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施工论文模板(10篇)

时间:2023-03-07 15:19:45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道路施工论文,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道路施工论文

篇1

对混凝土的施工及其重要,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比决定该项工程的工程质量、工程成本。混凝土配合比公式为水泥:石子:砂子=1∶X(1+M):Y(1+N),其中M为石子的含水率,N为砂子的含水率。混凝土配合比主要依据《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GB50164–92)、《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G50204–2002)、《普通混凝土拌和物性能试验方法》(GB/T50080–2002)、《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55–2011)以及《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GB/T50107–2010)和砂、石、掺合料、外加剂的相关标准进行设计。在对混凝土进行设计时应满足以下几点:⑴满足混凝土应用部位的强度要求;⑵满足混凝土工程的施工要求;⑶满足工程经久耐用的使用要求;⑷尽量节约资金、增加效益。在对特殊条件的工程进行混凝土设计时,必须采用确定配合比进行试验,以检验设计配合比能否满足工程应用。在试验时采用工程实际使用原材料,最小搅拌量不得小于25L,混凝土试验至少采用三个不同配合比进行试验。对混凝进行搅拌前应检测粗骨料及细骨料含水率,及时对混凝土配合比进行调整,遇到阴雨天气,检测人员应增加检测次数,保证混凝土质量。如果进行冬季施工混凝土搅拌可对骨料进行加热处理。水泥禁止直接加热,需放置于暖棚中。必要时可以用热水进行搅拌,水温控制在60-70℃之间。水泥应采用硅酸盐或硅酸盐水泥,强度等级不得低于P.O42.5,砂中泥块含量≤1%、含泥量≤3%,石中的泥块含量≤0.5%、含泥量≤1%。水泥等原材料要有出厂质量证明书、质量证明文件和复试试验报告。为了减少混凝土在运输期间冻害,在搅拌时应降低水含量。对于搅拌掺用防冻剂的混凝土,如果防冻剂是粉末状,按要求用量直接撒在水泥表层和水泥同时投入。当防冻剂为液态时,应先配制成规定浓度,再根据使用要求,用规定浓度溶液再配制成施工溶液。

(2)在进行混凝土运输前要规划好行车路线

尽量避免在运输途中出现塞车现象,延迟浇筑时间。混凝土从搅拌完成、运输、浇筑要控制一个半小时之间。在运输途中要保证混凝土质量,禁止产生分层、水泥流失、泌水等现象的发生。在冬季运输时在运输过程中混凝土的热量不能降低过快,要保持一小时在4-5℃之间,保证混凝土的出罐温度最低在15℃。最好是对混凝土运输罐车进行保温处理,其保温效果不得低于包裹50mm厚保温被的效果。

2混凝土施工

(1)把施工设计蓝图和施工合同作为施工出发点

工程设计图纸由专业人员考察施工现场,对施工现场地理位置和施工现场地质条件综合考虑进行设计。施工时认真研究设计图纸,了解设计人员设计意图在施工地段采取合适的施工技术,从而提高工程的整体施工质量,进一步提升进度计划。施工合同是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就此工程施工达成的协议书,其中包含着施工每一部分,适当了解施工合同有助于选择合适的技术方案。

(2)市政道路工程常年暴露

在空气当中,经受风雨的洗礼、日夜温差、车辆荷载等外力作用,相对比一般使用混凝土修建的工程质量要求高。市政道路混凝土浇筑同样需要模板的支撑,因为道路施工对同一模板会多次使用,所以一般使用钢制模板较好。钢制模板多次优点如下:①重复使用不用吸水形变;②使用周期长不用随时更换。模板支撑表面必须涂有足量脱模剂。支撑时禁止在基层上挖槽嵌入模板。支撑过程中每间隔一米设置一个支撑装置,且模板接头处用胶带进行密封。模板安装应顺直、平整、稳固、无扭曲。模板支撑完成后要仔细检查,禁止接头处存在前后错茬、漏浆缝隙、高低错台等现象。模板支撑完成后要对路面进行钢筋铺设。铺设要严格按照图纸进行,完成后仔细进行核对,保证混凝土浇筑后拉杆钢筋应垂直中心线与混凝土表面平行。浇筑要保证振捣棒在同一个地点持续振动的时间,且振动时间不宜过长,应以混凝土停止下沉,表面不再有气泡冒出为振捣合格。振捣棒移动距离禁止大于50cm,到达模板边缘振动间距不得大于20cm。振动棒要避免和模板、钢筋网碰撞。振捣完成后进行振动整平。振动梁应垂直路面中线纵向拖行,其两端要放置于纵向模板,以便控制路线标高。振平应往返进行2—3遍,表面泛浆均匀平整为最佳。整平过程中,多余混凝土要随着振捣梁前进方向及时清除,缺少的部位要人工补料找平。最后使用叶片式或圆盘式抹面机进行2—3遍压实整平。整平后及时修补缺边、掉角、清边整缝、清除粘浆。施工后的平整度要达到相关规定。浇筑后采取相应措施进行养护,但不可以使用围水养护。昼夜温差大于10℃的施工条件要保温养护,养护时间应为14~21d,养护达到设计弯拉强度40%后行人可以通过,达到设计弯拉强度80%后停止养护,完全达到设计弯拉强后,进行正常交通活动。

篇2

(1)施工图纸要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设计,掌握合同技术规范的相关内容,会审图纸要严格,充分熟悉和了解技术交底和施工工艺。必须对施工现场进行深入的勘察,达到全面了解现场实际情况的程度。

(2)一项工程的参与方一般比较多,要将他们之间的关系协调好,还要明确好监理流程。

(3)受到市政工程城市道路的复杂性的影响,多种管线施工的现象是比较常见的,需要和施工单位积极联系,达到有效配合。还要实现施工计划的科学化,从而有条不紊的计划施工工序和时间,使各项施工都能够在规定的时间内顺利完成。

2施工技术

2.1路基处理

(1)进行测量放样,并设置道路红线,清除道路上存在的杂物和垃圾,填筑路基时切不可使用腐土、垃圾、淤泥等。

(2)排水沟的挖掘工作要以一定的规范要求为准则,还要将水系引入沟中,是为了降低地下水位和地表含水量,杜绝在路基中产生积水。

(3)应按照设计断面并采用分层填筑的方法进行填土路基的填筑压实,分层填筑的厚度要与压实机械功能相适应。压实度是否达到要求,要以压实标准来衡量,压实时还要依照一定的顺序,以便保证压实的均匀性,实行相关的路基施工及验收规范,还要定期检查土的压实度和含水量,进而保证压实质量。

2.2石灰土基层处理

(1)要选择恰当的机械设备对要检测的土基进行碾压。碾压时,很容易出现各种问题,大多是土过于干燥或过于湿润、表面不结实、比较松散等,针对上述情况需要采取相应的解决对策,例如适量的洒水,换土、掺石灰等,然后测量放样,还要保证测量放样的准确度,做好标记。

