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开学重点模板(10篇)

时间:2023-03-08 15:37:53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图书馆开学重点,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图书馆开学重点

篇1

1 高校图书馆与学院深度合作的必然性

高校图书馆的读者呈现出了高知化,需求专业化等特征。为了更专业性地满足读者的信息需求,不仅要求高校图书馆进行创新性发展建设,更要求高校图书馆加大与各学院的深度合作,保障高校图书馆能够提供更有针对性的专业,因此高校图书馆就要提供创新化服务。创新化服务是图书馆服务从传统服务到现代服务,从以馆内服务为主向馆外服务的创新与发展。高校图书馆与学院的深度化合作就是一个很好的创新化服务契机。

2 高校图书馆与学院发展中的传统合作方式

2.1 高校图书馆提供各学院需求的专业典藏书籍

每个高校的图书馆势必是为学校的各学院及师生服务的,因此每个高校的图书馆都突出了自己学院的特色专业藏书,为学校的产学研用项目提供文献信息保障。被誉为“大学的心脏”的高校图书馆,作为保存、传承和创新文化的重要场地,是高等院校完成先进文化、多元文化传承与创新使命的必要条件,在文化传承创新中必须进一步巩固、提升传统职能,因此高校图书馆与学院一直在发展中进行该项合作。

2.2 高校图书馆提供教师图书阅览室

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是每个高校强抓的重点工作。高校图书馆不应只是学生的图书馆,也要为在校老师提供阅读的空间,让老师有一个更舒适的学术研究空间,使老师了解更新更尖端的学术前沿,提高教师的学术专业素养,更好地指导学生进行科研研究。高校图书馆丰富的馆藏,使它有条件成为学术研究的前沿阵地。作为前沿阵地应体现图书馆的研究职能,高校图书馆要结合自身的资源优势和学校的人才特点,在某一学科领域主动开展深入研究,不断形成自身独特的研究地位,扩宽图书馆的学术研究职能。

2.3 高校图书馆提供研讨室

为方便教师和学生进行有关的学术讨论,高校图书馆的研讨室不应只作为会议室,要发挥它本来的职能,为在校师生提供学术讨论的场地,让高校图书馆的研讨室成为真正意义的学术研究热土,孕育出一批批学术人才,结出一颗颗丰硕的学术果实。

3 高校图书馆与学院的深度合作方式探讨

在“万众创新”的形式下,高校图书馆不断深化与学院的合作方式,涌现出许多创新化服务。现将我对高校图书馆与学院深度合作方式的一些想法进行如下阐述,旨在与图书馆界同仁一起探讨更多与学院的深度合作方式,实现高校图书馆的创新转型。

3.1 每学期开学初主动与各学院沟通,请各学院的老师和学生推荐采购图书,提高图书利用率

每学期的开学之初是在校师生图书借阅量最大的时间段。开学初,由于各学院老师承接的科研项目陆续开展,老师对前沿性、权威性专业书籍往往有着迫切需求;学生随着专业课程的学习,也更加清楚哪些书籍可以更好地辅助自己的学习。因此,在每学期开学之初为学院师生举办一次专门的图书荐购活动十分有意义,能够大大提高高校图书馆藏书的利用率。

3.2 设置学院类别的图书陈列区域

高校图书馆设置学院类别的图书陈列区域的目的是为高校图书馆的学科资源建设与学科服务提供更有效的方式。面向院系的学科服务主要是从学科角度出发的,具有学科专业化的特点。这种面向不同读者需求的个性化学科服务通过与院系的合作更能得到读者的支持,并取得更好的效果。同时多方联合开展学科服务的模式更进一步扩大了学科服务的影响力和覆盖面,图书馆在学校的整体地位也将有更进一步的提升。

3.3 打造博物馆式图书馆

高校图书馆可以与学院沟通把特色学院典型的基础实验器材和教学模型陈列于图书馆,打造博物馆式图书馆。在有专业书籍的氛围中,给予学生专业实验器材和教学模型的视觉体验,更能够激发学生把知识用于实践的潜力。高校图书馆打造博物馆式图书馆的项目可以包括讲座、各类展览、读书会、报告会、主题论坛、影视观摩、学术研讨、科普教育、读者培训等等活动。高校图书馆应紧跟时展步伐,不断挖掘更深层次的信息资源,创新服务内容,实现服务方式多样化,进行常态化、专题化、个性化、多元化信息服务的探索和实践。

3.4 开发高校图书馆非图书阅读空间

随着高校的学习方式和教学方式的改变,图书馆的服务也应进行创新改变,图书馆本应成为学术活动中心。传统图书馆一般会提供流通服务台、资讯检索区、资料陈列与使用区等读者服务空间。现代新型高校图书馆向为学院师生提供多样化的阅览空间的方向发展。目前高校图书馆里出现了以下常见的读者使用空间:小型研讨室、大型自习室、多媒体阅览室、学术报告厅、读者休闲区、餐吧、咖啡吧等。在这样的环境中,学院的师生可以和校外合作的企业探讨合作的项目。一个轻松而又有丰富学术背景的图书馆环境定能给校企双方合作增添更多的信心。随着时代的变迁及文明的发展,读者开始普遍期盼具有多元、多功能的图书馆出现。在未来的高校图书馆阅读空间的升级改造中,以活化温馨的阅读空间,营造以读者为本的阅读环境为原则,这已经成为高校图书馆建设的发展方向。

4 结语

在国务院总理倡导的“万众创新”的新形势下,高校图书馆创新转型是顺势而为。在夯实高校图书馆与学院传统合作方式的前提下,我们应更多地开发高校图书馆与学院的深度合作方式,为新形势下高校图书馆的转型创新建设添砖加瓦,使高校图书馆更好地发挥“大学心脏”的作用。

【参考文献】

篇2

中图分类号:G2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5-0163-02

高校图书馆乃高校教学与科研的有力保障。一个学校的办学质量能否不断跃上新高,往往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图书馆的发展建设水平。高校图书馆是广大师生员工平时的重要活动场所,而其中的流通部又是与师生员工接触最频繁的工作岗位。高校图书馆流通工作的成败得失直接影响着高校教学及科研的发展。

一、高校图书馆流通部的工作现状

一直以来,人们对图书馆流通部门的工作性质认识不高。业内有句话,叫着“一技二采三流通”。这是说,流通工作是图书馆所有工作中地位最低的。流通工作在图书馆中最苦、最累不说,往往还得不到人们的理解,包括在图书馆工作的同行。人们总是认为流通工作十分简单机械,既没有什么技术含量,也不需要什么多高智商。因此,在业内行外似乎都形成了一个误区,即流通工作是图书馆中层次最低下的。这种现象在高校图书馆的表现亦十分突出。在高校图书馆的流通部,似乎很难见到高职称、高学历者。目前来说,高校图书馆流通部大多存在下列问题:

(一)工作地位较低,馆员普遍没有价值感

流通部工作地位不高。究其根本原因,当在于认识观念上的偏颇。由于流通工作主要以借书还书、上架倒架为主,致使许多人产生误解,以为流通工作十分简单,似乎人人都可以做。这就导致流通部人员无形中产生一种自卑心理。对自己的工作普遍没有成就感与价值感。由于流通部是图书馆每天接触读者最多最频繁的地方,因此,也造成了流通部是图书馆每天出现问题最多的地方。高校图书馆流通部接触的读者是师生员工,且以学生占绝大多数。可现在的某些大学生包括研究生有时很难接待。稍不如意,便出言不逊,有的甚至态度蛮横,无理取闹;有的学生公然违反图书馆规章制度,诸如,未办理任何手续强行将图书夹带出馆,强行以他人借书证借书,拒缴图书超期罚款;有的故意刁难工作人员,更有甚者,当场讥讽、嘲笑流通部工作低下;有的学生动辄以投诉相威胁,甚至叫嚷要工作人员下岗。而类似情况一旦反映到上级部门,领导经常是不问青红皂白,首先批评流通部工作人员。这往往严重挫伤了流通部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与自尊心,加剧了人们对流通部地位低下之认识。

