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08 15:39:03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内科学教学论文,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其中,学科教育理论实现在职教师理论素养的提高,学习本学科领域的教学理论、课程理论和学习理论;新课程模块针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教师提出的新要求而设计,旨在使教师领会新课程标准中蕴涵的课改理念,提升相应的学科教学设计能力,“新课程专题研究”环节依据新课程中增设的学科专题开设,帮助教师解决在新增学科内容方面带来的困难;学科教育研究是在职教师普遍感到困难的薄弱环节,也是制约教师专业发展的瓶颈问题,在经过大学阶段的专业学习以及多年教学实践的磨练后,这一环节的具体内容设计对有效教学将起到极大的专业提升和引领作用。
职后高师“学科教学论”的课程内容设置应遵循以下几条原则:贴近时代脉搏,体现新课程要求职后高师“学科教学论”的课程内容设置必须敏感于时代对课程培养目标的要求,也就是要“与时俱进”。在目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背景下,就是要关注新课程、反映新课程、体现新课程。关注学习者,突出职后特点任何课程设计如果脱离学习者的具体特点,都很难较好地实现课程内容的适切性。教师学习是成人学习的一种,既有成人学习的一般共性,又有教师学习的专业特性。因此,在课程内容选择、呈现方式、评价以及教与学的方式等诸多方面都应对此特点做出回应。重难攻坚,把握教师专业化发展薄弱环节职后学习作为教师继续教育诸多形式中的一种,必须依据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特点和规律,针对薄弱环节,设计、选择、实施学科教学论课程,把握教师职业发展进程中的关键要素,在课程内容选择和设计上,为教师的职后学习搭建适宜平台,很好地起到专业提升与引领作用。
在前面的论述中,我们针对职后社会需求的变化和教育对象的发展特征分析,设计了主要针对新课程和教师专业发展的课程内容体系,包括学科教育理论、新课程、学科教育研究共三个模块。在数学学科中,结合学科具体特点,设计各模块的具体内容如下:
1.1第一阶段利用角色模拟,用标准化病人,让学生体验临床诊疗场景。练习与患者沟通技巧和问诊查体能力。我国近年由于医患关系紧张、医疗纠纷的影响及患者的不配合,因医学生观摩病人引起的法律纠纷时有发生。患者认为隐私权受到损害,因此学生见习、实习时不配合,导致学生接触患者的畏惧感、动手能力和跟患者沟通交流问诊能力不足,临床技能操作水平相对降低,导致临床见习、实习教学质量普遍下降。同时也由于目前专科层次的临床医学见习教学多照搬以往本科的教学方法,以疾病为中心,主要目标就是对疾病的正确诊断,从而导致学生常出现由课堂初始进入临床的茫然,理论与实践不能很好的接轨。本研究教学以典型病例示教为主,狠抓基本技能的训练,学生可以反复练习、实践,提高问诊查体的基本能力。校内实训教学采用的是对聘用大一学生通过培训,挑选合格者为标准化病人。克服了以往临床教学或测验中难以找到具有针对性病例的问题。标准化病人可以根据需要使用,提高了测验的有效性。医学实习生在实习的过程中所接触到的病例有其局限化,而标准化病人的出现很好的解决了这一难题。根据需要,经过训练的标准化病人可以扮演任何一种病情,并将该病主要临床表现及特征展现在学生面前,拓宽了学生的眼界,加深了学生的知识深度。标准化病人可以作为评价者对受试对象做出更加合理、直观和人性化的评判。如学生的理论学习的能力、实践操作的能力、与病人沟通的能力、医德医风等等。这些内容都是在标准化病人与该实习生交谈的过程中得出的,更为客观和全面。标准化病人的缺点就是体征不会有阳性表现,结合学校的实训室的胸、腹部模拟人可以弥补这一不足,根据病情选择相应的体征,更好地锻炼学生的问诊查体能力。
