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08 15:37:27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学校录播室汇报材料,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一、党务工作及政治学习方面
二、信息化建设方面
1、校园网线路维护更及时,保障上网服务,网络覆盖更全面。校园网全年线路故障及时处理,加班加点保障网络稳定运行,完成锅炉房(老干部)、二号楼五楼六楼辅导员办综合布线、求智楼所有房间接入、学生四公寓五公寓内网络施工等,提升网络覆盖。
2、核心网络优化整理,提升校园网安全稳定。加强核心网络管理,优化核心机房电源、线路、设备摆放,将原来的三层网络结构优化成大二层,提高管理效率降低风险故障点;清理整合设备,对超期设备进行断电、下架,加强虚拟化率、节约能源。
3、加强网络信息安全管理,发现问题及时处理。积极学习贯彻《网络安全法》相关要求,加强上网人员安全意识、业务技能培训,举办网络安全宣传周活动,充分发挥网络安全设备功能,对发现的安全事件及时处理,全年无事故。
4、提高网站、信息系统平台安全管理。门户网站、OA平台等主管平台全年值守,确保数据安全无事故。同时还帮助相关部门建设管理作风整顿网站及网络举报直通车系统、党代会网站、学院第二届“我最喜爱的老师”评选活动网络投票系统、信息公开网站、思想道德网站、解放思想大讨论网站等10余个网站平台建设、维护、使用培训等技术支持。
5、在OA办公平台建立“提升师生信息化水平”专栏,定期信息,提升学校整体信息化素养。
6、全年为各部门提供上门、远程技术服务600余次,解决各类疑难问题。
三、服务教学
现代教育技术中心承担着全校9个计算机教室、6个外语语音室、38个多媒体教室、2个录播教室及学术报告厅等近60个信息化教学场所的日常管理,负责对近800台(套)的教学设备进行管理和维护工作。。。。。
四、电教工作相关支持
1、完成学校布置的音视频录像编辑制作工作。包括院党课、冬残奥会冠军回家乡接机、芬兰商务代表团来我校体验冰壶、学院重大会议、运动会、新生开幕式、毕业典礼和、中东欧大学生嘉年华、等活动、四六级考试保卷全程录像、大冬会火炬接力活动接力和演出录像、哈尔滨之夏我校专场演出录像、冬残奥会冰壶代表团来我校交流录像、国家教育出版社的冰雪丛书,花样滑冰、冰球、高山滑雪单板滑项目视频制作、研究生考试出题录像,阅卷录像、人事处招聘全程录像等。
2、多媒体教室维护管理相关工作。包括:配合中心和厂家对两个教学楼教室多媒体设备换新的安装调试工作、维护第一、二号教学楼新旧多媒体教室设备110余件次(包括电脑软硬件故障、电脑系统重装、投影故障、电子白板失灵,等一系列使用过程中发生的问题)、报废年限久远无使用价值的多媒体设备、培训老师使用多媒体教学设备等。
3、学术报告厅使用情况。年度内各种大型会议,各系迎新见面会,学院党课、优秀运动员上课、高雅艺术进校园以及就业指导的各种招聘会等会议和学生活动使用报告厅共计300多次(多数是在中午、晚上和假期时间进行)、暑假为2022年北京冬奥会来我院学习交流使用报告厅提供服务保障工作、保障学工部和团委在报告厅组织的学生活动,其中大部分时间均为假期休息时间、杭州体育局代表团来我院学习交流、张家口体育局代表团来我院学习交流、利用休息时间配合厂家安装调试led屏幕等。
4、完成新闻专业课教学和新闻专业实验室使用管理工作。具体包括:完成体育摄影基础,体育摄像基础、体育摄影与摄像等专业课的教学工作任务,配合新闻专业进行实验课40余节,高清演播室、平面媒体实验室和非线性编辑实验室的安装调试工作,培训新闻专业师生实验室使用等。
五、完成学校部署工作方面
除了保质保量完成本职工作外,中心还对学校部署和临时安排的工作全力支持。具体包括:中央财政相关材料撰写与整理,省机要局建设保密传输系统项目相关工作,完成“**”、 “十一”期间网络安全值守、并每天向上级部门汇报,滑冰馆赛事网络直播相关技术支持,省教育厅网路安全检查相关工作等。
组长:XXX
成员:XXX,XXX,XXX
调研时间:3月19日---3月30日
一、高三二轮复习计划
1、专题训练
全国高考数学试题的一个显著特点是注重基础。扎实的数学基础是成功解题的关键,从17年高考学生反馈来看,平时学习成绩不错但得分不高的主要原因是:难题做不了,基础题又没做好,因此在第二轮复习中,注重课本的基础作用和考试说明的导向作用利用专题训练重视知识的交汇点;培养逻辑思维能力、直觉思维、规范解题习惯。
2、模拟训练
(1)精选习题,把握好题目的难度,增强题目针对性,所选题目以小题、中档题为主,且应突出知识重点,体现思想方法、兼顾学生易错之处。
(2)减少题目数量,加强质量
(3)明确模拟练习的目的,不但检测知识的全面性,方法的熟练性和运算的准确性,更是训练书写规范,表述准确的过程。
(4)查漏补缺,以"错"纠错,每过一段时间,就把"错题笔记"或标记错题的试卷有侧重地看一下。查漏补缺的过程也就是反思的过程,逐渐实现保强攻弱的目标。
(5)严格有规律地进行限时训练。特别是强化对解答选择题、填空题的限时训练,将平时考试当作高考,严格按时完成,并在速度体验中提高正确率。
二、备课活动情况
根据备课组计划及教师座谈,高三备课组本学期活动情况
1、2月28日高三备课组分配二轮专题任务,具体到每位老师承担的专题任务。
2、3月7日刘灿老师进行二轮复习专题公开课。
3、3月14日 研讨“江南十校”考试的得分明细,对重点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主备人:XXX,XXX,XXX,XX。
4、3月21日,研究学习《考试说明》《考试大纲》从中明确命题趋势。
三、听课情况
本次调研数学组共听了XXX,XXX,XXX,XX,XX,XX,XX,XX,XXXX等8位老师的课,具体情况如下
1XXX:语言清晰流畅,简洁生动,具有一定的感染力,能够创造性地使用资料,在质疑中探究,在探究中提高学生课堂上的参与程度以及主动探究知识的积极性。
2XXX:师生配合默契,学生的情绪高涨,在紧张的气氛下,既让学生获取了知识,又提升了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本节课内容过多,学生全部接受有一定的困难。
3XXX:准备充分,能够使用学生用书,抛开教师用书,在提高学生课堂上的参与程度以及主动探究知识方面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4XX:举一反三。准备充分,备课用心,多媒体运用恰当。基本功扎实,注重师生交流。但教学过程中应当在讲练同时适时总结规律,才能使学生有所提高,有章可循才能
5XXX:有很扎实的教学功底,师生配合默契,学生的情绪高涨,例题的选择能与高考试题接轨会更好。
6XXX:有扎实的教学功底,教学目的明确,例题选择贴近高考,但上课的激情不够,语言不能做到抑扬顿挫。
7XXX:重点突出,目标明确,课堂气氛活跃 能够引导和鼓励学生提出问题,但讲题时就题论题,知识点之间的连贯性不足,不能举一反三。
8XXX:对考点的把握准确,对教材和课堂掌控能力较强,能够充分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操作熟练。
四、学生座谈会
2018年3月21日晚上7:00—7:30在图书馆二楼录播室举行了高三学生座谈会,座谈会成员是各班的数学课代表,其中14班和23班没有参加,主要对作业批改、单元测试、学科课堂教学、班级管理四个方面进行了问卷调查。具体情况如下:
(1)作业批改情况:因高三第二学期以单元卷和模拟卷为主,故基本上没有课堂作业,课后作业以限时练为主。
(2)月考和周考,老师都能做到及时批阅和评讲,各班每月测试批阅情况: 1班 3-4次,2班4次以上;3班4次以上;4班4次以上,5班4次以上;6班4次以上,7班4次以上;8班4次以上;9班4次以上;10班4次以上,11班4次以上;12班1-3次,13班4次以上;15班4次以上,16班4次以上;17班4次以上,18班1-3次:19班1-3次,20班4次以上;21班1-3次; 22班 4次以上,24班4次以上;25班4次以上;26班4次以上.其中有21个班每月的单元测试批阅次数都在4次以上,(不含周考和月考)
(3)学科课堂教学 平时教学中大多数班级偶而使用或很少使用多媒体,其中XXX、XX,XXX、XXX老师经常使用。
(4)班级和学校管理 学生听课状态方面大部分班级学生都能认真复习,积极备考,但也有部分学生晚自习不学习,上课睡觉。
(5)寝室管理方面是:有3个班反映寝室管理状况一般;有10个班反映寝室管理状况较好;有13个班反映寝室管理状况很好.在寝室管理方面比第一次调研有较大的进步。
五、建议
针对目前高三学生的数学学习现状,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教师必须帮助学生完善学习过程。
1.建议老师仔细研读《考试说明》,把准方向。
2.学生要立足课本,夯实基础适量训练,及时补缺。
3.老师帮助学生梳理知识,锁定重点,精编专题。
4.学生要归纳题型,融会贯通。
