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观课报告模板(10篇)

时间:2023-03-07 15:22:52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初中语文观课报告,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初中语文观课报告

篇1

【中图分类号】G623.2

词汇作为语言三要素中变化最快且最复杂的部分,在少数民族汉语教学与学习中占有特殊地位。初中阶段又是蒙语授课学生大量接触汉语词汇的关键时期。据此,我们在具备了深入兴安盟科尔沁右翼中旗进行调研的条件下,对内蒙古东部地区代表性旗县--兴安盟科尔沁右翼中旗的蒙授初中生进行了初步调查,发现有半数以上学生存在近义词混淆的情况,而现今该地区在汉语文近义词教学方面又缺乏科学系统的教学方法,国内外也鲜有对相关问题的研究成果。因此本调查报告旨在通过总结本小组数月来的调查及统计结果,对该地区的汉语文近义词教学和学习提出合理化建议。

一、调查内容

本小组以兴安盟科尔沁右翼中旗巴彦胡舒第四中学为调查点,进而探究兴安盟科右中旗蒙授初中生在汉语文学习中,有哪些类型的近义词典型易错;学习存在困难的原因是什么;在教学和学习方面可提出哪些合理化建议。

二、调查结果

(一)预调查

我们采用电话访谈的方法进行了预调查,采访了巴彦胡舒第四中学的几位汉语文任课教师,大致了解了调查点的情况,并了解到本项目拟调查对象虽处在同一地区、同一学校,但在汉语文近义词的掌握情况上仍有较大差异,主要原因是影响学生学习汉语文近义词的诸多社会因素及学生个人因素不同。

(二)问卷调查

根据预调查所得信息,本小组在巴彦胡舒第四中学发放调查问卷,并回收统计。统计问卷结果采用了SPSS(Statistical Product and Service Solutions)软件(社会科学方面最为专业的统计分析软件之一),计算出问卷中每一个因素对于被调查者近义词掌握情况的斯皮尔曼等级相关系数(Spearman Rank Correlation Coefficient)(以下简称"系数"),以得出每一个因素的影响力强弱程度。现将统计结果总结如下:

1.构成近义词的内部因素

本调查问卷精选20道近义词习题,共涉及近义词的11个类型,对被调查者进行测试。这11个变量均与被调查者掌握近义词的程度呈显著正相关,说明这些因素均为近义词的区分点。其中,"词义指向性"、"词性或语法功能"与之相关性很强,"词义轻重"、"词义侧重点"、"词义范围"相关性次之,其余六个因素(褒贬色彩、搭配关系、词形和读音相近、适用对象、词形相近读音相同、语体色彩)与之相关性再次之。也就是说,被调查者对近义词的掌握情况主要取决于前五个因素。

2.社会因素及被调查者个人因素

(1)年龄

该因素对应的系数为0.426,呈显著正相关。即年龄越大区分汉语文近义词的能力越强。可能因为在相同的条件下,年龄越大受汉语语言环境影响的时间越长,区分汉语文近义词的能力就越强。

(2)学习感受

该因素对应的系数为0.377,呈显著正相关。即学习汉语文近义词感觉越轻松,区分汉语文近义词的能力就越强。因为对汉语文近义词的学习感觉越轻松的同学,心理压力就越小,学好汉语文近义词的自信心就越强,掌握起来就比较容易。

(3)使用频率

该因素对应的系数为0.358,呈显著正相关。即在交际中使用汉语频率越高,区分汉语文近义词的能力就越强。因为在其它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学生日常交际使用汉语的频率越高,纠正近义词错误的机会也就越多,对其掌握得也就越好。

(4)课外阅读时间

该因素对应的系数为0.357,呈显著正相关。即课外阅读时间越长,区分汉语文近义词的能力越强。因为在其它因素不变的情况下,学生课外阅读时间越长,接触的汉语文近义词就越多,对其认知度也就越强高。

(5)年级

该因素对应的系数为0.340,呈显著正相关。即年级越高,区分汉语文近义词的能力越强。因为年级越高,汉语文知识越丰富,近义词掌握也就越好。

(6)现居住地

该因素对应的系数为0.339,呈显著正相关。即现居住地在农牧区的学生掌握汉语文近义词的能力较弱,而现居住地在城镇的学生则较强。因为居住在城镇的学生接触汉族人的机会较多,使用汉语进行交流的机会也较多,且总体来说城镇的教育水平比牧区高,学生的汉语基础也比牧区好,所以对汉语文近义词的掌握能力也更强。

(7)父母汉语水平

该因素对应的系数为0.330,呈显著正相关。即父母汉语水平越高,学生区分汉语文近义词的能力就越强。语言"潜能的实现有个'关键期',这个关键期通常在1岁半到5岁之间",而这一时期,孩子接触最多的人就是父母。因此,父母的汉语水平直接影响着学生对汉语的掌握情况。

(8)课堂知识理解度

该因素对应的系数为0.311,呈显著正相关。即学生课堂知识理解度越高,区分汉语文近义词的能力就越强。因为课堂知识理解度越高,学生当堂吸收的有关知识量就越大。

(9)性别

该因素对应的系数为0.308,呈显著正相关。即女生区分汉语文近义词的能力较强,而男生则较弱。研究发现,女孩的大脑语言中枢比男孩更活跃。因此,一般来说,女生的语言学习能力更强。

(10)课时数

该因素对应的系数为0.235,呈显著正相关。即每周汉语文的课时数越多,学生区分汉语文近义词的能力就越强。因为每周汉语文的课时数越多,学习到的相关知识就越多,自然更易区分近义词。

(11)喜欢程度及对汉语文的重视程度

两因素对应的系数分别为0.226、0.223,呈显著正相关。即喜欢汉语文的程度越高,或重视程度越高,区分汉语文近义词的能力就越强。因为越喜欢或越重视汉语文的学生花费在该科上的时间和精力越多,学习就越深入。

(12)开始学习时间

该因素相应的系数为0.155,呈显著正相关。即开始学习汉语的时间越早,区分汉语文近义词的能力就越强。因为儿童阶段是学生学习语言的关键时期。在这一阶段,越早接触一种语言,则学习该语言的能力越强、速度越快。

(13)原户籍地

该因素对应的系数为0.014,呈正相关,但相关性较弱。也就是说原户籍地对学生掌握汉语文近义词的程度没有明显的影响。

(14)被调查者认为的诸因素

据统计,"自己的重视程度"、"入学前的汉语基础"、"学习时间是否充裕"这三个因素与他们的近义词掌握程度呈显著相关;而"同学、朋友的影响"、"学校的教学质量"、"老师的重视程度"则与此相关性较弱。其中,"自己的重视程度"与近义词掌握程度的相关性最大。另外,"学习时间是否充裕"对学生近义词学习情况影响也很大,但是呈负相关。即选择此选项的同学多对近义词的掌握程度较低。可能因为部分被调查者明显感到学习时间不够充裕,导致近义词学习障碍,从而勾选此选项,以期改善现状。

