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08 15:38:51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协同监督整改报告,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关键词】
监督;廉政建设;经营管理
1.1开展例行活动
严格执行协同监督例会活动制度。各供电所和农电公司监督委员会坚持每月召开监督会议,农电公司每季开展监督工作专题分析,市县级公司每季召开联席会议,在会上通报监督发现的问题、提出整改意见、跟踪整改情况等,通过例会制度的执行确保监督工作常态运行。
1.2完善监督方式
各级监督人员主动融入生产经营管理活动,注重与各层各类人员进行沟通交流,广泛听取基层一线和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准确把握监督的重点环节和热点部位。切实加强监督工作的闭环管理。对廉政风险度较高的工作或项目实行事前、事中和事后监督全过程控制,从而使监督工作更具全面性、系统性和针对性。
1.3坚持阳光监督
坚持监督工作的信息公示制度,召开例会通报存在问题以及整改情况,对所务公开实施监督,基层供电所将线损、绩效、本周工作及费用开支等情况及时张贴在所务公开栏上,及时监督所务公开的及时性、真实性、合理性,并阳光公示监督情况,将监督结果及时公开、公示,使得协同监督公开化、透明化,杜绝人情监督。
2 创新监督机制,实现协同监督工作务实高效
一是实行联动机制。建立农电公司总经理工作例会和协同监督例会按月同步联动、党总支委员会议与协同监督联席会按季同步联动的常态工作机制。由市、县级公司协同监督工作委员会联动督办重点工作,制定下发实施方案,农电公司协同监督委员会向联席会议报告工作安排、存在问题和整改落实等情况,各部门主管和专职主动协调解决基层的实际问题和突出矛盾。二是建立共享机制。农电公司对各供电所在协同监督中发现的有关问题利用所长例会、座谈会、推进会、分享会等多种形式进行交流分析,通过举一反三、超前预警,防止其他供电所重复发生同类问题,安排供电所协同监督委员会主任在部协同监督联席会议上交流分享工作经验和体会,起到了很好的点面结合、以点带面的效果。三是完善考核机制。纳入领导班子和部门负责同志挂钩内容,严格规范“一书两报告”,及时发现问题,落实整改措施,统一建立问题整改台帐,用销号制跟踪问题整改落实,用督办制促进问题的查纠和问责。制订出台《农电协同监督工作考核细则》,将协同监督工作开展情况与绩效奖金挂钩考核,进一步增强了此项工作的严肃性。
3 拓展监督功能,做到协同监督与经营管理工作相得益彰
3.1实现协同监督与日常管理有机融合
将协同监督融入业扩报装、低压配电、装表接电、线损管理以及电费电价等各项工作业务中,做到发现问题在先,防范风险在前,确保部门各项工作规范有序。我部及农电公司根据自身实际明确了从决策管理、营销与优质服务、资金管理、党风廉政建设等6个方面48项内容作为平时监督工作,各供电所监督工作委员会从廉洁从业、工程物资及违规收费等10个方面39项工作作为正常监督任务,对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重点监督,如物资管理、财务运行等。监督对废旧物资回收严格执行程序,完善相关制度,纪检人员会同协同监督人员全程监控,促进废旧物资规范管理。
3.2在服务过程中强化监督
发现好的做法和成功经验加以推广,解决重点、难点问题,促进企业转化提升整体水平。如在组织召开9月份鞍湖供电所协同监督例会时,针对该所安全督察连续两次被考核的问题,邀请安全管理最好的单位介绍经验,并组织营业部安全管理人员重点分析,找出疾症所在,在监督过程中体现服务。
3.3统筹运用各种管理监督手段
将协同监督工作与部门经常开展的明察暗访、督导检查、挂钩联系和结对创先等手段有机结合,围绕加强基层基础管理的同一目标,灵活运用各种工作成果,互为促进、相得益彰。与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紧密相连,解决基层单位实际困难。
3.4实施协同监督定期交流互查办法
按照制订出台的《协同监督工作定期交流互查实施办法》,加强各供电所间协同监督工作的交流互促功能,以实现“纵向联动协同、横向互促互进”之目的。通过互查办法的实施,供电所能够互相学习交流,取长补短,在互动过程中促进供电所规范化管理不断升级。
4 坚持惩防并举,实现协同监督机制运行成效初显
有的供电企业利用强有力地协同监督措施,惩防体系建设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一是强化了惩防机制,风险管控的手段更加到位。协同监督工作的有效开展,上到部门领导下到供电所员工,监督全面,范围广泛,监督成员分布在各个专业之中,形成了密不可泄的惩防空间,更有针对性地落实教育、制度、监督等防控责任,超前预防和化解可能导致腐败的风险,形成廉政风险识别、评估、控制、沟通(报告)、监督改进的动态管理机制,凝聚防控合力,提升防控效果。二是深化了规范意识,按章办事的行为更加自觉。协同监督机制的建立,广大干部员工清楚地认识到基层员工监督的权利义务,并以身作则,自觉增强自律意识,按章办事的行为更加自觉。三是细化了廉政责任,“干事、干净”的氛围更加浓厚。随着协同监督工作的开展,部门全体员工主动将监督工作融入到平时岗位之中,切实履行了“一岗双责” ,做到清正廉洁。案件持续下降的新局面。
【参考文献】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中提出了:“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党委负主体责任,纪委负监督责任”。新形势下,电力企业要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加大反腐工作力度,以营造良好的政治环境。本文结合国网莱芜供电公司纪检监察的工作实践,提出了国网开展纪检监察工作的启示。
一、新形势下电力企业纪检有效履行监督责任的实践及探索
作为电力企业基层单位,近年来,莱芜供电公司纪委在落实两个责任,创新监督手段,强化监督职能,落实“三全五依”等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实践:
(一)强化教育学习,提升廉洁意识
莱芜供电公司纪委高度重视对纪检和党员干部的廉洁从业教育和政治素质的提高,坚持以党委中心组带头学、各专业部门集中学、党员个人自觉学相结合的方式组织党员干部学习中央和上级党委关于反腐倡廉的最新指示精神,并严格规定了学习时间和次担确保学习达到实效,不走过场。通过加强对重点岗位和重点领域廉政风险预警的教育和廉洁知识测试;开设党风廉政和依法治企宣传栏、纪检干部专题培训等一系列活动。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党风廉政教育,既在中心上下营造了风清气正的良好氛围,使党员干部做到自重自省、慎独慎微、慎始慎终,确保“”问题整改落实不反弹,巩固和扩大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也从思想上促进纪检干部着力更新监督理念,努力实现“三转”。
