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诚实守信论文模板(10篇)

时间:2023-03-07 15:20:09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大学生诚实守信论文,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大学生诚实守信论文

篇1

诚信自古就是治理国家的基本准则,只有百姓遵守诚实守信的行为标准,社会才会和谐发展。当代大学生作为社会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是国家发展的未来。因此,培养大学生诚实守信,培养健全的人格,是高校道德教育所追求的根本,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前提保证。

(二)大学生诚信教育是个人修身立命之根本

《大学》中曾提出:“欲修其身,先正其心;欲正其心,先诚其意”。诚实守信是人身处社会中,做学问、成就事业、与人交往的道德原则。作为当代大学生,在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科技迅猛发展的新形势下,诚信是一种品质,更是一种为人的基本素质。坚持诚实守信的原则,是大学生修身立命之根本。

二、大学生失信现状及表现

(一)学业失信

1.考试作弊行为

尽管每学期高校都会召开考试教育大会强调考场纪律,但作弊行为依然屡禁不止。与学生交谈了解到,大多数学生表示不会作弊,也不支持别人作弊,但依然有部分学生认为作弊是很正常很普遍的现象。

2.学术行为不端

撰写学术论文是对高素质人才科研能力的基本要求,大学生要求撰写学术论文在很多专业科目中很普遍。目前个别高校中存在着论文抄袭,论文等学术造假的不端行为。尤其在撰写毕业论文的高峰期,很多小广告便出现在高校的各种宣传板上。这种学术造假行为严重影响了高校学术的权威性。

(二)经济失信

1.恶意透支信用卡

有的学生为满足个人的虚荣心和攀比心,购买奢侈品,如手机,电脑等。父母不给予支持便申请信用卡透支消费购买,甚至不惜花销父母给的学费。导致恶意拖欠学校学费,甚至收到银行他们的法院传票。

2.助学贷款不按时归还

部分大学生由于家庭经济困难,在入学时申请银行助学贷款,保证他们四年学业顺利完成并获得毕业证书。但他们走向社会后却不及时偿还银行贷款,甚至影响到下几届学生向银行申请助学贷款,这种行为严重影响了大学生群体的信用。

(三)交往失信

1.交往过程中不真诚

个别大学生在交往过程中也存在着一定的诚信问题。例如表面与同学交好,私下散步同学谣言;对人对己的诚信标准不统一,往往认为自己更诚信,而对于他人的诚信程度表示怀疑;还有极个别学生借人钱财不按时归还等现象。

2.恋爱交往不诚信

在大学中谈恋爱的情况很普遍,但有部分学生的恋爱观存在问题,在恋爱过程中表现出对待对方不真诚,对待恋爱不严肃。例如交往动机不纯,贪图对方钱财,爱慕虚荣;在恋爱中没有共同的志向与理想,致使学业成绩一落千丈。这些错误的恋爱观念给个人及家庭带来不同程度的恶劣影响。

三、大学生诚信教育的途径与方法

新形势下,各高校非常重视诚信教育工作的体制建设,以笔者所在单位为例,通过开展诚信教育活动,努力探索优秀的诚信教育工作的途径与方法。

(一)举办丰富多彩的校园诚信活动,使学生认同诚信

每学期举办为期一个月的诚信教育活动,结合时事政治和单位实际情况开展多项诚信教育活动,提高大学生的诚信意识,使诚信教育具有针对性、有效性、持久性。包括诚信标语征集、“寻找身边诚信人”诚信榜样评选、网络诚信大讨论、生活用品无人售卖、图书漂流、诚信微小说等活动。通过每个诚信活动循序渐进的开展,使得大学生普遍认同诚信教育,践行诚信行为。

(二)营造积极健康的网络舆论氛围,使学生崇尚诚信

为扩大诚信教育的覆盖面,使同学们了解诚信教育的内容,积极参与诚信教育系列活动,感受诚信教育活动月强大的诚信氛围,通过人人网公共主页、微信公众平台、腾讯空间、各班级腾讯微博、新浪微博等多种网络新媒体对诚信教育进行广泛宣传及大力动员,为实施诚信教育搭建了广博的诚信空间,营造了和谐的诚信氛围,使全体学生普遍崇尚诚实守信这一风向标。

篇2

中图分类号:G42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4)04-0138-01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强调文化要大发展大繁荣,要加强对全体社会主义成员的诚信教育。而大学生是社会主义诚心教育的主体之一,尽管社会诚信危机是导致大学生诚信缺失的主要根源,但是面对高职院校大学生诚信道德缺失的状况和培养高素质人才的社会诉求,加强高职大学生诚信教育已成为教育者之共识。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说,当一个社会对现实的道德状况不满意时,它首先应求助于教育。为此,高职院校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是职责所在,社会之重托。

一、立足高职院校特点,将诚信教育与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紧密结合

高等职业院校与普通高校有一个很大的区别,就是职业教育的全程都具有很强的实践性,教学、实验、实习、实训、社会调查、社会服务、生产科研等环节都需要与社会实践接触。这就使高职院校诚信教育在体系、内容、方法上要贴近职业和社会需求的目标,根据岗位和岗位群的实际需求塑造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职业素质水平和思想道德品质,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当下,诚实守信不仅是社会公德,而且也是任何一个从业人员应遵守的职业道德。诚实守信作为职业道德,对于一个行业来说,其基本作用是树立良好的信誉,树立起值得他人信赖的行业形象。它体现了社会承认一个行业在以往职业活动中的价值,从而影响到该行业在未来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如果一个从业人员不能诚实守信,那么他所代表的社会团体或是经济实体就得不到人们的信任,无法与社会进行经济交往,或是对社会缺乏号召力和响应力。诚信既是道德资源,又是经济资源。学生在校期间,就应当加强这方面的思想意识,让他们明白职业诚信道德有哪些基本要求,以及违反职业诚信道德应当承担哪些责任。

二、高职院校教职工特别是教师和辅导员都要实践诚信教育

教育高职院校大学生讲诚信,教育者必须以诚信为本。教师在教学中要体现“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风范,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应为学生做出榜样,身教重于言教。

要充分发挥高职院校辅导员在诚信教育中的作用。诚信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辅导员要有意识地把诚信教育作为工作的重要内容来抓。把诚信教育贯穿于学生教育和管理的各个环节,在涉及学生切身利益的事情上要规范工作程序,坚持公示制度,接受学生监督,可以设立辅导员电子信箱,广泛征求学生意见,做到廉洁自律,成为诚信的典范。同时辅导员要努力提高自身诚信道德修养,做到为人师表、身体力行、知行统一、诚实守信。让自己的人格魅力在学生的诚信教育中发挥出巨大的感召力和影响力。心理学的晕轮效应告诉我们,当一个人的某种特性形成好或坏的印象之后,人们会倾向于以此推论他其他方面的特性,出现“爱屋及乌”的心理效应,也就是说最终达到师生双方对诚信道德的共识。

三、诚信教育渗透于教育教学过程的始终

改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加强诚信教育。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深入研究思想政治理论课与诚信教育的内在联系,将诚信教育渗透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去,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加强诚信教育,要结合学习市场经济的运行规则和对外开放的理论,帮助学生理解诚实守信是完善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必然要求;要结合党的路线和培育社会主义新人理论,帮助学生深刻理解诚实守信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要求;要结合学习人际交往原则和公民基本道德规范,帮助学生深刻理解诚实守信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要求;要结合学习法的基本理论和民法、经济法理论帮助学生深刻理解诚实守信是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要求。

将诚信教育渗透于专业教学过程的始终。学生的思想和心理动态在教与学的过程中表现最多,只要我们在学科教学中善于抓住时机并充分挖掘教材的思想性以及结合教学环节培养诚信品质,就能结合学生特点,把诚信教育有机地渗透到教育教学活动之中,从而实现教书和育人的统一。任课教师不但在课堂上“诚信”育人,在课堂外“诚信”做人,杜绝学术腐败,严把考试关,并能把诚信做人的要求贯穿在课堂、作业、教学实践、论文设计等各个教学环节中去,就会实现教学效果和育人效果的“双赢”。

篇3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913X(2012)07-0178-01

大学生学术诚信是大学生在对待学习的态度上要具有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在学术研究领域表现出来的诚实守信行为,是关乎大学生为人、为学的基本问题,不仅影响大学生的求学生涯,对大学生的成长、成才也有重大的影响。学术诚信表现在课程论文诚信、学术论文诚信和学位论文诚信三大方面。要求大学生亲自参与或完成论文写作,不得抄袭剽窃他人论文,论文中数据真实准确,正确引用参考文献,在学习活动中诚实、守信、不作伪、不欺骗。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否讲学术诚信,与他们对学术诚信作用的认识能力和对学术行为的辨别能力有直接关系。因此讲学术诚信对大学生来说具有重要的作用。

一、大学生学术诚信教育面临的问题

目前,大学生对学术诚信作用的正确理解程度较低, 对于大学生学术诚信的内容不了解,因此不知道是否应该讲学术诚信,更难以做到自觉的讲学术诚信,因此也就难以正确看待学术诚信的作用,难以从诚信的高度辨别其正与误,难以分清哪些行为是诚实的表现,哪些行为是不诚实的表现。以考试作弊为例,多数大学生对考试作弊是持宽容态度的。据调查“有15.7%的学生认为‘深恶痛绝’,33.8%的学生表示‘无可奈何’,50.1%的学生表示‘可以理解’”。对于在实验中随意拼凑数据,极少有学生认为是不诚实的行为。“44.1%的学生认为是‘不诚实的行为’,35.3%的学生认为是‘完成作业的捷径’,18.4%的学生认为‘无可厚非的事’。”大学生对于学习过程中出现的考试作弊、论文、作业抄袭等有悖学术诚信的行为的认识说明,有相当数量的大学生对学习中的不诚实行为缺乏明确的辨别能力,表明大学生违反学术诚信的行为比较普遍。因此,针对大学生的学术诚信问题,高校不能再对“诚信教育”漠然视之了。

