出符合学生情况的教案来,才能使教师预设的目标最接近学生的思维发展区。

2. 明确目标,因材施教

一个合理、有效的教学目标,是达成高效课堂必不可少的重要因素。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实施的方向和预期达成的结果,是一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教师在备课时,一定要充分考虑到教学三维目标的统一,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这三个方面是同等重要的,缺一不可。教师在备课时忽略其中的任何一方面,都会导致语文课程性质定位的偏差,造成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分离。

教学目标的制定还要兼顾不同层次的学生,我们的学生不是一件工业的产品,他们各有各的性格特点,知识掌握程度也不相同,理解能力也有很大的差异。诸多因素的限制,使他们所要求达到的与所能达到的教学目标是不尽相同的。正是因为这样,我们教师在备课时,从教学目标这一块就要尽力避免一概而论,而应根据因材施教的原则,充分考虑到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

3. 把握与区分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难点是教师备课时必须考虑的要素之一。高效课堂的教学要求注重有效把握重点,突破难点。注重有效把握重点,这既让学生易于接受,又减轻学生的负担;突破难点就要求教师分析难点存在的原因,然后找出合理的解决方法。教师在备课时,对于教案中的重难点,应想出各种有效办法加以突破,当出现变数时,要有一定的预案,做到及时调整,帮助学生走出困境。否则不但这部分内容学生听不懂学不会,还会为理解以后的新知识和掌握新技能造成困难,这样也就达不到高效课堂的要求了。

在备课时,我们常常走入这样的一个误区:把重点与难点混为一谈。其实有时候难点不一定是重点,也有的时候既是难点又是重点。教师备课时,要注重区分教学的重难点。教学难点是指学生不易理解的知识点,和一些不易掌握的技能、技巧等。难点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认知能力等因素来定,同样一个问题在不同班级里、不同学生中有所不同。教学重点就是教学中学生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是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及由相关内容所反映的思想方法,是一门学科所阐述的最重要的原理、规律,是学科思想或学科特色的集中体现。

二、 务实是高效课堂的基础

在听一些公开课时,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的一些情况,有的课堂上老师和学生游戏加活动,忙忙碌碌;有的课堂上教师与学生喜笑颜开,课堂里充满了欢声笑语;还有的一节课的大部分时间都是知识的运用与拓展,教师侃侃而谈,学生对答如流,仿佛学生天生就会一般。这些课老师、学生上得高兴,听课老师看着热闹,似乎上课效果很好。但下课之后,当我们拿着听课本走出教室,脑海里还能留下多少课的内容,这些课能带给我们什么呢?我们是这样,那对于学生来说更是不用说了。

高效课堂只是针对传统课堂的一些弊端所提出的。高效课堂的创建,就是希望我们在实际的教学中最大限度地杜绝、摒弃或消弭传统课堂中的一些弊病,彻底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然后我们现在很多所谓的高效课堂只不过是改换了课堂的形态和面貌,并没有真正做到高效。高效课堂不是简简单单的把教师讲变为学生讲,把同向坐变为相向坐,把安静的课堂变得热闹,又或者让学生由坐着上课变为站着,老师由先教后学为先学后教……

课堂形式简单的变化,并不代表其就是高效课堂。出现的以上这种种现象,我认为这是教师在高效课堂存在着一些误区。误把课堂活动的活跃程度、现代化教学手段运用的多少、教学手段的一些新颖变化等等,等同于课堂实施新教学理念的多少。我们应该认识到师生互动,自主探究,合作学习与肤浅、热闹的课堂形式的区别。要达到真正的高效课堂,教师还是要务实一些,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扎扎实实的教授知识,该静的时候静,该闹的时候闹,这样学生才能实实在在学习和运用知识与技能。

三、 过硬的基本功是高效课堂的保障

高效课堂的有效构建,离不开教师对整堂课的高超驾驭能力,而这是建立在教师具有过硬的教学基本功基础上的,那教师应该具备哪些基本功呢?

篇8

在谈何为高效课堂之前,首先来看这样一堂英语课:教师要讲的是模块一Unit 2 “Dying to Be Thin”。老师先和学生一起看了Part A的三个小问题,然后一起听磁带找答案。这个环节由于问题简单,学生显得比较放松,答案很快就出来了。接下来老师就从第一个E-mail开始一段段地讲解,直至第三个E-mail。教师讲得极为仔细,不放过任何一个语言点。学生听得很认真,手中的笔不断地飞舞。但整个课堂气氛沉闷,没有,有的只是教师不断提高的嗓音和学生埋头苦干的身影。也许有人说你看教师多负责,学生学得多认真,成绩肯定能提高。可是课后老师告诉你:讲得好累,一课都没停过嘴。学生告诉你:学得好累,一课都没停过手。再问这课讲了什么?学生答:还没思考过,笔记上有。当然,这还是好学生,有些基础较弱的学生早就听蒙了,听烦了,心早就不知飞到哪去了。

你不能说教师没有准备,也不能说学生不认真。但是如果每节课都这样上,学生肯定会对学英语失去兴趣。从对学生长期发展来说是没有积极意义的。那么你能说这节课是高效的吗?

