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学习的名言模板(10篇)

时间:2023-03-07 15:22:07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有关学习的名言,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有关学习的名言

篇1

3、学习是劳动,并且应当永远是劳动,是充满了思想的劳动,使求学的兴趣本身依赖于严肃的思想,而不是依赖于任何不合乎实际的表面文章。——乌申斯基

4、书籍是人类知识的总统。——莎士比亚

5、一日学一日功,一日不学十日空。——谚语

6、如果把生活比喻为创作的意境,那么阅读就像阳光。——池莉

7、学习是劳动,是充满思想的劳动。——乌申斯基

篇2

2)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颜真卿

3)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飞

4)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

5) 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文嘉《明日歌》

6)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陈寿《三国志》

7) 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蒲松龄

8)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

9)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10) 业精于勤而荒于嬉,行成于思而毁于随。

11)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

12) 立志宜思真品格,读书须尽苦功夫。——阮元

13) 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朱熹

14) 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欧阳修

15) 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庄子

有关于学习的诗句名言(精选篇)

1) 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刘向

2)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颜真卿

3) 磋砣莫遗韶光老,人生惟有读书好。——《宋诗纪要》

4) 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李苦禅

5) 至乐莫如读书,至要莫如教子。——《增广贤文》

6) 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孟子

7)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庄子

8)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孔子

9) 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孔子

10)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孔子

11)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孔子

12) 不学而求知,犹愿鱼而无网。——葛洪

13) 士欲宣其义,必先读其书。——王符

14)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孔子

15)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

有关于学习的诗句名言(经典篇)

1)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刘彝

2) 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刘向

3) 路漫漫其修道远,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

4)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后汉书·冯异传》

5) 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苏轼

6)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陶渊明

7) 奇文共欣赏,疑义相如析。——陶渊明

8) 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苏轼

9) 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于谦

10) 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

11) 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朱熹

12) 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孔子

13) 惊风飘白日,光景西驰流。——曹植

14) 今日复今日,今日何其少!今日又不为,此事何时了!——文嘉《今日诗》

15)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韩愈

16)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17) 一日不书,百事荒芜。——李诩

篇3

志当存高远。

盛满易为灾,谦冲恒受福。

谨慎比大胆要有力量得多。

钻研然而知不足,虚心是从知不足而来的,虚伪的谦虚,仅能博得庸俗的掌声,而不能求得真正的进步。

篇4

一、引言

社会语言学是20世纪50年代才兴起的一门新学科,是语言学的重要分支之一,它既与社会有关也与语言有关,是研究语言与社会相互关系的学科,一出现就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很快便发展成为一门分支学科。

二、用社会语言学的相关理论分析对话

(一)语言与阶级阶层——-话语的风格

“语言,象社会活动的其他形式一样,必须与说话人的身份相称。同一个说话人在不同的环境,为了不同的目的,会使用不同的语言变体。”许多社会因素都可以影响到在特定场合下实际上应使用的变体。比如韦氏说的话,就可以发现这一理论,在她成为皇后之前和之后,是使用了语言的不同变体,与主题相联系的语言变体叫语域,就像太平和韦氏所处的皇宫可以说算是她们的语域。社会环境的另一个重要特征是谈话对象的“环境”,特别是在一次谈话中双方之间的角色关系和相对的地位。每个称呼形式都有不同的语体含义。

“你想告诉我什么呀?”

——“别这样跟我说话-----我是你母亲。”

研究使用中的语言,我们时刻都要注意语言的社会功能和表达功能在跟它的认知功能相比较时所显示出的重要性。语言能够代表人们相互之间的活动情况。比如一个人,在一个组织中担任较高的地位,那么他的部下一定对他有特定称呼,而与他同等级的人则会用别的方式来称呼他,至于他的上级,用的又是第三种称呼了。比如,本剧中的太平,比她地位低微的人,将她尊称为公主,而香儿,被尊称为韦皇后,她与太平同级,故直呼太平的名字,而香儿的上级,是皇上,对香儿又有另外的称呼,而不是称呼她皇后。就是说,语言形成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又给这种关系规定范围,并且决定名称。而语言的这些非常重要的功能,实际上是纯粹从社会这个角度来认识的。所以从太平与香儿的对话中我们也不难看出她们之间的关系与各自的社会地位。

