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期刊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初中物理实验专题模板(10篇)

时间:2023-03-07 15:20:35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初中物理实验专题,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初中物理实验专题

篇1

引言

砖混结构的设计计算性不是很强, 主要的是概念设计和构造设计。构造柱作为多层砖混结构提高抗震能力的一种有效手段, 已被普遍采用, 但目前由于一些管理人员对构造柱的作用原理认识不清, 施工中出现多方面质量问题,使有些部位的构造柱不但达不到抗震目的, 反而影响了结构安全, 必须引起高度重视。以下本人谈了一些自己的看法。

一、砖混结构的优点分析

1、由于砖是最小的标准化构件, 对施工场地和施工技术要求低, 可砌成各种形状的墙体, 各地都可生产;

2、它具有很好的耐久性、化学稳定性和大气稳定性;

3、可节省水泥、钢材和木材, 不需模板, 造价较低;

4、 施工技术与施工设备简单;

5、砖的隔音和保温隔热性要优于混凝土和其他墙体材料, 因而在住宅建设中运用得最为普遍。

二、砖混施工中存在的问题分析研究

1、钢筋施工中的问题

一是,纵向钢筋上下错位。由于柱筋定位放线时偏离设计位置或砖砌体预留柱位时上下楼层位置偏差, 造成柱筋上下错位, 以致不得不采取弯折措施归位 。其结果是构造柱上下轴心不对位, 违反了规范要求, 严重影响了抗震功能。

二是,钢筋搭接不规范。纵向钢筋的下料长度通常以楼层高度为依据, 即层高+ 35d, 并通常将搭接位置设在每一楼层的楼面上。但很多工程的柱筋搭接随意, 搭接长度也未满足 35 d的要求, 甚至还出现了 I级钢筋单端弯钩或两端都不弯钩的情况。

三是,箍筋松散、歪斜且数量不足。箍筋施工存在问题较多, 如绑扎间距过大或大小间距不等 (要求间距为 25 cm)。在砌体施工期间, 由于成品保护不好, 造成严重滑移、歪斜、松散、合模板前也未修理。

四是,不按规定加密箍筋。按规范要求, 柱与圈梁相交时, 节点处一定范围内应加密箍筋。加密范围在圈梁上下均不应小于 1/6层高或45cm, 间距不宜大于 10 cm, 在纵筋搭接区段内的箍筋间距不应大于 20m。但实际施工中, 上述二项要求未向操作人员交底, 从而造成了质量隐患。

五是,箍筋弯钩长度及角度不规范。规范中对构造柱箍筋的弯钩角度及长度虽未作明确规定, 但提出 对于有关模板、钢筋和混凝土的一般要求,应按照!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 GB50204 - 92)执行 。基于这一点, 该规范第 3. 3 .4条规定: 对有抗震要求的结构 (弯钩平直部分的长度 ), 不应小于箍筋直径的 10倍, 并指出了对有抗震要求和受扭的结构, 弯钩的角度为135 /135。这一点在施工中往往未引起注意, 基本上采用90 /90弯钩, 长度有的也不足 10 d。

六是,拉结筋的摆放问题。规范规定墙与构造柱应沿墙高每 50m设置 26水平拉结钢筋连结, 每边伸入墙内不应小于 100 cm。但实际施工中, 拉结筋经常漏放或错放, 拉结筋锚固长度不足也不少见。

三、混凝土施工存在的问题分析

1、骨料级配问题。构造柱的截面尺寸一般为 240 mm ×240 mm, 混凝土浇筑高度一般都超过 2. 6m。对于这样较小的断面尺寸, 为保证混凝土浇筑顺畅密实不出现卡壳断条情况, 规范提出骨料粒径不宜大于 20 mm, 但许多施工现场对骨料选配很不认真, 往往由于骨料过大而出现不密实和断条情况。

2、坍落度问题。规范要求构造柱混凝土的坍落度控制在 50 mm ~ 70mm, 以利于混凝土通过振捣充分流入马牙槎洞内, 从而有效地与砌体结合。但实际施工中因混凝土坍落度过小, 流动性不好, 加之振捣不良, 造成混凝土内部出现孔洞, 表面出现蜂窝、麻面, 特别是根部易出现烂根情况。

3、根部清理不净。规范要求构造柱根部应预留清扫口, 以便清除砌筑时的落地灰、碎砖块等杂物。但很多施工现场不留清扫口或清理不净, 结果是层层柱根隔层, 整个构造柱实质是一个多处断条的钢筋连体柱, 且断点又均在楼面上钢筋搭接处,这样柱子不但无法起抗震作用, 反而破坏了墙体节点处的整体性。

4、 新老混凝土结合不良。规范规定新老混凝土接槎处须用水冲洗、润湿, 再铺1 cm ~ 2 cm 厚水泥砂浆后方可继续浇筑混凝土, 而实际施工时这道工序往往被取消, 致使新老混凝土界面结合不良,形成暗缝内伤。

5、 砌体施工存在的问题

一是,马牙槎留设不规范。留设马牙槎的主要目的是加强混凝土构造柱与砖砌体的有效结合, 形成整体, 增强抗震效果, 同时还可以通过露出砌体的混凝土面来检查混凝土的浇筑质量。在这方面的问题有: 先进后退 (应该是先退后进 ), 槎口高度、深度不一, 遇内外墙丁字砌体节点时, 内墙只留直槎, 个别工程干脆取消马牙槎。

二是, 砌体砂浆不清理。砌体施工时, 挤揉出的砂浆挂在砖口上, 往往不清理。由于每行砖或大或小都有砂浆挤出, 相当于减小了构造柱的有效断面尺寸。另外, 由于砂浆的阻碍, 浇筑混凝土时易出现表面蜂窝、孔洞, 甚至柱筋外露。

四、 有效应对对策分析研究

1、钢筋施工质量控制

一是,控制垂直度。为保证构造柱在施工过程中保持垂直, 各层施工前均应首先定准柱子的轴线位置。砌筑中严格控制砌体垂直度。以砖为模会直接影响柱子的垂直度, 故砌筑过程中应随时调整已绑扎的钢筋笼, 可用柱与砌体的拉结筋来固定。

二是,钢筋下料应准确。纵筋下料长度是以一个楼层高度加上搭接长度及弯钩长度为准的。箍筋的弯钩角度应按抗震要求为 135/135计算。箍筋制作时应计入加密部位的增加数量。

