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07 15:21:09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学生实习意见,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各校(园)要高度重视对实习生的管理,成立组织机构,制定相应的实习管理办法,明确分工和责任;成立专家指导小组,选派有责任心的实习指导教师对学生实习工作进行全程指导管理;要建立学生实习管理档案,定期检查实习情况,处理实习中出现的有关问题,确保学生实习工作的正常开展。
二、完善措施,强化实习工作管理指导
(一)完善实习的程序和手续。各校(园)必须与实习合作学校签订符合法律程序的合作协议,明确双方的权利、义务和责任,并按相应程序完成学生交接手续,及时上报区教育局备案。任何学校不得接受学生自行联系实习。
(二)加强对实习生的职业道德培养。通过师德师风建设专题教育,使实习生遵守法律法规和教师职业行为规范,自觉遵循教育规律,不断提高教育质量;牢固树立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思想,全面关心学生成长,热爱学生,尊重学生,公平公正对待学生,言传身教,为人师表。
(三)加强实习生的业务指导。各校(园)应安排专门的实习指导教师全程监管,不得放任实习生自行进行实习,应在实习指导教师现场指导下上课,不得让实习学生代替教师上课;若是顶岗实习学生应安排教务主任及以上的干部指导实习。学生实习内容必须按照教学计划执行,学校应对实习学生进行教育教学等业务指导,通过指导,使实习学生全面了解党的教育方针政策、同时在教学设计、教学方法、教学组织、班级管理等方面得到提高。
(四)加强实习学生的安全管理。各校(园)要高度重视实习生的安全管理,安排的实习内容和形式必须符合安全管理要求,不得安排实习生从事危险、超强度和其他有害身心健康发展的工作。对实习生要进行常规性的安全教育,要求实习生切实加强安全意识,牢记“安全第一”,遵守安全管理规定,遵守交通规则,避免安全事故发生。实习期间,除“国培”顶岗置换实习生由区教育局为其购买意外伤害保险外,其余实习生(含学院顶岗实习生)应由派出单位按照教育部、财政部、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在中等职业学校推行学生实习责任保险的通知》教职成()13号文件规定为实习学生购买实习责任保险或其他应当购买的保险。各实习生派出单位应当安排实习领队教师,实习学生有未成年人的,派出单位应当采取有效措施确保学生安全和提供有利实习的便利条件。
(五)加强实习生的考核管理。实习生要严格遵守国家法令法规和实习单位的规章制度,服从管理。未经学校批准,不准擅自离开实习岗位。违反实习纪律的学生,指导教师和实习单位要严肃批评教育,情节严重的,可责令其停止实习,并按相关规定处理。
三、严肃纪律,切实规范教育实习工作
Abstract:The clinical medicine is a practical extremely strong discipline. According to our country present education system, the University undergraduate course (bachelor's degree) of technic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y is 4 years, but the medical college is 5 years. It is because that the medical students will assume the responsibility of life-saving mission once graduating, and they still need clinical practice session to built the foundation for future work. The quality of the clinical practice has a direct effect on students whether they qualified to the future clinical job. In the present practical process some questions are worth discussing, this article will carry on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according to the individual clinical teaching experience put forward the proposal to the medical students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medical clinical practice quality.
Key words:Clinical medicine;Medical students;Medical practice;Doctors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的进步,人们对身体健康的要求越来越高、更希望能健康长寿,这就要求培养出一代又一代的高素质的医学人才,探索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同时也需要培养具有高水平的临床医生,要能担负起救死扶伤的重任,为人类的健康、医疗事业贡献,因此对医学生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工作。近几年,高等院校、医院和带教老师普遍反映临床实习质量不断下降,实习医生也觉得没有获得真正的训练机会[1]。我们认为目前的实际教学中的确存在一些问题,本文结合自己的临床工作、带教经验,总结分析医学生实习现状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1临床实习现状
高等医学教育中关于医学生临床教学的研究一直是备受关注而又存在诸多矛盾的问题,临床教学是医学生由一名学生向医生转变的关键环节[2]。经过四年的基础及临床理论课学习,学生就进入了临床实习阶段,这是一个将理论知识学习向临床实践过度的阶段,在刚刚进入临床的几个月内,可能是有一种好奇、新鲜的感觉,还是较认真的进行临床实习,但在对临床工作程序有所了解的后期实习阶段,由于新鲜感的消失,工作热情、耐心有所减退,加之五年制的本科学生存在着就业压力等各方面的原因,95%的学生在该阶段要复习准备考研,此时的临床工作基本处于敷衍了事的状态,实习生的值班制度也形同虚设,其结果是既没有获得应该掌握的临床知识和技能,也没有达到理想的复习效果(因管理严的科室要点名考勤),因此这种实习状态亟待尽快改善。
2对医学生实习阶段的建议
2.1养成随笔记录的好习惯 在临床实习期间,大量的学习是靠高年资上级医师的言传身教,他们有非常丰富的临床经验,在早查房时的床旁教学[3]中,老师们特别是那些老教授、老专家们会结合每一位患者的病情进行详细的分析,根据临床表现、相关的检查以及自己的经验提出问题、诊断及鉴别诊断,以及下一步的诊疗计划,即使有些患者的病情复杂,还不能做出确定的诊断,老师们的分析及思维方式,也是值得学习的宝贵经验。这些凝聚着老师们丰富经验的知识,是单靠书本无法获得的,而这却常常被很多学生所忽略,大部分学生都不做床旁笔记,尽管他们很年轻,记忆力好,但这仅仅是短期记忆,可能过不了多久,大部分内容将会因轮转入另外一个科室实习而被遗忘。如同“猴子掰包谷”,如若能随时记上笔记,随后与所复习的理论知识融会贯通,则记忆深刻,学习效果倍增。另外对每一个专业的专题讲座,也应该认真记录笔记,因为临床实习期间的讲座不同于单纯的理论课讲授,各临床亚科的专业知识和具体的实施方案,是普通教科书上无法学到的。比如肾病综合征的治疗过程中,糖皮质激素经诱导期治疗效果不佳时如何加用其他免疫抑制剂,老年人、中年人以及青少年在加用免疫抑制剂时各应该注意什么?剂量如何掌握?什么时候糖皮质激素该减量?怎么减?等等,这些问题的解决都是大量循证医学和临床经验的积累。
2.2学会掌握资源共享 因在每个专业的学习时间是有限的,在某一个专业实习期间,医学生亲自负责病例数也有限,所以不一定能将该专业的常见病都见到,建议同学全面了解本科室所有患者的情况,对自己未负责的常见病病例、典型病例或特殊病例,都进行了解和学习,对该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进行关注和学习分析,甚至需要查阅相关文献深入学习。对某些罕见病的一次接触和深入了解,将终生不忘,裨益今后的医学事业。比如,我们收治的一位68岁女性患者,经过老师和学生们详细询问病情、仔细查体,共同查阅大量文献、进行资料分析后,诊断为巨唇-面瘫-舌裂综合征,该病为临床罕见疾病,但在本科室实习的学生却印象深刻、收获良多,他们表示如果以后遇到类似情况,他们一定会想到这个患者的诊疗经过,也会按照这样的诊疗程序和思路去解决临床问题。又如既往在本科实习医生听说我院内分泌科收治一位年轻女性患者,诊断为较为罕见的“进行性脂肪营养不良(上半身)”,在带教老师的带领下前往内分泌科查看患者后表示,这一学习过程对其影响很大,有学生说,仅从提供的临床资料而不去查看患者,根本想不到她会有那样的表现(即外貌体征),我会终生记住的,以后有类似的患者,我觉得会想到该种疾病。