(2)要以正确的方式来施工放样,并在路基上再次设置中线。进行水平测量,并按照要求要标高于道路两边。

(3)在石灰土整型时,宜使用人工整型。然后以实际情况为标准采用推土机进行碾压,还要结合实际测定的压实系数判定纵横断面标高,挂线以相关标准为准。整型的过程中,为防止受到干扰的可能性,应禁止车辆通行,还要清理粗细集料窝。

(4)完成整型后,还要检查混合料的含水量,使其能够在一个最佳的含水量水平线上,再应用轻型的机械设备对其进行1-2遍的稳压,再应用重型机械设备进行碾压,注意要采取由两侧向中心的碾压的方式,两段接缝的地方是也格外引起重视的,要反复碾压5-6遍,检查压实度,倘若压实度不够,就需要继续碾压,达到标准程度才可算结束。

(5)要做好接缝处理工作,并采用对接形式进行搭接部分的接缝工作。摊铺、碾压完成后,要在养护时间内保持潮湿状态,只有洒水设备才能在其上运行。

2.3沥青封层

(1)沥青规格要以设计标准为准,用量大约是每平方米一千克,吸油时要采用干燥、清洁、没有杂质的石屑,这样强度与耐磨性都能够达到标准,还要确保集料也在标准的范围内。

(2)在施工沥青封层时,要使用沥青洒布车,用量应在每平方米一千块左右,从内到外沿路基纵向匀速喷洒。要以实际要求为准在沥青分层喷洒后撒布集料,要运用层铺法的施工要求来对下封层进行撒布集料。在石屑撒布后采用轻型碾压设备静压2遍左右,保证碾压的平稳。碾压完成后,应对交通进行短时间的封闭,并且还要在一段时间内控制车辆行驶情况和必要的养护管理。

2.4沥青混凝土面层摊铺和碾压

混合料卸车后,要及时的按照一定顺序摊铺,应保证摊铺厚度和松实度在一个水平线上,并且级配均匀。还要对油温进行必要的检查,温度适宜才能碾压,工程的实际需要是碾压设备选择的根本和前提。石油沥青碾压时温度应不大于140℃,最终温度应大于65℃。碾压的方式是由路边向中心,速度应保持在25-30米/分之间为宜。一次碾压后,要检查路面,如果出现凹凸不平的问题,必须及时处理。

2.5人行道

(1)施工前要整平基底,选择适宜的机械来碾压,如果出现松散、起皮,要进行及时解决,还要保证基底密实度大于90%。

(2)人行道路板铺设。准确测量控制点高程,并进行挂线,路板铺设时应对其位置和高程随时检查。卧浆法是铺设人行道路板经常会采用的方法,要保证路板铺设后表面是平整的,不会产生松动,还要尽量的确保人行道路板达到美观。铺设完成后要及时检查,一旦发现问题应及时解决。

3排水施工技术

3.1施工测量和沟槽开挖

(1)施工测量。依照设计图纸来施放管道中心线,还要确认检查井位置。以实际测定的地面高度为准来确定槽深和上口宽度,使用石灰线对管道和检查井的开槽边线进行放出。

(2)沟槽开挖。要将警示标志设立在沟槽两侧,还要以沟槽的深度、土质、地下水等具体情况,在开挖前对施工人员进行说明技术和安全交底。机械设备是沟槽开挖主要要借助的,同时还要减少机械挖槽对土壤的破坏程度。沟槽开挖时,槽底绝对不能存在积水,还要在沟底开挖排水沟和集水坑。

3.2雨水管道基础及安装

(1)开槽施工。放线要以此为基准,这是为了能够良好的控制安管中心线。管子安装后,应该使用干净的石块将管子固定好,还要将管座及时做好。

(2)顶管施工。要使用水泥平衡施工来进行管道施工,减少施工路面发生开裂、下沉的可能性,将沉降点设置好以便于监测。管道施工完成后,以施工要求为准进行工作井、接收井内管道的施工,再进行窨井砌筑。

3.3沟槽回填

人工沟槽回填是一般情况下会采用的方法,道路设计相关要求是应该作为参考的。此过程中还有一项必不可少的工作--密实度试验,密实度需要达到设计与规范标准。

篇3

1.1表层排水法

对土质较好因含水量过大而导致的软土地基,在填土之前,地表面开挖沟槽,排除地表水。同时降低地基表层部分的含水率。以保障施工机械通行。为了发挥开挖出的沟槽在施工中达到盲沟的效果,应回填透水性好的砂砾或碎石。

设计与施工:(1)沟槽的布置沟槽布置要考虑利用地形自然坡度排水;填土沉降要注意坡度的变化;不使来自四周挖方部位的地表水、渗透水浸入填士;沟槽的间隔要尽可能加密,以增大排水能力,即使有部分沟槽被切断也不会妨害整体排水。(2)沟槽的构造沟槽尺寸一般取宽0.5m,深0.5~1.0m。填土之前在沟槽内用透水良好的砂(砂砾)回填成为盲沟。纵向盲沟一般沿道路纵向或中央纵向开挖,横向盲沟一般间距10~15m布置。沟槽内埋设多孔排水管时。

1.2砂垫层法

对于地基上部软土层极薄且含水量大时,在软土地基上敷垫O.5~l.2m左右厚的砂垫层。这样可达到固结软土层,使砂垫层起到上部排水层作用;同时,砂垫层又成为填土内的地下排水层,以降低填土内的水位;在进行填土及地基处理施工时,为施工机械提供良好的通行条件。

设计与施工:(1)如采用机械施工,在确定砂垫层厚度时,应考虑机械的重量,轮胎对地面接触压力,偏心程度及软土地基表层强度等在极软地基上,仅用砂垫层来确保大型施工机械的通行,往往需要较厚的砂垫层,是不经济的,所以常与表层排水或敷垫材料等法并用。(2)砂垫层施工时应设放样板。

1.3土工织物加强法

土工织物的制造过程是首先把聚合物原料加工成丝、短纤维、纱或条带,然后再制成平面结构的土工织物。

土工格栅是一种主要的土工合成材料,与其他土工合成材料桐比,它具有独特的性能与功效。土工格栅分为塑料类和玻璃纤维类两种类型。采用编织土工布和土工格栅,铺设于软基表面,可起到反滤、排水、隔离和补强的作用。

1.4添加剂法

对于表层为粘性土时,在表层粘性土内渗入添加剂,改善地基的压缩性能和强度特性。以保施工机械的行驶。同时也可达到提高填土稳定及固结的效果。添加材料通常使用的是生石灰,熟石灰和水泥。石灰类添加材料通过现场拌和或厂拌,除了降低土壤含水量、产生团粒效果外,对被固结的土随着时间的推移会发生化学性固结,使粘土成分发生质的变化,从而促进土体稳定。

2城市道路深层软基处治

2.1排水固结法

其原理是采用由水平排水砂垫层和竖向排水体构成的排水系统,改变地基原有排水边界条件、缩短地基空隙水的排水距离、加速软土地基的固结过程。工程造价低,施工简单,操作容易,效果较好。

