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08 15:38:24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初二地理册知识点,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3、误差与错误区别,误差缩小的办法;
一、思想高度重视,时间充分保证
目前,由于地理会考在中考中占的比重不大,未能得到领导和师生们的高度重视,从而使地理教学成为难以突破的薄弱环节。因此,要想在地理会考中取得好成绩,上至领导下至教师、学生都必须转变观念,高度重视地理教学。这有充足的理由:(1)初中地理与其他学科一样都是基础教学,为高中地理的学习打基础。初中地理教学质量的高低直接关系到高中地理学习的成败。(2)对于一部分初中毕业后不升读高中,不再学习地理的人来说,初中地理的学习意义很大。因为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类对自然环境的破坏越来越大,极端天气不断出现,灾难越来越严重;必须普及环保意识,强化确立正确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以及可持续发展观念。初中地理教学肩负着这样的时代使命。所以,初中地理教学显得日益重要,初中地理会考的要求也相应地日益提高。(3)初中地生会考的时间安排在初二,有利于学生分阶段作战,挤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复习、迎考;从而学生地理学习的质量和会考成绩也相应提高。
要搞好初中地理教学,提高初中地理会考质量,关键是在时间上得到充分保证。商人说“时间就是金钱”,医生说“时间就是生命”,教师说“时间就是成绩”。学生从学习、理解记忆课本知识到掌握、运用学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要有一个过程,完成这个过程需要时间。教师在辅导学生复习、迎考的过程中需要充足的时间作保障。所以,到初二地理会考复习、迎考期间,争分夺秒、惜时如金成为会考的制胜盾牌。
二、上下齐心协作,因材分层施教
初二地理任课教师是中考地理会考的主将。其作战团队包括初二全体学生、班主任、初一地理任课教师及其他相关人员。团队全体员工要各司其职,各尽其责。如分管领导要把会考最新信息及时通知地理任课教师;班主任帮忙做学生的思想工作,做好“后勤”服务;学生听从地理老师指挥,按教学要求及时保质保量完成学习、复习的任务等等。初二与初一任课教师团结合作、群策群力,共同为打好学生地理知识基础,提升学生学习地理、考好地理的能力而拼搏。初二地理任课教师间的精诚合作、坦诚交流、充分研讨、共同前进更是打胜中考首仗的关键。如果任教初二地理有2个以上的老师,最好都任有各种层次的班级教学,甚至每个教师都任初一初二的地理课,这样有利于教师全面了解学情,相互交流、研讨教学教法;共同研讨会考发展趋向、学生的薄弱环节与会考要求的差距,每个阶段的做法及复习模式;制订各阶段目标、主攻方向及清除前进道路障碍的策略,等等。精诚合作的团队精神,是会考胜利的有力保障。
多年的会考经验告诉我们:要全面提高教学质量,考试成绩优异,会考比中考难度还大。为什么?因为会考时间在初二,差生数量远比初三中考来得多。怎么办?可以把学生分为优、中、差三类,分层管理,因材施教。对优生,提出较高的会考目标,要求他们成绩都达到“优秀”,鼓励他们学多一点,做些难度稍大的练习,知识点要全面、细致,稳拿高分。对于中等学生,会考目标稍低,成绩坐稳“良好”,尽力拿“优秀”,复习的知识点也要全面、细致,难度中等。师生多作交流互动,以勤奋拼搏来达到较高学习质量。对于差生,会考目标是“坐八望二”,即将会考题难易比“8:1:1”中的8成尽量拿下,有机会再抢答2成中等、稍难题,以便尽力拉高平均分和及格率。为了达到这个目标,要狠抓差生的基础训练,强调他们练习不离课本,放弃难题、偏题;圈出复习重点,缩小复习范围,剑锋直指会考高频知识点、出题趋向。从不放弃一个差生,哪怕他只进步了一点点,也给予大力表扬。激励他改变学习观念、不良习惯,负起责任,为自己的前途理想而努力拼搏。这样每扶起一个“差生”就多了一分战斗力。“优、中、差”三军各尽其力,均完成学习任务,就能达到预定的较高的会考目标。
三、讲究教学技巧,过好学习难关
专家指出:“获胜有赖于技巧,成败在于细节”。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出路在于优化课堂教学。要针对学情精心设计,上好每一节课,努力提高课堂效率。如强调学生课前预习,发现一些问题或通过做练习题寻求答案;课堂认真听讲,积极思考,跟上老师讲课思路,做好笔记;课后及时复习,整理笔记,做相关练习。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如对优生,少讲多练,重在引导他们自己去积极思考,寻求答案,攻克知识难关;对中等生,则讲解课本与思考练习并用,重在解疑答惑,帮助他们整理知识,寻求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和记忆技巧;对于差生,要多加鼓励、关心和照顾,提高他们学习地理的热情;重在基础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提出较低目标让他们容易达到,以唤起成就感,恢复自信心;显示教师的亲和力,与他们交流沟通以改变厌学情绪,等等。
课堂教学要生动活泼,形象直观,用语浅显易懂;多提问,多鼓励,多师生互动,多检查学生的课本、笔记、练习情况、复习进度和对知识的识记运用程度。对于学习上遇到的各个难关,一定要努力攻克,一步一个脚印前进。比如一定要过好读图关。 学生要学会看图、用图,不但能图文结合理解课文,还能从图上获取课文未表述的地理知识;用图来理解记忆,是地理学科的最大特点,也是学好地理的一大捷径,考好地理的关键环节。因此,教师教学中要花更多时间来教学生学会看图用图。学生不能避难就易,使问题堆积如山;提倡“今日事今日毕”,每天完成一个学习任务,逐渐积累雄厚知识,学到解题技能。要强调学生做好考题的每一个细节。比如审准题目,谨慎答题,字体力求端正,没有错别字;注重从题目文字、图片中捕捉答题信息,寻求答题灵感,灵活应变等。强调学生运用各种技巧来理解记忆地理知识,如用比较法,综合法,口诀法,形象思维法,正反串联记忆法等来理解记忆,避免死记硬背。以上这些都可视为一个个学习难关,让学生努力攻克,尤其在复习期间一定要扫清这些障碍,让学生顺利前进。
四、复习布局合理,信息攸关胜负
进入初二,就进入“会考时期”,任课教师要有通盘考虑,制定好会考复习迎考计划,合理地布局。比如初二第一学期就上八年级下册地理,为第二学期的复习争取时间;又如,在学习八年级地理中凡是涉及到七年级地理的,都要让学生复习,利用“遗忘规律”来巩固已学的知识。一般地,在会考复习期间要合理安排几个阶段:(一)分册分章节复习,使学生掌握最基本的基础知识,基本的解题技巧,使知识“由薄到厚”。(二)专题归类复习,建立全面脉络清晰的知识体系,使学生对课本的重点内容、考查角度有一个系统的把握,使知识“由厚到薄”。(三)靠考复习,关注时事热点。即将课本知识与会考出题趋向、高频内容及重大时事结合起来,使学生“目标有准”、“弹无虚发”,提高答题命中率。(四)回归课本,巩固基础知识。课本是会考出题的依据与源泉,“万变不离其宗”。复习最后回归课本,即“九九归一”,完成“由放到收”的过程。(五)查漏补缺,进行考试心理素质训练。在查漏补缺中巩固基础知识,会考出题高频知识,传授答题技巧,鼓舞士气扬起战斗激情等等。五个阶段严密有序,有时也穿行。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在会考复习的最后一个月,任课教师要多方收集会考最新信息,认真分析研究考试说明,近几年的会考试题,权威学校的最新模拟试题,选编一些试题进行测练。编题要求有较强的靠考性和批判性。根据自己掌握的信息,制订出题高频内容;又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存在问题如易考易错的知识、不良的答题习惯等揉进试题中,以增强会考复习的针对性和指导性。我们选编试题强化了出题的新方向:如初中会考紧紧靠拢高考,就链接近几年的高考试题,选择与高考相关的初中地理知识点来编题演练;题型有创设情景题,知识迁移题,材料阅读题,无图考图题,依图问答题,重大时事题等等。通过会考模拟和综合测试,既查漏补缺,又使学生熟悉会考题型,答题技巧,提高了解题技能和答题的命中率。对于占多数的中差层学生,要根据出题趋向和一年来发生的重大热点问题,结合课本相关知识来分析,大胆推出会考考题猜想,假设几种出题方式加以剖析,教给他们灵活应变的方法,提高活学活用的能力及答题命中率。对于优生,则要求他们对知识点掌握得更全面、细致,防范一些偏冷偏难的题目,以提高满分率,稳拿高分。这样运筹帷幄,有备而战,胜利就在望了。
五、强化“临阵一脚”,调好“竞技状态”
一、指导思想在新课标理论的指导下,以世纪精神为指针,以学校教导处工作计划为指导,加强课堂教学,尽快适应网络环境下和计算机辅助下的地理课堂教学模式,更加高效地完成本学科教学目标。积极参加教科研活动,努力使教学水平,业务能力有更大的提高。