2.3积极参加科室的医疗活动 科室组织的疑难病例科内或院内讨论旨在对患者的诊断、治疗过程中存在的难以解决的问题进行多方面的分析和讨论,是一个综合多专业知识、集思广益的过程,医学生在此过程中应积极参与,提早复习病例、查阅书籍和文献资料,听取专家们的分析意见,提出自己的问题和见解,借此难得学习机会增长自己分析和解决临床问题的能力。科室对每个死亡病例的讨论,就是总结经验、寻找有无诊断及处理不当之处的过程,以便为以后的患者更好的服务,因此从讨论中能学习到很多的知识,包括教授们分析、思考的问题的方式等各个方面。
2.4重视教学查房 在临床实习阶段,每个专业都安排有教学查房,与床旁教学及专题讲座不同,教学查房的模式,是学生为主体,一般由教师选择好病例或学生提出病例,由主管患者的学生准备病例资料和PPT制作,并将要讨论的病例提前告知所有参加讨论的同学。讨论中要求主管该患者的学生首先对该患者的病情进行全面详细分析,提出存在的问题及讨论的目的,其他学生根据自己掌握的知识和相关文献查阅,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这一学习过程需要相关知识的横向联系,该教学模式对临床工作能力、临床思维的培养非常重要,就现实工作中遇到的真真切切的病例进行学习分析,整个过程可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习的兴趣及热情,教师仅仅是起到引导和穿针引线的作用。这种教学模式,是提高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的很好学习方式,对实习医生尤为重要[4]。
2.5主动参与各种操作 在实习期间,有些诊断性或治疗操作,实习医生是不能亲自实施的,但可作为助手,如果反复观摩、主动配合,一定会掌握这项操作的基本步骤、基本方法、基本要求及禁忌证。对于实纲要求的基本操作,如没有合适的病例,则需要通过模拟人教学工具进行反复练习,直至手法灵巧、规范,掌握各种操作的适应证及禁忌证[5]。
2.6做到手、腿、脑“三勤”
2.6.1手勤 如果有可动手操作的机会,一定主动提早将规范的操作程序默记于心,然后按照操作规程在带教老师的指导下大胆细心地完成。积极练习书写各种医疗文件包括病例书写、病程记录、操作记录和会诊记录等书写,为以后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将完成的各项医疗文件书写主动与带教老师交流,听取其修改意见,如此可发现不足之处并在以后多次的病例书写中加以改进。
2.6.2腿勤 腿脚勤快的实习医生为医护带教老师和患者所欣赏和接纳,对病区患者的多次访视,不但可体现作为医生对患者的人文关怀,学习医患沟通,更可通过与患者就疾病发生的交谈,发现诊断疾病的“蛛丝马迹”,陪同患者前往院内其他科室(如B超室、影像科和血液净化科等)进行相关的检查或治疗,可学习到实习计划安排之外的知识并学会相关疾病诊疗的细节处理。
2.6.3脑勤 要善于思考问题、善于提问题、善于问为什么?很多疾病都有它的诊疗指南,但实际工作中一定应结合每个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治疗方案,如果有个患者的治疗方案不是完全按照指南治疗的,一定要知道是为什么?如果不知道,就应及时问老师,及时解决问题。比如原发性肾病综合征需用肾上腺糖皮质激素(强的松1mg/kg・d), 如果老师给体重60kg的患者用强的松30mg/d,那你一定要知道为什么?有可能是该患者存在着感染没有完全控制或血糖高等一些具体的原因。总之,应该多动脑筋,多想为什么?对你以后的工作肯定是受益匪浅的。
2.7养成良好的工作作风 在整个的临床实习过程中,除了学习临床医学知识,掌握基本技能及基本操作,学习与带教老师交流、与患者沟通的技巧外,更重要的是学会做人,做一个有职业道德的人,一个有责任担当的人,学习老教授、老专家的敬业精神,和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的精神,培养自己为医学事业甘于奉献的精神和品质。
参考文献:
[1]李庆艳,王苗.当前临床实习问题和影响因素及对策[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27):6553-6554.
[2]彭侃夫,吴雄飞.重视医学生临床教学之我见[J].重庆医学,2009, 28(2):227-228.
随着我国医学教育体制的日益成熟和完善、我国和发展中国家的广泛合作,以及远低于发达国家的留学费用,参加我国医学教育的留学生人数呈逐年增长趋势,医学留学生教育也对提高医学院校国际交流水平、提升国际竞争力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急诊医学作为一门涉及面广、内容繁杂、实践性强的学科[1],临床实践能力至关重要。临床实习是对理论课程的有力补充,也是培养学生临床思维和处理急危重症能力的重要环节。对于留学生而言,因为存在国籍、语言、宗教、文化等多方面的差异,使得留学生急诊医学临床实习面临更多困难,我院急诊医学教研室具有10余年留学生教学经验,结合多年留学生带教经验,对留学生急诊医学临床实习教学实践工作进行总结和进一步探讨。
一、优化教学资源,丰富教学内容
(一)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实行带教老师资格准入制度
留学生临床实习教学对带教老师的英文水平有较高要求,由于急诊教学临床情景多样化、疾病谱复杂、突发状况多,熟练应用专业英语与留学生零障碍沟通并达到让学生充分理解,是急诊留学生临床带教中面临的最大难点和首要问题[2]。这就要求临床实习带教老师不仅能够熟练阅读及撰写英文文章,还应具备较强的英语口语能力,以保证与留学生的无障碍交流,确保留学生能够充分理解教学内容。1.加强教师培训。重视青年教师的专业及英语培训,建立起专业及语言过硬的教师队伍。医院及科室与国外相关学校及实验室建立长期合作交流关系,定期选派青年骨干出国学习,鼓励带教老师积极参与国际交流、出国进修以及国内相关留学生教学学习班,建立起长期稳定的教师梯队。形成“老带新”的教师培训模式,定期组织优秀教师分享教学经验,从带教模式、专业知识以及英语交流技能等多方面对新任教师进行培训,确保带教老师教学水平尽可能统一标准化。2.实施带教资格准入制度。首次承担留学生教学任务的教师必须提前备课后进行试讲,由教研室联合我校教学督导共同进行量化评估,涵盖专业知识讲授、语言表达、教学方法、课件设计等方面,考核合格者准予承担留学生教学资格。未合格者由教研室专家及教学督导提出问题所在及整改意见,以便进一步改进,下一学期经改进后再重新审核评估,直至评估合格方可具备留学生带教资格。3.提供教学培训机会,培养专业特长。临床实习带教老师多为年轻教师,教学经验虽然相对较少,但乐于尝试和接受新的教学方法,和留学生年龄差距小,容易调动实习课课堂气氛,因此加强对这些年轻教师的培训,鼓励教学相长,有助于显著提升实习课程质量。每学期固定为实习带教老师提供参加校级教学比赛的机会,鼓励参加教学技能培训及教学经验交流分享活动,将急诊教学临床实习常见内容,如心肺复苏、中毒等进行内容拆分,每部分由固定教师带教,要求带教老师熟悉并跟进相关技术、指南更新,充分查阅相关文献,及时补充并更新教学内容。
(二)规范留学生教材,丰富教学内容
目前留学生教学尚缺乏规范化的英文教材,很多教研室通过组织带教老师编写相关教材,但因参考资料以及教师水平的限制,这种教材缺乏统一性、规范性和灵活性,很难满足临床见习教学需求。我校急诊教研室为带教老师提供2—3种国外全英文教材,并与国内教材联合使用,便于带教老师迅速熟悉并掌握教学内容。与此同时,部分教学内容与国内、国际指南更新关系密切,如心肺复苏,基本间隔5年国际心肺复苏指南会进行更新,而中毒部分,国内中毒流行病学与国外有所不同,仍以农药中毒为主,因此针对心肺复苏部分及时补充最新原版英文指南,而对于中毒教学,则补充国内相关中毒如有机磷、百草枯等指南意见。进一步强化理论课教学内容,同时扩展、更新相关教学内容。
二、丰富教学模式,优化教学方法
开展临床实习课程除了帮助学生理解、巩固理论课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和综合能力。急诊医学作为一门涉及面广、内容繁杂、实践性强的临床学科,在有限的理论课教学时间内很难做到全面细化地逐一学习,临床实习则是进一步培养留学生职业道德,提升职业素养,培养临床思维和业务能力的重要阶段。留学生思维活跃,喜欢提问,传统的“填鸭式”显然不适合留学生实习课教学,因此教学方法和模式的选择对提升教学效果和质量尤为关键。本教研室经过长期留学生临床实习带教,形成多种教学方式综合应用的教学模式。
(一)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法
以问题为导向(Problem-BasedLearning,PBL)的教学方法,自1969年在加拿大麦克马斯特医学院首先试行后,逐步成为国际上较为流行的教育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不同,PBL教学坚持“以教师为引导,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主线,根据学生的提问和教师的解答过程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将学习隐含于问题中,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已在教学中取得一定效果[3,4]。留学生思维活跃,乐于思考和提问,喜欢自己实践和探索,临床实习课程时间充裕,较理论课灵活性强,为教师引导下的学生主动讨论提供了可能。通过这种问题导向的讨论,可以有效提高留学生对急诊临床实习的兴趣和积极性,通过教师诱导的问题讨论,有效加深留学生对理论课内容的认识和理解,并通过主动查阅文献、解决问题的过程,进一步扩展理论课程内容,进而达到临床实习课与理论课互为补充、逐步深入并强化的作用。在急诊实习课教学实践中笔者观察到留学生普遍乐于接受这种教学方法,并能够积极参与讨论、总结相关知识点,在培养留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以及处理问题能力方面,具有积极作用。
