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教育论文模板(10篇)

时间:2023-03-07 15:20:43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初中数学教育论文,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初中数学教育论文

篇1

二、初中数学教学中素质教育的内容和途径

初中数学教学有其自身的教学体系与机构,其教学内容具有广泛的应用性、整体的系统性、和逻辑的严谨性等特点。教育工作者要注意充分考虑数学的学科特点与性质,并将素质教育巧妙地与数学教学特点、性质相结合。进而开拓新思路,探索出不同的数学教学方法,更好地在数学教学中,更好地贯彻素质教育的理念。

(一)在数学教学思想中贯彻思想教育

1.爱国主义思想教育

教育工作者可以向学生介绍我国从古至今在数学领域所取得的伟大成就,也可以组织学生观看与数学内容有关的爱国主义教育题材的影视作品,例如,某爱国数学家的人物传记等。教育工作者还要有意识地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思想的渗透,以此来引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此外,教师在课堂授课时,要有意识地介绍有思想、有见地,又与爱国主义有密切关联的数学问题。这类问题可以是反应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问题,可以是与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相关的问题,这样做的目的是让学生潜移默化地接受爱国主义思想的熏陶,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2.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教育

在教学中引入适当的哲学思想有利于培养学生形成辩证的世界观与价值观。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教育指的是教师在课堂授课时有目的的引入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例如,要树立辩证唯物的世界观,要辩证地认识事物对立统一的特点、要认识质变与量变的实质等。引入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可以与初中数学教学思想相结合。初中数学的教学学模式本身就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比如,整体中的部分相互联系,相互促进,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特性等观点。数学是一门系统化,理论化的学科,数学思想也蕴含着诸多的哲学思想。教育工作者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发现数学思想中包含哲学思想的部分,并利用数学教学将哲学思想渗透到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用哲学的辩证思维去思考问题,以便形成良好的逻辑思维和自主归纳与总结能力。

(二)数学能力的培养方法

培养数学思维,激发学习兴趣。初中数学学科具有一定的抽象性,教材中的许多数学概念都是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来的。这些概念不能只靠学生单纯地死记硬背,而是要求教育工作者在授课时,对这些抽象性的知识进行巧妙地分析与讲解,将抽象的概念具体化,使学生充分了解教材中的概念和定义,弄清其来龙去脉,在加深理解的同时学会灵活使用,明确解题时应该使用哪个知识体系中哪一条概念,更清晰地掌握解题思路。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锻炼良好的数学思维。

(三)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

数学思想方法包括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数学思想是一种理性认识,包括对数学知识的认识和数学方法形成的规律性的认识。数学思想是解决数学问题的根本策略。光掌握数学思想是无法顺利解决数学问题的,还需要数学方法的辅助。数学方法,顾名思义,就是解决数学问题时所要应用的手段和借助的工具。数学思想与数学方法是相辅相成,互为表里的关系。掌握数学思想方法是学好数学的关键所在。因此,教育工作者需要注重对学生数学思想方法的培养与贯彻。在进行课堂授课时,要提供尽可能系统化、理论化的知识,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在解答问题时,要提供尽可能多的方法,打开学生的解题思路,并结合教学目标,将数学思想与方法深入到每个学生当中,充分激发学生的积极性,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

篇2

二、引导学生发散性的想象与思考问题,培养学生主体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发散性思维有别于传统的单一、固定解题思路,它强调的是通过多角度、多方面、多层次的对解析问题予以审视和思考,进而选取出最为合理、便捷的解题操作方法。当然,对于学生养成发散性思维以后,对于其今后处理与解决各类工作问题时也有着重要现实意义。因此,作为教师课堂教学工作而言,应能有意识的对学生展开发散性思维训练活动,主要针对于某一教学知识点展开多层次的分析、思考,了解问题实质等等,从而才能提高学生的逻辑判断、推理思考能力。换言之,教师应能以课堂教学内容和多向性问题作为核心,提出具有价值性、互动性、利于思维发散与扩散的有效问题,以启迪学生予以多方位全面思考。其中,最为惯用的发散性方法主要以一题多解、一题多用等典型题型分析为主。比如,一辆小轿车在2小时内总共行进了80km,如果以不变的速度继续行驶,该小轿车4小时会向前行进多少米?当这种问题提出以后,教师可以预先让学生进行独立思考,然后再同其他学生们一起讨论具体的解题方法,是通过方程式法、归一法,亦或是按比例的算法将题目解答出来都是可以的。可以说,该问题解答出来并不难,老师所举例的目的是在于学生能够从多角度解题思路出发,使其解题思维并非拘泥于同一种思路,利于学生的发散性与创新性思维意识养成。

