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期刊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工业设计手绘教学模板(10篇)

时间:2022-05-15 03:16:07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工业设计手绘教学,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工业设计手绘教学

篇1

在现实教学过程中,艺术类的工业设计学生在进大学之前就已经花了相当长的时间学习手绘训练的,教学过程中即使学生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时候,老师一提醒学生很容易就走向教学正轨;而理工类工业设计学生进校前基本上是零基础,在大学一二年级的专业基础手绘课程在短时间要达到传统艺术类学生的手绘表现的水平是有难度的,因为手绘表现技法训练的是绘画技能的同时还有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审美意识。技能的训练通过大量的手绘速写在一定的时间内还能提高,而以逻辑思维见长的理工类学生怎样多产品形态有一个感性的审美认识和表现,就需要更多的时间和功夫去领悟了,这是理工类工业设计学生需要提高的一面。从教学时间和内容上看,理工类工业设计的手绘课程大概就设计素描、设计色彩、设计基础和手绘表现技法,理论与实践课总课时一般为32~48学时,对于零基础的理工类学生来说无疑是非常紧张的,有限的时间里要学会用设计造型的语意、流畅线条的造型、图像创意、形态材质与色彩的表达等是有相当难度的。零基础无疑需要学生从临摹入手,加上教师在上课过程中的手绘方法的示范表现,学生课后一定的手绘训练,这种方法在短时间还是容易收到效果。“工业设计的特点是创造现实中没有的、人们生活和实际中需要的功能形态——产品,而产生这种创造形态的表现,没有直接可供临摹的对象,必须从设计者的想象空间中产生,并真实的反映出来。”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临摹了解基本的用笔用色技巧,临摹的范本更多的是学生使用的教材,这样大家所面对的素材很有限,同时范本的图片质量也良莠不齐,这也限制了学生对产品手绘的艺术审美视野。再就是没有或者很少在入学前正统学习过绘画且具有高水平的手绘学生,大家的水平在同一起跑线上,这样在学生之间的相互激励作用也有限。因而当前理工类工业设计手绘表现技法课程教学显露出一些亟待改进的问题。

2理工类工业设计手绘表现技法教学改革的思考

基于理工类工业设计学生的特点及其手绘表现技法教学中存在的诸多问题,积极的在现有理工类工业设计教育资源的基础上调整对其手绘表现技法的教学方式,加强针对性的教学思路,弥补理工类工业设计学生手绘零基础的现状,强化学生对产品形态的认识与表现,更重要的是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创意表达能力。首先,明确手绘表现技法课程的教学目的。基于理工类工业设计专业学生手绘基础薄弱的现状,任课教师需要对其适当降低绘画技能与效果的要求,又要让学生知道手绘表现技法在工业设计中的重要性。工业设计手绘表现技法是工业设计师向客户表达设计对象的形态结构、材质肌理、色彩要素等,并进行更进一步沟通交流的重要表达方式,同时是设计师记录灵感来源、构思过程、创意方案深化的手段。“不断地修改设计创意,才能将最终的方案确定下来,对于设计师来说,最理想的状态就是用同一幅设计图去进行沟通和交流。”工业设计手绘表现技法课程的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的产品形态创意表达能力,能完整的记录学生的设计构思、对形态结构的推敲、色彩的表达和材料工艺的了解和掌握。那么,手绘表现技法也可以说是设计,是一种设计思维的再现,表达的是设计对象的形态结构、色彩肌理、材料加工和使用方式等,要求具有快速、准确、美感和对产品的说明等特点。

其次,对理工类工业设计学生手绘表现技法技能要求。要让理工类的工业设计学生明白手绘表现技法是设计思维创意的一种表达手段,表现的是产品的形态、人与产品的人机关系以及产品的形态符号语义关系等,在教学的时候就不必象专业的艺术院校训练绘画一样把学生培养成为艺术家,而更多是训练理工类学生的设计思维和设计表达能力。在产品手绘表现技法课程中强调形态的结构、透视、比例等关系,用结构线的方式表现物体,弱化物体形态的光影和全因素素描关系。手绘表达是为了设计师与客户之间的沟通,那么表现产品形态的物与物的关系就显得很重要,这就要求学生了解产品的性能特点,表现产品形态整体与局部的关系,把握好产品形态的结构、透视和比例关系即可;“任何设计都是为人服务的,把握好产品与人的生理特征的关系,是设计首先要考虑的。”要表现产品与人的人因工程关系,要求学生在表现产品形态时要考虑人的使用情况,从以人为本的观点去考虑人、产品与环境的关系,在画面布局就应该考虑产品的比例尺度的合理性与科学性等人机关系,因此,时常在产品效果图旁配上人对产品操作时手、脚或整体人身体动作的使用情况,使之设计方案达到人机关系的合理性。

根据理工类工业设计的特点,笔者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将设计素描与手绘表现技法两门课程进行了有效的衔接。设计素描在课堂上课时间要求学生对设置对象进行用线条表达对象的结构、透视和比例等关系,学会对形态对象的观察、概括取舍和表现,运用线条表现物体形态,强化结构素描的表达,让学生对工业设计手绘有一个大致的认识,课后要求学生选择高质量的结构素描手绘范本进行强化临摹以及大量的设计速写。“临摹优秀的手绘表现作品是学习手绘表现的捷径,对于初学者来说,是一种迅速见效的方法。”产品手绘表现技法课程要求学生延续设计素描的表现方法,强化产品形态结构透视比例等关系的同时,要求学生掌握好三视图的表现,学会运用马克笔、色粉笔、彩铅、干湿结合法、产品基调铺底法等绘图方法和工具的表达。对产品形态的表现,结构素描无疑更能表达产品形态的准确性和结构的清晰展示,记录我们平时的设计构思以及对形态的推敲,更符合工业设计设计思维方式:理性严谨的表达,提升学生对产品形态创意的表达方式。

第三,针对性的课题手绘训练。手绘表现课程作为工业设计专业的基础课程,是帮助学生认识和了解工业设计专业所涉及的大致内容。理工类工业设计专业学生在进大学前对专业了解相对很少,还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是专业调剂过来的,对其了解就更少,“通过课题进行专项的针对性的训练,加强工业设计的某一方面的深度练习”,有利于学生对工业设计专业所涉及的研究方向有明确的了解,同时也有利于挖掘学生的兴趣爱好并作针对性的训练。常把小家电、家具产品、室内效果图、通讯工具、交通工具(不含汽车)、汽车等以课题的形式安排给学生,时间是以周为单位,在一定的时间内以一定数量对其相关课题做练习,学生通过做一些针对性的课题训练,加强形态的功能的记忆,起到不错的效果。在实践过程中因材施教,发现学生对某方面题材内容感兴趣的时候鼓励其往专业性发展,近几年的教学实践中曾遇到不少有偏好某些设计方向的学生,如曾有一位由其他专业转入工业设计专业的学生,在手绘课程上对产品类的兴趣感不是很大,通过沟通发现其对服装设计感兴趣,便鼓励对服装设计的手绘表现,做针对性练习,后来该生以高分考上北京服装学院服装设计专业的研究生;另一个案例的学生是在手绘表现技法课程中表现出对汽车设计的喜好与偏爱,课堂中所画的内容是汽车设计,课后画了大量的汽车设计手绘图,于是引导其往更为专业的汽车设计方向发展,目前在宝马汽车设计研发中心做汽车设计工作,该学生毕业后还常常回到学校给后来的学弟学妹们做学习上的心得体会交流,这对课题训练也小有成果。在课题针对性训练的过程中,主要是学生在一定的时间内对该课题做相对深入的了解,挖掘学生对工业设计的兴趣点做有的放矢的训练。

基于理工类工业设计专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大量的专业课题图片资料的展示,亲自示范表现手绘过程中清晰准确的步骤关系,对学生产生的效果是非常直观的,因为学生在选择课题的过程中慢慢发现自己的兴趣爱好。示范前讲解手绘的基本要求和方法,示范如何构图;确定物体形态、比例、透视和结构关系;整体与局部的关系;如何表现产品画面中的细节等问题。加强产品形态创意的手绘表达训练力度,训练由简单到复杂,训练学生的设计创意思维。第四,培养学生的设计思维和本土设计特色。设计思维是理性思维和感性思维的结合,工业设计是科学与艺术紧密相关的学科,科学与艺术是人类创造力的表现,因此工业设计专业课程往往带有理性与感性思维相融合的特点。学生在手绘表达产品概念时需要理性的对产品形态结构、比例、材料性能的掌握;还需要对产品抽象成线的表达方式,感性的处理线条对比因素、色彩的冷暖、画面的布局等艺术效果,这些都体现工业设计是科学与艺术的结合体,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理解工业设计手绘表现具有设计思维的本质,理性与感性之间的关系。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学生对本土设计意识的培养。在学习传统的手绘基础训练的同时要求学生挖掘本土文化元素运用在当代工业产品设计中,这也符合我国民族、地域文化的特色。手绘表现技法教学过程中,指导学生收集自己家乡的文化元素、民间器物再设计或中国传统的文化符号,对当代的设计审美意识对传统元素加工,运用在产品形态创意设计中,这样可以让学生了解自己的传统文化,了解民族、民间地域传统文化的生存状况和先民们的丰富智慧,了解工业设计当前发展状况,挖掘学生发展本土设计意识的潜力和社会价值观念。

