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职工健康教育工作模板(10篇)

时间:2023-03-07 15:21:47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教职工健康教育工作,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教职工健康教育工作

篇1

幼儿教师职业是一种典型的助人行业,要面临和处理复杂的人际关系,而教育教学工作本身也是一种压力情境。因此,有许多教职员工在工作上就会感到力不从心,低效或无效,进而不再有探索的热情与活力,很少投入精力去提高教学质量,进而产生不同程度的职业倦怠,这就对如何做好幼儿教师队伍的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新的课题。思想政治工作是以人为对象,解决人的思想、观点、政治立场问题,提高人们思想觉悟的工作。思想政治工作要依据人的思想活动规律进行,而人的思想活动规律受制于心理活动规律,心理健康与否,关系到人们身心健康、家庭和睦幸福、单位和谐稳定。由此可见心理健康非常重要,特别是对于100%女同志的托幼园所教职工队伍而言,当教职员工在工作学习压力过分沉重、恋爱婚姻受挫、人际关系不睦时,往往会产生烦躁、焦虑、悲伤等情绪,如果不及时疏导,轻则影响身心健康,重则产生心理障碍而影响幼儿园各项工作的正常开展。而各类心理问题的产生,不仅有内在的心理原因,也受各种社会因素的影响。因此,运用心理学知识,有针对性地对问题员工进行心理疏导,使其正确地面对和舒解压力,帮助员工克服片面、错误的认识,调整各种社会因素,解决实际困难,使部分心理问题得到缓和和解决。由此可见:从心理健康教育人手,可以有效做好教师队伍的思想政治工作。

一、为什么幼儿教师队伍的政治思想工作要从心理健康教育相入手;

(1)因为托幼园所的基层思想政治工作者往往和工作对象比较熟悉,特别在幼儿园这个特定的环境中,长期的工作实践中已经形成了关心人、尊重人、理解人的优良传统;许多思想政治工作者不仅熟悉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和职工队伍的思想状况,而且本身就从事多年的幼儿教育工作,对于工作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方法,与员工容易沟通交流。因此将掌握的许多心理学原理和方法运用到思想政治工作中去,有助于弄清教职工真正的心理问题和提出切实有效的解决方案。(2)利用已建的思想政治工作信息网络,实施提前干预。实施理干预,能有效消除个体心理困惑,保持健康心态。工作中利用已建的信息网络随时掌握个体心理变化,及时发现个别心理动荡不安或出现心理障碍、心理危机的人员,提前介入,因势利导、因人施教,用问题人员心理上容易接受、愿意接受的方式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使其稳定情绪,保持健康、平衡的心态。

篇2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创建国家卫生县城工作为目标,动员广大群众积极参与,深入开展形式多样的健康教育活动,促进健康教育工作科学化、制度化和规范化发展。

二、工作目标

——住院患者及家属相关卫生知识知晓率≥80%;

——学校健康教育课开课率达100%,中小学生健康知识知晓率≥85%,健康行为形成率≥80%,新创建2所市健康促进学校;

——职工相关卫生知识知晓率≥80%;

——居民健康知识知晓率≥80%,健康行为形成率≥70%;

——创建一批无吸烟单位、无吸烟学校、无吸烟医院。

三、工作措施

(一)建立健全健康教育网络机构

加强基层健康教育网络体系建设,各级各部门要成立健康教育机构,明确分管领导,落实专兼职人员具体负责本单位的健康教育工作,做到机构、人员、经费、设备、场所、工作六落实。

(二)围绕创建国家卫生县城,抓好城区健康教育工作

1、扎实推进医疗机构健康教育。县卫生行政主管部门要督促各医疗卫生机构继续完善健康教育组织,把健康教育工作纳入医院评比、奖惩、考核活动中。每年组织医护人员进行健康教育技能知识、公共卫生知识和职业危害自我防护知识培训。定期为病人上健康教育课,发放健康教育处方,向病人宣传卫生健康知识、预防保健知识、疾病康复知识,提高住院病人及家属的自我保健能力,住院患者及家属相关卫生知识知晓率达到80%以上。

2、全面推进学校健康教育。县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要督促全县各类学校完善健康教育组织,将健康教育课纳入正常的教学计划,按照《学校卫生工作条例》和《学校健康教育评价方案(试行)》开设健康教育课,开课率达100%。加强学生健康行为养成教育,重点做好心理健康、控制吸烟、环境保护、远离、预防艾滋、防止意外等健康教育工作,确保中小学生健康知识知晓率和健康行为形成率分别达到85%和80%以上。按照《中国健康促进学校评价指标》继续开展健康促进学校的创建活动,积极开展各项健康促进活动,力争年内创建2所市健康促进学校。

3、强力推进行业健康教育。各乡镇要督促辖区各工矿企业认真开展健康教育工作,对从业人员定期进行健康体检,不断开展多种形式、内容与本行业相关、面向本单位职工的健康教育宣传活动,确保职业卫生知识、女工保健知识培训率≥95%。对新职工、女工、接毒接尘工人开展岗前、岗位安全与健康培训。确保职工相关卫生知识知晓率达到80%以上。食品企业每年必须有组织地接受《食品安全法》及与食品有关的营养、卫生、传染病知识培训,确保从业人员《食品安全法》知识培训率100%。

4、稳步推进大众传媒健康教育。报、电视台、公众信息网要设立健康教育栏目,紧密结合卫生防病工作和广大群众普遍关心的卫生热点问题,开展多种形式的卫生宣传和健康教育,对创建国家卫生县城活动进行正确的舆论引导。县健康教育所要在车站、广场等大型公共场所的电子屏幕开展健康教育,在城区主要街道和广场、公交车站台等人群集中地设立固定健康教育宣传专栏。各机关事业单位健康教育要做到年度有计划、总结和工作活动记录,定期进行职工健康体检,职工健康档案和有关文件资料保存完整。

5、有效推进社区健康教育。桃花源镇要督促各社区设立健康教育活动室,针对常见病、多发病、重大传染病组织居民群众开展义诊、咨询、知识讲座、行为干预等活动。广泛宣传《中国公民健康素养基本知识与技能》,确保居民健康知识知晓率≥80%、健康行为形成率≥70%。县卫生行政主管部门要统一抽调专家组建“社区健康知识巡讲队”,到社区开展传染病、慢性病和日常健康行为等健康知识宣讲。