二、大学生学术诚信问题出现的原因

大学生的学术诚信主要表现在自觉遵守考试纪律、不违规,自己撰写科研论文、不抄袭这两方面。近年来高校内部各种学术失信现象大有愈演愈烈之势:考试作弊现象屡禁不止,论文抄袭、剽窃行为已成为公开的秘密,因此将学术诚信问题的全部责任归咎于学生未免有些不全面。在这方面,教师、学校及教育相关部门应该进行更深的反思。当前大学的考试制度和考试模式的弊端是大学生学术诚信问题的成因之一。当前大学的考试,内容与现实严重脱离,标准化、机械化的考试内容迫使学生死记硬背,学生考试临时抱佛脚是常事,在这种情况下作弊难以根除。由于受到我国现代社会转型期负面效应的影响,大学生群体出现了急功近利的思想,为了奖学金、毕业、就业等眼前利益,不惜考场作弊、抄袭、剽窃他人论文,因而敢于置学校正常的教学、科研秩序和学校的声誉于不顾。长期以来,我国的教育体制偏重于培养学生的解题技能和应试能力是引发学风不正的一个重要原因。在我国教育市场化的大背景下,教育的首要任务似乎并非是为了获取知识,而是获取文凭。“只要教育机构和教育主管当局垄断了文凭的发放权力,只要教育主管当局把考试当作一个产业抓住不放,我们就不能指望考生放弃通过非法的手段进行博弈。”

当前个别教师未能承担起“身正为范,学高为师”的神圣使命,也没完成好“传道、授业、解惑”的言传身教职责,没有考虑到学术生产必须遵循一些基本规律,没能充分考虑到尚处于学术生产“初级阶段”的大学生的学术研究能力,在论文写作中提出了一些过高的要求及不切实际的规定。另外,什么是抄袭,什么是剽窃,什么是合理的借鉴,怎样按照学术规范正确引用别人的观点,这些学术基本规范教育的缺失,也加剧了大学生论文抄袭的泛滥。大学生毕业后将在各行各业中承担起重要的社会责任,有些还将继续攻读硕士、博士学位,从事学术研究工作。如果基本的学术规范意识和社会诚信品质不能在学术起步阶段就树立起来,无疑将会对以后的学术研究和社会发展产生极为不利的影响。随着网络的普及,现在大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变得便利和通畅,一些人毕业论文写作也已由写论文变成了拼凑论文。第一天在网上搜索一些相关资料,第二天将收集到的资料进行复制和整理,第三天定稿打印,已成为部分大学生撰写毕业论文的真实写照。制度上的不健全和管理的松懈是大学生违背学术诚信的现象的另一个原因。学生管理制度对不讲学术诚信的行为缺乏约束,不讲学术诚信的学生照样可以参加各类评优、评奖,这种制度上的欠缺无形中助长了学生违背学术诚信的行为。此外,教师对抄袭作业的学生无可奈何、对考试作弊的现象无动于衷,也纵容了学生不讲学术诚信的行为。

三、加强大学生学术诚信教育的对策

“重视学术道德教育,不仅关乎学生诚信品质的培养,也是发展我国高等教育,推动学术创新的重要保证。”大学的一个主要任务就是使学生能够成为创造新知识、形成新思想的人。对大学生进行学术诚信教育,规范大学生的学术行为,营造一个健康的学术氛围,不仅有助于学生养成独立思考和勇于创新的精神,而且会为他们日后的工作和研究奠定良好的基础,使他们成为社会主义的栋梁之材。加强大学生学术诚信教育,不仅教师要起到言传身教的作用,而且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和社会各界要尽量为大学生营造宽松的学习氛围,加大对大学生学术规范教育和学术道德教育的力度,让学生清楚什么是违反学术道德的行为,违反学术道德将会产生怎样的社会后果,从而使学术规范和学术道德内化为学生根本的学术信念,使学术诚信转化为学生具体的学术行为和社会行为,真正培育起大学生务实求真的良好学术作风和社会诚信品质。

要加强大学生学术诚信教育,首先要从强化思想政治教育入手,端正学习风气。思想政治课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以诚信教育作为教学活动的主线,通过案例教学、事迹报告等多种贴近大学生思想实际的教学形式加强大学生诚信道德意识的培养,不仅从道德认知上教育学生讲究诚信,而且帮助大学生用诚信来规范日常行为,做到知行统一。专业课教师在传授大学生专业知识的同时,要注重对大学生学术诚信的培育。从自身做起,从细微处着手,在带领学生进行科学研究的过程中,每一个数据的获得,每一个资料的引用都做到准确无误,做好示范,将诚信教育渗透到学校教育的每一个环节,重点突出在学术上诚实守信的教育内容。辅导员要做好诚信教育的宣传教育工作,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种有益的诚信实践活动,使诚信教育贯穿于大学生课外活动全过程,在校园内形成一个讲诚信者人人赞扬,失信者个个鄙视的校园道德氛围。大学生只有诚实对人、对己,才能诚实对待未知,也才能学到真知。开展诚信教育有利于培养大学生良好的学术诚信意识,从而约束大学生的学术行为从而形成一个以诚信为荣,不讲诚信为耻的学习氛围。

其次在大学生学术诚信教育中,必须制定科学合理的学术管理制度。因此,必须从制度层面上加强大学生学术诚信建设。通过建立科学的学术管理制度,使大学生学术诚信有制度上的保证。除了加强管理,开展学术自律教育也是一个重要的途径。大学生讲学术诚信离不开外在的制度约束,但是更要靠大学生的自律。因为只有当学术诚信内化为学生的一种稳固的道德信念,学生自觉遵守学术诚信,大学生学术诚信教育才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再次,开展大学生学术诚信教育必须营造良好的学术诚信环境。要积极发挥教师在开展大学生学术诚信教育中的示范作用。高校在教师中要大力加强学术诚信教育,教师的职责是教书育人,育人之本乃是诚信。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首先要做到“言必行,行必果”。诚信教育绝非只是德育课的内容,教育是个有机的整体,诚信教育必须贯穿在各科教学中,只有这样才能形成一种教师讲学术诚信、教师带动学生共同讲学术诚信的良好氛围。

大学生肩负着建设未来社会的使命,因而对大学生进行学术诚信教育,不仅是为了培养大学生良好的精神文明和道德风貌,更是为了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和专业技术水平、为社会培养符合市场经济道德、法律规范要求的合格人才,只有这样高校才能不负党和国家对培养社会主义建设人才的殷切希望。

参考文献:

[1] 王永明,李 静.论大学生诚信体系的构建[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6).

篇4

“人无信不立,国无信不强”。诚信是优良道德的基础,是从世风民风方面支撑和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作为国民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成人高等院校,应该把教育学生树立诚信道德原则作为自己的责任,努力引导学生在汲取现代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在道德上严格要求自己,做一个既掌握现代文化知识又具备诚信道德的人。

一、 全面把握成人高校加强诚信道德建设的重要意义

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构建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这是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一项战略任务。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成人高校肩负着的重大的历史使命。因此,我们应该全面认识和把握成人高校加强诚信道德建设的重要意义。

1.诚信原则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诚信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千百年来,人们讲求诚信,推崇诚信,就是要用诚信来教化天下。孟子曾说:“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意思是说,诚实是天地运行的道理;具备诚实的信念,是做人的道理。先秦法家的创始人管仲说:“诚信者,百信之结也”,即认为诚信是集结人心,使天下人团结一致的保证。在《说文解字》中,“诚”和“信”是相通的,即:“诚,信也”,“信,诚也”。讲的是诚信在本质上是一回事,都是要人们诚实守信。宋学家周敦颐更将诚信列为:“五常之本,百行之源”,将其称之为是成王成人成事的起点。祖国传统文化中这些优良成分,在社会主义条件下是应当得到继承和发扬的。正因为讲诚信涉及到做人、做事的方方面面,具有极为广泛的影响,所以诚信道德理应成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校园文化体现了一所学校的办学理念和管理水平,她对于学生的健康成长至关重要。如果学校不讲诚信,教师不认真授课,学生不刻苦学习,而是弄虚作假、投机取巧,校风败坏,这样的学校迟早会垮掉。因此,对于成人高等教育来说,必须把培养良好的校园文化作为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来抓。只有切实发挥大学校园文化的导向功能,将诚信道德教育贯穿和渗透到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中,充分发挥学生各级党团组织的诚信示范作用,不断创新诚信教育的方式、内容,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性和自主性,才能使诚信教育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从而营造出诚信守信的优良校风。如果我们的校园文化缺少了诚实守信这样一条基本的原则,那么学校的各项事业都不可能得到真正的发展。

2.诚信教育是引导学生走向成功的保证

诚信是做人的基本道德,也是成就自身事业的保证。“诚”就是诚心、诚意、诚实、诚恳,它要求与人为善、为人诚实、待人诚恳。“信”就是信义、信守、信赖、信任、信用、信誉,它意味着要遵守制度、服从规定,要求与人交往时要信守承诺、讲究信誉。“诚信”是人立身处事的根本,是人生成功的保障。做人要恪守“诚信”,只有这样,一个人才经得起时间的考验,才会赢得世人的信赖和尊重,人格才会发光,尊严才能张显,话语才有份量,从而带来事业的成功和人生的辉煌。

在我们国家,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的逐步完善,无论是企业还是个人,是否诚实守信,已越来越成为能否取得成功的重要条件,诚信原则已受到社会的广泛认同和重视。诚信,意味着对工作、对家庭、对他人的责任,对国家、对社会的忠诚。讲诚信,才能赢得单位同事、亲友、邻里的信赖,才能显示出对国家和社会的价值。因此,诚信是青年学生走向成功的重要的素质条件。高等院校如果不重视对学生的诚信教育,容忍或纵容学生那些不讲诚信的言行,那么不但会损害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破坏整个社会的行为规范,而且也无法培养和造就千百万适应时代要求的有用人才。不讲诚信的学生即使是拿到了毕业证,也难免被社会所淘汰。

3.诚信品德教育是世界各国的共识

应当说,诚信作为一种美德,在世界各国劳动人民中具有普世的价值,世界各国都非常重视在学校对青年一代进行诚信教育。像美国哈佛、耶鲁这样著名的研究型大学,它们从本科生入校开始就注重对其进行诚信教育。美国的大学都制订了学生的学术诚信条例,条例对考试作弊、论文抄袭等学术不诚实行为,从定义、表现形式到处罚规则和申辩程序,都做了详尽的规定。上述条例均印制在新生手册中,在报到之际发给每一位新生。许多大学还建立了荣誉守则制度。新生入学时,都要求在荣誉守则上签名,做出学术诚实的保证。一些大学甚至将此作为新生最终入学的条件。比如普林斯顿大学在新生报到时,会发给每位新生一封信,告诉他们自己一旦签名,就将被认为是已理解并信守荣誉守则的承诺;如果学生未签署此承诺书,则不得注册入学。宾夕法尼亚大学在每年秋季开学之际,都会举行一次“学术诚信周”的活动,让每位新生在签署保证书的时候阅读学术诚信条例。阿尔伯特大学也有一个名为“学术诚信周”的活动。从这些发达国家的经验中可以看出,一个强大的国家、一个优秀的民族,要成功都离不开诚实守信这一美德,而要从小培养这一美德,学校担负着责无旁贷的责任。

