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07 15:23:05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驻村工作自查报告,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按照县委、政府对部门联村的调整,县林业局联系村,村共有5个小组,共计641人,其中精准扶贫对象户有38户,贫困人口134人。按照精准扶贫、联村帮扶的安排部署,局领导班子第一时间组建了精准扶贫驻村帮扶工作领导小组,由局党委书记、局长为组长,局党委委员、机关党委书记为副组长,领导班子成员及两场负责人、为成员。同时,按照县委要求,1我局联合组建了驻村帮扶工作组,由机关党委书记任组长,副乡长为副组长,林业站站长,党政办副主任、林业局同志为成员。局领导班子先后召开驻村帮扶专题会议6次,针对现状制定了帮扶规划和年度帮扶计划、驻村工作组制度,建立了帮扶台账、分年度脱贫台账,落实了结对帮扶人员,明确了帮扶任务,精心部署了对的扶贫工作。
二、落实责任,强化措施
联系村以来,局领导班子高度重视精准扶贫、联村帮扶工作,多次与乡政府、村两委进行沟通交流,勤走访、实帮扶,积极上争外引,确保帮扶措施落地见效,群众生活得到改善。
(一)干部驻村、落实结对帮扶
驻村工作组按照县干部驻村、结对帮扶工作要求开展工作,到村驻村蹲点,走访群众,进行实地调研、分析致贫原因并找准帮扶突破口,主动为群众排忧解难、真帮实促,强化服务,完善建档立卡台账,帮扶联系卡户户上墙。同时,积极与乡政府、村两委协调合作,大量征求了村干部、村民的意见,帮助科学规划发展,制定了《村精准减贫发展规划》。全局帮扶干部多次进村入户,了解村民困难,为农户排忧解难,局长前后5次进村,深入贫困户家中,了解贫困户所急、所需;森林公安局局长易勇为无户籍人员登记办理户籍,为贫困户解决了户口问题;吴华英为每户贫困户赠送了两斤黑麦草种籽,赠与张莲均女儿6本儿童读物和现金300元等;全局干部职工自发为贫困户捐赠了衣物和日常用品。
(二)扶持产业、落实项目建设
乡村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森林资源丰富,适合养蜂、羊、土鸡等养殖业和中药材种植等林下产业发展,土鸡、羊、蜂蜜等产品质量高,市场价格好。“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自联系村以来,局领导班子就决心扶持产业发展,使贫困户依托产业有固定收入,真正脱贫。林业局购买了4000多元的鸡苗送到贫困户的家中,送去价值5700元的核桃苗,鼓励贫困户发展种养殖业。局驻村干部长期驻扎,为养蜂户传授养蜂经验知识,积极帮助村成立了养蜂协会,建立蜜蜂养殖基地,打出原生态农产品品牌。
受自然条件影响,交通闭塞,信息不畅,经济不发达,基础设施差,林业局为村争取了多种项目:
1、“退耕还林后续工程建设”项目,投资80多万,其中林下中药材种植50亩,林下鸡、羊养殖棚圈建设1200 平方,围栏建设11700 平方;木本药材丰产经营195亩;规划扩建生产要道9.44 km项目现已在实施中;
2、争取省下达“现代林业产业”项目建设,项目资金投入50万;
3、帮助建立护林联防协会;
4积极筹划建立生态旅游协会,现已完成项目实施的各项前期工作;
5、将新建“森林联防通道”列入国家一级森林火险县基础设施建设规划。
除此之外,林业局积极联系县移动公司,亲赴实地查看了地理环境,拟建基站彻底解决信息不畅的问题;联系了县电力公司,争取基站扩容项目,帮助解决低电压、高电价的问题。
三、产业帮扶,成效显著
我局协助村两委成立“护林协会”和“专业协会”,借助这两个平台着力帮助发展养殖蜂、羊、土鸡等和重楼、黄连等中药材种植采集加工产业,通过“专业协会”打破传统的散养散种模式,形成一定的规模,力争有一定的产量,帮助打出生态产品品牌,确保贫困户有一个稳定的产业,有稳定的收入,达到脱贫的目的。现在村每户贫困户家里都均养有鸡30到50只不等,生态羊、猪等家畜养殖已初具规模;养殖产业初具雏形,拓宽了贫困户脱贫致富的道路。除此之外,中药材产业也已落到实处,根据县上制定的年度减贫计划以及林业局对贫困户制定的帮扶计划,2014年村已有6户贫困户脱贫, 2015年增收目标已完成,结对帮扶户完成情况有一定幅度的增加。
四、下一步工作打算
今后一个时期,要坚持“输血式”帮扶和“造血式”帮扶并举的原则,实行扶贫与扶志相结合,物质帮助与观念转化相结合,建立健全扶贫工作的长效机制,动员各方力量,形成大扶贫氛围,重点做好如下工作:
(一)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坚持扶贫扶志并举。引导贫困农民积极转变思想观念,树立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不等不靠的思想理念,进一步加大劳务输出力度。
(二)加强技能培训,大力实施现代林业。组织至少3次养殖、种植、中药才的产业的培训,驻村干部深入群众,不断提高贫困农户的技能,提高林农科学种养水平,拓宽就业门路。
(三)切实抓好结对帮扶,提质增效。我局将继续深入开展到户工作,找准贫困原因,制定好脱贫规划,加强干部结对帮扶工作力度,在经济上、物质上、信息上、政策上给予更大帮扶;针对贫困户的实际情况,进行更深入,更详细的贫困户脱贫计划,争取早日脱贫。
一、市直单位驻村情况
在我乡驻村开展工作的市直单位,分别是市教育局包岭头、铺上、乐家坪、韩庄、马家沟5个村,市人才市场包马汉角村,市发行包胡家长庄村。一年来,3个市直属单位共18人6次下乡驻村,共开展基层组织活动6次,组织大讨论6次,帮助每村制定了符合实际的发展规划,理清了发展思路,教育局直接帮扶资金5万元,人才市场2万元,共组建了3个服装加工厂,发展核桃经济林500亩。
二、县直单位驻村情况
在我乡驻村开展工作的县直单位,分别是县人大包王家垴,县档案馆包蒋家庄村。2个县直单位5人下乡驻村4次,6天,组织大讨论2次,开展农业技术培训2次,培训62人次,帮助劳务输出18人,县人大帮扶资金5万元,帮助建设村级卫生所4间,档案馆积极参与帮助蒋家庄美丽乡村建设。
三、经验做法
1、营造有利条件。乡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干部下乡住村工作,市直单位每次下乡住村都由乡包村干部亲自陪同,提供有关情况,做好充分准备,想尽一切办法让住村工作队吃好、住好、工作好,及时解决存在的问题,形成工作合力,共同做好干部下乡住村工作。
2、搞好协调沟通。乡党委、政府全力发挥好沟通协调作用,做好村和包村单位的衔接工作,消除工作误会,把思想统一到项目帮扶上来,统一到实现脱贫增收上来,为所包村解决了很多困难,取得了群众的信任和理解,拉进了包村干部和群众的距离,形成良性互动,进一步推动工作不断深入。
四、问题与建议
一是面临实际困难多。由于全乡属农业乡镇,没有任何资源,发展优势不足。村民思想比较保守,发展致富的愿望不够强烈,参与致富项目积极性不是很高。
一、首要任务(1分,自评得分:1分)
制定完成了《XX县交通运输局2020年“扫黄打非”工作计划》,分别制定了**2020、**2020、**2020、**2020、**2020专项行动方案。(1分,自评得分:1分)
二、市场面貌(5分,自评得分:5分)
积极开展交通运输市场“扫黄打非”检查10次,暂未发现交通运输从业人员参与涉黄、非法出版物运输行为。(5分,自评得分:5分)
三、案件查办(6分,自评得分:6分)
经梳理,2020年度,我局无举报线索核查,不涉及挂牌督办案件。(6分,自评得分:6分)
四、进基层(10分,自评得分:6分)
(1)工作推进。我局将“扫黄打非”工作纳入基层综治工作和网格化服务管理、精神文明创建;成立了XX县交通运输局“扫黄打非”工作站;驻村工作队通过培训宣传,将“扫黄打非”进基层工作向农村基层薄弱地区有效推进。(6分,自评得分:6分)
(2)覆盖面及示范点建设。我局未入选2020年全国、全省、全州“扫黄打非”进基层示范点。(4分,自评得分:0分)
五、信息宣传(8分,自评得分:7分)
(1)信息采用。我局相关简报未被全国、省、州“扫黄打非”简报、快报采用。(1分,自评得分:0分)
(2)宣传工作。①围绕重点工作、重点行动、重点案件等,主动多次开展宣传;②创新宣传方式手段,有效运营局抖音媒体平台,扩大“扫黄打非”工作宣传面;③积极配合全国、省、州、县“扫黄打非”办公室宣传报道。(5分,自评得分:5分)
(3)绿书签行动。在宣传活动中,积极组织开展绿书签行动宣传。(2分,自评得分:2分)
六、基础工作(67分,自评得分:67分)
(1)领导重视。XX县交通运输局党组主要领导高度重视“扫黄打非”工作,专门召开会议研究安排部署“扫黄打非”工作,并成立工作领导小组。(2分,自评得分:2分)