(三)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抓好农村健康教育

各乡镇要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积极推进“全国亿万农民健康促进行动”,要充分发挥乡镇卫生院的作用,举办健康教育讲座,普及卫生科普知识,运用广播、电视、黑板报、宣传栏、培训班、宣传材料等多种形式,宣传基本卫生知识、疾病预防知识、健康保健知识,努力提高农村居民的卫生知识水平和自我保健能力,使农村居民和中小学生的基本卫生知识知晓率和健康相关行为形成率分别达到70%和60%,80%和60%。县卫生行政主管部门要组织县级各医疗卫生机构分期分批派出卫生技术人员,到各乡镇开展健康教育,推广普及卫生知识。

(四)围绕重点传染病的防治,开展多种卫生宣传日活动

各级各部门、各单位要运用广播、电视等媒介,以开办宣传专栏、印发宣传单、悬挂宣传标语、开展义诊咨询等形式,广泛开展“3.24”世界防治结核病日、“9.1”传染病防治宣传日、“12.1”世界艾滋病宣传日、“爱国卫生月”、“世界卫生日”、“计免宣传日”等主题活动,广泛开展健康教育活动,普及卫生防病知识。

(五)围绕创建无吸烟单位,开展控烟宣传活动

1、依据《烟草控制框架公约》和《市爱国卫生条例》开展经常性的控烟宣传和执法检查活动,建成区无烟草广告和变相烟草广告,促进公共场所控烟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2、认真开展“5.31世界无烟日活动”。各级各部门要运用多种宣传工具,宣传吸烟的危害,普及烟草危害相关知识,开展吸烟行为干预,降低公民吸烟率。各类公共场所要有明显的禁烟标志,禁止吸烟,并有相关的管理人员。

3、继续开展创建无吸烟单位、无吸烟学校、无吸烟医院等活动。广泛动员民众,采取有效措施净化民众的工作、生活、学习环境,命名表彰一批控烟先进单位。

(六)加强领导,加大投入

篇3

一、企业员工心理健康问题现状分析

“日前,由中国健康教育中心、生命时报社主办的‘2011中国企业员工健康行’活动,该活动从5月6日启动,历时136天,由来自营养、心脑血管、心理和急救等领域的百余名专家,走进北京、武汉、上海等30座城市的50家全国500强企业,面向企业员工开展了健康知识讲座以及健康调研活动,在这次调查中发现,企业员工身为家庭和社会的双重支柱,压力使其身心受到很大的影响。身体方面,员工最大的困扰来自‘疲劳’和‘失眠’。心理方面,78.9%的员工有过‘烦躁’情绪,59.4%的人感受过‘焦虑’,38.6%的人觉得‘抑郁’”,这些反应出在当前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各种利益格局不断调整,各种社会思潮风起云涌,价值观念日益趋向多元化,这些社会发展的变化,使得员工工作、学习和生活节奏明显加快,竞争的日趋激烈导致员工的压力增大,各种心理问题也大幅度增加,在这样的情况下引起企业员工心理健康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政策因素

1、外部大环境。金融危机后企业面临的挑战,部分员工对市场竞争感到畏惧和害怕,从而影响工作状态和情绪。如今全球化经济背景下,企业面临着的市场竞争压力,要想立足,就必须面对行业竞争,这一竞争压力当然会转嫁到企业员工心理上,员工表现出对企业发展自信心不足。在其他很多发达资本国家,市场转型花费了300多年的时间,而我们中国从改革开放以来的这仅仅三十几年的时间,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完成如此大的变化,人们的心理不适是可想而知的。

2、内部小环境。随着大环境变化,企业重组改制是大势所趋,部分员工因为改制认识模糊不清,出现失落感和忧虑感。企业整体改制,员工从“国家的主人”变成企业的雇员,工龄没有了,待遇没有了,心理失落感油然而生。企业中部分管理制度改革如企业薪酬制度,上岗制度等,按岗定薪,竞争上岗这些给企业员工的利益带来前所未有的压力。这样的反应在国有企业的老员工中表现得尤为突出,他们是家庭的顶梁柱,肩上的担子很重,心理的压力就会导致员工在工作中的积极性迅速降低。

(二)个人因素

员工的一些个人问题,如恋爱、婚姻家庭、子女教育、个人心理及生理问题。虽然是员工的个人问题,却是影响员工心理健康的和情绪的重要因素。诸如员工因为身体原因,在工作中可能就会相应出现违章、违纪,我们不能发现其真实原因,不能及时了解情况时,仅仅就是直接这种行为进行追责,员工就会因为被领导批评而产生情绪低落,倘若该员工本身是性格内向型,他也不予沟通,就容易性格更加孤僻,如不及时调整,则容易酿成大祸。

(三)其他因素

如员工与他人人际关系因素、员工工作安全因素、员工工作突发问题影响因素等。员工因为某种冲突和矛盾造成紧张关系,会产生心理问题和压力。员工因工作环境是否安全矛盾心理影响工作精力,员工因各类社会问题,临时突发各种问题也容易导致精力分散。特别是工业企业的一线员工,担心出现事故影响企业形象,这种紧张的情绪往往更加容易发生意想不到的情况,这种心理很大程度地影响工作精力和注意力。这种情况会让员工紧张情绪产生,还有员工因为某种原因,与服务对象、同事、领导发生了矛盾和冲突,造成某种紧张的关系,这也会产生心理问题和压力,导致工作受到影响。

二、员工心理健康教育在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中的必要性

缓解员工的心理压力、促进员工的心理健康、实现员工的心理和谐成为加强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内容。

(一)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新方向

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是党的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搞好企业经营活动的有力保证。在以往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中在教育内容上注重政治化,把思想政治工作当成对员工进行教育的一种政治手段,在教育的方法上,主要采用宣传和“填鸭式”灌输手段对员工进行说教,在一定时期内的确发挥过重要的作用,但是在面对社会各方面的改革的展开,人们的思想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各方面的激烈竞争给人们带来了沉重的思想压力和心理压力,这些新问题的出现,要求思想政治教育者改变以往旧的方式方法,进行思想政治工作的改革和创新。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要朝着加强员工的心理健康教育上去转型,这样才能符合时代的发展。