二、 当前成人高校诚信缺失的表现及其原因

改革开放以来,虽然人民群众的文化素养和思想道德水平在不断提高,但在成人高校的大学生中,仍然存在着各种不讲诚信的现象,值得我们高度重视,其主要表现是:

1.学习纪律松懈。为了保证学习质量,成人高校一般都制定了严格的学习制度,并且制定了相应的奖惩方法。但是有些不脱产学习的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不愿意来校参加面授学习,有的学生明明在家里或是在玩耍娱乐,却欺骗班主任老师说是工作繁忙、交通不便、身体不佳等,巧立名目逃避上课,使老师辛辛苦苦备课却白忙一场,造成教学质量下降。有的即使来上课,也是心不在焉,不认真听讲,而是随意做别的事情,缺少对授课老师起码的尊重。

2.考试作弊。为了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成人高校都有严格的考试和监考制度,不单对考场纪律,而且对监考教师的职责都有严格的规定。尽管如此,学生的作弊现象仍是屡禁不止,作弊手段也层出不穷。不但经常出现考试替考、夹带、偷看等作弊现象,而且有的还利用现代化的作弊工具,如运用手机、隐形耳麦等先进通讯工具传递答案等。我们甚至可以在网上看到很多高校都流传着这样的课桌文学:“学不在精,作弊则灵;功不在深,会抄就行。”说明作弊者的心态已经变得麻木不仁、失去羞耻感,孕育出一种畸形的作弊亚文化。

3.论文抄袭。毕业论文写作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巩固学生所学知识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对学生掌握知识情况、思维能力和培养质量的综合检验。但是一些学生由于平时不认真学习,缺乏论文写作的基础,在写毕业论文的时候,不愿下功夫查阅资料、认真思考,而是投机取巧,不惜将别人的论文找来,东拼西凑,敷衍了事。甚至有些学生直接把别人的论文换成自己的名字,不加掩饰地剽窃抄袭,因而出现不少大同小异甚至一字不差的论文,毫无创新性可言。这样完成的毕业论文完全丧失了其本来的意义。

之所以会出现上述问题,原因可以归纳为以下三点:

一是从高校自身来看,由于存在着激烈的招生竞争,而出于生存的考虑,有的学校不惜降低标准,放松要求,以求招到更多的生源。而学生来到学校之后,又疏于管理,对学生不来面授、不按时完成作业、考试作弊等不诚信的行为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不但不认真批评、教育,促使其改正错误,更有甚者,是为他们提供作弊的方便,只要“家丑”不外扬就行了。正是由于这种把经济效益放在社会效益之上的错误做法,使得不少成人高校都面临着一种诚信危机,虽然办学规模越来越大,但学生的基本素质越来越低;学生尽管拿到了国家承认的学历,却难以适应社会发展和用人单位的需要。长此下去,势必损害整个成人教育的声誉,产生难以想象的后果。

二是从整个社会大环境看,不诚信现象在各个领域普遍存在,经济领域的制假贩假、政治领域的腐败、职业生活领域敬业精神和诚实劳动的“贬值”、个人生活领域中人际交往间的互不信任以及由此而出现的造假现象,都表明诚信缺失已经不是社会生活某一方面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与社会人员接触较多、比普通高校更加开放的成人高校,自然而然地会更多地受到这种错误行为的影响。

三是从大学生自身看,缺乏道德追求是一个根本原因。诚信是一种品质,也是一种信仰和追求。诚信品德的养成,既需要学校的教育、社会的引导,更需要学生自己的自励和自省。如果学生自身缺乏自律机制,价值取向出现偏离,在社会诚信危机的冲击下,就非常容易表现出急功近利的心理和浮躁不定的心态,甚至于做出不守信用、不负责任之举。此外,一些学生由于涉世不深,对社会上出现的由于不诚信而产生种种后果的感受还不深刻,对诚信缺失现象缺少应有的认识和分析,也导致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诚信缺失。

三、努力探索提高学生诚信品质的具体途径

必须看到,当今社会不仅需要文凭,诚信品格也是大学生进入社会的一张“通行证”。一个缺乏诚信的人,是不受欢迎、也不会有大的发展前途的。如何使大学生在走出校门之前就具备优良的诚信品格,对成人高校来说,确实是一个值得不断探索的重要课题。那么,如何加强成人高校学生的诚信建设呢?我们认为应当努力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1.端正办学的指导思想。应该看到,当前成人高校中出现的一些不讲诚信的现象,其实与学校本身有着直接的关系。正是由于一些成人高校把经济效益放在第一位,不惜放低标准、降低要求,迁就甚至纵容了学生的不讲诚信的行为。所以,要真正从源头上解决不讲诚信的问题,学校必须首先端正办学思想。只有真正树立起为社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才这样一个理念,自觉维护好自身的社会形象和声誉,才能对学生严格要求、严格管理,从而培育出诚实守信的好校风。

2.身教重于言教。学校的教职员工与学生密切接触,其所作所为都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要树立讲诚信的好校风,广大教职员工就要做好表率,为学生树立诚信的榜样。高校的教职员工都应该努力加强诚信文化修养,注重自身的一言一行。在工作上要做到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光明磊落,襟怀坦白;在学术上要做到勤奋刻苦,严谨创新,自觉遵守学术道德规范;在生活上要做到忠诚老实,不贪不欺;在与他人相处上,要诚实为人、诚恳待人、诚心感人、诚意服人,以良好的诚信道德形象取信于学生,感染学生,激励学生,做学生的表率。

3.寓诚信教育于求知当中。在加强诚信教育方面,我们还必须使学生认识到:科学精神就是求真精神,追求真理、崇尚科学是一个人的重要素质。大家来学校来学习,从根本上来说就是探索真理、崇尚科学,这是人的本真的人格特征。“诚实”追求的是“真”,科学追求的也是“真”。有了追求真理的精神,就会对虚假现象深恶痛绝,就会自觉抵制谎言,就能够真诚守信、践诺。当代大学生应该把科学认识上的求真精神和做人方面的求真精神结合起来、统一起来,才能无愧于时代、无愧于国家和人民,人生也才会展示出真正的价值。

4.严格制度建设。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单靠人的良心和道德的内在自律,不可能有效约束欺诈和失信行为,还必须依靠制度的力量,把一切诚信行为纳入制度的轨道,才能培育良好的诚信秩序,形成良好的诚信环境。因此,每一所成人高校都应该从实际情况出发,建立和健全学生诚信档案,对学生在校的诚信表现,如学习情况、考试情况、缴费情况都加以登记。对诚实守信的学生及时给与表扬和褒奖,对不讲信用的人、不诚实的给与制度上的约束。对那些肆意破坏校风、校纪,造成教学秩序混乱的学生,应该加大惩戒的力度,要让他们有意或无意的不诚信行为付出相应的代价。以此警示校园中各种可能萌发的诚信缺失的现象。

5.树立考试的正确导向。考试是衡量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方式,但不是学习的根本目的。无论是教务部门还是任课教师,在进一步规范考试制度和纪律要求的同时,还必须教育学生正确认识考试。要让学生懂得,决不能为了取得高分而弄虚作假、不择手段。分数不是一个人的唯一,如果把分数看得过重,不惜放弃做人的原则和标准,考试作弊,是大错特错,即使侥幸“成功”,也会给自己的心灵蒙上阴影,受到良心的谴责。虚假的分数骗得了一时,骗不了一世。靠考试舞弊而混一张文凭,自己并没有学到真正的知识,到了社会上将很难有所作为。所以,我们必须通过对考试的诚信教育引导,使学生怀着诚信态度面对考试,不但要考出好成绩,更要学到真本领,这才是对自己对社会的高度负责。

[参考文献]

[1]侯启海:《以诚信教育为抓手 构建和谐校园文化》,《济南大学报》,2007年6月22日

[2]韩振峰:《国外是怎样开展诚信教育的?》,《传承》2008年21期

篇5

中图分类号:D9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ki.16723198.2017.14.066

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作为接受了高等教育的当代大学生,是一个具有高知识水平的群体,其言行对社会在一定程度上起着重要的示范作用并能够直接影响到社会文明的进程;其发展不但影响到国家未来,也影响到整个中华民族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和发展。大学生社会行为的组成部分中,大学生诚信是最重要的部分。近年来,由于高校的扩招、受社会环境的影响以及就业压力等原因,大学生失信现象愈来愈严重,大学生信用缺失问题造成了很恶劣的社会影响,因此,对当代大学生信用缺失现状及对策探究是非常必要的。

1 大学生信用缺失的表现

1.1 信贷诚信:恶意拖欠贷款、学费,银行高校处境为难

国家助学贷款政策是我国为了资助高校家庭贫困大学生能蛩忱完成学业而采取的重大措施之一。贷款手续便捷,学生不需办理任何借款抵押或担保,大学在校期间申请助学贷款,只需承诺毕业后按时分期还款并承担起相关的法律责任即可。这一政策普惠了我国家庭困难学生助其上得起学并顺利完成学业。但是到目前为止部分大学生没有按照协议约定偿还其助学贷款,这是严重的信用缺失现状;除国家的助学贷款以外,部分大学生还存在严重的拖欠高校学费现象,这其中有一部分大学生因为种种客观原因确实承担不了高额学杂费,但有一部分大学生是主动地恶意拖欠学杂费,这从根本上去分析原因应该视为大学生的信用危机。

1.2 学业诚信:考试作弊、抄袭作业及论文、评奖评优信息填报中弄虚作假

学生的天职是学习,然而,目前大学生中存在着很严重的抄袭现象:如试卷抄袭、作业抄袭、论文抄袭等,可怕的是学生本身视此现象习以为常。近年来虽然各高校对于大学生作弊行为都实施了很严厉的处理措施,比如召开考前动员会并签订诚信责任书,纳入学生综合测评考核、颁布很严厉的作弊违纪处理方法等,但是依然不能杜绝作弊现象,作弊手段越来越多样,除了纸条抄袭,东张西望,交头接耳之外,还有替考、使用先进通信设备等。作弊的大学生队伍也不断壮大,不再只是差等生为了及格而作弊,许多学生干部和优秀学生为评优秀或奖学金也会使用作弊行为。作弊学生的心态甚至还很坦然,好像考试作弊、抄袭论文是一种习以为常、理所当然的事情。