三是,拉结筋。应按楼层所需数量事先制作拉结筋并放在砌筑操作现场, 保证随用随拿, 防止漏放。拉结筋不宜在构造柱中部穿过, 应靠在柱子纵筋边, 以免浇筑混凝土时受阻。

2、混凝土质量控制

一是,粗骨料粒径不应大于 2 cm, 现场可备筛子进行筛选或直接选购合适骨料。

二是,数现场施工构造柱采取一个楼层高度 ( 2.6 m ~3. 0 m )一次性浇筑混凝土的方法, 因此必须对混凝土的级配、坍落度、振捣方式严格控制, 认真按规范要求操作。

三是,混凝土浇筑前应认真清扫柱根施工垃圾。为方便清扫口内垃圾清理, 每层柱混凝土浇筑时都应超过楼面板高度 5 cm 左右。清扫口宜在楼层砌筑时分 2次 ~ 3次清理。混凝土正式浇筑前用清水冲洗柱根, 然后按规范要求, 先浇筑 0 cm ~ 2 cm厚水泥砂浆。

3、砌筑质量控制

一是,应保证构造柱的轴线与墙体轴线一致, 结构应对位。

二是,严格控制垂直度。马牙槎应符合规范要求 , 先退后进。马牙槎处的砌筑砂浆应饱满密实。

篇2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04.122

新课程改革从实验到推广,无论是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都有了巨大的变化,让人耳目一新,给人以生机勃勃的感觉。培养出的学生思维敏捷,创新能力强,突出了学生的个性,这说明新课程改革初见成效。但是应看到,到现在为止,物理实验教学的现状在我们的教学中还是不容乐观。作为初中物理老师的我也与新课改一起成L,这里我谈谈自己在新课程改革中针对物理实验教学的一些认识和体会。

一、物理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试题实验”和“讲实验”的大量存在

所谓试题实验,就是教师通过编制大量的实验试题给学生,或者直接在网上下载相关资料或者试题,让学生按照书上的内容做好笔答,通过这种方式代替动手做实验。而讲实验,主要是指教师在黑板上画出实验程序,并通过口述的方式告诉学生物体运动的状态和实验现象。譬如说在学习“探究串、并联电路电压规律”的时候,有的教师在黑板上画出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示意图,并通过理论讲述的方式告诉学生们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当中的电压都有什么特点。这种照本宣科式的实验教学方式,毫无新意可言,也体现了不出物理教学的特征所在,从一定程度上来说,不仅阻碍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还会极大地磨灭了学生学习物理这门学科的兴趣。

(二)实验模式程序化

现阶段,很多学校的物理实验都是同一个班的同学一起进行,并且对于实验程序的规定也较为固定,最终导致的结果就是每一个同学的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仪器和实验步骤都是趋于一致的,甚至最终得出的实验结论都是一模一样的。长此以往,学生就会把每一次动手实验当成走过场,他们在实验室所进行的操作也不过是走个形式,并没有实际意义,因此他们也就不愿意去观察实验现象,也不愿意去记录实验数据,甚至对于每一场实验都敷衍了事。如此一来,学生个体的差异性就被完全忽略了,能力也无法得到提升。

二、确定实验教学指导思想,强化实验教学目标

在物理实验教学过程中确定以实验为基础,用实验来展开激发学生的实验兴趣,发挥学生参与教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学生操作实验、设计实验的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加强实验教学的研究,尽量把验证性实验改为探索性实验,把演示实验改为边讲边实验,通过挖掘教学内容的学术性,有机地把课内探索延伸到课外。总之,尊重科学,实事求是,面对群体学生,以实验创新教育为前提,使学生达到掌握物理实验技能和科学方法,养成科学态度,学会运用实验手段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为指导思想,强化实验教学目标,要求学生在实验的全过程中自始至终抓好“七个正确”:其一,正确选择仪器;其二,正确安装调试实验装置;其三,正确操作;其四,观察的方法正确;其五,正确测量读数;其六,正确处理数据;其七,实验结论正确。

三、让学生多动手,将探究式实验和演示性实验相结合

在传统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多采用的是“灌输式”和“讲解式”的教学方法,教师只在讲台上演示,让学生在下面观察实验的现象。由于教室空间和教学时间的限制,这种教学方法,不仅会让一部分学生根本看不清楚实验的过程和实验所要呈现的现象,导致学生丧失观看实验的兴趣,削弱物理教学的效果,而且不是所有实验在课堂上都可以呈现出理论上的效果,教师在物理课堂上演示实验的时候,可能会出现效果不显著或者实验误差等情况,这样非常不利于培养学生物理实验的能力。因此,教师应该将演示性实验和探究性的实验结合起来,为学生提供更多动手实验的机会。探究式实验要以物理实验作为主要手段,以查阅资料和小组讨论作为辅助,在不断地研究讨论和实验中得出结论,最后运用结论解决实际问题。例如,在学习“并联电路中电流的关系”这内容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回忆串联电路中电流之间有什么关系,然后让学生猜想并联电路中电流之间的关系。接着让学生通过亲自动手实验,设计实验过程,动手接电路,然后观察实验的现象,最后得出实验的结论。教师可以通过结论让学生继续思考,在日常生活中并联电路有什么实际的运用。这样不仅调动了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让学生成了学习的主体,而且培养了学生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

四、开展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

把课外活动纳入实验教学的范围是实验教学改革的重要环节,为了从多方面培养学生做物理实验的兴趣,在学生掌握了一些基本实验技能后,应按统一计划,组织好课外活动,配合课堂实验教学,具体措施,一是根据教材实验特点和青少年的心理要求,精心设计课外活动的内容。做到既注意内容和形式的统一,又注重活动的趣味性、灵活性。保证两课的内在联系。二是抓好落实,一学期的实验内容要事先确定,建立活动小组,安排好辅导老师,以保证课外活动经常化、制度化。把课内和课外内容衔接好,课内课外就能相互补充。此外,利用课外活动这块阵地,举行了许多别开生面的专题讲座、专题答辩会、科技信息讲座、小制作、小发明等,对促进实验教学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举办综合性实验竞赛,将知识性、趣味性、科学性和群众性融为一体。为了巩固实验教学的质量,使课外活动具有更大的吸引力,每学期举办规模较大的实验竞赛活动。引导学生自制学具、教具,参加“小发明、小制做”活动,培养创造型人才,引导学生进行发明创造。参加自制学具、教具的活动,一方面可以巩固课内实验所学的知识和初步掌握的基本实验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的创造能力。在这个活动中,学生们大胆设想认真设计,精心操作,这是传统的教学过程无法达到的。引导他们自做学具、教具,鼓励他们创新。在这一活动中,应始终坚持真(原理科学)、新(设计新颖,采用新技术)、美(设计简单合理,主次分明),在整个活动中自然形成以学生为主体,并由一批骨干队伍带动,发展到全班学生纷纷动手,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实验技能和理论水平,丰富了学生的课外活动的内容。