(二)重视效能监察,确保三个效益
效能监察是促进廉政建设,防范企业廉政风险,提升企业内部管理质效的重要措施和有效手段。莱芜供电公司一直高度重视效能监察工作的开展,把效能监察工作作为中心反腐倡廉工作机制中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近几年来,通过抓重点项目、抓关键过程,抓中心环节的立项思路,先后在工程维修改造、节能降耗、务管控等领域和项目上开展了效能监察工作,并创新运用了联合效能审计法和综合目标考核等方法完善监察手段,提高了监察效果。通过积极有效的效能监察工作,确保了管理效益、经济效益和廉洁效益的齐头并进,为中心的改革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廉政基础和政治保障。
(三)加强协同监督,完善监督机制
严格按照国家电网公司的要求,完善协同监督工作机制。一是明确职责分工。明确各职能部门作为各自业务领域的主要监督主体所承担的监督职责,负责本部门领域的职责细化、问题查找、工作汇报和整改措施的落实;纪检监察部门履行再监督职能,负责问题整改的监督检查和违规违纪问题查处。二是完善机制建设。成立协同监督工作委员会,每季度定期召开协同监督联席会议,讨论、研究和部署培训管理、财务管理、物资管理和后勤管理等重点领域的协同监督工作,并通过“一书两报告”(协同监督整改意见书、协同监督情况报告、协同监督整改报告),及时监督解决协同监督工作中发现的问题,使监督工作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二、电力企业纪检监察工作有效履行监督责任的启示
根据新形势对反腐倡廉工作的更高要求,结合对国网莱芜供电公司纪检监察工作的实际,我们认为新常态下基层国有企业搞好纪检监察工作应着重做好以下几点:
(一)找准职能定位,明确本职工作
新形势下,基层单位纪委有效发挥监督职能的前提是在坚持党委的主体责任和纪委的监督责任前提下,找准定位,贯彻落实转职能、转方式、转作风要求,使纪委履行监督责任思路更加顺畅、权责更加清晰、任务更加明确。要明白纪检监察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要转变思想和监督理念,始终明确纪委应以履行监督责任的角色协助参与,既不能置身事外,又不能越俎代庖,切实发挥“监督的再监督,检查的再检查”作用。
(二)创新工作方式,完善工作机制
基层国企的纪委要有效发挥监督作用,在工作方式和工作机制上都需要进行创新和完善。一方面,针对监管的薄弱环节、关键部门、重点领域等制定行之有效的纪检监察制度,保持着与时俱进的工作理念,根据中央和主管部门新的要求,不断完善和规范相关纪检监察制度以及考核机制,确保制度落实到位,机制运行有效。另一方面,需要有效利用效能监察、协同监督等手段,将监督工作落到实处,不流于形式。
(三)合理利用资源,加强纪检干部队伍建设
基层国有企业的纪检干部队伍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一是要通过廉洁文化建设和党风廉政教育等方法,在内部营造风清气正的工作氛围。二是要加强专业技能的培训,或者由重点部门业务骨干等对纪检人员进行专题培训,学习企业中的各项制度规定、重点领域的业务流程,提升业务能力覆盖面。三是有效利用内部专业人才、利用外部专业资源来弥补纪检干部资源短缺、专业能力不足等问题,可以使监督作用更有效的发挥[2]。四是利用课题研究、征集论文、组织研讨、召开座谈会等形式互相交流,以科学理论指导监督,促进监督职能发挥实效。
三、结语
新形势下,基层纪检监察工作要对新情况进行不断探索、研究,通过创新工作方法,发挥纪检部门的监督职能,进而取得反腐工作的胜利,推进企业的健康发展。
市局内管办:
***局(营销部)1月10日接到市局内管办下发的内部专卖管理监督整改通知书后,沾化县局高度重视,对存在问题的进行深刻剖析并进行整改和学习。现将整改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一)提高认识,强化培训
在接到市局下发的整改通知书后,利用周四理论知识学习的机会,组织人员对内部监管各项制度进行了深入学习,让全体干部职工更深入的了解“四条生命线”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二)深刻剖析,明确责任
由于市局下发的整改通知书未明确到具置,有稽查大队协同各稽查分队分队长,对城区、乡镇驻地、城乡结合部以及边远地区进行重点自查,各稽查分队分队长为第一责任人。通过自查并写出自查报告上报县局内管科备案留存。
(三)落实到位,及时整改
1、未按省局批复进行促销:
经过核实,四季度发生的未按省局批复进行促销是有**中烟
公司自行发起的故没有省局批复。由于出现此类情况后县局内管科组织营销科,对市局下发的关于促销的文件进行了学习,要求营销科按照审批流程逐项审批上报开展的促销活动,促销活动结束后写出促销总结上报内管科备案存档。此项营销部门已于1月12日整改完毕,并将整改通知书上交县局考核办进行复查。
2、个别零售户对投诉咨询举报电话不清:
由于各稽查分队在日常的走访中对投诉咨询举报电话宣传讲解不到位造成的零售户对此电话不够了解,责令三个稽查分队要在以后日常走访中加大对咨询投诉举报电话的宣传力度,确保零售户能够明确知道咨询投诉举报电话的用途,并将此项工作纳入县局(菅销部)2012年考核工作重点。三个稽查分队已于1月12日、14日整改完毕,并将整改通知书上交县局考核办进行复查。
3、十月份无监管痕迹:
通过调查核实,造成十月份无监管痕迹有一下原因:
一是由于**稽查分队十月份休年假较为集中,导致个别线路出现了无监管痕迹。
二是因十月份属于两节重要时间段,县局要求以稽查大队为主,各稽查分队为辅,重点区域、重要路段进行有效地监管,致
使部分线路出现了无监管痕迹的发生。
此项工作**稽查分队已于1月12日整改完毕,并将整改通知书上交县局考核办进行复查。
4、个别零售户反映促销品与实际宣传不一致:
通过了解,此项促销是有**中烟公司发起的促销活动,有县局营销人员协助发放促销品,因在发放过程中出现了物料短缺,用其他物料顶替补全才导致了前去宣传与实际促销品不一致。此项工作**稽查分队与营销部门已于1月12日整改完毕,并将整改通知书上交县局考核办进行复查。
二、下步工作打算和考核措施
(一)以省、市局(公司)会议精神为指导,不断提高全员规范自律的意识,不断提高精耕细作的能力,不断提高县局规范发展的水平,完善各类规章制度确保严格规范。
供电企业可以通过制定审计整改流程和管理办法,固化审计整改工作标准,明确审计结果应用的程序、内容、范围、分工和考核,对已下达审计决定和审计意见的项目,按照“四不放过”的原则要求被审计单位在规定时间内落实整改措施,并将整改情况及有关书面材料报公司审计部,审计部建立各单位整改情况档案。同时将督导责任落实到个人,尤其是屡查屡犯问题的责任人,严格考核,绝不姑息,从制度上保证和提升了审计的成效和成果的转化与运用。
(二)提高审计经济成果的利用价值
