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专业技术人员总结模板(10篇)

时间:2023-03-08 15:37:49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卫生专业技术人员总结,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卫生专业技术人员总结

篇1

2011年广西相继出台了《加快中医药民族医药发展的决定》、《壮瑶医药振兴计划(2011-2020年)》等政策,要将中医药民族医药打造成为广西千亿元产业,努力建立起结构合理、功能完善的广西中医药民族医药“311”发展新格局。广西要实现中医药民族医药发展的中长期目标,需要全方位认识广西中医药人力资源的现状。笔者参与2010年全国中医药基本情况调查(广西部分)工作,综合数据,对目前广西中医药人力资源状况提出以下认识。

一、广西中医药事业所处环境和地位

在广西,现已查明的中草药品种有4623种,仅次于云南位居全国第二,中医药市场前景广阔。随着中国-东盟博览会永久落户南宁和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启动,广西将作为中医文化对外发展的重要窗口。

广西的区位优势和经济环境为中医文化发展奠定了有力的基础,中医事业蓬勃发展还依赖于中医技术队伍的配置,也就是中医人力资源结构配置。面对有力的外部环境和中医发展趋势,构建适合广西中医发展的中医人力资源结构对广西引领东南亚中医发展事业来说有着不可替代的现实意义。

二、广西医疗机构中医药人力资源结构现状

1.广西医疗机构分类情况

根据2010年广西中医药基本现状调查数据显示,广西全区中医、民族医机构共26108个,各级医疗机构共分为中医医院、综合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服务站、中医门诊部、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等八个类别。

2.中医药专业技术人员占总医疗技术人员比重

全区医疗机构中卫生技术人员共197146人,中医药专业技术人员共21674人,中医药专业技术人员占卫生技术人员总数的11.0%,中医药专业技术人员比例偏低。其中中医药专业技术人员比例最高为50.5%的是中医医院,这主要是由于中医医院以提供中医药卫生服务为主,对中医药专业技术人员的需求量较大。

全区城市医疗机构的中医药人力资源平均比例为13.12%,社区医疗机构的中医药人力资源平均比例为21.9%,农村医疗机构的中医药人力资源平均比例为6.74%,全区医疗机构的中医药人力资源比例均偏低,足见我区在卫生事业的发展上还不够重视中医药,导致全区医疗机构的中医药人力资源比较匮乏。这极不利于广西医疗机构中医药的发展,也影响着广西中医药事业的进步。

3.中医药专业技术人员学历结构分析

在城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中,本科和大专学历的中医药专业技术人员数占较大比重,是城市医疗机构中医药服务的主力军和中坚力量。硕士及以上学历的中医药专业技术人员绝大多数集中在城市医疗机构;社区医疗机构的中医药专业技术人员学历结构比例较均衡,主要由本科、大专、中专及以下学历构成;农村医疗机构的中医药专业技术人员学历以大中专文凭为主,中专及以下学历的中医药专业技术人员占卫生技术人员总数的70%左右,中医药卫生技术队伍学历普遍偏低。

具有本科以上较高学历人员数从城市到农村依次递减,多是集中在城市和社区,而大中专学历人员则依次递增,坡度明显,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城市中医药人才拥挤和农村缺医少药的基本现状。

4.中医药专业技术人员职称结构分析

广西医疗机构中的中医药高级专业技术人员比例较少,职称主要分布在初级和中级,而本应成为中医药卫生技术队伍中坚力量的中级职称人数比例也相对偏少。全区医疗机构中有将近一半的中医药专业技术人员存在无职称的问题,主要原因在于中医药的基本文化特性使得这一专业技术在传承上允许师承制,即德高望重、有专业学术修为和精通中医药专业知识的老专家在有关部门的合法授权下可收徒教学,不需要经过正规的传统教育,也不需要按一般的程序进行职称评定;其次,村卫生室、中医门诊部等以私营为主要运营模式的基层医疗机构中医药专业技术人员很大一部分属于确有专长人员,即未经过正规的传统中医药教育而在长期实践经验中总结出一套确实行之有效的中医药治病方法,能为病人切实解除病痛的民间中医药专业技术人员,这类人员大多无职称。

广西中医药高级专业技术职称主要分布在城市医疗机构,从城市到农村依次递减,无职称现象较普遍,以社区和农村为主。中医药专业技术人员在城市、社区、农村的职称分布情况与学历情况较相似,都存在着高学历、高职称人才集中在城市医疗机构,而农村基层的医疗机构中,中医药专业技术人员普遍存在学历低的情况,城乡差距大。

5.中医药专业技术人员年龄结构分析

广西医疗机构的中医药人力资源平均年龄为39.14岁,平均年龄结构较为合理。这一年龄层次的中医药人才在专业技术水平上都有较高、较稳定的发挥,在工作心态和心智上都偏向成熟,能够较理智地看待问题,有利于中医药专业技术工作的开展。但我区医疗机构的中医药人力资源在39岁以下的年轻后备力量略显不足,不利于年轻人才的储备,年龄结构分布有待优化。

三、广西医疗机构中医药人力资源结构中存在的问题

总结广西医疗机构的中医药人力资源基本现状,广西中医药人才队伍朝气蓬勃,中医药事业发展势头强劲,前景看好,但也同时存在着问题,亟待解决和优化。

1.城市中医药人才过剩,分布方式不合理

广西城市地区中医药人才市场趋于饱和,供需矛盾尤为突出,中医药毕业生在城区就业困难却不愿意到县级或基层单位发展,使城市地区滞留大量中医药技术人才而得不到有效利用。许多本科毕业生选择考研以暂缓就业压力,但这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中医药人才的就业矛盾。

2.社区中医药人才缺乏系统培训,专业素质不高

我区的社区医疗体系还有待进一步完善,重点体现在卫生技术人员的配备不足,难以满足社区居民队伍逐步扩大的基本现状;社区卫生技术人员中仍然存在着无学历、无证上岗的现象。社区医疗服务机构的在职专业技术人员中,接受全科医师培训的仍占少数,医生的专业技术发展受到限制,不利于社区医疗服务事业的推进。

3.农村中医药人才紧缺,待遇不高

广西的农村人口比例超过80%,卫生人才比例却最低,大部分农村地区缺医少药现象严重。基层中医药人员收入普遍偏低,发展机会小,中医药技术人员的根本利益得不到相应的保障,导致中医药人才流失严重,出现青黄不接的现象。

另外,基层中医药人力资源专业水平普遍偏低,存在中医药技术人才学历偏低、医学基础薄弱、专业知识面狭窄等情况,无学历人员从医现象也较为严重,与当今农民日益增长的医疗卫生需求不相适应。

自治区为了加快中医药产业发展实施了“中医药民族医药人才队伍建设工程”等中医药发展的工程,加快中医药民族医药人才培养,推动中医药民族医药千亿元产业发展,加强中医药民族医药对外合作交流,将有效解决中医药人力资源发展的瓶颈,实现中医药事业的大发展。

参考文献:

[1]左延莉.广西卫生人力资源配置现状与预测研究[D].南宁:广西医科大学,2002:34-35

[2]申卫国.湖南省卫生人力资源现状与对策研究[D].长沙:中南大学,2006:82-85

篇2

【中图分类号】R-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5)03-0226-01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水平的整体提高,人们对于健康和保健的要求也在逐渐的增加,在这种情况下,越来越多的妇幼保健机构不断的发展壮大,希望可以满足人们对于保健和健康的追求。其中,对于妇幼保健的专业技术人员的需求在逐渐的加大,而对于妇幼保健专业技术人员的队伍建设就显得非常重要,培养专业的妇幼保健人员,不但可以满足人们对于保健的要求,同时也可以提高医疗卫生系统的整体水平。在本文中主要通过对于目前我国妇幼保健人员的专业技术情况及构成进行分析,对妇幼保健专业技术人员的素质和能力展开讨论,为妇幼保健机构的逐渐完善提出合理性建议。