三、鼓励学生能够求新求异,以不断巩固培养学生主体的创新性思维

求新求异才能有效杜绝一味墨守常规,使学生思维得到解放。创新性思维意识的养成,需要以学生的思想创造性、思维发散性、思路灵活性为前提。概括而言,鼓励学生求新求异,就是让学生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能够摒弃一些非本质、非重要的次要元素,能够直指问题本质与源头,强调思维奔向解决问题目标的大跨度跃进,这就是学生思考问题时能够求新求异的直观体现。同样,现阶段的初中数学教育工作中,对于学生的个性化思维意识培养也非常予以重点关注与深刻重视。这一点,我们在教材中的题型中就能够看出来。比如,在关于圆与切点的问题研究中,有两条平行直线属于一圆Q的两条切线,另有一条直线也属于该圆的切线,并且和两条平行线相交,交点分别为S、T,证明∠SPN属于直角。当该题型出现后,常规的解题思路就是利用切线定理去证明。不过,老师也可以引导学生利用辅助线来解题,构建等腰三角、菱形等来解题证明等。这样一来,不仅加强了有关知识点的巩固复习,也使得学生解题思维水平得到了有效强化。

篇3

(1)零上10℃,它比0℃高10℃,可记作+10℃,而零下10℃比0℃低10℃,同学们知道如何来表示吗?

(2)海拔是以海平面为基准,高出海平面的部分,而吐鲁番盆地比海平面低155米,又该如何来表示呢?能用海拔155米来表示吗?

(3)向南走100米与向北走100米,收入2000元与支出200元,用数学符号该怎么表示呢?这样的问题情境就能引起学生们的好奇心,纷纷思考该如何用数字来表示以上的各种情况,同时结合实际生活经验,掌握负数的概念和应用将会水到渠成.

二、重视交流合作,共同协作创新

与创新分不开的就是团队协作,特别是在现代社会中,人与人之间无处不在的就是团队协作,每一样事物或工作的完成,单靠一人之力是不够的,这就需要团队中的个人之间能够展开良好的协作.把每一个人的力量都聚集起来,才能更快地解决问题,也能让学生们在交流的过程中获得更多的反馈和指点,拓宽思路,引发创新的火花.合作既是学习的手段,也是学习的目的.通过合作学习,学生可以取长补短,取得高质量的成果.在共同参与的过程中,还能互相了解各自的个性,学会相互交流与协作,交流与合作是创新的重要方式和途径.例如,教师在组织教学的时候,可以采用一些小组讨论的教学方式,突破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或以课本为中心的课堂,为学生们的独立思考和团队协作提供足够的空间,在小组讨论的模式下,还可以辅以讲解的模式,让学生们在学习中动手画一画、量一量、做一做.通过小组协作讨论以及学生们的一些动手实践,可以更好地让学生们理清知识的结构,活跃思维,互相启发,共同进步.

篇4

一、抓概念的复习

学数学不了解概念就相当于读文章不认识字,学习数学的第一步便是灵活地记概念、理解概念。就拿因式分解来说吧,概念非常重要,如果学生不知道什么是因式分解,或者理解不全面,就容易产生与整式乘法相混淆或分解不完全或局部分解因式等问题。因此,抓概念的复习非常重要。

二、抓数学的归纳整理

复习不是简单的机械重复,而是通过归纳整理使自己对知识的认识、理解不断细化、深化。无论哪门学科的知识,都是学时一大片,用时一条线。只有在复习时对知识进行系统归纳,形成一条线,才能很好地掌握知识,不至于使自己感到茫然。特别是一些有某种联系而又分散于各处的知识,若在复习过程中进行归纳,会对增强学习效果产生很大的帮助。