第五,加强手绘与电脑设计的结合。由于科技的进步,电脑设计进入当今工业设计教育当中,电脑设计软件不断更新,如今的绘图软件运用越来越方便快捷,许多没有手绘基础的人稍加培训,也能运用电脑进行设计,在数字化的今天对传统的手绘产生很大影响,但是,电脑设计依然不能代替传统的手绘表现方式。手绘在做产品设计的初期阶段拥有它强大的优势,表现产品创意、设计构思、概念产品、解决问题的草图方案等都有它特有的效果,因为设计是把一种计划、设想和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视觉化的方式传递出来,在这个过程中设计师对课题的表达需要不停的修改调整,是理性与感性碰撞的结果,显然只有手绘才能更为行之有效的表达;而电脑设计是一个高级的制图工具而已,其表现的是手绘方案图众多想法中的一个思路效果图的结果,因此,电脑设计不能完全取代传统的手绘表现技法。手绘是设计师必不可少的重要手段和设计素养之一,也是学生创造思维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及综合设计素养的体现,而电脑设计在当今教学带来的便利和影响我们也需要正确面对和引导。手绘表现与电脑设计有效结合,使之更好的为工业设计服务。

篇2

工科学生由于长期以来注重培养的是逻辑思维,因此养成了理性思维的方式,思考问题、思维构成都比较冷静、条理化。缺乏艺术学科所要求的形象思维方式,发散思维不够,求新求异的创新能力不强。并且由于相对缺乏的美学知识,学生的审美能力也是欠缺的、不全面的,因此需要在低年级增补开设美术类基础课程,并随后开设效果图表现课程,以期能够达到通过手绘自如表现设计,提升美学修养,培养对形态的审美把握和训练创造性思维能力的目的。特别是效果图课程实质上承载着专业基础课与产品设计专业课程的所有内涵。它是工业设计交流的语言,是传递设计思想的工具。从表面上看似乎只是表现技能,而实际应该是一们综合性很强的课程,在教学中不能将其仅仅作为一门简单的技能课程来对待。

一、手绘效果图教学不只是单纯的表现技能训练

工业设计是一门应用学科,实践性很强。一般来说,其教学的目的主要也是为实践服务的。效果图在工业设计中处于什么位置呢?这是直接影响其在教学中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方式方法的问题。工业设计是依据市场需求对工业产品进行预想的开发设计。它是根据市场的需求,通过对消费者的分析,对预想的工业产品从形态、色彩、材料、构造等各方面进行的综合设计,使产品既具有使用功能满足人们的物质需求,又具有审美功能满足人们的精神需要。理想的工业设计使产品最终能实现人--产品--环境的协调。生产的投入是巨大的,在产品投入生产之前要经过反复的论证和修改,效果图就肩负着最初的这种评价重任(后期的评价还有模型、样机、虚拟现实等),所以效果图就应该具有能充分体现出新产品的设计理念的效用,体现出新产品在使用功能上的创新性和在满足精神功能上的审美性。那么效果图就不单纯只是一种表现手段,效果图的教学训练也不能只停留在单纯的技能训练上。如何能让效果图教学为工业设计的本质服务,奠定学生作为未来设计师应具有的良好的素质基础才应该是教学的目的。效果图既体现着设计者对产品的感性形象思维,同时也反映着设计者理性的逻辑思维,他承载着产品的审美主体角色,也肩负着形态创造、工程分析乃至市场前景的重任。传统的手绘效果图教学训练中只强调了准确的造型能力,甚至还只是停留在对已有产品的一种模仿,显然是不够的。在手绘效果图训练中应该扩展眼、脑、手及其相互之间的协作与配合能力以及在产品造型设计上的具体运用。眼的训练培养学生对产品的视觉形象思维能力,即培养视觉的认识能力、辨别判断能力以及对产品信息的敏锐感受能力和对产品形态审美特征的把握能力;手的训练在于培养学生的表现操作能力,即培养对技能的掌握能力、适应能力以及对视觉信息的传达能力;脑的训练既要培养对产品的分析、理解和富于理智的认知能力,又要培养感性的直观感受能力,即培养学生的综合创意思维能力。总的来说,手绘效果图教学是通过培养学生运用眼、脑、手三位一体的协作与配合,达到对产品形态的直观感受能力、造型分析能力、审美判断能力和准确描绘能力的训练。需要强调的是在效果图教学中还要强调对与产品相关的各种信息的综合处理能力,尽量让学生多接触外界相关的信息资源,无论在表现和内容上的建筑及室内装饰设计、服装设计、特别是前卫的相关时尚设计都可以扩展设计的思维,这样在在效果图教学中才能贯穿良好的素质基础的训练。

二、手绘效果图教学中创新、审美能力的培养

1、手绘效果图训练中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创造精神是当代社会的迫切需要,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是当代教育为满足社会需求的一大特点。设计系的学生走上工作岗位不能仅仅只满足于做一位制图者,更重要的是要成为一名设计师,这是设计教学的基本目的。在效果图的教学训练中不能只停留在表面的技能表现层面,要在技能练习中贯穿创新能力的培养。而实际上设计手绘草图是一种图示思维的设计方式,这种图示思维的方式本来就具有创造思维的特点。

著名美学家鲁道夫?阿恩海姆在其《视觉思维——审美直觉心理学》中阐述道:“视觉乃是思维的一种最基本的工具”,“艺术乃是一种视觉形式,而视觉形式又是创造思维的主要媒介”。视觉的思维帮助我们通过图示进行思维、进行创造。

图示思维方式就是“图形语言化”和“语言化图形”的交互过程,其根本点是形象化的思维和分析,设计者把大脑中抽象的思维活动通过图形使之延伸到可视的纸面等媒介上、并逐渐具体化,从而能够通过视觉图形很直观的去发现问题和分析问题,进而解决问题。而发现问题和分析问题是创造性思维的根本点。正著名画家德加所说:“SKETCH”是一种发现行为。徒手草图是运用图示的形式来发现思维的活动,即是用图示来发现问题,这是创造性思维的第一步。在设计的前期尤其是方案设计的开始阶段,运用徒手草图的方式,把一些模糊的、不确定的想法从抽象的头脑思维中延伸出来,将其图示化,这样便于在最初的发散的、天马行空式的想象中通过图示这种直观的形象来发现问题,敏锐的把设计过程中随机的、偶发的灵感抓住,捕捉具有创新的思维火花,一步一步再实现对设计要求的不断趋近。“这样一些绘画式的再现,是抽象思维活动的适宜的工具,因而能把它们代表的那些思维活动的某些方面展示出来”(鲁道夫·阿恩海姆语)。而且设计徒手草图的随意性、自由性、不确定性也很符合设计初级构思阶段设计思维的模糊性和灵活性,在创造意味浓厚的构思阶段不能象操作电脑一样,保持精确的数据概念,不能够用明确和肯定的点、线、面来图示,而是要有思维的余地,要有想象的空间,让模糊的概念通过不确定的图示相互之间产生火花的碰撞,从而捕捉到新的灵感,创造出意想之外的新的概念来。

从创新能力的培养方面来讲,手绘效果草图训练理论上讲可以界定为两个阶段(实践中这两个阶段是相互穿插而形成螺旋式的上升趋势)。第一阶段培养学生对产品造型的基本表现能力,这也是图示思维的介入点,使工科学生从习惯性的逻辑思维转向设计性的图示思维。通过对产品形态的分析研究与再现,训练学生如何通过图形来真实地反映视觉形态,并将这视觉形态通过手眼的协调转化为二维画面的能力。通过反复的对形象的观察、分析、记忆、加工、勾画,训练眼、脑、手相互之间的协调配合能力,达到图示再现的目的。这是图示思维的基础,是基本的技能,也是设计的基础。而另一方面,针对设计专业来说,大量对现成的具体对象的描绘可能反而会束缚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设计专业进行效果草图训练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和训练学生观察对象与表现对象的能力,作为后一阶段,更是为了提高学生分析造型、理解造型进一步发展到创造造型的能力,是对形态创造这一基本设计理念的导入,为以后的设计实践扫除技能和思维上的障碍。头脑里的思维通过手的自由勾画,显现在纸面上,利用这种图示的方式帮助发现问题,而所勾画的形象通过眼睛的观察又反馈到大脑,刺激大脑作进一步的思考、分析和判断,如此循环往复,最初的设计构思也随之愈发深入、具体再完善。可见,手绘设计草图是一种形象化的思考方式,是通过视觉思维帮助训练创造能力。在这个过程,不应该太在乎于画面效果,而注重于观察、发现、思索以及综合运用能力。手绘设计草图的训练,无疑是培养学生形象化思考、设计分析及发现问题,以及培养学生运用视觉思维的方法开拓创新思维能力的有效途径。

2、手绘效果图训练中审美能力的培养

徒手效果图训练在提高审美能力方面主要表现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是对于产品本身的设计美感的把握。效果图的目的在于充分的表达预想设计的产品,是设计者向外传递自己的设计思想的桥梁。工业设计要求产品既能满足消费者的物质需求,又要满足消费者的审美性精神需求,特别在现代产品设计中,人们对于产品的审美性要求越来越高,因此要求设计的产品具有一定的设计美感。效果图上反映产品的设计美感包括造型美、色彩美和材质美等几个方面;另一方面就是表现图画面本身的构图审美了,也应该作为效果图课程的一项重要内容来训练,特别对于工科学生来讲,其接受审美训练的时间可能就不够,而如果能在训练技能时注重一些美感的训练,可以综合应用前面所学的基础知识(比如素描、色彩、构成等),在潜然默化中提高对设计美感的把握。而且在画面的构图中,产品的设计美感也是构成设计画面美感的重要因素,因此两者在效果图中就已经相互融合在一起了。因此效果图的训练中可以贯穿提高设计者的综合审美能力的内容。