(二)工作任务繁重,流通部条件比较艰苦

高校图书馆流通部的工作任务相当繁重。新书入库验收;图书上架、整架与倒架;图书保护、剔旧、注销与修补;图书借还手续办理;超期罚款与丢失图书的赔偿处理;预约业务办理以及收集反馈读者需求等服务信息。这些工作不但琐碎繁杂,而且工作时间长、工作量大。加之近年大学扩招,各高校学生数量皆成倍增长,使得图书馆流通部面临更大工作压力,接待读者的人次猛增。尤其是每学期开学初的一周,由于学生假期所借图书大多都已到期以及开学新的借阅需求,使得流通部接待的读者常常人满为患,而工作人员数量却基本维持原状,这也经常导致各种问题矛盾的发生。诸如,图书难以及时上架、读者因排队等待办理借还时间过长而极度不满、工作人员也因超负荷工作而出现心理失衡等等。而且,流通部的工作条件也十分艰苦,有的甚至可以用很差来形容。以我馆为例。由于搬迁新校区,我馆进行了全面彻底整理。其中流通部承担的整理图书工作任务十分繁重。如,整理多年未开放书库的陈旧图书。有些书库不但图书腐烂发霉,而且到处是蟑螂、跳蚤,而流通部工作人员在手、脚严重蜇伤的情况下,不退缩不畏惧,坚持加班加点完成任务。有的馆员由于长时间赤手接触铅印图书,因铅中毒而手掌变得红肿,但仍然坚持在第一线。又如,我馆流通部借还书处设在一楼大厅。冬天气候寒冷,大厅更是寒气逼人。但借还书的工作人员硬是在瑟瑟哆嗦中坚持每天的工作。虽然,流通部工作条件极其艰苦,但馆员们仍是以高度的敬业精神对待每天的工作,热情接待每一个读者。

(三)缺乏技术含量,服务层次难以提升

许多人认为图书馆流通部是没有多大技术含量的。平时所做的不外乎是一些体力活。这种认识虽然有误,但也确实反映了当前不少高校图书馆流通部的现状。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使得图书馆的服务理念与手段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诸如,数字图书馆服务项目的开通与发展;馆际互借业务的开通与发展;不同校区间图书借阅业务的开通与发展等等。这要求流通部的工作人员必须从原来的手续办理者转变成文献信息与网络资源的管理者与导航员。从被动的借还书、上架倒架者,变为主动的文献信息与资源的提供者与导读者。这其中的技术含量要求无疑是极高的。要求流通部的工作人员不但要研究读者,研究文献,还要不断提升自己。要从一个被动的图书借阅服务者转变为一个主动的技术型的文献信息管理者。而目前不少高校图书馆流通部门离这一要求的距离无疑甚远。

二、高校图书馆流通部的发展方向

图书馆流通部的工作条件虽然不尽如人意,但大多数流通部工作人员的精神是感人的、成绩是可嘉的。但部门的发展,仅有吃苦耐劳的精神是远远不够的。发展需要思考,发展需要方向。冷静思考流通部的现状,个人认为应在下列方面有所改进。

(一)改变观念

这要求上到图书馆领导,下到各部门工作人员,人人正确看待流通部的工作性质与作用。打破旧的观念,将图书馆的工作重点适当向流通部转移。而作为流通部门的工作人员,更是要树立岗位自豪感与荣誉感,正确认识流通部工作的重要性,逐渐培养良好的心态。一个连自己都看低的岗位是难以获得别人的重视。

篇3

高校图书馆是学校文献信息中心,是为教学和科研服务的学术性机构,是学校信息化和社会信息化重要基地之一,是学校教学和科学研究工作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国家教委针对高校图书馆发展及存在问题,进行了专门调查和研究,对高校图书馆建设和管理等指出有明确要求。

一、高校图书馆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高校领导对图书馆重视不够

目前,多数高校领导对图书馆工作重要性、认识性、基础性、影响性、潜在性在宏观上认识不足,在行动上措施不力,并反映在落实行动上不力。安排图书馆工作人员时,不少高校领导根本不考虑其专业特长,没有真正地认识到图书馆在整个教学、科研体系中的重要作用,相关领导不重视馆员队伍建设,使一些缺少图书、情报资料专业知识的行政人员,也被安排到图书馆工作,由于对他们缺少及时专业培训,加上身体原因,使图书资料专业人员素质降低。

(二)馆舍面积不足,馆舍条件普遍较差,阅览座位匮乏

目前,还有不少高校为改建前的图书馆,距离本科以上教学工作水平评估要求标准相差很远。图书馆环境不够舒适、整洁;家具质地不够环保,款式不不太协调;服务设施不齐全,现代化程度不高。图书馆的馆藏、阅览和交流活动面积偏小,阅读场所和座位远未满足扩招学生需求。素质教育倡导研究式学习,进而要求图书馆开架借阅,内设书桌,供学生做研究阅读,虽已开架阅读,但阅览座位远远不够。

(三)工作人员结构不合理,服务人员专业素质偏低

现有图书馆队伍普遍存在专业队伍素质结构不合理的情况,专业人员比例不足,非专业人员业务素质不高、不能独立完成业务性较强的工作,随着服务层次和要求的不断提高,一部分图书馆管理人员不适应学校教学和科研工作的服务需求,与高等学校教育发展不相适应。表现为服务内容单一,手段落后,提供二、三次文献服务及专题服务、跟踪服务、系统信息服务等方面能力偏低,造成馆藏文献资源利用率低、整体服务水准偏低状况。

(四)馆藏资源不足,质量不高,文献结构不合理

从藏书质量来看,馆藏文献相对比较低,收藏层次不高,馆藏专业结构不合理,陈旧内容较多,大部分已丧失情报价值,利用率低,而研究型文献则十分匮乏。由于书刊经费上涨,办学者又不愿在购书上增加投入,有的高校设有图书馆实际上书刊极少,有名无实。为读者提供文献服务最基本文献保障都很难做到,何况要发挥图书馆教育和情报职能更是无从谈起。

二、解决问题对策

(一)提高高校领导对图书馆建设工作认识,关心支持图书馆工作

要建成一流大学就要有一流学科,要建成一流学科就要有一流学科带头人,要有一流学科带头人就要有一流学科图书文献信息资源。而这都离不开学校各级领导重视和支持。要加强对图书馆领导,并把它纳入教育改革轨道。领导要关心提高图书馆工作人员业务水平,鼓励并支持他们适当参加各种业务培训和经验交流活动,为他们创造较好的工作、学习、生活条件,使他们安心致力图书馆事业。

(二)积极争取建造新馆舍,改善办馆条件,增加阅览座位

学校应按照教育部要求和国家有关标准,增加图书馆馆舍面积或重新建造独立专用的图书馆馆舍。馆舍建筑应充分考虑学校发展规模,适应现代化管理需要,合理布局各部门,满足图书馆业务功能要求,具有调整灵活性。要注意图书馆内外环境绿化和美化,落实防火、防水等各项安全防护措施,改善灯光、通风、防寒防暑等条件,为师生创造良好学习和研究环境,更好为学校教学和科研服务。

(三)充实多种学科专业人员,提高高校图书馆工作人员岗位素质

高校应加强图书馆专业队伍建设,按照合理结构比例,有计划地聘任图书情报、计算机、外语和有关本校一级学科所需多种学科的优秀专业人才。要让馆员了解图书情报专业发展方向,掌握国内外图书馆新信息和发展动态,明确馆员工作重点和任务。定期对馆员专业知识、外语水平、计算机应用能力水平等基本素质进行培训、评定和考核,制定切实有效措施和手段,促进馆员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工作能力,推动民办高校图书馆事业的发展。

(四)增加馆藏文献信息资源量,优化馆藏资源建设,实现文献信息资源共建共享

采取多渠道多种方式扩大馆藏信息资源量,有重点、成系统地规划藏书建设。要根据学校专业设置和重点学科发展需要,按照各学科发展所必须使用文献类别、品种、数量、文种等内容优化文献资源。高校图书馆更应积极探索与实践包括信息共享空间、机构仓储等新型服务与管理模式。积极参与全国和地区的资源共建共享,建立以民办高校图书馆为主体的文献信息产业中心,充分发挥群体力量,共享文献信息资源,最大限度地满足对图书文献信息资源的需要。

总之,高校图书馆是学校的文献信息中心,是学校传承文化、支持技术创新、信息汇聚的最重要的场所,而图书馆馆藏文献信息资源丰富程度、现代化信息获取和查阅检索手段、向读者提供服务质量以及图书馆管理人员业务水平等,都直接影响着高校的教学和科研水平,并且最终对所培养人才的质量起着巨大影响。(作者单位:廊坊市广播电视大学)