因此,当我思考何为高效课堂时,我觉得要把教师和学生都看成是课堂的主体,这样不仅教师能实现想达到的教学效果,而且学生能完成一定目标下的学习任务。只有实现了教师和学生的双主体,才能更好地实现高效。下面我就从教师与学生两方面三个阶段谈谈如何构建高效的英语课堂。

一、课前

1.教师的充分准备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备课是教学工作中一个极为重要的环节,以备教材为基础,提升到备学生、备教法等环节。首先,教师在课前必须认真研读课程标准,弄清本节课内容的深度、广度及重点、难点,从而合理地安排师生互动。其次,在设计一堂课时,教师一定要考虑到学生的层次差别,做到因材施教。比如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所布置的预习作业要体现层次化。其实,如果只考虑学习成绩优异的学生,那高效是很容易达到的。所以,教学目标的重心要放在一部分基础比较弱的学生身上,只有这些学生跟上了大部队的步伐,产生了更强的求知欲,才更容易达到高效。

2.学生的自主性学习

学生作为课堂的另一大主体,在课前最充分的准备就是自主预习。首先,教师要引导学生端正态度,认识到预习的重要性。有些学生认为反正课上老师会做详细讲解,预习是多此一举;也有些学生只是按老师的要求被动地预习,没有养成主动预习的习惯。其次,在预习过程中要积极思考大胆设疑。这样能促使学生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并激发求知欲,从而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二、课中

1.教师的主导作用

(1)精彩的导入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课前导入就像一把钥匙一样,是必不可少的,也是至关重要的。一个精彩的课堂导入不仅能吸引学生跟随老师进入知识的殿堂,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而且能为师生营造一个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甚至还可以使学生对英语产生浓厚而持久的兴趣,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活跃的课堂

一个活跃的课堂氛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他们主动地跟随老师遨游知识的海洋。因此教师应尽可能利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营造活跃的课堂氛围,从而达到课堂教学的最佳效果。如挑起矛盾法,有矛盾才能激发学生思考的兴趣。在讲到“Dying to Be Thin”这一标题时,老师可以询问学生的理解,这一挑,有的学生说“死了都要瘦”,也有的说“瘦得要死了”,议论纷纷,讨论热烈,学生在轻松活泼的课堂氛围中学到了知识。还有竞赛法,每个学生都有着较强的进取心和好胜心,都渴望在课堂上展示自我,并受到老师和同学的肯定。

(3)精讲精练

正如文章开始的案例中,老师讲了一堂课,写了几黑板;学生听了一堂课,记了一大堆,而结果却是“高投入,低产出”。久而久之学生失去了学习的积极性,变成了听课的机器,在学习上处于极大的被动中。所以要追求高效的课堂,教师必须做到精讲精练。精讲不是少讲不讲,精讲贵在于精。教师要言简意赅地把课本中的重点知识进行系统的梳理。精练也不等于少练,而是要求教师在备课时精编或精选例题与练习题,针对性要强,保证练好、练实。

(4)精当有效的课堂小结

很多教师对一节课的开头比较重视,精心设计,而对课堂小结却草草了事,很有虎头蛇尾的感觉。其实,一个好的课堂小结不仅能帮助学生总结重点、理清脉络,而且能激发学生课后去独立思考。不管是教师作画龙点睛的总结,还是引导学生去总结,都能使课堂教学锦上添花,余味无穷。

2.学生的主体作用

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是实现高效课堂的关键,那么学生在课堂上如何表现可以定义为高效?我们可以用几个问句来诠释。

(1)这节课发言了吗?课堂发言对学生的发展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它不仅能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表达能力,更能反映一个学生的求知欲望。然而高中生却不比初中生,听过初中课的高中老师都感慨,学生发言踊跃,课堂气氛活跃,而高中课堂却冷冷静静。很多学生自认为成熟了、长大了,却把手藏起来了。因此,教师要积极地引导学生大胆发言。

(2)这节课提问了吗?做一个课堂真正的主人,不是一味地吸收知识,更应该学会在学习过程中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做一个善于思考问题的学生。通过提问,学生可以获得有益的思维训练,学会“会学”。只有学生会学了,课堂才真正地达到了高效。

(3)这节课合作了吗?合作学习能够激发同学互帮互助的意识,增强竞争的意识。这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团队精神,而且为一部分不敢在课上发言的学生提供了机会,使其更积极地参与到活动中去。