(二)语言使用中的合作原则与会话含义

本剧中太平公主与韦氏的对话也可以用会话的合作原则来分析。“合作原则的基本点认为,交际双方为使用交际能顺利进行下去,双方必须合作。合作原则的具体内容是美国语言学家格赖斯提出来的,认为交际双方的合作,必须遵循以下四项准则:(1)量的准则;(2)质的准则;(3)相关准则;(4)方式准则。交谈只有遵循这四项准则,才能顺利进行下去。因此,遵循合作原则的这四项准则,是交际双方真诚合作的基本要求。”

在本剧的对话中,韦氏和太平没有严格遵循这四条准则,那也就不可能进行效率最高最合理的语言交际。因为,每次太平的话还没结束,韦氏便急于打断,表达自己的看法,并没有不做任何推理,以最方便最迅速的方式去理解对方所说的话,太平说什么,问什么,韦氏都不愿意直接结果话头,违背了合作原则,而且后面明确表示,不愿意再继续进行谈话,更提不上遵循什么准则了,韦氏违反了质量原则,更违反了数量原则,这使得她们的言语交际中的会话含义有了可撤消性,或者说具有可废弃性,也就是说,她们的这场对话,对双方没有任何结果,更没有达到发话人的原设意图,所以最终导致会话失败。

(三)语言使用中的不虞现象

本剧中也发生了语言使用中的不虞现象,“不虞现象就是始料不及的现象。语言使用中的不虞现象就是在运用语言时发生了原来没有预料到的情况,产生了意想不到的效果。这产生在两个层面:语义层和语用层。”本剧中的对话,主要是在语义层,语义层的不虞现象常常是由歧义引发的。言语片断有歧义,但语言运用者没有察觉,而在语境中又没有排除歧义的机制,有时语境可能强化了产生不良后果的那一种意义,于是交际效果恰与发话人的意图相反。比如本剧中有两处太平与香儿的对话,太平并没有察觉自己的语言有什么不对,但却让香儿很敏感,并使香儿产生了很多歧义的联想,说出的话让太平感到莫名而惊讶,正好与发话人即太平公主的意图相反:

一处是“…今天啊我依你,让你靠窗坐”

-----“算了!你还是靠窗坐吧!那是主座儿,我不过是个陪读……”

-----“呦!还在因为我不让你坐生气呀!我当时就是喜欢窗户,这样走神方便!请坐吧!……皇后!”

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太平的发话是友好而无意的,但韦氏的回答却显的有几分不满情绪。

另一处是“香儿,你现在为什么这么敏感?”

-----“敏感?我无法不敏感!……我从小就要学会说什么、不说什么……甚至连申请靠窗户坐都冒着被当做野心家的危险!……我怎么能不敏感!”

这里也是显示出韦氏的争辩气息,不同意太平的说法,这种气氛也使得这两个人之间的言语交际有些尴尬,不太好顺利进行多久。这两处对话都是语言使用中语义层的不虞现象,太平公主没有料到她的话会给香儿带来那么多不满的情绪发泄,最终,她们的交际效果与太平公主的意图相反,产生了交际失败。

三、结论

本篇文章用了不同的理论对太平与韦氏的对话进行分析,说明了社会语言学作为一门强调语言与社会共变的学科,其侧重点是从社会的角度来研究语言,通过本篇的分析,我们了解到社会语言学的普遍性与实践性,清楚了社会语言学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性,对其有了进一步更深刻的认识。

注释

篇5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指出:“学生有了兴趣就肯用全部精神去做事,学与乐不可分。”学生一旦对某一学科或某一活动产生一种乐趣,就会为之付出极大的努力。在探究认识某种对象的活动中产生一种乐趣,在奋斗中形成志趣。强烈的感情可以变成追求的巨大动力。可见,兴趣和感情是影响学生学习的重要因素,因此,教师要善于在学生认识实践活动中激发他们对思想品德课学习的兴趣。