(2)经费保障。我局专门安排“扫黄打非”业务经费3-5万元。制定出台了“扫黄打非”专项经费管理办法。(1分,自评得分:1分)
(3)按时上报各种材料。我局积极报送工作成果月报、季报、简报信息及各类材料。(60分,自评得分:60分)
(4)开展业务培训。我局年内分别在局机关、挂钩村、水路运输领域、道路运输领域组织开展“扫黄打非”业务培训4次。(4分,自评得分:4分)
为了切实贯彻落实市委、区委“聚焦廊下”的要求,区委组织部、区委先进性教育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于5月4日在廊下镇召开会议,部署有关工作,明确具体要求。驻廊下镇指导员,区民政局、档案局的有关同志,区委组织部、区委先进性教育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相关同志参加了会议。会议就当前做好第三批先进性教育活动巩固和扩大整改成果并进行“回头看”工作,先进性教育活动的各项总结工作进行了讨论。与会人员还分别察看了光明村、万春村和景阳村先进性教育活动的各类材料。区档案局的同志就如何规范归档材料对全体指导员进行了辅导,区民政局的同志就村务管理工作提出了指导意见。
区委组织部副部长、区委先进性教育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邱运理对当前及下阶段工作进行了部署。邱运理指出,当前要以“巩固和扩大整改成果并进行‘回头看’工作”为抓手,创造性地贯彻落实中央、市委和区委领导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聚焦廊下的指示精神。要根据《关于认真做好第三批先进性教育活动巩固和扩大整改成果并进行“回头看”的工作的通知》和《认真学书记关于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讲话精神》,在巩固和扩大整改成果工作并进行“回头看”中,要抓紧组织党员开展一次集中学习讨论,重点学书记关于树立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论述、中央、市委主要领导到金山视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要对整改方案的落实情况进行一次分类梳理,并进一步充实和完善整改方案;要按照务实管用、简便易行的原则,建立和完善长效机制;要根据各自巩固和扩大整改成果工作并进行“回头看”及自查情况,形成一份书面自查报告。邱运理强调,要突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个主题,组织开展一次专题讨论,激发广大党员和群众积极参与新郊区的积极性和自觉性。要突出建设坚强有力的领导班子这个重点,对“三个倾向性问题”的整改,要有实在措施、实质内容和实际效果。要继续坚持“高标准、严要求、有实效”,善始善终地做好各项工作。一要保证工作时间,做到全力以赴;二要加快工作节奏,做到思路清晰、反应迅速;三要提高工作标准,做到“眼中要有活,心中要有图,干中要有情”;四要体现工作效果,做到各项工作经得起检验。邱运理要求先进性教育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的同志要主动与驻村指导员联系沟通,认真做好指导和服务工作。
驻廊下镇指导组组长代表全体指导员谈了体会,表了决心。他们感到,区委组织部要求驻廊下镇指导员继续协助指导镇、村推进先进性教育活动和新农村建设试点工作,使命光荣,任务艰巨。为了切实做好各项工作,他们认为:一要强动力。做好工作需要驱动力,而这种动力往往源自于认识的提升。因此,很有必要再次审视为什么“留下来”。51平方公里的现代农业园区顺应了中央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现在市委、区委提出了“聚焦廊下”的要求,对廊下而言,这是一次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必须牢牢把握。“聚焦廊下”也已经成为全区的一项中心工作,廊下的发展也必将促进整个金山的快速发展,这也是实现金山跨越式发展的一次重要机遇。在这最关键的时刻,能投身到“聚焦廊下”的一线,是荣誉,也是机遇,更是挑战。二要拼耐力。5个月的驻村工作,完成先进性教育活动的指导和“五个一”任务,新鲜感和激情多少有些消退,必须重新鼓起勇气,焕发激情,全力以赴,做到思想重视、时间保证、工作到位。三要抓合力。一是集13位指导员之力。指导小组前5个月的工作例会,确保了步调一致、齐头并进,镇领导也通过工作例会,及时、全面把握了各村先进性教育活动的进展情况,推进各项要求的有效落实。下阶段要继续保持这一做法。二是集全体干部群众之力。村里各项工作的顺利完成,主要依靠干部群众主动性和积极性,要把我们个人优势作用到村里干部群众身上,才能产生推进工作的实际动力。同时,要防止出现“短板”现象,不能因为一个人、一个村工作的不到位,影响廊下镇的整体工作。四要会借力。新农村试点工作没有现成的捷径可走,一切需要探索。试点工作受到全市甚至全国关注,对硬件和软件的要求更高,难免会遇到意想不到的问题和困难,要善于向其他124位指导借脑,向自己单位借支持,向书本借知识,发挥聪明才智,整合好各类资源,有序地推进各项工作。全体指导员决心继续坚持“到位不越位、参与不干预、帮忙不添乱”原则,成为“策划整体工作的参谋员,促进上下联动的协调员,整合各类资源的调度员,鼓舞干群士气的宣传员,处理具体问题的调解员”,抓住机遇,迎接挑战,为现代农业园区发展和新郊区试点工作发挥才智、贡献力量。
考评指标设置是绩效考评中的一个重点和难点。在试点工作中,我们本着全面性、重点性、差异性“有机结合”的指导思想,对指标体系进行了精心设计。
指标体系分领导班子集体、党政正职、领导班子副职三个层次设计,各层次指标体系均分为考核指标和民意指标。领导班子集体的考核指标主要是根据市委、市政府下达的工作目标任务确定,具体包括10项内容:财政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生态环境建设、基础设施建设、基层组织及精神文明建设、党风廉政建设、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人口与计划生育、社会保障体系建设、阶段性重点工作。领导班子成员中,党政正职的考核指标和领导班子集体的考核指标一致;其他副职的考核指标主要是根据各乡镇办党委同领导班子成员签定的目标责任书确定,重点考核领导班子成员履行岗位职责、完成目标任务的情况和取得的工作成效。领导班子及班子成员的民意指标主要是采用组织不同层次的民主测评、入户走访和问卷调查等方式,考评干部群众对领导班子及成员工作成绩的满意程度。
二、合理拟定评分标准,正确评定干部政绩。
考核实行百分制,采用量化打分的形式进行。在考核指标赋分时,根据各指标在体系中的重要程度赋予适当分值,对“财政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等涉及全局性、综合性的项目赋予较大分值;对“党风廉政建设”等单项指标适当降低分值。在计算得分时,各考核项目按照完成目标工作任务的比例折算分值,全部完成的计满分,每超或少1个百分点在基本分基础上增减基本分的1%分;民意指标分为“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三个档次,对应计分系数分别为1.0,0.8,0.4,根据公式“1.0×满意票数+0.8×基本满意票数+0.4×不满意票数)×100÷(有效参评票数)”即可算出民意指标得分。在综合评定时,考核指标和民意指标分别占总分值的60%、40%。根据得分情况,我们将领导班子分为四个等次,总分值90分以上(含90分)评定为“好”等次,80至89分评定为“较好”等次,70至79分评定为“一般”等次,70分以下评定为“差”等次。班子成员从高分到低分按15%、50%、25%、10%的比例,分别确定为“绩效突出、绩效比较突出、绩效一般、绩效差”四个等次。
三、建立立体评价主体,扩大考评工作民主。