篇4

一、引言

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和普及应用, 促使传统图书馆的服务理念、 服务对象、 服务内容、 服务功能、 服务手段和服务方式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服务手段已从手工操作逐步转化为自动化、网络化; 服务方式由全封闭到全开放, 用户甚至可以足不出户也能享受到图书馆提供的各种服务。 信息服务的变革和网络信息资源的丰富多彩进一步激发了图书馆用户新的需求意识、 需求特点的产生。办公自动化的实现,使高校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有了一个质的飞跃,借助计算机管理的数据处理功能,也给我们读者借阅数据信息分析工作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从而为更有效的分析读者需求以及为读者提供深层次、个性化服务提供了保证。那么,如何在现有条件下优化读者服务工作,提高读者服务质量,将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工作。因此,分析挖掘系统数据资源、总结规律、了解读者的借阅需求和借阅动向,将更有利于读者服务工作的深入开展。本文通过分析我馆近两年的数据,从中寻找借阅规律,来进一步优化新时期读者服务工作。

二、系统数据分析

1.各类别读者年度借阅情况

按读者属性统计年度图书借阅量,是为了更清楚的了解各读者群体的借阅数量,分析各层次读者对图书的总体利用情况。以下收集了2006年至2007年两年期间借阅数据,统计结果见表1。

从表1中我们可以看出:利用图书馆最大的读者群是本科学生,所占百分比为:53%;其次是教师读者,所占百分比为:8.3%;在次是实验班学生,所占百分比为:4.2%;研究生读者占0.8%。以上数据说明:本科学生读者依然是我们服务的主要对象,他们主要围绕专业课程及喜好,成为我们最忠实的用户。我们读者服务工作做得成功与否,这些读者给我们的工作以直接的折射。教师读者,主要围绕专业课程建设和科研需要来馆查阅资料,所以也是我们服务的重点对象,我们服务的水平和深度在他们身上能直接的体现。对待这些读者,需要我们进一步跟踪分析,以提供其更好的个性化需求服务。

2.月图书借阅情况

表2中可以看出:以月为时间段,我馆每年有三个借阅高峰时段,分别是1月、3至5月、9至12月。1月份正逢放假,经过一学期紧张的学习,广大同学们终于可以换换脑子为自己的兴趣阅读,所以也导致节约量攀升。3月或9月是开学初期,为新学期的准备阶段,学生在经过一个较长假期的调整后,精力充沛,急需还回假期借阅的图书,重新借阅新开课程的图书资料及其它课外书来补充、拓展自己的知识面,因此,这两个月图书的借阅量较大。另外,每年10至12月图书的借阅量也较多,有时甚至超过放假始或者开学初,这是因为除正常的借阅外,还有一支考研的读者队伍在进行最后的强化阅读,有了他们的存在图书馆的整体借阅量凸现高峰。

3.各类图书借阅情况

从表3可以看出:近两年我馆外借图书数达615464册,其中以文学类居多,占总借阅册数的27.8% ;其次是数理化学类图书,占总借阅册数的12.4% ;位居第三的则是语言文学类图书,占总借阅册数的10.9%,这几类图书的借阅量占总借阅量的一半。可见,我馆各类借阅量基本上形成以文学、数理科学、语言文字及计算机科学方面为主,社会经济、一般工业技术等相关学科为辅的借阅格局。

3.1 文学类图书过热

从表3可以看出,文学类图书是大多数学生读者借阅首选。由于文学作品具有调节精神和消遣作用,它在陶冶情操、提高修养、净化心灵等方面的作用是其他类图书所无法取代的。但从另一角度来说学生过于在这类图书方面牵扯进太多精力,势必会对影响对专业学科的钻研。特别是对于一些沉溺于言情、武侠小说等方面的读者,图书馆员还应加以正确引导。

3.2 计算机和外语类图书依旧成为借阅热点

由于社会需求的变化,现代大学生越来越重视综合素质的培养与提高,尤其是自身外语水平和计算机能力的强弱,成为了学生毕业后求职的重要砝码和考评标准。而此类图书均已以英语、计算机教材教学参考书为主,与研究生考试、英语四六级考试、计算机等级考试等当代大学生热衷或必备的,自然这两类图书也就成了大学生的借阅热点 。因此,这两类图书的借阅量较大,尤其是在英语与计算机考试前,相关的图书成为了最大借阅热点,刚刚还回即被借出,同时也颇感此类图书的副本量不足,而使广大学生们的满意度降低。因此,如何优化配置相关的文献资源,应引起图书馆采购人员的重视。

3.3 哲社类图书及自然科学类图书倍受冷落

受市场经济的冲击,现代大学生追求知识方面更注重社会的实用性,他们对基础科学理论、政治理论类图书如:马列政治类、自然科学类等兴趣十分冷淡,这使得我馆哲社类及自然科学类图书的借阅量相对较小,说明当代大学生的思想信仰缺乏以及学习目的性及功利性很强,对大学生整体综合素质的提高尤为不利,应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

三、依据分析数据所要采取的措施

通过对读者群体、月份借阅规律、类别借阅统计分析,从不同程度上也能挖掘出一些潜在规律。即如何利用这些数据来为我们读者服务工作提供指导,进而优化读者服务工作、吸引更多的读者来馆借阅,也是我们工作细化、深化的一个重要参考和依据。

1.分析流通借阅高低峰时间段,合理安排工作人员。通过数据分析掌握读者借阅特点和规律,图书馆可根据具体情况合理安排工作人员。当借阅高峰期到来之时,图书流通部门应采取一些应急措施,一方面搞好人员调配,组织好书源,另一方面工作人员必须坚守岗位,热情接待读者,认真解答读者的咨询,尽量满足读者的需求,使读者乘兴而来,满意而归。当借还书处于低峰时,应抓紧时间开展内部图书整理工作,以迎接下次借阅高峰时段的到来。只有这样才能保持流通工作忙而不乱,井然有序。

2.定期分析读者各种借阅数据,做好读者需求调查。

读者借阅数据信息的收集与挖掘是图书馆一项不可缺少的业务性工作,它不仅能客观、如实地反映读者服务工作的实际情况和水平,同时也为加强管理、提高读者服务质量提供准确的参考依据。通过分析读者层次和外借的统计调查,将有助于图书馆及时了解读者需求变化,从而可有针对性地改善文献结构,提高办馆水平和读者服务质量。如不定期地向学生、教师等读者发放图书需求情况调查表,及时了解师生的阅读倾向和需求。同时利用好购书经费,有效合理地补充藏书,尽最大可能满足全校师生读者的借阅需求。

3.设定合理的借阅参数,最大发挥图书使用价值。

教师和学生作为学校的主要读者群,图书馆要有针对性地制定出合理的出借期限。对于教师读者借阅期限和借阅量不宜太长、太大,太长、太大都会导致一些图书长期积压在教职工手中,影响了学生的利用和图书的有效流通。如果量太小、时间太短则会影响教职工的正常工作。反之,对待学生读者(包括研究生、试验班学生、普通本科班学生)要充分考虑到上述因素,设定一个合理的借阅权限和借期,只有设定合理,才能更充分发挥图书的使用价值。

同时对于一些书目的借阅参数的设定也要周全考虑。比如社科类书,文学类书,外语类书,计算机类图书流通率很高,借阅期限过长容易使一些书在读者手中滞留时间过长,造成浪费,不利于图书的流通。专业性的书籍在学校有着明显的周期性,借阅时间短又不利于读者利用,不利于文献资料作用的充分发挥。针对这些情况,我馆调整了借阅期限,文学类借期为半个月,社科类和专业类借期为一个月,学生、教师都可以续借一次。同时我馆实行的预约借书制度和超期罚款制度,也从一定程度上保障了图书的有效流通。

4.培养一支过硬的服务队伍,加强借阅引导工作。

一支过硬的服务队伍必须具备一定的计算机操作能力,熟悉学校和图书馆的基本情况,了解学校的专业状况,图书馆的资源情况,才能更有针对性地开展服务。通过前面的统计分析,文学、外语及计算机类图书的借阅量占有较大比重,这对于提高读者自身的外语、计算机及文学修养起到了一定作用。

但是,部分学生读者过于沉溺于休闲娱乐、文化快餐等方面的读物,从而忽视对名著经典、哲社类、科普类读物的阅读,这不利于培养他们的文化素质和科技修养以及严谨的治学态度。因此,图书馆要对他们进行正确引导,帮助他们制定一个有计划、有系统的读书计划,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针对大学生读者借阅科技图书少的现象,图书馆要大力加强科普科技方面好书、新书的宣传,根据读者对文学知识的渴求,聘请优秀专业教师举办中西方古典文学、现代文学知识系列讲座,介绍国际国内的各种文学流派,增强读者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使读者在阅读与欣赏这些作品的同时,能获得较完整的文学修养,真正达到陶冶情操、丰富知识、美化心灵的目的。

