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式教学法论文模板(10篇)

时间:2023-03-07 15:20:31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探究式教学法论文,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探究式教学法论文

篇1

一、案例式教学的选题要求

案例式教学作为一种先进的教学方法,并不能适用于所有课程的教学过程。从本质上讲,案例式教学是一个从具体到抽象,从个别到一般,从微观到宏观的思维过程,贯穿着分析与综合、归纳与演绎,符合人们的认识发展规律。主要采取教员引导与学员自主式学习相结合的方法进行。通过一个典型的案例组织学员查找资料、准备发言提纲、讨论发言、提出意见等,让学员“身临其境”,变学员“被动式受教”为“主动式参与”,以一个参与者的身份阅读、感受案例,以一个决策者的身份对案例分析、判断,做出决定。同时学员在分析、判断、处理问题的同时也可充分检验理论的正确性、可行性,充实完善理论知识。正是由于案例式教学的这种主体性强的特点,案例式教学往往更适合于指挥类、战役类、管理类课程的教学活动。

教学内容的不同要求选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教学方法的选择对于教学过程的实施至关重要。案例教学具实践性强的特点,实践性强调在仿真的情境中解决实际问题。案例式教学作为一种教学方法,通常适用于实践性强的课程,而且采用案例式教学方法在选题时也应慎重,要根据适用的教学对象,把握好案例的层次。案例的情景应是学员以后任职经常可能遇到的情景,案例中蕴涵的问题和面临的决策,是胜任工作不可回避的经验。

因此案例式教学在选题时应精心选择、合理编组。所编写的案例应该能够引导学员认真阅读,深入研究,从中找出需要解决的问题,接着分析产生问题的各种原因,提出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法,论证采取措施的可能性,最后经过分析对比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案。案例教学过程的实质是通过案例为学员提供的模拟情景,充分调动学员思维的积极性、主动性去做“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分析判断和论证性的研究工作,提高思维决策和处理问题的能力水平。

二、案例式教学的教学对象要求

案例式教学过程中对学员的能力素质有着较高的要求。案例教学过程中学员不再是观众和听众,而是教学舞台上的“主要演员”。他们可以动脑动口,质疑探索,提出新的思想、新的观点,学员自觉听取别人的观点和经验,集思广益。

案例式教学的这种互动性对于教学对象而言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互动即需要教学对象具备互动的基础,互动的条件。这种互动的条件就要求学员在教学过程前熟悉案例的相关内容,并有针对性地进行相应的知识准备工作。学员的知识准备质量将直接关系到案例式教学的教学效果。准备的过程可长可短,准备时间的长短取决于案例式教学内容的可互动深度。因此采用案例式教学对学员的知识储备要求通常会比较高,尤其适合于具有丰富的工作经历、一定的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的学员。这些往往不满足于空洞的理论说教,不满足于对知识的一般性掌握,而是希望通过在院校的系统学习,求得对知识的深入理解和升华,做到理论与实际的有机结合,从而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案例教学恰恰可以较好地满足这部分学员的需要,适合于干部进修、中高级培训和研究生教育等班次的教学。

三、案例式教学的案例设计要求

案例教学法,是在对案例所述矛盾的剖析中培养学员运用理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创新思维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案例教学应根据不同的教学目的,有针对性地采取不同的选择案例的方法。一是知识点选例法。即所选案例包含理论学习的若干知识点,通过案例分析,能够起到对理论的深化理解作用。二是矛盾点选例法。即针对理论在实际运用中经常出现的矛盾选择案例,以揭示理论运用中可能出现的障碍。通过案例分析,使学员掌握运用理论的基本方法,提高以理论指导实践,以及分析问题、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三是创新点选例法。即选取那些反映新形势下的新情况和新思路的案例。

当前在教学案例的设计中,要注意以下三点:一是案例的选择要有针对性。必须针对每一章,每一节的知识点。方向选择正确的案例可以使学员在亲身体验各种各样活生生的真实案例中,产生感性认识。培养直接动手能力、发现问题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方向选择不正确的案例不但不能明确表述所要说明的知识点,还有可能使学员产生误解,使此次的教学失败。因此,案例的选择要有典型性和明确的指向性。二是案例的选择要有一定的模糊性,不能见案知意。三是案例的难度要适当。在案例的选择上要难易适当,既不要太难,使分析问题无从入手;也不要过于容易,使学员无需经过分析、推理、判断就可以得出问题的答案,不能引发学员进行不同认知的争论,使学员学习热情受挫。难易程度适中的案例,可以使学员就此问题进行激烈的辩论,并提出自己不同的观点和见解,使学员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得到锻炼和提高。

四、案例式教学对教员的素质要求

案例教学不仅为培养学员的全面素质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时对教员的知识结构、实践经验、教学能力、工作责任心等,都提出了新的更高的标准。比如,案例的编写如何按照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要,抓住重点、难点和热点问题确定选题;如何体现案例教学的本质属性,找出激发学员创新思维的矛盾碰撞点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长点;如何围绕问题调动所学知识,提高学员的综合素质等。还比如,案例教学中,教员如何组织和引导学员进入情况,成为案例教学的主持人、归纳总结的发言人、群体互动的引路人;教员如何发挥思想碰撞“催化剂”和背景材料“信息库”的作用等等。这就要求教员既要有深厚的专业底蕴和广博的理论知识,又要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组织教学经验,还要具备很高的综合素质和很强的创新能力。案例教学以问题为牵引,教员要寻找各种现实问题,形成有序的教学体系,这是层次更高、难度更大的教学。实践证明,开展案例教学能够促使教员突破传统教学思想的束缚,激发创新思维,树立起新的教育教学理念;能够促使教员改善知识结构,丰富实践经验,从单一的学科专业型向复合多元型转变,从单纯的理论学术型向实践应用型转变;能够促使教员改进教学方法,由注重知识传授向注重能力培养和思维创新上转变。

