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期末用英文总结模板(10篇)

时间:2023-03-08 15:38:45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大学期末用英文总结,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大学期末用英文总结

篇1

在高校英语教学中,写作是学生必备的基本技能之一,但也是高校英语教学中相对薄弱的部分。在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下,教师由于低效费时的原因容易形成职业怠倦,不利于提高教学效果,而学生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亦缺乏学习动力。在这种氛围下不利于师生间建立共同的目标,难以提高英语写作的教学效果。本文在艺术专业一年级两个班英语写作教学过程中分别运用任务型教学法和传统教学法,并对比两种教学方法的实际效果,目的在于研究任务型教学法在教学效果提升中的作用。

一、任务型教学法介绍

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教育界的专家学者们纷纷讨论任务的存在形式,究竟存在于现实生活还是课堂教育上。到了90年代时,专门学者研究的重点转向以交际为目的、以成果为指引的任务方向上,并确立了任务的概念:重视交际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以提高某种目的或效果所产生的一个或多个活动。

在任务型教学法英语写作教学当中,应当遵循在过程中学习的理念,目的是通过学生和教师之间的互动、交流、协作等方式进行语言学习和提高,进而完成学习任务。英语教师在任务型教学中设计课程内容时,充分考虑以学生为中心,并遵循趣味性、真实性、实践性和灵活性的特点,让学生在互动中学习,在任务中成长,通过任务完成来达到语言学习的目的。

二、任务型教学法研究方法

在艺术专业英语写作任务型教学模式中,根据专业和学生特点,主要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准备阶段。教师在准备阶段主要负责提出问题,并根据实际情况设计相应的任务。例如,教师在上课前可以播放一段情景视频,让学生通过英语总结出情景的主要内容,并根据视频所反映的现象进行自己观点的表述,通过抛出问题让学生参与其中;随后,可以让学生收集与视频情景相关联的词汇或句子,并根据这些词汇和句子进行情景主题的造句;最后,在根据学习的内容提供真实素材供学生进行写作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实施阶段。教师根据准备阶段设计好的课程任务在课堂上实施,争取让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其中。例如在归纳视频情景描述时,先叫一位同学进行英语总结,然后提问其他同学有无不同意见或评价前一位同学的描述,这样,学生就能够将注意力集中到发现问题中,更好地参与课堂任务,学生在课堂上既是演讲者,又是听众,整个课堂就像讨论室,各抒己见。最后鼓励学生将收集或表达的内容通过英语文字的形式进行输出,完成提炼观点和情景应用以及写作的能力。

课后总结阶段。主要让学生对同学间的表现用英文进行内容简洁的评价,主要侧重于对课堂发表的内容和表现。同学间互评可以更好的认识自我,并可以根据评价来进行自己的作文进行修改。教师根据学生提交的作文终稿归纳出优美语句、闪光点、典型错误等内容进行讲解,有效提高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

三、任务型教学法研究成果和讨论

为了验证任务型教学法对英语写作能力提高的可行性,选取了黑龙江外国语学院艺术专业一年级两个班作为研究对象。两个班学生人数相同(均为40人),并且作为刚刚高考完的学生,两个班的平均英语成绩接近,在教学方法上,A班采取传统教学模式,B班则采用任务型教学,其余的课时安排、任课教师以及教材设备等都是一样的。

在学期初,对两个班的学生都安排了一个英语写作能力测试,在一个学期的教学结束后,在学期末对两个班进行第二次英语写作能力测试。经过对两次测试的成绩统计,学期初A、B班的英语写作平均成绩为64.2和65.1,比较接近;在学期末时,A、B班的英语写作平均成绩为79.4和68.7。从这组对比数据可以发现,任务型教学法在提高学生英语写作能力方面有显著的效果。同时在学期末对任课教师的评价中,A班的学生对教师的综合满意评分达到了98分,而B班只有87分,这份数据也表明,学生对任务型教学法的参与程度明显高于传统教学法,也更能带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通过对比实验可以发现,在显性数据上,任务型教学法的学生英语写作成绩确实得到了较大的提升,而在隐性数据中也可以发现,任务型教学法的学生对教师的满意度也更高,表明学生对任务型教学法的接收意愿更强烈,并且从语言学专业角度出发,任务型教学法更多地注重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的实践练习的时间较多,能够充分地实现语言写作素材的积累,进而提升英语写作能力,也提高了学生对事物参与的积极性和活跃程度。

四、结束语

从上述任务型教学法的理念以及实际应用对比结果分析发现,任务型教学法在艺术专业的英语写作教学方面有着良好的教学效果。任务型教学法在选题、课堂组织方式等方面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避免了抵触心理的产生,学生对英语写作的动力大大增加。其次,在课堂中,通过资料整理、报告陈述、分组讨论等不同的方式调动学生的自主学习性,让学生完成从写作应付者的角色向写作组织者转变,并在任务活动中逐渐提高自身的团队合作能力、组织协调能力、沟通交流能力以及培养积极的工作态度和自信心,对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有显著效果。

当然,任务型教学法也存在一些问题:首先,对教师能力要求比较高,教师除了具备专业的课程教学水平外,还需要具有良好的沟通能力、设计任务能力以及必要的心理学理论才能有效地掌控课堂教学的节奏和进度;其次,任务型教学法是一种创新课堂形式,但目前市面的英语写作教材大多还是传统语法讲解等形式化内容,不适用于任务教学的活动参与内容。完美的教学方法是不存在的,不论是英语写作还是其他教学课程,都必须不断改革进步、不断根据完善教学内容,才能顺应时代的发展培养对社会有贡献的人才。

篇2

一、 撰写论文的重要性

毕业论文,是大学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是对整个大学阶段学习的回顾与总结,是学生综合能力的体现,也是对学生的一次语言及相关科学研究的一次基本训练,因此,要求学生以高度认真负责的态度对待此项工作。

做好毕业论文的指导工作是整个大学教学和教育的重要和必要内容,也是理论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每一位教师都要以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敬业精神投入到此项工作中去,指导学生顺利完成毕业论文任务。

二、 指导资格

论文一般由讲师以上(含讲师)有科研工作经验的教师指导;

三、 论文选题的范围及时间

论文选题内容可涉及文化、文学、跨文化交际、翻译、教学法、语言学六个方面。题目在三年级上学期论文写作课教师的辅导下初步拟订,在三年级上学期末确定指导教师。

四、 论文的内容要求

(1) 论文要有一定的思想性,论点明确,论据充分,条理清晰,语言准确、规范、流畅;

(2)论文应由学生独立完成,不得抄袭;

(3)论文内容应与英语国家文化、社会等问题相关。

五、 论文的格式要求

(1) 一律用英语撰写;

(2) 长度为3500-4000字之间;

(3) 结构完整,且中、英文摘要、中英文关键词、提纲、参考书目等应符合论文写作课上所讲述的要求

(4) 初稿和定稿必须采用A4标准纸张,经电脑打印完成;

(6) 终稿必须采用的基本编辑格式应符合要求,格式具体要求参见外语系毕业论文模板。中文摘要、关键词统一用A4标准纸张,4号宋体字打印。

六、论文进度安排

(1)三年级上学期为论文准备阶段,包括资料的收集与整理、阅读文献、撰写提纲。

(2)在论文指导教师指导下,2005级英语教育专业的学生于2008年1月10日前须将论文题目确定下来,并撰写毕业论文提纲。

(3)第一稿(Rough Draft)完成时间为3月31日。

(4)第二稿完成时间为4月25日。

(5)第三稿即论文终稿完成时间为5月25日。同时按外语系论文写作模版打印成文。

七、 毕业论文的阶段及要求

论文工作主要分以下几个阶段:准备(资料的收集与整理、阅读文献、撰写提纲)、第一稿、第二稿、第三稿、定稿及答辩。

(一)准备:学生可以根据外语系论文写作范围选择研究内容,但要在教师的指导下对研究对象进行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分析来确定毕业论文题目。

(二)撰写提纲:学生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分析和研究所采集的资料的基础上,撰写毕业论文提纲。同时也要求每一位指导教师在学生形成毕业论文提纲前一定要与被指导的学生进行讨论,毕业论文提纲应尽量做到全面缜密,理顺所要论述内容,避免以后反复修改。

