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期刊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中国美术论文模板(10篇)

时间:2023-03-07 15:20:41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中国美术论文,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中国美术论文

篇1

中国五十六个民族汇成了丰富多彩的民族民间艺术,经过几千年的文化积淀,这些艺术承载着一个民族地域文化的审美特征,反映了一个民族的生产方式、思维方式、生活态度,具有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和组织架构的历史形态。但随着工业社会都市化进程加快,外来消费文化和市场经济的全面冲击,使得民族民间艺术赖以生存的经济基础和文化土壤遭到破坏,扎根于乡间的民间艺术进一步势微,特别是原生态的民族民间艺术正迅速消逝。民间艺术作为非物质文化随着传承人的逝去而消亡。因此我们应该醒悟:民间艺术已经成为濒危的文化需要保护。积淀深厚的民族民间艺术为学生提供了学校难以相比的丰富的艺术经验和教育资源,将民族民间艺术引进学校美术教学课堂,具有多方面的现实意义。本课选取了我国民俗文化的主要内容中典型的中国民间美术6个种类:年画、民间玩具、剪纸、风筝、编织、刺绣、编织。让学生分组选题收集素材合作调查交流展示价值延伸的研究学习。由于我校高一70%的学生住在广州市郊,活动中我倡导让学生接触、积极主动地参与本地或社区组织的一些民俗活动进行调查。加强他们热爱以及继承我国民间美术本土文化的信心、成为学生体验生活,学习艺术的丰富资源。通过师生制作多媒体课件,而提供民主宽松的教学环境增加课程信息量的同时,开拓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体验自主研究这种开放性的教学观,拓展了学校教育以课堂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他们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wWW.133229.cOM从欣赏美、了解美、发现美、评价美的鉴赏过程中感受相互合作、体验发现的愉悦。本节课将从调查汇报、交流评价、实践临摹三个教学环节来感受民间美术的特点和民间美术的语言、了解民间美术的一般审美特征,初步掌握民间美术的一般鉴赏要点。

二、教学对象分析

高中是对一个人的将来发展方向起决定作用的重要阶段。正是青少年学习运用假设演绎推理法的时期,他们通过简单的象征性概念锻炼自己的思维能力,并针对各种各样的文化内容开动脑筋进行思考。高一学生的身心发展水平接近成熟状态,在繁忙的学习之余十分关注流行,对民族传统文化知识的了解只留于表面。审美能力的培养,传承与创新民族文化意识有待进一步提高。不仅仅是继承和发展民间美术本身的问题,同时也是对民族历史文化统的继承和发展,也是我们进行树立民族自信心,增强民族自豪感教育的需要。美术教育作为影响需要结构的因素之一,就应遵循高中生的心理需要的特点,引导他们追求高品质的艺术审美和美好的生活,追求卓越的文化修养,在丰富多彩的艺术精神的美感中提炼真、善、美的崇高境界。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和技能目标。①了解中国民间美术的概念、种类及特点,初步掌握民间美术的一般欣赏要点。②了解民间美术与民间习俗的关系与图案图腾崇拜的象征意义不仅让学生了解本民族艺术的特点,艺术价值,而且使学生充分认识到自己肩负着传承民族文化艺术的历史使命。③了解中国第一次文化遗产日活动讯息。

(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①通过本课的教学,使学生走近民间美术、走近生活,达到拓宽美术视野,增长知识,陶冶情操的目的。②通过多种实践,让学生感受民间美术的魅力,培养学生对民间美术的欣赏能力。③关注社会热点,懂得民间美术在现代设计中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对祖国传统艺术的传承与创新精神。

四、教学重点

民间美术的民族艺术特点,艺术价值,而且使学生充分认识到自己肩负着传承民族文化艺术的历史使命。

五、教学难点

民间美术的传承与创新。

六、教学准备

学生: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民间美术作品实物。

1、将课题分成六个小部分,学生分成六组,由美术课代表、语文课代表、电教课代表负责组合人员。

2、各组负责搜集整理相关部分的材料(图片、实物、网络资料、制作课件)。

3、提前检查学生准备的材料是否充实,不足的教师给予补充。

4、课前把教师、学生准备的材料布置在教室版面上,营造出直观的中国民俗文化氛围。

七、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二)导入新课(1分钟)。师:上一节课我们了解了民间美术的概念是相对于专业而言,它们的创作基本上是从事生产的劳动人民,这些作品是劳动人民创造的,民间美术存在于人民的日常生活,节日活动中,反映劳动人民的思想、情感和观念应该是民间美术。是强烈体现着民族性和地方性的。它的创作和流传方式是集体的,它与宗教、民俗有密切的联系,反映了一个民族的生活方式、生活态度,具有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和组织架构的历史形态。

师:经过搜集素材给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概括一下民间美术有几大类?

生:年画、民间玩具、剪纸、风筝、编织、刺绣、编织等。

(三)展示调查报告。师:通过每个小组课外的调查学习,我们对中国民间美术有了一定的了解。今天老师把时间交给同学们,6个调查小组的同学们分别汇报你们有何收获吧?(各组先找两位代表:一位学生作讲解员畅谈、一位播放背景)。

生:分别播放6个小组制作的课件,展示课件中大量的图片资料,小组介绍后补充学生所讲内容的局限性、拓宽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对我国丰富多彩的民间美术的喜爱之情,从而使学生热爱祖国的传统文化,振奋民族精神。

附高一(7)班民间美术调查小组人员:

第一组:年画调查小组背景技术(梁世恒)、解说员(莫甄文)

第二组:民间玩具调查小组背景技术(陈小龙)、解说员(何颖)

第三组:民间剪纸调查小组背景技术(刘启锐)、解说员(吴思韵)

第四组:民间风筝调查小组背景技术(曹淑君)、解说员(何颖)

第五组:民间刺绣调查小组背景技术(张坳敏)、解说员(黄泳军)

第六组:民间编织调查小组背景技术(马家辉)、解说员(黄建莹)

1、年画组。年画,又称木版年画,是一种运用木板彩色套印在纸上的画种,它是我国民间过年节时张贴的一种民间画类,用以除旧岁、迎新春、美化环境、营造节日的喜庆欢乐气氛。我国在长期的社会活动中,为了适应人们的生活和心理的需要而产生的民俗节日,经长期的社会传承固定下来,成为民族传统文化习惯的组成部分。在我国众多的传统节日中,最具代表性的当属春节了。据载,早在汉代民间就有在门上画勇士、贴门画的风俗,以后历代不衰。清代中叶更为盛行,全国各地均有年画,而且形成了各自的地方风格。最著名的当数北方的杨柳青年画和南方的桃花坞年画。此外,山东潍坊、河南朱仙镇、河北武强、广东佛山等都是著名的年画产地。