1 妇幼保健工作的特点

妇幼保健工作主要是以保证患者的健康,促进患者早日康复为主要目的。妇幼保健工作具有其特殊性及限定性,是在卫生医疗系统中比较特殊的一个位置。对妇幼保健工作的管理主要是提高妇幼保健专业人员的素质和能力,对患者采用科学的现代化的护理技术在提高患者的健康。妇幼保健工作的主要特点是以妇幼保健工作为重点,以妇女和儿童为主要的服务对象,实行的以计划生育工作为中心的卫生工作,并且这项工作在妇女以及儿童的生命中进行周期性的服务。

2 妇幼保健工作的质量要求

妇幼保健工作的主要工作质量要求是提高专业人员的专业技能,保证工作人员尽快的适应工作。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具有专业技术知识、较强的工作能力、较高的工作水平的技术人员参加到妇幼保健的工作中,这有助于提高妇幼保健工作的服务质量。同时及时的对工作经验进行总结,以达到提高专业水平的目的。

3 妇幼保健专业技术人员的素质和能力要求

随着我国社会现代化建设和发展的需要,人们在生活水平方面的提高,人们对于妇幼保健工作的要求也在发生着转变,对于妇幼保健工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人们对于妇幼保健的工作人员不但要求具有较高的专业技能,同时对工作人们的心理素质、专业知识及道德素质都提出了比较高的要求。专业的技术人员不仅要热爱自己的工作,同时也要具备为患者服务的态度,要保证患者得到满意的治疗效果,同时对以往的医疗保健模式也要改变。在这种外部环境的要求下,妇幼保健的专业技术人员除了要较好的专业技术知识储备外,还要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道德水平,只有这样才能满足患者对于妇幼保健人员的要求,才能适应现代社会对妇幼保健人员的要求。

作为妇幼保健的专业技术人员一定要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并加强对自身的道德品质要求,要为患者和病人提供优质的妇幼保健服务。专业的妇幼保健护理人员要有一个乐观的心态、健康的生活态度,要具有稳定的情绪,在遇到了困难的时候,要勇敢的面对,不回避,可以在复杂的情况下保持冷静,并积极面对处理,同时也要有一颗谦虚向上的心,要积极的学习专业技术知识,在日常的工作中积极总结经验,与人交流。

在妇幼保健工作中的专业技术人员要具有熟练的专业基础知识,对各种比较常见的疾病的临床症状制定准确的治理方案和医治的重点,要了解最新的医疗保健信息,并积极的参加妇幼保健工作方面的知识培训及学习机会。对于在医疗技术上的操作技能要熟练的掌握,同时要具备妇幼保健的基本条件,对比较常见的其他类型的疾病也能够进行及时准确的救治及指导。运用高效的妇幼保健方法和技术解除患者的痛苦,并且具有较强的自信心,同时也要具备非常高的责任心,热爱自己的本职工作和敢为,对患者进行密切的观察,严格的按照妇幼保健工作的操作技术执行妇幼保健工作。

妇幼保健专业技术人员在道德上的素质主要是在工作中建立与患者相互平等的思想,要尊重患者的隐私,对待患者像对待自己的亲人和朋友一样,关注患者的情绪变化,并为患者创造良好的保健就医环境,同时对于患者提出的合理性要求要尽量的满足,提高自己的服务意识,要保证患者的就医的过程中,享受到人性化的服务,感受到医疗保健人员对患者的关心和爱护,在工作中不断的提高自己的职业道德修养。

4 妇幼保健工作的主要内容

妇幼保健工作的主要服务对象就是妇女和儿童,在为这类服务对象进行日常工作的时候,要根据患者的特点及要求,完成工作。要积极的开展对孕产妇的管理,建立孕产妇档案,如果有重点的高危孕产妇则要做好重点管理和筛查,保证孕产妇的安全。同时对于儿童要做好高危儿童的筛查和管理,做好儿童生长发育的监测工作,保证对危重病儿的及时治疗和转送。对于常见的妇女及儿童疾病要做好预防和宣传工作。

讨论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水平的整体提高,人们对于健康和保健的要求也在逐渐的增加。在整个医疗卫生系统中,妇幼保健主要的工作方向就是为人们提供健康保障和指导,所以妇幼保健工作在卫生医疗工作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位置,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通过相关的临床研究和实践表明,我们发现,妇幼保健工作和临床研究之间的关系比较密切,所以在今后的临床研究和妇幼保健工作中,要提高妇幼保健工作的重要性,就要加大对妇幼保健工作的建设,同时也要培养更多的妇幼保健专业技术人才,建设一支高水平、高能力的妇幼保健专业技术人才队伍,为我国的妇幼保健事业提供有利的保障,为妇幼保健事业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参考文献:

篇3

继续医学教育工作开展情况:继续医学教育对于提高专业技术人员业务素质,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术,了解新医学动向起到督促和监督作用,有利于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为医疗卫生单位增添了活力和发展后劲。我院自年参加继续医学教育工作以来,全院专业技术人员积极参加了继续医学教育,采取业余学习和自学为主,同时采取集体查反法房、病历讨论、临床进修、远程教育、等形式有计划、有组织、有目地的开展继续医学教育。200、200、200三年分别有、本资料权属文秘写作网,放上鼠标按照提示查看文秘写作网更多资料人参加,基本完成各项工作指标,三年平均合格率%。

历年来我们高度重视继续医学教育工作,此项工作对于卫生专业技术人员保持高尚的职业道德,不断提高专业工作能力和业务水平,提高服务质量,适应医学科学专业技术和卫生事业发展的需要更好地为人民服务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鉴于此,我们在认真完成上级部署的各项继续教育工作。同时,将继续教育成绩与专业技术人员的职务晋升、聘任、职务考核、执业再注册、年度考核等挂钩。鼓励广大专业技术人员积极参加各种类型的学习活动,将学术讲座、病历讨论等制度化,本资料权属文秘写作网,放上鼠标按照提示查看文秘写作网更多资料坚持请进来派出去的方法,不断提高专业技术水平,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篇4

关键词 医院专业技术人员 职称评聘 思想政治工作

针对医院专业技术人员进行职称评聘,可以加快专业技术人员队伍的成长速度,提升相关人员的综合素质,使其在医院发展过程中做出更大的贡献,但职称评聘结果会使相关人员产生思想波动,使医院专业技术队伍的稳定性受到影响,不利于医院的持续发展,所以对医院专业技术人员职称评聘中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途径展开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利用宣传手段,全面提高专业技术人员对职称评聘的认知

医院专业技术人员对职称评聘开展意义及必要性的认识,直接关系到其参与职称评聘的积极性和对职称评聘过程的重视程度,思想政治工作人员在职称评聘过程中对职称评聘重要性进行有效的宣传,可以降低思想政治工作开展的难度。例如,积极宣传职称评聘是医院人力资源优化配置和开发的重要手段,可以对专业技术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实践创造力进行调动;可以突破传统论资排辈习惯对优秀人才发展的局限;可以推动医院管理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过渡,对推动医院人事制度改革和人才评价机制建立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等。医院专业技术人员在接收宣传内容的过程中,会在内心逐渐接受并支持医院职称评聘工作的开展,并结合职称评聘的标准进行自我优化,使思想认知得到提升,为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奠定基础。例如某医院在职称评聘过程中,利用网络、手机、广播等渠道,结合专业技术人员的个体差异,进行职称评聘的分层次宣传,在降低专业技术人员在职称评聘中的思想波动方面产生了积极的效果。