5.加强文献资源评价,优化藏书结构。

加强文献资源评价与使用效益评估分析对文献资源及其使用效益进行评价,对于合理的丰富馆藏资源具有指导性的意义,可以有效地对文献资源采购中的问题进行纠正,调整文献资源采购计划,加强图书订购的针对性和计划性。近年来,随着高校专业自的提高,为适应社会需要不断开设了新的相关专业,因此图书馆在馆藏结构中应根据专业设置情况适时配置新专业图书,以保证读者需求。做到突出重点,照顾一般,重点收藏与学校专业设置、所开课程、科研及所对应的学科密切相关的文献资料,保持其系统性、完整性。对于读者借阅频率较高的热门图书(如英语及计算机等方面指导书),要加大复本量,充分满足读者用书需求;对于消遣性图书,可适当增减复本量,采购时严格把关,确实采购那些文学艺术思想水平都较高的书籍,使广大学生读者在欣赏图书的同时能够不知不觉地吸收精华,提高文学修养与素质,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四、结语

总之,在当今信息时代,图书馆要想生存发展,必须提升服务质量、优化创新服务、不断发展和完善自己,使读者真正爱上图书馆,离不开图书馆,这才是图书馆存在的价值。

参考文献:

[1]李艺群.独立学院图书馆“大流通”服务模式探讨[J]. 长春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2)

[2]李艺群.优化创新服务,提升独立学院图书馆流通部建设浅析[J].佳木斯学院学报,2013(4)

[3]宋丽花.数据挖掘技术在读者服务优化中的应用[J].现代商贸工业,2013(23)

[4]蒋祥春. 基于web的读者数据统计[J].江西图书馆学刊,2011(1)

[5]王晓晖. 优化高校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的思考[J].农技服务,2013(4)

篇5

一、高校图书馆在大学生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高校图书馆作为学校办学的三大支柱之一,肩负着为教学科研服务的重任,而高校图书馆的基本职能就是教育职能的情报职能。全面提高大学生的素质,也是图书馆义不容辞的职责,开展大学生素质教育,图书馆是除教室以外的“第二课堂”。

1.图书馆为强化大学生素质教育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图书馆拥有极其丰富多样的图书及馆藏文献资料这个显著的特点和优势,向学生宣传、展示、传递科学文化知识,提供文献服务;对大学生的文化、思想、道德等方面的修养进行全方位教育;为他们人生观、世界观的塑造,品德的熔炼,情操的熏陶,学问的拓展等提供了必要的条件。这也是其他任何课堂都无法拟的。

2.图书馆是开展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课堂

图书馆作为大学生课外活动的主要场所,本身就是最好的潜在课堂,是实施素质教育不可缺少的文化阵地,图书馆以其丰富的馆藏为基础而开展的各种文献信息服务活动,均和育人工作有着密切的联系,都渗透着育人的内容,产生着育人的效应。图书馆的教育不受时空与内容的限制。大学生通过不断地利用图书馆,可以随时随地接受教育。因而图书馆被誉为“没有围墙的大学”。

图书馆高雅的文化环境和文明的服务,还对培养大学生的良好素质起着春风化雨的作用与效果,使他们在无意识地领悟人生的真谛,约束自己的行为,发挥完善自我,提高自身素质的主观能动性,使其终生受益无穷。对于大学生来说,这种无形的教育比有形教育更容易接受,这种配合教育有时比课堂教育更有效。我们要抓住这个有利条件,将大学生素质教育贯彻到各项服务育人的活动中去。

3.图书馆为强化大学生素质教育提供多种文献服务

确切地说,每个图书馆都是一个巨大的“信息源”。数以百万计的馆藏能否为读者充分利用是目前高校较为关注的问题之一。为使馆藏文献这个“信息源”充分发挥作用和效益,为教学科研、为大学生素质教育提供优质高效的文献服务。各高校争先开展导读服务,扩大服务范围,依托文献资源、设施和师资的优势,开发利用具有社会主义高教特色的导向性网络体系,利用微机检索达到资源共享,并增设特色服务项目。我国的图书馆借阅率利用率不及日本的1/10,美国的1/20。我们要努力改变这种状况,就要加大力度挖掘馆藏,杜绝资源浪费现象。同时也为大学生素质教育及专业学习提供极大的方便。

二、高校图书馆开展大学生素质教育,做好服务育人的改革方法与建议

1.树立大教育观,强化育人观念

爱因斯坦曾指出“学校的目的始终应该是:青年人在离开学校时,是作为一个和谐的人,而不是作为一个专家。”长期以来,我国部分高校在办学思想上过分强调培养专门人才,而忽略全面素质教育,没有立足于培养和谐发展的人,没有把知识、能力、素质方面的教育统一起来。现在,我们必须树立以“育人为中心”的大教育观,加强大学生的通识教育,立足于培养复合型的人才,加强大学生的全面素质教育。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埃德加•富尔曾说“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这里把“会学习”提到了中心位置。作为高校不但要向学生传授人类长期积累的科学文化知识,还要向学生传授如何获取知识的方法,变“授人以鱼”为“授人以渔”。图书馆作为教学科研的服务机构,应全力以赴配合学校挑起服务育人的重任,馆领导应及时了解素质教育的思路,结合兄弟院校的成功经验,找出一条适合本馆的工作方法。

2.开展导读活动

导读是高校图书馆服务育人的重要途径之一,也是开展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形式,阅读指导可以帮助读者节省时间多读书,有选择有目的的读好书,从而促进大学生自身素质的提高。

在导读内容上,应改变以往偏重专业书籍、文艺书藉的导读倾向,增加德育、美学、马列著作、名人传记、爱国书籍等应成为今后导读的重点推荐书目。在导读形式上,要利用校报、专题讲座及书评书介等,融入乐于接受的现代化教育媒体。方法上,要灵活多样,准确地把握大学生思想状况与需求,可以不定期开展读书会和馆员读者联谊会等。为丰富校园文化,图书馆可充分利用馆藏,积极投身于校园精神文明建设中去。

3.优化育人环境,营造良好读书氛围

高校图书馆的育人环境是图书馆工作人员有意识有目的建造的一种文化传递场所。大学生在这种特定的环境中受到影响和教育,这种环境中所蕴涵的一种文化、一种精神,对大学生有着潜在的陶冶作用,使大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无意识”地接受教育的熏陶。因此用心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应是图书馆坚持不懈的追求。

图书馆应从两方面入手。一是物质环境的建设,它是图书馆的外在标志。要在显要位置悬挂标语口号,伟人、科学家画像及名人名言,开辟橱窗栏、政绩公开栏等,这些人文景点会产生一种文化浸润的效应。馆前馆后种植草坪、花坛,层层叠叠绿萌垂吊,为图书馆平添了一份幽雅与宁静,使读者置身其中感到一种美的享受。二是人文环境的建设,这是高校育人环境的重点。主要是指人际环境,它体现于馆员的精神面貌上。图书馆要搞好服务育人,必须高度重视馆员的思想道德建设。列宁曾说过“图书馆馆员是图书馆的灵魂”,可见馆员形象是多么重要。一方面,要制定馆员道德规范,文明用语、服务忌语等加强馆员自身修养。在树立职业道德的同时,时刻不忘规范自己的言行,做到言传身教、为人师表。馆员的人格、形象、语言,仪表、行为对大学生是一种无形而有力的影响。另一方面,全面提高馆员的文化业务素质,熟悉馆藏,掌握现代化技术手段,还应懂点教育学、心理学知识,为读者当好参谋。要求馆员树立“读者至上”的思想,以热情的态度及渊博的知识接待每一位读者。坚持把读者服务工作与培养世纪人才的大目标统一起来,并贯穿于图书馆的各项工作中,形成全员育人的良好机制和文明氛围。

参考文献:

篇6

中图分类号:G25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5(a)-0246-02

高校图书馆是高校的三大支柱之一,它是学生的第二课堂,是学生获取知识和信息的重要场所。随着知识经济和素质教育的进步和发展,图书馆已成为知识信息技术的密集型部门,图书馆教育已成为当今高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让学生在短期内了解、熟悉和学会利用图书馆资源,各高校都必须重视且狠抓新生入馆教育工作。

1 新生入馆教育的重要性

新生入馆教育是高校图书馆做好读者服务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完善系统的入馆教育对发挥图书馆的教育职能、充分利用图书馆的馆藏资源、提高图书馆文献资源的利用率和优化图书馆的规范管理等方面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1.1 入馆教育有助于发挥图书馆教育职能

对新生进行入馆教育是高校图书馆应该履行的教育职能。初入大学的新生不了解图书馆,通过入馆教育使学生了解图书馆和服务项目,掌握利用图书馆资源和文献检索方法等,同时,也让学生懂得配合和支持图书馆的管理,养成良好的图书馆学习意识和行为。[1]为今后充分利用图书馆拓宽知识面更好地完成学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1.2 入馆教育为新生充分利用图书馆资源奠定基础,有利于提高图书馆文献资源的利用率