三、课后

1.教师的反思习惯

课后反思是教学过程中一个不可或缺的环节。每节课后记录下教学中的成功之处,比如巧妙的教学设计、精彩的导入、教学难点的突破等;还要记录下本节课失误之处,比如教学时间的安排误差、课堂练习选择的难易不当等;教学过程中出现的瞬间灵感,这就需要教师课后及时通过反思去捕捉,供以后教学时使用。

2.学生的巩固习惯

俗话说:“好习惯让人受益终生。”学生如果能够养成课后及时巩固的习惯,那肯定能让学习成绩迈上一个新的台阶。课后巩固的第一步是复习课上老师所讲的内容并整理笔记,这是消化学习内容的重要环节;第二步是解决预习中出现的疑难问题,并萌生出更深层次思考的欲望;第三步是适当的课后练习,这是检查所学知识运用能力的必要环节。完成了以上三步,学生就能做到课课清、堂堂懂,从而形成一个良好的循环。

四、案例

课题:Dying to Be Thin(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首先,用多媒体展示几幅胖瘦的图片,把学生引入“减肥”这一话题。然后检查预习情况,并挑起矛盾,让学生发表对标题的理解,引起第一个小。然后把班级分成几个小组进行比赛,激起学生的好胜心。接着通过荧屏让各小组自主选择回答问题的编号,学生紧张而兴奋,猜测着自己组面对的题目类型,此时达到第二个。比赛在热烈的氛围中进行,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发言踊跃,勇夺冠军。然后回到导入时的图片,抛出深层次的问题:美只是指苗条的体形?还有什么能体现个人的美?学生激烈讨论,达到又一个。最后,教师用图片展示不同的美,并对该课作总结。

篇9

一、了解学生,做到对症下药

科学是一门生活化的学科,是对自然现象的阐释,也是对生活难题的解答。学生在学习科学之前便对许多科学问题产生过或多或少的疑惑,有的已经找到正确答案,有的却一直困惑着学生。教师讲授科学课程某一个知识点之前,不妨先对学生进行一定的了解。了解学生对所学知识点的认知程度,特别是对一些概念的理解与课本是否有出入。只有对学生在概念形成的过程中的思维变化做到充分了解,教师才能做出正确的教学判断,对症下药,避免造成学生对知识点信息的混淆,误入歧途,在接下来的教学中减少做“无用功”行为。

二、针对不同单元进行不同教学方法教学

小学科学教材每个学期的教学任务基本都是四个单元,每个单元的知识特点不尽相同,因此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教师要设计出不同的教学方案,采取最高效的措施达到教学的最佳效果。例如,四年级下册教材中的《电》一单元中的“什么是电”,生活中学生对静电知识有一定的了解,知道冬天脱毛衣时的电火花是静电现象,也知道刚进教室时手碰到门把手上被电击的感觉也是静电在作怪。针对学生已经对静电知识有丰富的生活体验这一现状,教师应该先让学生了解一些关于电荷的知识,为以后简单电路的学习奠定基础,接着采取实验、预测、交流、讨论、结论等环节并进,使学生在动手实践中理解电的概念,同时提高他们的实验技能。而在学习三年级下册教材中《植物的生长变化》一单元时,实验法就用得很少了,整个单元基本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记录能力为主,在对绿色开花植物一生的记录中发现植物生长的规律,对植物的结构特点、功能特点做到详细记录,锻炼学生的总结概括能力。

三、构建小学科学高效课堂要注重细节

细节决定成败,小学生的语文基础较薄弱,对一些生僻字,如“触角”“蚕卵”“蚕蛹”等在语文上还没有进行学习,如果教师在课堂授课当中不对这些生字进行强调记忆,那么在考试中学生的这一缺点就会暴露出来,学生平时练习时只注重记忆,笔试考试时却怎么也想不起来这些字该怎么写,以至于出现课堂提问对答如流、考试结果却十分糟糕的怪现象。这就要求教师在平时的授课当中对一些生字要进行注重强调,告诉学生这些字是必须记住的,必要的时候要采取一定的强化训练来加强学生对这些易错字的记忆,做到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科学用语方面也要尽量做到科学、严谨。教师在课堂上要积极引导学生利用准确、恰当的语言描述所观察到的事物,避免使用生活用语或者家乡话。在教学活动过程中,无论是观察课还是实验课,都需要学生对现象进行描述,这些描述有助于学生语言能力的规范培养,教师要耐心引导。

篇10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3)10-0039-01

新课改积极推崇解放学生,将课堂教学的主动权转移到学生手里,以此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最终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将在高中语文课堂中充分体现出来。但纵观近几年的语文教学,还存在着课堂效率不高的情况,所以构建高中语文高效课堂是很有必要的,可以从以下几点做起:

1.做好课堂设计,发挥教师主导作用

进入高中以后,学生所接触到的知识与以往知识具有明显的差异性。基于高中学生的年龄特征、心理特征以及学习需要,学生有了一定的独立思考能力,完成了启蒙阶段的学习。然而高中阶段的学习压力较大,对学生自己来说具有一定程度的挑战性。高中语文知识具有一定的人文性、生活性、复杂性以及综合性,高中生身心发展也日渐成熟,也具备了一定程度的知识文化积累。因此,如何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培养他们思考问题的深度及广度,让他们增强探究的意识及兴趣,从而积极主动地去学习探究语文知识,是高中语文教学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2.优化课堂组织形式,激发学生学习主体性

新课改的重要理念之一就是对学生主体地位的强化,教师只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与引导者,而学习的真正主体是学生。以前的课堂教学中,由于对学生主体性认识不够,导致学生学习热情极难提高。新课改提倡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进而发挥其主体性。当老师关注学生时,学生心里就会暗暗下决心,激励自己一定要好好表现,进而形成融洽的课堂氛围。这也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了实现这个目标,要求语文课堂形式应丰富多彩、贴近生活。比如,在课堂上采用演讲、话剧、辩论等形式,进一步丰富课堂形式,提高学生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思维,将学习与兴趣有机地融为一体,让学生在参与活动时,自然而然地掌握语文知识。这有助于学生对语文知识的积累、拓展与沉淀[2]。

3.指导学生充分利用好导学案

导学案并不仅限于教师使用,而应该是教师在课前将导学案发到学生手中,鼓励学生提前预习导学案中的内容,清楚教师将要讲述的内容,只有这样才能够在课堂上跟教师展开"平等"地交流。尤其是在教学文言文和古代诗词时,充分发挥导学案的作用对开展高效课堂意义重大。例如,教师在《一剪梅》和《今离别》的教学中,虽然这只是两首短诗歌,但对于初学者来说要完全理解诗歌的意境亦非易事,甚至出现了有的同学连"红藕看残玉簟秋"中的"簟"字都有似曾相识而不懂其意的现象。但在导学案的帮助下,学生事先掌握了这些生字和生词,在此基础上才可能对老师的课堂讲解提出一些有深度的问题或者个人的见解。

4.引导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以往的高中语文课堂常常只注重学习成绩,而忽视了学习过程。新课改的重要理念之一便是加强对学生学习过程的重视,其中,合作学习模式的引入,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自主探究知识,进一步培养了他们的自学能力、团队合作意识。教师首先要做好小组的分组工作,注重学生间的差异性,将好、中、差生合理组合,同时还要考虑学生的性格、感情等因素。教师可进行指导,鼓励他们认真去探究知识,鼓励他们善于坚持自己的观念,与人辩论,但也要虚心接受他人的正确意见。同时,在实施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也必须及时察觉学生各自存在的学习优、缺点,从而使指导更有针对性[1]。

5.注重自主探究,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是为了不教",如何真正让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充分的发挥,让学生主动、生动地学习,从而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是我们进行课堂教学的真正目的所在。当前社会已经进入信息时代,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普及让学生开始密切接触网络。而教师应该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与特征,在作业的布置方式上与时俱进,尽可能跟上时代的步伐又不失教育本质,进而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教材中所提供的知识毕竟是有限的,而学生最终是要进入社会的[3]。为此,教师应该让学生在网络中寻找与学习有关的知识,满足自身的需要。这些是课后的学习任务,但是教师应该将它划入学习范畴当中,这样不仅仅有助于提升课堂教学效率,更重要的是可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6.加强学生的审美意识,创建优雅的教学情境

语文教学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美的熏陶,新课标中也明确地指出了语文教学要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播放一段优美的音乐、展示美丽的画面给学生的感官以综合刺激,再附以教师的谆谆诱导,学生会很自然、很轻松地融入到这种教学情境当中。例如,在教学李清照的词《声声慢》时,可以用多媒体播放悠远的古琴音乐。在音乐的熏陶下,学生诵读这首词会别有一番滋味,体会着音乐中的韵律感,感受着词中蕴含的意境,在自由的氛围中发挥着自己无穷想象力,体验着词中无限的美。再如,在教学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时,教师可以将精心选择的长江画面展示在学生面前,引导学生进入到课堂情境中来,领会到词的壮丽和雄浑之美。总之,充满意境的教学氛围能使学生先对将要进行的学习内容产生期待,使之积极主动地地参与到语文学习当中,这种情境驱动是提高课堂效率的前提。

总之,教学改革的目的是要教师在教的过程中关注学生的情感、心灵,让学生得到主动、生动的发展,让学生的生命充满生机与活力,最终实现提升学生创新品质的目标。课改的立足点在于学生个体的自我学习、自我发展、自我实现。作为教师,应该积极研究新课改的核心理念,将其真正融入教育对象之中,贯彻到教学活动当中,进而改善教学手段,寻找更多积极有效的方法,以此促进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