1.3 就业诚信:简历造假、随意违约现象普遍

当今社会就业压力比较大,很多大学生在毕业求职时会选择过度包装和美化个人简历。不如实向用人单位介绍自己,而是选择给自己的简历“注水”,并提供虚假的推荐材料,抬高自己的身价以求获取用人单位的青睐,如在求职简历上虚报自己在学校期间的职务、获得的荣誉等。除此之外,还有部分大学生在毕业求职期间因求职心切而向多家用人单位投递简历,签约一家后发现更好的单位就另外签约导致对于前一家单位违约,这种只考虑自身利益而与多家用人单位签约并任意单方面变更和撕毁就业协议或合同的行为对社会造成了很不好的影响。有的大学生在用人单位工作数日便不辞而别,让该单位措手不及,防不胜防。随意违约的行为,不但降低了个人的诚信度,也损害了用人单位的利益,还给学校的声誉和形象造成非常不好的影响,甚至部分用人单位明确表示从此不再与该校合作,也不再来此招人。

1.4 生活诚信:日常言行缺乏诚信,背心违约

部分大学生到图书馆借书,拖延不还;部分多学生为了满足个人的高额消费而编造多种借口和理由向同学们和老师借钱,借到钱之后就去KTV、网吧等地方挥霍浪费,还存在严重的借钱不还现象;部分大学生为了不去上课而编造各种理由请假或者旷课;部分大学生在填写学生登记表时给学校留下假的家庭地址和父母联系电话,造成学校跟家庭沟通不够通畅,留下隐患;甚至部分大学生家庭并不困难却要申请助学金,向学校提供虚假的家庭经济情况和贫困证明。

2 当代大学生信用缺失现状的原因分析

2.1 社会环境的影响

当前,我国仍处于社会转型期,随着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大,社会意识形态日益多样化,人们思想活动也在不断变化,除了接受民族传统文化教育之外,还深受西方价值观及文化的影响;法律法规制度不够完善;另外,很多社会现象如:三鹿奶粉、瘦肉精、地沟油、黑心棉、偷税漏税、贪污受贿等不诚信现象和问题,腐蚀了大学生的心灵,对大学生产生了不良影响。

2.2 家庭教育的影响

当代大学生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在父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理下,不少家庭都是娇生惯养致使大学生自小就缺乏吃苦耐劳的品质,在大学为了得到又不想辛苦付出,就想用不正当的手段获益;还有部分家庭教育只追求孩子考高分升重点而对学生其他方面放任自流。

2.3 学校教育的影响

应试教育背景下,自小学开始学校教育往往是重

视分数而轻视德育,为了成绩和分数,很多教师往往只注重教育学生掌握理论知识,而忽视了对学生人格和诚信的培养。再加上近些年我国高校扩招,生源质量方面有些下降,部分大学生读大学的目的只是为了混一张文凭,因此这部分大学生经常会出现迟到、旷课等现象。

2.4 大学生自身素质的影响

当代大学生很多都是家庭独生子女,家庭教育环境较多是溺爱被保护,致使部分大学生不能吃苦耐劳,不能担当责任,依赖心理严重;有些学生在行为上严于律他人,宽于待自己。部分大学生存在着严重的从众心理、侥幸心理和不平衡心理,看到别人作弊,自己也跟风,看到别人因作弊而取得好成绩,心理就不平衡感觉不公平,进而也加入到考试作弊的队伍中。

3 当代大学生信用缺失现状的对策研究

3.1 营造优良的社会诚信环境

当代大学生优良信用的建设离不开社会环境。尤其是政府一定要发挥好其职能,全方位综合治理,开展发展宣传教育,营造诚信社会。培养全民诚实守信、言行一致的道德情操,培养人民知法、懂法、依法办事的法律意识,优化诚实守信的舆论氛围;除此之外,应建立健全社会信用管理体系、推行诚信档案制度并加快诚信立法。还应该建立有权威的信用机构来确定评价标准进而建立社会全面信用评价和监督体系,法制的健全既是信用规范的基础和保障又为营造诚信社会而服铡

3.2 营造良好的校园诚信氛围

高校是当今社会的人才培养基地,是大学生直接接触的环境,学生的信用教育效果是受高校的信用形象直接影响的,所以一定要营造一个诚实守信的校园环境;高校应树立良好的学校诚信形象并开展“诚信”教育主题的课程及活动,努力让学生把学到的知识内化为自己的信念与素养,增强其诚信意识;另外,建立一套完整的大学生信用体系是非常必要的,加强诚信制度建设并建立诚信档案制度,这个信用体系可以更好地评价一个学生的优良,可以为评奖学金等各荣誉做参考,也可以为今后大学生进入社会为用人单位通过重要的信息。

3.3 营造诚实守信的家庭环境

父母是孩子第一任教师,也是孩子的终身教师。其言行举止对孩子的性格、人生观、价值观的建立及成长都有着很重要的影响,因此父母要以身作则,严于律己,努力提高自身的素质,树立正确的诚信观念,做诚实守信的表率,培养孩子良好的诚信习惯和意识,从小事做起,为孩子诚信教育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增强诚信观念。

3.4 加强大学生个人道德修养

诚信是为人立身之本。大学生应不断进行学习和思考,内外兼修,自觉树立“诚信为本、失信可耻”的信用意识和道德观念,提高自己的诚信认知水平,增强诚信情感程度,并能够在实践中提高诚信的识别能力和行为的选择能力,养成诚信做人、诚信做事、诚信学习的良好习惯。

参考文献

篇6

诚信作为一种道德要求,是个人立身之本、成事之基、处世之道,也是社会和谐稳定、发展进步之源。我国早在古代就把诚信作为“仁、义、礼、智、信”五常之一,以至于可以“去兵、去食”而不可无信。诚信是人与人之间相互关系的基础性道德规范,更是我们当代大学生必须具备的优良品质。诚信教育是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所迫切需要的主体行为规范。

一、现阶段大学生诚信教育的涵义

诚信作为公民最基本的道德规范,包括诚实和守信两个方面。诚实是指真诚不伪,诚信不欺,真实不妄,精诚不懈,其强调的是真实;守信是指遵守自己的诺言,实践自己的诺言,言而有信,行有必果。“诚”更多地是指“内诚于心”,“信”则偏重于“外信于人”当然,这种区分并不具有绝对的意义,二者是相互贯通,互为表里、互相补充的。“诚”是“信”的基础、前提,“信”是“诚”的结果、归宿。有诚则有信,无信则必不诚。

二、当代大学生的诚信现状

青年大学生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其诚信品质的塑造、诚信习惯的养成是思想政治教育和德育工作的重要课题。当前,青年大学生的诚信现状总体是健康向上的,绝大多数同学在政治思想、求知学习、人际关系、求职就业、实践活动等方面都能够把诚实守信作为自己修身养性的基本准则,身体力行。但是还存在着诚信缺失的现象,具体表现在。

(一)学业诚信。

在大学生中存在学习动机和态度都不够端正,存在抄袭作业、替人报勤、参加考试作弊现象的出现,有的不惜重金买题、买工具,有的写论文抄袭、杜撰实验数据等等。大学生论文存在抄袭现象已是“公开的秘密”,无论教师还是学校都对此十分明了,大家亦都有接受的“心理准备”,但如此多的大学生自己承认抄袭论文,却着实令人惊讶,启人深思。

(二)生活诚信。

生活在大学生中间,就接触发现的问题而言,首先表现在一些大学生社会公德观念淡薄、诺而无信、不守道德规范的现象依然存在;其次,表现在个别大学生侵占学校利益,有钱买手机和电脑,却长期拖欠学费和住宿费;再次还存在个别人冒充特困生获取国家助学贷款或困难补助金,一些同学明明有还贷能力却不按期还款、付息。

(三)工作诚信。

对于用人单位而言,在今日社会就业形势下,招聘应届毕业生是一个具有一定风险的决策。而一些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为了获得一份称心如意的工作,在填写就业推荐表和撰写自我简介中存在弄虚作假的现象。大学生追求个人的美好前途本不为过,但是过于的功利,追求个人利益的最大化,其结果是导致应届大学毕业生这一整体形象受损,使得后代的毕业生要承担前辈们种下的恶果。

总之,大学生中确实存在着诚信缺失问题,需要认真对待,分析其特点和产生的原因,才可能对症下药,寻找有效的教育方式。

三、大学生诚信缺失原因分析

透过事物的现象才能抓住事物的本质。造成现阶段大学生诚信缺失是由多种消极因素合力的结果,原因是多方面的,只有认真分析大学生诚信缺失的原因,才有可能提出有针对性的救治办法和措施。

(一)历史沉淀的负面影响。

长期以来,在中华民族的文明发展史上,虽然形成了“童叟无欺,相互礼让”等诚信的经典之句,但在封建社会的长期专制下,人们的诚信意识也存在着扭曲的一面。大学生身处现代中国,却自小接受建立在自然经济基础上的封建社会诚信观教育,与现代诚信观必然有所冲突,一定程度影响了现代诚信观的传播。

(二)高校诚信教育的滞后。

近年来,高校在大学生诚信素质教育方面表现滞后。高校对大学生信用意识的教育几乎是空白,国内许多大学还没有建立一套完善的系统的大学生诚信机制,对大学生进行诚信的管理、规范和约束,使得高校大学生的诚信教育明显滞后于社会对大学生的要求。

(三)家庭教育的消极因素。

家庭教育对学生的诚信教育起着重要的作用。当代大学生大部分是独生子女,这样就使得他们养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的习惯。有时候他们会为了自己的利益,而不惜一切代价。另外,有的家长为了帮助孩子实现自己的私利,也会教唆孩子如何去行贿、舞弊。

(四)学生自生修养的失调。

在激烈竞争的市场经济条件下,许多大学生认为要想在社会上立足,就得掌握一定的科学知识,拿到计算机和英语等级证才是硬的,误以为这些外在的硬件越多,就越有竞争力,而诚信与今后工作无关紧要的内隐的软件,则是可有可无的。

四、加强现阶段大学生诚信教育救治的对策

高等院校的诚信教育事关国家的繁荣富强、民族的兴旺发达和社会主义的兴衰成败,事关高校的生存与发展,学生的前途与命运。积极探讨诚信教育的方法与途径,培养出新一代具有诚信品质的高素质大学生,是每个高等教育工作者的历史使命。

(一)把握整体,加大宣传教育力度,营造良好诚信教育环境。

学校诚信教育的落实离不开整个社会大环境的支持。首先,各级政府和公检法机关要齐抓共管,宣传教育广大群众要诚实守信,同时要严厉打击盗窃、欺诈、假冒伪劣、偷税漏税等不诚信行为。其次,要营造校园诚信氛围,要大张旗鼓地宣传诚实守信光荣,违约失信可耻。充分利用学校的资源和阵地,积极主动地培养学生的诚信意识,用榜样的力量进行诚信教育,营造出良好的校园诚信环境和氛围。