高校图书馆每年都面临新生,合理而有效的入馆教育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学生在整个大学学习中主动和积极的利用图书馆资源,为充分利用图书馆的馆藏资源奠定基础,有利于提高图书馆文献资源的利用率。

1.3 入馆教育为优化图书馆的规范管理打下坚实的基础

为了给读者提供一个方便、快捷的借阅环境,图书馆实行了开放借阅管理。

允许读者进入室内,提高了图书馆的利用率。但由于读者不熟悉图书馆,不了解图书借还流程和制度,不懂图书的典藏、分类方法和架位上图书排序等,导致了读者一进图书馆就感到茫然,一进书库就乱拿、乱放、乱扔等,图书乱架、错架、丢失等现象严重,给管理工作带来了很大的不便,也是图书馆管理工作的难点。对新生进行入馆教育对解决以上一系列问题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也为优化图书馆的规范管理打下坚实的基础。

2 高校图书馆新生入馆教育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据调查,大多数高校图书馆都开展了新生入馆教育这项工作,但效果欠佳。入馆教育后许多新生还不知道图书馆的馆藏分布、规章制度、开放时间、借还流程等,极大影响了图书馆资源的利用。

入馆教育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思想上不够重视

西方许多发达国家从小学就开始重视培养学生利用图书馆的能力,而我国由于应试教育对图书馆的认识较淡薄,使学生在入大学前对图书馆了解较少;由于高校图书馆的地位低,相关人员在思想上对大学新生图书馆入馆教育工作不够重视[2]。认为学生自己会使用图书馆,没必要组织学生进行入馆教育,也从没想过进行入馆教育后效果如何。此外,管理者和老师重视不够,有的学生对图书馆也有偏见,对入馆教育意识淡薄,缺乏积极性。

2.2 教育活动形式化,教育方法不够完善,教育效果欠佳

目前现行的入馆教育只是作为入学教育的组成部分,教育活动形式化,走过场。经调查发现高校图书馆采用新生入馆教育的方法主要有:第一,在新生入学之初给新生上入馆教育课。内容基本上是讲解图书馆概况、开放时间、馆藏布局、借阅流程等。第二,发放读者手册。手册详细地介绍图书馆简介、入馆须知、规章制度等。第三,实地参观。图书馆先预约好学生,再根据预约时间组织学生到图书馆边参观边讲解。讲解时过于匆促,学生没法听懂,大多数学生连借阅规则都不懂,更不会进行文献检索,很多馆藏文献没有被真正利用。入馆教育结束后又缺少后续教育工作。在日常工作过程中经常会发现读者拿着书不知还到哪里,进入室内不知道刷卡、不会使用代书板,面对检索机不知所措,在阅览中乱拿乱放,而且不顾工作人员的提醒等,以上出现的种种问题表明新生入馆教育效果不明显,难以让学生学会利用图书馆资源。

3 新生入馆教育的改进措施

新形势下,为了让学生充分利用图书馆资源,高校图书馆的入馆教育工作必须采取一些行之有效的措施。

3.1 高度重视新生入馆教育

高校图书馆每年开学时对新生进行入馆教育是图书馆的常规工作,也是高校对新生进行入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做好新生入馆教育工作不仅关系到图书馆馆藏文献的利用,也关系到大学生今后的学习及综合素质的提高。学校各级部门都应该高度重视新生入馆教育这项工作,要将新生入馆教育列入全校新生入学教育计划。图书馆工作人员必须加大力度宣传新生入馆教育的重要性,积极做好二级学院主管领导和所有教师特别是各系部负责新生工作的教师的工作,让他们意识到新生入馆教育的重要性,且高度重视这项工作,积极支持和配合图书馆做好此项工作。入馆教育必须做到有组织、有计划,最好是组织一批组织和协调能力强、精通业务、工作认真负责、工作经验丰富的专业人员给新生进行培训,这样才能使入馆教育工作做得有条不紊,才能让新生真正从中受到教育。

3.2 完善和改进新生入馆教育方法

目前高校通常是新生刚报到就开始对学生进行军训、入学教育、入馆教育等,这样开展入馆教育势必达不到最佳效果。因此,高校图书馆应该不断完善和改进入馆教育方法,使之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我个人认为入馆教育可以提前开展,而且在学生入学后要持之以恒。在学生被录取之后,入校之前把入馆教育的内容制作成手册与录取通知书一并邮寄给学生,让他们在收到录取通知书的愉悦中了解和熟悉图书馆,激发他们对图书馆的兴趣和求知欲望。在新生入学后学校开展入学教育、军训等工作时,图书馆可以制作宣传板报。学生开始上课后,图书馆再利用文献检索课教学、专题讲座等有计划、有步骤地对学生进行入馆教育;同时组织学生到书库实地参观,让学生动手操作,提高学生利用图书馆的能力。经常举办一些“乱架、污损”等展览活动。通过各种方式主动与学生沟通,听取学生的意见,注重信息反馈等。在日常的工作中如果发现问题应及时解决,耐心指导,只有将入馆教育贯穿于工作之中,才能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服务。

3.3 入馆教育的内容要突出重点

对新生进行入馆教育时应当突出重点,对于学生在利用图书馆时出现问题频率较高的服务项目如:馆藏分布、规章制度、排架规则、文献检索方法等应重点强调。只有让学生真正掌握利用图书馆的基本技巧,才能使他们能够顺利快速地在浩翰的书海中找到所需的资料。

3.4 加大宣传力度

图书馆是知识的殿堂,是文献信息服务中心。为了让学生更好的利用图书馆资源,应该加大图书馆的宣传力度。首先,图书馆要搞好室内环境建设,改善室内的硬件设备。提高图书馆的魅力,从外观上吸引学生。其次,要多开展各种学术活动,要大力宣传馆藏资源,多向学生推荐好书,积极推荐新书,使更多的学生了解图书馆、利用图书馆和认可图书馆。

3.5 要提高馆员和读者的综合素质,规范各自的道德行为

高校图书馆员应该具备高尚的职业道德素质、丰富的专业知识、计算机应用能力、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较强的人际关系协调能力。这就要求图书馆员要不断加强学习,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馆员要热爱本职工作,具有“甘为人梯”的无私奉献精神,要把读者摆在第一位,时刻牢记“读者第一,服务至上”这一服务宗旨。要尊重读者、关心读者,全心全意为广大师生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

要加强读者的思想品德教育,提高读者的道德行为规范。高校图书馆的主要读者是教师和学生,有些教师在借阅中经常出现“污损、乱取、乱放”等不良现象,甚至有个别教师在借还中还与工作人员发生冲突。而学生在利用图书馆资源时出现的问题更多,如:在借阅中随意取放造成乱架、错架率上升。污损、丢书、偷梁换柱等现象时有发生。在自习室乱扔垃圾、纸屑、喧哗置工作人员的禁止于不顾,甚至与工作人员发生争吵。性格倔强偏执、任性,认为图书馆工作人员就是服务员,不管对错都得为他们服务,动不动就投诉等。因此,要提高图书馆的读者服务工作,加强读者的思想品德教育和规范读者的道德行为极为重要。

总之,高校图书馆入馆教育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工作,入馆教育应循序渐进、持之以恒,应该贯穿于日常工作中,随时教育,随时引导学生,随时跟踪和检查,充分发挥图书馆的教育职能,才能真正达到学生能熟练运用图书馆的能力,才能让图书馆的文献资源真正得到充分利用。

篇7

一、高校图书馆在大学生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高校图书馆作为学校办学的三大支柱之一,肩负着为教学科研服务的重任,而高校图书馆的基本职能就是教育职能的情报职能。全面提高大学生的素质,也是图书馆义不容辞的职责,开展大学生素质教育,图书馆是除教室以外的“第二课堂”。

1.图书馆为强化大学生素质教育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图书馆拥有极其丰富多样的图书及馆藏文献资料这个显著的特点和优势,向学生宣传、展示、传递科学文化知识,提供文献服务;对大学生的文化、思想、道德等方面的修养进行全方位教育;为他们人生观、世界观的塑造,品德的熔炼,情操的熏陶,学问的拓展等提供了必要的条件。这也是其他任何课堂都无法拟的。

2.图书馆是开展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课堂

图书馆作为大学生课外活动的主要场所,本身就是最好的潜在课堂,是实施素质教育不可缺少的文化阵地,图书馆以其丰富的馆藏为基础而开展的各种文献信息服务活动,均和育人工作有着密切的联系,都渗透着育人的内容,产生着育人的效应。图书馆的教育不受时空与内容的限制。大学生通过不断地利用图书馆,可以随时随地接受教育。因而图书馆被誉为“没有围墙的大学”。