2.2加固土桩法

用带有同转、翻松、喷粉与搅拌功能的机械,将软土地基局部范阿的某一深度、某一直径内的软土用网化材料予以改良、加同,形成加固土桩体。

2.3粉喷桩加固处理法

2.3.1施工设计

(1)粉喷桩施工前应准备下列施工技术资料:施工场地的工程地质报告,土工试验报告,室内配比试验报告,粉喷桩没计桩位图,原地面高程数据表,加固深度与停灰面高程以及测量资料等。

(2)场地平整、清除障碍。

(3)施工机具准备,进行机械组装和试运转。

(4)粉喷桩的施工工艺根据设计要求的配比和实测的各项施工参数通过试桩来确定。

(5)粉喷桩所用的水泥(425#普通硅酸盐水泥)应符合设计要求,并有产品合格证,并经室内检验合格才能使用,严禁使用受潮、结块变质的加固料。

2.3.2施工注意事项

(1)控制钻机下钻深度、喷粉高程及停灰面,确保粉喷桩长度。

(2)严禁没有粉体计量装置的喷粉机投使用。

(3)定时检查粉喷桩的成桩直径及搅拌均匀程度。

(4)当喷粉成桩过程中遇有故障而停止喷粉,在第二次喷粉接桩时,其喷粉重叠长度不得小于lm;粉喷桩施工时,泵送水泥必须连续,固化材料的用量以及泵送固化材料的时间应有专人记录,其用量误差不得大于±l%。

(5)为保证搅拌机的垂直度。

(6)搅拌机喷粉提升的速度和次数必须符合预定的施工工艺要求,搅拌机每次下沉或提升的时间应有专人记录,深度应达到设计要求,时间误差不得大于5秒,施工前应丈量钻杆长度,并标上明显标志。以便掌握钻人深度,复搅深度。施工中出现问题应及时处理、做好记录。

(7)储灰罐容量应不小于一根桩的用灰量加50kg,如储量不足时,不得对下一根桩开钻施工。

(8)粉喷桩必须根据试验确定的技术参数进行施工,操作人员应如实记录压力、喷粉量、钻进速度、提升速度、钻入深度及每根桩的钻进时间等,监理人员应随时检查记录情况。

3结束语

软土地基有极大的危害性,如果不处理或处理不当,就会造成地基失稳,使道路沉降过大或小均匀沉降,对道路成不同程的的危害,以上介绍的只是工地常用的几种处理软土地基的方法,具体施工还要根据工地的实际情况来选用,有时几种方法可以交替或一起使用。

参考文献:

[1]钟小勇.沿海地区软土路基处理方法浅讨[J].四川建材,2009,(1).

[2]武启诚,康建华,程传国,李佳.东南沿海地区软土路基处理方法浅析[J].岩土工程界,2007,(2).

篇4

(1)钢结构技术的发展

钢结构是现代化建筑,特别是现代化桥梁的重要标志,钢结构的特点在于高效率的施工与高性能的力学结构,很多道路桥梁设计中选用钢结构作为主要构筑物,以此来实现对道路桥梁重量、强度、安全的控制。在道路桥梁施工技术中要关注钢结构设计与技术应用的方向,通过钢结构技术的全面应用来提高道路桥梁的结构科学性,提升道路桥梁的安全与可靠性,达到对现代道路桥梁施工技术的有效掌握。

(2)检测技术的发展

检测是道路桥梁施工中保障施工质量与安全的重要手段,当前数字传感技术和光纤通信技术在道路桥梁施工检测中得到广泛应用,做到了对道路桥梁施工全面地掌握和控制。今后道路桥梁施工中检查技术将会得到进一步应用,检测的工具会进一步精确、检查的手段会更加自动化,对于道路桥梁施工技术使用中的问题将会及时发现,不但便于解决和处理道路桥梁施工问题,而且还能够加快道路桥梁施工整体的速度。

(3)加固技术的发展

一是,混凝土喷射加固技术,在道路桥梁施工过程中可以采用高压器材产生高速混凝土喷射流,对道路桥梁薄弱部位的钢筋和模具进行喷射,以此来加强道路桥梁的整体结构,优化道路桥梁的受力形式,使道路桥梁施工更加高效,让道路桥梁的结构更加合理,达到稳定支撑、长期固定的效果。二是,碳纤维加固技术,利用高分子结构碳纤维对道路桥梁进行加固,碳纤维具有结构稳定、质量轻巧、性能坚固等优点,可以作为加固钢筋的替代品,道路桥梁施工中利用碳纤维加固技术可以避免钢筋的锈蚀,提升道路桥梁整体的稳定性。

(4)信息技术的发展

信息技术进入道路桥梁施工领域构成新型道路桥梁施工技术是道路桥梁行业发展的必然,当前信息技术应用于道路桥梁施工主要依靠自身与施工特点的融合,相信在不久的将来,道路桥梁施工技术与信息技术将会更为有效地融合,发展出更利于道路桥梁建设的新型施工技术。例如:3COM技术、WEB技术、3G技术可以在道路桥梁建设中,以软件、硬件、网络和设备的形式更深地参与到道路桥梁施工的实际,实现对道路桥梁施工全过程、动态性、全面性的控制与管理,做到对道路桥梁施工故障和隐患的控制,提升道路桥梁施工的质量与速度。

篇5

1.1石料石料分为粗集料和细集料,选取粗集料时,要对石料硬度、含泥例和石料粒径有着全面把握。在物理要求方面,要选用硬度较高、石料半径小于10mm、泥例小于1%、强度在3级以上的碎石料;在化学要求方面,硫酸盐和硫化物的含量不能超过1%,从而满足规定比例、清洁程度、耐用性和强度的要求。石料的性能对于混凝土路面的最终性能有着根本性的影响。在挑选石料时,一定要提前对石料的物理特性和化学成分进行检测分析,较为全面地了解与掌握其性能,明确石料是否满足使用要求。需要特别强调的是,石料的几何外形对于混凝土的性能也有不可忽视的影响。碎片状的石料会降低与水泥的粘力,过多的使用会大大降低混凝土的强度和使用年限,所以要严格控制不同几何外形石料的比例,尽量选择卵型石料。在拌合现场,验方员决不能允许不合格的碎石进入拌合现场,要对每一车碎石都进行严格把关检查。

1.2水水中含有的化学物质对于混凝土性能有着直接影响。用于混凝土拌合、集料清洗以及养生的水不能含有有机物、盐、碱、酸、油等物质。盐碱地、受海水侵蚀的以及浑浊的河沟水因为含有较多的无机盐,不能用于混凝土施工,而饮用水可以。

1.3水泥要严格管控施工用水泥质量。每一批水泥进场前,都要严格检查产品合格证、化验单是否合乎要求,同时进行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能的分析与检测,不合格的水泥坚决不能进场。要注意的是,不能单方面的依靠供应商提供的质检单据,施工方应该随时对使用的水泥进行检验,防止不合格的水泥投入使用从而影响工程质量。要坚决杜绝使用那些经常换标号、出厂已经3个月以上、结块、出炉不满3天的水泥。