通过有效的沟通,使其肯定职称评聘的公正性和公平性

专业技术人员在职称评聘中产生思想波动,不仅受自尊心与自我价值实现需求的影响,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职称评聘过程公平性和公正性,据2015年某论坛针对全国医院专业技术人员专项开展的调查数据显示,医院专业技术人员中在职称评聘结果不理想的情况下会选择离职的比例不足9.2%,而在职称评聘中受到不公正待遇的情况下会选择离职的比例达到43.2%,可见在职称评聘过程中如果存在不公正问题,会加大思想政治工作开展的难度。所以在职称评审制度开展的过程中,思想政治工作人员应针对思想波动较明显或对职称评审工作保持观望态度的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关于职称评聘公正性的沟通交流,使其对医院在支撑评聘方面设定的标准、申报程序、比例控制方法等方面产生更加全面的认知,使其通过医院统一的职称评审标准以及民主监督制度等,肯定医院职称评审的客观性和公平性,进而降低思想波动。这要求医院重视职称评聘标准、制度、程序、监督、评审等方面的不断强化和完善。

积极推行评聘分开

近年来国家针对医疗卫生事业单位提出的相关规范中,明确要求医院要推行岗位聘任制,并形成动态、全面的竞争机制,实行以岗位、绩效等为依据的薪酬计算方式,通过分配激励使全体人员认识到实际能力和贡献的重要性。为适应相关规范的要求,大量医院在开展职称评聘的过程中,采用评聘分开的方式,即使评和聘间具有更加明显的独立关系,在依据条件对专业技术人员进行评聘的同时,依据岗位进行聘任,通过提升岗位设定的科学性,提升人才聘用的水平,可见其逐渐推动医院向岗位管理的方向转变,而在岗位管理的过程中引入竞争机制,保证岗位聘用人员为最佳的人选,达到人力资源优化配置的效果,在岗位竞争的过程中结合统一的标准,对人才进行考核,并依据考核结果对职工的“聘”进行优化,可见医院专业技术人员在职称评聘,特别是评聘分开的过程中不再享受职务终身制,这在一定程度上会使专业技术人员产生一定的思想波动。

针对此方面的问题,思想政治工作人员应一方面利用宣传、沟通等手段使专业技术人员对“竞争上岗”产生正确的认识,另一方面应结合其他部门定期开展针对专业技术人员的竞赛活动,使专业技术人员在竞技的过程中认识到自身与他人在能力方面的差异,进而主动接受职称评聘制度,这实质上是思想政治工作间接开展的体现。评聘分开已经成为现代医院职称评聘发展的必然趋势,思想政治工作人员引导专业技术人员认识到条件在“评”方面的重要性,岗位要求在“聘”中的重要性,进而针对性的进行自我优化,不仅可以强化职称评聘的实施效果,而且可以降低专业技术人员的思想波动,这对思想政治工作人员自身的专业性及其对职称评聘的认识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将思想政治工作在职称评聘的全过程渗透

现阶段大部分医院对职称评聘中针对专业技术人员开展有效的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已经产生了较全面的认知,并结合职称评审淘汰对专业技术人员思想和情绪产生的影响程度等,推动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为思想政治工作的全面开展和不断优化提供了条件。在思想政治工作开展的过程中,不仅要注重职称聘用相关理论和意义的宣传,与专业技术人员积极沟通,而且要通过网络等现代化的手段,注重对专业技术人员反馈信息的总结,并针对性的为专业技术人员提出改善现状的对策,使其在困境中发现希望,这对降低专业技术人员的思想波动也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换言之医院在此方面的思想政治工作要贯穿职称评聘全过程,既让专业技术人员对职称评聘接受,又让其在怀疑、无法接受职称评聘结果时找到自我优化的突破口,这对思想政治工作人员与医院其他部门的沟通协调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五、结语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发现,现阶段人们已经认识到针对医院专业技术人员进行职称评聘是挖掘医院职工潜力、提升职工队伍整体能力,强化医院核心竞争力和服务能力的有效途径,是医院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但专业技术人员在职称评聘中的思想波动会提升医院人力资源管理的难度,不利于医院的发展,所以在实践中有意识的探索针对医院专业技术人员职称评聘的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途径,这是推动医院发展的重要方面,应不断的完善和推广。

参考文献:

[1] 马效恩.济南市公立医院编制外人员管理现状及对策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2013.

篇5

[作者简介]李素芬,南宁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档案室馆员,广西南宁530011

[中图分类号]C28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728(2007)06-0136-03

个人专业技术档案管理是将技术人员有关专业学习、工作经历、科研教学业绩、获奖及荣誉、专利情况纳入人事档案管理范围并加以科学化管理的过程。开展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个人专业技术档案管理,一方面为充分利用现有人才资源提供有说服力的、快速的、完整的资料;另一方面也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全面、准确、多方位培养各类专业技术人员提供明确的目标。这对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可持续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同时,个人专业技术档案建立和管理是否完善,也反映了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卫生防病管理水平和技术水平。

目前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担负着传染性疾病、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寄生虫病、地方病和媒介生物的预防控制和监测;传染病暴发流行、食物中毒、环境污染等重大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调查与处理;疾病预防控制措施的制定与实施,实施免疫预防接种;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的收集、分析及预测;开展疾病预防控制、公共卫生相关技术的科研、培训、指导及诊疗服务;负责食品卫生、环境卫生、学校卫生的卫生学监测;负责卫生监督检验、健康相关产品卫生质量检验;负责从业人员健康检查和卫生知识培训;参与疾病预防控制、公共卫生相关的卫生法规、标准的制定;开展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等。因此,要求疾控机构必须拥有一支各类专业人才齐全、技术全面、能快速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精英队伍。如何科学管理和规范建设这支队伍是疾控机构面l临的一项重要问题。而加强专业人员技术档案的管理,是实施疾控队伍人力资源技术信息储备和人才发展战略的基础。因此,做好本单位各类人员技术档案的收集管理和开发利用工作,对促进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卓有成效的开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对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近年来个人专业技术档案管理进行探讨。

(一)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个人专业技术档案的现状和特点

(1)目前,个人专业技术档案的建立尚不规范。原因是档案管理人员专业水平偏低,表现在开展专门的个人技术档案管理尚不普遍,缺乏相应的管理制度、条例,管理人员管理经验不足,手段落后。档案管理人员琐碎工作过多,专项管理经验不足,管理观念、意识也不是很强,或者对该项工作不是十分熟悉和重视。

(2)个人专业技术档案管理条件简陋。不少单位缺乏专用档案存放空间,保证库房存放条件的设备不配套,恒温恒湿难以保证;缺乏计算机管理或者缺乏管理软件的支持。以上诸多方面,造成个人技术档案的保管困难,安全缺乏保证。再者,管理效率低下,查阅利用较为困难,个人技术档案利用效率不高。

(3)个人专业技术档案建档难,资料不完善。很多单位原先都没有规范地归档,档案处于一种零散、存放无序的状态,查阅不方便,无专人负责,即便有专人管理,平时也无人过问和查阅,一般都是专业人员要晋升职称或进行某项工作检查、评审时才突击进行收集和整理。这样容易造成混乱,缺页、缺件和丢失,无法准确及时地提供专业技术人员的基本信息等,没有形成规范化的管理。在资料收集方面,由于内容繁多,其中专业年度考核、晋升考评等通过组织审查鉴定的文件材料容易收集,但有相当一部分材料如各类学习进修情况、各类刊物发表的论文、论著、科研情况记录等,这些需要专业技术人员个人平时积累的材料收集较为困难。

