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07 15:20:00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版式设计课程总结,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版式设计是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一门传统的专业基础课程,说它传统是因为这门课程在我国上个世纪七八十年就已经存在。另外一个原因是因为我国多数高校目前的版式设计课程还依然采用简单的理论讲授的传统教学方法,学生所学到的只有课本上的版式设计的基本理论。没有将理论和实践结合的机会,在工作后不能真正将理论运用到设计中,无法真正进行版式设计工作。版式设计是一门具有很强实践性的课程,如何顺应社会的发展需求,改革现有的教学模式,使用项目教学法成为版式设计教学的主流,完成学生从理论知识向实践操作能力的转换是我们需要思考的。笔者在担任了7年的版式设计教学工作中得出了一点体会和经验希望可以与大家分享。
1项目教学法的发展背景
项目教学法是由美国著名教育家凯兹博士和加拿大教育家查德博士共同创制的一种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法,继而由德国教育学家弗雷德・海因里希教授将其作为一种先进的教学方法在欧美等国加以推广。欧美等国都纷纷倡导这种以“行动导向”与“项目设计”的教学活动。我国对项目教学法的理论研究时间较晚,普及率和实施率和国外比起来有一定的差距。现在,主要由以清华大学为首的一些著名高校将其作为教学改革项目,应用于本科技术型课程和实践教学中。我们通过下面的表格可以对项目教学法的优势一目了然。
传统教学法项目教学法
教学目的传授知识和技能运用已有技能和知识完成项目
学习方式以老师教为主,学生被动学习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主动学习
课堂主导学生听从老师的指挥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做出选择
学生动力外在动力十分重要学生的内在动力充分得以调动
授课内容老师挖掘学生的不足点以补充授课内容老师利用学生的优点开展活动
2将项目教学法引入版式设计课堂上的可行性
在我国的整个艺术设计教学的课程体系中,版式设计课一直有着特定的地位。大部分学校会将设计课程分为三个主要阶段: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设计课程。版式设计属于专业基础课程。在版式设计之前设有基础课程,这个环节是对各种设计元素,如形态的种类、构成和变化,色彩的基本现象与规律,肌理的生成与形式组合,各种构图、构成的方法以及形式规律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的学习和了解,为版式设计课程奠定了基础。版式设计作为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它起着由基础课向专业课过渡的重要作用。
在我国现行的版式设计教学中,对于版式设计教学目标有些模糊不清。版式设计课程与其他设计课程之间的也缺少联系,忽视版式设计形式上创造。这些不仅导致了学生作品形式与风格流于单一,使得形式大于内容,学校教育与市场需求严重脱节,而现在的学生很少有直接凭着学校学习的设计知识就能胜任市场上的设计工作的。这说明版式设计教学缺乏针对性,未能起到应有的作用。版式设计课程教学要想从根本上解决理论与实践脱节的问题,醒目教学法无疑是很好的尝试。在版式设计的课堂教学中引入项目教学法就是指将企业的商业项目作为研究课题,大多为企业的型录设计、DM手册设计等,教师指导学生将课程中的理论知识与企业的商业项目进行结合,完成一项真实的排版任务。项目教学法的实施可以培养学生的实战性学习能力,体现了版式设计课程很强的实践性特征。学生可以了解真实的企业商业项目的整个设计流程,在设计过程中可以随时和客户进行交流了解客户的需求,针对性得到很大的加强。学生的主动性也可以得到很大的提高,引导其自主进行知识的学习和构建。因此项目教学法的优点也是它的目标即学生高度实践性垮学科知识的形成,和自主监控能力的培养和完善。
3项目教学法在版式设计课堂上的实施过程
下面以项目“武汉亚洲贸易广场十周年店庆32P DM手册设计”为例进行项目教学法在版式设计课堂上的实施过程的论述。
(1)选定项目。项目的来源可以是教师引进项目,也可以是校企合作引进的项目,另外一些有针对性的设计竞赛也可以导入。项目的选定和教学计划是分不开的。首先笔者考虑到版式设计课程学时为48个课内学时,不宜安排过大的项目进行项目教学法教学。项目“武汉亚洲贸易广场十周年店庆32P DM手册设计”正好在时间上和版式设计上课的时间吻合,工作量中等适合作为项目教学法的教学实施项目。再来选取的项目既要有实际的应用价值,又要能覆盖课程的主要知识结构。
(2)制定计划。在明确了任务后,由学生自由分组,制定工作计划。学生可以5~6人分为一组,组成项目小组,由组长根据每人所长负责分配任务,并把任务分工和进度安排计划交给教师,学生换位为设计师,教师换位为设计总监,共同完成项目。这个环节需要让学生事先知道版式设计的整个工作流程,每个小组的学生便依此来制定整个计划。计划的制定过程中笔者一直从旁指导,调整每个小组计划中安排的不合理的时间或者工作顺序和重点。学生深刻体会到成功的作品和科学详实的计划是息息相关的。项目“武汉亚洲贸易广场十周年店庆32P DM手册设计”分几个步骤完成。拍摄、选图、修图、设计样稿P、排版、反馈调整、打样、定稿、印刷。学生将这些内容按照工作量的多少进行时间上的规划。
(3)实施计划。在整个项目的执行中学生遇到了很多现实的问题,这些是在传统的版式设计的课堂上学不到的。例如:在商场专柜进行拍照时,由于商场的服装展示多用聚光灯进行照射,学生拍照的时候只是觉得效果还不错,可是没有想到是要用在DM手册里的图片,是需要柔光灯拍照的,聚光灯照射出来的服装光感和对比效果太强,服装的阴影导致很多地方都是黑的,服装的细节、材质效果反映不出来,还有偏色问题,所有照片又重新拍了一遍。在进行内页排版时,学生为了方便将所有图片导入到AI里进行制作,结果导致文件过大,后期修改花费大量存盘的时间,还不能转存PDF格式在印刷时出了很多的麻烦。这些都是学生在执行的时候碰到的惨痛经历,让他们记忆深刻,在以后的项目有了这些实战经验就会更加得心应手。教师在项目教学法中主要起到提供建议和方法咨询的作用,学生有问题可以同教师讨论,让教师给予建议,而不是请教师直接告知,要让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从而最大限度地启发学生的潜能,也可以让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学习到更多的知识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4)考核评价。项目教学法的考核评价注重学生学习制作的各阶段的实时评价,对完成项目进程中的每个阶段,如项目实施的计划、资料收集整理、市场调研、创意构思、版式设计等阶段进行实时考核。重点考核学生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设计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评价方法采用小组成员之间互评和教师评价两种方式按照一定比例相结合。学生自己也有了打分的权利,学习的积极性得到很大程度的提高。
(5)反馈总结。最后,教师应对项目的整个完成情况进行总结,并收集客户对于项目“武汉亚洲贸易广场十周年店庆32PDM手册设计”的反馈情况,例如对于哪个P面的关注时间最长,封面的风格是否喜欢等。在项目总结方面主要包括普遍存在的问题、知识的学习应用情况、难点和重点、以及今后注意事项等。学生根据教师反馈的客户内容与教学总结,反思整个项目过程中的得与失,写一份项目的总结报告,这样也培养了学生总结经验和教训的能力。
4总结
