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专业就业前景模板(10篇)

时间:2023-03-07 15:19:29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大学专业就业前景,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大学专业就业前景

篇1

The research about the first Tianjin Medical University public health management undergraduate students attitude of the employment prospects

Zhang Ying

【Abstract】Through the employed psychological and employment situation investigation to the first Tianjin Medical University public health management undergraduate students, the article proposed the major worry about data results of employment prospects, and make analysis and countermeasures.

【Keywords】Health management Undergraduate student Employment prospects

1.调查对象:2009年12月对我校首届卫生事业管理专业本科生做了就业心理与就业形势的调查。参与调查共26人,2人缺席。其中男生10人,女生16人。

2.调查结果:在这次调查中,对自己当前所学卫生事业管理专业就业前景的态度时,调查结果如下(见表1)。

3.调查分析:从我校首届卫生事业管理专业本科生就业前景态度的数据中,看到我校该专业本科生对自己当前专业的就业前景普遍认为较弱,选择“较弱”和“完全没有前途”态度的,男生占其男生总人数90%,女生占其女生总人数56.25%,单看此数据对于就业前景态度,总体并不乐观,而男生普遍比女生消极。产生这些数据的原因非常复杂,虽不具有代表性,但是可以反应一定的问题,值得我们去关注。作为我校一名基层教育工作者,从宏观方面分析了造成这些情况的原因。

3.1 新专业的迷惑。

3.1.1 学校方面:我校卫生事业管理专业是新专业,在课程体系不断完善过程中,学校和专业教师有很长的路要走来完善新专业的建设。在这样的环境下,校方和学生一起是在走探索之路,这方面会给学生带来就业前景的迷惑。

3.1.2 学生方面:在校方教育过程中,更多是注重专业教育,对学生就业前景的就业指导并没有达到学生的要求,如果学生在专业就业前景上没有自己的思考,就会对就业前景感到无力。

3.1.3 专业方面:卫生事业管理专业属于公共管理的分支,管理学科是属于软科学。对于大多数人对软科学的学科认识来说,认为实用性很难把握,其实软科学学科属于思想的技术,学习起来难度非常大,但学习好了对学习、工作和生活都会有帮助,而软科学学习的好与坏是需要学生在日后实践中来检验的,学生在目前的学习中很难理解这样的专业能给他们带来什么具体的前景。

3.2 生源的参差不齐。我校该新专业学生来源参差不齐现象较严重。这里的学生来源参差不齐主要是指学生报考学校及其专业内心自愿程度的差异。内心自愿程度差,学习该专业积极性较低;相反,内心自愿程度高,学习该专业积极性较高。如果生源调剂占到专业人数绝大部分,这些学生对专业认知和前景预测需要重新调整。而我校该专业学生就存在调剂生较多,内心学习该新专业自愿程度较差,对就业前景担忧是可想而知的。

3.3 就业形势的严峻。目前大学生就业难普遍现象对该专业学生在看待自己未来就业前景上担忧是不无例外的。社会对该专业人才招收并没有严格的硬性技术界定,加之该专业毕业生质量参差不齐,社会在挑选符合组织人才的工作中,该专业部分大学生无形中又会形成偏面的就业思想,把就业不成功归结为社会因素,在严峻就业形势下不看好就业前景。

3.4 就业心理的迷茫。正确就业价值观和实际就业情况的矛盾造成学生就业迷茫的主要原因之一。学生不敢轻易承担大学教育大众化的结果,上了几年大学后不甘心回到自己的家乡,不甘心下基层,不甘心从低层做起等等就业思想,而大城市好单位收容大学生的数量有限,这样可能会造成学生不看好就业前景的原因之一。

4.对策与建议:

4.1 加强学校新专业建设。完善新专业教学体系,加强专业教师培养,不断在培养专业学生中加强教育体系的建设和发展。其中主要包括教学课程体系的改革,该体系要形成我校自己在该专业发展中的专业培养特色,完善培养模式、培养形式和培养方法,走专业培养自主创新之路,从而增强学生对其就业前景的信心。

篇2

从目前情况看,用人单位招聘意愿明显下降,使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更加尖锐。以2008年河北某大学12月举办的某次人才招聘会为例,一方面到场单位数量锐减,应聘学生却一如既往地多;另一方面,虽然招聘单位少了,单位之间的选人竞争少了,但很多单位却并没有在这次招聘会诸多应聘者中选到合适的人选。究其原因,虽有招聘单位招聘条件高的因素在其中,但应聘学生择业观念不当才是根本原因。因此,转变就业观念对大学生成功就业来说,尤为重要。

