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质量标语模板(10篇)

时间:2023-03-08 15:37:20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安全质量标语,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安全质量标语

篇1

2、健康的身体离不开锻炼,美满的家庭离不开安全

3、安全来于警惕,事故出于麻痹

4、人人讲安全,家家保平安

5、人人讲安全,安全为人人

6、抓好安全生产促进经济发展

7、甜蜜的家盼着您平安归来

8、品质你我都做好,顾客留住不会跑

9、革除马虎之心,提升品质之源

10、重视品质要付出代价,不重视品质代价更高

11、严是爱,松是害,搞好安全利三代

12、增强安全意识。提高安全素质。掌握安全技能

13、落实安全规章制度强化安全防范措施

14、明确工作标准,品质一定会更稳

15、治理隐患防范,事故平安中国

16、安全是家庭幸福的保证,事故是人生悲剧的祸根

17、安全——我们永恒的旋律

18、安全知识,让你化险为夷

19、劳动创造财富,安全带来幸福

20、安全生产责任重于泰山

21、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

22、寒霜偏打无根草,事故专找懒惰人

23、宁可因高目标而脖子硬,也不要为低目标而驼背。

24、实施成果要展现,持之以恒是关键。

25、责任心是安全之魂标准化是安全之本

26、生产必须安全,安全促进生产

27、一个坚持,一个承诺-品质

28、有人负责有人监督有章可循有据可查

29、安全生产,人人有责

30、安全生产,重在预防

31、抓好安全生产,管理强化安全生产基础

32、安全勤劳,生活美好

33、好产品+好服务=脱颖而出

34、防微杜渐,警钟长鸣

35、关爱生命安全发展

36、品质是最好的推销员

37、防事故年年平安福满门,讲安全人人健康乐万家

38、安全第一,预防为主

39、投入多一点,方法好一点,绩效自然高一点

40、企业负责,行业管理,国家监察,群众监督

41、落实责任治理隐患防范事故

42、传播安全文化,宣传安全知识

43、品质意识加强早,明天一定会更好

44、落实安全规章制度,强化安全防范措施

篇2

2.人民利益高于一切安全责任重于泰山

3.安全伴君一生生命只有一次

4.严禁违章指挥违章作业违反劳动纪律

5.安全生产人人有责

6.安全来于警惕事故出于麻痹

7.隐患险于明火防范胜于救灾

8.落实安全规章制度强化安全防范措施

9.不伤害自己,不伤害别人

10.生产莫违章,安全有保障。

11.安全施工,幸福一生。

12.出门挣钱不容易,安全千万要注意。

13.安全意识人人有,美好生活乐悠悠。

14.作业时戴安全帽,流汗总比流血好。

15.宁为安全操心,不让亲人伤心。

16.安全帽是护身宝,上班之前要戴好。

17.安全第一心中记,为已为家为亲人。

18.安全是家庭幸福的保证,事故是人生悲剧的祸根。

19.安全你一人,幸福全家人。

20.爱家就是爱生命,重情更应重安全。

21.安全生产牢牢记,生命不能当儿戏。

22.建筑施工安全为先,漫长人生平安是福。

23.处处注意安全,岁岁全家团圆。

24.安全千金难买,命运自己主宰。

25.安全第一是真理,全家不能没有你。

26.最盼的是你的平安,最怕的是你的意外。

27.质量是大厦的生命,安全是员工的生命。

28.安全你一个,幸福全家人。

29.打工在外不容易,安全首先放第一。

30.工作勤为先,万事平安首。

31.提高安全意识,建设文明工地。

32.安全施工莫大意,亲人嘱咐要牢记。

33.安全你我共同的责任,平安你我共同的心愿。

34.安全施工,拥抱平安。

35.安全措施做足,家庭美满幸福。

36.蛮干是走向事故深渊的第一步。

37.人人讲安全,安全为人人。

38.安全一万天,事故一瞬间。

39.安全在于心细,事故出自大意。

40.严是爱松是害,严中自有真情在。

41.宁为安全操碎心,不让事故害工人。

42.麻痹是最大的隐患,失职是最大的祸根。

43.幸福是棵树,安全是沃土。

44.责任心是安全之魂,标准化是安全之本。

45.严是生命的呼唤,松是自杀的开端。

46.安全是于警惕,事故出于麻痹。

47.聪明人把安全放首位,糊涂者把安全置脑后。

48.心系安全一点,拥有蓝天一片。

49.心头常亮安全灯,平安生活伴人生。

50.事故猛于虎,安全贵如金。

51.生命可贵当珍爱,丝毫麻痹都是害。

52.工地就是战场,防护才能全胜。

53.班前常自检,事故可避免。

54.施工安全靠你我,幸福连着大家伙。

55.固安全防线,解后顾之忧。

56.我们的城市有你的血汗,你的平安是我们的心愿。

57.走人生安全之路,从文明施工起步。

篇3

1护理质量与安全管理框架

在医院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领导下,护理部设置护理质量与安全委员会,由专门部门、专职人员负责相关工作,通过护理信息系统中的“四大平台”(风险管理、护理质量评价指标、护理质量监管、护理事件报告)与移动护理系统、灭菌物品追溯管理系统及时发现并处理各临床科室存在的质量问题与潜在风险,由护理部品质追踪组专家还原现场、找出根本原因,制定针对性策略。护理质量与安全委员会协调总护士长与护士长完成质量持续改进工作,对于跨专业的质量问题进行相关部门协调沟通,并追踪改善措施落实情况。每季度对护理质量与安全效果进行评价后,召开护理质量、安全与风险总结分析会议,并将结果反馈给病区。

2护理质量评价指标

2.1护理质量评价指标内容

目前我院护理质量评价指标包括基础护理质量评价指标(15项)和专科护理质量评价指标(242项),用于反映护理质量与安全管理工作结构、过程、结果等情况。护理质量评价指标内容包括指标名称、目标人群、计算公式、改善标准及备注五个方面内容。基础护理质量评价指标包括:给药错误、身份识别错误、高危药物外渗、院内压疮、管道滑脱(PICC、CVC、胃管/胃肠减压、气管插管、尿管、造瘘管、胸管、脑室引流管、负压球、造瘘管、透析管等)、跌倒、坠床、输液反应、输血反应、深静脉血栓、走失、自杀、烫伤、窒息、护士发生锐器伤等。全院各专科根据各自专科特点和专科护理工作的内容确定专科护理质量评价指标。

2.2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信息系统的研发

依据产生的数据来观察、监督医院护理活动,使之准确地反映护理质量状态、及时发现问题并针对性地解决问题。该系统程序采用C#语言、B/S模式程序实现方式、以移动护理信息系统为实现平台,与医院运行的HIS数据库对接,实现数据共享与传送。护理质控指标系统设置包括指标配置模块、数据采集模块及统计模块。①指标配置:此模块旨在建立并持续维护指标库,收录全院各专科的护理质量评价指标名称、计算方法、控制目标等,便于临床科室配置指标时进行选用;然后根据各专科需求将指标匹配至各病区,体现专科特异性。②临床数据采集:数据来源主要由两方面组成:一方面在电子护理病历与PDA上根据护理记录和操作时间节点自动生成,另一方面病区护士长根据临床护理工作的实际情况或病区质控结果进行数据整理、填报。③统计生成各类图表,便于进一步数据挖掘,进行汇总、整理、甄别各种数据,形成质量指标的数据生成,对超限异常指标变化进行系统提示、生成各种图表(如管制图、指针图等),为病区的质控整合多种数据报表。

2.3护理质量评价指标阈值设置

护理指标阈值起到连接指标与质量的关键作用。关于阈值的设定由两方面构成:①国家卫生计生委、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相关文献中使用的数据,如压疮发生率指标阈值以低于美国压疮患病率6.1%(2007年)和中国压疮治疗网压疮发生率0.53%为基准[1];②专业机构网络及医院内部数据,一般设定在均值±3标准差位置,即使用上限值(+3SD)、下限值(-3SD)作为控制线;③对于严重影响病人生命或财产安全的事件,正向要求100%达标,负向要求0%发生,如手术安全核查落实率要求达100%,管道滑脱发生率要求0%。根据Nelson(1984)管制图的区域检定法则,指标数据超过±3SD即显示过程质量已发生非机会性原因,应着手进行干预,采取改善行动。我院将护理质量评价指标的阈值设置为±2SD位置,即我院超限的护理质量数据实际意义为高风险趋势的质量状态,在事件发生质变之前及时发现异常,引起示警,对质量控制要求更为严格。

