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07 15:19:44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美术教学方法,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美术欣赏课的开设,是要让学生在面对古今中外优秀的美术作品时,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对美术作品的分析和评价,去理解艺术家的创作初衷和体悟美术作品中内在的精神涵义,达到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和启迪智慧,扩大他们的知识面,以及陶冶情操,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的目的。在欣赏课的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思考如何讲解作品,更重要的是要思考如何吸引学生来参与欣赏。事实上,在美术欣赏教学实践中,出现的情况却十分尴尬。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大多数学生对美术欣赏课的兴趣很难长久保持,这样,不仅达不到教学目的,而且会适得其反,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究其原因,当然是多方面的,其中最主要的是美术欣赏没有固定的程序或方法,以至于让人感到不知所云或枯燥无味。这一问题不仅困扰着学生,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情绪低落,同样,也困扰着教师,尤其是在强调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今天,没有哪位教师应该给学生设计,去解决美术欣赏中的这一难题。那么,作为教师应该怎样去把握好每堂美术欣赏课呢?
一、在欣赏与创作中徘徊的美术教育
学生欣赏水平的提高在一定程度有赖于学生的艺术实践,只有当学生接触到某一类艺术后才能感知到其中的奥妙,反之学生绘画技法的提高也有赖于学生艺术眼光或艺术鉴赏水平的提高。眼高与手高是相辅相成的。教师们已认识到了这一点,在许多课例中已出现了这样的局面。可问题也随之而来,一些课就在作品欣赏与学生技法练习或创作之中徘徊。这样的结果是:欣赏教学不能到位,技法教学无法深入,创作活动也无法尽兴,两头都蜻蜓点水、浅尝辄止。按教学目标及内容来看,许多老师本来是两堂课的目标现在集中到一节课来上了,任务当然无法完成。如一定要把两个内容放在一节完成的话,只有调整教学目标,精选欣赏内容,留出更多的时间让学生尽情创作与交流。
小学美术课堂教学方法具有整体性和特殊性,其任务是注重对学生的人格塑造,使其成为社会所需要的品质高尚的人。这里足见美术课堂教学方法的重要,结合农村美术教育教学谈几点体会。
一、课堂教学中实施愉快教育
可以让学生在猜谜之中自然导入新课,这样既开发学生智力,又加深学生对所画物体的印象,将收到课伊始趣亦生的效果,还可以对范画或临摹对象进行欣赏、评价、使学生充分感知作品的构图、造型,产生美的向往,激发强烈的作画欲望,在此基础上导入新课,水到渠成。同时、还可以巧设悬念激发兴趣、导入新课,注重面向全体,让绘画变得容易,让学生产生“噢!我也会”的心灵感应。分数是无声的语言表达、给学生一个较高的分数、或写简单评语等,都能使学生增加绘画的信心和热情,激发绘画欲望,为下一课教学奠定良好的心理基础。
二、让鼓励与表扬贯穿教学的全过程
在教学中要充分地发挥学生的审美能力,鼓励学生用自己独特的视觉感受艺术作品,使学生的情感与对象产生共鸣。要鼓励学生个性审美,启发学生对审美意境理解的多元性、复杂性和深远性,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所以,不管学生的作品显得夸张还是平淡,细腻还是粗犷,奔放还是含蓄,它都是有其内在的含义,是学生思维创造性的结晶,是学生心灵的反映。作业评价时注意多讲优点,多肯定学生的创造性,从而激发学生创造、表现美的欲望,这样做,学生自然会变得更大胆、更主动地用自己的绘画语言与别人交流,才会给艺术表现提供有利条件。
三、因地制宜,走出课堂,描绘自然,体验生活,开阔视野
我们都是从学生时代走过来的,应该清楚学生的心理需求。应该多了解学生、尊重学生的思维表现特点。比如在七年级“人类的朋友”的美术课上,如果老师一味要求学生按书上的要求去做,按书上的表现方法临摹书本上提供的范画,肯定会有一些学生对此不感兴趣,从而影响课堂教学效果,使学生的绘画积极性受到挫伤。因而应该给他们创作自由,让学生从兴趣开始,可以先画自己喜欢的动物范画,兴趣往往会产生“阶段性”的成果,我们要把握好学生所取得的成绩,及时地给予表扬和肯定,再画教师布置的作业,使学生循序渐进。教师只有了解学生心理,正确地引导,才能培养其兴趣,提高其创新能力。
二、转变教学观念,提高审美意识
大家都知道,美术课并不是要把学生培养成画家、美术家,也不是为了应付一节课或者认为是简单地哄孩子玩。学生眼中的世界,描绘的水平绝对不可能和成年人一样,因为他们所表现的视觉形象多半是直觉与想象的综合,只有随着年龄的增长,知识的积累,技巧的提高,才能渐渐使其变为直觉与理解的再现,才有可能变为主动的再创作。要在学习过程中陶冶情操,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提高审美意识。因此在课堂教学当中,也不能以太高的准则来评价学生。而是看在画中是否真实反映了学生的内心感受,是否有独特性、新颖的表现。要多给予肯定的表扬,少有居高临下的指责。教师要转变观念,不断提高自身的审美能力,才能培养学生的美术兴趣,提高学生的审美知识和意识,才能达到美育的目的。
三、改变课堂教学模式,从兴趣入手,提高创造能力
1.改革教学方法