在训练中注重画面的形式美感处理,画面的用色、布局、整体氛围;注重产品的美感形式,线条的曲直,线与线、面与面的交接、转折关系,产品整体氛围的营造等。在训练的临摹阶段应该有意识的选择一些形式感好,美感强,有设计意味的作品来练习,用审美的眼光来分析这些好的设计是如何通过点、线、面,形、色、质来表达的。例如对形式美感的把握应用均衡、对称、对比、协调、呼应、渐变、韵律、节奏等的处理方法;将产品分成几个视图来平面化,在平面化的视图上运用形式美原则来处理造型,在此基础上再分析产品的空间关系,处理好构成产品的各元素空间构成是否协调具有美感。更重要的是要去感受,效果图的训练应该提高我们对美的敏锐的感觉能力,作业练习时自己的作品会不会令自己感动是不应该忽视的,只有感动了自己才可能去感动别人,才能达到传情达意的目的。我们临摹只是为了学习,但并不能成为目的,更多的应该从日常生活中常见事物去感受美,发现美,捕捉美再运用到具体的训练中,这才是新鲜的、才是具有生命力的、才能真正启发我们的设计原创力。

三、关于计算机与手绘技能的关系

随着科技的发展,计算机得到了迅速普及。各高校纷纷利用计算机来从事设计教学,电脑技术的确给设计及设计教学带来了许多帮助,也能够帮助设计师从许多烦琐的具体制作中解放出来,在设计制作方式上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但电脑不是“一切”,计算机只是一种工具,包含的是一种精确的理性的逻辑思维,与设计要求的感性的美学思维是不一样的。它还无法替代我们的大脑从事设计的创造性思维,电脑只能是我们进行设计的高科技手段。并且从技术层面讲,电脑也还没有发展到徒手这般的自由和灵活,而设计手绘草图通过训练脑—眼—手—图形快速的互动,可以抓住嘘间的思维灵感,而创造的火花有时是寻间即逝的,等到用电脑来表达时思维的火花已经流失。“自由地画,通过线条来理解体积的概念,构造表面形态……首先要用眼睛看,仔细观察,你将有所发现……最终灵感降临”(勒?柯布西埃语)。电脑还做不到这一切。手绘是设计师创意来源的一部分.也是设计师和设计师之间交流的一种方式。在现阶段,电脑和手绘也不存在谁更重要的问题,只是在不同阶段的两个工具。对于一个设计,手绘在前期的构思阶段具有更重要的意义,到后期的精确表现就可以依靠计算机了。

有个设计师说的一段话很直观的说明了手绘和电脑在设计中的关系。“当我在电脑前呆不下去的时候,我就拿起我的速写本,乱画。无论在哪,等车,排队,无聊的时候,......我总把我天马行空的思绪搬到本子上。然后在又回到电脑前......”

中国著名设计教育家张福昌教授有感于此曾指出,“要处理好现代手段和基本功的关系(这里的基本功指的就是扎实的手绘能力)。国外已有办全部用计算机进行学习的设计专业。无可置疑,计算机是很重要的设计工具;但是无论计算机如何先进,尚不能代替人的创造和感觉。因此,在掌握计算机以前,必须有扎实的基本功,否则会有碍于创造和感性的训练。”计算机也只是一种工具,就如同传统的笔和纸。在计算机还不能达到如同纸和笔一样的随心所欲,自由表达的时候,徒手的效果图训练还是不可或缺的。实践也证明,出色的手绘草图能力是国内外许多优秀设计师成功的必备条件。

参考文献:

篇3

1手绘效果图的重要性与作用

随着时代的进步、科技的发展,计算机技术已经很普及,并有一直引领潮流的趋势。确实,电脑技术比手绘有着可以反复修改、快速、准确、可复制的优势。所以有学生就一直在探讨“到底是手绘重要还是电脑表现更重要?” 甚至有些手绘比较薄弱的学生有着一种摒弃手绘,完全用电脑来表现的想法。他们忘了电脑只是一个工具,必须在人的操作下才能工作,而设计师利用计算机绘制2D或3D效果图时,必须借助美术、制图、手绘基础才能完成。并且人的大脑要先提供创意构思,然后才可能去用电脑完成设计效果的制作。所以,电脑表现适合于设计的后期阶段。那么,作为提出方案构思的设计初期阶段,则需要设计者以一种快速的方式将大脑中的大量设计构思,转换成可视的形象呈现在纸面上,以便进行交流和讨论。在这一点上,手绘表现无疑比电脑表现更直观、更快捷。因为这一阶段的设计表现不必追求画面每一个细节的面面俱到,但求空间结构、比例关系的整体和谐和相对正确的把握。因此,以快速手绘的方式将设计意念迅速、准确地表达出来在设计活动中的作用是极其重要的。

不仅如此,手绘的好坏还将直接影响到设计的结果,头脑中再好的想法如果不能转化为可视的图形语言,就不可能成为现实,在设计创意过程中将成为彼此交流的障碍。在当今竞争激烈的社会中,设计行业用人只看中两点,一是设计思维,也就是创意;二是手绘表现技能。的确,设计项目不是靠单兵作战,而是靠集体的智慧来完成,当设计师和设计师、设计师和客户在交流、探讨和解决问题时,手绘能力就显得十分的重要,通过快速、准确的徒手绘制,既节省很多时间和人力,又能及时了解对方的意图,会大大提高彼此思想上的沟通,使问题很快得到解决,这在设计实践中是非常重要的。

2手绘的训练方法

对于手绘的训练,必须经过长期的持续的练习。首先,必须打好素描、色彩、速写的基本功,在理解物体结构、透视、材质等的基础上进行训练。其实手绘效果图主要是培养和扩展学生眼、脑、手及其相互之间的协作与配合能力以及在产品造型设计上的具体运用。眼的训练培养学生对产品的视觉形象思维能力,即培养视觉的认识能力、辨别判断能力以及对产品信息的敏锐感受能力和对产品形态特征的把握能力;手的训练在于培养学生的表现操作能力,即培养对技能的掌握能力、适应能力以及对视觉信息的传达能力;脑的训练既要培养对产品的分析、理解和富于理智的认知能力,又要培养感性的直观感受能力,即培养学生的综合创新思维能力。总的来说,手绘效果图教学是通过培养学生运用眼、脑、手三位一体的协作与配合,达到对产品形态的直观感受能力、造型分析能力、审美判断能力和准确描绘能力的训练。

下面结合笔者自身的教学经验,探讨手绘效果图的教学与训练方法,其中分为了四个阶段:

2.1临摹效果图训练

寻找一些优秀的草图和效果图进行大量的临摹练习。初期主要练习透视规律,清楚的表现图中线稿的结构关系和前后遮挡关系;这里强调线条一定要准确平滑,不要出现断笔现象,如果为画准一条线,用一节一节的把线连起来的方式是不可取得。另外需要注意的是线可以重复,而不要太依赖橡皮擦而反复涂抹,同时要控制运笔的速度,不要太慢,太慢线条容易画扭曲。然后再选择精细的效果图进行临摹,主要学习优秀作品对不同产品结构、材质、光影关系的表现技法。其中采用马克笔表现为主,彩铅、色粉配合表现效果使用。

2.2归纳训练

写生或临摹一些真实的产品图片,把它们转化为产品草图或效果图。这一阶段训练学生的对产品概括归纳能力,学生通过观察,对产品的外形、明暗、色彩加以主观的分析、归纳、总结,提炼出产品的主要特征和表现元素,以达到突出重点、抛弃繁杂的干扰信息的目的。使学生的脑海里形成一套符合自身风格的处理画面产品的结构和形象的有效方法。

2.3默写训练

对一个产品或产品图片观察几分钟后,通过记忆把它准确的表现出来,并转化为效果图。默写可以增强个人记忆和对物体形体结构的理解,是一种很有必要的训练手段。

以上三个阶段主要是通过对产品形态的分析研究与再现,训练学生如何通过图形来真实地反映视觉形态,并将这视觉形态通过手眼的协调转化为二维画面的能力。通过反复的对形象的观察、分析、记忆、加工、勾画,因此达到了训练眼、手、脑之间的协调配合的能力,实现了图示再现的目的。这是学习工业设计专业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也是设计的基础。

2.4设计训练

经过长期大量的对现成具体对象的描绘可能反而会束缚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前三个阶段训练的目的最终是为了培养和训练学生观察对象与表现对象的能力,作为最后一阶段,更是为了提高学生分析造型、理解造型进一步发展到创造造型的能力,为以后的设计实践扫清技能和思维上的障碍。所以本阶段的训练可以从改良性设计进行入手,对特定的某个产品进行外观改良设计训练,可以是局部的改良,也可以对整体外观进行改良设计。这样便达到了一种思维的转换,把长期的训练的成果运用到设计当中,从而提高手绘效果图表现和创造能力的目的。

篇4

【基金项目】2011年江苏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教改课题。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3-0248-01

在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大背景下,工业设计成为我国要大力发展的新兴专业之一,各类工业设计企业、公司对人才的需求日趋迫切。企业对设计师的实际工作能力和创新能力有着非常高的期望,其中熟练的手绘表达能力是工业设计师必须具备的设计技能之一。