三、抓典型题型的分析

典型题型多数是让学生难下手、难掌握、易失分的一类题,针对这种情况应该让学生了解、掌握一些典型题型,让学生在观察、发现、探索的过程中,逐步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不断提高学生解题能力。为此,我将这类试题略加分类、整理、评析如下:

1、阅读理解型:这种题目主题鲜明、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超越常规,有利于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分析推理能力、数据处理能力、文字概括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

2、开放型:这类题型综合性强,思考方向不能确定,解题方法灵活多样,对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敏捷性、深刻性、发散性、独创性、批判性都有很高的要求,能够更有效地考查学生的数学能力和创新能力。

3、探究型:探索性试题的最大特征是条件或结论具有较大的开放性,有待于探求,这类试题一般没有明确结论,没有固定的形式和方法,要求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分析、比较、概括得出结论,并加以论证结论的正确性。其中最常见的是探索条件、结论、存在三种类型。

(1)结论探索型:结论探索型试题的基本特征是问题的条件明确,而相应的结论则有待于探求或仅指出探求的方向,这类问题可分三种情况,第一种题目结论不确定;第二种结论需要通过类比引申推广;第三种通过特例需要归纳总结出一般的结论。

(2)条件探索型:条件探索型试题的基本特征与前面类型不同之处是问题的结论明确,但需完备使结论成立的条件试题,这类问题可分三种情况,第一种问题的条件未知需要探求;第二种问题的条件不足,需要探寻充足条件;第三种问题的条件多余或有错误,需要排除多余条件或修正错误条件。

(3)存在探索型:存在型探索性试题往往以“是否存在”“是否是”“是否变化”等疑问句出现,以示结论成立与否有待判断,这类问题正从面解决比较困难,可以由反面去考虑,不妨先给结论作肯定存在的假设,然后由此肯定的假设出发,结合已知条件进行推理论证;若导出矛盾,则否定先前的假设;若推出合理的结论,则说明假设正确,作出去伪存真的判断,由此得出问题的结论。

四、讲究做题方法

做题要注重方法,一本题集如果全做,时间肯定不允许,那怎么办?先看题,会做的题就过,不会做的题再做,实在不会就看看解答过程,但一定要在题上做标记,等下次再看这本题集时就重点看做过标记的题。

五、抓实战演习和查漏补缺

要求学生把近一两年的升学考试的试卷按照升学考试的要求认真解答和批卷。批卷时不只是看自己能得多少分,而主要是看哪道题不会答,哪道题的答案不对,哪道题的解题步骤不对,哪道题的解题技巧上还存在问题,哪道题本来会答但马虎了等。通过这样做一些实战演习,就可以起到查漏补缺的目的。

六、抓总结

篇5

课程资源的概念是新一轮课程改革推进过程中经常提及的内容,传统意义上的课程资源指的是单纯的课堂资源,而新的课程资源概念,则拓展了课程资源的内涵,把课程资源的概念拓展到与教学目标相关联的各种教学资源,初中美术教育的课程资源是指对学生的美术学习有帮助的所有学习资源,其中也包括一些对于学生的美术学习有帮助的课外美术实践活动。现阶段的美术教育中存在的一些突出的问题,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美术课堂教育资源的相对不足造成的,无论是课堂的美术教育课程资源还是课外的美术实践资源,其资源量都显得相对不足。

2.教师的美术实践能力有待提高

从目前来看,在相当一些学校中,缺乏专业化的美术教学人才,即便是相关专业毕业的教师,其相关的业务素质也未必令人满意,其主要原因是许多教师的年龄呈现年轻化的趋势,一些教师刚刚走出校门不久,所掌握的美术知识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缺乏相关的美术教育实践经验,因此,往往教学的效果也很难达到预期的目标。而在中学,相对来说,美术教师的数量是比较少的,彼此之间在美术方面的业务交流也相对较少,这给年轻教师的美术教学业务的提升带来了客观的困难,这种状况的延续,也在一定的程度上影响了年轻教师的美术教学实践能力的提升,因此,促进教师的美术教学实践能力的提高是急需解决的问题。