二、基本情况分析 通过一年地理学习,学生对地理学习方法已基本掌握。学习中国地理相对比较容易。但由于学生的程度参差不齐,所以应重点在教法上以面向中游学生的“双基”和应用能力为主,同时兼顾两头,让优秀生更突出,让落后生有进步。争取通本学期的学习让每一个学生都“学会地理,会学地理”,并且会应用地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三、教材分析:本学期主要的地理教学任务:主要是学习中国的疆域与人口、中国的自然环境、中国的自然资源、中国的区域地理。第一章:中国的疆域与人口。主要学习中国的疆域、行政区划、人口、民族,介绍了我国的领土情况、行政区域的划分、人口概况及其政策、民族的基本情况、我国的民族政策。第二章:中国自然环境。介绍了我国地形、气候、河流的基本情况,介绍了对我国经济发展的有利影响,并指出了不足。第三章:中国的自然资源。介绍了我国主要自然资源的特点、分布、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措施。第四章:中国经济:介绍了区域地理的划分。重点讲述了四大区域的情况。
四、教学目标 认识领域:掌握大纲所要求的认识领域
能力目标:
1. 通过各种途径感知身边的地理事物,并形成地理表象,初步学会根据收集到的地理信息,通过比较抽象,概括等思维过程,形成地理概念,进而理解地理事物的分布和发展变化的基本规律。
2. 尝试运用已获得的地理概念,地理基本原理,对地理事物进行分析。
3. 尝试从学习和生活中发现地理问题,提出探究思路,搜集相关信息,运用有关知识和方法,提出看法或解决问题的思路。
4. 运用适当的方法和手段,表达自己的学习的体会、看法和成果,并与别人交流。 德育目标:
1.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关心家乡和祖国的建设,增强对祖国和民族发展的责任感。
2.正确认识我国不同地区的地理差异,理解和热爱祖国优秀的文化传统。
3.进一步树立协调人地关系的观点、地区差异的观点、因地制宜的观点、
地区发展潜力的观点和可持续发展的观点,进一步学会运用这些科学观点分析和解决一些地理问题。 4.正确对待我国人口、资源和环境问题,进一步养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依法规范自身行为和影响他人,并以力所能及的实际行动保护环境,节约资源和能源。5.进一步感受、体验和欣赏地理环境中的和谐美,进一步增加审美情趣和审美观念。进一步养成实事求是、严谨细致的科学精神,进一步体会人地关系所体现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在学习和实践中进一步培养集体主义观念,与同学相互尊重,团结协作,提高自主性,培养创新精神。
五、具体措施
1、认真参与集体备课,精益求精,争创优秀教案。
2、参加听课评课活动。虚心向他人学习,取长补短,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3.抓好常规地理课堂教学。认真备好每一节课,努力讲好每一节课;保障每节一练,做到全批全改。
4、积极参加教研教改活动,在教研处,教务处的指导下,努力使教育教学此文转自斐斐课件园能力再上新台阶。5、教学中关注学生的身心发展。结合地理学科特点,开展学科知识竞赛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6、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切实做好地课备课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为地理课件的制作准备充分的素材。不断自学,提高课件的制作水平,争创优秀课件。
7、每次月度考试后,全面做好每个学生,每个班级的教学质量此文来自优秀教育资源网斐斐,课件园分析
注意发现教学和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解决。
8、拟好复习计划,制定复习提纲,认真组织复习。
初二地理教师教学工作计划范文二
地理教学计划详情如下:
一、所教年级学生现状分析
本学期继续任教初二地理,根据上学期教学成绩和教学实际分析:
(1)每个班会学中国地理,会用地图,有一定的分析理解力,对地理有一定的兴趣的学生达到了三分之一多。
(2)每个班学习地理能够达到教学的基本要求,但分析问题阅读地图还需在老师指导下进行,不能独立选用所学知识来分析问题的占比例的也能达到三分之一多。
(3)地理基础知识差,基本概念不清,根本不会看地图、不会学地理,完全靠死记硬背取得一点成绩的占不足四分之一。
二、本册的知识系统和结构
本册教材为中国地理下册,第七章中国的农业第八章中国的工业第九章中国的交通第十章中国的商业和旅游业属于中国地理总论,是在上册介绍了中国的地理环境、自然资源之后逐章讲述的。第十一章中国的区域地理从区域性和综合性的观点,着重指出每个区域的地理特征,选择每个区域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的主要问题加以论述,最后一章中国在世界上是在学生学完了中国的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和区域地理以后从总的方面认识中国的国情,并从政治、经济的历史发展变化中,认识我国在世界的地位以及我们的奋斗目标和肩负的责任。
三、本册教材总的教学目的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目的
1、完成中国地理下册的教学任务,进一步使学生获得地理基础知识,学会地理基本技能。
2、向学生传授中国地理基础知识的同时,促进学生思想品德的健康发展,继续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和国情教育,进行辨证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以及可持续发展教育,进行地区差异、因地制宜与发展潜力,人地协调发展等科学地理观点教育。
3、在传授地理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和独立思考能力,使学生善于运用所学知识去独立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二)本册教材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种植业的南北差异、我国农业的发展、铁路干线、商业中心的形成和分布、旅游资源、区域地理的北方和南方地区是重点。工业的分布及原因、铁路干线的分布、区域地理是难点。
四、提高教学质量的主要措施
当前,地理教学改革已经进入全面实现素质教育的新阶段,我们第四册的教材这学期也做了很大的调整。按照全面实现素质教育要求,地理教学将从以下几个方面优化地理课堂教学:
(1)从教学目标上,课堂教学设计注意强调知识、能力、态度三方面的全面发展,特别强调能力的培养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养成。
(2)在教学内容上讲授地理知识的同时,注意以突出协调人地关系和可持续发展观点作为主线。
(3)在教学过程上,做到整体优化:
A、注意创设让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情景,使学生充分参与到教学活动和教学过程,特别注意重视地理图像的作用,让学生围绕图像充分进行观察想象和思维,即开展以“表象--想象-联想”为主要形式的形象思维,从而达到理解、巩固与应用。
B、根据初中生的心理特点,将不同教学方式融于课堂教学的始终,同时注意让学生逐步掌握正确的科学的学习方法。
C、在教学手段上,恰当地运用多种教学手段,从“板书、板图、板画”到现代的投影、录像、多媒体计算机,发挥它们在优化教学过程的综合效益。
D、教学过程中,注意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和生生关系。
E、注重实践教学,组织模拟旅游比赛,选择旅游路线,并介绍沿途的自然条件和资源,经济发展的情况以及风土人情等。
初二地理教师教学工作计划范文三
一、 指导思想
以《地理课程标准》为依据,努力使每一个学生通过学习地理,能够对地理学知识有更深入的理解,能够对今后的学习方向有更多的思考;能够在探究能力、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方面有更多的发展;能够在责任感、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等方面得到提高。通过学习学生生活密切联系的地理知识,传达地理思想,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初步能力,最终使学生从“会学地理”
二、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初二年级是经1年半学习,年级整体情况较好,生活、学习基本上能按部就班,任教年级约120名学生,有三个班级,基本形成了有序课堂,为有效教学事先存在了基础。个别学生有时不能形成班级焦点,必须进行较多的组织教学。有不少学生好动、贪玩,精力不集中,学习方法欠恰当,因而学习成绩不够理想。面对这种情况,作为教师要加强思想教育,做到因人因材施教。
三、教材分析:
该教材针对初中生的特点,设置了多个学生活动,同时还有课外读及小资料对学生的知识面的拓展起积极作用,同时活动又利于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
初中地理整学期的教学内容,实际上就是基础知识和灵活运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两大部分。
复习基础知识,必须以书本为主,将书本看透,图看懂,达到重点知识理解记忆。只要基础知识能理解掌握,通过活动题检验理解的程度。如果活动题能顺利解决,那基础知识也就基本掌握,灵活运用理论解决问题的前提条件就已经具备。
四、教学目标:
初一地理第一章《地球和地图》和第三章《天气和气候》是本学期的复习教学重难点。