为了适应教学改革和学校发展的迫切需求,我校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发作为“运动加阅读”办学特色的一个支撑点,提出了“习惯比知识更重要”的办学理念。历史一贯沿袭的课堂讲台式教学模式和规定性教学内容,局限了教师们开放的教学思维,而学生们也沿袭了传统的室内课桌式受教模式,禁锢了孩子们调查、合作和获取广义信息的技术能力。基于此我校依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特点,结合学校实际,在全校范围内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现就我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展实施的具体情况,从以下三个方面向大家汇报:
一、山高自有客行路,水深自有渡船人(开展情况)
(一)建章立制,研训结合
“教师能走多远,学校就能走多远。”学校要发展,建立一支既精于学科教学,又擅长课程开发,同时具备大胆的创新意识和强烈的责任意识的现代化教师队伍是关键。在开设课程的初期,学校成立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发和实施领导小组,建立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研组,形成了校长—教研员—指导教师的分层管理网络。先后建立和完善了《南乐县求实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管理制度》《南乐县求实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优秀教师评选制度》等。召开专门会议,认真研究部署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各项事宜。
1. 学习纲要扎牢根基。三月份接到创建任务以来,校委会就成立了学习专班,由校长任组长,为全校教师订购《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纲要》人手一本,开展集中学习培训,交流学习心得,为课程的实施打下坚实基础。
2. 组建队伍投入实施。开学之初,教务处针对教师进行了两项摸底活动。一是在全体教师中征集具备研究价值、意义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方案,二是组织教师就自己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领域所做的探索并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阐述自己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思考。目的在于了解教师课程实施的理念、经验、基本素质等情况。根据两项摸底活动的结果,我校确定了张根华、林琳、苗园园、薛贝贝等教师作为课程实施的骨干力量。无论是外出学习、听课,还是实践体验,学校尽量给他们创造学习和锻炼的机会。
3. 引导教师端正思想。在实施过程中,教师会产生种种不利于课程实施的思想,如:接受任务之初的畏难;开始实施时的困惑;与传统教法冲突时的彷徨... ...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门新课程,没有现成的教参教案,没有具体的教法学法,甚至很难找到供参考的资料,因此,为上好一节实践课,教师要利用大量的课余时间到生活中寻找素材,上网查阅资料,所耗费的精力和时间是无法计算的。每一个实践主题的完成,要组织并指导学生开展采访、调查、请教专业人士等校外活动,其麻烦之多,难度之大,也是毋容置疑的。以上问题的出现,学校领导没有急于求成,埋怨责备,而是设身处地针对老师们的想法、疑虑作出具体分析,有的放矢地和教师一起学习教学理论、更新教育理念。
4. 帮助教师掌握方法。起初,我校教务处先制定出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总体规划及学期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方案,然后又牵头组织各年级综合实践课程指导教师召开主题研讨会,确定本学期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部分主题,并与指导老师探讨拟订具体方案,指导各年级具体实施,在实施过程中,采用跟踪听课、访问学生、检查资料等形式督促和指导各年级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一年来,骨干教师逐渐在课程中成长起来,并形成了自己的教学特色。
(二)以点带面,小步推进
作为一门全新的课程,我们在实施过程采用以点带面,小步推进的方式逐步实施。起初,学校没有在全校大面积铺开实施,而是在二三四年级中确定一批骨干教师,确定几个班级,以小课题的形式,在小范围内实施。以这些班的经验和成果,逐步向前推进,带动全校教改。在活动的主题和内容方面,也体现了从低年级到高年级不断深入、拓展的过程。在实施过程中,我们遵循“行—知—行”的原则。在分阶段的实践活动中,我们及时总结经验,撰写阶段总结和论文,并把经验上升到理论高度,然后又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充实。这一过程既是教师收集、整理、核实材料、使自己的经验和教学条理化、规律化的过程,也是对课程实施工作的回顾与检查。这样,课程改革得以稳妥推进,教师实施课题的自觉性更强了,学生参与的兴趣更浓了。
(三)科学选题,实效取胜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本身具有综合性。它的基本要求是将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融合为一个整体,相互促进、相互推进。引导学生走出课堂,走向社会、走向自然,参与实践。基于上述要求,我们在确定综合实践活动主题时重实际、求实效,充分考察学校周边环境,考虑学生实际发展的需要及其年龄、心理特点,选择一些贴近学生生活,易于捕捉信息,便于收集资料的教学资源。紧紧围绕学生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与生活的关系,与社会的关系,与科学的关系进行。如根据南乐县是字圣故乡、文化之乡,我们确定了《身边的汉字》、《走进家乡的传统文化——南乐》、《我们的传统节日》等主题;又结合我校劳动实践基地确定了《我和蔬菜交朋友》、《来之不易的粮食》等主题;结合学校附近的文化馆确立了《赏民俗文化,悟艺术魅力》研学旅行等主题活动。
1. 整合课程全学科参与。综合实践活动广义的概念指学生在各个学科的学习中进行的实践活动,我们由此将课程的实施面拓展到各个学科中,开展学科延伸性的实践活动,如由语文引申的《身边的汉字》等主题,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确立的《人民币的认识》、《年、月、日》等主题,让每一位老师都有参与的机会,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实践的途径。
2. 开展社团活动培养实践特长。学校根据学生兴趣爱好,坚持教师“1+1”(上好一节优质课,带好一个学生社团)的发展思路。利用学校现有的教学资源和师资力量,并专门聘请校外优秀辅导教师,开设了器乐、语言、手工、科技、等六大类32个学生社团,按照一项一特色、一生一特长的原则,精心制定社团活动计划,规范社团考核制度。通过社团活动的开展,本学年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了发展,综合素质得到了提升,并于2020年12月31日成功举办了首届学生综合素质展演活动。
3. 利用身边资源开阔学生视野。学生实践的空间除了家庭、学校以外,更广阔的是社会,为了使学生更亲密地接触社会、了解社会,我们将综合实践活动与少先队活动结合起来。在设计方案的过程中,课题辅导教师互相商讨、共同完成活动。如:我们已进行的“我是校园志愿者”、“共享绿色新时代”等系列实践活动就是由课题组设计方案、政教处牵头组织、任课教师共同参与进行的。这些活动的成功举办为学校在家长中赢得了良好的声誉,学生也在实践中学会了学习、学会了合作、学会了做人。
(四)加强管理,制度规范
1. 以实施细则规范活动的内容。首先,我们组建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研究小组,做到领导重视、组织健全、结构合理、分工明确。其次制订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方案和总体规划。在广泛收集教师、学生、家长对活动的意见,认真审核他们所提出的活动方案的基础上,根据各年级的特点制订了分层次、分年级的实施计划,力求计划操作性强,活动内容科学规范。
2. 以监督制度确保活动的落实。每个月,教务处都会组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教师进行研究讨论,汇报一月来各主题活动开展情况,教师与学生的收获,存在的问题与困惑等。大家共享成功的经验,共商解决问题的办法,具体指导下次活动的实施。