二、转变就业观念,拓宽就业领域。从目前大学生就业选择来看,很多人并未确立正确的就业观念,因此也导致了一些毕业生“毕业等于失业”现象的出现,“有业不就”就是对此最好的形容。比如:很多学金融的学生对自己的就业选择是“财务主管”、“银行职员”等,而这些职位一是需要一定的实践经验――这显然是绝大多数毕业生所不具备的,二是所招人员甚少。因此,在很多招聘会上,我们看到大多数学金融的学生乘兴而去、败兴而归。在当前经济环境下,就业形势比历年都要严峻,此时,如果这些天之骄子们再不转变就业观念,那么等待他们中大多数人的,可能将是找不到工作的困境。因此,大学生必须要尽快转变其就业观念,才能在日益严峻的就业战争中,找到一条出路。1.转变就业观念。现在不少大学生不愿意到基层去、不愿意从事艰苦的工作,有些毕业生把从事体力劳动或是服务业等工作看成是“低贱”的,只有当国家干部、端铁饭碗、进大企业才算就业;许多大学生只把眼睛盯在大城市、大单位、高收入、高地位的工作岗位,而偏远地区、西部地区、基层部门等等却鲜有人问津,这也反映了大学生不愿吃苦的一面。因此,要转变就业观念,首先要学会吃苦。毕业生要树立只要通过劳动取得合法报酬和收入即为就业的观念,应该改变职业有高低贵贱之分的观念,放下架子,选择从基层做起,或去西部地区、偏远地区,或回到县城、回到农村工作,不仅增加了就业的成功性,同时也可以增长其工作经验、锻炼其工作能力,更为其未来的发展夯实了基础。其次,转变就业观念,还要树立起先就业、再择业、再创业的正确理念。一次就业并不等于终身就业,一些大学生固守一次择业定终身的思维模式,希望一次择业就能抢占生活的制高点,这显然是不对的。在就业选择过程重,很多单位都非常重视应聘者的实践经验,而实践经验来源于实际工作的积累。因此,大学生应当将毕业时的就业作为积累工作经验的选择,不要好高骛远,应从基础做起,一步步向高迈进。2.拓宽就业领域选择。就业不一定要对口。不少大学毕业生抱着“男怕入错行,女怕嫁错郎”的观念,死守所学专业,丧失了很多就业机会。因此,大学生在就业选择时,应当放宽眼界,在立足所学专业的基础上,多方位灵活进行选择,适当选择冷门,提高就业成功率。比如:随着社会的发展,就业竞争日益激烈,大城市剩下的岗位越来越少,大学生在就业时选择去小城镇、偏远地区,反而会得到更多的重视和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再比如:很多大学生都愿意去大企业而很少选择中小企业,因为大企业稳定、有保障、福利好,有的还能解决户口问题。但随着我国福利政策覆盖范围的不断扩展,已经延伸到中小企业中,选择这些小企业对于大学生来说,也不失为一个很好的选择。同时,随着社区的不断发展,进入社区工作也是大学生就业的一个不错的选择。

三、结束语。面对金融危机影响下日渐严峻的就业形势,面对2400万的就业压力,面对一次就业的寒冰期,我们希望即将面临毕业的大学生们,能够正确认清形势,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合理分析自身优势、缺点,在2009年就业大潮中,寻得一方天空。

参考文献:

篇3

一、我国轨道类企业对高职类女大学生的需求现状

近年来,随着铁路企业和地铁企业的生产需要,招收一线员工的数量和要求较前些年有较大的变化,主要体现在岗位的变化上。一般来讲,会持续性地增加机车驾驶、铁道车辆、电气化供电、铁道工程类的岗位,大幅减少铁道交通运营管理、通信信号维护的岗位。以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为例,由于地处江苏南京,是华东地区三省一市唯一一所轨道类高职院校,毕业生去向最多的是上海铁路局、南昌铁路局、济南铁路局以及南京地铁、苏州、无锡、杭州、宁波、福州等地铁公司。从中国铁路人才网公布的招聘来看,岗位要求有明显的变化。除常规的铁路相关专业,全日制招生,视力无色盲色弱等要求外,更加突出以下要求,强调铁路一线生活岗位,艰苦偏僻的岗位工作环境;能适应长期倒班要求;能适应长期野外作业。[1]从招聘岗位和岗位的要求来看,女大学生毕业后符合从事铁路岗位的机率越来越小,如机车、车辆、工程类招聘岗位从传统招聘时就对女生受限。运输、通信信号类岗位招收女生的比例也较以往大幅减少。企业录用女生的顾虑客观存在。计生政策的调整,二胎政策出台以后,女工对一线站段影响较大,临时性缺员影响生产组织,对地铁企业同样如此,以往站务岗吸收女员工的比例从50%调整至20%,甚至更低。“宁要武大郎,不要穆桂英”,成了招聘中的常有之事,即使女生有机会参与选择,同一档次的学校、学历、专业,女生面临的条件要比男生高很多。

二、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毕业生录用现状及趋势判断

从2015年、2016年轨道类学生就业情况来看,2016年就业率较上一年度下降近3个百分点。以上轨道专业中,除铁道交通运营管理、铁道通信信号、电气自动化类专业外,其他专业基本没有女生。铁道运输、通信信号类专业就业率明显下降的原因,归结为这些专业的女生比例过高,而毕业时因招聘岗位的需求限制,对轨道类专业的女生就业造成很大影响。

3、2016年9月以来对2017届毕业生的招聘情况及就业趋势分析

据就业中心统计数据来看,2017届共有轨道类学生2043人,其中女生708人,占比35.0%。截止11月中旬,各大铁路局及地铁企业的招聘已近结束,与企业签订就业协议或达成意向(含订单学生)1359人,就业率达66.5%。在已落实就业的学生中,男生1054人,占比77.6%,女生305人,占比22.4%。总体上来看,轨道类女生就业状况呈现出需求持续减少、对口就业率进一步下降的趋势。

三、促进高职院校轨道类专业女大学生就业的路径

1、学校层面

(1)加强市场调研。就业职能部门与二级学院要加强调研,加强市场需求信息的收集,尤其是与女生就业息息相关的社会岗位信息,提供高质量的精准服务。南铁院的轨道类女生集中在运输类、通信信号类,近两年初次就业率显示,女生对口就业率基本在50%以下,经调研发现,运输类岗位能够提供就业的还有客运服务人员(列车乘务员大量通过第三方劳务招聘实施人才派遣制就业),部分外局还将列车员纳入到正式招聘中。

(2)加强招生宣传。高校要重视招生源头的宣传,就轨道类专业的需求向社会、向考生进行大力宣传。在各类招生咨询会、高中学校及学校各类咨询服务渠道,在高职高专实行单考单招时,加强报考和考务过程中对女考生的教育引导,阐述轨道企业对高职毕业生岗位的要求、工作环境等,主动告知女生报考轨道类专业存在的岗位风险,取得女考生理解,不盲目填报轨道类专业,尽可能规避预期的就业风险。