1.1第二阶段利用PBL教学让学生拓宽思维,在可能的疾病内容中考虑分析,提出问题并加以解决。这可以让学生在运用中掌握知识点。内科学在基础医学课程和临床学科课程之间架起了桥梁。然而纵观现在医学生学习内科学的真实情况,学生多是死记硬背内科学书上的发病机制、诊断及治疗,并没有使之连成体系。这种现象的原因与学生以前所学知识有遗忘,而有限的课堂时间又不能一一讲解有关。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对此采取PBL方法,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导向,让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本研究根据教学进度选择适当临床病例资料,设置问题导入点,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以问题为基础,培养了学生将多种因素关联起来一起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时以疾病的一个症状为切入点,让学生纵向讨论可能的病因,逐步增加病例资料,让学生逐层分析,最后做出诊断,制定诊疗措施。学生主动的学习,查阅资料,分析病例,并且分组讨论分组汇报,在此过程以前所学知识,得到了巩固复习,通过分析运用,整个理论体系得以建立,提高了理论实践水平。
1.3第三阶段利用病例分析综合分析。经过第二阶段的练习,学生的能力得以提高,可以集中给予较复杂的病例,综合讨论分析,提出诊断和诊疗计划。同时对慢性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基层常见病,让学生依据所学知识制定健康指导。组织学生到社区或者老年活动中心等场所,让学生给患者进行实施健康教育,这种应用可以让学生检验自己的水平,增强知识的掌握程度,更好的掌握如何保健和预防慢性病,有利于基层卫生服务。校内实训授课通过三个阶段的培训,结合多种方式方法,将理论和临床实践在校内得以结合,弥补不能到医院见习的不足,更好的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融合了临床思维及医德等相关内容,并为医学生的临床实习和以后的临床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也使得学生将来能够成为新的医学模式的实践者和促进者。更好的提高专科临床学生的实践技能,培养临床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就业后在基层卫生服务中能更好更快的用得上,更好的服务于基层民众。
2OSCE考核
课文内容有主有次,叙述有详有略,这都由表现文章中心思想的需要而定。教学时如何处理,既要从课文着眼,也要针对学生实际。在课堂教学中,常常是单看叙述的详略来确定处的轻重,忽视了学生的实际。有些课文详写的部分,学生并不感到难懂,略加指点学生就能体会得不错。但是教师往往放不下,不避琐细地加以分析,学生觉得索然无味,所得也非常有限。对于文章略写的部分,又不联系课文的整体去细究,简单化地处理过去。与中心思想相关的内容搞不清楚,学生的体会也难得全面、深入。为了积极处理课文内容,教师应该从认真阅读课文,掌握各部分内容的联系入手。备课时教师应该理清楚课文有哪些内容,是怎样叙述的,与中心思想有什么联系。
下面对《飞夺泸定桥》这篇课文的内容,作个简单分析:这篇课文的内容可以分为四段。中间两段是主要的,是对飞夺泸定桥的整个过程的具体叙述。头尾两段是次要的,是对“飞夺”的作用与意义的简要说明。课文的中间两段各分两层。两层内容也有主次之分。对抢时间的关键性和攻天险的艰巨性,叙述虽不如具体经过那么详细,但是对突出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革命精神,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直接拿教师的理解去教学,还不能完全切合学生的实际。因为学生阅读理解课文跟教师有一定的差异。他们对课文的故事感兴趣。喜欢有具体情节的内容,其它的则不留意。要么粗粗一看,要么跳过去。由于不注意各部分内容的联系,对中心思想也就难得完整而明确的理解。这就要求教师在掌握了课文内容之后,再调换理解的角度,用心体会学的甘苦。
从学生角度来看《飞夺泸定桥》,抢时间与攻天险的具体经过富有吸引力。文章叙述得详细,文字并不难懂,自己阅读可以体会到英勇无畏的革命精神。其它内容一扫而过,不甚理解,更不能跟上述内容联系起来。对中心思想的理解就受到限制,学生佩服的行动,对于这行动产生的根源与意义却缺乏认识。
调换角度理解,教师与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的心沟通了,处理起来才能贴近学生的实际。《飞夺泸定桥》这篇课文,课堂上要抓好中间两段内容的理解。这是课文主要部分,具体表现中心思想的,也是学生感兴趣的。抓好了,学生才满足,才有收获。对这两段内容怎样处理,还要细致考虑。两段的前一层都偏重于问题的说明,意思含在词句中,间接地表现中心思想。学生阅读时又不留意,教学时应该加强指导。两段的后一层则相对地减少指导,以学生自学为主。这些内容具体,叙述也比较详细,直接表现中心思想,学生又感兴趣。他们不耐烦教师琐细的分析,希望独立地读一读。有了对抢时间的关键性和攻天险的艰巨性的明确理解,体会战斗行动时,学生就能够自觉联系肩负的任务和面临的困难。在深入领会中心思想的过程中,提高阅读能力,受到革命理想教育。
