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舞蹈教学模板(10篇)

时间:2023-03-07 15:22:05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中学舞蹈教学,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中学舞蹈教学

篇1

(二)舞蹈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1.舞蹈教学缺乏个性化教育首先,中学舞蹈课程普遍存在教学内容安排不合理的问题,教学内容普遍按照系统教学模式,没有将舞蹈课程作为素质教育来合理安排。其次,在授课与舞蹈练习中,中学舞蹈课程安排往往不会考虑学生的个人因素,舞蹈课程教学也并非是将学生当作专业舞蹈者进行培训,所以在舞蹈课程中往往会让学生觉得缺乏个性化。2.舞蹈教育基础设施落后中学舞蹈教学中存在着基础设施落后的情况。在实际教学中,舞蹈场地的缺陷造成中学舞蹈教学在实际授课中受到了极大的限制。同时多媒体设备的欠缺也使得舞蹈教学的方式较为落后,严重抑制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3.中学舞蹈教材有待完善中学生面临着繁重的学习任务,在学习过程中,几乎每一个时间段都有重要的课程安排。在目前的中学舞蹈教材中,却并没有考虑到这一点。中学舞蹈教材中对于中学生的舞蹈教学安排了大量的练习及学习课程,同时要求学生在课余时间与日常生活中花费大量的时间来练习舞蹈内容,这一点与中学生现实情况相违背,充分反映了目前的中学舞蹈教材在课程安排和内容涉及上有待完善。同时中学舞蹈教材在教学安排上没有合理考虑我国中学的实际情况,实施教材中所要求的器材及场地设施是目前大部分中学所无法达到的。所以有效合理地设计教材内容,是眼下中学舞蹈教学中急需解决的一个问题。4.舞蹈教学重理论轻实践舞蹈教学主要应注重对学生的肢体训练,通过长时间的动作训练让学生达到肢体协调的程度。同时在教学中,还要注重对学生的观察、想象、视听、记忆、思维等方面能力的培养,以此保证学生在舞蹈学习中跟得上教师的讲解和教材的进度。在课程教学中依靠舞蹈老师对教材的讲解,通过多媒体技术帮助学生对学习内容建立直观的认识,最后由授课老师将舞蹈进行动作分解,进行有效的教学。在这一系列的教学程序中,只是单纯依靠理论内容,是无法达到教学目的。所以对于当下中学舞蹈教学中出现的理论重于实践的现象,应该予以及时纠正和改善。

二、提高中学舞蹈教学质量的对策

针对中学舞蹈教学中出现的问题,从中学舞蹈教学的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形式、教学方法、教学设施、教学实践等方面,为中学舞蹈教学提供合理有效的对策,希望改变中学舞蹈教学现状。

(一)选取多样化的教学内容,改革教学形式和方法教育理念是教学质量抽象化的具体表现,一个正确的教育理念可以引导并且帮助学生在课堂上更加有效地获得知识。在提高中学舞蹈教学质量方面,应通过对以往教学方法的改进,并对课堂教学进行重新构建,为中学舞蹈教育提供更加切实有效的帮助。例如,学生在进行舞蹈赏析课的时候,教师可以改变以往枯燥的教学模式,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舞蹈视频教学,并且可以就课程内容提出相应的问题,让学生将课堂作为舞台进行实际演练,然后对学生舞蹈中的不足与优点进行评价。根据课程的需要还可以将舞蹈赏析课变为学生展示自己舞蹈水平与个人魅力的舞台,通过开设“舞蹈大讲堂”,将学生的学习情绪带动起来,在兴趣与乐趣的帮助下更好地让学生进行课堂学习。1.调整教学内容,变被动为主动。根据学生的兴趣来选择一些课程的内容,把课堂的主体地位还给学生。例如在传统的以民族舞蹈为主的中学舞蹈教学中可以加入一些中学生喜闻乐见的舞种,例如拉丁舞、集体舞、街舞、爵士舞、交谊舞等,在进行舞蹈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对内容有了比较大的兴趣,他们会比较积极地参与到学习中来。在活动过程中给予学生更大的自由,不一定每次活动都是老师来教授舞蹈,可以让爵士舞、街舞跳得较好的学生来当“老师”,那么我们的课堂将变为互动互进、精彩异常的大舞台。2.创新教学形式,变课堂为舞台。改变以往的课堂授课模式,开创新颖的小组排练、舞台展示等形式,能够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让学生在表演、欣赏和评价中带来开心、愉悦,他们的舞蹈技能、舞蹈兴趣、审美情趣和人际交往能力不断提高。在快乐中学习,学生的学习会变得更有效。3.创新教学方法,变单一,为丰富。传统的舞蹈课堂都是单纯的教师示范学生模仿,这样的方式比较单一,使得学生的学习兴趣不够浓厚。在学习舞蹈之前利用多媒体给学生欣赏优秀的、完整的舞蹈,可以让他们多感官参与来感受欣赏,加深学生对舞蹈整体风格和情绪的理解,为舞蹈的学习做很好的铺垫;在舞蹈学习之后在来欣赏完整的舞蹈,同样可以给学生很多的启示和提升:演员们的动作、表情、服饰以及队形的变化、道具的运用等。合理地利用这些教学设备可以为教学带来更多的帮助。

(二)完善舞蹈教学基础设施舞蹈教学作为综合素质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特殊性与重要性不容忽视。在实施舞蹈教学的过程中,教学设施作为课堂教学中的重要手段,对于能否更好地实施舞蹈教学有着极大的影响。完善舞蹈基础设施成为当下中学舞蹈教学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1.舞蹈教学离不开音乐,音乐是舞蹈表演中掌握舞蹈节奏、学习舞蹈内容的重要因素。因此,在舞蹈教学中,首先需要完善音箱设备,同时在教学中提供给学生大量的经典舞蹈曲目,为学生的舞蹈学习提供有力保障。2.场地是舞蹈学习的重要条件。高效的舞蹈教学离不开正确合理的舞蹈学习环境,一个好的场地能够为学生带来更好的舞蹈学习兴趣,同时为学生的舞蹈课程学习提供相对安全的防范保障,能降低舞蹈练习的风险指数。3.多媒体电子设备作为舞蹈学习中不可忽缺的部分,是学生舞蹈学习的重要保障因素之一。通过将学生的课堂学习内容进行录制,为学生及教师提供参考与分析的依据。同时多媒体网络技术的应用还为学生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学习空间,在开拓学生视野的同时,可以让学生通过这些电子设备进行网络学习,从而获得更好的舞蹈学习成绩。