一、手绘在工业设计中的重要性

手绘表达是指工业设计师在进行产品设计时,在短时间里通过手绘的形式将灵感记录下来。在设计前期,产品形态在设计师头脑中只有模糊的概念,设计师必须将其具体化、图示化。这些概念有时一闪即逝,必须在第一时间抓住并在很短时间内完成,此外,方案在设计过程中需要反复推敲修改,甚至重来,如果用设计软件,会大量增加工作量,影响设计思维的连续性,只有手绘才能适应这个不稳定的过程。手绘能提高设计师的形象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审美能力。

二、高职工业设计手绘课程整合的必要性

高职层次的工业设计教育主要是为生产一线培养从事具体设计制作及管理工作的设计人员。如何根据市场需求的变化,设定人才的培养目标和定位,适时调整课堂教学的内容与方式,提高人才的适应力,是办好高职工业设计教育的关键。高职工业设计专业侧重培养学生的设计执行能力,包括产品的手绘表现、计算机辅助设计技能以及实体模型制作等实践能力。

传统的手绘教学模式从素描、色彩等传统绘画课程中延续下来,强调准确的造型、透视关系,并强调通过长时间的训练,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绘画技法和审美能力。而国内现有可以招收高职工业设计专业的学生普遍艺术功底薄弱、造型基础差。有限的绘画教学使学生只会僵化地进行几何体、石膏像等的写生,无法将透视原理灵活运用到产品的造型绘画中,出现比例失调、透视不准确现象;在设计产品时,即使脑中有很好的构思,也无法通过手绘表达。色彩课程亦是如此,往往上过本课程,学生还是无法很好地掌握色彩的搭配,因此,笔者认为,单纯的素描色彩课程对于高职工业设计专业学生的专业前导作用不明显。

此外,鉴于设计软件在产品设计中的大量运用,现今手绘表现主要运用在设计前期,即设计草图的工作中。由此也可知,手绘效果图课程应该改变以往重技法轻思维的教学模式,应减少技法试验,增加基础训练和创意设计训练。

三、高职工业设计手绘技能课程教学改革

基于工业设计发展需求、高职工业设计生源特点和传统手绘教学存在的不足,对手绘技能课程进行整合,以职业岗位能力需求为出发点,将现有素描、速写等基础造型手绘课程整合为设计速写课;将色彩、手绘产品效果图等课程整合为手绘产品效果图课程。

设计速写函括了结构素描、设计素描等教学内容,为了高效率与高频率的设计需求,课程的训练着力于快速而准确地把握形象整体效果的表达,培养学生对形体的准确描绘能力和创新表达能力。

课程定位在“写实”,并辅以必要的创新思维练习。主要通过结构素描教学,强调运用透视学原理,训练学生整体把握的方法。偏重以线为主,同时注重表现物体的内在结构和外部型体,培养学生准确的描绘能力,并适当掌握对象的明暗层次和表现效果。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根据学生的特点循序渐进,逐渐增加复杂的内容,拓宽学生的造型观念,提升学生的手绘能力。具体可分为透视与线条强化训练、产品结构素描强化训练、创意素描和速写三部分:从临摹到写生训练,逐步让学生获得线条运用、结构关系等手绘造型能力和设计必需的创意思维能力。

整合后的手绘产品效果图课程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准确表达设计预想能力,训练学生利用典型技法在纸上表现设计产品的形、色、体积、空间的效果。鉴于计算机辅助设计对产品效果图表现的优势,课程删去水彩、水粉技法表现教学环节,主要进行针管笔、马克笔技法表现训练,加强学生对产品造型美感构想表现能力的培养。课程包括产品速写和产品预想效果图两部分内容。

课程利用线描(铅笔、针管笔),对产品进行速写练习,表现产品的结构特征,透视比例,培养学生的形体审美能力。然后运用针管笔、麦克笔等技法综合完成产品预想效果图。由于教学计划中不再对学生进行专门的色彩课程训练,本课程将色彩的明度、冷暖、感觉等以产品为载体,通过产品色彩分析、手绘色彩表达等使学生掌握色彩的基本知识。

此环节教学亦采用由临摹到写生到设计的三步教学法。从临摹经典作品,到产品写生练习,让学生熟练运用线、面、色彩进行产品空间感和体积感的多层次全面表现。最后将写生环节中出现的产品进行再设计,利用手绘效果图的表现技法表现设计方案,锻炼学生的手绘表现能力,激发学生的设计创新思维。

需要强调的是,根据高职工业设计生源特点和学制特点,手绘技能课程必须利用课内外时间对学生进行强化训练。通过大量的练习,学生的手绘水平明显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信心、专业学习的兴趣、乃至学生的创造性、审美能力都得明显的提升。

四、结论

手绘是设计师综合能力的体现,手绘的训练不论是临摹还是创意练习,都是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根据工业设计职业岗位需求、高职工业设计类别差异和生源特点,整合后的高职工业设计手绘技能课程显然较好的抓住了本质问题,为培养优秀的工业设计人才提供了保证。

参考文献:

[1]张辉、王伟.理工类工业设计手绘教育浅谈[J].美术教育.2011(06)

[2]刘建军、徐威.工科工业设计手绘课程教育教学方法的研究[J].艺术与设计(理论).2010(01)

[3]袁巍.手绘在设计基础课程教学中的运用[J].文学教育.2011(04)

篇5

如果在有限的学时内,依旧采取该教育方法,会让学生进入一个又一个的误区。学生在临摹的过程中,通常会盲目崇拜那些表现风格强烈、个人风格明显的作品,而这些作品对学生基本功的掌握不但没有促进作用,反而会使学生忽略规范的作图步骤和工具的合理使用。学生对独特风格的追求会导致过分重视画面效果,用大量的时间进行技法试验,而忽视设计思维的形成。另外,由于手绘表现类课程属于工业设计专业的艺术类基础课,课程在讲授时,学生尚没有接受过产品设计的训练,所以手绘表现与产品设计是割裂的。课程设置的脱节导致学生在本阶段并不清楚手绘表现的应用目的和作用,学生会沿袭素描和色彩课程的作业习惯,追求“精益求精”的好作品,过分沉浸于细节的精细表现和质感的极度仿真。在传统绘画教育模式中,教师对学生的这一作业习惯经常会采取鼓励的措施。而随着计算机三维软件与渲染软件的智能化发展,精细效果图的绘制手段已经完成了由手绘到计算机绘制的升级,这一误区导致了手绘课程教学目的和教学重心的错误偏移。

(二)学生学习现状

工科工业设计专业的生源一般为零美术基础的理科高考生,逻辑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较强,发散思维和图形创意表达能力相对较弱。进入大学以后,素描和色彩的基础性课程通常会让工科学生产生畏难和困惑的情绪,学生对绘画课程的目的不明确,无法产生学习兴趣。在大一学年同时开设的高等数学、大学物理等课程与手绘基础课学习内容相距甚远,学生无法形成相互联系的知识体系,也不能将学到的造型、透视、色彩等知识转化为审美素养学以致用。在手绘教学中,教师沿袭的是“写生—临摹”的传统绘画教育方法,特点是轻理论、重实践;教师讲得少、学生画得多。这种方法对有一定基础的学生来讲,能够循序渐进提高手绘能力,但是对零基础的工科生,经常会产生“临摹会画,自己画不会;一个角度会画,换个角度不会”等现象[2]。在大二年级的产品设计快速表现和手绘精细效果图技法课程中,学生开始学习较为精细的产品表现图手绘方式,由于前期学习经验的积累程度不同,部分学生开始追求难度较高的手绘方式;而在手绘学习中遇到挫折的学生则更容易产生消极情绪,认为自己缺乏艺术天赋,甚至认为自己不适合学习工业设计专业。还有些学生觉得学好计算机建模就可以代替手绘,在以后的产品设计活动中,直接将头脑中的设计构思进行建模,否认手绘的必要性。长此以往,学生的手绘能力和设计思维能力下降,导致在以后的考研和求职中遇到挫折。

二、工科工业设计专业手绘表现课程教学改革的策略

(一)明确教学目标

针对目前工科工业设计专业手绘表现课程教学的现状与问题,必须先明确课程的教学目标,正确理解课程的教学目的,才能在传统的美术教育模式基础上进行改革,走出一条适合培养工科工业设计人才的教学创新之路来。随着计算机仿真技术的日益智能化与普及化,工业设计专业的学生已经普遍具有较完善的建模与渲染能力,工科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更胜一筹。但是,手绘表现依然在产品设计活动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特别是在产品设计初期设计思路形成的过程中,良好的手绘表现能力既能提高设计创新的效率,又能大大拓宽设计思维的广度,帮助设计师提出更完善的设计方案。正因为如此,对工科学生而言,手绘表现的重要性应该被更加重视,手绘课程的重心应转移至对学生造型感受力和创新实现能力的培养上。如果将表现技法视为手绘表现课程的基本要求,那么造型感受力和创新实现能力就分别是手绘表现课程的第二层和第三层要求,也正是该课程的重点改革方向[3]。作为第二层要求的造型感受能力将影响到学生在产品设计造型尺度、形态韵律等方面的审美水平,需要长时间的作品阅读和创作积累才能形成,对初拿画笔的工科学生来讲具有一定难度,如何有效提高工科学生的造型感受力是课程改革的一大难点。创新实现能力是指将头脑中的创新概念用合理的方式将其外化表现,并充分体现出其功能、使用环境、使用人群、材料、结构等信息的一种综合表达能力,包括设计创新能力、设计分析能力和设计审美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实现能力是手绘表现课程的核心目标,也是工业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的重点内容。

(二)变革教学方法

通过对教学目标的探索与分析,结合在教学活动中遇到的种种问题,针对工科生特有的思维方式,工科工业设计专业的手绘表现课程必须对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考核机制进行改革才能有效实现创新型工业设计师的人才培养目标。改革内容如下。