(三)第一稿:要求学生必须严格按照指导教师审定后的毕业论文提纲进行写作,不可自行其是,随意更换主题。第一稿完成以后,指导教师主要检查学生是否按照既定的提纲和思想在写作,及时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如学生采取不认真的态度,指导教师应对其提出严肃地批评教育,拒不接受者,指导教师有权提出相应的处理意见,或交系毕业论文工作小组处理。如果教师不认真指导,随意放学生过关,以后阶段出现的问题由该教师本人负责。

(四)第二稿:要求学生不仅要继续补充第一稿之不足,同时要求在表达上要有所提高。在接到第二稿以后,指导教师阅读后应指出存在的问题,以便学生及时改正。

(五)第三稿:要求学生在文风、文章格式、修辞等方面有所提高。指导教师要对第三稿进行全面地审阅,并提出修改意见,以保证定稿打印时所有的错误和疏漏都得到更正,错误率控制在规定范围内,即2%。同时,教师还要提醒学生在打印前再校对,以保证尽可能地将正确的版本打印出来。

(六)毕业论文答辩:毕业论文的答辩是毕业论文工作的最后阶段,要求学生予以充分的准备和重视。论文答辩前,学生们必须充分熟悉论文,答辩时,要求学生能脱稿进行5-10分钟的毕业论文内容的陈述,并流利、准确地回答答辩委员提出的问题。在答辩过程中,参加答辩的教师要对答辩人的语言技能(语音、语法、词汇、语用)、口笔头能力、论文内容和答辩的表现进行认真记录,客观公正的评分。

八、 与导师的联系

(1) 建议学生在第五学期结束之前在写作课教师辅导下初步确定论文选题方向,但第一次与导师见面的时间不得迟于第五学期指导教师排定后一周;

(2) 学生第一次与导师见面时必须准备好暂定的论文题目、主题与提纲以便讨论,否则导师有权不予指导; (3) 对无故不主动与导师联系的学生,导师有权不予指导;

(4) 对于未遵循上述要求的学生,系论文指导委员会不再另行为其安排指导教师;

九、 “指导纪录单”的填写

学生应用(英文)认真填写论文题目(需附中文题目),认真保存指导记录单,并于上交论文终稿的同时上交指导记录单。

篇3

汉语委婉语的教和学一直都是对外汉语中的重点和难点。近几年来对于对外汉语委婉语的教学研究开始逐渐增多,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重视委婉语在汉语学习中的重要性。由于笔者的本科专业是英语专业,笔者将老师们的英语委婉语的教学方法做了一个总结,并将之融合到对外汉语委婉语教学中,提出了笔者的一些设想。

一、英语专业中的委婉语教学方法

(一)在课堂讲授中穿插委婉语的讲解

与汉语相比,英语中的很多委婉语与字面意思都相差很远,有些还是从历史故事和寓言神话中提炼出来的,其中蕴含着很深的文化内涵。在课文中或是影视歌曲中出现的委婉语,老师会要求将其记录下来。当堂讲解含义简单的委婉语,并做简单的练习加以巩固。对于文化含义复杂的委婉语,老师会要求课后进行查询,将查询到的内容做好记录并相互交流,使学生对委婉语的含义和文化背景理解更准确。

(二)在学期末用一到两个课时来专门讲授有关委婉语的知识

在学习英语的委婉语时,最重要的一点是需要培养使用委婉语的意识。为了培养学生在日常交流中使用委婉语的意识,老师会在学期末抽出一节课的时间,来总结本学期所学的委婉语。老师首先将委婉语进行归纳,然后将较难的词语挑出进行集中的讲解。这样的总结归纳在当下看似作用不大,但在一段时间的积累后,学生在日常的口语交际和英文写作时都会有意识地使用英语委婉语。

(三)定期对所学委婉语词语进行测试

要完全地将委婉语词汇掌握还需要定期进行考查。笔者的老师在进行考查时,只针对所学的英语委婉语出题,这对于检查学生的委婉语学习情况十分有效。而且测试还可以帮助学生自己发现对所学的委婉语掌握的不足之处,这样学生就可以查缺补漏,对所学委婉语进行更好的应用。

二、对外汉语教学中委婉语教学的设想

(一)不是穿插在教学中,而是专门学习

在对英语中委婉语教学的总结中,笔者提到老师在课堂上穿插讲解委婉语知识,但由于英语委婉语和汉语委婉语的差别,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笔者认为应该单独开设一门专门教授汉语委婉语知识的课程。汉语学习者会根据委婉语的字面信息来推测汉语委婉语的含义,会产生望文生义的错误。而且,汉语委婉语承载的信息量和其中所涉及的历史文化背景知识要比英语委婉语多,专门地开设汉语委婉语课程可以集中地讲解汉语委婉语的有关问题,让汉语学习者对于汉语委婉语做到“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专门学习能够让学习者将所学到的汉语委婉语进行复习,也可以培养学习者的汉语文化意识,使他们从不同的方面了解中国文化,全面地把握汉语知识。

(二)将汉语委婉语分类别分程度的进行学习

将汉语委婉语进行分门别类的学习可以使对外汉语教师的讲解更有针对性,也更加便于汉语学习者学习。作为最为常见的分类,笔者认为在教学中应该选取语义内容作为划分标准来进行汉语委婉语分类。使用这样的分类来学习汉语委婉语,不仅能让汉语学习者更准确地把握委婉语的含义,而且可使汉语学习者知道在什么样的语境下应该使用什么样的委婉语来进行交际,避免了鸡同鸭讲、张冠李戴的情况出现。

在学习汉语委婉语时还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来教学。笔者认为汉语委婉语的教学应该在中级阶段的时候开始。中级阶段的学习者已经对汉语较为熟悉,也积累了一定的汉语语言知识,并且具有了一定的汉语文化意识。这个阶段的汉语学习者对于委婉语的含义和文化背景将更容易理解和掌握。

(三)对汉语委婉语进行有针对性的测试

检验学习者课后学习的效果最好的方法就是进行测试。由于委婉语所包含的信息量很大,还需要与上下文或语境联系才能理解,所以应对学习者所积累的汉语委婉语进行单独的测试。让学生从课堂上的或是课后所学习过的课文或影视中挑选出一些汉语委婉语,然后根据含义和文化背景做一个展示;或者让学生们将所学的委婉语串联起来,以小组为单位编排小品或短剧将其表演出来。课上的专门讲解与有针对性的测试相结合,一定可以使汉语学习者克服汉语委婉语这一难关。

由于汉语教师在教学中对委婉语的教学重视度不够,造成了汉语学习者对委婉语学习的畏难情绪。希望在将来可以有更多的专家和教师更加重视汉语委婉语的教学,笔者也会继续在汉语委婉语的教学上下功夫,在实践中将三个设想进行教学实验,希望能够提出更加实际有效的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方乘骋.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委婉语教学[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2.

[2]程宇.对外汉语委婉语教学研究[J].吉林:吉林大学,2007.

[3]刘一诺.高校中英委婉语教学之我见[J].辽宁: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9(10):126-127.

[4]薛淑锋.汉英委婉语对比和汉语委婉语教学[D].上海:复旦大学,2010.

[5]田颖.浅谈大学英语中的委婉语教学[J].南昌:南昌教育学院学报 外语研究,2011(4):154-155.