1.4钢筋无论建设何种建筑物或道路,钢筋都是必不可少的材料之一。钢筋的质量有好有坏,对于选用的钢筋既要查看出厂合格证明,也要进行性能测试。发现不合格的钢筋,应立即停止使用,并对已经使用其铺设的路面重新加固,为保障路面质量,对使用的钢筋必须经常进行测试和检验。

2施工工艺

2.1道路底层标高和基层平整程度在实际施工过程中,要对道路底层标高和基层的平整程度进行严格的施工控制,以保证道路面板的厚度均一。如果不能有效确保控制底层标高,那么道面的厚度就会因此出现厚薄不一的情况;而如果基层平整程度达不到要求,那么道路就会呈现高低不平的状况。基于以上原因,所以要对这两个因素实行严格管控。这需要施工方和建设方的共同努力,联合监督。以确保杜绝以上两种情况的发生。

2.2路面混凝土配合比例混凝土配合比例优劣与否直接关系到施工后混凝土的强度大小。在施工前要对路面混凝土配合比例进行设计优化。在日常施工过程中,每天要进行1次以上粗、细集料的含水试验,以此为基础并结合当天的气温、空气干燥程度进行投放水量的调节。碎石投放误差要控制在±3%以内,砂投放误差要控制在±1%以内。为此,混合前砂与碎石必须称重以保证混合比例精确度。

2.3混合料的运输及摊铺运输混合料要选用载重15吨以上、配备遮雨的保温篷布、车的删板和底面要衔接紧密的自卸货车。在运输混合料之前,要对货车货箱四壁涂抹油水混合物,要求涂抹均匀干净,以防止混合料在运输过程中与车厢内壁和底面发生粘连。在将混合料装入货车的时候,搅拌机应该分批次放料,最好为单数次,每次放料都放在车厢的不同位置,以保证粗细料分布均匀。进行混合料摊铺施工的时候,需要保证有3辆以上满料运输车在前等候卸料,从而保证运料和摊铺配合协调,快速进行。运输时混合料要用蓬布进行覆盖,以防止热量散失,影响使用。

2.4摊铺混凝土模板安装正确,拉杆和传力杆正常是摊铺混凝土拌合物的必要前提。模板基层表面要保持清洁,并均匀洒上适量的水,破损的模板要修复完整才能使用。要有专人负责混凝土卸料,使拌合物摊铺均匀。如果拌合物离析,应当迅速搅拌均匀,切忌加水。

2.5振捣和整平饰面混凝土拌合物摊铺均匀后,可以采用平板振动器、振捣棒、振动粱配合振捣成形。要严格按照先后顺序,有层次地进行振捣。先用插入式粗略振捣,插入式振捣以混凝土表面气泡和泥浆消失为准,每次振捣时间不低于30秒。振捣过程中要尽量避免碰到模板和里面的钢筋。然后用平板式全面振捣。全面振捣完毕后,再把混凝土整平振实。最后还要把振动梁放在模板侧边,振至混凝土表面砂浆平整均匀。整套振捣操作要反复多次,以达到振捣振实的效果。振捣振实以后的混料要使用滚杠整平。一般要求整平3次。首次整平采取先短距离推滚的方式,第二次和第三次采用长距离拖滚的方式。滚杠整平后,用抹面机整平抹面,最后用抹刀将抹面留下的痕迹抹平。

2.6养生与切缝要保证道路坚固持久,整平后还要进行必要的养生。通常情况下采用湿法养生,即使用草袋、麻袋、土工布、养生膜等对混凝土路面进行全面覆盖,覆盖物的底部要始终保持潮湿。养生过程一般持续14~1l天,前7天尤其重要。为降低因气温、空气湿度等因素导致的热胀冷缩带来的影响,混凝土道路都要进行切缝施工。切缝的选择时机非常关键,一般混凝土浇注完成后36~48小时为最适合切缝的时间。这时切缝不会破坏混凝土路面结构和最终强度。如果切缝时间过迟,一方面混凝土强度过高致使切缝困难;另一方面水泥收缩容易产生细小裂缝,对最终强度产生负面影响。切割机锯片的选择也很重要,最好选择金刚石锯片。要保证混凝土道路路面的质量,就必须谨慎对待胀缝的切割。在施工时,要在胀缝两头做明显的标志,防止发生错误切割,以保证行车的时候道路不会发生破裂现象。

3工艺创新

通过长时间的实践操作,技术人员总结出以下几个新方法可有效提高路面质量。

3.1在拌合料中添加一定比例的沥青乳液可以有效提高路面耐久性并防止开裂。

篇6

1.1原材的准备

水泥,根据工程所需设计混凝土配合比要求配置满足所需强度的水泥型号,同时不能忽略水泥的批号、厂家等,同一工程,同一配合比的情况下,不得随意更改水泥厂家和水泥强度。骨料,骨料作为混凝土的主要填充部分,直接关系到混凝土的强度,所以在材料进场前应该通过试验,对于骨料的选择,应选择选择强度高,色泽好,级配、压碎值、针片状含量等满足设计要求的碎石(卵石),控制其含泥量,一般在1%以内,粒径根据工程部位在不同的钢筋间距范围下,应使用相应粒径的骨料。在选择细骨料时,细骨料的细度模数,含泥量,有害物质含量进行相关检测,选择含泥量小于2%,细度模数符合设计要求,严禁使用含有杂物的砂。水,在工程用的混凝土上尽量使用饮用水作为混凝土用水,如果是非饮用水,应在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前,对水质进行检查,对SO4-等离子含量进行检测,看是否符合混凝土用水标准,坚决杜绝使用工业废水,生活污水,酸性程度高的水。其他胶凝材料掺合料,应选取具有一定的活性,同时符合设计要求,能降低水泥用量减少水热化,能够使混凝土的性能能够得到改善的掺合料。减水剂,在选择减水剂使,根据施工环境和使用部位控制减水剂的掺入量,同时应该注意减水剂和水泥是否匹配,以免因为减水剂的影响导致混凝土的坍落度和泌水而影响混凝土的质量。

1.2混凝土的拌合

对混凝土原材的检测合格后,进行配合比的设计。配合比的设计应由具有相应资质的试验室来进行,严格按照配合比试验规程进行设计,尽量避免使用经验法,使混凝土在配合比的设计上出现少配、漏配、错配的问题而影响混凝土的质量,对于适配的混凝土进行标准养护,在规定的期限检测混凝土的强度,看是否符和设计标准。在通过试验检测后才能用于在施工现场的使用。同时对于施工现场的原材要引起注意,对原材料的含水量要进行检测和调整,以保证混凝土的质量。