第一章《地球和地图》最难,学生普遍掌握较差。转入复习时,这部分应作重点讲解复习。经过初一的学习,学生的理解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已有所提高,复习时再讲解,学生理解起来就应该容易些。所以,教师应抓住这个时机全面系统地引导学生理解掌握,给学生一个整体知识的框架,让学生理清思路。
第三章《天气和气候》的难度比第一章少降低一些。复习时可以多以实际生活作为例子帮助学生理解记忆,尤其是第二、三节气温、降水时空分布的变化。
这两章内容都应以读图理解作为突破,其他章节可以点清重点,让学生理解记忆。
总之,复习要紧扣教材,有效运用地图,精选练习加以训练巩固。 初一地理难点,重点很多。大部分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巩固还不过关,所以复习的方式应以夯牢重点基础知识记忆,抓住读图理解掌握为主。
下册区域地理以课本图为重点抓住关键,做到图文结合,掌握基础培养能力。
总之,复习要紧扣教材,有效运用插图,精选练习加以训练巩固
初二重点章节有:
第一章第一节《辽阔的疆域》;
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
第三章第三节《水资源》;
第四章第一节《逐步完善的交通运输网》、
第二节《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第三节《工业的分布与发展》
下册区域地理以课本图为重点抓住关键,做到图文结合,掌握基础培养能力。
总之,复习要紧扣教材,有效运用地图图,精选练习加以训练巩固
五、 教学措施与计划
地理复习时间短、内容多要让90%以上的同学取得较好的成绩有一定的难度。为了在有限的时间里,把握考试要点,作到科学合理、优质高效地安排复习,在全面分析课程标准和考试标准的基础上,特制定二阶段复习计划。
第一阶段:(3月22日――5月21日)立足课本,夯实基础
这一阶段的复习主要是严格扣紧考试大纲规定的范围,以《学习手册》中概括的知识体系为线索,引导学生认真研读课本,特别是课本中大小标题(黑体字)的内容,它们概括性强,重点突出。课本中的“活动”、插图图表,重要的阅读材料(如:之“最”)也不能疏忽。做到正确把握地理概念,正确掌握读图、填图、绘图等基本技能。只有掌握熟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才能够灵活应对各种试题,做到以不变应万变。
第二阶段:(5月22日――6月13日)梳理体系,讲练结合。
课本的基本知识点的熟悉掌握是必须必要的,但是仅仅有这个环节,还是不够的。因为,考试不是简单的对课本知识的重复再现。其中,解题的方法解题的思路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中考中能否考出比较理想成绩的一个关键所在。针对地理考试题的特点(“无图不成题”是地理中考试卷的重要特点)。我们这阶段安排了以下两个环节:
1、梳理体系环节。章与章之间、节与节之间的界限,以地图为中心,整合相关地理知识,形成知识系统的体系化。以帮助于学生形成空间观念、提高空间思维能力(地理思维能力),也便于学生专题掌握知识,并在中考中答题过滤组织使用知识点。
2、讲练结合环节。主要分各种题型的讲练(读图、填图、绘图训练,材料分析题训练, 开放性题目训练),各种专题的讲练(精选部分中考试题,组成几套专题练习)。通过讲练,帮助学生总结和归纳有规律性的知识,教给学生解题思路和方法,解决某一类问题的切入点、方法,规范表达的方法,分析地图的方法及提取有效信息的方法。同时布置量小而精的作业(对练习要精选,注意练习的基础性、代表性、典型性,以基础题为主,适当综合、适当提高。坚决舍弃“繁、难、偏、旧",的题目)帮助学生理解、巩固、掌握和应用所学知识,并从中发现不足和漏洞,及时调整教学,补缺补漏。
通过这个环节的复习,学生们基本做到课本知识点熟悉,应考方法掌握。那么学生们参加中考应该说,就没有多大问题了。
强化训练,冲刺中考。通过模拟题实战的强化训练 [精选几套中考模拟试题进行近似实战的强化训练(做到限时、限量、优质),注意发现问题,及时指导] ,进一步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并熟练掌握解题方法、解题技巧,最终以百倍的信心冲刺中考
初二地理教师教学工作计划范文四
经过一个愉快寒假的休整,又迎来了一个新学期,为了保证在新学期里更好的完成教育教学任务,先做好如下教学工作计划:
一、学生现状分析:
本学期是在学生经历一个学年的地理方面知识的学习进入了初二阶段,学生在初一阶段的学习中,掌握了必要的基础知识,也具备了一定的地理技能。在课堂上能进行有序的教学,但学生之间的水平参差不齐,一些学生由于平时投入少,未能及时做好复习,课堂内精力不集中。有的学生读图分析的能力不太强,所以本学期要按照班级实际情况,并在教学中关注全体学生,努力提高教育教学成果。
二、教材分析
学习中国地理知识和运用常见地图、地理图表,以及填写简单地图和图表能力,培养学生对地理事物的观察,记忆想象思维能力,以及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简单的地理问题的能力。初步树立正确资源观、人口观、环境观,懂得协同人类发展与环境关系。
三、本学期教学目的
本学期是在八年级上册讲述中国地理概况、自然环境、自然资源和经济发展的一般特征的基础上开始进一步阐述我国不同的地理差异,认识我国四大地理区域之间的差异。了解省级区域、省内区域和跨省区域的位置、自然特征及经济的发展状况。
四、提高措施
1、在一年级现有的基础知识上,根据学生的实际做好每一节课的课堂实际,在课后的反思中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积极探讨解决问题的办法取长补短,提高和完善自己的教学。在课堂上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地理事物和现象,培养学生读图能力,在相应地理材料、图片中独立获取地理知识。在平时月考之前,把学习的基础知识要掌握好,并及时发现学生中存在的问题,加强记忆方法和学习方法的指导,对个别学生加以指导,使他们更快进步。
2、做好不同学生的提高工作。本学期要对中学生在掌握好基础知识的同时,提高他们的地理能力,如读图和用图的能力。对于他们不正确的学习方法给予改进,在课堂上要注意他们的听课状态检验学习效果。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因人数较多,所以更要加强听课效率,适当完成基本任务。就是掌握本节基础知识和在图上读懂必要的内容,就是从简单的知识学起,使他们能体会到成功,多给他们一些鼓励,还要继续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
3、结合中国地理的具体内容,对学生进行爱祖国、爱家乡的教育。根据我们国情、乡情,对学生进行正确的人口观、资源观和环保观的教育。纠正他们不良的学习习惯,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水平。
五、继续渗透
1、通过本学期学习,对学生进行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教育,增强民族自豪感。
2、进一步树立人地协调观念,进一步学会运用科学的观点分析和解决一些地理问题。
3、养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依法规范自身行为和影响他人,并以力所能及的实际行动保护环境、节约资源和能源。
通过本学期地理教学,使学生能比较熟练地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解释生活中的地理现象。进一步提高阅读地图的能力。同时通过本学期教学,使学生掌握中国地理概况,中国的人口、民族特点及分布。了解人口问题给社会经济 、资源、环境带来的压力,掌握中国的自然环境包括地形、气候、河湖的概况及相互之间的联系和影响,认识能源危机和环境问题给社会,经济发展造成的不良影响,提高学生的节约意识。
六、自我提高
本学期继续加强各种教育教学理论知识的学习,并及时圈点重要内容,不断提高自己的知识理论水平,以指导自己的教学行为;积极参与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听取其他老师的教学过程,并从中吸取适合学生的特点的教育教学方法,应用到自己的教学工作中,利用剩余时间学习有关的教学书刊《地理教学参考》、《地理辞点》等,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活跃、充实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七、师德
1、拥护党的领导,遵守各项法律、法规和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维护社会公德,为人师表。
2、以诚相待,做到关心爱护每一个学生,在帮助和教育学生的过程中,将以“学生为本”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真诚”,让他们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合作。
3、在个人修养方面,衣着简单,得体,言谈举止文明,对学生不用侮辱性语言以防伤害他们的自尊心。
八、教学亮点