篇4

中图分类号:TP3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4)19-4509-02

1 双语教学的依据

返年来.教育部积极倡导高等院校要培养具有国际交流和竞争能力人才,双语教学则是走向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的敲门砖。 《程序设计基础》这门课的授课对象是“中外合作办学”软件技术国际班的学生,开课时间是在大一下学期。国际班的学生在招生时已经根据英语成绩有所筛选,在经过第一个学期的英语强化训练之后,他们的英语听说读写水平也相对比普通班的学生要好。而且他们毕业之后,将选择出国留学,这些学生也愿意接受双语教学的形式。另一方面,这门课程是专业核心基础课,通过该课程的双语学习,能够使学生掌握大量的计算机应用词汇,对于学生的能力提高和后续课程的学习是很有益处的。

2 双语教学的实施

2.1 教材选择

这门课程选用的是美国梁勇教授的《Java语言程序设计(基础篇)(原书第8版)》(Introduction to Java Programming(Eighth Edition))。这本书的中文版已经由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李娜译著。这本书近年来已经成为国内外广大高校Java语言学习的经典教材。这本书采用“基础优先,问题驱动”的教学方式,循序渐进地介绍了程序设计基础、解决问题的方法、面向对象程序设计、图形用户界面设计、异常处理、I/O和递归等内容。《程序设计基础》这门课将会学习前6章关于程序设计基础的内容,后续的内容将会分别在《Java程序设计》和《高级Java》课程中学习。

2.2 教学形式

这门课程的教学全部采用多媒体教学。一方面做到“双语教”,即课件全部采用英语撰写,编程软件采用了国际主流软件开发平台――英文版的Eclipse软件,课堂教学采用全英文或者英汉双语讲解。另一方面,要求学生做到“双语学”,即要求学生用双语和老师交流,全部用英文完成作业和考试。教学过程中注重程序实例演示和编程练习,通过实例讲解理论知识,再通过练习使学生们理解并学会运用理论知识。日常考核主要从课堂编程练习,课后作业和英语专业内容演讲等多方面多角度对学生的程序设计和英语运用能力进行考评。课堂练习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上机测评。对于每次课后作业都提供了实验内容,学生们实现程序功能之后,还要完成一份全英文的实验总结报告。在学期末,还要求学生完成一份不少于5分钟的英文专业内容演讲。

此外,在这门课程还引进了斯坦福大学的国际开放课程《Programming Methodology》(编程方法学)的部分章节内容。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水平和课程的授课内容,部分采用对方的教学视频的某些教学内容,要求学生课后自学,课堂讲解重点,并通过设计一些问题,和学生交流互动。

3 双语教学遇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3.1 教学内容

这门课程采用了原版的英文教材,教材对专业理论知识的介绍非常详尽。但是,由于在专业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学生需要经过思维和语言的双重转化,如果内容太多,反而会给学生的学习造成非常大的压力。课堂授课采用中英双语讲解,教学容量大,教学课时就比较紧张。为了解决这方面的问题,授课教师需要对授课内容进行总结和提炼,在课件中突出重点和难点,对专业词汇进行概括总结。对于特别难理解的内容,可以考虑结合中文教材进行讲解。教师也要积极鼓励学生做好课前预习(包括专业知识及该堂课所涉及到的专业名词术语的外文及其发音等),对于提高课堂学习效果非常重要。此外,学生在课后对所学内容的进行复习回顾,在双语教学过程中也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这门课作为程序设计课程,学生除了掌握基本的理论知识,还需要能够实际运用程序解决具体的问题。 教师需要通过大量的程序实例使学生理解教学内容,同时加强对学生的实践指导,督促学生积极完成课后编程练习,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3.2 学生的知识和能力水平差异

在这门课的双语教学过程中遇到的最主要问题是学生的知识和能力水平差异非常明显,表现在两方面:英语和编程能力,而且英语水平的差异更加明显。只有个别学生的英语水平高,英语听说读写基本没有问题。大部分学生阅读和听课都有一定难度,但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能够理解授课内容,并完成英文的报告和演讲。还有个别学生根本不能完成英文的报告和演讲。 学生的编程能力也是参差不齐,同样的一个问题,有的同学可以独立编程实现,有的同学在老师的指导下,能够完成,而有的同学完全写不出程序。考虑到这些问题,教师对教学内容和进度安排就要兼顾不同水平层次的学生的需求,制定合理的教学计划,并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进行调整。在授课期间,教师还可以积极发挥水平高能力强的学生的作用,请他们协助老师一起指导和督促同学们的学习。教师还可以让学生们建立课后学习小组,指导小组长,让学生们互帮互助,共同学习,这样也可以提高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

4 总结

通过开展双语教学,学生不但可以掌握相应的专业技术词汇,还能提高英语实际应用能力;教师不但能了解国外大学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以及技术发展的前沿内容,而且还能提升自己的英语水平,从而进一步提升自己的教学和科研素质。虽然目前在双语教学的实施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但是通过教师的不断探索和研究,一定会不断改善双语教学过程,逐步提升双语教学的实施效果。

参考文献:

篇5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以下简称卓工程师)是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重大改革项目,也是促进我国由工程教育大国迈向工程教育强国的重大举措。该计划着力与解决目前高等工程教育“创新性”与“工程性”不足的问题,对于加快高等工程教育改革发展,促进高等教育面向社会需求培养人才,全面提高工程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具有极其重要的示范与引导作用。毕业设计作为锻炼学生动手实践与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就成为卓越工程师培养过程中的重中之重。下面就根据毕业设计工作的时间进度顺序探讨卓越工程师培养条件下毕业设计的管理模式。

1.选题

目前参与卓越工程师试点学校的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基本都是采用3+1的模式,也就是3年校内培养+1年企业培养,每个专业的毕业设计环节大都是包含在1年的企业培养阶段之内的。其中大部分学校第7学期的主要教学内容是安排在实习企业内进行的。由此,毕业设计的选题工作可以结合学生第7学期的学习实践内容提前至第7学期的期末进行。

由于卓越工程师的培养特点之一就要按照行业保准培养人才,重点强化学生的工程能力和创新能力,因此选题的内容要求必须是真题实作,同时考虑学生的工作量,避免选题内容过大或过小。比如参与或负责企业典型产品的关键部件的设计、参与或撰写所研发产品的企业标准、参与或撰写所研发产品的技术论文、参与或撰写所研发产品的专利、参与或撰写所研发产品的成果鉴定等。毕业设计指导教师由企业导师和校内导师共同组成,分工合作。要严格限制每名教师所指导毕业生的人数,保证指导的质量。

2.开题

开题工作一般应安排在第8学期的前3至4内周完成。因为选题工作已经在第7学期期末完成,学生可以利用第7学期末和寒假及第8学期开学前3周的时间完成开题报告。开题报告主要包含研究目的与意义;阅读的主要参考文献及资料;国内外现状和发展趋势与研究的主要方向;主要研究内容与需要重点研究的关键问题解决思路;完成毕业设计所必需的工作条件(如工具书、计算机辅助软件、某类市场调研、实验设备和实验环境条件等)及解决的办法;工作的主要阶段与时间进度安排等内容。为了锻炼学生的沟通交流与口头表达的能力,开题考核建议采取PPT汇报答辩的形式,由校内指导教师和企业指导教师共同组成答辩组,对学生的开题情况打分。

3.中期检查

中期检查的次数可以根据毕业设计工作的进度和工作阶段不同分成1次到多次不等,但不宜过多。中期检查主要考察毕业生毕业设计工作的进度是否按照计划完成规定的内容;已经完成工作任务的质量;工作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与创新能力;学习态度,平时表现及团队精神等方面。这一阶段的考核建议与开题考核采用相同的PPT汇报答辩形式,由校内指导教师和企业指导教师共同组成答辩组,对学生的毕业设计进展进行督促,并对阶段工作打分。

4.毕业答辩

毕业设计答辩是对学生整个毕业设计工作的总体考核,也是毕业设计的最终环节,是对学生毕业设计任务完成情况的总体考察。主要考查学生完成工作的数量与质量;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与创新能力;论文或说明书的质量;外语资料译文的质量;学习态度、平时表现及团队合作意识;讲解及回答问题的情况等方面。

为了保障答辩的公平、公正性,毕业设计答辩组要求指导教师与所指导学生遵循回避原则,并建议邀请一些从事本专业工作年限较长、有丰富工作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等担任答辩组成员。毕业设计答辩考核要求学生采用PPT汇报的形式。

5.其他

根据《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通用标准》的要求,毕业生要具有一定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环境下的交流、竞争与合作的初步能力。因此,毕业设计工作中必须有一定工作量的外语文献翻译,翻译资料必须是与本专业相关,由外国作者完成的文献资料。翻译之前须由指导教师审核认可。各阶段考核及毕业答辩环节如果有条件就可以采用英文答辩,提高学生的外语口语表达能力。