一是充分运用市委、市政府年度量质化考核结果。我市市委、市政府每年都要对乡镇办进行量质化考核,其中有不少考核项目与绩效考评指标是相同的,因此我们在试点工作中,对市委、市政府已经组织考核的,将其考核结果作为绩效考评的重要参照依据,经组织部门核实后直接用于量化评分,既充分尊重了市委、市政府的考评意见,又有效降低了工作成本。二是设计了正职评副职、副职评正职、副职互评环节,其中,正职评副职采用百分制打分,副职评正职和副职互评分“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三档,评价结果以量化形式体现,各占一定分值。三是在民主测评中,扩大参加测评的范围,要求参加测评的对象包括乡镇机关全体干部、所属二级单位负责人、村主职干部、驻本地的各级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离退休老干部代表等,同时开展入户问卷调查和征求意见,随机抽取30户左右的群众作为问卷调查的对象,赋予普通群众对领导班子及其成员的评价权。通过建立上评、互评、下评相结合的机制,有效克服了考核评价主体单一的弊端,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部分领导干部只对上负责、不对下负责的问题,促进干部树立和落实正确的政绩观。
四、完善考核评价程序,确保考评顺利实施。
一是实绩申报。考核前一个月,要求乡镇领导班子及其成员撰写工作实绩自查报告,经所在乡镇党委讨论同意后报市委组织部。二是预告考核事项、公示述职报告。考核前三天,在乡镇政务公开栏和村务公开栏公示考核事宜和领导班子集体、班子成员的工作实绩自查报告,接受群众监督。三是组织民主测评。先召开动员会议,再由考核组组织不同层次的民主测评工作。四是调查核实工作实绩。采取实地察看、查阅资料、入村问卷调查、走访座谈等形式,对领导班子和班子成员申报的工作实绩进行核实印证。五是量化打分和综合评定。考核组对考核情况进行综合分析,根据实绩考核的评分办法,对有关指标逐项量化打分,根据量化打分情况和等次划分标准,提出领导班子和班子成员的建议等次。六是确定考核等次。考核工作结束后,考核组及时将考核情况和建议等次向市委组织部部长办公会议汇报,部长办公会议根据考核组的考核情况,经讨论并征求市领导有关意见后确定领导班子和班子成员的评定等次。七是评价反馈。市委组织部采用书面形式向试点乡镇党委反馈考核情况和综合评定结果。八是建立实绩档案。实绩考核结束后,我们还及时通报绩效考评结果,同时将领导班子及其成员的绩效考评材料、绩效考评登记表,民主测评中形成的有关领导班子及其成员的综合材料和有关统计资料等装入实绩档案,作为届中、届末考核的重要依据。
政府服务平台,全面提升机关行政效能建设。结合实际,现将我镇规范化服务型政府建设工作专项目标1-6月份运行情况作以下自查报告:
一、构建规范化便民服务中心,并以此为载体全面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和效率
今年以来,我镇认真贯彻落实都规服办[2009]15号文件关于转发《推进乡镇(街道)便民服务中心和村(社区)便民服务室规范化建设的意见》的通知要求,全面构建镇、村两级便民服务体系,推进政务服务向基层延伸,促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一是推进镇便民服务中心规范化建设。镇便民服务中心使用独立办公室,配备工作人员6人,实行集中开放式办公,窗口工作人员实行首问责任制和一次性告之制,对外公布并开通便民服务热线:87286101—8030。目前,五大类48项进驻事项均制定了办事指南,服务项目、工作流程、职责分工,涉费依据和标准均已上墙公示。服务项目全部入驻镇便民服务中心,并实行“一门式”服务标准。群众前来办事只需在一楼便民服务中心即可办理,进一步缩减了办事环节,真正起到了便民的效果。截止目前,我镇便民服务中心共办理各类事项6500余件,无一例超时办理和服务对象投诉情况发生,充分发挥了中心“青年文明号”爱岗敬业的窗口示范作用。
二是全面建立村级综合便民服务室,细化为民办事全程制度。目前,全镇15个村(社区)已完成综合便民服务室工作,规范化服务项目、工作制度、代办人员已确立并按统一标准公示上墙,代办员由村四职干部和驻村大学生担任,进一步规范工作制度和办事流程,确定了根据群众经常需要办理而能够放权村一级处理的事项,按照代办员统一受理、现场审核、集中报镇便民服务中心办理、反馈到村的工作程序进行规范。为切实提高村综合便民服务室的工作效率,镇机关各科室将经过清理的,可以放权到村的10项行政审批服务项目的材料初审(预审)前移到村综合便民服务室,由代办员负责对办事群众提交材料的真实性、准确性、齐全性进行初审。并将行政审批服务项目的办事指南、申请材料样本、表格等发放到各村综合便民服务室,方便群众咨询、了解相关事项的办事环节、办事流程和所需材料,同时对相关表格提供了网上下载,让群众少跑冤枉路。
三是加强培训,强化服务意识。于2009年5月25日,组织召开了全镇各村代办员和便民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培训会,对业务流程、服务项目、工作制度、服务态度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的培训学习,让全体参训人员明确了规范化服务型政府建设的背景、目的和意义,对建设规范化服务型政府在统筹城乡发展、转变政府职能中的重要作用有了新的认识。
二、深化政务公开
一是进一步抓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学习宣传工作。认真组织干部职工认真学习《政府信息公开条例》,进一步提高对推进政务公开工作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明确政务公开的具体要求和内容,使政务公开深入人心,切实把政务公开当作我镇工作运行管理和机关效能建设的一项基本制度来抓落实。
二是进一步清理和完善政务公开内容。按照《政府信息公开条例》要求以及本镇政务公开目录,要将政务公开内容和政务信息进行全面清理,按照应主动公开的政务信息、依申请公开的政务信息和不予公开的政务信息进行分类,切实抓好应主动公开政务信息的公开。同时,要与时俱进,围绕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和社会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不断拓展和深化政务公开范围和内容。进一步结合工作实际,深入开展政务公开工作,认真学习,加强队伍建设,加强管理教育力度,强化督查,保证政务公开工作有效开展。进一步完善相关工作制度,建立健全政务公开工作长效机制,通过规范和完善,扎扎实实推进政务公开工作开展。把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各类事项作为公开重点,进一步梳理、规范信息公开内容,加大网上公开力度,全面、规范做好公开档案资料的归集、整理、收藏工作,开创政务公开工作的新局面。
三是进一步完善《政务信息公开指南》和《政务信息公开目录》内容。按照“以公开为原则,不公开为例外”的基本要求,建立政务信息主动公开的工作机制。在规定时限内,通过各种有效形式,及时、主动把公开项目的有关情况向公众公开。全面规范公开内容、公开形式、公开时限、责任主体,并将应予公开的目录和具体内容在镇政务网以及相关政务信息查阅场所公布。通过目录和指南进一步促进政务公开工作的规范化,提高行政行为和服务工作的透明度和办事效率,保障广大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
四是进一步推进政务公开规范化建设。建立健全政务公开制度,贯彻落实市委、政府有关文件精神,认真执行政务公开相关规定。按照市政务公开领导小组办公室统一要求,及时上传相关信息资料,报送政务公开报表,编制政务公开年度工作报告,收集和整理政务公开工作资料等,用“清单式”管理办法确保政务公开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五三、存在的问题和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基本村情
联坝村是官舟镇的二类贫困村,全村国土面积4608亩;耕地面积1898亩,其中田501亩,土地面积1397亩;林地面积400亩。6个村民小组310户1058人,建档立卡119户345人,截止2018年末有贫困户10户19人,贫困发生率为1.8%。低保贫困户81户116人,危房改造户22户,异地扶贫搬迁26户119人。
(一)基础设施建设情况
1.全村安全饮水情况。于2019年6月全村已从官舟水库接通自来饮水管道。
2.村“组组通”公路。30户以上自然村寨3个,全村通组公路实现全覆盖。
3.农村电网已全面完成改造,移动宽网已进村,4G网络全覆盖。
4.村亮化工程。根据《关于分解省财政厅、省民宗委提前下达我县2018年中央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少数民族发展)的通知》(沿财农〔2018〕20号)文件精神,我村获得了官舟镇联坝村亮化项目,建设内容:安装太阳能照明灯73盏(7.5米杆子、座子、太阳能节能灯及蓄电池73套),现已安装完毕。