(4)档案意识薄弱,档案法制观念淡泊。如在人才培养方面,一般多注重卫生技术人员素质的提高和继续教育,对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提高没能纳入计划和要求;档案管理人员缺乏新知识和新技术,培训管理水平停留在经验上,思想观念和管理水平落后,缺乏创新和活力。再就是档案人员平时参与琐碎工作过多,工作没有相对的稳定性,致使档案人员的工作积极性调动不起来。

(二)专业技术档案的内容

(1)专业技术人员基础材料:主要包括履历表、学历学位证书及证明;各种专业技能考试、考核合格证、资格证;参加各种科技研讨会、专业技术会议、出国考察、进修学习、短期培训;继续教育及能反映专业人员个人资历和技术水平的各种材料。

(2)业务人员任职资格评聘材料:主要包括专业人员历次任职资格申报表、评审表、任职资格证书及任职聘任书。

(3)专业技术人员从事科研技术成果材料:主要包括专业人员业绩工作总结,技术报告,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论著;参与各项科研项目获奖证明、证书;发明创造专利证书等。

(4)专业技术人员考核材料:主要包括年度专业技术人员考核登记表。内容有本人述职、培训、进修学习情况;著作、论文及重要技术报告情况;完成主要专业技术工作、创造发明及成果情况;工作失误、失职情况;部门领导评鉴意见;考核委员会、小组审核意见;主管部门领导意见及被考核人意见等。

(5)专业技术人员其他材料:指专业人员参加各种专业学会、学术的聘书及荣获的各种荣誉证书、学分等;获奖荣誉证书。

总之,凡不宜归人人事档案,也不属于文书档案而确属反映业务人员业务活动的材料,都应归人个人技术档案的范围。

(三)专业人员技术档案材料的收集管理

专业人员技术档案实行个人专档、动态管理原则。由人事部门及时将在编及新调入、分配人员的档案材料收集齐全交档案室,由档案管理人员为在编、在岗的每位专业技术人员建立个人技术档案。技术档案材料采取随时收集与年终收集两种方式,由档案部门提出收集材料的范围,人事部门通知各类专业技术人员将需要归档或新增添的技术档案材料复印件及时送交人事部门验收、审核后交档案室,档案管理人员按档案整理要求进行整理、编目、著录,整理完毕的档案材料放入档案盒内,由档案室统一提供个人技术档案。

(四)做好专业人员技术档案管理的作用

(1)满足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事业发展的要求。随着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公众健康防病意识不断提高,对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要求也愈来愈高,做好专业人员技术档案工作,能便于领导从这些档案中了解和掌握疾控队伍各类专业人员现有状况,为合理使用、培养和开发利用各类专业急需人才,提高专业人员整体素质,提高专业人员快速应对和处理各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提供重要

的参考依据。

(2)满足疾控机构人才管理要求。专业人员技术档案完整地记载了各类专业人员的资历、能力、业绩和专业技术水平。管理好专业人员技术档案,能为各项科技工作招聘、人才交流,推荐科技人才,技术职务评聘,人力资源储备提供翔实、可靠的材料依据。

(3)满足社会需求和实验室认可/认证工作要求。疾控机构在卫生监测、疾病预防控制和科学研究工作中,必须按相关准则和法规,建立规范的管理体系,保证出具的检测数据准确、可靠,满足社会的需求。同时完善的、行之有效的专业人员技术档案管理程序也是满足质量管理体系及实验室认可/认证工作标示的条件之一。因此,专业技术档案材料的收集是不是齐全,档案整理是不是规范都直接影响到质量体系认证工作。质量体系认证对档案工作提出了更高、更严的要求,使档案管理过程中的各项工作更加细致、规范、有章可循、有据可依。这就要求档案人员必须树立开拓创新意识,使档案管理向科学化、规范化、现代化发展。

(五)个人技术档案管理的对策及步骤

(1)加强对个人专业技术档案重要性的宣传,提高职工对其重要性的认识,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专业技术档案在建立和管理中创造良好的条件和环境。例如有些单位在通过计量认证评审时,在科主任会议上由领导、办公室和人事部门提出要求,阐明个人专业技术档案归档的重要性,在资料收集过程中得到了全体职工的积极配合,保证了个人技术档案材料收集渠道的畅通,为计量认证评审工作奠定了基础。

(2)加强对档案管理人员技术培训,提高管理人员管理水平。通过定期培训,参加档案管理培训班,组织人员互相学习,互相交流经验,边学边干,为做好该项工作打下扎实基础。

(3)物质基础是保证档案工作顺利开展的前提,领导重视是关键。应加大投入,改善库房管理环境,保证库房环境符合档案管理条件,保证档案资料保管“八防”措施得到真正落实。

购置必要的设备。开展档案工作首先要落实硬件设施。档案管理技术应由传统手工方法向综合运用现代化技术的多层次管理转变。利用计算机、网络、扫描仪等现代办公设备,加强硬件设施建设,提高档案工作质量和效率。

(4)制定科学、规范的管理制度。科学完善的管理制度是开展此项工作的前提,一些先进单位对个人专业技术档案开展了有效的管理,就是因为制定了科学、规范的管理制度。

(5)为进一步完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专业技术档案,加强收集工作。制定一个较为完善的表格,由人事部门提出要求,每个有专业技术职称的职工都要填写当年获得的成绩,不断收集,不断补充。档案材料的收集是档案工作的基础,是积累信息的过程,是维护档案完整和真实,保证其作用发挥的重要环节。制定了个人技术档案的收集范围:一是专业技术年度考核表;二是学历、资格证、执业证、学位证、证书的复印件;三是;四是国内外学习进修情况、业务培训、专业水平,特长等;五是职称晋升考核表、技术履历表:六是学生在校学习情况;七是论文和科研成果等。这几年在原有的基础上又增加了新的内容:学习简历;工作经历;获奖及荣誉、专利情况;社会团体、学术团体中担任的职务;工作业绩总结(项目创新、新技术应用、质量管理等方面个人材料);科研、科研立项及成果,包括与别人合作的项目,成果鉴定及奖励的等级;外出进修学习及参加各种学术会议,包括管理方面的培训;、专著;其他(如个人职业生涯中取得的进步,如参加成人教育、攻读高一级学历、通过某科考试)。

(六)个人专业技术档案的归档与管理

(1)个人专业技术档案的建立有助于医院专业技术人员的全面发展,通过收集、整理、装订、编排、归档、上架等多环节完成,形成规范。

组卷采取一人一卷合装形式,卷内材料排列按时间顺序先后排列,一人编一个档号,如:李素芬10.1-1,这样便于今后材料的续存和档案的检索。

案卷编排按人员先来后到顺序编排,按姓名或档号进行检索。

存放上架采用合装方式,背脊贴有姓名和档号,便于查阅。

退休人员专业技术档案退休后另行存放。对新来人员和调人人员档案进行仔细检查,如发现资料不全、欠缺的,应及时反馈人事部门联系原就读学校和原单位或通知其本人,补齐欠缺的资料,使其档案完整无缺。建立个人专业技术档案有助于提高专业技术人员的素质。当前,全国就业政策相当宽松,人才流动非常频繁,建立个人专业技术档案有助于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人事部门及其他行业提供人才资源配置的信息和数据。

(2)采用计算机技术,实现现代化管理,减少手工劳动,节省时间,提高工作效率和管理质量。

篇6

【关键词】

医院专业技术人员;档案管理;改进策略

三级综合医院本身职工人数众多,其中大多为专业技术人员,随着医院的不断发展,专业技术人员亦随之壮大,因而加强并不断改进医院专业技术档案建设,能有效集中起医院专业技术人员的相关档案材料,便于快速地查阅及审验,能促进医院建设及管理、提升医疗质量、改善医疗服务、提高整体服务能力。