(3)加强学生对职业岗位的认知。运用新媒体加强铁路一线岗位认知的宣传,利用学校的微信企业号、网站等,加强来自一线毕业生工作状况的宣传,大量转载或引用各铁路局微信企业号刊登的一线员工工作状况、青年团员高度敬业、奉献的案例,提高在读女大学生对轨道企业一线岗位的认知,引导女大学生个体思考轨道类企业一线岗位为何限招女大学生等问题。

(4)为在读女大学生提供调整专业的机会。根据女生就业形势,加强校内女生的思想教育和引导,同时提供更多的转专业机会供女生选择。根据本院近几年的统计,轨道类运输、通信信号类专业女生占比在35%-50%之间。经历第一学期的通识性课程后,学校应及时制定转专业的机制,将现规定的转专业的比例由5%扩大到20%。引导广大女生再一次选择专业,尽力规避就读轨道专业的风险。

2、女大学生个体层面

对于大多数大学生来说,想要摆脱“毕业即失业”的局面,就必须适应市场化的需要,根据形势调整自己的就业观和期望值,放弃不切实际的虚荣心和过度依赖的想法,对自身条件重新定位,树立大众化的就业观,正确对待就I。

(1)转被动为主动的心理预期调整。女大学生在大量了解专业及对应的一线生产岗位的要求、作业环境后,要接受现实,心理需要主动调整,从对就业形势的被动认知到主动认知,从就业观的盲从到正确面对轨道行业发展对岗位需求变化的明辨,最终使轨道行业就业的强烈心理预期得到转变。

(2)关注专业的转型与自我调整。对学校出台转专业政策,女大学生个体要积极响应,做好与家人的沟通,争取家人的支持,做好清晰的职业规划,关注职业发展,以“创业”的准备来选择并申请开放的专业。

(3)积极地拓宽就业面。首先,要多层面了解社会企业,向其他学院女生取经,进一步关注与专业相关的社会需求岗位,积极拓宽就业途径;其次,进入升本、转本的学习。从南京地区同类高职院校来看,选择专转本、专升本的女大学生比例很高,个别院校达到了50%以上。在严峻的就业形势下,进一步提升学历,增强就业竞争力、延缓就业是个很好的选择;再次,进入轨道生产装备制造企业。伴随着铁路高速发展及走出去的战略,轨道生产装备制造企业对一线生产员工提出了较高要求,对高职毕业生的需求量明显提高,有些生产性岗位对女生并未有严格的限制。这些岗位成为实现轨道类专业女生就业的重要途径。

四、结语

轨道类专业女大学生在当前的就业市场背景下,应尽早地认知所学专业与企业需求的适应实际,尽早地调整心理预期,摒弃陈旧的就业观,主动选择适合的就业通道。政府应组织调研,根据市场人才需求优化高等学校办学专业指导目录,迎合我国经济转型时期对人才需求的变化。要赋予高校充分的办学自主性,进一步放开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对高校专业设置上的限制。学校应加强人才培养的改革,提高办学的灵活性,以适应企业的不同需求和女大学生专业调整的需要,大力解决轨道类专业女大学生就业问题。

【注 释】

[1] 中国铁路人才招聘网.http://.cn/zgs/.

【参考文献】

[1] 郭斌.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探析[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7(9).

[2] 杨新莹.浅议破解大学生就业难问题[J].中国轻工教育,2009(1).

篇4

Application of AHP in the Employment Prospects of College Students

LIU Wei, XUE Dongmei

(Jilin University of Chemical Technology, Jilin, Jilin 132000)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with college students increase every year, employment of college students has become the focus of attention, the paper by taking questionnaires AHP factors affecting the employment prospects for quantitative analysis of the college of university graduates, the resulting analysis the results provide some useful reference information on the direc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employment and school education reform.

Key words AHP; college students' employment; quantitative analysis

0 引言

目前,大学生就业情况复杂,工作难找,找到合适的工作更难,大学生就业问题一直是个很受社会关注的问题,经调查影响大学生就业的外在因素如下:一是结构性矛盾,供求错位:一是高校专业设置与快速变化的市场需求错位。①②二是人才结构失衡,供求矛盾加大从数量与结构的关系看,结构性失衡加剧和放大了大学生就业难。在人才分布上,我国东部与西部、沿海地区与偏远山区、经济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每万人中大学生占有量差距也很大。第二,选材要求高:应届生就业不吃香:用人单位也普遍存在着“选材难”。很多用人单位在“选材”上要求有至少一到两年的工作经验,这就导致很多用人单位基本上不要应届大学生。第三,专业相同的人多,热门专业人才过剩,致使这些专业的毕业生就业难度加大。③④⑤第四,普遍应届生就业岗位初始薪酬低,低于应届毕业生的薪酬期望值的水准,也导致部分大学生“有业不就”。此外,大学生获得真实有效的信息少,一些虚假广告铺天盖地,许多大学生由于害怕被骗,错过了很多信息渠道。大学生就业的内在因素主要体现在大学生个人的属性,对大学四年所学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等,本文将以上影响大学生就业前景的因素归结为学校因素、社会因素、个人实际能力及个人的就业态度。应用层析分析法对大学生就业前景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1 运用层次模型对大学生就业进行分析

1.1 建立层次分析结构模型

通过问卷调查及数据处理,得出影响大学生就业前景的因素主要来自四个大方面因素及其诸多指标,层次分析结构划分如下:第一层 (目标层):大学生就业前景A;第二层(A下设判断/指标层):学校因素B1,社会因素B2,个人能力B3,个人就业态度B4;第三层:B1下设四个指标:学校就业指导情况C11,学校知名度C12,学校专业设置C13,学校教育与用人单位对人才的衡量尺度的吻合程度C14;B2下设三个指标,家庭背景C21,市场对人才的需求C22,区域因素C23;B3下设四个指标,个人属性C31,专业知识技能C32,个人实践和应聘能力C33,社会交往能力C34;B4下设三个指标,就业准备C41,就业行动积极性C42,就业观念C43。