3运用质量评价指标进行护理质量与安全管理

护理质量评价指标监测贯穿于护理全过程,包括结构、过程、结果的全面质量监测。既有对护理质量过程监控,也有对护理质量结果的总结与分析,能够动态了解护理质量全过程状态,并且通过数据趋势变化可以预测护理安全风险的发生;特别是以护理信息系统为载体,数据的收集与处理方式更加丰富、多样化。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信息系统对异常情况会及时报警,如未按时提交数据、数据填报错误、异常事件未记录、指标超限等,管理者只需重点关注报警内容,即可了解全院105个病区的护理质量情况,并且可以根据报警内容针对性采取干预措施,做到护理质量管理有的放矢。详见图1。

3.1从质量评价指标异动发现护理

质量与安全风险信息系统将各病区的护理质量评价指标相关数据进行整理、分析,计算每个月的指标值,并根据指标值描绘一段时间内的护理质量趋势图。凡是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中的不安全事件,系统会要求按照护理不良事件上报流程上报护理部,按照《护理不良事件报告及管理制度》进行管理与改进。病区护士长、专科护士长、总护士长、护理部质控人员根据各自的查看权限,通过查看相应病区的护理质量评价指标趋势图,了解专科护理质量的波动情况。对于异常指标波动(超限指标或连续多次临界指标),采用多种质量分析工具(如柏拉图、鱼骨图、根本原因分析法等),积极寻找引起护理质量指标数据变化的原因以及潜在安全隐患或风险的关建环节,确定改善方向与重点。如儿科门诊急诊分诊正确率一般都维持在93.4%!100%,均值为97.8%,在某月份突然降至93.35%,数据低于下控制线,通过信息系统报警引起护理管理者及时关注这一变化,从而判断是否需要进一步进行了解和分析。

3.2实施护理质量改善

要使护理质量评价指标数据在阈值控制范围内,需要对超限数据进行分析,了解是什么原因导致数据超限,一般从系统问题(如流程、排班方式、人员搭配等)、工作行为问题(如认真评估患者、按工作规范作业等)、人员素质问题(如知识不足、流程不熟等)方面入手,待确定原因后进行针对性解决。近年来普遍使用PDCA思维方式进行质量持续改善,在此基础上质量改进方法及工具广泛应用,如品管圈、专案改善等。

3.3质量追踪与反馈

按照超限指标的事件类型、严重程度或影响大小,护理部会安排不同专家、以不同的频次进行改进工作的现场查看与指导,确保改进措施的有效落实与执行。护理质量与安全委员会每季度对全院护理质量评价指标进行汇总,按照PDCA循环不断总结,分析问题的根本原因和针对性改进。护理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每年对护理质量评价指标的监测运行情况进行分析、讨论,并结合医院护理工作的实际及发展情况对护理质量评价指标进行调整与修订。

3.4护理质量与安全管理效果评价

对于改进有效的护理质量,会通过质量过程指标和结果指标的数据监测结果显示出来。因此,根据数据的变化情况,可以了解护理质量的改善情况。护理质量与安全委员会对护理质量管理有提升效果的部分进行规范化,要求持续运行;对于监测结果没有改善的指标再重新进行原因分析,重拟改进措施、执行,直至指标结果达到预期目标。护理质量评价指标是对护理服务全过程进行监督、评价、判断,从而实行有效的质量控制,并以此衡量临床护理工作目标完成的程度。测量具备科学性、持续性和可获得性,不会因评价者的评价技能或警惕性不同而发生偏倚[2]。护理指标数据本身并不能确切地指出问题的所在,也不能暴露所有的问题,需要我们对指标数据应用各种质量管理工具进行分析,找出引起质量指标偏差的问题症结,从而进行质量持续改进。指标阈值起到连接指标与质量的关键作用。如果指标的阈值为100%或0%,就意味着即使极小的偏离也应进行彻底的调查[3]。另外,护理质量评价指标管制图中数据趋势的理解和判读很重要,需要进行深入地学习和培训。

参考文献

[1]汤磊雯,叶志弘,潘红英.护理质量敏感指标体系的构建与实施[J].中华护理杂志,2013,48(9):801-803.

篇4

引言

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是安全生产的基础,不仅关系到煤矿企业的总体发展水平、安全管理,也关系到煤矿工人的家庭幸福。因此,加快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脚步,早日实现煤矿“安全生产、零事故”的目标,才能提高煤矿安全生产水平,确保煤矿工人的人身安全。

1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与安全生产间的关系

“安全第一”是每个生产行业都必须坚持的基本生产原则,煤矿开采行业的安全问题更是不容忽视。了解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与安全生产之间的关系,对于加快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提高安全生产水平是十分有帮助的[1]。

1.1煤矿安全标准化是安全生产的根本条件

标准化生产是规范企业生产过程的基本条件。煤矿行业的工作地点本身存在一定的危险性,许多事故都是由于生产条件不达标、质量不合格才发生的。如果严格按照安全标准化执行生产任务,那么事故发生的几率会小很多。就煤矿企业内部而言,管理人员的专业技术不过硬、指挥不当,工人在工作中违规操作而没有被制止等,都是造成事故的重要原因。为了达到安全质量标准化的要求,企业应该对煤矿从业人员进行专业培训,培训合格后才能够正式上岗,尤其是现场作业的培训,必须要在专业人士的指导下进行,如对机器设备的操作应该由既懂设备操作又懂设备维护的人员进行讲解,并现场操作给被培训人员看,再由被培训人员亲手操作,直到能够熟练操作为止。煤矿大型设备操作不当,最容易引起事故,所以设备的操作应该是培训的重点。另外,培训应该全面进行,要照顾到所有工种的每一位从业者。同时,还应完善设备,降低设备本身的危险性。

1.2煤矿安全标准化是安全生产的基本要求

安全生产需要一定的执行标准,煤矿安全标准化是安全生产的基本要求。煤矿行业经常有事故发生,一是因为矿井本身的原因,二是由于工作场所不固定性,工作场所的移动性导致许多安全隐患不可预见。只有加强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对工作全程进行监管才能提高安全生产水平,如在煤矿开采过程中,由安全监管人员跟班监督,或安装摄像头等,都能够起到监督作用[2]。

1.3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是法律法规的基本要求

煤矿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体系已基本形成,《安全生产法》《煤矿安全监察条例》等都对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进行了规定。煤矿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对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起监督作用。许多煤矿事故就是因为违规违章操作造成的,如2009年9月河南平顶山煤矿因为违法违规组织生产导致特大事故,造成54人死亡;同年5月重庆市綦江县违规违章行为引发的特大安全生产事故,导致30人死亡,77人受伤。除了法律法规的约束,煤矿企业要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制定相关的安全条例和规范制度,将安全管理工作进一步细化。这样才能够保障安全生产顺利进行,同时,这也是煤炭法律法规的一项基本要求。

2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中面临的主要问题

煤矿开采的安全问题一直是国家重点关注的问题,受地质结构、自然条件、煤层等因素的影响,煤矿开采工作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并且,矿井本身存在许多不确定因素,煤矿开采人员的人身安全无法得到保障。因此,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中还存在许多有待解决的问题。