3. 以激励制度促进活动的发展。每学期对老师设计的综合实践活动方案、教育故事、教案、小课题、论文等进行评比、展示。
二、小荷虽露尖尖角,已有蜻蜓立上头(取得实效)
综合实践活动以开放的课堂形式,丰富的信息容量,个性化的实践体验,越来越受到学生的青睐。它最大限度地拓展了学生的学习空间,为学生创造了亲密接触社会、体验生活的机会。在活动实施的过程中,学生从选取课题到构思方案,从查找资料到记录过程,从汇报活动情况到撰写总结报告......培养了合作意识,锻炼了实践能力,提高了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学会了在生活中学习,在实践中提高。
当然,在引导学生进行实践的过程中,因为没有固定教材、现成的教学参考资料,教师必须经过反复的思考、周密的策划;为了应对活动过程中,来自学生或实际生活的每一个具体问题,教师必须广泛的查阅有关资料,进行文化知识的储备;为了使活动更加吸引学生的参与,老师还要不断地创新组织形式、丰富教学手段。因此,在综合实践活动实施的过程中,教师的专业素养同样也得到了提升。
可以说,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有效实施,起到了培养学生、锻炼老师、推进课改、提升学校品格的作用。《相约传统节日》活动,学生学会了上查资料,建立自己的文件夹,领悟了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零食与健康》活动中,学生学会了如何进行社会调查,并在各项社会调查活动中,锻炼了与人交往的能力,提高了动手能力,培养了小组合作能力,使学生在了解和参与社会活动中,提高社会认识,丰富社会体验,为他们将来适应社会和创造美好的社会生活奠定了坚实基础。
三、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课程展望)
培养更多适应社会需要的创新型人才,已成为教育改革的重任。面对“创新”这个命题,柳州铁一中学从以下方面开展教育工作。
一、创新办学理念,转变育人观念
跨入新千年时,我校领导班子提出了“以能本管理促生本教育”的崭新办学理念。即通过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不断提高其治教、执教能力,以求得学生的最好、最适宜的发展。该理念的核心是以生为本,通过能动的、服务型的管理,满足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学校提出了“提高执行力”的要求,让教职员工集中精力打破将理念转化为行动之间的障碍;学校重点强调要“注重细节”,将理念落实到细致入微的管理过程中;学校通过报告会、校园网和校刊等,把“生本教育”的理念反复宣传,让教职工化为自觉的意识和行动。此外,学校还进行了“高中生人文素养培养”研究、高中“生本教育”策略与实践研究、民族地区示范性高中“生本教育”策略与实践研究等课题的研究学习。切实让“生本理念”推动学校的发展。
“能本管理”的最大收益是教师育人观念的转变。老师们不再对学生求全责备,而是根据学生的特长和兴趣,挖掘学生潜力,因势利导,引导学生走向成功。以我校今年保送北京大学的黄雨舟同学为例,他在初中毕业后,一门心思只想上职高。是被妈妈哄着进我校的,刚开学他就迟到多次,作业不按时完成,甚至根本不写,他还申请不上晚自习。他的班主任通过了解才知道,他经常泡在图书馆。常常忘了时间;作业只做新题,对做过的题目不感兴趣;不喜欢的学科,常应付了事,喜欢的学科,作业笔记记得工工整整;他想上职高,是觉得职高才有自由发展的空间。对于这样一位个性学生。学校和老师以宽大的胸怀给予理解与包容。我对班主任讲:特殊的学生要特殊对待!允许他不来上晚自习,学校的计算机工作室允许他随时使用。根据黄雨舟数学思维超强、对计算机兴趣特高的特点,我们指定了专门老师给他指导,并提供参加相关竞赛的机会。老师们充分尊重黄雨舟的兴趣爱好,极大地激发了他的学习热情。他在2009年3月广西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以《鼠标笔信号发射器》研究课题获得计算机科学类一等奖;2010年全国高中数学联赛,黄雨舟又以优异的成绩获得广西赛区一等奖,再次获得高考加分和保送资格。2011年,他参加北京大学保送生考试,以96分的数学成绩得到北大认可,被北大电子信息科学专业录取。
二、创新课程设置,培养探究意识
课程影响着学生的终身,有什么样的课程就有什么样的教育。早在2000年秋季学期,我校就在广西率先开设了研究性学习课程。我们具体开展的步骤有三个阶段:准备阶段、实施阶段、总结阶段。
在准备阶段,由学校确定课题,成立课题小组,以校长为组长,以教务主任、教科处主任和各学科骨干教师为主要成员,负责论证课题,制定研究方案。为了提高师生对研究性学习的认识,我们一方面组织课题组教师集中进行学习,一方面邀请研究性学习指导专家到校作专题讲座,还组织教师到上海、宁波等地参观学习。
在实施阶段,教师最初是指导学生进行选题、论证课题。学校每周安排两个课时,组织学生利用校园网和图书馆等资源,对课题进行充分的论证和展示交流。在课题方案确定后,学生按课题计划开展深入的调查和研究。研究的方式有以资料研究为主、社会实践为辅的文献研究式,有以校内研究为主、校外活动为辅的半开放式,有以校外活动为主、校内研究为辅的开放式,还有整个过程都在实验室进行的实验室研究方式,等等。不管运用何种方式,我们都强调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动手实践能力为主,引导学生大胆地设想、置疑,勇于去探索、实践。在学生完成调查研究任务后,开始进行课题总结,整理研究材料,讨论、撰写研究报告,用课件形式进行成果汇报和评比。
在总结阶段,我们收集、整理学生子课题资料,出版《柳铁一中研究性学习成果集》,将学生的优秀成果向新高一年级学生推广,而这对新同学顺利开展研究性学习具有导向和示范作用。
研究性学习开展十多年来,我们共编辑出版了4册学生研究成果集。2004年第一本成果集《磨砺出青锋》出版,得到了专家们的认可。同年,自治区教育厅编写《广西高中研究性学习教材》,书中收录的学生课题成果5篇,我校就占了4篇。
在研究性学习的基础上,我校还开展了科技创新项目研究和竞赛。我们的做法有三:一是在研究性学习中发现有价值的课题,安排老师进行一对一的重点指导,提高课题的科学性、针对性和实践性;二是通过与高校联手,让学生参与高校的研究活动,让高校老师或学生指导学生研究,提高学生项目的层次;三是利用家长和社会的资源,扩大科研视野,提升项目的研究水平。2010年,我校07级的曾政、王胤奎两位同学的两个创新项目在广西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均获―等奖,还人选全国决赛二等奖和三等奖。
三、创新社团活动,锻炼动手能力
创新教育的关键一环是学生要成为教育活动的主体。而学生社团完全具备这一条件。我们正是通过扶持发展学生社团,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校的文化建设中来。并在自身实践中获得创新体验和文化熏陶的。这些学生社团包括校园电视台、文学社、爱乐乐团、动漫社、街舞队、爱心社、环保小组等。在众多学生社团中,校园电视台就像一颗璀璨的明珠,格外光彩夺目。
我校的校园电视台创办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最早只是进行一些教学和学校新闻的录播工作,后来发现许多学生喜欢它。于是便扩大规模,更新设备,将电视台拓展为学生创新教育的―个新天地。如今,校园电视台成为了最受学生欢迎的社团,电视台由学生自任台长、记者、编辑,自主采编、播放、反馈。新招的高一新生在高二的“师傅”和老师的指导下,每人都要体验从创意、拍摄、配音,到后期剪辑制作的所有环节,学习电视制作技术的全过程。十年来,共制作节目200多期,在全国学生电视节目评比中获金奖的作品有15个,银奖12个,铜奖20多个。
四、创新科技平台,提升科学,素养
科技创新是时展的要求,也是国家民族复兴的重大课题,学校创新教育必须紧扣这一时代脉搏。我校的做法
是努力搭建科技平台,让学生感受科技前沿的气息,激发创新的激情。平台建好了,人才就不是单独地出现,而是成批地涌现。
信息学竞赛是我们最早打造的一个科技平台。早在1984年,当信息技术初见端倪时。我校就将计算机列入课表,同时成立计算机小组学习程序设计,1987年开始组队参加信息学竞赛,十三次蝉联广西团体冠军,2004年被自治区教育厅授予特别奖。
随着科技的发展,我校紧随科技的脚步于2005年成立了机器人工作室。这是―个更为开放的平台。机器人工作室的主要课程涉及机械制作和CAD机械制图、机械结构设计、电子电路与程序设计等。新颖实用的校本选修课程,吸引了大量对科技活动感兴趣的同学。其学习方式以任务驱动为主,将一个大项任务划分为若干小项,并与学科知识内容有机结合;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解决问题能力和动手能力,让学生体验“做中学,学中做”。这几年机器人小组学生在参加国际级竞赛中,获金牌3枚,银牌2枚,铜牌1枚,获国家级竞赛金牌11枚,银牌4枚,铜牌4枚。
