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08 15:37:21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关爱空巢老人活动,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2015年10月29号,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土木与交通学院小水滴志愿服务队来到了北林路街道办事处文雅社区志愿服务站,组织并开展了“手拉手,关爱空巢老人”活动。
下午一点半,小水滴队员们在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北门集合完毕,清点人数后就开始向目的地――北林路街道办事处文雅社区志愿服务站出发。一个多小时的路程,全程都是站着,但没有那个队员说累,没有那个队员想放弃,爱心就是战胜一切的力量。三点半左右,队员们到达目的地,与办事处负责人沟通活动流程后就开始了爱心洋溢的活动。先是老人们为迎接队员们而唱了两首歌。一位奶奶和一位爷爷主动上场,顿时,现场歌声嘹亮,气氛热闹,紧接着是队员们精心准备的歌曲《一生有你》《夕阳红》等。听完队员们美妙的歌声后,接下来是与老人们的互动时间,队员们教老人们唱一些现代的歌曲,老人们教队员们学习织围巾,老人和小水滴志愿服务队队员们相处融洽,就像一家人一样。在这其乐融融的气氛中,时间悄然无声的溜走了。活动时间很快就到了,队员们和老人们互留联系方式后,依依不舍的分别了。
本次活动让长期不见子女的老人们感受到了家的温暖。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对外出的学子来说,父母不在身边,孝心可在异地体现;对老人来说,子女不在身边,孝心亦可在此处体现。
调查显示,“空巢老人”的基本特征是:(1)“空巢老人”以夫妻同居为主,占空巢老人的55%(2)“空巢老人”趋于低龄化,69岁以下占50.4%.;(3)“空巢老人” 依靠退休金生活的占44.8%.;(4)“ 空巢老人” 子女以本市居多,占95.3%,子女居住国外仅占0.5%(5)“空巢老人”高龄患病多,占“空巢老人”的17.2%;(6)“空巢老人”服务需求不等,需要提供各类服务的占“空巢老人”的43%。
调查报告分析“ 空巢老人”增多有以下方面的原因: 一是生活条件改善, 经济独立,使“ 空巢老人”增多;二是改革开放步伐加快,人才流动使“ 空巢老人”增多;三是计划生育国策实施,“ 空巢老人” 向低龄化延伸;四是避免家庭矛盾老人选择独居;五是居住拥挤、子女再就业离开父母,造成父母“ 空巢”。
调查结果还显示“空巢老人”存在的困难与问题:(1)部分“空巢老人”是城市“三无”人员,生活困难。他们依靠政府低保金生活,不能保证就医、购物,而且住房条件差;(2)高龄“空巢老人”惧怕生病瘫痪,怕生不治之症,子女顾不到,经济跟不上;(3)社会福利服务设施难以满足老人需求。一是老人经济条件不允许,有需求欲望,无经济能力;二是社区服务体系未形成,难以满足老人需求;三是“空巢老人”大都精神空虚、生活单调,子女在外不能常守尽孝,老人孤独与社会交流贫乏,过着“进门一盏灯,出门一把锁”的生活;四是“空巢老人”活动空间缺乏。
调查报告认为,诸多原因造成了空巢老人的困境和窘迫。希望全社会都来关注空巢老人,帮扶空巢老人,共同为构建和谐老龄化社会而努力。 一部“关爱”手机,同时也是监护、大爱的手机。关爱方案图如下:
二、针对空巢老人的服务重点:1.生活照料。对生活不能自理的空巢老人提供送餐和帮助做饭、清扫、购物以及陪同就医等服务;对生活可以自理的空巢老人,坚持一天一次电话问候,三天一次上门服务,急事随叫随到;对不能自理且收入较低的空巢老人,倡导组织慈善援助和社会捐助。------“关爱”手机傻瓜式的按键,免提通话及全语音播报适合老人使用;
2.心理抚慰。为精神寂寞或有心理障碍的空巢老人提供专业或非专业的心理关怀服务,如电话问候、上门慰问、陪伴读书或聊天,开展心理咨询和心理疏导等,帮助老人解开心结、快乐生活。------“关爱”手机远程牵挂(在远程能听到本机周边10米范围内的声音)了解老人的身心环境,以便更好的关爱;
3.应急救助。根据空巢老人分布情况、人数规模、平常应急救助情况等提供应急救助志愿服务。------“关爱”手机的远程GPS全球定位(可自动发短信到监护人手机内将位置描述到街道与街道点及标志性建筑),在发生迷路、生病等状况时的救助提供指引。等
三、一部“关爱”手机的费用:1,手机出厂价:565元/台,索时益公司直接以出厂价销售给希望工程办公室;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1-0216-02
一、长沙医学院临床学院大学生实践教育