在几个月的研究与实践中,利用课改的理论,将以前传统的思想品德课堂中的导入部分进行精心的设计,把单纯的“我问你答”,老师给出问题,然后学生再记忆理解,并强化运用它去解决问题的过程,变为学生在教师的课前名言、谚语引思的设计情景中主动地去探究知识。同时,老师在自己主动的寻求下,能更好地理解课文的方法比生硬地灌输到他们的头脑中效果好的多。经过几个月的观察,发现学生学习的兴趣有所提高,每次上课之前学生的脸上都带着兴奋的表情,好象在说:“这节课老师又给我们设计了什么样的情景等着我们去探究”,每当看到学生这样的面孔,我就有一种说不出的喜悦,他们对思想品德有了学习的意识和兴趣,这比什么都可贵。

二、名言导思

在教学《自我新形象》中“我心中的理想形象”之后,投放出孔子的名言:“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首先,让学生在组内讨论,交流,然后,每组选派出一名代表,在班上交流,比比看哪组品味赏析最好。最后,教师评价鼓励,既达到巩固已学的知识,突破重点,释疑难点的目的,又培养了学生的分析能力。

三、名言仿写

在学习《享受学习》这课内容时,让学生理解、品味孔子名言:“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荀子的名言:“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不积硅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接着组织学生开展一次有关“学习的座右铭”主题探究活动。其目的:让学生认识学习的快乐,深知学习的艰辛;培养学生热爱学习、热爱科学的情感;培养学生克服困难,朝着学习目标前进的坚强毅力。让学生制订自己学习的座右铭,其步骤:第一,让学生收集有关的名言和谚语。第二、展示、交流、畅谈自己的体会。第三,各自仿写名言。第四、小组内交流、评选仿写名言。第五、推选出小组的仿写名言,在班上交流。第六、确定自己学习的座右铭,张贴在自己的课桌上(文具盒上),或制作成精美书签送给朋友和老师。让学生仿写名言,不仅使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快乐,而且能达到“知行合一”的效果。

四、课堂创设问题情境调动参与

调动参与是以学生为主体教育思想的核心,只有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其体验学习的艰辛与快乐,学生才会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来。信任学生,尊重学生,构建以学习者为中心、以学生自主活动为基础的新型教学过程,创设新的问题情境,设计开放性的问题,以提供探索创新的空间。

在课堂教学中,尽量设计一些面向全体同学的质疑空间,或是把问题分出层次,不让部分学生掉队,每个人都有发问的机会,在他们回答时,我适当地穿插鼓励的话语、信任的目光,会心的微笑、赞扬的手势,这样他们会在一种宽松、和谐的氛围中学习,消除了他们在学习过程之中的紧张情绪,消除了学习带给他们的压力,让他们在轻松的氛围中参与教师的教学活动。

篇6

▶教学目标

1.交流自己良好的学习习惯。

2.借助文言文中学过的生字,推想相关词语的意思。

3.体会引用名人名言的好处。

4.从整体布局、运笔风格、结构安排等方面欣赏书法家赵孟的楷书作品。

5.积累有关革新、发展的古语名言,大致了解这些古语名言的意思。

▶教学重难点

1.交流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借助文言文推想成语的意思。

▶教学策略

1.交流平台

围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个话题,以孔子的名言谈话导入,引导学生结合实际进行交流。教师相机指导总结,强调要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并运用这些好习惯来提高学习效率。

2.词句段运用

引导学生借助文言文中学过的生字,推想相关词语的意思,学会举一反三迁移运用已学过的知识。以谈话引入的方式引导学生说一说他们知道的名人名言,让学生通过比较引用名人名言的句子和去掉名人名言的句子在表达效果上的差异,再联系课文内容和例句深入体会引用的好处。

3.书写提示

通过展示书法作品,让学生拓展交流他们所了解的其他有名的书法家,引入书写提示。引导学生从整体布局、运笔风格、结构安排等方面来欣赏赵孟的楷书作品,并谈谈对自己今后写字的启发,达到提高学生的书法鉴赏能力和指导学生写字实践的目的。