篇2

著名的作家闻一多说过,舞蹈是人类表达情感最为直接、珍贵、强烈而又充分的表现形式。实际上,他是在说,所谓舞蹈本身就是有关美的艺术形式,是有关抒情的艺术形式,是有关人的心理状态的表达,表现社会现实的艺术,是人们内心情感动荡不安时候出现的一种形体活动。近些年来,国内外众多舞蹈赛事尤其是重大赛事很多时候在对舞蹈进行评价是仅仅注重舞蹈技术难度这一指标。因此,导致众多舞者在练习时仅仅注意舞蹈技术训练,却不关注对于舞蹈作品所蕴含的思想感情的理解和感受。而身为舞蹈教师,在教授学生舞蹈时,一定要注意培育学生所拥有的理论上的舞感,并且要让学生充分的感受理解舞蹈本身所蕴含的感情,使得舞蹈理论能和作品实际紧密结合,帮助学生学会如何更好地表现舞蹈内涵。要做到这一点,需要注重几个方面内容。

一、通过体验和观察生活来丰富学生的艺术想象能力

就舞者而言,想象力是必须具备的一种创造力,想要激发舞者内心的表演激情增强表现力,必须通过舞者的丰富想象力来完成。在舞蹈教学,丰富的人生阅历和相关舞蹈练习、表演之间的充分结合十分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想象能力。在舞蹈的设计当中,其原型最终是来自于现实,通过创作的的舞蹈形式,来源于生活,塑造舞蹈形象再现生活,反映生活。舞蹈的创作者和表演者需要认真细致地观察生活,经常深入到现实生活当中,观察人的外在表现以及心里情感状态,全心全意进行深入的体验和感受,并且把这些来自真实生活的素材进行理性的揣摩和分析,把这些真实体会和感受有机的融入到舞蹈及人物情感中去,才能够增加舞台上的表现能力,创造出最好的成果。因此,在舞蹈教授中,老师需要利用学生的个人体验来刺激鼓动学生勇敢去想象。譬如,见到喇叭花能激发学生会是滴答吹响小军号;看雨,会激发学生的想象,小草发芽......利用上述的幻想,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感受和体会作品的内涵及感情,从而使得通过这种想象将自己融入作品中,使得作品更有感染力和表现力。

二、提高自身身体素质,夯实基础能力,增强艺术感染力

一个优秀的舞蹈作品离不开舞者优美精准的动作技巧,因此舞者的反应能力以及协调性实际上是评判舞感的基本标准和尺度。训练舞感离不开扎实的舞蹈功底,无法离开具有高水平的灵敏协调性的舞蹈技巧。利用专业的高技术含量的训练能够不断增强舞者的技巧,能够不断改善舞者所需要具备的协调性。想要提升舞者自身素质,一是需要加强技术方面的训练,二是要对自己所具有的舞感准确度加以训练,这种舞感需要舞者的动作与内心做到身心一致方能表现出来。常言道,细节往往决定成败,因此舞蹈很多适合就是在手脚指等细微的肢体动作、转动方向以及屈伸度上,还有对于动作所需要的点线面的掌握上,看起来这些动作很细微,可是却又不可以轻易被无视掉。只有将所有细节都很好的领会把握,才可以有效地表现舞者和作品的感染能力。

三、深化对作品内容的理解

由传统的舞蹈教育的影响,个别教师认为舞蹈是一种技能,技术教学,学生只接受和模仿的舞蹈技巧就可以,没有舞蹈理论知识并不会影响舞蹈的表演,所以使许多学生不注意舞蹈理论知识的学习,太多的重量舞蹈表演技巧。事实上,每一支舞的作品,尤其是经典之作品,基本都是特定时代和历史的反思,即每一个舞蹈作品是时代的反映,有意义的和特定的情感。只有深入分析背后的因素,以更好地理解作者创造情感,舞蹈表演可以说属于二度创作,用技术和技能的舞蹈表达的内涵和情感,技术只是达到目的的一种手段而不是目的。因此,舞蹈教学中引导学生更好的理解内容,了解他们的生活习惯,应该扩展到与民族意识相关的东西,如张继钢的藏族题材的舞蹈创作,动作中尤其以腿部动作多而灵活,这是因他在的生活习惯,是一个深入的观察在舞蹈动作的基础上设计的,只有在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的基础上,才能表达出舞蹈的自然表现力,给人一种美感。

四、不断加强学习,努力提高艺术修养,培养综合素质

舞蹈不仅是简单的身体动作,光鲜的舞台娱乐,更多的是社会和文化习俗和情感方式的反思。在舞蹈发展历史中,我们很轻易就能发现舞蹈自始至终就是艺术的表现形式之一,承载着巨量的文化历史信息,我们可以从舞蹈中发现不同时间地域文化和群体的各种风俗习惯、思想情感等等内容,乃至历史事件。舞蹈的这种特性决定了作为一个优秀的舞者,就一定要有丰富的人文历史知识积淀,强大的艺术修养和自身品德修养。所以,在教授舞蹈时,负责任的成熟的老师应当要不断促进学生提升自己的整体素质,要促进他们吸收存储人文历史知识和提升自身修养。譬如,学生不仅需要关注舞蹈艺术等方面的相关学习,还应该广泛的去阅读、涉猎人文社科知识;要拥有创作编排舞蹈作品的能力,能够充分挖掘自身潜力,提升自己的创新技能,要学会表现自身的思想情感。另外,学生需要不断融入社会中,去感受体会各项社会生活,积极参与社会活动,从而改善他们的舞台经验以及心理承受力,通过实践提升自己的舞蹈功底。

五、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因材施教,提高学生舞蹈的表现力

在教授舞蹈中,想要提升学生对于舞蹈的表现力,就必须要充分恰当的使用相应的方法,树立主要是为了提升学生舞蹈功底,老师教授相关知识只是手段这种观念,要在实际教授中充分采用范例、问题以及情景等教学方法,最重要的是把案例恰当合适地引入课堂。例如,藏族民间舞的教授时,可以用充分运用情景教学的方法来帮助学生感受。老师可以选择讲解员的身份,利用有关藏族的文化视频播放,帮助学生感受藏族文化。利用对于舞蹈语言的学习和对于藏族文化习俗的掌握来感受藏族舞蹈所蕴含的情感和思想,从而提升自己的表现能力。

六、掌握并把握音乐的节奏感,提高和培养学生的舞蹈表现力

篇3

当今,经济全球化是世界发展的趋势,在其影响下,世界各国之间的交流更为广泛和全面,文化交流成为国与国之间沟通和交流的一种重要手段,舞蹈文化作为其中的一种也得到了广泛的交流和合作。中国舞蹈文化也是世界舞蹈文化领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越来越受到各国人民的喜爱,越来越得到人们的的重视。

何谓中国古典舞?李正一教授在诠释“古典舞”时这样讲道:“名为古典舞,它并不是古代舞蹈的翻版,它是建立在深厚的传统舞蹈美学基础上,适应现代人欣赏习惯的新古典舞。它是以民族为主体,以戏曲、武术等民族美学原则为基础,吸收借鉴芭蕾等外来艺术的有益部分,使其成为独立的、具有民族性、时代性的舞种和体系。”

