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业造林论文模板(10篇)

时间:2023-03-07 15:21:50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林业造林论文,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林业造林论文

篇1

1.2我国竹材资源丰富南方的竹材资源丰富,竹林面积约占全世界的1/3左右,其储量很大,一定程度上可以作为木材的替代品。因此,在开发林业资源和林产品时要重视这一优势。

1.3森林资源总量少在社会经济中,随着各个领域的不断发展,林产品需求量很大,加上人造板工业比较落后的局面,林产品加工的总体水平不高。这就更迫切的需要具有合理的森林资源。

2改善林业资源的措施

针对我国林业资源存在短缺的问题,必须尽快改善森林资源短缺的局面,从而保证我国的森林资源和林业产业的良好发展。

2.1了解培育林业资源的有效方法为了发展林业产业,拓宽林业经济,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生产生活需要,必须了解培育林业资源的有效方法。目前,培育林业资源的方法主要有:人工种植培育法。这是目前我国林业资源短缺现状下所采用的最有效的方法,有针对性地进行培育和栽植所需的森林资源种类。天然林资源保护法。加强现有森林资源的保护,防止森林资源不必要的流失。封育结合培育法。对一些生产周期长,并比较珍贵的树种采取相应的保护和培育措施。播种与移栽相结合的方法。这种方法能够较快的营造经济林和用材林,是目前发展林业资源比较好的方法。

2.2发展中国式的林业针对我国森林资源的现状,我国今后应该走具有中国特色的林业发展道路,加大林业生态建设,促进林业快速的发展,实施林权改革,加快天然林保护工程,增大自然保护区的质量和数量,改善和保护生物的多样性,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3合理造林,规范造林方法

造林是比较复杂的一项工程,必须从实际情况出发,先要选择合适的造林土地,通过对土地进行整理,来改善林木的立地条件和土壤的物理性状、保持水土、提高造林的成活率、促进幼林的生长和发育。另外,还要加强更新造林管理、降低造林生产投入,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合理选择造林树种。

3.1播种造林法将林木种子直接播种在需要的土地上进行造林。此法由于不需要育苗,造林的效率高,适合于大面积的造林。但此法对造林的立地条件要求较高,而且对幼林的抚育管理要求也较高。此法适合于种子颗粒大、易发芽、种源充足的树种。另外,还要有充足的水源。偏远地区更易于幼苗的生长。具体方法有:块状播种法、穴播法、条播法及撒播法等。撒播法又可分为人工撒播法及飞机撒播法2种。

3.2繁殖造林法繁殖造林法是指利用现有林业资源的树木的某一部分,繁殖新的树木。此方法主要是利用树木的干、枝、根等部位所具有的生根发芽的特性,进行直接造林。其特点是节省育苗时间和费用,技术简单、容易操作、林木成活率高、幼树初期生长较快、具有母树的优良性状。

3.3移栽造林法移栽造林法是指将种子繁育的幼树苗进行移栽,选择适宜的林地,种植在所需要造林的区域。该造林法的特点是造林效率高,但移栽后的树苗需要加强管护。幼苗移植过程中会对新环境产生不适,因此要加强对树苗的管护。此法苗木成活率较高,造林质量也能得到保障。

3.4合理选择造林树种造林前要做好充分的前期准备工作,要因地制宜,合理选择造林树种。不能只考虑经济导向来改变树木的自然生长环境,要根据土质和自然环境选择合适的树苗,尽量少引进外来树种,提高树苗的成活率。另外,还要适当的提高种植阔叶林面积的比例,对于加快改善土壤环境、提高林分质量、保持土壤湿润、增加土壤肥力、改变林相林貌、增加生物多样性及观赏性、提高抗病虫害能力、调节气候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3.5合理选择造林时间传统造林时间一般以春季为主,但黄河以南地区也适合冬季造林。冬季在树木休眠状态下移植,有利于树木成活。但在干旱和严寒的林区,造林还要以春季为主。

3.6挖穴栽植应注意的问题挖穴栽植进行造林时,应根据不同的树种和地区的特点,确定挖穴的大小。挖穴栽植时要保持苗木的直正,有利于苗木的根系向四周水平伸展,保证苗木吸收水分。

篇2

1我国林业资源发展的现状

1.1森林资源发展空间大

我国森林资源总的变化趋势是:森林面积逐年增加,每年以200万hm2速度递增,林木生长量开始大于消耗量,森林资源的发展在数量上开始走出“低谷”,扭转了长期以来森林资源下降的局面,实现了森林面积和森林蓄积的“双增长”。森林资源是决定林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加WTO后冲击的重点虽然是林产工业,但竞争的焦点却在于林业产品,而林产品的关键原料在于森林资源。

1.2竹资源丰富我国是世界竹类资源最为丰富、竹类栽培和加工利用最为悠久的国家。其竹林面积达700万hm2,约占世界竹林面积的1/3、用材竹林总蓄积量约9700万t。竹材和竹制品,无论在品种还是在产量方面,在世界上我国均为首位。竹林中的竹笋和竹荪是天然保健食品,也是出口创汇的重要资源。

1.3盛产松香和林副特产品我国松香每年产量在40万t左右,居世界首位。除供应国内市场外,也是大宗出口商品。我国脂松香在国际市场上有很高的声誉,占据重要地位。近几年出口量均在20万t左右,年创汇均在1亿美元以上。我国芳香油年产量2~3万t,其中桉树芳香油在世界市场上占有绝对优势。