(二)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新需要

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信息量大量增加,原有的价值观念被不良信息迅速渗透侵蚀,思想政治工作注重的就是提高员工的思想素质、政治觉悟和道德品质,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很难适应新形势,现代社会员工面临利益问题时,更加容易趋利避害,及时对员工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就变得尤为重要,可以使员工的道德观念从扭曲的边缘和功利化的趋势上回转。再者,伴随着企业改革发展,由于制度上漏洞和实际操作中的不公平做法,导致社会贫富差距拉大,社会存在收入不公的现象,人们产生极大的不公平感,甚至是愤怒。如果对企业中这些“相对弱势群体”关注不够,各种心理不良心理情绪不能得到正确的心理健康教育时,势必会影响企业改革发展和社会稳定,思想政治工作需要引进新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把工作的触角伸向被教育者的心灵,充分尊重他们的个性特点和心理诉求,积极化解他们内心的心理困惑,同时把解决思想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紧密结合起来,才能真正实现思想政治工作的成效,像最近几年时有发生的上访事件,诸如“企业、事业单位干部退休待遇不公平”事件引起广泛的社会反响,对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就提出新的要求。

三、员工心理健康教育改善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途径

(一)转变思想观念

员工心理健康教育纳入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范畴。在日常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中,科学合理的安排有关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对员工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或者咨询,对重点员工进行重要援助,及时主动的给心理困惑的员工以必要帮助,建立员工心理帮助计划。

(二)转变工作方式

努力营造一种和谐氛围,密切联系员工,虚心听取员工的意见和建议,为员工解决实际问题,分析员工的心理需求,与员工产生共鸣,达到工作的目的。传统的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以座谈、会议、报告等形式,先进这种“大而统”空洞式的经常被排斥,大多数员工渴望理解与被尊重。

(三)引导正确宣泄

合理宣泄可以帮助员工改变郁闷心态,减轻心理压力,形成健康心态。引导员工把受挫原因,痛苦等通过倾诉表达,或者企业利用现代化的手段,开通交流平台,让员工能有处探讨和交流,帮助员工解疑,这样的互动能让员工与企业领导者之间沟通增加。

(四)普及心理知识

篇4

中专院校是为我们国家培养技术型人才的专业学校,学生们是在中专学校学习之后会直接选择步入社会进行工作,如果学生们在心理健康方面存在问题的话就会影响我们国家的社会精神文明建设问题,也会对我们国家的社会风气带来不好的影响同时影响我国的社会发展。因此,中职学校都开始在德育工作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对中职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让学生们有一个积极向上的心理,为社会培养出积极、健康的社会技术型人才。

1中专院校在德育工作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随着我国社会生活的不断发展,我国的社会要求也随之不断的提高,很多人的生活水平要求也越来越高,越来越多的人在心理方面有很多的问题。心理健康教育也变得越来越重要。中职生是要即将步入社会工作的一部分技术型人才,他们为我们国家的发展贡献出了自己的力量,作为我国未来发展的支柱力量,中职生应该拥有良好的心理才能使我国社会的发展变得越来越好。通过开展心里健康教育活动,可以培养学生们的坚韧不拔的意志力以及面对困难绝不放弃的勇气以及决心,提高学生们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使学生们掌握社会生活的技能,能够好的面对社会生活更好的适应社会生活。因此,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就是帮助学生们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开发学生们内在的潜能,让学生们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我国的科技越来越发展,网络社会吸引了大多数的人。从目前的状况来看,中职生的心理问题越来越多,而且呈现出了多元化的特征,这些问题如果集中在一起爆发的话就会使我国的人才培养受到严重的影响并且使中职生的心理健康受到严重的损害。所以,中专院校在德育工作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十分有必要的。另一方面,中职生的就业也面临着很大的压力,中职生的心理健康关系着学生职业生涯能否顺利展开。中学生本来就处于生理以及心理波动比较大的时期,处于青春叛逆期。因此在中职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十分符合学生们现实的需求,能够在根本上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使学生们在以后面对社会的压力的同时能够坚持下去、不被困难打倒,不会做出危害自己甚至危害社会以及他人的事情。并且能够客观的处理自己所面临的问题,为自己的未来做好职业的规划,能够把自己投身到社会的建设工作当中去。

2如何在中职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2.1通过实例教导学生们

篇5

结核病在我国是最常见的多发病,是影响人民健康的公共卫生问题,估计全国约有近600万结核病人,约占全球病例的1/4,每年约有25万人死于肺结核。我市自2001年实施现代结核病防治策略以来,结核病防治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初治涂阳患者治愈率达85%以上,各项成绩的取得,除了严格管理,规律服药外,健康教育也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1 对社区人群的健康教育

结核病控制项目是一项政府承诺与国际合作的卫生项目。其策略目标是“高治愈率”和“高发现率”,主要技术政策核心是以化疗控制传染源。开展此项工作需大量人力、物力、财力。所以我们首先向市政府有关领导,讲述了肺结核在全国和本市的流行状况,对社会和家庭带来的危害。的确实施项目是政府必须履行的职责,是为人民群众办的一件好事,以及我们工作所面临的任务和困难。得到了市政府的支持,使结核病控制工作走向法制化轨道。

其次,利用有线电视、广播,播放电教片和防疫知识讲座。还利用“世界防治结核病日”、“世界卫生日”及其他宣传日,走上街头,向群众发放维、汉文字的宣传单,“怎样预防肺结核”、“结核病防治须知”、“告家长们的一封信”等内容,并坐诊咨询。同时还利用学生上健康教育课和社区办学习班的机会,宣传结核病的传播途径和防治办法,让人们注意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并积极参加体育锻炼,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2 非结核病防治专业医护人员的健康教育

长期以来,一些非结核病防治机构的业务领导和医护人员,对结核病控制的新知识、新技术了解甚少,还是依靠老的诊断技术和治疗方法,即重视x线检查,勿视痰检,方案不统一,治疗不彻底,造成漏诊误诊和致使复治耐药的病人增多。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我们采取以下方法:

2.1 在综合医院和乡(镇)卫生院办培训班,利用督导员查验处方病历的机会,宣传《传染病防治法》、《全国结核病防治工作手册》、等法规。让医技人员必须了解当前治疗肺结核最主要、最有效的方法是全程监督下短程化疗,痰检是肺结核病确诊的主要依据之一,需住院治疗的患者,也要使用规定的统一方案。

2.2 我们给医疗单位发有结核病人转诊单,一式三联,一联由转诊单位留用,一份由患者携带到疾控中心就诊治疗,年终凭转诊单每份进行奖励,一联由转诊单位送达疾控中心,核对病人到位率。个体诊所不得收治结核病人、出售抗痨药品,否则将受到卫生行政部门处罚。