1.临摹讲解与具体分析模仿结合。

临摹优秀的手绘表现作品是提升手绘能力最直接、有效的方式之一,但是传统的“写生—临摹”教育方法忽略了对被临摹作品的分析和讲解,造成学生无法有效理解被临摹作品的形态美感和造型意识,甚至对绘画方式都不能举一反三地应用。对这个问题,教师必须在临摹之前对优秀作品的设计概念、功能结构、形态美感和绘制方式进行详细讲解,使学生对被临摹作品有一个全面了解。在完成作品的临摹工作之后,教师要促使学生对该作品的造型尺度和色彩搭配进行分析和模仿,由简入繁,使学生摆脱过度临摹带来的依赖感,培养学生的造型感受力和设计分析能力。

2.写生与拆解结合。

对工科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对产品实物进行拆解能够极大地激发学习兴趣。教师在讲解产品爆炸图的绘制方式时,可以组织学生分组对日用产品和小家电进行拆解,让学生更加完整地了解产品的结构、功能与产品造型的关系,并对产品结构爆炸图进行写生绘制,这种方式能够提高学生的设计分析能力。拆解写生环节之后,教师应当指导学生根据产品的内部结构进行再设计,能够有效完善学生的创新实现能力。3.课题与实践结合。单纯的产品效果图临摹与绘制会让学生认为效果图和美术作品一样,只需重视画面效果即可,忽略手绘表现在产品设计实践中的真正作用,造成手绘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脱节。因此,在手绘表现课程中,应当导入实践课题与手绘作业相结合,使学生能够清晰了解手绘表现是产品设计的通用语言,贯穿于产品设计实践的各个环节中。如在设计实践的头脑风暴环节,需要应用手绘概念草图来表达设计思路;在方案确定时需要绘制产品设计提案效果图;在与结构工程师沟通时,需要绘制产品拆解爆炸效果图、结构手绘图、运动机构手绘图来进行有效的视觉交流。

篇6

工业设计是基于人类物质和精神基本需求而培养创新型设计人才的专业,①它以批量生产的工业产品为研究对象,是一门工程技术与艺术美学相交融的综合性学科。自上世纪80年代初引入我国,工业设计已有30余年的发展,日趋成熟。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产业结构的不断优化,发展工业设计已经成为实现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蜕变的重要途径。设计的本质在于创新,②产品创新设计是增加产品附加值、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提升品牌价值的有力手段。创新型人才是指具有创新思维和创新精神,并有能力将其转化为创新成果的人才。工业设计的发展需要大量创新型设计人才。努力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设计创新能力,是设计教育面临的紧迫任务。

产品设计开发是一个从无到有、从抽象到具象的过程。在这过程中,设计表现扮演了极其重要的角色,是设计师记录创新思维的主要手段,也是设计交流与沟通的有效保障。工业设计专业的设计表现课程,正是为了培养学生客观、准确地表达设计创意的能力,要求他们通过对设计方案的形态、色彩、材质、结构、使用方式等要素的准确表现,从视觉感受上建立起设计者与观者之间的媒介,促进创新思维的不断完善。设计表现课程能够为后续的产品设计课程及设计实践奠定良好的素质基础。

一、工业设计表现课程体系概述

传统的工业设计通常依靠手工绘制效果图来表现设计方案,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进入信息时代以来,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各种新材料、新技术的不断涌现,极大丰富了工业设计的表现手段。一般来说,工业设计表现课程可归纳为以下四个类别:

(一)手绘表现类

手绘表现包括手绘草图、手绘效果图等,是设计师将头脑中的抽象思考变为具象形态的一种表现手段。设计师通过手绘快速记录转瞬即逝的设计灵感,构思产品的大致形态,并对其进行整理、优化和筛选,使设计概念逐渐走向成熟,从而形成最终的设计方案。

(二)计算机表现类

计算机表现包括计算机辅助设计表达、工程图学等。计算机效果图可以完整、细致地表现产品的形态、色彩、材质、结构、比例、光影等,花费时间短,修改方便,具有极强的真实感,为设计方案的评审提供依据;工程图由图形、符号、文字和数字组成,从工程方面描述设计方案的形状、结构、尺寸、装配关系等。

(三)实体表现类

实体表现主要指模型制作,是从三维角度出发将设计构思变为实体模型,采用的材料一般有卡纸、ABS板、油泥等。随着CNC(计算机数控技术)和3D打印机等技术、设备的普及,机器制作验证或展示模型逐渐成为新的趋势。三维模型制作可以帮助设计师推敲设计方案,尤其对于一些大尺度的产品,它可以在手绘表现与计算机表现之间取得平衡,更为清晰地反映线面转折和空间形态细节;同时,可以对设计方案进行功能、人机等多方面的验证,也可以用于设计方案的展示。

(四)综合表现类

综合表现主要指对设计方案的全面展示,包括版面设计、Flas、影视影像技术、影视后期编辑、摄影、展示设计、网页设计等多门课程的内容,在有些设计院校被称为综合设计表现。一套完整而出色的设计方案通常会采用多种手法来综合表现,如版面、模型、视频等,甚至设计方案的展台设计、使用方式表达也属于综合表现的范畴。

二、工业设计表现课程体系建设

(一)课程体系调研

通过网络调查、访问交流等方式,笔者对清华大学、浙江大学、湖南大学和江南大学这四所国内著名院校的工业设计专业2011-2013级培养计划展开调研。调研发现,在各大院校的工业设计表现课程体系中均设置了手绘表现类与计算机表现类课程,如设计快速表达、计算机辅助设计等,说明这两类课程对于设计表现的重要性。同时,结合自身特色和发展方向,这四所院校设计表现课程的课程名称、门数、学分及学期分布具有较为明显的区别。同是手绘表现类课程,名称却不尽相同,如工业设计表达、平面表达、产品速写等。在课程门数上,少则三四门,多则十几门,其中以清华大学最多,且针对具体专业方向设置了相应的设计表现课程群,如交通工具平面设计表达等。此外,仅清华大学和江南大学开设了综合设计表达课程。在学分设置上,以10-20个学分不等,平均为15个学分。在学期分布上,浙江大学、湖南大学、江南大学这三所院校的相关课程集中在二、三学期;清华大学相对均衡,在完成了设计表现的基础教学后,在六、七学期又设置了与专业方向相关的设计表现后续课程。

江苏大学于1993年开设工业设计本科专业。通过22年的建设,工业设计表现课程体系(表1)逐渐完善,目前涵盖的课程主要有设计草图、阴影与透视、工程图学、计算机辅助工业设计、产品表现技法、产品设计模型、模型制作、版面设计等。

相比2008年的培养计划,2009年将手绘表现类、计算机表现类的部分课程前移了一个学期,使低年级学生能够具备完整表达设计创意的能力;同时增设了阴影与透视课程,通过典型形体的透视画法训练,提高学生对空间形态的理解能力和手绘表现的准确性。2012年,随着专业名称与专业方向调整,培养计划做了较大改动。工业设计系下设工业设计与产品设计两个专业,生源分别为理工类学生与艺术类学生(文中所写“工业设计专业”含工业设计与产品设计两个专业)。针对两类学生的不同特点,手绘表现类课程有所区分,理工类生源的课程体系中新增了设计素描课程,目的是提高理工类学生的绘画基础;计算机类课程中将Photoshop、计算机辅助工业设计分别更名为二维设计软件、三维设计软件,教学内容扩充了软件种类,丰富了表现方式。此外,从三年级开始,专业方向划分为产品设计与交通工具设计两个方向,在设计表现课程体系中新增了交通工具设计表现的课程群。

(二)课程体系现状分析

第一,课程内容重叠,缺少衔接。目前课程体系中的每一门课程相对独立,教师之间缺少沟通,部分课程存在内容重叠问题,如透视、阴影的内容在三门课程中均有涉及――阴影与透视、工程图学和设计草图,学生重复接受相同的知识内容不仅浪费时间,也不利于学习效果的提升。而课程的独立性也导致课程内容没有衔接,不具系统性。

第二,课程教学缺乏设计实践。工业设计是实践性非常强的专业,学生的创新设计能力需要通过大量的设计实践得到锻炼和提高。③而现阶段课程体系的学分十分充裕,单纯用于设计表现教学,势必会带来重表现、轻创意的结果。

第三,综合表现类课程不成体系。教学实践中发现,很多学生的设计想法大胆、创意突出,但不太会展示自己的设计。仅从设计展示版面中看不到设计的亮点,需要阅读大量说明文字才能读懂设计。纵观红点设计大奖、IF国际设计奖的历年获奖作品,大都具有非常清晰易懂的版面、效果图及示意图,文字相对较少。目前综合表现类课程多为选修课,面向多个专业,不能使工业设计专业学生具备完整的设计综合表现能力。

第四,针对不同生源的课程体系不完善。工业设计专业的生源有两类:理工类学生和艺术类学生。他们有着各自的特点:理工类学生具有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理工科知识基础,而手绘能力、造型能力和视觉敏感力较欠缺④;艺术类学生具有较强的形象思维能力和绘画基础,而计算机能力、分析能力和工程基础较欠缺。显然,针对这两类学生采用相同的培养计划是不科学的。

第五,部分课程学期设置滞后。经过一段时间专业基础知识的学习,学生往往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构思水平和设计能力,而设计表现课程的滞后使他们不能清楚地表达设计构思,阻碍专业能力的进一步提升,使其无法参加各类设计实践项目与设计竞赛,对学生专业兴趣的培养和专业知识的学习都有着很大的影响。