(二)要深化大学生诚信实践教育。

诚信品质的养成要在认识的基础上付诸实践。大学生通过实践,可以从中真切地感受到诚信对社会对自己的影响,进而自觉做到诚实守信。事实证明,通过大学生多接触社会,了解社会,甚至从社会中上当受骗的经历,都会在每一位学生脑海中留下深刻影响。因此,应当鼓励大学生从大学校园的象牙塔走出去,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在社会环境中强化大学生诚信教育。

(三)严格制度管理,建立诚信品质培养的长效机制。

诚信素质的培养,仅仅靠诚信教育是不够的,必须辅之以信用评价,即建立大学生诚信档案和合理的学生整体评价体系。

首先是诚信档案,要建立科学的指标体系,每学年进行评估,以其作为学生综合测评、奖学金评定、研究生保送、三好生评选、入党申请人考察、信用贷款等行为的主要依据。诚信档案的建立,使学生有了第一个信用记录,这是大学生的第一份宝贵资源,更是一笔无形资产,作为一种写实的档案,在学生毕业时,这份信用档案将跟随学生的人事档案一并交给用人单位,从而将学生的信用记录延伸到社会,推动大学生市场化就业机制的进一步完善,并且带动整个社会信用理念的提升与诚信氛围的营造。

另外,学生诚信整体评价体系,应包括学习诚信体系、经济诚信评价、生活诚信评价、择业诚信评价四大标准。

总之,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社会公民的基本道德规范之一,更是大学生立身之本、做人之道。现阶段大学生诚信缺失不仅引起党和国家的关注,也倍受高等院校的重视。大学生诚信教育救治已成为当前高等院校面临的一项迫切需要解决的现实教育问题。我们一定要寻求积极有效的方法,切实有效地推进这一重要的诚信教育。

参考文献:

[1]符子娇.大学生诚信问题与现代诚信观教育[J].中国知网海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4).

篇7

2.大学生在社会活动和人际交往方面的诚信状况分析。以人为本是和谐社会的核心。诚信道德作为大学生的一种基本道德规范,不仅是大学生个人的立身之本、成功之道,而且是大学生的社会活动和人际交往的基础。中国传统诚信以道德为支撑,重感情,重视熟人基础上的人格信任,希望良心上心安理得,要求单方主动实践,不求后果,仅仅是隐藏着一种希望得到回报的期待,可称为德性诚信传统③。调查显示:有近80%的大学生认为诚信道德在当今为人处世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表2第2项显示:现在的大学生中诚信意识一般和不强的比例占到了85%,诚信意识强和诚信意识很差的比例相当。在社会活动和人际交往中希望对方必须讲诚信的占75.85%,而自己能做到诚实守信的只有27.43%,这种只要求别人诚实守信与自己的诚信行为形成了巨大的反差。

3.大学生在学术和学业方面的诚信状况分析。一个民族的精神是建立在民族文化的积累之上的,学术是民族文化的精华。学术兴,这个民族一定是个蒸蒸日上的民族;学术衰,这个民族的精神一定受到了损害④。从表3可以明显看出,大学生对大学教授剽窃论文非常反感,有70%以上的同学认为该给予批评,这说明大学生认为大学教授应该是有知识和水平的,不应该剽窃和造假,反对学术腐败。同时也说明:教育工作者是否具有良好的学术道德和业务素质,对学生的影响非常大。调查显示:对大学生做论文,涉嫌剽窃和抄袭的,表示同情和可以理解的占到约50%。对考试作弊表示理解的占到被调查人数的约60%,仅有0.13%的同学会向监考老师反映。调查显示,表示从不作弊的学生有64%,而有过作弊行为或经常作弊的学生却高达近四成。

4.大学生在经济生活方面的诚信状况分析。在经济利益驱动下,当有利益诱惑时,部分大学生可能会放弃自己的诚信道德准则,导致大学生的经济不诚信,违背了和谐社会公平公正和诚实守信的原则。大学生经济不诚信主要表现在申请补助时不能如实反映家庭收入情况,不及时偿还国家助学贷款,恶意拖欠学费(具体调查情况见表4)。近年来,大学生恶意欠缴学费的现象比较突出,一些家庭经济并不困难的学生假称家庭困难,拖欠学费,将父母给予的用于缴纳学费的资金用于个人的高消费。近年来,国家和各省市区政府加大了对困难学生的资助力度,在确定发放对象时,有一定数量的学生通过不正当的手段获取资助。在大学生中,有拖欠学费经历的学生比例为30%左右,其中有恶意欠费倾向的近14%。正是大面积的欠费,导致每年10月份,一般高校学生欠费总额高达千万元。国家助学贷款原本是为帮助贫困学生完成学业而推行的一项以大学生的身份、人格和信誉为担保,由政府贴息的个人信用贷款,但一些大学生毕业后以各种理由拖欠贷款,甚至隐瞒工作单位,更换联系方式,恶意逃款。大学生贷款按时还贷率理应高于社会上其他群体,但实际上,倾向于不还贷的大学生近4%,远远高于其他群体千分之一的比率。

5.大学生在求职就业过程中的诚信状况分析。在和谐社会的背景下,诚实是大学生的基本道德品德。有的学生功利主义思想日益滋长,由此导致的大学生就业时的诚信缺失也比较普遍,主要表现在毕业生就业自荐材料缺乏真实性,弄虚作假,就业协议随意签订,随意违背。毕业生为了吸引用人单位,虚构个人信息,伪造证书,隐瞒其不良表现,涂改学业成绩,极力美化个人简历和毕业推荐表。表5显示:要求坚决制止履历造假的学生仅占45.28%,有54.72%的学生认为,为了吸引用人单位不惜履历造假是可以理解的和无奈之举。认为履历造假与道德品质无关的占到了11.42%,而把履历造假的原因归结为外界客观因素的竟占到了一半以上。更有甚者,部分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随意签约、违约,视违约如寻常之事,只有38.58%的被调查学生会履行合同。这种把诚信当成儿戏,曲解双向选择含义,将自己的违约行为说成与道德品质无关和外界客观因素的影响,从而心安理得地拒不兑现承诺。

二、构建和谐社会、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的有效途径

要构建民主法制、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和谐社会,各项工作的展开和执行均离不开诚信。没有诚信,就无法实现民主法制;没有诚信,公平正义便失去了基础;没有诚信,就无所谓友爱;没有诚信,整个社会将不正当运转,缺乏活力;没有诚信,整个社会将杂乱无章,动荡无序;没有诚信,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也就成了空话。因此,诚信是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具备的道德素质。高校是培养和谐社会建设者的基地,加强诚信道德教育也是高校教育的重要义务。诚信教育是一项利国利民的事业,也是全民族迫在眉睫的事业。诚信道德素质重在养成,重在把诚信的要求逐步转化为大学生的道德习惯。

1.更新诚信道德教育理念,增强诚信道德意识。“认识是行动的先导”,大学生的不诚信行为实际上是其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一种外部反映。因此,必须从根本上树立诚信意识,加强对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把诚信教育纳入日常教育体系,和思想品德课结合起来,纳入“两课”教学大纲和计划,充分利用“两课”阵地,深刻挖掘和弘扬传统道德文化中的优秀成果,结合时代的特点和需要,增加和渗透诚信教育的新内容,让学生真正了解诚信对个人及社会发展的重要性,认识到人格信誉是每个人立足于社会的基石。当代大学生要表里如一,言行一致,卡十绝弄虚作假、欺诈伪善的行为。教师也要做到既教书,更要育人,教育学生做人做事不仅要贯穿在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之中,更重要的是教师的身教。教师要面对学生群体的审视和检验,因此他们是否对自己的j二作尽心尽职,是否公平、公正、客观地对待每一位学生,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大学生的思想品德和诚信意识。只有教师做到自尊自重,视诚信如生命,学生们才可能受到良好的熏陶,才能真正了解诚信的真谛。要增强大学生诚信道德意识,使大学生要像珍惜自己的生命一样,珍惜自己的信誉。⑤

2.加大对诚信的宣传,发挥舆论导向作用。舆论是公众道德选择的引导者,是人们道德实践的评价者,是全而道德行为的监督者⑥。大学生是文明的传承者,是国家的希望,诚信道德的弘扬要从大学生开始。要在大学生中形成以诚信为荣、以不诚信为耻的良好舆论氛嗣,让诚信深入人心,让诚信成为大学生的立身之本。高校应把这项工作作为重点来抓。同时要开展各种以“诚信”为主题的活动来辅助宣传,如征文比赛、辩论赛、演讲赛、歌咏比赛、社会实践等。要树立诚实守信的先进人物典型,形成人人学诚信、处处讲诚信、事事守诚信的浓厚氛围。

3.培养大学生诚信道德情感,深化大学生诚信实践。诚信道德情感是人们基于一定的诚信道德的认知,是按照一定的社会道德准则去对照、衡量、评价自己和他人诚信言行时所产生的情感体验。诸如对现实生活中的道德关系和道德行为所产生的仰慕或鄙视、爱好或憎恶等情绪态度。“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对真理的追求⑦。”要把对诚信的道德认识提高为诚信道德情感,对诚实守信的行为进行赞扬和对失信行为进行无情地鞭挞。同时,大学生诚信品质的养成离不开大学生的诚信实践,要通过诚信道德实践促进大学生的知行统一。在对大学生进行诚信道德教育的时候,要注意将课堂教育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要关注大学生的思想,关注大学生的日常生活,针对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所遇到的种种问题,采取有步骤、有计划的教育措施。大学生只有在不断的道德实践中检查自己的思想和行为是否符合诚信品质的要求,修正不符合诚信的思想、行为,才能使自己真正具有诚信的道德品质。

4.加强诚信立法,实现道德与法在诚信建设中的良性互动。“法律和道德代表着不同的规范性命令”⑧,因而道德与法在诚信建设中的作用是不同的。道德侧重于自我约束,是行为主体“应当”的选择,依靠人们的内心信念、传统习惯与社会舆论发挥其作用和功能,不具有国家强制力;而法律侧重于国家强制,是国家制定和颁布、用以调整、约束和规范人们的行为的权威性规则。在中国历史上,诚信作为一种道德规范而存在,被赋予极其丰富的内涵。诚信二者连用表明它们是不可分割的关系。正所谓“诚,信也,从言成声”“信,诚也,从人言”⑨,即以信释诚,又以诚释信。我国诚信法律规则体系还有待完善,法律规定还比较笼统,一些规定之间存在矛盾和冲突。因此,应从实际需要出发,制定诚信方面的专门法律、法规和规章,对诚信原则作出更具体、也更切实可行的规定。

5.建立健全大学生诚信评价体系,完善大学生诚信档案。对诚信素质的培养,仅仅靠诚信教育是不够的,必须辅以诚信评价。要通过道德评价,使诚信作为社会道德要求在大学生心里得以反映和积淀,逐渐形成诚实守信的义务感和背信弃义的羞耻心,使大学生不再视遵守规则、履行契约为强制约束,而是一种值得践行的生活方式。在塑造大学生诚信人格的过程中,要建立道德评价体系,制定必要的规章制度和赏罚纪律,使之能够约束大学生的各种行为。要建立健全“大学生诚信档案”,内容包括家庭基本情况、基本经历、奖惩情况、学杂费缴纳、助学贷款、学习情况、社会实践、参加社会公益活动以及违纪情况的诚信记录,并将其与奖学金、助学金、干部选拔、组织发展、就业推荐等环节联系起来,使这份诚信档案成为大学生走向社会的第二张身份证。

[论文关键词]和谐社会高校诚信道德

[论文摘要]构建和谐社会是人类孜孜以求的社会理想,但在和谐社会视野下,高校还存在着一些不和谐的因素。文章从大学生对诚信道德理念的认识、社会活动和人际交往、学术和学业、经济生活、求职就业过程中等方面对高校诚信道德的状况进行了调查和分析,并从构建和谐社会的视角,探讨了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的有效途径。

[注释]

①②朱熹.四书集注[M]海口:海南出版社,1992:79,168.