通过研究实施项目化教学法,笔者认识到在教学中把理论和实践科学的结合起来,在实践的项目中锻炼学生的分析能力、创造力、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实现对于传统的“以课堂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教学模式的突破,强调实用技能,让学生从被动的接受知识向主动吸取知识的这一过程的转变,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的整体专业素质得以提高,实现学校到社会得合理过渡;有助于促进专业教师业务水平的提高与知识结构的调整,使教师能真正胜任现代视觉传达涉及教学工作,与时代同步;也有助于从教学观念、模式等多个方面对过去传统教学中落后的状况进行改革,通过建立适合现代社会发展需要的科学系统的项目化教学体系,达到实现学科整体优化的目的,充分展示了现代教育“以能力为本”的价值方向。
参考文献:
版式设计课程是艺术设计教学体系下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基于应用型高校的办学定位及人才培养目标,不但要重视学生系统地学习理论知识,更要让学生将所学的知识应用于社会实践中,使学生具有适应设计行业所需人才的能力。所以,实践环节非常重要。通过版式设计课程实践教学的开展,使设计既具备传递信息的功能性又具有审美性,具备科学性又具备应用性,符合对应行业人才需求,最终培养出适合企业可持续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以实践教学促进教学能力的提高,培养企业所需的人才正是版式设计课程改革的要点。
一 版式设计课程实践教学存在问题
结合自己在哈尔滨华德学院从事版式设计课程教学的实践及探索,探讨该课程的教学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实践教学学时量较少。
部分高校课程设置时,版式设计课程实践环节课时量不足,使学生动手实践能力较弱,教师课堂指导实践及学生真正结合项目进行练习的时间较少。
2. 版式设计课程实践教学不能完全遵循知识与能力、素质相结合原则。
在具体的版式设计课程教学中,部分教师重视知识和技能的传递,课程内容单一,缺少重视社会能力的培养。应用型高校力求把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应用于社会实践,以实践能力为培养重点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形式的探讨较少。
3. 版式设计课程实践教学环境建设不完善。
版式设计课程实践教学体系不能完全为学生提供一个具综合性、设计性和创造性的实践环境。缺少校外实践基地和校内实践场地。理论课和实践课在同一个教室完成,没有提供良好的环境让学生动手实践。
4. 实践教学体系形式单一,结构不够合理。
教学模式比较单一,教学方法过于传统与呆板,理论内容较多贯穿于课堂等。实践教学必须遵循以学生为本,设计实践教学环节时,应该是从简单到复杂,从初级到高级的积累、深化过程,突出渐进性。通过以往的教学的经验,我们总是把理论内容作为课程重点,忽略实践环节,过于片面。而现代的版式设计是横跨二维到三维,甚至四维的一个综合体,理论内容能结合行业需求进行实际应用才是此门课程的真正含义。应该努力为学生建构一个多元化的创意平台,特别是充实实践教学环节的课程内容,令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得到有效的拓展。
5. 传统教学方法已跟不上教学对象的需求。
传统的教学方法总是教师通过讲授结合多媒体教学把课程内容灌输给学生,忽略了学生主动性,创造性及动手能力的培养。学生们互联网上了解的信息已远远超过了书本内容,必须在实践环节上弥补缺陷,丰富教学内容及形式,创新教学方法,才能紧跟时代步伐。
6. 教师队伍综合素质有待加强。
教师实践经验较少,教学过程中只注重理论知识的讲解,缺少实践经验的案例分析。
7. 考核机制不完善。实践环节考核标准不确定。
由于实践环节形式不确定,导致很难制定出实践环节评定标准。考核机制应进一步完善,使学生充分重视版式设计的实践环节。
二 版式设计课程实践教学改革措施
1.实践教学结构重调
版式设计课程的改革首先要在确保整体课程体系比例“合理”的同时,加强对实践教学环节的建设和调整。具体方法表现在从人才培养方案学时量分配做起,将实践课时的安排增加到总课时的50%以上,尽可能给学生安排更多的实践锻炼机会。充分考虑在教学大纲内容上进行结构重组,包括课程实践教学内容安排、教学方式和方法等。结合仿真及真实设计项目,考虑工作需要来安排教学内容;要以岗位职业能力的培养为目标,并以职业的典型工作任务和职业的工作过程为导向,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按照工作流程来安排教学结构。
2. 版式设计课程实践教学模式的建设
(1)建立校内工作室及校外实践基地相结合的实践教学模式。
充分利用校内工作室,增加集中实践环节,增强学生动手能力培养。在校内工作室,由教师提出设计题目及任务,让学生对真实命题进行设计。同时到校外的实践基地进行实践活动,使学生置身于真实的工作环境中,在实践中查找不足,便于以后学习的提高。通过实践,使学生针对于本专业岗位的工作流程以及岗位要求,进行全过程、全方位训练,完成“设计准备―设计策划―设计实施―制作成品―评价反馈”五个教学情境的项目设计,系统提升学生实践工作能力,做到产学结合。
(2)创设项目教学与设计竞赛进入课堂的实践教学环节。
推行以学生为主体的项目教学,鼓励学生积极参加设计竞赛。在版式设计教学中,要结合企业实际项目内容,由公司和老师共同制定实践课程内容,以提升职业素质和岗位能力为目标,紧密考虑企业人才需求能力要求。以学生实践为主,教师讲解为辅,边讲边做、教做合一。在项目实战中,为了侧重学生个性培养,还可以根据个人爱好而有所侧重。设计过程中使学生通过对一个项目全流程的了解,增加学生自主创业能力,为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起到积极作用;同时,通过直接参与国际、国家及省市各级设计比赛,使学生可以真切地体会高水平设计的表现形式,开拓视野,建立竞争意识和创新意识,增进学习兴趣和动力。
3.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的研究
“双师型”是应用型高校师资队伍建设的着力点,也是哈尔滨华德学院对教师培养的重点目标。双师型教师授课是上好版式设计课程的重要保证。采用聘请名师和内部培养的办法,改进师资队伍结构,加强“双师”团队建设。更多的提供教师企业实践及参与实际项目的机会。具体做法为:一方面,发挥行业优势,组建版式设计专家指导委员会,指导实践教学工作。另一方面,调入、聘请专家到学院任职任教,专家们将宝贵的版式设计实践经验与教学有机结合,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掌握版式设计的具体应用能力。
4.加强实践教学的考核。
应建立一套对实践教学切实可行的考核制度并严格执行;要坚持遵循教学大纲的要求和标准;实践教学的考核要考虑到实践教学本身的特点,如在考核方法上,各项技能可采取目标考核与过程考核相结合的方法,使口试、实际操作二种方法相结合。
总之,在以往的版式设计教学过程中,总结出应用型高校版式设计课程实践环节应该紧密结合人才培养目标,结合本行业人才需求,以培养学生的自主设计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目标,研究构建出科学、生动的教学内容。通过对实践教学现状进行分析和探讨,努力为学生构建多元化和个性化的创意平台,培养其动手能力,是版式设计课程实践教学成功改革的当务之急。
参考文献
[1]诸佳.书籍装帧设计课程实践应用环节教学研究[J].大舞台.2013(01)
[2]张华.课程与教学论.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
关键词:
视觉传达;版式设计;课程改革
版式设计是通往专业设计的桥梁,也是一门艺术与技术紧密结合的综合性课程。随着近年来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教育理念不断深入,为版式设计课程教学改革提供了新的挑战,课程的创新性研究越来越受到艺术教育工作者的重视。了解版式设计课程教学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对课程的教学改革是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更好地适用于就业市场需求和提高人才质量。