5.人居环境提质改善。根据县委县政府关于“四改一化一维”有关文件及镇政府关于“三改一化”工作安排精神,结合“应改尽改”“缺什么补什么”“户为单位,整组推进”的原则开展“三改一化”工作。在村支两委、驻村工作组的督促下,我村“三改一化”工作已完成105户。
(二)产业发展情况。全村共发展扶贫产业2个,投入财政扶贫资金57万元。
1.2018年在联坝村实施肉鸡产业(沿河鸿蒙腌鸡养殖专业合作社村里),投入资金32万元,规模8000羽,按量化到户入股扶贫资金的8%执行,带动74户贫困户177人,每户贫困户收益242.14元,项目责任人罗东。
2.2018年在联坝村实施肉鸭产业(联坝村生态种养农民专业合作社),投入资金25万元,规模6000,按量化到户入股扶贫资金的8%执行,带动73户贫困户168人,每户贫困户收益189.18元,项目责任人罗永杰。
(三)村集体经济发展情况。发展村集体经济项目2个,其中,投入村集体经济发展财政专项资金57万元。一是2018年在联坝村实施肉鸡项目,项目实施状态正常,集体经济年收入***元;二是2018年在联坝村实施肉鸭项目,项目实施状态正常,集体经济年收入***元;同时全村有18户贫困户参加“精扶贷”入股企业分红月收入300元;全村种植玉米510亩、水稻243亩、马铃薯320亩、烤烟200亩、其他农作物120亩。
二、村级基本公共服务情况
1.有村小学青山庙村小,有山村幼儿园,能满足九年义务教育适龄青年和学前教育幼儿就近就学;
2.有运行正常的村级卫生室,有持证的村医,常见病、地方病能就近得到及时治疗;
三、村级组织建设情况
1.有村级活动阵地,能满足村级办公要求;
2.已配齐村党支部、村委会、村监委会“三支队伍”。
———“一达标两不愁三保障”情况
1.“达标”情况。已经脱贫的建档立卡户收入全部达标,2019年计划脱贫户收入同样达标。
2.“两不愁”情况。建档立卡贫困户不愁吃不愁穿,饮水安全。
3.“三保障”情况。一是全村现有九年义务教育适龄青年(少年、儿童)25人,在读25人,无辍学适龄人员【建档立卡贫困(含脱贫)学生10人,非建档立卡学生15人】,厌学1人,无推迟上学人员,无提前毕业人员,因智障等原因不宜就学1人,无因重度残疾而不能到校就读的儿童少年。有就读中职5人、高中17人、高职7人、全日制本科学生13人。二是全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参加新农合,非贫困人口都参合,大病2人(分病种各1人)、慢性病9人(分病种各1人),慢性病人全部办理慢性病证,实现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全覆盖。三是全村现有住房不安全户5户11人,其中,脱贫户4户10人,未脱贫户1户1人,全村现有透风漏雨户23户48人,其中,脱贫户12户26人,未脱贫户1户1人,非贫困户10户22人;全村共有闲置房23栋,暂居住在老旧房另有安全住房的有11户15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5户5人,非贫困户6户10人;全村纳入易地扶贫搬迁27户114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22户90人,未搬2户11人,新增因资源禀赋差、脱贫成果巩固难、采取易地扶贫搬迁防返贫的脱贫户2户12人。
二、攻坚目标
2019年以前已出列村:全面实施“六大”巩固提升工程,2019年实现人均可支配收入计划达到4000元、村集体经济收入计划达3.2万元以上,到2020年剩余贫困人口全部实现清零。
三、攻坚计划
行动时间22个月(2019年1月至2020年10月),分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2019年1月-2019年6月30日,实现“三个清零”,持续推进产业革命,即饮水不安全问题全部清零、易地扶贫搬迁“未搬先退”“未搬先受益”问题全部清零,30户以上自然村寨“组组通”未通问题全部清零;发展好扶贫产业,以100亩以上坝区产业结构调整为载体,推进农村产业革命。
第二阶段为2019年7月1日-2019年10月30日,做实动态调整,实现“三个清零”、“一个降低”、“一个见成效”,即做实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动态调整,做到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信息精准、识别精准、退出精准;所有危房全部清零,所有透风漏雨房全部清零,村级医疗卫生体系运转不正常的问题全部清零;逐步降低贫困发生率;打好“夏秋决战”,做大肉鸡、肉鸭扶贫产业,做到扶贫产业发展见成效。
第三阶段为2019年11月1日-2020年5月30日,补齐“两个短板”、巩固“四个成果”、做好“三个引导”,即:补齐电力升级改造和移动通讯短板,实现整村通动力电、通移动通讯宽网和4G网络全覆盖;巩固好产业扶贫成果,巩固好以教育医疗为主的基本公共服务成果,巩固好村级组织建设成果,巩固好“两不愁三保障”攻坚成果;引导好群众做好人居环境整治;引导好群众知恩感恩,引导好群众弘扬尊老爱幼、赡养老人、抚养未成年人、勤劳致富、和睦邻里。
第四阶段为2020年6月1日-2020年10月30日,完成“三个查缺补漏”,实现“两个清零”,即:按照信息精准要求,再次全面核对信息,开展查缺补漏;按照档案建设标准化要求,完成村级档案(4卷)和“一户一档”,开展查缺补漏;按照佐证依据充分要求,完善“一户一袋”基础资料和支撑依据收集,开展查缺补漏;做好动态调整,实现所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清零和贫困村销号清零。
四、攻坚举措
(一)安全饮水保障
针对饮水安全目前已全部接通管道,2019年6月底饮水不安全问题已完成清零任务。
(二)交通基础保障
1.针对30户以上通通组公路已全覆盖,2019年6月底前100%实现通组硬化路。
2.拟争取实施“畅返不畅”通村公路工程11公里和生命安全防护工程3公里。
(三)电力通讯保障
已完成农村电网升级改造,实现所有村组通动力电、通宽网和4G网络。
(四)产业扶贫保障
1.按照农村产业革命“八要素”要求,聚焦“四大”主导产业和优势品种,将按程序组织肉鸡、肉鸭、猪牛等种养项目入库,拟带动贫困户115户369人增加收入。
2.针对已经脱贫的建档立卡户收入不稳定的贫困户,通过已实施的2个扶贫产业,全部实现利益联结,年户均分红431.32元;对有劳动力且收入不达标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在项目地优先安排用工,有序组织劳务输出等方式增加务工收入。
(五)易地扶贫搬迁
1.加大对纳入易地扶贫搬迁27户114人的搬迁工作力度,2019年9月30日前完成搬迁入住,确保国办系统“未搬先退”“未搬先受益”问题全部清零。新增因资源禀赋差、脱贫成果巩固难、采取易地扶贫搬迁防返贫的脱贫户5户24人,确保9月30日全面完成搬迁入住。
2.以盘活“三块地”,推进“三变”改革为契机,通过财政扶贫资金、土地林地等生产资料入股方式,增加搬迁群众经济收入,确保在2019年10月30日前搬迁户产业扶持实现全覆盖。
3.拟2019年12月31日前100%完成2017年搬迁户22户旧房拆和除复垦复绿工作;拟于2020年10月底前,完成2018年搬迁户2户旧房拆除工作。
(六)教育扶贫保障
1.全面落实控辍保学“七长”责任制和“三项制度”要求,拟通过劝返、送教上门、医教结合、随班就读和特殊教育等方式,确保全村义务教育阶段适龄青年(少年、儿童)全部实现教育保障。
2.对就读中职、高中、高职、全日制本科的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享受教育资助情况进行全面核查,建立台账,做到“精准资助、应助尽助”。
(七)健康扶贫保障
1.对未参合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非贫困人口,通过劝交参合费等方式,保证贫困人口、“十二类重点人群”参合率达100%,非贫困人口参合率达98%以上。
2.对未办慢性证的慢性病人,对接县级医疗机构开展慢性病种筛查及鉴定,及时办理慢性病证;针对未落实慢性病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贫困户人,2019年10月底前落实好慢性病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每月上门随访1次以上。