2011年6月14日,《中国青年报》以《从丹麦王子手中领过奖牌的高中生》为题,大篇幅报道了我校“发明痴人”何兴平的事迹。2008级的何兴平学习成绩平平,但却酷爱创新发明,高考前一个月他还在研究改进他的“嵌入式系统的远程语音智能报警器”。这个发明,是他高一时提出的研究性学习课题,他家里曾因担心影响学习而给他种种限制,是学校科技工作室给予了他大力支持。他三年锲而不舍,最后取得了成果,获得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二等奖。今年4月,这个项目获邀参加丹麦青少年科学家竞赛,获得铜奖。
五、创新育人方法,探索培养模式
年度学校工作计划实用版1主题活动开展彰显学部教学特色,展示学部办学方向,所以,主题活动开展要做到,选题精致、形式精致、过程精致、目标精致。
1、国学经典:根据区教体局的具体要求,学部认真制定国学教育实施方案,落实“四个一”活动要求,每天晨读前20分钟的诵读,每周一课时的经典解析课,每月一次国学班队论坛,每学期一次高规格的成果展示。
同时采取“集中自学、课上课下、学校家庭、比赛展示”等相结合的方式深入推进,争取短时间内打造“国学教育”特色品牌。
2、语文主题学习:为实现语文课堂优质教育,学部借班队会、家长会、启动会、推进会等多种方式宣传推进语文主题学习,激发师生阅读与写作的兴趣。
每周三下午定为“语文教研日”,进行语文主题教学的引领、培训、提升,老师们在活动中不断掌握科学高效的语文教学方法,从而推动语文主题学习不断前进。
3、曾曦作文教学:本学期开始,我们倡导师生共学曾曦作文,老师更新作文教学理念,借助课题带动、课堂讲解、名作赏析及综合实践等方法,拓宽学生视野,优化写作方法,并适时组织开展学生作文展评、现场作文评比及优秀作文集出版等活动,实现学生写作水平的突进,逐步形成汤泉特色的作文教学体系。
4、校本课程建设:学部校本课程建设是在充分调动广大教干教师的积极参与,结合学校地域特点、资源优势、传统文化及学生认知特点的基础上组织开发实施的,经历了几个学年的积淀、修改、完善,基本成序列、见效果,我们现行的校本课程有《礼仪文化》(一二)、《松柏文化》(四)、《汤泉文化》(五六)。本学期,又组织骨干教师对《古琴文化》进行开发与编撰,争取利用两年时间,开发出具有时代特征的,汤头特色的校本课程,不断挖掘千年古镇的文化底蕴。
5、教师共同体活动:共同体是一种教师自发形成的教研组织,体现自主发展、分享体体验,成员之间有着崇高的理想,共同的愿景,学部成立“曾曦作文”、“国学经典”、“生活数学”等6个不同的共同体,主持人制定详细的活动方案、任务分工等,通过研讨交流、课堂探究,借助办公室、QQ群等,扎实推进活动开展并不断取得可喜成果。
6、高效课堂打造:做好“课前、课中、课后”三环节,向40分钟要质量,集中利用每年的三月份、十月份,对教师课堂教学高效化进行集中强化评比,成绩计入教师综合考核。
鼓励各学科实施课堂教学改革。本学期开始,数学学科开展“口算天天练”活动,课前三分钟为学生的口算练习时间,老师们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准备大量的口算练习题以备练习使用,从而有效提高学生口算和计算能力。
7、学部特色推进:根据学部地域特点,结合多年的提炼修正,最终确定学部特色为汤泉文化,与学校文化相一致的教研特色为汤泉五育教育,同时也进一步修订了“浸润教育铺垫未来”的办学理念,及与“温泉特质”相近的三风一训。
本学期,将致力于这项的工作的深入推进,不断打造区内知名的特色学校。
年度学校工作计划实用版2一、指导思想
人类社会进入二十一世纪,教育面临着更多的挑战。家庭教育是现代教育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加强科学管理,努力办好家长学校,提高家庭教育水平,促进家校联系,广开社会育人渠道,积极构建家庭、学校、社会一体化的教育体系,才能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德才兼备的跨世纪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工作要点
1、定时间、定内容,对家长进行家长学校讲座,结合创建文明城市,共创和谐社会,创建和谐学校。
向家长宣传党的教育方针,宣传新课程改革的有关精神。
2、宣传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
3、宣传以德育为核心,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帮助家长更新教育观念,树立正确的育人观,明确为国教子的责任和义务。
4、传授家庭教育的基本知识,指导家长科学教子的方法。
5、帮助家长提高思想道德、科学文化和教育水平,加强法制教育,规范家长自身的教育行为,促进孩子身心的健康成长。
6、形式多样性、开放式,提倡家长共同参与,发挥家长的主体作用,帮助家长克服“重养轻教、重智轻德、重身体健康轻心理健康”的倾向。
三、工作措施
1、家长委员会管理扎实有效。
2、落实"家长学校"的上课时间。
3、保证"家长学校"的学员的参与率。
每次上课前一周以内,发出书面通知,并及时信息反馈,家长可提前请假或调休,保证出勤率,并加强签到和点名制度。为进一步推进家校联系,开家长会时,下发调查问卷,来了解家长对学校教育的评价与建议、采用多种形式,丰富"家长学校"的活动。
①本学期初,根据学校工作安排及工作的连续性,周密制定好教学计划,做到有序实施。
②按计划认真实施。能注意理论联系实际,通过座谈,问卷等方式来加强调查研究,进行客观分析,并将改进措施落实到以后的工作中去。
4、抓好理论学习,切实提高家长的家教理论水平。
组织家长学习《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学校事故处理意见》等,向家长宣传《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使家长了解当前家庭教育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明确新形势下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了解当今的孩子有哪些迫切的需要,从而从孩子的需要出发,从家庭教育的实际出发,加强学习、更新教育观念,提高家庭教育的水平。
年度学校工作计划实用版3毫无疑问,学生成长是学校教育的重要落脚点,也是我校倡导的办学理念,作为教师,我们要有一颗发现的眼睛,鼓励的情怀,为学生搭建一个个特色鲜明、效果卓著的平台,让孩子们相互学习、展示、奋进,从而全面、茁壮、快速成长。
1、习惯养成教育:学部重视学生各种良好习惯的养成教育,包括文明礼仪、听说读写、一日常规等,结合宣传栏、班队会、风俗节日、活动月、各种活动开展等对学生进行面面俱到、潜移默化的教育,培养思想心理健康的孩子,实现“立德树人”的教育任务。
2、社团活动(农村少年宫活动):学部非常重视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满足孩子不同的兴趣,学部成立了书法、绘画、足球、电钢琴、科技制作等11个社团,这些社团成员在辅导老师的指导下,开展了一系列的活动,学部电脑机器人社团连年在省级比赛中获奖。
本学期开始,学部11个学生社团利用每周三下午两节课时的时间,集中进行特色活动。同时鼓励老师进行社团课程的开发与打造,逐步形成社团活动开展的宝贵经验。
3、重视国学经典、语文主题学习、曾曦作文教学:课中课外相结合,充分创设学生学习、展示的平台,让学生在学习中成长,在成长中体验学有所成的幸福感。
学部规定,每天早上7:30-7:50和每周一节传统文化课为国学经典诵读时间,每周三下午、周五早上晨读为学生语文主题学习活动时间,每周二下午为曾曦作文共同体活动时间。
4、语文“蓓蕾读书”和英语“读书节”活动:为营造读书氛围,学部重视校园文化建设,走廊墙壁上处处悬挂双语名人名言、读书格言,文化长廊中的“育人篇”“读书篇”以及“沂蒙精神教育”等更是激发学生对求知的渴望。逐步打造“书香”校园,创设“宜居、乐学”新环境。
5、课前十分钟书写:学部规定每天下午课前十分钟为学生练习书写的时间,四天语文、一天英语,重质不重量,安排专人指导点评,班级播放舒缓轻松音乐,让学生快乐书写,使每个孩子形成“字如其人”的良好信念。
年度学校工作计划实用版420x年我幼儿园出都取得了可喜的成就,作为幼儿园出纳,我在收付、反映、监督、管理四个方面尽到了应尽的职责,特别是在非典期间,仍按时到银行保险等公共场合办理业务。
在过去的一年里在不断改善工作方式方法的同时,顺利完成如下工作:
一、开学期间日常工作:
1、与银行相关部门联系,井然有序地完成了职工工资发放工作。
2、清理客户欠费名单,并与各个相关部门通力合作,共同完成欠费的催收工作。
3、核对保险名单,与保险公司办理好交接手续,完成对职工的意外伤害险的投保工作。
4、做好20x年各种财务报表及统计报表,并及时送交相关主管部门。
二、其他工作
1、迎接评估,准备所需财务相关材料,及时送交办公室。
2、为迎接审计部门对我公司帐务情况的检查工作,做好前期自查自纠工作,对检查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做好统计,并提交领导审阅。
3按照公司部署,做好了社会公益活动及困难职工救济工作.
