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期刊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财务管理实验报告模板(10篇)

时间:2023-03-07 15:20:52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财务管理实验报告,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财务管理实验报告

篇1

财务重述的频繁发生严重影响了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质量,这一问题引起了国内外理论界与实务界的关注。我国财务重述主要是指对会计报表差错的更正,具体表现为补充公告和更正公告,国内学者将补充或更正公告形象的称为“补丁”公告。国外证券市场财务报表重述的信息披露制度已经比较成熟,我国在经历2002年至2003年补充更正公告高峰后,证监会也正式颁布相关规定,要求对财务报表的差错更正按照重大事项临时报告方式进行披露。以此为依据,本文对2008年我国沪市上市公司共的97份重述公告为研究对象,从公司治理效果角度对财务报表重述公告的管理层变更效应进行了研究。

一、研究设计

(一)研究假设 良好的公司治理机制是现代市场经济和证券市场运作的基础,对经济发展和金融体系的稳定具有积极而重大的意义。从内容上看公司治理包括内部治理机制、外部治理机制和相关法律环境,内部治理机制主要是股东、董事会和经理人之间形成的一种制衡机制,外部治理机制包括资本市场、经理^市场、中介结构等通过价格、人才竞争等方式对公司产生约束和激励作用。对于合理的公司治理模式并无定论,不论是以内部监控,还是以外部监控为主的公司治理模式,都无法完全根除公司财务信息披露的不规范行为。但公司治理机制在企业信息披露中是不容置疑的,完善有效的公司治理机制,对规范上市公司包括信息披露在内的行为具有积极的作用。上市公司年报重述公告的通常与信息披露不当联系在一起,这种信息会直接传递到董事会、股东大会,作为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行为的内部监督部门,负有监控的责任和义务,对管理层的不当会计行为作出反应,如辞退、降职等。基于此,提出如下假设1:

假设1:重述公告的影响管理层的任职

财务报表重述的内容从涉及会计科目到不涉及会计科目,重述原因从工作失误到受到外部压力,存在各种特征,从上市公司董事会和股东大会的角度,较多重要事项的重述可能说明管理层没有“克尽守职”。上市公司内部监管体系在考察管理层管理活动的效果时更加关注的企业可能存在的经营风险,比如,可能承担的未来债务、对外担保等问题。基于此,建立假设2:

假设2:管理层变更与是否涉及重要事项重述、与重要重述事项的数量、与是否涉及重大对外担保重述均正相关

Hemang等(2006)的研究认为美国上市公司财务重述发生后管理层变更比例增加,内部董事持股比例与管理层变更负相关,但相关关系不显著。Shawver(2003)的研究得出董事持股有助于抑制公司财务舞弊,董事会持股比例的增加有助于提高董事会的监督积极性,从而更加关注管理层不当会计行为背后可能存在的问题,因此,在对管理层不当会计行为进行变更惩罚的表决上起到推动作用。我国董事会内部董事在董事会中占有绝对优势,董事会持股比例与内部董事持股比例基本持平,董事会持股比例的增加有助于提高监督效率。基于此,建立假设3:

假设3:董事会持股比例与管理层变更正相关

国内学者通过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都肯定了独立董事在公司治理中的作用,认为随着独立董事人数比例的增加,其监督作用不断增强,公正性提高(陈宏辉,2002),管理层不当重述会计行为发生后,独立董事通过加强后续监督力度的方式对管理层施加监督压力,同理,审计委员会的成立也在监督和约束管理层行为上起到了积极作用(杨忠莲,2006)。基于此,建立假设4、假设5:

假设4:独立董事比例与管理层变更正相关

假设5:审计委员会的成立于管理成变更正相关

(二)样本选取 按照上市年度、总资产、CSRC行业分类选择控制样本,排除数据缺失如(表1)。为了能够提供一个研究标尺,按照行业、规模、上市时间选择了相应的控制样本。首先按照CSRC行业分类标准,选择总资产在0.75到1.25倍之间,与上市公司同一年上市的控制样本,符合标准的有控制样本的重述公司合计38家,扩大上市年度差异到年后2年,最终的样本公司有67家。本文使用28个月的窗口期,低于Beneish(1999)的4年,高于Keren Hennes(2007)等的6个月,主要基于以下两点:首先,如果不选择相对较短的研究期间,那么变更很可能取决于其他因素,而不是重述;其次,从我国上市公司管理层变更时间看,主要集中在重述后3-5、12-14、23-25个月之间,因此推断管理层变更可能与任职期限存在一定的关系,选择28个月有利于对任职期限进行考察;第三,国内外学者研究指出业绩与管理层变更之间的关系比较显著,因此相对较短的窗口期有助于减少业绩可能对变更造成的影响。

(三)变量选取 本文变量选取如下:(1)管理层变更效应变量选择。本文所定义的管理层变更是指董事长、总经理或者财务负责人变更情况。如果重述后24个月内董事长、总经理或者财务负责人中一人离开了公司,就算发生了变更,判断标准如下:离职后不再担任公司内其他高级管理人员;变更时年龄在60或60以内;如果为实际委派,不因实际控制人变动而变动;公司没有发生破产、重组;任期未满。(2)公司治理变量。国内外研究学者发现,公司治理对管理层变更会造成一定的影响,杨忠莲(2006)发现审计委员会的建立是董事会中增加的一支财务治理力量,能够对财务报表重述具有抑制作用。而且公司独立董事的建立在监督上市公司舞弊行为上起到积极作用。Erickson等(2003)和Richardson等(2003)发现与控制样本相比重述公司以股票为基础的补偿方式在CEO薪酬中占有更大的比重,说明管理层持股在不当会计行为上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基于以上相关研究文献,选择审计委员会、管理层持股比例、管理层两职状态、独立董事的比例作为公司治理指标的控制变量。(3)控制变量的选择。根据国内外研究成果,本文选择的影响重述公告的控制变量主要包括:第一,盈利能力:Hemang等(2006)的研究发现,发生重述的公司在重述后整体业绩表现都很差,他们的实证研究表明ROA与变更与否显著负相关。考虑到中国国情,企业盈利能力指标与管理层变更同样存在相关关系(吴春燕,2006),因此,选择净资产收益率、每股收益和净利润指标作为控制变量。第二,财务杠杆:Karen等(2007)的研究发现财务杠杆在决定管理层去留的问题上影响力不大。我国上市公司存在一定的高负债经营情况,董事会在考察决定管理层变更过程中很可能将这些指标考虑在内,本文采用总负债/总资产对财务杠杆进行衡量,该比率越高,企业风险越大,董事会因此辞退管理人员的可能性越大。

二、实证结果分析

(一)变更样本控制样本管理层变更多元逻辑回归 (表2)回归结果显示董事长变更受到其年龄和任期的影响,重述与否的影响力

并不显著。(表3)在多元回归分析显示总经理任职对变更没有显著的解释力,是否发生重述与变更与否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同时多元回归模型显示资产负债率对总经理变更与否具有极强的解释力,说明在考虑是否继续留任总经理时,董事会可能会综合考虑几年总经理在任职期间企业的长期偿债能力,对企业可能的长期偿债压力关注较多。是否重述没有进入多元回归模型,净利润和总资产指标进入模型并且回归系数非常显著,但回归系数极小,因此这些对财务负责人变更的影响力有限。在(表4)按照是否涉及重要内容的重述进行分类,结果显示,涉及到重要内容重述的财务负责人变更情况受到每股收益和独立董事比例的显著影响,因此说明重述事件发生后,财务负责人行为可能受到了来自独立董事的压力。每股收益指标进入模型也说明,在上市公司中财务负责人任职情况受到财务状况的影响。通过董事长、总经理变更多元回归结果,发现任期情况对管理层变更有影响力,为了进一步证实重述公告的管理层变更效应的存在,进行了非参数检验,如(表5)所示。从统计结果上看,董事长、董事长/总经理/财务负责人变更均小于0.05,接受假设1,即财务报表重述公司在董事长变更、董事长/总经理/财务负责人变更显著大于未发生报表重述的公司,但是总经理和财务负责人单独变更情况没有通过检验。

篇2

一、问题的提出

建立独立董事制度是对我国公司治理结构的一大制度创新。制度建立初期,有关学者和业界人士对这一制度寄予了厚望,希望它能参与制定公司重要决策、以专家身份诊断解决公司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对关联交易发表专门意见、对公司重大信息的披露工作进行监督和审核,等等。随着近年来国内外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案件的日益增多,独立董事制度与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的相关性成为人们所关注的焦点。

由于我国目前企业融资渠道狭窄,上市融资受到证券监管部门的严格管制,上市公司出于争取上市发行股票,或者为了获得配股资格,或者为了避免股票被特别处理等等动机,利用盈余管理的手段,人为操控会计利润,粉饰财务报表,严重歪曲了公司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从而导致会计信息失真。国内外大量的相关文献对财务报告舞弊的动机、方法等作了大量研究。也有的文献对独立董事制度的某一项特征与财务报告舞弊的相关性作了实证分析。Beasley(1996)运用logist回归方法对董事会成员构成与财务报告舞弊之间关系的实证研究表明,舞弊公司董事会成员中外部董事的比例显著地低于未舞弊公司,外部董事的比例与财务报告舞弊的可能性显著负相关。董事会中外部董事的任期增加、持股比例增加、在其它公司任职减少,使财务报告舞弊发生的可能性下降,但是公司有无审计委员会,以及审计委员会中独立董事的比例并不显著地影响虚假财务报告的发生率。Dechow、Sloan和Sweeney(1996)研究得出独立董事比例大的公司因违反公认会计原则而受到SEC处罚的可能性较小。刘立国,杜莹(2003)以因财务报告舞弊而被证监会处罚的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发现,执行董事占董事会的比例越大,公司越可能发生财务报告舞弊。