另外,由于就业、考研等各种因素对毕业设计工作的冲击,目前各个学校毕业设计论文或说明书的质量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加之网络信息获取的日益便利,抄袭现象比较严重,因此在毕业答辩前必须对毕业论文或说明书进行,重复率的限制建议参考本校硕士毕业论文率制定。同时,由于卓越工程师试点的学生数量较少,可以参照硕士和博士毕业论文的要求,送到其他学校或科研单位进行盲审,保证卓越工程师本科毕业设计的质量。

为了提高学生沟通交流及PPT制作的能力,要求各节点考核汇报的PPT制作时尽量避免全篇的文字,多使用图标和图片,文本要简洁,字体足以看得清楚,每一张幻灯片都要提供清晰的信息,内容适当。学生上台汇报前须提前联系,避免超时。

毕业设计的成绩要有合理的分布,控制优秀率和及格率,同一组内的学生互评打分。

最后,在毕业设计工作完成之后,对卓越工程师试点专业学生的毕业设计工作进行全面的总结工作也是很有必要的,这样既能发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以便在下一届学生毕业设计工作中加以改进,又能总结工作中的先进经验,不但可以促进以后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顺利开展,还可以为学校推动开展工程教育改革计划提供更多的帮助与支持。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实施卓越工程教育培养计划的若干意见(教高[2011]1号)[Z].

[2]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通用标准(教高函[2013]15号)[Z].

[3]飞.加强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建设,培养卓越工程人才[J].大学教育,2013,(8).

篇6

其次,为培养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在每次课上用十到十五分钟的时间播放国外新闻节目。最后,让学生全面参与课堂展示,将课堂留给学生。前面提到,研究生层面的专业英语学习不仅仅是停留在语言学习的层面,更重要的是使学生能用专业相关的语言知识有效地进行文献的搜集和学术交流。这就意味着,资料的搜集与理解以及输出是重要的环节,为达到这一目标,将学习内容以教材为主线,按章节内容分八个课堂授课小组,小组负责一个专题的讲授,在这个前提下,让学生自主收集资料,决定要讲的内容。学期末,以讲课表现、讲授内容以及讲课反馈作为考核内容。通过两年的实践来看,课改收到了不错的效果。第一,督促学生主动去接触英语原版的内容。虽然外语能力的培养一直是近些年研究生培养的重要一环,但是因为个人兴趣和目标不同,大部分学生对专业英语的学习兴趣不高。以往,如果课堂内容由老师完成,很多同学都没有认真看过教材,而通过课后问卷反馈的情况来看,部分学生是认真通读了教材的内容。因为讲的前提是理解,因此学生在准备的过程中都精读了自己所要讲的部分,并对重点内容做了翻译。

第二,学生对国外研究网站的接触频率增加,意识增强。当前,研究生与专业相关的英文接触机会不多,经常是尽力避免。如论文摘要,常常是写好汉语再翻译成英文,而在本课程中,因为讲课教材和内容都是英文,同学们在准备的过程中都尽量使用英文的资料,对Nielson,Nieman,Pew等专业性及研究型网站有了广泛的接触。通过后期的问卷反馈来看,95%的学生都至少接触过一个英文专业、研究网站。第三,锻炼了学生研究过程中的团队合作精神。课堂授课小组对讲课内容有自行分配和决定权,而讲授内容在整体上要有连贯性。这样,小组成员之间必须充分合作,共同学习。第四,丰富了课堂内容和氛围。学生们都有各自不同的爱好和兴趣点,因此通过不同的渠道获得不同的资料就丰富了资料的来源。同时,广泛的参与也增加了切入视角,极大地丰富了课堂内容。

2存在的问题

当然,通过两年来的实践反馈来看,此次课改中还有以下问题需要进一步完善:

篇7

文章编号:1008-0546(2013)07-0009-03 中图分类号:G632.41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3.07.003

作为南京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第一届英才计划培养对象,笔者于2012年9月赴台湾彰化师范大学化学系进行了一个学期的交流学习。在台期间,我亲身体验了台湾高校的学习生活,将之与我在大陆接受的十多年教育相比较,发现台湾高校的教学在以下方面很有一些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

一、注重自主学习,鼓励团队合作

台湾化学教学鼓励学生自学以及学生间的互助学习。如,由于资源条件的限制,在《物理化学实验I》的课上,每组同学所做的实验都是不同的,老师也不会把每个实验的注意点和步骤讲授给同学,而是统一把实验所用的材料放在网络教学平台上(http://dlearn.ncue.edu.tw/),由学生自行下载和阅读。学生除了阅读老师给的实验材料外,还要通过网络、查阅书本等形式丰富自己的实验预报,充分了解实验的目的、方法、步骤和注意点。每次实验前,需将实验预报交给助教批改。实验时,助教将实验预报发给同学作为实验的参考。第一次实验,往往是需要花费学生很多时间和精力的。因为学生在实验时,不仅要正确做出实验结果,还要将必要的实验步骤和注意点以照片或视频等方式记录下来。在下一次的实验分享课上,同学们将本组所做的实验过程和结果通过PPT等形式展示给全班同学,并接受同学和老师的提问。我们组第一次做的实验是固体物质溶解度的测定。这次的实验是采用苯甲酸进行溶解度测定:将苯甲酸溶于不同温度的水中,使其达到饱和,在定温下取固定体积的苯甲酸饱和溶液,用氢氧化钠溶液进行滴定,求得在不同温度下苯甲酸溶液的溶解度。除了常规的操作步骤外,我们还对该实验提出些建议,以方便其他同学得到比较准确的结果。由于实验条件的限制,我们没有使用恒温槽,而只是在烧杯中加水在加热板上加热,做成简易的恒温装置。这样做可能会使温度较易变动,所以我们建议同学尽量选择大烧杯,加入大量的水,这样加热时温度才不会变化太大而比较好控制,恒温的效果也比较好些。另外,实验中涉及多次溶液的转移,我们建议将涉及到的容器都放入恒温装置中进行恒温处理,尽量避免苯甲酸因碰到冷的容器壁而降温析出。通过实验分享课,同学们就了解了本学期所有的实验内容。当每组同学讲完时,老师、助教或者其他同学会就同学讲解过程中不清楚的地方进行提问,这样也就增加了同学之间的互动,对一些需要着重理解的步骤或注意点也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课毕,同学们会将各自的报告材料上传到网络教学平台,供其他同学下载和阅读。在以后的实验中,同学们如果对实验操作或数据结果处理等方面有不清楚的地方,除了自己查阅资料外,也可询问其他已经做过该实验的同学。

当然,这种教学方法虽然可以使学生学到的知识更深刻,也增加了小组同学团队协作的能力,但也有其弊端,例如:由于实验内容太多,学生很难通过一节课理解全部内容。

除了实验课的形式不同外,彰化师大的化学实验课的安全防范意识也非常高,要求特别严格。实验时除了必须身穿实验衣、戴护目镜外,防护手套也是必须要戴的,否则绝不允许进行实验。单单从一门实验课上,我们就可看出台湾的教学的灵活性、新颖性和严谨性,以及学生学习自主性。

二、丰富考查形式,提升学生能力

台湾教学考查形式多样化。无论文科或理科专业,报告成为教师热衷的考查学生能力方式之一。就我在台湾学习的十门课中,就有四门课需要作报告。比如《化学教材教法》这门课,老师就将足足半学期的课堂时间留给学生上台汇报,报告内容丰富多彩。第一次,老师提供给我们九个教学法的选题,分别为学习环发现学习、5E探究、POE、STS、问题为中心、后设认知(元认知)、分组合作、一般探究和比喻教学法。全班同学分为六组,每组分别选取其中一种教学法进行研究,可以通过阅读相关文献或网上搜索资料等方式进行,同时需选定初高中某一化学课的内容,并将所研究的教学法应用到该教学设计中去,最终通过报告的形式与全班同学分享。第二次,老师将初高中包括化学、生物、地理等自然科目的各单元分配给各组,每组同学就每一单元的内容作出概念图与全班同学交流。这种作业形式不仅可以巩固课堂所学,还能锻炼学生自学能力,开阔眼界,活跃思维。同学们要考虑的不仅是报告的科学性和完整性,还有美观性,使报告从内容到形式都赏心悦目。报告的出现不仅丰富了考查形式,也减轻了学生由于考试而带来的压力,提升了学生的综合实力。