一、课程教学现状及存在问题
近年来,随着艺术设计的蓬勃发展和人们审美能力的提高,生活中小到标签招贴大到公共艺术无处不体现着图与文字的关系,这种应用视觉元素进行有目的、有组织的组合排列的设计行为与过程称为版式设计。作为一门重要的基础设计课程,其核心地位不容忽视。目前在版式设计课程教学中仍然存在不少问题,严重制约着专业发展和专业性人才培养。
(一)课程目标不明确
高等教育培养出来的人才最终要为社会服务,社会的需求决定了该学科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随着时代的发展不同时期对于版式设计的课程目标和课程定位也不同,因为在教学过程中课程目标不明确,造成学生一味对优秀版式进行模仿,忽视了学生发现性学习、研究性学习的能力,要想在版式设计教学上取得突破,还要充分发掘其作品的文化内涵和创意。
(二)课程教学与实践缺乏联系
在进行版式设计课程教学时,教师大多采用先理论后作业的教学方法,课程教学与社会实践存在脱节现象,导致教师对教学内容难以深入理解,学生只是简单地掌握了版式设计教学的基本规律与方法,对版式设计无深入研究,无法做到对文字、图形、色彩等视觉因素在版面编排中的合理应用,更无法在创作时融入自己的设计理念和创造性思维方式。从课程的教学内容上来看,版式设计课程主要对视觉要素、构成元素、形式美法则、设计原理和类型进行研究,对文字编排、图形编排进行练习,教材编写同质化现象严重。教学中过度重视理论性的知识点学习,没能很好地进行实践,“教学做”三者无法统一,这样的教学已不适用当今视觉传达专业发展需求。
(三)课程教学评价单一
教学评价是对教学过程和结果进行测量,经常进行记录成绩的测验对学生的学习动机具有很大的激发作用,可以有效地推动课堂学习。目前版式设计的教学评价方式主要以总结性评价为主,一般以学生的平时表现和期末考核成绩来评定,仅通过出勤率和最终作品来打分,很显然考查不出学生的整体水平和综合素质。在日益激烈的竞争社会中我们要培养复合人才,这样单一的教学评价方式已经不能适应高等教育的发展。
二、课程教学改革思路
首先,要解决目前版式设计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确定好教学改革思路,课程教学要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想象力和创新能力是每位学设计学生必备的技能,在以往的版式设计教学中,为了追求版式的编排效果,忽视了学生对于作品个性化的表达。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和软件的广泛应用,版式设计出现了重技术而轻艺术的情况,这对于版式设计学习很不利。创新是设计的灵魂,版式设计中追求创新性和个性化表达是版式设计的本质,教学过程中重点对学生的创意思维和独有的设计表现方式进行培养,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其次,采用“理论讲授+案例教学+项目实战”的教学思路,增加课程教学的整体性,版式设计教学将理论知识贯穿于整个课程中,理论和实践交替进行,紧密结合。课堂中引入实际项目,平时的练习以实际项目为主,可以使学生系统地掌握版式设计的原理。以往成功的项目可作为新的案例来进行教学,让身边同学成为大家的学习对象,而不是遥不可及的设计师,这样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例如:笔者在讲授版式在海报招贴中应用时正是第八届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征集时间,首先让学生对上一届优秀作品和本专业获奖作品进行学习,并挑选出一部分作品对其创意和版式设计进行分析,鼓励学生参赛。这样的教学方式取得很大的成功,学生在比赛中屡屡获奖,不但激发了学生的创作热情,更能使学生的作品与实际相结合。
三、课程教学实践视觉传达专业的教育目标
以培养创造性和应用型设计人才为主,在版式设计课程教学中鼓励学生相互合作,教师要对课程进行优化,设计情景化教学,再加以合理的作业评价制度,激发学习兴趣,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只有在教学中不断去开拓,才能更好地推动课程教学改革。
(一)要重新确立版式设计
课程教学目标版式设计课程具有非常高的综合性,在视觉传达专业中也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各专业课程设计创意都必须通过版式设计来最终体现。视觉传达专业的版式设计常用于书籍装帧设计、海报招贴设计、标志VI设计、包装设计和网页设计当中,满足平面设计功能前提下,要注意各个要素之间的编排与表达,设计原理要始终贯穿于每幅作品中。
(二)课程教学内容的创新
课程教学内容的创新应该以学生实践为主,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教师主要起引导作用,以提高学生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意思维为主,以职业发展为向导,让学生直面设计项目和岗位中可能存在的问题,主动寻求解决方案。在教学过程中发现版式设计课程要适用设计岗位需求学以致用就要把教学内容做一定的调整。在教学思路上,依据专业设计不同行业和不同领域,以真实或者虚拟项目为载体,课堂、工作室、校外实习基地三者结合为一体,而不是以往学生只在教室进行学习。教学理念上要紧扣岗位要求围绕课程目标,设计教学情境,在课程目标设定上以培养设计创意表达能力为主,教学内容上进行优化,在教学方法上采用案例教学法,以项目为驱动力启发学生自主学习。课程教学内容分为理论部分和实践部分,理论讲解部分为版式设计中最先教授的内容,贯穿整个课程。在实践部分以项目为载体安排教学,每个章节的训练中,学生可根据自己的职业意向选取项目内容,可自由组队进入创作阶段。第一,准备阶段,此阶段可进行与项目相关资料的收集。第二,策划阶段,分析案例,做出决策。第三,设计阶段,制定出初步的设计方案。第四,实施阶段,进行印刷、制作。第五,检查阶段,根据项目要求对作品进行对应的检查。教师在项目实训阶段,做好引导和启发工作,制定考核评估方案,使学生对所学知识综合运用。
(三)建立完善的教学考评制度
教学评价不能单一的以版式设计作品作为课程的最终成绩,教师应建立开放的评价方式,实行多元、动态发展的评价策略。教师和学生可共同建立学习档案袋,档案袋中包括平时表现、团队合作过程资料、项目完成情况、优秀作品集合,以解决在学习中的问题和情况。学生可通过档案袋的建立对自己的学习进行反思和自我评价,教师也可通过观察学生在学习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调整教学方案。在课程结束时可进行综合性的考核,让学生阐述创作思路和展示课程学习成果,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以及课堂互动性。教学评价本身也是种教学活动,在这个活动中,学生的知识、技能将获得长进,智力和品德也有进展。
四、结语
传统的版式设计课程教学模式已无法满足当今高校培养复合型人才需求,对视觉传达专业版式设计课程教学改革进行研究势在必行。版式设计课程教学应紧跟时展,求实创新,以职业发展为向导,让学生直面设计项目,主动寻求解决方案,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师在版式设计课程中要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探究问题,将理论和实践有效结合在一起,从而推动版式设计课程教学改革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袁园.版式设计课程教学创新研究与实践[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09.