本文拟全方位、多角度地研究独立董事制度特征与财务报告舞弊的相关性,通过实证分析,检验我国独立董事制度的哪些特征对减少财务报告舞弊的发生、提高会计信息质量有显著作用;哪些特征则不具有显著作用,甚至是无效的。

二、样本选择及数据来源

(一)样本选择

本文的样本选择范围是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的、且在2001年――2004年间公布了年报的所有A股上市公司和在此期间因发生财务报告舞弊行为――指上市公司在上市申报材料、招股说明书或上市公告书的财务报告以及上市后披露的年报、中报中存在着严重的虚增(虚减)资产或利润行为,而受到中国证监会处罚的上市公司。本文这样选择样本是因为:2001年8月21日,中国证监会《上市公司独立董事指导意见》,在境内上市公司全面引进独立董事制度。截止到2004年12月31日,沪市共有837家上市公司,发生财务报告舞弊行为的共有57家(以上市公司发生舞弊的时间为准)。为了控制外部环境和行业因素的影响,我们为每家舞弊公司选取了一个控制样本公司,并根据行业的划分,将舞弊公司与同行业数据进行划分,它们都是本文的研究对象。

(二)数据来源

本文的财务数据来源于CSMAR数据库,独立董事数据来自“巨灵信息网(省略)”公布的年报资料,财务报告舞弊数据来自中国证监会网站(csrc.省略)。

三、研究假设及模型变量的选择

(一)研究假设

本研究参考国内外的研究状况,以及对我国上市公司的实际考察,提出以下有待检验的假设。

假设1:独立董事比例与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存在负相关

关系。

假设2:由独立董事担任的审计委员会与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存在负相关关系。

假设3:独立董事年薪与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存在负相关

关系。

假设4:独立董事参加董事会会议次数与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存在负相关关系。

假设5:独立董事知识结构与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存在负相关关系。

(二)模型变量的选择

本文所研究的变量主要包括被解释变量(财务报告舞弊)、解释变量(独立董事制度特征变量)和控制变量三部分。

1.被解释变量(财务报告舞弊)

FRAUD上市公司如果发生舞弊行为取1,否则取0。

2.解释变量(独立董事制度特征变量)

本文的主要目的是为了研究独立董事制度特征与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行为的相关性,因此,作者选取了独立董事比例、由独立董事担任的审计委员会、独立董事年薪、独立董事参加董事会会议次数、独立董事知识结构等能对独立董事作数量描述的变量,其具体定义见表1。

3.控制变量

本文选取的控制变量有公司规模、公司业绩、财务杠杆和股权结构。其具体定义见表2。

四、模型的设计

针对所要研究问题的目的,根据上述的解释变量和控制变量的选择,本文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来对独立董事制度特征与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同时使用P检验来加以验证,分析软件采用专业统计分析软件Eviews5.0。

根据假设1,具体的模型形式如下:

各模型中,i为横截面单元,指我们所选取的公司的横截面样本;t时间序列单元,在本部分中为2001年――2004年;Fraud代表公司是否发生财务报告舞弊现象。

五、实证结果及分析

(一)独立董事比例与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相关性验证

根据假设1,全部样本的被解释变量(财务报告舞弊变量)与解释变量(独立董事比例)、控制变量的回归结果见表3。

从表3可知,独立董事比例的系数为-4.6808,z统计量为

-2.6135,P值为0.0090,说明独立董事的比例越大,上市公司的财务报告舞弊发生的可能性越小,支持假设1。此结果与Beasley(1996)运用logist回归方法对董事会成员构成与财务报告舞弊之间关系的实证研究结果相符。

(二)由独立董事担任的审计委员会与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相关性验证

根据假设2,全部样本的被解释变量(财务报告舞弊变量)与解释变量(由独立董事担任的审计委员会)、控制变量的回归结果见表4。

从表4可知,独立董事担任的审计委员会的系数为0.3462,z统计量为0.5086,P值为0.6110,不支持假设2。此结果进一步证明了Linsell(1992)的研究“审计委员会没有恢复公众对财务报告的信心。”也与Beasley (1996)提出的“公司有无审计委员会以及审计委员会中独立董事的比例并不显著地影响虚假财务报告的发生率。”观点相一致。但与Sweeney和Sloan(1996)、Defond、McMullen,Dorothy,Raghunandan and Rama(1996)等人的“没有审计委员会的公司更可能财务造假”、“高估利润在设有审计委员会的公司中更少发生”、“舞弊公司设置审计委员会的比例低于未舞弊公司”的研究结论不一致。

(三)独立董事年薪与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相关性验证

根据假设3,全样本的被解释变量(财务报告舞弊变量)与解释变量(独立董事年薪)、控制变量的回归结果见下页表5。

从表5可知,独立董事年薪的系数为-2.93E-06,z统计量为-1.1266,P值为0.2599,不支持假设3。此结果表明了独立董事年薪越高,越有可能与上市公司“合谋”,不利于控制财务报告舞弊的发生。

(四)独立董事参加董事会会议次数与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相关性验证

根据假设4,全样本的被解释变量(财务报告舞弊变量)与解释变量(独立董事参加董事会会议次数)、控制变量的回归结果见表6。

从表6可知,独立董事参加董事会会议次数的系数为-0.1829,z统计量为-2.8436,P值为0.0045,说明独立董事参加董事会会议次数越多,上市公司的财务报告舞弊发生的可能性越小,支持假设4。此结果表明,当独立董事参加董事会会议的次数越多,越有助于独立董事对公司生产经营等方面情况的了解和掌握,这样,独立董事的监督作用就能够得到真正地发挥。当然,这要求独立董事必须对董事会会议所提供的信息的准确性、真实性做出正确地判断。因为,“公司管理阶层显然是其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而来自被监督对象的信息是否真实和完整存在疑问。”

(五)独立董事知识结构与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相关性验证

根据假设5,全样本的被解释变量(财务报告舞弊变量)与解释变量(独立董事参加董事会会议次数)、控制变量的回归结果见表7。

从表7可知,会计专业人士占独立董事的比例的系数为-1.1125,z统计量为-1.6529,P值为0.0984,说明会计专业人士占独立董事的比例越大,上市公司的财务报告舞弊发生的可能性越小,支持假设5。此结果表明,在上市公司独立董事的成员构成中,应当提高具有会计专业知识背景的独立董事比例,这样将有利于更好地发挥独立董事的监督作用。

六、研究结论和建议

(一)研究结论

本研究以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的,且在2001年――2004年间公布了年报的,所有A股上市公司和在此期间因发生财务报告舞弊行为而受到中国证监会处罚的上市公司为基本样本,对独立董事制度特征与财务报告舞弊的相关性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结果发现:独立董事比例、独立董事参加董事会会议次数以及独立董事知识结构与财务报告舞弊均呈负相关关系,说明上述独立董事制度特征对控制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的发生是有效的;而由独立董事担任的审计委员会和独立董事年薪则对控制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的发生是无效的。

(二)建议

基于上述研究结论,我们认为应当积极地吸收和借鉴西方国家长期以来积累的独立董事制度建设经验,结合我国国情,从实际需要出发,通过多种途径去加强当前在我国公司治理中的独立董事制度这一薄弱环节,真正发挥出独立董事制度在提高上市公司会计信息质量中的作用。为此,本文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提高独立董事比例,发挥独立董事的监督作用。尽管目前我国上市公司独立董事在董事会中所占的比例已达了“三分之一”的要求,但是,绝大多数上市公司对于聘请独立董事仅仅当作是在完成监管部门的一项任务,属于被动执行型。因此,建议有关政策制定部门还应当考虑公司的实际情况,适当提高独立董事的比例。

2.提高审计委员会中独立董事的质量。目前我国上市公司审计委员会的作用在逐渐减弱,究其原因,也许是审计委员会中独立董事的职业技能、专业经验及道德素质都尚未达到一个较高的标准。为此,需要有关政策制定部门制定相应的措施大力提高审计委员会中独立董事的质量,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审计委员会对公司的财务控制、信息披露等方面的积极作用。

3.切实解决好对独立董事的激励问题。我们认为,在目前状况下,对独立董事的激励措施采取混合方式应当是比较好的。即,在支付独立董事适度年薪的同时,结合传统的声誉机制(Reputation Effect)的激励机制。同时,建议中国证监会应当在每年从上市公司独立董事中评选出若干名年度最佳独立董事予以表彰,对于的独立董事给予公开谴责。

4.增强独立董事参与公司管理的主人翁责任感。事实表明,只要独立董事具有责任心,积极主动地去参与公司决策,肩负起监督的职能,并且充分意识到,如果公司一旦发生财务报告舞弊行为,自身也将负有连带责任,那么,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行为就会有所收敛。有鉴于此,我们建议证券监管部门应当制定独立董事例会的约束性制度,对于经常缺席会议的独立董事给予公开谴责。

篇3

【中图分类号】F590-4

在学习、借鉴世界发达国家高职培养模式的同时,我国高职教育大力探索、推行“工学结合”等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对国内外高职教育的工学结合形式进行比较,分析国内外现行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局限性,总结“承接旅游服务外包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特色,以期对推进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建设,推动高职办学模式的突破性转变有所裨益。

一、中外高职教育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综述

(一)国外高职教育工学结合模式及特征总结

综观世界各国在高职教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多种多样的人才培养模式,归纳起来有如下三种形式:

1.企业主导型。典型代表为德国的“双元制”、英国的“现代学徒制度”,是一种职业教育完全“由学院承担”变为“以企业为主,学院为辅”的培养模式。

2.学院主导型。以新加坡“教学工厂”、澳大利亚“TAFE”等为代表,是一种以“学院办学为主,企业参与”的改革模式。

3.企业与学校合股办学培养模式。这种模式是发达国家扩大职业学校办学自以推动合作教育的结果。

国外成功的高职教育大多体现出这么几个特征:一是能力本位主导教学;二是产学结合培养人才;三是结合本国或本地的条件与环境,通过切实有效的途径实行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二)国内高职教育工学结合模式特征总结