美术教育,形象生动,鲜明直观,然而如何发挥、扩大它的优势作用,关键在于任课教师能否大胆改革教学方法,勇于创新,根据学生的兴趣特点与认知规律,努力为学生创造一个轻松愉快,有趣味的学习环境和气氛,降低学习难度,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使学生感到学习没有负担,是一种享受,一种娱乐。目前,因为学校条件的限制,很多美术课程不能很好地开展,如果教师局限在学校现有的条件里,有的课堂教学内容只能是简单地讲讲,甚至让学生自己看看就上自习课,显然是有悖新课改要求的。我们应该利用学校现有的条件因地制宜,尽量开展好课堂教学。
2.言传身教,直观教学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学生没有兴趣,被动地学习,会直接影响教学效果,现在上美术课的主要问题是相关教材资料缺乏,设备不齐。特别是欣赏课,有些作品经过几次印刷,色彩效果差,图片又不多,很难引起学生的兴趣,也就不能激发学生的美感。教师生硬地让学生只是去画画,因此运用现有的教学设备来补充就非常有必要。通过自己找些资料,如挂图、画册、录像、幻灯、光碟等,让学生观看欣赏。
3.课堂教学内容适中,训练有层次
创设课堂情境,激发学习兴趣,是上好鉴赏课的前提。我在讲课之前,把临摹的一幅《虢国夫人游春图》和《簪花仕女图》挂在教室。虽然学生们以前也在很多印刷品中看过这两幅画,但从来没有看过如此大而且如此美的,许多同学走在画前认真观察,津津乐道,甚是惊奇,在学生们止不住发出啧啧的赞叹声之际,求知欲望被激发起来了。此时我适时地向学生介绍国画的特点与技法,介绍《虢国夫人游春图》的作者、创作年代、所表现的内容、思想感情等,以及作品给观赏者带来了什么样的作用,我们在认真分析研究以后应采取什么样的态度等等,使学生感到美术作品的背后还有丰富、有趣的内容。学生学习美术鉴赏的兴趣被激发起来了,从而为上好美术鉴赏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鼓励自我体验,激发参与意识
鼓励自我体验,即是鼓励学生通过亲自动手,对材料的接触感悟和多次的尝试,从而掌握工具材料的性能及有关的美术技能技巧。特别在美术工艺课里,我从来不要求学生依照范画样本制作,用什么形式、先做什么、再做什么、怎样粘贴,不作统一规定,而是让学生自己对材料进行反复触摸、把玩、琢磨、探索,要求学生从不同角度进行试验,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和理解:原来,工具材料有这样的性能特性;步骤不但可以是这样的,还可以是那样的;不但可以采用这种方法,还可以采用那种方法。在体现水彩画、中国画的工具材料的性能特点时,更要注意鼓励学生亲自动手,从初次作画的失败到反复尝试练习后掌握工具的性能,从润笔、着色、用水、点墨、行笔的体验中去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
三、外出参观
为开拓学生视野,拓展思维,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或实地考察是很有必要的。
利用好地区的博物馆和文化资源,参观文物,同学们被祖国如此悠久的历史及人类如此灿烂的文化所吸引,增强了热爱伟大祖国的思想感情,逐步树立起继承中华优秀传统的审美理念,培养积极向上的创造精神,为发扬光大中华文明努力学习、扎实奋进。
四、举办展览
为了让学生弄清中国画的分类及其装裱艺术形式,我举办了一次中国书画展览。展览的作品都是临本,内容包括山水、人物、花鸟,装裱形式有立轴、横批、镜心、手卷、册页等。直观教学的手段使学生掌握知识轻松愉快,同时感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产生了民族自豪感。
五、搜集整理
在中国民间美术鉴赏教学中我要求同学们到农村、街道去搜集旧的年画、剪纸、民间玩具、草编、竹编等,从报刊杂志搜集有关图片资料,并按类别、作者、创作年代、风格等整理出来,加以文字说明。同学们在搜集过程中亲眼见到民间艺人熟练的剪纸功夫,不用草稿,一幅生动活泼的《老鼠嫁女》就出来了,又一幅代表喜庆气氛的《五谷丰登》跃然纸上;还有质朴自然的草编的虫、鱼等玩具。这是最生动、最有说服力和感染力的课堂教学,学生获得了甘醇美酒般的民间艺术的熏陶,更重要的是劳动群众质朴、热情和醇厚的情感深深打动了同学们的心,这是无穷的影响。
一周一节的美术课堂,我会充满激情地想尽办法使我的课堂活跃起来。但由于条件所致,学生真正走出课堂进行实践的机会很少。这就导致了理论与实践脱节、课堂与社会错位。
其实,实践的道理很简单,我们都知道,认真做一张招贴画远比空谈一套理论更能掌握设计的精髓。但是如何将这样的理念变为教学中的具体实施措施?个人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
1、在教学中注重学生“接近社会的必要”。社会是人生的大课堂,要鼓励学生多接触社会——参加小区板报设计、小区美化劳动等。在社会实践中要让学生体会到参与、动手、互动的快乐,让学生体会到“学习是为了更好的明天”。实践会让人发现很多在教学中不会显现的问题,而学生从实践中所得到的经验是无法估量的。
教师要遵循幼儿的认知能力和认识规律,通过选择合适的内容,创造宽松的氛围,运用恰当的方法,创造有效的途径,引导幼儿通过美术形式表现眼中所见、表达心中所想,使美术活动真正成为孩子们的一种乐趣,让幼儿在美术学习中体验成长、体会成功。
一、激情引趣,放飞幼儿美术学习的梦想
1.多维了解幼儿爱好。幼儿正处于对世界和事物认知的懵懂时期,针对幼儿生性好奇、好问、好玩、好动的特点,教师要合理呵护其稚嫩的创作热情,激发创新灵感,如此就能有效培养幼儿的创新兴趣。教师要经常深入到幼儿中,从幼儿的角度出发,与幼儿谈心交友,走进他们的心灵,把握幼儿的发展脉搏,了解他们的喜好,根据儿童的个性特点、心理状况因材施教,让幼儿用美术表达所想、所思,不断激发幼儿的学习热情。