在课文中,直接表现中心思想的内容是主要的,也是作者详写的,这正是文章“强”的所在。间接表现中心思想的内容是次要的,也是作者略写的,这正是文章“弱”的地方。如果文章强的地方没有什么难懂的,教师可以减少指导,加强学生的自学。遇到文章弱的地方,学生理解有困难又妨碍了深入理解中心时,教师还要加强指导。这就是强者弱之,弱者强之。
这是把课文的实际与学生的实际结合起来,处理课文内容的一条思路。目的是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把深入阅读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二、抓住主线,开阔思路
在课堂上,常常是按内容叙述的先后顺序,把文章分成几段。逐段分析之后,总结中心思想。这样从文章的结构入手,是从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地处理课文内容的基本方法,但不是唯一的。
二、优化阅读教学结构,利用有限的教学资源
阅读教学主要包括三个环节:读前活动(pre-reading),读中活动(while-reading),读后活动(post-reading)。教师要清楚每个环节的目的,确定不同的教学方法,以优化阅读教学结构,让教学更加贴近学生,贴近文本,从而达到有效利用有限的课堂教学资源的目的,让学生在课堂上真正有所收获。
(一)读前活动(pre-reading)即新课的导入环节
此环节的主要目的在于激发学生阅读的主观意愿,调动学生参与阅读的主体性与主动性。为此我们要避免单刀直入的教学,而是要为学生设计新颖而巧妙的导入,以在最短的时间内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将学生带入阅读的最佳状态。如利用图片、电子白板等的直观导入,围绕学生所熟悉或感兴趣内容的谈话导入,贴近学生现实生活的生活导入。
(二)读中活动(while-reading)教学的主体部分
第一次阅读,让学生了解文章的大意,教师可以通过相应的问题来引导学生理清文章思路,获取详细的篇章信息,了解生疏的词汇、短语、结构等。第二次阅读,教师要提出细节性问题,引导学生展开认真的阅读与思考,进行充分的交流与讨论,以让学生深刻理解。此部分应以学生自主阅读与探究为主,辅以教师的启发性提问与诱导,让学生在阅读中了解文章信息。
(三)读后活动(post-reading)
此阶段侧重于语言形式的掌握、文章结构的分析以及文章意图层次的理解,对于学生的阅读来说是一次飞跃与提升。教师可以利用比较、图表等形式来展现文章结构,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脉络。然后根据文章内容来设计丰富的活动,如复述课文、角色扮演等,来加深学生的理解,在实践中提高学生的理解水平与运用能力。
三、增加语言实践量,延伸英语阅读空间
课堂阅读时间与素材有限,这并不能满足学生日益增长的阅读需求,我们要在立足课内,搞好课内阅读教学的同时,将阅读的空间延伸到课外,坚持“课内学方法,课外求发展”的教学理念,增大学生的阅读输入,让学生展开丰富的阅读实践,在阅读中来开阔学生视野,丰富学生见闻,这样学生才能更好地进行运用性输出,灵活运用,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与口语水平。
(一)精心选材课外阅读材料丰富
但并不是所有的材料都适合初中生阅读。我们要根据初中生的兴趣爱好与英语基础、认知水平来选择内容丰富、思想健康、难易相当的阅读材料,如《中学生辅导报》《二十一世纪报》和《英语漫画》等。这样才能满足学生的英语学习需求,让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得到潜移默化的思想教育,这样学生才能读得轻松、读得愉悦、读有所获,才能在不断的阅读中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增强学生有效阅读的信心。
(二)分层阅读教学