2.1煤矿企业追逐利益不重视安全问题

煤矿开采长期以来是以利益为先,而安全生产的重要性并未受到太多重视。地方降低市场准入标准、片面追求GDP增长,使经济利益与安全存在冲突,企业想方设法减少生产投入,降低生产成本,在安全设备上的投入更是甚少。因而,许多煤矿企业的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起步较晚,“零事故、零火灾、零超限”的目标还只是停留在口号阶段,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的方案并未得到真正执行。2006年5月山西省发生的矿难导致56人死亡,该煤矿生产企业的核定生产能力只有9×104t/a,但是在事故发生前两个月,其产量已经累计达到13×104t。如此超负荷生产,不可避免地会发生事故。而死亡员工的赔偿金累计只占企业利润的小部分,这从侧面助长了企业只重视利益的思想[3]。

2.2安全责任落实不到位惩罚力度不够

安全责任落实不到位、分工不明确是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安全责任划分不明确,造成安全管理混乱,有的岗位人太多,有的岗位却无人问津,没有系统化的分工。如大部分安全管理人员会把精力放在安全监督检查工作上,而很少人关注对员工的安全培训;许多人都会关心安全隐患的排查工作,但却会忽略安全隐患的整改。另外,煤矿安全法律法规对事故企业的惩罚力度不够,这使企业存在侥幸心理,认为违法成本很低。如对于已经发现安全隐患的企业,除了处以罚款或下达停产整顿通知外,基本不会再有其它惩罚措施,这样的惩罚方式其实效果并不明显。

2.3预防工作做得不够到位

全国各地已经发生过无数次煤矿事故,有的重大事故伤亡惨重,造成这些重大事故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预防工作没做到位。“防范于未然”是亘古不变的真理,如果预防工作做得好,不仅能够减少矿难造成的伤亡,还能够减少企业的经济损失。由于煤矿开采是地下作业,受自然条件影响较大,保证矿井的供风量是必须的。地下环境的限制条件太多,逃生通道设置不合理或通道数量太少都会导致在瓦斯爆炸、火灾发生时,地下从业人员无法逃生[4]。

3加强安全生产的措施

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需要有好的解决方法,才能够保证安全生产顺利进行,因此,实践中应采取的措施有以下方面。

3.1强化安全意识加强安全教育

要建设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体系,首先要求煤矿企业领导和员工具备安全意识。另一方面,企业只顾利益、不重视安全的思想也应该有所改变,在安全设备上的投入不能省。生产中应该坚持“安全第一”的原则,而不是以“利益第一”为生产原则。中国煤矿业发生了许多重大事故,造成惨重损失后,企业才开始意识到安全问题的重要性。2009年11月黑龙江鹤岗新兴煤矿发生瓦斯爆炸,造成108人遇难;2010年湖南立胜煤矿发生重大火灾事故,造成34人死亡。类似的事故还很多,在经历了这些惨痛的教训后,各煤矿企业才开始将安全问题提上日程。由此可见,在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发展的过程中,强化煤矿生产人员的安全意识,从最基层抓起,定期组织安全培训课,加强安全演练是很有必要的。同时,对安全生产的各个环节加强关注,事事小心,才能真正减少意外安全事故,从而避免员工家庭受到伤害。

3.2明确岗位职责加强管理监督工作

把握好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使企业的煤矿生产在安全的环境下进行,才能够保障开采人员的人身安全。明确岗位职责,每个岗位要有专业的负责人,对其分管工作范围内的安全生产工作直接负责。安全管理层级制度要明确,坚持“谁主管、谁负责,谁审批、谁负责”的原则。既要做到安全巡检有人负责,设备检修有人负责,也要做到安全宣传有人,不能顾此失彼。同时,领导层的监督工作也必须落到实处,这样下级员工才能真正做到坚守岗位职责。相应的法律法规也应该加强监督管理,加大对事故企业的惩罚力度,增加企业的违法成本,这样才能够真正有效减少事故的发生[5]。

3.3加强防范管理工作消除安全隐患

随着煤矿行业事故频频出现,煤矿安全问题引起了全社会的关注。许多事故的发生重在预防,预防工作做到位,就可以减少事故的严重程度,甚至可以避免事故发生[6]。因此,尽力排除安全隐患,才能少一份危险,从而多一份安全。2010年3月内蒙古乌海在建的神华集团骆驼山煤矿发生透水事故,导致31名被困者无生还可能;2009年2月山西屯兰瓦斯浓度过高,煤矿爆炸,致78人死亡。在这些事故发生之前,如果能提前做好预防工作,这些意外情况是可以避免的。所以,加强煤矿生产中的防范管理工作,严格检查矿井排水设备,保证排水通道顺畅;随时科学检测瓦斯浓度,及时消除安全隐患,消除出现瓦斯浓度过高的现象,对于保证煤矿生产人员的生命安全有重要作用。

4结语

中国煤矿企业的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起步比较晚,还存在许多问题急需解决。同时,煤矿安全问题是一个全民关注的问题,这不仅关系到企业的经济利益,还关系着千千万万煤矿从业人员的家庭幸福。因此,在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过程中,深刻认识安全生产的重要性是非常重要的,并且,在煤矿安全生产过程中,深刻认识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与安全生产间的关系,加强安全生产教育与培训,才能够真正执行“安全第一”的生产方针,从而提高安全生产水平。

参考文献:

[1]李光荣,杨锦绣,刘文玲,等.2种煤矿安全管理体系比较与一体化建设途径探讨[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14(4):117-123.

[2]李豪.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应着力解决好的几个问题[J].山东工业技术,2016(12):69.

[3]闫泽峰.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困境与出路[J].能源与节能,2016(7):187-188.

[4]胡江凡,程,吴祥银.基于ArcGIS的露天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信息系统[J].露天采矿技术,2015(9):45-47.

篇5

中图分类号:U89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40-0178-01

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是煤矿企业在多年质量标准化工作实践基础上, 深刻认识到质量与安全的密切关系, 吸收国内外安全质量管理的新理念、新方法和新技术, 不断创新, 逐步发展起来的一套行之有效的安全质量管理体系和方法。 煤矿质量标准化突出了安全生产的重要地位, 从责任意识、生命工程意识、创新意识和法律意识出发, 通过量化的标准, 系统地概括了煤矿企业在生产经营中对各环节、各专业的工作要求, 强调安全生产工作的规范化、目标化,是安全第一、质量为本的高度统一。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是煤矿各项工作的基础,是搞好煤矿安全生产的一大法宝。对于煤炭企业彻底改变事故多发、管理粗放、工作标准低下、环境脏乱差的现状, 向着安全、优质、高效、环保的方向发展, 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一、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的内涵

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的内涵是企业在生产经营和全部管理过程中, 自觉贯彻执行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规程和标准, 并将这些内容细化、量化制定出本企业安全生产方面的规章制度、规程和标准, 并在生产经营管理工作的全过程中进行贯彻实施。它是对企业安全基础管理工作的拓展、规范和提升。通过安全质量标准化, 可以使企业的安全生产工作得到不断加强并持续改进, 使企业的人、机、环境始终处于和谐并保持在最好的安全状态下, 进而保证和促进企业在安全的前提下健康快速发展。

二、实施煤矿安全标准化的重要性

1. 煤矿企业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是每一个煤矿企业的基础性工作,是安全管理工作开展的前提。煤矿企业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是借鉴国内外先进的安全质量管理概念、技术和方法,是我国在煤炭行业经过多年实践、探索,并经过众多专家认证,逐步发展形成的的一套科学的安全生产管理体系和方法。

2. 煤矿企业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是企业自觉贯彻落实国家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国家、行业的标准、规范的具体体现。煤矿的每一位职工,大到管理者,小到普通的矿工,都必须进行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方面的培训和学习,要让各级领导从思想上认识到开展好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同其前途、命运紧密相连,保护好广大职工的生命与健康是搞好一切工作的前提与基础;要让每个矿工及其他一线工作人员认识到,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是其安全、健康和家庭美满幸福的基础,是保护其安全权益的护身符。

3. 开展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是强化煤矿安全基础管理的重要手段,是实现煤炭工业安全发展、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各煤矿企业要进一步提高认识,增强深入开展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切实树立安全发展的理念,按照不断发展进步的要求,深入组织开展安全质量标准化矿井达标建设,强化措施、狠抓落实,扎实推进、夯实基础,促进全国煤矿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