长沙医学院临床学院分团委于2011年4月发起了关爱空巢活动。指导思想是通过教学实践,探索一种模式,既能使在校的学生受到教育,得到锻炼和提高,又能用感情弥补亲情。关爱、帮助空巢老人。1.开展“心手相牵,相伴夕阳”关爱空巢老人活动。在全院广泛宣传动员,层层选拔,确定了以学生党员为主要对象的志愿服务队。由院系书记对志愿者进行培训,志愿者利用课余时间去敬老院。通过面与面的交流,空巢老人向志愿者们敞开心扉,倾诉心理烦恼,甚至个人秘密。在此基础上,组织志愿者帮老人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进一步增进感情。2.带上一些医疗器材和药品,帮助老人们做一些简单的检查。点燃了空巢老人的心让他们感到社会有爱。3.深化关爱方式,把弘扬雷锋精神,关爱空巢老人纳入大学生实践教育课程。两年来,共有百余名志愿者通过周末去周边敬老院及暑假三下乡等形式先后到340多名空巢老人家里走访500余次。
二、关爱空巢老人取得效果
1.关爱活动让大学生懂得了感恩与回报。关爱活动不只是单向的爱心传递,也是大学生在互动中受启迪、受教育的过程,使大学生学到了在校园、在课堂学不到的东西。关爱空巢老人活动,为大学生开展弘扬雷锋精神提供了实践的便利条件,利用人对弱者的同情心理,引导大学生走近空巢老人,继而主动接受教育,将教育环境由传统的教室,走向了社会,教育内容更加生动形象,更加容易使学生接受,使其能够从理性的角度潜移默化地接受教育。2.关爱活动让大学生懂得了应尽的社会责任。孔子指出,尽忠尽职、报效国家,是孝的重要内容,更是孝的升华。大学生关爱空巢老人,主动承担社会责任,由对空巢老人的关爱责任延伸到对社会、对他人、对事业的责任感,养成良好的责任意识,使其走上工作岗位,能够更好服务社会,勇于承担责任,以良好的状态投入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3. 随着我国老龄化的加剧,空巢老人会越来越多,空巢老人社会问题越来越突出,这部分老人的晚年幸福不容社会忽视,值得社会的广泛关注,政府机构每年都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去关爱空巢老人。大学生利用自己的课余时间走进空巢老人家中,帮助老人干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同他们聊聊天,一起度过传统节日等等,对空巢老人心灵上给予慰藉,填补他们孤独的心灵,让儿女不在身边的老人依旧能够体会到天伦之乐。大学生志愿者关爱空巢老人活动,使空巢老人得到幸福的养老生活,在某种程度上减轻了社会、地方政府机构的负担,有利于我国和谐社会建设的顺利进行。
三、弘扬雷锋精神,关爱空巢老人的实效作用
为关爱空巢老人,及时了解全区空巢老人的生活状况及关爱情况,倾听广大空巢老人对社会养老服务的意见和建议,探讨空巢老人的生活需求、生活困难,进一步改善空巢老人生活环境、提高生活水平,新浦区妇联于2012年8月在全区范围开展了空巢老人生活状况及关爱情况调研活动,对空巢老人的生活、健康、心理、医疗、养老、关爱等状况进行了摸底调查。调研以问卷调查为主要方式,辅之以访谈,对200位空巢老人进行个体化调查。
一、我区空巢老人基本情况
(一)空巢老人概况。全区总人口44万,60岁以上老人4万,占全区总人口数的11%,空巢老人近4000人。空巢老人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超过五分之三的空巢老人婚姻状况为已婚,20%的空巢老人没有固定职业。
(二)空巢老人生活状况及关爱情况
1.空巢老人的家庭状况。根据本次调查显示,近80%的空巢老人有子女,20%的空巢老人没有子女或子女已过世。对于有子女的空巢老人,近50%的空巢老人希望或愿意与儿女一起生活,41%的空巢老人不希望或不愿意与子女住在一起,另有9%的空巢老人表示住不住在一起无所谓。不能与子女一起生活的原因,有48%是因为生活习惯与子女分开居住自由,22%是因为子女工作忙没有时间照顾,30%是因为经济原因子女无能力照顾。
2、空巢老人的经济状况。空巢老人主要生活来源54%依靠退休金或养老金,其他生活来源依次为儿女供养、务农等。
3.空巢老人的健康状况。身体健康无疑是空巢老人是否拥有高质量生活的重要影响因素。据调查结果显示,70%的空巢老人患有高血压、听力障碍、心脏病、糖尿病、肠胃疾病等慢性疾病。50%的空巢老人在患病后仅采取简单治疗和间歇性治疗。
二、当前空巢老人生活普遍存在的问题。