一是对审计发现问题,结合业务部门职责分工,梳理分析,将整改任务进行分解,下发整改要求,明确责任部门的整改措施、完成时间,并将整改责任落实到分管领导,部门主任及成员。二是对复杂且难以整改的问题组织相关部门讨论,制定整改措施,督促整改实施进度,形成专项整改报告。三是对审计发现问题持续跟踪,避免同类问题再次发生。对于整改不到位或屡查屡犯的问题,严格按照相关规定进行责任追究。通过上述方法加强审计经济成果的落实,提高审计经济成果的利用。
(三)建立跟踪机制,加强后续审计,开展审计“回头看”工作
按照“四不放过”原则,认真督促审计意见及建议的落实,有选择地开展后续审计,确保审计发现问题得到全面纠正和整改,形成闭环管理,解决“审而不改,审用脱节”的问题。可以针对全年的审计项目整改事项进行排查和梳理,着力跟踪历史遗留问题和整改难度较大的问题,形成书面报告提交总经理办公会议进行集体决策,根据决议结果开展监督整改落实工作。
(四)提升审计经济成果转化率,建立沟通与协调机制
发现问题、披露风险、提出审计意见和建议、进行审计评价是审计部门的职责,但对问题的处理或进一步落实整改,涉及许多人和事,则是各业务部门的职责,审计部门仅起监督和报告的作用,不能直接去处理,因此必须加强沟通与协调,强化业务部门在审计整改中的作用,明确责任追究主体,建立审前、审中、审后的全过程沟通机制。及时向其他管理部门、监督部门通报审计经济成果,如通过开展其他费用专项调查和线损管理审计调查,及时将结果反馈给营销部、财务部、基建部等,促进监督管理主体之间的信息共享,有效避免重复监督,业务部门能更好地利用审计成果,夯实基础管理,完善内部控制,优化管理流程,从源头进行治理,提高审计质量和审计经济成果转化率。
(五)扩大审计经济成果的影响和透明度,建立披露机制,落实责任追究制度
供电企业可以在完成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后,组织被审计单位召开审计结果见面会,在一定范围内对审计情况进行通报,通过审计结果的公开制度,通报企业经济活动中的薄弱环节和管理漏洞,使错误观念和违规违纪行为得到纠正,切实提高各级管理人员依法办事、依法管理、依法决策的意识和能力。同时通过增加审计结果透明度,引导职工参与企业管理,提高企业管理水平。
(六)实行定期报告制度
编制《审计综合分析报告》,就审计结果向公司领导进行专题汇报,形成有数据证明、情况分析和对策建议的综合分析报告。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从提高审计工作的建设性,推进制度机制着眼,针对审计发现的问题和隐患,从企业经营管理和主要业务流程中深入分析,查找根源,揭示管理过程中的薄弱环节,总结成功的管理经验,更多的是发现存在问题,提出针对性、操作性强的审计意见和建议,帮助提高企业管理水平,规范企业经营行为,规避经营风险,使审计工作效益最大化。
(七)提升审计人员业务素质
长期的业务积累和经验判断会影响到工作深度和广度,近年来加大内审人员专业培训力不断加强度。通过组织开展多渠道多形式的培训。如可以让参加培训的审计人员写出培训心得,有助于培训效果的应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现有审计人员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扩展其知识结构,优化审计队伍结构,适应不断拓展的审计业务需要。通过培训使审计人员熟练掌握审计方法和技巧,熟悉企业生产流程,并保持应有的职业谨慎,做到依据充分,取证适当,才能进一步提高确认程度,提高审计质量,做到客观公正,最终提高审计经济成果利用率。(八)审计与纪检相结合,提高工作实效性经济责任审计中发现违规违纪行为时,可将线索提供给纪检监察部门,经进一步查实后追究相关人员责任,同时纪检监察部门将较具体的举报线索交由审计部查证落实,从这个意义上讲,审计与纪检密不可分,相辅相成,也实现了资源共享,节约了人力、财力。审计与纪检同作为供电企业监督部门,可发挥协同监督的作用,以实现管理效益。
二、供电企业审计经济成果运用目标和方向的探讨
与被审计单位建立沟通机制,沟通方式主要有:在实施常规审计项目期间,对前期审计整改事项进行“回头看”,持续跟踪,加强后续审计,督促审计经济成果有效落实,确保发现问题得到全面纠正和整改。同时通过审计人员实现与被审计单位的沟通,起到了“审、帮、促”的作用。
一、改变原有的整改运作的必要性
审计作为一项独立的经济监督活动,发现问题是一回事,发现的问题能否真正得到解决则是另外一回事。审计整改不仅是审计工作的重要内容,更是审计工作的目的和归宿。蒙混过关、流于形式、缺乏刚性约束、不问责的原有整改运作不仅掩盖了审计整改的本质,而且导致审计整改成效大打折扣。由此,必须转变审计整改思路,扭转审计发现问题的被动整改局面,以提高审计整改成效,保障公司依法治企运行。
二、“五制”运作的具体做法
(一)推行整改跟踪制,实现动态管理
1、召开联席会议促进整改
由公司领导牵头,召开审计、人力资源部、监察等有关职能部门参加的审计整改工作联席会议,确保联席会议分工具体明确、责任界定清晰、人员落实到位、工作措施到位,真正形成部门联动、促进审计整改的整体合力。
2、审计过程中边审边改
为了使审计达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公司审计过程中召开业务分析会,对审计过程中发现的急需改进和容易改进的问题进行讨论分析,做到边审边改,力争将问题解决在审计现场。
3、现场审计后即审即改
现场审计结束后,审计意见书未下达前,公司召开审计办公会,对审计问题定性进行讨论,提出针对性整改意见,做到即审即改。
4、审计意见书下达后组织整改
审计意见书下达后,公司立即召开总经理办公会,依据审计意见书下发的时间,初步列明项目整改时限表,制定年度跟踪督促整改计划。针对审计过程发现的问题和审计建议,认真梳理分析,制定整改方案,组织整改工作,一方面要求审计部多向公司领导及有关部门请示汇报,及时督促责任单位落实审计决定,加强审计整改;另一方面要求审计部加强与责任单位的联系与沟通,及时掌握责任单位对审计结果和审计建议的反馈意见。
5、整改验收后持续跟踪整改
审计组进行现场整改验收,对三大评价项目进行整改评分,分别为审计整改组织情况、按审计意见整改情况、对审计建议的采纳情况。每个评价项目中各项目赋以不同分数,乘以不同的整改率,累计相加后得出整个项目的整改评分。公司根据整改评分分析整改情况,强化审计整改的协调与后续跟踪服务,对尚未采纳的建议、尚未完全整改到位的问题整改验收后仍然持续跟踪整改。
(二)实行清单销号制,落实已整改到位问题
1、核对佐证材料判定整改初步到位
2、现场整改验收确定整改得分
对被审计单位实施现场验收,主要内容为被审单位是否采纳审计建议、审计报告中提出的审计问题是否整改到位,并对发现的问题进行举一反三,依据现场验收情况确定整改得分。
3、对已整改到位的问题执行清单销号程序
公司要求审计部定期收集各部门反馈意见,对审计整改工作做到动态管理,实行整改情况周通报机制,分类做好问题的统计、记录、跟踪,梳理完善整改资料,确保各单位提供的佐证材料依据充分、完整,同时组织各专业部门对整改问题举一反三进行实地验收,并对确实已整改到位的问题进行清单销号。
(三)执行整改约谈制,制定未整改到位问题的措施