多数台湾教师不喜拘泥于常规的考试模式。化学选修课《有机结构论》,一个学期就只有一次开卷考试,而且考试的时候还可以询问老师。老师的教学理念是希望学生真正学到东西,而不是把学习当作一种负担。现在大学的考试往往流行划重点,可我的《教育心理学》老师,期末考试前却任凭学生自己去复习,考试时只出了三道题,其余二十道简答题都是由学生自己命题自己答。这位老师独特的考卷形式也让我这个大陆生大开眼界,也为之赞叹。这种特立独行的教学风格,也深受广大学生的欢迎。《心理与教育测验》这门课,老师结合教学进度将往年的教甄教检考试中的题目发到网络教学平台上,学生自行下载并完成题目,同时要写下做题的依据,并注明在书上的页码。学期末也没有纸笔测验,而是每个学生从所做过的教甄教检题中选出5道,以PPT的形式与全班同学分享。老师认为通过这样的形式,学生至少还能学到点东西,而传统的纸笔测验中死记硬背的内容太多,实际应用到的太少。

《物理化学II》一个学期考了三次,也都是根据老师的教学进度来安排的。《环境化学》和《仪器分析》一学期分别考了四次,之所以考试次数较多,我想原因有三:①减轻学生因考试内容较多而带来的考试压力;②避免因考试次数太少而使得学生成绩存在偶然性的弊端;③短阶段的考查可以及时地督促学生学习。在彰化师范大学,学生若总评成绩不合格,那么就只能选择重修,因为学校没有设立“补考”这一补救措施。所以对于一学期三到四次的考试机制是比较符合实际情况的。因此,对于台湾的理科同学来说,他们每学期有几十场考试,压力时时存在着,这也使得他们学习更加努力。

三、增加学生互评,实现共同进步

台湾作业评价形式多样化。通常教师使用的作业评量方式是批改,如打“√”“×”等,或简单地写个“阅”字。教师普遍认为学生做作业的过程可以让学生巩固课堂知识,至于批改那就是老师的责任了。但台湾高校的老师则经常采用学生互评的方式,让学生之间对于彼此的作业进行评价和建议,不仅能使被评的学生从同学的建议中得到启发,也可以使其他同学以此为借鉴,避免犯同样的错误。比如,在《化学教材教法》的课上,班级同学分有6组,分别就各自报告中的教学法和概念图,以及初高中的自然学科的教案与全班同学分享。然后由其他同学提出相应的建议,台上同学做出回应,最后由老师进行总结。这样的作业评量方式,不再局限于从教师的角度出发,更多的是从学生的角度出发,真正地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育思想应用到实际教育教学活动中。

台湾很多课堂学生层次不一,本科生经常可以和研究生学长们一起上课,师范类的课堂就由不同专业不同年龄层的学生组成。在多样化的课堂环境中,学生互评可以让低年级学生从高年级学生那里汲取宝贵的经验,而且不同专业的同学在一起学习也更能碰撞出思想的火花。当然,这样的课堂也有其缺陷的地方,不同年级的同学认知水平不一,老师要顾及到各个年级的学生,因此教学内容和进度上必须有所调整。

四、使用英文教材,接轨国际教育

台湾化学专业课均使用正版英文教材,比如《物理化学》的课本是Thomas Engel 和 Philip Reid编的《 Physical Chemistry》;《环境化学》的课本是Colin Baird 和Michael Cann共同编著的《Environmental chemistry》第五版。老师上课时采用英文PPT,中英文结合教学,考试时用的也是英文试卷。这样的教学模式不仅让学生学习了化学专业知识,而且还提高了学生的英文水平。我曾经询问过台湾的老师,为什么台湾的大学不用中文教材?老师说,一方面,台湾所有高校都要求学生要有英文的听说读写等基本能力。而对于化学专业英文名词,汉译英的版本有很多,使用中译本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同时英语是国际通用的语言,掌握好英语不论是对出国留学、考研或者就业的同学来说,都是有益无害的。从另一方面讲,如果在台湾真有汉译英版本的教材,也基本没有市场,所以也就少有人从事教材翻译这一职业。除了教材方面的差异外,两岸在化学名词的使用上,也存在着差异,例如在彰师大所学的《物理化学实验I》课上,老师给的实验材料中,依然存在“当量浓度”等名词,而此类名词已经基本不出现在大陆的教科书中,所以对于大陆交换生以及在台侨生(初高中未在台就读)来说,理解上就有点困难了。

五、活跃课堂氛围,激发学习兴趣

台湾课堂气氛活跃,师生像朋友。同学们和老师可以随意开玩笑,课堂充满了欢声笑语。老师们很乐意学生同他们讨论问题,或对教学提出建议,比如希望老师减少作业量、或者换另一种考核方式等等。《心理与教育测验》的老师原本想让我们完成50道教甄教检题,后来经过协商,老师同意从50道减少到40道,大大减轻了学生的负担。上课的时候老师偶尔会叫学生唱歌、讲笑话,会和学生分享当老师的实际经验和乐趣,给我们这些未来的教师一些借鉴。有的课堂上,学生可以三五成群地讨论问题,有时候老师在给前面同学讲题时,后面的同学也都可以围上来一起听。虽然这样的课堂似乎没有秩序,但这却也不失为一种轻松快乐的课堂模式。课间,老师会和学生讨论球赛、讨论明星、讨论的问题……有些老师会讲述自己的爱情故事,海外求学经历等等。如今大学的逃课现象普遍存在,所以我觉得教师如果能够适当改变一下教学方式,更多地与学生交流,那么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会有所提高,教学效果也会比较好。

为什么台湾的化学教学会有以上这些特色呢?我觉得这与欧美文化的影响是分不开的。台湾大学生都喜欢玩Facebook,却少有人玩QQ或者人人。欧美的社会风气深入地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台湾人,从而更多的台湾大学生选择去国外留学。据2012年12月18日金羊网-新快报报道,从上世纪开始,几乎每三户台湾人家就有一个留学生。学美留学创始人张恒瑞总结说:“台湾学生非常注重海外高校在本地的知名度。因为绝大部分的台湾学生留学之后都会归来,这点与大陆不同。因此学生很注重海外毕业生在本地的就业情况。从某种角度上说,台湾高校里的教授毕业于哪些海外大学也对学生的选择具有很大影响。”对于张恒瑞先生的这句话,我是非常赞同的,在我交流的这个台湾班级中,除了家庭经济条件不太好的,很多同学都希望能去欧美国家留学。台湾高校的老师很多都有国外留学经历。我的《有机结构论》老师就时常向我们讲述他的留美经历,鼓励学生去美国留学。他说:“即使由于经费原因,也是好解决的,尤其是化学专业的人,因为只要自己有实力就可获得美国高额奖学金。”一代人出国将欧美的教学模式带回了台湾,继而又影响了台湾的下一代人。

这次交换生的经历让我对台湾的高等教育产生了很浓厚的兴趣,同时希望以后可以有更多的交换学生到台湾高校学习,增强两岸文化交流,各自取长补短,促进教育事业的共同发展。

[致谢:感谢我的英才计划指导教师马宏佳教授对本文的指导。]

参考文献

篇8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一、引言

教育部前高教司司长张尧学说过:“英语的听说读写译五种能力中,听力是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核心和关键;如果不解决听力问题,我们的学生将很难掌握英语和使用英语。所以英语听力是‘纲’其他都是‘目’,只有抓住了听力,才能纲举目张”。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中听力在纸质题型中占30%,在试行的网考中占70%,其他的写和说都在对所提供的视听材料理解的基础上进行。

有学者作过调查,在英语听说读写译各项技能中,听力是大学生感到最弱,也最难于提高的一项技能。笔者曾在自己所带的学生中做过跟踪调查,结果也印证了这一结论。基于英语听力的重要性及大学生英语听力难于提高的现状,现阶段有许多学者在研究听力教学。通过文献检索笔者发现他们的研究主要侧重于听力材料的选取,听力策略的应用(唐建敏,2010),听力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段方方,2010),将先进技术应用于听力教学中(刘晓艳,2010)等。本研究将探讨在成功素质教育理念及网络环境下的听力教学内容、方法以及评价手段等交织成的稳定的听力教学模式,以显著提高学生的听力能力。