好习惯的养成:首先要教育学生学会做人,品行端正,要有一个好的道德基础。其次是针对本学科有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如,读图用图习惯,这也是我参加教研探讨并用相关地图来获取相应的地理信息。还有,通过电视媒体获取最新地理信息的习惯等等。
总之,开学初制定了教学教学工作计划,那么在本学期的教学工作中就要按照它去做。在应用的过程中适合的留下来,不适合的进行调整,以利于教育教学工作。
初二地理教师教学工作计划范文五
八年级下学期面临着会考,结合我校实际情况,特制订本计划如下:
一、面临的情况和任务
(一)、基本学情分析
由于学校严格执行国家的课程标准,非常重视各学科的教学工作,今年的八年级八个班341名学生,自七年级以来一直坚持系统的、正规的地理教学,没有因为是小科而受冷落。因此,大部分学生对地理学科有了深入的认识,初步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初步具备了学习地理的一般方法,初步具有了用人地关系的观点看待地理问题的“地里头脑”。从过来情况看,学生比较稳定,课堂纪律、课间纪律、师生关系都比较好,为本学期的地理教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也是千差万别,具体到每个班,都有2、3名后进生(不单是地理学科,各科成绩都不理想)。通过家长座谈会和与学生本人私下里沟通了解,这些学生厌学情绪太严重,迫于家长的压力不得不上,一摸书本就头痛,他们学习成绩差主要是态度问题,缺乏学习的自信心。有的受社会上一些青年影响,认为不如早打工早赚钱好。
(二)、教学用时与教学内容
这几年地理会考时间是在五月下旬。不出意外的话,今年依旧。所以,八年级地理下学期教学工作只有15周的时间。地理教学内容除了八年级地理下册和《天津地理》,还要复习七年级地理上下册和八年级地理上册。
客观现实要求我们必须加快教学进度,才能充分准备地理会考。由于在上学期就做了充分准备,渗透拓展了部分下册的知识内容,因此本学期地理教学进度加快,是切实可行的。在期中考试到来时(第十周)完成中国地理下册的教学,用一周半完成《天津地理》教学,用三周时间依据课标要求进行有重点的复习。
(三)、提出的目标任务
培养学生初步具备读图能力、运用资料能力和联系实际能力;对于课标要求学生记忆的内容,必须要求学生背下来;对于地理基本概念、基本特征不要求背诵但必须理解。结合过来几年的地理会考成绩,提出本年度的地理会考目标:合格率达到98%;良好率达到85%;必须达到一个确保,即确保“有望升入重点高中的学生”达到良好。
二、把握教学和复习重点
(一)八年级地理下册:
1.我国地理四大分区的依据及各自特征,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
2.首都北京、香港、澳门、台湾的地理教学;
3.西双版纳支柱产业――旅游对区域发展的带动作用;
4.结合珠江三角洲说明地理环境和区域发展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
5.西部大开发――新疆
注:长江沿江地带在上学期学习长江和我国工业时已经做了渗透;黄土高原的生态环境在上学期学习黄河时已经做了渗透。
(二)天津地理:
1.评价天津的地理位置;
2.天津的海陆变迁――三道贝壳堤;
3.海河水系的特点、问题和解决措施;
4.天津的农业生产和物产;
5.天津的城市发展与布局和滨海新区建设;
6.天津的历史、文化与民俗
(三)七年级地理上册复习重点:
1.地球形状、大小、半球的划分和自转、公转运动产生的地理现象,五带的划分;
2.经纬度划分和经纬度定位;
3.地图三要素的运用。能在图上辨别方向、量算距离、识别地理事物;
4.牢牢掌握等高线地形图,会识别山谷、山脊、山顶、陡崖、鞍部、盆地,等高线稀密与坡度的关系,绘制地形剖面图;
5.牢记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位置及范围轮廓;
6.板块学说对山系、裂谷、火山、地震的解释;
7.天气与气候的区别,及对人类生产活动的影响,常用天气符号;
8.人类活动对大气环境的影响――温室效应;
9.纬度、海陆、地形因素对气候形成的影响,阅读气候直方图;
10.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特征和地区分布(热带雨林气候、热带季风气候、地中海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
11.三大人种、三大宗教的特征与分布;
12.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差异与分布,具有代表性的国家,南南合作与南北对话;
13.国际合作――联合国。
注:七年级地理上册的内容是学习地理必备的基础知识,本册是复习中重点的重点。
(四)七年级地理下册复习重点:
1.在图中描述大洲、地区、国家的位置(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四邻位置、半球位置等)并进行评价;
2.结合非洲说出地形、气候、河流的相互关系和对人类活动(生产、生活、文化等)的影响;
3.结合热点地区――伊朗、利比亚、埃及、伊拉克、叙利亚、也门等复习西亚北非;
4.两极地区的特殊自然环境和科考价值。
注:七年级地理下册的复习目标:要使学生初步掌握学习区域地理的一般方法。
(五)八年级地理上册复习重点:
1.我国的位置、面积范围,牢记34个省级行政区的位置、名称、简称和行政中心;
2.我国的人口基本特征和人口分布,人口政策;
3.我国的民族分布和民族政策;
4.我国的主要地形区、地势特征及其影响;
5.长江、黄河的概况
6.自然资源的类型,我国土地资源、水资源的主要特征,存在问题和解决办法;
7.不同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会选择适当的交通运输方式;
8.我国农业的分布概况,影响农业分布的主要因素,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9.我国工业的地理分布(以四大工业基地为重),影响工业分布的主要因素,认识高新技术产业;
注:八年级地理上册的知识内容与下册内容联系紧密,上册的很多内容可以渗透、延展到下册,上册内容学生掌握得巩固,下册加快进度就顺利得多。
三、指导思想与措施
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以地理课程标准为依据,以地理会考导向为抓手,注重地理这门学科的育人作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能力,激发学生心系祖国放眼世界的情怀,树立科学的人地观、发展观。决不能为应付会考把地理课上成灌输填鸭,变得苍白和僵化。
1.注重学生地理分析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关注学生对地理概念、地理特征的理解和基本技能的运用,多想办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2.地理课堂教学要生动活泼,充分利用多媒体的教学手段,提高课堂效率,在学习新知的同时对前面的相关知识进行复习,加大课堂密度。
3.要注重分层教学,分类指导,充分利用课余或自习时间,做好个别学生的辅导。
4.坚持每周的地理教研活动,多分析,多交流,相互查漏补缺,共同提高。
5.多加强与学生的沟通,密切师生关系,深入了解,增进感情,广泛争取支持。
6.地理复习课不能上成对所学过教材的重复课。复习形式要多样,如以做习题的形式,以问题讨论的形式,以师生共同归纳、分类、比较的形式,以地理小组开展活动的形式(利用板报、墙报、办地理报宣传地理知识)。
强调:地理会考命题是基于地理课程标准的要求
我们的地理教学必须以新理念为指导,围绕地理课程标准展开。要深入学习、研读蓝皮的《地理课程标准》和黄皮的《地理课程标准解读》,只有对地理课程标准的理解掌握越深入越巩固,才能保证课堂教学效率越来越高,考出满意的会考成绩。
四、教学进度
周次教学内容备注
1第五章第一节刚开学,进度适当放慢些
2完成第五章教学
3第六章第一节
4第六章第二节
5第六章第三节
6第六章第四节、第七章第一节
7第七章第二节、第八章第一节
8第八章第一节、第二节
9第八章第二节、第九章
10复习期中考试暂定
11地方课程《天津地理》
12地方课程《天津地理》、会考前复习
1 引言
随着社会对待初中生综合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也越来越多的科目开始并入到中考,学生的压力也就越来越大,随之教师的教学压力也增大不少。初中地理是在学生初一时开始学习的,初二时又相继加入物理科目等,这无形中给学生增加了不少学习阻力,特别是那些要不断重复记忆的知识,更加让学生感到难度很大。因为我国长期的升学教育的观念一直影响着人们,而在初中地理的课堂教学中也仍有着不尽满意的地方。地理教学应当遵循“将学生的发展作为根本”的理念,立足在地理的实践教学。要做到教学时遵循“将学生的发展作为根本”的理念,就要立足在地理的实践教学,强化课堂教学的设计,建构高效的地理学习课堂,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学生的认知与情感的共鸣,从而达到提升课堂地下教学效益的目标。
2 地图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的作用和功能
2.1可以提升学生的逻辑思维力
教师运用地图来给学生讲解地理知识中的实物现象,并在讲课的进程中让学生注意观察地图,并尝试推论出相应的地理方面的事物发展和运动定律,这样能让学生深刻地认识到地理事物中的内在定律,从而锻炼了学生的思维理解能力。
2.2可以锻炼学生的想象力