总之,新课程改革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物理教师在实验教学中脱离实验,这一现象严重妨碍了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分析实验教学的现状,重视实验教学目标的实施,加快实验教学改革的步伐,充分发挥物理实验教学在教学中的独特育人作用,将对学生今后的生产生活实际有重要意义。

篇3

以前传统的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极大程度的阻碍了学生的发展,想要加强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质量,就需要从根本上转变传统的物理实验教学观念。作为初中物理教师不但要让学生明白自己学的是什么,还应该教会学生怎样去学习,也就是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以前学生被动的学习转变成为主动获取知识的过程,只有这样才可以有效地提高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效率。

二、吸引学生有效参与

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创造动手实验的机会,开放实验室,引导学生多观察,多分析和多动手,只有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实验中,亲身经历实验的过程,才可以真正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实验意识。例如,在《验证大气压存在》的实验中,教师首先要让班级里面力气大的两个同学到讲台上来拉马德堡半球,这个时候是拉不开的,但是当教师把马德堡半球上面的活塞打开让空气进去以后,再让两位力气小的同学试着拉,就会发现很轻易就拉开了。通过这样的实验,不但可以吸引学生的参与意识,还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三、 科学组织, 增进学生间的交流合作

物理实验并不是一个人就可以完成的,有时候需要班级里学生在合作中取长补短才可以更好的完成,因此,作为初中物理教师,应该科学的组织学生,增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合作,促进学生合作意识的形成,只有这样才可以培养他们的集体荣誉感,提高物理实验的成效。例如,在讲解《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和哪些因素有关》的时候,教师在开展实验之前,可以首先提出实验要求完成的课题,让学生根据教师所给出的课题开展实验,并且把班级里的学生进行有效的分组。在分组完成之后让学生通过交流讨论和教师之间的互动来完成实验,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但可以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去分析物理问题和现象,还可以使他们了解合作学习的重要性,从而在合作学习中学习到更多的知识,得出问题的答案。

四、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

教师是教学开展的实施者,想要提高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质量,教师在其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新时期的老师不仅仅是解惑,而更多的应该是和学生心灵相通,关心他们,师生关系平等,相互尊重。因此,作为初中物理教师首先应该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使自己具备精湛的实验能力、实验技能和钻研实验的创新精神,教师只有实现了自身综合素质的优化,才能适应新世纪发展的要求,从而为社会培养出更多所需的人才。例如,在物理中的疑难实验上进行专题的学习和研究,改进实验的方法,并不断的学习新知识和新教学理念,以此来为自己实验教学实践奠定良好的基础。

五、指导、鼓励学生做好课外小实验、小制作

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器材不应该只是局限在专业的实验器材上面,还可以引导学生自己动手来制作简易的器材,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生活中的各种材料来加深对所学物理知识的认识,这种方式比教师采取专业的实验仪器更加丰富多彩,更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教师指导、鼓励学生做好课外小实验、小制作,在此过程中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引导和点拨,不但可以使学生更加深刻的了解实验的过程和结果,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热情,使他们对初中物理实验产生浓厚的兴趣。例如,在教师讲解完《汽化和液化》这节课以后,可以让学生做一做《 纸锅烧水》 的小实验,而且这个实验学生就可以自己在家里做,可以使这个实验更加方便简单,提高学习效率。

六、利用多媒体技术,增强演示实验效果

虽然学生可以通过实验来加深对物理学习内容的理解,但是有些实验具有危险性,而且受到条件的限制不能开展,因此,为了使学生更加直观的看到实验演示的过程,在这个时候就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来演示实验。利用投影仪器不但可以把演示的现象放大,还可以让学生清楚的看到银幕上的实验操作步骤,这样不但有利于学生观察和思考,还可以增强演示实验的效果。例如,在教师讲解完《磁场》这节课以后,由于磁场的概念比较抽象,如果运用以前教师在讲台上演示的实验方法无法真正的达到教学的目的,并且学生也看不清,但是利用多媒体技术,就可以清晰的向学生展示各种情况的磁感线分布情况,使学生加深对“磁场”的认识,使学生更加容易理解。

七、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作为物理教师一定要充分认识到物理实验的重要性,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并且转变传统的物理实验教学观念,科学组织, 增进学生间的交流合作,在培养学生实验技能的同时,强化学生的创新能力,只有这样才可以有效地提高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质量。

【参考文献】

[1]沈晓明. 初中物理探究性教学实践的体会[N]. 学知报,2010-12-06 (001).

篇4

多媒体技术随着时代的脚步一起走进人们的生活,同时也走进了课堂教学。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有了多媒体技术的参与,令实验教学部分中原本存在的一些问题不攻自破,是物理实验教学的好帮手。多媒体技术日益成熟,其作用同样是不可替代的,如何让多媒体技术与物理实验有效的整合一直以来都是物理教学工作者探究的问题之一,下面笔者就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以及自身对对媒体的使用心得谈一谈自己的看法。

一、势不可挡——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的优势

多媒体辅助教学主要是利用多媒体的诸多优势,例如人机互动、获取文字视频等多媒体信息、形象直观传递信息特点在教学中助教学一臂之力。我们常说的多媒体辅助教学的设备就是多媒体计算机、音响和中央控制器三部分。在多媒体的帮助下,教学环境不再是枯燥的,它可以轻松的让文字、声音、图片、音频、视频等信息在大屏幕上呈现,为课堂营造气氛,带学生进入逼真的情景中来,这样就会充分的刺激学生的学习欲望,让学生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建立三维思维空间,进而完善知识结构、提高学习效率。

多媒体教学以其大容量、多信息、高效率、强趣味的特点向人们证实了其强大的功能,在教学中运动得当,定会为课堂增添生气,让课堂生机勃勃。

二、势在必行——初中物理实验与多媒体技术整合的必要性

物理实验是学生将理论转化成实际的一种学习过程,在试验中,学生能够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充分的理解书本上的理论,并在过程中总结物理规律,是教学中学生比较感兴趣的一部分,同时更是初中物理教学必不可少、不可忽略的环节。但是,并不是物理书上所有的实验都能够让学生进行演示的,无论是受到实验器材的影响还是环境、空间以及时间的制约,这都将是教学中的一块缺失。当多媒体技术与物理实验课程相整合以后,一切问题便迎刃而解了,它不仅能够声文并茂的将物理实验过程演示出来,还能够通过模拟实验的方法让学生思维随着实验一步步的进行而跟着思考,是物理实验课上不可多得的好帮手。因此,将初中物理实验与多媒体技术整合是势在必行的。