2、民间玩具组。民间玩具是民间美术中的一个种类。劳人民以自己灵巧的双手,为下一代的成长,就地取材、因材施艺,制作出精美的艺术品。这些玩具体现着劳动人民自己的审美情趣,包含着劳动人民的意念、理想、祝愿与爱心。也是对儿童进行审美和民风民俗培养的教具。主要用于服装、鞋、帽、枕头、帐帘及钱包、香包等布什物。民间刺绣厂一间制作底样,造型质朴、大方,色彩上采用原色对比,平面色块的运用使色彩过渡跳跃感,先得鲜亮而富有喜庆气氛。

3、剪纸组。在我国民间美术中,还有一种用于春节装饰烘托气氛,人门又十分熟悉的民间剪纸,全国各地民间都有不同风格的剪纸品种。早在汉唐时代,就有用金银箔剪成花鸟,贴在鬓角做装饰的风尚。后发展为节日中用色纸剪成各种花草、动物、或人物故事,贴在窗户上、门楣上作为装饰之用,民间剪纸是表意性的,讲究构图的整体性、造型手法的适形特点。形象概括简练、虚实对比鲜明、线条规整流畅、色彩对比强烈。由各地的风俗习惯不同,风格也异彩纷呈,大体北方粗犷豪放、造型简练,南方构图繁茂、精巧秀美。内容十分丰富,多以表达吉祥、美好的寓意。

剪纸除了用于窗花、挂千等起烘托节日气氛之外,剪纸图样还可以用作刺绣的花样,这更反映出其在生活中的实用性。

4、风筝组〈5〉刺绣组〈6〉编织组(详略)。

八、评出最佳解说员,最佳解说背景,最佳自创作品以奖励

1、学生进行分组调查,分析其各自特有的造型特征及审美趣味,使学生了解中国民间美术的概念、种类及其造型特点,掌握欣赏民间美术作品的基本知识。

2、培养学生对中国民间美术作品的初步的欣赏能力。

3、激发学生对我国丰富多彩的民间美术的喜爱之情,从而使学生热爱祖国的传统文化,振奋民族精神。提高学生对民间美术的审美能力,增长知识和增强同学们的民族自豪感。

4、通过调查与介绍民间美术,使学生既合作与研究性地了解什麽是民间美术和它的特点,又学会与同学们交流信息、交流思想、提高学习的效率。

5、小结让学生集体思考讨论(2分钟)(加背景音乐)。

6、展示教师课件。

九、鉴赏拓展

师:视频播新闻片段:为唤起全社会对民族民间文化保护的自觉意识与行动,从2006年开始,我国将每年6月的第二个星期六确定为文化遗产日。据了解,在第一个文化遗产日里,各地已积极举行了相关的公益活动,如开展文化遗产地和博物馆“爱我遗产、优化环境”系列活动,举办文化遗产展和民族传统文化展示、专家咨询及文物收藏鉴赏活动等。

思考议一议:如何开展民间美术的继承与创新活动?

生:学生集体思考讨论(2分钟)(加背景音乐)。

师:我国民间剪纸中的图形集中了民间美术的基本特点,同学们从尝试制作剪纸中感受一下民间美术的寓意性语言、阴阳表现形式的体会。

生:略。

本课结束,师生再见。

篇2

舞台布景有着它独特的艺术语言,不再完全依赖于绘画手段。各种新思想、新技术,被运用到舞台上来。新的物质材料取代了木框蒙布的传统布景方法。塑料、有机玻璃、玻璃钢、铅皮、铜片、金属结构等,以它们特有的质感,直接与观众见面。而各种投映景的运用又使戏剧演出的形式活跃和富于变化。观众正是通过各种布景所给予的视觉信息,激发想象,加深感受。现代的舞台美术应更多地运用形式感,在观众中引起一定的情绪反应,使戏剧演出达到预期的艺术效果。

在艺术创作中,一定的内容决定一定的形式。WWW.133229.coM形式受内容制约,内容又必须通过形式来表达。而在一定条件下,形式也可以反过来作用于内容,甚至在创作中起决定性的作用。形式本身也具有一定的审美价值。

为什么一个剧本可以有许多种不同的布景设计,而在戏剧舞台上,同一形式又可以适应于许多个不同戏剧的演出呢?前者是一个内容可以用多种形式来表达,后者则是许多个内容可以用一种形式来表达。

中国戏曲舞台演出是程式化的。一桌二椅,城片火旗,约定俗成,可以适用于许多不同剧目的演出。这些砌末道具本身也具有了一定的审美价值,有它相对的独立性。同一组城片,可以演《空城计》,也可以演《古城会》。戏剧的内容不同,所使用的布景形式却是相同的。犹如宝石,既可雕琢成人物,也可雕琢成花鸟果品,外形不同,而宝玉本身的晶莹的美质是相同的。

篇3

书法的欣赏与实践是相互联系的,“眼高手低”的书法家从没有过。历代的书法家大多是具有高度鉴赏能力的书法评论家。他们都十分重视“读帖”。所谓“读帖”,就是通过观摩书迹和碑刻去领悟书法家所采用或创造的艺术风格和艺术手法,借以提高自己的鉴赏水平。对于一个有志于学习书法的人来说,同样需要重视读帖,逐步学会分析和欣赏书法作品的能力,取其所长,拼其所短,才能不断提高自己的书法水平。分析和欣赏书法作品,如果毫无区分地加以一概兼收,则往往进步不快,甚至会走弯路。这是一个极其复杂的问题,历来的说法各不相同,至今还没有一个共同的欣赏标准。

康有为在《广艺双楫•十六宗》中,提出了十条评论标准,即所谓“十美”:“一曰魄力雄强,二曰气象辉穆,三曰笔法跳越,四曰点画峻厚,五曰意态奇逸,六曰精神飞动,七曰兴趣酣足,八曰骨发洞达,九曰结构天成,十曰血肉丰美。”郭绍虞在《怎样欣赏书法》中提出了六条标准:“一、形体,看结构天成,横直相安;二、魄力,从笔力用墨看;三、意态,要飞动;四、流派,不拘泥碑帖,不以碑的标准看帖;五、才学,书法以外关系;六、气象,挥朴安详。wWW.133229.cOM”

这些都可以作为我们分析、欣赏书法作品时的参考。如果进一步加以归纳,则不外乎“形”、“神”二字。所谓“形”,指的是由特殊的笔画线条所构成的外形,包括字的笔画、字的结构、一幅字的布局;所谓“神”,指的是上述外形中内在的精神,包括笔力、气势神态、情感等各个方面。因此,欣赏书法作品,不仅要看一点一画、一字字和整幅字的外形,更要看它的笔力、气势、神态。如果外形美观多姿,内在奕奕有神,这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形神兼备”的好作品。分析、欣赏书法作品,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字的笔画长短、粗细、浓淡是否多变而适宜

汉字是由若干个线条式的笔画有机的组合而成的,这若各个笔画,尤其是一字之中的相同笔画,在字中不能长短、粗细、浓淡一模一样,应该而且必须有所变化。如“多”字的四个“撇”画,唐太宗认为,应该分别写作,一缩,二少缩,三亦缩,四须出锋。这里所说的“缩”,就是笔势收缩而不伸展,含有“短”的意思:“锋”就是笔势伸展而不收缩,含有“长”的意思。“多”字的“撇”画是这样,其它的笔画也是这样,否则,字形就显得死板,单调,也就无艺术可言。