1.3混凝土的运输

对于混凝土的运输要控制好运输时间,按照不同的环境和不同构件要求使用相应的运输方式,比如泵送,起重机运输等等。

1.4混凝土的浇筑

严格控制混凝土的水灰比和坍落度,根据实际的施工环境,严格控制好混凝土现场使用时的坍落度,还要控制好混凝土的初凝时间,保证混凝土因运输等原因而使混凝土建筑后产生分层引起质量问题。在混凝土建筑之前对相应部位的钢筋、模板进行相应的检查。保证符合工程的设计要求和混凝土浇筑要求,按照施工方案来进行混凝土的浇筑,保证混凝土的质量,比如混凝土的下落高度应不大于2米,对于下落高度大于2米的地方应采取使用PVC管输送,避免因下落高度过大而导致混凝土离析,同时结合钢筋的间距和工程部位的结构来确定混凝土的浇筑高度,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按照施工方案,保证振捣到位,避免混凝土因振捣原因而导致空洞,不密实的情况从而引起混凝土的质量问题。尽量使用机械振捣为主,人工振捣为辅的方式来保证混凝土的质量。

二严格施工规范和施工工艺的要求进行施工,确保混凝土的施工质量

1应用混凝土模板施工技术模板

施工作为混凝土施工中一项重要的技术,在道路桥梁工程中要懂得利用模板施工技术,模板施工技术首先要进行模板设计,考虑施工环境,注意方便模板的安装和拆卸,同时要保证施工的安全性,模板必须牢固,具有足够的强度、刚度、稳定性和平整性,防止因为模板的轻度、刚度问题而产生变形等质量问题。同时选择合适的模板材料,一般来说模板材料须具有耐腐蚀性,吸水性,表面平整光滑。根据不同构件的形状、规格,选择不同的材料。做好相应的处理,比如使用钢模板,要保证混凝土的平整度,每次使用时应该进行抛光打磨上脱模剂。

2加强混凝土浇筑过程中的质量控制

混凝土在浇筑过程中的质量控制是保证工程质量的重要环节。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保证混凝土的质量。一是控制好混凝土的送料时间,确保在混凝土初凝时间之前送料到位,控制好混凝土的坍落度,逐车测量,以保证混凝土的质量;二是实行分层浇筑,控制好每层的浇筑厚度,保证混凝土的浇筑质量;三是严控制好混凝土的振捣,选择合适的振捣方式和振捣机具,保证混凝土振捣到位,避免出现振捣不足而导致混凝土不密实或者振捣过度导致混凝土离析,一般情况下,混凝土表层有气泡冒出为止,采用两次振捣的方法来保证混凝土的振捣质量。

3道路桥梁工程混凝土施工养护

混凝土的养护也是混凝土强度合格的保证,混凝土浇筑后之所以能够硬化提高强度,主要因为水泥水化作用的结果,所以混凝土在浇筑后,需要保证水泥水化作用过程的环境条件,使得混凝土能够设计要求。因为在混凝土浇筑后,因为自然环境的原因并不满足水泥水化作用的要求,因为自然环境以为天气炎热、温度过高、空气干燥的原因并不完全满足水泥水化的要求,混凝土中的水分蒸发过快导致水泥不能充分水化,形成不稳定的结晶,导致混凝土质量不过关,或者因为过早的水分蒸发形成干缩性裂缝,使得混凝土的轻度达不到要求,在道路桥梁工程中混凝土的养护方法主要分为自然养护和蒸汽养护两种方法。其中自然养护主要是在混凝土浇筑后对混凝土的温度和湿度进行控制,减少混凝土表面暴露的时间,防止水分的蒸发,使用土工布等对混凝土的表面进行覆盖,保证混凝土的胶凝材料能够充分水化。蒸汽养护主要是通过机器改变局部外部环境,以达到混凝土养护需要的环境条件。对于大体积混凝土的养护则需要使用降低混凝土内部温度来减少混凝土凝结过程中的水热化,通过安装水流通路来使内部温度和环境温度小于25℃。同时在混凝土养生期间及时测定混凝土的相关部位的温度等参数,严格控制混凝土养护条件。同时要保证混凝土的养护时间一般对于夏季桥梁现浇混凝土的养护时间不少于7天,具体按照施工规范要求进行养护。

4做好混凝土施工缺陷的修补

针对混凝土在浇筑过程中,因为泌水、模板露浆、振捣不实等情况会引起混凝土表面有砂带、气泡、蜂窝空洞的缺陷,所以在混凝土拆模养护后,需要对相关缺陷进行修补,常规的混凝土修补有抹浆,除去原有蜂窝状混凝土使用高一等级相同粒径的混凝土换补的手段对存在缺陷进行修复。

篇7

沥青应根据当地气候条件,并且还要考虑当地的道路等级,在此基础上比较重要的还包括路面的类型等,对于道路施工其主体是施工人员以及施工技术,施工技术的合理应用能够最大程度地保证道路的质量。根据上述的条件进行实际考察与分析之后才能够确保其地区是否适合沥青的选用。不同的地区选用的沥青的成分也不同。对于高温情况较多的地区,其日光照射时间长或者是夏季多雨等自然环境下的地区,要选用相对来说比较黏稠的沥青;对于低温情况较多的地区,其天气寒冷、寒风较严重的地区,要选用相对来说黏稠度低的沥青,以便其建造的道路适应其所在环境;对于昼夜温差较大的地区,还可考虑温度感应较低的沥青。

1.2粗集料的合理选用

沥青砼混合料由多种材料组合,除了最主要的沥青以外还需要粗集料,并且粗集料又不是独立的个体,它也是由多种材料组成,主要有施工所需的碎石,并且还包括破碎砾石,在此基础上还有比较重要的钢渣等较重要成分。粗集料在选用的过程当中要考虑较多条件限制因素,确保其要保证洁净、表面粗糙、无风化,并具备足够的强度和耐磨性。

1.3细集料的合理选用

在道路施工的过程当中,除了需要粗集料以外还需要细集料。细集料同样是由多种不同的材料组合而成,其中比较重要的即为天然砂,并且还包括机制砂,在此基础上还有石屑。在进行细集料选择的过程当中考虑较多的环境因素,要确保细集料的整洁,并且没有任何杂质,在此基础上还要保证细集料没有被风化过,其中还要保证细集料具有最重要的性质,即黏性,确保路面修建的工期与质量。在市政道路工程中,其施工材料选用机制砂比较广泛,同时天然砂的选用比重也比较大,但是工程要求一般情况下减少石屑的使用率,其不能够对道路质量产生较好的促进作用,对于整个施工,如果在使用天然砂的过程中需要石屑的辅助,则要求天然砂的使用比重率远远大于石屑的使用比重率。

2沥青砼道路施工中的配合比设计

2.1目标配合比设计所为目标配合比设计主要是确定混合料的类型、选择最大粒径、选用矿料的级配范围、计算组成材料的配合比、确定沥青的最佳用量等。对于这一阶段来说,马歇尔设计方法的应用最为广泛。

2.2生产配合比设计在经过目标配合比设计以后,还需利用实际施工设备进行工程的生产配合设计。这一过程主要是将建筑施工所需的冷料进行干燥、在此工作之后再进行除尘以及二次筛分之后,将原本的冷料放进热料仓。最后将热料仓的材料进行取样实验,通过对材料的实际测量分析之后,确定热料仓矿料之间的比例,确保其合理以此保证施工道路的质量。

2.3试拌试铺配合比调整试拌试铺配合比调整工作主要是通过对生产配合比的设计对矿料进行相互配比实验,这一过程主要应用拌和机,根据试拌试铺配合比调整之后观察其比例情况以及路面的铺设情况。如不满意可适当调整后再试拌试铺,直至满意为止。