我国高职教育工学结合被冠以行业办学,校企合作,产、学、研合作,双证书制,产学一体化等多种名称;其实施形式更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暑期实践,生产性实训、半工半读、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顶岗实习、订单培养、 2+1等等不一而足。尽管名称多、形式多,但都呈现出一种科学的观念:高职教育必须走工学结合之路,必须面向企业、行业,要紧密地与企业、行业结合,大力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纵观中外工学结合模式,可以用威尔逊―莱昂斯报告来总结其特点。美国1961年在福特基金会支持下进行一次调查,形成的“威尔逊―莱昂斯报告”认为:工学结合、产学合作,可以让学生们在一线岗位接受职业指导、经受职业训练,了解到与自己今后职业有关的各种信息,开阔了知识面,扩大了眼界;使学生“加深对自己所学专业的认识”,提高“理论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加深对社会和人类的认识,体会到与同事建立合作关系的重要性”,“大大提高他们的责任心和自我判断能力”,为学生“提供了通过参加实际工作来考察自己能力的机会,也为他们提供了提高自己环境适应能力的机。”,“有助于学生就业的选择,使他们有优先被企业录取的机会”。

(三)F行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局限性分析

1.未能实现多方共赢

现实中困扰高职院校的是企业参予工学结合的积极并不高,究其根本原因就在于企业认为这种方式对其提高效益并无裨益。追求盈利是企业的天职,但企业在培训、指导学生、管理学生等等方面花费人、财、物力,并且还要让出部分岗位、生产线让学生去锻炼;

更何况学生认为自己到企业只是去锻炼动手能力的,生产的产品或提供的服务能否为企业盈利并不是他的责任;更让校舍方、企业头痛的是校方和企业谈得来,但学生对工学结合单位、岗位、待遇等意见多多;有的企业甚至因此怕招惹麻烦,干脆不接受实习生,造成“工学结合”的难以为继。

在学生应到生产线上锻炼的观念指导下,学校在企业把实习学生当成廉价劳动力使用时也只能睁只眼闭只眼,这些都是“现实的无奈”。是否找到一条让学校、企业、学生三方的利益捆绑到一起,实现“一荣俱荣,一损俱损”而真正能实现企业、学校、学生多方共赢的新途径呢?

2.未能注重生产(服务)全过程动手能力和质量意识的培养

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时,有如此两种情况应该引起我们关意:一是只顾某一服务环节或某一制造工艺的动手能力的培养,而没有针对生产、服务的全过程的锻炼,即“只顾点,未顾面”;另外只是满足于动手能力水平的提升,未能考虑到要训练学生能生产、提供合格产品与服务的动手能力和意识的培养,即“只顾数量,未考虑质量、效益”;这样就会造成学生认为掌握某一工作岗位的能力就行了;而且还以为只是实习生,生产出来的产品或提供的服务质量如何、效益如何,并不是他所关心的,甚至“实习生”的身份给了他推脱责任的好“借口”。

3.未能实现学生个性化的培养

“订单式培养”、“定向培养”最大的缺限在于未能考虑学生的意愿:学生在不了解自己的爱好、兴趣、特长的情况下“入围”订单班、定向班,最后发现这种职业方向、岗位并不是自己愿意所在。另外,当前高职院校生源中农村学生占很大的比例,他们在报考时并不了解学校所开专业的性质、就业方向,既不明白所学专业将来做什么,也搞不清楚自己应具备什么样的能力,更不知道应如何去锻炼能力,所以出现学生“被工学结合”的情况。

4.未注重学生的能力递进、市场调研能力的培养

高职教育并不是培养简单的、廉价的、机械的劳动力,也不只是单纯地开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通俗地讲高职教育不是培养白领、金领、蓝领而是培养灰领阶层。但现行的工学结合培养模式恰恰忽略了培养学生的市场眼界和调研能力,由基层向中层甚至高层不断递进的能力、构建良好人际关系能力的培养和锻炼。

5.未能有效突破传统的考核、评价方式

在实施工学结合的过程中,大部分学校采取“放羊”方式,交一份实习心得或调查报告或文章,只要安全返校就行;有的仍然沿袭试卷考试的方式;有的搞个调查表,让合作企业评价评价等等;工学结合的效果最终显示为培养质量,象旅游管理、酒店管理这些专业是直接面对消费者服务,其服务质量还不能是只企业说了算,必须是消费者能满意,所以必须在考核、评价方式上要有所突破。

二、“承接服务外包”高职人才培养模的创新分析

“承接旅游服务外包高职人才培养模式”是在湖南省高职旅游管理特色专业建设的背景下提出的。“承接服务外包”模式,是“工学结合”形式的一种创新,倡导将教师、学生置身于生产、服务第一线进行生产劳动活动、顶岗劳动,是既包括技术的、管理的、服务的劳动,也包括体力的劳动;通过”边教、边学、边做、边评”的教学模式让学生懂得产品和服务的生产是如何开始,过程如何,最终是什么样的;这种模式是以生产合格产品(顾客满意的服务)为目的,引入“第三方”对学生进行考核、评价;改变只顾动手能力的培养,不管生产(服务)效益的思想,最终实现企业、学校、学生多方共赢。

(一)真正实现多方共赢

“承接服务外包”这种形式显然就是要让学生直接面对消费者(市觯,必须把自己生产和提供的产品、服务卖给顾客,然后才能取得收入。特别是高职旅游管理、酒店管理这些专业因为是“面对面的对客服务”,是“现做现卖”,顾客是体验者、检验者,顾客的满意就是质量标准、就是效益,学生已经不是“学生”,此时他就是“生产者”、是“老板”,服务卖出去就成功了,卖不出去就失败。学生成为企业盈利的创造者,让企业偿到了“甜头”,企业自然就会毫不吝啬地把岗位、生产线让给学生;这样,企业欢迎、学生愿意、学校放心的局面才会出现,才能实现多方共赢。

(二)实现“生产(提供)合格产品或服务的动手能力培养”

工学结合的本意在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其落脚点在于培养学生生产或提供合格产品、顾客满意的优质服务。

对高职学生而言,动手能力是其“真本事”,也是日后谋生的手段,如果不能生产合格产品或服务,那么,这种动手能力就不“值钱”。“承接服务外包”模式不仅仅是为了锻炼动手能力,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生产合格产品的动手能力,锻炼出“值钱的动手能力”。将学生置身于生产线上,让学生懂得产品和服务的生产是如何开始,过程如何,最终是什么样的,这是基于“工作过程的动手能力”;同时,由于服务业具有“即时生产,即时消费”的特点,即使只是某一个环节出现差错,造成消费不满意,就可能使整个服务(产品)被认定为“不合格”。只是掌握了工作过程中某一环节、某一岗位或者某一工艺的技能是不够的,培养、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必须着眼于“生产全过程”的能力培养。“承接服务外包”模式强调的是生产合格产品、服务的动手能力的培养,以及工作全过程每个岗位的动手能力培养。

(三)彰显学生个性化发展与就业竞争力的培育

“承接服务外包”模式要求将某一企业的不同岗位、某一行业不同性质的企业和岗位全部展现在学生的面前,通过分批轮换把学生输送到不同的企业(岗位),为学生搭建实践的舞台,让学生通过不同专业方向的实践、实训后,能真正明白自己的特长、兴趣所在,了解、认识所学专业,为今后的就业增添资本、积累阅历打下厚实的基础,为将来的就业培养强大的竞争力。

(四)培养具有市场眼光、职业上升能力的行业“灰领”以至职业精英人才

承接服务外包模式把学生置身于生产线上,而且需要学生能生产(提供)合格的服务,所以,学生必须炼就把握市场的眼光、与人交流沟通的本领,而不是埋头苦干的流水线上的作业工人,这是一种务实的观念;高职学生要成长为有一定职业上升空间的“灰领”阶层,只注重动手能力的培养是不够的,还应注重锻炼学生的市场调研、与人交流沟通能力和职业上升能力的培养。

(五)建立新型“人才培养质量评价―反馈”评价体系

新型“质量评价―反馈”评价体系的建设,将“课堂”从传统意义上的教室,延伸到了实训室、实训基地和企业岗位,真正实现岗位就是教室、游客满意度就是标准;适应高素质生产型人才培养要求的“全方位、立体式”的质量评价和保障体系的建立,有助于学生了解行业前景和职业发展前途,促进其可持续发展,学生的行业欢迎度、社会认可度必将出现显著提升。

四、“承接旅游服务服务外包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条件

实施“承接旅游服务服务外包人才培养模式”是一个探索的过程,更是办学模式改革的过程,为保障顺利实施,应切实解决以下几个条件:

一是构建新型校企合作理念。要改变以往学生“被工学结合”、“学生是廉价劳动力”以及在实习期间难以轮岗,更不用说让学生去接触本专业的不同方向或本行业的不同岗位等等情况。“承接旅游服务服务外包人才培养模式”就是为学生构建这样的舞台:旅行社、景区――讲解(导游)服务,酒店――客房服务(包括餐饮服务、前台服务等)以及旅行社、景区、酒店的旅游产品销售服务等岗位,将学生置身于生产线上,了解整个服务过程,提供顾客满意的服务,以顾客满意为评价标准,而且是以消费者接受是最终评判标准。因此学生必须炼就把握市场的眼光、与人交流沟通的本领,而不是埋头苦干的流水线上的作业工人。所以说这种模式不仅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同样注重锻炼学生的市场调研、与人交流沟通能力和职业上升能力。

二是实现“弹性学期制”和“分批轮换”。“弹性学期制”就是根据“企旺校淡,企淡校旺”的原则,即根据旅游市场的季节性特点,在企业用人旺季时,多派学生进入岗位,在市场淡季时多数学生就在学校就读。“分批轮换”之意就是一个班或一个年级的学生分成多批,同时进入行业的不同性质的企业和岗位,经过一个阶段的实践后进行轮换(包括轮换企业和岗位),然后不同班级或年级的学生成批次跟进,形成循环。

三是推行顶岗实训课程化。实行顶岗实训课程化,建设顶岗实训课程化课程,把顶岗实习纳入课程化管理,制定相关制度和课程标准,做好课程化设计方案,校企合作共同制定考核评价指标及成绩评定,切实解决顶岗实习的效果问题。

四是要实现考核方式要突破。实施“边教、边学、边做、边评”,引入“第三方评价”即在教师、企业考核的基础上引入顾客评价、企业评价、学生自我评价、学生互评等考核方式;

总之,实施“承接旅游服务服务外包人才培养模式”,就是为增强学生就业竞争力和职业方向的认识,深入进行教学改革。

参考文献:

[1] 耿洁.工学结合及相关概念浅析[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12).