二、成功素质教育概述

成功素质教育是武昌理工学院率先提出并认真实践的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和模式。它与传统教育理念的根本区别在于,前者要求在任何一门课程教学中不光要培养学生过硬的专业素质,同时还要培养学生的非专业素质,克服失败因子,使学生通过大学的学习和生活具有成功素质,一走入社会就能适应社会,并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获得成功的教育理念。具体说来,基于成功素质教育理念的大学英语听力教学的主要目标为:通过听力教学,显著提升学生的听力水平,使学生在自然交际状态下,能听懂说话者的语言,以顺利参与交际;同时培养学生的敬业精神、拼搏精神;使之具有坚强的意志和进取的心态;使之了解并应用听力策略以及自主练习的方法;具有超强的自我管理和约束能力与同学的合作沟通能力等非专业素质。在培养听力专业素质的过程中培养非专业素质。

三、网络环境下的听力教学

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高度发展的今天,听力教学环境――无论是听力应达到的要求,练习时使用的工具,练习方式,还是用于练习的语料以及评价方式等等都发生了深刻的改变。如前所述,时代对于大学生英语听力有了全新的要求,为了达到这个要求,大学英语教师需革新教学理念,进而改革教学方法、评价方法,建立全新的适应当代先进理念和环境的教学模式。本研究就是探索成功素质教育理念下基于国际互联网环境的大学英语听力教学模式。

四、大学英语听力教学新模式的建立

(一)新模式的宗旨

此模式的首要任务是显著提高学生的英语听力能力。通过实践此模式,学生能听懂一般语速的英语新闻,能理解正常语速的访谈,能听懂正常交际状态下的对话和独白,能欣赏不带母语字幕的影视作品,能听懂影视的对白和独白的60%。能完全听懂四六级英语听力测试的试题。

在显著提高学生的英语听力能力的同时,训练学生非专业素质,即让学生在接受听力训练任务后能做好规划,妥当计划分配训练时间,长期坚持每天训练,自觉运用教师所教授的听力策略;在训练过程中能经常总结和反思,调整不合理的计划、策略;遇到困难能主动寻求同伴和老师的帮助。通过评价手段促使学生长期坚持,使之具有敬业精神和拼搏精神;培养其自我管理和约束能力;在解惑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沟通和合作能力。简言之,就是前文提到的既锻炼学生的专业素质,同时也培养学生的非专业素质。

(二)大学英语听力教学新模式

笔者在此关注的是宏观教学模式,即在长期的教学过程中如何进行课堂内外的听力教学和训练。不涉及微观课堂的具体教学措施。

1.教学的不同阶段,侧重点不同

第一学期的听力教学一方面培养学生的听力兴趣,让学生接触一些轻松有趣的听力材料和能提供此种材料的网站,在轻松中训练,提高能力;另一方面用强制的评价手段引导学生长期坚持课外听力训练,直至养成习惯。教给学生必要的听力策略,并通过课堂教学教会学生运用听力策略在课堂内外的听力训练中进行实践。通过评价手段让学生学会自己规划课外听力训练,鼓励学生主动与同伴以及老师交流解决困惑。

第二学期在第一学期的基础上,学生应具有主动规划自己的课外听力训练的能力,为了继续培养学生的听力能力和长期坚持训练的习惯,教师引导学生用广泛的听力材料来提高自己的听力水平。这些听力材料有教师在开学初一次性发给学生将在期末检测的用于课外听力的材料,有每周通过网络传给学生的时事听力材料,有推荐给学生用于泛听的影视作品和故事。也有为了应试的听力训练题。引导学生在开学之初对本学期的听力的长期任务做好规划,每过一段时间进行小结和反思,教师评价学生的规划、小结和反思。

第三学期在听力材料中加大四六级备考的题型,提高训练难度。前2个学期让学生欣赏的成分多一些,本学期大学生将面临cet4的考试,为了应考,将加进大量的四六级应考的题型训练。在训练方法上将提高学生的听写分量。本学期将让学生听写篇章,包括一些科普文章。通过篇章听写,学生可听得精准,对材料的理解更加深刻。应试能力有显著的提高。在精听的基础上也通过大量的从互联网上下载的新闻方面的音频让学生泛听,一方面训练听力一方面了解信息。

第四学期是大学英语教学的最后一个学期,本学期过后听力的课堂教学将结束,学生的听力训练就只能依靠学生本人的自觉训练,所以本学期将始终强调听力在英语学习和交际中的重要性,同时引导学生主动规划自己的课外听力。教师利用阶段性的评价督促学生主动训练并反思训练过程。引导学生学会获取互联网的听力资源。培养他们的英语听力兴趣。

2.以课内教学和评价引导学生课外听力训练

用于听力训练的课堂时间是有限的,学生听力的提高几乎完全依赖于课外的训练。听力课堂教学对于学生的课外听力起着引导的作用,课堂教学的成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是否能通过评价等手段促进学生长期坚持课外听力训练。在课堂上布置任务,通过评阅学生完成的任务在课堂上进行具体的评价,包括评价学生任务完成情况、听力训练方法和完成任务的态度。教师的评价依据学生的作品和面对面、问卷以及网络调查,尽量客观公正。

利用课堂时间进行阶段性检测,对于其结果进行认真的分析和评价,让学生明白自己的进步和努力的方向,对于完成任务不好的学生也抓住上课的机会进行面对面的沟通。

阶段性地在课堂上以讲座的形式对学生进行听力策略的传授,并进行例证性的训练,引导学生利用听力策略于自己的训练活动中。

3.利用网络引导,答疑和指导

本文讨论的是创造性地利用互联网来完成对学生课外听力训练的引导,答疑和指导。

现在信息技术的发展可利用的网络手段很多,比较简单实用的有QQ群,论坛,网络硬盘,班级博客等等。不管是哪种手段让学生作为群体加入其中,师生共同积极参与。笔者用得最多的是建立英语学习班级QQ群,让班上每个学生实名加入其中,常规情况下每周将要学生课外完成的听力材料以共享或者群邮件的形式上传,规定任务完成的期限。学生自行下载,学生产品以纸质或者电子的形式上传或者上交,教师在批阅之后,利用网络或者课堂对学生完成的情况进行评价。鼓励学生有疑问随时在网上提问或者留言,教师以群聊或者私聊的方式答疑。对于有个性的学生随时利用网络进行交流,满足学生独特的要求。每周固定一个常规时间进行集体答疑和辅导。节假日里常常在群里调侃式地出一些好玩的检测题,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竞赛式地答题,既调节了师生间的交际气氛,也提醒了学生勿忘每天坚持语言学习,对于学生的学习兴趣有一定的帮助。对于不适应自主学习的学生可利用网络长期跟踪、提醒、交流和指导。对于学生的问题及时反馈。利用网络弥补了现实的局限,对课堂教学是一个补充,对于学生的课外学习起到了及时指导和监控的作用。

4.用网络进行假期的教学和监控

众所周知,英语学习需要长期坚持。所谓“一天不学习自己就感觉出区别,三天不学习别人就能感觉出区别”。学生假期的英语学习更需要教师的指导和监控。人是有惰性的,如果没有适时的指导和提醒即使有任务,学生也是可以置之不理的。网络环境下,教师也可在假期对学生进行教学和监控。笔者尝试着在寒暑假之前将假期要完成的听力任务在假前的最后一次课堂上作一番交代,假期里每周在网络上更新任务,让学生将任务产品以电子形式传给笔者,笔者在网络上进行集体点评。基本原则是每天听15-30分钟。从笔者目前的教学实践情况看,绝大多数学生是赞成这一做法的。通过这些措施让学生在练习听力的同时也学会了坚持、学会了规划、学会了克制惰性。其成效笔者将在后文中提到。