三、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策略

1.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要与思想相结合

对于煤矿企业而言,员工的思想工作和工作状态影响着安全系数的程度。进行质量标准化的同时不能忽略广大职工对安全质量标准化的认识和理解,应实现由被动接受向主动认识自觉提高的思想上转变。将员工的思想统一,强化员工对安全质量的直接认识;更要让生产一线区、队的员工和领导从思想上认识到搞好质量标准化的必要性,安全与质量、安全与生产、安全与效益之间存在着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内在联系。

2. 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要与企业制度建设相结合

要搞好标准化建设,就是要结合本企业的实际,根据煤矿安全规程、操作规程等规定要求,组织相关工程技术人员制定切实可行的、符合自身实际情况的管理制度、考核办法、安全措施、奖罚办法等。制度建设是最根本的,一定要体现科学化、人性化,符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以激励为主,奖罚兼顾。真正达到安全生产的目的,不能将制度流于形式。

3. 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要与企业安全文化相结合

以人为本求安全,求真务实谋发展。先进生产技术是安全管理的基础;现场管理是安全管理的关键;可靠的责任心是安全管理的保证。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应深入基层,引导广大职工爱岗敬业、积极进取、努力工作,是推进质量标准化前行的前提,更是把安全文化建设作为标准化的一项重要内容来抓,使职工高度认同,自觉地去遵守执行。

4. 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要与培训教育相结合

培训教育对标准化建设的作用毋庸置疑,各煤矿企业要完善安全教育培训管理,健全安全教育培训制度,制定中、长期安全教育培训规划,年度培训计划,完善职工安全教育培训管理考核办法,严格按工作计划开展安全教育培训工作。要做好煤矿“管理团队、技术队伍、技能队伍”的素质提升教育培训和知识更新继续教育工作,做好班组长安全培训,出台鼓励员工提高技能技术的奖励办法,建立表彰激励机制,促进和带动从业人员队伍整体素质的提升。

四、结语

国家对煤矿标准化工作的普及及重视力度表明, 矿山的标准化建设是大势所趋, 是推进安全生产工作, 提高煤矿本质安全的需要。各煤矿企业应该在矿山资源整合和煤矿企业调整的大环境下, 积极主动做好自身企业的安全标准化建设、标准化申报和评审工作, 提高企业安全生产水平和抗风险能力。

参考文献

[1] 李波波,袁梅,马科伟,何明华,王珍.AHP在贵州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标准现状评价中的应用[J].矿业安全与环保,2011,01:87-90.

[2] 徐武和.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应着力解决好的几个问题[J]. 煤炭工程,2011,03:127-129.

篇6

DOI:10.13956/j.ss.1001-8409.2016.10.29

中图分类号:F304;F2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409(2016)10-0136-05

Abstract: Based on Fishbein model, with survey data from 986 farmers in Jiangsu, Shandong, Zhejiang, Heilongjiang and Henan Province, the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 is adopted to analyze and build a conceptual model which include pesticide residues perception, perceived risk, attitude, subjective norm and behavior intention in this paper. Results show that attitude towards pesticide application seriously influence behavior intention. Pesticide residues perception influence their behavior intention directly, meanwhile it act on attitude、subjective norm, and influence their behavior intention indirectly. There is a high correlation between perceived risk and pesticide residues perception. Subjective norms affect the personal attitude in a certain extent.

Key words:Fishbein model;household behavior;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 farmers pesticide

引言

我国农药使用总量逐年递增和耕地面积逐年递减的趋势迫使单位面积土地的农药施用量不断增加。其中,农户施药过程中不规范的施用行为难脱其咎。为了改变这一状况,我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治理措施。2002年,农业部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全面推进“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2010年,农业部成立了国家农药残留标准审评委员会,残留限量标准和残留检测方法标准也更趋严格。2015年,国务院通过了《全国农业可持续发展规划》,并制定到2020年农药零增长的目标。这些政策措施对控制农药残留和推动农产品安全均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农产品生产过程中的不规范农药施用行为所导致的农产品安全风险事件依然层出不穷,为理清农户农药施用的行为逻辑,有效规避农产品安全风险,消除民众对农产品安全的恐慌心理,以实证调查的形式对农户农药施用行为展开深入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

1文献回顾与评述

农户在生产要素投资决策时往往由理性开始结束于非理性,比如为了追求产量而过量施用农药。王华书通过研究发现,市场体系发育的不完全阻碍了农产品质量信号的传递,从而助长了过量施用农药的机会主义行为[1]。郑龙章指出缺乏足够的内部激励和外部约束是农户种“两垅菜”的主要原因[2]。由于农户对农药施用效果的理性追逐,期望一次施药解决多种问题,往往忽视病虫害的实际情况而滥用农药。林毅夫认为,农民采用安全生产技术行为受学习新技术的成本和采用新技术的预期收益等因素影响[3]。对蔬菜种植户质量安全追溯参与意愿的研究发现,种植户对追溯的认知和风险预期对参与意愿影响显著[4]。农产品供给行为既受农产品价格、成本、风险等经济因素的影响,又受政策法规、中介组织、社会舆论等社会因素的制约[5]。农户对安全蔬菜的预期收益越高,政府的规制力度越大,对蔬菜质量的控制水平越高[6]。对食品安全的担心、监管和违反标准生产处罚的了解程度是影响无公害农产品生产者道德风险行为的主要因素[7]。在对无公害蔬菜生产技术“知识―态度―行为”的分析中显示,高收入农户对无公害生产技术持有积极的态度进而最终采用技术的比例明显高于低收入农户[8]。

以往的研究成果为本文提供了丰富的文献支持,但依然存在可拓展的空间:(1)现有研究对农户施药行为各因素的影响路径缺乏有效计量分析,对行为意愿的解释和预测力不强;(2)农户施药行为的影响因素纷繁复杂,少有学者将这些因素加以归纳,并进行深入研究;(3)现有的研究变量选取多有重复,且忽略了心理认知情况对农户施药行为的作用。因此,本文试图对研究对象、研究范围等作出新的有益探索。

2模型选择与研究假设

21模型选择

Fishbein认为先前的模型并不能很好地预测并解释行为,且难以测量,以Dulany的理论为基础提出合理行为模型[9]。该模型已被广泛用于不同领域的行为研究中,并得到了有效验证[10,11]。模型假设实际行为是形成某种行为意向的结果。针对模型中的每一概念,Fishbein和Ajzen给出了明确的定义及测量方法。行为意向取决于个人态度和社会规范,表示为:

残留认知对安全施药意向的直接效应为0351且P值在1%水平上显著,即H3成立。残留认知可直接影响安全施药意向也可以通过行为态度和主观规范间接影响安全施药意向,总路径系数为0615,其中直接路径系数为0351,间接路径系数为0264。可以说残留认知直接显著影响行为意向。

残留认知对行为态度、主观规范和对风险感知的路径系数值分别为0422、0140、0490且影响都显著。即H1、H2、H10成立。主观规范对行为态度和风险感知对行为态度的路径系数分别为0089、0511且都通过显著性检验,即H9和H4成立。

而风险感知对主观规范和施药行为意向产生显著影响的假设并未得到模型证实。分析如下:(1)农户感知到的风险程度能够明显改变农户安全施药的态度,行为态度的中介效应显著;(2)农户风险感知程度有限,即使意识到行为风险也不会贸然改变自己的行为意向。

44.2潜变量与可观测变量间的关系分析

(1)行为态度与观测变量间的关系。行为态度中安全生产行为导致的后果标准因子载荷水平最高为0674,自身价值理性为0625,安全施药后的农产品质量感知为0592,且临界值都大于2,并在1%置信水平上显著。说明行为后果评价对行为意向的影响程度最大。

(2)主观规范与观测变量之间的关系。4个可观测变量V4至V7的标准因子载荷系数分别为:0531、0742、0501、0521,说明农户在进行施药决策时受家人、朋友、同行和政府引导的影响,其中朋友的影响贡献度最大。