在约谈会上,各专业部门逐条研究反馈问题,各专业分管领导逐一解决未整改到位遇到的困难,逐条制定整改措施。经过重点约谈和一般约谈后,问题已全部整改到位呈现整改成效。
(四)开展审计问责制,强化审计整改责任
1、M行警示教育营造良好整改氛围
公司组织审计部牵头,召开各部门、基层单位认真学习责任追究办法, 进行警示教育,强调落实审计问题整改,不能止于一次性的约谈,要让约谈产生震慑效应、使约谈机制长效化,对整改不力、查处问题违规的部门就必须从严追责问责,提升整改的效率性、对违规者的震慑性。
2、对违规问题进行问责考核
违规问题的问责考核,分为主要责任考核和关联责任考核两部分。通过明确划分主要责任单位和配合责任单位主次责任和程度,将问题整改的责任落到实处,有效避免了部门间的相互推诿、扯皮、信息不畅导致整改效率下降的不利因素。
(五)建立审计成果运用制,督促审计成果运用
1、把整改落实情况列入各项考核
公司将审计整改落实情况列入各项考核中,大力推进审计结果公告,在三个月的整改期限结束后在公司内部系统中公布整改结果。
2、审计、财务、人资开展联合检查
公司狠抓审计发现问题的整改落实,年底召开整改回头看工作布置会,对年度审计对象集中开展回头看检查,建立审计成果运用制制,组织审计、财务、人资每年开展二次联合检查,做到“彻查彻改”,切实破解“屡审屡犯”顽症。
3、审计部协同各部门、基层单位开展自查自纠工作
通过自查自纠工作共发现33项主要问题(含县公司),具体问题57个,已整改问题52个,整改率达91.2%。
4、审计部协同监察部开展企业经营情况检查
【正文】
根据《北海市铁山港区绩效考评领导小组关于印发<2020年度自治区对北海市绩效考评铁山港区社会评价反馈意见建议整改方案>的通知》(北铁绩发〔2021〕1号)文件精神,由我局牵头会同三镇整改的意见建议1条,编号为120200051000027。整改内容为“北海市铁山港区希望加大宣传力度医疗保险的政策,通过网络和到乡镇村屯宣传,让更多的村民知道此政策”。在接到群众意见建议反馈后,我局积极开展整改,回应群众诉求,扎实开展医疗保险政策宣传工作,切实提升群众满意度、获得感,现将整改工作情况总结报告如下:
一、整改工作情况及成效
(一)强化组织领导,明确整改计划。我局高度重视整改工作,把整改工作列入日常工作议程,成立了以局长为组长的整改工作领导小组,组长亲自过问、负总责,确保整改工作落实到位。制定整改方案,明确整改目标、措施、进度安排和完成时限,保证方案的可操作性,并在铁山港区政府门户网站公示整改方案,接受群众监督。每月按时向区督考办及市医保局报送《北海市铁山港区2020年度社会评价反馈意见建议整改工作进度月报表》。
(二)坚持问题导向,狠抓整改落实。在整改问题上下足功夫,用实际行动提升群众满意度。一是开展医保政策宣传活动,提高群众知晓率。5月在南康镇开展“学党史、跟党走、守护基金安全”主题党日暨贯彻实施《医疗保障基金使用监督管理条例》宣传活动;6月在营盘镇开展“关于及时缴纳2021年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费”宣传活动;9月在兴港镇开展“一份补贴一份爱,医疗保险真实在”主题党日暨医疗保险政策宣传活动;11月初在南康镇文化广场开展“有了医疗保险,让生活更美好”主题党日暨医疗保险政策宣传活动;在区政务服务中心门前开设《医保政策宣传阵地》,宣传内容包括有医保参保缴费政策、医保待遇报销政策、《医疗保障基金使用监督管理条例》及打击欺诈骗保典型案例曝光等,向每天来政务大厅办事的群众宣传医保政策;5-11月向各镇、各村(社区)发放《2021年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政策宣传》《2022年北海市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政策宣传》《铁山港区2022年巩固脱贫成效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告知书》等资料共约6万分。二是开展送政策上门服务活动,力争村级全覆盖。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编印一批城乡居民医疗保险政策宣传资料,如:《2021年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政策宣传》《2022年北海市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政策宣传》及打击欺诈骗保相关宣传资料分发到各镇、各村(社区)、自然村,协同开展送政策上门服务活动,力争医保政策家喻户晓,人人皆知。三是开展医保政策线上宣传,拓宽宣传群体。通过朋友圈、抖音、活力铁山港、LED显示屏播放宣传短片等形式进行医保绩效成效及参保政策线上宣传,让不同层次群体都了解医保政策。
(三)加大正面宣传,提高群众知晓率。注重政策宣传的实效性,通过悬挂宣传横幅、制作宣传板报、张贴宣传海报、发放宣传资料、现场解读等多种宣传方式帮助群众知晓医保政策,让群众都能看得懂、听得明,使群众对政策知晓率达90%以上,不断提高群众满意度。至目前我局共开展集中宣传活动4次,悬挂宣传横幅80条,制作宣传板报55块,张贴宣传海报150张,制作抖音宣传视频4个,LED显示屏播放宣传短片1000余次,发放宣传资料共70000余份、宣传小礼品800余份。
二、存在问题
因医保政策宣传涉及人员多、范围广,需长期支持,和整改配合单位的联动有待进一步加强。
三、下一步计划
(一)继续在各镇、各村(社区)加大医保政策宣传力度,并长期坚持。
近年来,随着中央审计委员会的成立和《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审计署令第11号)实施,我国内部审计进入了新时代。商业银行内审在保障其经营合规性上发挥愈加重要的作用,内审管理系统的信息化建设为审计工作提供了便利,极大地提高审计效率,内部审计工作质效得到了极大的提高,但在审计成果运用方面还有待提高。
一、内部审计成果运用概述
在中央审计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强调审计整改的重大意义,审计署2018年的《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审计署令第11号)中新增设了“审计成果运用”一章,对加强审计整改,促进审计结果运用做出了明确规定。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明确了被审计单位主要负责人为整改第一责任人,对审计发现的问题和提出的建议,被审计单位应当及时整改,并将整改结果书面告知内部审计机构。二是单位对内部审计发现的典型性、普遍性、倾向性问题,应当及时分析研究,制定和完善相关管理制度,建立健全内部控制措施。三是内部审计机构应当加强与内部纪检监察、巡视巡察、组织人事等其他内部监督力量的协作配合,建立信息共享、结果共用、重要事项共同实施、问题整改问责共同落实等工作机制。内部审计结果及整改情况应当作为考核、任免、奖惩干部和相关决策的重要依据。四是单位对内部审计发现的重大违纪违法问题线索,应当按照管辖权限依法依规及时移送纪检监察机关、司法机关。《商业银行内部审计指引》所称内部审计是商业银行内部独立、客观的监督、评价和咨询活动,通过运用系统化和规范化的方法,审查评价并督促改善商业银行业务经营、风险管理、内控合规和公司治理效果,促进商业银行稳健运行和价值提升。商业银行内部审计目标包括:推动国家有关经济金融法律法规和监管规则的有效落实;促进商业银行建立并持续完善有效的风险管理、内控合规和公司治理架构;督促相关审计对象有效履职,共同实现本银行战略目标。指引明确了商业银行内部审计的监督、评价和咨询职能,并促进商业银行稳健运行和价值提升。中央审计委员会、审计署、银保监会都在内部审计成果运用方面提出了要求,并指明内部审计成果运用的方向。