篇2

2探究式教学方法及其应用

探究式教学是一种在学校环境下模拟性的科学研究活动,旨在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特别是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创新能力,使学生在知识获得的过程中经历类似科学家的探究过程,积极主动地构建知识体系,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科学态度和科学探究能力。在数字通信原理课程教学中,我们重点抓好了课前预习准备、课堂研讨交流、课后总结练习三个环节中探究方法的应用。每次课前都会提前告知学生需要学习的内容,让学生实现对课程相关知识先自主进行探究,发现问题,带着问题来听课。同时,考虑到该课程涉及大量公式、定律推导,往往教师在台上讲得口干舌燥,写得粉尘飞扬,而学生在下面听得云里雾里,昏睡一片,对于一些相对简单的公式、定律推导,让数学基础较好的学生参与讲解,例如平稳随机过程自相关函数性质的证明、2PSK功率谱密度的推算,等等。学生接到任务,有压力就有动力,最终能够上台给其他同学讲解,需要私底下在课前做足功课,来不得一点马虎。课堂教学中,教师主要引导作用,为学生设置场景,介绍背景知识。通过介绍工程实践中的一些实际问题,引导学生去思考。例如,通过给学生观看实际的信号形状,让学生发现实际系统中信号经过信道后会发生变形,引导学生思考这种变形会产生什么后果,进而引导学生思考采用什么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而一些简单推倒,通过随机抽点的方式让学生来讲解,在讲解过程中鼓励其他学生提问,教师在适当的时候也进行引导性提问。而当学生讲解中出现一些错误观念时及时进行纠正。此外,还针对一些有争议的问题,让学生采用分组辩论的方式来解决。从而充分调动了学生的课堂积极性。课后复习也是教学中的重要环节。探究式教学方法改变了以往简单出习题的方式,提出一些开放性、前沿性的问题,让学生自己动手查阅资料,跟踪最新的通信领域研究成果,撰写读书报告。每个学生的报告会被教师评分,计入课程最终成绩。同时,针对数字通信原理课程的特点,设置了很多仿真作业,让学生自己动手来实现一些基本的通信模块。教师也给学生提供一些基本的仿真程序,然后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进行修改。通过抓好以上三个环节,数字通信原理课程教学效果有了明显改善。学生既能够从中学到基本的原理,又能够了解通信领域最新发展,既能够达到课程考试要求,又确实提高了能力素质。

篇3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广大教育教学工作者对教育教学进行广泛而深入的研究,新的教育思念、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等不断提出,成绩斐然。如此研究的目的就是提高学生的素质,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是创造力。

“一个民族的灵魂在于创新”,探究式教学方式正是基于此应运而生。探究式教学法的根本目的是开启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其创造性能力,任何教育方法的应用都有两面性,我们发扬它的积极性,但同时还应在应用中注意一些问题。

第一,课堂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传统教学是以教师为中心,以知识为本位,以传授为方式,此种教学观念是极为滞后性的。中国古代曾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但近代中国的创造发明少了,其原因故然是多方面的,但传统教育的弊端是显而易见的,长期以来,在学科教学中,以灌输知识为主,忽视对能力特别是创造能力的培养,以至学生在考试中分数很高,但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却不强,即所谓“高分低能”。探究式教学中要求以学生为中心,应用知识、解决问题为基本特征的研究性学习方式,让学生处于开放的情境中,用类似史学研究的方式,去主动探索,从而形成自觉的、习惯性的研究性学习方式。

第二,探究式教学中应加强教师素质培养,传统教学中,教师只要把书本上知识理顺,识记、理解,然后讲授给学生就行了,这样“外行也可以干内行”,这是接受性学习,掌握教材知识就是目的。而在探究式教学中,教师不仅要熟悉掌握教材,而且更重要的是把教材只作为一个平台,作为一个支撑,去设置教学目标,教学模式,去整合教材,引申教材,给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同时要因势利导地对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组织全班进行研究性学习,共同追求新知识与未知。因此,教育者必须先受教育,教师必须不断调整和更新知识结构,加强自身修养,转变教育理念。

第三,探究式教学中,应适当安排些专题研究课,以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使得学生对知识能全面理解并且有一定的深度。如:在讲解秦汉、隋唐、明清(前)时期的对外关系时,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快速阅读相关的教材,让学生自己整合,而后得出阶段性的特征概要,即走向世界的秦汉,全面开放的隋唐,逐步闭关的明清,然后引导学生从政治、经济、文化、对外关系、民族关系等几方面去分析,以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归纳时提出“中国古代的对外关系在某些方面有一定的共同点:(1)对外交往频频的原因是:政府对外政策开明;交通便利;国家统一,经济稳定且相对繁荣;文化先进。(2)对外交往的基本途径是:生产技术和文化交流;人员和贸易往来。(3)对外交往的基本内容是:睦邻友好;经济贸易往来互通有无;文化交流取长补短。(4)对外交往的影响是:推动周边国家社会制度进步,促进欧洲由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迈进;加强国家之间的相互了解、相互联系和友谊;促进双方经济的发展;促进双方文化的交流。最后对知识进行引伸,如联系汉、唐、明三朝对外友好往来的事实,说明对外开放对我国历史发展所起的作用。第四,探究式教学中应把握探究的起点。探究式教学应概括教学目标设计好中心议题,通过教师的设问启发同学的询问,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筛选问题,并通过听讲、讨论,反思,最后推导出结论,即需经历寻疑——质疑——议疑——解疑等环节。探究式教学中设疑要有度,应适应学生的心理特点,认识水平,学习能力,鼓励学生由此及彼,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质疑议疑、解疑要有法,也就是要注意启发引导学生思考、分析、归纳,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能动性,否则,疑还是疑解决不了根本问题。