(二)病例导入式教学方法
病例导入式教学(Case-BasedLearning,CBL)方法是以问题为基础,以病例为先导,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将临床案例导入课堂,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分析并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教学方法[5]。通过典型病例的讨论,将抽象理论具体化,使学生将理论和临床应用相结合,对疾病的诊治有充分的认识和理解。但实际工作中急诊病例具有突发性、偶然性和不确定性,急诊医学临床教学中缺乏可控的临床病例,也是急诊实习面临的突出问题之一,另外,留学生与患者沟通障碍也是留学生临床实习的重要障碍。因而在长期的教学工作中,注重总结典型病例显得尤为重要,如心肺脑复苏、中毒、热射病、创伤救治等疾病。总结并建立急诊医学典型病例库,在既定的教学时间内如果没有相应的临床病例,可导入病例库中的典型病例,结合PBL教学方法,使学生切身体会临床诊疗过程,提高学生对病史采集、查体、诊疗思路及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临床思维、医德医风以及医患沟通能力。
(三)高仿真情景模拟教学
医学模拟教学是通过正常人模仿的“标准化病人”或通过计算机模拟技术提供模拟病人,从而模拟真实临床情景的一种教学方法。急救技能作为急诊医学的重要内容,最能体现急诊医学学科特色和水平,但在我国现阶段医疗环境下,对于需要紧急处理或抢救的急危重症患者,让没有临床经验的医学生,尤其是存在一定语言沟通障碍的留学生进行实际诊疗操作,是不现实也是不合乎医学伦理道德的。因此仿真模拟教学作为一种模拟临床情景、锻炼急救技能的重要教学手段已成为我院留学生急诊实习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期以来我校临床技能中心培养了一批专业的标准化病人(StandardPatient,SP),经过反复培训与磨合,能够在临床实习中模拟相关疾病就诊及诊疗过程,具有反复性和可控性等优势,有效弥补了实习课中临床病人不足的缺陷。此外,针对心肺复苏见习,采用我院临床技能中心引进的挪威诺度公司SimMan模拟人进行仿真模拟教学,真实再现临床各种救治场景如急诊抢救室、重症监护室等[6]。留学生可组成3—5人抢救团队,模拟练习心肺复苏、气管插管、电除颤等最为重要的急救技术,模拟人连接监护仪可显示生命体征变化情况,实现临床真实场景下的诊疗及抢救过程,弥补临床缺乏实践操作机会的不足,并锻炼学生的团队协作、沟通及临床决策能力。
三、加强教学质量控制及改进
(一)使用实时反馈设备保证教学效果
在心肺复苏实习课中,初始操作练习者常常按压深度、频率参差不齐,此外由于胸外按压非常耗费操作者体力,随着按压时间延长,按压深度和频率不达标是初学者培训中的常见问题。为保证留学生培训的效果和均一性,我们将心肺复苏实时反馈系统应用于急诊实习课堂,该系统可以实时显示操作者的按压频率、深度、回弹、中断计时等重要监测指标,便于留学生随时自我调整动作达标,教师实时量化监测和评估学生操作,及时做出纠正和指导,确保胸外按压标准深度和频率,有效提升心肺复苏的培训效果。这种反馈装置的使用,在2015年最新心肺复苏指南中也得到推荐,并已经开始应用于心肺复苏培训,证实有助于达到实时优化的心肺复苏效果。
本次研究主要针对高职院校三年级在企业进行顶岗实习的学生,共发放了350份问卷,收回338份调查问卷,其中有效问卷324份,有效率92.57%。
经过对调查问卷的统计分析,从中可以发现很多问题。包括同学们对学校的态度、对企业的意见都值得思考,综合调查结果,本文主要从三个方面对顶岗实习工作提出优化建议。
一、学校工作的改进优化
(一)自主选择为主,学校指定为辅
学校应多给予学生自主选择实践企业的机会。目前来看,大多数学生都是在学校的统一安排下进行实习的,在实习期内不能自主选择企业。同学们认为,学校完全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寻找实习企业锻炼学生的能力,但出于安全方面的考虑,学校往往指定企业较多。但如果学生有更好的企业进行实习,学校应该尊重学生的选择。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可以允许学生自主选择综合实践的企业,只要随时与学校保持联系就可以进行自主的选择。
(二)加强就业指导
学校给学校安排了若干家实习的企业供学生选择,这就导致了不少同学在企业的选择上徘徊不定,决策不了,到最后也不知道该选择哪家适合自己的企业。学校在这个问题上可以针对每个同学不同的性格不同的能力给出一定的建议,同时实习的企业不要太多,每个老师带几个同学,每个同学在企业的选择上都有一个指导老师,这样不会太迷茫,老师根据每个同学的特点协助学生进行选择,给每个同学都能找到一个自己满意的企业和一个满意的岗位。
(三)加强沟通与联系
定期看望实习的同学并给予一定的鼓励,学校把同学们放到企业进行为期半年的顶岗学习。在这期间同学们还是属于学校的学生,作为学校在这期间更应该多加关心,刚进入社会的同学们对什么都不了解,学校就是同学们坚强的后盾和依靠,在同学们的心理上还是很依赖学校的。如果学校完全放弃同学们,在实践期间从来不去看望学生,一旦出现一些紧急问题学校都不能及时处理,所以定期的让指导老师与同学们进行沟通与交流是很重要的。
二、企业层面的策略提升
(一)提供明确的晋升机会
在学校面试完毕后,同学们就进入企业开始岗前培训,培训完就是分配实际工作。在接下来的半年里,同学们都将在该企业工作。但是有很多企业就只给同学们分配一些最基础的工作,导致很多同学在实习期感到很少有个人能力的提升,然后就会立刻离职。同学由于不明白晋升的路径和机会,所以才不会长久的呆下去,企业需要定期给同学提供晋升机会,以留住同学。
(二)增加轮岗实践的机会
企业岗位分配没有选择权是很多同学在进入企业后都会面对的苦恼问题。招聘的时候说有很多岗位的选择,但是一旦进入企业完全都听企业的安排根本没有自主选择的权利。很多同学选择该企业完全是因为在面试的时候企业说有其它岗位,可是到了企业之后只有单一的岗位,所以在岗位的选择上企业可以多提供不同的岗位供同学们进行轮岗实践,不要求岗位很好,关键在可以有选择的机会。
(三)提供较多的培训机会
企业招聘一批新人,尤其是像这些刚进入企业的同学,需要提供较多的培训机会。不要只会用人,企业要学会去培养人,把人培养成企业需要的人而不是一味的去用人。想要同学们留在该企业,就要学会把同学们培养成企业的人。在平时的工作中企业也要有定期的培训计划,同学们的自主锻炼和企业的双重锻炼才是快速提升同学们工作能力的方法。
三、学生的自我提升策略
(一)静心学习不好高骛远
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意教学梯队培养,由经验丰富的主治医师亲自负责八年制实习同学带教,本医疗组内责任心强的高年资住院医师或进修医师、研究生作为补充。由于主治医师常常不参加一线值班,更多负责门诊及二线会诊工作,因此如果能够注意培养本医疗组内责任心强的高年资住院医师或进修医师、研究生的教学意识,作为临床值班、技能操作的具体教学老师,可以提高教学效率,也有助于住院医师本身的发展。
此外,对于实习学生而言,临床带教教师是初次接触的临床医师,从医习惯、对患态度、工作作风都将从临床带教老师身上学来,并可能影响未来从医生涯;因此临床带教教师不仅要传授学生医学知识,更要严格要求自己,以自身品质和人格魅力直接对学生产生持久的影响。因此加强教师综合素质培养,强化教学意识非常重要。
2重视床边教学,注意基本功和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提高查房质量
病房是培养医生最好的课堂,床边教学是培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的最好途径[3]。日常三级查房时,引导学生从病史询问、体格检查中了解症状和体征,根据已掌握的基础知识,帮助他们由此及彼,由表及里、举一反三分析病情,从而更好的把课本知识和实际病例结合起来,加深对疾病的认识。
在日常收治病人的过程中还应注意技能培训,虽然八年制实习生经过诊断学学习,对于查体、问诊的规范性都有一定提高,但是带教老师在日常的查房工作中应根据各个患者的疾病特点,一一强调呼吸系统常见疾病的问诊特点、鉴别诊断思维及病例书写,这样由点及面、由面及点可以增加学生对疾病的认识。同时系统规范实习医师肺部体格检查手法,提高查体水平,并针对不同疾病强调相关阳性、阴性体征所提示的意义。同时要让学生尽快熟悉开检验、检查单、下医嘱等具体工作,特别重视医疗文书的规范书写。呼吸科是一个操作较多的科室,动脉穿刺术、胸腔穿刺抽气(液)术、胸腔闭式引流术等,这些操作只有亲身体验才能学会,老师应该做到在术前讲解、术中指导、术后点评,增加操作规范性。