(3)残留认知与观测变量之间的关系。其中农药安全间隔期的知晓为0.418,实际生产会考虑农药安全间隔期为0.505,然后是对农残的了解为0349,大量施药导致农残的认知为0508,不合理施用农药带来的收益风险为0720,对农残引发农产品安全风险的态度为0788,可以看出6个前向因素的标准因子载荷水平较高,对残留认知的解释力都较好。

(4)风险感知与观测变量之间的关系。安全农产品价格为0661影响系数最大,安全农产品的成本为0541,安全农产品的价格为0543。说明安全农产品收益对风险感知的影响最大。

5政策建议

由于行为态度对农户安全施药意愿的影响显著,态度的形成受认知的影响。鉴于此,加强与施药农户沟通与交流,增进农户对安全施药的了解,转变与提高农户的施药行为意识;对采纳安全施药技术的农户合理补贴,稳定安全生产农户的经济预期,增加不规范施药的感知风险。安全施药意愿反映了农户对未来安全农产品市场的看法和信心,大力促进安全农产品的销售,尽可能提供全面的产品信息,提高消费者对不同等级农产品的辨别力。另外主观规范对农户安全施药决策有明显的正向作用,加强对农产品相关的立法保障,通过宣传和舆论引导,造成强大的社会规范效果。残留认知对安全施药行为有显著影响。

参考文献:

[1]王华书,徐翔.微观行为与农产品安全――对农户生产与居民消费的分析[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4(1):23-28.

[2]郑龙章.茶农使用农药行为影响因素研究[D].福建:福建农林大学,2009.

[3]林毅夫.小农与经济理性[J]. 经济研究,1998(3):31-33.

[4]王常伟,顾海英.市场VS政府,什么力量影响了我国菜农农药用量的选择?[J].管理世界,2013(11):50-66.

[5]周洁红,姜励卿.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中的农户行为分析――以蔬菜种植户为例[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37(2):118-127.

[6]赵建欣,张忠根.农户安全蔬菜供给决策机制实证分析――基于河北省定州市、山东省寿光市和浙江省临海市菜农的调查[J].农业技术经济,2009(5):31-38.

[7]周峰,徐翔.政府规制下无公害农产品生产者的道德风险行为分析――基于江苏省农户的调查[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7(4):25-31.

[8]邢卫峰.影响农户采纳无公害蔬菜生产技术的因素及采纳行为研究[D].北京:中国农业大学,2004.

[9]Ryan, Michael J,Bonfield E H.The Extended Fishbein Model:Additional Insights and Problems[J].Advances in Consumer Research,1975,2(1):265.

[10]李东进,安钟石[韩],周荣海,吴波. 基于Fishbein合理行为模型的国家形象对中国消费者购买意向影响研究――以美、德、日、韩四国国家形象为例[J].南开管理评论,2008,11(5):40-49.

[11]李宝库,韩丹.基于Fishbein 模型和产品属性对农民购买化肥意愿的分析[J].广东农业科学,2015(2):181-186.

[12]Icek Ajzen,Martin Fishbein.Attitudes and Normative Beliefs as Factors Influencing Behavioral Intentions[J].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1972,21(1):1-9.

[13]P C Abhilash,N Singh.Pesticide Use and Application:An Indian Scenario[J].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2009(165) 1-12.

[14]黄祖辉,钱峰燕.茶农行为对茶叶安全性的影响分析[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5(1):39-44.

[15]孟博,刘茂,李清水,王丽.风险感知理论模型及影响因子分析[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10,20(10):59-66.

[16]周洁红.农户蔬菜质量安全控制行为及其影响因素分析――基于浙江省396户菜农的实证分析[J].中国农村经济,2006(11):25-34.

篇7

中图分类号:F530.6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03-00-01

推进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是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一项带有基础性、长期性、前瞻性、战略性、根本性的工作。而随着公司规模的不断扩大以及生产集约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对公司质量上的管理和经营上的模式提出更周密的要求,20世纪80年代后期在国际上兴起了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将两者进行很好的融合,对于企业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一、职业健康安全体系与安全质量标准化的不同点

鉴于二者的性质不同,职业健康安全体系与安全质量标准化的区别主要有两个方面:一个为管理方法;一个为管理标准。

职业健康安全体系是企业进行管理的一套完整的程序和方法,一般说来,对组织进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时,需要系统化,也就是说要建立出一套非常完整的职业健康安全保障机制,只有这样才能控制职业健康安全可能存在风险,从而减少事故的发生。在企业发展过程中,职业健康安全体系、环境管理体系、质量管理体系合称为三大管理体系,这种体系不仅科学有效,而且与所组织的其它活动都是不排斥的。

与职业健康安全体系不同的是,标准化的安全质量是一种标准,它主要包括三部分,即设备与设施的安全评价、施工环境以及职业健康的评价、基本管理评价,针对企业的管理活动、设备设施、施工环境等进行评价时,都应通过安全的标准进行更深入的规定,企业按照标准的规定开展工作,最终又以安全质量标准来判断一家企业是否达到安全要求。

实行原则不同。在实施过程中,安全质量标准化采取强制原则。企业的安全质量标准化是指企业具有完善的安全生产制度和规程,并且在实施过程中严格管理,从而使企业生产岗位和生产环节都能符合法律上所规定的相应标准,使企业在生产的过程中处于周而得始的安全状态,从而来适应企的业发展需要。从2005年起,在全国范围内都推行“安全质量标准化”,在生产过程中的任何一个行业都要不断推进标准化的安全管理,在各个行业印发了相应的办法和标准,要求各个行业都必须按照本行业的标准进行生产,实施过程具有强制性。

与此不同的是,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在实施过程中采取自愿的原则。它是通过一系列周而复始的活动,使整个企业的功能体系不断加强。一般说来,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促进组织在发展过程中保持一种改进意识,要不断修正和改进企业的发展模式,来实现预防安全事故等损失。一个企业是否有实施职业健康安全标准,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组织本身的意愿,外界并无强制措施。

二、职业健康安全体系与安全质量标准化的联系

职业健康安全体系与安全质量标准化有不同点,但同时也有必要的联系。

(一)两者都强调预防和持续动态

通过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的构建,对于科学的方法以及动态管理的利用,企业应该进一步地了解危险源与安全隐患概念,然后不断地改进,从而有效地降低工作人员在施工中的风险。另一方面,由于安全质量的标准化,组织从源头上更进一步地加强了对工作中风险的管理,并采用了动态的管理模式,很大程度地降低了安全事故发生的概率,其操作步骤是辨识危险源、评价与管理,制定应急预案。与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有异曲同工的效果。

两者都强调了企业发展过程的标准化、规范化管理。要求对设备的管理必须进行测量与纠正;对人的管理必须制定出严格的操作程序以及作业标准;对日常的工作管理在安全的前提下,必须要有依据以及安全标准。而这些内容必须要做到文件化,也就是说,所以相关内容必须以笔头文件为主。

(二)都强调要遵守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

进行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时,我国已经有了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以此将生产经营单位规范化,并将工作人员的生产行为标准化,进一步维护人们的安全,这对于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对于安全生产,需要遵守法律法规,但同时,建立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基本要求也要遵守法律法规。

(三)建立职业健康安全体系的核心和基础是安全质量标准化

安全质量标准化对于职业健康安全体系来说非常重要,它相当于后者运行过程中的一本指导书,在辨识危险源等方面能够给出许多有效的手段。它的产生使得职业健康安全体系的实际操作性更强。

(四)企业安全文化――以人为本

实现企业中各种操作过程的标准化是安全质量标准化的核心,这就要求员工在各自的岗位上进行标准化的作业。另一方面,职业安全健康体系则是一种以“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控制”为核心的管理模式,这就要求企业为员工创造一个更安全、更舒适的工作环境。那么,很显然,两者都充分体现了企业“以人为本”的安全文化。

(五)两者均立足于事前防范

无论是安全质量标准化,还是职业安全健康体系,均体现以安全为主的理念。安全质量标准化主要强调了三点的控制,即尘毒点、危险点、事故多发点,而职业安全健康体系的基本理念是危险的源辨识、风险的评价以及控制,很显然,这两者的理念非常吻合。因此,这两种模式都非常明显地体现了事前进行必要防范的特点。