我国林副特产品资源丰富,其中不少是名特优产品。在国内外享有很高信誉,具有较强劲的国际市场竞争能力。基本垄断了港澳市场,在东南亚、日本、德国市场上占有很大份额。

1.4国内市场需求旺盛我国经济发展迅速,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很快,对林产品市场的需求十分旺盛。由于近年来我国在建筑业、室内装饰、家具等方面以及对纸产品的需求增加迅速,其木材、人造板、纸产品的市场前景十分广阔,这就为我国林产工业企业提供了良好的市场环境。

1.5森林资源存量小、质量低我国是一个森林资源贫乏的国家,其特点是存量小、分布不均、森林质量下降、结构不合理,经营管理水平低,林木生长量不高。

2、整地、造林的一些程序、方法

造林地的整理是在造林前改善环境条件的一道主要工序。通过整地可以改善造林的立地条件、清除灌木、杂草和采伐剩余物。在造林前后的一段时间里,增加直接投射到地面的透光度;还可以改变小地形,使透光度增加或减少。整地清除了地表植被,增加透光度,因而在白天地表层的温度要比有植被覆盖时上升得快,整地后改变了土壤物理性,使土壤温度状况发生变化。因而,能提高造林成活率及使幼林的生长情况显著改善。整地还能保持水土、减免土壤侵蚀,同时也有利于造林施工,提高造林质量。

2.1造林地的清理造林地的清理,是造林整地翻垦土壤前的一道工序,把造林地上的灌木、杂草、竹类以及采伐迹地上的枝丫、梢头、站秆、倒木、伐根等清除掉。分为全面清理、带状清理和块状清理3种方式。

清理的方法可分为割除清理、火烧清理和用化学药剂清理。割除清理可以是人工,也可以用机具,如推土机、割灌机、切碎机等机具。清理后归堆和平铺,并用火烧方法清除。也可以采用喷洒化学除草剂,杀死灌木和草类植物。

2.2整地方式和方法整地方式分为全面整地和局部整地。局部整地又分为带状整地和块状整地。全面整地是翻垦造林地全部土壤,主要用于平坦地区。局部整地是翻垦造林地部分土壤的整地方式。包括带状整地和块状整地。

带状整地是呈长条状翻垦造林地的土壤。在山地带状整地方法有:水平带状、水平阶、水平沟、反坡梯田、撩壕等;平坦地的整地方法有:犁沟、带状、高垄等。

块状整地是呈块状的翻垦造林地的整地方法。山地应用的块状整地方法有:穴状、块状、鱼鳞坑;平原应用的方法有:坑状、块状、高台等。

2.3造林方法播种造林法:又称直播造林,是将林木种子直接播种在造林地进行造林的方法。这种方法省去了育苗工序,而且.施工容易,便于在大面积造林地上进行造林。但是这种方法造林对造林立地条件要求较严格,造林后的幼林抚育管理措施要求也较高。播种造林的适用条件:适合于种粒大、发芽容易、种源充足的树种,如橡栎类、核桃、油茶、油桐和山杏等大粒种子。其要求造林地土壤水分充足,各种灾害性因素较轻,对于边远且人烟稀少地区的造林更为适宜。

播种造林的方法有:块状播种、穴播、缝插、条播和撒播等。播种前的种子处理包括消毒、浸种和催芽等措施,对保证春播,早出芽,增强幼苗抗旱能力,减少鸟兽等危害极为重要。

植苗造林法:又称栽植造林、植树造林,是用根系完整的苗木作为造林材料进行造林的方法。其特点是对不良环境条件的抵抗力较强,生长稳定,因此,对造林地立地条件的要求相对地说不那么严格。但是,在造林时苗木根系有可能受损伤或挤压变形和失水,栽植技术要求高,必须先育苗,却也节省种子。总之,植苗造林法受树种和造林地立地条件的限制较少,是应用最广泛的造林方法。

篇3

一、我国林业资源发展的现状

1.1森林资源发展空间大。我国森林资源总的变化趋势是:森林面积逐年增加,每年以200万hm2速度递增,林木生长量开始大于消耗量,森林资源的发展在数量上开始走出“低谷”,扭转了长期以来森林资源下降的局面,实现了森林面积和森林蓄积的“双增长”。森林资源是决定林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加WTO后冲击的重点虽然是林产工业,但竞争的焦点却在于林业产品,而林产品的关键原料在于森林资源。

1.2竹资源丰富我国是世界竹类资源最为丰富、竹类栽培和加工利用最为悠久的国家。其竹林面积达700万hm2,约占世界竹林面积的1/3、用材竹林总蓄积量约9700万t。竹材和竹制品,无论在品种还是在产量方面,在世界上我国均为首位。竹林中的竹笋和竹荪是天然保健食品,也是出口创汇的重要资源。

1.3盛产松香和林副特产品我国松香每年产量在40万t左右,居世界首位。除供应国内市场外,也是大宗出口商品。我国脂松香在国际市场上有很高的声誉,占据重要地位。近几年出口量均在20万t左右,年创汇均在1亿美元以上。我国芳香油年产量2~3万t,其中桉树芳香油在世界市场上占有绝对优势。我国林副特产品资源丰富,其中不少是名特优产品。在国内外享有很高信誉,具有较强劲的国际市场竞争能力。基本垄断了港澳市场,在东南亚、日本、德国市场上占有很大份额。

1.4国内市场需求旺盛我国经济发展迅速,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很快,对林产品市场的需求十分旺盛。由于近年来我国在建筑业、室内装饰、家具等方面以及对纸产品的需求增加迅速,其木材、人造板、纸产品的市场前景十分广阔,这就为我国林产工业企业提供了良好的市场环境。