2.催生幼儿学习兴趣。教师要准确把握幼儿的年龄特点、认知水平和爱好兴趣,引导幼儿调动情感、思维、想象、动作、语言等全方位、多渠道参与美术学习。在美术活动中,不断更新观念,厘清思路,创设能激发幼儿好奇和兴趣的环境,使幼儿主动投入到美术活动中。如在调色教学活动中,我为幼儿准备了红、黄、蓝三种颜色的水和小瓶,教会幼儿方法,在幼儿了解和掌握了配色的方法后,让幼儿任取颜色相互搭配、调和,孩子通过实践发现瓶中的颜色一会儿变深,一会儿变浅,一会变绿,一会变紫,十分奇妙,孩子们一下子对颜色的变化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小朋友们兴奋地说:“我成魔术师了。”
3.创设宽松教学环境。创设幼儿熟悉、喜爱和积极投入的教学环境,让孩子们主动参与到美术学习之中,为幼儿提供活动和表现能力的机会与条件。在教学中,我通过选择一些儿童美术作品,组织幼儿进行欣赏,让他们在欣赏美、发现美中找出美的长处,发现自己的不足。这样才能不断提高幼儿的美术学习兴趣。在教学中,我注重把幼儿的作品都集中展示出来,让幼儿互相欣赏,在肯定他们的创作成果的基础上,婉转地指出孩子在线条、色彩、内容等方面的不足,鼓励他们努力学习,不断提高。
二、激发想象,注重幼儿创新能力的培养
1.提供幼儿想象空间。想象力是指对事物的联想能力,给幼儿提供想象的空间,放飞幼儿想象的空间,让幼儿时期的孩子们健康、快乐地成长。幼儿是一张白纸,想象力往往会比成人更丰富、更大胆,更创新,他们会天马行空地创造出成人难以想象的思维,这就需要教师大胆地利用,合理地引导。我在美术活动“未来汽车设计展”教学中,在让幼儿了解了不同汽车的功能后,让幼儿根据自己的需要,大胆想象设计未来汽车的形状和功能。孩子根据我的指点,大胆现象、合理创造,设计了能自动抓小偷的新警车、能起飞的急救车、拥有各种功能的游乐车,幼儿的创新意识进一步增强。
2.鼓励幼儿参与实践。引导和鼓励幼儿积极参加实践活动,在实践中探求新知,体会成长是激发幼儿创新意识,发展创新思维,培养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在教学实践中,我给每个幼儿不同的彩纸,启发孩子们用彩色纸折、拼、剪出图形、图案。在我的指点下,孩子们有的折出了长方形、三角形、正方形等图形,有的撕出了雪花、树叶、五角星等不规则的图案,我因势利导,组织小朋友玩组合图形,孩子们发挥想象力,大胆地实践,盖起了红房、折出五彩鱼、拼贴春天的景象等。幼儿的创造思维、发散得到了展现,创新能力得到了培养。
3.引导幼儿表现自我。在美术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孩子乐于思考、勇于探索、大胆表现、锐意创新的精神。引导和鼓励幼儿个性化发展,在生活和学习中,大胆表现自我,展示自己的特长,表述自己的情感体验,让幼儿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世界的看法,表现对事物发展的认识。在美术课中,教师要以教材中的内容为中心,通过联想、类比等方式,不断扩散思维、活跃思维。我在美术教学中,注重引导幼儿打破思维定势,通过尝试和探索,改进制作方法、表现方法,培养幼儿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三、激励施教,提高幼儿美术教学的成效
教师要遵循幼儿的认知能力和认识规律,通过选择合适的内容,创造宽松的氛围,运用恰当的方法,创造有效的途径,引导幼儿通过美术形式表现眼中所见、表达心中所想,使美术活动真正成为孩子们的一种乐趣,让幼儿在美术学习中体验成长、体会成功。
一、激情引趣,放飞幼儿美术学习的梦想
1.多维了解幼儿爱好。幼儿正处于对世界和事物认知的懵懂时期,针对幼儿生性好奇、好问、好玩、好动的特点,教师要合理呵护其稚嫩的创作热情,激发创新灵感,如此就能有效培养幼儿的创新兴趣。教师要经常深入到幼儿中,从幼儿的角度出发,与幼儿谈心交友,走进他们的心灵,把握幼儿的发展脉搏,了解他们的喜好,根据儿童的个性特点、心理状况因材施教,让幼儿用美术表达所想、所思,不断激发幼儿的学习热情。
2.催生幼儿学习兴趣。教师要准确把握幼儿的年龄特点、认知水平和爱好兴趣,引导幼儿调动情感、思维、想象、动作、语言等全方位、多渠道参与美术学习。在美术活动中,不断更新观念,厘清思路,创设能激发幼儿好奇和兴趣的环境,使幼儿主动投入到美术活动中。如在调色教学活动中,我为幼儿准备了红、黄、蓝三种颜色的水和小瓶,教会幼儿方法,在幼儿了解和掌握了配色的方法后,让幼儿任取颜色相互搭配、调和,孩子通过实践发现瓶中的颜色一会儿变深,一会儿变浅,一会变绿,一会变紫,十分奇妙,孩子们一下子对颜色的变化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小朋友们兴奋地说:“我成魔术师了。”
3.创设宽松教学环境。创设幼儿熟悉、喜爱和积极投入的教学环境,让孩子们主动参与到美术学习之中,为幼儿提供活动和表现能力的机会与条件。在教学中,我通过选择一些儿童美术作品,组织幼儿进行欣赏,让他们在欣赏美、发现美中找出美的长处,发现自己的不足。这样才能不断提高幼儿的美术学习兴趣。在教学中,我注重把幼儿的作品都集中展示出来,让幼儿互相欣赏,在肯定他们的创作成果的基础上,婉转地指出孩子在线条、色彩、内容等方面的不足,鼓励他们努力学习,不断提高。
二、激发想象,注重幼儿创新能力的培养
1.提供幼儿想象空间。想象力是指对事物的联想能力,给幼儿提供想象的空间,放飞幼儿想象的空间,让幼儿时期的孩子们健康、快乐地成长。幼儿是一张白纸,想象力往往会比成人更丰富、更大胆,更创新,他们会天马行空地创造出成人难以想象的思维,这就需要教师大胆地利用,合理地引导。我在美术活动“未来汽车设计展”教学中,在让幼儿了解了不同汽车的功能后,让幼儿根据自己的需要,大胆想象设计未来汽车的形状和功能。孩子根据我的指点,大胆现象、合理创造,设计了能自动抓小偷的新警车、能起飞的急救车、拥有各种功能的游乐车,幼儿的创新意识进一步增强。