此外,以PBL教学模式为指导建立教学查房制度,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引导主动思维,通过问题的自学、讨论到总结,以巩固所学知识,掌握思维方法。临床工作中选择典型的病例设计一系列渐进式的问题,包括基本理论、临床知识等方面,学生围绕病人仔细询问病史、认真体格检查收集第一手资料,同时根据老师提供的病史资料分析、得出初步答案,老师因势利导提供相应指导和补充,同时注意增加指南、循证医学方面内容,作为书本的有力补充。
带教老师还可组织学生参加疑难危重病例的讨论,提前通知学生认真准备、踊跃发言,通过病案讨论使学生加深对疾病病例、病理、病生、临床表现、诊治的认识[4],同时有利于学生从老专家、老教授身上学习有益的临床思维和临床经验,开阔视野,提高学生理解、分析问题的能力。
3针对呼吸常见疾病、重要检查项目、基础知识开展专题讲座,提高专业知识
在呼吸科实习时间不长,接触的病例有限,单纯靠查房所见,往往会遗漏一些典型的病例、体征、影像学、病理资料。如果每次仅针对呼吸科实习同学开展讲座,听课人数过少,不利于充分利用时间,如果能够在整个内科实习的时间联合其他科室老师一起针对内科常见疾病、重要检查项目、基础知识开展专题讲座,每次常见人数10-20人,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具体到呼吸科应该包括血气分析、肺功能检查、机械通气、抗生素临床应用、常用解痉平喘药物、GOLD、GINA等方面,针对呼吸常见疾病、重要检查项目、基础知识开展专题讲座,提高相关知识。
4充分利用PACS系统等教学资源进行影像、病理教学
呼吸内科实习的另外一个难点在于胸部影像学的学习,这需要解剖、生理、影像、临床等多方面知识的结合,而且需要对实物的观摩,我院近年新建的PACS系统极大的方便了教学,利用这种系统老师在任何一个终端都可以及时浏览患者的胸部影像图片、病理图片、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图片,又能够按照疾病种类随时调阅并向学生讲解,方便学生理解原本枯燥、模棱两可、难以理解的影像学描述,增加感性认识。此外,选择典型病例制作教学媒体,更有利于学生系统学习和复习。
5引入循证医学理念,组织读书报告会,培养文献检索分析能力
循证医学(evidencedbasedmedicine,EBM),是一种以证据为基础的概念和模式,其核心思想是医疗决策应在现有的最好的临床研究基础上做出。八年制医学生大多具备一定文献检索能力,主动学习能力较强,针对这一特点,在他们出科前1周,可以根据病区病种和诊疗中遇到的问题,对每一批学生布置论题,也可以由学生自行设计,让学生自己查阅相关的医学文献,提出自己的意见并写出读书报告,组织读书报告会,请老师讲评,按照循证医学要求教会他们怎样提出一个可回答的临床问题,怎样利用学过的文献检索查询最新、最好的解决方法,并对获取的信息按照EBM标准进行评价,怎样用评价结果解决提出的问题,指导学生如何将检索结果与病人的病情结合,解决临床实际问题。
一、高职医学生社会实践的现状
(一)组织层面牵头组织部门较多,管理交叉
目前高职院校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在学校党委的领导下,分别由学生处、团委、系部、班级等牵头组织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除此之外,有些班级也会在辅导员的组织带领下开展一些实践活动。一般有暑期带薪实习、三下乡、义诊、志愿者服务、关爱老人儿童等传统的社会实践活动形式。
(二)实践时间成纵贯线分布,横贯全年
在高职医学生社会实践的时间方面,一般寒暑假有带薪实习,暑期三下乡与义诊,护士节、国医节等相关节点的专门义诊活动,以及平时院系学生会和班级组织的日常性社会实践活动。以上实践项目基本上涵盖了两学期的大多数时间,相对来说实践的时间安排较为充分。一般涉及到社区医院、乡镇卫生院、街道办事处、卫生局、制药厂、敬老院、社区等企事业单位。
(三)实践内容停留在传统层面,鲜少创新
目前医学生的社会实践主要有送医送药、医学科普常识宣传展览、与留守儿童交流、关爱敬老院孤寡老人、测量血压等。像中医类专业技术性较强的还可涉及到按摩、针灸、推拿等内容。因此当前的医学生社会实践项目由于诸多限制因素,故而实践项目还停留在传统层面,实践内容还缺乏突破与创新。
(四)考核评价体系尚不健全,考核较难
在对大学生社会实践的考核监督中,目前还缺乏完善的制度体系对大学生社会实践内容、实践方式、实践时间、实践收效等具体内容进行量化考评。一般如寒暑假带薪实习会由学生实习单位出具相关说明,描述和评论学生的实习情况;但是诸如三下乡、义诊、关爱留守儿童、关爱孤寡老人等实践内容则暂无完善的考评体系,仅是由学习发放社会实践表格填写,表明某某同学在何时何地参加了什么社会实践活动,此外,撰写社会实践报告也多是陈述性文章,对实践成效、实践收获等考评尚无明确体现。
二、当前高职院校医学生社会实践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组织部门虽多,但缺乏协调统筹与模式创新
学生处、团委、院系三家分别牵头的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虽各有侧重,时间上也纵贯全年,但是基本上除了学生处与团委各自负责的专项社会实践活动外,其他社会实践活动基本依托院系、班级自行开展。在这其中三家缺乏对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有效的协调与部署,没有形成形式内容较为丰富,并能体现医学生专业特色与时代特色的大学生社会实践体系,各自唱着“独角戏”。在内容形式上也多放在传统项目上,创新之处较少。
(二)时间布控战线较长,但有效社会实践时间较短
由学生处负责组织的寒暑假带薪实习相对时间较为集中,但寒假带薪实习由于刚好在过年前,各企事业单位也在年终总结计划的工作中,因而虽有半个月左右的时间,但基本除了社区医院、乡镇卫生院等专业对口的实习单位,其他单位能提供的有效实践时间较为短暂,而且由于时间较短,业务不熟的原因也基本上不能有效参与实践单位的工作,因而收效甚微。由团委负责组织的暑期三下乡一般为期一周,除去来回路上的两天时间外,活动时间一般仅有五天,按照“三下乡”惯例,基本每天都有活动安排,但是其中涉及专业的时间也仅限于义诊活动中。除此之外的日常社会实践活动一般单次活动时间都在三到五小时之内,即便是每周一次,每年总量以天为单位折合也仅在五天左右,社会实践活动时间较少。由系部或班级组织开展的社会实践活动大多只能利用周末和课余实践进行,一般周末的实践时间在2-3个小时左右,课余时间的实践活动一般在1个小时左右。一般频率为两周一次或一周一次,即使按照一周一次计算,一次一个小时,一学年也仅为32小时,实践时间相对较短。在各系部及班级开展的义诊活动中一般有测量血压、送医送药等内容,与其他专业相比中医类学生由于专业技术性强的原因还可进行操作性较强的针灸、推拿、按摩等服务项目。相比而言西医临床类专业的实践内容就较为局限,一方面因为在校学生不具备行医资格,不能看病开方;另一方面西医类疾病诊断大多依靠精密仪器检查,但是目前一般高职医学院校还不具备携带精密大型检查设备进行外出实践活动的条件,因而实践成果也不明显。
(三)实践内容较为简单,与专业相关度较低
当前医学生社会实践活动还局限于传统的服务项目,加之在校医学生还没能考取执业医师相关资格证书,不具备行医看病资格,更加局限了医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内容和形式。以中医、临床、药学、护理、医学技术五类专业为例基本每次社会实践活动内容大体一致,测量血压、送医送药等传统项目必不可少。由于中医针推、康复等专业实践操作性较强,可以增加针灸、推拿、按摩等实践内容外,其他专业的学生实践活动内容基本比较简单,而且与专业联系较少,不能发挥社会实践活动对专业的提升与推动作用。比如像临床医学专业在实践过程中,由于参与实践学生大多为大一、大二学生,自身专业理论知识还不够全面,大型医疗器械无法携带外出,加之群众对在校学生的专业不能完全信任等原因,无法开展专业性较强的实践活动。其他专业基于此原因也给实践活动带来诸多限制。
(四)参与人数少,覆盖面较窄
现行由团委和系部学生会组织牵头的“三下乡”和“带薪实习”基本上要经过学生报名、辅导员推荐、系部审核、团委学生会综合考评等步骤才能确定最终参加人选。一方面实习单位提供的名额有限,另一方面学校对报名人员进行综合遴选后,一个系部最终也只有三十人左右能参加。以中医系为例,参加比例仅为3%左右。而“三下乡”以系部为单位分派到各处的支队,一般也要经过报名筛选才能确定。由于经费、时间等条件的限制,以中医系为例,最终能参加“三下乡”队伍的也不超过四十五人。参加比例仅为6.4%,略高于带薪实习。而由班级自行组织开展的社会实践活动,以中医针推康复班为例,每周开展一次由五名左右的同学进行的义务按摩,一年以九个月的教学时间来算,共计180人次每年,相当于班上每名同学一年能参加3次左右的社会实践活动。这个数量相当少,而且并不是每位同学都能参与进来。
(五)资金保障不足,许多项目无法开展