二、字的“重心”能否给人以稳健的感觉

字姿可以而且应该多种多样、千姿百态,但不可忽略必须把字的重心“稳住”。欧阳询的字,初看起来,有摇摇欲坠之感,但仔细一看,它犹似千年古塔,虽欲倾却“重心”不离地,依然稳健如新。有些书法欠佳的字,平躺在纸上似乎四平八稳,不偏不倚,但如果一竖起来,则往往东倒西歪,中心不稳。因此,要判别字的重心如何,一个最简单的方法是,把纸竖起来,看看它有没有“倒塌”。

三、字势是否自然

宋代王安石有一句论书名言:“不必勉强方通神。”所谓“不必勉强”,就是历来的书法家和书法理论家们都一致强调的要“自然得体”。王羲之在给他的儿子王献之传授书法经验时说:字要“自然宽狭得所”,“分间布白,远近宜均,上下得所,自然平稳。”王羲之的书法之所以“独擅一家之美”,关键在于“天质自然”。

四、看整篇书法作品的章法、笔势是否一气呵成、融会贯通

一幅好的书法作品,犹如一幅好的山水画,它必然是字与字、行与行之间气势连贯,笔虽短而意却连。汁白以当黑,疏密得当,给人以无穷的遐想和强烈的艺术感染力。书法作品中的落款、印章也是整体中的有机组成部分,要注意是否用得恰倒好处,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若是画蛇添足,也会有损于整幅作品的艺术性。

五、看书法作品中的笔法是否有法度有新意

书法艺术具有极强的继承性,书写者必须遵守一定的法度。但是,仅有继承,甚至与古人写的一模一样,还称不上真正书法艺术,充其量只能是他人的“奴书”,还必须在继承的基础上有所创新。因此,在评论和欣赏书法作品时,要看作品中能否正确的处理好继承与创新之间的关系。

六、在欣赏书法作品时,要适当地了解其创作的时代背景

书法作品和文学作品一样,与作者书写时的心情有着密切的联系,它的艺术风格常随作者的年龄和心情的变化而变化。同一个书法家可以由于不同的时期、不同的心情而写出不尽相同的甚至截然不同的作品来,如颜真卿中期写的《多宝塔碑》,是在和平环境的得意之中写就的,字势端重浑厚,清晰悦目,成为楷书中的代表作;他晚期写的《祭侄文稿》则是在朝廷岌岌可危,侄儿不幸身亡之中写就的,悲愤之情夺腔而出,于是,出现了笔画浓淡、疏密、大小不一,甚至涂涂改改的粗犷、潇洒的风格,成为行书中的代表作。因此,一定要把作品放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中去评论和欣赏,才有可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篇4

一、全方位的设计理念

一切创新首先是思想、思维、理念的创新,21世纪的舞美设计,出现了全方位的设计理念。

舞台的时间与空间,已不再是话剧的“第四堵墙”的思维模式,也不再是戏曲的“舞台小天地,天地大舞台”的思想模式,而是全方位、立体化的大拓展。

这种全方位的设计理念,有种种实例。

例如红遍全球的美国音乐剧《猫》的舞美设计,就以艾略特诗集中的群猫的生存百态为原型和蓝本,创造性地设计出一个猫的世界的全方位舞台,并使舞台向观众席最大强度地延伸拓展,让整个剧场变成一个巨大的垃圾场,让观众用猫的眼光、从猫的视角来观察世界,“把一群群猫与现实和宇宙之间连接起来的大型舞台装置,确实是以挑战的姿态开创了音乐剧的新领域。133229.cOM”(夏江源:《把神奇的想象变为可以感知的现实——欧美音乐剧舞美设计浅析》,《剧作家》2002年第3期第73页)

又如1998年上演的音乐剧《狮子王》(根据同名电影改编),舞美设计宏伟壮观,将一整座动物园搬上舞台,用大转台营造出无限的立体空间,真正形成了一个巨大的三维动画世界,真可谓想人所未曾想,现人所未曾见。

尤为令人赞叹的是:旋转大舞台不仅在平面上旋转,而且上下升降,堪称全方位、立体化的杰作。同时,向观众公开展示舞台变换的过程,使观众清楚其中的奥秘,如同魔术师把秘密故意“变底”一样,一下子拉近了舞台与观众之间的空间距离与心理距离,使舞台美术进一步由三维空间向心理空间深化。

二、深层次的设计构思

21世纪的舞美设计的艺术构思,不仅单纯为“创造剧中环境和角色外部形象渲染舞台气氛”(《辞海》缩印本,上海辞书出版社1989年版,第234页)服务,而且极大地发挥了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大胆向深层次开拓,强化自身创造功能,出现了许多惊世新作。

例如,美国音乐剧《美女与野兽》的舞美设计,让丑陋的野兽在烟火中变成俊美的王子;使玫瑰花瓣如影视艺术的“慢镜头”一样一片片凋零;令被施了魔法的城门在慢慢旋转中向观众打开,并将金壁辉煌的宫殿逐步推到观众面前。

真可谓一个无限神奇般、童话般、梦幻般的世界。

又如,中国’99新版越剧《红楼梦》的舞美设计,也运用深层次的全新构思,全剧一反戏曲写意化的舞美设计模式,由“大写意”转为“大写实”。

“葬花”一场桃花瓣真实地满台飘落;“焚稿”一场真烟真火,并使窗外翠竹由繁茂到衰落,无疑于电影的“蒙太奇”镜头,令人拍案叫绝。

再如京剧《骆驼祥子》的舞美设计,用旧北京城歪斜的城墙和城门的背景,真是神来之笔,充分体现了深层次舞美设计构思的新高度。

三、高科技的设计手段

高科技的21世纪,舞美设计手段与舞台呈现手段均显示出高科技化的特点。

篇5

什么是意象?简单地说,意象就是寓“意”之“象”,就是用来寄托主观情思的客观物象。意象理论在中国起源很早,《周易》已有“观物取象”“立象以尽意”之说。不过,《周易》之象是卦象,是符号,是以阳爻阴爻配合而成的试图概括世间万事万物的六十四种符号,属于哲学范畴。绘画上借用并引申之,“立象以尽意”的原则未变,但画中之“象”已不是卦象,而是抽象的符号或者具体可感的物象。

在人类艺术发萌之初,东西方艺术表现形式十分相似。中国诸多岩画与西班牙、法国等国的早期洞窟壁画都能找到共同点,在手法上都使用了“意象”“象征”,有意识地运用绘画符号记录社会活动场景。由于各自的历史原因,东西方艺术逐渐分道扬镳。西方科学发展导致了绘画艺术以解剖学、透视学、光学、色彩学、心理学为主的以写实主义为核心艺术的产生,直到文艺复兴之后才逐步产生出印象派、立体派等艺术画派。而在中国,受着伦理、哲学、宗教诸多的影响,绘画艺术步入了更高层面的意象主义轨道。