(15)理解和记忆近义词的方法

在调查所提供的三个理解和记忆方法中,"作比较、找差异"和"背词义"与被调查者近义词掌握程度呈显著相关,而"记例句"则与之相关性较弱。其中,"背词义"呈负相关,而"作比较、找差异"为正相关,且相关性最大,即选择前一种方法的被调查者近义词掌握情况较差,后者反之。

(16)对于不懂的近义词被调查者所采取的方法

在调查所选取的七个方法中,"等待老师讲解"、"查阅词典"、"请教同学"与被调查者的近义词掌握程度呈显著的正相关;"跳过问题不理睬"与之呈显著的负相关;"请教老师"与之相关性较强;而"网上搜索"、"请教父母"则与之相关性较弱。这表明面对不懂的近义词,前三种方法是最有利于近义词学习的,而第四种则非常不利。

(17)课外学习汉语文近义词的途径

在调查所涉及的途径中,呈正相关的有"阅读汉语杂志"、"看电视、听广播"、"阅读汉语书刊"三种,其中第一种与被调查者的近义词掌握程度相关性较强,第二、三种与之相关性较弱。"上网"这种途径虽相关性最强,但却呈负相关。这说明"阅读汉语杂志"是学习汉语文近义词的一个有效途径,而"上网"并不是。这可能是因为网络上信息庞杂,用语缺乏规范性,从而影响了学生对汉语文近义词的正确把握。

(18)常看的书籍类型

在调查所提供的几种书籍类型中,呈正相关的有"科普类"、"文学故事类"以及"学习辅导书"。其中,"科普类"、"文学故事类"书籍与被调查者的近义词掌握程度呈显著正相关。这可能是因为这两类书籍中汉语使用规范,对学生的近义词学习有很大帮助。另外,"时尚杂志"呈显著的负相关。这可能是由"时尚杂志"汉语使用不规范所造成的。

(三)在深入当地调查的过程中,本小组还对该校师生进行了录音访谈,并现场听课,搜集了部分学生最近一次的考试卷,做了简单的试卷调研,掌握了第一手资料。

本小组发现,巴彦胡舒第四中学的课堂教学已全部改为小组讨论式,摆脱了老师讲、学生记的传统模式,以学生为主,为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自主表达提供了条件。这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对于汉语文课程的喜欢程度,有助于他们的学习。

(四)本小组还买到了学生现用的教材一套,对其中的近义词进行了较全面的总结,并综合前面的调查,得出了一份典型易错近义词表,为今后蒙授初中的汉语文近义词教学和学习提供了便利。

三、教学及学习方法建议

通过以上的调查和分析,我们了解了兴安盟科尔沁右翼中旗蒙授初中生汉语文近义词的学习现状。由此我们总结出对于汉语文近义词的教学和学习方法的如下建议:

(一)教学方法建议

1.词义指向性、词性或语法功能、词义轻重、词义侧重点、词义范围等方面不同的近义词是教学的难点,要重视对其的讲解。

2.根据实际情况,创新教学方法,提高学习效率。

3.在课堂上和日常生活中,尽量使用汉语与学生进行交流。

4.尽量使用浅显易懂的话语讲授相关知识。

5.保证给予学生足够的学习时间,可在不违背学生意愿的前提下,适当增加相关课程。

(二)学习方法建议

1.重视汉语文近义词的学习,培养学习兴趣。

2.从小学习汉语文。

3.遇到不懂的近义词时,可以通过等待老师讲解、查阅词典、请教同学等方法及时解决,切不可跳过问题不理睬。

4.多阅读汉文书籍,尤其是科普类、文学故事类书籍等。

5.通过作比较、找差异的方式来学习汉语文近义词。

6.多注意词义指向性、词性或语法功能、词义轻重、词义侧重点、词义范围等方面不同的近义词。

四、调查意义

本调查选取的巴彦胡舒第四中学在兴安盟科尔沁右翼中旗具有典型代表性。而科右中旗又有着非常独特的地理位置,且是原政府所在地,也是全区乃至全国蒙古族人口比例最高的少数民族聚居旗,在内蒙古东部的蒙古族聚居地中非常有典型性、代表性。因此,本小组提出的以上建议和总结出的典型易错近义词表同样适用于整个内蒙古东部地区,并且可以填补现有相关研究的空白。同时,帮助蒙授初中生掌握好汉语也将促进蒙汉文化交流,丰富中国文化的多样性,促进民族融合,民族团结和民族发展。

参考文献

[1]黄润龙.数据统计分析--SPSS原理及应用[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2]伍铁平.普通语言学概要(第二版)[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3]刘.对外汉语教学概论[M].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1997

[4]徐大明.社会语言学实验教程[M].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篇2

“语文报杯”是全国中语会与语文报社联手举办的一项大型语文活动,是全国规格最高、规模最大、影响最广的品牌赛事。笔者有幸参加了第七届“语文报杯”全国中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大赛的听课学习,收获颇丰。本次大赛选手由来自全国各省市推荐的18位初中语文教师和15位高中语文教师组成,评委皆由全国知名语文教育专家构成。三天时间,我们一共听了18节课,包括13节初中语文课、4节高中语文课和1节由全国知名语文教育专家余映潮先生执教的名师示范课——读报指导课,听取了陕西师范大学畅广元教授带来的“名师大讲堂”——《从文化学的视角看语文阅读教学》,观赏了“语文报杯”原创多媒体课件大赛优秀课件展示。

本届大赛展示了现代文阅读、文言文阅读、写作指导课、读报指导课等各种课型。选手们扎实的语文教学功底、精准的课堂教学目标的定位、灵活巧妙的教学引导和节奏控制、圆润独到的学法指导、一丝不苟的教学细节处理、学生学习活动的有序开展、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多媒体课件的恰当运用等等,都给我们带来耳目一新的感受,收获很大。专家们的现场点评更是精彩精到,畅广元教授的报告深入浅出,使我们对中学语文教学实践中一些遗存问题的认识豁然开朗,给我们今后的教育教学指明了方向,也启发了我们对中学语文教学的深入思考。笔者将择其要阐述如下:

一 初中语文课要准确定位

大赛评委、现场点评专家、浙江语文名师褚树荣在做点评时指出:初中语文教学,对象决定任务,学科决定目标,活动决定策略和内容。针对初中学生,语文教学要注重对学生语文学习方法的培养、语文学习习惯的养成、语文学习兴趣的形成和语文基础的积累;针对语文学科,教学要把文本精读、语言品味、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作为主要目标;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要求教学方法灵活多样,教学语言丝丝入扣。同时,中学语文教学要更加注重学生主体精神的培养,注重知识内化方式的更新,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二 课堂教学要有能够打动人心,心灵共颤的地方