3沥青砼道路施工的质量控制要点

沥青砼道路的施工建设主要包括了混合料的拌制、运输、摊铺、压实等多个工艺环节,只有切实保证各环节的施工质量,才能确保工程质量和工程效益的顺利实现。

3.1拌制

3.1.1确定适宜的拌制时间。由于沥青砼混合料需要一定的时间进行拌和,以保证各种组成材料在混合料中得到均匀的分布,并使所有矿料颗粒全部被沥青裹覆。大多数连续式拌和机的拌和时间由上料速度及拌和温度调节。沥青砼混合料拌制以后,如不需要立即摊铺,可放入成品贮料仓。为避免沥青同混合料的老化,在有保温设备的贮料仓中,拌和后混合料的贮存时间不宜超过72小时。

3.1.2拌制设备的运行。对于拌制设备的运行,运用装载机将道路施工的矿料进行分类,并且在此基础上将分类好的矿料根据其不同的性质与用途分别装入不同的矿料仓,当拌和设备处于运行的过程中,要求施工人员对其运行情况多加小心,要对仓库的矿料储藏情况进行频繁性的检查,确保各个料仓的矿料数量平衡,如发现不平衡情况产生,应马上停止运转,以防满仓或贮料串仓。同时,还应检查振动筛的橡皮减震块,发现有裂纹时,要及时更换,贮料仓中存料要过半后才可开始称量。矿粉要根据用料情况上料,以避免上料过多或卡住秒器。

3.2运输

要运用标准专业的运料车对沥青砼混合料进行运输,并且在运输过程中要求司机师傅平稳行驶,避免急刹车情况的发生率,以此可以避免导致混合料的透层或封层出现损伤。在此基础上,沥青砼混合料运输过的车辆要进行每次运输之前以及运输之后的清洗。

3.3摊铺

在对其进行砼混合料铺摊时,需要对道路下层的质量进行相应的检查以及确认其是否安全,如若下层质量并未达到标准、没有根据相关要求实行黏沥青或者下封,则不应对沥青砼面层进行摊铺。其在施工的过程中,要求相邻两幅的摊铺应有5~l0cm宽度的摊铺重叠。整个摊铺过程应做到缓慢、均匀和不间断。

3.4压实

压实作为沥青砼道路施工的最后一道工序,通过合适的碾压,不仅能保证路面具有良好的平整度,而且能使沥青砼面层达到高密实度,因此必须加以重视。整个压实过程分为初压、复压和终压三个阶段,每个阶段都应合理控制压实温度和碾压次数。在碾压过程中,压路机应以慢而均匀的速度进行,不应突然改变碾压方向和碾压路线。

4新型沥青砼道路施工技术的应用

近年来,随着我国沥青混合料在技术性质和技术标准上的提高,各类新型的沥青砼道路施工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市政道路建设中,例如SMA沥青砼技术、土工合成材料加筋沥青砼技术、稀浆封层技术、再生沥青混凝土技术等。本文中主要分析了近年来应用最为普遍的SMA沥青砼技术的应用特点。SMA(StoneMatrixAsphalt)是一种新型的沥青砼混合料结构,在我国,相关专家根据该技术的构成原理,在我国《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中正式命名为“沥青玛碲脂碎石混合料”。SMA沥青砼技术最初起源于20世纪德国,我国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引进,首先在机场道路等工程中试用,并逐渐在全国各地的道路工程中得到了广泛应用。SMA沥青砼技术在市政道路施工中的应用主要具有以下方面的技术特点:

4.1良好的温度稳定性与耐久性

SMA具有良好的高温稳定性和低温稳定性。在高温条件下,由于混合料中粗集料相互之间的接触面较多,其具备较强的抗车辙能力和良好的高温稳定性;在低温条件下,由于SMA结合料具有较强的延伸性和柔韧性,使得混合料能较好地抵抗低温变形。在此基础上其还具有良好的耐久性,SMA具有较小的透水性,其在阴天下雨情况下能够防止雨水渗透到沥青层,对道路的质量从根本上起到保护作用,能够促进道路的长久可持续使用年限。

4.2投资效益高

SMA沥青砼技术能全面提升市政到工程中路面的使用性能,不仅能延长道路路面的使用寿命,而且能大幅度降低维修与养护费用。据资料统计,SMA路面的使用寿命相比密级配混合料路面能延长20%~40%左右。

篇8

在对城市道路施工质量控制的监督管理中,体会到城市道路的质量主要涉及道路的平整度、强度和刚度,如果在路的每层结构施工前,做到事前研究该层施工时应控制的施工要点及技术措施,实施起来,效果就比较好。

近年来,城市道路工程在质量方面有了质的飞跃,得到了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但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还有大量的工作要做。影响城市道路工程的质量因素很多,较难控制,大多数城市(特别是中、小城市)道路工程在质量方面仍然存在着不小的差距。下面对道路施工质量监督管理中对道路工程的路床、基层和面层三层结构质量控制进行探讨。

一、土路床

道路施工的基础工序,对土路床的施工要点,要事前研究明确。

1.踏勘路基土和土源:路基土分布状况和用作填筑路基的土源要踏勘,并要取土做物理力学和重型击实的试验,确定路床用土是否符合规范要求,是否要采取加强土路基的措施。

2.测量放线控制:①确认操作人员和仪器是否合格;②复核测量成果,确认测量结果是否合格,测量标志保护措施是否得当;③保管好纵、横断面的有关数据,以利于工程计量。

3.场地清理做到三个确保:①将场地可用土和无用的垃圾、耕植类土分开,并分类堆放,确保路槽有合格的土壤;②路槽开挖应预留碾压厚度并重复校核测量放线成果,确保路床高程和平整度;③展现路槽全貌,制定路床碾压方案,确保路床的压实度。

4.路床碾压和隐蔽工程施工:①路床碾压。先用12~18T压路机碾压一遍,验证路床碾压方案,并找出路槽隐患进行特殊处理,确保路床和基层质量;再用18t压路机进行正常碾压,根据轮迹状况,结合环刀试验,确定路床是否合格;路床施工完毕,应进行洒水养护或覆盖养护。②隐蔽工程施工。路床下个别隐蔽工程需要结合勘探和现场查明情况,待路床碾压合格后按照隐蔽物的处理方案进行施工,避免该处下陷影响基层质量。

二、路基及土方质量控制

路基及土方工程施工中常见的质量通病。路基局部沉陷、边坡滑塌、路提失稳、基底压实度达不到标准、路基弹簧、路床积水。挖方工程中出现土方坍塌、侧移、下陷、超挖、扰动、放坡不到位。回填工程中回填土标高厚度不控制、不密实、表层不平整、不均匀下沉、土的含水率不控制。主要控制措施如下:

(1)路基及沟槽的中线、边线经复测合格,水准标高放到现场并经复验。原有管线以及邻近建筑保护落实后。方准予施工开挖。挖土过程中。严格挖土机械在沟槽边、支撑上行走、碾压。挖出的土及时装车运走。控制基底超挖。复测基底标高。验收基槽质量。特别防止超挖土处的回填土。