3 结核病患者的健康教育

在工作中我们注意应用医学心理学去观察、分析、了解患者的心理活动。解除他们患病后产生的各种心理障碍,以鼓励患者努力战胜疾病。

3.1 向患者简单介绍肺结核的发生、特点、需要进一步检查的项目,并根据不同的年龄、不同的病情,帮助患者分析病因,讲明此病为慢性传染病,治疗时间较长,使患者树立早日治愈的信心。

3.2 向患者说以全程督导下短程化疗方案,是项目全国统一的治疗方案,要相信现代的治疗水平和效果,转变只有医院才能治病的观念,使患者能主动配合,及早接受正规化疗,并坚持规律用药,避免病情加重,增加经济负担。

3.3 让患者了解肺结核是呼吸道传染病 每个传染源每年可传染10-15人。因此,患者不要对着人咳嗽打喷嚏,不随地吐痰,不共用餐具和牙具,并注意隔离消毒,讲究卫生,改变不良的卫生习惯,以增强患者的道德观念和社会责任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3.4 由于农民和流动人口患者居多,所以患者就诊时病情有不同程度的延误,体质都相对比较弱。我们就要求患者,在规律用药的同时,注意改善饮食,加强营养,适当地参加体育锻炼,戒除吸烟饮酒等不良习惯,配合治疗极早恢复健康。

篇6

关键词: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

2004年,教育部等七部委联合发出通知,今后在高等教育中,高职生应占招生规模的一半以上。随着高等教育结构的优化调整,高等职业教育正迅速突起。近几年,高职毕业生人数占普通高校毕业生总人数的比例在不断增加,从前几年的近50%上升到如今的52%,2007年达到258万人。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高职生已经接近高校学生的半壁江山。当前,普通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越来越受重视,但由于高职教育的特殊性,许多高职院校面对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甚感棘手,感到课难上,事难管,而且在观念和行为上存在误区。正确认识目前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的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深入思考相应的对策对于做好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推进高职院校学生的心理素质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一、高职学生心理健康的现状

一些调查发现,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令人担忧:在一所全国著名的高等学府里,两年内就有十几个学生因严重的心理疾病而休学或退学;一项以全国12.6万名大学生为对象的调查显示,20.23%的人存在不同的心理障碍。而对于高职学生这个较为特殊的群体来说,问题更突出。徐炳谦等对河北某高职院校的高职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显示,有29.3%的学生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其中有近9.7%的学生存在着中等程度以上的心理障碍。

高职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表现在方方面面。例如,张敏、蒋希等使用SCL-90量表和自编问卷,对湖北职业技术学院护理专业二年级的362 名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发现人际关系不协调、焦虑、抑郁是困扰高职护生的主要心理问题。陈启山、温忠麟使用SCL-90对广东某高职院校187名毕业生进行调查,也有类似的发现:高职大学毕业生有轻度不良健康问题的占21.9%,主要表现为强迫(45.5%)、人际敏感(41.7%)、偏执(33.6%)、敌对(29.9%),较低的为恐怖(15%)、躯体化(10.7%)。有轻度不良健康问题的学生检出率较高,最高高达45.5%。近期,邱开金使用随机抽样法对浙江某职业技术学院的797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发现,高职学生的厌学情绪大、学习自觉性和主动性差、学习成就感弱:进职业院校学习是学生本人意愿的为43.8%,由父母决定的占20.1% ;选择就读职业院校的关键因素是"升学考试成绩不好"者约占50% ,认为"进职业院校读书是无可奈何的选择";热爱所学专业者仅占29.8%;26.5% 的对完成学业"信心不足"或"没有信心"。这表明,高职学生进职业院校学习有"先天不足"的因素,心理发展存在一定障碍的学生也不是少数。

二、加强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对策

(一)充分认识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意义。高职学校生源素质参差不齐,面对学习的压力、经济的压力、行为交往的压力、人格发展的压力、就业的压力以及社会竞争的压力,学生们会产生各种各样的心理困惑和心理行为问题,使学生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和自我意识等方面遇到或产生各种矛盾冲突,严重地影响着学生自身的健康发展,而且也给正常的教育教学工作带来一定的困扰,直接影响学校教育任务的完成与教育目标的实现。不摆脱消极心态的影响,学生将很难适应在校期间的学习与生活,也将影响到将来的工作和事业。为此,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帮助他们客观地认识自己,冷静地面对现实,形成健全的人格,已成为学校各级组织尤其是教育工作者所面临的一项严峻的课题。

科学地认识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是搞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前提,认识上的误区则会严重影响心理健康教育在我国高职院校的深入开展。高职院校应该把高职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到高校素质教育,培养全面素质的人才的思想高度,"注重促进人的心理和谐,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引导人们正确对待自己、他人和社会,正确对待困难、挫折和荣誉"

因此,我们充分认识到,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既是学生自身健康成长的需要,又是社会发展对人的素质要求的需要,也是现代教育的必然要求。因此教育者必先受教育的要求,就自然的提到党委议事日程上来,只有这样才能在广大学生中开花结果,进一步促进学生身心的全面和谐发展,提高管理教育学生的能力。

(二)全面提高心理健康教育队伍的的整体素质。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培养广大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意识,是保障心理健康教育科学有序开展的重要条件。通过专业的学习、培训和交流,建立起以班主任、辅导员为主体,全体老师共同参与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系,在全体教师中树立起关心学生心理健康的意识,创设和构建了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氛围,更新了教育观念,树立起新的学生观、人才观,新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蔚然成风。

一是将心理健康教育全面渗透在学校教育的全过程,融入在学科教学、学校教育活动和班主任工作等各项工作中,使整个教育教学过程得到优化,这是最重要的途径。二是学校不定期地聘请一些校外的专家和本校的老师,针对学生中的一些突出问题、敏感问题开展心理健康专题讲座,很受学生欢迎。三是建立心理健康咨询办公室,由专门人员为学生进行心理咨询,帮助学生进行心理调适。四是在校园刊物上开设心理健康的专题栏目《心理信箱》,针对学生来信中所反映的困扰他们的问题进行答复,对个别同学进行心理辅导。五是选择一些合适的量表,在学生中进行心理测试,通过对心理测试结果的科学分析,使学生了解自己,认识自己,使教师掌握学生普遍的心理状况和不同年级学生的特殊心理需求,为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六是建立学校和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沟通渠道,优化家庭教育环境。