在现行的几项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中,一般“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由学生部门或者系部自行做预算,每年有固定的活动经费。以五十人左右的实践队伍为例,一般不超过一万元。几十人的队伍交通费、食宿费就占去很大一部分,剩下的钱想覆盖众多项目,就只有采取压缩时间、合并进行等方式了。寒暑假“带薪实习”由于单位不同,提供的条件也存在差异。有些单位可能提供食宿,提供一天伍拾元左右的报酬,有些单位不提供食宿,只有一天五十元的工资,这样的话就加重了学生的负担,而且学校对带薪实习也没有额外的资金预算。此外由系部或班级组织的社会实践活动一般列入学生活动经费中,并没有专门的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经费预算,因此在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时,同学们就会寻找那些不需要太多物质投入的项目,或者尽量避免自行购买,通常采取向某些部门或者系部班级借用的方式。因此在开展和实施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项目时,由于经费不足的原因,很多项目和活动无法开展。创新实践活动方式的创新也受到极大限制。
(六)考评机制不健全,考核结果运用受限
现行对大学生社会实践的考核一般都通过填写《大学生社会实践考核表》,一般包括学生的基本信息、实践内容、实践单位鉴定意见、指导教师意见、学生所在系部或团委考核意见。其中指导教师意见、学生所在系部或团委考核意见大多采取及格与不及格来考核,这种考核虽然简单易评,但是不能科学全面的对每个同学参与社会实践的情况进行评价。对于三下乡,一般会采取撰写社会实践报告或者课题调研报告的形式来反映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成果,但是这种反映并不能等同于考核,即便是有考核,也仅限于对社会实践报告或者调研报告撰写好坏的评价,并不能反映大学生社会实践效果的优劣。大学生开展的日常社会实践活动除了填写《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考核表》外,一般通过撰写简报、拍摄图片的方式来反映实践成果,考核基本融合到团委对系部、系部对班级、班级对学生的实践活动考核中,一般以开展次数、参与人数来考评,仅仅是量化考核,不能充分展现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质量成果。此外,以上这些考评一般用于年终或期末学校对团委工作、团委对系部学生会工作、系部对班级、班级对学生参与实践活动的量化评分,最终表现形式基本通过评优评先的方式来呈现。但是对其进一步的运用,比如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考评结果对专业课程培养的启示、对人才培养机制的启示、对专业课程设计的启示、对大学生综合素质提升的启示等等还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三、改善当前医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现状的几点思考
(一)建立健全大学生社会实践常态化机制
一方面建立健全大学生社会实践相关配套实施制度,将组织管理部门、经费支出、实践时间、实践内容、考核机制、监督机制、成果认定等通过制度固化,规范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项目。避免多头组织、交叉管理、监管缺乏、考核不规范等问题。另一方面可以借鉴如香港、西方国家的义工制,将大学生社会实践项目逐渐发展为常态化的全民日常志愿服务活动,而不是偶尔为之的考评性利益活动。
(二)深化认识,建立健全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经费支持保障体系
一方面加强相关管理和组织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部门加大对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项目的资金支持,并确立参与支付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经费的各主体的比重,比如社会、学校、各单位对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支付比重。另一方面加大对社会相关教育组织机构的宣传和影响,利用社会组织的优势,筹集更多的专门支持大学生社会实践或实践创业的资金。第三加强各学校对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经费支持,可以通过校企合作、吸引赞助等方式为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提供更多的资金。比如像药材、制药等实践活动与企业联合较为紧密的专业即可通过此方式吸引更多的实践资金。
(三)加强对医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内容、形式的创新,最大范围扩大学生参与面
一方面积极探索与医学专业结合更为紧密,更能有助于医学生运用所学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实践内容,切实发挥实践反作用于认识并推动认识进一步发展的作用,从而最终实现促进医学生提升基本理论素养和实践能力的目的。另一方面将社会实践活动与日常志愿者服务紧密结合,并利用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的优势,创新实践活动形式。例如将简单的送医送药拓展为医学生与社区居民定点联系、建立医学生定点联系家庭的方式,既能建立长期稳定的实践关系,又能拓宽实践服务内容。第三尽可能吸引和允许更多的学生参与到社会实践活动中来。现行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机制由于诸多条件限制致使许多同学不能参与到社会实践活动中来。通过扩充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拓展带薪实习单位、创新实践形式等方式,同时放宽对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准入条件,将精英式社会实践活动转变为大众式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充分发挥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作用。
(四)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实践考核认定机制,强化对考核结果的运用
一是建立健全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考核制度,确定对实践活动内容、形式、时间、次数等的具体要求,设立考核等级,确定相应等级对应相应的分数等内容。确保实事求是、公平、公开、公正的对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进行考核评价。二是对考核结果有效运用。将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考核结果与升学、就业等事项联系起来,可以借鉴例如美国对申请大学生对社会服务的相关加分政策,扩大社会实践活动在学生升学、就业中的分值比重,推动大学生对社会实践活动重要性的认识,从而不断促进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刘珈含,丰光,冷德生,等.医学生社会实践志愿服务活动长效机制探索研究[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3(12):133-134.
[2]吴李呜,阮啸.对医学生社会实践现状及发展的思考[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5(2):27-28.
“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学校,是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摇篮。但是现在不少地方把升学看做是拓宽职中办学的主要渠道,我觉得不能仅重升学,不重就业。应双头并重,统筹兼顾,或者更侧重专业技能和就业,这样才符合国家政策,符合市场需求,符合职业教育的办学思路。
一、我校学生目前的基本情况
1.专业技能差
职中的学生来到职业中学,对于大多数家长和学生来说就是希望能学到一技之长,走上社会后有生存之本。可是我校即将走出去,或者刚进入企业的学生表现差强人意:财会专业的学生不会算盘,不会点钞,不会记账;汽修专业的学生,师傅让拿个零件不认得;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打字慢,常用的软件操作不熟练;数控专业的学生由于上车床时间短,操作不熟练。虽然每年毕业时都能通过技能等级鉴定,领到毕业证,但说实在话,咱们的学生专业技能太差了。
2.见识少
我校学生用的设备太陈旧,太落后。比如汽修专业技能比武里比赛用的汽车都没见过;数控专业和人家比赛用的数控车床操作系统都不一样,怎么编程,怎么操作,怎么比赛?这是我校就业较好的两个专业,也是市场需求较大、就业前景较好的专业。学生见得少,教师见得少,这两个专业怎么能做大做强呢?走出去的学生怎么会有竞争力?