平面构成课程是艺术院校开设的一门基础课程,它是指在二维空间内,将视觉要素按照形式美法则分解、组合,最终形成理想的形态。它为专业设计提供了方法和途径。在广告设计课程建设中作为设计基础课程的平面构成如何与广告设计相联系,在这次平面构成的课程中结合平面构成基础知识,通过主题性实训教学,为广告设计课程建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现就平面构成如何围绕广告设计进行教学的做出具体分析。
一、平面构成与广告设计版式设计
平面构成知识为广告设计奠定了理论基础,尤其在广告设计中版式的设计上,平面构成广告设计的版式,指在版面上,将所需的视觉元素有目的的排列组合,最终将表现出一种具有个性和艺术魅力的视觉形式。版式设计是广告设计的重要环节,广告设计中信息的传达和艺术美感都与版式设计密不可分。广告设计中的版式设计主要靠图形、文字元素之间的编排表现,而平面构成中点、线、面之间的疏密对比、形状对比、大小对比成为广告设计中图文编排的重要依据。平面构成的构成形式主要有:重复构成、渐变构成、发射构成、特异构成、等等,这些构成形式也常常被广告设计的编排设计所借鉴。
重复构成形式是广告设计中最常用的一种表现形式,它给人稳定、和谐的视觉效果。在广告设计中,重复构成主要体现为图形的反复出现,这种图形的重复出现不但具有视觉的秩序美感,同时起到突出强调主题的作用。在广告设计中在突出某产品时,很多广告设计在图形编排上采用重复的表现手法。为了得到更丰富的画面效果,会在重复产品图形的基础上有大小、颜色、角度上的变化。例如,同款手机广告设计,画面一般体现出很多不同颜色同款手机的编排设计。最终能起到突出主题的效果。
在平面构成艺术中,渐变构成具有一种循序渐进的视觉美感。在广告设计的编排中渐变应用和广泛。主要表现为两种渐变形式,一种是形象的渐变,一种是空间位置的渐变。形象的渐变在广告设计中指的是主体图形的渐变,这种渐变效果可以起到强化主题、形成视觉趣味性的作用;空间位置的渐变能够形成具有节奏、韵律的视觉美感。比如,宣传一种运动服饰的平面广告设计中,运用穿着本品牌运动服装的人跑步的渐变效果,很好地表达出“运动”这一主题。
发射构成突出的是一种视觉张力,而这种视觉冲击张力正是广告设计中所需要的。广告设计通过发射的编排形式所表现出的张力,可以释放出强大的视觉冲击性,这种视觉上的冲击性会强有力地抓住观者的视线和注意力,充分起到广告设计传递信息和广而告之的作用。例如,可口可乐平面广告设计,可口可乐瓶中放射出许多不同颜色的气泡,整个画面的放射效果配合深色背景,产生了强大的视觉冲击力。同时也能突出“快乐”主题。
在平面构成艺术中,特异构成是在重复构成基础上的突变,它寻求一种出其不意的视觉美感,体现一种不寻常的视觉感受。在广告设计中,特异的编排效果再次强化了特异点的视觉冲击性,使主题得到强化与加深。比如,麦当劳的平面广告是在满嘴白牙中间去掉两颗牙齿形成“m”的形状,深刻的突出了主题。
二、平面构成形式美法则与广告设计
关键词 :职业课程Adobe Indesign版式设计 教学模式
Adobe Indesign版式设计一个学期的课程为96学时,每周6课时。传统的教学进度是先讲理论,利用 9周左右的时间讲解教材内容,再利用6周时间集中实训,最后一周复习考试。
一、传统教学模式的缺点
1.理论与实训脱节
经过9周的理论学习后,学生在后面的6周实训中很难将之前9周学到的理论知识进行熟练的运用,做不到融会贯通。
一是师生会高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二是学生对于每个知识点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前9周的练习比较单一,大部分是针对某个工具,学生学起来很快,但并没有真正理解,所以在实训中遇到同样的知识、稍微复杂的案例就无从下手。
三是容易与其他软件混淆。“Adobe”公司出品的软件比较多,界面也雷同,这是优势,但是很容易将它们混淆,比如“Indesign”和“Photoshop”和“Illustrator”,界面非常相似,工具箱工具的摆放次序也相同,工具图标几乎相同。
2.集中实训的效果不佳
集中实训时学生面对整版报纸和整本杂志的编辑,非常吃力,很多工具不能熟练使用。也有学生认死理,比如理论课中出血线及出血线以外要求不能有任何图片和文字,所以他们在做杂志封面的时候,很多学生将图片放在出血线内,顶着版心做,以为这样就可以了,却不知道在出图时,这样的设计会在版心与裁切线中间留下白边,影响设计效果。
二、教学模式改进探究
基于以上原因,笔者对课程进行调整,总体将整个课程分为如下三个阶段。
1.第一阶段
封面和封底,共用四周时间,一周讲解,三周练习。先通过多媒体,让学生欣赏优美案例,特别是学生们喜欢且熟悉的。从简单的入手,先讲解“封面、封底和书脊”的制作。“封面、封底和书脊”大部分都是由大图片加特效文字组成的,Adobe Indesign不但可以自行编辑图片和文字,还可以调入“Photoshop”和“Illustrator”的文件来修改所处理的图像图形。比较“Indesign”“Photoshop”和“Illustrator”的不同,让学生看到三个软件的区别,突出“Indesign”处理文字的优点,加深学生印象。三周的练习可以通过分组合作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大家一起相互教授相互学习,效果会更好。
2.第二阶段
在这一阶段先将教材内容讲解仔细、透彻。教学方法主要采用案例教学法、讨论教学法等,毕竟Indesign在文字编排方面的优越性是其他软件望尘莫及的。这阶段安排10周的时间,从版式设计理念、色彩的调配、版式设计的技巧、软件的应用等方面进行讲解。图文编排并不是一门严格的科学,没有绝对的法则可循,也不能用定量分析来描述,只有在大量的设计实践中熟练提高。首先要求学生学会模仿。古人说过“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模仿并不是完全生搬硬套,先临摹国内外设计师的作品,再寻求他们构思的轨迹,最后才是模仿。但模仿不是教学课程的主要目的,教学目的是要求学生在模仿中熟练掌握软件工具的使用,做到举一反三。通过案例教学法,使学生通过课程的学习将版面看得见的“视觉”部分与看不见的“内在”部分有机协调成一个整体,在模仿中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从而要求学生通过模仿最终能够进行独立设计、独立制作,完成特定的任务。