(三)多种形式的开展心理健康载体。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实施主要通过以下途径开展:一是将心理健康教育全面渗透在学校教育的全过程,融入在学科教学、学校教育活动和班主任工作等各项工作中,使整个教育教学过程得到优化,这是最重要的途径。二是学校不定期地聘请一些校外的专家和本校的老师,针对学生中的一些突出问题、敏感问题开展心理健康专题讲座,很受学生欢迎。三是建立学校和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沟通渠道,优化家庭教育环境。通过多渠道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有效地缓解了学生的压力,释放了不良情绪,从而有助于促进学生心理和谐发展,使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和生活中去。

参考文献

[1]唐勇林.10省高职生初就业超本科 并非学历高就好求职.中国教育新闻网

[2]当代大学生遭遇心理困惑[EB/OL]

[3]徐炳谦,张能云. 高职生心理健康教育方法与途径探析[J]

篇7

根据省市主管部门的要求,我校在2006年设立了心理健康教育教研员的岗位,主抓全县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研和培训工作,主要作用是通过组织开展心育培训和心育教研来提高我县专兼职心育教师的育人水平,促进中小学生心理健康。几年来,在心育研培结合上,进行了一番探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一、我县心育教师队伍现状及开课情况

我县有中小学教师5000多人,1289个教学班,然而,专职心育教师只有3人,少的可怜,根本适应不了心理健康教育的需要。根据省市要求,没有专职教师,要配备兼职教师。为此,我县建立了由班主任、校医组成的240人的兼职教师队伍,来承担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任务。3名专职教师,有2名是本科教育心理专业毕业的,1名是学俄语后改心育的,其他兼职教师都没有系统学过教育心理学或心理学,专职教师只分布在两所高中,小学、初中的心育全靠兼职教师。高中有专职教师,开课只限于高一年级,每周一节课。初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没有纳入课时计划,只是定期或不定期的开展一些活动,如专题讲座、主题班会等,随意性强,满足不了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需要。

二、积极开展培训,加强队伍建设

鉴于上述状况,我们积极开展培训工作,来提高专兼职心育教师的能力和水平,注重探索了以下四个培训渠道:

1、指导校本培训。

为了给专兼职心育教师提供学习素材,我们征订了由黑龙江省教育学院编写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读本》一书,供基层学校校本培训之用。同时我们还深入基层学校对《读本》的使用及重点、难点进行指导。指导部分学校编写出《心理健康教育校本培训教材》,并在会议上展示,供同类学校学习、借鉴。

2、组织县级培训。

“十一五”末到“十二五”初,我们举办了三期专兼职心育教师培训班,对243名专兼职教师进行培训。由我们心育教研员和骨干专兼职心育教师作专题讲座,培训的内容包括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概述、教师心理健康与心理保健、中小学生心理发展特点与教育对策等。在培训中,我们还采取了主讲者和学员互动的方式,研究探讨心理健康教育方式方法,以期达到培训的最佳效果。通过培训使专兼职心育教师掌握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知识与技能,为培养心理健康的学生奠定基础。

3、参加市级培训。

从2008年12月至2011年11月,我县共组织1211名班主任参加了齐齐哈尔市教研院举办的心理健康教育培训,一次是面对面培训,三次是网络培训,培训的内容包括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概述、教师职业道德与心理素养、中小学生心理发展特点与教育对策、教师心理健康与心理保健、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设计与实施等。我县的专兼职心育教师都参加了培训。在培训过程中,我们负责组织、指导、布置作业,以此来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研究。通过培训提高了专兼职心育教师的业务水平和专业素质。

4、推荐省级培训。

黑龙江省教育学院综合教育研培部德育与心理健康教研室定期举办骨干专兼职心育教师培训班,我县推荐24名骨干专兼职心育教师参加了3次省级培训。这些骨干得到了省一级专家的培训,他们受益匪浅,回来以后还要承担二级培训的任务。他们在我县的心理健康教育和教研活动发挥着带头作用,有力地推动我县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

三、搭建教研平台,交流心育经验

1、发挥专职教师的示范作用,开展心育观摩活动。

龙江一中、龙江二中是高中,配备了3名专职心育教师,他们参考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读本》和其它资料编写出教案,每周在高一年级上一节心育课,课型有三类:心育知识课、心育活动课、心育辅导课。龙江二中丁艳春老师的心理辅导课在“龙江县‘十一五’中小学德育心育总结表彰会议上观摩,受到与会人员的好评。”龙江一中朱静、周思聪两位老师的心理活动课接受省级检查,受到省教育学院领导的赞扬。3名专职心育教师均在省市“龙心杯”心理健康教育课竞赛中获得一等奖的好成绩。

2、开展主题班队会竞赛,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主题教育。

我县已经开展六届中小学“育人杯”主题班队会竞赛,每次竞赛都有心理健康教育主题,兼职心育教师中的班主任借此机会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如《从容面对挫折》、《走出心理阴影》等主题班会教育效果很理想,教育学生如何从心理上战胜挫折、如何合理宣泄不良情绪、如何调适自己的心理等等,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活动结束后对优胜集体和个人给予表彰奖励,并在县教育信息网上简训,提出活动的优点、不足及建议,为今后开展此项活动提供方向。

3、搭建技能展示平台,调动兼职教师积极性。

由于没有固定的教材,没有固定的课时,我县的兼职心育教师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形式是专题讲座和主题班队会,素材自己找。为了发挥兼职心育教师的作用,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提高他们的专业素质,我们开展了兼职心育教师专业技能展示活动,形式是通过一个或几个心育案例进行演讲,全县有34人参加了展示,达到了很好的交流效果。展示结束后心育教研员进行总结,在内容设计、表达形式和演讲技巧上进行指导。我县推荐参加上级比赛的选手,有5人分别获省市级特等奖,受到上级的好评。

4、举办心育论坛,提升教师心育水平。

为了提升专兼职心育教师的育人水平,我们举办了“心育论坛”,组织、策划论坛的主题、形式和内容。龙江一中、实验小学各出一个代表队在全县会议上展示,每个代表队由6人组成,一个主持人和五个成员,五个成员各以一个心育专题进行演讲或叙事,或者是根据一个大的心理健康教育主题分五部分进行演讲或叙事。演讲结合案例、运用课件,有理有据、有声有色,深深打动在场观众。龙江一中的心育论坛还在省心育课题结题会议上展示,受到省领导的好评。