中国古典舞动作多姿多彩、千变万化,但无论怎么变化都没有离开一个“圆”。从手臂形态到整体的舞姿造型,从动作形式到运动轨迹,都与“圆”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中国舞蹈在经过了长时间的发展形成了以“圆”为主要审美特点的审美趋向。“圆”是中国古典舞的主要元素。

作为传统文化启发下重创的一个体系,中国古典舞脱胎于中国戏曲舞蹈。按说其源流关系很清晰,但中国古典舞创立人之一唐满城教授在《对戏曲舞蹈的再认识》一文中却说:“戏曲舞蹈是中国古典舞的流,不是源。”那其源又在哪里呢?循着其独特审美特征,不难找到其源,那就是“圆”。

中国古典舞的舞蹈造型、舞蹈技巧都离不开一个“圆”,圆也是最具有代表性的动作的体现。中国古典舞被称为“划圆的艺术”,它的运动核心就是“圆形”。平圆、立圆、8字圆是中国古典舞所有连接特点,而8字圆是各种转换连接的必然过程,是转换的衔接点,在运用过程中有时是局部的,在审美上他是一个弧线,离开了弧线也就没有了圆,没有有圆就没有了动势,而缺少了动势的动作变化就是生硬的,就会不顺、不圆、不流畅不自如,也就失去了中国古典舞自身的民族风格特征及神韵特征,从而其训练的价值及意义也将必然无存。

“圆”的特征是中国古典舞教学中不可忽视的组成部分。在圆的教学中,了解圆、理解圆,是学习的第一步。中国舞蹈运动的核心就是“圆”,圆形规律在中国古典舞中得到最充分、最集中的体现。在长期的实践中,舞蹈艺术大师们将这圆形的动态概括为八个字:圆、曲、拧、倾、收、放、含、仰。这八个字,集中体现了中国古典舞的审美特征。其实中国古典舞中的“圆”,所体现的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根脉。要想充分完美地体现出中国古典舞身韵的精髓所在,就需要深入了解它所包含的内在理念。中华民族崇尚“圆”,圆是人们的愿望,是人们的处事方式,“圆”一直影响着中华民族,影响着中华的人文历史。只有从中华文化角度去理解舞蹈中的圆,才能让学生深入理解中华民族舞蹈之精髓。同时,“圆”也是取之于生活的,我们每个人每天都在不断地划圆,中国古典舞只是利用自身的艺术优势,划着更大更美的圆,其实,正如清人张英所说:“天有不圆,圣人至圣德,古今之至文:法贴,乃至艺术,必极圆而后登峰造极。”只有充分地理解“圆”,巧妙地运用“圆”,才能真正使学生了解中国古典舞这一璀璨的明珠,看到其放射出的夺目光辉。

在中国古典舞教学训练中重视“圆”的训练。古典舞确实注重“圆”的空间美,不论有多少千变万化的“圆”,根本规律是离不开“平圆、立圆、八字圆”这三种最基本、最典型的运动路线和轨迹的。在授学过程中,首先要让学生学习掌握“平圆、立圆、八字圆”三种线的规范,让学生们体会到所谓“万圆”离不开“三圆”。像“平圆”训练,就让学生在学习“平圆”的过程中体会到“提、沉、冲、靠、含、腆、移”的全过程。在练习立圆时,重点训练腰部能力。在翻身部分的身法训练中,连接规律就是围绕立圆路线进行的,它在手、眼、身法、步的协调一致性上有其固定的规律,一种翻身接一种舞姿造型或者一种翻身接另一种翻身在连接中应保持“立圆”的动势规律,必须保持圆里套圆的连接方法,才能使翻身完成得顺畅自如。

作为一名从事中学舞蹈教育的教师,在今后的教学中应该强调“圆”在舞蹈中的重要性。不管是在哪种类型的舞蹈里面,“圆”始终有着不可磨灭的作用,特别是在中国古典舞中,“圆”是主要角色,即使中国古典舞的技巧训练,都是围绕着“圆”这个字来练习的,中国古典舞一切都来源于“圆”,注重训练的同时也会给人们一种审美趋势。

在今后的教学中不只局限于目前的现状,应该尽可能从更多历史流传下来的文物等资源中寻找、挖掘并把经典之处运用在中国古典舞教学中。虽然过程是曲折与艰辛的,但相信结果会越来越辉煌。

参考文献:

[1]于平.舞蹈文化与审美[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篇4

当今社会,舞蹈教学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依据个人的生理特征,通过人体各环节有节奏的变化,来表现各自的情感的艺术。广泛地开展各类舞蹈教学活动,有利于促使学生在学习舞蹈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基础上,不断提高自身修养。随着社会的进步,普通中学逐渐把舞蹈教学视作增强学生综合素质、促进精神文明建设的必由之路。本文拟从中学舞蹈教学的必要性以及有效方式两个方面对中学舞蹈教学进行初步探讨。

一、中学舞蹈教学的必要性

中学舞蹈教学是缓解中学生心理压力的重要途径与方法。中学生存在的主要心理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学习带来的心理压力,对挫折承受力差。初中学科增多,知识内容加深,使他们一下子适应不了,表现为焦虑、失意、注意力不集中、对老师和同学的言行敏感、伴有失眠、神经衰弱等症状。二是人际关系不协调。现在的独生子女自我中心意识强,人际交往能力弱,不善于处理与同学、老师、父母的关系,人际关系紧张。这些学生常产生焦虑不安.孤独、寂寞甚至恐怖感。三是自信心不足。由于家长、老师对学生的期望值过高,表现出对学生的缺点看多优点看少,使学生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于是灰心丧气,失去自信心。四是早恋问题的困扰。中学生自身的生理发育日趋成熟,对异性的渴望不断加强,导致“早恋问题”。产生这种现象,从内因来看,由于近些年来人的体重和身高提前几年达到平均标准,这种发育的加速也必然引起成熟的提前和性意识的产生,同时有些青少年明知早恋对人对已都不利,但由于自控能力差,常常难以控制早恋的激情,由此又产生自责的心理,形成一个恶性循环,弄的整日精神萎靡、神情恍惚,严重影响自身发展。外因方面,主要是家庭、学校、社会的不当态度造成的。教师要认识青少年身心发展的规律,如中学生身心发展的顺序性和阶段性、不稳定性及可塑性等。

二、中学舞蹈教学的有效方式

首先,中学舞蹈老师应该充分激发学生对舞蹈的兴趣。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内驱力,要使学生对民族音乐舞蹈感兴趣,就必须培养学生音乐舞蹈的感受力。因为,良好的音乐舞蹈感受力是学习舞蹈的基础,也是审美素质发展的基础。而培养音乐舞蹈的感受力,必须通过对音乐作品的欣赏,让学生直接感受音乐旋律美,舞蹈动作美,以引起学生对音乐舞蹈的注意和兴趣。而音乐作品的欣赏必须多感官感知、多通道欣赏才有效果。同样,学生在欣赏舞蹈活动中,调动更多的感觉器官就能更深刻、更细致地感知舞蹈所表达的内容和情感。舞蹈内容丰富多彩,教师应根据题材风格特点,寻找恰当的切入口,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来提高学生对学习舞蹈的兴趣,从而获得一些舞蹈技能。