(2)填筑前对基底进行彻底清理,挖除杂草、树根,清除表面有机土、种植土和垃圾,并对软基进行处理,对原基底进行压实处理。

(3)选用级配较好的粗粒土作为填筑材料,同时要严格控制土的含水量。土方路基及沟槽应分层填筑。分层压实,每层的压实厚度不应超过20cm。同一水平层应采用同类材料,不得混填。出现路基弹簧土时,应将弹簧部分挖出晒干后再回填。

(4)路基边坡应同路基一起全断面分层填筑压实。新旧路基填方。边坡的衔接处应开挖台阶。坡顶、坡脚要开好排水措施。河道、鱼塘地段的确良路基应设边坡防护。

(5)路基在填筑过程中要控制填筑速度,不能太快。回填土中严禁夹杂大块干土(>50mm)和建筑垃圾等杂物,并严格按设计要求和施工程序分层压实。缀经检测合格后才能回填下一层土,严禁一次堆填表面振压。

三、路面层

1.水泥混凝土面层施工要求。开工前对拌和场地、机械进行确认。开机前一是要对基层测量成果进行复核;二是要按设计面层厚度对中心桩和边桩进行测量放线,边桩按5m/个设置,弯曲段加密设置;三是拌和场地进料前应进行硬化;四是要对强制式搅拌机的上料机具按配合比进行标定、试车确定搅拌机情况和对配合比进行局部调整。浇筑过程中应控制如下几点:监理人员要旁站搅拌工序——控制上料、上水和搅拌时间,确保拌料均匀,按施工规范要求随机测试坍落度,并制作试块送检;控制混合料运输过程——确保混合料不离析、不泌水、不漏浆;卸料——要在横断面和纵向上均衡连续卸料,宁早勿晚。加强交通管制,亦是避免早期断板的一个重要措施。

2.细部处理包括纵缝边缘处理,对已浇成型的板块切齐边缘后再浇筑相邻板块,保证纵缝直顺,边缘整齐。浇筑时不得污染已成型的板块,保证路表整洁美观;及时填注缩缝、胀缝,避免渗水和硬物落入;各种地下管线检查并处理,井口四周按设计要求加构造筋予以补强,井框安装就位与混凝土摊铺同步进行,以保证井框边缘井面强度与混凝土板一致,井面高程与路面一致。

以上措施可避免或减少混凝土板被挤碎、施工缝边缘破损、唧泥和动胀破坏等病害的发生。

3.沥青混凝土面层。目前我国城市道路沥青混凝土面层结构厚度一般均<15,沥青混凝土本身强度无法克服基层反射裂缝。仅能通过提高基层质量,减少基层裂缝的产生来减少面层反射裂缝。对基层质量控制要点已做过分析,现对提高沥青面层的内在质量和表面质量的途径和控制要点提出如下意见:①优化沥青混凝土路面的配合比,3层或2层路面中至少有1层I型密级配沥青混合料,降低混合料的孔隙率,提高沥青路面抗疲劳能力,减少面层裂缝;②要求编制科学的施工组织设计,精心组织施工,减少横向接头;③制定科学的碾压方案,提高面层的压实度,减少表面裂纹,提高面层寿命;④推广采用改性沥青和SMA路面结构提高沥青混凝土面层抗裂缝、抗衰老能力。

篇9

一、道路土基的施工

道路土基是道路质量的根基,无论是填土路堤,还是挖方路槽,如果土基处理不好,道路的施工质量就根本谈不上,对于这一点往往只是理论上的认识,而实际上往往被忽视,常见的问题有的沟槽回填(换土)。

我们进行道路施工过程中,往往会遇到某些沟槽回填施工,在回填复土中,往往不按要求进行,会给道路质量留下严重的隐患。如海槽内水不处理干净就回填土,使槽内回填土方含水量对高淆的将返建的旧油路油块、混凝土及其他大块旧料填入沟槽内,造成大块间的空隙很大,有的虽有沟槽根基土方,但没有经过压实处理或夯实处理不合格就回填等,这些原因造成的后果是:很多道路建成后不久沟槽部位在行车作用下发生沉陷,出现淘槽两边的纵向裂缝及沟槽部位出现明显的凹槽现象要解决这类问题也并不困难,首先是领导重视,施工人员(从施工人员到班组工人)严格把关,不准带水还土,沥青块不准填入沟槽内,有条件的地区应进行撼沙方法处理。另外分层夯实,这一点必须保持,不论填干粘土或其他材料,都必须务实,目前人工夯实已很少采用,而又无其他措施,大多采旧将填沟材料填到土基表面后采用振动压路机辗压,好象已是唯一的方案这种方法使道路表面密实很好,其实不然,因为既使采用了振动压路机也受到实深度的限制,有的也受宽度的约束,根本振实不了,应对于深淘槽仍采取分层的夯实,最好不再采用,我们应采用轻巧方便的机械夯实工具,以解决沟槽填土夯实问题。

二、常见道路的质量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

一般来说城市的道路建设的质量还是可以的,特别是一些重要交通要道的建设,在施工过程中都能按章办事,坚持了全过程的质量检验、监督,确保了施工质量。但有时也会因某种原因,出现了一些不能令人满意的质量问题。

从水泥混凝土道路来看,常见到的问题,有路面板开裂、断板、拱起、错台、脱皮露骨等质量问题。从沥青混凝土道路来看,常见的问题是,道路建好不久,特别是经过冬夏两季之后,有的路面经不起考验,发生了沉陷、凸起、龟裂和翻浆等质量问题。在这种情况下,有的没有及时维修,车辆继续来往通行,竞使整段路面破坏,使陷坑越来越大,积水越来越多,久而久之形成了人们常说的“蛤蟆塘”。

出观这些质量问题的原因是什么呢?我认为是多方面的,但主要原因如下:

1.施工人员的素质不高。主要是责任心不强,质量意识不高,技术不过硬,施工过程中质量监控工作没做好,保证质量的工作,还没真正成为每个施工人员的自觉行动。

2.道路的土基和基层修筑方面有问题。由于含水量大,经过冬季出现冻胀情况(告别是我们东北冬季较冷),使路面冻裂和拱起;因为基础压的不实,密实度达不到标准,基础不稳定;因为基层平整度不好,路修好后从表面看来不错,但支承会发生恶化,通车后便发生路面破坏,路板断裂,路面出现沉陷现象。因为基层不平,路面层就会厚薄不均,在车轮的荷载作用下和冬季的胀缩力的作用下,这对各种路面来说都是不利的,都会出现程度不同的质量问题。