4.日积月累

课件出示“日积月累”中的古语名言,通过自由朗读、练读、分组读等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初步理解古语名言的意思。学生交流自己对名言的理解,教师引导总结四句话的相通之处,学生尝试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背诵,最后拓展交流这四句名言对自己的启示。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交流自己良好的学习习惯。

2.借助文言文中学过的生字,推想相关词语的意思。

3.体会引用名人名言的好处。

▶教学过程

一、

交流平台

1.谈话,导入“交流平台”。

课件出示:

孔子曰:“少成若天性,习贯如自然。”

——《汉书·贾谊传》

谈话:孔子说的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小时候形成的良好行为习惯和天生的一样牢固)今天我们来围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个话题进行交流。(板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读一读,结合实际交流。

(1)启发引导:同学们,如果在学习中遇到问题,你们会怎么办?

预设:遇到问题,随时向人请教,或者读书、查资料,琢磨解决问题的办法。

小结:对啊,勤问勤查是良好的学习习惯。它能让我们学到不少知识,也能让我们获得好的学习方法。(板书:勤问勤查的习惯)

(2)自读交流。

①同学们默读“交流平台”的内容,教师提出自读要求:

课件出示:

l

一边读一边思考:除了“勤问勤查”,还提到了哪些学习方法?

l

重点的句子做标记。

②学生交流学习方法,读出相关的句子。

课件出示:

l

勤问勤查的习惯

l

边读书边思考的习惯

l

坚持课外阅读的习惯

l

修改自己习作的习惯

3.联系实际,拓展交流。

(1)引导交流:在学习中,除了上面提到的四种良好的学习习惯,你们还有哪些良好的学习习惯呢?请大家联系自己的实际情况,谈一谈。

(2)学生自由发言。教师相机点拨。

预设:课前预习的习惯、举手发言的习惯、写日记的习惯、按时完成作业的习惯等。

(3)小结:同学们,希望大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增强学习的自觉性,提高学习效率。

【设计意图】叶圣陶先生告诉我们:“积千累万,不如养个好习惯。”的确,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学生终身受益。怎样通过“交流平台”的教学,让学生在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方面有更深的认识呢?首先,谈话导入,引入交流主题;接着,在老师的启发与引导下,谈到勤问勤查的习惯,以及其他三种学习习惯;最后,让学生联系实际交流自己的好习惯。

二、

词句段运用

1.推想词语的意思。

(1)设问引入。

师:同学们,成语是汉文化的一大特色,有固定的结构形式和固定的说法,表示一定的意义,在语句中是作为一个整体来运用的。理解成语意思的方法有哪些呢?

预设:联系上下文、查工具书、联系生活实际、抓重点字等方法。

引导:今天我们来学习联系文言文中学过的生字推想成语意思的方法。

(2)举例说明。

①出示成语:赴汤蹈火。

②引导:请联系文言文学过的生字,说说成语“赴汤蹈火”的意思。(指名说)

③回顾:《两小儿辩日》中“及其日中如探汤”的“汤”是什么意思呢?(热水)

④学生试着解释成语。

⑤教师小结:跳进热水之中,踏着烈火,比喻不避艰险,奋不顾身。

(3)完成练习。

①学生根据刚才的方法,借助文言文中学过的生字,推想成语的意思,完成课本第91页的第一题。

课件出示:

你能借助文言文中学过的生字,推想下面成语的意思吗?

走马观花

自愧弗如

声泪俱下

不以为然

过犹不及

②学生交流。可以运用泡泡提示语中的句式交流。

走马观花:走,奔跑。骑在奔跑的马上看花。比喻粗略地观察事物。

自愧弗如:弗,不。自感不如别人而内心惭愧。

声泪俱下:俱,一起。边诉说,边哭泣,形容极其悲恸。

不以为然:然,对。不认为是对的,表示不同意(多含轻视意)。

过犹不及:及,达到。事情办得过火,就跟做得不够一样,都是不好的。

2.引用名人名言。

(1)谈话引入:请说一说你们知道的名人名言。(可指名回答,也可小组内互相交流)