中国绘画艺术,是在中国特有的历史条件、社会生活、文化氛围内产生、成长、壮大的独特艺术形式,其创作思路、形式是以意象为重要核心的形神兼备的表现艺术。wWw.133229.cOm不管中国历代的审美和绘画技术差异有多么大,中国绘画始终没有偏离意象的轨道。形象塑造的意象性,可以说是中国绘画最本质的要求。在构图上有散点透视之形,在意境上有气韵生动之说,从而产生“形神”关系之理,它在人物画上表现为身心的关系;在山水画上表现为天人的关系;在花鸟画上表现为物我的关系。以至所有中国画的传世佳作都能达到其他画种难以追求的空灵境界。

佳作诞生之前必有其雄厚的历史文化根基,中国的画家从儒释道中吸取大量精髓又从绘画作品中反映出来。孔子在《论语·雍儒》中言“智者乐水,仁者乐山”,这种把道德观念与自然景物的欣赏联系起来的说法,尤其对后世士大夫画家的审美思想产生极大影响。文人画家将这一观点发展为“仁智者乐山乐水”,后发展为“乐山水者必为仁智者”,从而为儒家既有山林隐逸思想而又并不排除其“仁智”的品德与情操找到了根据,为意象艺术发展提供了更大的空间。老子有言“大音稀声、大象无形”。他的所谓“大象”,就是他作为“道”的别名,道就是自然之道,也就是从客观存在里综合得出的真理。一切思想意识与学术文化都渊源于客观存在,绘画艺术也包括在内。但“大象”毕竟涉及到客观存在的可闻之声、可视之象与自然之理。所以,他的所谓“大象”,当指客观世界上可视与不可视的一个整体。这个整体是抽象的也是概念的。所以,诗人就可“以意写象”,画家就可以“以形写神”。所以说“大象无形”,正是为中国文人画家作画重“意象”找到了有力的理论依据。类似的根据还有如“大巧若拙”等。谢赫的《古画品录》以六法的标准系统地评点绘画。谢赫将“气韵生动”推为六法之首,充分说明谢赫推崇“意象”在绘画中的地位。气韵就是顾恺之所说的神似,谢赫自己也称气韵为神韵。谢赫时代的绘画主要是肖像画和人物故事画,气韵的本义是因人物的精神气质而生动。后来,气韵生动的范围扩展到山水、花鸟等各种题材的绘画,并且成为整个绘画艺术性的一种衡量标准,甚至笔墨效果也包括在内。同时,如果没有意象艺术的思潮存在,气韵生动的含义也很难得到发展。

意象艺术的特点是“立意造像”。在具象艺术中由于透视学的限制,光、形就是一切,一切都很符合形的要求。而意象造型中的“象”,不仅是形,而是受中国传统文化影响藏有深刻的含意,是象中有意、意中生象,立象尽意。中国绘画的意象表现为“似与似不似之间”,目的是完成“不似之似似之”的一种作品的内在“神似”,这种“神似”仅仅只是绘画作品的一种表现与表象,一种画家的理念上的技法再现而已。要使作品内涵真正达到完美的“神”的境界,还需要画家注入自身内在的丰满的精神,以求“意”的最高境界。

传统上意象艺术的中国画,通常注重的是“身心”“天人”“物我”的关系,而欠缺的是揭示事物的本质所在。现代中国绘画正以宽容的姿态和更开阔的视野注视、吸收世界各国的艺术表现形式,然而中国的绘画必须蕴藏中国的人文哲学思想,必须注重博大空灵,必须注重民族文化精髓,必须努力通过学习和反思,不断体验生活,以画家独有的灵感去捕捉现代文明给予的启示,并坚持中国特色的艺术传统,不断总结,才能使当代中国画艺术在人类文明宝座中闪出灿烂的光芒。以中国第一代油画大师的风景画为例来说,李铁夫的求实、徐悲鸿的规矩、颜文的严谨、林风眠的随意、吴冠中的抒情等等也都各具特色。许多美术家都喜欢说,艺术中的民族情感和趣味对艺术家来说是与生俱来的,不论艺术家自觉追求与否。

中国画技法的核心是笔墨,不讲究笔墨也就丢掉了中国画基本的艺术语言。南朝谢赫在“六法”中讲到“气韵生动”为笔墨的最高境界。笔墨有一定的独立审美因素,有抽象因素,但不是纯抽象,笔墨与表现形象有机结合,创造意象,正是中国画特色。西方绘画中讲究构成的方法,是从建筑中得到的启示,可以增强画面的整体感和力度,是笔墨所达不到的,也是中国画应吸取的积极因素。因此,将笔墨与制作相结合,就可以大大增强艺术感染力。中国画的笔墨处处都流淌着画家情感的轨迹,是情感的一种张扬。用线写形是中国人物画造型最主要的课题,即使是画人物小品的没骨法也要有以线造型的基础。“遗貌取神”“形神兼备”“传神”是中国人物画的最高标准,特别是文人画成为中国画的主流,更重主观表现和情感抒发。在笔墨运用中以“骨法用笔”为核心,强调书画同源、以书法入画,重在一个“写”字,而不是“描”,也不是“涂”。“写”——正是情感的张扬和心灵的轨迹,文人画将这种艺术实践的体会总结到相当高度。西方的许多现代绘画大师也是从东方艺术中悟到了这点。

西方油画的风格样式和技法语言多种多样,神采各异。如意大利的古典、德国的凝重、法国的优雅、西班牙的潇洒、英国的朦胧等等。因艺术家个人的艺术修养和性格爱好不同,画风及志趣也各有风貌。笔者以为要扩大绘画的外延可借助抽象艺术的表现形式。1942年在纽约古今汉美术馆举行“抽象艺术大师联展”的目录中有人写到:“抽象艺术的造形包含了艺术家的生活直觉,是不受具体外表约束的自由发挥。”抽象艺术的实质注重的是直觉与造形,是事物在人脑里的印象,通过色彩、线条的构成或即兴生成的艺术,是艺术家精神世界的随机表现的艺术形式。如具有东方血统的康定斯基画了大量的以“构成”“即兴”为标题的抽象画,作品以丰富色彩唤起人们精神性的感受,以及富于音乐性的协调之感。

尽管抽象艺术最早源于中国,但西方抽象艺术与中国的抽象艺术以及意象艺术在理念上有着很大的区别。中国的抽象艺术主要表现在中国书法上,最早的汉字甲骨文、金文通过结构的疏密、点画的轻重、行举的缓急把象形的图画模式逐渐变为纯粹化的抽象的线条和结构。就像音乐艺术从自然界的群声里抽出乐音来一样,发展其相互结合的规律,用强弱、高低、轻重、疾涩、虚实、转折、顿挫、节奏、韵律等有规律的变化来表现自然界、社会界的形象和内心的情感。