(一)经济条件相对较差,经济来源不稳定。城镇空巢老人生活条件相对好些,生活来源以企事业单位的退休金为主,一般都在1000元以上,基本生活需要能满足,经济压力相对较小。但没有工作或无儿女的空巢老人晚年生活来源只能依靠政府和社会救助解决,因此,要维持一定的生活水平有较大难度。而农村空巢老人收入来源少,除部分老人享受低保金外,绝大部分空巢老人的经济来源主要依靠自己劳动所得或儿女供养,经济非常拮据,生活条件相对较差,吃、穿、用都靠自给自足,尽可能不多花钱,平时也很难吃上一次肉,逢过年过节,人来客往,生活才有所改善。如果没有子女或子女不孝顺,没有额外生活补贴,老人生活只能说是活着。
(二)身体健康状况堪忧,医疗保健不乐观。我区社会医疗保险覆盖面逐年递增,农村新农合医疗保险全覆盖,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空巢老人就医难的问题,但是长年患病、报销比例低、就医费用贵等现实原因,致使老人通常都是小病忍,大病拖,慢性病更是吃点药凑合过去,更多老人是怕给儿女添负担,隐瞒自己病情不说,宁愿自己受苦,也不愿给儿女找麻烦。调查中,大多数老人出于习惯或现实经济状况考虑没有做过全方位健康体检。由于空巢老人的子女不在身边,无人照顾,往往在突发疾病时得不到及时救助,生命时常受到威胁。同时有些空巢老人难以照料自己,生活自理能力较差。
(三)生活孤独情感空虚,缺乏精神慰藉与温暖。不管是城区还是农村的空巢老人,他们最怕的是孤独,空虚感是他们普遍的情绪,他们生活在出门一把锁,进门一盏灯的寂寥生活状态下,心里话没处叙说、有时间没处打发,生活方式单调,除了白天打牌下棋,晚上散步跳舞看电视,很少与社会交往,被社会边缘化,再加上分居子女对老人的日常陪护和亲情关怀的缺失,使老人无法享受大家庭的温暖。同时,常年劳累、情感孤独、家庭经济、医疗压力再加上思念亲人等复杂的情感因素加重了老人的身心负担,使他们心情抑郁、惆怅孤寂、行为退化现象不断加速。
(四)安全问题存在隐患,易成事故受害者。在日常生活中,空巢老人要面对各式各样的安全问题。疾病突发时无法求助、外出走失后无法联系亲人,意外摔倒、磕绊,甚至烧饭、洗浴中的意外,都可能给老人带来危及生命的危险,更有甚者因煤气中毒、突发疾病死于家中无人问津的事故频繁再现。同时,一些空巢老人由于年龄大,警惕性不够,行动不便,易成为犯罪分子实施犯罪的对象,针对空巢老人的人身伤害、盗窃、抢劫、诈骗等违法犯罪行为越来越多,使得老年人的人身安全和生活稳定受到一定影响。此外,安全问题还有用电、用火不慎而造成安全威胁和自然灾害威胁等等。
(五)助老服务需求与供给矛盾突出。由于绝大部分的空巢老人受传统与经济状况的影响,倾向于选择家庭养老,认为住在养老机构没有自由,照顾和伙食也有所欠缺且花销太大,无法负担,同时希望子女能常回家看看,陪自己聊聊天。这就催生了助老服务需求不断增加,但目前社区助老服务人力资源不足、助老服务队伍专业化水平较低,制约着助老服务质量的提高和专业化水平的提升。而且由于空巢老人收入水平总体较低,有服务需求却没有能力购买,他们更需要的是来自政府、社会组织公益性的助老服务。
三、改善空巢老人生活状况的几点建议。
(一)在子女关怀和照顾方面。
1、空巢老人的子女必须尽到经常联系老人、看望老人,照顾老人,给老人提供生活保障的义务。在这方面,舆论可以监督,社区可以根据空巢老人的具体需要,帮助空巢老人与其子女联系,比如可以按照为其建立的信息资源库,定期与空巢老人们的子女联系,提醒其要慰问父母或者来看望父母等。
2、对于高龄、丧偶、有疾病的空巢老人,子女在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尽量为老人请受过专业培训的家政护理或保姆,以尽孝心。
3、子女应支持丧偶空巢老人再婚。对于丧偶的长辈,家庭成员应排除社会偏见和传统家庭观念的束缚,支持老人寻找合适的生活伴侣,安度晚年。
(二)在社区服务方面。
1、一方面,社区应当建立准确的老人信息库,特别是空巢老人信息库。信息库应当包括:老人姓名,年龄,性别,身体状况,身份证号码,社会保险号码,学历,专业,爱好,电话,子女情况,子女的联系电话、地址,退休前的供职单位等等。基层政府机关根据社区提供的信息备份,必要时予以核对,并根据信息库的信息提供相应的公共服务。另一方面,推广和建立空巢老人信息服务网站,为空巢老人的家属提供反馈信息的服务。
2、大力发展社区养老服务体系,统筹规划在每个社区建立多功能的老年服务中心是较为有效的措施,使老年人的一般医疗保健可在社区服务中心解决,同时提供生活照料、医疗护理等服务,实现一条龙式的服务,使空巢老人得到妥善照料;由国家补贴,社区执行,把社区一些下岗职工和闲散人员组织起来,对他们进行培训,为行动不便、生活不能自理以及高龄老人提供代请保姆、钟点工、家庭就医等护理服务;设立呼叫救助系统,使空巢老人的安全隐患问题得到有效预防和控制;鼓励和接纳社区、学校、及社会志愿者为空巢老人开展关爱服务;在社区多发展老年群体文艺活动组织等,丰富老年人的休闲娱乐方式。
(三)在政府服务方面。
主要解决好空巢老人最迫切最需要的养和医的问题。