在本年度工作中
1、严格执行现金管理和结算制度,定期向会计核对现金与帐目,发现现金金额不符,做到及时汇报,及时处理。
2、及时收回公司各项收入,开出收据,及时收回现金存入银行,从无坐支现金。
3、根据会计提供的依据,及时发放教工工资和其它应发放的经费。
4、坚持财务手续,严格审核算(发票上必须有经手人、验收人、审批人签字方可报帐),对不符手续的发票不付款。
年度学校工作计划实用版5新学期,根据区教体局学校工作要求,结合学校整体工作安排,立足西校部具体工作实际,为进一步贯彻教管教研一体化的“学部制”管理模式,完成教师不断成长、学生快速成才、幸福校园逐步创建的目标任务,经学部研究,特制定以下工作计划:
一、学部管理,精益求精寻发展
学部制管理模式,凸显学部工作的积极主动性、自主创新性,学部下设年级部,西校部具体工作模式为“学部+年级部”相结合的方式。
(一)强化组织建设:成立学部领导小组、工作小组,学部下设三个年级部(二、三、四),学部和年级部人员制定具体分工,学部具体负责学校整体工作的规划、安排、协调、督促、评价等,年级部具体完成学校工作的落实、推进、监控、整改、提升、存档等工作,学部与年级部既有分工,又要统筹,统一思想,开拓创新。
(二)优化制度建设:学部实行“依法治校”,靠制度强化、促进师生自觉性的养成,从而完成和谐校园的创建。为规范各项工作开展,学部不断修改、制定、执行如下制度,《学校安全工作条例》、《教师工作综合评价制度(试行)》、《学校班级工作评估条例》、《学校教师常规工作要求》、《学校骨干教师培养制度》、《学校青年教师专业成长规定》、《学校日常工作规定》等,制度的建立,指明工作方向,明确工作目标,同时进一步增加工作评估的公开公平、透明激励性,做到“制度面前人人平等”。
(三)夯实师德建设:不断组织全体教干教师学习《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河东区教师十条禁令》等教育法律法规,增加法律知识,提高守法意识;不断依托各种演讲、论坛活动,努力贯彻执行“依法执教”,懂得关爱孩子、保护孩子、尊重孩子,做一名孩子喜欢、家长认可、社会满意的优秀教师。学期末学部采取多种评价形式对全体教干教师进行师德考核,成绩计入教师综合评价,并推选出各级“师德标兵”予以表彰。
(四)重视安全工作:“安全无小事,责任大于天”,学部重视安全工作的开展与布置,做到有制度、有排查、有整改、有专人负责,落实“一岗双责”,强化“网格化“管理,制定各楼层、各科室、各时间段安全责任人,学部抓好师生上下学等管理、年级部做好学生一日常规等工作、班级做好学生节节点名等工作,事无巨细,用心就赢,全体教干教师提高安全防范意识,共创平安快乐校园。
(五)致力班级管理:班级管理是学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班级管理倾注了班主任老师的精力与心血,决定着孩子的健康与未来,关系到学校管理的提升与推进,因此,学部非常重视这项工作的引领、开展与评价,借助具体的《班级工作评估条例》,指定具体的学生中心负责人(卫生、纪律、两操),成立具体的检评小分队,对各个班级的日常工作进行督促、检查、评估。学部采取周公示、月小结、学期评优的方式对班级管理工作进行如实考核。
(六)抓实科室管理:根据国家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要求,对照学校专用教室配备标准,学部设立实验室、音乐教室、绘画教室、录播室等23个不同功能的专用科室,各功能科室用于正常教学、教师共同体活动、学生社团活动等,对教师教学技能提高、学生综合素养提升提供很大帮助,为加强科室管理、保障科室正常使用,学部安排责任心强,业务能力突出的骨干教师具体负责相应科室的管理,各科室负责人做好各室氛围的创设、制度的建立、学习过程的记录并做好卫生、设备维护等工作。
(七)精细过程监控:为规范学部精致管理,提升学部办学水平,不断开展各种科学可行的监控活动,例如,课程实施、教师课堂教学、教师考勤、学生作业等,不定时的随机实施监控并及时做好整改工作。各年级部负责人做好过程记录、材料存放等工作。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03(2013)13/15-0053-03
引言
新课程的启动昭示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积极推进和素质教育的深入发展,引发了教师角色定位的变革,对师范生的专业发展提出了新的挑战。师范生既是学习者,又是未来的教师,对于教师的专业生涯而言,教育专业的基本知识技能在这个阶段获得,基础的专业训练、专业道德的培养也在这个阶段进行。职前阶段夯实基础,可以有效促进教师在入职后的专业发展。而影响师范生专业成长的因素中,教师教育类课程的评价方式无疑是重要因素之一。因此,高师院校必须努力寻求新的、更有效的评价方式。
档案袋是一种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资料、成果等有目的的收集。20世纪90年代后,档案袋评价方式得到了深入研究,其成果被广泛应用于美国小学、中学、大学等各教育阶段,其后又迅速影响到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在我国,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的推进和教师专业化发展趋势,档案袋评价很快成为了关注的热点。作为发展性评价中的一种,对中小学生和教师档案袋评价的研究正如火如荼。但是,这个领域的研究和实践中却少有人关注另一个群体——在校师范生。本文就将探讨电子档案袋评价在师范生专业技能成长中的应用,构建师范生专业技能成长电子档案袋。
一、师范生专业技能成长电子档案袋含义
(一)档案袋和电子档案袋
“档案袋”(Portfolio)一词由Port(携带)与Folio(页码)组合而成,其本意是“带着走的作品集”,源于艺术领域,原指艺术家把自己满意的作品收集起来,带给委托人,希望通过这种形式争取展览或者出版。它也是艺术家保存作品、记录自己的艺术追求和艺术探索历程的一种方式,人们可以根据档案袋中的作品的变化沿革了解其成长过程。档案袋的这种功能引起了社会上其他领域研究者的注意,尤其是作为一种评价手段被广泛应用。随着电子技术的迅猛发展,“电子档案袋”(E-portfolio)应运而生。美国Helen C.Barren博士指出,电子档案袋是运用电子技术,档案开发者以各种格式(音频、视频、图片和文本等)来收集和组织内容和素材。2003年10月在法国举行的第一届电子档案国际会议(the First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the Digital Port-folio)中,大会组织者指出电子档案袋是与网上数据库接驳的扩展性、动态履历。并强调它记录的是个人在学习、工作中与自身能力有关的资料,为学生提供反思学业发展的材料以及与人共享知识的机会。可以看出,电子档案袋是在电子技术环境下,档案袋制作者通过文本、数码照片、动画、视听文件、超文本链接和超媒体等多种媒介来收集、管理、组织以及呈现个人的信息和学习成果。它依托现代信息技术,却不仅是技术含量的简单增加,相当于一般的纸质档案袋,电子档案袋节省存储空间,容易备份,便于携带,易于保存且存储时间长,易于接近,能提升制作者的计算机应用水平和信息技术能力。