[2] 姜大源.职业教育提高国家核心竞争力的要素[J].基础教育参考,2006(6).

篇4

2005年《教育部关于开展高等学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和评审工作的通知》中指出,“推动高等学校加强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加快实验教学改革和实验室建设,促进优质资源整合和共享,提升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树立以学生为本,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提高协调发展的教育理念和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实验教学观念,建立有利于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实验教学体系,建设满足现代实验教学需要的高素质实验教学队伍,建设仪器设备先进、资源共享、开放服务的实验教学环境,建立现代化的高效运行的管理机制,全面提高实验教学水平”。这些内容,强调了实验教学在本科教学中的重要作用,指明了实验教学的改革方向。

会计实验教学作为会计专业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操作技能、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着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明确实验教学目标,更新实验内容,采用先进的实验教学方法和手段,制定科学合理的考核方式,是当前实验教学改革的突破口,也是改革进程中十分重要的方面。

一、实验教学目标能力化

能力化要求会计实验教学的目标不仅是让学生掌握会计知识,而且要通过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各种能力。因此会计实验教学目标定位不仅包括知识目标、技能目标,还应包括能力目标。所谓知识目标是指学生今后继续学习所必须的基础知识,包括会计、审计及相关知识,要求学生掌握会计核算、财务管理、审计监督鉤基本理论和方法;技能目标是指会计实验的操作技能,包括从会计凭证到会计账簿,再到会计报表一整套账务处理程序的实际动手操作技能;能力目标是指学生拥有学习能力、分析能力、职业判断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解决综合问题能力、沟通与合作能力、创新能力等,并拥有在社会活动中正确收集、处理各种信息,不断地进行自我完善的能力。在实验教学中应避免只关注知识目标、技能目标,而不关注能力目标,把实验的知识目标、技能目标、能力目标有机地结合起来。

二、实验教学内容立体化

立体化要求会计实验教学内容必须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分别设计,一般应包括基础性实验、综合性实验和拓展性实验三种性质的实验。其中,基础性实验属于课程理论教学的深化,针对性强。但较为单一,适用于会计的初学者。实验内容应紧密结合会计学原理、中级财务会计和成本会计的理论内容,实验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基本操作技能,增强初学者的感性认识,激发学生后续学习的积极性。综合性实验是运用某一课程或多种课程的知识,对学生实验技能和实验方法进行训练的一种复合性实验,适用于已掌握一定会计基本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的学生,实验内容应紧密结合高级会计和行业会计的理论内容,实验目的是培养学生从事不同行业、不同组织形式企业的会计工作,积累实务操作经验,增加社会适应能力。拓展性实验是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自己创造实验条件,自己设计实验方案,经指导教师审核,再去实施实验方案,通过实验证明自己的理论设计是否与实际相符。拓展性实验适用于已完整系统学习过会计理论的学生,实验内容应从会计操作拓展到财务管理和审计的有关内容,实验目的是培养学生从企业管理的不同角度全面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努力塑造应用型的商层次会计管理人才。会计实验教学要加大综合性、拓展性实验的比重,对一般性、规律性的实验项目进行压缩,给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留出足够的学时。并对综合性、拓展性内容的实验项目优先纳入实验教学计划。

三、实验教学方法多样化

本科层次的教育,对学生的能力要求除需具备较强的动手能力外,还应具备一定的创造性思维的能力。因此,会计实验教学方法不应局限于演示法,即教师讲授会计资料的填制方法,学生模拟教师的步骤被动的练习,应当向多样化转变,在原有的教学方法基础上引入案例教学法、模拟教学法、体验式教学法。案例教学法通过对具体事件的分析来促进学习,最突出的优点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扮演了更为积极主动的角色,主要应用在财务管理、经营分析、财务审计这个层次的会计实验上,这种方式能够较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提高他们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模拟教学法是以“情景模拟”实验方式进行的。主要应用于财务会计的课程实习。在实验过程中学生集角色扮演与岗位体验于一身,按会计职责岗位分组,将参加实验的学生分为出纳、制单、审核、记账、成本核算、主管等多个组。实验时可轮流地模仿每个角色。使学生产生一种置身于实境的感觉。这种方式使学生既学到业务知识,又训练相互协作的能力,更培养每个学生在实际工作中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体验式教学法是以ERP沙盘模拟实训方式进行的,主要应用于综合实习,需要将财务会计与其他专业课程结合起来。该方法将企业结构和管理的操作全部展示在模拟沙盘上,以最直观的方式让学生去体验复杂、抽象的 经营管理理论。在整个实验过程中,学生能够全面学习,综合运用市场营销、财务管理、物流管理等相关专业知识,同时学生在分析市场、制定战略、组织生产、整体营销和财务结算等一系列活动中,能够了解和体验企业经营运作的全过程,认识到企业资源的有限性,从而深刻理解企业的管理思想。领悟科学的管理规律,从而拓展了专业知识领域。它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兴趣,并鍛炼学生多方面能力和提高综合素质。

四、实验教学手段现代化

会计实验教学手段现代化,不仅仅是建立了电算化实验室或者是使用了多媒体教学就能够实现的。在会计实验教学实施的过程中,实验手段的运用必须整合手工会计实验和电算化会计实验。使二者有机地融为一体。对于手工实验室。首先要做到实验环境仿真化,实验室内的布置按相应职能岗位划分,由六个岗位组成一个小组,包含出纳、制单、审核、记账、成本核算及主管等,这样在流程式的实验中可以使学生各司其职,又互有紧密的联系,象征性地代表了一个财务科组。其次要做到实验道具逼真化,在各个不同岗位上,按职责范围分别配置一套完整的会计道具,从算盘、练功钞、借支单、支付证明单据、记账凭证、转账凭证单据到分类账和总账的账簿、各类会计业务处理流程图以及全套会计科目章,使学生直接接触实物,亲自实骏。从而获得履行职责的感受。对于电算化实验室,应以先进的计算机网络系统为基础平台,以专业gtg机软件为载体,以科学 组织的案例、数据、图表和知识系统为实验教学材料,构造一系列完成特定实验项目的实验教学系统。在实验教学过程中,针对有些具体实验,如填写凭证的要求、账账核对的流程、账簿的装订等,还有会计软件的演示,都是在课堂上不容易讲清楚的。我们便利用计算机作为辅助教学工具,并在讲台上设立配套的教师专用微机等先进声像设备,使学生可参照教师的演示及笔记自己进行实验。达到直观、准确的效果。此外,还应建立ERP沙盘模拟实验室,针对一些综合实习,可以省略手工实验操作,选用ERP沙盘实验平台进行全面的电子化仿真演练。

五、实验教学考核方式多元化

会计实验教学考核的内容不仅包括实验态度、实验理论。还包括操作技能和实验报告。实验教学的考核方式应根据实验教学的特点采取灵活多样的考核方式:1)观察方式。可以通过学生有无迟到、早退、缺课,以及实验中有无大声喧哗、是否爱护实验器材、是否注意环境卫生等方面进行评定,占实验成绩的10%。2)实验操作方式。观察每位学生的实验操作情况,对学生在实验过程的主动性、操作的正确性、动手熟练程度等进行全面考查。其中手工操作技能可以通过记账凭证的编制与装订、会计账簿的登记与结算、会计报告的编制与分析等方面的规范性、准确性和完整性,由手工实验指导教师根据学生手工实验完成上交的记账凭证、会计账簿和会计报表等资料以及参考现场实验情况评定。电算化操作技能可以通过对会计电算化软件的了解、熟练地操作与维护等方面,由电算化指导教师根据现场抽查和学生完成的电子版信息等评定。实验操作占实验成绩的50%。3)抽查提问方式。在实验过程中,对学生进行随机提问,可以对学生操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质疑或提问,也可采用针对实验项目的思考题进行提问,提问以交流的方式进行,尽量不干扰学生的实验,最后根据学生回答情况给出实验成绩,抽查提问占实验成绩的10%。4)实验报告方式。实验报告应于实验完成后一周内,以实验教学班为单位交给指导教师,不能按时交实验报告的学生,成绩将被扣分,指导教师应及时批改实验报告,对有错误的地方作记号,并及时反馈给学生。指导教师根据实验报告完成情况合理给出实验报告成绩。实验报告占实验成绩的20%。5)笔试答题方式。实验理论水平的考核,可以通过笔试方式进行。笔试成绩占实验总成绩的10%。

参考文献

[1]沈志荥,马文超,大学会计专业实验教学的思考与棵索[J],教育教学研究,2009(4)