3.不吃苦,不懂事
现在的学生有一大部分没有明确的理想,只懂得靠天靠地靠
父母,只懂得享受,根本不懂社会,不懂得外面的世界或者只知道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出去挣上钱就好了,对未来充满了憧憬和幻想。但不知道其实外面的世界很无奈,甚至现实很残酷,充满了竞争,充满了弱肉强食。实际上他们根本没有做好走上社会的心理准备和物质准备。这样的学生如何走上社会,或者走上社会后一事无成时,对于他的本人、他的家庭意味着什么?对于我校的声誉又意味着什么呢?
4.就业渠道窄
榆次毕竟是一个小城市,又地处山西,企业经济效益好的没几家,工资状况不乐观。比如汽修专业,学生外出实习工资最多的每月500元(个别),少的每月100~200元(多数),出徒慢,2~3年,甚至4~5年才能出徒,如果出不了徒,就得重新选择企业。再则对口就业率低,尤其是计算机财会专业。这些客观因素使得我校学生就业比较困难。除汽修数控能全部安排外,计算机财会专业的有很多不能对口就业,只能自谋生路。
二、建议和措施
1.强化专业技能
在高一高二年级,定期分阶段进行技能比武,这样能促进学生技能的提高。比如,计算机专业进行打字、软件操作比赛;汽修专业进行发动机故障处理比赛;数控专业进行编程与操作比赛;财会专业进行珠算、点钞、记账比赛等。这样有利于在学校形成一种“技能至上”的氛围,让一些文化课成绩不好而专业课好的学生找到自信。这才能降低流失率,让他们安下心来,愿意留下来。同时也能提升我校学生的整体专业技能水平。
2.设备更新(需要投资)
3.大胆让学生走出去,定期到不同的联办企业见习
(1)大胆
安全是第一位的,所谓责任重于天,但不能因为怕出安全问题就缩手缩脚,什么也不做了。我想只要认真安排、精心策划、反复论证,做出较为科学的预案,就不会出大的问题。
(2)走出去的好处
通过参观访问学习可增长见识,让学生了解自己与外面世界中就业实践有所差距,包括思想素质、专业技能水平、身心素质、纪律观念,了解企业的用人制度、工人工资状况等。让他们知己知彼,明确今后努力的方向,在校做好各方面的准备,为将来走上社会奠定良好的基础。
4.大胆走出去,拓宽就业渠道
一切有利于学生就业,有利于专业发展为前提。实习处联系实习单位应该立足本土企业,着眼省城太原,面向沿海城市,为我校学生搭建一个良好的实习就业平台。
5.重视德育工作,强化人生观、价值观教育
中图分类号:R197.32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0)11-259-02
医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学科,建立和健全医院教学管理网络组织,实施有效的临床实习是检验、总结、提升医学生专业理论基础知识和训练扎实规范的基本技能关键性的一年。是帮助医学生通过理论联系实际成为一名合格的医生不可缺少的重要途径。但是,以往传统的临床实习管理缺乏连贯性,使学校教务处与医院科教科及临床科室经常会出现脱节现象,遇到一些问题由于沟通不够,措施不到位,使之难以解决。现将我院临床实习四级教学管理模式的创建和实践介绍如下:
1 传统临床实习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
1.1 没有固定的带教老师 每年医学生实习由学校教学管理处将实习生名单及轮转表交给医院科教科,由科教科兼管教学人员按轮转表通知病区老师,由病区老师排班,换班,不能保证专职带教。
1.2 师资力量参差不齐 临床老师在临床中身兼数职,还要三班转,时间上不能保证,加上对临床教学管理缺乏重视,带教能力参差不齐,达不到教学大纲的要求[1]。
1.3 医学院校辅导员与临床教师管理脱节 有的学校在学生进入临床实习前更换辅导员,对学生情况缺乏了解,加之学校和实习医院不在同一城市,有的辅导员与院科教科主管老师联系不够密切,实习计划不能很好地落到实处,使教学质量不能保证。
2 创建四级管理模式
2.1 专职教学管理机构的整合 建立健全医院教学管理组织,形成医学院、医院―科教科―教研室―临床科室四级管理网络、由医学院教务处和教学基地医院分管教学的院长对教学管理工作进行宏观调控,分管院长同时兼教学领导小组组长,科教科长兼教学办公室主任,由学院教务处具体负责实习教学的老师和院教学办专职班主任共同来具体落实实习教学任务,教研室和临床带教老师负责实施,并由学院教务处和院教学领导小组共同督导、考核教学任务完成情况,使临床实习管理工作由单纯的医院管理变成由医学院校与科教科教学办统一管理、整合构建了四级教学管理模式,为临床实习管理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2](图1)
医学院教务处、院分管教学院长(教学领导小组)
医学院实习科、院科教科(教学办)
内、外、妇、儿、影像(教研室)
临床各病区具体负责带教老师
实习医学生
四级教学管理结构模式图
2.2教学资源的整合 实习基地是省属重点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集临床、教学、科研为一体的综合性三级乙等医院,目前正在创建三级甲等医院,预审已通过。现有床位编制1080张。到年底,新建成的医院将投入使用,增设床位到2000张,有40个专业按三级医院教学管理,有教学用房550cm2,并配置有模拟病房、技能操作室、阶梯教室、示教室、多媒体远程教室、动物实验中心、教学模型、设备等教学用具、另有备用实习基地。
2.3 教师队伍的整合
2.3.1 组建院教学领导小组办公室,为一级教学管理组织,选拔2名高年资、具有一定理论基础有丰富临床经验的副高或以上人员担任专职老师,内、外、妇、儿、影像等大科中推选7名正高职称专职督导员为二级教学管理组织;各教研室为三级教学管理组织;各临床科室负责带教老师为四级教学管理组织。各科推选出来的带教老师不参加病区内值班,固定日班。在临床教学办公室专职老师领导下落实具体的带教计划,与各科教研组共同管理指导各病区的教学工作。
3 四级教学管理模式的实践
3.1 医学院校教学管理工作的准备及方法
3.1.1 按学校要求制定实习计划和大纲,有各教研室根据本年度教材修订实纲后交教学管理处审定,汇总成《毕业实习手册》其中包括:实纲、实习计划、实习目标、实习要求、轮转表、各种培训、讲座、教学查房、考勤,实习评价(各专科)临床实习管理暂行规定。
3.1.2 进行实习生岗前培训 在实习前1-2周召开实习生临床实习动员大会,有医学院学工处、教务处和医院教学办公室、科教科共同组织完成,学习实纲、实习要求、实习制度、实习医院及环境及四级教学管理组织、实习轮转要求等,与每位实习生签《临床实习管理协议书》,以增加法律意识。
3.1.3技能操作强化培训 在实习前1个月,由医学院教务处和院科教科教学办拟定技能培训计划,组织带教老师规范操作,统一要求后对学生分组培训,在操作室全天训练,1-2周后进行考核,不及格者再次强化培训,直至合格,颁发合格证书后方能进入临床,这是实习准入制的必备要求。
3.1.4定期总结,反馈临床实习情况。 辅导员每月到实习点组织班会日,对实习情况进行评估,和实习医院教学办老师一起听取学生的实习感受、意见、建议、查看毕业实习手册,了解临床带教老师给出的评语、成绩,将实习中表现较好的资料记录,作为实习结束评选优秀实习生的依据记录实习备案。每轮大科实习结束,教务处组织到医院对学生进行理论考试,作为毕业成绩之一。
3、2 实习医院四级带教管理工作的准备及方法
3.2.1 考察承担教学的病区,对带教老师组织培训,按学校教学大纲要求筛选承担教学的病区及负责带教老师,要求带教老师必须是副主任医师或以上,工作认真、负责,热爱教学事业,具有一定专业临床经验和教学能力的硕士或以上人员来担任,由教学领导小组审定后,对入选的病区和老师在院内网上进行公示,每年根据考核情况、评估后进行调整,采取竞争激励机制。教学办组织带教老师进行培训,学习实习教学大纲、教学制度、职责等,交流带教经验、技巧。
3.2.2 制定教学质量评价标准及四级教学管理考核要求、内容,合格率为95%、设计质量评估表(包括教学管理、临床带教、后勤保障)为100分,80分以上为合格。教学管理办公室每6个月检查一次,教学办每3个月检查一次,教研室每1个月检查一次,临床负责带教老师每2周检查一次。实习同学每3个月背对背考核老师一次,要求各级将考核结果完整填写质量评估表和临床教学台帐相应的栏内,并在院内网上公布。
3.2.3 对实习生进行进点培训。实习生入院第1周科教科教学办组织岗前培训,由主管院长、党委书记、分管院长、科教科科长、医务处主任、保卫科科长、内、外科教学秘书、班主任等进行医德医风、医患沟通、安全防护、心理调节、进入临床的必备知识、实习要求等专题讲座,让同学们更加熟知实习管理要求,明确自己的职责和责任。