(二)师范生专业技能成长电子档案袋
起初在教育领域中使用档案袋,主要用于收集学生认为能够证明其在一个或多个方面成长与发展的作品,以及同伴、老师、家长对作品进行优劣评价的文档。主要作用是为了对学生进行评价。1980年,加拿大大学教师协会首先出版了教学档案袋指南,将“档案袋”应用于大学教师评价。20世纪80年代末期,美国斯坦福大学教师评价项目组的J.巴顿(James Barton)和A.柯林斯(Angelo Collins)第一次探索和尝试了在教师教育中使用档案袋进行评价的可能性。
师范生专业技能成长电子档案袋是教师在职前的专业技能成长记录,它依托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平台,依据师范院校开设的教师教育实验型课程的教学目标,有意识地将师范生相关电子作品和资料收集,并由学生本人、同伴、教师等多方进行分析与考核。
二、师范生专业技能成长电子档案袋的形式选择
电子档案袋的制作形式可以是在计算机硬盘或者局域网服务器上用电子文件夹的方式存储的Word文档或其他格式的文件,也可以是在互联网环境下利用网站提供的空间传输的资料,还可以是利用专门的电子档案袋系统传输存储的资料。
师范生应该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确定自己的成长电子档案袋制作的具体形式。一般来说前两种制作形式更利于操作。学生可以以计算机硬盘上的电子文件夹作为自己的成长档案袋的主要形式依托,承载自己成长档案袋的所有内容,使之成为自己成长的资料包和助推器,然后有选择地选取其中一些内容,利用网络空间的形式,如:QQ空间、个人博客、网站主题帖等方式展示出来,通过网络平台进行交流和沟通,获取更为广泛的评价和帮助。在确定电子档案袋的制作形式的时候,还要思考将来的展示形式,并根据展示形式来确定相关档案的存储方式。
三、师范生专业技能成长电子档案袋的内容设计
(一)电子档案袋的构成要素
1.个人信息档案
个人信息包括个人的常规信息和个性信息。前者包括姓名、年龄、毕业时间及所学专业、教师任职资格证书、专业技术资格级别、实习简历记录(包括任教学年、学期、任课年级、班级、所任学科)等;后者包括个人教育理念和教育格言(可以注明不同的时间段)等。随着在成长过程中认识的不断深化,其信奉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格言也会有一定程度的变化和发展,其实反映的是师范生个体教学哲学的发展和变化。
2.个人成长档案
在这个专题中可以从规划、实施、总结回望的维度进行档案的归类整理。在学期个人专业成长规划中收集拟参加的进修或培训、拟阅读的相关书目、拟计划的听课或研讨等资料;在个人学习情况记录中收集所读书目、学习笔记、参加的讲座报告记录及心得、个人思考的随笔或杂记等资料。
3.学习评价档案
在学习评价档案中可以收集阶段学习的自我评价、教师评价、同学评价、学校管理者的评价,不同评价者的评价视角不同,评价内容各有差异,可以从不同角度提醒师范生对自我进行审视和思考。
(二)师范生专业技能成长电子档案袋内容结构
1.板块一(个人资料)
内容:个人情况简介。
具体项目:学号、所属系别、所属组别、手机、邮箱。
2.板块二(过程描述)
内容:教学语言表达技能(朗诵、演讲);形式:视频。
书写技能:毛笔字、钢笔字、粉笔字;形式:图片、视频。
课堂教学分类技能:讲解、提问、演示、变化、强调、导入、结束、观察倾听、指导合作,微格教案、微格教学反思文本,微格教学课件;形式:视频、文本、PPT、PPS、EXE等。
课堂教学综合技能:15分钟以上的模拟授课,教学设计、完整教案、教学反思,教学课件;形式:视频、文本、PPT、PPS、EXE等。
实习实录:普通课、汇报课、公开课,授课教案、听课记录、教学反思,教学课件;形式:视频、文本、PPT、PPS、EXE等。
3.板块三(成果展示)
内容设置与过程描述板块相同,所存作品为学生最喜欢的作品,有数量要求和限制。此板块为全校师范生共享空间。
4.板块四(作业评估)
内容设置与过程描述板块相同,所存作品为一定时段内学生最满意的、最符合课程要求的作品。此板块为受限板块,仅供教师浏览评价,做阶段成绩评分,为最终成绩提供一定依据。
5.板块五(他评板块)
内容:组内他评:浏览组内其他同学档案袋的一、二、三板块,可匿名评价二、三板块所有作品。
班级他评:浏览班级其他同学档案袋的一、二、三板块,可匿名评价二、三板块所有作品。
学校他评:浏览除本班外学校其他师范生档案袋的一、三板块,可匿名评价第三板块。
四、师范生专业技能成长电子档案袋的内容实施
在为每位师范生建立电子档案袋之前,首先建立学生互学互评小组。师范生进校之后,班级学生按5-8人一组进行分组,原则是各组都能有一位语言表达较为出色的学生和一位书写技能比较突出的学生。小组成员可以保持4年不变,也可以依据具体情况每学期进行一次调整。
教学语言表达技能:要求学生通过网上个人预约或班级集体预约,每月进入微格教室进行一次朗读或演讲训练并由自动录播系统进行录像,学生将所录视频转换格式进行压缩后上传。
书写技能:要求师范生从大一进校开始每日练字,每2周选择个人最满意的一张毛笔字和钢笔字作品进行拍照,将照片按规定尺寸大小上传。在照片上必须能清晰显示个人姓名和书写日期,同时,应有至少两位同学为其真实性进行证明。
课堂教学分类技能:该课程有5次课堂练习,在微格教室进行,实训内容超过8种课堂常用分类技能。学生在每次训练后应将视频、相配合的微格教案和微格教学课件整理上传。同时,也要不时地对微格教学进行自省和反思,并将这些思想形成文字上传,与大家分享。
课堂教学综合技能:主要有课堂练习和课外训练两个材料来源。课堂练习为教师教育实验型课程的当堂训练。课外训练次数可根据各学科不同情况而作下限规定。课内课外的实践训练均在微格教室完成,所生成资料有训练视频、相关完整教学设计或教案,这些材料均要上传到电子档案袋内,文件名为“时间+实验课程名(或课外)+课题”。同时,学生应定期写教学反思。
实习实录:实习是理论联系实际的关键环节,师范生必须要进行实习。实习期间会生成丰富的材料,如授课视频、授课教案、听课记录、教学小结等,学生对这些材料作系统的收集整理并上传到电子档案袋,使实习中的教育教学活动及时得到教师的指导、同学的评价,强化实践教学,进而形成一个庞大、实用的资源库,为学生的专业发展提供支持。
五、小结
本文通过将电子档案袋技术应用于师范生培养,构建师范生专业技能成长的有效评价方式,并提出一定实施策略。要真正实施和推广电子档案袋评价不仅是时间和技术的问题,更重要的还要转变教育教学观念和方法形成习惯与意识。另外,师范类院校及社会要努力为师范生电子档案袋评价方式的实施和推广提供良好的技术和资金支持。
[参考文献]
[1] 李莉.电子档案袋——初任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路径[J].教师教育,2011,(12).