1、关于养的问题,政府要做好健全和完善城市空巢老人的最低生活保障体系的工作,确保空巢老人的基本生活需要得到满足。同时要增加对社区养老服务资金的投入,另外,要制定相关的规划和落实有关优惠政策,鼓励社会力量多渠道、多形式办社会养老福利事业,与此同时,政府有关的宣传部门要正面宣传养老机构的形象,消除空巢老人对养老机构的不良看法。
2、关于医的问题,建立和完善城市医疗保险、城市贫困空巢老人的医疗救助、生活救助制度等基本医疗保障,减轻空巢老人的负担,使老人们看得起病。而对那些情况特殊,在医疗上特别需要帮助的空巢老人,可以通过社区建立的空巢老人的信息资料,筛选出真正因病至贫、因吃不起药而饱受病痛折磨的人群,然后政府给予救济。
(四)在社会力量系统服务方面。
1、在志愿者服务上,社区志愿者,比如那些具有奉献意识,想要发挥余热,服务社会的中低龄老人可与本社区的高龄空巢老人或其他有需要的空巢老人结成对子,以老老互助的方式帮助空巢老人。学校志愿者,比如大学生志愿者为空巢老人开展有针对性的关爱服务,如心理、法律、医疗等方面的咨询、文艺汇演等。社会志愿者,比如红十字会、老年人志愿者服务协会等一些在老年康复、护理、保健、营养、心理方面的专业人士加入到服务队伍中,为空巢老人提供专业化的服务。
2、新闻媒体要多渠道关注和报道空巢老人的生活状况,及时披露空巢老人的问题,以引起社会的重视;或为空巢老人刊登寻求社会经济救助的启事等。
3、社会兴办多层次多样化的社会养老机构,增加养老机构的数量并提高其服务质量,实现社会化养老与居家养老的有效结合。
(五)在空巢老人自身方面。
通过走访慰问弱势群体,为他们送去社区大家庭的温暖,让他们感到不孤单。
社区空巢老人的慰问信息【二】20XX年31日,XX街道西康路西社区工作人员慰问辖区的空巢老人XX,为她带来了米面油等生活用品,并向老人送上了新年的祝福和问候。
当日上午,社区工作人员一行4人来到空巢老人XX家中,她热情地把社区工作人员迎进屋。据了解,XX老人今年70岁,老伴去世多年,一直独自生活,由于没有工作,生活贫困,享受低保补贴。社区工作人员亲切地询问XX的身体状况,嘱咐老人要保重身体,有困难要及时和社区联系,祝福老人身体健康、元旦快乐。XX表示了谢意。多亏了社区干部的帮助,我现在过得挺好的,社区干部今天特意来看望我,心里十分高兴。XX告诉记者。
所谓空巢,即空寂的巢穴,比喻小鸟离巢后的情景,现在被引申为子女离开后家庭的空虚、寂寞的状态。空巢老人即是指无子女或子女不在身边,独自生活的老年人。生活不便、精神寂寞、病痛折磨空巢老人冷暖往往只有自己知道。
1.无人照料,生活不易
20xx年x月,75岁的中科院院士、被国际医学界誉为世界断肢再植之父的陈中伟教授,在上海独居的家中意外坠楼不幸去世。87岁的许大爷独居在北京石景山的一个小区,今年冬天连续的大雪让许大爷家里断粮了,老人无法外出买菜,到了深夜,刚刚忙完工作的外孙才给老人送来了食物。家住北京五棵松的王奶奶家中供暖出现问题后久等未能解决,无奈中只能抱着暖水袋躲在被窝里,给儿子打去求助电话。
如果说,日常生活的不便自己尚且能够艰难克服,那么在遭遇突发状况甚至发生意外时,空巢老人常无招架之力,难免产生发生在陈教授、许大爷这样独居空巢老人身上的悲剧。
2.精神寂寞,郁郁寡欢
人老了还能有什么盼头呀,瞎过呗!一句话道出了多少空巢老人的悲凉心态。据报道,今年年初,在山东济南,一周内有三位空巢老人自杀;福州的一位空巢老人因为太想儿女,屡次轻生,在今年重阳节时跳楼自杀。身体机能衰退、个人价值丧失,没有子女陪伴,都让空巢老人倍感失落,对生活失去希望。据北京、上海、武汉、厦门等多个地方对城乡空巢老人的精神状况调查显示:心情暗淡、沮丧、孤寂,食欲减低,睡眠失调,脾气暴躁或愁眉不展,不好与人相处,得过且过等等都是空巢老人常见的心理体验与情绪状态,一些空巢老人甚至想到了自杀。
上海老龄办、宁波老龄办入户调查显示,90%以上的空巢老人都希望与人交流、老有所乐、老有所用。南京鼓楼区对空巢老人的活动需求调查显示:希望子女多打打电话、常回家看看成为众多空巢老人的首要情感寄托;多组织老年公益活动、创办老年活动室则成为空巢老人排遣孤寂生活的主要心理诉求。
3.疾病困扰,就医困难
浙江衢州的空巢老人柳大爷曾因高血压两次昏倒在家,一个人在家,最怕的就是生病。柳大爷常说。北京、厦门、延吉等多个地区关于空巢老人身体状况的调查显示,90%以上的老人都患有各种各样的疾病,其中超过一半的老人至少患有一种慢性疾病。据福建省城乡空巢老人调查报告显示:54.64%的老人表示,因为无人照料,所以最怕的就是生病。
到底有多少空巢老人?
目前,我国老龄人口正以每年3.28%的速度增长,约为总人口增长率的5倍,老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将迅速扩大。专家预计,到2030年我国老龄人口将近3亿,而空巢老人家庭比例或将达到90%,这意味着届时将有超过两亿的空巢老人。
谁来关爱空巢老人?