三、势如破竹——恰当运用多媒体技术辅助物理实验教学

多媒体技术具有诸多的优点,但是它仅是一种辅助教学的手段,在物理实验教学中,一些能够让学生实际动手操作的实验不宜用多媒体代替,要恰当的将两者整合,才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那么,在初中物理实验中,有哪些是比较适合运用多媒体技术协助完成的呢?笔者结合自身教学经验以及对多媒体的使用情况,总结了一下几点:

(1)利用多媒体的投放功能,演示原本可见度小的实验。多媒体的投放功能可以教师所做的实验过程全程实时播放,投放在大屏幕让学生清楚的看到实验的全过程和试验中的一些细微变化。初中物理实验中属于这类型的有摩擦起电课题实验、磁场方向专题实验、通电螺线管的磁场分布课题实验等。

此外,一些需要细致观察仪器结构、使用方法的实验课也可以利用多媒体投放的功能,例如了解各种电学仪器、游标卡尺等。

(2)利用多媒体仿真演示,模拟实验。为了避免试验中仪器损坏,并考虑到学生的人身安全,传统的物理实验都是分组进行的,并且是“填鸭式”实验——教师演示后学生按部就班的进行尝试,这样的实验就丧失了“实验”本身的意义。为了避免传统教学中所担心的问题,可以使用多媒体进行仿真实验,让学生在真正接触到实验器材之前先做足“预习”工作,在了解实验原理以及仪器结构的基础上进行实际实验演示,这样不仅能够促进学生思考,更可以让学生充分发挥其想象力和动手能力。初中物理试验中适合做仿真实验的有电路连接、串联电路的电流规律、欧姆定律等。

(3)利用多媒体制作flas,形象逼真的演示实验。在初中物理实验中,有一些实验,例如微观世界中的物理知识实验是无法在现实中呈现的,这时就可以将其理论转化成flas让学生观看,形象生动。这样的实验包括人的肉眼无法观察的扩散现象、转瞬即逝的皮球落地时能量转化过程、危害性较大的触电过程、受空间限制的磁悬浮列车工作原理、无法再现的马德保半球实验等。

(4)利用多媒体播放课件,充实教学内容。这是辅助实验教学的一个关键环节,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将实验的目的、原理、器材、步骤以及注意事项等用PPT课件的形式向学生展示,不仅有效的将课堂时间节省下来,无形中还将实验教学的容量扩大了。

四、总结

让物理实验教学与多媒体技术整合不仅能够强化实验教学的效果,还可以生动有趣的辅助教学,是现代物理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种教学手段,更是实现学生学习主体化、多元化以及培养学生自主意识的有效方法。

篇5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要依据教学内容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促使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在讲“大气压”时,教师可以把一支稍小的试管插入一支盛满水的试管中,提出问题:若把两支套着的试管同时倒转过来,使管口朝下,小试管会从大试管中掉下来吗?学生肯定地回答:会掉下来.教师演示实验,把两支试管倒转到竖直位置.学生清楚地看到,小试管不仅没有掉下来,反而沿着大试管上升了.结果出乎预料,学生的好奇心被点燃,激起了他们探索的欲望.此时教师要抓住学生的好奇心开展教学活动,引出本节课要讲的内容.这样,加深了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认识,激发了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二、优化物理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1.在创新中进行物理实验教学.在物理教学中,实验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是学生学习物理的重要手段,也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因此,教师要抓住实验教学这块阵地,让学生积极思考,重点探究实验教学的创新思维方式,在创新中进行物理实验教学.在教学中,教师不但要秉承“学以致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这一教学理念,还要让学生共同讨论,改进实验,在创新中发展,在思考中提升.教师要有针对性地选择实验内容引导学生进行创新思考,从而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2.在物理实验中,教师要培养学生集思广益、共同创新的习惯.初中物理实验是小组合作的实验,单凭某一个学生的力量很难完成物理实验教学的内容.因此,教师要设计实验过程中将会出现的各种问题,安排学生在不同的合作小组中完成实验.

三、联系生活实际,增强物理学科的实用性

物理学科与实际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目的是,利用物理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并且借助物理知识解决生活中出现的问题.例如,在学习“惯性”后,学生明白了公交车在刹车的时候,身体向前倾的原因;在学习“物态变化”后,学生明白了夏天在教室里面洒水会起到降温的作用;在学习“串联、并联电路”后,学生明白了大街上路灯的工作原理.因此,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要将物理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感受到物理学科的实用性.

四、适当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1.收集和整理.要求学生按章节物理知识点和规律观察身边相应的物理现象,并由专题小组收集整理与知识过关同步进行.例如,有的学生回家看到妈妈把孵化一段时间的鸡蛋放到盛水的盆中观察和检验,他起初大惑不解,便写了篇观察记录,并通过小组讨论弄懂了其中的奥妙.事后他在回忆中风趣地写到“原来我妈妈也懂得运用物理知识呢?”

2.参观与学习.结合各地实际将学生带出校门,进行实地考察,也是改进教学行之有效的方法.例如,在讲“连通器”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参观学校食堂锅炉水位计;在讲“简单机械”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到工厂和附近机械铸造车间参观.这样,让学生在观察过程中了解各种简单机械的组合和有关原理.

3.调查与研究.有些知识,教师在课堂上反复讲,反复练,不如学生在实践中认识的效果好.比如,电学中关于“路灯和小彩灯”的知识,学生在实际调查研究后,对电路的联接方式和工作情况有了深刻印象.