在整合研究过程中,每所实验学校根据自身的资源,开展具有特色的整合研究。例如,北大附小结合北大数字图书馆资源,开展“禁毒宣传小讲堂”系列活动;五一小学利用参观禁毒基地,邀请家长进入学校开展社会大讲堂等多种形式,引领学生深入了解预防教育的内容,并以演示文稿的形式展现学生的理解和认识,实现两个学科教学目标的落实;北航附小在创建博客的过程中提高了学生对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的认识;东北旺中心小学引导学生通过发送电子邮件、创建和使用博客等方式向身边的人宣传垃圾分类、绿色出行、低碳生活等内容;理工附小通过引导学生撰写调查报告了解身边的环境;育鸿学校通过制作电子报刊,增强了安全意识,掌握了一些防范措施和逃生方法……在实验中,通过研究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在解决专题课程授课质量问题的同时,提高了信息技术教学的实效性。
结合学校优势资源开展课程整合研究
北京大学附属小学 何立新 李岩
结合北大数字图书馆资源,开展“禁毒宣传小讲堂”系列活动
在结合地方课程开展预防教育的过程中,北大附小根据学校的信息特色,倡议学生以北京大学数字图书馆作为搜索资料的重要途径,进一步深入研究预防知识,并扩大教育面向的对象范围,向全校学生开展宣传,开展“禁毒宣传小课堂”活动。
系列活动一:利用少先队广播进行意识渗透
厚积而薄发,如果没有对知识的感性认识,就无法激发学生的认知需求,无法引起学生内心深刻的思索。活动要有一定的法律知识基础和研究环境。教师利用每周一下午班队会时间和中午广播时间,在全校范围内进行广播宣传,向学生普及预防的常识,宣传“禁毒宣传小讲堂”活动,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
系列活动二:利用信息技术课进行案例研究
只有对预防形成自发的认知,才能真正在行为上得以体现。因此,除了在课堂上介绍预防知识之外,组织学生形成研究小组,利用课下时间主动研究、分析法律案例,自发学习、深入探究,为最后的“禁毒宣传小讲堂”做准备。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利用北大数字图书馆收集、筛选资料,利用网络向法律专业人士请教课堂的重点,并用各种数字化手段,如画电脑画、制作PPT演示文稿、制作宣传小报、拍摄视频等,向其他学生汇报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
系列活动三:开展“禁毒宣传小讲堂”活动
教师组织所有学生参与研究,然后从小组合作研究的成果中筛选出优秀案例,对案例进行合理规划与整合,成为“禁毒宣传小讲堂”的基础材料。在学生自愿报名的基础上分配角色,将扮演不同角色的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分头准备。在“禁毒宣传小讲堂”中,学生阐述自己的观点和展示优秀作品,也可以根据作品内容拍摄成小电影。教师指导学生演讲和表演,在全校进行直播或者录播。
系列活动四:制作“禁毒宣传小讲堂”活动主题展板,进行全校展示和宣传
在开展“禁毒宣传小讲堂”活动的同时,教师和学生及时整理、搜集相关的图片和文字资料。在每一节小讲堂结束之后,由学生自行设计、制作“禁毒宣传小讲堂”相关的主题展板。在学校的阳光大厅进行展示、宣传,加强“禁毒宣传小讲堂”活动的宣传力度,更强化了全校师生预防、远离禁毒的意识。
开展课程的实践研究,探究了解学情的新模式
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我们不停留在教育教学理论研究的阶段,更加重视整合教学的实践探究,把理论与实际教学真正结合起来。北大附小独立承担了地方课程《四课》的教学设计和海淀区信息技术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整合的方案。
1. 明确“前测”思路,精心设计课程,实现“生本”教学
为了更有效地把握学情,做到教有所依、有的放矢,我们在每一课独立设计了教学前测。教学设计从学生入手,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准确地把握学生的真实状况,从而开展更有针对性的教学活动,实现“以学定教、顺学而导”的思想。对学生进行前测主要采取的是课前座谈与课上网络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式,精心设计具有连贯性和系统性的地方课程。以下是北大附小承担的地方课程《四课》的教学设计。
2. 总结前期研究,展示课题成果
随着对课题研究的深入,我们在研究后期对整合课程的设计进行反复地修改,力求能体现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实质特点,即在多媒体和网络为基础的信息化环境中实施课程教学活动、对课程教学内容进行信息化处理后使其成为学习者的学习资源、利用信息化加工工具让学生进行知识重构。
借整合东风 扬课改之帆
北京海淀区五一小学 张雪刚 庞盛
五一小学在北京市中小学地方课程与信息技术课程整合项目的带动下,通过北京市主题教育“预防教育”与海淀区信息技术课程整合实验,进一步推进信息技术与北京市地方课程及其他学科整合,形成具有五一小学特色的信息技术校本教材。
参观禁毒教育基地,初步获取信息素材,将信息技术与德育有机结合
2012年3月,五一小学五年级师生来到北京市禁毒教育基地,参观了禁毒教育展览。
学生们在聆听讲解员讲解的同时,参观了橱窗中的展品,还向讲解员学习了“参与禁毒,人人有责”的手语,并就相关知识点进行了提问和讨论。在参观过程中,学生们被形象、生动的雕塑作品、实物展品以及“鲜花与蛇”等互动游戏所吸引,这一活动为学生创设了感性的、理想的学习环境,使学生们体会到什么是以及带来的危害。这次参观活动不仅是一节生动的预防宣传教育课,同时达到了思想品德教育的目的。学生们还纷纷把展品的文字说明、实物以及禁毒手语用照相机和DV机拍摄了下来,获取了初步的信息资料。
利用多方资源,开展社会大讲堂,确定研究主题与方向
五一小学学校规模较大,家长资源丰富。学校利用家长资源搭建了能够拓展学生视野的“社会大讲堂”。 在筹划“社会大讲堂”活动时,信息技术教师结合将要进行的“演示文稿制作”学习,提前布置好任务,使学生带着问题参与到活动中,有针对性地记录感兴趣的内容,初步确定自己的研究主题,为形成自己独特的演示文稿作品打好基础。学习任务布置之后,学校邀请了北京市人民检察院第一分院以及海淀区禁毒大队从事法律工作的家长走进“社会大讲堂”,他们带来了鲜活的案例与学生们一起分享。生动的案例、精彩的讲解,将枯燥的预防知识转变成学生易于接受的形式。这样的活动引发了学生多角度、多层面的思考,使学生确定了各自的研究主题与方向。
夯实课堂教学,提升学生处理和应用信息的能力,凸显课程整合优势
通过参观禁毒教育基地、专家讲座等课外活动,信息技术教师适时适度地点播引领,使学生在自觉主动的参与中,产生了与同学交流分享的强烈愿望。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由教师发挥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的作用,培养他们处理和应用信息的能力。在信息技术与预防教育整合的课堂教学中,体现出既帮助学生形成对的正确认识,又使课堂成为学生学习交流和展示认知成果的技术平台的特点。
课改实验实施过程中,项目组专家以及海淀区信息技术教研室教师多次来校进行指导,为我们明确了目标,解答了阶段性的困惑,为实验的开展提供了理论支撑与帮助。最终使五一学校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绽放了新的活力,凸显课程整合的优势。
结合学校科技节,提升学生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落实德育目标
学习的目的在于学以致用。我们充分利用交流、展示等学习环境要素激发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培养他们应用和发表信息的能力。结合学校科技节活动,信息技术教师将学生制作的演示文稿作品制作成展板,并通过班级作品展评,选拔出禁毒志愿者,向其他年级同学进行禁毒知识宣讲,从而实现由“远离”、“拒绝”向通过使用信息技术手段“参与禁毒宣传”的逐步转变,树立社会责任感,达到知、情、意、行的高度统一。
整合课程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化,具有可充分拓展的课程空间,这些优点无一不让我们感到欣喜,但我们深知课程改革任重道远,我们刚刚启程,期待更多同行和我们一起走在课程改革的路上。
网络:开拓课堂教学新模式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附属小学 方东
小学“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的教学就是要根据小学生的各种发展需求,引导学生从家庭、上学路上、社区中发现环境问题,尝试研究身边的事物和现象,并从中获取知识、提高能力,引发学生思考,在解决问题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可持续发展的意识,逐步养成可持续发展的行为习惯和生活方式。
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网络教学是一种全新的教学形式,不仅能够处理各种媒体信息,实现人机交互功能,而且能够将多媒体信息资源在互联网上传递与共享,从而形成一种理想的学习环境,为学生们对“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的学习提供了一个平台。
运用网络广播教学功能提出新需求
如教学六年级上册《绿色环保宣传——创建博客》一课时,教师利用网络广播功能,回忆了前几课与别人交流的方式:小组合作、QQ聊天室、电子邮件等。接着提问:“还有环保的与别人交流方式吗?”学生回答:“飞信、博客、微博……”这时,教师提出今天的任务是:我们要更广泛地宣传环保知识,创建属于自己的博客。