2.鼓励幼儿参与实践。引导和鼓励幼儿积极参加实践活动,在实践中探求新知,体会成长是激发幼儿创新意识,发展创新思维,培养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在教学实践中,我给每个幼儿不同的彩纸,启发孩子们用彩色纸折、拼、剪出图形、图案。在我的指点下,孩子们有的折出了长方形、三角形、正方形等图形,有的撕出了雪花、树叶、五角星等不规则的图案,我因势利导,组织小朋友玩组合图形,孩子们发挥想象力,大胆地实践,盖起了红房、折出五彩鱼、拼贴春天的景象等。幼儿的创造思维、发散得到了展现,创新能力得到了培养。
3.引导幼儿表现自我。在美术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孩子乐于思考、勇于探索、大胆表现、锐意创新的精神。引导和鼓励幼儿个性化发展,在生活和学习中,大胆表现自我,展示自己的特长,表述自己的情感体验,让幼儿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世界的看法,表现对事物发展的认识。在美术课中,教师要以教材中的内容为中心,通过联想、类比等方式,不断扩散思维、活跃思维。我在美术教学中,注重引导幼儿打破思维定势,通过尝试和探索,改进制作方法、表现方法,培养幼儿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三、激励施教,提高幼儿美术教学的成效
以直接感知为主的美术教学方法的特点是:生动形象、具体真实、直接感受,充分体现了美术学科教学以视觉教育为中心的特点。
1.演示法。美术教学的一些技法要借助演示,使学生一目了然。学生通过直观感受,对教师的制作、绘画过程在大脑中形成一系列的表象活动,加深印象,深刻理解。演示的种类,按教学媒体分为:实物、模型的展示;范画、范例的绘制;幻灯、电影、录像的演示等。按教学内容分为:绘画、艺术设计的绘制步骤演示和工具性能及技法特点演示等。按教学时间分为:有计划演示与随意性演示。前者是事先科学安排工具材料,按顺序进行演示;后者是教师临时发现问题,予以示范表演予以解决问题。
在美术教学中运用演示法要做到以下几点:一是课前应充分准备,周密组织,备齐演示工具,安排好演示顺序。二是范画、范例应精选,不但图像要清晰、色彩鲜明、造型美观,放置的位置、大小和角度也应适宜。三是教师的示范应注意身体的位置与角度的变化,如演示中应不断变换身体与范画、范例的角度,使教室内的全部学生均可看到演示过程。四是不管演示绘制的全过程,还是绘制的局部技法提示,都要突出重点,难点,有利于学生理解与学习。
2.参观法。通过对美术作品、艺术遗迹、自然美景的观赏,拓宽学生的审美视野,使其获得生动、具体的美术观念和知识,使美术教学与现实生活结合。运用参观法应注意的问题:一是教师应到现场考察,作好安排,对学生作动员,应讲明参观目的,交代观赏重点。二是在参观过程中,教师应进行指导和讲解,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组织现场讨论;学生要收集相关资料和作记录。使他们在参观过程中,扩大艺术眼界,提高审美修养。三是学生回校后要总结参观内容,并进行讨论;还应让学生借助资料,凭记忆完成件(幅)美术作业。
3.比较法。采用此方法要注意教学内容具有可比性,对象应具体、明确,在比较过程中使学生获得知识与提高技能。运用比较法应注意的问题:一是明确比较的目的,使学生按比较要求达到预期的学习目标。如比较中国画、版画、油画、水彩画等,能使学生直观、快捷获得这些画种的艺术特点与特色。二是明确比较方法。主要有整体与局部的比较,形象特征的比较,艺术表现及美术创作方法与风格、再现与表现等的比较等。三是教师应充分利用比较的方法和手段,提高学生形象化或理解性的比较能力。
二、以实践训练为主的教学方法
实践训练为主的教学方法就是要在教师引导下,学生通过绘制实践活动,形成、巩固、完善相应技能知识的教学方法。它的特点是学生在美术活动中能使眼、脑、手的协调,提高与发展美术的创造能力与审美素养。辅导练习是一种以实践训练为主的教学方法。
辅导练习法是学生在美术教师的指导下,把学过的美术知识运用于实际绘制的过程中,以巩固和完善技能技巧的方法。技能是靠大量的练习而成的行为方式,是相应行为概念化的结果。因此,学生的美术技能只有通过多次实践练习形成。
运用辅导练习法应注意的问题:一是教师应向学生提出明确的练习目的和作业要求,交代作画或制作的方法和步骤,使学生能进行练习与创造。通过精心的活动程序设计与指导,调动学生实践的自觉性和积极性。二是美术教师必须把握学生的学习特点,调动他们实践积极性,培养动眼、动脑、动手的实际绘制能力。通过从简到难、从静到动的观察训练,培养学生正确的观察方法、敏锐的感知力及形象记忆力,感受美的能力;应通过绘制训练,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实践能力。三是应通过作业训练效果的及时总结、反馈,培养学生自我检查、评价的自学能力与良好习惯。通过及时比较,提高技能知识,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兴趣。如速写的训练,描绘对象轮廓的线条可反复试画,在与对象的反复比较、检查中获得造型能力的提高,培养学生不畏困难的意志力。
三、以情境陶冶为主的教学方法
以情境陶冶为主的教学方法是教师按教学的内容创设艺术氛围,让学生体验其艺术美的魅力,达到陶冶学生的情感,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态度、审美趣味和一定审美能力的方法。
关键词:
中学美术;常见问题;有效措施
中学美术教学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与艺术修养,对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在当前的中学教育环境中,一些学生家长和教师过于重视文化课知识的学习,对于美术、音乐艺术课程没有引起足够重视,这种教学理念影响了学校对师资力量的分配。部分美术教师综合水平不高,影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中学美术教学的重要性
1.加强学生审美能力