篇6

实验教学是物理教学中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学生的物理知识认知提升、实践能力锻炼都有重要的意义。在当前形势下,由于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在物理实验教学中仍然存在着一些不和谐因素,影响着新课改的实施,所以在教学中就需要我们能够端正态度、正确认识、及时改进,以便能够更好的发挥实验教学的效用,提升物理科目的教学效率。

一、乡镇中学物理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师“应试实验”观念较强

受传统的“应试观念”影响,教学的目的就是为了能够提升学生的考试成绩,长期以来的物理教学也大多会摒弃“浪费时间”的实验教学,而是简单的引导学生进行理论知识的学习。后来为了应付“实验考试”,教师才在考前引导学生进行一些“演示实验”,让学生记牢“实验步骤”,死背实验现象和结论,而不是引导他们自己去探究,导致学生在物理实验过程中依然处于被动地位。

2、学生自主探究理念较弱

在初中时期,由于需要学习的科目知识较多,加上物理科目的课时安排有限,学生学习比较紧张,在学习的过程中往往是被“拖着鼻子走”,对于知识缺乏自身的思考与探究。在实验学习中,学生也往往没有自己的思考,只是简单的跟着教师的指导一步步的进行。由于长期受教师的引导教育,学生对于实验探究没有自己的认知,在一些探究性实验面前表现的手足无措,严重影响了实验的效果。

3、缺乏专职实验人员

“四项配备”工程给乡镇学校配备了相关的教学器材、仪器,想要将这些教学用具有效的运用到课堂教学中,还需要相关的专业技术人员。但是在乡镇中学,由于缺乏相关的人员配备,大多是由任课教师兼职。而任课教师由于平时备课、上课时间较紧,没有充足的时间来进行器材的维护,也缺乏相关的管理经验,造成实验器材不能够得到充分的运用,影响学生的有效学习。

二、物理实验教学有效应对策略

面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就需要我们能够端正态度、认清形势,转变自身的教学理念,积极采取相关策略进行弥补,以便能够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实验学习氛围,提升他们的综合技能。

1、教师要转变教学理念,不断提升自身的实验能力

《初中物理课程标准》中关于课程基本理念的规定是:物理课程应改变过分强调知识传承的倾向,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学习科学研究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实践能力以及创新意识。改革以书本为主、实验为辅的教学模式,提倡多样化的教学方式,鼓励将信息技术渗透于物理教学之中。注重教学模式的转变与丰富,要求教师注重创设多样化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实践探究能力,而实验教学就能够很好的满足这一理念。所以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能够认识到实验教学对于物理教学的重要意义,着重对于学生学习自主性的培养与激发,避免“填鸭式”教学,而是引导学生参与到知识的形成过程中来,让他们对于知识能够有更深刻的体验与学习感知,提升学习的效果。

当然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也要不断提升自身的教育教学素质以及实验教学水平,以便能够在实验教学中更好的引导学生的实验学习。既要有物理学理论和实验知识,又要有教育学、心理学和教学法的知识,还必须脚踏实地亲手实践。比如要加强物理实验教学研究,组织各物理教师对物理中的疑难实验进行专题学习和研究、“仁者见仁,智者见智”,通过教研改进一些实验方法等。另外物理教师也应接受新的教育理论、新的教育思想,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同时也需要定期对在职教师进行培训或组织在职教师进修,不断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另外也可以进行针对物理教师在物理实验中对实验的设计,实验测量的操作技巧,设计、改进实验以及排除故障的创造性能力,实验考核的命题能力等方面的培训,此外通过举行各级研讨会,提供物理教师间交流与探讨的机会,从而相互促进。

2、教师要重视学生地位,注重学生的技能提升

新课改确定了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就需要教师能够加强对于学生学习自主性、积极性的培养,重视学生地位,注重学生的能力提升。比如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建立物理学习兴趣小组,鼓励学生根据学习的知识结合生活中的一些现象进行相关的实验设计,让学生能够自觉的进行试验探究,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以及思维能力。另外在教学中也需要教师能够创设和谐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在民主、公平、和谐的氛围中进行知识的学习,充分发挥实验在教学中的调节作用,同时也要坚持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思维为核心、训练为主线、调节为关键、能力为目标的原则,有效地提高物理课堂教学质量。对于课本中的相关试验要引导学生积极探究,争取每个学生都能够有所收获、有所提升。

3、做好实验人员配置,提升教师综合素质

实验是物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素质教育的基础工程,应当引起重视。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就需要我们能够从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高度来看待加强实验教学的重要性,切实保证对实验教学的投入。学校也要确实配备专职实验员,让“摆设”的实验室真正地动起来。同时学校还应该成立专门管理部分,并列出管理方案,抓好落实工作,同时也要注重对于实验教师的培养,让教师通过自身的实验技能以及教学魅力带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实现物理实验教学的有效进行。

总而言之,实验教学作为物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学生的物理综合技能提升过程中有着重要的意义,所以在教学中就需要教师能够善于发现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并及时予以改正,为学生的物理学习创设良好的条件,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与健康发展!

篇7

一、“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理解

翻转课堂是近年来随着教学设备的更新和互联网的发展而新兴的一种教学模式,在我国义务教育中产生了重大影响,是针对传统教学模式的一场变革。所谓翻转课堂,就是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制作微视频和学习任务单;学生在家中观看视频讲解并完成相关任务,回到课堂上展示成果,师生面对面交流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教学模式。

翻转教学的目标就是将教学方式进行翻转,实现学生通过实践获得更真实的学习体验。在课前阶段,将教师的备课环节转变为预授环节,即老师在下节课前告诉学生上课的重点和任务,达到事先教授的目的;同时,将学生预习环节变成自主学习环节,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通过学生在课下的自主学习,当课堂上老师讲解重点、难点之后,每个学生提出疑问和迷惑,从而进行小组自由讨论,老师最后再进行难点剖析,答疑解惑。通过云网络教学平台,还可以将学习延伸到课后。

总之,“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改变了以往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育观和班级教学的传统教学流程,有效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发展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最终实现学业成绩的提升。

二、传统初中物理实验课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计划中教学内容多,教学课时少,二者矛盾冲突。

各学校的实际教学计划会根据教学目标不同、教学任务不等而大不相同,这就形成了物理实验课时会根据教学实际情况适当增减的情况。此外,各个学校还会因为生源不同、基础不同、层次不同等,物理实验课时有增有减。以初三年级为例,物理实验课时要达到二十课时才达到相应的教学任务和教学要求,但实际上绝大部分中学都不符合要求。造成老师辅导时间太短、教学内容过多、学生课后作业任务重、教师作业批改和讲解工作量大,甚至临近期末还会造成教材进度不能圆满完成的情况,久而久之就造成初中物理教学效率的低下。

(二)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进度不一,不重视实验课。

初中物理教学课程是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二者相结合的,在新课标改革之后更是如此。不仅要求学生对课本知识理解完全,更能独立实验,加深对物理现象的理解,提高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最后通过对物理现象的自主分析得出正确结论和规律。然而在传统教学方法上,只是单一地进行理论讲解而忽略实验课的重要性,甚至直接忽略掉实验课,只进行书本知识的讲解,不能满足物理新课程对演示实验过程的教学要求。长此以往,学生在物理规律理解上显得单薄,对物理现象的前因后果不能顺畅衔接,会产生以偏概全的陋习。理论和实践不能合二为一易导致学生对物理知识只懂得表面,不懂得变化的原因和过程,实践动手能力非常薄弱,大大降低了课堂学习效率。