(三)新的课程体系内容

创新的根本在于培养创新型人才,创新型人才的培养需要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因材施教。以创新型人才培养为核心目标,江苏大学在2012版培养计划的基础上,提出新的工业设计表现课程体系框架。如图1所示,图中虚线部分为理工类学生的修读课程,实线部分为艺术类学生的修读课程,灰块为共修课程。从第5学期起划分产品设计与交通工具设计两个专业方向。课程名称下方数字分别对应学时、学分和学期,以工程图学为例,“60/4/2”代表60个学时、4个学分和第2学期。

新的课程体系根据专业方向提炼特色,并结合每门课程的先修与后续课程,在相应课程中设置具有延续性的、针对性强的课程训练。课程体系主要有以下三个特点:1.课程教学结合设计实践。在高年级的课程中融入具体的设计实践项目和设计竞赛,使设计表现能更好地应用于创新设计中。2.综合考虑理工类学生和艺术类学生的差异。课程体系的设置取长补短,将原来的阴影与透视、设计素描课程合并为设计草图初步,以提高理工类学生的手绘水平;将计算机辅助工业设计类课程学时与课程训练加以区分,以提高艺术类学生的计算机水平。3.新增设计综合表达课程。为弥补学生综合表现能力的不足,开设综合表达类课程,通过产品商业摄影、版面设计、多媒体表现等内容的集中讲授,结合设计实践,使学生具备以宣传、展示、评价产品设计为目的的设计综合表现能力。

结语

创意思维是工业设计的生命,创意表现是创意思维与创意实现之间的桥梁。工业设计表现课程体系的合理性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创意表现能力,进而影响到创新型人才的培养质量。本文通过对国内四所著名高校的调研,分析工业设计专业设计表现课程的教学现状,结合社会需求与学生自身发展的要求,提出了以创新型人才培养为目的的工业设计表现课程体系,以期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就业竞争力,为创新型人才培养构建合理的知识体系。

(注:本文为江苏大学教改资助项目)

注释:

①孟慧.关于工业设计表现技法课的教学探索[J].工程图学学报,2009(5):200.

②李亦文.设计基础课教学与创新型设计人才的培养[J].美苑,2005(3):36.

篇7

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在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进程日益加快、全球国际竞争激烈的势态下,必须有适合国际新形势的设计才能够有自己的立足点,这需要有全新的设计教育来支撑。目前三段式的教学形式已较难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合格的创新设计人才。因此,工业设计教育的多元化、多学科的综合成为设计教育发展的趋势。设计教育必须因地制宜,因国情而立,因市场需求而发展,并在具体的实践中不断创新。

一﹑目前工业设计专业教学存在的问题

工业设计在我国起步较晚,仍是一门新兴学科,虽然近些年一些综合大学、工科学校都相继开设了工业设计专业,且教育规模很大,但由于现代设计教育在我国的历史较短,设计教育的体制、体系还不大完善,所以,我国目前的设计教育大多还存在专业求多求全、专业划分太细、界限太清、各个孤立、专业间缺乏交流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这在一些工科院校中尤为突出,教学模式往往采取造型基础、专业基础和专业设计三段式的教学形式。课程之间缺乏内在的联系,不能形成系统的教学模式,缺少综合技能的训练,学生没有掌握系统的设计方法和程序。所谓的基础课不能为专业设计提供依托,没有明确的提纲和标准,缺少融会贯通。在这几年的教学实践中,笔者感到学生对以往所学知识不会综合运用,串不成线,对待课程有一种各个击破的感觉,学完了不再去想,在头脑中印象不够深刻,因此就更谈不上综合运用了。所以说,设计创造力必定是建立在一种高度综合性的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之上的。

二、工业设计专业教学模式研究

1.厚基础、宽专业、模糊专业界限

随着时代的演变,知识结构和经济结构都在发生变化,设计的性质和内容也发生了转变,创新性、技术性的要求日益扩大,在变化了的社会需求面前,传统的工业设计教育已较难培养出所需人才,国家教委提出的“厚基础、宽专业、模糊专业界限、提倡素质教育”,正是基于此提出的。目的就是通过拓宽基础教育,培养适合时代需要的复合型人才。在设计中,笔者认为应开设跨学科的综合性课程,并在设计课程中贯彻多学科、多角度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实施启发、讨论式教学,形成真正的沟通、互动。另外,还可以参照国外一些院校的教学模式,如“导师制”“工作室制”等形式,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采用的就是工作室制。通过丰富灵活的训练课题,启发和引导学生创造性地理解艺术与设计的关系,注重学生整体熟知的培养和思维方式的训练,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全程设计与思考的能力,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2.培养正确的学习观

首先,加强自身素质和知识积累的学习是伴随一生的持续性学习,这种学习要与时俱进才会终身受益。学习方式也是多样化的,比如,实际案例的总结与思考、展演活动的交流、同学间心得体会的交流、专业培训课程的点拨等。只有这样的学习才能不断为设计师添加营养,把自己塑造成具有前瞻性眼光和国际化视野的资深设计师。

其次,应该提倡“只要是学习,就要积极主动完成”的学习态度,摒弃“挤牙膏”式的学习态度。要养成良好而积极的心态,从小事做起,脚踏实地,找准方向和定位,努力且持之以恒地实现下去。

3.加强专业技能的训练

专业技能主要包括设计思想、美学功底、手绘能力、电脑技术等。由于高考的扩招,导致现在艺术类的学生专业能力参差不齐,学生的专业素质有下降趋势,所以专业技能在现在的教学和就业方面都受到很大的重视。尤其是手绘能力,对于大多数设计,设计师需要记录转瞬即逝的、最初的灵感闪现,首要的前提就是具有把设计理念转化成可视化方案的手绘能力。这是一种重要的基础技能,需要长时间的磨炼,徒手操图功力越深,所思考的形象就越美。在电脑数字化大行其道的今天,这种相对传统的手绘表现方式似乎正在被忽视,很多人认为电脑绘图软件可以解决一切设计。对于电脑辅助工业设计,它如同手绘一样,作为设计的本源还是来源于大脑,只有具有较强的造型能力,才能谈运用何种方式去表达。在目前的教学中,要求学生手绘能力与电脑软件相结合,手绘能力越强越好,设计软件不仅会用,而且还要熟练精通。

4.注重综合素质的培养

现代设计教育的需求已经超越了专业技术的范围,而向设计通才教育方向发展。综合素质主要是指一专多能、文字组织、文化积淀等综合素质与能力。国际上有一项调查显示,近70%的设计师认为文学、戏剧、音乐或其他的学科领域,对其设计创作有重要影响;近60%的设计师认为创意的灵感来自周围的一切事物和日常生活的感受。

我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民俗风情千姿百态,这些都可以为创意所用。比如,汉字类有象形字、同音字、偏旁部首、成语典故、歇后语等;艺术类有中国画、剪纸、年画、吉祥图案、民族音乐等;民俗类则有神话传说、名人传奇、地方志等。这些都可以提炼元素为设计师所用,成为设计创作的灵感之源。艺术是相通的,运用不同的语言和载体表现不同的思想主题,丰富深厚的艺术积淀利于产生设计联想并促进创造性思维的形成。因此在教学中要推进教学管理模式的改革,优化教学计划、压缩课内学时、减少必修课、加大选修课的比例,为学生提供更多的选择机会和灵活自主的学习空间,在更大的深度和广度上使学生的个性得以发展,促进学科间的交叉和创新素质的培养。美国知名设计教育家A.J.普罗斯曾说过,“设计教育的目标不是造就设计师,而是解放他们。”

结语

培养多学科综合发展的工业设计新型人才是目前工业设计教学的核心内容。在实践中,首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其次要求教师全面掌握新技术、新方法,拓宽知识面,了解新信息,以交流、启发的形式组织教学,培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以此来适应新时代的要求。

参考文献

[1]聂茜.我国设计艺术教育现状的思考[EB/OL].2006-7-23.

篇8

【关键词】

工业设计;产品表现技法;教学改革;手绘;激励式教学

产品表现技法是设计师与设计师之间、设计师与客户之间沟通的工具之一,可以将抽象思维转变为具象图形。贯穿工业设计师的整个设计生涯,由此可见其重要性。时代不停发展,关于产品表现技法课程也应该与时俱进,不停改革来适应时代需求。

1工业设计产品技法表现课程的现状

产品表现技法课程在国内从开创到现如今也有几十年了,初期设计师或者教师都是美术出身或绘画专业转设计,故对画面感要求高,出现盲目临摹,呆板,工具制图,一个又一个误区。因此教学效果不明显。使的教学效果十分不明确。在教学过程专业教师往往过于强调画面效果,技法表现,从而忽视了本课程真正的教学目的,草图手绘是将设计师思维可视化,是一种将思维可视化的过程,一种思考,而不是单纯的绘画。21世纪是一个课件大爆发的时代,整个社会被无数电脑制图软件,手机app占据着主流。短短数年电脑制图软件已更新数代,从数据化“呆板”的工程制图到现在“傻瓜”智能式,学生越来越依赖电脑制图,并开始质疑产品技法的训练的必要性?甚至有人认为手绘正慢慢向艺术靠近,渐渐束之高阁。从而退出设计历史舞台。设计公司研究现状分析:上述状况是人们大都只看到光鲜的结果,忽略过程造成的。当学生真正走进设计公司进行商业设计实战的时候,就会发现设计师大部分时间花在纸与笔上,而非电脑制图上。产品表现在设计过程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将设计师早期初步存在脑海的想法,通过手绘可视化展现,将抽象概念具象化。在此期间的头脑风暴,初步探讨,推敲及深入阶段。它是设计师之间,设计师与客户之间的交流,最直接便捷的方法。