1.2 构造判断矩阵

我们用9级判断尺度法将比较判断定量化,规定用1、3、5、7、9分别表示根据经验判断,要素i与要素j相比:同等重要、比较重要、重要、很重要、极重要,而2、4、6、8表示上述两判断级之间的折中值。⑥以学校因素、社会因素、个人能力、个人对就业的态度来测定指标来分析大学生就业前景的影响因素,根据调查,对这四个指标两两比较的结果如表1所示:

表1 判断矩阵A-B

1.3 相对重要程度(即权重)的计算⑦

运用求和法近似计算特征向量。步骤如下:(1)将判断矩阵按列归一化,即 = / ;(2)按行求和,即 = ;(3)归一化处理计算出,如表2。

表2 相对重要程度表

所以,学校因素、社会因素、个人能力、个人对就业态度四个影响因素的权重分别为0.12、0.26、0.55、0.07。

1.4 一致性检验

通过一致性检验,求特征矩阵A的最大特征值

=

求得最大特征值 = ( + + + ) = 4.012。

一致性检验有: = = = 0.004。

表3 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

查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表得到 = 0.89(表3)。

故 = = 0.0045

1.5 计算各方面指标分别在学校因素、社会因素、个人能力、个人对就业的态度的权重

表4 学校因素的各个指标在大学生就业前景分析中的判断矩阵

表5 社会因素的各个指标在大学生就业前景分析中的判断矩阵

表6 个人能力因素的各个指标在大学生就业前景分析中的判断矩阵

表7 个人就业态度因素的各个指标在大学生就业前景分析中的判断矩阵

同理可以得出:学校因素,社会因素,个人能力,个人对就业的态度各个方面具体指标在大学生就业前景分析分析中所占的权重,分别如表4、表5、表6、表7所示。

1.6 大学生就业前景影响因素的层次总排序

经过对针对每个准则的子准则进行排序和一致性计算得到的各个准则层的总权重如表8。

表8 各准则层、子准则层权重一览表

根据以上分析,C41个人的就业准备工作在大学生就业前景分析中占的权重最大,是影响大学生就业前景的最主要原因,另外从表中可以看到C32学生个人的专业知识技能是影响大学生就业前景的次要原因。

2 结束语

本文运用层次分析法选取四个方面(学校因素、社会因素、个人的能力、个人对就业的态度)对大学生的就业前景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比较客观的得出影响大学生就业的原因,避免了主观因素的干扰。当然,分析结论的准确性也与我们调查的数据的客观性有关,并且层次分析法的一致性检验也在很大程度上保证了数据的合理性。

注释

① 刘巍,李思晴.基于结构方程的大学生就业前景分析[J].吉林化工学院学报,30(9):113-117.

② 李彬.中国高校规模扩张与大学生城镇就业问题研究[J].中国人口科学,2011(6):27-37.

③ 刘丽玲,吴娇.大学毕业生就业能力研究[J].教育研究,2010(31):82-89.

④ 张宏远,杨森,徐永其.论金融危机下我国大学生就业的新形势[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0(SI):268.

篇5

1引言

社会体育管理与指导专业作为一个新兴的体育专业之一,是以社会体育为工作范围,以管理和指导全民健身的开展为工作内容的专业设置形式。从当前我国高校的社会体育管理与指导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和就业前景来看,在为我国全面健身等社会体育事业培养大量人才的同时,存在着就业面广、就业率有待于进一步提升等问题。加大对高校社会体育管理与指导专业大学生就业前景与对策的研究,对于了解当下我国社会体育管理与指导专业的人才培养规格、就业率等有着重要的应用。因此,本文就社会体育管理与指导专业的大学生就业前景和对策展开了研究。

2新时期社会体育管理与指导专业的就业前景

2.1体育产业发展开拓社会体育管理与指导专业就业前景

从当前我国的体育产业发展状况来看,结构完整、运营方法趋于成熟、体育产业客户广泛的局面已经出现。而且在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升的背景下,人们的体育消费观念、体育消费投入在不断的提升,进一步加快了我们国家体育产业的发展速度。体育产业也开始成为促进我国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方面。因此,在这一背景下,高校的社会体育管理与指导专业的大学生就有了更多的就业机会,从过去较为单一的体育健身指导、体育娱乐组织、体育购物等领域,开始逐渐涉及到各个行业的体育产业行为也越来越多,给社会体育管理与指导专业大学生带来的就业机会、就业面、就业的前景也更加广阔。

2.2社区体育对社会体育管理与指导专业的促进

社区体育作为我国全民健身工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生活在某一区域内的人们,以现有的自然环境、体育器材、场地为基础,以社区的成员为参与主体,提升社区成员的健康水平、促进社区成员相互交流的群众体育活动组织方式。在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升的背景下,对健康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社区体育向着常态化、普及性、多样化的方向发展,这就需要更多的体育管理与指导专业人员的加入,才能够更好的实现社区体育开展质量的提升。因此,社区体育开展理念、开展内容、开展需求的不断提高,给高校的社会体育管理与指导专业的大学生带来了良好的就业前景。

2.3全民健身对社会体育管理与指导专业就业的促进

当下我们国家的体育事业处在快速发展的阶段,人们健康意识的不断提升、体育产业市场、体育健身市场的快速发展,给社会体育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体育用品、社区体育、体育俱乐部的不断开展,让人们有了更多的参与体育锻炼、体育活动的机会,体育健身也成为新时期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项重要内容。而从社会体育对人才的需求来看,人才的规格、服务意识、创新能力等有了很大的提升。同时,针对高校社会体育管理与指导专业的大学生来讲,就业前景也随着社会体育事业的不断发展而前景良好。