从以上五个方面可以看出,企业开展安全生产工作时,安全质量标准化和职业健康安全体系都是必不可少的。两者都有自己不同的侧重点,不能绝对化地拥立某一个理念,也不能完全废除哪一个,而应该将两者有机地结合,在有效运行的的前提下,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让公司的发展与安全质量标准更符合,从而降低了职业的安全风险,也因此提高了本质的安全问题。因此,企业想要有更好的发展,就要将安全质量标准化与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进行必要的融合,使公司的发展呈现良好的态势。

三、怎样进行职业健康安全体系与安全质量标准化的融合

(一)融合的原则

安全质量标准化与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想要相互融合,必需要从两个方面来着手,首先是文件的融合,然后是要素的融合。将两者进行融合时要注重三个方面的原则。一是实效性,将两者相互融合的主要目的,说白了,其实就是为了进行自我约束。因此,在融合的过程中,不可以有“写归写,做归做”的想法。二是融通性,在相互融合的过程中大方向必须对准,但是在小问题上可以自我调整,不需要所有人都保持一致,先存在的与后建立起的最好达到相互补足的作用,这样才可以相互利用。三是可操作性,两者进行融合的过程中,要做到符合法律法规与企业实际,并且对企业的发展与安全有利。

(二)融合的方法

每一家企业都有自身不同的特点,在进行职业健康安全体系与安全质量标准化融合的过程中,应该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比如企业的运作时间长短、企业员工熟知程度以及组织的具体规模等方面,来选取适合的方法。

将两者进行具体融合的方法,主要有两种,一是自我融合法,二是咨询融合法。一般说来,当企业拥有能熟练运用两种模式,熟知本企业生产流程的专业人员时,应该采用“自我融合法”。这种融合方式具有很强的操作性。而其他情况则更适用于咨询融合法。

在整合职业健康安全体系与安全质量标准化时,一般分为六个步骤:第一,成立机构,这两种机构在模式上是相互融合的;第二是制定融合计划,首先需要明确工作的目标以及思路和要求,一般百言,融合所需要的工作时间大致为三到六个月;第三,开展培训,在培训的过程中,要以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与安全质量标准化的主要内容为重点学习对象,熟知融合的方式和技巧; 第四,进行两种模式发展现状调查和摸底,首先要了解,哪些活动或者相关文件可以进行合并或精简,哪些问题可以通过融合来解决;第五,融合设计的开始,融合设计主要包括以下这些内容:融合的模式、公共以及专业要素的确定、机构的调整、文件名称及数量、表格的名称以以及数量、各项融合任务的人员以及职责;第六,文件的修改与完善,这之前,应先制定一份修改大纲,确定文件的编排与格式等。文件的完善应“自上而下”进行。

四、结语

当前,许多企业都面临着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和安全质量标准化的融合问题,在进行融合时,不仅要掌握两种模式的区别与联系,更要结合企业实际情况选取最合适的融合方式。只有坚持融合的原则,才能使人们在更好的环境下工作,使企业得到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韦覃毅.建立实施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迎接入世挑战[J].冶金标准化与质量,2003(04).

篇8

在燃气具应用范围不断加大的情况下,市场当中的燃气具类型也不断增多,而根据其具体输出热负荷以及使用环境存在的差异,国家标准将其分为商用以及家用这两类器具。当这部分器具在实际燃烧中所产生的废弃物大多为CO2、N2以及H2O,并包括有微量的CO等物质。在国家标准当中,对燃烧后的CO量具有明确的规定,为了避免CO超标造成危害,需要做好燃气具CO浓度超标的安全风险分析以及应对工作。

1烟气中CO危害检测与标准要求

1.1CO的产生与危害

在燃气器具中,CO产生的主要原因有燃料燃烧不充分、空气同燃气配比不合理这两大方面。在理想状况下,燃气当中并不具有杂质,当其与理论空气量混合、完全燃烧之后,烟气当中仅仅具有N2、CO2以及H2O,即不会产生CO。而在实际情况下,并不能够完全保持该种情况,并导致CO的产生。在实际应用过程中,燃气具在应用一定时间后,就会产生一定剂量的CO,如果燃烧环境没有排烟管道的设置、或管道走烟不够顺畅,其中存在的CO则将在燃气具周围释放,当浓度超出标准后,则会对周围人员产生危害。

1.2CO检测与标准要求

在燃气具国家标准当中,对烟气当中存在CO的浓度作出了严格、明确的规定,虽然在不同标准当中对CO浓度大小限量值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但其都是作为强制性条款要求。在标准中,如果有一条强制性条款不能够与规定要求相符合,则该样机不合格;只要检测到器具CO浓度超过国家标准,该器具就判为不合格。检测中,按照器具各自依照的国家标准,对处于热平衡状态下的烟气进行取样,对干烟气当中的CO以及CO2进行测量,之后使用下式对过剩空气系数α=1情况下烟气当中的CO浓度进行计算(1)式(1)中:c1为干烟气当中的CO浓度;理论空气系数α=1;c1a为干眼器样中CO浓度测定值;c2t为室内空气当中的CO2浓度测定值;C2a为干烟气当中CO2浓度测定值;C2max为理论干烟气样中CO2浓度。

2产品质量安全风险分析

对于燃气具CO浓度超标这项情况而言,企业是主要的安全风险产生点,也是风险产生的源头。如果能从源头对质量安全风险进行控制,则能够有效实现风险的化解与防范。通常情况下,燃气具CO浓度超标情况发生的主要因素有以下方面:①人员。在部分生产企业中,其检验以及技术人员在数量以及质量上不能够对生产要求进行满足,人才在技术方面较为欠缺,员工缺乏责任心,在上岗前也没有经过统一的培训。在该种情况下,很难保证产品的出厂质量。此外,部分管理人员在社会责任感以及质量意识方面也存在着一定的不足,在主观上,想通过低价策略对客户形成吸引,而在实际生产当中则降低质量要求,进而导致问题的发生;②仪器设备。在部分中小企业当中,生产设备存在着较为严重的简陋问题。检测仪器匮乏情况较为严重,不配套、不齐全情况较为普遍,且存在没有按时计量检定的情况,也没有做好设备的日常保护与维修。当硬件设施不能满足标准要求时,在技术层面也不能够保证生产出具有稳定质量的产品。而在很多标准中,都给出了CO浓度检验工作中所需要使用的仪表设备,不仅明确了仪器的名称,且给出了应用的量程范围以及规格,比如《中餐燃气炒菜灶》(CJ/T28—2003)中就列出了气体密度计、气相色谱仪、吸收式气体分析仪、CO红外仪(规格0%~0.2%,最小刻度0.001%)、CO气体分析仪(规格0%~0.2%,最小刻度0.001%)、CO2红外仪(规格0%~15%,最小刻度0.01%)、CO2气体分析仪(规格0%~15%,最小刻度0.01%)、氧气热磁仪(规格0%~21%,最小刻度0.1%)。但部分企业还是出于对成本方面的考虑,没有严格遵照规定,进而埋下了安全隐患。③材料与零部件。要想生产出质量满足要求的产品,与合格的零部件以及原材料具有密切的联系。在部分企业当中,为了降低成本,在材料采购时经常采购质量不满足生产要求的配件或材料,导致安全风险在终端产品当中出现。④检验方法与生产工艺。在企业生产中,如果所使用的流程不合理、生产工艺不科学,都可能导致质量风险的出现。当产品完成生产后,质量检验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不仅可对生产成果进行直接评价,也可对产品质量风险进行识别。通过对风险的识别,能实现对风险的化解以及控制,并在后续生产当中实现风险防范。对于燃气具生产而言,做好产品检验方法的规范以及严格控制是企业运行当中的核心,是生产合格产品的重要保障。⑤生产、检验环境。在企业生产中,建立持续、稳定的产品生产环境是十分重要的,需要保证其实验室能满足行业标准要求。在温度方面,要保持在20±5℃以内,在每次实验中,保证室温波动在5℃以内。同时,应具有良好的通风换气条件,在空气中,CO2含量需要控制在0.5%以内,CO含量需要控制在0.002%以内。电源条件方面,所使用的电源电压波动需要控制在±2%以内。在实际生产中,做好这部分参数的控制十分关键,如果其条件不能够对标准要求进行满足,则不能有效把握检测数据的准确性,进而导致质量风险的发生。