第五,探究式教学中应联系实践,注意培养学生思维迁移能力。在探究式教学中,教师应将教材内容联系社会实践,鼓励学生大胆地寻疑、议疑和释疑。商鞅…“移本立信”的典故,目的是争取民众支持和信任,教师可以联系“诚信”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讨论,以树立“诚信”意识,这样驱使学生的思维经常处在一种兴奋活跃的状态,学得主动,学得投入,认识才能步步深化,能力才能节节提高。

第六,探究式教学中,要注意对学习过程中学生应具有的历史研究所要求的立场观点、方式方法和能力的培养。如:史学理论,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理论,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理论等。

篇4

学生思维活跃、情绪高涨、师生积极互动、课堂充满活力,这是每一位语文教师都追求的理想教学境界。虽然这需要我们在很多方面付出艰辛的努力,但是,最为重要的是,在教学中必须选择能够点燃学生创造与创新激情的教学方法,那就是探究式教学法。只有让学生在课堂上学会探究、把教学的过程变成引导学生探究的过程,这样,高中语文课堂才会因学生思维的活跃而大放光芒。

所谓探究式教学,就是在教师的积极引导下,学生把人生、自然与社会作为学习探究的对象,质疑问难,深入研究并解决问题。在高中语文实施探究式教学既是新课程改革的客观需要,也是学生健康发展的客观需要。高中语文新课标明确指出,“应在继续提高学生观察、感受、分析、判断能力的同时,重点关注学生思考问题的深度和广度,使学生增强探究意识和兴趣,学习探究的方法,使语文学习的过程成为积极主动探索未知领域的过程,”当前的社会是学习化社会,随着课堂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自主、合作、探究”的教育理念已经深入人心。探究式教学方法不仅可以使学生在教师的启发和帮助下,发挥主体性,充分发挥小组学习、全班学习的群体作用,在合作中学习,丰富语言积累,提高学习效率,而且能够让学生学会创新与创造,培养他们的主动探究、团结协作、勇于创新的精神。

新课堂中的语文教学既是学生展示才华合作探究的平台,又是师生间互动探究完成语文教学任务的过程。适合完成新课标教学要求的教学方法很多,但是,无论教师选择何种教学方法。我们都不能忽视,学生是语文教学的主体,教师的教法归根到底耍通过学生的主体活动来获得效能。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可以从以下途径实施探究式教学。

1 精心设疑,引起学生探究动机。

宋代大学问家朱熹曾说:“大疑则大悟,小疑则小悟,不疑则不悟。”(《南雷文案》卷二《答董吾仲论学书》)有疑才能活跃思维,有疑才能增长知识,有疑才能创新。也正象人们常说的,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的积极思维往往是从疑问开始的,学生定向探究的欲望也是从疑问引起,有疑才促使学生进一步去思考,去探索。语文课堂上的问题最好是具有较大的开放性的,不过也可以是对课文的理解有较大价值的。教学《胡同文化》一文时,备课时教师就可以准备三个课题:中国民居建筑文化,“忍”在今天能否继续作为我们的座右铭。简评汪曾祺的散文风格。在讲到汪曾祺的京味语言时,教师可以提到老舍先生的京味语言,初中课本上有《骆驼祥子》的节选,就可以动员学生选择两位作家语言风格作比较,再如,《米洛斯的维纳斯》一文中,研究的问题是;你同意“为了如此秀丽迷人,维纳斯必须失去双臂”这种说法吗?维纳斯是爱与美的女神,关于她断臂的故事,学生已经不陌生,但是如何去鉴赏她残缺之美,学生却无从得知,通过学习课文,通过大家的讨论辩论,同学们的认识有了很大的提高,教学目的也就得以实现。又如教《滕王阁序》时,教师可以就“有人评论王勃的《滕王阁序》具有‘四美’设置问题,让学生充分讨论,发表自己的看法”,教《谏太宗十思疏》一文中时可以就该文阐述的问题有什么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设疑。教学《石钟山记》一文时,教师可以设置“如何认识苏轼关于石钟山得名原因的考察经过和结论的偏颇”的课题供学生探究。以上谈的是教学中教师的设疑,其实,教师的预设问题并不是为了束缚学生手脚,而是为了起到砖引玉的作用。最重要的还在于引出学生的“玉”。

2 巧妙引导,鼓励学生大胆质疑。

只有学生勇于提出问题,才会真正实现师生的互动,课堂才会在探究的氛围中精彩起来。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向教师、教参和教材说“不”!不过,这个“不”字应该说得有理有据。在教《六国论》的时候,文中论述了燕国的灭亡:“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作者苏洵认为燕太子丹派遣刺客荆轲刺杀秦王未成,导致秦王大怒,发兵灭燕。当教师讲到这里,有学生对苏洵的这一看法提出了自己的疑问,打断了教师的讲课。教师应该看到,这是鼓励学生大胆质疑的一个良好契机,教师可积极鼓励:你的见解很好,再想一想,大家讨论一下。这顿时激活了全班学生的思维,大家纷纷就此讨论起来。有同意苏洵观点的,但更多的同学表达了自己的不同见解。他们运用自己所学的历史知识,从政治、经济、军事等各个方面对燕国灭亡的原因做出了令人信服的分析,认为“荆轲刺秦王”不过是燕国灭亡的一个前奏。是秦国一统天下这一大势所趋中的一段插曲,只不过是秦王宝剑指向燕国的一个很好的借口而已。