教师在引导学生观察与分析地图时,将地图里的各种图形符号形象化,并将观察的和地理事物的现象联系一起,帮助学生理解其中的相互关联,通过这种对地理规律的认识、探索,强化学生直觉思维的产生,从而锻炼学生的思维创造力。
2.3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传统的地理教学是将图文分离开,地理中大量的文字说明只能是让学生觉得无趣味,激发不了学生学习地理的热情。但将图文结合起来的教学方法,运用形象生动的地图给学生讲解,不仅能够大大的激发学生对地理的兴趣,而且这种方法的教学可以加深学生课堂的记忆,从而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地理学习习惯。
3 实际的地理教学中的重点
3.1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分清主次点
教师在教学时需要注重将课文和地图的结合,对于部分出现的问题可以使用地图不断的深入讲解,但是要考虑到地理教学的侧重点,运用地图充分的阐述地理的教学知识点,讲解时注意主次分明。地图作为地理科目中仅次于汉字的第二语言,它不仅可以形象化、生动化地理的知识点,还能够强化学生对地理内容的记忆,地理的很多内容都是用地图的形式将知识点加以诠释。
3.2重视学生在地理课堂中的主体地位
教师在地理课堂上利用地图进行教学时,要注意转变地理教学的手法,还要注意变化地理教学的理念,新课改下的教学要求是把学生当作教学的主体,在教学过程中要时刻关注学生对地理知识的领悟度,讲解时要循序渐进,做到层次分明。要明确的划分好地理教学的步骤和计划好该教学的主要内容,精心地准备教学问题,认真的加以筛选。教学时把教材的内容和地图有机的结合起来,并将教学的内容适当扩充,从而让学生正确的理解所学的内容。比如:初一下册的地理知识,大多学生都觉得记忆的知识点多且乱就失去了学习地理的兴趣,但是只要稍作思考就能理清内容的思路。思路如:在初一下册的第一章第一节里有对亚洲自然环境的学习,课后还进行了地图相关的活动来向学生展示亚洲的各个分区(如下图),
这就已经运用地图给学生展示了一个学习地理的蓝图。放眼一望,本书册的后面有俄罗斯、日本、印度、东南亚等章节,这些都得运用这张图。其顺序是从东亚(日本)东南亚南亚(印度)北亚(俄罗斯),如果学生想知道各个地区所处的自然环境,也可以借用地图来了解,利用学过的地图如“亚洲地形图”与“亚洲气候图”,就可以推断出各个国家的地形和气候等环境要素。
3.3教学知识与地图的实际结合
运用地图时应注重将教学的实际联系起来,并注重地理教学中的学习重点和难点,重视讲解地图类型的不同在实际的教学中有着不同的应用功能,从而帮助学生提高识图能力和想象能力,就能更好地使用地图去解答学习过程中的障碍,地图运用到教材中去,能将抽象的内容具体化。从某些细节来说,如果学习的内容是个地区或者国家,学生可以在地图确定好南、北回归线以及南、北极圈,从而确定其所在的是什么温度带。
4 结语
构建初中的地理教学课堂是一门艺术,教师如果想要将这门艺术淋漓尽致的发挥,就需要将新课标的理念融入到地理教学的设计中,并不断的探索课堂上的教学,不断地进行创新,提高且弘扬学生自主学习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加强学生综合素质能力。
参考文献:
地理不是中考科目,而是在初二下学期进行结业考试,但也要求学生完成新课标中的学习任务。我通过调查发现超过一半的初一学生没有接触过地图,更不会利用地图。在半个学期的地理学习后,我发现多数同学不懂得如何使用地图,怎样在地图上获取有效信息,只是被动地接受地理知识。由此看来,只有在课堂上加强对学生读图能力的培养,才能使学生掌握学习地理的方法,提高地理学习兴趣。
二、读图能力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重要性
读图能力是初中地理教学中学生必须掌握的能力,其有着重要的作用,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
1.获取有效信息。
2.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提高地理学习效率。
三、初中地理教学中学生读图能力的培养策略
1.教会学生阅读地图基本要素。
初中生年龄不大,抽象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理解能力相对较弱。教师应实事求是、耐心细致地教会学生阅读地图的基本要素。
(1)比例尺。比例尺表示的是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用比例尺的大小可以反映该图表示范围大小,事物的详略程度。通过比例尺我们可以找出有关地理事物、现象之间的相互关系,并抓住主导因素,揭示联系,形成深刻印象。
(2)方向。判断方向有三种方法:有指向标的按照指向标判读方向;有经纬网的根据经纬网确定方向,若都无则“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根据方向我们可以明确地理事物直接的相对位置。
(3)图例与注记。地图是一种图形的语言,它是由各种图例、文字、数字、颜色等符号系统组成的。根据图例可以明确图中符号所表示的地理事物和现象。
2.培养学生看图、用图的习惯。
除了地理课本中有地图外,还有地图册。在学习地理时要充分利用课本插图、地图册和地理挂图,经常用图,看图,图文结合,加强感性认识,养成良好的习惯。
3.夯实知识基础,学会识图。
在地理学习中,有多种多样的地图,如:地形图、剖面图、统计图、行政区划图等,不同的地图有不同的意义,要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首先要让学生学会识图。教师应该让学生区分不同类型的图,了解地图的类型和用途,知道从什么样的地图中能获取什么样的信息。
4.勤于画图,培养技能。
绘图能力的培养就是学生绘制地图的能力的培养。学生绘图能力决定了学生对地图的掌握程度。在教学中我们应该重视绘图,可以从简到繁,适当给予激励,让学生亲身实践,在绘制地图的同时加强对地理知识的认识和理解。
5.学会记图。
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对图形的轮廓和特征进行记忆,以便学生在以后的分析中能够自如地运用所学的知识。比如,黄河的干流形状像几字形,学生要记住黄河的这个形状,一旦看到这样的形状,要能立即想到这是黄河,然后运用黄河的有关知识分析问题。
6.懂得析图。
析图,就是对地图的分析,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析图能力,掌握读图技巧。首先要学会阅读图表标题,熟悉地图类型,获取相关信息。例如,在判读坐标图时要分清横坐标和纵坐标表示的内容,分析数据变化的趋势。其次,要仔细看图表的内容,通过图表准确地获取图表的有关信息,然后对这些信息进行分析,找出有价值的信息。最后,要注意图表中的注释和图例信息,这些对分析和解决问题非常重要。
7.正确使用地图。
(1)图图结合,提高对知识点的分析归纳能力。例如等高线示意图与等高线模型图、地形素描图结合对比,就能很形象具体地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图图结合,加强直观性,有利学生构建空间立体思维,更好掌握地理学习方法。
(2)图图转换,化解教学难点。例如在讲述太阳直射点变化的内容时可以将课本的图转换成平面示意图。学习七大洲四大洋时可以将七大洲轮廓图转换成几何图。
(3)借助多媒体演示,加深学生的理解。有效利用网络资源,突破视觉限制,图文并茂,提高学习效率。
四、初中地理教学读图与析图能力培养中应注意的问题
1.读图析图能力的培养要循序渐进,既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水平,又要符合教学内容与教学进展。初一学生要掌握基本的读图与填图能力,初二学生还要掌握初步的绘图能力,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树立起学习的信心。
2.多问多思、善于归纳。部分地图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紧密,应引导学生分析生活中的示意图,让学生把地理知识应用于生活。
【关键词】
初中地理 能力迁移 读图能力 途径探讨
在初中地理教学活动中,有效、合理利用其他学科中学生获得的能力,推进地理教学活动的开展,能够使学生学科知识之间进行融合,能将一些同性的知识与能力得到训练与提高。如此,我们能够实现素质教育的共同目标: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实现课程的设置能够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达成时代赋予的中学地理教育的使命。在初中数理化学习中有图数之间的转换,语文学习中有图形转换题,可见对图形、图像的观察、理解是较多学科研究的一个重点,地理也是如此。
一、提高地理读图能力重要性
地图是地理学的第二语言,也是学生学习地理的拐杖。大量图文并茂的地理图表是初中地理课改后的教材的一大特点。采用图表可以形象直观地让学生感受地理事物的现象,理解与认识地理方面的规律。而初中教材中、地图册中的地图蕴含着大量的信息,如果学生能够读懂地图与图表,那么能够提高地理知识的掌握与基本能力的形成,从而提高初中地理学科的学习效率。
提高学生读图、析图能力,能让他们形成多角度阐释图表内容与现象,形成一定的阅读图表的能力,丰富地理知识与运用能力;如能够有效阅读地图、绘制地图,就能形成观察自然与社会环境的能力与地理意识,达成地理学科教学的目标。