图书馆高雅的文化环境和文明的服务,还对培养大学生的良好素质起着春风化雨的作用与效果,使他们在无意识地领悟人生的真谛,约束自己的行为,发挥完善自我,提高自身素质的主观能动性,使其终生受益无穷。对于大学生来说,这种无形的教育比有形教育更容易接受,这种配合教育有时比课堂教育更有效。我们要抓住这个有利条件,将大学生素质教育贯彻到各项服务育人的活动中去。

3.图书馆为强化大学生素质教育提供多种文献服务

确切地说,每个图书馆都是一个巨大的“信息源”。数以百万计的馆藏能否为读者充分利用是目前高校较为关注的问题之一。为使馆藏文献这个“信息源”充分发挥作用和效益,为教学科研、为大学生素质教育提供优质高效的文献服务。各高校争先开展导读服务,扩大服务范围,依托文献资源、设施和师资的优势,开发利用具有社会主义高教特色的导向性网络体系,利用微机检索达到资源共享,并增设特色服务项目。我国的图书馆借阅率利用率不及日本的1/10,美国的1/20。我们要努力改变这种状况,就要加大力度挖掘馆藏,杜绝资源浪费现象。同时也为大学生素质教育及专业学习提供极大的方便。

二、高校图书馆开展大学生素质教育,做好服务育人的改革方法与建议

1.树立大教育观,强化育人观念

爱因斯坦曾指出“学校的目的始终应该是:青年人在离开学校时,是作为一个和谐的人,而不是作为一个专家。”长期以来,我国部分高校在办学思想上过分强调培养专门人才,而忽略全面素质教育,没有立足于培养和谐发展的人,没有把知识、能力、素质方面的教育统一起来。现在,我们必须树立以“育人为中心”的大教育观,加强大学生的通识教育,立足于培养复合型的人才,加强大学生的全面素质教育。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埃德加•富尔曾说“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这里把“会学习”提到了中心位置。作为高校不但要向学生传授人类长期积累的科学文化知识,还要向学生传授如何获取知识的方法,变“授人以鱼”为“授人以渔”。图书馆作为教学科研的服务机构,应全力以赴配合学校挑起服务育人的重任,馆领导应及时了解素质教育的思路,结合兄弟院校的成功经验,找出一条适合本馆的工作方法。

2.开展导读活动

导读是高校图书馆服务育人的重要途径之一,也是开展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形式,阅读指导可以帮助读者节省时间多读书,有选择有目的的读好书,从而促进大学生自身素质的提高。

在导读内容上,应改变以往偏重专业书籍、文艺书藉的导读倾向,增加德育、美学、马列著作、名人传记、爱国书籍等应成为今后导读的重点推荐书目。在导读形式上,要利用校报、专题讲座及书评书介等,融入乐于接受的现代化教育媒体。方法上,要灵活多样,准确地把握大学生思想状况与需求,可以不定期开展读书会和馆员读者联谊会等。为丰富校园文化,图书馆可充分利用馆藏,积极投身于校园精神文明建设中去。

3.优化育人环境,营造良好读书氛围

高校图书馆的育人环境是图书馆工作人员有意识有目的建造的一种文化传递场所。大学生在这种特定的环境中受到影响和教育,这种环境中所蕴涵的一种文化、一种精神,对大学生有着潜在的陶冶作用,使大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无意识”地接受教育的熏陶。因此用心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应是图书馆坚持不懈的追求。

图书馆应从两方面入手。一是物质环境的建设,它是图书馆的外在标志。要在显要位置悬挂标语口号,伟人、科学家画像及名人名言,开辟橱窗栏、政绩公开栏等,这些人文景点会产生一种文化浸润的效应。馆前馆后种植草坪、花坛,层层叠叠绿萌垂吊,为图书馆平添了一份幽雅与宁静,使读者置身其中感到一种美的享受。二是人文环境的建设,这是高校育人环境的重点。主要是指人际环境,它体现于馆员的精神面貌上。图书馆要搞好服务育人,必须高度重视馆员的思想道德建设。列宁曾说过“图书馆馆员是图书馆的灵魂”,可见馆员形象是多么重要。一方面,要制定馆员道德规范,文明用语、服务忌语等加强馆员自身修养。在树立职业道德的同时,时刻不忘规范自己的言行,做到言传身教、为人师表。馆员的人格、形象、语言,仪表、行为对大学生是一种无形而有力的影响。另一方面,全面提高馆员的文化业务素质,熟悉馆藏,掌握现代化技术手段,还应懂点教育学、心理学知识,为读者当好参谋。要求馆员树立“读者至上”的思想,以热情的态度及渊博的知识接待每一位读者。坚持把读者服务工作与培养世纪人才的大目标统一起来,并贯穿于图书馆的各项工作中,形成全员育人的良好机制和文明氛围。

参考文献:

篇8

中图分类号:G648.7 文献标识码:A

高校图书馆是高校的信息资源中心,图书馆状况已经成为评估一所大学办学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 ,如何最大限度地开发利用宝贵的文献信息资源,也成为图书馆的重要课题。为了解读者阅读取向,学生对信息的需求,把握大学生利用图书馆的特点,笔者于2007年3月在武汉科技大学中南分校图书馆流通部进行调查,将2006.9.1-2007.1.16期间所借书籍进行统计,此次调查总共有15000余名在校学生,其中大专占26%,本科占73.7%,其他占0.3%(考研班和实验班学生)。

一、馆藏图书资源基本情况

武汉科技大学中南分校图书馆现有各种文献120余万册,其中纸质图书 80 余万册,各类期刊900余种,超星电子图书40余万册。馆藏文献以年增加 20 万册的速度迅速发展,这在全国几百所独立学院中是名列前茅的。馆内通过多途径、有计划、有重点地进行文献资源建设,重点收藏建筑、机械、法律、管理、艺术、医学、计算机、经济、生物工程等各类学科文献,馆藏文献类型包括图书、期刊、标准、工具书、产品目录及各种电子文献。并采用《中国图书馆分类法》对文献进行分类整理。

二、图书借阅数据统计及分析

(一)馆藏中文图书的借阅总体情况

2003年至2006年武汉科技大学中南分校图书馆中文图书借阅情况见下表(一)。从该表中可以看出图书馆最近四年的借阅情况是呈现逐年递增趋势的,从2003年的202559册到2006年的832356册期间增加了629797册,平均每年递增157449.25册,同比三峡大学年递增84433册多了近一倍。造成上述数据结果的原因,笔者认为有如下几点:1.独立学院的发展步伐较快,每年的招生规模比较大,学生人数的增多,自然外借率增大。2.随着独立学院规范管理的深入,生源质量的提高,学风逐渐变浓,学习的主动性增强,学生的就业压力增大等原因也促进了文献的借阅量上升。3.我校以年增加20万册新书的速度丰富了馆藏,新书的增加吸引了读者,极大地提高我馆的文献利用率。4.图书馆的卫生、人文环境得到逐步的改善尤其是优质服务等措施也为广大读者馆藏的利用发挥了较大的作用。

(二)图书外借分析

为反映武汉科技大学中南分校图书外借的真实情况,本着收集资料应尽量多一点,统计面应尽可能宽一点的原则,笔者对在武汉科技大学中南分校图书馆2006.9.1-2007.1.16四个月的时间读者的外借图书进行了统计,并对统计数据按《中图法》的分类进行了整理计算(见表二)。

调查的结果表明:文学书籍借阅量最大。其中爱情小说多,传统文学少;社会科学多,应用科学少;哲学宗教相对较多,综合类少。从次表中反应的情况看来,自然科学相对较多,计算机和外语是我校各专业的主要基础课,是学生考级的重要课程,要求很严,学生如果不十分重视就很难通过,所以学生都比较努力,必然借阅大量的参考书;同时,大学生在上大学前,为了实现自己的远大理想,在高中阶段非常紧张,学习压力很大,基本不看文艺图书,许多大学生进入大学后就有一种解放感,消除了紧张状态,大量借阅文艺图书,这在绝大部分独立学院的情况都是相类似的。由于这些原因,形成借阅文艺图书及T(工业技术,含TP)、H类等的绝对比值较大。通过表二的数据我们还可以看出社会科学类的书籍使用状况较好,利用程度较高,主要集中在B、D、F、H、I、J、K、T等八类,利用程度一般的是C、E、G、O、R、Z,利用程度较低的是P、S、U、V、X。