在人口老龄化加剧的大背景下,空巢老人的晚年生活需要有更多人伸出援手。但从目前情况来看,家庭、政府和社会对空巢老人的关爱显然不尽如人意。
1.子女照顾不周
目前,由于独生子女家庭增多,家庭日趋小型化,传统家庭养老方式面临挑战,代际之间的孝道、赡养、照料老人的观念日益淡化。据中国老龄科研中心调查,城市空巢老人获得子女经济支持的比例较高,但在农村,由于子女自身经济压力,相当一部分空巢老人还得不到子女的经济救助。以厦门市农村空巢老人为例,只有43.0%的空巢老人主要靠子女赡养,50%以上的老人只能依靠自己劳动和养老金等度日。
经济支持之外,许多子女常常忽略了老人们的精神需要。据全国老龄办统计,仅10%左右的子女能注意满足老人的精神需求。如上文提到的福州空巢老人,其儿女在经济上很宽裕,经常给老人寄钱,每次都说:想吃什么尽管买,钱不用担心!却忽略了老人精神需要。
赡养父母、关爱双亲是子女们应尽的责任,面对空巢父母,作为子女是否应该自问做了多少?
2.政策保障不足
我国作为一个未富先老的国家,老年人最迫切、最需要解决养和医的问题。 我国城乡养老保障现状不容乐观。目前,养的保障主要包括城乡养老保险、最低生活保障等。据统计,城市中约有10%左右的老年人没有养老金,农村老年人中约有80%以上没有任何养老金,许多农民根本不知道养老保险为何物。
医的保障包括城市医疗保险、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以及城乡贫困老年人的医疗救助、生活救助制度等基本生活医疗保障。近年来,党和政府通过不断建立和完善各类医疗保障制度、医疗救助制度和推进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使老年人医疗保障状况得到很大改善,但是没有享受任何医疗保障的空巢老人仍有半数以上。老人看病难、看不起病的难题仍待缓解。
3.社会帮助缺位
机构养老,主要是指通过开办老年公寓、老人院、敬老院、老年人福利院等机构,为老年人提供日常的生活、医疗和娱乐休闲等全方位服务。据调查,全国每年约有xx00多万老年人要求进入老年福利机构养老,而各类福利院的床位只有一百多万张,远远满足不了需求。
居家养老,是指以家庭为核心、以社区为依托、以专业化服务为依靠,为居住在家的老年人提供以解决日常生活困难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化服务。目前,居家养老是我国老年人主要的养老方式,受传统习惯的影响,超过80%的老人仍希望能够居家养老。
二.活动背景:
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在城市化越来越普及的今天,关爱空巢老人应该引起社会的关注。农村青年都外出去到城市打拼。只留下年迈的双亲留守家园。他们家中无劳动力,许多重活都无法做。因而许多老人都生活窘困。空巢老人孤独的身影,窘困的生活需要我们去关注,需要我们用爱心去温暖他们的晚年,更需要社会的关注,需要社会的支持和帮助。恰逢母校六十周年寿辰,我们广油人决定把乐于助人的精神弘扬出去,让母校这个生日过得更有意义!所以我们应化14—4班团支部决定开展以“加油祖国,祝福母校”的团日活动
三.活动目的:
1.随着农村劳动力的大量外出,农村中出现的弱势群体——空巢老人,他们生活处境困难,急需社会各界的支持和帮助。通过这次关爱农村空巢老人的活动,我们可以了解他们具体的生活现状,从而积极寻找可以帮助并解决他们生活上出现的问题的方案,并以此希望能够引起社会对空巢老人更广泛的关注
2.活动中通过帮助老人干农活和陪老人聊天等环节,可以让我们明白种植粮食的辛苦不易和关爱老人的重要性。通过这次的团日活动,可以增强班级人员的团结性,提升班级人员的奉献精神。同时进一步倡导“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者精神,促我们的自身发展。
四.活动地点:
xx市xx区xx村
五.活动时间:
XX年7月8日上午8:00—12:00
六.活动参与人员:
应化14-4班团支部全体人员
七.活动服务对象:
xx村空巢老人
八.活动前期准备:
1.班干实地考察,确定前去的路线并与当地村民沟通,确定活动开展的时间、地点
2.宣传委员向班里同学介绍此次活动,团支书确定活动参与人员人数。
3.向当地村民借取农活工具。
4.购买活动所需品,如干农活所需的手套和做饭用的食材。
九.活动流程:
1.7月8日上午7:00在xx校区升旗台前集合签到。
2.7:20集合完毕出发。分成两批乘坐11路公交车(两批人各由班干带领),车程大概15分钟
3.8:00之前到达xx村,开始帮助当地空巢老人干农活拔草,整理树苗等
4.10:30参与人员分成两组,一组与老人聊天做家务活,另一组开始着手准备午饭
5.12:00整理收拾,结束活动,大家拍照留念。
十.活动后期:
拍照留念,写总结书记录本次活动
十一.注意事项:
1.参与人员必须听从班干指挥安排,认真工作
2.不可随意采摘、破坏农作物,要珍惜农民的劳动成果。
3.活动过程中不可中途无故离开(特殊情况除外,但需告知班干后方可离开
十二.活动经费