二、初中美术教育发展策略分析

1.要培养学生正确的美术学习态度

长期以来,由于受到升学考试的影响,在初中教学中,往往要把美术学科视为学校教学的边缘学科,因为其不是升学考试的必考科目,学校对于美术的教育也自然缺乏应有的重视,受这样观念的影响,初中生对于美术学习的态度也不够端正,认为美术学习是可有可无的,在思想观念上对美术学习缺乏应有的重视,这种学习态度严重影响了初中美术教育的开展,因此,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美术学习的态度,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

2.要进一步增加对初中美术教育的投入力度

由于一些学校对于美术教育缺乏应有的重视,其投入的资源也就相对的不足,这种状况直接影响了初中美术教育的有效实施,因此,学校要进一步增加对初中美术教育的投入力度,无论对教师相关的业务培训还是对基础的设备、资源的投入,以确保初中美术教育的更好开展,促进初中学生美术素质有效提升。

篇6

3.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德育教育不仅要求老师主动教授,也要求学生主动学习。要做到这一点,需要改变课堂上只有老师做主角的现状,可以将学生分为不同的团体,不孤立任何人,在团体中设立学习目标,如解答一道难题,鼓励学生自主学习,显然在让学生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他们会有认识上的分歧,可能会有争执,但是这正是学会互相协调的第一步,同一个团体的人总会在不知不觉中互相影响,相互妥协,最终磨合成完美的团队。而正是在磨合的过程让学生们学会如何去与人相处,如何处理观点上的差异,培养学生的群体意识和集体主义精神,认识到合作的重要性。这些东西,不是老师教授的,是学生自己学到的。德育教育是长期的事,老师不可能总在学生身边,而让学生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能够在以后的人生旅途中收获更多。

篇7

 

数学教育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努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不仅是数学教育进行“再教育”的需要,更重要的是培养能思考,会运筹善于随机应变.适应信息时展的合格公民的需要。本文从数学思维的特征,品质出发.结合中学数学教育的实际.探讨了中学数学教育如何有效地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问题.

1、数学思维及其特征

思维就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相互关系及其内在规律性的概括与间接的反映。而数学思维就是人脑关于数学对象的思维.数学研究的对象是关于现实世界的空间形式与数量关系.因而数学思维有其自己的特征.

第一,策略创造与逻辑演绎的有机结合。一个人的数学思维包括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宏观上.数学思维活动是生动活泼的策略创造.其中包括直觉、归纳、猜测、类比联想、合情推理、观念更新、顿悟技巧等方面,微观上,要求数学思维具有严谨性.要求严格遵守逻辑思维的基本规律.要言必有据,步步为营,进行严格的逻辑演绎。事实上.任何一种新的数学理论.任河一项新的数学发明.只靠严谨的逻辑演绎是推不出来的.必须加上生动的思维创造.诸如特殊化一般化.归纳、类比、顿悟等等。一旦有了新的想法.采取了新的策略.掌握了新的技巧.通过反复深入地提出猜想.加以修正.不断完善.才有可能产生新的数学理论。也可以说.数学思维过程总是似真推理与逻辑推理相互交织的过程。似真推理起着为逻辑思维探路.定向的作用.可以用来帮助在数学领域中发现新命题.提出可能的结论.找到解题的途径与方法等。其中.类比推理和不完全归纳推理更是两种重要的策略推理形式;而逻辑推理则是似真推理的延续和补充.由似真推理所获得的结论.往往需要借助逻辑推理作进一步的论证、证实。因此.数学思维只有将策略创造与逻辑演绎有机结合.才能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

第二、聚合思维与发散思维的有机结合。发散思维是指从不同方向、不同侧面去考虑问题,从多种途径去求得解答的一种思维活动.它是创造性思维的一个重要特征.其特点是具有流畅性、变通性和独特性。通常所说的一题多解.多题一解.命题推广、升维策略、降维策略等都于这方面的反映。聚合思维是以“集中”为特点的一种思维.其特点是具有指向性、比较性、程性等论文开题报告范例。在数学思维活动中,这两种思维也是常常被交替使用的。在解决一个较为复杂的数学问题时,为了探查解题思路.人们总是要将思维触角伸向问题的各个方面.考虑各种可能的解模式.并不断地进行尝试.设法找到具体的思路.在探测思路的过程中.又要对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要集中注意力初中数学论文,集中攻击目标,找到问题的突破口或关键。因此,在数学教学中.要注将聚合思维与发散思维有机结合,特别要重视发散发性思维的训练。