美术教育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重要方式,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必不可少的课程项目,可以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使学生站在美学的角度看问题,能更好地分辨美与丑,可以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美术教学可以在课程中提高学生的智力、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增强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对艺术品的鉴赏能力。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实行,在现代艺术发展的良好情势下,美术教育教学力度开始加大,针对全体中学生的美术教学课程也相继开展并受到重视。美术教育的开展令学生在生活、学习中学会用审美的眼光看待事物。
2.有利于其他学科学习
美术教育课程是中学教学科目中的一门课程。美术教育课程是中学教学体系中包含的基础性学习科目,不仅包含创建美、发掘美,而且从侧面培养了学生敏锐的洞察力。良好、有效的洞察力除了对美术学习有好处,对文化课学习同样带来很多益处,这种洞察力的培养与形成,是其他课程所无法代替的。敏锐的洞察力能更好地使学生迅速掌握并理解学科知识,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3.有效培养动手能力
美术教学课程安排中,不局限于绘画能力的培养,而涉及方方面面,如剪纸、插花或利用自然资源进行创作等形式,都属于美术范畴的教学内容。人的智力是在日后的成长中通过不断开发、挖掘与培养才形成的。其实,智商的高低也是能力的表现,这些能力可以通过洞察力、创造力、行动力、反应力等形式来体现,而美术教育丰富的课程内容锻炼了学生这些能力,使他们通过美术课程产生成就感,增强对美术学习的热爱。
二、中学美术教学中常见问题
1.美术课程不受重视
随着新一轮教育改革的实施,素质教育力度不断加大,但迫于升学压力,部分中学在课程安排中,仍然比较注重文化课相关学科知识的培养与辅导,对美术课程的安排较少。尤其对于初三学生而言,每天面对的课程安排基本是文化课,没有体育或是美术课程的安排,这给初三学生带来了极大的学习压力。这样不合理的课程安排并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会引起适得其反的效果。时间一长,就会导致学生由于学习压力过大造成成绩下滑,对学习失去信心,严重者甚至会引起厌学,对学习失去兴趣,从而影响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
2.缺少专业美术教师
除了美术课程不受重视外,学校的教学资源分配也出现了不均衡的情况。学校管理人员更倾向于把财力投入文化课教学设施,这是出于学校升学率的考虑。其次,由于对美术教学投资不足,导致美术师资力量不够专业。美术学科与其他学科相比有着很多不同的地方和特殊性,需要专业素质较强的美术教师和充足的美术设备对学生进行美术教学。但由于缺少专业的设备和师资水平不足,美术课有时无法正常进行,甚至一些中学出于升学率的考虑暂停了美术课程的教学。
3.教学模式过于单一
美术教学要想实现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创新能力以及洞察力的培养目标,就要使教学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化。目前,在中学美术教学中,美术教师师资力量匮乏,教学经验较少,大多数只注重美术理论方面的知识,并没有太多实际教学活动的经验。在这种教学模式中,中学美术教师上课的形式就变成单纯依照备课教材讲解知识,没有组织相关实践活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降低了学生美术学习能力的培养,降低了学习效率,进而影响到整体学习质量。
4.传统教育意识阻碍
尽管近年来国家提出为学生“减负”的计划,但是以往应试教育的理念依然制约部分美术教师的教学。由于初中学校追求升学率,美术课程不是中考考试科目,美术课通常被学校其他文化课替换,减少了美术的课堂教学时间。部分学生家长和学校不重视,使中学美术教育工作面临挑战。
三、优化中学美术教学方法的有效措施
1.加强美术教育重视
要想提升中学美术教学质量,首先中学校方要充分意识到美术教育对学生的重要性,明白美术课程可以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在了解重要性的前提下,学校应按照教学大纲的基本要求,做到至少每周安排一节美术课。虽然美术学科不在中考范围内,但美术教学可以缓解学生平常的学习压力,转变学生的学习思维,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助于提高学习成绩和营造学习氛围。另外,学校要加强对美术教学设备的资金投入,在我国当前的中学美术教学中,一些地区的美术教学资源出现了失衡的状态,对于这种现象,有关教育部门要努力落实相关工作,缩小各地区间的美术教学差距,合理分配教学资源,对于贫困、偏远、教育水平落后的地区,教育机构应加强对其教学经费的投入,保障学生在优质教学环境中学习,促进美术教学工作的开展,保障中学美术教学质量的提高。
2.增强专业师资力量