篇5

 

一、多样教学,激发兴趣

1、丰富识字形式,倡导趣味识字

爱因斯坦有句名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识字教学要遵循儿童的认识规律,关注识字的兴趣,激发识字愿望。心理学家皮亚杰说过:“所有治理方面的工作都依赖于兴趣。”兴趣是每一个人成才的起点,是每一个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考、探索事物底蕴的内在动力。低年级学生活泼好动、好奇心强,注意力不持久,教学时应特别注重根据他们的年龄和心理特征,采用生动活泼、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小学语文教学,提高学生学习生字的积极性。在识字教学中,为激起学生识记字形的兴趣,我们可以教给学生许多生动有趣的识记方法,如加一加、减一减、换一换、猜谜语、做游戏、编顺口溜……使识字教学变枯燥为新奇,变呆板为活泼,变被动为主动,从而提高识字效率。

在识字教学中,有时我不采用直接地,原原本本地把字形摆在学生面前的形式,而是用猜谜语的方法,先给出谜面,让学生尝试写出字形,如,教学“旦”字时,告诉学生:“地平线上太阳升”;教学“量”时,说:“日下一横长,里字下面藏”怎么写呢?同学们展开讨论,动手动脑,拼拼凑凑,写对的同学眉飞色舞喜不自禁,没写出的同学也受到启发小学语文教学,恍然大悟,眉开眼笑,就这样,字形在快快乐乐之中扎根于学生的脑海里。此外,为拓展识字量,激励学生观察字形,展开丰富联想,让他们自己动手编字谜,小组讨论交流,学生积极性可高兴了。

2、鼓励自主创新,倡导自主识字

在识字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自主识字能力,教给学生利用熟字记忆生字、利用字形和字义的联系识记生字等方法,教会他们用查字典,利用工具书来识记字音、字形、字义。注重调动学生识字的主动性,让他们互相交流学法,突破教学难点。如:在教生字时,我常问学生;“你是怎么记住这个字的?”“你用什么好办法来记住这个字的?请你告诉大家”“你觉得哪些字最难记,最容易写错,要提醒大家注意?”每次一提问,学生就会争先恐后地举手发言,交流学法。就这样学生思维活跃了小学语文教学,注意力集中了,孩子们全身心地投入,动脑筋想办法。这样识字教学不仅变得容易论文格式模板。而且充满了趣味和快乐。即能和大家分享识字的乐趣,又能有效地培养孩子们的自主意识,创新能力。

我还采用各种游戏形式,帮助学生巩固识字。

教师只有研究教学方法,积极探索教学规律,才能促使学生学得积极主动。学生掌握了良好的学习方法以后,便相应地提高了自信能力。

二、以旧辅新。以新带旧

识字教学最好的巩固方法就是复现。学生掌握新知的过程是很宽的同样遗忘的速度也是相对应的。这是低年级儿童的遗忘规律。要克服遗忘,就要采取多种方法复现。认字和认人一个道理:一回生,两回熟。三回四回成了好朋友。学过的生字两三天之后进行复习、巩固尤其重要。复现就是要让那些学过的字经常回到新课当中。我总是及时地把学生提到的字写在黑板上。经常让这些字和学生们见见面,就能加深印象。如:在教学“她”时,同学们会用换部首的方法,变出很多字。换上三点水是池塘的“池”;换上单人旁是他们的“他”;换上提土旁是土地的“地”;换上马字旁是奔驰的“驰”。我把这些字全部写到黑板上,在让孩子们猜一猜:有水能养鱼虾;有土能种庄稼;有人不是你我;有马能行千里;孩子们马上就猜出来了。这种多个字的学习也经常出现在我的课堂中。

三、把握规律,识记汉字

汉字的造字主要有象形、指事、会意和形声四种。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在短期内掌握大量形体各异的字形是十分困难的,而识字方法具有多样性,如果教师能向学生揭示汉字规律,教给独立识字方法,学生就会举一反三小学语文教学,触类旁通。有位教育家说过:“教学的艺术全在于如何恰当的提出问题和巧妙的引导学生作答”。教学是以动态形式呈现出来,而结果则以静态形式存在于学生的主观世界之中,为了孩子们都想学,都会学。在教学中,应根据不同的学习内容,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汉字的方法和规律论文格式模板。汉字是属于表意文字,其中百分之七十以上是形声字。因此,正确掌握形声字是完成小学识字任务的关键之一。在识字教学中,我指导学生学会字形中表义的形旁和表音的声旁,根据声旁、形旁来巧妙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找读音、找字义,当学生学会之后,就大大提高了识字能力。

四、直观形象,加深记忆

众所周知,人类的感知行为主要包括视觉、听觉和触觉三种不同的形态。直观、形象,能激发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更利于学习效率的提高。有许多的家长在刚开始教孩子认字的时候,可能都会有这样一种经验,就是在教一些字的时候总是会把相关的实物给孩子看看、摸摸、闻闻或者直接把这些字贴在相关的物品上,如把“门”字贴在门框上小学语文教学,把“电视”贴在电视机上,等等。其实这就是因为低年级的孩子,他们的思维主要还是以直观形象的具体思维为主。例如:我在教“笔”字时,我先出示毛笔实物,让学生说出它的名称、形状,然后才出示生字卡学习生字。学习“尖”“山”字时,让学生发挥想象,动手画一画,学生就会惊奇的发现,这些字的字形,是通过这些食物的形状和特点演化而来的。