二、商业银行内部审计整改现状
(一)内审定位不准,认识不足。内部审计是日常的“体检”工作,不仅要“查病”,更要“治已病”,“防未病”。商业银行内部审计部门存在重视审计,轻视整改的现象。主要表现为:一是内部审计部门把自己定位为“监督”、“评价”职能,未把“整改”工作作为内审部门的责任;二是内部审计人员对发现问题整改意义认识不足,未能从促进商业银行稳健运行和价值提升方面思考整改的意义。内部审计部门主动争取领导对审计结果运用的支持力度不够,审计权威性不强,导致被审部门对整改工作不重视,审计建议采纳较少。(二)报告质量不高,针对性差。审计质量是内部审计工作的生命线,审计报告质量高低直接关系到能够引起领导层关注,对促进审计结果运用更是至关重要。一份高质量的审计报告,必须能够精准发现问题所在,提出有针对性的可行性的建议,达到合法、合规,提高效率的目的。深入分析审计报告质量不高的主要原因:一是内审部门对全局中心工作认识不足,对审计目的不清晰,审计工作偏离审计目的,对全局工作支持力度不够,未能突出重点,未能全面覆盖高风险业务、重点人员;二是内部审计人员综合素质不高,未能严格落实审计程序,造成审计底稿有遗漏,难以清楚描述问题,对发现的问题定性不准,被审计部门对审计人员提出的问题不认可;三是审计理念落后,大数据理念缺乏。对非现场审计重视不够,未落实能精准审计,现场审计缺乏审前分析,审计手段落后、效率较低,审计内容仍以查错纠弊为主,对风险性问题和资产质量关注不够;四是审计对策针对性差,可操作不强,对业务指导、堵塞内控漏洞意义不大。(三)整改标准不高,效果不佳。商业银行在审计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往往限于操作层面整改,建章立制的少。存在屡查屡犯,前改后犯,审计成果运用程度不高。审计人员对发现的问题缺少原因分析,较少能从内部制度、业务流程、人员等深层次分析原因,主要表现为:一是对“普遍性”的问题不重视,习以为常,思想麻木,难以正视问题;二是对“典型性”的问题原因分析不全面,无法提出合理的建议;三是对“倾向性”的问题分析缺乏前瞻性,分析不足。内部审计人员独立性不强,对被审计部门问题整改容忍度较高,随意性大,存在计中国乡镇企业部分问题未能从根本得到整改,而审计部门未能严格要求,致使问题整改落实不到位,难以达到预期审计效果。(四)结果运用层次不高,影响力弱内部审计结果运用利用率较低,多为就事论事的简单整改,对促进商业银行稳健运行和价值提升作用较弱。主要表现为:一是审计结果未能与相关职能部门交流,未及时综合地研究分析典型性、普遍性、倾向性问题,对问题影响的深层次因素未进行充分挖掘,难以做到举一反三与从源头上对问题进行整改;二是审计结果难以在内部纪检监察部门、组织人事部门等相关部门之间实现共享,导致审计结果难以被有效利用与转化;三是还未将审计结果及审计问题的整改状况作为对相关部门干部进行考核、任免及奖惩的重要信息依据,也未将其作为单位决策制定的依据;四是审计结果在形式上表现比较单一。
三、提高审计结果运用改进路径
(一)积极争取领导对审计工作的重视。领导的重视是促进审计整改的重要推动力。领导重视内部审计,能提升审计权威性,便于内审部门与其他职能部门沟通,问题整改、制度建设、结果共享会比较顺利。内部审计要明确审计的目的,服务大局,不断提高审计报告质量,及时向主要领导汇报审计发现的情况、整改措施、是否需要建章立制杜塞漏洞等情况,保障全局工作的意义,得到领导认同和支持。(二)强化对审计整改责任意识。内部审计是商业银行稳健经营的重要保障,而审计整改是整个审计工作的重要环节,直接关系到内部审计工作的成效。如果对审计整改不重视将会严重影响了审计目的的实现。审计人员要树立服务大局观念,把审计整改及审计结果运用作为自身的职责,从思想上重视审计整改工作,坚决杜绝整改不负责、虚假整改情形,确保整改不走过场,整改指导及时有效,树立“整改工作我有责”的责任意识。(三)切实提高审计报告质量。审计报告的质量高低,既体现了审计人员的能力,也决定了审计整改的要求。审计报告应符合以下特征:一是准确性。主要指审深审透,对问题进行准确定性,避免模棱两可,避重就轻,切实充分揭示风险;二是实用性。主要是指审计报告能够引起领导的重视,使得领导更加了解经营状况,风险现状;三是指导性。主要是指及时对苗头性和趋势性问题进行预警,使得相关职能部门及时采取预防措施,避免损失;四是针对性。主要是指确保审计人员对发现问题所提出整改建议具有可操作性,避免建议不对症,难落实。高质量审计报告要求审计人员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不仅具有发现能力,还要具备综合分析能力和问题归纳能力。审计人员必须更新审计理念,树立“大数据”审计思维,坚持科技强审;鼓励审计人员按照自己实际需要学习理论知识,尤其是审计、财务、法律、计算机等方面知识;通过“以审代训”方式,在审计现场,提高审计人员揣摩被审计人员心理及沟通技能,达到提高审计发现能力;集中培训审计人员撰写审计报告的能力。(四)建立审计结果运用制度。为了避免出现审计结果利用效率低的问题,更好地发挥审计的增值功能,创建内审结果应用办法十分必要。一是通过不同方式向不同层次人员展示审计结果。“向上”报告,“平行”建议,“向下”通报,并通过灵活多样审计简报、微信公众号等方式传达审计成果,营造良好的内控环境,使得全员正视问题,积极解决问题。二是堵塞流程漏洞,完善内控制度。对于审计发现的苗头性、趋势性问题,要深入分析发现的问题原因,是否存在新制度落实或新系统是启用,流程不合理造成的;是否存在均有明显趋势的问题,如同类问题发生的频率、金额变化。只有从流程、人员、制度等方面查找原因,完善制度才能避免此类问题的发生。三是及时揭示风险,避免损失。对于审计发现的问题,要充分预测存在的损失,及早做好预防措施,减少不必要的损失。四是建立审计发现及问题整改共享制度。与纪检、人事共享审计成果,避免重复工作,并将审计发现及整改情况纳入考评范围,对不重视整改或不落实有效措施的相关人员给予问责。
四、总结
内部审计整改措施是一个相互联系、相互配合的不可分割整体。将“治已病”,“防未病”审计理念贯穿到实际工作中,要求不断提高审计人员综合素质,并把审计整改作为审计人员的职责;只有不断提高审计人员综合素质是提升内部审计报告质量的必要条件;只有不断提升审计报告质量才能引起领导层的重视;领导层的重视是推动审计整改的重要推动力量;通过多种方式向全员展示审计成果,并完善内控制度是领导层落实整改责任,提升商业银行价值的重要方式。
参考文献:
[1]鲍国明.推动内部审计结果运用促进内部审计高质量发展[J].中国内部审计,2020(1)4-11.