5.训练听力的同时培养学生成功素质

成功素质教育模式要求培养学生过硬的专业素质的同时培养学生的非专业素质,克服失败因子,使学生通过大学的学习和生活具有成功素质。具体到大学英语听力教学中就是既要显著提高学生的听力水平,也要发展学生的“观念体系、品格体系、知识体系、能力体系、方法体系”(赵作斌,2009)。

从开始听力教学就引导学生定好自己在大学阶段听力应该达到的目标。然后通过课堂、课后的面对面和网络交流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听力训练作长期的规划。如前所述,在平时的教学中通过课堂和网络手段监督、引导学生长期坚持。即使在寒暑假也通过网络给学生上传任务规定完成期限,随时对其任务完成情况进行评价,使学生长期坚持做好一件事情,以磨练其意志,锻炼其毅力。同时通过阶段性的检测和引导学生阶段性的总结和反思随时调整训练策略。小组轮流在网上搜索适当的音频和视频资料,合作设计和编辑成听力训练题,引导学生在听力中遇到困惑积极和同伴以及老师沟通,以此培养他们的信息搜索和整合能力,沟通、合作能力。引导学生克服惰性等消极因子。

五、现实的效果

经过长期不间断的训练,到第二学期时,学生基本养成了每周接受听力任务训练听力的习惯,某个周笔者由于某种原因没能上传课外训练资料,群里就炸开了,纷纷询问为什么本周没有听力资料上传,笔者乘势安排学生小组在网络上搜索、下载、编辑听力资源。然后上传。这之后,笔者引导学生以组为单位轮流在网上搜索音频和视频材料并设计成训练题,传给老师审阅,合格后再上传给同学们。以此也训练学生利用网络进行信息搜索,筛选和编辑的能力。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学会了规划自己的时间,自律,长期坚持做某件事情,磨练了自己的毅力。

从第二学期开始,笔者有意识渐渐在课堂上用全英文授课的方式来增加学生的英文听力训练和检验学生的英文听力能力,在高级班学生反馈良好,能听懂老师的讲解。

第三学期在进行CET4听力训练时,实践此模式的同学听力这一块成绩明显比其他同学要好。在四级真题实战中,高级班的学生有30%的同学的听力总分达到30分以上(听力总分为35分)。而同级别的其他班级鲜有过30分的。(现在实行此模式的同学还没有正式进行CET4的考试,所以还不能用最终的成绩对比笔者注)

第二学期末,笔者设计了问卷调查,对于问题“借助网络来练习听力对你的听力的帮助”的回答“大”或者“很大”的同学占收回问卷的93%,表明绝大多数同学在感性上觉得此模式有利于他们的听力的提高。通过问卷调查笔者还了解到,学生普遍认为此模式使他们更好地规划学习时间,老师和同学在网络上不断提醒也给他们施加了压力和指导,使他们能长期坚持听力训练,养成了每天听英语的习惯,听力有很大的提高。对于以前最害怕的篇章听力现在能坦然面对,绝大部分也能听懂大意,在选项的帮助下能抓住重要细节。

让笔者感觉效果明显的是复合式听写专题,对照组的学生遇到最后的3个长句子,往往不敢动笔,而此模式训练出的学生30%左右能完全写对,85%左右的学生能写出大意。

综上所述,通过此模式,学生的听力有明显的提高。更重要的是此模式培养了学生的非专业素质,增强了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和能力,培养了他们的自律意识,也使他们能坚持长期做好一件事情等等,这些能力和习惯的养成将有利于他们未来的事业和生活。

六、本模式的启示

听力教学不是老师教会的,主要依靠学生的长期坚持课堂内外训练。老师在教学中要侧重运用评价手段促使学生在课外进行听力训练。其中落实是最重要的,尤其是基础相对薄弱,学习习惯不太好的学生,老师落实到位,听力水平就有显著提高。笔者曾试行了这样的做法,将2种题型较简单的多项选择题和高难度的篇章听写同时上传,让学生下载训练,其中高难度的复合式听写强迫性地让学生以纸质形式上交,然后笔者每周公布批阅结果。一段时间后,检测发现,复合式听写虽然难度大,学生在测试中有显著进步,而相对容易的多项选择反而效果不好,究其原因是老师的认真落实引起学生高度重视,脚踏实地进行训练复合式听写。因而在学生没有养成习惯前,需要教师辛苦工作、认真落实。

网络和课堂教学是互补的。利用课堂教学对学生在课外通过网络下载资源、训练等等进行引导,让他们能正确地规划课外听力训练,同时利用课堂时间进行检测和评价。利用网络弥补课堂教学时间不足、不能单独与学生沟通、不能个性化指导等缺陷,指导学生进行听力训练。教师如果从开始进行听力教学时,就对几个学期的教学进行整体、长远规划,并且通过课堂和网络,一直跟踪,监督和引导,让学生不间断地训练,特别是在假期也能克服惰性和各种干扰,坚持训练,并能引导学生时时总结和反思、调整,那么学生的听力水平就一定有大幅度的提高,同时学生还将形成敬业精神,拼搏精神,坚强的意志和进取心 ,自我管理能力和约束能力以及合作和沟通能力。

参考文献:

[1] 岑建君. 我国高校外语教学现状[J]. 外语教学与研究, 1999(1).

[2] 段方方. 关于大学英语听力教学现状与对策的研究[J]. 新疆石油教育学院学报, 2010(3).

[3] 刘晓艳. 多媒体网络技术在大学英语听力教学中的应用[J]. 海外英语, 2010(6).

篇9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4-0016-02

1.引言

自动化专业是涉及理、工、文、管等多学科的“宽口径”的专业,其“控管结合,强弱并重,软硬兼施”的特点,使得在对本专业的人才培养过程中注重理论与实践结合、跨学科培养显得尤为重要。CDIO教育理念是近年来国际上在工程教育中取得的重要成果,它强调在高等教育过程中采用“构思(Conceive)、设计(Design)、实现(Implement)和运作(Operate)”理念[1],以产品研发到产品运行的生命周期为载体,让学生以主动的、实践的、课程之间有机联系的方式学习工程。这正好符合自动化专业的教育特点。因此广东白云学院在2010年就启动了基于CDIO教育理念的教学改革,经过两年的改革探索,各专业从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教学大纲的编撰到课程设置及实施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我们在对企业用人需求进行深入调研的基础上,考察了相关兄弟院校的教学改革,总结相关经验,重新制定了人才培养方案,并在近两年的教学中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项目化课程教学方法。

2.自动化专业课程体系的重构

我们根据专业大纲的4个一级指标和17个二级指标推导出本专业的课程,使其形成符合培养目标要求的课程体系。在整个课程体系中,我们强调在整个专业教育阶段的工程能力的培养。

自动化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重构是为了培养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较强动手能力的工程师,使其能适应未来工业发展对于自动化专业人才的需求。因此在整个人才培养过程中按照CDIO教育理念设置相关的工程培养环境,通过多个项目生命周期的完整训练,能够帮助学生进行知识学习和技能培养,而且使其现代国际工程师素养得以锻炼。以工程能力培养为核心的自动化专业课程体系设置应该充分体现CDIO 环境教学,如图1 所示是自动化专业课程体系鱼骨图,即以三级项目体系为育人环境。

从图1可以看出,在新的人才培养模式下,对自动化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进行了分类总结,针对相近课程设立了二级项目课程,通过各学期由浅入深的、建立在工程环境下的项目课程的教学实践,使学生掌握整个专业课程体系的相关知识,并获得一定的工程经验。与传统的课程体系相比,在总学分不变的情况下,每门课程的授课学时减少了15%~25%,用于学生在项目环境中自学与合作研讨,增加了团队设计项目,以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及工程项目的驾驭能力。

3.项目课程的实施

在对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重构过程中,我们将重点放在一级、二级项目课程的实施上,希望探索一条适合广东白云学院的课程改革的新路。从两年来的项目课程实施的过程来看,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也为以后的课程改革积累了一些经验。下面以《自动化专业导论》一级项目课程为例,对CDIO项目的教学进行剖析。