3.2019年10月底前,将对业务用房进行功能分开,拟做到常用基本药品配备上架,将建立药品购销、接诊台账,确保群众常见病慢性病有地方看病、有医生看病和看得起病。
(八)住房安全保障
1.对7户住房不安全户实施危房改造4户、拆除重建2户,并对危房改造户同步实施“三改”;对“危改”后“返危”贫困户、“危改”不彻底的贫困户进行补齐短板;对23户透风漏雨户全面进行整治,在2019年10月底前户全部实现清零。
2.拟拆除闲置房23栋,对另有安全住房导致房屋闲置的悬挂“闲置房”标识牌23栋,对长期外出导致房屋闲置的悬挂“闲置房”标识牌19栋,对四有人员导致房屋闲置的悬挂“闲置房”标识牌10栋,同步建立台账,便于管理。
3.对环境卫生较差的组,集中开展“乱堆、乱放、乱搭、乱建、乱扔”五乱整治,用“八哈”工作法(柴草落叶撸哈,房前屋后扫哈,板板方方堆哈,锅碗瓢盆洗哈,家具电器摆哈,衣物备注叠哈,鸡鸭鹅狗关哈,破破烂烂收哈)帮助和引导群众做好家庭环境卫生,养成良好生活习惯。
(九)就业扶贫保障
1.对全村建档立卡劳动力户(指全家有1人以上有劳力或半劳动力)31人开展实用技术培训,11人实现培训就业增收。
2.引导贫困劳动力创业和农民工等人员返乡下乡创业,计划带动23个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实现就业增收。
3.有序组织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到苏州等东部城市实现稳定就业增收。
(十)生态扶贫保障
1.全村有公益林135亩,覆盖建档立卡贫困户89户237人,每年公益林补贴实现户均增收53.7元;。
2.开设生态护林员公益性岗位1个,聘请1个建档立卡人口为生态护林员,人均务工收入800元。
3.做好新一轮退耕还林地土地丈量和资金拨付工作,以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为契机,将25度以上坡耕地、重要水源地15-25度坡耕地、严重石漠化耕地和易地扶贫搬迁腾退耕地(达到退耕要求的)争取纳入新一轮退耕还林工程范围,引导贫困人员积极参与造林获取劳务报酬。
(十一)综合性政策保障
1.拟对无法依靠产业扶贫和就业帮助脱贫的家庭,实行政策性保障兜底。
2.拟将贫困两无(无业可扶、无力脱贫)人口和暂时不能脱贫的贫困人口全部纳入低保兜底保障。
3.落实好符合条件的贫困人口由政府代缴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费,及时发放养老保险金。
4.将符合条件建档立卡贫困残疾人纳入农村低保和城乡医疗救助范围,落实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政策。
(十二)实施扶贫扶志行动
1.开展“牢记嘱托·感恩奋进”教育,深化“党的声音进万家·总书记话儿记心上”活动,加强思想、道德、文化、感恩教育,教育引导群众做到“六个不”;大力宣传“四个好”,引导群众知恩感恩,提高群众政策知晓率和公共文化服务获得感,引导好群众弘扬尊老爱幼、赡养老人、抚养未成年人、勤劳致富、和睦邻里,营造好良好风尚。
2.建立生产奖补、以工代赈、劳务奖补等正向激励机制,坚持扶贫与扶志、扶智相结合,将帮扶政策措施与贫困群众参与挂钩,提高贫困群众发展生产和务工经商积极性。
3.强化贫困群众诚信教育,把扶贫领域诚信纳入信用监管体系,将不履行赡养义务、虚报冒领扶贫资金、严重违反公序良俗等行为人列入失信人员名单,对农村闹访缠访群体、骗取政策的投机者等扰乱社会秩序的行为,依法采取训诫、调整扶贫项目收益分配等方式进行教育引导。
(十三)村集体经济积累
通过实施肉鸡肉鸭产业项目实现的收入,全村精扶贷18户,每年实现分红5400元,2019年村集体经济积累达到3.2万元以上。
(十四)村规民约
1、积极开展文明卫生村建设,搞好公共卫生,加强村容村貌整治,严禁随地乱倒乱堆垃圾、秽物,修房盖屋余下的垃圾碎片应及时清理,柴草、粪土应定点堆放。
2、结合本村实际,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坚持动态管理、应保尽保、应退则退的原则;严格按照相关程序纳入保障范围。
3、本村严格按照《官舟镇农村公益性公墓规范运行的管理意见》规定执行落实;严禁乱埋、乱葬,逐步提倡五日葬,规划葬。
4、村内兴办公共(公益)事业建设所需筹资筹劳,实行“一事一议”制度,由村民会议或户代表会议讨论通过。
四、保障措施
(一)强化驻村帮扶,抓实群众工作。驻村干部确保每月驻村20天以上,随时入户开展工作,切实为贫困群众解决实际困难。通过召开院坝会、堂屋会宣讲政策;引导群众整治室内外乱堆乱放,搞好环境卫生;调处矛盾纠纷;督促项目实施,按时序目标保证进度。
(二)加大资金筹集,争取项目实施。把产业发展“两不愁三保障”存在的突出问题和短板分门别类梳理成清单,建立项目化台账,把所需资金预算到项目,及时予以上报。有条件的,报批后先垫资组织实施。
(三)倡导乡风文明,增强内生动力。通过制定村规民约,引导群众养成良好的生产生活习惯,崇尚文明,移风易俗,敬老孝老,睦邻友好,亲友相助,邻里相帮,消除等靠要思想,使群众由“要我脱贫”变为“我要脱贫”,由“争当贫困户”变为“争帮贫困户”。以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为契机,以强大的声势持续净化社会环境,营造良好的攻坚氛围。
第二条考核遵循实事求是、客观公正,综合评价、奖优罚劣的原则。
第三条考核对象是各县区政府和主要履行道路交通安全监管职责的市道路交通安全委员会部分成员单位。
第四条考核工作在市道路交通安全委员会的领导下,由市道路交通安全委员会办公室组织实施。
第二章考核内容
第五条县区政府目标责任指标:贯彻落实《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的决定》(政发〔〕31号)(以下简称省政府《决定》)和《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的意见》(政发〔〕107号)(以下简称市政府《意见》),建立健全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组织体系和专业管理队伍,实施“平安畅通县区”创建活动,实施城市“畅通工程”,道路交通安全隐患点段排查治理工作,落实运输企业安全主体责任,组织实施道路交通事故应急救援、完善预案,交通事故控制指标,信息报送等九大类31个子项目组成。
(一)贯彻落实省政府《决定》和市政府《意见》,全力开展交通安全专项行动
1.县区政府制定实施意见贯彻落实省政府《决定》和市政府《意见》,成立道路交通安全委员会并开展工作;
2.依照《省道路交通安全条例条例》、省政府《决定》和省公安厅、省人社厅、省财政厅《省公安交管系统交通协管员管理暂行办法》(公发〔〕78号),落实交通协管员编制,工资、福利待遇等由同级财政予以保障;
3.县区与乡镇及成员单位,乡镇与行政村,层层签订预防道路交通事故工作目标责任书;
4.县区政府按辖区内驾驶人数落实每人每年5元的交通安全宣传教育经费;
5.将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纳入政府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和年度政绩考核体系;
6.制定全年预防道路交通事故工作要点,全力开展交通安全专项行动并取得成效,定期研判辖区道路交通安全形势,县区政府分管领导每月主持召开一次道路交通安全会议;
7.县区政府宣传并贯彻落实国务院《校车安全管理条例》和《省道路交通安全条例》以及《市接送学生车辆管理办法》(政办发〔〕250号);
8.县区在辖区内主要国省道沿线或重点乡镇,创建1—2个交通安全“文明示范乡镇”、“文明示范行政村(社区)”、“文明示范学校”、“文明示范单位(企业)”。
(二)贯彻《省道路交通安全监管职责暂行办法》,建立健全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组织体系和专业管理队伍
1.每个乡镇建立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办公室,配备3—5名专(兼)职干部担任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员,健全乡镇长、运管站长、农机站长、派出所长、交警中队长“五长”联动机制;
2.每个行政村(社区)建有道路交通安全小组,驻村干部任组长,配备1—2名交通安全信息宣传员;
3.乡镇、行政村(社区)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制度健全,职责明确;建立机动车及驾驶人基础台帐;辖区内低速汽车、摩托车挂牌率达80%以上,驾车人持证率达90%以上;