一、医院专业技术人员档案管理现状

医院专业技术档案是医院管理职工的重要工具,是医院选拔人才、任用人才、培养人才、提升医疗质量的重要载体,是医院专业技术职工工作、生活、思想政治的生命线,因而应予以重视。首先,目前大多数医院对专业技术档案管理的重视程度不高,许多个人专业档案资料由职工自行保管,处于零散存放管理的无序状态,档案资料不全、丢失等现象时有发生。其次,关于专业技术档案管理的规范和机制尚未健全及完善,存在档案资料收集渠道不统一、不规范等状况,影响了专业技术档案管理的准确性、及时性、全面性、真实性。此外,医院管理部门众多,职工岗位性质及人员类别繁多,其中涉及到的职能科室较多,档案资料被多个部门收集管理,管理较为分散,例如有关职工姓名、参加工作年份等基本信息主要由人事部门进行管理,而专业技术人员的医疗考核、技术准入、技术任职、会诊情况等资料是由医务处予以手工登记,职工的继续教育、论文情况、课题等相关资料由科教处予以登记,这一多部门管理收集档案信息的情况,使得专业技术人员专业技术档案资料管理的工作效率低下,信息之间难以有效实现共享,整合程度及利用价值不高,难以切实满足医疗、科研、教学等需要。

二、医院专业技术人员档案管理的改进策略

(一)提高认识,保证质量。专业技术人员的档案管理是医院档案管理的关键部分,应予以重视,档案管理人员应提高这项工作的认识,本着严谨求实、尊重科学、重视专业技术人员知识成果的态度,加强纵向管理,强化责任意识,爱岗敬业,忠于职守,合理安排工作,在充分熟悉业务、开展业务的基础上,严把质量观,充分发挥专业技术档案的利用价值,使专业技术档案切实服务于医院专业技术人员及医院管理部门。与此同时,档案管理人员还可加强对专业技术档案作用及价值的宣传,并通过各种沟通渠道,建立行之有效的联系制度,积极获取各部门的支持和配合,有效发挥专业技术档案管理工作的实际效益。(二)抓好档案资料的收集工作。一是保证专业技术档案收集的全面性。医院专业技术人员的专业技术档案应包括专业技术人员的基础材料、任职资格评聘材料、科研成果材料、考核材料等,其中基础材料包括履历、学历、学位及各项证书复印件、资格证书、专业技能考核证书等等反映出专业技术人员个人资历和业务技能水平的材料;任职资格评聘材料则包括专业技术人员的历次任职资格申报表、评审表、任职资格证书、聘任证书等职称晋升中所形成的各类文件材料;科研成果材料包括专业技术人员的工作总结、技术报告、论文成果、科研项目成果、获奖证书等反映其业绩的各类成果材料;考核材料则包括专业技术人员的进修培训学习情况、工作完成情况、奖惩情况、学术成果报告情况、评定审核情况、领导考核意见等,此外,专业技术人员的各类社会兼职聘书、荣誉证书等其他材料也在档案资料收集的范围之内。在档案资料收集的过程中,应充分了解收集的范围,保证专业技术档案收集的全面性。二是收集的方式可将平时收集和定期收集有机地结合起来。在平日里,需要归档的档案信息材料应得到及时的归档,避免档案材料散落在部门或是个人手中,只有实现各类文件材料的及时有效归档,才能保证其完整性、真实性,真正反映出专业技术人员工作及成长的历史面貌。档案工作人员还应积极深入到各个部门及专业技术人员科技活动中,掌握第一手资料,定期对相关材料进行鉴定、整理、归档、保存。(三)加强专业技术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当前社会进入信息化时代,传统的档案管理方式条目分化,内容简单,效率不高,且难以实现客观、全面的评价,亟须改进,医院应与时俱进,逐渐加大信息化建设的步伐,构建统一标准、统一规范、统一口径的档案管理系统,从而不断完善医院专业技术档案管理工作。医院可根据自身实际,构建切实可行的专业技术信息化档案管理系统,系统的模块可由几个部分组成:人员基本档案、医务档案、科教档案、护理档案、药学档案、医德医风及履历信息档案等。根据各个系统模块及内容,以专业技术人员作为主线,导入医院各个职能科室的排版、考勤、科研管理、临床工作量、培训、考试、考核、医疗质量、医风医德等相关数据,并予以严格控制、审核,形成完整、连续且动态化的档案数据,形成专业技术人员全过程的动态电子档案数据库,不断推进医院专业技术档案的规范化管理,也有效推进了档案资料的共享及利用。加强专业技术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是改进医院专业技术人员档案管理的必然要求,也是实现医院职工信息集中管理、信息共享、科室协同管理的重要举措,不仅能有效地避免资料收集整理的重复性,促进专业技术档案的规范化管理,而且还能为医院领导决策及职工的岗位考核提供有益的依据。

【参考文献】

[1]黄鹏宇,陈凌,储继志,魏新萍,鲍勇.信息化手段管理社区医务人员专业技术档案模式探讨[J].智慧健康,2016(01).

篇7

职称是评价卫生专业技术人员专业素质、技能等的一项重要标准,能够促进卫生专业技术人员不断学生,更新知识,强化业务水平,进一步促使相应企业综合水平的逐步提升。近年来,职称评审工作越来越为专业技术人员所关注,职称评审工作开展客观、公正与否,关系被评审人员切身利益,还影响着他们的工作主观能动性、创造性及医疗机构部门有序持续和人际关系。建立一套合理、完善的卫生管理高级专业技术职称评价体系有利于更好地发挥职称的导向作用,更科学有效地提高卫生事业管理人员素质,保障工作顺畅有序进行。由此可见,对加强卫生专业技术高级职称申报精准管理的实践开展研究,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1卫生专业技术高级职称评价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

1.1卫生专业技术岗位相关人员晋升高级职称难度大

我国卫生专业技术高级职称评价体系依旧处在初级发展阶段,政策覆盖范围不全面、深度不足,致使形成难以让每一位从事卫生专业技术岗位的人员都拥有晋升高级职称的局面。医疗卫生事业单位相关重要管理岗位,大多由学有所长的专业技术人员担任,一般管理岗位也存在一些自卫生专业技术岗位转岗过来的管理人员。此部分管理人员倘若未继续开展原本专业技术岗位工作,其专业技术职务通常保持在初级、中级,难以进一步晋升原本的专业技术职称。

1.2职称评价体系配套支持体系不完善

(1)高级职称评审机制不完善。卫生专业技术存在一定的特殊性,以卫生管理为例,其作为一个长期、延续的过程,机构所受管理工作好坏影响往往在短期内难以得到有效显现,同时团队合作是无法开展有效划分的,其不可直接被转化成生产力或者科研成果,因此要通过长期效应的评价方法开展审评。然而,现阶段职称评价体系配套支持体系不完善,一定程度上加大了职称评价工作的难度。(2)继续教育工作开展不完善。继续教育能够有效强化专业技术人员素质,充实专业技术人员知识框架,促进行业的有序发展。对于卫生专业技术人员而言,他们需要面对的是一个知识、技能繁多复杂的系统,要想开展好自身工作,不仅要具备一定的知识面,还要拥有精深的专业知识,唯有如此方可满足现代卫生岗位需求。卫生专业技术继续教育是增强职业内涵、强化行业内部交流的一条有效途径,构筑更为专业的继续教育门类是现阶段卫生专业技术高级职称评价体系亟待解决的一项问题[1]。

2加强卫生专业技术高级职称申报精准管理策略

卫生专业技术高级职称审评工作在时展新形势下,要与时俱进,大力进行改革创新,引入先进科学理念、成功发展经验逐步加强卫生专业技术高级职称申报精准管理。如何进一步促进卫生专业技术高级职称申报管理工作有序进行可以从以下相关策略着手:

2.1健全卫生专业技术高级职称评审政策、标准

(1)健全基层评审优惠政策。对基层卫生高级职称评审政策予以健全,全面优化基层卫生高级职称考评范围、申报人员,提升流动范围灵活性,消除不允许向它县流动的规定,促进申报人员在考评范围之中的顺向流动、平行流动;放松申报门槛,加大对申报人员工作业绩考核侧重力度,可考虑对偏远地区及为基层工作服务长久的申报人员予以优惠或者破格晋升等优惠政策。此外,还应当提升基层卫生高级人才比例,权力打造专业技能过硬的基层卫生人才队伍,促进基层卫生事业的有序发展,使更多的人能够得到基本医疗卫生、公共卫生服务等,为分级诊疗提供有力人才保障,促进分级诊疗的有效实施。(2)完善评审标准体系,消除不科学指标。优化卫生高级职称评审政策是实现评审标准优化的重要前提,应当逐步健全申报人员条件规定,引入国内科学成功的政策,促进地区卫生高级职称评审政策的优化健全。例如可引入广州、湖南评审标准,对计算机、外语有效期予以取消,研究推出提升有效期的审核方案,抑或在指标量化方面缩减它们的分值占比。(3)增加病历评价,构建客观评价体系。近年来,我国不断强调卫生专业技术职称申报要强化实践能力方面的考核[2]。要想转变现阶段卫生高级职称申报关注科研、不重视临床的现状,促进提升卫生专业技术人才专业技能,可考虑增加病历评价,并与日常工作评价开展结合。例如,部分增加病历评价的考核标准,并设置病床临床类专业,职称申报需要提交三份自身任期内各个年份主治或主持的可凸显自身专业技能的原始病案复印件。

2.2建立健全的信息系统,达成评审常态化

卫生专业高级职称评审材料量化指标完备性不足,通常要求医生自行填写,仅通过书面材料难以开展评定。倘若能有医院提供表明其工作能力的材料,好比门诊情况、会诊患者数量、手术级别等客观指标才能评定,而这便对医院信息化管理系统提出了严苛的要求。因此,北京市推出计算机模拟病历,也就是卫生专业高级职称晋升考评题库,计算机对临床诊断治疗工作开展模拟,审核在临床实践中问题分析处理能力,并逐步开展智能模拟,促进计算机模拟与答辩者的有效交互,经由对真实临床情景的营造,客观有效地对其专业技能开展评定。上海市某医院,推出与医院内部网络中心平台有效链接的移动终端,并将其发放给院内临床医师,已然能够对相关医师临床业绩完成状况开展监测,能够有效客观地表明临床医师真实职业状况。鉴于此,可考虑引入学习北京市、上海市等先进应用软件,研发适合本地区实际情况的信息系统,达成卫生专业技术高级职称评审常态化。

2.3凸显行业有效作用,推进评审社会化

我国一些发达城市,诸如北京市、上海市等,在推进卫生专业技术高级职称评审社会化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专业化、社会化是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的重要属性,因此高级职称评审标准应当符合社会、行业双重价值标准。结合目前实际情况,将评审权交由给社会组织是不太可能的。由于卫生行业较为特殊,在卫生行政部门监管下的相对完备的官办社会组织,好比医学会、医师协会、护士协会等,拥有相对健全的组织机构、活动能力,一些组织还肩负相应的政府职责。此部分行业学会、协会等应当尽可能凸显自身优势,发挥中介组织有效作用,配合卫生行政部门一同专研研究、逐步健全自不同专业学科分类特色出发,有效客观评定专业技能、临床工作水平、临床实践技能等的评审标准[3]。同时,可推行分步改革手段,有序将职称评审权移交给官办社会组织,有序推进卫生专业技术高级职称评审社会化。

3结语

医生是医院的主体,职称考核体系、晋升制度一方面反映医生自身的专业素质,一方面涉及医疗行业导向的重要因素,唯有构建进一步科学、细化和切合实际的考核体系,方可切实推动医学科学的健康发展。鉴于此,相关人员务必要钻研研究、总结经验,清楚认识,全面分析,“健全卫生专业技术高级职称评审政策、标准”、“建立健全的信息系统,推进评审常态化”、“凸显行业有效作用,实现评审社会化”等,积极促进卫生专业技术高级职称申报管理工作有序进行。

[参考文献]

[1]高洁,李彤,刘媛,郑芳.建立卫生高级专业技术职称量化评价体系初探[J].中国医院管理,2011,31(12):65-66.

篇8

几年来,__县人事局在市人事局和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经济社会发展这一中心,以建设学习型、创新型专业技术人才队伍为目标,不断创新管理机制,提高专业技术人才队伍素质,充分发挥专业技术人才队伍作用,为全县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智力支持。20__年,__县被评为全国科技先进县,__县人事局被省人事厅评为20__年度“全省人事工作先进集体”,在20__年度县人大、县政协评议“一府两院”活动中,__县人事局受到通报表彰。文章转载自文秘站网-

一、创新管理机制,加强专业技术人才队伍管理

(一)科学设置专业技术岗位,完善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制度。科学设置专业技术岗位是搞好竞争聘任的基础和前提。我们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根据各单位事业发展的实际需要,参照高、中、初级结构比例,调整、设置了专业技术岗位。与20__年相比,20__年新增高级专业技术岗位21个,核减中级岗位129个。在20__年全县第三轮竞争聘任工作中,邀请监察局的同志全程参与监督,确保竞争聘任的公开公正和公平。竞聘结束后,有25名高级、182名中级人员落聘。通过科学设置专业技术岗位、竞争上岗、择优聘任,全面优化了专业技术岗位结构和人员队伍结构。

(二)严格把关,强化初级职称评审工作。为消除以往初评委简单操作,只要符合申报条件就全部通过的弊病,在20__年初级职称评审中,我们要求申报人员除提交学历、评审表、资格证、继续教育、工作总结以外,还要提交近几年的论文、获奖证书及科技成果证书等,并将申报人员的工作实绩及年度考核结果作为重要参考指标。确定初级职称评审通过率控制在80以内。去年全县295人申报初级专业技术职称,235人通过评审,有60人因技术水平和工作业绩较差而未能通过。由于严格按程序操作,严把了初评关,从而保证了初级职称的评审质量。

(三)开展农村专业技术职称评定工作,促进农村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去年中央提出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为促进新农村建设,我们在全县农村开展了专业技术职称评定工作,按照农学、果树、蔬菜、畜牧、兽医、农村会计、水产等专业类型,将职称分别确定为农民技术员、农民助理技师,农民技师和农民高级技师四个级别,并明确了各级职称的评审条件,同时免除一切评审费用。20__年,全县评定具有初级专业技术资格的农民专业技术人员1100余名。

(四)改进考核方式,增强考核效果。20__年,我们采取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办法,从“德、能、勤、绩”和继续教育等方面,通过个人述职、民主评议、量化评分、考评组评定等环节严格考核。同时注重对考核结果的运用,对在聘期内考核为“不合格”的专业技术人员,单位予以解聘;对原来落聘的人员在考核中定为“优秀等次”的,单位重新聘任。将考核结果与专业技术职务的聘任、晋升紧密结合,做到优胜劣汰,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

二、创新培训方式,打造学习型专业技术人才队伍

(一)扎实推进各类专业技术人才继续教育工作。为加强以“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新技能、新信息、新方法”为主要内容的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我们积极创新培训方式:一是在县电视台专门开辟了继续教育频道,为专业技术人员接受继续教育提供平台。二是严格继续教育考试制度,阶段考试与结业考试相结合,阶段考试不及格的集中进行补课,结业考试不及格的不予登记学分。三是将继续教育直接与专业技术职务晋升、竞聘上岗挂钩。去年,全县3600余人次参加继续教育,对阶段考试不合格的300余人进行了集中补课,72人未通过结业考试,没有登记学分,充分发挥了继续教育的作用。