1.5森林资源存量小、质量低我国是一个森林资源贫乏的国家,其特点是存量小、分布不均、森林质量下降、结构不合理,经营管理水平低,林木生长量不高。

二、整地、造林的一些程序、方法

造林地的整理是在造林前改善环境条件的一道主要工序。通过整地可以改善造林的立地条件、清除灌木、杂草和采伐剩余物。在造林前后的一段时间里,增加直接投射到地面的透光度;还可以改变小地形,使透光度增加或减少。整地清除了地表植被,增加透光度,因而在白天地表层的温度要比有植被覆盖时上升得快,整地后改变了土壤物理性,使土壤温度状况发生变化。因而,能提高造林成活率及使幼林的生长情况显著改善。整地还能保持水土、减免土壤侵蚀,同时也有利于造林施工,提高造林质量。

2.1造林地的清理造林地的清理,是造林整地翻垦土壤前的一道工序,把造林地上的灌木、杂草、竹类以及采伐迹地上的枝丫、梢头、站秆、倒木、伐根等清除掉。分为全面清理、带状清理和块状清理3种方式。

清理的方法可分为割除清理、火烧清理和用化学药剂清理。割除清理可以是人工,也可以用机具,如推土机、割灌机、切碎机等机具。清理后归堆和平铺,并用火烧方法清除。也可以采用喷洒化学除草剂,杀死灌木和草类植物。

2.2整地方式和方法整地方式分为全面整地和局部整地。局部整地又分为带状整地和块状整地。全面整地是翻垦造林地全部土壤,主要用于平坦地区。局部整地是翻垦造林地部分土壤的整地方式。包括带状整地和块状整地。

带状整地是呈长条状翻垦造林地的土壤。在山地带状整地方法有:水平带状、水平阶、水平沟、反坡梯田、撩壕等;平坦地的整地方法有:犁沟、带状、高垄等。

块状整地是呈块状的翻垦造林地的整地方法。山地应用的块状整地方法有:穴状、块状、鱼鳞坑;平原应用的方法有:坑状、块状、高台等。

2.3造林方法播种造林法:又称直播造林,是将林木种子直接播种在造林地进行造林的方法。这种方法省去了育苗工序,而且.施工容易,便于在大面积造林地上进行造林。但是这种方法造林对造林立地条件要求较严格,造林后的幼林抚育管理措施要求也较高。播种造林的适用条件:适合于种粒大、发芽容易、种源充足的树种,如橡栎类、核桃、油茶、油桐和山杏等大粒种子。其要求造林地土壤水分充足,各种灾害性因素较轻,对于边远且人烟稀少地区的造林更为适宜。

播种造林的方法有:块状播种、穴播、缝插、条播和撒播等。播种前的种子处理包括消毒、浸种和催芽等措施,对保证春播,早出芽,增强幼苗抗旱能力,减少鸟兽等危害极为重要。

植苗造林法:又称栽植造林、植树造林,是用根系完整的苗木作为造林材料进行造林的方法。其特点是对不良环境条件的抵抗力较强,生长稳定,因此,对造林地立地条件的要求相对地说不那么严格。但是,在造林时苗木根系有可能受损伤或挤压变形和失水,栽植技术要求高,必须先育苗,却也节省种子。总之,植苗造林法受树种和造林地立地条件的限制较少,是应用最广泛的造林方法。

篇4

2林业资源培育技术

当前,为加快资源培育,及时供应林业产品市场,发展林业经济,采用植苗更新培育方法是其中较为理想的技术措施之一。由于境内地形地貌复杂和林木生长周期较长等,这就决定了造林地种类的多样化,整地任务艰巨,且整地质量和效果要求较高等。首先要对造林地土壤结构、养分和水分等方面进行改善,清除有杂草和灌木的林地,深翻土壤,经过这样整地后改善了土壤水热条件,肥力增加,使得人工栽植省力又省工,有利于播种后种子发芽和幼苗期根系生长及成活,避免林间植被与林木相互竞争林地营养空间,提高了造林质量。要根据栽植林木的不同进行林地整理,并因地制宜开展全面、带状或块状整地,一般平原和沙荒及水土流失较轻的坡地适用于全面整地,在整地带之间存留一定宽度的不垦带有利于保持水土;同时,依据苗木特性确定整地面积大小,面积大的林地山地要留有穴状、鱼鳞坑等,平原留有坑状、高台等,这样既可提高土地使用率,又可防止水土流失。翻理林地前,要将整地清理的杂草、灌木以及采伐过的倒树、枝丫、伐根等处理干净,可利用人工、机具割除,然后,归堆铺平用火烧清除,还可以采用化学农药喷洒,以杀死杂草和灌木植物。

3造林方法

3.1造林树种选择

现代造林遵循适地适树、因地制宜、因地而异等种植理念,常常合理搭配树种选择和块状套种,这样既改善了土壤结构和质量,有效增加土壤保湿能力和土壤肥力,也提高了阔叶林面积和造林质量,同时,还有效改变了林业面貌和多样性,营造了多样化自然环境,减少了病虫害的发生。使生态趋于平衡,对安化县地理环境、自然气候及生态平衡都有很好的改善。

3.2林木繁殖方法

3.1.1直播造林

这种方法施工简单,省去了育苗工序,适用于大面积林地造林,但是直播造林只适合种粒大、易发芽、种源充足的树种,在撒播时林地土壤必须水分充足,才有利于种子发芽生长;而且对于后期幼林抚育管理要求也较高。因此直播造林常选择偏远、人烟稀少、自然灾害较轻的地区,有撒播、穴播、条插、缝插和块状播种等。