从表现形式上看,中西艺术中各取所需。西画讲构图,国画讲经营位置;西画讲透视法(焦点透视),国画讲“三远”法(平远、深远、高远);西画对色彩研究至广,国画对墨色研究至精;西画论刀法笔触,国画重骨法用笔,还独有“十八描”和各种皴法。从内容上看,西画风景提倡野外写生(如印象派),中国山水提倡“行万里路”“搜尽奇峰打草稿”(如荆浩的“写生数万本”);同是对自然景观的真诚描绘,油画风景重光影色调,中国山水重形体结构;油画风景偏重从自然整体中挑选和割取局部(如取景框的运用),中国山水则偏重将局部腾挪和拼装整体(如“咫尺千里”的提法);油画风景擅绘实景是长处,下者易拘泥和呆板,中国山水擅绘大山大水是长处,下者易无序和空泛。

西方艺术语言和事物关系历史发展的重要观念,被引伸来解释西方现代派艺术,说明西方思想与艺术(文化)发展的一致性。西方现代新派艺术家所思考的是同一类的问题,艺术家们用不同方式——不同流派风格来处理“语言结构”与“意象结构”的关系,在精神上是一致的。哲学家和艺术家都生活在时代之中,都是特定的时代的“思考”。

西方绘画从15世纪到20世纪的发展,有两个特点:一是“造形表象”与“语言所指”的分离;一是“表象事实”和“表象联结之认定”的对应。前一个原则比较好懂,后一个原则相当难解。西方艺评家福柯说:“表象物”与用以表现这些“表象物”的手段(点、线、面、色彩等)之间要有一种对应关系,否则就不成其为“画”。如他提到的马格利特的《不是烟斗的烟斗》这幅画,是在一个貌似稳定的画架上,这幅在画架上的画,酷似教室里的黑板画,而这个画架的架子是不合比例的,似乎随时都有倒塌的危险;但半空中却漂浮着一个大的、像幽灵似的烟斗。我们当然不可从这里就去揣测马格利特似乎要“画”出一个“永恒”的“烟斗”的“理念”或“意象”来,但却似乎很容易引起人们想到马格利特对早年“字”“画”游戏式的“分离”“游离”有一种积极的否定态度,当游离的“字”和游离的“画”“破碎”后,“无名”“无字”的“物象”仍然高悬,虽飘忽不定,“惚兮恍兮”,但仍清晰如“画”。其实这是马格利特常用的手法,以真实画面之间的独特的处理,来表现“现实”与“梦境”“实境”与“心境”“物象”与“意象”之间的沟通关系。以独特的手法来处理“画面”正是艺术家的技巧所在。

还有克利的画,力图在“形状”的结构中表现一种“符号”,同时又具有写的成分。这种“画”与“写”的结合,使得物象变形,不易辨认。克利以结构来使形象变化,不惜割裂、扭曲实际形象以显示这种结构。到了康定斯基那里这种思路的进一步发展,则干脆舍弃了任何具体的、可辨认的形象,成为“意象”的绘画和“非表象的”的绘画。在康定斯基的作品中,只有各种用以连接表象的手段:点、线、面、颜色,但却无“表象”的“事实”,而只有惚兮恍兮的“意象”存在,触动着每个观者的心灵。这样,康定斯基的画,就成了一种新型的“几何图形”。“几何图形”本是一种“记号”,是“无形”之“形”,并无“实物”与其“对应”,为“无象”之“形”,从通常的绘画史角度来说,康定斯基的画是理智主义、科学主义的产物,它要表现的不是事物的表面形象,而是事物的“本质的结构”及“意象”。

抽象派绘画,如同其他的现代流派(达达派、立体派等等)一样,并不是要人们从绘画中“看”出“什么”,而是要人们从绘画中“读”出“什么”,“感受”到“什么”。超现实主义以梦境幻觉视象来表现“心象”,抽象派以抽象形式来表现艺术家对世界的理解。在这一点上来看,中西艺术之间似乎又是殊途同归,在“意象”的表达上又有了异曲同工之妙。

进入后现代文化情境以来,艺术无论是在观念、材料还是在技法、形式上均走向了多维的综合与多元的建构,那种单一的线性思维方式和孤立的艺术语言描述已逐步成为昨日黄花。目前,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进一步推进,东西方的联系日益密切,中西艺术(东西方)艺术之间进一步相互影响,相互借鉴,创作意识及绘画风格会有越来越多的相同之处,而各个门类艺术之间也出现了融会贯通的局面,相互之间的门类划分也日渐模糊难辨,特别是在美术界出现了“大美术”的概念,各门类艺术之间、各国艺术之间的交流呈现出一片繁荣景象。

参考文献:

[1]葛鹏仁 著《西方现代·后现代艺术》,吉林美术出版社 ,2000年

[2](美)威廉·弗莱明 著,宋协立译《艺术与观念》, 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 ,1991年

篇6

纵观中国绘画发展史,中国画有其独特背景下的文化理念的支撑。wWW.133229.Com儒家、道家和玄家的认识论、方法论上对中国绘画艺术的审美、创作和艺术表现等方面都有着深刻的影响,尤其注重在绘画中对意象的把握和运用。对中国画意象这个概念的认识,对意象关系的观照把握,应从观察物象,创作前的审美、构思开始,并贯穿于意象经营、塑造形象、艺术表现和体现思想主旨的全过程。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中提出“意存笔先,画尽意在”,这里的“意”,正是道家讲的“意”与“象”的统1,即“意象”。在道家看来,“意”是赖“象”而存在的,因为需要“立象以尽意”,没有“象”就无法表达“意”,然而,“象”是“意”中之“象”,决定“象”的还是“意”,“象”生于“意”,“象”有尽而“意”无尽。因此,表“意”不应停留在“象”的本身,如停留在“象”的本身,就将妨碍“意”的表达。②“画尽意在”是张彦远运用我国早期形象理论,对绘画创作中构思的主要任务在于构建艺术意象所作的理论概括。诚然,自唐宋以后文人画家重视对意象的不懈追求,齐白石取“似与不似之间”,黄宾虹取“绝不似而绝似”“无可无不可”“惟其是耳”等画论,这都体现了文人画家对“意象”的强烈观照。因此,艺无定法,法无定规,对意象的表现,因人的不同而不同。

中国绘画自宋以来,山水花鸟题材、水墨渲淡的表现手段,写意抒情的创作方法和清新自然、简远淡泊的审美意境,构成了中国古代绘画的主流。在绘画理论上,所谓“画意不画形”“深于画者,得意忘象”等,在某种意义上将中国绘画的表意性作了充分的肯定和强调。在绘画实践中,画家更是注重作品意念的内蕴,把在画中表“意”作为衡量作品得失的重要依据。“意”是美学概念,又是1个具有丰富内涵的哲学概念。在绘画中,“意”除了指画家的主观意志、情思意绪外,还指神似、神韵、意趣,也指艺术表现上的精练和概括,当然,更指意境。意象不是单纯的客观世界的再现,也不是单纯的主观心灵世界的表现,而是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1种有机结合。或者说是画家主体心灵对客观世界的投射并与之遇合的结果,它发生并形成于主客体之间,有1种明显的“主体性”,它是画家对外界事物特殊的能动反映,是中国画“意境美”塑造的基本前提。③对于1个具有创造性的画家来说,创作作品时不可能只是像镜子和照相机那样作机械地再现,而是必须将个人的主体意识加入到“主体意向性”的过程中去,所谓“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望秋云,神飞扬,临春风,思浩荡”,这些都是对客观世界的情感化体验,是客观世界转化为艺术创作中的“情景交融”,意象不同于自然主义的摹写,也不同于抽象主义的不拘表现,而是寓情于景,景因情设,情因景生,从而产生出形象有限而意象无穷的艺术境界——“境”。④