在创建博客过程中提高学生对“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的认识
当学生对博客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后,教师便可以布置任务:在网上建立自己的博客;博客建立后,将《绿色家庭环保公约》发表在自己的博客上,在发表过程中学会博客的使用。同时,在阅读其他同学的博客时既可以借鉴别人的公约内容,又可以学习“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的知识,提高对“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的认识。
在博客展示中加深学生对“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的认识
在博客展示过程中,教师能够利用网络广播将每位学生的博客通过“学生演示”展示给全班同学,并请他读一读自己的博客内容。在阅读过程中,加深对“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知识的认识,从而达到巩固知识的目的。
小学信息技术学科和“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整合的教学,通过发挥信息技术教学的优势,促使教师由以前的“讲”转变为“导”,将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创造一种良好的学习环境,形成小学信息技术学科教学和“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教学的有机整合。
利用信息技术整合优势
促使学习效能最大化
北京海淀区东北旺中心小学 苏岩
研读教材,恰当选取整合内容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必须重视结合学科领域的特点、教学目标的要求,应用信息技术创设教学环境,整合有关课程资源。在北京市地方课程《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教育》教材中涉及了许多相关的社会热点焦点问题,同时又与学校的主题活动、校园景观寓意不谋而合,因此我们决定将六年级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发送邮件”与“创建、使用博客”等教学内容与之有机整合,让学生从身边的现象、活动入手,在加深对环境保护的认识过程中学习信息技术,同时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增强其环保和可持续发展意识。
合理应用,课堂凸显整合优势
“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教育”的主题教学以学生生活中的实例为基础,引导其对“绿色、环保、低碳、可持续发展”等内容开展讨论和探究。信息技术作为一种工具和途径,可以将讨论和探究开展得更加深入和有效。我们让学生在课前搜集绿色家庭的相关资料,在课堂上抛出“什么是绿色家庭?”“你们的家庭是否属于绿色家庭?”“怎样做才能成为绿色家庭?”等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情况和搜集到的资料,利用即时通讯工具阐述自己的观点,引发讨论,进而形成共鸣,使接下来深入的交流变得顺理成章。
学生针对不同的环境问题进行探讨,并通过发送电子邮件、创建和使用博客等方式向身边甚至更多的人宣传垃圾分类、绿色出行、低碳生活等内容。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能够主动使用已有的知识来搜集、整理、加工、传递信息,不再只是为用而用。
巧妙延伸,促使学习效能最大化
通过学习,学生对“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有了初步的理解,同时也认识到利用网络交流工具能够扩大宣传范围,引起更广泛的关注。为了将教学内容得以延伸,我们安排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对学校的太阳能集电设施、垃圾分类回收活动进行深入的了解,将整个过程发表在自己的博客上。这一安排得到了学生们的积极响应,相关内容在博客上不断更新,资料性内容逐渐被身边的实际问题取代,关注度节节攀升。在学期末,精心组织学生开展了“东北旺中心小学绿色长廊——优秀博客展评”活动,通过加关注、写评论、网络投票等方式,号召更多的人参与进来。学校全体学生的参与率达到60%以上,三到六年级参与率达到了75.2%。经过整合的教学内容在活动中得以有效延伸,学生利用网络工具表达和交流信息的能力也得到了充分的发展,为其进行其他的学习和活动奠定基础,这些都使得学习效能最大化成为可能。
利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的意识
北京理工大学附属小学 王杰
从小培养学生的环保与可持续发展的意识
理工附小的“手拉手地球村”成立于1998年,14年来,学校坚持每月回收一次,将可回收的资源再利用,通过向学生讲解地球变暖的知识,认识地球形态及现状,以保护环境、节约回收、帮助伙伴为主题,以环保教育和组织环保实践为目的,开展了一系列主题鲜明、内容丰富的主题班队会。学生将多年来的成果汇总,建立了关于地球村的网站。学生通过网站,更多地了解了环保知识,在环保方面人人争做“环保达人”,从小树立了环保意识。
利用信息技术课撰写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的调查报告
众所周知,北京的生态问题非常严峻,我们面临节约用水、节约能源、垃圾处理、合理绿化等一系列问题。要想找到问题的答案,可以采用调查研究的方法。教师布置调查任务,力求多给学生发散思维的空间,让他们自己发现问题并确定研究方向。在实施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做事的计划性,不盲目地去为完成任务而完成任务,学会分析问题,练习设计方案;指导收集资料,明确调查方法,以小组合作的方式来完成。教师带领学生通过上网查阅有关资料,收集素材,并对搜集的资料进行分类管理。其中一组针对北京理工大学校园内的环境进行生态调查,撰写了调查报告《关于北京理工大学生态环境的调查与研究》。通过调查研究,学生了解了自己所居住的环境,提高了运用信息技术设计调查问卷、处理调查数据、制作调查报告的能力。
重交流,培养学生的相互学习与合作的意识
信息技术与地方课程整合,并不是仅仅把信息技术作为辅助教学的工具,而是强调要把信息技术作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和情感激励的工具,利用信息技术所提供的自主探索、多重交互、合作学习、资源共享的学习环境,把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使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在整合过程中得到有效的锻炼,这正是创新人才培养所需要的。
展示《调查报告》是孩子们最喜欢的教学内容,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汇报本组的调查结果,认真倾听他人的汇报,对一些有争议的数据结果,大家会认真讨论,评价的内容也越来越准确。一方面,从调查报告的过程与结果去分析是否合理,另一方面,学会了从技术与制作方面进行分析与评价。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评价极为重要,它是学生再提高的前提。选择的题目不一样,评价的方式及内容就不一样,教师要充分做好课前准备,有些课题需要教师提前查找相关资料,给学生一个满意的答复。在这个过程中,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有了意想不到的收获,它让信息技术更好地为人类服务,促进了师生的可持续发展。
乘课程整合东风 为生命安全护航
北京育鸿学校 李效庆
立足信息技术课堂,找准契合点
北京市地方专题课程涵盖预防、安全应急与自护、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等内容,每册教材独设一个专题。在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下,信息技术课程的模块化结构使得任务载体选择范围非常灵活。两种课程的特点为整合找到了契合点。针对学校特点,我们选择六年级信息技术同“安全应急与自护”专题开展整合研究。
教学中,通过学生用Word软件制作电子报刊,以安全专题课程为任务载体开展整合。首先,教师在交流中引导学生充分利用互联网进行搜索,找到大量意外伤害或自然灾害案例和数据统计。学生切身感受灾难降临时生命的脆弱,而儿童则是主要受害者。然后,教师展示印尼海啸中一名10岁的英国女孩通过自己课上所学知识提前发现海啸前兆,挽救了几百条生命的案例。使学生懂得了灾难虽然可怕,但并非不可预防或逃生。
在此之后,学生开始制作电子报刊,搜索、保存和整理资料,进行素材准备,综合应用Word软件的技能,完成报刊制作。其间,学生之间以小组为单位团结协作,在教师的点拨与帮助下,共同完成了电子报刊作品。在同学们的提议下,将优秀作品利用校内显示屏、橱窗等进行展示,在全校宣传安全知识。
实现学科优势互补,拓展新视野
通过信息技术与安全专题课程的整合实践,避免了专题课程课时安排随意、无法保障的现象,为其找到了实施的园地。同时,为信息技术课程的任务载体拓展了新视野。学生利用网络搜索,对找到的数据和案例产生了更深的思考。学生在利用信息技术完成电子报刊的过程中,对搜集的信息不断进行筛选、加工和梳理,并用所学技能予以整体呈现,其规划设计、技术应用、审美能力在报刊的制作过程中得以展现,学生的综合素养得以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