3CO超标风险防范

要想对CO超标风险进行有效防范,做好源头的管理十分关键,只有对企业风险分析的重视程度、认知水平以及应对能力进行提升,才能够从源头对燃气具应用当中各类质量事件的发生进行防控,以此对公众的健康安全进行保障。具体而言,需要从以下几方面做好CO浓度超标情况的控制:①建立起由领导负责,质量、生产、技术等人员参与的风险管理小组,在产品出产前,需要对其质量情况进行全面分析,实现风险管理的前期预警。在具体生产中,要做好生产过程中的监控,作为检验岗位,要在工作当中做好把关工作,在严格按照标准的基础上,做好检测以及检验工作。此外,需要对存在的安全质量问题进行分析,对市场当中的质量投诉信息以及不良反应信息进行收集,并定期做好企业风险管理的有效性评价工作。②建立质量风险管理体系。在企业内部定期开展质量安全专项检测,对产品存在的安全隐患及时消除,对产品安全风险的把关能力不断提升。同时,需要对质量安全责任制度进行建立,在以职责分工的基础上,分层级地做好责任书的签订工作,以此对工作人员的生产责任感及质量安全意识进行增强,实现安全主体责任的落实,在对整体质量管理水平进行提升的基础上,做好风险防范长效机制的构建;③对工艺流程进行改进优化,做好实验室建设,以此对检测力度进行增强。同时,要对辅料、包装材料以及原料的采购做好严格控制,做好物料验收情况的评估,做好原材料控制工作,最大限度地消除存在的安全风险因素,尽力在企业风险原点以及现场做好质量问题的解决工作;④加强对企业员工以及管理人员的教育以及安全培训工作,积极推进质量安全诚信评价体系建设,做好责任主体不良记录管理工作。同时,做好人员以及单位质量安全不良记录管理,通过公示、通告等方式做好信用惩戒,对质量安全防范机制进行不断完善。

4结束语

在人们的生活中,燃气具已经成为了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本文对燃气具CO浓度超标质量安全风险进行了一定的研究,在燃气具生产企业的实际生产中,需要对该问题引起充分重视,做好生产中的技术控制和风险防范工作,保障生产出质量满足要求的燃气具。

参考文献

[1]边红彪,齐格奇,范学勍.日本控制燃气安全的经验和做法[J].中国个体防护装备,2014(02).

[2]高海英.燃气具的安全与使用[J].煤气与热力,2013(08).

篇9

中图分类号:F323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1)30-0051-02

引言

当前,中国农业正处于新的历史发展阶段,人们对农产品的质量、外观等要求不断提高,但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不健全的市场秩序等因素又制约了农产品质量的提高。农产品市场秩序的不健全,不仅导致市场上的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也对消费者的消费信心产生了负面影响,甚至影响农产品的出口创汇。近年来,技术性贸易壁垒在农产品国际贸易中日渐增多,中国农产品出口因此受到很大影响。据商务部调查,中国90%的农业及食品出口企业受国外技术性贸易壁垒影响,技术性贸易壁垒给国际贸易造成的障碍占关税等各种壁垒总和的比重,已经由原来的20%上升到目前的80%左右。

实际上,农产品质量安全归根结底就是农业的标准化问题。农业标准化是指以农业科学成果和生产实践经验为基础,运用统一、简化、协调、选优的原理,对农业经济活动中的有关方面和有关环节制定标准,实施标准以及对标准的实施进行有效监督的过程。李金才等(2007)认为,农业的标准化是推进农业产业化和发展现代农业的前提;于冷(2007)在肯定农业标准化过程中龙头企业的重要地位时,都强调政府部门在促进农业标准化工作中的重要作用,某些时候可能起主导或关键作用;王芳等(2007)的研究也证实了上述观点,通过实证研究分析农户实施农业标准化生产行为的主要影响因素和影响程度,结果显示政府支持对农户是否实施农业标准化存在显著影响。李增福(2007)强调信息化在农业标准化进程中的作用,并对政府部门在其中的职能作了分析,如标准制定、组织实施和体系建设等;单宝(2007)则从国家贸易的角度对该问题进行了探讨,一致认为标准化战略对于提升中国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具有重要作用。

一、农业标准化体系的国际比较

自20世纪70年代起,农产品安全、绿色、优质等特质伴随农业全球化进程越来越引起关注,美国、欧盟各国及日本等发达国家积极推进农业标准化发展,基本上都实现了农业的标准化生产,建立了比较完整的标准化支撑体系。发达国家十分注重农产品生产环境标准化和农业生产过程与工艺的标准化,规定了生产、加工、流通等环节的环境标准与要求,标准覆盖率达到了98%~100%,并且执行情况十分良好。近年来,随着发展中国家低价农产品进入国际市场,发达国家制定了不仅大大增加农业标准条款,而且对各条款的要求越来越严格,如欧盟2005年开始实施的“食品安全新法规”、日本2006年开始实施的“肯定列表制度”等,这些农业标准体系主要包括:不断提高农产品质量标准、制定严格的质量认证和检测程序、制定了严格的标签和包装标准以及环保标准不断升级。

相比之下,农业标准化却因各种原因在中国的发展较慢,对农业标准化的相关研究也相对落后。中国农业标准化工作起步晚,《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于1988年才正式颁布,1989年国家技术监督局相应出台《农业标准化管理办法》;到2003年,为适应国家农业和农村经济面临的新形势,促进实现农业现代化,不断增加农民收入,国务院办公厅出台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农业标准化工作的通知》;2004年农业部与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联合出台了《农业部、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关于加快推进农业标准化工作的意见》;经济的不断快速发展,迫切需要农业的标准化发展也跟上步伐。2007―2008年连续两个中央“1号文件”都提到了农业标准化发展问题,农业标准化越来越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总的来看,中国农业标准化体系建设尚处在试点和起步发展阶段,与国外先进水平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

标准单一,覆盖面小。目前中国大多还只是对某类农产品作出农药残留限量的统一标准,没有具体到某种具体的农产品,农业标准化工作已远远满足不了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跟不上农业结构调整、农产品质量升级和农产品国际贸易的要求。

农业标准与市场脱节。农产品标准的推广和实施首先要解决“小生产、大市场”之间的矛盾。尽管近些年农业产业化开展得如火如荼,然而依然存在农户与企业履约率不高等问题。

标准要求低,指标少。通常来讲,国际上所检测的农药种类远多于中国。日本于2006年5月29日起实施食品中农业化学品(农药、兽药及饲料添加剂等)残留“肯定列表制度”,并执行新的残留限量标准。新标准制定了187种食品涉及的734种农药、兽药和饲料添加剂的近5万个限量(如敌百虫、硫酸铜、咪唑类)。对尚未设定标准的项目,则参照国际标准制为暂定标准。

标准类别与国际不统一。国外一般是按产品定标准,标准与产品一一对应。而中国则是按类别划分,如各种蔬菜只有一个标准,因此同样一个农药残留物问题,国外有2 000多项标准,中国只有100多项。另据了解,由于缺乏统一的监管协调机构,导致食品安全分工监管的不协调,也随之产生了食品安全标准的混乱。

标准制定、更新速度慢。以农药残留量标准为例,许多国家和一些重要国际组织均和实施了水果农药残留限量标准。日本的农业标准相隔五年修订一次,其修改内容完全根据农业生产和市场需求,而我们却在这方面大大滞后。我们现在所依据的农药残留国家标准,有些仍然是在20世纪80年代初制定的,与国际标准的制定和更新速度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