胜利油田是我国贯彻独生子女政策最好区域之一。走过50年的勘探开发后,大批独生子女的父母接近或已到退休年龄,油区老龄化的问题日益加剧。虽然油区老年工作部门作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但由于胜利油田特殊的工作性质,生产居住地大多偏离城镇,造成老人交际范围少,娱乐活动相对贫乏。另外,随着时代的变迁和观念的更新,老少两代人为满足自身生活的需求,多选择独立居住,再加上频繁的工作变动,子女到外地求学、就业,甚至到国外求学、工作的现象越来越多,这就使得越来越多家庭只剩下老人,部分实质意义上的“空巢”家庭已经形成。本文从个人、家庭和社会多个方面探寻胜利油田空巢老人的心理问题和可行对策。
一、胜利油田空巢老人常见的心理问题
(1)进入空巢期的老人,心理上容易产生孤独感和忧虑感。人老了越来越像小孩,对子女的依赖好比儿童时期孩子对父母的依赖。这种强烈的依赖来源于“分离焦虑”,家庭观念的淡薄、子女的工作单位远离父母、年轻人追求新潮思想等等因素,使得子女客观上不能或主观上不愿与父母一起生活,久而久之,空巢老人对温馨和美的家庭氛围不再期望,内心的那份孤独寂寞开始与日俱增。特别是有些空巢老人,总是担心一旦生病,不但得不到子女的及时照顾,而且会增加子女的经济负担。从而,他们在心理上产生一种忧虑感,情绪上也表现得烦躁不安或是冷漠失落。
(2)随着年龄的增长,空巢老人在体态和生理功能方面。都发生着较大变化,致使心理上极易产生自卑感。人到老年,身心功能出现不同程度的衰退都属正常现象,如会出现体力减退、记忆力下降、易患疾病等变化,面对这些正常的衰老现象,空巢老人却容易产生“人老不中用”的情绪。空巢老人往往人际圈子窄、兴趣爱好少,如果他们的子女忙于在外工作,很少顾及对父母的精神慰藉,他们就感觉自己对社会无价值,不再被需要,消极、自卑的情绪逐渐表现明显。
(3)离退休后,空巢老人在生活适应的过程中,容易陷入悲观或抑郁的心理困扰。通常来说,空巢老人大多都是离退休老人,年轻时,为油田的发展战天斗地,热情高涨,日夜忙碌。这些老人退休后,既是一个重新规划人生的好时机,却也要面对人生角色转变的挑战。有些老人因为无法及时适应新的社会角色和生活环境的变化而苦恼,另一方面,由于退休后经济收入的明显减少,加之子女不在身边,多数的家务劳动都得老人自己扛着,使得部分空巢老人的心理压力不断增强。因此,如果空巢老人不能很好地适应退休后的生活转变,就会导致心理上悲观或抑郁的情绪,这样的心理还会引发其他的身体不适,直接损害着老人的身心健康。
二、探讨胜利油田空巢老人的心理护理对策
空巢老人作为老年人的一个特殊群体,其身心健康的维护涉及到油区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空巢家庭”的出现,已经是一个社会问题,而胜利油田由于长期快速发展和用工性质,形成多达四十多万的职工家属队伍,空巢老人的比例相对较高。关爱老人,特别是关心空巢老人也一直是油田老年部门的一项重要工作,那么,如何对“空巢老人”进行积极主动的心理护理?我国传统的以子女为主的纵向关照体系正在受到冲击,必须从个人、家庭、社会等各个环节来综合考虑应对策略,构建起强大的心理、社会支持体系,采取有效措施维护空巢老人的心理健康。
首先,“空巢老人”要自我调适,积极参加各项活动,真正享受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空巢老人”应改变观念,养成自我关照的习惯,不要把自己晚年的幸福一味建立在子女照顾的基础上,学会克服生活方面的困难,主动寻找精神寄托,尝试以各种方式走向社会。老人们不妨这样做:一,坚持适量的体育锻炼,经常去小区健身场运动,保持合理的饮食结构,培养有规律的生活秩序,常看一些心理学、保健学方面的书籍,培养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二,培养适当的兴趣爱好,可以选择上胜利油田老年大学,学习如书法绘画,唱歌跳舞,下棋打牌等,做到老有所乐;三,积极参加油区各种社会活动,投身到社会中去,关心社会,发挥余热,树立老有所为的观念,积极参加公益活动,助人为乐,并从中获得满足感,从而重建自信。
其次,保持家庭的和睦友爱,加强子女与空巢老人的情感沟通,让其最大限度地得到情感慰藉。尽管存在各种养老方式,但大部分老年人还是喜欢与子女生活在一起,这种亲情的需求是任何东西都无法替代的。随着身体状况的衰老,空巢老人的依赖性也会逐渐增强,希望得到子女更多的关心,作为子女,不仅要在物质上给与老人关心,更重要的是精神的赡养。子女可利用节假日常回家看看,为父母干些家务事,或是经常电话联系进行情感交流等等,浓浓的亲情是他们晚年生活最好的快乐良方。
[中图分类号]C91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1)09-0028-01