3.第三阶段
第三阶段共计2周时间,要求学生完成一本杂志的制作。这个阶段不是单纯的“模仿”,而是要求学生学会“创新”。图片处理、文字处理、版式设计等都由学生独立完成,整个过程不仅可以了解学生对软件的掌握程度,还可以了解学生在制作中的薄弱环节以及学生的设计能力,让学生达到“竭尽我才,欲罢不能”的地步。这当中必须一直有教师的引导和指导,否则分组学习很容易流于形式。
2“研讨会”形式的采用———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
设计需要创新,版式设计尤其需要独创性,来促使版式设计的有效视觉传达,即提高传达的力度.在“自我形象宣传”的课题设计中,我常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反复推敲和自我检验对命题的表现手法和表现形式,特设置“研讨会”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有意图的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鼓励学生走上讲台,用PPT的方式,把自己的设计方案汇报给大家,在欣赏和学习其他同学设计方案的同时提出自己的思考意见和建议.让全班同学经历一次共同创作的过程,互相启发,共同探讨,寻求最完善的版式设计表现形式,使版式设计成为一种真正的沟通.经过版式设计方案展示、沟通、交流,以及老师的指导,学生会发现自己的设计不足之处,如视觉中心不明确或中心较多分散了观众的注意力,版式类型混乱,局部与整体的关系不明确,创意形式无法与后期的印刷制作工艺结合,结构难以实施展现等等问题.在大家共同探讨的基础上,大多同学会继续突破自己,深入探寻创意的新颖性和表现形式的个性化.创新能力的形成是需要综合多元化的教学模式,此阶段,我会在教学过程中继续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形成.这个阶段主要以大量的中外经典版式设计作品为范例,对每个作品的内涵作详细分析,分析作品对主题的表达,分析版式类型选择的目的性,分析图形的处理方式,分析文字的字型、字号、字距、行距的运用以及色彩和空间的处理方式等等细节.通过作品的赏析学习,使学生提高了对版式设计的审美能力,并引导了学生打破传统的思维模式,让学生认识到,优秀的版式设计作品绝不是形式上的一种装饰手段,而是具有丰富设计语言,并且结合主题内容完成的一种多维度和多角度的视觉沟通,成熟的版式设计的内涵是意味深长的,是要打动人心的.学生会再次审视自己的作品,从设计作品内涵的角度出发,由大到小,由面到点,有内容再到形式的去修正完善自己的作品表达.如曾经一位学生为了丰富自己作品的内涵性,在内页打开的交界处,安排一个立体的造型,并结合剪纸课程的造型手法来完成造型表现,字体选用书法艺术元素,使作品的平面空间语言更为丰富了,内涵性上更加富有民族寓意和个性设计特色.不失为一件好作品.这样的教学过程会有效地加强学生创新思维的转变.切实的让学生感受到版式设计是作者的一种思想表达,一种精神追求,是作者意味深长地与受众的一种交流.使学生理解到版式设计是有力度、有意义的视觉传达手段.
3实践应用的有效结合———创新版式设计教学的应用性
19 世纪初,由俄国艺术家发起的构成主义运动,是一场对艺术和设计进行探索的活动。倡导设计简单明确,以理性的、简洁的几何形态构成图形。探索纯粹几何形态的抽象表现力,旨在寻求一种结构美感。所以此时各类版面中的字体全都使用无装饰线体,着重于表现形体美、节奏美和抽象美。俄国构成主义运动为版式设计与平面构成的交汇提供了可能。
与俄国构成主义运动并驾齐驱的是荷兰“风格派”运动,“风格派”一词源于又凡·杜斯伯格和蒙德里安创办的《De Stijl》(译为《风格》)杂志。“风格派”主张追求艺术的“抽象和简化”。排除一切表现成分而致力于探索一种人类共通的纯精神性表达,即纯粹抽象。《风格》杂志本身的封面版式设计就颇具特色,完全采用黑白色,颠覆了传统的对称式结构,文字部分完全摒弃了装饰效果较重的花体字,采用简洁无修饰的线体字。为了使整个版面保持均衡,直线条和矩形等几何元素成为了唯一的“装饰”。
而谈到构成思维与设计的结合则源于1919 年德国魏玛创立的包豪斯(Bauhaus)设计学院。包豪斯学院开设了设计基础课程,主张设计中摒弃附加的装饰,注重设计结构的形式美,鼓励学生们对色彩、形式、想象力等进行理性的分析和实验,平面构成理论在此时期已经初具雏形。教员们结合教学中的经验以及理论研究成果,将构成思维推向更成熟和更具艺术价值的新阶段。包豪斯学院的探索使现代设计达到了空前的高度,在设计方法上、思维上和形式上对其后的设计,包括版式设计都产生了积极深刻的影响。
二、版式设计中的要素与平面构成
平面构成研究点、线、面的关系,而版式设计则关注文字、图形、图片等元素的布局与安排。看似联系不大,但是通过对比,我们便可将二者的要素一一联系起来。版面中一个单独的文字和字母,一个小的图形或者图片都可以被当作是一个点;一行文字或一列文字,以及装饰线条可被理解为平面构成中的线;而密集排列的一段文字和较大的图形、图案,以及空白则可被当作是面。
要掌握版面设计中的构成关系,我们必须把复杂的设计要素都简化为点、线和面。只有这样,我们在排版的时候才不会受到其它附加因素的干扰,而直接研究版面中点、线、面的组合规律。如此看来,如何处理好版面中文字、图形和图片等各元素的构成关系,其实就是如何经营好版面中点、线、面的关系。
三、版面布局与平面构成的形式美法则
在平面构成中,点、线、面元素的安排都要遵循一定的规律和原则,目的是体现出一种秩序感和美感,我们也可将之称为形式美。形式美感是大自然赋予人类最深刻的启示,是人类社会不断发展后,对视觉经验的一种总结,它揭示了任何事物的运动和变化都是有规律可循的。因此,如果想要创造美的形态就要遵守一定的造型法则。同样的道理,无论是广告设计、包装设计、书籍封面设计还是其他形式的排版,每一个布局合理的版面,都需要把各要素按照美的法则进行整合与排列。因为只有通过完美的设计和编排,版面才能吸引受众,才能把设计意图完整的体现出来。