[2]谢臻.坚持审计与业务协同促管理问题深层次整改[J].中国内部审计审计,2020(1)73-75.
[3]肖伟.做好三大转型履行好新时代内部审计工作的职责与使命[J].中国内部审计,2020(3)4-11.
一、供电企业审计经济成果运用的环境
企业领导的高度重视,为审计经济成果的充分运用,创造良好的审计环境好氛围,为企业经济管理起到保驾护航的作用。
审计环境决定了审计工作深度和广度。公司领导多次在各种场合强调,审计部门要发挥企业“宪兵队”和“诊断师”的作用,为企业治病防病,各单位必须重视审计部门提出的意见,按意见与建议落实好、整改好,责成内审部门把好监督关,鼓励内审人员要大胆工作,不断创新,我公司将审计经济成果的整改落实工作确立为KPI指标。这样的氛围给审计经济成果的顺利运用提供了强有力的保证,优化审计环境,审计经济成果运用才能得以顺利开展。
二、供电企业审计经济成果转化的工作方法创新探讨
(一)增强审计经济成果转化意识,加强审计整改工作标准化体系建设
供电企业可以通过制定审计整改流程和管理办法,固化审计整改工作标准,明确审计结果应用的程序、内容、范围、分工和考核,对已下达审计决定和审计意见的项目,按照“四不放过”的原则要求被审计单位在规定时间内落实整改措施,并将整改情况及有关书面材料报公司审计部,审计部建立各单位整改情况档案。同时将督导责任落实到个人,尤其是屡查屡犯问题的责任人,严格考核,绝不姑息,从制度上保证和提升了审计的成效和成果的转化与运用。
(二)提高审计经济成果的利用价值
一是对审计发现问题,结合业务部门职责分工,梳理分析,将整改任务进行分解,下发整改要求,明确责任部门的整改措施、完成时间,并将整改责任落实到分管领导,部门主任及成员。二是对复杂且难以整改的问题组织相关部门讨论,制定整改措施,督促整改实施进度,形成专项整改报告。三是对审计发现问题持续跟踪,避免同类问题再次发生。对于整改不到位或屡查屡犯的问题,严格按照相关规定进行责任追究。通过上述方法加强审计经济成果的落实,提高审计经济成果的利用。
(三)建立跟踪机制,加强后续审计,开展审计“回头看”工作
按照“四不放过”原则,认真督促审计意见及建议的落实,有选择地开展后续审计,确保审计发现问题得到全面纠正和整改,形成闭环管理,解决“审而不改,审用脱节”的问题。可以针对全年的审计项目整改事项进行排查和梳理,着力跟踪历史遗留问题和整改难度较大的问题,形成书面报告提交总经理办公会议进行集体决策,根据决议结果开展监督整改落实工作。
(四)提升审计经济成果转化率,建立沟通与协调机制
发现问题、披露风险、提出审计意见和建议、进行审计评价是审计部门的职责,但对问题的处理或进一步落实整改,涉及许多人和事,则是各业务部门的职责,审计部门仅起监督和报告的作用,不能直接去处理,因此必须加强沟通与协调,强化业务部门在审计整改中的作用,明确责任追究主体,建立审前、审中、审后的全过程沟通机制。及时向其他管理部门、监督部门通报审计经济成果,如通过开展其他费用专项调查和线损管理审计调查,及时将结果反馈给营销部、财务部、基建部等,促进监督管理主体之间的信息共享,有效避免重复监督,业务部门能更好地利用审计成果,夯实基础管理,完善内部控制,优化管理流程,从源头进行治理,提高审计质量和审计经济成果转化率。
(五)扩大审计经济成果的影响和透明度,建立披露机制,落实责任追究制度
供电企业可以在完成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后,组织被审计单位召开审计结果见面会,在一定范围内对审计情况进行通报,通过审计结果的公开制度,通报企业经济活动中的薄弱环节和管理漏洞,使错误观念和违规违纪行为得到纠正,切实提高各级管理人员依法办事、依法管理、依法决策的意识和能力。同时通过增加审计结果透明度,引导职工参与企业管理,提高企业管理水平。
(六)实行定期报告制度
编制《审计综合分析报告》,就审计结果向公司领导进行专题汇报,形成有数据证明、情况分析和对策建议的综合分析报告。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从提高审计工作的建设性,推进制度机制着眼,针对审计发现的问题和隐患,从企业经营管理和主要业务流程中深入分析,查找根源,揭示管理过程中的薄弱环节,总结成功的管理经验,更多的是发现存在问题,提出针对性、操作性强的审计意见和建议,帮助提高企业管理水平,规范企业经营行为,规避经营风险,使审计工作效益最大化。
(七)提升审计人员业务素质
长期的业务积累和经验判断会影响到工作深度和广度,近年来加大内审人员专业培训力不断加强度。通过组织开展多渠道多形式的培训。如可以让参加培训的审计人员写出培训心得,有助于培训效果的应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现有审计人员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扩展其知识结构,优化审计队伍结构,适应不断拓展的审计业务需要。通过培训使审计人员熟练掌握审计方法和技巧,熟悉企业生产流程,并保持应有的职业谨慎,做到依据充分,取证适当,才能进一步提高确认程度,提高审计质量,做到客观公正,最终提高审计经济成果利用率。
(八)审计与纪检相结合,提高工作实效性
经济责任审计中发现违规违纪行为时,可将线索提供给纪检监察部门,经进一步查实后追究相关人员责任,同时纪检监察部门将较具体的举报线索交由审计部查证落实,从这个意义上讲,审计与纪检密不可分,相辅相成,也实现了资源共享,节约了人力、财力。审计与纪检同作为供电企业监督部门,可发挥协同监督的作用,以实现管理效益。
三、供电企业审计经济成果运用目标和方向的探讨
(一)巩固审计整改成果,建立长效机制
与被审计单位建立沟通机制,沟通方式主要有:在实施常规审计项目期间,对前期审计整改事项进行“回头看”,持续跟踪,加强后续审计,督促审计经济成果有效落实,确保发现问题得到全面纠正和整改。同时通过审计人员实现与被审计单位的沟通,起到了“审、帮、促”的作用。
(二)建立审计成果信息库,提高审计效率
二、检查范围及内容
(一)防雷安全重点单位
检查范围:油库、气库、弹药库、化学品仓库、烟花爆竹、石化等易燃易爆建设工程和场所,雷电易发区内的矿区、旅游景点或者投入使用的建(构)筑物、设施等需要单独安装雷电防护装置的场所,雷电风险高且没有防雷标准规范、需要进行特殊论证的大型项目防雷安全工作情况。