其次,中学舞蹈老师应该帮助学生充分感知民族舞蹈的风格和魅力。中华民族璀璨的文明为艺术家提供了无限的创作空间,深人民族文化的深处去消化、吸收文化的滋养,在当代火热生活的背景下,用创新的作品去讴歌伟大的时代成为一些艺术创作者的自觉。部分民族作品既很好地继承了民族舞蹈的传统风格,又加入了新的元素,成为一个极富时代气息的民族作品,让学生欣赏舞蹈家们的魅力风采,民族音乐舞蹈异彩纷呈;让学生感受各种性质的音乐,体验不同情绪的舞蹈,以此丰富学生的情感,学生就能更生动,更自然地表现各民族舞蹈的特性。

其次,中学舞蹈老师应该帮助学生从平时训练和比赛中得到锻炼与提高。学校应该每周都安排了课外活动,舞蹈课要求同学们都必须穿好练功服。首先训练基本功,接着从基本动作教起。例如,手腕花、手位组合、跟点步以及进退步等等,每节音乐课的开始部分安排三分钟左右的小组合,配上好听的恰当的音乐来练习律动,并形成常规,这样的学生动作协调能力将会普遍提高。中学舞蹈老师在教授舞蹈动作时,应该认真对待每一个舞蹈动作,力求做到优美、到位、漂亮、投入且有亲情。同时,引导学生多模仿多练习,从而掌握动作要领,理解动作内容,经过—个阶段的练习,使学生在舞蹈的学习中,不但舞蹈能力得到提高。此外,又要使学生的想象力得到提高,从而提高学生的表演能力。

最后,中学舞蹈老师应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艺术创造力,这是舞蹈基本功教学法的根本。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是指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不能解决当前问题时,需要产生一种新颖、独特的探索性思维活动。在课堂训练中,因学生的条件不同,在讲授技巧时就可以采取不同的训练手段,最终收到最好的效果。学生在向老师学习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时离不开模仿,必须在学生模仿的过程中启发和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同时,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知识技能的积累、创造思维能力的提高,应该在教学过程中逐渐加大学生艺术创造力培养的比重。

三、结束语

舞蹈作为一种重要的艺术,对于个人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可以充分发挥了人们的想象力,可以锻炼了人们的耐受力,也可以提高了人们的审美能力,从而增强了人们的自信心与创造力。中学时期的教育是人生心智和体质发展的关键时期,在高度注重素质教育的今天,舞蹈已成为学校音乐课外活动的主要形式,在中学实施舞蹈教学,具有推动中学生素质全面提高的作用,中学学校以及舞蹈老师要促使舞蹈教学成为中学生的一种娱乐活动,推进实施素质教育。

参考文献:

[1]牟录贵、张艳红 中学教学新课程教学理念与实践[M] 吉林大学出版社 2007.1

[2]董丽、李梦 最新校园成品舞蹈教学:飞翔[M] 北京天天文化艺术有限公司 2008.4

[3]匡冰燕 春之舞-校园实用成品舞蹈:中学部分[M] 北京天天文化艺术有限公司 2004.8

篇5

学习方式存在问题容易对学生的学习适应性产生影响。舞蹈学习具有很强的特殊性,需要学生对舞蹈动作和知识进行重复学习和复习,同时需要自己制定符合自己时间安排的学习计划,在学习中加强与老师和同学间的交流,及时对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总结,并与同学间形成良性竞争,共同进步,同时提高自己的学习适应性。但是在实际的学习过程中,大部分学生不能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学习方式出现严重问题。学生的自学意识和能力不强,在学习中只是单纯的跟随老师的节奏,不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对学习内容进行创新和扩展,或者是提前的感知,缺少主动性,同时对于老师教授的内容不进行深入的理解,只是停留在我掌握了这个动作的基础上,对于舞蹈的改编和自编能力没有进行探究,从而导致学生中的学习适应性出现很大的分层。

2.身心健康适应性不强

身心健康是学生学习适应性的重要判定因素之一。在舞蹈教学中,不仅要求学生对舞蹈动作进行熟练的掌握,也要重视学生的心理素质能力,同时教学内容和容量还要与学生的承受能力进行协调。在实际舞蹈教学的学生中,身心健康适应性不强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学生的独立性不够,舞蹈教学需要很强的独立性,但是大部分学生在学习舞蹈过程中,独立意识和独立承受能力较弱,遇见与别人意见不统一的情况就选择接受别人的意见;第二心理比较脆弱,许多学生在面对困难时,例如舞蹈动作不精准,不能很好的发挥舞蹈情感或是生活中出现问题时,就会选择逃避,而不是积极应对,有的还会发牢骚,这都是学习适应性不强的表现。

3.高年级学生的适应性较差

许多调查都表明高年级学生在学习适应性上会比低年级的学生弱。由于高年级学生的舞蹈学习时间较长,容易对舞蹈学习产生厌烦心理,对舞蹈的兴趣容易降低,在学习的时间管理上容易出现散漫、倦怠现象。同时学习的热情不高,积极性不强,时间长了容易形成恶性循环,影响舞蹈学习。

二、对提高舞蹈教学中学生的学习适应性的建议

1.教师要根据学生的不同进行分层教学

由于学习舞蹈的过程和经历不尽相同。因此,教师在进行舞蹈教学的时候要根据学生的不同舞蹈基础、不同学习特点,因材施教,进行分层教学。在具体的实践中,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学生进行分类,并且教学内容也要有所区分,使每个学生都能够在舞蹈学习中真正的受益和掌握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适应性。

2.进行多元化的舞蹈教学

教学方法是教师为了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和目标进行设计使用的,教师要根据不同的舞蹈特点,学生的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方法,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适应性和综合能力。教师不仅要对动作进行细致认真的教学,在舞蹈教学中,还要融入自己的思想,开发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对舞蹈进行联想和想象,同时教师还可以吸收借鉴国外的舞蹈教学方法,与自身的舞蹈教学相融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学习适应能力。

3.学生要正视差异,理性面对差异

在任何事物的学习中,都不可能出现成绩相同,能力相同的现象,舞蹈学习同样不例外。在舞蹈学习中,由于所受舞蹈教育,自身能力等不同因素的影响,往往在学生间会出现很多差异状况。面对差异,学生不能自暴自弃,选择逃避,这样容易产生心理问题。学生要积极面对,寻求自己的不足,对别人的优点进行借鉴,加强训练,从而提高自己的舞蹈水平。