4.相关部门协作配合开展道路交通安全专项整治,强化低速汽车、摩托车的管理,道路交通违法率控制在15%以内。
(三)实施“平安畅通县区”创建活动
1.组织实施“平安畅通县区”创建活动,有实施意见,有基础台账和工作总结;
2.按照《平安畅通县区评价指标体系》及考核评价标准、办法开展自评,经省级复评达到市级标准;经省级复评达到省级标准;经部级复评达到部级标准。
(四)实施城市“畅通工程”
1.县区政府将城市交通“畅通工程”列入政府年度工作计划,组织开展“畅通工程”建设、评价工作;
2.投资完善城市智能交通指挥中心建设,每年至少建设一处具有抓拍功能的红绿灯指挥信号系统。
(五)贯彻《省道路交通安全隐患排查治理规定》,开展安全隐患路段排查治理工作
1.县区政府建立和完善道路交通安全隐患路段排查治理工作长效机制,明确相关部门职责,靠实责任,落实资金和措施,限期治理;
2.省级督办的安全隐患路段治理率达到100%、市级督办的安全隐患路段治理率达到90%以上,县级督办的安全隐患路段治理率达到80%以上;
3.道路安全隐患路段排查治理工作有安排、有总结、有台帐、资料齐全,及时上报排查、治理各类资料。
(六)落实运输企业安全主体责任
1.督促辖区运输企业建立健全各项安全管理制度,措施落实,与运输企业逐一签订道路交通安全责任书;
2.监督、检查、落实属地运输企业安全管理责任和驾驶人安全教育工作;
3.对存在重大安全隐患及造成严重后果的运输企业进行整改;客运、危化品运输车辆、校车没有发生负主要或全部责任的道路交通死亡事故;
4.按照属地管理原则,辖区内客运车辆不发生一次死亡3人以上且负有责任的道路交通事故。
(七)组织实施道路交通事故应急救援完善应急预案
1.县区政府制定道路交通事故、交通拥堵和恶劣天气应急预案,每年至少开展一次应急救援演练活动;
2.将重特大事故、公路阻断等公共安全事件纳入沿线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急管理体系,及时开启绿色医疗通道,妥善处置善后事宜;
3.县(区)政府建立道路交通事故社会救助基金管理机构。
(八)道路交通事故控制指标
1.辖区道路交通事故死亡人数不突破市安委会下达的控制数;
2.辖区道路交通事故万车死亡率,与上年度相比下降0.1(含路外事故);
3.辖区一次死亡3人以上道路交通事故不超过前三年平均数(含路外事故)。
(九)信息报送
1.县区道路交通安全委员会办公室每半年向市道路交通安全委员会办公室报告辖区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情况;
2.准确、及时、全面上报辖区发生的道路交通事故。
第六条市道路交通安全委员会相关成员单位目标责任指标
(一)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及市道路交通安全委员会预防道路交通事故工作情况;
(二)各成员单位在预防道路交通事故工作中分工协作,齐抓共管的情况;
(三)按照《省道路交通安全监管职责暂行办法》和《市道路交通安全监督管理工作职责暂行规定》,应当履行的部门职责情况。
第三章考核方式与程序
第七条考核方式:采取听汇报、查阅资料、实地检查抽查、情况反馈等方式方法,对县区政府、市道路交通安全委员会主要履行职责的成员单位和目标责任指标完成情况进行全面考核。
第八条考核程序
1.考核前以通知的形式,对被考核对象进行事前预告。
2.县区政府和市道路交通安全委员会成员单位要认真总结半年、全年工作目标完成情况,写出书面自查报告,并在考核时由接受考核的单位负责人向考核组报告工作完成情况。报告主要内容包括:完成目标任务情况、采取的主要措施、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下一步努力方向等。通报结束后,书面报告报市道路交通安全委员会办公室备查。
3.根据需要由考核组采取随机抽查与典型调查相结合、一般查看与重点了解相结合、明察与暗访相结合的方式,对被考核对象在完成目标任务过程中形成的有关文件、资料等进行查阅,实地核实有关项目的任务完成情况。
4.按照县区政府和成员单位《道路交通安全监督管理目标责任考核评分标准》(以下简称《考核评分标准》)逐项考核的基础上,考核组对被考核对象完成目标任务情况进行综合评议,提出评定等次,并写出考核报告提交市道路交通安全委员会审定后进行通报。
第四章分值评定与等次确定
第九条县区政府考核分值为100分,80分为完成道路交通安全监管目标责任;相关成员单位考核分值为50分,40分为完成道路交通安全监管目标责任;根据《考核评分标准》逐项进行评分。考核采取扣分制,每项扣分至该项分值扣完为止。
第十条考核等次按考核成绩分县区政府、市道路交通安全委员会成员单位两部分排名。
第五章工作目标责任考核奖惩
第十一条奖惩原则:精神鼓励与物质奖励相结合,以精神鼓励为主;教育与惩戒相结合,以教育为主。
第十二条为表彰先进、鞭策后进,将县区政府和市道路交通安全委员会成员单位目标责任完成情况在全市范围内予以通报。
第十三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县区政府实行一票否决(含路外事故)。
(一)年内发生4起一次死亡3至4人交通事故的;
(二)年内发生3起一次死亡5至9人交通事故的;
(三)年内发生1起一次死亡10人以上事故或辖区车辆在外辖区发生一次死亡10人以上事故且承担主要责任的。
第十四条对年终考核成绩前三名的县区政府和市道路交通安全委员会成员单位进行表彰奖励,对考核成绩排名靠后的,视情节给予通报批评。奖励资金由市道路交通安全委员会办公室提出建议,报市政府同意后兑现。
第六章附则
二、促进小微企业发展的工作开展情况
(一)制定出台贯彻落实国发14号文件的有关政策措施情况
1、及时出台相关政策文件,认真落实国发14号文件精神。为了鼓励支持中小微企业特别是小型微型企业繁荣发展,根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支持小型微型企业健康发展的意见》等有关意见,结合中卫实际,市人民政府于20xx年11月12日制定印发了《中卫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鼓励支持中小微企业繁荣发展的20条政策的通知》(卫政发〔20xx〕250号),分别从政府行政审批、企业融资、税收扶持、财政扶持和市场建设等方面对促进小微企业的发展做了政策规定。人民银行中卫市中心支行、中卫银监局也结合金融部门的实际建立了《中卫市政银企对接联系工作机制》,制定了《中卫市金融支持重点建设项目政策措施》、《中卫市金融支持重点项目建设绩效评估办法》、《中卫辖区中小微企业信贷政策导向效果评估报告制度》、《关于进一步做好中卫辖区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工作的通知》、《中卫银监分局推进辖区内银行业支持县域经济发展实施意见》等一系列扶持小微企业发发展的政策精神,把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支持小型微型企业健康发展的意见》的政策精神实实在在的落到了实处。
2、积极出台考核办法,加大支持小微企业考核力度。为引导辖区内银行业金融机构认真落实各项扶持小微
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加大各商业银行对小微企业信贷资金的投放力度,从资金上扶持小微企业健康发展,中卫银监分局印发《中卫市银行业金融机构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情况考核评价办法》的通知,以推动辖区银行业金融机构落实各项扶持小微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深化对小微企业的金融服务,支持小微企业发展。
(二)加大对小微企业的财税支持力度情况
全市围绕落实国家、自治区扶持小微企业发展的各项政策制度,结合市委、市政府的工作部署,以政策为导向,资金扶持为手段,加大对小微企业的扶持力度,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扶持、引导作用,促进了中卫市小微企业的快速发展。