2、数学思维品质

数学思维能力高低的重要标志是数学思维品质的优劣,为了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弄清数学思维品质的内容是必要的,但对这个问题的争论很多,我们认为数学思维品质至少应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思维的灵活性,它是指思维转向的及时性以及不过多地受思维定向的影响。善于从旧的模式或通常的制约条件中摆脱出来。思维灵活的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善于进行丰富的联想,对问题进行等价转换,抓住问题的本质,快速及时地调整思维过程。

第二,思维的批判性。它是指对已有的数学表述或论证提出自己的见解,不是盲目服从,对于思想上已经完全接受了的东西,也要谋求改善,包括修正、改进自己原有的工作,事实上,数学本身的发展就是一个“不断提出质疑,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进行争论。直到解决问题的过程。

第三、思维的严谨性。它是指考虑问题的严密、准确、有根有据。在思维过程中,善于运用直观的启迪,但不停留在直观的认识水平上;注重运用类比、猜想、但不轻信类比,猜想的结果;审题时不但要注意明显的条件.而且要挖掘其中隐含的不易被察觉的条件:运用定理、公式时要注意定理、公式成立的条件;在概念数学中初中数学论文,要弄清概念的内涵与外延.仔细区分相近或易混的概念,正确地运用概念,在解决问题时,要给出问题的全部解答,不重不漏,这些都是思维严谨性的表现。

第四、思维的广阔性。它是指思维的视野开阔,对一个问题能从多方面洞察。具体表现为对一个事实能从多方面解释.对一个对象能用多种方式表达,对一个题目能想出各种不同的解法.等等。如果把数学比作一座大城市.那么它间四面八方延伸的大路.正好表现出数学思维发展和应用的广阔性。

第五、思维的深刻性。它是指数学思维的抽象逻辑性的深刻程度.是抽象慨括能力的重要标志.它以抽象思维为基础.对事物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经过“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理”的加工制作.上升到理性认识。它要求人们在考虑问题时,一入门就能抓住事物的本质.把握事物的规律.能发现常人不易发现的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

第六、思维的敏捷性。它是思维速度与效率的标志.它以思维的合理性为基础.所谓合理性.主要反映在解决问题时.方法简明.单刀直入,不走弯路,?辣荃杈叮快速获?.它往往是思维深刻性.灵活性的派生物。

第七、思维的独创性。它以直觉思维和发散思维为基础,善于对知识、经验从思维方法的高度上进行概括,灵活迁移.重新组合,在更高的层次上作移植与杂交.思人所未思.想人所未想,具有思维新颖,别具一格.出奇制胜,异峰突起,独树一帜等特点。

以上,我们列举了数学思维品质的几个方面.这些方面是相互联系.互为补充的,是一个有机结合的统一体。数学教育中.要根据不同的素材.灵活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有意识、有计划、有目的的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品质。

3、培养学生数学思维品质的教学方法

数学教育必须重视数学思维品质的培养;数学教育也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蕴含在数学材料中的概念、原理、思想方法等.是培养学生良好思维品质的极好素材.作为数学教师,只有在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方面下功夫.方能有效地提高数学教学的质量。

第一、应使学生对数学思维本身的内容有明确的认识,长期以来,在数学教学中过分地强调逻辑思维,特别是演绎逻辑初中数学论文,都是教师注重给学生灌输知识.忽视了思维能力的培养.只注重结论,忽视了知识发生过程的教学,造成学生机械模仿,加大练习量,搞“题海战术”,抑制了学生良好的数学思维品质的形成。我们应当使学生明白,学习数学,不仅仅是为了学到一些实用的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得到数学文化的熏陶。其中包括数学思维品质.数学观念.数学思想和方法等,因此,数学教师必须从培养学生的优秀思维品质出发.冲破传统数学教学中把数学思维单纯理解为逻辑思维的旧观念,直觉、想象、合情推理、猜测等非逻辑思维也作为数学思维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数学教学中,要通过恰当的途径,引导学生探索数学问题,要充分暴露数学思维过程,这样,数学教育就不仅仅是赋予给学生以“再现性思维”.更重要的是给学生赋予了“发现性思维”。