过渡:同学们知道的名人名言真不少。在文章中引用名人名言,往往能收到很好的表达效果。

(2)体会引用名人名言的好处。

①读下面的语段,体会引用的好处。

可以用以下两种方法体会引用名人名言的好处:一是联系上下文,二是比较引用名人名言和去掉名人名言的句子的表达效果。

课件出示:

l

正像数学家华罗庚说过的,科学的灵感,决不是坐等可以等来的。

l

莎士比亚说:“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像我这样对阅读如饥似渴的少年,它的功用更是不言而喻。

②教师归纳总结。

开头引用名人名言具有提纲挈领、总领全篇、引人入胜、为整篇文章奠定基调等作用。文中引用名人名言可以在说明问题、阐明观点时增强说服力,具有突出中心、富有启发性、使语言精练等作用。而在文章末尾引用名人名言则可以起到画龙点睛、启迪读者的作用。

(3)联系实际谈体会。

教师提问:你在习作中引用过名人名言吗?通过学习,你有什么体会?

学生举例说明,谈体会。教师予以肯定和鼓励,并提出要求。

【设计意图】如何让学生体会引用名人名言的好处呢?一是联系上下文,二是作比较。不仅要让学生体会到引用名人名言的好处,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习作中恰当地引用名人名言。因此,设计了“联系实际谈体会”的教学环节。

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从整体布局、运笔风格、结构安排等方面欣赏书法家赵孟的楷书作品。

2.积累有关革新、发展的古语名言,大致了解这些古语名言的意思。

▶教学过程

一、

书法欣赏

1.图片导入。

课件出示:

师:这是谁的作品?你还知道哪些有名的书法家?

学生:这是王羲之的《兰亭集序》,还知道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苏轼、米芾、黄庭坚等书法家。

师:书法史上的“楷书四大家”是指唐代欧阳询(欧体)、唐代颜真卿(颜体)、唐代柳公权(柳体)、元代赵孟(赵体)。今天我们就来欣赏元代书法家赵孟的书法作品。

2.书法欣赏。

(1)指导欣赏的方法。

可以从运笔特点、结构特点、整体感觉等方面欣赏书法作品。

(2)欣赏元代书法家赵孟的楷书作品《三门记》。

①课件出示作品:

课件出示:

②学生说自己的感受。

教师提示:运笔自然,点画圆润多姿,具有行书的笔意;结构严谨端庄,平正宽绰;整体上显得秀丽柔美,稳健大方。

③师:欣赏完《三门记》,你对今后的写字有什么想法?

学生谈自己的想法。

【设计意图】由“楷书四大家”引入,不仅让学生了解到更多的文化常识,还对书法家赵孟的成就心生敬佩,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怎样提高学生的书法鉴赏能力?关键是要让学生掌握书法欣赏的方法,而本环节突出了方法指导。最后,引导学生从书法欣赏中受到启发,指导自己的写字实践。

二、

积累古语名言

1.读一读,了解大意。

(1)考考大家:比喻学生的成就超过老师或后人胜过前人,可以用哪一句古语名言来形容?(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2)读一读下面的古语名言。

课件出示:

l

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周易》

l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礼记》

l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荀子》

l

苟利于民,不必法古;苟周于事,不必循旧。

——《淮南子》

自由朗读,教师教读,练读,指名读,分组读,齐读。

(3)试着说一说每句话的大致意思。

①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事物发展到了极点,就会发生变化,只有发生变化,事物的发展才不受阻碍,事物才能不断地发展。

说明在面临不断发展的局面时,必须要改变现状,进行变革。

②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如果能每天除旧更新,就要持之以恒,不停地革新。这句话从勤于省身和动态的角度来强调要及时反省和不断革新,激励人们自强不息,创新不已。

③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靛青是从蓼蓝里提炼出来的,但是颜色比蓼蓝更深。常用以比喻学生的成就超过老师或后人胜过前人。

④苟利于民,不必法古;苟周于事,不必循旧。

如果对人民有好处,

就不必效法古人的制度;