2.4体育保健康复对社会体育管理与指导专业的促进

在社会生活节奏不断加快的背景下,亚健康人群的规模和数量在不断的增加,亚健康人群能否向健康人群转化,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参与体育锻炼的效果影响。因此,从当前的社会发展与人们的健康意识增长情况来看,为了更好地提升自身的健康水平,将会有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体育锻炼的过程中。在这一背景下,对社会体育管理与指导专业的人才需求也在不断的增加。因此,从这一层面来看,高校社会体育管理与指导专业的大学生有着良好的就业前景和机会。为了更好地抓住这些就业的机会,需要高校、大学生等不断提升人才培养与社会岗位的把握能力。

3高校社会体育管理与指导专业大学生就业的提升对策

3.1提升社会体育管理与指导专业大学生的社区体育教育

社区体育作为我国群众体育事业的一个重要构成内容,在我国全民健身事业开展的过程中有着重要的意义。从社区体育的发展现状来看,我国社区体育逐渐向着正规化、群众化、多样化的方向发展。在高校社会体育管理与指导专业教学工作开展的过程中,需要加大对社区体育活动内容的技能教学、全民健身理念的教学、社区体育活动开展与组织方法的练习。在此基础上借助教育实习等手段,让社会体育管理指导专业的大学生深入社区体育一线,实践社区体育的组织与管理,提升其指导能力。为社会体育管理与指导专业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创造有效的支持与帮助。

3.2建立健全社会体育专业大学生的就业渠道

政府作为高校人才培养的领导者和参与者,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政府需要以时代与社会需求为出发点,制定能够有效引导高校人才培养的教育制度、就业制度。社会体育管理与指导专业大学生的就业工作,离不开政府部门的引导与规范。为了更好地提升高校社会体育管理与指导专业大学生的就业质量,需要在现有的社会体育管理与指导专业人才培养规格的基础上,构建社会体育管理与指导专业大学生的就业机制,畅通社会体育管理与指导专业大学生的就业渠道。从社会体育管理与指导专业大学生的自主创业、教育实习、社会招聘、等级评定等方式着手,实现对这一专业大学生就业的科学引导与全面规划。

3.3优化社会体育管理与指导专业的课程设置

高校的社会体育管理与指导专业的一项重要的功能是为社会体育事业服务,从不同的层次、不同的体育活动类型出发,培养能够适应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工作的大学生。在我国的群众体育快速发展的背景下,社会对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大学生的人才需求规格在不断的提升,一方面从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大学生的专业知识、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另一方面,针对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大学生的服务意识、从业态度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为了更好地适应社会体育对高校人才规格提出的要求,需要在全面分析现有的社会体育管理与指导专业人才设置合理性的基础上,通过创新高校社会体育管理与指导专业的培养目标、能力发展目标、就业考核指标等,来实现课程设置、人才培养质量的不断提升。

3.4提升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大学生的就业指导

就业指导工作是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之一,有效的就业指导能够帮助高校大学生获得更多的就业信息、掌握更多的就业技巧,对促进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提升有着重要的意义。高校社会体育管理与指导专业大学生的就业率既是高校大学生就业状况的反映,,也是高校社会体育管理与指导专业的组织管理、人才培养质量的反映。为了更好地提升高校社会体育管理与指导专业大学生的就业率,需要在优化课程设置的基础上,提升高校社会体育指导专业的就业指导力度,通过创设就业实践基地、优化人才评价方式等,全面的提升社会体育与管理与指导专业大学生的就业核心竞争力,实现就业率的不断提升。

4结语

综上所述,在高校社会体育管理与指导专业人才培养的过程中,为了更好地提升高校社会体育管理与指导专业毕业生的竞争力,需要在不断分析社会对这一专业人才需求的状况,结合高校师资、实践等力量,以发展大学生的体育指导与管理能力为目标,创新社会体育管理与指导专业的课程设置、实践模式,以此来有效的提升社会体育管理与指导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实现更广、更高的就业空间的拓展。

作者:周风祥 单位:伊犁师范学院体育学院

参考文献:

[1]刘云朝.普通高校社会体育专业建设与发展的问题探讨[J].当代体育科技.2014(07).

篇6

湖南大学自动化专业的就业前景分析:

1、自动化专业属于信息产业,而信息产业被人们誉为“朝阳产业”,发展快、需要人才多、待遇较高;

篇7

随着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和研究型大学的构建,毕业生的数量急剧增加,在全球性金融危机和复杂社会形势的影响下,毕业生的就业压力不断增大。生物科学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边缘学科,是社会科技发展的产物。现在全国已经有两百多所高校设立了生物科学专业,国家、社会对这个专业是有需求的,都很重视,从这个发展趋势来看,这个专业的就业前景还是很可观的,但是,具体到个人的就业情况来说,还是存在一些客观的问题,所以了解和探究生物类专业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去向对这个专业的就业前景,都有非常重要的研究意义。

一、材料与方法

调查问卷内容结合当代大学毕业生就业所面临的实际问题,内容包含学生基本就业信息、就业压力的问题、毕业后从事的行业问题、初次就业所要求的薪资待遇问题,以及学生的就业选择区域和对于就业前景的展望等方面,反映出生物专业类的毕业生对当前就业前景的心态和期望。问卷发放采取随机按校部分抽样法,分别从河北科技师范学院、河北科技大学、燕山大学、北京林业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几所高校的生物专业毕业生中进行调查,共发放500份问卷,成功收回问卷490份,有效回复率达到98%。并用统计软件SPSS和Excel进行分析。

二、关于大学生就业压力的现状和影响因素分析

1.大学生就业压力的现状

现阶段,就业压力对于大学毕业生来说,主要来自于外界环境的影响,学生都非常注重外环境的变化,让自己的就业前瞻跟随社会和家庭的改变而去适应它,这样虽然扩大了自己的就业选择面,但是也会让自控性变得薄弱,从而对就业前景感到茫然,造成了心理压力。其中有32.07%的学生觉得社会因素是造成就业压力的主要原因,这部分占的比例最大,其次则是家庭因素,占调查人群的25.95%,而个人因素、环境因素和其他因素各占18.08%、13.12%、10.79%,对学生的就业影响要小一些。