因此,培养初中学生读图的基本技能和基本能力,能够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和探究意识,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使他们树立确立正确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以及可持续发展等观念。
二、加强能力迁移提高读图能力
图表,都是通过形象直观的图像传递着一定的知识与道理。不管是什么样的图表,我们在阅读时都要有一定的方式方法与技巧。
1.重视观察,发现地图中的“闪光点”
读图首先需要观察。理科的图表题暗含着数值、数量之间的关系,语文的看图写话、看图拟题、分析含义都是需要通过观察来达成的。也就是要通过观察,透过图像看“本质”。而这一“本质”的体现都在关键的点上。这在我们地理读图题中亦然。如在初二地理《我国东西干湿的差异、季风气候显著》这一教学内容学习时,我们要教会学生“冬季风的影响加剧了我国冬季南北温差”的这一知识点,就要让他们能够读懂《影响我国的冬季风》这一地图。学生观察的重点是高气压和低气压所在的区域,然后看这两个区域之间盛行的两种季风的风向与特点。如此,学生结合体验,根据所学进行思考就能读懂这一地图。
找出问题的核心,依据规律读出图片中的含义,是我们各学科读图题都要落实的一种方法。注意观察重点,不能浮光掠影是重要的,但是能够发现问题的本质才能最重要的。如数学图形题,注意线段的位置、交点是重要的,语文图形转换找出最能突出寓意、道理的或夸张、或凸显的点是必须的。而地理读图首先要关注地理的比例尺、方向、图例这类显性的问题,从而知道这是哪个地理知识点的地图,如此才能做到有方向的思考与作答。
可见,我们要让学生能够读懂地图,首先要让他们明确阅读的目的与重点,教会他们能够进行知识迁移,精准地找到要观察的点。如此,学生才能在比较、思考中精准读图。
2.教学方法,提升读图的“命中率”
各学科的读图题都有一定读法规律。这些规律中的一些常规读法和特殊读法有些都可以运用到初中地理的读图题中。当然,不管是什么规律的掌握都是为了运用。因此,在调动学生读图积极性,有意识的培养他们读图的观察点与角度的同时,我们要引导学生强化、深化一些重要的地理知识的掌握,使得一些方法能得以灵活运用。
地理读图要按照地理事物、现象的特征、分布规律以及分布的时间、地域、逻辑等方面的顺序等来读图。平时学习中,引导学生注意分步读图,学会准确把握图片的表现方法,根据所学知识思考、推断图片的要考查的重点。加强引导学生由浅入深的学习方法,充分利用和挖掘地图中所包含的众多信息,让学生形成多角度观察、思考、比较的习惯。
在地理教学中,我们还要注意多种教学手段和方法的运用。运用多媒体教学,现象直观的带领学生读图,能使不同类型地图的解读方法鲜明。注重地图与课本内容的高效结合,通过地图检查学生地理知识,提高他们读图的能力与习惯。在相关内容学习后,让学生完成《地图册》上的填图、绘图作业,推进他们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学习的浓厚氛围。
另外,我们要结合其他学科教师教学的一些长处。如有的数学教师在黑板板书图形时,不用工具就能高效精准呈现图形;这样,无形中就让学生敬服。如果我们地理教师也能做出较好的板图,这也对学生的绘图、读图有一定的影响和促动。
总之,初中生地理读图能力是地理学习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教师要放开视野,吸收其他学科类似内容教学的长处。这样,推进学生学科间学习的融合,提高他们学习能力的综合运用;这不但能够提高他们地理学习的热情与能力,还是推进他们综合能力的发展和提高,为其成为未来的综合型人才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在初二地理下册学习“长江三角洲”时,播放一段长江三角洲的旅游宣传片,学生被亚热带自然景观以及水乡风情所吸引,将世界同纬度的非洲北部、西亚地区干旱的自然景观用图片的形式展现对比差异,直观呈现在学生眼前。学生在感叹同纬度地区自然景观差异如此之大的同时,调动了学习地理知识的兴趣,从而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之中。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使得地理课堂变得生动、形象且高效。
二、地理教学中多媒体应用存在的问题
1.课堂时效与课件内容的冲突
课堂时间的有限性与教学内容的宽广度不能有机结合起来。首先,有的教师在多媒体课件制作中没有整合、优化地理教学资源,而是通过大量的幻灯片呈现给学生。一节课播放了三四十张幻灯片,让人眼花缭乱,学生根本没有时间思考,降低了教学效率。一节课看似热闹,但真正落实的内容却很少。这种课程没有发挥多媒体技术的辅助作用,严重干扰了课堂教学,体现不出地理知识的重点和难点,达不到教学效果。其次,多媒体教学容量大,节奏快,很多学生跟不上节奏,对复习造成困扰。最后,多媒体教学中很多教师用电子板书替代传统板书,虽然省时,但电子板书停留时间太短,远不及传统板书可以长时间给学生传递信息。如何正确地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如何让它发挥最大功能,成为教师面对的最大问题。一节课要呈现什么样的地理内容,要达到什么样的教学效果,要能让学生学习到什么样的地理知识,都是作为一位地理教育工作者必须思考的问题。
2.教学对象主次不清
一堂课的教与学要从一而终,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要相辅相成,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为了达成教学任务,教师在展现PPT上用的时间多,学生用于思考的时间就相应减少,讨论、合作交流的环节就少。如果多媒体课件的容量再大点,则形成了满灌堂的教学现象。所以,如何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充分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将地理知识理解到位,并应用于生活是教师需要考虑的问题。
3.忽视传统教学优势,弱化教学手段
对于一些年轻的教师,教学时间短,由于学校的教学设备好,往往依托于多媒体教学而忽视了传统教学的优势。传统教学手段,如挂图、板图、模型、实物等的作用是多媒体难以代替的。多媒体作为现代教学手段,对地理知识的呈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可以很好地强调重点,突破知识难点,最终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点。作为一位地理教师,我应该充分利用现代与传统教学手段,将它们有机地整合起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4.课件内容需要优化与创新
时间很快,一个学期就要结束了,回首这半个学期,收获颇多。高一年级全面实施新课程改革,我们一方面努力实践新课程改革的思想理念,探索新课程改革的种种问题,同时我们也不乏困惑。
一、前一阶段教学工作的回顾
1.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暑假新课程培训活动,加强理论学习,努力转变教育教学观念。。新课程改革对学校、教师和学生都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教师必须加强学习,只有这样才能形成正确的教育观、学生观、教师观和质量观等。
2.转变课堂教学模式、改变教学方法与手段。新课程注重“师生互动”、“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等教学原则,虽然所带的五个班的学生普遍比较差,但在教学过程中我尽量改变过去教师“一言堂”的局面,设法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学习,通过适时表扬和鼓励,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针对那些基本地理规律和原理的内容,这些内容往往难度较大,逻辑性较强。如第一章第三节“地球的运动”、第二章第一节中“大气的运动”等,对于这些内容,在课堂上首先采取以教师讲述为主,让学生理解这些基本原理和规律,然后再让学生结合教材和练习进行自我领悟,最后再由学生提出问题,师生共同围绕问题进行讨论和探索,从而使学生达到体验学习过程,掌握基本知识的目的。 对于那些教学内容难度不大,学生易于理解的章节,如“地球在宇宙中”、“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水资源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意义”等。其基本组织形式是首先让学生在课堂上通过阅读、讨论等形式自我学习(有时也在课前先布置学生提前预习或搜集相关资料),然后由学生根据自学或课前预习提出相关的一些问题(这些问题有些是教材上的,也有可能是教材外但与本节内容相关的),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学生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等对问题进行探究,最后教师进行简单的归纳与小结。这种课型强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3.结合学科特点,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新课程改革在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具体到地理学科而言,主要表现在自学能力、地理图表的分析、处理能力、空间思维能力等。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特别重视上述能力的培养。