三、独立院校馆藏结构的调整及发展策略探析

(一)独立院校图书馆应适当引导学生的阅读取向

独立学院培养的学生定位为高级应用型人才,学生可根据定位来指导自己的阅读方向。独立学院的学生基础相对较弱,水平较低,学习的自主性相对不足,图书馆应建立读书指导中心,加大导读力度,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逐步纠正大学生错误的阅读倾向 ,使学生跳出功利性阅读,注重各方面全方位的汲取知识。在校可开展如:“读百本好书,创智慧人生”、“读书月”、“读书心得征文”等活动,通过引导,倡导大家多读书,读好书,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二)结合读者需求对馆藏结构进行合理化调整

目前我国的大多数独立院校都为应用型图书馆,不是收藏型图书馆,都以流通为首要任务。所以,流通量是确定藏书结构的核心指标,藏书结构好坏的重要标准是看其是否有利于流通量的提高,学科结构中的某类藏书比例是否合理,归根结底,应看其是否符合当前流通的需要。根据这一理论并结合馆内的实际情况,笔者认为我馆合理的藏书比例应是自然科学为20%左右,社会科学为40-45% ,文艺图书为20-30% ,同时适当购一点其它图书,不超过5% 。在我馆以后的馆藏调整过程中应作适当变动,应减少利用程度低的图书(P、S、U、V、X),调整文艺图书,适当增加部分自然科学及社会科学类的图书,使其满足读者的需求。

(三)建立健全采访机制,实现有效采访

图书馆采访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文献资源的建设,采访工作人员的因素是第一位的,独立院校图书馆一般编制较紧,没有专门的采访人员,采访人员基本上都是由采编部门兼职,既加工图书又要在外采购。在高校图书馆采选调整过程中,图书馆流通部与采编部的关系甚为密切,它们之间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采编的工作质量直接影响到流通部的工作效果,所以两个部门应该加大联系沟通,在采选书籍时应参考流通部门的意见,共同搞好图书馆的馆藏质量。其次采访人员应了解和掌握学院的发展目标和思路, 进一步了解学院专业设置的调整变化情况, 把握学院的学科建设规划, 才能做到及时搜集相关的文献资料, 及时为学院的教学和科研提供文献信息保障服务。独立院校开设的课程比较热门也很灵活,这就要求图书馆及时地采购与核心课程相关的文献图书。如武汉科技大学中南分校2007年秋季开学将新开设日语、音乐表演、动画等专业,这就需要在采购时注意相关文献资料的收集。再次采访人员应把保证藏书质量和一定数量,逐步形成具有本校专业特色藏书体系作为基本指导原则,搞清本馆的性质、任务、原有馆藏情况及特色,掌握读者情况和发行情况,制订符合实际的选书原则和标准,在具体采选时要保证重点图书的系统性、完整性,体现馆藏特色,要有针对性,实用性,合理选择专业图书,协调质量与数量的关系,优先保证质量,使馆藏结构更加合理、科学,为教学科研做出贡献。

(四)充分整合网络资源,发掘电子图书在现代图书馆中发挥的作用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 计算机、网络技术在图书馆中的应用, 信息资源日益增多,作为信息资源丰富的图书馆,其自身的现代化建设与社会信息化和信息社会化的大环境密切相关,尤其是电子资源共建共享联盟的出现,通常能让图书馆以低廉的价格使用全部资源,给图书馆带来很多好处。独立院校建校时间短,发展迅速,但馆藏结构合理化远不如历史悠久的公办院校,独立院校收集的图书大多在2002年以后,文献资源出现了断层,电子图书的使用,弥补了纸质文献的不足,是图书馆文献资源的有效补充,所以独立学院图书馆应借新馆建设和发展特色的馆藏之机,加强电子资源的建设及共享,依托所在区域高校网络图书馆,充分利用网络图书馆的资源,服务学院的教学与科研,最大限度地提高文献信息资源的效益,科学、合理、有效的使用经费,达到以最小的成本消耗获得最大的服务效果。

(五)独立院校图书馆文献资源的发展策略

独立学院的生源主要是第三批录取的自费本科生,生源基础比重点、二本院校弱,这就要求校方因材施教。由于独立学院专业定位必须紧跟社会需求,以市场为导向,加强学生的基础训练,重视学生素质与能力的培养,以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为目标。 因此, 独立学院图书馆的文献信息资源建设要与学院的专业发展一致,与学院的办学需求一致,文献信息资源采访重点要及时调整。 加快文献采集工作,拓宽收集文献信息渠道。 注意相关应用型、实践型专业文献信息资源的补充收集和采购。同时跟踪新增专业和新建学科建设,积极进行馆藏补充。加强新专业文献的收集,及时满足新专业发展需求,实现质和量的飞跃。作为学校教育辅助设施的图书馆,在信息资源建设方面要兼容基础和专业两个方面,做到两条腿走路,做好学校的辅助教育。一般情况下,往届毕业生的一次就业情况、就业层次以及在英语、计算机等学校标志性考试中取得的成绩,都将综合地反映一所独立学院的办学实力和社会公认度。独立学院图书馆应注意多采集基础性文献信息,重视与大学生素质教育相关的文献的收集,积极配合大学生计算机及英语考级、公务员考试和报考研究生的需要,充分发挥图书馆的教育职能。以学院精品课程和重点专业为主,形成特色专业文献,有针对性地选择专业特色前沿性的信息文献,提高学科文献资源的完整性和系统性,把有限的经费应用得合理而有效,形成具有学院特色的、独有的文献优势,服务于学校教学与科学研究。

参考文献

[1]钟云萍,徐茗臻.独立学院图书馆的建设与发展对策[J].职业时空(综合版),2006,(12):30-31.

[2]唐文惠,潘彤声,望艳春.三峡大学图书馆馆藏图书结构与利用情况分析[J].三峡大学学报, 2006,(3):112-113.

[3]杨洁.论独立学院图书馆资源信息的建设[J].武汉科技学院学报,2006,(10):122-124.

篇9

信息时代的今天,知识以多种形式出现,越来越为人们所重视。作为专业知识、信息保存与传递重要机构之一的高职院校图书馆,通过收集、整理和保存文献资料,实现思想、知识信息的交流,从而提高职业院校师生的文化水平、技术能力,促进高职教育的发展与进步。随着互联网络的发展,极大地丰富了高职院校图书馆工作的功能,各高职院校图书馆纷纷建立域网,自己的主页,在将自身馆藏资源上网的同时,不断从网上获取自己所需要的资源。在丰富图书馆功能扩大化的同时,互联网络化条件下的高职院校图书馆也面临着如何建成符合高职特色图书馆的问题。

一、当前高职院校图书馆特色专业资源建设现状

1、高职院校图书馆特色专业资源[1]建设模式封闭。高职院校图书馆长期以来主要收藏以纸质为载体的信息,其服务也是围绕着纸质文献和图书馆展开,同时由于高职院校图书馆在发展过程中与社会接触的限制,形成自我封闭的内向型建设模式。加之资金有限,人员有限和高职院校管理体制限制,使馆藏专业资源不能充分发挥文献信息的作用。

2、公益误区,限制了特色专业资源的开发与建设。高职院校图书馆有其公益性质,基本是免费向学生服务,所有经费由学院计划提供。这种做法为高职学院图书馆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可靠的保证,但也带来许多弊病,无力开展一些更具建设性的业务。因此在高职学院图书馆普遍存在人浮于事、效率低下等问题。随着高职学院的发展,学员对高职学院自身的图书馆功能需求扩大,仅依靠学院每年计划的投资,已不能满足需求。

3、网络资源特色不鲜明,缺乏特色专业的内容。高职院校图书馆网络化建设工作较滞后,在建设网络化图书馆方面没有自身的特色,片面学学图书馆,不断收集大量的网上数据资源,希望将自己办得大而全,但由于自身资金较少,图书馆管理人员水平不足,分类整理数据资源的能力不够,没有体现出高职院校鲜明的职业特色,而基于特色专业的信息资源在网络上更是极少体现。

二、高职院校图书馆开展特色专业资源建设的要求

高职院校的突出特点之一就是职业特色,未来学生所从事的职业类型、职业范围和职业内容是高职院校教学工作的核心。因此作为高职院校教学辅助部门的图书馆也就应在对应专业设置的图书资源、信息资料上多花些工夫,尤其是学院的重点专业、重点学科方面,在馆内资料上也应储备得更多一些、更精一些,做到与时俱进,及时更新,减少非相关专业资料上的花费,将有限的资金尽可能集中使用在与高职学院专业所针对的专业书籍、网络资源上,这将会极大地提高高职院校图书馆专业资料的利用率,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做到最大限度地服务于高职学院自身。