③吴潜涛,赵爱玲诚信与建设[N]中国教育报,2004-01-13.

④胡文彬学术腐败是民族的耻辱[EB/OL].http://www.cuepa.cn/cate_l2/derail79.html,2007—05—29.

⑤范晓峰,苏醒.修身立业、诚信为本.观察与思考,2004(1):12—13.

⑥李国春.高校诚信教育环境构建之我见[J].教育探索,2007(5):87.

篇8

[中图分类号] G44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3)11-0080-02

党的十提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切实建立健全科研活动行为准则和规范,加强科研诚信和科学伦理教育,发挥科研机构和学术团体自律功能,倡导创新光荣,鼓励独立思考,保障学术自由,营造宽松包容、奋发向上的学术氛围,厚植创新土壤。我国各高校都十分重视对大学生的学术诚信教育,特别是像同济大学这样的一流大学,他们从本科生一到校就开始进行学术诚信教育。但是大学生学术不诚信问题仍严重存在。

诚信教育是目前大学教育的软肋,我们应当更新观察事物的视角和维度,正确看待大学生的诚信问题,坚持不懈地推进公民道德建设和高校文明建设,构建符合时代要求的青年道德价值观,从而树立青年学子诚实守信的道德风尚和人格修养。本文从学术不诚信的现状调查、原因、危害和防范措施等三个方面,对高校大学生学术不诚信问题进行了浅谈分析。

一、学术不诚信的现状调查

对于大一、大二的学生来说,失去诚信的行为有:抄袭作业、考试作弊,甚至雇用“”代考、花钱找“代替上课人”等等,完全忘记了自己是学生的身份;恶意拖欠学费,申请政府助学贷款却不按时偿还,严重损害了大学生的信用;在网络上谩骂、攻击,发表不负责任的言论,窃取他人信息等。

对于大三即将毕业的学生来说,学术上出现失去诚信的最广泛的问题就是毕业论文的抄袭问题,有的找别的同学代替自己写论文,有的在论文中编造或伪造实验数据,更有甚者利用色相来获得较好的分数。

现在大学本科的体制都是要求在毕业阶段完成相关的毕业论文,虽然这个方式对于检查大学生的理论知识与实践联系有比较大的作用,但因为现在网络很发达,有的学生为了完成任务东拼西凑、移花接木。这使大学生陷入了学术性的诚信危机。

2012年开展的对“大学生诚信道德现状调查”中,承认在大学期间有过作弊行为的学生占学生总数的62%,但这些学生中绝大多数仍认为自己是“诚信学生”,仅有3.7%的学生承认自己“不是诚实守信的人”;在赞成作弊的同学中,居然有高达93.6%的人认为自己是“诚信”的人。可见这些学生所谓的“诚信”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诚信。从这项十分有代表性的调查中,我们可以认识到相当一部分学生对于“诚信”的概念认识不清。

二、大学生的学术不诚信的原因

大学生是知识群体、国家的后备力量,面对引发出这样一系列道德甚至法律问题,笔者想诚信危机的形成绝不是偶然的,具有许多现实原因,有主观原因,也有客观原因:有大学生本人造成的,也有外在环境、学校教育、老师的教育及社会不良风气造成的。1.主观方面:有的大学生面对当前就业的压力,为了使自己在众人眼里脱颖而出而急于求成,对学术盲目地追求结果,采取极端的行为达到自己想要的目的。有的学生自制力薄弱,整天浑浑噩噩,整天无所事事,学习的时间也是为了最后的及格,拿个毕业证和学位证,对未来失去了信心,缺乏宏观的把握,过高或过低地评估自己,不能正确认识自我,导致自己责任意识、法律意识淡薄等等。2.客观原因:首先,是社会大环境的负面影响。经济、政治、文化等领域的“诚信危机”现象,不同程度引诱和影响着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导致大学生效仿和跟随,挺而走险,出现学术诚信缺失现象。其次,是高校学术诚信教育薄弱,学术诚信教育缺乏针对性,学术缺乏诚信守诺的心理辅导,缺乏诚信守诺的道德品质的指导,缺乏诚信守诺的行为督导。最后,是学术诚信教育评价体系不完善,没有规范标准去评价诚信度,去衡量诚信行为,从而失去了约束力,失去了诚信的内在驱动力。

三、影响与危害

大学生学术诚信缺失的危害是显而易见的,不仅损害了大学生自身的形象,降低个人信誉,而且给学校带来巨大的压力,直接损害所在学校的声誉,导致用人单位对学校产生信任危机。

四、防范措施

(一)通过电视等媒体大范围开展“大学生学术讲诚信,做文明守信的人”的宣传活动。

从社会这个大的范围着手,开展“做诚信人、办诚信事、做合格公民”征选活动,让整个社会风气去感染在校的每一位大学生,让党风学风从每个人做起。邀请著名的企业家、教育家和社会上知名人士深入各大高校做讲座,宣传学术诚信的重要性,强调学业完成的前提是要先学会做人的道理。另外,国家可规定某一天为”学术诚信日”,让每个世人牢记做人诚信的重要性。

(二)完善并提高学生的政治思想

人之初,性本善。每个人刚刚出生的时候都没有邪恶的成分,这就是本性,是人自出生就固有的心境,可以说,没有一出生就注定是坏人的人。这个世界上之所以会有坏人出现,是因为周围环境的影响,是环境不能适应某些人的成长和发展,这样就会有一些人走上了与善向背的道路。所以,针对大学生为何会出现学术上不诚信的社会现象,我们要考虑他的本因。人的本性源于善,所以我们要靠真实的案例去感染我们的栋梁,通过举行报告会、座谈会、撰写学习心得等方式,引导学生为人诚信、为学诚信;融入创新教育,要求学生在参加科技创新竞赛、参与重要学术会议、发表研究论文等学术活动前签订《学术诚信承诺书》,同时要求指导教师也要尽到指导监督责任。

以身作则,关注诚信。诚信是道德修养、成才做事的基础和前提。因此,教书育人一定要抓住诚信教育这个根本,时时事事处处突出诚信教育。首先,教师要作表率和楷模,用良好的道德形象取信于学生。其次,课堂教学要随时注重诚信教育。再次,发挥校园网在思想道德建设中的作用。

要帮助学生提高自我管理能力。随着高校素质教育的逐步推行,学生的自立意识、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评价的能力提高,要引导大学生自觉认识诚信和诚信教育的必要性、重要性和紧迫性;引导学生干部、大学生党员以身作则,做诚实守信的模范。

亲身体验社会,指导教师带队。现阶段学校的诚信教育必须加强大学生的诚信实践环节。很多大学生总觉得“社会离我很远,我没什么事可做”,所以要号召所有高校可与企事业单位等建立诚信实践基地,为学生提供亲身体验、感受诚信行为的机会;在服务、劳动、调查、参观、宣传中传播诚信文化,宣讲诚信思想,学习诚信事例,实践诚信原则,塑造诚信品质。需特别强调的是,大学生诚信教育只有在法律制度、现代信用制度不断完善的保障下,在家庭诚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积极配合下,才能达到最佳的教育效果,顺利使当代大学生学术诚信缺失的问题得以解决。

(三)教育途径要相互结合进行

将学术诚信教育与刚入大学的新生教育相结合,组织新生系统学习学生守则;与日常教育相结合,高校都应该专门为学生设置有关学术诚信的专题教育课;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组织各类实践活动让每位大学生亲身体会诚信的重要性,指导教师做好监督和总结工作。对失去学术诚信的学生,如考试作弊的学生,可组织专题班会开展警示教育,本学科结业后签订《学术诚信书》并举行诚信宣誓等活动;与毕业教育结合,加强毕业论文和毕业设计指导和管理,组织贷款毕业生签署还款承诺书,告知责任和义务,引导学生始终心怀诚信,踏实做人等等。

这样的做法我国有的重点高校已经在开展,收效良好。近年来,同济大学学生在各类学术活动中未发生重大学术不端行为,学生违纪事件呈逐年下降趋势,毕业生对国家助学贷款还款情况良好。通过一系列学术诚信教育活动,校园内形成了诚实守信、严谨求实的良好氛围,学生中讲诚守信、践诺履约蔚然成风。

总之,学术诚信与学术道德的缺失,不仅败坏社会风气,更破坏社会公平公正,阻碍学术发展和科技进步。加强学术诚信与学术道德教育,既是人才培养本身的迫切需求,也是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必然要求。总而言之,这样的活动要大范围地开展,才会让众多学子,从迷失的方向找到正确的航标,乘风破浪驶向成功的彼岸。

[ 参 考 文 献 ]

[1] 王光玲.研究生学术诚信建设探索[J]. 法制与社会,2009,(09).

[2] 胡志强,程.研究生对学术诚信的认知和态度状况分析[J].中国青年研究,2010,(01).

[3] 刘强,吴新平.美国大学生学术诚信研究述要[J].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01).