五、开展实践活动,渗入生活识字

篇6

“如果要学生学习科学的方法,那么有什么学习比通过积极地投入到探究的过程中去更好呢?”(教育家施瓦布)这句话对于现今开展小学语文教学新课程改革强调改变学生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的基础教育任务提供了新的方法和策略。认为教师应该用探究的方式展现科学知识,学生用探究的方式学习科学知识及内容。现就什么是探究性学习,探究性学习的特征,开展探究性学习的必要性及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策略进行浅显的论述,以飨读者。

一、探究性学习的涵义

探究性学习是从学科领域或现实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主题,在教学中,创设一种类似于学术(或科学)研究的情境,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实验、操作、调查、搜集与处理信息、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获得知识、技能、情感与态度的发展,特别是探索精神与创新能力发展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探究式课堂教学是双边的,教师与学生都将以导师和主人双重的身份进入课堂。

二、引导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的重要性

教学改革的根本任务是转弊为利,要按照现代教学的运行机制,变换传统的班级授课制的组织形式,减少教师在课堂上的讲授时间,调动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动性,使课堂教学焕发生机。探究性学习方式对于教学改革是符合实际的,是能够打破传统教学的书本、教室的壁垒,与学生的生活世界相联系的,是遵行现代教育以人为本理念,给学生发展以最大空间的学习方式。

小学语文教学选用探究式,可以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探究,在质疑问题中探究,在观察与比较中探究,在矛盾冲突中探究,在问题解决中探究,在实践中中探究,既体现合作学习、自主学习在教学应用,又凝聚了学习群体的智慧力量,让学生能在体验中成长,感受到语文学习的快乐。

三、探究性学习的特征

从探究性学习的概念中,我们知道探究在于主题(问题)甄别设立、情境创设、解决合作梳理、交流体验感悟,在其探究过程中具有以下特征:

(1)问题性。探究学习通常是围绕一个主题展开的,问题质疑、解疑就成了一个载体。学生首先在学习和生活中发现、提出问题,再着手调查、搜集整理资料、解决问题,在一系列的探究过程中实现教师的教学目标,满足学生的学习愿望,体验了学习,发展了学生。

(2)开放性。在探究过程中,学生把问题的解决与生活相联系,打破课堂教学书本与教室在空间上的束缚,拓宽了学习的范畴,带来了学习方式的开放,促进了相互间的交流与合作,从而促使学生思维方式的开放,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特征。

(3)活动性与主动性。探究性学习是以活动为主线展开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既可以根据自己兴趣、特长自主选择课题,选择研究方式,在实践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从而获取直接应验和间接经验。

(4)整合性。探究学习过程中问题的解决,需要学生综合运用多学科的知识及学习方法,从而克服分科学习对人才培养的弊端,培养了综合能力,促使各学科知识的整合。当然,学科知识的整合探究也提出对教师知识结构构建与运用的要求。

当然,在探究学习也是一个多向互动的学习过程,探究过程既要求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与协作,也要求在探究过程中的调查、采访对象的互动,这样多重的互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团队精神。

四、探究式学习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教师作为探究课堂教学的导师,其任务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使他们自己去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做到自己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同时,教师还要为学生创设情境,建立探究的氛围,促进探究的开展,把握探究的深度,评价探究的成败。探究式学习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显得尤为重要,其又如何应用呢?

1.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的策略

探究是一种心理倾向和行为方式,其基本内涵是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它是人自身发展的需要,是激发潜能的所在。

(1)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方式多样而不拘形式。在导入新课时,或介绍写作背景,或巧妙设疑,或表情朗读,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教学过程中,可以借助多媒体手段以图文并茂等形象多方面地吸引学生,甚至穿插读、议、讲,在有疑惑处点拨解答,于无疑处设疑深究,做到对课文有理解,有感悟,感受作品中文字的喜怒哀乐,加深对生活的认识。

(2)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要把握恰当的启发时机。时机问题不仅在于教师对于几个问题先后顺序的安排,更在于对学生思考问题深度的把握。给学生空间与时间,教其方式与方法,掌握时机这样才能拓宽思维的范围,提深思维的层次。

(3)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要重视学生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准备,探究精神的培养。语文是一门表现人的思维情感的学科,缺乏知识储备是无法维护正常思维的。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对课文的熟悉程度,对于开展有效的课堂教学是极为重要的,没有充分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准备(包含对生活感受的积累),而欲展开有效的探究教学,是无法想象的,是机械的,被动动,是没有互动的教师独白的单向性教学,是不能让学生保持思维新鲜感,更不能促使学生探究性思维的形成。

2.指导学生实施好探究过程的策略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探究性学习提倡学生自主探究,并不是放任自流,教师要巧妙颠簸,相机诱导,在教学中教给学生自主探究的方法,掌握探究学习实施的策略。

探究学习一般分为五个阶段,即问题阶段、计划阶段、研究阶段、解释阶段、交流阶段。

问题阶段。其任务是提出问题,确定主题。提出问题既包括教师设置适当的情景,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引发学生的问题,又包括教师直接提出探究的主题。确定主题,就是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的认知水平对若干问题进行筛选,明确方向。

计划阶段。这一阶段的任务是安排好探究活动的计划,教师要注重其活动计划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

篇7

二、仓储与配送探究式教学模方法的基本步骤

1.设计情境,提出问题

教师在上课之前,要大量的查阅教学相关的资料。并对这些资料进行分析与整理,根据资料设计问题,要求问题的设计一定要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问题的难易程度将直接影响到学生学习积极性。这个环节是探究式教学方法实施的第一个环节,也是最重要的一个环节。

2.合理分组,思考问题

探究式教学模式设计的学习任务要求学生分组完成。合理分组会直接影响到探究式教学方法的教学效果,因此合理分组是十分重要的。根据学生的学习成绩进行分组,每组同学中成绩有好有坏,成绩好的学生带动成绩差的学生,合作共同完成教师提出的问题。每个小组是一个团队,为了保证小组里的成员都能积极地完成教师提出的问题,要通过考评把小组成员的利益捆绑到一起。