《自动化专业导论》是针对大一新入校的学生开设的一门课程,主要包括理论和实践两部分。其中理论课程以2~3次讲座的形式完成,实践则以项目课程的形式完成。这门课程的主要目的是为让学生对于本专业有一个初步认识,并且通过小项目的制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使学生获得进行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3.1实行导师制,近距离培养学生的整体素质。

在学生新入学起,按照4:1的比例给四名学生配备一名专业导师,形成导师指导下的多名学生自主学习的团队。这个团队在导师的近距离指导下,完成整个四年的项目课程的教学任务。导师不但在课程上、专业上对学生言传身教,而且对团队的组织活动、学生合作精神的培养都非常有帮助。这样做贴近了教师与学生的关系,使学生获得了许多在课堂上无法获得的知识和技能。

3.2 以工作任务形式布置学生在整学期的课程要求。

在《自动化专业导论》课程中,专业指导教师在学期初以任务书的形式将本学期的项目任务、学生需要完成的工作、应达到的知识和能力的要求给学生。学生在整个学期内在专业导师的指导下完成项目任务工作,在学期末按照任务书的要求进行验收考核。

3.3 项目课程的学时在课余实践完成,不占用课堂时间。

针对学生课堂学时较多的情况,结合项目课程的特点,《自动化专业导论》的学习以课余时间为主。学生们在课后按照任务书的要求,通过专业导师指导及网络学习,自主地进行项目研究。这样做使学生具有更大的自由度,培养了他们的自学能力和自制能力,不仅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专业素质得到提高,而且培养了他们的综合素质。

3.4采用学校与个人相结合的形式保证资金与设备。

由于《自动化专业导论》课程采用的是项目化形式,通过学生的课余时间完成,因此对于元件的采购和实验设备的使用就不能像普通课程实验一样管理。我们在此期间采用的是学校与个人相结合的形式。对于在项目中需要用到的主要元器件和实验设备主要通过学校统一采购、统一调配,而对于在项目中用到的个性化、小金额的元件则让学生自主采购,这样不仅可以节省时间,而且可以让学生参与采购过程,使其了解一个完整的项目设计的各个环节。

3.5采用灵活多样的考核方式。

在整个项目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考核方式是最重要的,这是检验学生知识、素质的关键环节,也是课程顺利进行的重要保证。《自动化专业导论》课程考核采用的是专业导师考核与项目验收相结合的方式。专业导师对学生整个学习过程进行考核。在学期末由专门的课程验收小组组织学生进行项目答辩,课程验收小组针对学生的答辩情况,结合学生的实际成果进行考核。学生的最终成绩则是由两部分成绩的加权平均成绩。这样可以全面的考核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各项能力的提高。

4.初步的教学成果

遵循CDIO教育理念,经过两年的教学实践,我们获得了一定的教学成果,不仅是对过去工作的检验,也是将来教学工作的借鉴。

(1)CDIO教育理念强调以产品的研发、运行周期为载体,使学生获得整个产品周期的所有知识和素质。我们对这种教育理念在自动化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的运用进行了研究。

(2)全面重构了自动化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分析了自动化专业应具备的专业能力与各课程之间的关系,合理的设置专业理论课,改变了过去教师糊涂开课、学生糊涂学习的局面。同时我们也针对本专业的特点,将各门理论课分类,设置相应的项目课程环节进行实践能力的锻炼,使学生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重点培养工程师的综合能力。

(3)通过两年的项目课程的教学工作获得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在项目教学过程中秉承CDIO教育理念,将“构思、设计、实现和运作”贯穿至整个教学过程,制定了相关的教学档案,探索了课程实施的资金设备保障,改革了课程的考核方式,使整个教学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综合素质。

5.结论

自动化专业的特点决定在教学过程中贯彻CDIO教育理念可以更好的培养学生卓越工程师的各项能力。通过两年的教学改革的实情来看,学生从入学初至现在不仅获得了自动化专业的专业基础知识,而且在英文使用能力、论文撰写能力、团队精神等方面都有了很大的进步。同时,通过项目课程的学习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以后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査建中、何永汕 《中国工程教育改革三大战略》,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9.

[2]顾佩华、陆小华 《CDIO工作坊手册》,汕头大学出版社,2008.

作者简介:

篇10

中图分类号:TP3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416(2013)11-0143-03

随着计算机辅助教学和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位于科技应用前沿的高等学校大部分已经建立了完善的校园网体系,并广泛开展了计算机辅助教学,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利用计算机网络可以实现教务管理、学生管理、图书管理信息化,可以完善和丰富教学手段,使教学工作变得更高效。但是目前绝大部分学校的考试工作还在依赖人力,每学期末的考试工作往往耗时数周,花费大量人力物力。所以尽快建立和完善计算机辅助考试(CAT,Computer Aided Test)体系迫在眉睫,在这个体系中拥有一个完善的试题综合管理平台是重中之重。

本文之所以选择题目为“试题平台”而非“试题库”,是因为 “库”容易给人“存储”的感觉,功能单一,也容易导致设计的局限;而“平台”二字更能体现一个功能完善的,既有试题存储,又具有试题生成、使用、管理、分享等功能的综合系统。

1 数据库的实现

1.1 数据库的整体结构

根据实际情况在Sql server 2005中建立数据库关系图dbo.Diagram_0并导出,如图1所示。

1.2 数据库的连接

我们选择对数据库进行访问。在中,大量的复杂的数据操作的代码被封装起来,所以当用户在应用程序开发中,面对大量的数据库相关操作,只需要编写少量的代码即可。

2 登录模块的实现

2.1 C/S模式客户端登录

教务处和院系管理员与服务器的连接方式是C/S架构,即在管理员的PC机上需要安装平台对应的客户端,管理员利用客户端登录。登录流程如图2所示。

实现说明:客户端程序和服务器程序均用C#编写,使用ADO连接数据库服务器。通过用户名和密码登陆服务器,服务器验证成功后,建立连接,客户端与服务器可以开始进行数据交互。客户端程序分为不同管理员版本。

2.2 B/S模式用户登录

随机码由英文字母和数字随机组成。由于开发时间有限,本平台的验证码是ASCII码的形式,易被揭破程序读出来而破解。成熟的技术是将随机码生成到图片中并加干扰,图片需要人来判断,一有人的参与,程序就不能提高效率,从根本上遏止住反复登陆的可能性。

3 试题管理实现

4 试卷管理实现

设计试题平台的初衷是为了将教师和教务工作者从繁重的组卷工作和试卷管理工作中解放出来,系统能将杂乱无章的试题题目组合成高质量的、可以实际使用的试卷。所以试卷管理是试题综合使用平台的核心功能,非常重要。试卷管理流程如图5所示。

实现说明:

试卷管理主要涉及试卷的添加、组卷和试卷库浏览查看功能。添加方式有两种,一种是直接读取来自文件的试卷,要求文件格式必须符合系统试卷要求;一种是系统内直接生成,即人工或者自动组卷。为了提高使用效率,同样提供了检索功能,用户可以根据试卷编号和试卷名进行站内搜索。

本文基于一个C-B/S混合架构的试题资源综合使用平台,详细阐述了平台上各功能模块的实现方法和过程。当然,在实际系统实现过程中,还有很多实际问题和算法需要解决。

参考文献

[1]陈林琳.试题库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08.(11).

[2]陈中永.高等学校题库建设的几个基本理论问题[J].内蒙古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0.

[3]刘英,王波,王琰,等.基于SQL Server数据库的智能组卷系统开发[J].现代计算机:专业版,2008-2.

[4]姜雷.通用试题库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4.

[5]耿霞.自学考试通用题库管理系统及其智能组卷策略的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硕士学位

[6]孟宪虎,马雪英,邓绪斌.大型数据库管理系统技术、应用与实例分析——基于SQL Server 2005(第2版)[D].电子工业出版社,2011-05.

[7]洪侃.基于WEB GIS的遥感影象共享系统的研究与应用[J].贵州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03.

[8]杨林静.基于高校教师工作信息服务平台的设计[D].电子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10-20.

[9]在Win 2003中配置环境.http:///21aspnet/archive/2004/10/27/155178.aspx.

[10]刘烨,吴中元.C#编程及应用程序开发教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11]李伟.基于.NET的WEB在线考试系统设计与实现[D].华北电力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