3.1.2分殖造林

安化县竹子繁殖造林可采用利用竹子地下茎直接造林,该技术简单,易操作,不但节省了育苗时间和费用,而且成活率高,幼林扎根后生长较快,可充分保持母本优良性状。这种方法对造林地的立地条件要求较高,分殖材料受母本数量和分布状况限制较大,适用于竹子、杨树、柳树等营养繁殖树种。

3.1.3植苗造林

除了直播和分殖造林外,还可采用植苗造林法,通常利用一年生实生苗进行育林。

3.2造林最佳时间

传统造林时间以春季为主,随着造林技术推广和树木引种成效,植树造林工作均有所提前,通常可在每年的12月到翌年2月完成,最晚不超过3月,冬季和初春季节温度偏低,苗木大都处于休眠状态,起苗和栽苗时水土流失较小,苗木栽植后更易于成活,有利于苗木根茎生长,提高抗逆性。这个时节造林第一年生长量可远超秋季造林20.00%,阴雨天和雨过天晴时候最为适宜。

篇5

落叶松的种子粒比较小,生长初期的幼苗弱嫩,苗圃地应选在交替便利、地势平坦、土质深厚、土壤疏松、排水良好、浇灌方便,比较肥沃的中性或微酸性的沙壤土进行育苗。

2整地

由于落叶松幼苗的根系非常纤弱细嫩,根须的下扎力与扩展力较差,因而一定要深耕细耙,尽量使土壤变得疏松透气。通常是结合秋季起苗进行翻耕。如有条件可采取深翻,其深度在30公分左右,翻后不耙,可有助于春季耙地后的土壤保墒。落叶松的幼苗对土壤肥力有较高的要求,因其扎根比较浅,只能吸收土壤表层的养分,如果幼苗的密度大,就要提供足够的养分。这一阶段通常每亩应施优质农家肥8000公斤以上,最少不应低于6000公斤。过磷酸钙每亩40~50公斤。施肥最好采用分层法,即翻地与坐床时各施入一半,这样会使苗木在不同的生育期都会得到充足的养分供给。

二、种子处理

播种前先将种子用0.5%高锰酸钾溶液浸泡消毒3~4小时,然后用清水冲洗干净种子表面的溶液,再放到45℃左右的温水中浸泡24~36小时,后捞出晾干加入三倍于种子体积的细河沙均匀混合,最后放入发芽坑内进行催芽。发芽坑最好安排在向阳背风处,坑的深度与宽度约50公分即可,其长度可根据具体需要而定。种子放好后在坑顶部加盖塑料薄膜,如夜晚气温较低再加盖一层草帘等物,以防因温度低影响出芽。每天将种子均匀翻动1~2次,直到有35%以上的种子裂嘴便可进行播种。

三、播种

1适时早播

当土壤已经化冻,平均气温在12℃以上,苗床表层土温度达到8℃以上即可播种。

2适量播种

根据以往经验,发芽率在30%~40%之间的,种子播量为每亩7~8公斤,发芽率在40%~50%之间的,种子播量为每亩6~6.5公斤,发芽率在50%以上的,种子播量为每亩5~5.5公斤。

3覆盖保温

种子播种完成后,上面应覆盖一层细沙。由于落叶松的种粒小,覆沙厚度在0.5公分即可。然后再在上面用干枯稻草薄薄覆盖一层,并用草绳类压住,以防大风。待小苗出床后,视情况及时撤去草帘。

四、苗期管理

1及时浇水

这一时期首先是保持苗床表土湿润,提高地表温度,以保证种子及时萌发以及幼苗出土时所需的温度与水分。出苗期一般在3周左右,这一阶段要少浇、勤浇,不使土层干裂。当苗木长出第二轮真叶时,开始进入快速生长期,由于此时的气温在逐步升高,蒸发量也随之加大,所以浇水量也要相应增加,并且每次都要浇透。

2合理追肥

要保证苗木质量,就要及时进行追肥。当幼苗进入速生期后,生长速度加快,主根伸长,侧根增多,因而需要大量的养分供应。如此时发现叶片窄而薄、新叶短、叶发黄,属于缺氮;如果是叶色老率,生长缓慢,则视为缺磷。可追施腐熟的人、畜尿粪肥,在6月下~7月中旬进行追施,到7月底前应停止追肥。

3及时间苗

由于在播种时种子播撒不均匀或由于种子自身的问题,造成出苗不均。所以,为使苗木密度分布均匀,应适度间苗。通常分为两次间苗,第一次每平方米可留苗700株左右;第二次作为定苗,每平方米可留550~600株左右。间苗要认真,剔除其病、弱、残苗。

4防霜冻

待幼苗出土后,要注意天气的变化,因春季经常会出现晚霜,尤其是晚间。因此,一旦气温下降,及时做好幼苗的防寒保暖工作。

5除草松土

及时清除杂草,不然会影响到苗木的生长。播种后可采用化学除草,即出苗前喷洒40%除草醚,2~3次。苗木拔节后,本着除早和除小的原则,及时进行人工除草,以保证苗木有足够的生长空间,并充分利用水、肥、光资源。每隔两周左右进行一次松土,其深度以不伤到幼苗根部为准。

6病虫害防治

落叶松幼苗初期易患松苗立枯病,应采用播前种子消毒和土壤消毒处理的方法进行防治。当幼苗基本出齐后,可选用等量式波尔多液0.5%~1.0进行喷洒,每隔1周进行一次,连续3~4次。虫害防治主要针对地老虎和蛴螬。播种前可用甲拌磷5公斤/亩施于土中,也可用敌百虫拌毒饵引诱杀虫。在速生期内如发现有蛴螬活动,可进行人工捕捉,效果也不错。