3.讨论问题

先进行分组讨论,在进行分组讨论时,教师可以参加到某一个小组中,与小组成员共同进行问题的分析。分组讨论后,可以由各小组的代表进行班级大讨论,把大家得到的答案进行分享。使每个小组都能在这样的氛围下获取更多的知识,也增强了学生们的团队合作能力。

4.反馈与控制

由于探究式教学是开放性的,自由度较大,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对课堂进行控制。教师要时刻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避免出现课堂失控,做好控制。在分组讨论时教师应该勤巡视课堂,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班级大讨论中,一定要进行各组问题的反馈与集中,以便更好地引导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

5.评价

在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只能看到学生的作业成果。而对于学生如何进行问题的分析,如何解决问题的过程教师是无法了解的。教师无法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分析问题的过程进行评价。探究式教学方法能让教师看到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这样就可以对其进行更多的指导、促进学生学习。也能对学生进行更加科学合理的评价。

三、具体的课程设计示例

1.设计情境,提出问题

教师的活动:首先给同学展示事先准备好三段视频,某物流公司仓储部的运作情况、某粮食储备库的粮食储备的运作情况,某饮料公司配送中心饮料的保管运作情况,在播放视频之前不告诉同学们对应的概念。视频播放后,请同学们根据视频内容思考各段视频分别对应的概念。各概念之间的的相同点与不同点。学生的活动:观看教师播放的三段视频,并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

2.合理分组,思考问题

教师的活动:根据本班级人数的情况进行分组,一般5至6人为一个小组,组内同学们共同讨论教师提出的问题。讨论时间控制在大约5-8分钟左右。教师可以参加某个小组的讨论,了解一下学生对此概念的理解情况。对该小组提出的问题进行总结与归纳。学生的活动:分组进行问题的思考与讨论。

3.讨论问题

教师的活动:请每一个小组派出该组的代表来叙述一下他们组对视频的理解以及其看法,其他小组的同学可以自由发言来对其他组进行的看法的补充与否定,在课堂中,同学们对每一段视频的概念一般不会出错,但是每一段视频所对应的概念之间的相同点与不同点的分析不一定能分析得很合理,这时就需要老师来进行进一步的引导。教师要在课堂讨论过程中将每一组的观点都写在黑板上然后进行比较与分析。学生的活动:每一组的同学都要积极踊跃的参与到课堂讨论中来,提出自己的观点。

4.反馈

教师的活动:把三个视频再播放一遍,讲述每一段视频所对应的概念。这三个概念相同点在于都有仓储过程,但是侧重点不同,仓储重点在于商品日常的保管与保养,分为入库管理、在库管理与出库管理。储备的重点在于长时间的储存,粮食的储备主要是满足国家对粮食的需要,以备自然灾害其他问题引起的粮食短缺,保证粮食的供应。保管重点在于短时间的储存,一般是指配送中心的商品的储存过程,有的通过型配送中心要求商品储存的时间不能超过12小时,主要是进行大包装分装成小包装,满足商品配载的要求。在这一环节之前教师对小组讨论结论和问题,都已经有了大概的了解。对问题分析的比较合理的小组要给予表扬,对问题分析的不是很准确的小组要给予鼓励。

篇8

一、问题的提出

教师考核是教师队伍管理的重要环节,对于促进教师专业化,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以及教育事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农村中小学教师是我国教师中最庞大的一支队伍,因此,对他们的考核至关重要。农村中小学教师考核实施的现状如何?本文对西部某省农村中小学教师考核现状作相关调查进行分析,希冀发现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关建议。

二、数据与方法

本研究采用的是2006年对西部某省农村基础教育调查的一部分数据,获得农村中小学教师样本801个和学校样本128个。在分析时,采用教师问卷和学校问卷数据相结合的方式。

三、农村中小学教师考核现状分析

(一)考核组织者

在所调查的学校中,有13.3%的学校教师年终考核是由学校组织的,有45.3%的学校是由学区组织实施的,有34.4%的学校是由学校和学区综合实施的,还有7%的学校是由教育局或者学区和教育局一起负责的。就是说大多数学校是由学区参与组织教师考核的,究其原因主要是被调查地区的中小学基本上都实行学区管理的模式。

在接受调查的教师中,53.7%的教师认为应该由学校来负责教师的年终考核,29.2%的教师认为应由学区来负责,12.3%的教师认为应由教育局来负责,2.6%的教师认为应由学校和学区共同负责,还有2.2%的教师认为应由教师评议或自己自评。可见,一半多的教师认为教师考核应该由学校来负责。

(二)考核内容

在所列的21项考核内容中,选择最重要的考核内容,排在前五位的是“学生成绩”、“师风师德”、“出勤率”、“教学计划完成情况”以及“备课、教案和作业批改”。从这些考核可以看出在对教师进行“德能勤绩”的考核中,大多数学校特别重视“绩”的考核,而且把学生的学习成绩作为主要的指标。有64.3%的学校把师风师德作为重要的考核内容,但与“学生成绩”相比,这一比例要低许多,这一方面说明一些学校对教师的“德”方面的考核重视不够,另一方面也反映出由于师风师德的考核弹性较大,操作起来困难。而“教学计划完成情况”和“备课、教案和作业批改”这两个指标之所以成为最重要的考核内容,一方面这两个指标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教师的教学能力、教学态度和勤奋程度,另一方面这两个指标是比较容易量化、容易操作的指标。值得注意的是,只有23.8%的学校重视对教师的“教研和教育教学方法改革”的考核,这与课程改革要求很不相称。