为了让版面的整体布局更合理,我们必须要处理好这些“点、线、面”的关系。这时,适用于平面构成的形式美法则,都将同样适用于版式设计:对称与均衡的原则体现在版面整体效果上,是一种构图原则,有赖于各要素位置的摆放和大小关系的协调;变化和统一的原则可被看作是版面布局的总的指导原则,既可当作是版面中色彩搭配的原则,也可理解为版面中文字大小和文字字体的使用准则。变化强调个性,而统一的目的则是和谐。无论是变化太多或者过分统一都会让整个版面的设计陷入一种极端;另外,图形、图片在版面中的安排也应遵循一定的比例和分割原理;而文字、图形或图片连续的有规律的变化则体现出一种视觉上的节奏美和韵律美,增强了版面感染力。可以说,在我们进行图文编排的时候,其实已经不知不觉地用到了这些形式美的法则。
四、版式设计中的视觉流程与平面构成
当我们在观看一幅设计作品时,会不自觉地形成一种视觉流动顺序,首先我们会纵观全幅作品,接着视线会跟随画面中各要素的强弱变化作有序的流动,对画面形成一种大体的认识,而后视线会停留在某一感兴趣的点上,最后我们会根据自己的理解来获取信息。这就是通常所说的版式设计的视觉流程。
合理的布局和色彩搭配不仅仅可以美化版面,更可以对受众做视觉上的引导。心理学上的研究表明,人们的视觉流程简单地说是“从上到下”“从左至右”,所以版面的上方、左方、左上和中部最容易引起注意,也可将其称为“最佳视域”。视觉流程的建立不仅仅是心理学方面的问题,同样可以用平面构成的原理来分析。在最佳视域中,通过各种表现手法和形式的合理安排,可以创造出一个引人注目的“点”,从而捕捉受众的目光,我们可以将其理解为构成要素的空间定位。
在视觉流程的设计中,点、线的方向位置,不同形式的点、线给人的心理感受等都影响了视觉运动中的空间定位。在版面中,点的位置可以形成视觉中心点,而线的方向则决定了视觉流动的连续性。例如,当点(这里的点可大可小,可以是文字、图形或图案)位于版面中心时,给人以稳定感,且引人注目。而当画面中出现两个点时,就会产生一种张力,视线往往由其中一个点移向另一个点,形成一种视觉的流动,其中点的大小、色彩、肌理等因素都会影响视线的移动方向。线本身就具有导向性,而且线的种类繁多(这里的线可以是文字的排列或线条等),不同的线对人们视觉的引导性也大不相同。水平线给人平静和安定感,会引导人们的视线依照视觉习惯从左到右进行移动。垂直线给人一种或向上延伸或向下落的感觉,所以我们的视线也会在画面中随之做自下而上或自上而下的运动。而当斜线出现的时候,打破了画面原本的平静,给人不稳定和运动的感觉,因此视线会跟随斜线的倾斜方向移动。
一、项目驱动式教学定义及意义
项目驱动式教学模式是以项目为单位组织内容并以项目活动为主要学习方式的课程与教学模式,该模式的内容设置强调以项目为参照点贯通整个设计过程,让学生在项目为载体所设计的综合化情境中学习完成完整的工作过程,进而获得相关的知识和技能。
这种教学模式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有着三个突出的转变:“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转变为以项目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转变为以实际经验为中心。”
二、项目驱动式教学有效案例
近几年,上海市工艺美术学校积极探索课程改革实践,成立三个教学团队,团队各自展开特色课程教学,其中,2012级团队就工艺美术专业的课程设置进行了探索与实践。本案例以该团队学生在一年级第一个学期的课程设计为例。
第一个环节为项目教学的设计环节,学生经过平面构成、色彩构成和版式设计等专业主干课程,通过理论认知、设计实践、反馈修改、设计方案阐述等教学环节,能够对基本结构的组合、构造及归纳作出分析和表现,以此掌握平面设计的基本表现方法。第二个环节为拓展应用环节,漆器制作课程作为学生实践能力拓展的主要途径。要求学生从纸本走向实际作品创作的教学实验和尝试。最后,通过版式设计课程,将自己整个学习结果通过十折页的形式进行呈现与总结。
课程第一阶段教学内容――平面构成/图形语言(90课时)
1.教学目标
平面构成是造型设计中的一项基础内容。通过本次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对设计作品进行正确的分析和思考,初步掌握在二维平面内将造型要素按照某种规律和法则组织、建构理想形态的造型能力,从而掌握造型设计基础课程,为以后的其他设计创作课程打下基础。
2.教学内容
点的构成、线的构成、面的构成;生活中的点线面作品搜集;骨骼;形式美法则;重复、特异等不同构成形式;手绘作业变成电子稿进行后期处理。
课程第二阶段教学内容――色彩构成(72课时)
1.教学目标
通过学习,学生能掌握色彩的三原色、色相、明度、对比色、光源色、固有色、环境色、反光等定义,以及色调、色性及色彩的心理感受等知识;能够分析色彩画面的基本构图和色调;能掌握一些色彩搭配技巧,并应用于自己前期的构成作业。
2.教学内容
色彩的基本原理、色性及色彩的心理感受、色调、画面中的
色彩表现;大师的习惯用色;色彩的搭配技巧等。
课程第三阶段教学内容――依托漆艺完成工艺作品(40课时)
1.教学目标
本阶段的课程,将自己前期设计的平面稿应用于实际项目
上,完成漆艺盘子的制作。
2.教学内容
漆器的欣赏、漆艺的特点及工艺流程。
课程第四阶段教学内容――版式设计(36课时)
1.教学目标
通过本阶段课程的学习,学生能掌握版式设计的基本原理,把握具体设计内容与形式表现之间的内在关系,熟练掌握文字、图形、整体与局部之间的构成关系;掌握特定软件的排版技能。
2.教学内容
Adobe illustrator软件中的排版技巧;版式设计的基本原理;作业的搜集整理、编排。
3.学生作业
要求学生通过软件将在整个项目过程中的所学所想编排成小册子,并完成印刷。每位学生的作业为10cm×10cm的十折页。
三、教学案例反馈
在经过完整的学习后,笔者就本次的项目驱动式教学展开了问卷调查及访谈。参与问卷调查及访谈的对象为随机抽取的本年级20位学生。
(一)调查内容
1.这次课程以前你懂得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等相关知识吗?
2.知识方面,经过这次课,你学会了什么?
3.能力方面,经过这次课,你学会了什么?
4.在这次学习的基础上,今后你有会有所拓展吗?
5.你怎么评价这次课程?