五、造林技术

1起苗

由于落叶松苗木春季萌动早,所以最好在秋季起苗,第二年春季栽植。起苗应在苗木落叶后实施,并事先进行一次灌水,以防起苗时伤根。

2密度

选择立地条件较好的地块,其密度为每亩300株左右为宜,株行距约1.5×1.5米。如立地条件较差,其密度为每亩250株或400株左右,株行距为2×1.5米。

篇6

2套篓造林技术控制风蚀沙埋的效果

为了解套篓造林技术对防风固沙能力的影响,对风蚀沙埋造成的主要后果进行了观察、测定和统计。结果显示:(1)套篓造林的平均风蚀率为8.0%、平均风蚀深度1.0cm、最大风蚀深度3.0cm,不套篓造林的平均风蚀率为20.0%、平均风蚀深度4.0cm、最大风蚀深度7.0cm。(2)套篓造林的平均沙埋率8.0%、平均沙埋深度1.0cm、最大沙埋深度3.0cm,不套篓造林的平均沙埋率70.0%、平均沙埋深度4.5cm、最大沙埋深度7.5cm。(3)套篓造林的树干通直个体占95.0%、弯曲个体占5.0%,不套篓造林的树干通直个体占70.0%、树干弯曲个体占30.0%。由此表明:套篓造林技术可以有效地减轻风蚀沙埋现象,利于苗木的正常生长发育。

3套篓造林技术提高土壤含水量的效果

由表2可见:套篓处理的土壤含水率达到4.18%,土壤水分储量高达7.09t/hm2;而不套篓处理的土壤含水量仅为2.71%,土壤水分储量为4.60t/hm2;套篓的土壤储水量高出不套篓2.49t/hm2,提高幅度为54.13%。差异显著性检验结果显示:套篓处理的樟子松林地土壤含水率、土壤水分储量极显著高于不套篓处理的林地土壤,即土壤含水率、土壤水分储量差异由是否套篓而造成。究其原因,套篓通过减小光照强度、降低风速减少土壤和树体水分的无效蒸散;没有套篓的土壤和树体全部暴露在强烈的日照之下,土壤和树体水分蒸散较快。由此表明:防护篓通过减小光照强度、降低风速有效减少土壤和树体水分的无效蒸散,有利于土壤和树体的水分保持,从而提高土壤含水率和土壤储水量。

4套篓造林技术改善土壤养分状况的效果

由表3可见:除了土壤pH值和土壤全钾储量外,套篓造林的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有效磷储量极显著高于不套篓林地的土壤,水解氮、速效钾显著高于不套篓林地的土壤。与不套篓造林相比,套篓造林可使林地土壤有机质、全磷、全氮分别增加366.96kg/hm2、19.63kg/hm2、19.62kg/hm2,相应的提高幅度分别为83.86%、100.05%、49.99%;可使林地土壤水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分别增加0.98kg/hm2、0.60kg/hm2、2.13kg/hm2,相应的提高幅度为27.84%、60.61%、20.02%。根据观察发现:套篓造林之所以能够改善林地土壤的养分储量,原因在于套篓能够减轻风蚀将枯枝落物吹出树穴的现象,并可将枯枝落物聚集在防护篓内外,通过分解向土壤提供养分。由此表明:套篓可以减轻风蚀将枯枝落物移出林地并将其聚集在防护篓内外,从而提高林地土壤的养分含量。

5套篓造林技术对林地其他特性的改善作用

为了解套篓造林技术的其他作用,对林地动物危害程度、物种多样性、生物结皮等特征进行了统计和比较。结果表明:套篓林地的动物危害率在5.0%以下,不套篓林地的动物危害率大于20.0%;套篓林地拥有天然灌木4种~6种、盖度15%~20%以及草本植物2种~4种、盖度5%~10%,不套篓林地拥有天然灌木2种~4种、盖度小于5%以及草本植物1种、盖度小于5%;套篓林地的生物结皮厚度在1cm~3cm之间,生物结皮的盖度在5%~10%之间,不套篓林地未发现生物结皮现象。由此表明:防护篓不仅能通过阻挡作用减轻动物危害,而且可通过改善林地水分和养分作用提高林地物种多样性、促进林地生物结皮的形成。

6套篓造林技术提高造林效果的作用

由表4可见:套篓的造林保存率高达96.67%,不套篓的造林保存率仅66.67%,套篓比不套篓的造林保存率提高30.0%。差异显著性检验结果显示:套篓林地的造林保存率极显著高于不套篓林地,即造林保存率的高低由是否套篓决定。由表5可见:套篓造林的树高、地径、冠幅生长量比不套篓造林分别提高36.70%、42.37%、48.33%,而树冠覆盖率、生产力增加幅度则高达223.87%、303.70%。差异显著性检验结果显示:套篓林地的生长量、林冠覆盖率、林地生产力极显著高于不套篓林地,即生长量、树冠覆盖率、生产力高低由是否套篓决定。上述结果表明:套篓造林技术不仅可以提高保存率,而且可以大幅度地提高林木生长量、树冠覆盖率及林地生产力。