4.学校要完善舞蹈教学环境

提高学生学习的适应性,完善舞蹈教学环境是重要因素之一。舞蹈教学依赖一定的教学环境,这种教学环境包括物理环境、教学信息环境和教学心理环境。学校要逐渐完善自身的舞蹈教学设施建设,添加教学音响、多媒体设备等,增强学生学习舞蹈的欲望,同时开展舞蹈方面的活动,扩充学生的舞蹈知识面,并且要对学生的舞蹈学习心理进行定期的辅导,使其对舞蹈学习有更好的认识,强化学习的适应性。

篇6

笔者认为,中学生正处于生长发育最迅速的阶段,身体各部分都会出现显著的变化,是形体、舞蹈训练比较关键的时期,中学音乐教育应设置舞蹈课程。

 

目前,中学音乐教学中主要设置:唱歌、器乐训练、音乐欣赏、乐理知识等几方面课程,可是,处于青春期的中学生并不适宜上“唱歌课”。这是因为,喉部在这一时期内会出现声带充血、肿胀、分泌物增多、声音嘶哑、音域狭窄、发声疲劳等症状。原因是他们的声带在增长、增宽、增厚,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变声期”。

 

“变声期”是每个中学生都要经过的,男生一般从十五六岁开始,女生从14岁开始,要经过半年至一年的时间,若在变声期内不注意保护嗓子,使声带疲劳,往往导致声带病变,声带粘膜下出血,引起声带小结或声带肥厚等病症。所以,这时期的孩子应尽量少上唱歌课,避免损伤声带。

 

至于器乐,不论它的结构多么简单,如果要初步掌握它都要花费一定的时间和精力,如果想演奏一些中等难度的曲目,没有=年五载的技能、技巧的刻苦训练是不可能完成的。对于文化课负担已经很重的中学生,无形中更加重了他们的学习负担与经济负担。同时,器乐教学要求音乐教师有一定的器乐演奏水准与教学经验,但从目前来看,相当一部分中学音乐教师很难达到这一要求。笔者曾对我市四所普通中学的学生进行调查发现:其中一所中学的音乐课在教授口琴,92.3%的学生只能认识^一3的音高位置,其它高音、低音的位置掌握不好,换气不科学,节奏、节拍不准确,而“半音”更是从未接触过。而其它另外二所中学则没有开设器乐训练课程。这些情况表明要把“器乐训练”作为面向全体中学生的咅乐教学手段推广开来,目前是不太现实的、实践证明,设置舞蹈课不仅是可行的,而且是十分必要的。

 

一、在音乐中学习舞蹈,在舞蹈中感受音乐

 

在我们的实际教学中,安排的学习内容有:基本功训练,藏、蒙、维吾尔、朝鲜等少数民族民间舞、汉族的扇舞、秧歌、花灯等民间舞、古典身韵等。他们不仅学习了舞蹈技能,还从中学到了相关的音乐知识——乐曲的结构、情绪、旋律、节奏、节拍、速度、力度等。这些音乐知识与生动具体的音乐作品结合起来,就会把某些少数民族的风情生动地展现在孩子们面前。孩子们在音乐中学习舞蹈,在舞蹈中感受音乐,受到了美的熏陶,培养了美感,发展了审美能力。

 

例如,在学习维吾尔族舞蹈《达阪城的姑娘》时,教师先逐一分解示范每一舞蹈动作,认真讲解每一动作的要领,总结出维族舞蹈的特点:多擅长头部和手腕运用,昂首挺胸的立腰姿态,加上微颤、滑冲等韵律,突出了维吾尔族人民潇洒大方、活泼开朗的性格。然后,我们配合音乐练习,边做动作边讲解音乐:乐曲为三段体结构,节奏活泼跳跃(节奏型xx|xxxH),旋律优美明快,通过风趣的歌词,赞美了美丽的达阪城姑娘,表现了维族青年热奔放、风趣幽默的性格。

 

当学生们切身地感受到乐曲的旋律、节奏、节拍、情绪时,切身地感受到音乐的美,从而发自内心地表现美、创造美。这时他们的舞蹈动作会更加自如,更有韵味,同时对于音乐知识的理解也更加深人。

 

试想,这样愉快的气氛,对促进孩子们身心健康的发展是多么有益!

 

二、在舞蹈训练中锻炼身体,促进身心健康发展

 

《健康报》曾登载: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东院部对2000例颈椎病患者调者表明:青少年颈椎病患者在所有患者中所占的比率由1997年的8%上升到1999年12%,而且这些青少年颈椎病患者的发病年龄集中在16—18岁之间,正是高中升大学的年龄段。专家指出这是由于伏案姿势欠妥,以及每天伏案学习过久导致的颈肩肌疲劳引起的。

 

大量科学实验结果证明:舞蹈训练不但可以消除疲劳,促进中学生运动系统的发展,还可以减轻由于升学、成长等原因产生的焦虑而导致的心理压力。这是因为,舞蹈训练可以加速人体周身血液循环,改善骨组织的血液供应和代谢,促进骨骼生长;可以使肌纤维变粗,弹性增强,肌肉工作能力及耐力都相应地提高;可以使靭带更加坚韧,关节更加灵活、牢固。更重要的是在舞蹈训练中孩子们的身体是放松的,精神是愉悦的,焦虑的情绪得以宣泄。而以舞蹈治病,古已有之。《吕氏春秋古乐》中记载说:“陶唐”民族居住的地方地势低洼,水道阻塞,很多人生了一种“郁滞”的疾病,病人肌骨萎缩。为了进行治疗,老百姓就创作了舞蹈来“宣导之”。

 

同时,在舞蹈训练中学生的躯干、四肢要随着音乐有节奏协调地动作,这些活动改善了肌肉工作的协调关系,提高了肌肉的控制能力,而这些都可以促进神经系统功能的改善和发展,增强神经系统的兴奋与抑制过程,提高神经活动的均衡性和灵活性,以及大脑皮层神经细胞的丁.作能力。

 

此外,处于青春发育期的男女学生在身体形态、生理、内分泌及心理等方面逐渐出现明显的差别。

 