篇8

常州旅游商贸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是一所国有公办的全日制职业技术学校,是首批国家级重点职业学校,建有省内一流、全国领先的旅游管理实训中心。2010年9月,我校迎来首届导游服务与管理专业内地西藏班,时至今日,我校内地西藏班办班已经有十个年头。内地西藏班是我国教育援藏、教育兴藏的一项重要举措,尤其是职业教育援藏,因其为西藏培养和输送了数以万计在西藏经济、文化、教育等领域发展中,扮演中流砥柱的专业技术人员,具有帮助西藏改变贫穷落后面貌的战略意义。

一、我校开展内地西藏班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必要性

我校的内地西藏班学生(以下简称藏班学生),他们主要来自祖国西南边陲的农牧民子女,他们具有典型的“高原红”肤色,怪诞嬉皮的发型,色彩浓艳的藏装,从头到脚挂满了各种首饰,无所顾忌的口哨和嗨遍整个校园的藏歌等。他们在校园里的识别度非常高,他们以强烈的民族符号和民族文化闯入我校。藏班学生与内地学生存在着巨大的差异,这些差异有语言、肤色、服装、饮食等直接能看到或者感觉到的差异;也有宗教、信仰、风俗习惯、心理等隐藏不易察觉的差异。我们在适应藏文化,他们在适应内地汉文化的同时,悄然进行着跨文化的心理适应。西藏地处高原,气候寒冷,饮食以牛羊肉为主。藏地学生进入到内地,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以及从饮食、就寝、衣着等都改变巨大。他们饮食的不适应、身体的不适应等最先表现出的就是疾病频发。一些在西藏患病的学生病情爆发,患过病的学生旧病复发,尤其是感染过结核病的学生,会在新生入学之初的结核病筛查中被检测出来。加上他们不注意饮食习惯,爱吃方便面,爱喝饮料,不喝开水,而喝生水,导致阑尾炎发病率比较高。这些学生如果生理和心理短时间内难以调整过来,就容易形成水土不服、生活不适应,想回家的学生也随着增多,从而造成藏班学生群体性的怀乡情绪。我校藏班学生主要是年龄在15~18岁之间的初中毕业生,他们正处于“疾风骤雨”的青春期,也是人生发展的关键期。他们离开父母和熟悉的家乡来到遥远、陌生的内地求学三年,跨地域迁徙式学习,使他们在生活和心理上面临巨大的难题和考验。又因为这些学生受年龄、阅历所限,他们往往缺乏在新环境中,主动调适心理的能力,自制能力相对较弱,也更容易情绪化,心理上容易大起大落。他们在新环境中不适应、情绪低落,如果感觉到孤独就容易封闭自己,产生自卑感,心理有更多戒备意识。强烈的民族情感使他们在新的文化环境中更加敏感。同时,也更容易相互抱团,从而为教师管理学生带来困难。内地教育与中西部教育有巨大的差距,原有的母语学习环境变成汉语文化的学习环境,初中单纯的学科教学与职业教育专业教学的转变等,造成藏班学生学习困难加重,厌学情绪严重蔓延。因此,藏班学生内地求学都经历着气候环境适应、日常生活适应、语言适应、学业适应、人际交往适应等问题。其中任何一个方面都是影响他们安心学习和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笔者作为藏班班主任,也是心理健康教育任课教师,认为藏班学生初到内地时,往往会出现自卑、孤独、挫败感、抑郁、攻击行为及各种偏差行为等不良心理和行为。这些不良心理和行为如果得不到教师适当的引导和教育,容易滋生藏班学生对学校常规和思想教育,专业教学及内地学生产生抵触、疏离、对抗和敌意。因此,我校针对藏班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必不可少。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应该根据藏班学生的民族特点、成长规律和心理状态等,思考如何有效开展,降低因跨文化,心理适应不良,而引发心理问题的风险。从而提升藏班学生管理工作的成效,促进藏班学生的身心健康。藏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对我校异地办学模式的全方位考验,也是对我校承办内地西藏班民族教育的整体考验。我们必须高度重视藏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把藏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与学校的事业发展结合起来,与民族团结爱国主义教育结合起来。

二、我校开展内地西藏班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校本实践

我校藏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在实践中探索,在探索中再实践的反复验证中进行的。以下是笔者对藏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一些经验探索。

1.发挥班主任在藏班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中的核心作用。由于有的学校是四个班主任管理一个班级,足以说明藏班学生的管理工作难度和强度很大。虽然,我校还是一个班主任管理一个班级的常规做法。但是,我校的藏班班主任在具体的班级管理工作中,却发挥着教师、父母、保姆、医生和和心理辅导员的多重作用。因此,我校对藏班班主任的选用非常谨慎。被选用的班主任除了要参加校内的教师成长营培训,以及校外的西藏内地班举办的省、市级培训,还要参加针对藏班班主任的心理卫生知识专题讲座。以此,提高藏班班主任及时发现心理上出现异常学生的能力,以及在藏班营造健康心理氛围的能力。我校现在的四名藏班班主任之中,就有一名心理教师,他们都具有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职业资格,并常驻我校藏班管理办公室,我校藏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实现了专门化和专业化。[1]

2.生活教育课堂。鉴于藏班学生在气候环境、生活习惯和作息时间等方面存在的诸多不适应问题,我校开设了生活教育课堂,帮助学生尽快养成良好的饮食起居和卫生习惯。生活教育课堂由带藏班十年的资深班主任和西藏教育厅派驻我校的生活指导教师主讲,根据具体问题有时会按男女生性别分组进行,在每年的春秋季传染病高发期,还会聘请常州市疾病控制中心的医生走进课堂进行教学。[2]

3.建立家长联系机制,完善藏班学生的心理支持系统。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以及社区教育一起发挥作用,形成教育合力,对学生的成长具有重要意义。但是,藏班学生24小时寄宿在学校,藏班学生的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几乎完全脱节,家庭心理支持系统弱小或缺失。教师通过电话联系家长,向家长汇报学生情况,家长所获取的信息是间歇性的。而且,藏班学生主要来自于农牧民家庭,很多学生的父母没有文化或文化水平不高,对孩子除了担心之外,根本不懂得如何进行合适的家庭教育。因此,我校通过创建QQ(微信)家长群的现代传媒方式,建立家长联系机制,让藏班学生能够从家庭中,获得更多情感慰藉,而安心于学校生活。同时,我校也能够及时向家长汇报和反馈学生在校的情况。家长群群主由生活指导教师主要负责,班主任每周一次,每月不低于三次委托生活指导教师向家长群或个别家长发送信息,畅通家校双向交流渠道,使藏班学生不会因为千山万水,而阻断亲情的联系。[3]