二、存在的问题
1、新课程地理教材正文简短,有的只有几句,许多知识点到为止,留给教师发挥的余地过大(变相地加重了教师负担);同时,新课程标准要求不具体,讲多深、讲多少,很难把握。
2、新课程地理教材提倡探究式学习,以学生为主体,积极鼓励学生参与,学生很活跃,但由于活动过多,一节课很难讲完,出现了地理教学任务重、课时不足的现象。
3、学生普遍感到地理难学,而且地理知识缺乏系统性,比较零散。许多老师说:地理新课程教起来困难,学生学起来更困难。
4、学生参与课堂活动面小,学生在应试的路上跑惯了,只知道解题解题。面对在观察发现猜想论证的新思路上学习,感到陌生不适应。因此,要在课堂上开展“活动”、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还十分困难。
三、今后教学的几点想法
在课堂上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展示自己对问题的解释,运用证据和共同探究的策略,通过学生小组合作、不同组之间进行答辩等形式,让学生自己寻求合理的答案(非惟一性),教师在其中主要起点拨引导的作用。对于实验等花费时间长这一点,可以尝试在课前就对学生说明该实验的目的、操作过程,提前准备。 针对知识缺乏系统性、零散的情况,我们要学会总结,及时对所学知识点进行梳理归纳。针对难学这一点,在平时的地理教学中,我们要尽可能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心理上预先让学生喜欢它,尽量发现学生某方面的优势,并不断强化其学习地理的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把课程标准分解,刚开始要求放低一点,让学生尝试到成功,兴趣就会越来越浓;高一的学生年龄较小,多数学生才十五、六岁,所以要注重语言的表达方式不能成人化,以引起学生共鸣。通过上述做法,学生的兴趣得到培养,教师教起来容易,学生学起来也就不难了。 作为教师,在新课改试验的第一年,我们要不断的摸索,要勇于创新,不断完善自己。
学校地理老师工作总结2
本学期教学的是八年级地理下册,共六个章节。如果按照正常教学速度计算,至少需要十七课时以上的时间才能完成教学。考虑到五月份的地理结业会考在即,从学期伊始,我就充分思考了教学进度、学生知识的构建、课程改革及地理会考的备考等之间的关系。制定了合理的教学与活动计划,并有序地进行教学。最后得以按时完成教学任务,并取得了教学改革与结业会考方面的一些成果。以下把教学的成果及经验归结为:
一、 建合理的知识框架
为应对结业会考,本学期的教学不得不快速度、少时多量的进行。根据地理课程标准中“必须变革‘学科中心’‘知识本位’下的地方志式的地理课程,努力创设一种以区域地理和乡土地理作为学习载体的地理课程”在教学中,我主要采取教材与现实生活相结合教学;化难为易、删繁就简教学;归纳框架知识,构建链式知识教学等,使教学更贴近生活,使知识要点更易于掌握,更利于识记。这样,也使得大部分学生乐于学习,勤于学习,收到了意料不到效果。
二、 以课改理念教学
地理课程标准的六个理念告诉我们:新课程改革下的地理教学,不再是盲目的教学教材,传授知识要点。而是要教授对学生的生活及 终身发展有利的地理知识。另外,在教学中还得注意方法的指导和学习方式的变革。为此,本学期在教授基本地理知识的同时,更多地渗透生活中的地理常识,通过探讨学习,切实地为学生发展着想,让学生学有所用。
另外,在教学中我还提倡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使地理学习变为一种学生感兴趣的、乐于参与探究并获取知识的活动或方式。这样的教学即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协作、探究精神,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对祖国、家乡的感情,增强爱国、“爱家”意识。
三、 会考工作落实
在完成教学教材之后,即进入了紧张的会考备考和应考工作。复习过程中,我把中国地理作为复习重点,指导学生以强化练习作为主要手段,以提纲复习为辅,并抓住对基础知识的识记,通过反复识记、理解与运用,实现对知识点的识记。经过师生的共同努力,结业会考取得较为显著的成果:会考及格率为60%、补考及格率为100%。
诚然教学中仍然存在很多不足之处,如:有部分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学习成绩难以提高、学生探究学习意识不显著、会考成绩不尽人意等,这些现状都值得在今后的很长时间里去不断完善和提高。但是,相信只要有不懈努力的恒心和毅力,今后的教学定会取得更加显著的成效。
学校地理老师工作总结3
时间飞逝,转眼本学期又要结束了。回首本学期的工作,有得失,也有收获。在担任初二的地理教学工作中,我从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结合本校实际条件和学生实际,勤恳,敬业,使教学工作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现对本学期工作做如下总结如下:
一、本学期的工作
1、认真备课、上课,备学生而、备教材、备教法。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实际,设计课型,拟定教学方法,认真写教案。每课都“有备而来”,每堂课都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在教学工作中,注意学生能力培养,把传授知识技能和发展智力、能力结合,在知识层面注入思想情感教育因素,发挥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让学生的各种素质都得到有效的发展和培养。
2、增强上课技能,提高教学质量,做到线索清晰,层次分明,言简意赅,深入浅出。在课堂上特别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师生交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学得容易,学得轻松,学得愉快;注意精讲精练,在课堂上老师讲得尽量少,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尽量多。
3、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提高教学效果。因为八年级需要理解的内容多,知识的空间概念强,根据八年级学生的特点,我利用了多媒体教学,增强课堂教学的直观性,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对知识的理解力,提高教学效果。
4、积极认真参加学校及教研组的教研活动。研究探讨课程教法、学法,虚心请教其他老师。在教学上,有疑必问。积极征求其他老师的意见,学习他们的方法,学习别人的优点,克服自己的不足,改进工作。
二、本学期取得的成绩
本学期在我和全体学生的合作和努力下比较圆满的完成了教育教学任务。地理主要是掌握学科知识的基本概念、原理和规律,懂得自学地理的方法,教会学生阅读地图,并熟悉它们,为学生今后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打下基础。初中地理第三册主要从中国区域地理的角度,用事实材料,使学生认识不同地区的居民,如何利用当地的自然条件,发展生产和促进社会进步,以及不同的地区所出现的程度不同的环境、资源、人口等问题。故此,我抓住学生的这种心理状态,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教学。使大多数学生基本上掌握了学习区域地理的基本方法,为高中阶段进一步学习地理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存在的不足
当然,在工作上我还是存在某些不足。譬如,课堂上不能及时地关注到每个学生,让每个人都真正参与到课堂当中;因为教的班级多,不能把每个学生的学习效果都落实到位。还如学习困难生的转化工作,一节课下来,总觉得原来会的还会,不会的还不会。
四、今后的努力方向
1、加快教学方法研究,在教学中认真吸收别人先进的教学方法,大胆尝试,加以变通,并从理论的角度,加以深华。
曲解自主学习导致课堂失控
一小学上数学课,老师为了让学生理解1000的概念,让学生花半节课时间走1000米。老师和家长都担心课活了,但基础知识落实不了,而知识点是中高考必考的内容。许多老师反映课改后课时不够用,强调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活动比以前多了,课堂很活跃,但容易失控。
新课改中一些学校的做法很容易导致形式主义,这是许多深入课堂听课的专业人士的看法。现阶段“学生自主学习”出现了变相“放任自流”的现象,有的学生用一种很笨的方法“自主学习”,花费了大量的时间但收获不大,自主学习应是一种理性的探索性的学习,不是一种“自发的学习”。
由于缺乏明确的目标和指导方法,“小组合作学习”许多时候演变成了无效讨论。合作的目的是“1+1>2”,若个人学习效率比一起学习高,为何要与人合作?