篇9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0)06-0228-02

0 前言

诚实守信是人类最古老的道德准则,经过几千年的历史文化的洗涤,孕育了丰富的内涵。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现代社会文明的基石,是公民道德教育的基本内容。我国自古就有诚实守信的优良传统,人无信不诚,民无信不立,政无信不威,国无信不兴。诚信是立身之本、做人之基、经商之道、从政之要,是人之为人的重要品质。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冲击、涤荡,人们发现,诚信在消退,拜金在滋长,社会中充斥着欺骗与伪装,利益取代了美德、诚信让位于欺诈,传统的道德教化在市场经济大潮中受到严峻的挑战,导致社会诚信出现危机,并迅速影响到高校大学生这一特殊群体。大学生是社会高素质人才,是国家的栋梁、是祖国的希望,构建诚信体系,建设诚信社会,大学生首当其冲,责无旁贷。从总体来看,当代大学生的诚信状况是好的,是积极向上的,然而近些年来,大学生诚信问题一度出现危机,受到极大关注,这必须引起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视,采取有效措施,加强教育和引导。

1 诚信的含义

何谓诚信?诚,即真诚、诚实;信,即守承诺、讲信用。诚信的基本含义是守诺、践约、无欺。通俗地表述,就是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做老实人。诚信,是社会人际关系的精神纽带,也是人际关系的最高原则,它不与仁、义、理、智四德并列,而是它们的综合体现。哲人的“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诗人的“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民间的“一言既出,驷马难追”,都极言诚信的重要。几千年来,“一诺千金”的佳话不绝于史,广为流传。

诚信不仅是一种品行,更是一种责任;不仅是一种道义,更是一种准则;不仅是一种声誉,更是一种资源。就个人而言,诚信是高尚的人格力量;就企业而言,诚信是宝贵的无形资产;就社会而言,诚信是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就国家而言,诚信是良好的国际形象。诚信是道德范畴和制度范畴的统一。

2 大学生诚信缺失的表现

大学生是同龄人中的高知识群体,他们应该是“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高素质人才。但纵观大学生的诚信现状,却不能不令人忧心忡忡。大学生诚信缺失的行为表现在诸多领域,现归纳如下:

2.1 考试作弊.骗取成绩

考试,作为一种较好的相对公平的测试评价形式,一直被广泛应用于各级学校。然而近年来,弄虚作假的风气在社会上弥漫,肆意杜撰、移花接木成为原本纯洁神圣的学术殿堂中某些人的看家本领,抄袭、夹带成为部分同学应付考试的法宝。作弊方法层出不穷,从偷看、交头接耳发展到使用现代通讯工具,诸如配带隐形耳机、传讯语音信息等,甚至雇佣“”,可谓五花八门,形形。尽管各高校在《学生手册》中对考试纪律和违纪处罚作了明确规定,并且安排了众多监考教师和考场督查及巡视人员,但是遗憾的是,无论何时何种考试,都会有人铤而走险,以身试纪。

2.2 粗制滥造,盗窃文章

文章是一名大学生科研成果的重要体现,也是其是否获得老师好评的一个重要条件。在大学里,面对各科老师布置的目不暇接的论文题目,部分不努力学习专业知识的学生就开始慌了,着急了,郁闷了,到底该怎么办呢?因此,为了“交差”和“及格”,有些学生就采取了粗制滥造,即通过剪切、拼凑、堆砌资料的办法组合文章,应付了事。更有甚者,为求简便,直接盗用他人文章,挪为己用。这种做法在毕业论文中屡见不鲜:有些同学毕业之际忙于找工作、考研,根本无暇顾及毕业论文之事,就从网上下载一些资料,然后东拼西凑,算是“大功告成”。

2.3 弄虚作假,骗取荣誉

有个别大学生为了拿奖学金,为了就业时获得有利条件,在平时投机取巧,获得本不该属于自己的荣誉,如优秀学生干部、优秀学生、社会各界的奖学金及学校内部的各种荣誉称号。例如:有的同学为了能够评上“优秀学生干部”,大肆挥霍宴请同学,虚情假意拉拢他人,以便在投票评选时获得更多支持率;有的同学善于伪装积极上进的假象,在老师面前表现得主动热情,骗取老师的好感。可是,一到关键时刻,就原形毕露,口头上积极响应,行动上却大相径庭,遇事总是推卸一切责任。这样的同学最初出发点就是为了最终的名利,而不是真诚地为同学服务。

2.4 不守承诺,拖欠贷款

助学贷款是国家为了支持贫困大学生安心上学的一条有力举措,是以人为本、重视人才的表现,体现了党和政府对贫困学生的殷切关怀。因为贷款的额度有限,只能解决少数贫困学生的困难,所以能够得到助学贷款的同学是非常幸运的,他们应该珍惜难得的机会,信守诺言,按期还贷。然而这样一项极为良好的措施却出现了政策制定者当初没有想到的现象,例如:相当一部分学生在毕业离校后,即人间蒸发,杳无音信。助学贷款到期之时,部分学生不予归还,甚至换名更姓逃避还贷。

2.5 以假充真,虚报材料

有的大学生在就业时,为了顺利达到自己的目的,弄虚作假,欺骗用人单位,谎称自己是学生会干部、优秀学生、获得过若干荣誉证书,甚至英语四六级证书、计算机证书、普通话证书、秘书资格证书等都有假冒的事例,三假(假学历、假证件、假人)现象不断出现,此种现象严重搅乱了职场风气。

3 大学生诚信缺失的原因

3.1 社会的不良风气,带来价值观念的改变

随着经济全球化浪潮的起伏跌宕和市场经济的发展,西方资本主义“以金钱为中心”“个人利益至上”等思想观念乘虚而人。社会是个大熔炉,从经济领域到社会政治领域,“假币驱赶真币”现象愈演愈烈:社会上说谎献媚者吃香,刚直不阿者倒霉;学术界出现的东拼西凑的“专著”;人们对盗版书、盗版光盘、盗版软件的默认和使用。整个社会出现了“诚信危机”,极大程度上腐蚀着大学生的灵魂。他们判断是非、善恶的标准发生了改变,道德价值观出现了严重倾斜。“见什么人说什么话”、“老实人易吃亏”、“人不为己,天诛地灭”等也就成了一些大学生的座右铭。

3.2 教育的恶性竞争,滋生大学生的投机心理

考试是教学活动和人才培养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检验、衡量、鉴别教学质量的主要手段,是选拔各级各类人才的重要方式,也是教育行政部门和社会对学校工作进行评估、评价的重要指标。它对于高等学校了解教师教学效果、学生掌握所学知识状况,以及进一步改进教学工作等具有重要意义。除了衡定和评判学生学业成绩而外,在选拔性的考试中更是一种竞争。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和高考的指挥棒作用,一考定终身的现实,使得竞争尤为激烈和残酷。为了取得考试的成功,有的考生产生了强烈的投机心理,诚信被抛弃,各种作弊现象也就在所难免。

3.3 教育体制的弊端,助长了诚信的缺失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高等教育体制远远不能适应社会经济体制发展的要求,近年来的高校扩招使学生剧增,学校师资力量、硬件设施等等都跟不上高校的发展,存在很多弊端和漏洞,教育制度急需完善。

因此,高校内部管理上的漏洞和教育体制的弊端成为了大学生诚信缺失的根源。招生中的暗箱操作、各类评优中的不正之风、学术研究中的失信、少数教师应付上课而不求质量、学校检查评比中的虚假行为等,客观上助长了大学生诚信的缺失。此外,很多高校并没有重视对大学生的诚信教育。

4 重建大学生诚信的具体措施

4.1 加强诚信教育

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在专业教育中,要把对大学生和诚信教育作为重要内容,鼓励他们追求真理,崇尚科学,培养他们坚持真理、探索真理的高尚品质,真的懂得什么是真理,什么是谬误,什么事情可为,什么事情不可为,懂得诚信光荣,弄虚作假可耻。从而明辨是非,追求真、善、美。使大学生自觉建立道德防线,自觉抵制谎言,真诚守信、践诺,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把诚实守信作为自己道德良知的红色警戒线,从而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4.2 改革考试制度

目前的各类考试大多是一考定终身,不利于因材施教。使在某方面有特殊才能的学生不得不痛苦地平均分配精力对待每一门课程,以求“过关”。而对学生考试作弊的问题,我们也应该反思我们的考试制度是不是要作一些改革:一是广泛实行学分制,给学生一定的选择空间,尊重学生的爱好和兴趣,引导学生自主地确定自己的发展方向。二是采取既重视结果又重视过程的考试方法,注重平时的考核、督促、检查,避免学生平时不“烧香”临时抱“佛脚”。三是改革考试内容,减少死记硬背的内容,增加综合分析的内容,着重考察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四是允许学生重修,以合格后的成绩进入学业档案,解除学生的后顾之忧。

4.3 净化社会环境

《论语》云:“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意思是说,上层的道德好比风,平民百姓的言行表现像草,风吹在草上,草一定会顺着风的方向倒。为政阶层必须率先实践先进道德,先正己,然后才能教化百姓。各级官员要严于律己,切实加强自身的诚信道德建设,防止和克服言行不一、言而无信、朝令夕改等失信于民的做法,要牢固树立起“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情为民所系”的责任心和义务感,杜绝灰色、黑色腐败。政府取信于民,引导整个社会趋向诚实信用。

5 结束语

诚信教育,任重道远。老师、家长以及每一位具有社会责任感的人,让我们携起手来,为教育诚信和诚信教育身体力行,给孩子和学生一片明净的天空和大地,让我们的孩子健康成长吧!

参考文献

[1]罗国杰.伦理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

[2]唐凯麟.伦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3]赖廷谦.思想道德修养[M].成都:四川民族出版社,2001.

[4].中国伦理学史[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

[5]朱贻庭.中国传统伦理思想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6]燕良轼.高等教育心理学[M].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2005.