[2]于玉林,会计实验创新教育的探讨[J],会计之友,2009(2)

篇5

二、会计信息化实验课程体系的定位、设计与建设

1.会计信息化实验课程体系的定位。

会计信息化实验课程体系作为实践类课程,必须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定位于服务基础会计、财务会计、管理会计等主干课程,促进学生将理论课的知识巩固和应用到会计信息化实验中。会计信息化实验课程体系的创新,一方面要解决会计信息实验课程不够完善的问题,另一方面还要通过实际动手、实际操作,促进学生不断体验和感悟的知识建构过程。因此,会计信息化实验课程应根据会计专业理论课的开设情况进行定位,而不是过分强调计算机技术的讲授,否则会造成理论与实践的脱节。当然会计信息化实验课的确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计算机基础知识。这些需要在大学通识课程和前设课程中予以解决,给学生打下较好的计算机基础。

2.会计信息化实验课程体系的设计。

以会计信息系统核心课程为基础,构建覆盖财务会计信息化、管理会计信息化、审计信息化的会计信息化实验课程模块,按照操作类、管控类、设计类设计会计信息化课程体系,从而形成全方位、多模块的会计信息化实验教学体系支撑平台,增加会计信息化实验教学比重,使学生从事实验课程的学时达到了总课时的30%以上。会计信息化实验课课程体系按照“分流培养、分类成才”教学理念,以“会计信息系统”为核心课程,按照操作类、管控类、设计类设计开发具有操作性、实用性和前沿性的会计信息化相关课程。除会计信息系统作为核心基础课以外,建立操作类课程群、管控类课程群和设计类课程群。操作类课程群包括ERP财务会计实验、企业合并报表实验、审计软件综合实训等;管控类课程群包括企业集团财务管控实训、预算会计软件综合实训、全面预算信息化实训、企业资金集中管理实训等;设计类课程群包括企业会计信息化实施、财务软件设计理论与方法、Excel财务软件开发技术和XBRL财务报告语言等。

3.会计信息化实验课程体系建设。

会计信息化实验课程体系需要根据学生的素质和接受情况,分批逐步建设,而不能一蹴而就,并要根据实际教学效果不断进行探索和调整。会计信息化实验课程体系应坚持“系统性、综合性”的特点,建设实验教材、实验案例和实验软件。系统性是指会计信息化实验课程由企业会计理论知识体系、理论与实验相结合的实验教学体系;综合性是要突破会计知识体系的界限,将企业管理、会计、财务等知识进行整合设计。会计信息化实验课程体系建设的具体内容包括:(1)进行创新型课程的探索,从教学角度以体验式教学提升学生解决实际会计与财务管理问题的能力;(2)坚持理论联系实践的方式加深和巩固会计理论的理解,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3)通过整理和收集最新的案例、经验和知识,形成以实验指导书、实验指导视频、实验指导多媒体软件、其他实验资料等为一体的实验教材建设;(4)通过体验式教学搭建仿真教学平台,通过仿真企业环境、财务管控流程、会计核算流程、软件开发流程,在实战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三、会计信息化实验课程体系的拓展与创新

会计信息化实验课程体系需要通过教学管理与控制,将教学与竞赛相结合,拓展会计信息化实验课程的第二课堂,创新会计信息化实验教学的方法和手段,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会计信息化实验教学的管理和控制。

会计信息化实验教学的步骤主要包括实验资料的前期准备、教学软件的调试和准备、实验分组与管理、实验报告与反馈等四个步骤。(1)实验资料的前期准备。实验资料是指以实验教材为基础,由实验指导书、实验指导视频、实验指导多媒体软件、实验案例等相关资料组成。实验资料的准备充分与否,对于学生是否能按照教学目标开展实验至关重要。实验指导书中应尽量减少操作步骤的描述,鼓励学生通过实验教师的引导,自主思考实验步骤、方法和路径,不要简单地按照既定的操作步骤完成实验。(2)教学软件调试与准备。在实验教学之前,实验教师需要在实验室环境中进行教学软件调试与准备,并最好在教师自己的电脑上也装一套教学软件。对于在教学过程中碰到暂时无法解决的问题,可以备份后还原到自己的电脑上进行调试和检查。(3)实验分组与管理。实验教学最好采取分组的方式进行,鼓励学生在遇到问题后首先在自己的小组内讨论解决,然后再与实验教师进行讨论。对于简单、重复的问题可较快解决,较难和复杂的问题与实验教师讨论解决,这样可以大大提高实验教师的教学效率。为了避免出现“搭便车”或者拷贝其他学生实验结果的问题,不同的实验要通过小组内轮换角色完成,同时可以通过账套号控制、账套主管控制以及关键界面截图控制等方法进行管理。(4)实验报告与反馈。实验报告是考评学生实验过程和成果的主要内容,包括实验数据和实验报告两部分。实验数据是学生在实验软件中的数据备份。实验报告由实验目的、内容、步骤、结果和总结等构成。对于实验报告中反映的问题,实验教师应及时逐一跟学生进行反馈和沟通,不仅让学生及时发现自己实验的错误,而且通过与学生的讨论发现实验设计中的问题。

2.会计信息化实验教学的创新和尝试。

会计信息化实验教学中要鼓励学生思考和创新,针对学生出现的错误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可能的原因,不急于告诉学生答案是什么。对于学生提出的新想法和新思路,要和学生一起设计和实践,并可以作为实验思路的补充。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探究问题的成因,策划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并加以执行。充分体现教师在“做中教”,学生在“干中学”,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体现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实验教学体系。

3.会计信息化实验教学与竞赛相结合。

通过组织并参加不同层次的会计信息化大赛,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以及整体素质和综合能力。2014年由中央财经大学举办首届北京市大学生ERP管理会计应用大赛,北方工业大学会计专业大三学生组成参赛小组,取得总分第四名和三等奖的好成绩。将教学与竞赛相结合,有利于锻炼学生的观察力、思维力、创造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将竞赛作为会计信息化实验的第二课堂。在模拟中培养学生会计专业素质,在竞争中锻炼学生分析同行对手、应对市场变换能力,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的会计理论和会计信息化知识应用于经济管理实践中,真实地解决企业经营管理中的实际问题。

篇6

计算机财务管理是财务管理专业学生的核心课程,它是一门将计算机技术与财务管理理论相结合的学科,它是以《财务管理》的课程内容为基础,运用计算机技术(Excel)建立相关的财务模型,系统地介绍了Excel建立投资决策、筹资决策、财务分析、财务计划、销售预测及利润规划的设计方法,并运用计算机财务管理模型,如:单变量求解工具、规划求解工具、方案管理器等)进行定量分析和图表分析。通过《计算机财务管理》的学习,学生具备了应用先进的计算机管理软件工具建立各种财务管理模型,并应用模型进行定量分析的能力;为学生在未来的工作岗位上真正发挥管理职能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计算机财务管理教学改革的研究

本人担任《计算机财务管理》教学任务已经有4年,四年的教学中,随着经验的积累,对《计算机财务管理》教学方面有一定的反思。本人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需要进一步的完善。

(一)减少课程的理论课时增加实践课时

目前《计算机财务管理》课时一般为40—50学时,课程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是理论课时,另一部分是实践课时,很多学校的学时分配是理论课时和实践学时各占一半。我校《计算机财务管理》有56个学时,理论是28个学时,实践时28个学时。理论课安排在教室里,主要是讲解《计算机财务管理》理论方面的知识,因为理论知识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财务管理》方面的理论,另一方面是Excel操作的方法。关于Excel,学生在《计算机应用基础》已经系统地介绍过Excel知识,并且《统计学》中进一步巩固了其应用;而《财务管理》则是上个学期刚刚学习的知识。而关于实验方面,要学生自己动手操作,要运用Excel工具建立财务管理模型,是这门课程的核心,笔者认为实验部分要增加课时,增加学生动手机会,可以加强学生的动手能力,为以后的工作打下基础。

(二)理论课教学地点改为实验室

现在《计算机财务管理》的理论课上课的地点大都在教室,笔者认为应该把上课地点改为实验室。因为该课程主要的内容是用Excel工具建立财务管理的投资、筹资、营运资金管理等模型。单纯依靠老师在上面讲操作的方法,学生在下面听效果不好。如果改为老师讲解每种模型的操作方法,学生每人手里有一台电脑,和老师一起操作,会提高上课的效率。基于这种考虑,《计算机财务管理》理论课的上课地点也应该安排在机房里。

(三)教学手段和方法

1、教学手段

(1)改变传统填鸭式的教学方法,采取灵活的启发、引导式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想象力和兴趣。《计算机财务管理》课程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计算机在该课程的理论与模型的建立方面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有必要形成一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师生互动的教学形式。

(2)加强课堂讨论。要加强课堂讨论,以便提高学生的交流技巧和理论分析能力。在讨论问题的过程中,学生常常又会提出新的问题。在这种不断讨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得到了培养和锻炼。这种讨论式教学,易于使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进行信息交流,协同互补,思想共振,产生知识的“结合点”和新知识的“生长点”,推动创造性思维活动。

(3)加强案例分析,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案例教学法是一种具有启发性、实践性,提高学生决策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新型教学方法。案例教学主要有课堂讲授方式和课堂讨论方式两种,可以根据课堂教学内容灵活掌握。在案例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随时发现并鼓励学生去积极思维,对他们的判断能力、创造能力给予重视,从而引导学生愿意上这门课,对课程内容感兴趣。

2、教学手段

改变传统的“黑板 + 粉笔”的教学手段,采用多媒体教学等现代化教学手段使课程具有图、文、声、像并茂的特点,直观、生动、形象地展示内容的变化过程,能激发学生创新的欲望,增强课堂上的师生交互性。