4.藏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常态化。我校通过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必修课、心理体验拓展课、心理健康教育专题讲座等系列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提升藏班学生的整体心理素质。对一些特殊学生,包括情绪困扰、行为偏差的藏班学生,教师要进行专业的一对一的个别心理咨询,帮助其顺利渡过心理难关。我校在凝练系列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和个别心理咨询等,藏班心理健康教育资源的基础上,集结出版了《心理健康教育校本课程》与《藏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自助读本》,帮助藏班学生健康成长。

篇9

1.高职学生心理问题不容忽视。高职学生与其他在校大学生一样,具有青少年学生共同的心理特征,同时比其他在校大学生显现出更多的心理问题,如:高考失败的心理阴影导致他们自卑感强烈,情感极其脆弱;高校扩招,就业单位要求升高,高职学生就业压力更大,长久处于悲观状态;对高职教育模式认识不明确,学生长久处于厌学迷茫的心理状态。这些学生常常通过网络游戏、酗酒、抽烟来缓解心理不适,导致心理状态恶性循环。由于心理情绪原因而引起的暴力行为、自杀自虐等不良事件时有发生,这不得不引起高校对高职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重视。2.高职学生微信使用频率高。高职学生是大学生群体的构成之一,是手机网民中的主要群体。《2014年中国青少年上网行为研究报告》由中国网络信息中心于2015年6月,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12月,中国青少年网民规模达到2.77亿,占中国青少年人口总体79.6%。中国青少年新增网民为2072万,增长率为8.1%。而且,中国移动、中国联通等网络运营商针对大学生推出手机上网套餐,上网费用低廉,越来越多的大学生乐于选择手机上网。同时,微信这种即时通信软件自研发以来,主要运用手机进行操作,它的影像和图文显示吸引眼球,独特的“语音对话”和“手机群聊功能”方便联系,可随时随地记录学习和生活状态,朋友圈动态。手机微信深刻地影响着大学生的交友方式和自我表达方式,成为最受高职学生喜爱的新生自媒体。3.利用微信方式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具趣味性和互动性,深受学生喜爱,可增强教学效果。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传统课堂和讲座中,学生接受知识处于被动状态,容易产生厌烦和抵触心理。对微信平台,学生大多利用休息时间关注心理健康信息,变被动为主动,依据个人兴趣和需要选择关注内容,让学生在轻松休闲的网络环境下接触平台的知识和活动,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平台文章可以选择不同于课堂中的专业化理论知识,通俗易懂,贴近生活,学生学习效果更佳。微信平台的网络虚拟性保护学生隐私和账户安全,使学生不必担心言论被同学嘲笑,或更大胆地在网络上通过留言和即时对话与教师进行互动,在自我表达和与教师沟通中调节心理不适。4.微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能扩展受众面,延长教育时长。传统的心理健康教育以心理健康教师为主导,通过心理沙龙、心理讲座、心理健康活动月对学生宣传心理健康知识,这种模式常因场地、时间限制和师资力量不足而导致只有少部分学生能接触到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学校利用微信平台可以扩大活动的受众面,提高在校学生对心理健康的认知和了解。多数在校学生对关系到自身生活的心理健康常识表现出极大的兴趣,但由于获取知识渠道较窄、接触时间有限,不能获取全面的心理健康常识。学生利用手机微信可以随时随地观看信息,有效延长心理健康教育时长。除在校学生外,报考本校学生在填报志愿后就可通过微信信息平台关注心理健康知识,即将毕业和毕业后的学生都可以通过心理健康微信平台在今后的工作中受益。

二、利用微信开展高职学生心理健康工作的途径

1.建立微信平台,定期推送心理健康知识。微信公共平台的用户可以定期推送消息、传播品牌文化。2013年9月,西北工业大学推出“大生活圈”手机微信平台,定期推送研究生关注的校内外学术、科研、生活、就业等信息,发送哲理、励志小故事,为研究生提供各类校内信息查询服务,调查了解研究生的学习生活意见和建议。开学短短两天,微信的关注已经达到1500余人,微信强大的感召力和吸引力可见一斑。在微信时代,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可以通过建立心理健康服务平台开展高职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通过丰富的内容和定期推送信息吸引在校大学生的关注。但应注意推送内容要贴近高职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要与他们的日常生活有关,这样能获得更多的关注,顺畅地传播心理健康信息。微信平台具有评论功能,教育工作者可以回复留言,在微信平台上和学生沟通交流。2.构建心理健康教育层级网络交流平台,增进交流。传统心理健康教育层级网络是由三级构成:第一级,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第二级,各院系学生工作人员;第三级,朋辈心理委员。在微信广泛应用之时,学校利用微信群可以构建心理健康教育层级网络。学校建立各层级微信群,鼓励传统各层级中从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教师、辅导员、学生干部使用微信,在微信群上定时讨论活动和心理知识,实现信息的交流、反馈和传送。在师资力量有限的情况下,朋辈心理健康平台的搭建非常有必要,可以建立由心理爱好者、心理社团、班级心理委员组成的网络心理工作团体,对其进行心理培训,内容可选择基本心理健康知识和常用调节技巧,通过考核的学生推荐为朋辈心理咨询师,可对同学的困扰进行网络上的疏导,建立网络心理自助系统。3.利用朋友圈,提升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的“微”能力。微信时代,人人微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更要主动进入微信阵地,熟悉微信“聊天”“即时对讲”“朋友圈”“摇一摇”“附近的人”“公众平台”等功能。以微信为载体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时有必要对教师进行专门的培训,提高教师的微信运用能力和觉察能力等“微”能力,善于从学生的朋友圈信息中发现存在的问题,尽早介入,预防心理问题严重化,让学生感觉到他们是被关心的、被尊重的,从而使他们早日认识到自身存在的问题,走出内心的迷茫,切实提高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有效性。4.扩大宣传,调动学生关注微信心理健康内容的积极性。在调查中发现,微信在大学生中普及度虽高,但功能没有被充分利用。通讯是大学生使用最频繁的功能,其次是浏览公众平台,微信只是因其语音对话的方便性才逐渐取代了QQ通信。即使部分同学在使用公众平台浏览信息,大多是进行休闲娱乐性质的浏览,缺少自主学习和调节心理健康的意识。因此,学校必须通过校园媒体、宣传栏、心理讲座、心理课堂大力宣传,使学生自主关注微信平台进行心理健康知识的学习,了解微信不仅可以娱乐休闲还可以学习知识,提升心理健康水平帮助自己走出迷茫,高效地学习和生活。在微信平台建立初期,学校可通过全校心理健康活动参与程度设立奖惩制度,就学生表现活跃程度和考核分数适当奖励额外学分,鼓励学生主动关注心理健康微信平台。5.使用微信开展心理健康工作的挑战。学校利用微信可以迎合学生的喜好,为心理健康教育增加新的工作途径,弥补传统教学的不足,令学生更容易接受和学习。但在使用微信时,学生容易忽略使用时间,影响正常的学习和生活,造成过度使用。在宣传心理健康微信平台的同时,注意教育学生不要过度迷恋和使用微信,否则会导致另外一系列心理问题和障碍的出现。微信时代如何利用微信趋利避害的传播心理健康知识,是网络时代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作者:丁文君 单位:甘肃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篇10