2.薪酬对于毕业生就业影响

就业中,薪酬对于大学生的就业影响非常大,由于现实生存问题,在就业时学生首先考虑的是薪资问题,学生在初次就业薪资的要求上,超过半数的人选择3000~5000这个节点,对于薪资的要求有较为切实的考虑,也有7.58%的学生觉得,首次就业就应该有一个较为丰厚的报酬,对自己的专业知识和就业能力有足够的信心,想通过第一次就业,就能有一个良好的开端。

3.区域差异对于学生就业的影响

本研究的对象是分别从北京和河北两个区域挑选的大学生,一个是国家的政治文化中心,一个是国家的重要工业省份,两个区域的大学毕业生,在就业方面,各高校毕业生前往北京就业的占很大一部分,这说明发展越快,就业机会越多,生活节奏快的大城市更受大学生的偏爱,现在社会出现大学生过剩的问题,一线城市虽然比较成熟,但同时充斥着很多就业机会,依然是大部分学生追捧的对象;有一部分学生认为二三线城市生活节奏相对缓慢,企业要求也不会那么高,不会有太大工作压力,所以会选择在二三线城市就业。

三、对生物类专业人才的培养及提高就业率的建议

为了提高生物类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率,更好地解决生物类专业人才的培养与社会需求之间存在的问题,应从以下三方面努力:

1.从高校作为培养人才的角度,就要思考怎样根据学科发展和就业的需要,及时调整培养模式,完善培养计划;建立教学、科研、企业一体化的基地,探索培养高素质人才的路子,培养出更多适应生物技术领域发展要求的合格人才。

2.高校生物类专业的学生应树立正确的就业观。首先,应对自身有正确的定位,根据自己的兴趣及能力,做好初步的职业规划,不断完善自己。对于有志从事研究开发工作的学生,应重视深造机会,积极学习实验技能,广泛阅读专业相关文献,了解学科发展动向,努力培养创新能力。其次,应该端正就业心态。从宏观看,现在的大学生并不是稀有资源,目前就业形势严峻。特别是生物类专业的应届毕业生,要在职业规划上融入多元性,考虑先就业,然后根据自己的发展,合理调整、完善职业规划。在选择公司时,应该看重公司的前景和能否为自己提供良好的发展空间。

3.社会各用人单位,要为毕业生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建立健全用人机制,善于发现、培养优秀人才,以满足企业自身发展的人才需要。随着生物技术产业的蓬勃发展,不仅给高校生物类专业人才的就业提供了难得的机遇,而且对高校生物类专业人才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校生物类专业学生应立足本专业的优势,掌握生物专业知识,再依据自身的特点及发展的方向,完善各种能力,积极应对竞争。要在主动了解市场,争取成为生物技术企业真正需要人才的同时,实现生物技术企业和生物类专业人才真正“双赢”的局面。

参考文献:

篇8

一、前言

专业满意感是指学生对就读专业的一种感受或情感反应,代表了学生对其所就读的专业的一种特殊态度。目前,国内对于体育学院(系)学生专业满意感的研究还在探索发展当中。专业满意感不仅是一个心理问题,而且还是一个教育问题,但国内大部分的研究都只侧重心理和教育的某一方面。笔者认为只有从心理与教育结合的角度对之进行系统全面的研究,才能达到教育人、完善人的目的。本文的研究就从二者相结合的角度出发,对江苏省部分体育学院的学生专业满意感和学习适应性进行测量、评定并探讨其影响因素及其解决问题的策略。

二、研究样本与研究方法

1.被试与取样

在江苏省五所体育学院(系)(南京体育学院、扬州大学体育学院、南通大学体育学院、中国矿业大学体育学院、盐城师范学院体育系)的在校大学生,发放问卷630份,收回有效问卷586份,回收率93%。

2.研究方法及工具

本研究主要采用问卷法,包括体育学院(系)学生专业满意感测验和学习适应性测验。

专业满意感测验:借鉴工作满意感量表及笔者观察与访谈资料自编问卷。本测验分半信度为0.70-0.81,重测信度为0.72-0.80。

三、研究结果

江苏省五所体育学院(系)学生专业满意感的基本情况

专业满意感与学院(系)的名誉与地位、学生来自的地区、就业前景、课程设置、社会适应性、不同专业、个人兴趣爱好、个人期望、社会评价、年级以及性别之间的相关性比较。

学生的专业满意感与学院(系)的名誉与地位、学生来自的地区、就业前景、课程设置、社会适应性、不同专业、个人兴趣爱好、社会评价呈非常显著性正相关,而与个人的期望值呈显著性负相关。学生的专业满意度与学生的年级和性别无相关。

四、讨论

江苏省五所体育学院(系)学生满意感的基本情况

1.影响专业满意感的主要因素

影响江苏省五所体育学院(系)学生专业满意感的主要因素有学院(系)的名誉与地位、往届就业、就业前景、师资力量、课程设置、专业课教师的课堂表现、专业的社会评价等等,这些因素都与学生的专业满意感存在着显著的相关性。这些因素涵盖了体育学院学生从专业选择到专业适应直至学业完结这一过程的全部相关条件。学业完结时的影响因素为:所接受的专业知识与技能,往届学生就业状况,就业前景。这些因素对体育学院学生专业满意感的影响是时序性的问题。

2.对本专业的态度变化

40.5%的体育学院(系)学生对本专业的态度由不喜欢到喜欢, 体现了在长期的专业熏陶与教育下,学生的态度会发生很大改变,也体现了由顺从到认同再到同化这一态度变化过程。超过60%的学生愿意进行专业转换,这是因为体育学院(系)学生的专业选择与决定只有一次,然而他们对专业的评价标准是多重的和动态的。调查没有问及他们乐意进行专业转换的具体原因,据我们推测,就业前景应是主要原因,如果列出一系列专业,他们很有可能选择就业前景好的专业。