[7]丁家永.现代教育心理学[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篇10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之一,无论在过去、现在还是未来,诚信对于建设人类社会文明都是极为重要的。但当前社会诚信缺失问题十分严重,不仅危害经济社会发展,破坏市场和社会秩序,而且损害社会公正,损害群众利益,妨碍社会进步。刚刚闭幕的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把诚信建设摆在突出位置,大力推进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公信建设,抓紧建立健全覆盖全社会的征信系统,加大对失信行为惩戒力度,在全社会广泛形成守信光荣、失信可耻的氛围”。随后,国务院总理10月19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制订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

在高校中,也大量存在着学生旷课、考试作弊、毕业论文造假、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弄虚作假或者随意毁约等诚信缺失的现象,这不仅给大学生的整体形象带来了负面的影响,也给高校和学生个人的发展带来了不良的后果。因此,在构建全社会征信系统的大趋势下,有必要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提高其诚信意识,培养其诚信习惯和行为,建设诚信校园。

一、大学生诚信教育的重要意义

诚信对于个人和社会的存在与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深远意义。《吕氏春秋・贵信》篇说,如果君臣不讲信用,则百姓诽谤朝廷、国家不得安宁;做官不讲信用,则少不怕长,贵贱相轻;赏罚无信,则人民轻易犯法,难以施令;交友不讲信用,则互相怨恨,不能相亲;百工无信,则手工产品质量粗糙,以次充好,丹漆染色也不正。可见失信对社会的危害是非常大的。诚信是一个人立身处世的根本,是一种人人必备的优良品格。讲诚信的人,处处受欢迎;没有诚信,在社会上寸步难行。大学生诚信教育对于个人发展、公民道德建设、提高全民族素质、国家政治文明建设,以及弘扬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等方面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1.诚信是大学生个人发展的基石

当代大学生是建设国家的希望, 其健康人格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塑造既关系个人的成长与发展,也关系到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关系到我国市场经济的道德秩序。在学校,老师不会放心地把一项重要的事情交给一个不信赖的学生去做,同学也不愿意与一个虚假伪善人的交往和生活在一起;在社会上,金融系统和银行不会与一个有诚信污点的人发生经济往来;商业行为中,也不会有人信赖你,与你合作;工作中,单位领导也不会把重要的任务交给你。只有诚信,才能让你拥有更多的朋友、合作者,才会拥有更多的成功机会,才有实现人生价值的可能。

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认为人若不讲信用,在社会上就无立足之地,什么事情也做不成。“立身诚为本,处世信为基。”这是大学生诚信手则中的第一条内容。由此可见,诚信,作为品德修养和行为规范,是我国传统道德大厦的根基,是中华民族道德之魂,更是个人修养的基石。大学时期是学习各种知识本领,锻炼、提高社会实践能力的重要时期,是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关键时期,是青年成人成才的重要阶段。所以,大学生既要努力获取各种知识和技能,更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其中,诚实守信,是最基本的素质,是一个人的“身份证”。

2.大学生诚信状况是展示高等教育的重要名片

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具有高尚品德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这要求学校全面推进德、智、体、美、劳等教育。掌握先进的知识固然重要,但若没有诚实守信的道德品质做支撑,也只能是“危才”。万事“德”为首,“诚信”是德育的一块基石,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显得越来越重要。大学生,作为社会进步和生产力提高的生力军,作为未来社会的希望,如果他们没有诚信观念和行为,对社会的发展将是不良的导向,高等教育也是失败的。合格的大学生应该是有道德、有理想、讲诚实、守信用的,所以,大学生诚信状况反映了高等教育的成败。

此外,大学生在就业中的行为和毕业后在单位的表现关系到学校的名誉和发展。当前,随着高校的连年扩招,每年有大量的毕业生,就业竞争也越来越激烈。但有些学生为了找一份满意的工作,不惜以牺牲诚信为代价,在个人求职简历中编造各种虚有的荣誉证、资格证和学习成绩,杜撰一些不存在的学生干部履历和社会实践经历。还有一些学生,为了自己的单方利益,撕毁协议,频繁跳槽,给招聘单位带来很大的麻烦,甚至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给自己和学校的发展都蒙上阴影,影响了学校和用人单位的长期合作关系,使用人单位对学校的推荐工作表示怀疑,失去对学校的信任,可能长久之内不愿到学校来挑选毕业生。这势必影响学校的长远发展,影响以后毕业生的就业。所以,高校要加强学生诚信教育,教育学生无论在学习、生活和工作中,都必须有“诚实守信”这样基本的道德素质,做到为人正直,工作塌实,吃苦耐劳,忠诚爱岗。让诚信成为学生个人生活、就业、工作的名片,也成为推动高校发展的一张名片。

3.大学生诚信教育有利于社会道德体系建设

把公民道德建设作为提高全民族素质的基础工程,这是《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要求,对于构建社会主义道德体系、保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高等教育担负着促进社会发展、民族进步的重任,高等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培养合乎社会发展、社会进步需要的人。大学生诚信教育是公民道德建设取得实效的重要途径。大学生是公民道德建设的重要群体,他们的思想道德状况如何,关系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成败得失,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命运。当代大学生是建设未来社会的主力军,在校期间若不养成诚实守信的优良品质,必将给社会稳定和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增加不稳定因素和潜在危险。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坚实基础。所以,高校必须开展诚信教育,切实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合格公民,培养出具有高尚道德水准的合格人才。这既向社会源源不断地输入合格人才,也利于社会道德水平的提高,推动社会道德体系的建设和发展。

二、大学生诚信教育的路径

大学阶段是大学生由学校步入社会的桥梁,此时的诚信教育既是巩固诚信教育的成果,又在此基础上加以拓宽和延伸,是为学生一生的诚信奠定基础。那么在中央着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背景下,大学生诚信教育应在诚信观念培养、诚信氛围的营造、构建诚信评价机制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制度等方面下功夫,尽快与社会征信系统接轨。

1.培养诚信观念是基础

习惯决定命运,习惯成就未来。树立诚信的观念和行为习惯, 是诚信教育取得成效的根本保证和重要基础。要深入挖掘诚信的教育资源,在学生中大力加强诚信教育,普及信用文化和知识,确立人无信不立的理念,有目的的培养大学生的诚信观念,培养诚信品质,不断提高学生道德素质。积极引导、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他们具有强烈的正义感、社会责任感和现代公民意识,使其成为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质的人,自觉做诚实守信的人。大学生诚信品质的养成离不开诚信实践,只有将诚信教育渗透到处理大学生生活实际问题中去,让他们在道德实践中检查自己的言论和行为是否符合诚信要求,及时改正不符合诚信的行为,才能真正促进大学生诚信观念的养成。要将诚信教育的内容贯穿到高校的各项教育与管理工作中去,要充分利用和挖掘各种教育资源,合理利用各种诚信教育载体,把诚信教育与教学科研建设、师风学风建设、校园文化建设等结合起来,通过课堂教学、讲座、报告会、讨论会、辩论赛、文化艺术活动等教育方式,努力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诚信意识,使诚实守信成为学生的自觉需要,成为学生评价自身行为规范性的道德标尺。

2.形成讲诚信的良好舆论环境是关键

诚信观念的培育,需要持之以恒的道德教育,更需要社会舆论的支持和约束。要在社会绝大多数人中形成共识,要在全社会树立起守信光荣,失信可耻的观念,营造守信者受尊重、失信者遭鄙视的社会舆论氛围,引导和形成诚信之风。要加强诚信的舆论监督作用,利用文化活动、新闻媒体、网络等舆论载体,大力宣传诚信行为和文化,对诚信者予以道德褒扬和精神奖励;大力曝光失信行为,对失信者进行道德谴责和精神惩戒,在全社会形成对失信行为和失信者“过街老鼠,人人喊打”的局面。学校要形成良好的讲诚信的校园风气、校园环境和舆论氛围,对于学校的违规办学、违规收费,教师的造假剽窃他人科研成果、违反职业道德规范,学生的篡改成绩、伪造简历、逃废国家助学贷款等现象要进行大力打击和曝光,让失信者付出惨痛的代价,使所有人不敢造假,不敢失信。要积极发挥学生党员、干部和教师的率先垂范作用,做好表率,宣扬诚实守信的先进典型,倡导校园诚信文明。

3.加强诚信评价体系的建设是重点

一个人诚信行为如何被确认,社会对他怎么样评价和监督,评价体系的指标有哪些,这是社会形成良好诚信行为氛围的保证。这关系到诚信行为能否被社会认可,能否长久坚持。建立大学生诚信评价体系,就要把学生在校期间与信用有关的日常行为、个人品德、学习考试情况、还贷情况、奖惩情况、就业协议等信息建成数据库, 进行跟踪记录和动态管理,并做出相应的信用评估,在条件成熟时与社会征信系统对接,供金融系统、就业单位等部门查阅。同时,学校对大学生在校期间遵章守约的行为进行诚信评价,作为大学生各项评奖评优、竞聘干部、申请助学金、入党、研究生入学及就业推荐、信用贷款等行为的主要依据,对于出现的学术抄袭、考试作弊、求职材料造假等行为直接给予负面评价,增加失信成本, 督促大学生自觉维护个人诚信,营造优良的校园信用环境。要进一步完善大学生诚信监督系统,通过学生自我监督、同学相互监督、老师全面监督、家庭协助监督、社会共同监督,形成一个完善的诚信监督系统,使学生在强有力的监管之下,不能做出失信行为。

4.建立和完善各种法律、法规和各项规章制度是保障

“苏丹红”、“瘦肉精”、“三聚氰胺”等词,曾一次次拷问着我们的制度和法律、法规。没有健全的各种法律、法规和各项规章制度,诚信危机就还会爆发。在目前诚信还没有成为普遍的道德自觉时,必须建设公平正义的各种法律、法规和制度,弘扬诚信正义,抑制歪风邪气,努力形成人们之间相互信任,真诚相待的良好社会氛围。

首先,国家要加强相关法律、法规等制度建设。不健全的法制,无力的监管,缺少舆论的监督,使得失信行为逃避了应有的处罚,带给社会不良的导向。其次,政府要加强自身的诚信建设。政府诚信行为对公众起着示范和表率作用,它是整个社会诚信体系建设的前提和关键。政府部门要带头宣传诚信,践行诚信,营造良好的诚信环境。第三,高校要完善相关规章制度,以约束性的制度引导和管理学生、老师,使他们养成自觉遵规守纪,诚实守信的习惯。同时加大打击失信行为,提高失信成本,使失信者的无利可图,使诚信者得到保护和赞誉,使诚信行为走上良性循环的轨迹。第四,社会和学校要建立和完善个人信用制度。要加快建设社会征信系统,尽快把学校、社会的个人信用融合,引导个人增强诚信观念,抵制失信行为。

三、结语

诚信是一个人良好的道德品质,是社会道德建设的基础。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重在通过教育活动, 培养、提高学生的诚信意识和诚信习惯,形成讲诚信的良好校园氛围,促进社会诚信风气的形成。大学生的诚信教育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的面很广,需要政府、社会、学校各部门的共同努力,需要尽快完善和健全社会的诚信制度,加快相关法律、法规建设,大力宣传诚信文化,构建诚信评价机制,形成人人讲诚信的社会氛围,大力惩戒失信行为,奖赏守信者,努力构建诚信社会、和谐社会。

参考文献

[1]高滨,赵丽芳.浅议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的必要性[J].科技信息,2011,18.

[2]马冬香.大学生诚信危机及诚信教育体系的构建[J].黑龙江科技信,2009,25.

[3]王旭涛.大学生诚信教育机制研究[D].四川:西南财经大学,2007,3.

[4]许薇.大学生诚信教育研究[D].北京:中国政法大学.2011,3.

[5]艾政文.高校构建大学生诚信教育机制的实践路径研究[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