语文阅读的效果如何,取决于是否找到读者和作者心灵共颤的地方;语文阅读教学的效果如何,则取决于使这种心灵共颤最大化的程度。本次大赛中,四川成都七中育才学校的王晓霞老师在执教《满井游记》时抓住满井春色之美展开研读与讨论,并联系王观的诗和朱自清的散文领略“景美”和“情美”,进而讨论“写出如此美文的袁宏道是一个怎样的人”,就找到了这种“心灵共颤”,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研读课文的兴趣。

上海的曹刚老师在执教《信客》时,引导学生反复朗读表现信客心理的典型语句:“这条路越来越凶险,我已经撑持不了。”杭州高级中学的徐涛老师和长沙雅礼中学的王良老师分别在执教高中课文《祭十二郎文》和《陈情表》中饱含感情的示范朗读使台上台下的学生和老师潸然泪下,就是将这种“心灵共颤”的最大化,如此等等,都极大地调动了学生阅读和探究的积极性,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语文阅读教学中必须充分重视“读”,读中感知,读中审美,读中传情,在师生共读中才能真正达成师生与作品作者的“心灵共颤”,也只有这种“心灵共颤”的最大化,才能将课堂教学的效率最大化。

三 课堂教学要重视处理好“预设”和“生成”的关系

近几年,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语文界提出了语文课堂教学要构建“和谐课堂”、“本真课堂”、“三生课堂”(即生活、生态、生命课堂)的口号,要重视处理好“预设”和“生成”的关系,评委专家、成都市中语专委会理事长、四川省中语专委会学术委员王必成先生在现场点评中也进行了强调。但是,从本次大赛的情况可以看出,中学语文课堂教学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一方面是为了活动而设计活动,如《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一诗的朗读教学中抛开了对诗人处境和故事情境的把握,仅从情感上讨论语调、语速、重音,就失去了朗读表现的活水之源;另一方面,问题答案的设定局限了学生的思维,如《亲爱的爸爸妈妈》的教学中对文脉和主旨的概括。还有对既定教学目标的急于达成,弱化了对文本的深入解读和感悟,忽视了学生由体验、感悟才能上升为认识的规律,如《满井游记》中对写景状物四个特点的分析,《台阶》中对父亲形象的理解,都体现了急功近利的思想。畅广元教授强调:在各环节的构想中要把知识内化作为出发点。这就要求教师要充分关注学生的生命体验和内在需求,适当具体有效的引导,将学生对文本的阅读和感知作为一切教学目标达成的必要途径,将课堂交还给学生,在充分阅读中增强体验,而教师要做的,则是运用教学智慧,帮助和引导学生由体验上升为认知。这样才是“本真课堂”,也只有基于这种认识,才能正确处理好课堂教学中“预设”和“生成”的关系。

篇3

“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这是《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为了实践这些基本理念,语文课程标准开设了“综合性学习”课程,将“综合性学习”与“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并列,共同组成语文学习内容的五大板块。

综合性学习课是《语文课程标准》中的新内容,是语文教育的新课题,没有多少经验可以借鉴,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教师教学用书对综合性学习给了两点建议,“一是听说读写融于一体,尤其是把写作与口语交际渗透于综合性学习之中,中心内容是在综合性学习活动中提高写作和口语交际能力;二是突出学习过程中的探究性,重点培养学生搜集资料,筛选信息和研究问题的能力。”

综合性学习课的出现,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大突破,是语文学科为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质的重要举措。它一改初中语文传统的单一的课堂教学模式,以学生自主参与活动为主的新型授课方式,以其生动活泼,切实有效而得到广大师生的欢迎!

综合性学习课程深受学生欢迎的主要原因有三点:

一、趣味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古代教育家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生的思维活动是建立在浓厚的兴趣和丰富的情感基础上的,只要能唤起他们对学习的兴趣,他们自然会进入学习的境界中,进行自主地学习,享受学习的快乐。综合性学习课注重学生的兴趣需要和积极主动地参与,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二、实用性是综合性学习课程受欢迎的另一个原因。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常以语文教材为中心,教师讲,学生记,形式单一,内容枯燥。而综合性学习课的教学内容涉及了语文应用的各个方面,紧密联系当前社会的方方面面,极具生活性时代性,弥补了语文课堂教学的不足,全方位地反映社会生活对学生语文知识和能力的要求,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如《漫游语文世界》等专题活动,既让学生感受到语文在现代社会生活中的实际应用的情况,同时也加强了学生实际应用语文的能力训练,充分感受到语文的趣味性,实用性。

三.自主性。综合性学习课,强调学生自主实践,学生为主体,根据自己的志趣自主选择自觉参与。着重让学生在各项具体实践运用中获得直接的感性知识和生活感受,这样学生不仅印象深刻,而且锻炼了他们自学能力。像《到民间采风去》《戏曲大舞台》等等,既然综合性学习课这么受广大学生欢迎,那么怎么上才能发挥它独特的魅力那?

知识竞赛式:综合性学习课一改传统的师生之间你教我学的单一模式,学生不再是单一的接受者,而是策划者,组织者,参与者。知识竞赛式的综合性学习课充分展示这一理念,知识竞赛式分布置任务阶段,学生准备阶段,知识竞赛阶段,评价总结阶段四部分。例如《探索月球的奥秘》一课:布置任务阶段:老师布置活动主题探索月球奥秘。学生准备阶段:学生自由组合分为四组,利用教材提供的三个网址,上网搜索摘抄关于月球的“起源,月食,人类登月,神话传说,诗词”等资料,再利用课余时间整理资料,相互交流,并把这些题目制作成课件,每个小组拟出9个竞赛题目(必答题,抢答题,风险题)。知识竞赛阶段:由学生主持开展“探索月球的奥秘知识竞赛”。鼓励优胜小组。评价总结阶段:评价总结活动情况,学生围绕活动写感受,谈收获。

辩论探讨式:辩论式的综合性学习课,充分让学生发挥自己探求知识,是非的能力,通过辩论,明辨真伪是非,如《走上辩论台》综合性学习课就是这种形式。

采风调查式:开展团体调查研究,就是要给群体一个共同的任务,让每一个学生在这个任务中积极地承担个人责任,学生在活动中相互配合,遇到问题协商解决,对各人分担的任务进行群体加工,对活动的成效共同进行评估,通过合作,共同提高,强化集体凝聚力。模式程序为五个阶段:学生发现问题并确定调查课题明确研究任务并建立研究组织(确定问题、分派角色和任务)独立研究和团体研究分析问题的进展和过程总结、评价。

例如:《漫游语文世界―错别字调查》第一阶段,教师引导学生在社会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确定调查课题――错别字。

第二阶段,将学生分为几组,每组由组长、书记员、调查员组成。第三阶段,围绕调查课题,深入生活展开展开调查存在的错别字。第四阶段,汇总各成员的工作情况,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将调查的过程、调查的结果等,撰写成文。第五阶段,在全班召开“漫游语文世界――错别字调查”的主题报告会,各组将调查情况向全班汇报;或举行调查报告、调查成果展示会。