目前,部分中学美术教师的师资水平不高,师资力量薄弱。要想提高中学美术教学质量,增强专业师资力量是关键。师资水平直接影响着中学美术教育的发展进程。因此,中学要加强专业师资力量,提高美术教师整体的专业素养,从而提高教学质量。某些中学美术教师没有创新思维,受固有教育模式影响巨大,对美术教学一味传授理论知识,没有组织相关的实践活动,导致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培养目标落空。因此,教育机构针对师资力量匮乏的地区,要推出乡村教师优惠制度,鼓励刚毕业的美术专业大学生为乡村美术教学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其次,要对美术教师进行定期的专业知识培训,使美术教师能够了解当前的教育背景、教学方法,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水平,从而更好地进行美术教学。学校应加大对美术相关设施的投资力度,为美术教学提供良好的发展空间,促进学生对美术课程的了解和相关能力的培养。
3.丰富美术教学内容
在美术教学中,美术教师授课方式过于单一,只注重书本知识的讲解,没有组织相关的具体活动。要想调动课堂的活跃性,提高中学美术教育教学质量,美术教师就要改变现有的单一教学方式。由于美术教学与文化课教学存在一些差异,教师在授课方面也要做出相应改变,不能参照文化课的授课方式进行美术教学。中学生正处于能力发展与人生价值观形成的重要阶段,因此,美术课堂教学方式要多样化,通过美术教学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活跃课堂学习氛围,增进学生互相合作,拉近学生与教师的距离。教师要结合书本知识,采用灵活的教学方式开展美术教学,通过美术教学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自主创作能力、想象能力以及审美能力,使学生站在审美的角度看待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同时活跃学习氛围。这些举措对接下来的课程学习会有很大的帮助,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如,教师在美术教学中,可以让学生到校园操场中根据自己对自然的理解,利用植物创作一幅画。通过校园中的树叶、花瓣等自然材料让学生进行绘画,不仅可以开发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同时也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4.转变教育观念
如今,一些教师由于受到固有教育理念的影响,在教学中授课方式较为陈旧,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缺少积极性。在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培养学生用审美的视角看待问题,在日常生活中善于发现美。在绘画创作过程中,学生的作品可以充分表达学生内心真实的想法,他们单纯可爱、天真烂漫的特性都可以通过美术作品来体现。其实,美术也是学生释放情绪的一种方式。美术教学可以增强学生的审美能力,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美术教师要以正确的态度面对美术教育,对学生和家长阐明美术教育的重要性与价值。一些家长认为学习美术会使学生文化课成绩下降,因此,美术教师要与家长沟通交流,通过实践向家长证明美术教育的真正意义,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任课教师要正确看待美术,充分意识到美术的重要意义,摒弃固有教学观念带给美术学科的束缚,这样才能更好地开展美术教学工作。
结语
美术教育在具体教学过程中要以实现艺术教育的宗旨为目标,努力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增强其动手能力,并通过美术学科达到促进学生的美术学习和其他学科学习共同进步的理想状态。美术教育对学生创新意识与团结合作意识的形成有积极的意义。促进美术教育发展是当前提升学生素质的趋势,中学美术教师要抛弃固有观念带来的束缚,采用灵活、创新的教学方法进行美术授课,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通过实践活动增强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让课堂氛围更轻松,用形式多变的课堂活动内容丰富美术教学。同时,相关教育管理者要加大对学校美术教学设备的投入,对偏远或贫困地区的美术教学要引起重视,鼓励年轻的美术专业大学生下乡任教,政府给予一定程度的政策扶持。同时,增强学校美术教师的专业综合素养,促进美术教学事业的发展,从而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
作者:巢萍 单位:江苏苏州市吴江区八都中学
参考文献:
[1]王莹.中学美术教育教学方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美术教育研究,2015(6).
小学美术课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一门必修的艺术文化课程,是学校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它对于陶冶情操,提高美术文化素养,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重要作用。通过美术教学,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与爱好;学习美术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和良好的品德情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随着社会的发展,小学美术教程在小学课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与发展,小学美术教师应使自己的教学向着最有利于学生发展的方向进行。