(三)考核的方法和考核主体

调查发现,有83.3%的学校对教师考核时,进行民主测评,16.7%的学校则没有进行民主测评。

从关于民主测评的参与者的统计来看,几乎所有的学校教师是最主要的评价者,而在62.9%的学校中学校领导是民主测评的主要参与者,学生参与测评的学校只占37.1%,学生家长参与测评的则仅占25.7%,树干部参与测评的学校更少,仅占11.4%。这些数字表明,目前中小学教师考核中的民主测评还极不完善,真正最有发言权的学生或学生家长参与测评的比例偏低,这必然影响到民主测评的公正和公平,而且不利于学校和家长的交流与联系;村干部参与测评的比例太低,这既不利于更全面地考核教师,也不利于调动村干部支持学校工作的积极性。

哪些人员的民主测评会影响到教师的考核结果?有46.9%的教师认为其他教师的民主测评对考核结果有影响,有33.7%的教师认为学生的民主测评会影响考核结果,有19.9%的教师认为学生家长的民主测评会影响。这和上述的民主测评的参与者的构成情况是密切相关的。此外,有25.9%的教师认为虽有测评但不影响考核结果,也就是说在一些学校民主测评可能只是流于形式,没有真正发挥作用。

在调查中还发现,有65.1%的教师清楚地知道自己的考核等级和分数是如何评定的,而另外34.9%的教师则不知道。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目前的教师考核等级和分数的评定还不够透明。

总之,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中小学教师考核方法还不够规范,民主测评在教师考核中作用还没有充分发挥,考核主体也比较单一。

(四)考核结果的反馈和使用

教师考核的根本目的在于通过考核增强教师的工作能力,提高他们的教学质量,因而考核要重视考核结果的反馈。调查中发现,91.3%的教师知道最近两年的年终考核结果,有1.9%的教师只知道其中1年的考核结果,6.9%的教师则都不知道。而从获得考核结果的途径来看,72.8%的教师是学校统一公布结果,O.3%的教师是学区公布,还有11.6%的教师是由学校通知教师个人,而不是由统一公布得知,此外还有15.3%的教师则是靠打听才得知。可见,有些学校在考核结束后,对考核结果进行保密,这种做法既不利于调动教师参与考核的积极性,也违背了考核的初衷。调查还发现,59.2%的教师认为可以申请复议评定结果,40.8%的教师则认为不可以申请复议评定结果,这说明一些地方教师考核结果的反馈机制还不健全。

奖惩制度是学校常用的一种管理制度,也是大多数学校激励教9币的重要手段。奖惩所依据的标准一般是学校对教师的综合考评或年终考核结果。对奖惩制度的激励作用的调查表明,61.2%的教师认为奖惩有很大作用或较大作用,23.6%的教师认为作用不大,4.4%的教师则认为没有作用,还有10.8%的教师认为奖惩会起到一定的负面作用。

四、对策及建议

篇9

终身体育思想、全民健身计划已是现代社会健康概念的主旋律。健康文明不仅体现在身体的强壮,良好的精神面貌,高尚的情操,还体现了一个人的包括心灵的美、情感上的高尚、内在的无私等一系的行为。高校体育的组成部分不仅仅包括体育课、群体活动、体育锻炼等身体方面的内容,它还包括心理、交流、沟通、人际关系、信任互动等方面的内容,它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达到情感、意识、品质和体育整体素质上的升华,从而更好的从事学习和工作。

一、高校体育的内涵和外延

1高校体育的内涵

(1)多样的课程设置

体育课教学是高校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大学生同时接受身体教育和理论知识并提高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的特殊课程。体育课的开设是给学生一个自由发挥的空间,是让学生自由选择所喜爱的课程,通过教师身体的示范和学习理论知识,使之达到对体育项目发生兴趣,学习并掌握,并作为锻炼身体的手段。

体育课程的多样性是给大学生各种素质的完善统一。体育教师通过身体和语言形象描绘了身体的各种活动和各项机能指标,让学生知道如何科学的锻炼身体,保证锻炼的实效性问题。多样的体育课程不仅保证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终身受益,并且提高了学生课余活动的质量,能让他们更好的体会体育给他们带来的身体震撼、发泄缓解压力、人际关系的改进和情感的交流等等方面的乐趣。

(2)单项体育俱乐部的创立

学校建立各种单项体育俱乐部是为了学生的不同体育爱好而设立的。通过统一的管理,统一的制度,来发挥、满足学生最大限度的创造性和兴趣,这是体现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同时,也可以发掘出一批体育骨干力量,在各单位发挥重要作用。体育俱乐部的创立是体育选修课的延伸,是学校群体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起了很好的带动作用,带动了高校体育不断完善和发展。建立单项体育俱乐部是开放搞活高校体育的重要机制,是和各单位、学校联系的桥梁和纽带。

(3)学生对技能和机能的要求

学生个体的发展是由多方面因素组成的,它体现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创造能力、思维和想象能力。学生不光对身体技能的要求越来越高,对战术以及运动生理指标有着浓厚的兴趣,有了兴趣就会产生相应的学习动机。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是通过教师的引导,不断地启发学生,激发他们的潜智,创造意境,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同时,积极性所产生的驱动力为推动运动能力的发展提供了内在的心理条件。

(4)学生素质教育的全面发展

高校体育也必须要以素质教育为前提,使学生的德、智、体全面发展。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已经成为全党和全社会的共识。实施素质教育,必须要坚持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条件,尊重学生的身心发展和教育规律,使学生真正得到素质教育。高校体育实施有效的素质教育,是通过多种渠道来进行的,应根据学生表现出来的思想、情感、个性、行为和意志,有机地统一在教育活动的各个环节中,诸方面的教育要相互渗透,互相促进,以利于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2学校体育的外延