2工业设计产品技法表现课程改革思路

2.1善用交互式和鼓励式教学方法

在常规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一般亲自示范,然后给出大量图片让其按照临摹练习。学生往往局限于对产品造型的“单纯输出”,不会进行创意设计。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让学生手脑协调统一。大量的基本练习达到的作用是手的协调性,同时在绘画过程中强调设计思维的创造达到脑的训练。在这过程教师角色需要不停转换。初期是示范、中期是引导和指挥、后期作为总设计师与学生一起探讨设计思维的开发与表达。在整个过程中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进行设计创作,并且将其作品贴在墙上,每一位同学都要来讲解自己作品。每周不记名投票(参考我是歌手投票方式),由同学们评选出创意、表现最好的前三位同学。同时教师要进行讲评。这样既能达到互动效果,又锻炼了学生沟通的能力,而且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2注重营造教学氛围,灵活贴近时尚的教学模式

物竞天择,竞争是人类进步的推动器。教师要把竞争意识带入课程,让学生自己去看、自己去体会、自己去评判。每周评出三个周最佳,大家把自己作品贴在教室的软墙壁上。每个学生都把所有作品看一遍,按照评判要求来评审。选出最好的三个。包括创意思维、设计表达效果、表达方式等。让学生自己看到自身不足之处,看到别人的长处。通过角色互换,学生从评审的角度来思考作品,无形中发挥其积极主观能动性。而且大家互相交流沟通,又增强了学生的荣誉感。这种模式既打破了常规教学的呆板,又能活跃课堂氛围,紧跟时跟脚步,获得学生的认同感。大大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

2.3深入研究,提高学生研究能力

有些学生对于产品的表现只是单一的临摹,没有真正的去对产品形态进行研究,导致后期3维建模制作的时候理解不了线条转变和结构转化之间的关系。掌握不了形体穿插结构。针对以上问题,教师要鼓励学生绘画之前的动手思考能力,主动表达产品。可以将现有产品给予学生拆解,了解产品的形态结构,摆脱图片的局限。达到真正理解产品形态、产品构造。改变机械的绘图方式。

2.4培养学生的设计逻辑思维能力

设计是理性思维和感性思维的结合表现。通过寻找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而非简单的艺术表现,因此整体的设计思维逻辑性很重要。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思考、去表现。并进行workshop主题性的工作坊。着重整个设计创作过程的思维逻辑。知道为什么而设计,设计什么,为谁而设计,如何使用,怎样使用,产品定位。让学生了解产品形态结构。

2.5实际案例研究教学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战教学可以训练学生的整个设计程序过程,从二维到三维的表现。教师引导学生从构思草图开始,到对产品结构的形态与材质方面都有一定的要求。三维表现时要参考二维的尺寸和材质。能够直观交代细节。为日后专业的学习和进入设计公司打下基础。要迎合市场需求。这样的设计才不会是象牙塔里的空谈。

3结语

随着设计的飞速发展,教学需要不停的改革,以来适应当代工业设计需求。对工业设计产品技法表现的教学改革尤为重要。笔者通过以上几点进行了改革,虽有些许成果,但仍有不足之处,还需要继续研究与探索加以实践,以摸索出更好的教学方式。

作者:唐亮 单位:广西师范大学设计学院

参考文献:

[1]秦波.浅谈工业设计专业产品表现技法课程教学改革[J].美术教育研究,2013(21).

[2]张恒国.马克笔工业产品设计表现技法[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3..

[3]艾森.产品设计手绘技法[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9.

篇9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1)35-0114-02

工业设计专业是一门新兴的复合型学科,它的发展是与当代工业化时代的蓬勃发展相辅相成的,是一门着重研究人――产品――环境――社会等关系的学科,最终培养的是具有工、文、理等多学科知识的复合型、应用型的高级专门人才。其中工程技术基础知识是该专业的主干学科课程,包括工程制图制图、机械原理、材料与工艺等学科。对工程技术的熟练掌握决定一个工业设计师能否运用新材料、新技术,设计出符合制造工艺等要求的、具有现实性和可行性新产品的重要因素。工程图是工程师和产品设计师沟通方案、表达设计思想的重要依据。运用工程图样来表达方案,是合格的工业设计师必备的重要能力之一。传统工程制图教学模式在一定程度上不能适应工业设计这一新兴专业教学要求,一项从教学思想到课程设置的教学改革已经势在必行。

一、因材施教,改善传统教学模式与工业设计专业教学要求的不适应性

现行的工业设计专业教学,根据院校特点及招生来源的不同,主要存在两种类型,即工科类教学模式和艺术类模式,两种模式各有优劣,也都存在着一定不足。而工程制图课程原本是由大机械类课程沿袭而来的一门工科课程,其课程改革首先就要使之既能符合工业设计的教学目标,又能适合学生本身的素质特征而因材施教。

1.理工科教学模式的改革

现行工程制图教学是以我国工科教学模式为主,采用了教师讲、学生听、填鸭式为主的教学方法。在思维训练方面,注重逻辑推理与抽象思维。在这种模式下培养的学生具备严谨作风和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理工类学生虽然比较适应此类教学模式,但对于设计学科的综合技能的要求来说,并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和灵感思维等发散性思维能力。合格的工业设计师应能够从美学的角度出发,结合大众的审美心理,赋予产品外观独特的形式美,这是一个艺术设计的过程。传统的制图课程并不注重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工程图样的美观性的训练,这对于培养合格的工业设计人员综合素质是有欠缺的。因此,可以增加轴测图等具有立体效果图形的的手绘练习,在树立空间想象力的同时也增加了手绘的体验,有利于综合能力的训练。

2.艺术类教学模式的改革

艺术类的教学模式沿袭了美术院校的教学方法,提倡学生的主动性,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教师只作系统的理论介绍,根据相关的原则举例说明,以视觉化的形象思维去引导学生思考问题,留出空间以供学生自主发挥。相形之下艺术类的学生具有更好的自主性和灵活性,但对于严谨的逻辑推理或许欠缺。加之艺术类考生缺乏高中数学学习经验,在学习工程制图时对平面图形与空间图形的一些线、面的推理和转换感到吃力,甚至滋生厌学情绪。在对艺术类学生的制图教学中,应当借助其小班上课的优势,通过少而精的图例讲解逐步树立学生的逻辑思维,适当削减机械类过难内容;通过在日常绘图练习中注重良好绘图习惯的培养,以期学生可以在潜移默化中养成自觉遵循国家标准对制图的规定的习惯,增强学生在绘图时的纪律感,一定程度上可以减轻该门课程带来的繁琐和乏味。

二、改革图形案例和教授模式

传统的图形案例多取自机械行业,并且教学目的是让学生学会绘制和阅读该行业的工程图样,一旦图样涉及的领域发生变化,学生往往不能够举一反三。对工业设计专业来说,绘制产品类工程图才是最终的学习目标,应对原有图形案例加以补充,增强其专业性和应用性。

1.传统机械制图图例分析

现行机械制图的图例多取自机械部件,如发动机、齿轮油泵等,这些图例最初是针对机械专业而设,大多复杂难懂。同时,这类立体的形体特征与产品设计所涉及的对象存在一定差距。我国目前的工业设计发展水平决定了工业设计的社会需求更多集中在服务型和情感化产品上,即与人们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产品。设计该类产品旨在为人类创造更好的生活而服务。因此机械图例的训练与产品设计的专业训练时所绘图形存在一定脱节。加之,传统的工程制图的学习,强调学习制图原理以及制图的表达方法,以学会能阅读、绘制题目所给图样为目标,不注重学生的自主设计和扩展图形绘制。因此旧有的图形案例的绘制练习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举一反三的能力。作为工业设计基础课程的工程制图教学,应与产品设计专业课相结合,加强重视工程制图学习专业性。

2.与产品设计结合的图形案例

补充与日常生活紧密相关的物品为基础展开作图训练,可以选取厨房小家电含孔洞的外壳、工具手柄、灯具等造型和功能相对简单的产品,对应制图方法即按照箱体类零件、轴套类零件、指支架类零件的制图规则来绘制。一方面使学生在制图学习过程中逐步明确工程制图对于产品设计的重要意义,另一方面掌握针对不同小产品自主绘制工程图的方法,以期为工业设计的后续学习奠定坚实基础。如对简单功能的电子产品进行设计,通过对产品的外观形体测绘、拆装分析而掌握关键数据,用图形正确表达产品的形体及尺寸关系,在此基础上设想可能的改进方法及重新构想该产品的方案,进行自主设计的创新训练。通过实际课题训练,使学生认识到制图是有效的图形表达方式,最终将用于产品设计。通过制图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的表达、分析、设计、制作、创新等综合能力得到提高。

3.组织建设新的教学环境

借鉴理工科实验的方法,组织建设机械组装实验室,将制图的学习从普通的教室扩延到更为多样的场所,在实验室中配备拆装、测量的各种设备,对日常搜集各类废弃日常用品进行拆卸、测量、绘制、装配等。在学生获得感性知识、树立空间想象力的同时,也训练了动手能力,这与工业设计的专业要求不谋而合。

三、多学科结合,提高综合应用水平

工业设计专业是一门结合了文、理、工多门学科知识的综合性学科,其课程的内容也是互相联系、相辅相成的,单门课程的教学可以和其它各门学科进行结合,将整个工业设计课程建设成为一个有机的系统。