合作办报式:在《漫游语文世界》综合性学习课上,教师布置任务,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自己动手找资料,合作办黑板报,手抄报。

角色扮演式:编演课本剧以教材中的综合性学习为依托,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创造性和表演天赋,形象热闹的完成活动任务。其模式程序分为五个阶段:确立活动主题兴趣分组,明确活动任务发挥自身优势完成演出任务展示活动成果畅谈感受评价总结。

例如:《我也追“星”》第一阶段,教师与学生一起交流自己的偶像,引出活动主题――我也追“星”。第二阶段,学生自由分组组合,每组由组长、撰稿人、表演者、后场服务人员等组成。组长负责全面协调、统筹全程;撰稿人负责编写剧本;表演者负责演绎剧本;后场服务人员负责与演出有关的一切后勤事务。第三阶段,分工合作开展工作。第四阶段,展示演出剧目。第五阶段,评价演出效果,畅谈感受,分享活动收获。

综合性学习课的上课形式,还有很多,教师可以根据自己学生特点,采用适合学生年龄,知识水平的课堂模式,对于提高学生语文综合能力,发展学生语文素养大有益处!真诚希望更多的教师转观念,勤思考,多学习,探索出更多更好的课堂模式,为实现课程改革的目标:“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而努力奋斗!

篇4

一腔热情,一份执着,一路汗水,一路歌声!

这样总结她13年的教研历程最合适不过。**,在初中语文教学及班主任岗位上工作了近10年,2006年调入教研室担任初中语文教研员,一干就是13年。离开学校前,老校长叮嘱她,“教研室并不轻松,去那就要做好吃苦的准备。”有了充分的心理准备,走进教研室她带着一腔热情!

历练:打铁还需自身硬

进入角色后她才懂得,教研员是师之师,肩负的是教学研究、指导、服务的责任,自己尽管有十来年的教学经验,但理论知识缺乏,教学指导中怎能以己之昏昏使人之昭昭?仅仅评一腔热情是远远不够的,“不行,打铁还需自身硬”,于是她从深研教材入手,那时候语文教材正是新人教版和苏教版交替时期,为了搞清教材编写体例,领悟编写理念,她常常扎在两个版本12册教材整整一桌子书里,两套教材区别在哪里?教学重点怎么定位?为了更全面更深入的研究,她常常深入课堂听课、自己下手备课、向经验丰富的老教师虚心请教,几年下来,光听课笔记就写了50多本,而且做到了即听即评。作为教研员,在渭南市举行的阳光师训送教活动中担任主持、评课,受到各级好评。2008年,她被评为渭南市优秀教研员。随着理论知识的不断充实,她对语文课堂教学的实践也有了自己独特的见解。2011年,适逢陕西省教育厅庆祝建党90周年论文、作文大赛,她和许多一线教师一样认真准备,积极投稿,结果她的论文《取其精华 以小见大》成为省教育厅奖励的5名特等奖之一。这让她对自己平凡的教研工作增添了更多的信心和勇气,于是抱着试一试的态度,顺利通过了渭南市教学能手的评选。2012年,参加省级教学能手角逐,对她来说是更大的挑战,但困难是挡不住一路高歌的人,除了正常的教研活动外,她连业余时间都用来查找资料、深挖教材、钻研教法,争取把每节课都备成精品,指定参赛的几本教材都被她翻得吊页了,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在教研员的岗位上,她成长为省级教学能手。此间,担任了6年陕西省中考语文渭南市阅卷组组长。近年来有近10篇文章获奖或发表。2016年被市局评为教科研先进个人。

引领:万紫千红胜独秀

教研员是教师队伍的排头兵,一个人走得再快不是目的,而是要带领整个队伍前行。让骨干发挥辐射带动作用不失为一种好办法,但这得从培养骨干入手。她是这样做的,一方面通过活动加快骨干教师的成长。举行语文教师朗诵赛、下水作文、同课异构、联片教研、送教下乡等,活动形式以全员参与与以点带面相结合,既激发了教师竞技的兴趣,又实现了以研促教的目的,使一批初中语文骨干教师脱颖而出。另一方面发现好的苗子重点培养。她大胆推荐教学新秀李侠、冯海燕等承担渭南市阳光师训、送教下乡等活动,通过“走出去”增长见识,历练教学技艺,连续6年来共引领推荐出5名省级教学能手,使语文成为韩城市初中省级教学能手最多的学科。每次送教或者示范课前,她都要深入学校与授课教师进行沟通,帮他们深入解读教材,理清教学思路、准确把握学情、甚至推敲课堂语言,将教学设计精打细磨,通过试听、磨课使课堂效率最大化,帮助教学新秀更快的成长。为了更精准的指导教学,近年来她运用考试系统的大数据进行深入分析检测成绩,将各校本学科学情、教情了然于胸,同时深入学校教研组,与任课教师面对面分析得失,并有针对性地提出建议与措施,使教师对自己的教学情况既有一个全面宏观的了解,又在细节和薄弱处有清醒的认识,去年开学初,在芝川初中的教研会上听了她的详细分析,杜永军老师感激地说:“太好了,我正为不知道从何抓起发愁呢,现在方向明确了!”2017年我市作为实验区率先使用教育部编人教版语文教材,面对全新的编写体例、先进的编写理念、高标准的教学要求,如何引领教师们转变观、快速成长成为当务之急,她深知肩负的重任,在参加国家级中,认真记写笔记,边听边全程录音,回来后结合教材反复学习、琢磨专家的报告内容,领会部编教材精髓,同时通过听课、走访,对我市新教材的使用情况进行充分调研,2018年暑期为全市初中语文教师做了部编教材培训,其中有理论引领,又联系课例,教师有了满满的获得感。作为教研员还要有全局观,平时只要组织全市教师的听课评课活动,她从不就课评课,而是要结合我市初中语文教学实际,指出普遍存在的问题,用最接地气的方式介绍新的理念和做法,在点滴的渗透和交流中推动初中语文教学的进步。

篇5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2)16-0062-01

初中语文教学在塑造学生人格的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作用和优势。它可以融知识教育、能力训练、情操陶冶和道德培养于一体,采用相应的理论灌输、情感感染、耐心疏导和榜样树立等形式多样的方法,从而使学生在获取了相应语文知识的同时还能净化情感、陶冶情操,塑造健康的人格。