要向全体,就是重视学生间的差异,将学生视为具有鲜明个性的学习群体,这样才能促进实现学生个体富有个性化的发展和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在教学中我根据好中差不同层次的不同学习需求来布置不同的阅读材料,设计不同的阅读目标,如差生侧重于词汇量小、难度低的简单文章;优生侧重于词汇量大、有一定难度的文章;中等生介于两者之间。这样的分层阅读更能满足学生的不同阅读需求,让学生基于自身基础能够顺利完成。
可激发学生对中医临床课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是适合中医内科课程特点的教学方法。但是本方法对于任课教师要求较高,要求教师具备一定的临床资质及经验。教学内容要求按照教师专业划分设置。教师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选择典型病案并做出准确分析;对案例的选择要求难易适中、层次分明,既要保证与本次授课内容有极强的相关性,又要保证其临床症状和体征有较强的典型性,便于学生抓住要点。目前,我校案例式教学法的应用还存在一定的不足,病案多为教师个人收集、整理与分析,案例的体例、使用等均缺乏规范;案例库资源不足,案例质量参差不齐,缺乏统一的标准及更新、完善机制。以上因素限制了案例教学法在我校的广泛开展。
2项目教学法
项目教学法是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而进行的教学活动。因其能够有效地将某一教学项目的理论知识和实际技能结合起来,同时学生有独立制定计划并实施的机会,在一定时间范围内可以自行组织、安排自己的学习行为,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因此得到了欧美国家的普遍欢迎[4]。具体说,就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将相对独立的项目交给学生自己处理,从收集信息、设计方案、实施项目直至最终项目完成及评价都由学生负责,使学生通过实施一个具体的项目,了解、把握整个过程及每个环节的基本要求,由此而达到学习的效果及目的。中医内科学涉及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中药学和方剂学等基础课程内容。因此,中医内科学的课程中包含着丰富的“项目”资源。教学中可以将中医内科学的病症或具体证型作为一个个项目,将辨证分析和理法方药的内容作为下属的各项任务交给学生,学生在完成具体项目,达到对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及基本技能掌握学习的同时,还能将理论知识与临床实际紧密结合,从而使中医临床思维和能力得到培养。在项目研究的引领和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查阅文献,学生能够对中医内科学中的专题性内容进行较广泛深入的研究,拓展了知识面,提高了对中医基础知识综合应用的能力,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不仅有效巩固了课堂的理论教学内容,而且还能使学生扩展知识、开拓思路。经过这样的反复训练能使学生的临床技能得到有效培养,辨证论治水平和临床应用能力得到了切实提高。因此,项目教学法通过把研究性学习引入课堂,让学生感受到学好、运用好中医内科学知识的重要性,提高了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体现出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是适合中医内科学教学特点的有效教学方法。但目前,国内没有成熟的、系统的适合中医内科学进行项目教学法的教材,教师如要实施项目教学法,就需要在课前做大量准备,甚至要让学生重新熟悉教学方法,工作量巨大。在项目教学法下,教学内容知识体系不如传统教学直观、完整,对学生知识掌握程度难以量化考核。
3任务教学法
任务教学法是指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在课堂上完成任务,是一种强调“在做中学”(learningbydoing)的教学方法。任务教学法以任务组织设计教学,在任务的完成过程中,以参与体验、交流合作的学习方式发挥学习者自身的认知能力,调动他们自身现有的资源,在实践中认识应用,在“干”中学,在“用”中学,体现了较为先进的教学理念,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有效的教学方法[5]。在中医内科学教学过程中将学生分成小组,将教学内容设计成具体的任务,通过完成任务,给每位学生以充分展示个人能力的机会,真正体现“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同时强化团队合作精神,有利于培养合作及沟通能力,且对巩固专业知识、提高学习效率、增强解决问题的能力与思维能力均有益处,是培养全面中医人才的有效教学模式。在任务教学法中作为组织者和引导者的教师通过与学生共同讨论,也能从中获益,实现教学相长。任务教学法是以任务驱动的项目教学或案例教学,兼具项目教学法、案例教学法的优点。但任务的设计、实施缺乏规范,使该教学方法受到一定限制。