(四)教学内容安排

计算财务管理主要的内容有:建立财务管理工作表的基本方法、财务管理分析图的绘制方法、财务分析、投资决策、运营资本最优规划管理、筹资分析与决策、销售和利润管理、财务计划及计算机财务管理系统的建立。

1、基本操作。基本操作主要包括:特殊字符录入、快捷键使用、行列及单元格格式设置等。这类操作学生在以前的课程中都有接触,在《计算机财务管理》中应加强练习,使学生更加熟练。

2、公式和函数的运用。熟练掌握一些常用公式和函数,为以后的建立财务模型及处理财务数据打下深厚的基础。Excel中的公式和函数很多,但《计算机财务管理》涉及到的公式主要是财务类公式及函数,如:现值、终值、净现值、内部报酬率等,因为他们正是运用Excel作为财务管理利器的体现,可以在筹资、投资等财务模型的建立中直接使用。这部分内容相对比较简单,学时分配时占用的课时不宜太多。

3、图形图表。图形图表能够将抽象数据快速传达为形象信息,能更清晰地显示各数据要素间的关系,使信息的表达生动且美观。在这一部分讲授图形图表的绘制思路、根据不同需要选取不同类型图表的一般规律、绘制成表及美化等。

4、建立模型。《计算机财务管理》涉及的模型有:投资决策模型、运营资本最优规划管理模型、筹资分析与决策模型、销售与利润管理模型。这些模型该课程的重点知识,分配课时时,应增加这部分的课时量。要求学生在理解书本中所提到的建模方法,同时应会用该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五)期末成绩的评定

《计算机财务管理》是门操作性很强的课程,其不仅要求学生掌握书中理论知识,同时也要求学生掌握相应的操作方法,所以对学生成绩的评定不能简单地根据期末一张试卷。期末的成绩应由三个部分构成:平时成绩、期末成绩及试验报告,每项成绩各占三分之一,加总以后就是总成绩。

平时成绩按学生当堂所做的作业打分。每次实验学生都要针对本章所讲的知识进行一次练习,主要是做与之相关的模型或者是熟悉相关的函数的计算,并且把最终的结果作为作业传上来,根据学生作业的情况打分,作为平时分,构成期末成绩的一个部分。这种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考勤,对夯实学生的基础有很大的帮助。

第二部分是学生的期末考试成绩,在学期最后一次课,根据这门课的主要内容,出相关的题目由学生当堂完成。期末时,进行一次测试,检验学生一个学期掌握对《计算机财务管理》的掌握情况。

第三部分是试验报告成绩。根据所做的实验填写相应的实验报告,主要是实验所用的方法、试验过程和结果。期末对实验报告进行打分,作为总分的一部分。

参考文献:

[1]王唐.计算机财务管理课程期初教学安排探讨[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0(4):159.

[2]张瑞君.计算机财务管理[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

篇7

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明确指出要引导一批普通本科高等学校向应用技术类型高等学校转型,重点举办本科职业教育。坚持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强化教学、学习、实训相融合的教育教学活动。推行项目教学、案例教学、工作过程导向等教学模式,加大实习实训在教学中的比重。云南财经大学中华职业学院作为云南省应用型本科职业教学的实验田之一,如何真正实现本科职业教育改革,为地方经济发展培养更多的财经应用型人才,是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主要途径,其重要地位在本科职业教育中尤为明显,因此,重视和加强实验教学无疑将成为本科职业教育改革的发展趋势。

在这一指导思想下,云南财经大学中华职业学院积极配合学校的实验课程建设工作,将《财务管理实务》申报为校级实验课程。该门实验课程定位为财务管理职业需要的入门课程,开设时间在财务管理专业的大一上学期。旨在带领学生梳理财务管理的流程,使学生熟悉未来所从事职业的基本业务程序,了解各主要业务环节,获得对财务管理工作的感性认识。以满足一、二年级间“短学期”的实践教学需要,理解将要学习的专业知识之间的逻辑联系及其重要性,明确专业定位和职业方向,激发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和自主学习热情,为后续的理论基础学习、专业实训以及跨专业实训打下基础,形成良好的铺垫。为了达到以上教学目标,对课程的教学模式、组织形式、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做出以下改革。

一、课程内容教学模块化

模块化教学模式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初,是国际劳工组织研究开发的以技能培训为核心的一种现场教学模式。模块化教学根据学生需求和外在环境变化确定教学内容、进行教学设计,形成既相互联系又独立的教学模块。在讲授过程中不严格按照教材的章节顺序及内容,而是以从事某种职业的实际岗位工作中的工序、过程为主线形成任务模块,侧重于职业岗位工作能力的训练和培养。

基于以上理念,本门实验课程打破传统的以知识传授为主的教学模式,而是以财务管理工作过程为导向,转变为以工作项目与任务为中心组织课程教学内容,将教学内容模块化。以企业现实的经营活动和财务管理活动为主线,以学生成立虚拟公司为载体,实施“项目导向、任务驱动”、“教、学、做”相结合的课程教学新模式。课程共分为十个模块,分别为组建虚拟公司、风险与收益实验、模拟企业经营、财务规划与预算、筹集经营资金、应收账款管理、费用控制与管理、平衡资金预算、计算经营成果、职业道德培养。其中,组建虚拟公司、风险与收益实验、职业道德培养为单项实验,财务管理的两大基本理念融入在风险与收益实验中进行教学。第三项至第九项则为基于沙盘模拟对抗的集合实验,这七项实验以财务管理工作过程为导向,依据职业岗位群,将知识和能力要求分解为各项技能,依次建立教学模块,每个模块对应课程设置、目标能力和技能训练,将理论教学和能力培养、素质训练有机地结合完成教学任务。

二、教学组织形式团队、竞赛化

传统的财务管理课程教学过程中以个人学习为主,学生缺乏与他人的沟通、合作以及团队智慧的分享,重视知识的学习、忽略职业能力和素质的培养。而现代社会的工作已经不再是个体能完成的,需要有效的团队分工和协作,企业的招聘要求中都把团队合作精神放在重要位置。因此,本门实验课程的教学组织形式设计以“团队学、赛中学、做中学、学中做”为基本出发点,突出财务管理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

实验教学要求学生根据自身的兴趣爱好组建学习团队,成立一家虚拟公司,确立公司名称、分配角色和制定公司制度,选定经营行业,整个教学过程均以团队的形式展开,学生需要经过沟通、讨论来集体完成实验任务。学习过程中,学生能够交换彼此的想法,学会站在别人的角度、整体的角度去思考和解决问题,站在公司的高度来学习和理解财务管理知识。大学生这个阶段的心理特征之一是好表现、好强,若有目的地将竞赛机制引入实验课程教学,创造一种使学生积极兴奋的学习场景,就能有效激发地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充分调动其非智力因素,唤起学习热情。为此,实验项目均采用竞赛的方式开展,采用团队学和竞赛学相结合的方式可以有效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协作能力,促使学生“自主、合作、探究”。

三、借鉴企业培训的教学方法

高等教育课堂目前比较突出的现象就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缺少互动,学生游离于课堂之外。相较而言,企业培训的课堂气氛热烈,教师有激情,学生有配合。企业培训的教学方法有游戏训练法、角色扮演法、情景训练法,游戏本身的趣味性可提高被培训者的好奇心、兴趣和参与意识,在游戏对抗中让学员领悟、总结所学知识。

财务管理的很多基本理论抽象,不容易理解,但是如果将这些理论知识有机地融入游戏对抗,能够有效地提高教学效果。比如讲述职业道德时,实验要求学生以虚拟公司为单位,组员排成一列,各组分别派出一位监督员,教师给定一个数字或数学等式,各组成员通过身体语言比划数字由后向前传递,第一位成员将数字写在黑板上。比赛三轮,准确率高和用时短的小组获胜。通过该实验,培养学生诚实守信的品质、团队合作精神和树立投资理念的三个“不要”,即不要贪婪,不要跟风,不要投机。这种融合了集体游戏与小组对抗的教学方法,能够把财务管理中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帮助学生获得感性认识,从而深入理解理论知识,同时培养了团队合作精神。

在财务管理实验课程教学中引入沙盘教学则能够有效地运用情景训练法和角色扮演法。沙盘为财务管理的实践教学提供了一个虚拟的的市场环境,学生通过组队竞赛进行模拟运营、岗位体验、角色扮演置身于高仿真的企业经营、财务活动,最大限度地激发了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和参与度,在一系列经营活动中通过“做中学、学中做”学习财务管理知识、训练财务管理技能、提升综合素质。但是沙盘教学尽管能够模拟企业经营流程,却无法体现财务管理环境的变化。沙盘教学的市场需求是确定的,变化多来自于对抗小组对给定市场需求的判断和博弈。因此,沙盘教学不能模拟完全的商业环境,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完善和投融资功能逐渐强大,金融工具日益丰富,财务管理在金融市场上的活动越来越多,沙盘教学只能模拟项目投资,融资渠道未能包含金融市场,所以部分教学仍需要通过其他教学手段来弥补。

四、考核方式重在形成性评价

目前,主流的财务管理教学评价主要是传统的终结性评价,以期末集中的卷面考试成绩为重点,不能很好地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及其体验,导致学生为应付期末考试死记硬背,考完就把知识还给教师的现象相当普遍。形成性评价相对于终结性评价而言,是基于对学生学习过程的持续观察、记录、反思做出的发展性评估,不仅注重对学生认知能力的评价,也重视对学生情感及行为能力的评价。其目的是激励学生学习,使学生获得成就感、增强自信、培养合作精神,使学生从被动接受评价转变成为评价的主体和积极参与者。