(三)教学模式边缘化,师生间缺乏合作,学生兴趣不高。

物理老师一味进行理论讲解的物理课堂显得非常沉闷、枯燥,导致学生在复杂繁琐的物理公式面前只知道结果不晓得过程。并且学生自主学习物理的积极性不高,学生之间的观点交流很少,缺乏参与积极性,甚至学生和学生之间在物理实验课上没有合作,实验课堂氛围不活跃,导致教师和学生之间有代沟、学生和学生之间也有隔阂,上课过程中没有理念交流和观点碰撞,只是刻板地进行,非常影响课堂整体效率,在有限的时间内不能把书本上要求的知识全部讲解,产生压堂、滞后等问题。又由于我国长期以来对语文、数学、英语学科的高度重视,这三科课程的课时安排相对来说多出很多,造成学生对语数外学习积极、对其他学科学习兴趣低下,造成物理教学处于边缘化的地位。

三、基于“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初中物理实验课的特点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突出了物理实验过程的系统连贯性,翻转课堂以学生自主学习为基本模式,首先教师进行课程开发和课前学习,通过微课程视频和专题网站资源,将动态的物理实验过程录制成PPT+音频的模式。这样在课堂上,在学生自主实验操作之后进行理论实验过程的观看和交流,实现单独指导和操作,提高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协作性,体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翻转课堂在物理实验课的应用中更讲求遵循教育规律、注重各个学科之间知识的串联。对于初中物理实验课来说,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能准确衔接教材理论部分和操作环节的知识学习部分,实现有效融合。并且,初中物理实验课的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是基于传统课堂的教学模式下进行学习方式的多变性和多元化的创新,是在文本教学的基础上将音频、视频辅助教学和多媒体幻灯片等进行综合的教学模式。这样不仅能让学生在课上对物理实验的过程了解透彻,更通过学生自主实践加深记忆,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总的来说,在教学标准的改革下,翻转课堂是将学习的决定权由老师转移到学生身上,重新调整课堂内外的时间分配,让学生成为知识主体,掌握学习的主动权。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督促学生利用好课堂上的每一分每一秒,提高课堂学习效率,学生更专注和主动地学习,并且教师不会占用课后时间,学生更自由地在课后完成自主学习任务。

四、初中物理实验课对翻转课堂模式的应用

翻转教学的目标是将教学方式目标进行翻转,实现学生通过实践获得更真实的学习体验。课前,将教师的备课环节转变为预授环节,即老师在下节的课前告诉学生上课的重点和任务,达到事先教授的目的;同时,将学生的预习环节变成自主学习环节,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课上老师进行现场实验之后,每个学生提出疑问,从而进行小组自由讨论,老师最后进行难点剖析。这样,通过翻转课堂,将初中物理实验课从知识讲授形式变为师生知识交流和探讨形式,有利于引发学生的“头脑风暴”,让课堂成为老师与学生之间畅谈知识的平台。

(一)准确定位教学任务。

准确定位教学目标和任务,是翻转课堂教学理念中最重要的环节。教师要在不同阶段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目标和短期任务。首先,老师抓住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关键点,运用视频媒体方式对物理实验内容进行观看,让学生大致了解实验流程和整体过程,进而分解播放视频,分为多个小环节进行具体讲解,从而让学生对每个实验步骤的具体任务都细致观察,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二)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翻转课堂教学的一大特点是利用短小精悍的视频作为辅助教学方式。每个视频都针对一个特定的知识点,有很强的针对性,学生可以根据自身情况学习某个重点和难点进行答疑。教学视频查找起来非常方便,有回放、暂停等多种功能,学生可以根据需求学习,对自身的学习进度进行适当的推进和减缓。同时,由于物理实验运用的理论知识较多、步骤较复杂,学生依据视频详解建立属于自身的备忘录和难点剖析记录,通过完成特定的项目练习测试自身的学习效果,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有效性。

(三)培养学生进行自学反馈。

初中物理实验课对于学生掌握知识水平的反馈需求很高,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能在很大程度上满足这个需求。通过教学视频及相关学习资料的了解和学习,学生掌握大量的基础知识,在进行实际操作的实验过程中,产生某个步骤的停顿和遗忘,就可以进行小组讨论并记录下问题。操作结束后老师进行分析讲解时,每个小组提交汇总的问题进行全面解答,并且老师答疑后学生根据学习进度进行调节,并将自身不足和疑问反馈给老师,有助于老师制定出更合理的教学方案,设计出更具有探索价值的问题和实验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索欲望,并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促进学生对实验流程的吸收和消化。

综上所述,利用“翻转课堂”讲解模式,使物理实验课上更生动和紧凑,重新调整课堂内外的时间分配,让学生成为知识主体,掌握学习的主动权,能够更专注和主动地学习,使学生兴趣不断提高,进而提高物理实验课堂教学效率,培养学生对物理规律的创新理解精神和实践动手能力。运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目的是建立高效课堂,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从素质教育的根本任务出发,使初中物理教学建立在更有效的基础上。

参考文献:

[1]李维亮.“翻转课堂”模式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的探索实践[J].物理教学探讨,2015,05:19-21.

篇8

实行新课改以来,学生的主体地位越来越凸显,根据《全日制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实验槁)》(以下简称标准)的精神,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是“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质”,其核心理念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标准》的显著特点是“突出学生的科学探究活动”。物理作为一门实验科学,实验教学无疑是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有效方法。对于如何做好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具体来讲,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观念上要重视物理实验教学