3.2.4 定期组织学生进行实习质量考核(应知应会)。每轮大科实习结束,教学办和各教研室组织同学进行出科理论和技能考试,由教研室担任出卷、批卷、监考任务,同时每个学生必须完成住院大病历15份,并将成绩记录于《实习生考核手册》中。
3.2.5 强化技能操作培训。每3个月教研组组织学生进行自己所在的大科技能训练,每6个月科教科教学办组织全体实习生按教学大纲要求完成内、外、妇、儿的技能培训工作,内科(体格检查和模拟诊疗、胸、腹、腰、骨)四大穿刺、外科(洗手、穿衣、戴手套、铺单、清创、缝合、拆线、换药、识别器械等),妇科(产前检查、模拟诊疗)儿科(模拟诊疗)、心肺复苏徒手操作等,结束后进行考核,并把此成绩反馈给学校。
3.2.6 紧抓业务讲座和教学查房。各病区负责带教老师每周组织病区内小讲座一次,每二周组织教学查房一次,教学办每二周组织全体实习生学术讲座一次,每月参加并抽查一个病区教学查房,对其查房质量进行评估,及时反馈信息,保证教学质量。
3、3 医学院与医院科教科之间的沟通
3.3.1 完善各项制度及周密的实习计划,根据每年的教材医学院及附属医院各教研室进行集体备案,修订不同层次的实纲,在此基础上,从医院实际情况出发合理有效的安排实习计划,科教科制定教学管理工作制度手册(包含教学管理制度、带教管理制度、实习管理制度、安全管理制度、住宿管理制度、临床教学办公室职责、例会制度、各教研室备课制度、优秀班主任/带教老师/优秀实习生评选制度等)使临床实习管理沿着规范、有序方向发展。
3.3.2 及时了解实习生的思想与需求,掌握教学进展。医学院与科教科定期召开教学评估会议,听取各科实习计划完成情况及存在的问题,掌握学生的工作、学习、心理需求,每月召开学生座谈会进行实习满意度调查,每季召开师生恳谈会,进行面对面沟通、交流教学方法和实习计划完成情况,中期进行教学检查、评估、总结,教学办每周到病区征求科主任、带教老师对实习生的意见,对合理的建议点评采纳,存在的问题及时解决。
中图分类号:G71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6)11-0163-02
近年来随着全国各类中职院校深化教学改革,每年都有几百万中职在校生要在毕业前走向社会到生产服务一线去实习以更好适应未来的就业。然而,目前由于不少用人单位对学生实习的概念和适用法律有着不同理解,由此导致学生的实习权益被侵犯的现象频频发生,突出问题有:实习生在实习期间遭遇意外伤害事故的法律责任及赔偿问题、实习生与用工单位发生薪酬、工作内容、时间等合同纠纷的诉讼问题等。本文尝试以中职在校生在实习期间比较频发且棘手的意外伤害事故问题为重点,进行分析和探讨解决此类问题的一些有效途径及方法。
一、关于实习的内涵与外延和学生实习的劳动性质界定
1.实习的内涵与外延
教育部、财政部【2007】4号文件《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实习管理办法》中第三、五条规定:“中职学生的实习,主要是指中等职业学校按照专业培养目标要求和教学计划的安排,组织在校学生到企业等用人单位进行的教学实习和顶岗实习,是中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的重要内容。中等职业学校三年级学生要到生产服务一线参加顶岗实习。而一年级学生不得安排顶岗实习”。[1]由此可见,教学实习和顶岗实习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实习的主要形式,现实中由于社会多元化发展,除教学实习、顶岗(就业)实习外,还存在毕业(带薪)实习、勤工俭学、课余兼职、勤工助学、(出国)半工半读等诸多社会实践活动。
本文探讨范围是中职在校学生的实习,笔者认为应将实习分为法律意义上的生产服务性实习与一般意义上的教育教学性实习两种。中职在校实习阶段的学生(以下简称实习生)应根据不同情况具体区分实习含义。尽管这两种性质的实习都是符合国家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就业、创业能力和良好的职业意识。但是,法律意义的生产服务性实习特点是职业有偿性,是应先由符合国家用工条件的学生(16周岁以上)在家长监控自愿参与下,再由学校和实习单位共同组织和管理,以学生获取经济利益(如:获取劳动报酬或获得就业等)为最终目的,而不是直接为了完成教学目标;一般意义的教育教学性实习特点是教育性,在校学生在学校的组织管理下,最终为实现学生所学的专业教学计划和目标通过在校内或校外进行实习,而不以学生获取经济利益为最终目的。因此,上述毕业(带薪)实习、顶岗(就业)实习、课余兼职打工、(出国)半工半读等活动应属于法律意义的实习,教学实习、勤工俭学、勤工助学(公益性)等应属于一般意义的实习,显然两者的法律责任和义务各不相同。
2.学生实习的劳动性质界定
目前理论与实务界对中职在校学生实习的性质争议颇多:有的认为实习生与用工单位存在事实上的劳动关系;有的认为实习是一种教学活动,实习生与企业之间不存在劳动关系;还有的认为在校学生实习兼具教育性和职业性特征[2]。本文赞同第三种观点,即若是法律意义上的生产服务性的实习时,则实习生在生产服务一线期间与用人单位之间存在事实劳动关系,是劳动法、劳动合同法的劳动主体,应受劳动法等法律的保护。若是一般意义的教育教学实习,则实习生与企业不存在劳动关系,不适用劳动法调整。在现行法律对这一问题还没有明确规定的前提下,出现上面几种观点,主要是由于对实习概念及法规理解的不同造成的。
二、关于学生实习我国相关的法律适用问题及立法宗旨
本文认为从事如顶岗(就业)等生产服务性的中职在校生是法律意义上的劳动者。理由如下:《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三十三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劳动权和就业权是基本的人权。《劳动法》中的劳动者资格需要二个条件:应年满16周岁;具备劳动能力和具备劳动行为。而我国的中职在校生在第三年实习期间一般都能满足这二个条件。另根据《关于贯彻执行若干问题的意见》的规定,明确了共有五种人不在劳动法的规范之内,而在校实习生并不包括在内。尽管2004年1月1日起施行的新的《工伤保险条例》对在校中职学生在实习中的伤亡事故认定及处理没有作出明确规定,但劳动部1996年10月1日试行的《企业职工工伤保险试行办法》第六十一条曾规定包括中职的实习生具有劳动者的主体资格,所以将其纳入工伤保险的范围,上面两部新旧法规对实习生的法律地位的认识应是一致的。此外,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十一条第三款规定,属于《工伤保险条例》调整的劳动关系和工伤保险范围的工伤,应按《工伤保险条例》的规定来处理,可见实习生是可以适用此规定。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现行国家法律法规从没有明确规定实习生不属于劳动者范畴,那种不分析实习方式采取一刀切的方法,简单的肯定或否定实习生与实习单位存在劳动关系观点显然都是片面的。从宪法及劳动法等法规的立法精神并结合现行法律的一些具体规定去理解,可以自然得出结论,生产服务性的实习生是劳动主体,在实习期间与用人单位间存在着劳动关系,理应受劳动法等有关法律保护。这不仅符合宪法保护人权的精神,也符合劳动法、劳动合同法等立法的宗旨。
三、实习生合法权益的法律保护有效途径与方法
1.对损害实习生合法权益的法律责任
对于是教育教学性一般意义的实习,如果学校没有尽到相应的义务,则学校对学生的人身损害存在一定的过错,应在其过错范围内承担相应的责任。对于是生产服务性的法律意义实习,由于在校实习学生的身份具有双重性,即是在校学生同时又是用工单位的员工,因而学校、用工单位都应对实习学生承担一定的管理和保护的义务。若学生实习期间在用人单位发生了意外伤害赔偿问题,实习单位属直接责任人,而学校仅应在过错范围内承担补充责任。实习单位和学校之间并非真正的连带责任,学校对受害学生承担的是侵权法上的补充责任,造成损害的直接责任人应首先承担责任,承担补充责任的责任人在直接责任人不能赔偿、赔偿不足或者下落不明的情况下承担责任,且在承担赔偿责任之后可以向直接侵权责任人请求追偿。在目前没有明确法律规定的情况下,如果学校和用人单位有约定责任的按约定分担责任,没有约定的,学校和用人单位共同承担连带赔偿责任。理清实习生与学校、实习单位之间法律关系,对正确运用法律有效保护在校学生合法权益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2.实习生合法权益法律保护的有效途径及方法
2.1完善国家立法。个人建议在我国《劳动法》、《劳动合同法》、《工伤保险条例》等现行有关的劳动法规中增加条款或作出解释,明文规定生产服务性的实习生为法律上的“劳动主体”、“合同主体”或“工伤赔偿主体”,从而避免各地法规的不统一。