一 在初中语文思想教育中鼓励学生在完善自我的过程中塑造出健康的人格

初中生的语文素质通常情况下包括三方面:即语言素质、文学素质、思想道德文化素质。这三个方面会从不同程度影响着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很多语文课文就具有比较强烈的思想性、教育性和政治性,这些都是政治教材所无法替代的。初中语文教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可以有效利用语文教育独有的情感性、形象性、生动性等,在自然的状态中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集体主义教育,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人格素养。例如,在教授文天祥的《过零丁洋》的时候,要让学生反复朗读“留取丹青照汗青”,并体会其高尚的民族气节;又如,《冯婉贞》率领众人痛击法国联军的场面,可以有效激起学生们的民族豪情;再如,《最后一课》更能激励学生学好母语,文中充满了浓郁的爱国之情。在初中语文教材中,还有很多赞美党和革命事业的内容,这些都可以激发学生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和学习机会,进而更加热爱党和革命事业。例如,学习《七根火柴》中无名战士为了保存火种而牺牲自己的时候,学生就会充分体会到在党和国家的利益面前,个人利益是何等的微不足道。

二 在初中语文的审美教育中陶冶塑造学生的健康人格

初中的语文教学中主要通过“动之以情”的审美教育来塑造学生的健康人格。语文的审美陶冶能力主要体现在除了语文知识能力之外的一些非智力因素,如情感、意志力和个性心理等。

在中学语文教学大纲中明确要求要努力培养学生健康高尚的审美观。语文教材中有很大一部分都是优秀的文学作品,这就为教师进行相应的审美教育提供了非常便利的条件。教师要充分利用文学作品中的审美陶冶作用,有效引导学生体会相应作品的感情、语言、形象,进而培养学生辨别真伪、善恶、美丑、是非的能力。为了有效发挥语文的审美陶冶效果,初中语文教师要更加注重丰富自己的教学方式,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在组织语文教学活动的时候,教师最好进行声情并茂的朗读,生动地描述相应的场景和情感,指导学生展开想象进而体会文中的情境,利用多媒体等手段再现文中的美好意境,让学生深刻体会到作者的喜怒哀乐。

在教授朱自清的《背影》的时候,笔者首先深情地讲述了自己的父亲,以及同父亲之间的故事,同学们听得非常认真并受到感动,纷纷讲述自己的父亲是如何爱自己的故事,整个教室沉浸在一片温馨和感动之中,甚至有几个学生留下了感动的泪水,此时,笔者再仔细讲解《背影》,让同学们更加感受到不同父亲对孩子同样有深沉的父爱,孝心也自然而然地在同学们心中扎根。学生们对于美好的情感都有追求,教师则要恰当地引导学生追求一种天地间的人性之美。教材中很多叙事性的文章都是进行美育教育的良好题材。

三 树立一种大语文观,在生活实践中塑造学生的健康人格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学生在思想教育和审美教育中所吸收的完善人格的情感力量,只有通过一定的生活实践才能真正转化为一种信念和行为方式,从而塑造稳定的性格。在新的教学大纲中,相关内容也明确表示要积极开展语文课外教学活动。因此,初中语文教师一定要积极组织课外活动,这样才能为学生充分提供人格实践的机会。通常情况下,在过教师节的时候,学校都会鼓励学生向教师献爱心,送一些自己动手制作的小礼物。而2011年的教师节笔者组织学生们进行了一场演讲比赛,为了写好演讲稿,就在课余时间对各位教师进行了细致的采访,在这个过程中充分锻炼了学生们的语言表达能力,磨炼了意志,锻炼了思维和写作能力,更增进了同各位教师之间的感情,从而使学生深刻理解到尊师重道的内涵。

四 结束语

教育是提高人们素质的根本,而语文教育则除了教授学生相应的语文知识之外,更具有人格塑造的作用。初中生处于一个成长的关键时期,其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都会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而语文教育可以使学生拥有良好的道德情操,高尚的人格追求。初中语文教师不仅要传道授业,更要做塑造学生人格的导师,通过讲解相应的课文,组织课外语文活动,增加与学生们的情感沟通和交流,从而塑造学生健康积极的人格。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人格教育,早已成为语文教师的共识和不可推卸的责任。

参考文献

[1]徐爱香.探讨初中语文教育中人格教育的渗透[J].学园,2011(16)

[2]张保庆.初探人格教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中华少年,2012(11)

篇6

一、以良好的教学环境,提升学生认知能力

著名语文教育家李吉林提出情境教学理论,并总结了情境教学的五种操作要素。从她的教学实践可以看出,创设情境是激发学生语文思维能力的有效手段。在语文教学中,良好的思维环境可以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和重难点,联系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两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需要做到:首先,创设民主平等的教学环境。教师采取民主的教学方式,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挑战权威,形成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其次,积极地对待学生的提问。古人有云"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教师要支持、鼓励和引导学生独立思考问题,提出疑问,并善于发现学生提问中思维的"闪光点"。第三,教师要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主动思考问题。例如,在《风筝》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设置以下问题:第一,风筝是写实的,写一对兄弟之间的矛盾。他们为什么会产生矛盾呢?第二,文中用"嫌恶"说明了什么?是否能换成"讨厌"呢?在第一个问题(低认知问题)的基础上,第二个问题将"嫌恶"和"讨厌"进行了比较,可以进一步帮助初中学生理解"我"对于风筝极其厌恶的态度。

二、结合知识教学,教给学生思维方法

语文思维的方法很多,包括观察、分析与综合、比喻、联想与想象、臻美、比较与分类、抽象与概括等。在此笔者主要介绍观察方法和联想与想象两种方法。

(一)观察法

观察是语文思维能力的重要基础,常见的语文观察方法是顺序观察和对比观察。苏霍姆林斯基在"思维课"的教学模式中,提倡了"在观察中思考,在思考中观察",有效地将观察与思维相结合。初中语文教材中,许多文学作品都是在作者细致入微的观察基础上完成的,其中为读者提供了丰富的观察经验和方法。教学中将这些文章作为重点,让学生领悟作者观察的方法,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例如,初中语文课程《秋天》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将何其芳的《秋天》和美国诗人狄金森的《秋景》进行比较阅读,通过对比诗人对秋天景色的描写,分析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的共同之处。何其芳笔下的秋景和狄金森笔下的"晨曦"、"毛栗"、"浆果"等景象,都抒发了作者对秋天的热爱与赞美之情。

(二)联想与想象

联想是由此人此事此物联想到彼人彼事彼物的一种思维,想象是人脑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而创造新形象的过程。联想和想象是非常重要的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方法。例如,初中语文教师可以结合郭沫若的《天上的街市》,引导学生体会诗歌中奇妙的联想和想象。在《天上的街市》一文中,作者把街灯比作明星,又把明星比作街灯,进而联想到天上的街市,用轻快流利的笔调描绘天上的街市,并表达了他追求理想的美好情怀。

三、设计系列性训练,加强思维品质的培养

思维品质是衡量一个人思维能力的重要标志,包括深刻性、灵活性、批判性、敏捷性和独创性。在初中阶段,学生的思维方式发生了转变,理解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推理能力得到了很好的发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尝试通过"单元整体教学"的方式,设计系列性的训练,有效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要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教师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第一,培养学生对于问题的理解能力,鼓励学生凡事多问几个为什么,摒弃死记硬背的学习习惯。第二,培养学生深入钻研问题、抓住事物本质的能力。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积极地展开问题研究或小组学习活动,帮助学生更加全面地理解所学内容,并通过课堂作业、调查报告或撰写小论文的形式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