篇7

二、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表现力,增强学生的艺术修养

舞蹈不单是将精湛的技术技巧展现给观众,更重要的是通过肢体、神情等诸多表现力向观众传递情感以及对生活的感知。学生通常在学习专业的过程中只注重动作的规范性、流畅性以及技巧的高能化,却往往忽视了舞蹈表现力的学习和锻炼。以至于在表演剧目的时候会让人感觉想是"有血无肉"的空架子,从而也就失去了舞蹈本身所存在的意义。首先是以身做起,在传授专业技能时,语言要生动、准确、亲切,动作要在规范的同时具有形象性、感染性和技艺性。形象性是舞蹈的第一个也是最重要的特征。只有生动的、鲜明的、具体的形象才能使人有审美的感知。离开了艺术的形象,就不可能给人以美感。但并不是一切的形象都能引起人们的美感,舞蹈的美还有另一个特征就是感染性。具有感染性的形象才能激起观众情感上的浪花,拨动观众的心弦,才能引起人们的美感。培养学生内心感情的激发,面部表情的强化,肢体表现力的水平以及对音乐的感悟能力和动作与音乐的结合。内心感情的激发是只有学生真正的体会到了编导想要传达的思想或作品本身所存在的感情所要表达的东西后,与自己的心灵发生了共鸣,这时候他们的情感才会被激发出来,所以要尽可能的多让学生接触一些优秀的作品和感人的作品,这样可以更容易的把握作品本身蕴涵的感情。在注重培养学生表现力的同时还要注重增强学生的艺术培养。注重舞蹈课和艺术实践活动的结合,为学生提供艺术实践的机会。一定的舞蹈知识学习后,要安排和鼓励学生多参加各种艺术实践活动,把理性认识上升为感性认识,达到展示舞蹈美的目的。当然,艺术通常呈现出不断分化和不断渗透的趋势。这不仅要求要对学生开展舞蹈专业理论的教育,还要进行历史和文化以及艺术等多种人文学科方面教育,全面增强学生的艺术培养。

三、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造力,提高舞蹈的艺术水平

舞蹈艺术的生命力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其创新性。舞蹈教师肩负着提高学生艺术水平的重任,教学中应为学生提供发挥创造力的广阔空间。这样才更有希望培养出具有独特艺术审美的舞蹈人才和具有高超舞蹈技术的舞蹈人才。同时,舞蹈艺术来源于现实生活,舞蹈艺术从生活中吸取充足的养分和获得鲜活的生命力,并且必须经过艺术创新才能以更加充满生命活力的方式展现给人们。因此在舞蹈教学中应该鼓励学生,在感受生活、体味生活的同时要大胆创新,使舞蹈跟上时代步伐,展现出舞蹈更高的艺术水平。具体来说,可以通过即兴表演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只有生活经验积累到一定程度,生活感受沉淀到一定程度,在即兴表演中,创造力瞬间爆发,从而才能创造出最符合实际生活需求与特色的舞蹈。这种创新符合生活时代需求的舞蹈,不仅使学生的艺术表演力得到很大的进步,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舞蹈的艺术水平。

篇8

1培养学生舞感的重要性

1.1舞感是彰显舞蹈表演者舞蹈表现力的基础。舞蹈动作是舞蹈的语言,但不是简单的肢体摆动,而是在舞蹈表演者在特定的情境之下,配合着相应的舞蹈音乐背景下,进行的作品内容表达和精神内涵传递。舞蹈表演者如果没有较好的舞蹈感,就不能发挥出很强舞蹈表现力,是舞蹈作品丧失生命力和表现性。1.2舞感是传达舞蹈作品精神内涵的保障。舞蹈作为艺术表现形式,更注重内在的精神内涵和核心价值理念,需要舞蹈表演着通过肢体动作的演绎向观众传达出作品的内容核心和精神内涵。舞感作为舞蹈表演者的基本素质,对于舞蹈作品来说,舞感的强弱直接关系到舞蹈表演者对舞蹈作品的演绎效果和舞蹈作品的品质优劣。

2培养学生舞感的有效策略和方法

2.1要注重对学生内心情感的培养,开展“情感带动舞感”教学。要知道,舞蹈是一门艺术,是充满思想感情的艺术。在很多中职学校中,教师通常都把舞蹈课作为一门普通的课程来对待,这样就容易丢失舞蹈的情感韵味,进而给教学工作带来羁绊。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舞蹈的教学不同于文化课教学,必须坚持“情感教学”来辅助舞蹈教学。在舞蹈教学中,学生们必须全身心的投入到舞蹈练习中,身体的每个部位都要充分的放松,都要紧扣舞蹈的节拍和动作,只有这样才能体会舞蹈的“感觉”和“精华”。所以,学生只有投入情感才能调动积极性,才能提升舞蹈水平。因此,学生的情感教育和情感培养应该成为“舞感”培养与舞蹈教学的重要抓手。例如,在日常的舞蹈教学中,教师要引领学生们学会利用不同的舞蹈情境来转化自己的感情模式。悲伤压抑的舞蹈,需要悲情音乐的配合,这时学生的表情要低沉、严肃,动作要轻缓、庄重;欢乐、轻快的舞蹈,需要明快、动感的舞蹈配合,这时学生们的感情要充沛、积极……总之,在学生们练习舞蹈动作的时候,要学会运用眼睛、肢体、节奏的变化来抒感,领悟舞感的存在。所以,每个舞蹈动作蕴含的情感、感觉,都可以成为“舞感”培养的抓手,这一点教师们必须有所认识。2.2规范学生的舞蹈肢体动作,培养舞蹈“感觉”和“气质”。舞蹈从严格意义上看,是一种身体、动作、韵律和节奏兼备的艺术形态,对于学习者的感觉和气质的要求是很高的。在中职学校的日常舞蹈教学中,教师必须要把学生的“舞感“培养作为重要工作来抓。首先,舞蹈是肢体的动作产生的,舞蹈的节奏和韵律也是依托于特定的舞蹈动作。所以,对学生“舞感”熏陶和培养的首要方法就是规范学生们的舞蹈动作和外部形态。例如,学生在练习舞蹈时的步法、身形、表情、肢体语言、外在线条等,要传授正确的动作要领,摒弃错误、陈旧的动作和肢体形态。其次,教师要加强对学生们舞蹈敏感度和敏锐度的培养,把“舞感”的提升融入到每一个舞蹈细节中。学生在学习舞蹈的过程中,是否对每个舞蹈动作有所感觉,是否具备敏锐的反应能力,这其实都是“舞感”的内容,也应该成为教师们教学的重点。再如,在平时的舞蹈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们掌握基本的舞蹈步伐、动作要领,在这样坚持正确的细节中激发“舞感”。以舞蹈教学中经常需要强调的“擦地”动作为例。“擦地”动作的要领把握需要练习者特别注意脚尖、脚掌与地面的联系,同时需要练习腿部的外伸、绷紧等动作细节。这这样的练习过程中,学生的情绪可以沉淀下来,对于舞蹈的感觉自然可以提升一层境界。所以,舞蹈教师要想方设法运用多种策略来帮助学生们规正舞蹈肢体动作,在“亦步亦趋,一板一眼”的动作练习中慢慢体味舞蹈带来的“感觉”和“气质”,久而久之,学生们的“舞感”就可以慢慢的培养出来了。所以,“舞感”的培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切忌急躁冒进。2.3提升学生自身的综合文化素养,培养学生舞蹈想象力和创造力。舞蹈艺术从来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和音乐、美术、文学等诸多学科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舞蹈是动感、动作集合的艺术,需要不停的转化韵律、节奏和步调等。因而,舞蹈教学的“舞感”来源于各种各样的动作、韵律和节奏。这对舞蹈教学和“舞感”培养的启发就是,教师必须充分“放权”给学生,要激发学生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要让学生们更为主观的操纵自己的肢体动作,并探索舞蹈的未知魅力。另外,要在教学过程中发挥学生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让学生们在自我动作创新和突破中感受到舞蹈的情趣与快乐,并不断的形成舞感能力。例如,在日常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腾出特别的时间段给学生们自由发挥。可以让学生自己选取喜爱的音乐,也可以自己编排简单的舞蹈动作。同时,可以让学生们开展有趣的舞蹈小型竞赛等……在一系列的活动或游戏中,学生不仅对舞蹈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而且可以培养出积极、健康的“舞感”。2.4注重生活观察和生活体验,积极参加相关的舞蹈实践活动。俗话说,艺术来源于生活并高于生活,舞蹈作品亦是如此。优秀的舞蹈作品的内容和形象都是创作者和表演者通过生活观察和生活体验,进行经历和情感积累,在此基础上进行艺术加工和创造,使舞蹈作品具有生命力和感染力。因此,学生要深入生活,积极参加舞蹈艺术相关的社会实践活动,细致的观察和体验生活,细致观察和揣摩人物的外在行为表现,内在心理活动和情感,将这样生活体验融入到舞蹈表演之中,对于有效增强学生舞感有着重要作用。