二、中国农业标准化的制约因素

1.政府的因素。中国农业标准从计划的提出、制定到审批,涉及政府多个部门,部门职责不清,管理分散,重叠交叉现象突出,工作效率低,导致标准制定周期长、衔接费时费力,运作管理成本十分高昂。在农业标准化资金的投入上,中央政府投入资金有限,地方政府投入的资金也严重不足,进一步制约了农业标准化的制定和研究进程。农业标准化的应用主体是分散的农户,个体农民无法承担标准化各个环节的费用,农业标准化进程十分缓慢。由于政府没能够及时通过报纸、期刊、广播、电视、通讯、互联网等多种渠道农业标准化的信息,新制定的标准有时并不能得到及时、免费的公布,农业标准化信息管理系统的不健全也使新修订的标准不能被广大技术人员和农民所熟悉和运用,造成标准的制定与实施、推广相互脱节。

2.农户的因素。“小农户”经营自古是中国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目前仍以小规模经营为主,农药、化肥、灌溉等常规农技不合理、不科学,多采用传统的栽培技术和栽培方法,农业机械化生产程度低下,在短期内难以显著改善生产条件和技术水平,造成专业化生产和应用农业标准生产的难度增大。而且这些农户以个体形式进入市场,存在生产水平不一、产品品质参差不齐,部分农户缺乏市场观念,盲目种植,有时导致丰产不丰收。由于农民的基本文化素质和学习标准化生产技术积极性的差异,造成了技术水平和熟练程度参差不齐,成为农业标准化生产过程中难以克服的制约因素。在落后农区,交通不发达,电信、电话等现代通讯技术落后,加上农民文化素质较低,导致农民信息接受量少,在市场交易中,形成市场信息的灵活性与农户信息缺乏的不对称博弈关系,农民处于市场中的弱势地位,在采用与实施先进的科研成果中往往未能达到预期的经济效益,使得其积极性不高。

3.企业的因素。农业企业是最终实现农产品商品化、增加农产品附加值、提高农产品竞争力的最主要市场竞争主体,也是标准化生产、加工、流通的主要实施主体,是标准化的组织者和需求者。农业标准化的作用最终体现在收购环节中农业企业对农产品质量标准的把关上,各类农业企业以及一些中介组织在农产品流通过程发挥了积极的作用。目前由于农业龙头企业少、规模小使得企业与农户之间的契约存在约束的脆弱性和协调上的困难等内在缺陷,加上农产品市场的多变性等外部压力,违约问题直接影响了标准化的实施。现实中,农业企业往往侧重开拓市场方面,而忽略农户生产过程中的技术指导、培训和监督,致使生产过程和农产品不符合标准化的要求。有些企业缺少对农产品生产过程的监管,而最终将产品的标准检验检测委托给检测中心或研究机构,失去了生产过程中问题的原因分析和及时补救的机会,给企业造成不应有的损失,从而制约标准化的健康有序的发展。

结束语

随着传统贸易壁垒的不断消弱,农业标准化体系作为新贸易壁垒开始被各国频繁使用。发达国家目前基本上都实现了农业标准化生产,制定了一系列旨在保护本国弱势农产品市场和提高食品质量安全标准的标准体系。中国的农业标准化因为起步较晚等种种原因,与发达国家的差距相差很大,存在农业标准单一、覆盖面小、农业标准与市场脱节等诸多问题。发达国家严格的农业标准体系的建立,严重影响了中国农产品的出口数量和出口收益,挫伤了农业企业和农户的生产积极性。然而,中国的农业标准化的发展存在诸多制约因素,涉及到政府、企业、农户和环境等各个层面的因素。通过对这些因素的分析,得出了以下政策启示:一是政府部门应划清职能和职责,制定出台农业标准化体系建设的相关扶持政策,提高标准化信息的公布效率和农技人员的素质;二是转变传统的“小规模”的农业生产方式,发展合作经营,提高农民进行农业标准化生产的积极性;三是农业企业应发展规模化经营,对产品生产过程提供农业标准化的技术指导、培训和监督;四是保护农业生态环境,减少外界对农业生产区的环境污染,保证农业的安全生产。

参考文献:

[1]李金才,等.中国农业标准化现状及对策[J].农村经济,2007,(2):35-38.

[2]于冷.对政府推进实施农业标准化的分析[J].农业经济问题,2007,(9):29-34.

篇10

今年上半年,在广大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下,我矿安全、生产、经营、质量标准化等各项工作均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为克服松懈麻痹、骄傲自满情绪,自加压力,圆满完成下半年乃至全年各项目标任务,经研究决定七月份在全矿范围内开展“安全、质量标准化回头看”活动,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目的意义

旨在通过开展该项活动,使广大干部职工清醒地认识到所面临的形势任务,树立本质安全、珍爱生命的理念,进一步理顺安全、生产、质量标准化及经营之间的辩证关系,用“宁可失之以严,不可失之以宽”的抗非典的手段狠抓各项目标任务的落实兑现,确保企业长治久安,确保全矿各项奋斗目标的圆满完成。

二、活动安排

该项活动重点落实在“看”、“查”、“改”、“定”上。通过看上半年取得的成绩,总结工作经验,以指导下半年及今后各项工作的有序开展;通过查存在的问题,做到超前防范,未雨绸缪,使各项工作协调发展;通过改现场、思想和工作中的不足为安全生产打下良好的基础;通过定奋斗目标和措施,进一步完善规章制度,激发起“决战下半年,争取满堂红”的信心和斗志。

“看”。各单位要从客观公正的角度去回顾、分析、总结半年来各项工作的进展情况,不仅要看到在付出了艰苦劳动后所取得的成绩,同时也要看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争取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各单位在组织干部职工一起开展回头看活动时,不仅要在看会议记录本上记的东西,更要深入井下采掘头面看各项制度的落实情况;看各项工作的完成情况,半年来到底干了哪些工作?取得了哪些成绩?还有哪些地方需要去改进和加强?做到心中有数,并且有针对性地解决存在的问题。通过看,肯定取得的成绩,鼓舞士气,激发斗志;通过看,要求广大干部职工在成绩面前务必牢固树立戒骄戒躁的思想,进一步在“深化、细化、量化”上下功夫,在“求实、务实、落实”上做文章,更加扎实细致的做好各项工作。

“查”。各单位要继续深入开展排查消除危险源活动。全矿广大党员干部要从“三个代表”的政治高度,从切实维护职工生命安全的切身利益的角度,去抓现场安全管理。既要有发现隐患的“火眼金睛”,又要有处理问题的“良药妙方”,还要有解决困难的勇气和魄力。要在查中找,在找中查,要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对照标准查找差距,查安全责任的落实情况;查规程措施的制定是否具有针对性;查事故的隐患是否得到及时整改,同时强化日常安全教育,引导干部职工结合实际分析讨论,全面提高广大干部职工的安全意识和法制观念。

“改”。各单位对查出的问题要一着不让地抓整改落实。凡是工作场所存在的不利于安全生产、不利于质量标准化创建的隐患和问题要坚决改,改彻底。当前全矿的形势和任务要求各单位迅速形成一种真抓实改、齐抓共改的氛围,要树立正确的落实整改观,认识到整改关键在“实”,查实症,真正改。各单位对隐患的整改必须动真格,党员做标杆、领导干部做表率、全员做样板,确保整改落实不走样。要通过彻底的清查找出问题的本质所在,并加以认真的整改,坚决把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防止“冷枪冷炮”事故的发生。

“定”。各单位在经过“看”、“查”、“改”阶段后,要静下心来认真细致地制定下半年的奋斗目标以及需要采取的相应措施。制定的奋斗目标要具体,要切合实际,可行性和可操作性强,重点放在搞好安全、精心组织生产和大打质量标准化硬仗方面,通过目标去激励广大职工以更加积极的姿态投入到下半年的各项工作中去。人人都要有表态发言,并做好安全,接受监督。

三、几点要求

1、各单位要高度重视此次“回头看”活动,做到有组织、有计划、有记录、有落实。活动分三个阶段进行,其中“看”“查”、为第一阶段,七月中旬结束;“改”、“定”为第二阶段,各单位的目标和措施必须于七月底前交到矿宣传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