7套篓造林技术提高造林效果的生物量调节机制

根据表6计算可知:套篓造林的总生物量投资(积累)比不套篓造林提高168.02%,树干、枝条、叶片、根系的生物量投资(积累)分别比不套篓提高128.93%、205.36%、236.11%、102.22%。由此表明:采用套篓造林技术可以大幅度提高种群总生物量及各个构件的生物量投资,为其生长奠定物质基础。由表6还可看出:在生物量的分配中,套篓造林的地上生物量占90.79%、地下生物量占9.21%,不套篓造林的地上生物量占87.69%、地下生物量占12.31%。在地上生物量的再分配过程中,套篓造林的树干占36.84%、枝条和叶片占53.95%,不套篓造林的树干占43.21%、枝条和叶片占44.49%。由此表明:采用套篓造林的情况下,种群将更多的生物量分配于树冠的生长发育,从而减少了种群对根系的生物量分配;不采用套篓造林技术的情况下,种群将更多的生物量分配于根系的生长发育,从而减少了种群对树冠的生物量分配。

篇7

当前林业正在经历着前所未有的深刻变化,正在由主要是一项产业转向主要是一项社会公益事业,由国民经济的组成部分转向既是国民经济的组成部分,更是生态建设的主体;造林方式和结构正在由基本以人工造林、造乔木为主转向按经营目的而采取不同的作业方式和植被组合。可以说,林业正处在一个重要的转折时期。传统林业的影子正在日趋淡化,现代林业的轮廓正在逐步显现。

篇8

高等教育如何面向21世纪培养适应新时代要求的具有创新精神的复合型人才,是目前各级教育部门所关心的重点当前正值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之际,生态环境建设工程是西部大开发的主战场。对此,高等农林院校肩负着重大的历史责任。科教兴国、科教兴农,新时期对高等农林院校提出了新的要求。为了培养符合时代要求的基础扎实、知识面宽、实践能力强、素质高、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高级专门人才,各高等院校纷纷进行了教学改革。“森林培育学”课程教学改革正是在这一背景下展开的。

(一)“森林培育学”课程简介

“森林培育学”课程是高等农林院校林学、森林资源与环境等专业的主要专业课程,主要讲述造林树种的良种生产、壮苗培育、人工林营建、森林抚育的理论与技术。其内容涉及从林木种子和苗木培育、植树造林到幼林抚育、森林经营的森林培育全过程。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学生应掌握常用造林树种的良种、壮苗生产及人工林营建和抚育的基本理论与实践技能,并能独立进行苗圃规划、苗木繁殖、种子生产、种子检验、苗木质量检验、苗圃管理、造林规划、植树造林、幼林抚育、森林采伐等林业生产环节。

随着林业科学研究的发展和深入,计算机技术、生物技术、农业工程技术等已经被广泛地应用到林业生产中,各地涌现出许多新的育苗和造林技术,新技术在规模化生产中作用突出。为了更好地服务教学,丰富教学手段,反映学科新发展、新技术,丰富学生的实践经验,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使学生了解国内外学科发展的动态,培养实用创新型林业科技人才,“森林培育学”课程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二)“森林培育学”教学的目标和指导思想

森林是地球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是人类宝贵的再生资源,担负着改善生态环境、提供木材和林副产品、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等多重责任。森林培育学(Silvicult-ure)是研究森林培育理论与技术的学科,内容涵盖森林培育的基本原理、人工林培育技术、森林抚育管理技术等,不仅包含人工林营建的理论与技术,而且也涉及到天然林培育。“森林培育学”课程与植物学、土壤学、植物生理学、树木学、林木育种学、森林生态学等学科密切相关,实践性强。该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在介绍森林培育学基本概念的基础上,重点讲授森林培育的理论与技术,使学生明确我国造林工作的方针,系统掌握森林培育的原理与技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该课程的教学在强调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实验教学相结合的同时,尤其要充分考虑该课程实践性强的特点,增加学生动手操作的机会,并利用计算机技术改进教学方法与手段,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理论联系实际、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森林培育学”教学的实施

目前,全国通用的森林培育学教材是由北京林业大学组织编写的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森林培育学》(沈国舫,2001年,中国林业出版社)。该教材与原来的教材《造林学》(孙时轩,1992年第二版,中国林业出版社)相比,在体系上变动较大,在内容上也有较大的修改和补充。虽然课程的总体内容还是以林木种苗生产、人工林营建、森林抚育与更新为主,但是在理论部分增加了能反映最新研究进展与成就的内容,删减了具体操作技术的细节。例如,增加了“国家林业重点工程与森林培育”的内容,补充了农林复合经营、森林立地、封山育林等内容,使该课程的教学内容能够适应现代林业发展的需要。随着本科教学改革的深入,各林业院校在“森林培育学”课程的教学计划与实施等方面略有不同,但课时数普遍压缩较多。为了确保“森林培育学”课程教学的顺利实施和提高教学效果,笔者对“森林培育学”课程的教学环节进行了总结,如图1所示。笔者认为在教学计划与教学实施中应注意以下几点:(1)在课程教学计划中,应保证先学习树木学、森林生态学课程,再学习“森林培育学”课程;(2)由于该课程中的“森林抚育采伐与更新”部分与森林经营学、森林经理学课程中的内容存在雷同,所以在开设森林经理学、森林经营学课程的院校,可将该课程中的“森林抚育采伐与更新”内容删减:(3)教学场所强调教室、实验室、实习基地、生产和科研现场相结合:(4)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兴趣与爱好,成立课程兴趣小组,布置课程小论文,鼓励学生参加一些与课程内容相关的调查、科研试验,以激发学生的专业兴趣,提高实践技能。