3结语

升华心灵是舞蹈的魅力,美感的传递是舞蹈的艺术魅力所在。因此,学校在进行舞蹈教学中,要把培养学生的舞感作为教学目标,运用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让学生在深入感知舞蹈的基础上,在运用相应的舞蹈技巧,诠释和演绎舞蹈作品。

作者:王娟单位:广西右江民族商业学校

参考文献

篇9

【摘要】舞蹈教学不仅是素质教育的要求,而且能培养学生的艺术修养,培养他们良好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提高舞蹈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需要教师从兴趣、合作和竞争意识培养、严格训练、恰当鼓励、采用多种教学等方面入手,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

【关键词】中学;舞蹈教学;有效课堂;构建方法;素质教育

开展舞蹈教学教育有利于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中学的舞蹈教育教学不仅可以丰富中学生的课外文化生活,而且可以为高校输入更多优秀的学生。而在舞蹈课堂教学过程中,实现舞蹈的有效教学,提高学生的个人素质尤为重要。因此,本人根据教学实践与探索,就中学舞蹈教学高效课堂的构建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培养兴趣有利于舞蹈教学高效课堂的构建

兴趣是学习的最好老师,学生对学习舞蹈有兴趣有利于高效课堂的构建。所以,要通过培养学生对音乐舞蹈的感受力来培养学生学习舞蹈的兴趣。而对于音乐舞蹈感受力的培养,主要是让学生欣赏音乐作品,感受音乐旋律中的舞蹈动作之美,从而培养学生学习音乐舞蹈的兴趣。所以,为了激发学生学习舞蹈的兴趣,教师应根据舞蹈的风格特点,腾出一定的时间让学生欣赏一些舞蹈作品。学生在欣赏舞蹈作品中,必然要调动感觉感知舞蹈所表达的内容和情感。比如学习新疆舞蹈的时候,就可以让学生通过多媒体欣赏舞蹈《吐鲁番的葡萄熟了》,欣赏中不仅看到的是舞蹈中新疆小姑娘看、摘葡萄时的喜悦心情、欢乐情景、优美舞姿,在欣赏舞蹈作品的过程中还获得新疆舞蹈中的转手腕、动肩、摇头等一些舞蹈技能。这样长期欣赏舞蹈作品,学生对各种舞蹈语言的理解能力也能得到不断提高,学生慢慢也就对学习舞蹈不害怕了,丰富多彩的舞蹈就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培养合作与竞争意识有利于舞蹈教学高效课堂的构建

中学生都有一定的展现自我的心理,在进行舞蹈排练的时候,教师一般都会选几个舞蹈功底比较好又有领导能力的人站在前排,或者选平时跳的比较好进行独舞以及领舞。舞蹈队伍中的排站位以及队形的设计往往使前排的同学可以获取更多的展现机会,这样一来,学生便会通过竞争站在前排,因此,学生就会认真学习舞蹈。当然,集体舞蹈是多人的合作,讲究整齐划一,全员配合才能够完美完成每一个动作。所以,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有利于舞蹈教学高效课堂的构建。

三,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舞蹈教学高效课堂的构建

在舞蹈教学高效课堂的构建中,教师可以组织采用小组合作学习。一是进行同质小组合作学习,就是把水平大致相当的学生编排在一组进行教学。这一组学生如果水平都比较好,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可以让他们学习有难度的舞蹈。如果分在一起的学生水平都属于一般,老师就要利用课外活动时间,给予充分指导,适时点拨,让他们理解和掌握舞蹈技巧,努力提高他们能力和水平。二是进行异质小组合作学习,就是将不同水平的学生混合分配在同一小组进行教学。如一个舞蹈组合教完后,可以进行异质小组合作学习,让那些对舞蹈掌握较好的学生来带头练习,中等的学生在跟随其后练习,这样可以通过当小老师的形式以强带弱,以弱促强,使每一个学生都能有一定的成就感,能够在自己原有的学习基础有所进步,这样也会形成比较好的课堂效果。

四、恰当鼓励有利于舞蹈教学高效课堂的构建

中学舞蹈教学,尤其是高考辅导教学,教师要抓住每个学生在学习舞蹈中表现出来的特点、优势进行鼓励,由此激发学生进一步发挥自己的优势,取得更好的成绩。在训练过程中,学生做得到位、做得好的时候,要及时表扬、鼓励,对于做得不规范的同学,要及时鼓励指导,提高他们的积极性。在训练中,我还认真做了学生训练档案记录,一些训练中需要完成和改正的地方以及评价我记录在笔记上,下一次训练的时候进行重新检查,争取有所提高。另外,在训练过程我也做一些视频记录,完了让学生自己看看、自己纠正自己练。长期下来,效果也很明显,学生都提高不小。

五、恰当的教学方法有利于舞蹈教学高效课堂的构建

首先,教师要根据教材的安排,充分结合学生的年龄特征以及考试的内容来选取舞蹈的欣赏内容。舞蹈教学不仅是动作的纯熟,关键是要通过恰当的舞姿表现一定的文化内涵。教师要积极通过网络搜取适合教学的舞蹈作品,比如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人鹅湖》,古典舞《思路之花》《梁祝》,现代舞《大河之舞》等,然后利用多媒体播放满足教学需求,引导学生进行赏析,对学生进行审美辅导。其次,适当让学生参加学校或者外面的舞蹈比赛或文艺演出。学校组织各项文艺活动以及比赛,目的使学生的活动能力、创造能力能够获得培养,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所以,教师要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学校或者外面的舞蹈比赛或文艺演出,这样有利于舞蹈技能的快速提高。而将课堂教育与课外教育有效地结合起来,将为教学效率以及学习效率的提高创造有利条件。