思维的灵活性是指思维活动的灵活程度,反映了学习者对知识和方法的迁移能力。例如,在《钱塘湖春行》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在限定时间内通过联想与想象,描述钱塘湖上的春景,这样既可以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又可以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思维的批判性是指思维活动中善于严格地估计思维材料和精细地检查思维过程的智力品质。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要培养学生思维的批判性,教师就要有效地引导学生质疑,营造自由平等的学习环境,培养学生敢于挑战教师权威的勇气,鼓励学生发现真理。

四、注重课堂互动与反思,重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社会文化环境影响学生的思维活动。在课堂教学中,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教师要重视课堂互动。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每节课的课堂三分钟,要求学生对所学知识和方法进行总结反思,进而可以有效巩固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培养学生的元认知能力。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对不同的题型进行分析整理,认真总结、思考解题的角度和方法,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

非智力因素是指智力与能力之外的但又与之相关的心理因素,包括情感(情绪和情感)、意志、个性倾向性(动机、兴趣、理想、信念、态度、价值观等)、气质和性格等。新课程改革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作为语文教学的三维目标,可见非智力因素在语文思维能力培养中的重要地位。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特别重视对于学生内在动机和兴趣的培养,激发学生积极主动的思维。例如,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展示学生作文优秀的地方,从结构、情感、描写、立意选材等角度分析他们的作品。

五、结束语

总之,初中是学生思维发展的重要阶段,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坚持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探索语文思维能力培养的新途径。

参考文献:

篇7

教研活动是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教师专业进步为目的,以学校课程实施过程和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所面对的各种具体的教育教学问题为研究对象,以教师为研究主体,以专业研究人员为合作伙伴的以校为本的实践性研究活动。

县域初中语文教研活动的主要目的是切实提高县域初中语文教师的专业素质,增强教师的初中语文课程实践能力。因此,基本点必须放在语文课堂教学和课程改革实施中教师所遇到的实际问题上,着眼点必须放在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上,切入点必须放在初中语文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上,生长点必须放在促进初中学生语文素养发展和初中语文教师自我提升上,在全面实施的基础上深度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为此,在开展县域初中语文教研活动过程中必须加强有效性研究,发挥其在研究中运用的实效性。笔者在多年县域初中语文教研实践工作中,对有效教研活动形成一点粗浅的认识,在此与大方之家交流。

一、选准主题是开展有效教研活动的起点

有效教研活动能解决教师在教学中产生的问题和困惑,因此及时发现并提出问题非常关键,它从根本上决定了教研活动能否正确、顺利地开展。

在课改过程中,我们发现初中语文课堂过度关注阅读的“质”——师生花费大量时间精力条分缕晰琐碎解读课文,严重忽视阅读量尤其是课内阅读“量”的积累——师生阅读书目少数量微小(学生除语文课本外很少读1本课外读物),这严重制约了学生的发展,不利于提高学生语文素养。针对这一现状我们把“加大学生课内阅读量,落实课外练笔的文字量”做为我县初中语文课堂改革的突破口进行调研,广大教师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大量问题,在梳理的基础上,我们把研讨的主题确定为“多读多写,构建开放性语文教学体系”,开展系列学习和培训。

对于语文教师来说,学习和培训满足了他们专业成长需要、有助于解决他们工作中的困惑、问题,所以激发了教师内在的主动学习、研究和实践的动机和欲望,他们感受和体验到获得专业成长、实现自身价值的乐趣。

教研员深入到教学第一线,和教师一起去观察、调查、寻找共性问题,在认真研究、敏锐发现问题实质的基础上,将问题转换成一个明确的研讨主题,为开展有效教研活动做好了充分准备,确立了起点。

二、教师参与是开展有效教研活动的关键

要想开展好一个教研活动,教师的状态到底如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教研员作为教研活动的主持者,只是一个组织者、引导者,而教师才是主体,必须处于主动的、能动的、积极的状态。教师的积极参与才是有效教研活动的关键。

教师参与主题的确定。读写量的不足是教师多年语文教学中存在的普适问题,他们认识到这些问题不解决,语文教学的瓶颈就难以冲破。为此召开讨论会研讨解决问题的办法,他们提出了各种可行性方案,经过总结提炼形成了最后的主题“多读多写,构建开放性语文教学体系”。从发现和提出问题环节开始,到教研主题共同确定,教师的积极参与,他们清楚地知道了为什么要开展这次教研活动,这次教研活动要达到什么目的,自己应该如何去主动参与,从而也就使教师从“要我参加教研活动”转变为“我要参加教研活动”。教师们对教研活动的来龙去脉都有所了解,主体地位得到了尊重,积极性也就发挥出来了。

教师选择活动方式。在教研活动中,不是管理者或主持者去规定教师说什么、怎么说.而是由教师自己去确定应该展示什么、用什么方式展示,表达什么、用什么方式表达。正是因为选择权掌握在教师自己手中,教师就能够表现出一种积极的主动精神。

同做讨论前的准备工作。既然教师已经意识到自己是教研活动的主体,开好教研会自己责无旁贷,因此就不会去打无准备之仗,不会去打无把握之仗。这种主体的意识,就必然要落实到做好讨论前的准备工作上来。有了充分的前期准备,教师来参加教研活动时,就不再处于茫然状态或是随机式的即兴发言,而是有条有理有据有深度。这就使得教研活动开展得十分有效。

三、方式灵活是开展有效教研活动的基础

内容和形式是相辅相成的。好的内容必须要有好的形式来体现,否则,就会事倍功半,甚至毫无功效。在此次教研活动中,我在组织形式方面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

1.读书报告

结合教师的实际,向全县初中语文教师推介《魏书生教育教学艺术》、《余映潮课堂教学艺术》、《中学语文点拨教学法》、钱梦龙《导学的艺术》、李希贵“语文实验室计划”课题资料等大量语文大师的著作,在认真阅读的基础上,结合本校现实,根据所教学生的实际情况,总结自己以往教学中的成功经验,重点查找不足,每人写一份读书报告,以校为单位召开读书报告会。每校选出一位代表参加全县读书报告经验交流会。通过这种教研活动,引领语文教师学习理论,既提高了理论水平,又能在对比中及时找到教学中的缺欠,自觉把理论融入实践之中,帮助教师理解新理念,帮助教师在教研活动中逐渐接近、理解“多读多写”的教研主题, 为进行下一步课改做好了前期铺垫。

2.案例分析

案例分析式教研活动是借助必要的媒体手段(例如录像),运用一定观察与诊断技术,对于某一现象进行深入的剖析和反思,寻求更有效对策的一种教研活动形式。在实践中,我们录制了普通一线教师和市、县级名师及学科带头人的同一堂课,运用同课异构的方式进行分析,对每一个教学环节和细微之处进行比对,探索“多读多写”的途径和方法,摸索可行的教学模式。