(1)终身体育思想的理念

高校体育是学生时代的最后身体教育阶段,可以影响一个大学生对体育的理解,可以灌输终身体育的思想。终身体育的形成是与社会环境、社会制度、体育社会化的程度有直接关系的。所以终身体育的形成不是孤立的,而由体育本身所具有的功能和特点决定的,而且受社会的发展和影响而发展。终身体育的形成、发展与我国体育事业的性质和高校体育的发展有着必然的联系,也就是在体育自身发展前提下,和体育多功能观的影响下,伴随终身教育思想发展起来的。

终身体育是从微观上为实现全民健身计划提供具体、科学、可行的方法。随着社会文明的进步,终身体育作为现代人的一种提高生活质量的手段,标志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这种现象的产生本身就证明了终身体育,对社会有着促进作用。同时也说明社会的发展同样也需要新的体育形式取代传统的形式。终身体育的发展,将非常有利于高校体育和全民体育活动的广泛开展。它体现了现代社会和体育事业的发展,不仅是人们个体发展的需要,也是提高全民族体质的需要,更是全人类社会发展的共同需要。从而使整个社会向着两个文明方向发展,使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变为现实。

(2)全民健身计划的体现

高校体育是全民健身计划的基础,学校阶段是学生形成个性的重要时期。这个时期,体育活动进行的如何,将直接影响到学生体育价值观念的形成和运动习惯的养成,对走向社会后终身体育活动将产生极大的影响。全民健身计划是从宏观上给予科学指导的作用,要实现全民健身计划,必须建立科学的系统工程,使全民健身计划建立在科学可行的基础上,使广大学生、群众从科学健身中享受到实际健身效果。

(3)健康意识的培养

高校体育教育的目的就是建立健康第一的思想和以健康为主的体育知识为基础,以运动和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对学生进行科学的、具体的终身体育意识和健康意识的培养。使其发掘潜能,完善个性,在受教育过程中进德、益智、健身、促美,达到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目的。

二、高校体育教育职业如何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

1提高高校体育教育的社会地位

首先,要利用全民健身计划的战略优势,广泛宣传高校体育未来社会主义的建设,对人才的需求,重大而深远的社会意义和作用,以形成良好的社会体育风气,提高全民的体育意识,增强终身体育理念,完善高校体育工作;其次,加大高校体育改革力度,增加学生体育空间,改善高校体育设施,给学生自由发挥空间。真正肯定高校体育重要的基础作用,确立了高校体育的社会地位,才能提高学生及全民的体育意识。

2把握高校体育教学方向

应该面对全体学生,把工作的注意力重点放到全体学生的体质与健康上。坚持普及与提高相结合,体育锻炼与安全卫生相结合的原则,只有处理好群众体育与竞技体育的关系,才能使有限的财力、物力产生更大的效益。

3发挥高校体育多功能作用

我国高校体育教学朝着“快乐化、生活化、终身化、健康化”的方向发展。终身体育将成为我国学校体育教学的指导思想。在强调体育在人生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的同时,把生活引入课堂,使之与将来社会(生活)接轨,加强高校与社会的联系,鼓励、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余体育锻炼,培养学生协作、竞争、拼搏、进取等现代人的意识;通过高校体育的最终教育,使学生养成自发、独立进行体育锻炼的能力和习惯,为学生终生服务。

三、结论

高校体育应尽快建立适应现代社会需求和经济发展的体育教育新体系、新措施,把树立大学生终身体育观作为体育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同时搞好高校体育改革,使高校体育与全民健身计划接轨,为培养跨世纪的优秀科技人才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篇10

近年来,随着传统出版的转型和教育改革的深入,教育出版社的发展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一方面,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普及,推动出版业进入融媒体时代,国家通过各种方式支持出版业融合发展。原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和财政部在2015年3月的《关于推动传统出版和新兴出版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推动传统出版和新兴出版融合发展,把传统出版的影响力向网络空间延伸,是出版业巩固壮大宣传思想文化阵地的迫切需要,是履行文化职责的迫切需要,是自身生存发展的迫切需要。另一方面,教育产业也在不断进行教学改革和考试改革。比如,201了年9月起,北京、天津等第二批高考综合改革试点省(区、市)进入高考综合改革实施阶段,新一届高一学生将在三年后采用“3+3”的高考模式。河南省2018年秋季入学的普通高中一年级学生将开始实施新的学考办法。在社会新环境的影响下,传统教育出版社应自觉担负起出版创新的历史责任,在提供内容更加优质、服务更加精准的传统出版产品的同时,搭建教育资源共享和互动交流平台,使传统出版和数字出版能长期、有效地融合发展。

在新技术不断创新、新思维蓬勃发展的背景下,传统教育出版社必须进一步适应和把握融合发展新常态,积极寻求转型升级的有效途径。笔者所在的大象出版社(其前身是河南教育出版社)就非常注重互联网背景下数字出版与传统出版的融合发展。近年来,在出版转型的发展过程中,大象出版社构建了富有特色的数字教育产品生态圈,打造了多种产品体系。这些产品相互融合、互为补充,为广大教育工作者和学生提供了除传统教辅图书外的高附加值服务圈0 2016年11月,大象出版社入选原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出版融合发展(郑州)重点实验室;2016年12月,“大象e课”被国际智慧教育展览会主办方授予“出版与教育行业创新融合品牌”荣誉称号。进入新时代,出版业跨入融合发展这一历史进程,出版社应积极搭建融合发展平台,提升传统教育出版的服务价值。 二、教育出版融合发展重在实践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