此外,中国画中的意象亦是1种美学创造,是人与自然的精神遇合后孕育的心灵之花。在意象的创生中,画家是“以心灵映射万象,代山川而立言”。宗白华曾诗意地描述了意象生成的动人场景(冒号):在1个艺术表现里情和景交融互渗,因而发掘出最深的情,1层比1层更深情,同时也透入了最深的景,1层比1层更晶莹的景;景中全是情,情具象为景,因而涌现了1个独特的宇宙,崭新的意象,为人类增加了丰富的想象,替世界开辟了新境,正如恽南田所说(冒号):“皆灵想之所独辟,总非人间所有”。他所表现的是主观的生命情调与客观的自然交融互渗,成就了1个鸢飞渔跃,活泼玲珑,渊然而深的灵境,这灵境就是构成艺术之所以成为艺术的“意象”。⑤

中国传统绘画把表“意”看得比表“象”更为重要,并在以表“意”为核心的绘画观念的指导下,形成了它独特的审美体系。画家对所表现的对象在主观上达到了认识的高度自由,从而超越了对象的形貌表层,胸中对所描绘的对象达到“意”明后,在艺术传达中便体现出以“意”用笔,笔在运用中便体现出了超然和创新,产生出活泼的意气。真可谓胸中有主见,耳不闻其声,眼不见其形,不再斤斤计较于形貌章彩的历历俱足,而是师心独见,所画非所览,听任于内在生命律动的驱动,心随笔运,挥洒达于1片天机。

注释 (冒号):

①张启亚.中国画的灵魂.文物出版社,1994.

②俞剑华.国画研究.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篇7

中国传统绘画十分重视艺术审美认识 、人文启示的作用。对人格的崇尚是中国传统美术所追求的重要人文内容。中国传统美术描绘 自然的同时注重理想、情感 、志向等主观因素的表现。中国传统美术教学就已经明确了审美教育的核心是培养人格、心性 、品德 、人文等重要方面。以传统儒、释、道哲学为主体的文化体系发展起来的。中国传统美术精华在于追求真善美的统一。作品高逸的境界、超拔的精神、隽永的意味、精妙的笔墨是审视和衡量艺术品质高下的完整标准.缺失了其中的任何一方面.就相当于缺失了中国传统美术特有的艺术精髓在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对中国传统美术观念审美认识和启示作用.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和审美趋向,引导其对真、善、美的完整追求。才能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完善学生的人格,这也是当代艺术教育的方向。

篇8

民间美术是一种带有原发性的美术形式,它在传承的过程中与人们的日常生活休戚相关,自诞生之日起就融合在人们生活的点点滴滴之中。“言传身教”是中国民众做人和育人的宗旨和手段,民间美术同其它民间文化一样一样也没有脱离这一传统。“言传身教”在民间所承担的技艺传播作用,体现在以家庭为中心的技艺传承环境中,是师徒、父子关系直接传授的方式。从事民间美术创作的大多是没有受过正规文化教育的农民,其创作经验不可能通过文字进行传播,技艺的交流只能通过“口头”这一最为直接俭朴的方式将其技术经验传播给下一代。口头语言不需雕饰,自然随性,因此能更生动直观的交流技艺。在这言传的过程中民间艺人们创作了一些便于记忆的口诀,可以让被传播者比较方便记忆起创作的规律,是对民间美术技艺规律的高度概括,如惠山泥人的创作口诀,关于泥人造型要“先开相、后装花,描金带彩在后头”;用笔要领“直线要直、曲线要曲”施彩讲究“红要红得鲜,绿要绿得娇,白要自得净。”民间皮影口诀:“若要娃娃恶,鼻子挨眼窝”、“文人一根钉武人一张弓”等等。Www.133229.CoM在民间的师徒传承中“身教“的情况可能比“言传”多的多。在很多民艺传播者自身文化和能力的限制他们或不能准确的表达出其技术精要的情况下,以实际操作来教育徒弟,徒弟观察师傅技艺的“身教”就成为民间美术主要的传播方式之一。

殷商之后,文字的出现为民间美术的传播奠定了深厚的媒介基础,民间美术也出现了借助文字传播的方式,大大扩展了其传播的范围。出现了一些记载民间手工艺的理论专著和民间创作者所作的艺谱,前者带有官方修饰的痕迹,如先秦时期的《考工记》、唐代《工艺之法》、明代《天工开物》等等。而艺谱以物相传的民间美术,主要是通过谱子的形式传播的,如画谱、剪花样谱、影戏谱、年画版样等等,这些民间艺术形式都有程式化的范本有的是集体的创作总结,有的是名艺人亲手绘制的,有的则是借鉴其它艺术形式而从程式化的模式中套用而来的。童虽其来源不一,但都是经过不知多少代人的日积月累而逐渐积淀、完善和再创作而形成的摹本,这种传播形式有利于普及和传播。有利于民间艺人的交流。

民艺品传播和图谱传播一样属于以“物”为媒介进行的传播。但是它并不是在创作者内部的传播,而是通过这些艺术品的购买者而将民间美术的技艺带到四面八方。这种参与商品交换,又不局限于行业内部的传播方式,使民间美术的传播方式更加广泛,其社会功能也随之增强了。

二、民间美术发展现状

民间美术的产生、传播、发展都是与民众的生产、生活方式密切相关的。随着现代化的文化浪潮进入乡村的每一个角落,传统民间美术赖以生存的小农经济迅速瓦解,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以机械化、自动化为标志的大工业生产方式,已在世界范围内逐步取代手工劳动,在这种状况下,许多民间艺术品被认为是过时的东西而被很多人摒弃了。

当代的民间美术保护者和美术理论家多是将民间美术作为一个古代生活形态的活化石来进行研究和保护,民间艺术品已经成为传统艺术的一部分而保存在博物馆之中,见证着一个古老文明曾经出现的辉煌。民间美术虽然作为一种传统文化而被人们保护和学习着,但实际上,它的发展却面临着一个尴尬的境地。很多人对它的喜欢只是出于对一个存在着文化隔膜的逝去年代的怀念,民间美术在当代已经失去了其实用性,它和当代社会的经济基础与文化状态都存在着巨大的鸿沟。