2、高职院校图书馆应注意工作经验的收集和传递。高职院校培养高技能的人才,职业技能是院校立校之本,工作经验、操作技能的传承是高职院校生存之本。仅仅通过课堂练习不仅学生体会不足,也由于时间限制、空间条件和资金状况等客观条件制约了学生水平的提高。充分利用高职院校图书馆网络平台的作用,将职业技能、操作要领、个人工作经验和心得体会通过这个平台在图书馆校园网络平台上重复演示,则学生就可以从一个电脑终端上展开学习、体会,而完全摆脱了时间、空间上的束缚,使高职院校图书馆具有了鲜明的职业个性。同时,也使高职学院所独有的操作技能、工作经验得以最大效率的重复展现和传播。

3、高职院校图书馆应注重在对所服务专业的深度上创新。在当今知识经济中,高职院校图书馆建设工作应该把服务于各专业的重心放在对知识的挖掘、整合与揭示上,促进知识的生产与传播,使之创造出新的知识并付诸新的用途。同时进行相应的角色转变,变图书馆员为“知识导航员”,其职责就是帮助人们选择信息,评价信息、并与信息网络取得连接,同时加强二、三次文献进行创新性知识产品的生产,放在对知识进行系统加工和创新为读者提供新的知识产品。

三、高职院校图书馆专业资源特色建设思路

针对高职院校图书馆专业资源建设特点,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多渠道筹措资金,为提升高职院校图书馆专业服务能力打基础。与大学或其它公办图书馆相比,高职院校图书馆资金来源单一,划拔资金数额较少,资金筹措渠道有限。但高职院校图书馆可充分利用了职业院校往往拥有丰富的合作企业资源,企业也有培训员工拓展职工技能的要求,高职院校图书馆一方面可以争取合作企业在资金上的支持,另一方面也可与合作企业一起筹建企业图书馆资源为,充分利用企业自身发展的要求,扩大专业书籍的饱有量并不断与院校图书馆循环利用,对高职院校图书馆是一种有益的补充。

2、培养学科馆员[2],加大人才引进力度。要开创当今高职院校图书馆专业资源建设的特色服务,不仅有赖于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先进和丰富的文献信息资源,更重要的是通过具有信息理念,专业知识检索技能,网络技术的图书馆员来实现。这就要求高职院校图书馆人员应具有一定的计算机操作和网络技术知识,如计算机软件、硬件,数据库结构等方面的知识,并能利用Internet网络进行信息的采集、加工和传播。同时,应掌握必备的专业知识,熟悉该专业的科研动向,发展水平,学科重点,能够有针对性地收集为该专业科研人员所急需、必需的信息,并以最有效的形式提供使用。最后,馆员要有良好的文献信息处理能力和较好地信息的收集、加工、整理能力。

3、图书馆特色专业资源建设应着重在资源内容上的多样性与实用性[3]。各高职院校所开设的专业各有不同,每所职业院校都有自己的主干专业或核心专业,在这些专业上集中了大量的学生,这些都是高职院校图书馆的核心读者群。大力收集相关专业的图书、资料、音像和视频资料,增强图书馆特色专业资源的多样性和实用性,最大限度地满足大多数高职学生的专业需要。同时,加快高职特色专业的实验实训资源[4]的收集、整理、重组和推关,形成高职院校图书馆鲜明的职业特色,这将是高职院校图书馆的未来发展方向之一。

4、充分开发利用图书馆网络平台,建立开放获取式[5]特色专业资源库。根据国家教育部对高职发展的要求,网络平台已经在各高职院校普及,广大师生可以通过这一平台,在开放的环境下随时随地从特色专业资源库中获取所需要的知识。利用这一网络系统,可以将职业院校专业技能和现场操作反复演示,一方面弥补高职院校经费不足、实验开出率不高的缺陷,另一方面又可以使学生在教室、在寝室等各个区域都能进行专业熏陶。

5、创新是高职院校图书馆专业资源建设特色的源泉。充分体现高职院校的职业特点,将现场工作经验资料以专业图片形式、内部技术读本形式存在图书馆和网络平台上,让学生自由学习。高职院校图书馆不同于普通大学图书馆,不能跟在后面做普通大学图书馆的压缩饼干,着重突出技术技能、个人经验和仪器操作录像对职业性的体现作用,展示出与众不同的特色服务。

改善当前高职院校图书馆专业资源建设中建设模式封闭、没有特色的问题,努力分析高职院校图书馆专业资源建设的要求,有针对性地创建高职院校图书馆专业资源建设的鲜明特色,高职院校图书馆一定会在图书馆建设中独树一帜,开创一个崭新局面。

参考文献:

篇10

独立院校学生的培养方向是掌握某一特定技能的高层次实用性技术人才,教学上注重理论与实践并重,以强化实践教学为核心。作为与之相匹配的校园教辅设施图书馆,虽然馆藏内容比较丰富,却很难满足重实践的教学模式的需求,降低了藏书质量和利用率。

从文化管理层面来分析,其核心就在于尊重人、激励人、调动人的积极性和创造力,使人得到全面发展。不论是对教职工还是学生,都要通过文化的传播,施以潜在的、无形的塑造,施以理性的关怀、价值观的引领和精神的锻造,达到转变生存观念、提升人文境界、培育现代素养的目的,这就要求图书馆的馆藏功能达到这个“人本管理”的目标。所以,图书馆的馆藏决不能为“藏”而“藏”,必须挖掘它的深层次的功能,为文化育人发挥最大的效用。

2、信息化的时代要求提出了图书馆“虚”、“实”馆藏的新理念

现代化的图书馆已经集采访、编目、典藏、流通、信息咨询、检索及办公自动化于一身,已经具备了读者咨询、读者信息反馈等交互功能。这一图书馆功能系统,大都通过信息化建设得以实现。图书馆中的读者不仅要阅看书籍、刊物,还要看影像资料、光碟,并且要上网,要在电子阅览室获取想要得到的信息。网络环境下的图书馆,馆藏已经出现了“文件方式”、“数据库方式”、“多媒体方式”等多种方式,馆藏已经“虚”、“实”结合,成为纸质文献与网络资源的共同体。因此,馆藏功能的发挥。已经不是图书文献资料借阅那么简单,它必须发挥新的服务功能,才能使图书馆的文化育人职能得到充分地展现。

我们之所以强调图书馆要发挥文化育人功能,是因为图书馆通过“虚”、“实”馆藏的功能发挥,使师生能通过信息资源的利用。变成一种内驱力,从而出积极性、出工作业绩。这种通过信息资源形成的文化力,一方面在价值和精神层面上调节人的力量,另一方面又培育、激发人的内在信念、情感和理性的文化能量。使人们获得源源不断的思想力量和精神力量,进而转化成物质力量,使人在所从事的工作岗位上获得成功,获得佳绩。

3、提升馆藏功能的措施及文化育人的要求

3.1 对馆藏资源要优化选择

馆藏信息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是图书馆信息资源管理的基本目标,独立学院图书馆在考虑自身已形成的馆藏格局的同时,还要弄清现有文献资源被利用程度和读者需求满足程度,合理配置资源,构建图书馆信息资源科学体系并进行组织管理。对公共课、素质教育、文化娱乐、综合性图书及大型工具书要由图书馆负责选购。图书馆应通过教师与学生对这类图书的反馈意见,依据现有馆藏资源状况,科学合理地补充选购。

第一,教师参与。馆藏的建设离不开学院各系的学科带头人和一线的任课教师及教学研究人员的支持。图书馆要和他们建立一种互动关系,定期征求他们对图书馆资源建设的意见与建议,鼓励他们向图书馆推荐书目,供图书馆工作人员参考使用。

第二,加大学生参与的力度。召开读者座谈会、利用读者留言系统和校园网,广泛征求意见,让学生直接参与并推荐他们在学习中急需的信息资源,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并随时根据学生的借阅情况对馆内资源做好更新和补充。

第三,要对新专业、新课程积极扶持。众所周知,独立学院培养的学生是倾向于生产、服务和管理第一线的实用型、技能型、管理型人才,图书馆应根据专业设置的不断变化,购入相关的专业文献。图书馆对专业文献资源的投人要立足专业系统性,要将重点放在新专业新课程的扶持上。

第四,实现馆藏资源的特色化。独立学院图书馆必须以本院的专业设置、办学特色、学科优势、科研规划为依据,由一个或几个专业长期重点收藏形成一个或几个特色文献。构建出自己的馆藏特色文献。要根据学院的发展目标,发展与之相适应的专业特色文献,确保系统性和完整性,能基本满足该领域的读者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