职业教育强调对人的职业素质、可持续学习能力的培养,多环节、重过程的形成性考核评价体系是达到这一目标的有力保障。基于以上指导思想,财务管理实验课程的考核方式对传统的终结性评价进行了改革,采用以团队为基础,以平时过程性考查为主的评价方式,注重学生动手能力和实践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查,评价对象不仅包括学生知识掌握情况,还包括实践操作能力、学习态度、基本职业素质和团队合作精神等方面。

实验成绩占总评成绩的80%,包括:一是能够按照教师的课程进度要求完成各个阶段相应的实验内容,占总成绩的30%;二是按照要求完成并及时提交实验报告,实验报告完整,有独到的见解,占总成绩的30%,主要撰稿人可以比小组其他成员高3~5分;三是团队合作和职业素质表现,占总成绩的20%。成员互评成绩占总评成绩的20%,要求团队成员互评,主要评价团队成员的参与程度、积极性以及能够完成所担任的角色任务,每位小组成员对自己和其他团队成员评分,取算术平均分为互评成绩。

篇8

会计作为一门实践性、操作性都很强的学科,在将理论知识转向实际应用时,往往需要一个适应阶段,怎样把会计理论知识较好地应用于实践,一直是会计教学改革关注的重点。另外,对于会计本科专业的大学毕业生来说,由于在学校里实践机会较少,也几乎没有机会到企业实习,即使实习也是走马观花,所以会计本科的实验就显得尤为重要。因此,为适应新的经济形势,培养出更优秀的高级应用型会计人才,针对会计学科的特点,结合笔者多年的实践教学经验和对这方面的关注,就会计综合模拟实验中的一些体会做了分析,希望为完善会计综合模拟实验教学,达到提高学生会计技能的目标提供一些思路。

一、会计综合模拟实验概述

会计综合模拟实验是以某企事业单位在一定时期内发生的实际经济事项以及与产生和形成这些经济事项有直接联系的内部和外部经济事项、会计核算程序、会计凭证在各会计岗位的传递程序作为模拟实验对象,按照会计制度和政策的要求,用直观真实的原始凭证、记账凭证、会计账簿和报表,进行会计业务模拟实务演练,从而使学生对企事业单位会计工作获得直观、系统、全面认识的一种室内实践方法。其包括会计手工模拟实验和会计电算化模拟实验。在会计综合模拟实验过程中,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在不断犯错和摸索中深刻体会整个会计工作的流程,从而达到提高学生的会计、财务、税务等多方面多学科综合能力的目的。

二、会计综合模拟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模拟实验教材存在的问题

1.内容涉及面窄

从许多会计模拟实验教材来看,一般是工业企业或是流通企业,在实习目的和要求上,是将这类企业的经济业务通过会计方法形成一套会计信息,也就是会计报告。工业企业无疑是一种典型的生产经营企业,以它作为主体进行模拟实习,可以使学生对销的核算,对成本的计算有一个完整的感性认识。但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的经营范围不再单一,而是综合经营,而学生将来就业又很有可能不是工业企业,因此,会计模拟实验教材的内容不能仅限于某一个工业企业。

2.时间和空间上不够

通过对许多会计模拟实验教材的分析,笔者发现这些教材所列内容几乎清一色的是某一个企业的某年度的12月份的经济业务。12月份的经济业务有没有典型性?有,但不够全,学生在编制会计报告时也就只能编制年度会计报告,对于实际情况中所遇到的中期财务报表没办法编制、对于分部报告和合并会计报表就更没有办法涉及到了,这样学生到实际工作中如果是负责报表编制的话,还必须花时间和精力去学。另外,只是模拟一个企业的情况,这也是不够的,现在企业大多是多种经营的股份制企业集团公司,笔者希望学生们能到大型的企业集团去,能到上市公司去,而不只是到小企业去。

3.手工模拟实验教材和电算化教材脱节

纵观模拟实验教材,或者是单独的手工模拟实验,或者是单独的电算化实验,或者在手工的教材里面加了一点电算化的内容,但电算化的内容和深度都不够,没有一个跟手工模拟实验相配套、统一的综合案例。

(二)实验的时间安排存在问题

目前,经济类高校的实验时间一般都安排在第七学期的后半段进行,这段时间里学生们都忙于复习考研、上课、参加就业洽谈会寻找工作,很难静下心来进行实验。当然,有些高校将实验的时间安排在前半段时间的周末,周末是学生的休息时间,学生为了能在周末多玩会,就将实验带到其他课的课堂上,这样上课的效果可想而知,实验的效果也不好。

(三)实验的个数不够

会计综合模拟实验只包括了会计手工模拟实验和会计电算化模拟实验,这是不够的,现下最流行的、最具综合性的、最能够锻炼学生综合素质的ERP模拟实验,会计和财务管理本科专业的学生没有相关课程的安排。ERP模拟实验包括物理沙盘模拟实验和电子沙盘模拟实验,学生可以先做物理沙盘,再做电子沙盘。在物理沙盘中,学生可以很直观地了解企业的一个大概框架,可以在做实验过程中扮演不同的角色,如总经理、财务总管、营销总管、生产总管和采购总管等角色。学生还可以通过模拟实验,了解企业的采购、生产、营销和财务的关系,明白企业经营的整个过程,比如什么时间上什么生产线、在什么时间采购什么材料,生产出的产品能否卖得出去,什么时间该出多少资金打广告,打了广告是否收到了想要的效果等等情况。有了物理沙盘的实验经验,再到计算机上做电子沙盘,就会容易得多,电子沙盘还提供一个在物理沙盘中没有的竞争更加激烈的环境,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还可以了解厂房是购置还是租赁,那么学生这时就会比较租金和利息之间的核算差异,谁最终会导致企业的所有者权益的快速下降,通过比较提升学生的能力。当然,ERP模拟实验还有其他一些优点,这里就不再赘述。总体来说,学生在ERP模拟实验的过程中,能培养和提升其综合能力和素质。ERP模拟实验中如果缺少会计和财务管理的学生,没有他们提供资金的余额、投资和融资额度的资料,ERP模拟实验肯定会逊色很多,本身财务在企业来说,就是一个举足轻重的部门。

(四)偏重手工模拟,忽视电算化模拟

目前,大多数企业都已全部或部分实现了会计电算化,会计知识和计算机知识成为会计人员的“左右臂”,缺一不可。而现实状况是会计综合模拟实验教学大量的学时用在手工模拟这一部分,而电算化部分只是手工实验的附带品,所用学时根本不够,所以电算化实验也仅仅是将手工实验重新在计算机上做一遍,学生在电算化实验所用到的模块也仅仅是总账模块和UFO模块,其他模块根本就没涉及到。这样的电算化几乎就体现不出会计电算化的优越性。学生参加工作后,仍然需要经过较长时间的适应期,才能胜任计算机时代的会计工作。

(五)会计综合模拟实验过分强调会计核算,忽视会计职业其他重要能力

会计综合模拟实验教学是从培养动手能力的角度服务于会计专业培养目标,即要培养学生做账、查账和用账的能力。做账培养出来的只能算是一个“记账员”。目前会计模拟实验基本都是要求学生完成“凭证―账簿―报表”的循环,即根据原始凭证编制记账凭证,再根据记账凭证登记账簿,最后根据账簿记录编制会计报表。学生拿到实习资料后,直接就按要求编制记账凭证,忽略了“审核、监督”这一重要环节。在实验中未能准备一些不真实、不合法的原始凭证供学生判断选择,使学生从观念上没有或淡化了审核这一工作。在实验中,没有设置让学生去犯错,然后改错、查账这一过程,基本上没法锻炼学生的查账能力。最后对于如何使用会计信息方面,目前的模拟实验也基本没有涉及。

(六)实验考核手段单一,要求偏低

目前通常的做法是主要对考勤和实验结果进行简单考核,比如教师对账务处理的规范性进行检查、打分,要求学生写实验报告或感想等,这往往成了实验结束时匆匆去做的最后一件事,事后很少有机会就实验中出现的某些问题进行师生交流、探讨。而实验分数也只能作为理论考试的一个“附属品”,在总成绩中占有很小的分量。这样的考核流于形式,造成学生对实验不够重视,互相抄袭,扎扎实实去做的人很少,很难有真正的提高。

三、改进会计综合模拟实验教学的措施

通过以上对会计综合模拟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的分析,我们得出如下改进措施。

(一)建设统一的、覆盖面宽的会计综合模拟实验教材

会计模拟实验教材在会计实验教学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是学生进行模拟实验的基础和条件。实验教材在建设时,材料可以选择经济业务较全面,并含有多种经营范围的股份制企业集团公司的母公司的第四季度的经济业务为素材,同时附上其中一个或两个子公司或孙公司年初和年末四大报表,并且在经济业务的选用中应设计母公司和子公司或孙公司发生业务往来。最后经济业务要通过教师的加工处理。处理时要注意,由于所涵盖的时间跨度比较大,成本核算方面的资料,尽可能简单一点。会计手工模拟实验教材建设好以后,再在此基础上运用手工的经济业务,建设会计电算化模拟实验教材,该教材不能只包括系统设置、总账和财务报表模块,还应该要包括应收账款、应付账款、项目管理、固定资产模块,甚至生产制造模块。

(二)安排合理的实验时间

既然现有的实验时间安排不合理,我们的实验可以安排在第七学期的第一周开始就做,实验的时间安排在每天的晚上,大四学生的上课都不排晚上,把时间留给实验。这样安排的好处是学生可以在白天上课或者到外面去参加招聘会,晚上学生能够安心做实验,并且,我们现在做的实验,很多都是学生白天没法做,都利用晚上的时间做,如果将会计综合模拟实验都安排在晚上,且大四学生其他课程都不安排晚上的话,实验的时间就可以从第七学期第一周开始做,将实验时间充分地留给学生,指导老师也可以很好地集中指导。实验结束以后,考研的学生也可以安心地准备考研。