一、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
教育在综合国力的形成中处于基础地位,国力的强弱越来越取决于各类人才的质量和数量,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是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根本大计,是经济建设的基本保证。因此,从一定意义上讲,一个好的教师队伍,就是一所好的学校。注重对教师队伍素质和教学能力的研究,不断提高教师队伍的素质,对深化教育改革,加速我国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发展,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适应二十一世纪现代化建设需要的社会主义新人,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二、教师要充分发挥其鼓励作用
在小学美术教学中,以学生为中心,以人为本,以调动学生自身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为手段,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能力、创新意识为宗旨,在激发学生潜能、启迪学生思维的过程中传授知识与技能,促进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综合协调发展。教学中以学生为中心,而不是以教师为中心,也不是以教材为中心。以人为本,而不是以知识为本,更不是以“应试”为本。以调动学生自身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为手段,而不是以提倡争取“高分”为手段,更不是以让学生被动地死记硬背为手段。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能力、创新意识为宗旨,而不是仅仅以记住大批结论、重复多种方法、模仿许多技巧为宗旨。“激发学生的潜能,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
鼓励可以是“分数”的、物质的,也可以是语言的、精神的。采用“语言”的方式对学生的研究性学习进行精神鼓励,机会很多。可以在学生做的思考题或作业上指定简短的鼓励话语,也可以在课堂上对学生的作品作不同程度的表扬。例如“非常好”、“基本正确”、“有进步”、“相信你会做得更好”等等。这种鼓励的话语不必太多,但要恰如其分,且同一堂课上尽量不要重复同样的词句。小学美术教学讲究调动学生的内因,所以教师对学生的努力作多角度的恰当鼓励,非常必要。教师要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鼓励学生充满信心地去探索、学习。
三、以启发式教学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启发式教学方法在教育目标上,强调在传授知识的同时,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及其非智力因素的发展;在教与学的关系上,强调学生既是受教育对象,又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认识主体;在教学方法的具体运用上,着眼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注重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与研究方法的指导,注意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并注意各种教学方法的优化组合。在小学美术教育中,我们应当针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及启发式教学的特点,有效实施启发式教学,培养更多适合时代要求的人才。
因此,小学美术教学的范围应该确定为以具有普遍规律或程式的技法训练为主,而具有创意性探索性的创作过程就要偏重于启发和引导,不宜做完整的示范。美术课堂示范应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主动性,引导学生通过独立思考,融会贯通掌握知识,并发展能力。
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节枯燥无味而且单调的美术课,学生也就没有了学习的动力,没有了兴趣,他们只会被动的接受老师传授的知识,还不如激起他们的兴趣让他们主动的探究观察动手,得到的知识远远要牢固、深刻得多。所以说:兴趣是最大的动力,也是成功的一半!只有让学生对美术产生了兴趣,才能让他们主动去吸收美术知识和技能,积极的去完成老师布置下来的教学任务。老师在上课时可以采取趣味式教学或游戏式教学,形式可以千变万化,让他们保持其新颖性,充分调动他们的好奇心理,调动他们的兴趣,他们便会主动去参与教学活动中来。
五、教学应因材施教
小学美术教学必须根据教学任务的实际需要,有目的,有针对性的选用。示范是教学的手段,它本身不是目的,不能为示范而滥用示范,只能在完成教学任务需要它时,才恰到好处的选用示范手段。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7-030-01
根据美学的原理及小学生年龄特征及心理特征,利用他们对事物的直观感知特点,在日常生活中选择小学生亲身感知过的、经历过的,有亲切感、有趣味性的题材教学,引导小学生对所教内容产生浓厚兴趣,让小学生的创造力得到发挥,为他们的成长打下良好的基础。那么在教学实践中我们该如何大胆、创新地用教材教,而不仅仅限于教材呢?