(二)调查结果
1.大部分学生在本课程之前未真正了解构成等相关知识
其中,16位学生之前不了解,4位学生仅了解一点。
2.学生经过学习后收获丰富知识
就知识收获上,学生反馈获得了平面构成、构图、图案的创作、工艺流程、漆艺材料等知识。
3.学生经过学习后获得多种能力培养
能力收获上,学生反馈获得了交流能力、鉴赏能力、动手能力、工艺技法、作业的后期美化、注意细节、随时记录灵感、观察生活、耐心坚持等。
4.大部分同学很愿意进行后期拓展
其中,有的同学表示正在拓展中,有的同学表示愿意在后期拓展中突破自己做到更好。
5.总体对课程持积极肯定的评价
同学们在评价本次课时,认为本课程很有意义,很喜欢本课程的学习,因为在本课程中学到很多,并积累了一些宝贵经验,拓宽了视野,整个学习过程中非常兴奋,希望再上。
四、结论
有位学生在访谈时提到:“从头到尾自己亲手完成一件工艺品是无法忘记的体验。”本次项目驱动式课程安排在工艺美术专业学生刚进校的第一个学期,大部分学生对设计、材料等的概念基础较弱,但带着极其浓厚的兴趣参与了完整的项目学习。尽管,可以从他们的草图、构成作业中看出他们并不成熟的设计能力,但每次作业都能给学生自己、老师、家长带来惊喜。整个课程强调学生们对完整工艺品设计制作的体验,为学生们后期的专业学习打下扎实基础。后期对学生们的作业举办了展览,获得了各方好评。因此,工艺美术专业教学中开展项目驱动式教学是行之有效的。
参考文献:
关键词:
网页设计;艺术设计;整合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网页设计、网站开发等职业应运而生。伴随着网站设计与开发技术的发展,相应的工作流程也在不断变化和完善。网页设计与开发已经成为一项综合性、技术性都很强的专业工作,要求学生对网络基础知识、网页制作及编辑技术、平面设计以及动画设计制作等相关内容都要有一定的基础,是技术与艺术的结合。信息时代的网页应具有良好的界面设计与视觉效果。因此,学生在网页设计的课程学习中,适当增加平面设计类的相关知识和技能,才能满足职业岗位需求,顺应时代的发展。
1课程认识不足
通常,网站开发有以下几个流程:需求分析,包括项目立项和客户的需求说明书;系统设计,包括网站总体设计和网站详细设计;素材的收集和整理;网页版式设计;网站制作;申请域名和申请空间;网站测试和网站;网站维护和网站推广。网页设计课程的教材种类比较多,但内容集中在介绍网页制作工具软件的学习上,比如:Dreamweaver、FrontPage等网页制作工具软件。对网页中的基本布局方法、图片处理,页面配色,文字排版等方面的知识较少。同时,学生对待本课程的学习在认识上也有偏差,希望一开始就能学会制作网页。
2教学内容有待调整
经过几年的教学实践,网页设计课程的教学内容应增加艺术设计的一些基本理论与知识,以及艺术设计类软件的学习。理论知识具体包括:网页版式和色彩理论。艺术设计类软件主要包括两大类:图形图像处理类软件,常用的有Photoshop、Fireworks、Coreldraw等;二维动画设计类软件,如Flash等,在教学安排中,可以考虑只讲授Photoshop、Flash。教学内容按模块进行设计,对每一部分知识,重点教会学生如何应用,在理论内容的讲授中将理论知识融入案例中,从实际需要出发,需要哪些内容就重点讲解哪些内容,而不是大而全地讲授所有相关理论知识。在教学设计中采用项目教学法方式进行授课,通过在项目和任务中将艺术设计与网页设计有效地结合在一起,融会贯通,学以致用,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2.1网页版式设计
网页版面是指在浏览器上看到的一个完整页面,不同种类、不同版本的浏览器浏览同一个网页,效果有可能不同。因此,应定好网页版式尺寸。网页版式的构成要素主要有:网页标志、网页标题、导航条、图片、多媒体、色彩、文字等。如何将各种网页元素进行合理组织在有限的版面中,达到设计出赏心悦目的网页作品,非常重要。一个优秀的网页,是从网页版式设计开始的。采取何种版式结构布局页面并不是一件随意的事,首先要明确建立网站的目的,网站要表现的主题,网站所面对的受众的特点,客户的需求等等,通过前期的了解调查和分析,才能确定网页版式结构,将网页主题内容与设计者的设计思想结合在一起,找到一个较完美的表现方式,才能真正突出网站别具风格的特点。
2.2色彩的基本理论及视觉效果
网页设计离不开色彩。网页中的基本元素比如背景、文字、Logo、导航、图片等应该采用什么样的标准色彩,如何将色彩组织搭配才能更好地表达出网站的设计思想,体现网站主题与风格,是网页设计者所关注的问题。色彩的基本理论,色彩的心理感觉,色彩的冷暖,色彩的软硬,色彩的进退,色彩的大小等等都知识都必须涉及到。比如在网页中通过填充不同的色彩背景来区分网页中的不同区域;通过色彩的明暗及面积大小的不同,让浏览者浏览页面时主次分明,条理清晰。在教学中,让学生学习了解网页配色原理:色彩的适合性、鲜明性和独特性,掌握网页配色技巧:比如使用一种色彩配色,使用邻近色配色,使用对比色配色和非彩色搭配(黑白搭配)。通过欣赏与总结不同主题网站的版式设计及配色,掌握网页风格确定方法,熟悉网站色彩搭配技巧。
2.3网页图片的处理
网页中离不开图片处理。Photoshoop是一个功能强大的图像处理软件。了解常用图像文件类型,比如PSD、BMP、TIFF、GIF、PNG、JPEG、PDF等格式,掌握不同类型文件的特征,在网页设计中灵活运用。在学习Photoshoop软件中重点教授网页Logo标志的制作、导航栏、按钮的制作、网页素材图片的处理、网页页面的规划与制作、图片切割导出成网页格式。
2.4网页动画的制作
在网页的制作上,Flash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通过动态的显示文字和图片,丰富了页面。Flash软件中重点学习掌握广告条动画的制作,联系地图动画的制作,公告栏动画的制作,商品宣传广告动画的制作,这些都是网页页面中经常使用的表现形式。对于以上增加的艺术设计类理论和软件类的教学内容并不是孤立地放在某一个教学期间。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中,通过项目和任务作为载体,掌握够用的原则,以项目带动学习,进行实践操作。
3转变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无论是网页设计软件还是艺术设计类软件,此类课程的应用性和实践性非常强,它强调学生的操作能力。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师主导任务的实施,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在“做”的过程中融入“学”和“教”。目前我们学院的教学环境得到了改善,网页设计课程的教学场所都安排在实训机房,教师可以采取边授课边操作的方式,学生同步操作,非常直观。学生既可以模仿,也可以思考多做一些调试和修改,在遇到问题时,可以立即咨询教师,得到及时解决,以加深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从而提高了教学效果。这种教学方式改变了理论课和实训课相互独立的局面,将课程的“教、学、做”融于一体,学生在完成具体项目任务的过程中学习新的知识和技能,具有成就感,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了学生处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教师要精心设计教学内容,挑选典型项目案例。例如,从制作网页标志开始、导航条制作、网页素材处理、网页页面规划与制作、图片切割、广告条动画制作,到网页站点规划、网页布局与实现、网页美化、网页交互制作,让学生对网页制作的流程和各软件的结合使用有一个完整的了解,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保持持久的学习动力。