第二、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实现思维品质教育的最优化。优良思维品质的培养,是渗透在数学教育的各个环节之中的,但中心环节是在课堂教学方面论文开题报告范例。因此.我们必须紧紧抓好课堂教学这个环节。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思维过程,实质上主要是揭示和建二新旧知识联系的过程当然也包含了建立新知识同个体的新的感知的联系。在这里我们要特别强调知识发生过程的教学。所谓知识发生过程,通常指的是概念的形成过程,结论的探索与推导过程.方法的思考过程。这些实际上是学生学习的主要思维过程,为了加强知识发生过程的教学,我们可从如下几个方面着手:首先.要创设问题情境.激起意向.弓i_起动机。思维处问题起初中数学论文,善于恰到好处地建立问题情境,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之开启思维之门其次.要注重概念形成过程的教学。概念是思维的细胞.在科学认识中有重大作用。因此,数学教学必须十分重视概念的准确度与清晰度。概念的形成过程是数学教学中最重要的过程之一。那种让学生死记硬背概念.忽视概念形成过程以图省事的做法是实在不可取的。有经验的教师把概念的形成过程归结为.“引进一酝酿一建立一巩固一发展”这样五个阶段,采用灵活的教学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最后.要重视数学结论的推导过程和方法的思考过程。数学教学中的结i仑通常是通过归纳、类似、演绎等方法进行探索的,我们要善于发现隐含于教材内容中的思维素材.有意识地让学生自己去发现一些数学结论,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数学思想和方法。比如分析法.综合法.类比法.归纳法.演译法,映射法(尤其是关系映射反演原则),反证法,同一法等等。数学方法的思考过程其实就是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教师要通过对具体问题的分析.引导学生掌握从特殊到一般.从具体到抽象再到更广泛的具体等一般的思考问题的方法。

第三、激发学生数学学习的动力.重视数学的实际应用.唤起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数学学习的动力因素包括数学学习的动机、兴趣、信念、态度、意志、期望、抱负水平等。数学学习的动力因素不仅决定着数学学习的成功与否.而且决定着数学学习的进程:不仅影响着数学学习的效果,而且制约着数学能力的发展和优秀数学品质的形成。事实证明.在数学上表现出色的学生,往往与他们对数学的浓厚兴趣.对数学美的追求.自身顽强的毅力分不开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利用数学史料的教育因素.数学中的美学因素.辩证因素.困难因素.以及数学的广泛应用性等,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励学生勇于克服困难.大胆探索鼓励学生不断迫求新的目标,不断取得新的成功。

参考文献:

[1]张奠宙,唐瑞芬,刘鸿坤等.数学教育学[M],江西教育出版杜,1991年11月。

[2]王仲眷。数学思维与数学方法论[M],高等教育出版杜,1989年11月;

[3]郭思乐.思维与数学教学[M]. 人民教育出版,1991年6月

篇8

二、数学文化的魅力

有一名学生曾对我说:“我图画画得不好,但不影响我欣赏美术;我唱歌唱得不好,但不影响我欣赏音乐.”这句大实话,对我触动很大.欣赏艺术并不要求欣赏者有艺术家的水平,那么,数学作为人类文化的一部分,为什么不能引起大众对它的欣赏呢?因此,在教学中我自觉地结合教学内容渗透数学发展史的知识,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将所学的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经常性地介绍学生读一些数学普及读物,从而向学生展示数学文化的魅力.我希望我的学生热爱数学,哪怕他数学学得不好,也能欣赏数学的美,能感受到数学的力量.在学习“整数”一节时,我向学生介绍了数字的起源.我告诉学生,正整数之所以是人类最早认识的数,是因为容易用它来计数;原始人最早有了1和2的概念,认识1是人类自我意识的觉醒,认识到2的抽象含义是因为人类有着同样数目的手、脚、眼睛和耳朵.随着部落财富的增加,人类开始学会计数,在五千多年前就创造出计数的符号.这一番讲解让学生明白了,数学从根本上就源于生产生活实际.在学习“负数”概念时,我介绍了负数在文艺复兴时期给欧洲数学家带来的恐慌,让学生理解,哪怕是数学家在接受新的知识时都会有困惑.在学习“无理数”时,我讲述了无理数的发现者不惜被沉湖处死以捍卫真理的故事,让学生体会数学科学的魅力.