检查内容:建立防雷安全责任制、落实安全主体责任及安全保障措施、防雷安全重点单位定期检测报告、建立雷电灾害应急预案、防雷安全隐患排查和整改情况、防雷减灾知识培训等(详见附表)。
(二)雷电防护装置检测资质单位
检查范围:本行政区域内取得防雷装置检测资质单位和其他检测资质单位在本行政区域内开展防雷装置检测活动情况。
检查内容:检测机构的资质条件是否持续符合、分支机构情况、检测人员情况、仪器设备情况、检测业务开展情况;检测单位年度报告、质量考核情况;检测活动违法违规行为查处整改情况等(详见附表)。
(三)气象主管机构
检查范围:县气象局履行防雷安全监管职责情况。
检查内容:压实防雷安全职责、建立健全雷灾隐患排查和风险治理机制、防雷安全目标管理体系、动态更新防雷安全重点单位清单、全国防雷减灾综合管理平台运行情况、防雷行政许可和行政执法情况、防雷安全科普宣传、雷电监测预警等(详见附表)。
三、检查依据
1.法律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气象灾害防御条例》、《防雷装置设计审核和竣工验收规定》、《防雷减灾管理办法》、《雷电防护装置检测资质管理办法》等。
2.规范性文件:《国务院关于优化建设工程防雷许可的决定》、《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优化建设工程防雷许可决定的实施意见》、《政策法规司关于做好2020年春节和全国“两会”期间防雷及升放气球安全监管工作的通知》、《省气象局关于印发<省气象局2020年安全生产工作要点>的通知》、《省气象局关于开展疫情防控期间安全生产暗访检查工作的通知》等。
四、组织实施
根据省市气象局相关要求,本次专项检查分为两个阶段,时间从即日起至10月底。
(一)即日起至2020年5月:《县气象局关于印发疫情防控期间安全生产暗访检查工作实施方案》(乐气发〔2020〕7号)文件要求,以防雷安全重点单位为主要检查对象开展检查活动。
(二)2020年6月至2020年10月:按照专项工作方案要求继续实施专项检查,完成防雷安全重点单位、雷电防护装置检测资质单位、气象主管机构各项检查内容。对在安全生产暗访检查工作中检查过的防雷安全重点单位,除隐患整改复查验收外不再重复检查。
要认真研究部署专项检查工作,做好组织动员,落实专兼职机构、人员等保障措施,按照专项工作方案要求实施。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要及时纠错整改,并做好档案资料留存备查工作。
五、实施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
要牢固树立“安全第一”意识,始终坚持底线思维和红线意识,以对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高度负责的态度,层层压紧压实防雷安全监管责任,切实做好防雷安全监督检查专项工作,并及时将相关情况向社会进行公告。
(二)落实职能职责
切实履行监管责任,结合2019年12月国务院安委会和省安办在全省安全生产集中整治工作专项督查及安全生产专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见川气函〔2020〕17号),对职责范围内的所有防雷安全重点单位分级分类全面开展隐患排查,紧盯事故易发多发、高风险行业领域和薄弱环节,采取有针对性的整改措施,及时发现和消除雷灾安全隐患。要督促防雷安全重点单位认真履行主体责任,建立健全防雷安全责任制,严格落实各项安全保障措施。要督促防雷检测资质单位认真履行主要责任,依法依规开展防雷检测活动,按时提交年度报告,自觉接受气象部门的监督和质量考核。
(三)全面推进工作
加强地方协作,推动防雷安全工作纳入安全生产责任制和地方政府考核评价指标体系;要加强执法机构建设,不断提升执法能力和水平,确保执法信息公开透明、执法全过程留痕、执法决定合法有效,执法行为公正规范;落实建设工程防雷安全管理经常性工作机制,建立多部门协同监管和信息共享机制,实施协同监管和联合惩戒;要加快推进“互联网+监管”,提高监管效能。
(四)严格执行安全整治清单制度
1.严格执行防雷安全整治任务清单制度。在开展防雷监督检查中,要针对不同检查对象使用不同的监督检查任务清单。检查后与受检单位有关人员沟通交流,告知其存在的事故隐患或问题,违反的法律法规条款和可能进一步采取的处理措施。同时将被检查单位签字认可、检查人员签字的安全检查任务清单归档。
2.严格执行出具安全隐患和问题清单制度。在开展防雷隐患排查中,发现有安全生产问题或隐患轻微、能够当场改正、并在检查人员监督下完成整改的,可不列入安全隐患和问题清单;发现有违法行为或者存在事故隐患的,或者存在其他必须限期达到要求的事项,制作《防雷安全隐患和问题清单》一式两份,列清整改事项,明确整改期限和有关要求,经检查人员和被检单位双方签字后,一份留存被检查单位,一份由检查单位归档。
3.严格执行安全整改工作清单制度。被检查单位要严格按照安全隐患和问题清单提出的安全隐患和问题,逐项进行整改,填写《防雷安全整改工作清单》,并附相关文字材料和现场整改照片,按照规定期限报送检查单位。
4.严格执行安全整改复查清单制度。检查单位收到被检单位提交的防雷安全监督检查工作清单后,要认真进行核查;对需要现场复查的,以及被检单位未按期提交防雷安全整改工作清单的,应于整改限期届满之日起10日内,派出检查人员到现场复查,出具《防雷安全复查验收清单》,确保整改落实到位。督促整改率应当达到100%。
(五)严格落实责任追究
对应当安装而没有安装防雷装置的场所以及没有定期申报防雷装置检测的单位,要严格按照法律法规规章和国家有关标准,及时督促整改;对检查中发现的安全隐患,督促责任单位立即采取有效措施整改到位;对于违法情节严重或者逾期不改的,要严格依照法律法规的规定查处。对拒绝进行防雷装置定期检测的场所,对违反防雷装置检测管理规定的防雷装置检测单位,要依法严肃查处。对违反法律法规规定导致雷击安全事故、应急处置不力造成重大损失或出现雷电安全事故隐瞒不报的,要按规定认真组织调查,依法追究相关单位、人员的责任。
(六)严格执行安全检查登记和归档制度
建立雷电灾害防御监督检查登记和安全档案。要对每次检查的时间、人员、被检查单位等基础信息在《防雷安全检查登记清单》进行登记;对检查过程中产生的有关文字材料、照片、清单表格等,都要整理归档,建立完整的检查档案。同时,要将各被检单位检查档案及时归入监管对象安全台账,并完善台账表中的相关信息。