如果有助于事情的成功,就不必沿袭旧的规矩。

(4)这四句话的共同意思是什么呢?(改革创新,发展超越)

2.背一背,畅谈体会。

(1)引导背诵。

(2)拓展说话:学习了以上四句古语名言之后,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设计意图】对于这四句名言,重点是让学生读读背背,了解大意。这四句名言都是文言古语,有些拗口。老师要教读几遍,让学生以多种形式朗读。读熟了,“其义自见”。学生说一说每句话的大概意思,老师只适当点拨指导。最后,力争让绝大部分同学把这四句古语名言背下来。

▶教学反思

语文园地是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语文的核心素养。本次语文园地教学,注意到了以下三个方面:

1.巧妙导入。

成功的课堂导入,会使学生很快进入学习情境,更能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欲望,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本次“语文园地”设计了设问导入、谈话导入、图片导入等,效果不错。

2.方法指导。

篇7

一、利用资源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根据这一特点,采用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的兴趣。

1.利用教材资源激发兴趣。教材中蕴含的成语与名人名言资源非常丰富,教师要好好利用。如《三顾茅庐》讲的是刘备三请诸葛亮的故事,教师可设疑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你想知道诸葛亮出山帮助刘备以后,是怎样建功立业的吗?”这篇课文所在的那个单元练习中有一组反映诸葛亮一生的成语:初出茅庐、屡建奇功、独木难支、回天无力、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学生便会联系所读故事进行熟记,有利于对成语的理解和积累。

2.课前一分钟成语故事演讲激发兴趣。结合我校“三部九步”教学模式的开展,我鼓励学生每天进行课外阅读,并在课堂上开展一分钟成语故事演讲比赛,学生参与的积极性非常高,做到了理解与记忆同步进行。

3.结合课文内容激发兴趣。如在教学有关父母恩的文章时,可引用“父母恩情似海深,人生莫忘父母恩”或“淡看世事去如烟,铭记恩情存如雪”等名言激发学生对父母师长的情感,懂得孝敬父母、尊敬师长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争做孝敬父母、孝敬长辈的好孩子;在学习珍惜时间这方面的文章时,可引用“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或“时间就是生命,时间就是速度,时间就是气力”的名言,并举例将珍惜时间与浪费时间这两种行为及其结果作以比较,让学生明白其中的道理,进行名言的积累。

二、几种有效的积累途径

1.课堂教学中积累。学生学习的主阵地是课堂,教师要注重学生在课堂上的语言积累。课堂上积累的方法很多,如课前预习积累,遇到成语与名人名言可通过查阅辞典、请教等形式达到熟记、积累的要求;课堂学习积累,即教师在课堂上“引经据典”“旁征博引”之时涉及到一些成语或名人名言,学生即时记录在本上,结合课本内容进行熟记积累。

争强好胜是小学生的天性,他们都想在同学面前露上一手,在教师面前表现一番,这是展开成语和名人名言积累的良好契机。于是,我就利用竞赛背诵的方式帮助他们积累成语,让生生之间互背,小组之间比赛背,男女生之间竞赛背,为学生搭建展示自己所积累的成语的平台,使他们在竞赛中增强自信,提高语言积累的兴趣。

诵读记忆是积累成语的重要方法。成语整齐划一,读起来朗朗上口。小学生正处于储存语言的最佳时期,多背一些优美词汇和名言警句,有利于提高语言表达能力,丰富语言库存。在教学中,教师要重视背诵的指导,要给予学生充分的背诵时间,加强检查的力度,让学生乐于背诵并体验成功的乐趣,并用归类法将背诵后的成语进行整理,如数字成语、历史成语、寓言成语、写人成语(人的神态、动作、心理、品质等)、写景成语(山、水、花草)等。

2.课外阅读中积累。课外阅读是积累成语和名人名言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因为与课堂学习相比,课外阅读的时间、空间和资源的限制性相对较小,学生可以“放开手脚”,加之教师指导得当,学生一定会在课外阅读中收获着比课堂学习更多、更好的成果。如读书笔记式积累,记一些好词、好句或感受深刻、意蕴深长之句;网络搜索式积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搜集相关信息,辅助学习;对比阅读式积累,即把写同样内容的不同资料源对比着阅读,了解不同作者的不同视角和观点,再融合自己的观点进行卡片式资料积累。