3.专业满意感的专业比较

专业作为专业满意感的指向对象,肯定会因为专业性质的不同而不同。研究结果表明,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专业满意感明显高于社会体育专业学生的专业满意感。我们认为:社会体育专业属于新兴的一门专业,虽然培养目标与时代的发展前景接轨,但总体来说还有一定的超前性和对我国目前经济发展状况的不适应性。

五、结论与建议

1.结论

江苏省体育学院(系)学生专业满意感存在着显著的学院(系)间的差异;学生来自的地区差异;同时学生专业满意感也存在着显著的专业差异;学生专业满感与学习适应性、学生专业满意感和个人的兴趣爱好以及社会评价、就业前景都存在着显著性的正相关,学生的专业满意感与学生的性别和年级不相关,学生专业满意感和个人的期望值呈显著性的负相关。

2.建议

(1)加强高中生的升学指导

高中生的升学指导是指让学生了解自身的人格特征、职业兴趣、学习能力以及它们与专业的匹配情况,然后作出升学决策的过程。升学指导是高中生学习生涯乃至职业生涯的一个重要环节。目前对高中生的升学指导工作做得不够,具体表现为不够科学、具体,缺乏个性化指导。要做好高中生的升学指导,就应该引入科学的心理测量技术,如职业兴趣测量、学习能力测量、个性测量等,还应该科学地分析专业的特点,在把握个人与专业特性的基础上进行升学决策。

(2)加强学生的专业感知教育

所谓专业感知教育就是对学生进行本专业的性质、发展前景以及与其他学科渗透与交叉的可能性等方面的教育。如果没有良好的专业感知教育,学生在自身专业发展上就会迷失方向,也失去了专业再学习与深造的动力。笔者发现,很多大学专业感知教育只强调某专业的就业率,这会在专业评价上进一步误导学生。

(3)引入专业转换机制

专业转换没有在各大学中达成共识,只有少数学校在特殊情况下允许学生进行专业转换。这种专业选择与决策的不可逆性和不可重复性,给学生带来很多学习适应方面的问题,从教育思想层面看,也是不尊重学生的个性和主体性的一种表现,因此有必要在体育学院引入专业转换机制。当然,这种转换也不是盲目和随意的,必须以严格和科学的测验结果为基础,测验包括学习能力个人兴趣、专业适应状况等。

(4)减少其期望与实际的差距,提高学生的专业满意度

来自乡村学生的满意度明显高于来自城镇学生的满意度可以看出这一点。应调整学生思想,对他们进行思想与职业教育,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他们的专业自豪感,让他们来选择自己所学专业,最后才能让他们真正热爱自己的专业。

参考文献:

1.杜红梅,王葵,邵小佩等.高校研究生对研究生教育现状满意度的调查[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6)

2.周步成.学习适应性测验(AAT)手册[M].华东师范大学心理系.1991

3.陈红,黄希庭,郭成.中学生身体自我满意度与自我价值感的相关研究[M].心理科学.2004

4.顾明远.EDM教育:提高教师水平的重要举措[J].中国高等教育.2001.(7)

5.赵欣,卜安康.职技高师学生专业满意感及其学习适应性[J]. 职业技术教育(教科版).2005.28(26)

篇9

如今,我国的经济迅猛发展,这就要求统计提供统计方法,也要求统计能提供更有效的调查整理、分析资料的方法。随着人类社会各种体系的日益庞大、复杂和精密,统计学的重要性愈来愈明显。这样一来,社会对统计人才的要求就多了,而这种社会需求使统计学专业的教育发展迫在眉睫,也为统计学专业的就业开辟了前景。

1统计学的发展状况

1.1统计学的发展历程。统计学的产生和社会实践是密不可分的,统计作为一种社会实践活动,其发展历史可追溯到远古的原始社会。统计学产生于应用,在应用过程中发展壮大,而统计学的理论和方法,则是在长期统计实践活动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距今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从统计学的发展过程来看,可以大致分为三个阶段,分别是古典统计学的萌芽时期(17世纪70年代至19世纪初期)、近代统计学的形成时期(19世纪初至20世纪初)、现代统计学的发展时期(20世纪初至现在)。统计学专业产生的时间是1890年,英国的牛津大学首先设立了该专业。之后,英国的剑桥大学、美国的哈佛大学等世界名校相继也设立了统计学专业。

1.2我国统计学的发展。我国相对来说,对统计学的研究起步较晚。原因在于解放前,我国统计主要照搬数理统计学的那一套,导致统计理论与统计实践完全脱节。解放后,又照搬了苏联社会经济统计学,虽批判了数理统计学,对我国经济体系的建立和社会主义建设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有些偏激。直到党的后,在改革开放中,我国统计学才有了较大的发展,百家争鸣,百花齐放,各种观点也纷纷活跃起来。才使得全国许多院校陆续设立统计学专业,有北京大学、山东大学、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等,并开始扩招学院。

1.3统计学发展的现状。统计学是一门认识自然和社会的方法论科学,它来源于统计工作,是统计工作经验的概括。现代的统计学专业是在随机抽样的基础上建立的数理推断统计学。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统计学不断吸收和融合相关学科的新理论,因而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可以说,人们的一切社会生活都离不开统计。英国统计学家哈斯利特曾说过“统计方法的应用是这么的普遍,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和习惯中,统计的影响是这样巨大,以致统计学的重要性无论怎样强调也不过分”,有的科学家甚至把当今时代叫做“统计时代”。可见,统计在现代化管理和社会生活中的地位日益重要!