实验是物理学科的一大特点,也是培养学生素质能力的重要途径。由于应试教育的存在,教师不能很好地处理考试和能力培养的关系,不少教师并不是很重视物理实验教学。应试教育下为了片面追求考试分数、升学率,教师主要以讲练结合的方法进行物理教学,因为不少教师认为物理实验费时费力,在完成教学任务方面不如讲练结合方便而且见效快。因此,许多教师只是把知识机械的灌输给学生,大搞题海战术,在增加了学生的学业负担的同时,也削弱了学生实践操作的能力和创新能力,从而导致学生成为应试教育下高分低能的好学生,这与我们素质教育的理念是背道而驰的。所以,教师应转变观念,通过实验教学充分发挥学生在物理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帮助、启发学生通过实验操作,自主思考、激发对物理的学习兴趣,从而在掌握物理知识的同时,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在许多学校的初中物理实验课上,我们时常会看到(或听到)实验室中学生们在老师的指导下按步骤进行操作:“第一步……,第二步……,然后……,接着是……”,学生被当成幼儿园的幼童。这一教学上的普遍误区很容易导致学生“只动手不动脑”、进行机械操作,致使学生们以为在实验课上,必须要按照老师说的每一步来走,学生们就这样养成了被动学习的习惯。从形式上来讲,学生们通过实验学习了知识,增长了技能,然而实际上它却是灌输式教学实验模式的典型代表,这种教学实验模式贻害无穷:首先,学生们学习的积极性受到极大压制;其次,学生们的主体作用无从体现;最后,不利于学生们创造性思维、实验操作能力、独立工作能力的培养。

要想让学生们在技能学习的过程中达到预期的效果,必须要让学生们通过在实验室亲身实践,独立完成实验,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实验数据的收集、实验结果的分析要让学生们通过仪器、仪表及其他工具的使用来进行,使学生们通过科学的方法进行分析总结。坚持学生们的主体地位,教师要致力于改进学生们实验内容与实验方式,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探究。如在做“探究调光台灯的奥秘”实验中,教师可以先提出问题“调光台灯为什么能够调节灯的亮度?是什么因素改变了灯的亮度呢?”学生根据看到的调光台灯实物,利用手边的器材,连接一个调光台灯的电路,动手实验接电路,教师对学生进行部分指导,实验成功的学生讲述自己的实验电路,以及如何操作使得电灯的亮度发生改变。通过以上探索性的实验,学生在分析、处理问题等方面都得到了训练,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实验教学中,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从而引导他们自己去主动获取新的知识、探索新的规律、掌握技能,最后教师总结进一步巩固学生所学新知识。

三、通过课外活动来配合课堂教学

课外活动教学法力求以学生实践性、自主性活动为基础,教学方法上讲求动态开放。它的基本特征是激励学生积极参与、勇于实践、独立思考、深入探索。课外活动的组织有利于激发学生做物理实验的兴趣,发挥课堂实验教学的成效,所以在学生掌握了一些基本实验技能后,应适当按规划进行相应的课外活动。课外活动的内容的设计应注意以下两点:一是要依照教材实验特征与青少年的心理特征,达到内容上和形式上的统一,同时又兼顾活动的趣味性,确保课堂内外的内在联系。二是要抓好落实,整个学期的实验内容要提前规划,成立活动小组,安排好相应的辅导教师,以此推动课外活动走向经常化进而形成制度化。

四、有机结合不同的实验活动

物理实验教学组成要素繁多,大体可归纳为课堂教学、学生实验、教具学具的制做、小发明和小创造、实验竞赛、专题讲座六个要素。在试验中,我们主要依据这几个要素开展综合分析,由这几个要素合成的教学系统的总功能并不是各个部门直接地、单独地表现出来,而是经由他们之间一系列特殊联系间接地、综合地表现出来。例如,以《浮力》这一章的实验教学为例,随着教学进度的进行,教师不断设置问题,如“物体形状不同受到的浮力会相同吗?”“放在水里的铁皮是不是一定沉入水底?”“放在水里、煤油里的相同物体,它在液面以上的体积也相同吗?”等等。在课外活动分小组进行实验时,要求学生尽量利用自制学具得出上面问题的答案。学生们通过动手操作获得正确答案,培养了学习兴趣,增加了信心。课内与课外、演示实验与独自动手操作的这种双向有机联系,其意义在于让学生们既获得了物理知识,又能让他们与实际生活相联系,最重要的是通过这种手段学生掌握了通过物理实验来解决问题的能力。只有通过整体结构这个实验教学体系才能取得这样的效果。

篇9

关键词:初中物理;中考复习;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4-223-01

初中物理对于学生掌握基础物理知识,养成科学的思维方式具有重要的作用,而且物理在整个初中学科体系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中考对于学生来说是对前一阶段知识的检验,更是让学生接受更好的教育的条件之一。因此,在初中物理的教学中,教师要针对学生中考的这一情况,制定科学有效的复习方法,帮助学生提升物理素养,并且在中考中取得优异的成绩。

在以往的教学实践中,有很多有效的物理教学方法,而且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以往中考物理有其固定的命题方式,所以很多教师从这个角度出发,制定出“三轮”物理复习方法?――基础、专题、拔高。具体来说就是第一轮复习教师以教材为基础,把最基本的概念、原理再带领着学生梳理一遍,通过这样的复习帮助学生把基础打牢固,这也是所有复习中必不可少的环节。

第二轮复习往往是专题复习,因为初中物理涉及力学、光学、热学、电学四大板块,教师通过专题复习,进行不同知识点之间的对比串联,让学生对知识能有一个宏观的认识,并且能够做到迁移运用。这一阶段的复习将会更加具体化,能够让学生通过复习找出更好的更适合自己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发现问题的能力,让学生能够科学的对待物理学习。

第三阶段是拔高阶段,也是查缺补漏的阶段,这一阶段的复习特点是更加自主化。通过综合性的模拟练习,让学生能够发现自身还存在的问题,从而去和同学或者老师交流,进而更好地解决这些存在的问题。同时学生还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做一些拔高性的强化训练,让学生做充分的准备,从而对于中考更加游刃有余。

以上的复习模式是最为常规的物理复习模式,而且很容易取得良好的效果。但是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物理学科又出现了很多新的特点,中考物理考试也进行了很多改革,为了更好的帮助学生面对中考,就必须适应这种新的特点,从实际情况出发,制定新的复习策略,让学生能够赢得中考。在“三轮”复习模式的基础上,具体来说我们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进行初中物理的复习。

第一,充分发挥物理教师的作用,帮助学生制定复习计划。 教师无论在教学还是复习当中,都起着引导的作用,教师有着丰富的教学经验,对于中考命题方式也有十分详尽的了解,对于学生的学习方式、对于整个初中物理学科体系都有着独特的见解。因此,在中考物理复习中,教师必须高屋建瓴的帮助学生指出复习中的关键问题和重要问题,让学生能够用最少的时间,达到最好的复习效果。