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保障制度的日益完善,越来越多的“空巢”老人在物质生活上得到了改善。但由于子女因工作、学习、结婚等原因离家后,“空巢”老人在心理上产生了孤寂感。因为孤单,他们生活无人照料,抑郁烦闷的情绪无法排遣,“空巢综合症”现象越来越普遍。“出门一把锁,进门一盏灯”已俨然成为“空巢”老人的真实生活写照。
一、孤寂感给“空巢”老人带来的问题
(一)心理问题。“空巢”老人普遍都有“空巢感”。“空巢感”也就是孤寂感,然而在这种孤寂感里又多了思念、自怜以及无助等等复杂的情感。有“空巢感”的老人绝大多数心情抑郁,惆怅孤寂,从而形成孤独的心理感受。孤独是一种消极的人格特征,并且是长期的、稳定的,它不是一时的消极体验。他们因情感脆弱而孤独,而孤独又加剧了他们情感脆弱的程度。
(二)生理问题。人到老年,身体各项机能发生变化,普遍遭受疾病的困扰。受“空巢”应激影响产生的不良情绪,可导致一系列的躯体症状和疾病更加严重,如睡眠问题、心血管问题以及其他生理疾病等。除此之外,“空巢综合症”的出现还引起了另一种现象――“孤寂感引起的疼痛泛化”:老年人本身的一些慢性疾病虽然没有严重到一定程度,但是在“空巢综合症”的情况下很容易引发疼痛的循环过程。病人看病,检查、治疗、恢复,如果疼痛稍有复发,就会影响到心理,加剧这种疼痛,再回来看病,从而严重影响了其生活质量。
二、“空巢”老人孤寂感产生的原因
(一)个人原因。一是对离退休后的生活变化无法适应,从工作岗位上退下来后感到冷清、寂寞,无法把生活的中心进行转移。二是对子女依赖性强,有“养儿防老”的传统思想,子女离开家后,无法把其注意力转移到别的人或事上,再加之子女对其的关心不够及时,导致其孤独寂寞感产生。三是一些老人本身性格方面的缺陷,不善于与人沟通交流,加上身体上疾病的困扰,心境抑郁,对生活兴趣索然。
(二)子女的原因。当代社会年轻人,特别是独生子女联姻的年轻人面临着较大的经济压力和赡养父母压力。为了事业的发展或为了取得更好的社会经济待遇,他们的居住地点常常以满足工作需要为首要考虑因素而跨地域迁徙,因此很多子女不能和老人同住,难以实现老人在家由子女照顾、养老的宿愿。而子女们把关注点大部分落在了父母的物质生活上,往往忽略了与父母之间的感情交流。久而久之,老人孤独寂寞感产生,并无法消除。
(三)社会的原因。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进入老龄化社会后,政府和社会对“空巢”老人孤寂问题的重视程度还不够,还缺乏解决相应问题的对策和经验。我国目前专门针对“空巢”老人孤寂感的保障体系还相对落后和不完善,很多“空巢”老人产生孤寂感和心理问题后得不到及时的解决。
三、减少“空巢”老人孤寂问题的对策
(一)强化子女的精神赡养责任,让浓浓的亲情赶走孤独的阴影。老人需要的不仅仅是钱财,他们需要更多的是精神慰藉,是家的温暖和亲人的关怀。正是缺乏精神上的慰藉,“空巢”老人才会出现所谓的“空巢综合症”。作为老人的子女应该努力承担自己应尽的精神赡养责任。即使工作忙、身居外地,也要争取每天给父母打个电话,与老人聊聊天,转移老人的注意力,增加探视和陪同老人的时间和次数。大量资料表明,子女对于满足父母的感情交流与精神需要的作用远大于非家庭成员,是非家庭成员所不可替代的。
(二)引导社会力量关爱“空巢”老人孤寂问题,让社会的力量温暖他们的心。“空巢”老人的问题,不仅仅是一个家庭的问题,更是社会无法逃避的问题。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社会力量的支持也是“空巢”老人的精神动力。首先,大力开展关爱“空巢”老人活动,倡导社会各企业单位对“空巢”老人进行资金上的援助。比如:兴建一些免费供他们活动、娱乐的场所和设施等。其次,倡导志愿者服务,由专门机构向社会招募,以社区为依托,长期、合理地为“空巢”老人提供义务服务,经常组织老年人开展一些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丰富老年人生活。形成社工与“空巢”老人(或“空巢”老人之间或邻里之间)的结对模式,这种互帮互助的模式能及时对结对老人自身的问题做出针对性解决,让这种温暖不再是形式化、流程化。
(三)积极开展老龄人教育活动,加强对其观念和知识的指导。首先,父母对子女离家独立生活要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注意及时调整自己的生活节奏。其次,培养广泛的兴趣和爱好,扩大自己的社会交往,把注意力从儿女身上转移到自己身上,使自己的生活丰富多彩,以缓解孤独感。再次,对较严重的“空巢综合症”老人,如有严重的心境抑郁、失眠,存在多种躯体化症状,有自杀观念和行为者,社区应及时寻求心理或精神科医生对其进行帮助,接受必要的心理或药物治疗。
【参考文献】
二、调查对象 衡阳市红旗村
三、主要过程及基本情况