2统计学的就业前景分析

2.1统计学就业现状。有资料显示,2014年我国大学毕业生人数达到727万人,比被称为“史上就业最难季”的2013年再增加28万人,创下历史新高,并且大学毕业生人数还在逐年增加。准备就业的大学生人数之多可以想象,竞争日益激烈,大学生就业的各方面压力都非常巨大。并且与那些“985”、“211”名校相比,普通大学的毕业生明显处于劣势,因此,大学毕业生能否顺利就业,已成为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

2.2统计学就业方向。统计学是一门“收集、分析、展示和解释数据”的科学,只要有数据的地方,就需要用到统计,统计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了。统计学专业毕业生主要就业方向有三大部分:统计局等政府部门、银行保险公司等金融部门、以及各种企业事业单位。事实上,对于一些中大型的城市,由于毕业生人数逐年增多,加之本身进入政府部门或企业部门从事工作比较困难,统计学专业毕业生的竞争就显得尤为激烈。而在经济相对一般的基层地区,提供给统计学专业毕业生对口的工作岗位又很少。综合分析,统计学专业的就业情况不容乐观。但整体而言,由于竞争大,各公司、企业自然会优中选优。相对来说,如果英语比较好,具有扎实的数学基础,并且统计分析能力强,还是很容易在众多竞争者中脱颖而出的。因而,专业知识成为衡量一个毕业生是否优秀的最基本条件。

2.3统计学毕业生就业前景预测及建议。目前,虽然统计学专业的就业情况不太好,但从长远看,将来的就业前景还是较为明朗的。现在越来越多的学校成立单独的统计系就是最好的证明。首先,统计学应用的领域十分宽广,几乎涉及到各行各业,在各种岗位上确实能接触到处理数据等统计工作。例如,可以通过统计方法进行水文、气象以及地震预报的研究。尤其是在经济方面,也常常会用到统计学的知识。例如,需要用统计学的方法处理股票的历史数据。而对于有着“金领中的金领”称号的精算师来说,就需要具备非常深厚的统计学功底。因此,统计学专业学生要打好数学基础,具有数据处理和统计分析的基本能力以及良好的科学素养。另外,大学生不应把未来职业的目光都定在传统的“集中”区域,而应该根据自己的能力、个性做出合理的职业选择。

综上所述,若是统计学毕业生具有扎实的数学基础和较强的统计计算能力,在就业时能从自身条件出发,对工作不挑剔,可观的评价自己,就业前景还是较为可观的。要用长远的目光看问题,全方位的考虑并选择就业渠道,勇于面对生活中的挑战,才能在就业过程中实现自我价值。

参考文献:

[1]余霞.高校大学毕业生就业的现状及对策研究[J].西南政法大学学报.

篇10

(一)调查对象

以周口师范学院生物科学专业学生为调查对象。

(二)调查方法

调查方法采取访谈和问卷调查方式进行。选取大一到大四共计300名同学,发放调查问卷300份,收回288份,回收率96%。调查对象中男生50名,占16.7%,女生250名,占83.3%。

(三)调查内容

调查内容主要包括就业形势认识、就业期望(就业地区、就业单位、就业薪酬等)、影响就业因素等。

二、结果

(一)对当前就业形势的认识

1.对生物科学专业就业前景的认识。55%的学生认为自己的就业前景一般。30%的学生对自己的就业前景持乐观态度。15%的学生对自己的就业前景比较悲观。

2.对当前就业形势的认识。79.75%的学生认为当前的就业形势比较严峻,需具备良好的个人素质和能力。

3.对生物产业发展的认识。调查显示,有52.8%的学生认为生物学科已经深入到农业、医药医疗等多个行业,生物产业的发展前景十分光明。

(二)就业期望

1.对薪金水平的期望。调查结果显示:40%的学生对薪金的期望是2500元~3500元。在现实中,河南绝大多数地区生物科学专业毕业生的工资为2000元~3000元。

2.对工作单位性质的期望。有88.75%的学生首先选择到政府机构或者教育、医疗、科研等事业单位就业,而愿意到基层就业的学生不足5%。

3.对就业地区的期望。调查中,学生选择排名前三位的分别是自己家乡、省会等大中城市和中小城市。

4.对声望地位及工作稳定感的期望。从调查数据可以看出,在声望地位和稳定感等各项因素中,最受重视的因素是工资福利待遇,其次是工作的发展前景和个人兴趣。

(三)个人就业目的与困扰因素

1.在关于个人就业目的的调查中,“解决生计的需要”为60.5%毕业生的选择,53.0%的学生“希望自身价值得到社会承认”,30.6%的学生是为了“发展自身兴趣爱好的需要”。

2.关于“求职中最困扰因素”的选择,42.5% 的学生选择了“信息缺失”这一因素,42.6%的学生选择“综合能力不足”等。

三、讨论

(一)就业观滞后

虽然我国的高等教育已经由精英化过渡到了大众化,但很多大学生的就业观还比较陈旧滞后。过于追求工作的稳定性,“铁饭碗”观念比较强,不愿接受挑战,害怕面对失败和挫折。

(二)忽视自身长远发展

一些大学生在择业标准中更多地关注工作条件、薪水报酬等短期的现实利益,而对涉及长期发展的自身的职业兴趣、工作能力、职业发展前景等因素考虑较少。许多大学生仍仅仅把工作当作一种谋生的手段,没有把工作当成一种事业,不能充分认识到职业对个人发展、社会进步的重要意义。

(三)基层就业意识不强

不愿意去基层就业的人数占绝大部分,多数毕业生还是认为基层待遇和发展前景与发达城市相比存在差距。促使大学生产生这种就业思想的原因有很多,包括基层工作待遇、基层工作环境、家庭对去基层的态度等。同时,调查中我们也发现,由于自身的唯利就业观以及就业信息宣传得不到位,大多数学生对基层就业信息的了解程度并不高。

四、对策

(一)加强大学生就业观教育

帮助大学生认清当下的就业形势,及时更新就业观念,放低心态,主动降低就业层次,树立“先就业后择业”的观念,将自身利益与国家发展需要结合起来,敢于从基层做起,在社会发展中找到实现自身社会价值的最佳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