三、训练过程的魅力

任何学科知识的学习都不能停留在兴趣上,必须投身其中、体会甘苦、有所发现之后,才能获得成就感,才能保持兴趣.数学作为一门科学,学习并运用它离不开科学的训练.我认为,数学学习过程的魅力,就在于引导学生在“训练”中不断体验成功的乐趣.初中数学学习过程中的训练有两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基本功训练,第二个层次是探究能力训练.传统的教学更多地偏重于第一个层次,容易造成机械、重复的训练,导致学生的思维定式和心理厌倦.我和备课组的同事们还在作业评价方面做了一些尝试:建立后进生的学习档案,及时收集他们在作业中暴露的问题,针对他们学习中薄弱的知识点,进行及时的辅导,辅导过后让学生写“自我评价”.同时也要求其他学生学着建立自己的“学习小档案”,勤做作业中错误类型的归类和反思.这样做,扭转了往常练习一刀切、错了就订正、缺少针对性、全无反思、难以提高的局面,减少了重复操练,提高了训练的效果.组织第二个层次探究能力的训练,我注重在课堂教学中因势利导,启发、引导学生提炼出学习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指导他们展开探究,在探究过程中,注重计算机信息手段的使用。

篇9

2.培养学生对祖国和家乡的热爱之情“以家为家,以乡为乡,以国为国,以天下为天下”就是一种爱国、爱家乡的表现。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可以根据文章内容中的具体人物形象来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让学生从形象鲜明的人物和感人的事迹中受到感染,它与一般的政治课上的说教是不可比拟的。只要教师能适当引导,很自然地就能激起学生对祖国和家乡强烈的热爱之情,产生自强不息地奋斗的动力。例如,在教学《展示华夏文化魅力》时,可以通过祖国深厚的文化来感染学生、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教学《飞红滴翠记黄山》《岳阳楼记》,可以通过作者所描写的黄山和岳阳楼的绮丽风光,来赞美祖国壮丽的山河和欣欣向荣的面貌,从而激起学生对祖国和家乡的热爱之情。

二、对学生进行美德方面的培养

1.培养学生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传统美德勤俭节约、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美德。虽然人们都过上了好日子,生活水平日益提高,还是不能忘记优良的传统美德,对于今天的独生子女来说更要懂得现在美好生活的来之不易,要学会节约,要懂得不断奋斗,在奋斗中成为一个志向远大的人。初中语文教材中有许多文章的内容是反映传统美德的。例如教学《多收了三五斗》,让学生了解生活的艰难,更加珍惜当前的幸福生活;教学《俭以养德》,让学生明白节俭的重要,养成勤俭节约的美德。

篇10

二、问题中隐藏的生活

从案例中我们可以发现,其中的问题设计非常具有层次性。那么这些层次性的起点在哪里呢?就是从学生的生活中经历过的,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先初步地感受字母在日常生活中的普遍应用,这就是层次中的第一层,在此基础上一步一步地引导学生的思维向字母表示数字的方向深入。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指出:儿童的发展是一个从低级迈向高级的渐进过程,儿童原有的基础与发展的目标之间的区间,就是发展的区域,也较最近的发展区,教学活动一定要了解儿童的原有知识基础,在这个基础上实施教育。心理学中的迁移理论也告诉我们: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对学习新的知识具有积极的意义。所以,在教学中本案例从学生的生活知识出发,让学生对生活中的故事进行思考,这样的提问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

三、探究中闪烁的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