教师在复习中扮演着引导者和监督者的角色,这两个方面是相互联系的,一方面教师要根据实际的情况,帮助学生制定一个完备的复习计划,让学生能够深入浅出的完成复习;另一方面,复习计划往往具有连贯性,有的学生的执行能力可能有所欠缺,这就需要教师能够监督学生去完成复习,做好后续的跟进工作,这样学生才能够善始善终,学生也才能把握住复习的重点。同时在整个复习过程中有着老师的陪伴,学生能够及时的跟老师交流和探讨复习中遇到的疑点难点,更好的帮助学生完成复习。

第二,组建复习小组,让学生通过合作的方式去完成复习。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物理题目的考查也更加多样化,总体特点就是开放性和实践性更强,通过以往的复习模式,往往达不到这方面的锻炼,而通过组建复习小组,通过合作式复习就能够达到这样的效果。

具体来说,在组建合作小组的时候,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生不同的特点,进行交叉式分组,目的就是做到互帮互助,让学生都能得到锻炼。另外教师还应该给予各个小组布置复习任务,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复习,并且要有相应的检查机制。学生带着问题去复习,能够更加积极地去寻找相应的材料,更加积极地去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不同学生的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式是不一样的,这样通过小组的交流能够让学生之间取长补短,看到各自方法的长处与短处,并且让学生开阔自身的视野,从别的同学身上找到新的兴趣点,找到新的问题。

这种综合性的训练能够帮助学生开发自身的思维,拓展物理知识的广度和深度,更好的去适应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中考物理考试。最后还要强调的一点就是,教师应该给予学生充分展示自我的机会,学生把自己的复习成果通过各种形式展示出来,并且做好点评,多鼓励和赞扬,还要指出学生复习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把复习的主动权放给学生,相信学生,鼓励学生,让他们自己完成这样一件重要的事情。

第三,加大物理实验的复习力度,帮助学生提升实践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物理实验在中考占据十分大的比重,因此物理实验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一方面它是物理知识的直观体现,另一方面通过科学有步骤的实验,能够帮助学生提升自己的动手能力和严谨的学习态度。通过让学生做好每一个物理实验,就要让学生对以往的物理知识产生新的认识,从而发现新的问题,提升学生对于物理的学习兴趣和复习物理的新动力。

篇10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展的不竭动力。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是教学过程中的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物理实验教学能够很好地完成这项任务。然而在农村中学,实验器材的严重匮乏和破损造成教材上的大部分实验教学都无法开展。部分教师以此为借口课堂上不做实验,采取传统的“满堂灌”的教学模式,这样,不仅使原本就很抽象的课程变得更加枯燥无味,而且不能调动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课堂效果自然就会很差,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也得不到提高。

一、实验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实验的作用,培养学生的兴趣,以产生最佳的学习动机,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兴趣源于好奇心,也出于实践成功的欣慰感。因此,教师可采取一些新异实验,比如,鸡蛋从高处下落在泡沫塑料上,鸡蛋非但不坏反而意外弹回的现象刺激了学生的好奇心,产生一种求知欲望。“耳听为虚,眼见为实” 在学习物理的概念和定律时非常实用。如果我们注重实验教学,详细地给学生演示,学生就能够更加直观地、亲临其境地感受到这些概念和定理地形成过程,更容易明白其中的道理,不用死记硬背就能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

二、从实验中获取感性材料,明确科学道理

学生真正掌握物理概念和规律,需要经过建立、完善、深化和巩固等过程。实验可以提供最直观的感性材料,尤其是在实验过程中,给学生讲解用到的概念和规律,这样就可以为学生建立概念提供感性材料和清晰的观念。

由感性材料转化为概念和规律,是通过思维活动来完成认识上的飞跃的,为了在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师应抓住实验教学中几个主要环节的不同优势侧重发展相关的思维能力。第一,在介绍实验原理、实验装置、实验步骤和方法手段时,借助形象思维逐步形成完整的实验设计构思;第二,从实验现象中提出问题,通过分析综合,得出结论,培养逻辑思维能力;第三,通过实验数据处理,找出物理量之间的关系,提高判断推理能力;第四,通过实验设计的分析,培养抽象思维能力。

由于在物理实验中富含唯物辩证法的客观事实,有助于学生科学世界观的形成,所以教师在实验教学中应从两方面努力:一方面是阐述实验中包含的辩证关系;二是用辩证观点指导实验活动。自然科学是唯物辩证法的基础,物理实验中的许多现象,如凸透镜成像,光电效应等都深刻地反映了唯物辩证法的量变质变、对立统一、否定之否定三大定律,向学生阐明实验中包含的辩证因素,可促使学生科学世界观的形成。“学以致用”,物理实验不仅能活化学生学到的物理知识,而且能引导学生像科学家那样去观察周围的事物,发现事物的变化、联系和规律,让学生从中学到科学的研究方法。

三、组织学生做好分组实验,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动手操作能力

新课程改革后,中学物理实验活动开展的目标,主要是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通过实验活动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使学生学会科学研究的工作方法,并且通过长期的实验活动,逐步提高。

初中物理分组实验多以测量性、验证性和实用性三种方式为主。要提高学生分组实验的教学效果,我们就必须使学生真正进入角色,手、眼、脑并用,进行有目的的探究活动。如果学生通过主动参与教学,在教师的积极指导下获得物理知识,印象会更加深刻,并增强学习动机。 例如,在教学“串、并联电路的连接”实验时,我设计成学生的探究性实验,采用启发式教学。首先设置情境:“如何利用桌上现有的器材连接成一个电路,使两个小灯泡同时发光”,并提示连接的方法可能不止一种。学生利用器材自己探究进行连接电路的实验,然后结合串并联电路中电流、电压以及各用电器间的关系不断地设置问题情境。结束学生实验后,组织学生通过讨论,自己得出串、并联电路的特点,并进行一些电路识别的专题练习,进一步巩固所学到的知识。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教师一定要充分认识到物理实验的重要性,认识到物理是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课程,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科学探索精神,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在物理教学中,教师应特别注意充分利用实验来调动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使学生在积累知识的过程中充分感受物理为他们带来的乐趣,科学组织学生实验, 增进学生间的交流合作,在培养学生实验技能的同时,强化学生的创新能力,只有这样才可以有效地提高农村物理实验教学的质量。

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关键在于教师。要让学生具有创造精神,教师先要实施创造性教育。依靠具有创新的教师,通过创造性的教育,就一定能培养出创造性的学生,而教师对实验的创新又是落实这一目标的关键。

参考文献:

[1]沈晓明.初中物理探究性教学实践的体会[N].学知报,2010-12-6.

[2]张伟东.在新课程标准下提高初中物理实验课堂教学质量的几点策略[J].数理化学习,20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