1.计算机辅助设计学科

首先,发挥计算机虚拟建模技术的优势,帮助学生树立空间想象力。随着科技的进步,计算机虚拟模型发展出越来越强大丰富的功能,成为工程师、设计师及普通大众沟通方案和思想的得力助手,其中有二维制图软件AutoCAD、有三维建模软件Rhino、Pro/E等。三维建模软件的作用之一是帮助人们在脑海中建立立体造型,给人形象生动的感官印象。利用计算机进行三维建模,既可以辅助想象复杂立体的空间形状,也可以用以检验空间想象的正确性。因此,借助计算机辅助学习是较为高效的方法。

2.机械原理基础知识

在制图课程中适当增加初级机械原理知识,讲授简单零件、结构、机构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适当地了解机械初级知识,有助于学生了解所绘对象与对象之间的关系,这样可以更有助于理解形体本身构型原理和装配原理,最终使学生面对纷繁复杂的图样时,可以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绘制,达到比死记硬背更好的教学效果。

3.加强轴测图和手绘训练

突出设计专业特殊性,增加透视图、轴测图的绘图训练和立体设计的设计训练,同时强调徒手绘图能力。透视技法广泛运用在绘画、产品、建筑等多个艺术设计领域,主要用于效果图的制作中。轴测图运用在产品和建筑行业,具有立体感强和便于标注尺寸的双重优势。徒手绘制透视图和轴测图,一方面增强手绘能力、对美的感知和造型表达能力,另一方面帮助学生建立起立体形状和平面投影之间的桥梁,使逻辑推理能力和形象感知能力都得到锻炼,使工业设计综合能力的培养进程更稳定地向前推进。

4.立体设计的独特优势

立体设计是指根据平面投影图设计立体的形状,题型变化多样。它有别于传统制图的“由二补三”的题型,题目只给出一个或两个平面投影,让学生构思出立体,而这个立体的形状却不是唯一的,最后再画出它的最后一面或两面投影。这种训练方式从简单的立体着手,突出了设计的多样性和发散性,教学过程既能够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又增加了制图教学的趣味性。

综上所述,在现阶段的工程制图教学中,应当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因材施教,改进原有教学中过于僵化的模式。训练过程注重加强工程制图课程的专业性和应用性,以有助于学习效果的提高和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参考文献:

篇10

工业设计是对工业产品进行预想的开发设计和生产设计。是实现人——产品——环境的协调方式之一,它对工业产品的形态、色彩、材料、结构等各方面进行设计处理,使产品既具有使用功能,又能满足人们审美的精神需要。能让平面构成这一门设计基础课程为工业设计的本质奠定良好的素质基础。

1现有的教学特点

1.1教学对象的分析

工科学生思维方式普遍是注重逻辑思维和理性认识,思考问题、思维构成都比较冷静。发散思维不够,缺乏其创造力。在学习过程中,一部分学生没有美术基础一遇到动手绘制的课程就没有信心,产生畏惧感。作为专业教师,教学中应寻找适应他们的学习方法,根据平面构成教学的目的,在教学理念、模式、内容上认真研究、探索、改革以适应本专业的需要。不应该存有偏见,从狭隘的教育思路出发,认为他们缺少艺术细胞,无从教起。现代心理学认为科学逻辑的实证论与艺术的想象力并不矛盾。美国艺术心理学家阿恩海姆在《艺术与视觉》中强调:“一切知觉都包含着思维,一切推理都包含着直觉,一切观测中都包含着创造。”理科学生完全有可以塑造的形象思维的潜质。关键是应该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和模式去激发他们的创造思维,引导他们去思考。

其中也有不少学生对电脑设计有盲目崇拜,电脑万能的错误认识,从而轻视手绘课程的训练。专业教师应该在教学中做思想工作,上理论课程,让学生认识动手的重要性。

1.2教学现状的分析

我国的工艺美术教育是本世纪从国外引进,这种教学体系带有浓重的“现代主义”的舆论色彩,并表现出明显的滞后状态,几乎是“三大构成”一统天下。这种理性的国际主义风格的工业社会产物的教学体系,愈来愈表现出忽视具象造型,画面机械、冷酷。

填格式的构成形式一直沿用很久,让学生觉得平面构成就是画黑白格子的错误理解。近几年随着思想的开放,和国外交流频繁,以江南大学为先锋对艺术设计基础课程进行了一次大的革新。但由于工业设计在我国的历史不长,整个学科体系不健全、不完善,更不要说工业设计专业的基础体系了。我们从艺术设计的“三大构成”拿到工业设计专业上,平面构成需进行改革这是必然的,因为两个专业是有很大的不同。

2平面构成教学改革

2.1老师需要改变教学思想,采用更多的启发和激发式教学。

按照常规的教学就是老师在讲台上讲,学生在下面听,他们的学习过程就是模仿老师的风格,接受老师灌注知识的过程。我们老师必须从“以老师为本”改为“以学生为本”。工科学生与艺术生思维模式不同,他们所具备的创造力也会不同,只是看老师怎样去开发。在教学中教师在讲述基本理论后应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去发现和发挥自己的能力,学生思维过程中老师应认真观察其变化,及时为他们提供素材和意见。学生遇到问题时和他们一起思考,以合作的形式来完成作业,老师应是发现者、组织者、激发者、探索者。遇到少部分学生积极性上不来,或由于工科生自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够时,就应该采取激发式的手段将他们的能力挖掘出来。给他们布置大量的课题,而且需在短时期完成,强行激发他们去思考,并且能够作到快速反映。

2.2以手绘为主,强调让学生养成工细、干净的习惯。

由于现在电脑的普及,以后电脑在设计中应用较多,其二工科生对手绘天生的畏惧,有不少学生轻视和逃避手绘课程的训练。老师在开始就应该进行思想教育,让他们懂得手绘重要性。在整个教学中应该以手绘为主,加入少量的电脑,来解决工科生手绘能力偏低的问题。而且在教学中必须要求作业工整、细致、干净。刚开始工科生从来没裁过纸张,裁的纸就象老鼠咬过似的,在画复杂的图象时一般画完,画面就到处污渍,作业成了垃圾。需严格要求他们纸张边缘光滑,画面不许裁下进行装裱,一开始就画于纸张中间,画面和纸张都必须干净无污渍。刚开始可能一半都不能达到要求,但经过这样严格的训练他们都能够掌握,甚至比艺术生的能力要强。这样让学生接触设计的同时就养成良好的设计习惯,对以后的设计生涯会有很大的好处。

2.3不限制学生的绘画材料工具,养成对材料不断探索的良好习惯。

靳埭强先生说过:“我不会教你用工具,而是教你用工具去思考。”以前平面构成教学就是黑白两色,工具就是墨水和毛笔。现在工具的多样性,纸张的丰富程度以大大改善。我们老师在教学中不应墨守成规,要积极启发和调动学生尝试各种工具、纸张乃至各种物质,让学生养成对材料的探索和兴趣。使他们在探询材料所产生的效果中激发他们的思维,发现材料的美和不同材料所产生的效果美。比如有学生在做嗅觉感受转向视觉感受的课题时,将牙膏代替白色部分,让观赏者能在视觉享受的同时又有嗅觉的触动,使作品多角度的展现。

工业设计对工业产品的形态、色彩、材料、结构等各方面进行设计处理,使产品既具有使用功能,又能满足人们审美的精神需要。其中材料在工业设计中也是占着很重要的比重,所以要让他们养成学会去挖掘材料、组合材料的习惯。

2.4摆脱以前模式化训练,给予点、线、面新的形式和内容,还需加入体、空间的训练来适应专业的需求。

以前平面构成教学中对点、线、面的训练过于模式化,只讲机械式的构成,忽视具象造型,画面机械、冷酷。老师教学中应对点、线、面的概念有深入认识,启发学生发挥创造力给予点、线、面新的形式和内容。让画面不但是点、线、面的构成,又富有内涵,这样锻炼了学生的创造思维。再在数量上、画面的大小上进行变化,要求创意稿和正稿结合,使学生多角度进行思考。作业完成时还要上台讲述创意思想,训练思维及表达能力。

工业设计是空间性较强的专业,不能照搬艺术设计专业的平面构成教学模式,应该加入二维中体的表达训练,加强空间的练习。对各种体的表现、体与体的穿插、衔接、构成等表现,及各种体在空间中的变化练习,让学生对物体在空间上的变化、构成有比较系统的训练。

2.5通过对感性思维的表达,来训练他们的感性思维的能力。

设计是感性与理性的结合,工科生理性思维比重大,感性思维不够活跃。在教学过程中应加强感性思维训练。比如做一些视觉感受到视觉感受、听觉感受到视觉感受、嗅觉感受到视觉感受、触觉感受到视觉感受的专题训练课程,从而提高感性思维的能力。这种课题也是对点、线、面综合表达能力的一种强有力的体现,使他们能进一步认识平面构成的益处和作用。

以上的平面构成教学改革建议,在以往的教学实践中取得较好的效果,但还是有不成熟的地方,尤其是对于建立一个完善的适合的工业设计基础教学体系来说,还是远远不够的,不仅只是在平面构成这一门学科的改革,还应和其他老师、其他课程产生联动关系。

参考文献

[1]设计教育究竟如何进行[J]艺术与设计,2003,(46):99

[2]人文素质、全面能力及人格―访西安交通大学李乐山教授.产品设计[J]2003,(3):53-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