(三)采取会计手工模拟实验和会计电算化模拟实验并行,并增加ERP模拟实验

手工和电算化模拟实验并行就是从建账套、设置科目和账簿,到最终的实验结果都是相同的。也即将手工和电算化都在实验机房里同时做,这样可以互相检查核对,及时发现手工或电算化当中的问题,电算化可以弥补手工做账过程中复杂计算的缺陷,简化手工的实验难度。手工和电算化实验并重,既能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又能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在手工和电算化之后,再进行ERP模拟实验。前面我们已经论述了ERP实验的优点,这里不再赘述。

(四)会计综合模拟实验应在强调核算的同时,培养学生的查账和用账的能力

要培养学生的查账能力,可以在实验时,专门安排学时,让实验小组中的一个学生出错,小组成员中的其他同学想法查找,最后告诉学生出错地方,还可以准备一些有问题的假发票、偷税、漏税等原始凭证。有问题的原始凭证有的比较外露,有的比较隐含,让学生自己去思考和完成,当然这种有问题的资料不一定太多,只要能引发学生对这些问题的重视,并能及时、正确地处理即可。对于用账能力的培养,要求学生对账、证、表进行分析,分析出模拟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情况,从而培养学生用账的能力。

(五)会计综合模拟实验的成绩,采用综合测评的方法加以评定

会计综合模拟实验的成绩,采用综合测评方法加以评定,具体包括:1.学生的实验态度(20%);2.小组成绩(30%);3.学生的实验报告(50%)。实验态度根据学生的出勤,以及在实验过程中所做的情况来打分;小组成绩主要根据实验小组实验的完成情况来打分;实验报告包括实验过程、实验结果及对结果的分析和总结,给分的重点在实验结果及对结果的分析和总结部分。

【参考文献】

[1] 许世英.论财务管理本科专业实践性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完善[J].会计之友,2008(3).

篇9

基本过程模拟经营一家企业六年,第一年根据市场的总体状况制定本企业的发展战略,首先在预算的基础上进行长期贷款和短期贷款等方面的融资,其次是购置或租赁厂房,建造生产线,研发产品获得产品生产资格,在第四季度开发销售市场,研发ISO资格,最后编制三大报表。第二至六年的具体流程相同,首先是接受订单,在预算的基础上进行长期贷款和短期贷款等方面的融资,其次是定购原材料,安排生产线生产产品,期间可能有应收款贴现等融资、紧急采购产品或原材料,间谍获取商业信息等,再次,按照接受的订单交货、再开拓销售市场,研发ISO资格等,最后编制三大报表;经过六年的经营以所有者权益的高低作为评判经营成功与否的标准。

二、课程近年来实施效果分析阳光学院会计学、财务管理专业从2009级开始就在大学三年级上学期开设企业经营模拟沙盘实验课程,经过该课程实训的学生有6个年级约1500名学生,每年均对其进行问卷调查分析,由此进行总结分析。

1.该门课程受到大多数学生欢迎调查结果显示,65.8%的学生认为学习这门课程对以后的灵活应用其他专业课程知识和在未来开展校外实习和就业很有帮助。超过60%的学生在实训期间,除上课时间外,每个小组的谈论和方案制定的时间每天超过4个小时,将95%以上的学生认为开始此类课程很有必要。大部分的财会类课程主要是进行理论讲解和学生完成作业,在财务管理的一些课程中另有一定的案例讨论分析,但由于这些课程的信息学生参与感比较弱,学习完成后可能产生“无感”,无法对学到的内容进行深入理解,难于对专业知识进行灵活应用。而在企业经营模拟沙盘实训中,首先由于分组的存在,小组内的同学模拟经营了一家企业,组员必须全身心参与,因而参与性大大提高了,其次其中的充满趣味和仿真性让学生感到所学习的内容生动,因而将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参与激情。2.在实训过程中存在学生“搭便车”现象由于企业经营模拟沙盘软件设置的特殊性以及教师监管能力限制,在沙盘模拟过程中一个班尽量分成12个小组,根据班级人数的多少,每个小组可能3-6人。在学生进行沙盘经营模拟过程中,存在部分学生被动学习、不认真参与方案设计讨论和经营,装模作样参与,在实训过程中“搭便车”现象,而这在每个小组最终权益排名的结果是无法体现出来的。从调查结果上看,有50%左右的小组认为有1-2名组员未认真参与小组的经营,应由其承担的任务没有完成,影响了团队的运作,团队其他成员为了自己小组的竞争状况,就出现大规模承担搭便车成员的工作。如果教师在上课过程中未全面巡查,可能搭便车同学最终成绩与其他认真参与的同学成绩相同,对此对其他认真参与的同学也不太公平。3.无法灵活应用已经学习过的课程知识在沙盘模拟实训过程中对初学者最关键的入门知识就是会计学、财务管理的知识。为了保证企业经营模拟的方案可行,各小组首先应开展财务预算,包括填写综合管理费用表、利润表、资产负债表、现金流量表等。在指导学生报表填写过程中,学生竟然提出所经营的企业还有现金、厂房、生产线,为什么破产了;在交货完成后,形成应收账款,学生竟然提出款项还没收到,怎么形成收入呢。企业经营时先把一年所要购买的原材料全部购买入库,以免要使用原材料时不会短缺,不需要紧急采购原材料。缺乏对规则的全面了解,到底是什么情况下应该选择紧急采购产品进行交货还是选择违约订单等等一系列问题。4.组员分配团队组建存在争议在开展企业经营模拟的前几年,由于指导教师经验不足,大多采取教师提出总体分配方案,由学生自由组建团队的方式。该方式出现了重大问题,可能以前参加过相关活动的同学在一起,且熟悉规则,因此在课程模拟经营和对抗过程进展顺利,且通过订单选择,竞争方案选择方式影响其他小组的经营状况,甚至导致其破产。后来为了提高模拟经营效果,采用男女生分别按学号分配的方式,尽可能保证每个小组基本都能分配到一位男生,至少能分配到一位女生,从而促进小组成员间相互协作,相互监督。

三、改革创新的对策1.改善评分方式刚开始阶段阳光学院会计学和财务管理课程的企业经营模拟沙盘实验的课程按照实训期间表现+沙盘模拟经营对抗结果+实验报告三个部分构成,其中实训期间表现包括报表错误扣分、填写是否规范、是否产生延时、盘面是否发生错误、每个组员在小组经营时的表现等方面构成,该部分占30%,沙盘模拟经营对抗结果按照每个小组经营两轮的名次计算分数,一轮第一名可得12分,最后一名为1 分,两轮的分数加总,24分对应为100分,使用100/24* 两轮积分之和算出经营模拟对抗结果得分,这部分占50%,最后为实验报告得分,占20%。参与的学生还是比较认可这种评分方式,但可能由于一小部分学生存在搭便车现象,因此对于可能存在搭便车的同学采取结束时进行沙盘模拟经营规则考试的方式,将规则考试得分与企业经营模拟经营对抗得分比较,二者较低者为其得分,这样由于存在规则考试的威慑作用,搭便车的学生就会大大减少。

篇10

1.精简课程内容,理清各课程间的关系,删除交叉重复与陈旧空洞内容,使课程内容具有自身特性和时代新意。

2.增加实践性教学内容,将抽象的理论与创新性实践相结合,为学生思考、探索、发现和创新创造有利的条件。

3.扩充教学信息量,及时引入国内外会计专业发展过程中的新思想、新理论、新成果,拓宽学生知识视野,将一个丰富的、开放的、非平衡态的、富有时代感的知识世界展现给学生。

4.革新实践教学内容,逐步实现“会计核算+税法+财务管理+审计”的“一体化”实训模式。

二、改革课堂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

在会计教学中,如果单纯采用传统的注入式教学法,学生会感到枯燥、乏味。如果多种方法相结合,则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主动发现、获取知识的意识,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可采用的教学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启发式教学方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改变注入式、直叙式的教学方法,以引导启发为主。所谓启发式教学是指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该边讲边向同学提问题,以引导启发的方式向同学传授知识。通过一问一答,使学生牢记本章的框架。同时,采用这种方式,可以让同学参与进课堂,活跃课堂气氛;可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讨论式教学方法。对富有启发性和创造性的问题进行课堂讨论,让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成为课堂的主体,这样既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又活跃了课堂气氛,还能够巩固和加深学生已学知识的掌握。

3.边教边模拟式教学方法。会计学是一门实践性强的课程。在教学过程中要增加综合性实验,加强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应该安排一定的学时,让学生亲自动手模拟整个做账过程。通过学生手工模拟,理论实践相结合,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性思维。

4.多种教学方法并举。教学中避免灌输式的教学方法,畅导新的教学方法:使用“启发式”引导学生思考,采取各种有效形式去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习兴趣、效率和效果;“互动性”是改造传统课堂教学的“龙眼”,师与生、教与学需要互动;案例教学法就是一种很好的互动式教学方法,在教学中要大力提倡;“自助式”是在一定的条件下学生自己或学生之间进行学习的方式,增加学生自行分析、思考、动手的机会,这样可以使学生学得更灵活更透彻,课堂气氛更生动活泼。

三、运用科学的创新教育手段

笔者到一线企业学习了解到,会计手工模拟技术要与计算机技术结合。现代高校会计专业课程体系中基本上都设置了《会计电算化》或《会计信息系统》课程,在教学过程中介绍和实践专业会计软件的操作技术,把计算机技术运用到了专业教学过程中。在校外企事业单位的现场实习、校内的案例分析、毕业论文写作的过程中也要注重运用现代计算机技术,较为全面掌握专业软件操作与基本维护、网络资源共享、研究用数据库的浏览查询以及实证研究模型的计算机处理等现代技术,全面提升学生专业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