另外,要构建高效的舞蹈教学课堂,学校要提高对舞蹈教学的资金投入。舞蹈教学能否顺利开展,舞蹈教学的深入和广度要得到拓展,还是由一定的经济基础决定的。缺少舞蹈教学的基本硬件,要提高学生的舞蹈水平是一句话。所以,学校领导要充分认识到舞蹈教学的意义,学校要克服困难,增添体育设施的规划设计,投入足够资金,逐步完善场地器材的设施,保证舞蹈练习的基础需要,从多方位、多途径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

参考文献

篇10

(一)弥补教学不足的重要方式

我国舞蹈教学起步晚,发展速度缓慢,舞蹈教学和整个社会对舞蹈人才的要求存在差距。导致这种问题存在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对舞蹈鉴赏能力、表现能力培养不足是重要原因。而教学中一些任课老师习惯机械地让学生掌握动作训练技巧,忽视培养学生舞蹈表现能力,影响教学效果。因此,提高对舞蹈表现力培养的认识,采取有效改进和完善对策,是弥补当前教学存在不足的重要策略。

(二)符合舞蹈教学的基本要求

形体动作是舞蹈表演的主要手段,舞蹈教学不仅要掌握基本动作要领,还应该对舞蹈内容和舞蹈的艺术美有深入全面的了解。注重学生舞台表现力培养,将肢体语言、情感表达有机结合起来,通过舞者精湛的表演技能,向观众传达舞者思想感情,提高作品艺术魅力和舞台感染力。因此,重视学生表现力培养,满足舞蹈教学的基本要求,也是不可忽视的内容。

(三)有利于提高舞蹈表演水平

合格的舞者不仅要掌握舞蹈基本理论和动作排练技巧,还应该具备较高的舞台表现力。进行舞蹈表演时,通过肢体语言,将舞蹈作品的感情和舞者自身感情结合起来,创造性地表达作品感情,将作品的核心思想传达给观众,这就需要舞者具有较高的舞台表现力,教学中应该采取有效对策,加强学生表现力的培养,促进教学效果和舞蹈表演效果的提升。

二、舞蹈教学中学生表现力的培养对策

虽然很多任课老师认识到培养学生表现力的重要意义,但由于受舞蹈教学管理制度不完善,教学安排不到位,一些任课老师思想观念落后等因素制约,影响学生舞蹈表现力的提升。为转变这种情况,结合舞蹈教学需要,教学中应该从以下方面采取改进和完善对策:

(一)提高学生理解能力,把握舞蹈作品的感情基调

情感表达是舞蹈表演的核心,每一部舞蹈作品都要突出其感情基调,展示其艺术魅力和艺术价值。为提高舞蹈表现力,首先要增强学生的理解能力,把握作品感情基调,为有效开展舞蹈训练奠定基础。对作品情感的理解,与学生知识储备、文化素养、人生阅历等有着密切的联系,学生除了发挥自己的情感和想象之外,还要尽可能领悟和体验作品所表达的情感。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要丰富自己的生活经验,提高自己的学识修养,开阔视野,更深刻地领悟作品的感情基调,深入感受舞蹈中的角色,促进舞蹈表现力提高。另外,还要注重舞蹈基本功训练,认真体会舞蹈每个动作所表达的情感,然后对动作进行整合,理解和把握舞蹈作品的情感基调。

(二)培养学生观察能力,丰富学生舞蹈艺术情感

学生不仅要对作舞蹈品进行细致观察,还要善于观察日常生活。舞蹈学习时认真观察各类舞蹈作品,理解舞蹈作品的内涵并记忆其中的细节,然后提炼和升华,不断充实和提高自己。学校还可以充分利用教学资源,为学生观察作品创造条件,任课老师加强指导,让学生掌握正确的方法,培养学生善于观察舞蹈的良好习惯。舞蹈来源于生活,为提高学生的舞台表现力,注重观察生活也是不容忽视的,尤其是学习民族舞蹈时,更应该注重观察生活。情感表达是舞蹈表演的核心,要想深入全面表达舞蹈中的情感,只有音乐的衬托还远远不够,舞者还必须将情感融入舞蹈之中,利用身体动作表达作品的情感,引领观众欣赏和理解,触及舞蹈的精髓与灵魂,与观众获得情感上的共鸣,促进舞台表现力的提升,彰显舞蹈的艺术魅力,提高舞台表演效果。

(三)增强学生艺术修养,提升学生舞蹈表现能力

舞蹈表演是一项综合性的技能与艺术表演,并非是将简单的舞蹈动作展示给观众,而是通过肢体、神态等,向观众传达情感,展示舞者对生活的认知和理解。很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往往只注重动作的规范性和流畅性,忽视学习和锻炼舞蹈表现力,导致舞蹈表演失去舞蹈本身的意义,这严重制约了表演效果提升。为转变这种情况,学生应该注重提高艺术修养,更好地进行舞蹈表演,任课老师要做好示范和引导工作,传授专业技能时,语言要生动、准确、亲切,动作要规范、形象,具有感染力和艺术性,将学生更好地带入舞蹈学习当中,提高舞蹈表演效果。形象性是舞蹈的重要特征,舞蹈表演时要确保其生动性、鲜明性、具体性,带给人以美感,提高舞台表现效果。除了注重提高舞蹈的形象性之外,还要注重提高舞蹈的感染性,舞蹈表演中具有感染性的形象能激发观众的热爱,拨动观众的心弦,带给人们以美感。整个舞蹈教学和训练过程中,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内心感情、强化面部表情,提高肢体表现力和音乐感悟能力,深刻领悟作品的情感,展示舞蹈所要表达的内容,与自己的心灵产生共鸣。另外,还要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将舞蹈教学和艺术实践活动结合起来,提高学生的舞蹈知识应用能力。在学习舞蹈知识后,安排和鼓励学生参与艺术实践活动,加强实践锻炼,增进对舞蹈的理解,将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从而在舞蹈表演时更好地展示舞蹈的艺术魅力。

(四)培养学生创造能力,提高舞蹈表演艺术水平

舞蹈艺术的生命力在于创新,舞蹈教学肩负提高学生艺术水平的重任,因而教学中要注重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促进学生舞蹈审美意识和舞蹈专业技能的提升。舞蹈来源于生活,需要从生活中吸取养分,并通过艺术创新使其充满生命力和艺术感染力。因而要鼓励和引导学生体会生活,并大胆进行创新,紧跟时代步伐,更为有效地展示舞蹈的艺术魅力。可以通过即兴表演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日常生活要注重舞蹈知识和表演技能的积累,即兴表演时能瞬间爆发创造力,创造具有特色的舞蹈,推动舞蹈表现能力的提升,也有利于提高舞者的艺术水平。作为艺术表演的一种重要形式,舞蹈表演也属于一种创造活动,整个表演过程中,舞者应该发挥创新精神,大胆进行创新和尝试,促进舞蹈表现力和舞蹈艺术水平提升,取得更好的表演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