(七)做好检查信息录入工作
在做好监督检查工作的同时,做好省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上权力运行事项的录入,同时按要求在“全国防雷减灾综合管理服务平台”、“省政府部门信息共享及监管协作平台”上开展录入工作。
二、主要任务
(一)积极查找问题抓好整改落实。结合我市土地管理情况,参照去年国家审计署审计重点和其他市州审计发现的问题,举一反三,积极查找问题并进行整改纠正。
1.土地规划计划执行方面:重点查找建设用地“寅吃卯粮”、建设用地规模超规划计划控制规模等问题,深化整改落实,维护土地利用规划计划管控的严肃性。
2.建设用地审批和土地征收方面:重点查找少批多征、超越权限批地、未批先征等违法违规行为,少数地方少付拖欠挪用征地补偿费、社会保障资金落实不到位、套取骗取征地拆迁补偿费等问题,深化整改落实,严格建设用地审批,维护群众权益。
3.建设用地供应方面:重点查找虚假“招拍挂”出让土地,违规协议出让经营性用地和工业用地,违反《划拨用地目录》规定划拨建设用地,违规“毛地”出让建设用地和超出用地控制标准供应建设用地,违反国家工业用地最低价标准等规定低价出让建设用地,违规向限制类、禁止类行业供地,违规为不符合条件的土地办证等问题,深化整改落实,维护土地市场秩序。
4.土地违规抵押融资方面:重点查找用公园、绿地、广场等社会公益设施用地抵押,用未完成征地拆迁手续土地抵押,高估地价抵押,以及重复抵押、直接办理虚假国有土地使用证用于抵押、挪用土地抵押融资等问题,深化整改落实,规范土地抵押融资行为。
5.耕地保护方面:重点查找耕地面积有所减少、质量有所下降、耕地保有量低于目标考核量、基本农田划定不合规、基本农田闲置荒芜、土地整治项目补充耕地不实等问题,深化整改落实,严格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坚守耕地红线。
6.存量建设用地规模较大方面:重点查找建设用地征而未供、供而未用问题,结合节约集约用地专项督察后续整改工作,着力盘活利用征而未供、供而未用和闲置土地,推动节约集约用地。
7. 违规使用土地方面:重点查找用地单位以租代征、非法占地等用地违规行为,深化整改落实,依法依规组织查处,严格执行土地管理法律法规及政策,杜绝发生类似问题。
8.工业企业用地方面:重点查找工业企业用地容积率和投资强度不达标、开发强度不够等问题,督促用地企业限期整改,完善工业用地评价、考核、监督等相关制度,切实提高工业企业土地开发强度
同时,配合财政等部门,督促整改审计发现的违规减免、返还、少征土地出让收入,土地收入未纳入预算管理,违规安排支出和使用土地出让收入,少缴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挪用、套取土地整治资金等问题。配合发改等部门,向社会公布开发区评价成果。
(二)着力推进建章立制工作。在抓好整改工作的同时,结合职能转变、深化改革、依法行政等要求,着重从制度建设和制度执行两个层面入手,进一步堵塞漏洞,完善制度,建章立制,健全体制机制,不断加强和改进土地管理工作。
1.完善土地利用规划计划管理。加快推进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完善规范计划管理,加强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和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试点项目管理。
2.改革完善建设用地审批管理。研究建设用地审批制度改革,进一步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提高审批效率。积极研究解决用地审查报批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保障稳增长用地需要。
3.完善建设用地供应管理。规范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招标拍卖挂牌供应程序,调整工业用地出让最低价标准,加强闲置土地监管,促进闲置土地利用,探索土地供应前期开发政策。
4.完善耕地保护制度。加快推进城镇周边永久基本农田划定,落实特殊保护制度;加强耕地占补平衡管理。
5.完善土地登记制度。强化国有土地资产保护,依法解决土地权属争议问题,做好确权登记服务工作。
同时,配合财政部门研究完善土地出让收支管理制度和土地储备融资政策等。
推进建章立制要遵循部、厅要求,结合我市实际着力政策协同,规范管理制度,完善政策措施。各地要依照规定要求,结合本地实际,从确保国家和省政策不折不扣贯彻落实的层面加强研究,进一步推动制度政策落到实处。
三、工作进度安排
专项整治行动分三个阶段进行。
(一)研究方案与部署阶段。市局按照省厅统一部署,研究制定专项整治行动工作方案,明确任务和要求;各区市县、园区局召开专项整治行动动员部署会,迸一步统一思想,部署全面整改。
(二)深化整改和建章立制阶段。组织开展专项整治行动,深化审计发现问题整改落实,从制度建设上研究提出加强改进工作的政策措施。市局有关责任科室要将本级及各区市县、园区的整改情况汇总后形成书面报告报市局专项整治行动办公室。
同时,市局有关责任科室要根据分工要求,推进建章立制工作,形成制度性成果。
(三)整改报告阶段。市局梳理汇总本级及各区市县、园区的整改落实情况和建章立制情况,形成工作报告报省厅。
四、相关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专项整治行动在市局“土地管理和矿产资源领域专项整治行动领导小组”(另文通知)领导下进行,统一组织、统一部署、统一推进。领导小组下设土地管理领域专项整治行动办公室,具体负责组织协调,推进工作。各单位要高度重视,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市局党委的统一部署要求上来,要明确分管领导和联络员,加强组织领导,成立工作班子,认真组织开展好本行政区域内专项整治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