3.课例研讨

经过反复实践,我们推出了实施 “多读多写”主题的课堂教学模式——七步循环教学模式。在教研活动中以校为单位采取同课异构的方式,进行课例研究。通过集体备课、个性化研课、教学示范等环节,诊断教学细节,反思教学过程,提出可行性策略。

这项活动突出了教师的“体验”,在体验中教师尝试了成功的喜悦,巩固了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的成果。

由此可见教研的活动形式要为教研的目的服务.选择什么样的教研形式,应该首先考虑是否能够有针对性地解决教研的关键问题;然后根据教研需要权衡不同形式存在的利弊,选择更加有利于达成教研目标的形式;同时,这一决策应该能够更有效地发挥教师在教研中的主体作用。

四、环节紧凑是开展有效教研活动的保证

篇8

情境的创设对初中语文口语教学来讲是非常重要的,语文教师需要创设具体的演讲情境和交际情境,促使学生在教学情境中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提升口语交际的能力。教师可以创设三分钟简短的演讲情境,在课上给予学生充分的表现自己的机会和空间,要求每个学生按照具体的主题进行演讲,同时,教师还需要根据教学活动的进行情况进行突击式提问,锻炼学生的临场应变能力。在演讲情境设计中,教师需要可以采取不同的方法。例如,新闻报告法、格言阐述法、新闻采访法等,让学生通过不同的训练方式,表达方式锻炼自身的口语能力,提高自身的学习效率。在新闻报告法中,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就自己在生活中看到的国内外、校园、生活中新闻向同学们一报告,报告的中心要明确,内容要简明扼要,要用几句话就突出文章中心。在新闻采访法训练中,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就自己感兴趣的人进行模拟采访。让一位同学担任记者,另一位同学担任被采访的对象,就同学们关心的问题进行采访,最后由记者把采访的情况向全班同学进行简要综述,然后表明自己的看法和态度。在这种演讲情境中,学生可以尽全力发挥自己的潜能,提升自己的口语表达能力。除了这些方法还有其他的方法,教师可以在开课之前就把具体的口语表达能力提升的方法打印成册,在班级传阅,然后在每节课前三分钟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进行三分钟演讲。这样可以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还充分体现了口语交际训练的广泛性和系统性,有效地加强了口语交际训练。

教师还需要创设具体的交际情境,让学生把提升口语能力的方法都运用到具体的交际情境中。在创设交际情境过程中教师需要尊重学生的个性特征,创设较和谐融洽的学习环境。让学生能够在和谐的教学氛围中放松自己的心灵,教师需要成为学生的听众,和学生一起讨论,一起聊天,这样学生就可以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感受,提出不同的意见,进行口语交际。

二、开展社会实践,加强口语训练

教学的最主要目的是让学生把学到的知识用到生活实际中。因此,初中语文口语教学需要有大量的课外实践,促使学生在具体的实践中提高自身的口语表达能力。教师除了需要在课堂上加强日常的口语训练之外,还需要定期组织学生在社会实践中,通过社会实践锻炼自身的口语能力。教师可以通过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促使学生参与到具体的暑期社会实践当中,例如,参观、访问等。还可以鼓励学生多参加志愿者活动,让学生在慰问老人,关爱孩童中锻炼自己的口语表达能力。除了这些,教师还可以多鼓励学生跟家长沟通。因为,学生接触最多的除了教师就是家长,家长的言行举止会对学生的成长产生影响,同时,又因为想、初中生处在成熟与叛逆并存的时期,教师需要让学生和家长沟通,化解两者之间的矛盾。通过这些活动,学生的口语能力能真正的落实到社会实践,从而在社会实践中提升自己的口语表达能力,真正达到初中语文口语教学的目的。

同时,在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中教师需要注意每个同学的个性差异,在开展活动之前与学生进行沟通,了解学生的需要,询问学生对实践活动的期待,在此基础上开展口语训练实践活动,促使学生能在一种和谐平等的实践氛围中放松自己的内心,真正提高自己的口语表达能力。教师通过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可以帮助初中生把理论知识和生活实际相结合,既能把口语教学课堂延伸到社会生活中又可以激发初中生的学习兴趣,活跃教学氛围,推动初中语文口语教学的进程。在社会实践中教师可以吧学生从繁重的重复训练中解放出来,让学生时刻保持一种积极向上的学习状态,应对在生活中或者学习中遇到的困难。

三、挖掘语文教材,加强口语训练

篇9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071(2012)07-0125-01

在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创新能力是立足于21 世纪的根本,是素质教育的核心,是我国中学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课题。那么作为培养创新能力的初中语文课程更要加强创新能力的培养。语文课要加强创新能力的培养,首先要立足于课堂教学。语文教学必须注重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为了使学生适应信息时代的要求,我认为语文教学应进行如下的教学改革探索,这样不但能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而且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1 教师要具备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

有些语文教师教学模式单一,不让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对有个性的学生不能积极看待,极大地挫伤了学生的创造热情。由此可见,教师必须更新教学观念,不断加强教育教学能力的修养,使自己首先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能开发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2 引导质疑,培养创新能力

初中语文教学中,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是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古人云:“读书无疑,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试想,没有疑问怎有探索,没有探索怎有发现,没有发现怎有创新?因此,在教学中要创设激发学生质疑问题的学习环境,让学生敢问、会问、乐问。

引导学生质疑,首先要创设一个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同时,教师要以平等、宽容的态度对待学生质疑。质疑方式多样,可以要求学生预习质疑,可以学中质疑,也可以学后质疑.通过不断的质疑、解疑,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3 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

指导自主活动,培养创新能力。过去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那种一问一答,对课文内容进行细致繁琐分析的阅读教学已不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这种教学方式是教师让学生往自己设定的框框中钻,学生整堂课没有自己独立思考的时间与空间,不能进行自主学习,当然也就谈不上创新了.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减少提问,给学生充足的自主学习时间,把提问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在学生质疑问难的基础上归纳出整体性、综合性的一两个问题,引导学生联系全文进行讨论、感悟,还学生广阔的思维空间.同时,还要根据不同的课文内容以及不同的学生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方法,可让学生读一读,背一背,演一演,议一议,让他们采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学习.鼓励学生创造独特的学习方法,切实让每一位学生都动起来,成为课堂的主人。在语文课堂上的听、说、读、写的教学中,要突出老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注重学生参与意识、探索精神、合作精神与创新意识的培养,为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和发展提供条件、创设氛围。对于这一点,我认为,语文教师首先要把自己视作课堂上的“导演”,由原先的演绎知识的“演员”转变为指导学生掌握知识的“导演”,要对知识的重、难点吃透,并要摸清每个学生的心理特征,掌握其思想的差异性,恰到好处地兼顾好、中、差各类学生的接受能力,让课堂的每个“演员”开动脑筋,主动表演。并且要让他们根据自己的知识经验去感悟,去思考,去钻研,去实践,探索知识的奥秘。对于学生的见解和看法,不要马上给予肯定或否定,以免挫伤学生探索的积极性,影响学生踊跃回答问题的情绪,而要适当地鼓励、启发、引导,让学生品尝找出正确答案的愉悦,激发好奇心和求知欲。