(四)“森林培育学”课程改革的内容

1.修订教学计划

根据我校原有的教学计划,“森林培育学”课程的教学时数为70学时,课程教学实习为1周。鉴于该课程实践性强的特点,笔者建议教学时数增加到80~90学时(包括实验学时),其中理论教学60~70学时,实验14~20学时。教学实习由原来的集中实习改为分散实习,总计2~周,由任课教师根据育苗生产环节和当地实际情况灵活安排实习时间和地点,采取参观、实地调查、实际操作相结合的方式,尽量使学生多接触、多了解各个生产环节,掌握主要的技术环节。通过边上课边实习,使学生在实习中及时“消化、吸收”在课堂上学习的理论:通过理论与实践结合,使学生在实践中学到更多知识。根据该课程的教学目标,笔者认为不可忽略的几个重点实习环节是:苗圃规划、母树调查与产量调查、采种、播种育苗过程、扦插育苗过程、苗木施肥、间苗、移植、苗木截根、起苗、分级、产量统计;造林规划与设计、造林整地、立地调查、密度效应调查、农林复合经营调查与设计、混交林调查与设计、直播造林、植苗造林等。

2.丰富教学内容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现代林业技术已经有了长足的发展,常规技术已经在生产中普及。因此,在该课程的教学中,应增加种子休眠解除理论与技术、设施育苗理论与技术、容器育苗理论与技术、组培育苗、苗木施肥技术、植物激素在森林培育中的应用、现代林业技术动态、径流林业、生态林业、抗旱造林技术等,以丰富教学内容,适应现代林业发展的需要。另外,为了便于学生理解,在课程教学中,可以对章节安排顺序进行调整,按照林木种子和苗木培育、人工林营建、幼林抚育的序列进行讲授。

3.改进教学方法与手段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我们迎来了新的历史时期——信息时代。目前计算机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的生产、科研中,也为高等教育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改进提供了机遇。特别是近年来国内外已经编制发行了许多幼儿、中小学课程的教学多媒体光盘,计算机辅助教学取得了瞩目成绩。但是,由于大中专学校的许多课程专业性强,所以有关专业课的教学多媒体软件还不多。

篇9

《绿色大世界》杂志是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由湖北省林业局主管、花木盆景杂志社主办的省级综合刊物,1963年创刊,大16开本,月刊,国内统一刊号:CN42-1365/S,国际标准刊号:ISSN 1005-569X,定价:10元,全国公开发行。是中国期刊网、龙源国际期刊网、万方数据系统、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等全文收录期刊。杂志内容丰富,印刷精美,雅俗共赏,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和社会影响力,主要刊登:1.林业产业:育苗造林、林业科技、林业经济、林产品开发研究、森林经营、林业调查、森工企业2.农牧副渔产业:科技推广、资源开发、建设3.城市建设:城市园林、花卉园艺、园林绿化、园林设计、绿色建筑、城市公共管理4.绿色人文旅游产业5.食品健康:绿色食品、特色食品、研究开发、推广6.生态社会:环保和资源、水土保持、水利、防沙与治理7.和谐新农村8.新能源、新产品、新动向9.环保科学:废物回收利用、能源再造、开发利用10.和谐生态:生态保护、绿色人文、家居与环境

等方面的科研论文、试验报告、专题综述、经验总结以及新成果新技术,具有较强的指导性、专业性、知识性和实用性,是从事农业、林业、环保及旅游等科研、教学的全国广大读者必不可少的参考资料和作品发表阵地,适合各层级人士阅读和学习。

《绿色大世界》杂志是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由湖北省林业局主管、花木盆景杂志社主办的省级综合刊物,1963年创刊,大16开本,月刊,国内统一刊号:CN42-1365/S,国际标准刊号:ISSN 1005-569X,定价:10元,全国公开发行。是中国期刊网、龙源国际期刊网、万方数据系统、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等全文收录期刊。杂志内容丰富,印刷精美,雅俗共赏,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和社会影响力,主要刊登:1.林业产业:育苗造林、林业科技、林业经济、林产品开发研究、森林经营、林业调查、森工企业2.农牧副渔产业:科技推广、资源开发、建设3.城市建设:城市园林、花卉园艺、园林绿化、园林设计、绿色建筑、城市公共管理4.绿色人文旅游产业5.食品健康:绿色食品、特色食品、研究开发、推广6.生态社会:环保和资源、水土保持、水利、防沙与治理7.和谐新农村8.新能源、新产品、新动向9.环保科学:废物回收利用、能源再造、开发利用10.和谐生态:生态保护、绿色人文、家居与环境

等方面的科研论文、试验报告、专题综述、经验总结以及新成果新技术,具有较强的指导性、专业性、知识性和实用性,是从事农业、林业、环保及旅游等科研、教学的全国广大读者必不可少的参考资料和作品发表阵地,适合各层级人士阅读和学习。

篇10

国资造林是在一种封闭的模式下运行的,形式单一,机制僵化,投资主体是国家,收益主体不明确,责权利不统一,是计划经济时代的产物。民资造林是在开放的模式下运行的,形式多样,机制灵活,投资者同时也是收益者,责权利高度统一,真正做到了栽者有其责,管者有其权,投资者有其利,是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产物。市场运作模式有农户联合开发,股份制合作,公司+农户+基地,这些模式极大丰富了国家投资造林模式。以前,国资造林是国家投入苗木,给予一定补贴,农民应政策要求筹工筹劳进行造林,没有得到现金报酬,而遥遥无期的林木收益是农民不敢提前消费的。现在,民资的投入,绝大部分资金用于雇请工人烧山炼荒,开垦整地,栽植苗木,抚育管理。这些劳动既解决了一部分赋闲农民的就业问题,同时也使这部分人收入多起来了,促进了农村市场的消费,为拉动内需的经济政策推波助澜。民资造林走出了一条蜕变之路。