篇8

上学期收假后的第一节语文课,我走进教室,看到教室里两个月不见的学生们期待的笑脸,我却让他们拿出作业本,说:“今天我们不忙着上新课,先来做个小测试……”教室里立即嗡嗡地响成一片,有学生说:“开学第一天就测验?压力好大。”他们的脸色凝重起来,非常焦急,迟迟无法动笔。

我的心开始抽紧。新课标强调日常的语言文字和习惯的积累和养成,我平时也提醒了他们。题目并不难:“校园里很多地方张贴了许多的名言和有关文明礼貌的温馨提示,请你写一写你都读到了什么内容,有什么感想。”这个题目的内容是他们所熟悉的,就出现在他们身边,应该便于他们说和写,但学生还是不知所措,这说明学生在平时不认真观察,不够留心生活。那些名言和温馨提示是生活中的语文,只要留心观察,我们就能有所收获。我原先是这么设想的:第一步是测验,组织学生交流,要不吝表扬,点明学生们记住的这些名言和一些文明礼貌用语是生活中的语文,只有做生活的有心人,就能学得到;第二步是引导学生弄懂每一条名言的意思。可事实让我始料未及,全班没有几个学生能顺畅地写出来,他们有的冥思苦想,有的抓耳挠腮,就是没有多少个动笔写。看来,学生们对校园里贴出来的名人名言和警句都视而不见,即使见到了,也没有记下来。

难道这节课就这样让学生交白卷吗?我想,课堂是师生互动生成的,而互动生成要靠师生互相交流才能有效完成。交流主要靠语言,如果学生不积极表达自己的学习成果,提出自己的想法,发表自己的见解,课堂是无法实现交流的,只能是老师“一言堂”。所以,重视课堂中学生的表现,就是希望学生经常地、及时地把自己的学习体验、学习成果及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表达出来,与老师、同学交流。这样的课堂是老师所期待的。

于是,我改变了之前预设好的教学思路,说:“我想开学第一天同学们都太忙了,没有顾得上在校园里走一走,所以答不上来,是不是?那好,现在老师给大家十分钟的时间,让大家在校园里转一转再答卷,好吗?”“耶!”学生不约而同地欢呼,蜂拥着奔出教室。

我跟着学生们跑出教室,看到他们个个兴高采烈地奔向校园各处,指着花坛里、墙壁上的标语和名人名言朗读了起来,细心的学生还带了小本子记录。一直跟学生很亲近的我自然加入到了学生们的谈话中,跟他们聊这条标语的含义和特点,讲那句名言给人的启示和与它有关的名人事迹。

篇9

3.积累有关诗歌的名言。

一、回顾所学,导入新课。

1.同学们,第三单元主要学习的是什么?(现代诗)

2.请同学们先回忆一下本单元的4篇课文,想一想:现代诗有什么特点?(有节奏感;蕴含丰富的想象;饱含真挚的情感。)

二、学习“交流平台”。

结合本单元的诗歌,归纳现代诗的特点。

三、学习“识字加油站”。

1.这些古代文人你都认识吗?和同学们交流一下,看看你对他们了解多少。

2.出示生字,指名认读。(屈、渊、孟、甫、韩、愈、禹、锡、仲、龚。)

四、学习“词句段运用”。

1.(1)读句子,注意加点的部分,分析其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体会如何描写颜色。

(2)找一找其他描写颜色的句子,和同学交流。

2.读一读,注意节选诗歌的加点部分,说说加点的文字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排比)

(1)请你在学过的课文中再找出几处运用排比手法的句子,并与同学们交流、品味,说说这样表达的好处。

(2)仿写练习:请你运用排比手法写一首小诗。

五、学习“日积月累”。

1.学生齐读“日积月累”的句子。

2.学生交流句子意思,明白这些句子都是描写诗歌特点的。

(1)诗是人类向未来寄发的信息,诗给人类以朝向理想的勇气。——艾青(谈诗美)