走访的村户中留守儿童、空巢老人占全村人们的90%。多数留守儿童是由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养大,但甚至也有十岁左右小朋友独自一人居住在家中,自己照料自己的生活起居。家有老人的一般是奶奶在家照顾孩子,爷爷到山上的家里做农活、忙家务。由于常年干较重的农活,农村许多的老人身体不好,治病也需要花很多钱,对于原本就贫穷的家庭无异于雪上加霜。而少部分独自一人在家的孩子便是自己放学就赶回家做饭、洗衣服。与留守儿童交流之后,我们发现,他们和其他同龄的小朋友一样,十分需要父母的关爱,长期和父母分开都十分想念父母,特别是一些生活在离异家庭的孩子,见到父母的机会就更少。但是,他们并没有一味的抱怨,到了一定年龄,加上亲人的引导,各个都变得很懂事,主动承担家里的负担,很理解父母的难处,他们都会试着去面对现状,去承受这一切。
而在空巢老人之中发现老人尤其是独居老人,都缺乏安全感,一般陌生人都没法和他们沟通,这些老人很少与人交流。他们有些生活完全能够自理,也有生活保障,但是内心却充斥着孤独寂寞。心情郁闷、沮丧、孤寂,睡眠失调,平时愁容不展,长吁短叹,甚至流泪哭泣,常常会有自责倾向,认为自己有对不起子女的地方,没有完全尽到做父母的责任。另外也会有责备子女的倾向,觉得子女对父母不孝,只顾自己的利益而让父母独守“空巢”。但是很大部分还是比较理解子女的处境。
四、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在调查中发现留守儿童主要在学习、性格、心理健康方面相较非留守儿童而言存在一定的问题。
1、学习。在留守儿童中容易出现两极分化的情况,有的留守儿童能够体会到父母的艰辛,并且比较早熟,自我控制能力较好,能够主动积极地学习,学习态度端正,成绩优良。而有的留守儿童对学习表现出散漫、厌学、逃学的症状,遇到难题不会主动请教老师或同学,上进心缺乏。由于农村人口文化素质普遍偏低,监护人对留守儿童的学习上的辅导较城市少了很多。
2、性格。由于父母常年不在身边,留守儿童得不到父母对他们成长过程中问题的解答。在成长环境中,父母是第一任老师,所起到的作用非同一般,可对儿童性格的形成有着决定性的作用。而留守儿童的问题与父母存在着空间和时间的代沟,得不到及时的解决,也由于各方面的差异,使留守儿童缺乏亲情和家庭教育,让留守儿童容易出现自控能力差、孤僻、叛逆、自卑、内向等性格趋向。
3、心理健康方面。父母与孩子之间较少的交流与沟通,让留守儿童缺乏安全感,表现出的焦虑,对家庭状况、父母安全等的担忧,严重影响他们的心理健康的发展,易导致自暴自弃、孤僻、悲观的不良心理的形成。
(二)在空巢老人问题方面则面临一下几个挑战:
1、生活保障。在农村的空巢老人经济问题、生活质量、生活空间都受到严格的限制,我们应该更加关注他们。
2、日常照料服务。农村的空巢老人并不能保证日常生活有很好的照料,通常还必须帮着子女照顾一群孩子,因此在日常照料方面同样面临考验。
3、精神慰藉。毫无疑问,子女是照顾空巢老人的第一责任人。而子女长期在外不能尽到自己的职责,在某些方面就会让空巢老人感到孤独寂寞、在心理方面尤为空虚,精神慰藉得不到保障。
五、原因分析及建议对策
1、留守儿童
导致留守儿童出现上述诸多问题的原因是由于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缺陷,父母与子女缺乏起码的交流和沟通,监护人管理能力的限制等方面。虽然,在这样的情况下,浮出很多问题和不良现象,但是仍有许多留守儿童懂得如何处理自己学习和生活的关系,不但在学习中有着优良的成绩,在家庭中也能做许多力所能及的事,适当减轻家庭的负担,他们也是非常优秀的。
2、空巢老人
空巢老人的出现是生活困难与当前社会竞争的加剧造成子女离开家庭,虽然大部分年轻人有赡养老人的意愿,但为了获得更好的生活与教育和就业机会,不得不外出务工和学习,这是空巢家庭出现的最重要的原因。其次老年人与子女存在代沟造成空巢。三是子女不孝,对老人不闻不问。
在留守儿童和空巢老人的问题上,虽然原因出现了多样性,但主要原因是相同的,那就是由于生活等各种原因让子女不得不外出打工或学习,而打工又占了绝大多数,从而使他们无法与留守儿童进行交流,无法给予他们亲情和家庭的关爱,无法照顾孩子和老人,无法给予精神的慰藉。
根据以上原因的分析,作出几点建议:
1、加强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在法律、法规方面予以保障。特别是乡、村(社区)基层组织要将老年人、留守儿童教育和生活问题列入重要的工作事项。大力完善相关政策规定。
2、社会各界人士应给予留守儿童和空巢老人以更多的关爱。我国历来就有敬老、爱老和养老的传统美德。我们应当大力号召、动员社会各界多关心,多理解老年人,积极营造有利于空巢老人身心健康的良好社会氛围。在留守儿童方面,积极争取希望工程、各类基金会及企业捐赠资金,发动地方政府、企业家、民间组织协助募集资金,要让更多的人关注留守儿童教育工作,形成全社会共同关关心和支持留守儿童的良好氛围。
3、发展县域经济,将农民工留在家乡就业。如果农民工能留在家乡就业,那么留守儿童和空巢老人的问题就会减轻很多,子女就会有时间来照顾孩子和老人,无论是在经济、家庭生活方面还是在心理健康、学习教育方面都会得到极大的改善。
4、提高留守儿童的教育层次,激发其创新精神,改善农村教育环境。实现结对帮扶的良好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