第二,引进资金,突破瓶颈

从外地情况看,广东省54万中小企业投入资金23亿元,投资造林53.8万亩,武汉市民资投放10亿元,造林面积10万亩,山东、江西、福建等省民资也纷纷进入造林业,整体引进资金动辄上亿,造林面积以万亩计。在此不一一例举。这些资金的加入,改变了国资造林唱独角戏的格局,以有余补不足,破解了制约林业发展资金短缺的瓶颈。民资造林是一种破围之举。

第三,形成规模,凸显效益

公司投资造林万余亩,个体老板投资造千余亩,农户投资造林数百亩者,如雨后春笋纷纷涌现。广东、武汉等地民资造林根据统计数字显示占总造林比重的80%,民资造林数量之大,规模之巨,声势之隆由此可见一斑。对这些民资造林的调研结果表明,无论是整地质量和栽植质量,还是管护措施都优于国资造林,早成林、早见效这是勿庸置疑的。据《武汉民资造林改变市民生活》网络报道,华盛顿椰果、加拿大海枣、五星枇杷、梨枣、蝴蝶兰等过去极少见到的稀有水果、花卉,如今江城比比皆是。民资造林不仅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也满足了人们的生态文化需求。民资造林造就了果香十里,蝶舞花间的盛况。

2隐忧

第一,投资的趋利性

资本市场的运作,是追求利益最大化的,而投资造林,当然也不例外,必然追求利益最大化,那么投资者造林首选目标一定是投资见效快、资金运作周期短的经济林、药材林以及短轮伐期工业原料林。这就引发了一个矛盾,投资的趋利性与生态建设之间的矛盾。生态建设需要长期不采伐,不遭破坏的森林体系来支撑,可利用的土地资源是只减不增的,由于民资造林的狂热,生态建设用地势必减少,形成矛盾的焦点——民资造林与生态建设争地。这种担忧决不是空穴来风和危言耸听,如广东开平,民资造林正在搞圈地运动,惠州天邦农林公司承包土地面积达160万亩,都是种植短轮伐期工业原料林桉树,造成地力破坏、林地有价无市。一种局面产生了,投资者为了经济效益,而忽视了生态建设。

第二,投资的盲目性

投资者,尤其是中小投资者,获取市场资讯不足,无法科学预测市场动态,盲目跟风投资,在市场竞争压力下,产品滞销,可能无法获利;投资者,尤其是中小投资者对林业投资周期长,资金回笼慢,后期投资无以为继,做成半拉子工程,无法确保投资收益;一些投资者,对林业火灾、冰灾等自然灾害认识不足,一旦遭遇,血本无归;一些投资者对林业政策法律钻研不透,把握不准,致使到期林木无法采伐,不能变现获利。这又引发了一个矛盾,投资的盲目性与收益回报之间的矛盾。这种担忧不无道理,不乏前车之鉴,典型个案有“万里大造林案件”、“重庆造林大户胡长明的捐林困境”等。投资者倘若不幸碰上上述四种情形之一,不但利益无法保证,甚至投资也无法收回。另一种局面又产生了投资造林积极性将严重受挫,一些意向投资者也将望而却步。3殷盼

第一,立法规范,加强监管

首先,民资造林投资主体多元化,运作模式日常化,营林造林规模化,经济效益巨大化;其次,民资造林不再是个别现象,而是普遍现象;再次,随着民资造林比重增加,注入资金越来越庞大,资金运行需要专门机构监管。从民资造林上述特点和发展趋势看,亟需法律调整和规范,是一种现实需要,但遍查法律典籍,无片言只语涉及民资造林,民资造林无任何法律可依、无任何法规可循,法律严重滞后。在此,呼吁有关部门尽快立法,从法律上对民资造林投资利益依法保护、投资行为依法规范。建立监管体系。建立土地资源监管体系,对土地资源实施监管,促使投资者合理利用、合理开发,确保生态建设用地;建立资金运行监管体系,对资金使用实施监管,促使资金公开运行、安全运行,确保投资者利益。

第二,政策扶持,积极引导

一是确权稳心,尽快落实林权制度改革,明确四权,让投资者吃上定心丸。二是搭台唱戏,建立产权评估交易中心,为投资者搭建平台,保障林地依法流转,集中经营。三是按编核拨,民资造林参与经营方案编制,到采伐期后,优先下拨采伐指标。四是信贷支持,制定信贷支持政策,投资者可用自己的林业产权进行担保,申请银行贷款,解除中小投资者资金周转不灵问题,避免半拉子工程。五是税费优惠,制定税费优惠政策,对投资者减免部分税费,减征或免征林业规费。六是投保降险,保险行业设立林业险种,准予林木资源入保,规避林业火灾、冰灾、病虫灾害等损失,降低经营风险。七是生态优先,对投资营建生态林的予以优先立项,优先审批,享受生态林政策,成林后拔资奖励。通过这些措施,积极引导投资者投资生态建设。

第三,科学规划,优质服务

林业部门要提前介入,科学规划。以县级行政区划为单位,根据自身实际,划定生态林建设区域,经济果木林建设区域,商品用材林建设区域,工业原料林建设区域等,整体规划、科学布局、分步实施、整体推进。林业部门要竭力谋划,优质服务。提供规划设计服务、生产技术服务、科技推广服务、优质种苗服务,以优质服务促投资者放心投资、安心投资。林业部门根据产业政策发展方向指导投资者理性投资,实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双赢。

第四,成立协会,行业自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