(二)邀请专家教授讲课,提高培训质量。与国内高校和科研机构建立了广泛的联系,每年都聘请专家和教授来我县授课,进行技术指导。去年举办各种培训班6期,邀请省内外高等院校教授和专家50多人次,培训科目涵盖管理、机械、工程、农业、医疗卫生、教育管理等专业。高层次的培训,使专业技术人员开阔了眼界,提高了技术水平,促进了业务工作,收到了良好效果。

(三)鼓励专业技术人才进修深造,不断提高学历层次。我们不断激励专业技术人才参加更高层次专业技术知识的学习,鼓励在职人员进修深造,对获得毕业证书和相应学位证书者,所在单位报销部分学费,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目前,全县专业技术人员中有2360多人攻读专科或本科,在读 研究生近300人。

(四)拓宽培训渠道,积极开展境外培训工作。近年来,根据我县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不断加大出国培训的力度,组织企事业单位的管理人员和业务骨干赴日本、韩国、西欧等发达国家和地区进行培训、学习,总计达100余人次。去年下半年,以我县与澳大利亚天鹅市结为友好城市为契机,积极申报了20名企业管理技术人员赴澳进行为期3个月的公共管理、国际贸易专业培训项目,目前已通过人事部和省外国专家局的审批,人员选拔工作正在进行中。

三、优化创业环境,充分发挥专业技术人才队伍的作用

(一)不断改善基层专业技术人才生活和工作条件。前几年,乡镇专业技术人员工资待遇低,工作条件差,工作强度大。有时因乡镇财政困难,工资不能及时发放,严重影响了乡镇专业技术人员工作积极性。20__年以来,先后将乡镇中小学、卫生院的工资纳入县财政统管,提高了工资标准并保证及时足额发放,解除了乡镇专业技术人员的后顾之忧。同时还要求各企事业单位根据本单位的实际情况,为专业技术人才创造良好的工作和生活条件,激发了他们的工作热情。

(二)大力实施科技特派员工程,促进农村经济发展。自去年实施科技特派员工程以来,我们把这项工程作为加强新时期“三农”工作、破解“三农”问题的一项重要任务来抓。与县科技局密切配合,抽调农、林、水等单位具有高中级职称、业务素质高的专业技术人员组成科技特派员队伍。去年全县共派驻乡镇、行政村科技特派员52人,科技特派员新建示范点36个,实施新科技开发项目48项,引进各类新品种158个,推广各类新技术58项,投入资金800多万元,辐射带动社会投资4000多万元。科技特派员以资金入股、技术参股、技术承包等多种形式,结成利益共同体52个,结合“科技下乡”,培训农民8万多人次,发放技术资料5万多份。

篇9

我院是一所承担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和康复任务的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同时以老年病研究为特色,担负着国家级科研课题。临床科室29个,医技科室15个。近五年在院内及本市共举办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196项、市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42项、区级继续教育项目173项、院级继续教育项目609项。主管部门继续医学教育专职管理人员3名(医疗2名、护理1名),各科室配有继续教育学分兼职管理人员2名,分管医疗与护理的继续教育学分管理工作。

1.2继续医学教育对象

高年医师、具有中级或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的在职卫生技术人员,包括医疗、医技、科研人员和护理人员共2135人,其中医疗、医技、科研人员1047、护士1088人),具有高级职称404人、中级职称550人、初级职称1181人。1.3继续教育活动形式医院已经形成了多层次立体化的继续教育框架,包括国家级、市级、区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以及院级、科室业务学习,学习形式包括进修、学习班、岗位培训、学术交流、专题讲座、病例讨论、读片讨论、示范性查房、自学、远程教学、网络教学、等。

2网络系统管理的实施方法

2.1建立三级管理层次

根据继续教育学分管理的实施,建立教育处、科室、个人三级管理层次,制定相应职责。教育处设有专人负责,动态管理全院专业人员参加继续教育情况,上传下达相关管理制度,总结继续教育学分管理情况,制定继续教育活动计划。科室设有继续教育学分管理人员,管理人员须由中级及以上科室卫生专业技术人员担任,并经教育处审批方可任职,作为教育处与专业技术人员联系的桥梁,具体负责科室继续教育学分管理工作,上传下达,及时掌握继续教育新动态,为科室继续教育把关。个人作为继续教育的接受者有权利接受继续教育并履行接受继续教育义务,通过个人登陆继续教育学分管理系统网上查看个人参加继续教育情况,按岗位需求选择继续教育学习内容,完成年度继续医学教育。

2.2充分利用网络管理系统实施“三定一会”管理流程

教育处每年4月开始,定期利用继续教育学分管理系统网上审核科室专业人员继续教育学分达标情况,实施动态管理,发现存在的问题并形成有效的对策[2],对于不符合实际情况学分的虚假学分,经与本人核实,取消所得继续教育学分;充分利用医院网络系统,定期组织公布国家级、市级、区级、院级继续医学教育活动安排,为专业技术人员参加学习,选择学习内容提供可行条件,搭建学习平台,满足卫生专业人员的学习要求;定期反馈科室继续教育学分达标情况,将继续教育学分管理系统显示的经过审核的科室继续教育学分达标情况,通知科室主任及继续教育学分管理人员,督促专业技术人员根据职业所需修满学分,完成个人年度继续医学教育。每年年初召开继续医学教育学分管理培训会,导读相关文件,下发相关管理制度,总结存在问题,制定相应措施;同时把培训内容公布在医院网路信息管理系统,要求科室管理人员利用“科会”组织专业人员学习,扩大继续教育的宣传,取得卫生专业人员的认同,提高专业人员接受继续教育的自觉性。

2.3建立培训前签到培训后授分学分授分方式

2002年某院在本市卫生系统率先采用继续医学教育学分管理系统(简称ICME系统)进行学分管理,为医院每位专业技术员人员配发一张带有照片的继续医学教育学分登记卡(简称IC卡),为持卡人建立唯一的编号,纳入管理系统。专业人员参加学习活动后出示IC卡,管理者使用手持刷卡机(简称POS机)刷卡记录学分和学习内容,上传审核POS机内容,完成一次继续教育学分记录;通过使用继续医学教育管理系统,完成继续教育对象参加继续教育活动数据的录入、审核、修改、查询、统计、存储、打印、维护和远程交换等功能,确定管理系统使用到位。管理者提前到达培训会场,实行参会者本人签到制度,杜绝代签现象;培训结束时根据实际参会情况授予继续教育学分,参加者本人刷卡;管理人员通过设置上课前和上课后刷卡分次刷卡来控制学员迟到和早退现象,实现培训签到与刷卡授分相结合的学分授予方式。

3实践结果

3.1规范高效学分管理

根据原卫生部颁发的继续医学教育条例,全国卫生系统都要开展继续医学教育,每个中级职称以上的卫技人员每年都要获取一定的继续医学教育学分,作为考核和晋升的重要依据。由于医院参加的人数众多,继续医学教育学分项目内容也广泛,分为国家级、1类、11类等有14项之多,手工录入统计已经无法完成此项工作。运用现代化管理手段规范继续医学教育管理[3],初步实现继续医学教育的规范化、现代化、科学化、体现出传统管理方式中无可比拟的优势,减轻重复性负担和压力,实现了快速、便捷、公开、准确的管理过程,避免了手式录入学分造成的误差和统计的不准确,很大程度上提高了继续医学教育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减少重复,及时掌握继续教育开展的情况,较为有效地解决了医疗卫生机构继续教育学分记录难、规范难、上报难、查询和审核难等问题,具有一定的规范性、实用性和通用性[4],利于卫生管理部门及时掌握所管辖的医院开展继续医学教育的情况,便于统一管理。近三年某院559次继续教育活动通过继续医学教育学分管理系统授予学分,刷卡人次21827次,连续十余年超额完成继续教育学分达标率,基本实现继续教育学分管理计算机网络化、科学化、规范化。减少管理人员工作强度,提高继续教育学分统计科学性、准确性和时效性。根据管理系统提供的数据,及时发现问题,及时纠正,避免问题的堆积,为专业技术人员提供学习方向,按岗位需求参加继续医学教育活动,达到继续教育目的。