在这种缺乏时代经济与文化背景的情况下,民间美术变成了一种针对西方文化的入侵,而被艺术家与文化工作者们所重新提起的“带有本民族特色”的文化形式,很多专家对已经衰落了几十年的民间美术进行了重新整理与研究,这些工作对民间美术的保护与振兴都有着重要的意义。但是,我们应该看到的是,这种不分精华与糟粕的保护方式使我们看到的民间艺术并不能完全代表我们民间美术的真实发展状态。甚至有些艺术工作者为了西方媒体对于“神秘东方文化”的好奇心和对“他者文化”的观赏需求,而制造了一些“伪民俗”的艺术作品,混淆了媒体的视听,使我国的普通民众不能产生文化的认同感,而对民间美术的发展处于漠然的状态。

篇9

设计是连接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的桥梁,人类寄希望于通过设计来改造世界,改善环境,提高人类生存的生活质量。经济发展和城市大量建设,给建筑师提供了无穷的设计机会。

室内设计作为一种学科随着与应用科学,艺术一起不断的深入发展,为人类提供更新,更进步的空间和更广阔的生存空间理念,思维空间,从而推动着社会生活的精神文明进步,提升大众的生活品质,为大众真实地服务着。

现代艺术设计在中国,只有短短的二十几年的历史。如果说中国现代艺术设计的第一代(也就是二十几年前从美术中分离出来,扯起现代艺术设计大旗的艺术家和设计师),为完成了开天辟地的使命,那么,发展到今天的现代设计,则需要我们新生代艺术家和设计师,探索和建立中国现代艺术设计理论。从古到今,从原始到成熟,在发展形式上,属于时间维的纵向状态,趋向于潜伏期。与设计艺术相区别,艺术设计更多属于现状的研究范畴。属于空间维的横向状态。趋向于爆发期。可以说当设计艺术处于空间维的横向发展机会中关注的越多,受重视的程度就越大,那么潜伏期也就相应的爆发,其实目前我们所处于的中西文化的碰撞,正是设计艺术的发展爆发期。WWw.133229.COM

对于一种潮流时尚的追求,是社会人们要求进步的一种表现,而从事表达实现这一追逐的设计师行业的设计人不应只站在商业因素的左右去“巧妙”变化,更应该深入了解室内空间艺术设计的实际内涵,体现人文关怀的一种精神,彰显自己艺术修养和品位人生的态度,去引导时尚,真实地实现大众愿望而服务于大众,不只是简单的“迎合服务”的商业因素左右求全。

民族风格的新发展是一件让各国设计师们共同追求的课题,现代社会单纯的说某种东西是民族风格是会让人发笑的。新风格的出现也是新文化到来的预兆。运用传统的文化思想的香味,结合今天的科学技术创造出的作品自然会产生新的民族文化和风格,她的世界文化既民族综合创新探索追求。现代世界室内空间设计流行的风格就是民族共存,共追求的新风格。对传统的认识价值,包括文化史、民俗史、政治史、军事史、经济史、建筑史、科学史、技术史、教育史等等人类活动的一切方面的历史。现代室内空间设计是一部存在于空间环境之中的大型的、直观的、生动的、全面的史学书。

不断延续风格,潮流与社会经济活动的需要,相互贯穿与延续,深入考量,而不是把自己的范畴圈起来,在狭义的范围内玩起“设计”的游戏,这将在未来的工作效果与格局受到很大的拘束,这对刚刚投入到室内设计这个领域的设计人非常不利。所以设计师在将来的思维空间中以地方概念为出发,综合全面的学习多元化知识信息并能主动地融入与国际接轨的观点,检视设计方案,创造自己的风格,多元思维,全面,科技,生态的维系目标,必将随社会发展而发展,同行服务于大众,树立设计师自己的社会价值。

设计师本人就是一个比例尺。无论在任何环境里必须拿出这个比例尺,对所处的空间进行比例、尺度的比较分析,时间长了自然成了一种职业的习惯。设计意识就是在日常生活中逐步对空间、环境、形态、比例观察而产生的一种职业习惯。

设计作品的表现手法异常之难是不难想象的。不同的空间,不同的设计要求,给人能够对话的引导是设计师在设计中寻求的道路。找到适合现代室内空间环境,探讨室内空间环境设计是每一位设计工作者在现时环境空间设计领域里追求空间表现的一个课题。

要改变、引导全社会对传统观念的新认识。在现实的环境里找出一条中国民族风格的新表现方法。在五千年历史长河中,国人的建造物里面肯定有适合今天社会文化的精华,努力去寻找定会找出新的表现形式,寻找它为民族风格的发展发行了一张在空间设计领域中跨进21世纪室内空间设计的门票。

在室内空间设计物身上附加照搬古代文明符号,是设计上最要不得的东西。文明的历史香味飘进了现代建筑空间,同时香味也飘进了室内空间。而这种香味指在某种程度掺进传统的精神。它是在对传统文化的理解消化基础上所产生的一种时代风貌。这就是设计者今天要追求的时尚,它既要强调历史性、文化性,同时还要产生时代性。

认真对每一个细节进行分析,是对一个设计师的设计水平综合评判的唯一标准。把握整体大方的形态,仔细刻画是势态、形态、姿态加强的重要视点。新一代设计师追求的应该是去掉镜框的作品,有新的构思。

设计师是提高修养、品位的时候了。对比例、尺度、色彩和造型的完美和谐与统一,是这个时代的要求,精品应该诞生在对环境和条件深入的调查与理解。 对维护传统风格、夺回传统风格、唯我独尊、以自我为中心的设计心态应严加克服。积极探索,试图超越,设计观念的异彩纷呈是检验一个设计师的标准。

切记设计师匆匆忙忙,顾此失彼 建筑物在功能、构造方面,现代人比古代人更科学了,可空间、环境、形象、风格在当今社会里确实成了设计师的一大研究主题。

设计行业的更新 我国的室内空间设计师经过了几十年的发展,已初步形成了一支初具实力的职业设计人才宝库,无论从人数量和素质上都达到了一定的水准。同样也面临着设计人才的更替,设计队伍重组及来自各方面的压力。室内空间设计师作为一个热门职业的同时也存在着潜伏的危机。

九十年代中期以后室内空间设计逐步走上了正轨。同时出现了大批的年青设计师。 室内设计师队伍面临着一个不可抗拒的人员交替。正如改革开放初期老一辈室内空间设计师还发挥着作用,但队伍的中坚力量已由出生于5060年代的第二代室内设计师所代替。等到了进入21世纪,接力棒将传到80年代出校门的新一代室内设计师的手中。这一代的设计师们将担负起历史赋予的重任。他们在任何一个方面都要显示出了一定的优势。同时也将决定中国室内空间设计今后创作及发展方向。

相信,21世纪的未来人类生活方式的革命将对人生活息息相关的室内设计产生巨大震撼。人类的生活需求更趋于个人的“专有”。设计师是一个为各类人服务的综合产业。也许这种革命性的变革,会把我们今天所坚信不移的生活理念“砸”个粉碎,但我们如果已准备好自己的知识,坚信,室内设计将会给日益发展的人类社会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室内设计将更加“以人为本”,给人类更加关爱。

参考文献:

篇10

二、中国民间美术的艺术特征及其审美价值

中国人民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了广博的阶层文化,这种代表平民大众文化的造型艺术,被叫做“民间美术”。民间美术对于职业艺术家的艺术有很多区别,因为它不只是出于欣赏的目的,很大程度上是广大人民群众为了满足日常的生产生活、人生礼仪以及相关信仰忌讳等创造的群体性艺术,大多数情况下,是以非常直观的方式和手段来表达自身的美、物品及生活环境。是劳动人民群众以他们自己的方式来表达对于文化、精神和理想生活的追求。中国民间美术种类丰富,风格多样。例如,我们在生活中常见到的剪纸艺术,就是老百姓最为普及的民间艺术之一,在民间流传极广,历史也很悠久。在北方,老百姓们喜欢用剪纸剪成的窗花贴在窗户上进行装饰,寓意辞旧迎新。再如,有名的民间木版年画在中国是非常悠久、独特的民间艺术形式,多流行于农村春节,内容大多含有祝福新年的意义,来源于远古自然崇拜和信仰,成为百姓们驱邪纳祥、美化生活的节日风俗。木版年画的题材非常繁多,如“大庆丰年图”,表达了劳动人民迎新春、祈丰年的美好愿望,其吉祥寓意和新鲜红火的景象为新一年映衬了喜庆的节日气氛。又如,中国的民间皮影,极富地方特色,民间艺人将皮影与木偶结合,还配以民间小调,通过灯光、影幕、音响、唱腔,其造型结构也多种多样,是最富感染力的乡土艺术,尤其是以陕西皮影为代表形成了不同的风格流派。另外,更值得一提的还有中国的民间陶瓷,来源于生活、根植于民间,不仅具有审美艺术性,在生活中还有实用性,中国景德镇就被誉为陶瓷之都,具有朴素的情趣和接近自然的艺术韵味,基造型上的简洁和装饰上的流畅,使它一直在世界艺术之林中占有一席之地。可以说,民间美术集实用与审美的协调为一身,它代表了中国民间最质朴的审美观念,如老百姓常用的“绣花肚兜”即是用来贴身穿着来避免肚子着凉,而男女恋爱时,常喜欢用它来作为定情的信物,也有用来送给亲朋好友,上面所绣的富有美好寓意的图案也是一种心意的表达。民间美术艺术具有象征性,它所涉及到的吉祥题材总是蕴涵着吉祥的寓意,并通过图形纹样、色彩形式表现出来,作为老百姓吉祥观念的代表性寓意符号承传,充分寄托了劳动人民对于生活的美好愿望。民间美术造型最大的特点是“以象寓意”、“以意构象”和“借物抒怀”,简单地说就是把自然中和生活中的各种事物与人们美好的期待进行交融,融入吉利喜庆、迎祥纳福的象征。如“莲花”,人们非常喜欢用它来象征高贵的品德,正如《爱莲说》所说“:清净济用,群美兼得。”充分说明了它出淤泥而不染的特征。又如,我们前面所讨论过的民间年画,其中以“麒麟送子”为题材的就代表了瑞祥,用于象征家庭繁荣昌盛。因此,我们看到,民间美术存在形态的根本在于它来自老百姓的朴实生活,是中国人本原文化的代表,与我们的现实生活紧密相连,从造型上来说,虽没有经过房间的雕琢、修饰,却别有一番滋味,保持着清新、质朴,在朴实中透着精细,在单纯里包含着丰富多彩,堪称中国传统艺术审美的典型代表。因此,我们应该看到,民间美术作为一种艺术形态和样式,既有丰富的精神内涵又有深刻的审美寓意,在中国传统文化艺术中具有极大的精神文化性。正如我们前面谈到的年画、剪纸等,都反应了老百姓的一种精神面貌,溶入了他们的信仰、情感、娱乐文化等,这些具有突出艺术特征的传统艺术无疑会对我们现代生活也有着很深的影响。

三、中国民间美术对于现代艺术设计的作用

受西方设计理念的影响,中国现代艺术设计如何前行,对于设计者们来说是一个需要思考的问题,但纵观它们的艺术发展过程,其实两者并不冲突,民间美术所承载的文化底蕴为现代艺术设计提供了丰富多彩的题材以及创新思想,那么,设计师们只要下功夫深入了解民间美术,就能使现代艺术设计具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1中国民间美术造型艺术对现代艺术设计的作用

中国人的造型哲学基础可以说来源于阴阳观,阴阳一般用来说明日光的向背,简单地解释就是向日为阳,背日为阴,通常用于借喻气候的寒暖。正如我们古代思想家分析的事物一样,都是通过正反两方面进行说明,所以阴阳是用来说明自然界两种对立和相互消长的物质。对于中国传统文化来说,无论是美术还是民间美术,都会用阴阳这个观点。例如,阴阳太极图的结构,犹如两条鱼首尾相追融合成一个圆满的图形,我们喜欢叫它为阴阳鱼。细心的人会透过远古若干图案、符号、绘画来找到它的身影,最典型的如万字符,从中国远古最有名的人面鱼纹彩陶上就能看到,古人用它来代表太阳、阳光和漩涡。还有各个历史时期的凤鸟图,各种绘画中表现出的盘旋腾飞的龙,几乎都离不开太极图形旋转结构。在中国民间美术中,又把这种造型方法称之为喜相逢,如民间剪纸中的蛇盘兔,就是阴阳这种造型艺术的一种表现,代表着事物阴阳相互对立、渗透和依存的关系。喜相逢这种传统吉祥图案,还被用于刺绣、染织和陶瓷等领域,如青花瓷盘图案,正因为它的这种美好寓意以及简约造型,也成为了现代艺术设计的一种设计法则。如某企业就借助其美好寓意,透过太极的理念用两只凤凰旋转互动而成,代表了吉祥与美好,并祝愿企业的前景生生不息。中国的民间剪纸艺术的创作就体现了传统的阴阳观。例如“,抓髻娃娃”一手捧鸡,一手捧鱼。再如“,比翼鸟”“、双头驴”等这样成对成比的造型,都突出了阴阳一体、生生不息的中国传统哲学观。现代艺术设计创作借助民间剪纸艺术中阴阳哲学观的作用,如在银行的标志设计中,就可以运用中国古钱币与“中”字造型,再运用红色这种中国传统中的吉祥色彩,寓意天方地圆,积极向上。民间艺人出于民俗实用的需要,在有限范围内进行能动性设计创作,发挥其最大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并于作品中融入自己的感情和想象力,展现出人们对生命的热爱和美好生活的渴望,如民间刺绣绣花鞋,在有限的面积内,合理安排和设计纹样与辅助纹样。整个图案要包括莲生贵子、百年好合、金玉满堂等内容,才能表达其美满祥和之意,突出中国传统独特的装饰审美艺术,它对现代艺术设计具有指导意义。如在现代室内空间设计时,完全可以借助民间美术这种适形造型法,把大自然的景色引入室内,将现代的时尚性与自然的秀美风光融为一体,拱托出人们对美好生活的热爱与憧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