(2)诗和音乐一样,生命全在节奏。——朱光潜(谈诗的节奏)

(3)诗是强烈感情的自然流露,它源于宁静中回忆起来的情感。——[英国]华兹华斯(谈诗歌创作)

3.你还积累了哪些描写诗歌的名言?请在全班交流。

(1)诗歌是一团火,在人的灵魂里燃烧。这火燃烧着,发热发光。——[俄国]列夫·托尔斯泰。

(2)和谐是诗的语言的生命。——郭沫若

4.读了这些诗句,你明确诗歌的特点了吗?

六、小结。

篇10

“故事是儿童的一大需要”。教师抓住小学生爱听故事的特点,用与文本相关的故事,吸引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参与到学习中来,教学效果事半功倍。一位教师在学习《可贵的沉默》一课时,先让学生讲讲自己的生日是怎么过的,你的感受怎样?学生们兴致勃勃地讲述着自己过生日时的兴奋与快乐,有的似乎还沉浸在生日的氛围中,这时老师说话了:孩子们,我们的课文也讲了一个与生日有关的故事,快读一读,看看课文中的小伙伴为什么沉默?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可以把你的感受直接在文中相关的地方做出批注。教师的一个问题,学生对课文学习产生了高度的关注,从而使学生产生了急不可待地要阅读课文、体会内涵的意愿。

二、问题导入法。

疑问是点燃学生思维的火种,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原动力。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用问题导入比较常见。这一方法出现在课堂上常常有三种形式,一是开门见山式,就是教师直接提出问题,开宗明义,让学生带着问题直接走进文本。如一位教师在学习《生命生命》一课时直接提出了问题: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知道课文是通过哪些事例来告诉我们生命的意义的?随后出示了“学习提示”,这一方法虽然过于简单,但学习目标比较明确。问题导入的另一种方式是制造矛盾式。在学习《将相和》一文时,老师用这样的问题进行导入的:通过以前的学习,我们知道廉颇对蔺相如很不服气,你们赞同吗?(不赞同)那么我们就来认真地读读课文,从文中找出依据,来和廉颇讲讲道理。这一问题的提出,立刻激起了学生读书的欲望。问题导入的第三种方式就是回忆式,一位教师在学习《触摸春天》一文时,通过出示重点语句,引导学生回顾“课文讲了一件怎样的事?”,很好地将两节课的知识联接到了一起。

三、媒体导入法。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提高,运用媒体导入新知的越来越多,也更受孩子们的喜爱。在学习《一夜的工作》、《乡下人家》等课文时,教师们都通过媒体呈现给学生一组组图文并茂的图片,学生在声像俱全的视频引导下,教师适时明确学习任务,学生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很快走进了文本的学习。在学习《我最好的老师》一课时,讲课教师借助歌曲《老师,辛苦了》导入了新课,学生在享受音乐美的同时进入新课的学习,这样更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情绪,消除紧张与消极心理,以此来营造融洽的课堂教学氛围。

四、名言导入法。

名言警句是思想与艺术的结晶,每一个名言警句都有一段故事,而且这些名言警句也为学生所熟悉。因此收集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名言警句来导入新课学习,更利于深化文章的主题,渲染气氛,使学生从中悟到人生的真谛,得到情感的陶冶。如在学习《跨越百年的美丽》一课时,教师让学生们交流搜集到的居里夫人的名言,然后由此导入新课的学习,这样更深化了学生对居里夫人的了解,也进一步深化了文章的主题。

五、谜语导入法。

这一方法比较适合小学低年级的学生,也更容易诱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一位老师在学习《胖乎乎的小手》一课时,就使用了谜语导入,上课伊始,老师要学生猜谜语:“两棵小树十个杈,不长叶子不开花,能写会算还会画,天天干活本领大。”孩子们兴趣盎然地短暂交流后,异口同声地回答“手!”,教师因势利导,“课文中也写了一双胖乎乎的小手,它都做了些什么呢?赶快读课文找找答案吧!”短短的几分钟,学生们很快投入到了课文的学习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