4 发展求异思维,培养创新能力

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求异思维是指对同一个问题从不同的方面去思考,不求相同答案的思维活动.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求异思维训练,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开拓思路,从多方面思考问题,探求解决问题的多种可能性,这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核心,它对创造力的培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应当挖掘教材中求异思维训练的因素,对学生进行创新教育。如教学《斑羚飞渡》一文,让学生思考:你认为斑羚飞渡这个故事真实吗?学生展开争论,各抒己见,让他们在不同意见的争论中,培养其多方面思考问题的习惯,发展求异思维。

5 训练丰富的想象,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训练丰富想象,培养创新能力想象是创新的翅膀.想象和幻想是人类活动的巨大动力,它引导人们去发现新问题,激励人们为实现幻想中的神奇境界而不懈探索.古人有飞天奔月的幻想,后来就有了对火箭的研究,最终实现了人类登月的愿望.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要特别注意爱护和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与幻想,在丰富的想象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语文创新教育的培养贯穿于听、说、读、写等实践活动中,语文教学应变传统的只注重知识传授的教学为实践性教学。如教学《范进中举》一文时,我就让学生自己将其改编,这大大激发了学生积极参与的积极性,个个都积极地研究教材、把握剧本,都真正成了剧中人,想过把“演员”瘾,这样也就较好地培养了学生的动口、动手、动脑能力,突破了课堂教学空间,为学生开创了语文实践天地。同时开拓了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力,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可以有意识地让学生根据课文描绘的情境想象,再现图画,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如:学《孔乙己》后可让学生思考,孔乙己结局如何?然后让学生讨论,这样一来,不仅让学生进一步理解了小说的主题,而且培养了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篇10

一、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自主学习的现状、对策

(一)社会及家长认识上存在误区。长期以来“教师教、学生学”的传统教学模式在人们头脑中已经根深蒂固,人们已经习惯并默认了这种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所以在短时间内无法真正接受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或者说在短期内社区教育、家庭教育无法转变到自主学习的教育方式上来,无法与学校教育实行有效衔接。在这种大的社会、家庭教育环境下,学生的主体性自然不会得到较好的发挥。笔者建议采取以下措施:

一是加强社区、家庭、学校三结合教育网络建设,大力宣传教育前沿思想,积极转变全社会教育观念;二是制定落实家校联系制度,通过开办家长学校、家长培训班等形式,向家长宣讲国家的教育形式、方针和政策,转变家长的教育观念;三是定期开展家访活动,及时了解学生的家庭教育情况,做到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同步。

(二)教师在执教过程中存在差距。由于广大语文教师在年龄结构、学历层次、认知水平、个人素质等方面不同,对于新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教学方法学习掌握的程度不同,结果导致课堂教育教学行为千差万别。尤其在农村学校,有相当一部分教师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无法准确把握新课程标准,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陈旧,甚至普遍存在“穿新鞋走老路”的现象,严重影响了新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进程。

1.加强师训工作。定期开展语文教师培训班,组织学习《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策略》等以新课改为主要内容的书籍,并通过开办读书活动报告会的形式,组织语文教师讨论、交流心得,促使教师对新课程有关知识理解得更深入。

2.加强常规教学工作检查。把新课改知识与常规教学的“备、讲、批、辅、考、思、研”各环节紧密结合起来,更新检查标准,发挥标准的导向作用,牵引语文教师走上正确的新课改道路。

3.培养和树立典型,注重发挥榜样的示范作用。通过重点培养几名骨干教师,然后组织巡回授课,达到典型带动、全面提高的目的。

4.积极进行课堂教学改革。可利用语文组集体备课的形式,充分发挥集体的聪明才智,通过相互交流与合作,完成同伴互助,从而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

5.组织教师观看全国优秀教师的录像课,并要求写出观后感,大家交流讨论、相互磋商、共同提高执教能力和水平。

6.加快人事制度改革,建立竞争上岗机制。按照“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原则,选拔和调配语文教师,提高语文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

7.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等方式开展专题、专业知识讲座,充分发挥专家引领的作用,解决语文课堂教学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三)学生在学习中的状态问题。学生由于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已经习惯了“教师主讲、学生主学”,在学习上存在过分依赖和相信教师的心理,并且这种心理难以在短期内消除,在这种心理的作用下,学生在自主学习课堂情境下,会感到茫然无措、无所适从,结果导致课堂教学效率低下。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加强学生的心理辅导,给学生传授新的教育教学观念,使学生树立“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理念。

2.加强自学方式方法的指导,鼓励学生运用网络、报刊、书籍等媒体进行自学,逐步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切忌操之过急,要从点滴做起,循序渐进。

3.加强教材内容处理,善于挖掘教材,灵活使用教材,尽量将教学内容以“先自学,后辅导”的形式呈现给学生。

4.加强课外自学指导,课上时间展开交流与合作,集中解决学生不会的问题,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5.改变课堂教学评价机制,充分利用教师评价语言的激励作用,对学生的每一点进步和每一个闪光点及时进行表扬,从而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增强学好语文的信心。

二、自主学习在初中语文教学实际中的应用

自主学习要在教师的精心设计下,科学、合理、有序地进行。《语文新课程标准》第四条基本理念指出:“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应尽可能满足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不同学生的需求,并能够根据社会的需要不断自我调节、更新发展。”以此,初中语文教师必须以自主学习为主,改革和丰富课堂教学形式。

(一)让学生做“教师”。每节课可让不同的学生以教师的身份,到讲台上讲解出自学到的文章段意、中心思想、重难点知识,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分析、总结、归纳、概括以及语言组织和口语表达能力。

(二)让学生做“演员”。教师可根据教材内容,让学生扮演文章中的人物角色,揣摩文中人物心理,模仿文中人物动作,模拟文中场景,使学生在具体的环境中体会、理解、感悟语文知识。例如,在学习鲁迅先生的《祝福》时,就可以让学生扮演文中主要人物祥林嫂,让学生在扮演中深入体会祥林嫂的心理,从而弄明白勤劳善良、坚忍刚毅的祥林嫂处于生死两难、无法选择所面临的人生困境的根本原因就是她信守封建礼教、信仰鬼神,进而明白封建礼教是造成封建社会劳动人民悲惨命运的根源。

(三)让学生做“专家”。教师可让学生以画家、诗人、歌唱家等专业人士身份,把所学到的内容以图画、诗歌、歌曲等形式自由表现出来,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例如,在学习的《沁园春・雪》时,就可以让学生画出文中所描述的场景,体会作者创作诗歌时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