一位教育行政部门的官员指出:一些做法恰恰把教学传统中最好的东西“抓好基础,当堂巩固”忽视了。
负担转嫁家长孩子更早抢跑
“我的孩子在幼儿园时是个相当愉快、自信的孩子,但她现在有挫折感,对上学兴趣不大。”一位家长抱怨,“以前没教她认字,就想让她愉快自由地成长,现在一下子要认这么多字,压力很大。我每天晚上和双休日都陪着她学拼音、认字。”
一位专家认为,虽然新课程要求“认写分开,多认少写,加强写字,降低难度”,但事实上并没有降低难度。新教材人教社小学语文第一册,要求认字400个,写100字,比起原来省编教材认写163个字要多。特别是在生字第二次出现时不再加注拼音,根本无法达到巩固的效果,学生掌握生字相当困难。从老师和家长的反馈看,一年级的识字量太大,“回生率”很高。
由于一年级集中了那么大的认字量,同时又强调学习的生活化,主张家长利用生活资源来教孩子学习语文,由此更多地把学习负担转嫁到了家长身上,许多开放性作业需家长上网查资料帮助完成。而孩子除了上学,还要投入很大精力去认字。有的家长反映,孩子一入小学,即面临在短时间内口算大量数学题的要求,这对没有珠心算基础的孩子来说相当困难,逼着家长提早让孩子去学珠心算。一位专家认为,但凡一种教育改革,如果把落实目标放在课外,寄予家庭,多半不会成功。
新课程难度大,进度快,对学前教育要求很高。据了解,目前小学一年级约有1/4孩子需老师另开小灶。杭州一位老师说,她班里约1/3的孩子出现拼读困难。而孩子对语文和数学认知上的差异,主要是由学前教育造成的,这又不得不促使家长更加推崇让孩子“早点起跑”。
教材衔接不严密
据悉,新课程各学科教材衔接上存在问题,如一学科的某个知识点需要另一学科的某个知识点为支撑,但后者却还未教到,前者的老师只好充当二传手提前给学生开小灶。一些专业教师指出:新课程对学科的综合要求很高,但在综合过程中,有许多知识点衔接上的疏漏。初中学科的知识点多,一门学科往往是以另一门学科为支撑的,往往发生链接上的“脱链”。
如科学课程中的“密度”,原来初三教,现提前到初一刚开学就教,但其中涉及到立体单位指数的换算,数学还没来得及上,因此科学老师不得不充当数学老师的角色;原来物理初二上力学,初三上光学,现在初一就接触到光学,但光学教学中需要的数学相似三角形的知识,却一直要到初三才上。除了完成本学科的教学内容还要为其他学科捡漏补缺,这是各科老师最头痛的问题。一位科学老师认为,现在的科学实行一种“初一先教,今后再分年段教”的模式,实际上是忽视了遗忘规律。
科学老师如何整合
某原物理女老师在执教生物课时,面对解剖台上的小动物,手簌簌发抖,却始终动不了解剖刀。
科学课把物理、化学和生物、自然地理整合起来,但却无法将各科老师整合成全能的科学老师,别说50多岁,即使是正当盛年的老师也面临很大的困难。现在大学是分专业培养,专业以外的知识相对狭隘,其他专业许多知识点没法展开,没法深入。一旦遇到打破沙锅问到底的学生,往往会被“问倒”。
许多初中校长坦言:初一尽量放开实验,初二适当回收,到初三还是重新分科教学,帮学生把重要知识点重新梳理,毕竟考试要紧。
教师普遍反映,评价体系若不改变,新课程改革就无法真正实践下去。
大班如何做到关注每个学生
新课程的理念是:关注每一个学生。在五六十人一个班的大班里,老师能真正关注到每个学生吗?
教育界的有识之士认为,事实上,新课程更适宜的土壤是小班化教育环境。在目前普遍每班五六十人的环境下,“关注每一个学生”很难实践。鼓励学生“自主探索”和“小组合作”的适宜环境同样是小班。
地理教学板书、板图、板画内容丰富,复杂多样,在有限的黑板上难以充分展示出来。教师在课堂上完成内容丰富的板图、板画往往需要耗费很多的时间,特别是图要画得正确、标准,并不容易,这样影响了在规定时间内的教学任务的完成。而且教师教得累,学生学得也累,甚至一些学生失去了学习兴趣。
多媒体可以利用幻灯片、演示文稿、动画、视频、情景演练,创设出一个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化无声为有声,化静为动,使学生进入一种喜闻乐见的、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提高学习兴趣和教学效率。如在初一地理“国家”的学习中,可以利用播放国歌、节日盛况、重大事件、自然景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自学;初二地理学习中,运用历史故事、文学诗词、名胜古迹、地方特产等,可激发学生求知欲,达到水到渠成的功效。
2.增加容量,突出重点,多种练习,及时检验。
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只传授了课本的知识点,同时花费大量时间在板书上,这样课堂教学的容量有限,而学生被动学习的效果也不好。采用多媒体教学则不同,一方面可以扩大学生搜集资源的储量,另一方面还可以激发学生产生更新的思想。孔子说:“温故而知新。”正是此意。学生拥有丰富的资源并且善于组合,就能产生新思想,得到新的地理知识。
多媒体教学还可以大量节省教师讲课、板书的时间,使教师传授更多的知识,在一定程度上增加课堂的容量,并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所以地理多媒体教学可以变复杂为简单、变困难为容易,形象直观,更易突出重点和难点,这是传统教学无法比拟的。例如在预初年级的自然地理里有些比较抽象的内容,用板书或语言难以达到预期效果,但它们往往又是重点和难点。利用一些网上下载来的Flash表现重点和难点,能够使学生很快掌握难懂的地理规律。
传统的地理教学最后是布置学生作业,学生在课后完成的。一方面不方便教师及时掌握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另一方面练习单一形式,利用地图册完成填图亦使学生无心复习巩固。多媒体则可以利用计算机网络进行练习,由于练习形式的多样性,可以在多媒体教学过程中随时以各种形式对学生进行课堂练习,所得到的结论可以及时反馈给教师,另外这些新颖有效的练习方式既可以提高学生的兴趣,又能及时给予反馈,不仅有利于学生的自我评价,还有利于教师及时了解学生的掌握程度,充分查漏补缺并完成教学任务。
3.充分发挥地理教学中的地图作用,达到图文相统一的效果。
地理教学一刻也离不开地图,地图是地理学科特有的形象材料,是地理学科的骨架,其中蕴藏着丰富的地理现象、地理知识、地理技能和地理智慧。因此,充分发挥地图的作用是地理教学成功之母。例如利用幻灯投影可以增加图的用量和文字的输入量,根据需要还可以使图形由小变大、由虚变实,从无到有、从简到繁,由远到近,提高图的清晰度、透明度和区分度,有利于学生读图、填图、图文转换,提高认识,发展思维,少花时间,多学知识。特别是对一些看上去无图而又枯燥无味,需要死记硬背的东西,如果能够采用一定的图像来帮助理解,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讲到第十章第三节“城市环境问题”时,假如按照课本上的条条顺序写下来,学生确实会感到乏味,远不如教师在幻灯上描绘出一幅彩图,画出城市、工厂、汽车、垃圾、河流、酸雨、城市绿化等地理概况,指导学生自己看图进行分析、综合、归纳、评价得出结论。教学中采用这种新颖活泼的新形式,改变古板单调的老面孔,一方面容易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他们主动获取知识,发展智力,另一方面能充分体现地理教学中地图的作用,为出色完成教学任务打下良好基础。
4.扩大信息量,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思维,帮助学生形成空间概念,培养学生的能力。
地理教学需要分析研究自然界客观事物的发生、发展和演变的规律,同时还需要了解世界各地的人文特征、生产发展、人地关系等。要使学生较好地掌握这些知识,用一般的教学手段难以实现,且妨碍了学生认知过程由感性上升到理性的发展。多媒体教学能利用动画、幻灯片、视频演示地理事物的发展变化,以及应用大量的图片、资料对人文内容进行更多、更深的了解,对抽象、未认知的地理事物形成空间概念,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如大气的运动、降水的形成、火山、地震、板块运动等内容,单凭教师讲述及简单的图示很难达到好的教学效果,但运用多媒体教学的动画、视频手段,激发学生的思维,形成空间概念,能达到预想不到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