1.认真贯彻上级主管部门的有关精神,加强对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把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结合实际渗透到德育工作中去。成立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定期召开领导小组会议,商讨学校心理健康工作。每学年初制定计划,学年末对相关工作进行总结。

2.教师要为人师表,言传身教,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必须首先做到。心理健康教育辅导员要认真上好心理健康教育课,并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建设好校园环境建议,使学生有良好的校园心理环境。

3.班主任工作要扎实,成为学生发展健康心理的启迪者和榜样,把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结合起来,在指导班队工作时,要发展学生良好的自我意识,培养自主能力,自我教育能力。

4.建立心理健康辅导站,热情接待学生和家长来访。心理辅导教师必须经过相关培训后才可上岗。本着为学生的健康发展的宗旨,科学地给学生以教育、指导和心理支持。定时对学生进行心理测验。定期举行心理辅导教师工作会,组织培训,交流工作经验和遇到的问题。为保证档案资料的保密性,除心理教师,其他人不得单独呆在咨询室。做好档案收集整理:工作,对咨询纪录、咨询信件、心理测验数据、工作文件、参考材料等定期存档。

5.做好平时宣传教育工作,做到:专栏固定,信息畅通,辅导及时。通过宣传专栏、红领巾广播等阵地,耐心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根据学生特点、心理需求,大力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去提高认识,全面促进心理素质。心理教育、辅导的内容、方式要符合文化传统、国情、地方情况以及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需求,内容要适时、适量、适度。

6.将心理素质教育纳入学校工作日程之中,融进日常教育教学中。鼓励老师开展心理教育研究,确保每年有一定数量的科研论文。

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岗位职责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中小学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从事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专职教师和兼职教师是开展这项教育工作的骨干队伍。

(一)基本责任

1.协助学校校长、学校管理工作者和学校教师改进教育教学工作和管理工作,积极从学生心理发展和心理健康教育的角度提出各项建议、意见和评价,发挥心理指导与顾问的作用。

2.帮助学校全体学生在心理素质方面得到良好发展,帮助学生预防和克服智力、情感、意志和个性发展中的偏差,帮助学生解决心理上的各种冲突、人际交往中的问题以及升学就业上的困惑,发挥心理辅导与助人自助的作用。

3.协助学校有关职能部门共同开展家长学校工作,积极做好家庭心理健康指导,帮助家长、教师、学生之间发展良好的交往关系,发挥心理指导和协调的作用。

4.开展学生心理健康状态的调研和学校心理健康服务工作,在学生面临各种心理危机时为学生提供及时的心理干预,完成上级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布置的专项任务,发挥心理研究和促进的作用。

(二)基本任务

1.承担和开设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能了解学生的兴趣、学习水平、爱好、能力以及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设计各种形式的适合于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心理活动训练,促进学生心理能力和心理水平的健康发展。

2

.指导和协助学校班主任、德育工作者和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教师开展心理辅导活动,主动为他们提供各种培训和指导,帮助他们提高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能力和心理辅导能力。

3.协助校长开展提高学校全体教师和工作人员的心理健康水平的工作,帮助教师解决自身所遇到的各种心理问题,提高教师的心理调节能力,以保证全体学生能在和谐健康、积极向上的学校心理环境中健康成长。

4.指导和帮助学校各年级开展家长学校的工作,为家长提供家庭教育、学习辅导、升学就业、家庭心理环境建设等方面的心理咨询和心理服务。

5.测量和诊断学生在智力、个性和情感方面的发展状态以及产生偏差的原因,能从心理和教育的角度制定干预、矫治以及预防的措施。在学校统一安排下,为学生建立相关的心理健康档案。

6.主持和开展学校心理辅导室的各项心理服务工作,能为学生在学习能力、人际交往、情绪调控、个性发展、青春期性健康等方面提供各种有效的自我发展方法与策略,为学生心理发展提供科学的指导。

(三)基本职业道德准则

1.努力掌握坚实精深的专业科学知识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在自己的专业上应不断努力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既要对心理学、心理健康学、心理咨询学的基本理论和概念、基本内容和原则、基本技术和方法十分熟悉、运用自如,又要能通过自己的工作经验和能力准确地、全面地、深入地了解全体学生和来访学生,能科学准确地判断和鉴别学生的心理问题,熟练选择运用各种心理辅导技术为学生提供可靠的心理服务。能事实求是地对待自己的心理知识和心理辅导能力,对超出自己能力范围的学生个案,应当及时转介到有关专业人士或专业部门,不能延误学生心理问题的解决和心理健康的发展。

2.坚持发扬诚实守信的工作作风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在工作中应坚持发扬谦虚、谨慎、诚实、守信的工作作风。应始终以事实求是、老老实实的态度对待每一位学生。在学生心理辅导过程中所讲的每一句话、所答应的每一件事都必须认真兑现,尽力做到,要让学生始终得到充分的信任感和安全感。要努力使自己所做的每一项工作都有利于和学生建立良好的交往关系,有利于及时减轻学生心理压力和心理焦虑,有利于心理健康教育的顺利开展。

3.始终保持热情友善的交往态度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在与学生交往中应始终保持热情友善的交往态度,应始终让学生感到可亲可爱,努力通过自身的热情友善帮助学生消除心理防卫;努力通过尊重学生、平等地对待学生帮助学生敞开心扉、主动地与自己交往。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从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这里得到温暖、关注和帮助。

4.严格遵守为来访学生保密的心理辅导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