一、了解小学生心理,培养兴趣
我们应该多多的了解儿童,尊重儿童思维表现特点。由于他们的身心发展和认识事物有密切的关系,而美术教育又是儿童身体发展水平,知觉能力、情感态度和生活经验的自然产物,美术是儿童认识世界过程的一种表现,因此教师就要在课堂上引导好小学生,激发其热情。比如一学生在纸上画了一个人,又在人边上画一个圆,他将这幅画解释为自己在拍皮球,了解儿童发展特点的老师会认识到这个解释对于处于绘画象征期的儿童是一个很有意义的新体验,在语言上她会不断地肯定小学生成绩,并说你真棒,你是最好的,她会与这个学生共同分享新创造的快乐。若教师的态度和行为,特别是教师对小学生表现创造性的特点,不从儿童的绘画经验出发,只是从自己对美术表现的理解出发,去纠正学生画中的“错误”,那么学生就会对画画变得兴致索然。
又如小学生开始画圆,让他们说出老师画的圆是什么东西,有人会说成是泡泡、鸡蛋、乒乓球、饼干、皮球、苹果,草草一笔可以任意想象。这时老师要及时肯定他们的回答,然后老师在此基础上用游戏的口吻对小学生说,老师来变魔术,使这些圆变成另外一些东西,他们就睁大好奇的双眼,看老师表演,老师就在圆形上再添上几笔,就变成了眼镜、太阳、手表、小钟、甲虫、鸡、鸭、猫、狗等等,小朋友个个都表现出新奇的目光,从这种目光看出小孩子跃跃欲试的迫切心理,激起了他们对绘画创造的兴趣。
二、转变教学观念,提高审美意识
因为教学条件的限制和教师水平的差异,使的小学美术教育参差不齐,美术教师的个人意识也有差异,我们的美术课并不是把小孩子培养成画家,美术家,也不是为了应付一节课或者说认为简单的哄孩子们玩。孩子眼中的世界,描绘的水平绝对不可能和成人一样,因为他们所表现的视觉形象多半是直觉与想象的综合,只有随着年龄增长,知识的积累,技巧的提高,才能渐渐使其变为直觉与理解的再现,才有可能变为主动的再创造。要在学习过程中陶冶情操,培养小学生各种能力,提高审美意识。因此在课堂教学当中,也不能以太高的准则来评价小学生。而是看在画中是否真实反映了儿童的内心感受,是否有独特性、新颖的表现。要多给予肯定的表扬,少有居高临下的指责。
三、改变课堂教学模式,从兴趣入手,提高创造能力
1、改革教学方法。
过去有些人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把课堂教学当成只传授知识的场所,教学方法简单化,教师讲,学生听,墨守成规,致使学生思想僵化不开窍,以致学生没有兴致,这样就限制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发展,所以,课堂教学方法必须改革。美术教育,形象生动,鲜明直观,在对学生进行美育,促进智力发展和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等方面,有它特有的优势。然而如何发挥、扩大它的优势作用,关键在于任课教师能否大胆改革教学方法,勇于创新,根据学生兴趣特点与认知的规律,努力为小学生创造一个轻松愉快,有趣味的学习环境和气氛。
比如,针对由于动作慢,画不快而急得哭的小朋友,我就多安慰,或者手把手地教他们画。例如有一次,在教画稿子时(用涂染法画)不肯动笔的小朋友终于动起笔涂了几片树叶,但是涂得不好,我仍然表扬她说:“这几个你涂得很好,如果能像这样一点一点往外涂,你一定会画得更好。”她听了我的话舒展了肩头使劲地点点头,开心地提笔画起来。许多例子说明,表扬和鼓励确实是激发幼儿绘画兴趣的有效手段。此外,还可以经常给一点小小的奖励。
2、充分利用现有设备,直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