2.2学校要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严肃认真地组织好学生实习工作,选派合格实习指导教师,为学生实习提供必要的实习条件和安全健康的实习劳动环境。学校要慎重选择实习单位,结合实习专业确定实习单位要三看:一看单位身份资质;二看实习环境条件;三看劳动保障。其次,学校要与实习单位、实习学生或家长签订实习劳动协议,明确各方责任。与实习单位签订实习协议,主要是对实习内容、地点、期限、报酬、工作时间、劳动保护、事故责任、投保等事项作出约定,特别是对实习生在实习期间发生伤亡事故承担责任的问题进行明确约定,以便防范办学风险并进行有效救济。
2.3增强实习学生安全意识,提高其自我防护能力。学校和实习单位应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企业文化教育及岗前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未经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合格的实习学生,不得上岗作业。实习学生应当严格遵守学校和实习单位的规章制度,服从管理;学校建立健全实习管理制度,建立学生实习管理档案,完善实习鉴定考核工作。
2.4完善保险体制。针对专业及实际要为实习学生购买意外伤害保险等相关保险,具体事宜由学校和实习单位协商办理。可以通过政府出台文件的方式予以明确,从而降低学校办学风险,也减轻学生和企业的经济负担。
2.5政府应该加大监管执法力度,必要时把签订实习保障协议或劳动合同纳入实习生进入用工单位实习的规则之中。建议实习生与用工单位要尽可能签订正式劳动合同而不签劳务合同,避免第三方劳务派遣公司与用工单位相互推卸责任问题的出现。可尝试将实习期与目前劳动合同的试用期制度结合起来执行,这样可以使学生实习逐渐制度化和规范化,从而形成实习的长效法律机制。
四、结束语
中职在校学生大多年龄处在16-22岁左右青少年时期,身心发展不够成熟,缺乏必要的社会工作经验,需要学校、用工单位、家庭、社会等各方面的重视并积极引导和保护,而在目前我国法律对实习生与实习单位之间的关系没有明确的情况下,作为弱势群体的广大中职在校实习生的合法权益得不到法律有效保障的问题已日益引发社会的关注和思考。健全和完善我国劳动者权益保护方面的立法与机制,不仅是对包括中职实习生群体在内的广大劳动群体利益保护的现实需要,也是现代文明发展的必然要求。
受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学校过多注重知识文化的传授,忽视实践教育的重要。在课程安排上,注重理论课程的编排及基础技能培训,实践课程时间少。大多数高校的社会实践主要集中在寒暑假及大四实习阶段,导致所学的理论知识、技能不能及时应用到实践中去,加深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在实践中遇到的问题不能得到及时的解决,缺乏专业性的指导,使学生处于盲目跟随状态,缺乏思考和提升,很难将社会实践和学生所学的知识紧密结合,达到预期效果。
2、艺术类学生自身对社会实践重要性不够,处于被动参与状态
产生这种现象的一个原因是,艺术类大学生学费及消费相对其他专业学生高出很多,会给经济带来一定的压力,使得艺术生在参加社会实践时更多考虑收入问题,掺有功利目的,而忽视其教育意义。另一种原因,艺术类大学生高中阶段就开始奔波参加特长生培训,参加高校招生考试,与社会接触时间长,独立性强,相对较随性,对于学校组织外出社会实践表现淡然,对参加社会实践的意义、实践目的及实践对自身成长的帮助也仅仅依靠老师的宣传和动员,对社会实践的认识很模糊,只是因为课程安排而参加,为完成实践任务而参加,缺乏积极主动参与,致使行动上投入不足,难以达到良好的社会实践效果。
3、多数艺术类院校对社会实践没有完整的管理体系,缺少长效机制
当前,虽然艺术院校重视学生的动手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美感,但是“重技不重德”,缺乏统一的指导思想,对社会实践缺乏完善的管理体系和运行机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对大学生社会实践缺乏总体规划和设计。少数学校能够根据学生的专业特点和年级特点,分阶段重内容,有计划、有目的、有针对性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大多数是根据上级的任务和要求,“一刀切”组织学生进行实践;二是高校的社会实践工作本该由教务处、学工处、团委及各教学系共同组织,由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的。目前,社会实践工作由各基层组织自行组织管理,缺乏校级统一安排,甚至由行政管理人员带队,缺乏系领导和专业教师参与指导,使得学生社会实践管理不规范、不科学,缺乏统筹安排。三是缺乏科学的评价标准和奖励制度,它是实践活动的重要环节,科学的评价标准是关键,它能为大学生以后的学习后锻炼提供有益的建议和帮助。部分学校仅凭学生上交的社会实践报告或者心得体会作为考核内容,对是否真正参加过实践活动,是否收获好的教育效果不关心,造成实践活动浮于表面,流于形式。四是缺乏稳定和高质量的社会实践基地。随着学生规模的扩大,社会实践基地的全面需求量大,高校开发的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已不能满足其需求,致使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难以正常开展和有效进行。
二、增强艺术类大学生社会实践实效性的发展途径
1、引起思想重视,构建社会实践管理运营机制
第一,学校党委及各基层组织深入学习关于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社会实践相关文件精神,从思想上充分认识社会实践对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性,并引起高度的重视,将社会实践作为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第二,要求把社会实践活动纳入学校的教学计划,给予人力和财力上的保障,并逐步走向制度化、规范化和科学化;第三,逐步实现社会实践规范化建设,形成严谨规范的程序,做到“活动开始有准备,活动过程有记录,活动结束有成果”的完整过程。第四,分管领导对社会实践活动进行系统的思考,根据不同艺术类专业特点,制定目标,科学的设计内容和活动形式,考虑影响社会实践活动开展的内外各个因素,周密部署,逐一落实。
2、多渠道宣传社会实践活动,积极组织筹备,整合资源,争取校内外各方面的支持
一方面,各基层组织在学校统一领导下,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方式,广泛宣传什么是社会实践,社会实践的内容,及近年来社会实践取得的成绩,社会实践能锻炼学生哪方面的能力,社会实践的重要意义,使学生对社会实践有更深刻的认识,调动学生们的参与积极性。根据各个专业需要,成立由专业老师和学生一起组成的社会实践小组,给予同学们社会实践活动实质性的建议;当然,社会实践的有效开展,单靠学校的力量是不够的,还需要社会各方面的配合与支持。另一方面,学校要充分发挥教育资源、专业优势,开拓数更多数量又有专业性的社会实践基地。学校应主动与当地联系,抓住当地经济发展特点,努力争取地方政府和社会的认可和支持;主动与相关专业的公司企业联系,本着“合作共建、双向受益”的原则,积极为实践基地提供技术支持、管理服务,努力创造经济效益,一定程度上帮助解决生产和管理中亟需解决的难题,使合作关系不断加强,变短期的合作变为长期的实践教育基地。
3、积极组建一支责任心强,业务水平高的专兼职实践指导教师
队伍学校内部不仅精心挑选工作能力强、责任心强,了解学生特点的专业老师担任专职指导老师外,还需要聘请所在实习单位熟悉该工作流程,实际操作能力强,现场讲解能力强的有经验的工作人员担任兼职指导老师,共同指导学生社会实践活动过程,增长学生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另外,学校鼓励专职指导老师钻研开发有价值的实践课题,展开调查研究,积累丰富的经验,更好的反哺理论教学和专业研究,并将指导社会实践活动纳入工作量的考核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