1、制定扶持政策,营造良好的发展制度环境。一是制定了《中卫市扶持中小微企业发展贷款贴息暂行办法》,市财政每年在预算中安排扶持中小微企业发展贷款贴息资金2500万元,用于中卫市金融机构向中小微企业发放贷款的逆向贴息。二是制定了《中卫市中小微企业贷款担保和质押机制实施暂行办法》,市财政每年建立1000万元担保金,用于支付担保费补贴和担保风险补贴。综合运用财政、金融政策,搭建地方政府、金融机构和小微企业深度沟通、合作与支持机制,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引领、导向和放大效应,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担保难、融资成本高的问题。
2、加大资金扶持力度,营造良好的扶持环境。一是积极争取上级项目资金。根据上级项目安排政策,积极组织小微企业有针对性地申报、争取地方特色产业、服务业发展引导、清真轻纺、中小企业发展、科技创新发展、淘汰落后产能、开拓国际市场、万村千乡等扶持发展专项资金。二是调整优化支出结构,加大市本级资金扶持力度。市本级财政年初安排工业发展专项资金6500万元 ,专项用于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和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三是及时、全面拨付项目资金,促进小微企业快速发展。共计拨付支持小微企业发展资金3570万元,其中:市本级 1690万元,自治区专项1880万元。壮大了小微企业发展资金实力,调动了发展、成长的积极性。
3、 落实税费优惠政策,营造良好的服务环境。市财政认真落实国家财税政策,从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出发,在法律法规容许的范围内,做到“应免则免,应缓则缓,应减则减,应退则退”,全面落实减免营业税、所得税等优惠政策。同时,对中卫市纳入市政务服务中心代办的工业企业项目审批事项,实行零收费,对收费项目市财政对有关部门给予定额补助,减轻了中小企业的税费负担,为中小微企业的发展创造了宽松的政策环境。
4、简化行政审批手续,提高小微企业行政审批效率。
简化办事流程。将小微企业行政审批事项统一纳入市政务窗口服务大厅,主动简化办事流程,缩短办照时间。小微企业名称核准登记、档案查询事项做到随来随办;只要申请人提交的材料齐全,符合法定形式的,小微企业年检由法定5个工作日缩短为1-3个工作日;小微企业开业、变更登记由法定10个工作日缩短为5个工作日;小微企业注销登记1-3个工作日办结。增加市政务服务中心小微企业服务窗口工作人员,实现了市政府政务中心小微企业窗口 “一窗受理、内部流转、承诺办结”的一站式运行机制,实现了当场办结率达90%以上,提高了小微企业的办事效率。
(三)缓解小微企业融资困难情况
截至20xx年底,中卫市中小微企业贷款余额118.66亿元,较年初增加了23.96亿元,占全部企业贷款新增额的71.52%,其中:中型企业贷款70.24亿元,小型企业贷款46.57亿元,微型企业贷款1.85亿元,较好满足了中小微企业发展的信贷资金需求。
1、加强窗口指导,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人民银行通过制定印发的《县域法人金融机构将新增存款按一定比例投放当地使用的管理办法》、《中卫市信贷政策导向效果评估制度》、《中小企业信贷政策导向效果评估实施细则(试行)》等制度办法,有效引导和鼓励金融机构持续加大对中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工作力度,为促进中小微企业发展营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2、运用评估政策及货币工具,引导信贷资金大力支持中小企业发展。人民银行制定并提请市政府转发了《中卫市信贷政策导向效果评估制度》,《宁夏辖区中小企业信贷政策导向效果评估实施细则(试行)》等文件,通过客观、公正地评估辖区金融机构贯彻落实支持中小微企业信贷政策的成效,提请市政府对改进和完善中小企业金融服务有突出贡献的单位进行表彰和奖励,有效引导和鼓励金融机构持续加大对中小企业金融服务工作力度,进一步改进和提升我市中小企业金融服务水平。
3、拓宽小微企业融资渠道,开展林权抵押贷款试点工作,满足林业企业的信贷需求。人民银行制定了《中宁县林权抵押贷款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加强对林业经济合作组织、林下经济、公益林等重点领域的金融服务,满足林业企业的流动资金需求。截至20xx年底,中宁县林权抵押贷款余额达4824万元,有效解决了林业企业的资金需求难题。试点工作取得成效后,将在全市范围内推广应用。
4、持续实施优惠政策,助推民族企业加速发展。人民银行对民族贸易和民族用品生产贷款实行比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低2.88个百分点的优惠利率,降低了中卫市少数民族用品定点生产企业的融资成本,缓解了中小企业融资难困境。20xx年,全市民贸民品优惠利率贷款余额43780万元,累计为民贸民品企业贴补利息1075.4万元,进一步壮大了民族企业实力,培育了民族品牌,提高了市场竞争力。
5、建立民间融资监测制度,引导民间借贷合法发展。人民银行建立了民间融资监测制度,通过发放问卷、选取样本监测点监测等方式,对个人、企业的民间融资情况进行监测,在监测风险和防范非法集资、非法洗钱等犯罪活动的基础上,及时掌握民间借贷交易规模、利率变化和最新动向,引导民间借贷合法发展。
6、规范对小微企业的金融服务,努力提升服务质量和水平。一是中卫市各金融机构针对中小微企业用款“短、小、频、急”的特点,设立“中小微企业服务专柜”,发挥专业化经营的体制、机制优势,为中小微企业提供信贷政策解读等金融服务。二是简化信贷审批流程,对中小微企业提出的贷款申请优先审批、优先发放,同时可以在一定期限内按核定的最高授信额度随贷随用并降低利率,减少了中小微企业办理抵押登记次数和融资成本,提高了资金的使用效率。三是对优质核心中小微企业客户提供网上银行、现金管理平台、常年财务顾问等多种服务,为中小微企业提供信息咨询、代收代付、投资理财、企业年金等全方位的现代金融服务。
(四)促进小微企业创新发展、结构调整和集聚发展情况
不断加大对小微企业的技术改造力度,20xx年共支持3家小微企业发展资金300万元;不断提升小微企业创新能力,20xx年共支持4家小微企业创新发展资金160万元;以科技局牵头组织,举办全市企业事业单位知识产权工作培训班,提高小微企业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的综合水平。市政府专门在美利工业园区划拔420亩土地,建设厂房46幢,投资1.2 亿元资金建设小微企业创业孵化园,专门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目前,已有21 家小微企业入驻创业孵化园,有力地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五)加强对小微企业的公共服务情况
1、加强小微企业人力资源开况
一是组织召开小微企业人才招聘会,引导劳动力资源到小微企业就业创业。今年以来,在市人才交流中心组织小微企业招聘会2次,共有2158人与小微企业达成了用工协议。二是积极开展劳动力就业创业培训,全面提升劳动力素质。中卫市全民创业者协会、中卫市职业技术学校和中卫市劳动就业培训中心为平台,全方位、多层次地开展对劳动力进行有针对性地培训,为小微企业输送大量合格的劳动力资源。20xx年以来,三大培训机构共开展劳动力培训13期,4582人次。
2、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小微企业就业情况
一是及时向市委主要领导和主管领导汇报,争取领导支持。市委书记邓永俭两次听取汇报,并多次在全市会议上提到“工岗快递”工作,为各级团组织开展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领导支持,此外,还成立了以市委副书记为顾问,团市委书记为组长,各部室负责人为成员的“工岗快递转移就业促进计划”领导小组加强对工岗快递工作的领导;二是制定了详细的实施方案,按照宣传、外联、内调、组织输送等不同任务,明确了各成员的责任和目标,以服务为切入点,确定了从抓好信息、培训、输送、维权、服务这五个环节入手,每年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10000名,安置城镇下岗失业青年和城镇新增青年劳动力3000名的目标任务。三是确定了叶县、鲁山为农村青年劳务输出龙头带动县,发挥辐射示范作用,提出“输出一人,带出一村;输出一村,带动一方”的工作思路。截止目前,叶县、鲁山输出200人以上的村达到28个,发挥了较好的辐射带动作用。四是建立青年创业见习基地。确立了国家、省、市级青年文明号如新华机械厂、友好旅行社、永威皮鞋厂等12家民营企业为青年创业见习基地,先后安排600余人到该基地见习就业;四是实行旬报和周例会、月例会制度,加强督查。由于有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和明确的目标任务,使我市“工岗快递转移就业促进计划”得到了强力推进。