3.材料方面看要求不严,标准没控制好。特别是水泥混凝土路,水泥如果达不到质量标准,路面板的质量无法保证;石料水洗不彻底,含泥量大对面板质量也会有影响;另外砂的含泥量大,也同样对路面会有害无益;还有种种材料的配合比例,如水灰比和含砂量的大小,这对路面的质量都有一定影响。在操作方法上,如拌合的不均匀,对路面的质量也起一定的作用。4.路面的平整度达不到标准,会加剧车轮的振动,增加车轮对路面的冲击力,这必然加速对道路的破坏,特别是对沥青混凝土路面这种破坏力会更大。另外,在铺沥青混凝土前,对基层表面和边接处,不进行处理就进行施工也会影响路面质量再就是沥青混凝土的温度没控制好,摊铺不及时,碾压不适时,也会出现质量问题。如冷却后再压,这样既压不实又会造成表面粗糙、裂纹、乱边,又会出现松散、起砂等质量问题。

三、提高城市道路工程质量的措施

提高城市道路工程的质量需要各方都将工程质量问题放在首位,共同解决好与工程相关的各种问题。提高城市道路工程质量的主要措施为:

(1)做好工程前期规划论证和设计工作,是提高工程质量的先决条件之一。抓好设计、图纸的评审工作,杜绝粗糙设计、设计漏项等现象的发生,保证在旅工过程中无太多的变更,是保证工程高质量的前提。

(2)做好开工前的拆迁工作,尽力做好施工前的“三通一平”工作,为施工营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保证施工的连续性,为提高工程质量奠定基础。

(3)在施工队伍的选择上,切实做到择优选取施工队伍,除应考虑竞标报价,还应实地考察旋工队伍的实际状况。选取施工组织能力强,施工方法、工艺先进,机械设备精良,质量保证体系健全的施工队伍是确保工程高质量的关键。施工队伍素质的高低,对工程质量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一支技术过硬,管理科学、合理,机械设备齐全,施工手段先进,综合素质较高的施工队伍,是保证工程高质量的根本。

(4)建设、监理、施工各力应履行好自己的职责,以工程的高质量为首要前提,发挥各自的优势,密切合作,协调管理,才能从根本上确保工程的高质量。

①建设单位应切实做好协调服务工作,尽可能为施工创造有利条件,同时要严格执法,督促施工单位严格按照施工组织方案进行施工,对施工不力的队伍,采取果断措施,保证工程质量工作落到实处。

②监理部门应做到“秉公执法、热情服务”,把监理工作贯串于旅工的全过程;同时改变那种只监理、不管其他的方式,应帮助施工单位出谋划策,协助施工单位改进施工方法和工艺,为工程的高质量保驾护航。

③施工单位应认真完善和落宴自身的质量保证体系,从组织、制度、措旋等方面严把每个环节的质量关,切实做到预防为主,积极主动,严格控制,细化管理。既要管结果,更要抓过程.将质量第一的精神落实到每个人、每道工序,只有这样才能多创优质工程,多建市民满意的精品工程。

总之,影响城市道路工程施工质量的因素是多方面的,需动员各方力量,实行综合管理,以确保城市道路工程的高质量。若达此目标,则城市道路工程质量较差的难题将得到圆满的解决。城市道路的多功能作用将得到充分发挥。也只有这样,城市道路工程才能实现“让政府放心,令市民满意”,同时必然取得令人满意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篇10

2道路建设对沥青混凝土路面的要求

第一,要确保其有着非常优秀的受力水平。要保证此类路面的受力性良好,可以负担车辆带来的压力,在多次的重压之下也不会出现形状变化或是坍塌之类的问题。第二,要确保此类路面可以很好的应对高温气候。沥青材料本身的特点使得它本身的稳定性会伴随着气温的改变而改变,一般来说当气温变高时”,它的稳定性就变差。所以在气温较高的夏季时”,由于本身外界的温度就非常高,加之车辆长久通行带来的压力,导致路面经常会发生变形现象,有时候还会生成辙印。第三,要确保它可以承担较低的气温。当气温非常低时”,沥青就会拉伸,此时就会导致集料分散,最终生成缝隙。总的来讲,当前的道路建设工作在开展时”必须注意路面的平整性,保证它能够有效的应对摩擦。所以在具体的开展工作时”,必须强化管控力度,使用优秀的机械,防止人为要素带来的负面干扰。

3针对问题提出的应对策略

对于此类道路建设工作来讲,要想控制好品质,就要从项目最初的材料选择开始就注意项目的品质。接下来具体的分析项目在建设的过程中必须要认真分析的事项。

3.1控制好材料的品质

因为交通的性质很独特,所以在建设时”必须要保证它有非常优秀的稳定能力。在各种物质之中,纤维稳定剂的意义非常重要。在运用以前时”先要接受现骨干的测试,分析它所有的数据等是不是合乎相关的规定。除此之外,我们还要确保集料的品质良好。针对粗集料来讲,在选取时”必须要认真分析碎石。具体来说要认真具体的检验碎石,严禁随意的使用设备打压制作。其表层应是非常粗糙的,也不能过久的放置。其表层还不能有残存物质,这主要是因为过多的残存物质会干扰到它的粘性。最后要做的就是控制好沥青的品质。此物质对于该项建设工作来讲,发挥的意义之显著是无法用语言来表述的。它对道路的性能以及品质有很大的影响。它的类型非常多,在实际的工作中必须结合具体状态选择类型。除此之外,还要确保它的存放正确,禁止放到那些水分较大的区域之中。在具体的使用时”还要检测它的性能。

3.2沥青混凝土的拌和质量控制

沥青混凝土的配比是分阶段进行的。首先要对相关的配合比进行设计,设计完成后要进行验证,看这个配合比是否合理适用。最后就是施工阶段投入使用了。配合比已经确定是不能随意更改的。另外,还要注意沥青混凝土拌和机的选择。确定规模之后进行选择,必须要保证拌和机的性能以及生产能力能满足工程的需求。同时,拌和站要配备相关的必备设备,如除尘设备、沥青加热设备等。为了保证拌和出来的效果和要求的一致,材料拌和的时间和温度应该严格进行控制。除此之外,拌和站的选择也是很重要的。考虑到要对温度进行控制,拌和站离施工地不能太远。另外,为了除尘方便,要离水源比较近。在正式使用前,要对拌和站的所有设施设备进行检修,测试,以防在使用时出现偏差。

3.3沥青混凝土的运输及摊铺过程控制

首先,是运输过程的控制。运输沥青混合料的车辆应该保持内部干净整洁,防止杂物沾染在混合料上面。由于温度影响混合料的质量和施工效果,所以应该采取良好的保温措施。运输的车辆在行驶过程中行驶应该平缓,以免破坏封层。其次,是摊铺过程的控制。要对温度进行控制以便达到最好的摊铺效果。摊铺过程要连贯,一次性摊铺,尽量避免第一次摊铺和下次摊铺之间出现接缝,不利于连贯和稳定。最后就是碾压。碾压时要遵循“紧跟、慢压、高频、低幅”的原则。初次进行碾压时,温度要控制在160-170度之间,再次碾压的温度要控制在140-150度之间,这样才会有好的效果。在压实过程中要注意的问题就是,在初次碾压之后及时对平整度等进行检查,及时进行补修和弥补。防止离析现象的发生。压路机在压实的过程中必须沿着同一轮迹返回,而且应该从路边向路中心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