4提高教师素质
网页设计课程的教学通常是由计算机相关专业的教师授课,这些教师对艺术设计的基本理论知识比较缺乏。因此对于授课教师来说,不仅要熟练掌握网页设计与制作的专业技术,对艺术设计以及网页美工的理论基础也要有一定的学习和研究,具有较好的审美素养,努力丰富和拓展平面设计方面的经验,提高网页设计综合能力,在教学活动中引导学生能灵活掌握、应用这些艺术设计类软件,运用一些平面设计中的美的基本形式到网页中去,制作出赏心悦目的网页页面。
5结语
通过网页设计与艺术设计这两类课程的整合,采用“教、学、做”一体化的课程教学模式,学生在项目及任务中学习美工的基础理论知识,掌握网页设计技术,将两类课程的知识融会贯通,灵活运用。同时,加强技能培训,学会举一反三,增强学生探究和创新意识,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增进学校与社会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
作者:吕玉梅 单位:江西环境工程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03(2014)13/15-0089-03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网络的普及,Web 2.0的概念诞生至今已十年有余,它将我们带入了一个“可读、可写、社会化”的互联网时代,一个以“交互”为核心的网络时代。面对如此迅猛发展的网络技术,教育是否可以利用其中的优势来提高教学效果?学科教学是否可与Web2.0有效结合呢?本文将开展基于参与式教育环境“好看薄”和参与式教学方式“任务驱动式”的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设计的研究。
一、初识“好看薄”
“好看簿”是一个社会网站,它给用户提供了一个用照片、文字、声音分享自己故事的平台,以易操作性、强交互性和大容量等特性吸引了越来越多的用户。大家用它分享生活的美好瞬间、孩子的成长历程等,同时,也吸引了诸多敏锐的教育工作者,他们充分利用“好看簿”的优势,积极探索它在教育领域的应用价值。
作为“好看簿”的新用户,首先,需要注册账号并对自己的“好看簿”页面进行简单的设置,逐步熟悉“好看簿”的基本功能(如何添加其他用户为联系人、怎样发送小纸条、如何进行评论等功能)。通过实践操作笔者体会到,“好看簿”虽功能十分强大,但使用起来却并不复杂。尤其在体验了它强大的交互功能和支持大图片上传等特点后,笔者认为“好看簿”特别适合用于任务驱动式教学。
二、介绍“好看簿”的使用
笔者选定高二信息技术课程“《幻灯片制作》――介绍自己的家乡”一节作为教学实验的内容。该课程内容计划2课时完成:第一节课向学生介绍“好看薄”,了解它的界面和基本功能;第二节课利用“好看薄”进行训练。
笔者首先带领学生创建了班级的“好看薄”,并创建六个网上学习小组。学生注册后分别加入到自己的小组中,开始动手熟悉“好看薄”的各个功能。在教师的指导和小组成员的帮助下,学生很快熟练掌握了如何显示全部成员的名字,如何加他人为联系人,如何对联系人进行分组等基本操作。此外,学生对“好看簿”的交互功能更为感兴趣并进行了初步尝试,查看自己的小纸条,留意自己的故事有没有别人的留言,对留言的人进行跟踪,加为联系人,查看“好看簿”的邮件提醒……
在此基础上,笔者发起了“好看簿”教学的第一个活动――“我最喜爱的……”,让学生利用“好看簿”平台写故事,并加入到教师发起的活动中来。通过活动来检测学生是否掌握了继续学习所必备的条件:能够成功地加入到教学活动中、能够独立编写小故事、能够评价其他用户的故事、能够进行交流互动。
三、将“好看簿”应用于信息技术主题教学
大部分学生熟悉了“好看薄”的操作后,教师发起第二个活动――“介绍自己的家乡”。总体设计理念是,通过课堂教学让学生用PowerPoint设计制作一个介绍自己家乡的幻灯片,并参与到教师发起的主题活动中;借助“好看簿”交互功能,安排学生对其他同学作品进行互相点评、交流,在对比中发现自己作品的优点或不足,以更好地完成学习任务。
(一)情境导入
教师播放某些旅游景点的幻灯片,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师:同学们,刚才的景色好看吗?
生:好看。
师:你们想不想介绍些自己美丽的家乡呢?
生:想!
师:好,今天老师让你们做一次小导游介绍自己的家乡。
上节课,我们认识了“好看簿”,熟悉了它的基本功能和操作,这节课我们需要学会制作精美的幻灯片来介绍我们的家乡,并把自己的作品分享到“好看簿”上!
制作演示文稿的工具,你准备好了么?请启动幻灯片程序。
(二)讲授新课
1.激趣
师:今天我们要学习制作幻灯片的两种技巧――模板与版式,它们会让你的幻灯片又快又好地完成。
2.模板的使用
(任务1:探究制作方法,用不同的版式编辑演示文稿)
教师演示:在幻灯片制作过程中应用设计模板。
师:不知道有没有同学学会了(点名学生操作,如遇困难,教师补充演示)?
师:现在你能为自己的演示文稿选择一个适当的模板了吗?请同学们尝试一下。
学生进入操练环节。
师(提问):请小组同学讨论一下,说说你为什么选择这个模板。
学生各小组展开讨论。
师(小结):模板的选择,要与演示文稿主题风格相一致,合适的模板会让你的演示文稿更精彩,否则,只会起到相反的作用。
3.幻灯片板式的应用
模板可以让幻灯片更美观,若掌握了下面这个技巧,那么,你在后期修改幻灯片时,会更加快捷方便,这就是幻灯片版式的应用。
(任务2:利用已有版式,制作第一张标题幻灯片)
教师演示、讲解:
(1)打开幻灯片版式侧边栏。
(2)读懂版式:你看明白了么(标题与文本框的使用,说说这些框与我们平时直接插入的文本框有什么不同)?
(3)现在第一张幻灯片的素材已经在这里了,你觉得应该怎样安排这些素材?
(4)请尝试利用已有版式,来制作第一张标题幻灯片。
学生进入操练环节。
(任务3:组内成员相互讨论,美化自己的幻灯片)
学生小组讨论,交流作品,并美化修改,使其完善。
(三)操练与练习
师:刚才大家尝试了用两个新的技巧来制作幻灯片,你学会了吗?接下来我们就要好好练习一下了。
(任务4:小组合作完成作品,学生进行自评和互评)
(1)各小组利用模板和版式,制作“内蒙古风景”、“内蒙古特色小吃”、“内蒙古民族风情”等分类幻灯片,制作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
(2)学生把自己的作品上传到好看簿,并参与到教师发起的活动中去。
(3)学生之间互相浏览“好看薄”,发表各自的意见。请同学们当小导游介绍自己的家乡。
(四)课堂小结
教师对学生学习过程及作品进行综合评价和总结。
四、总结与反思
虽然,基于“好看簿”的任务驱动式教学在实践中具有诸多优势,然而,作为一种教学平台而言,因教学环境、教学内容及具体需求等因素有所差异,“好看簿”也不可能满足一堂课的所有教学需求。在实践中笔者发现,部分学生对信息的组织和管理的意识及相关技能还很欠缺,另外,还有部分学生的作品还差强人意(如幻灯片不够美观,工具的使用还不够熟练等),而这些缺憾仅凭“好看簿”这种平台的训练很难短时间内弥补过来。因此,笔者认为,教师在教学中应充分考虑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具体需要,发起适合自己教学需求的活动,对“好看簿”进行进一步的创新应用,以扬长避短,发挥其最大的教学优势。
参考文献
[1] 闫秀卿.好看薄:不仅只是分享图片[J].信息技术教育,20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