二、加强宣传,营造气势,为农村青年外出务工扫清思想障碍
首先、澄清底数。“工岗快递转移就业促进计划”在我市实施后,团市委在10个县(市)区进行了比较系统的调查摸底,较准确地掌握了农村剩余青年劳动力的基本情况,包括剩余青年劳动力的数量、性别、年龄、知识结构、技能水平、流动特点、组织化程度等,为下一步工作的开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其二、加强宣传。团市委充分发挥团组织的宣传优势,利用第一季度在全市开展的“情暖乡亲,青年助农”活动的现场、科技大篷车及电视、报纸、网络等载体,通过宣传一些外出务工致富成才的农村青年典型,广泛宣传外出务工对农民增收、繁荣农村经济的重要性,营造“务工有为,务工光荣”的良好氛围。还特别针对部分农村青年有着“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草窝”的陈旧观念,积极进行说服引导,帮助他们转变观念,放下包袱,轻装前进,树立早出早富,晚出晚富,不出不富的意识,提高了广大农村青年外出务工的积极性。
其三、针对用工单位的招工意向、岗位特点和技术要求,加强对外出务工人员的正确引导,实现从盲目性外出到针对性外出,从体力型务工到智力型务工的转变,切实做到输得出、占得住、挣得钱。
其四、充分利用社会资源。抓住平顶山市委、市政府选拨1000名优秀青年到农村任“村官”的有利时机,首先在这些优秀青年中营造劳务经济造福一方的氛围,使外出农村青年能得到当地村两委班子的支持,从而使他们安心在外地工作。
其五、尝试在一些地方建立劳务用工信息库。郏县团委充分利用县驻各地招商工作队、劳务输出信息员、劳务经纪人等社会力量,广泛采集用工信息,及时进行汇总整理,建立充实劳务用工信息库。截止7月底,劳务用工信息库共收集用工岗位3600个,输出务工青年1200多人。
三、借助外力,强化培训,全面提高务工青年的综合素质
我们始终坚持先培训、后输出的原则,借助社会力量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培训。一是抓好订单培训。依托河南省质量工程技术学院、市技校、市团校、市增彩电脑学校等学校的师资力量,有计划地组织教师下到县乡免费巡回教学。鲁山团县委与当地最大的“海燕礼仪中心”、县“西关服装裁剪学校”等联系,对广大青年进行技能培训,既方便了广大青年找工作,也为用人单位输送了合格人员。截至目前,全市团组织已与北京、广州、湖北等地的48家企业达成用工岗位协议,以“定向培养”的方式,培训适合企业需要的劳动力2600人。
二是强化技能培训。针对部分青年劳动力素质偏低、技能较差的问题,团市委和市农业广播电视学校联合,把技术培训作为劳动力转移的重要环节来抓,对农民工进行不同岗位、工种的文化、法律、技能培训。3月10日,在湛河区曹镇乡的邢铺村,由团市委和农广校组织的流动培训站正式成立,使农民在家门口就能受到培训服务。汝州市的职业中专、郏县的农民就业培训学校、叶县的农技推广服务中心、新华区的人力资源开发中心等都开展了灵活多样的培训,取得了良好效果。我们还与市劳动就业局联合,依托社区劳动保障平台,强化对城市下岗失业人员或社区待业人员的技能培训、就业指导。上半年,依托这些培训组织共培训外出务工青年和下岗青年6860人。
三是做好综合素质培训。在加强实用技术培训、务工常识培训的同时,我们还着重增加了道德礼仪,安全、卫生常识及法律维权等内容,重点强化品德修养培训和纪律观念培训,提高外出务工人员的综合素质。
四是建立证书制度。我们还充分发挥各类资质评定机构的优势,做到不培训不发证,不发证不输出提高务工青年的技术含量,从而增强了青年农民的择业能力和社会认可度。
四、掌握规律,健全制度,有效促进岗位成功对接
我们深知,能否实现岗位对接是能否落实工岗快递转移就业促进计划的最重要的环节。宣传、培训都是岗位对接的铺垫,为了提高对接成功率,我们遵循劳动力市场规律,以定向培训、信息、现场招聘、政策引导等形式,引导青年实现跨地区、跨行业就业。
——定向培训。通过与输入地团组织联系,了解当地企业用工信息,如用工数量、技术要求等,有针对性地开展培训,实现培训机构与用工企业的成功对接。通过这种方式,我们已向广州、深圳、上海、北京、苏州等地输出青年务工人员3800多名。
——信息。我们与市人才交流中心、市职业技术中心协调,每周六在市华诚大厦一楼大厅组织劳动用工、劳务输出信息,形成了经常化、制度化的信息办法,使青年有了更多、更主动的选择空间。
——现场招聘。今年7月中旬,我们组织外地驻平单位、部分外地客商、青企协会员单位、部分青联委员所在单位共100多家企业,召开现场招聘会,各县(市)区青年踊跃参与,当场签订就业意项1300多人次,实现了企业与青年的直接对接。
——政策引导。我们利用劳动部门对安排下岗失业人员就业再就业有资金扶持、税费减免的政策,积极协调社区腾岗,把保洁、保安、保卫、保绿等公益性岗位优先安排给我们的下岗失业待业青年。积极响应团省委的号召,动员全市大学生志愿者服务贫困县、支援西部建设,促进大学生就业成才,8月初,我们有11名大学生被输送到新疆支援西部建设,服务贫困县的大学生也报名踊跃,目前正在抓紧组织。我们还积极响应市委、市政府的号召,动员1000名大专以上学历的35岁以下青年到农村担任“村官”,其中60多名为应届大学毕业生,这一举措不仅解决了260多名青年的就业问题,更主要的是也为我们加强基层团的组织建设提供了人才基础。
五、完善机制,加强维权,帮助外出务工青年解除后顾之忧
团市委围绕外出务工青年的五个希望,即:希望家中农活有人帮,希望能及时准确掌握劳务信息,希望正当权益得到保护,希望外出之后有组织管,希望社会保障能跟上。针对这些后顾之忧,团市委重点搞好维权服务,全力解除外出务工青年的后顾之忧。
一是加强组织建设,在外出务工青年较多的民营企业普遍建立团组织,在市区务工青年较集中的社区建立青年中心,提高外出务工青年的组织化程度。目前已建立民营企业团组织156个,社区青年中心10个,农村青年中心15个,发挥了较好的服务作用。
二是以“伸出援助之手,献出慈爱之心”为主题,组织市区团员青年向法律援助中心捐款,用于援助权益受侵的贫困务工青年,据不完全统计,这次捐款行动共筹集资金28.3万元,保证了援助中心的正常工作。
三是给外出务工青年发放联系卡,设立148法律援助热线,重点围绕务工青年的工资发放、工作时间、劳动安全、伤残赔偿、困难帮扶等方面提供义务服务和维权保障。今年,我们共协调有关部门受理务工青年权益维护案件12起,受益务工青年达100多人,切实维护了务工青年的合法权益。
四是为外出务工家庭搞好志愿服务,一方面为外出务工青年家庭的“留守子女”建档立卡,通过团队组织及时掌握他们的思想动态,学习生活状况,扶养交往关系等,给予他们在学习上、生活上、心理上帮助,切实保证“留守子女”的健康成长。另一方面,为外出务工青年困难家庭解决实际困难,麦收时节,团市委成立了130支志愿助农服务队,为外出务工困难家庭帮收、帮种1000余人次。
以上是平顶山团市委在工岗快递转移就业方面的一些做法,半年多来,通过全市各级团组织的共同努力,取得了初步成效。但如何进一步实施农村青年转移就业,更大范围地拓宽下岗失业青年的创业、就业渠道,特别是如何进一步提高务工青年的知识技能、改变陈旧的思想观念、增加劳动收入、有效地保护合法权益等问题,有待我们去做大量的工作。结合半年来的工作实际,我们有以下几点思考:
1、要联动,不要单干。解决城市下岗失业青年就业和转移农村青年富余劳动力,是政府有关职能部门的主要任务,他们有一定的阵地优势,有一定的经费保障,有一定的网络基础。更有国家专门的政策扶持。我们要充分发挥这些部门现有的资源优势,由他们“专用”变为我们“共用”。上半年我们从三个层面切入,变共青团单干为全社会联动。一是紧追不放。多次与司法、劳动、人事、工商、财政等部门结合,了解政策,摸清实底,主动出击,积极争取。上半年共争取培训项目10个,培训3000多人。二是借鸡生蛋,我们依托电大、技校、农干校等社会资源,建立了29个培训基地,下半年继续扩大合作面,力争年底建成50个基地,并逐一挂牌,使其成为共青团开展培训、就业信息的场所。三是内部挖潜。动员青联、青企协、青年文明号及各类青年典型的力量,创造就业岗位,帮扶青年创业。4月份在十杰青年、新华机械厂厂长陈西平的倡议下,创建了12个创业见习基地,共安置下岗青工600多人上岗见习。社会联动有效地推进了工岗快递转移就业的全面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