3.2快速统计查询

ICME管理系统具有强大的统计查询功能。学员可以通过输入自己的IC卡号查询个人年度各类学分详细情况,使得卫生专业技术人员根据所获学分情况,加强某类学分的学习;同时ICME管理系统根据每个人学分获取情况,对单位学分达标、个人学分达标、人员学分达标、多年度学分达标进行统计,使学分管理处于动态管理状态,便于管理者根据具体情况,及时调整计划,制定相应措施,督促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完成年度继续医学教育。ICME管理系统通过项目分类统计,得出每一继续医学教育项目所参加的具体人数,职称分布情况,实时了解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学习需求,为制定下一轮培训计划及培训内容提供科学数据,满足卫生专业技术员人员的学习需求。

3.3动态网上审验

主管部门通过政府网站每年定期组织管理人员进行网上实名制学分审验,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从政府部门最大限度的实现继续教育学分授予的公平性、公正性、避免虚假学分;另一方面了解广大医务人员参加继续医学教育活动情况,维护医务人员参加继续教育的权利和义务,由于医务人员专业的特殊性,从政府方面呼吁为医务人员提供有效的参加接受继续医学教育培训的机会,以保持其职业生涯的稳定与发展。

4现存问题

4.1系统操作程序缺乏简单化

目前使用的好医师继续医学教育学分管理系统,管理者在每次学分刷卡前,需要进行复杂的继续教育项目下载程序,学员刷卡后执行数据上传程序,至此完成一次学员的继续教育学分记录。管理者操作繁琐,不利于在繁杂的日常工作中完成操作程序。

篇10

个人业务档案是国家机构和社会组织管理活动中,直接产生的反映个人经历、政治思想、职业道德、工作表现和业务实绩等为内容的文件材料;是以个人为立卷单位,按照一定的原则和方法加工整理而成的个人业务档案材料[1]。个人业务档案的内容主要包括基本材料(基本情况、学位、学历证明、资格证书等)、任职材料(职称晋升中形成的文件材料以及聘任证书等)、成果材料(专业工作总结、技术报告、学术论文、科研项目等)、考核材料(年度考核、奖惩情况、考核小组审核意见等)和其他材料(参加的学术团体、社会兼职和荣誉证书等)。个人业务档案作为重要的人事档案之一,主要以下几个特点。

1.1 专业性

个人业务档案是专业技术人员在医疗活动中形成的文件材料收集而成的。从内容和形式上具有明显的专业技术性,集中反应了医院各类专业技术人员的业务学习、工作业绩、职称、科研等活动情况。

1.2 独立性

个人业务档案是每个专业技术人员入职后从初级职称到高级职称的晋升、每次业务进修学习、学术、科学研究等各项业务活动中,个人专业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变化的过程的真实反应,是人事档案中的一个独立的整体。所以,个人业务档案是以个人为单位,沿其业务成长的发展独立管理。

1.3 动态性

个人业务档案是不断充实和变化的,是随着个人在技术生涯中每一阶段成长而“成长”的。在专业技术人员的晋升、进修学习、继续教育、科研论文和专著发表、业务交流、教学和培养人才等,以及在工作能力和业务水平逐步提高的每个过程中所不断产生的新业务材料,使个人业务档案在不断补充中逐步完善。

2 个人业务档案的作用

医疗是一种特殊服务行业,医疗服务人员业务技术水平直接关系到为患者服务的效果,甚至影响到医院的生存和发展。因此,管理好卫生技术人员个人业务档案对于优化人力资源管理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有利于优化人力资源管理,合理调配人才资源

建立个人业务档案,是医院对专业技术人员的技术水平、工作成果和辛勤工作的承认和体现,也是其在职场生涯中成长历程的最完整、最真实的证明材料。因此,一方面医院管理层可以从业务档案内相关信息的统计和分析,准确了解和掌握医院专业技术人员的学历构成、工作能力、业务水平等情况,有利于医院制定有针对性的业务培训和进修计划;另一方面,通过业务档案所纪录的真实内容和职业成长经历,医院能够较为完整、准确地掌握每个技术人员的知识水平、技术成就、经验积累等情况,分析每个医疗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的综合素质,为建立合理的人才构架提供有力的基础参考依据,从而促进人力资源管理的优化,实现有效调配和最大限度地利用医院专业技术人才资源。

2.2 有利于职称评聘资质甄别,确保人才管理的公正性

职称评定和聘用是医院人力资源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之一,直接影响专业技术人员的切身利益和工作热情。尤其目前在贯彻实施国家评、聘分开的人事制度改革之际,业务档案所收集记载的关于个人职称评、聘的一系列真实材料,更是成为甄别其相关技术资质的有力证明,避免了职称评审和聘任工作时因资料不全或虚假材料等情况导致错审、误聘情况的发生,更是确保了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工作的公平、公开、公正。

2.3 有利于促进交流学习,提高专业技术水平

我院每年及时把新产生的专业技术人员论文、论著、科研成果、专业成就、奖励等资料存人业务档案,同时对相关业绩进行统计、汇总并加以奖励。医院对学术有进步、科研有创新、技术有精进的专业技术人员及其论文、科研、新技术项目等相关业绩材料,汇篇成册进行交流学习,在院内营造了“互看、互学、互助、互补、互促”的学术氛围,增强了医院发展后劲,也大大提高了专业技术人员的专业水平,形成学术上良性竞争循环的发展局面。

3 个人业务档案的管理

我院卫生专业技术人员个人业务档案的建立,在人力资源管理上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从管理实际情况来看,依然存在一定的困难,如业务档案意识不强、管理环境和条件相对落后、管理工作繁重、信息化程度不高、档案资料更新不及时等。为了更好的加强业务档案的管理工作,使其更好的发挥作用,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项工作入手。

3.1 唤起风险意识,强化管理理念

风险存在于业务档案管理的方方面面,一旦发生不良后果,危害难以估量。然而很多管理人员把收集、处理、制作、保存和利用人事档案看作是一件极为平常的事,相比之下更为关注的是文件的现行效用和运行效率,很少有人瞻前顾后,有意识地从全局、全程角度防范风险,往往在遭遇不良后果如业务档案不全、失真而无法作为凭证情况时,才领教了业务档案管理面临的种种难题和麻烦[2]。因此,增强业务档案管理风险意识,树立风险意识并培养严谨的业务档案管理作风是规范档案管理的第一步。

3.2 规范管理制度,实施风险管理

首先要规范完善个人业务档案管理制度,用标准来规范业务档案管理工作。如明确业务档案的归档范围和内容、规范对形成个人业务档案相关科室的职责要求、在档案鉴别上遵循“取之有据、舍之有理”的原则等。同时还要完善运行各个部门、过程、环节之间的沟通,要求在各个工作环节形成的材料,要及时收集、登记并汇总后交由人力资源部专门档案管理人员进行整理归档。其次建立风险管理体系,把风险应对的重点放在防范上。如果管理者不知其缺、不知其漏、不知后果、不知症结,就会埋藏隐患[2]。因此,建立日后事故的预案,防患于未然更显重要。

3.3 完善规定内容,增强档案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