2CBL教学法的特点
CBL教学法是指运用精心选择的临床案例,通过教师积极引导和学生自主学习,使学生系统理解临床医学理论知识、掌握临床基本技能和逻辑思维方法的一种教学手段。CBL教学法的优点:(1)学生学习不是通过死记硬背,而是通过研究大量的案例来掌握疾病的特点和基础理论知识,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2)对教师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起到了教学相长的作用。(3)加强了各学科间的横向联系。(4)提高了学生语言表达能力、人际沟通能力。(5)培养了学生自我获取、融合贯通及学以致用的能力。CBL教学法的缺点:(1)所需师资、教学设备投入多,耗时也多。(2)目前缺乏专门的教材。(3)缺乏传统教学的系统性。综上所述,目前我国内科学教学仍主要采用LBL教学法,该方法最大的缺点就是重知识、轻能力,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始终处于被动状态,影响学生独立性的发挥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但该教学法具有知识传授量大,可从很大程度上缓解临床医学专业课程多,课时相对不足的矛盾。如何改变传统教学方法,实现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训练和加强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已成为现代医学教育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
PBL及CBL教学法均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突破了“教师主讲,学生主听”的传统授课模式,使学生由机械、被动的学习变为灵活主动的学习。PBL及CBL教学法提高了内科学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临床应用能力,但在实际教学中也发现一些问题,如病例的搜集和编写困难较大,而选择合适的病例并设计合理的问题是CBL教学法所面临的首要问题。此外,PBL和CBL自身也存在着一些缺陷,例如对于场地、设备、师资等硬件条件要求苛刻,实施过程耗时费力,教学课时严重不足等,也是我们目前无法单纯应用PBL和CBL教学法的原因。
选取2013年7月—2014年7月在我院心内科实习的护理学员50名,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学员分为观察组25名,对照组25名。两组学员在年龄、性别和学习成绩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教学方法
1.2.1教学内容及目标
护理实习生在心内科接受6周的实习。通过6周的学习,要掌握心内科常见疾病的临床表现、观察要点、常见症状的护理,以及常见急症的处理。两组学员第1周由科室总带教统一进行带教,主要复习心内科相关理论知识。
1.2.2对照组
实习第2周起,由科室带教老师对学员进行一对一带教,学员跟随教员在临床上对患者进行相关疾病的护理和观察病情。在临床实践过程中,由带教老师结合临床对学员进行心内科专科问题的讲解。实习第6周进行考核。
1.2.3观察组
实习第2周,由总带教统一带领学员熟悉心内科临床实践相关内容。第3周起进行案例分析的教学:①选择典型案例。结合心内科教学特点及长期的教学经验,由总带教选择科室常见的、典型的临床病例,进行整理和加工,比如选择具有典型的心绞痛症状的冠心病病例或者是典型的心肌梗死的病例。②教学与临床同步。总带教将病例和问题有计划的展示给学生,鼓励学生预先接触患者,进行采集病史、体格检查,直观的了解心绞痛的典型症状并与书本的理论结合。同时,进一步追踪病例,认真查阅资料,进而提出自己对案例的看法。③每日总结。学员根据病例每日向总带教汇报自行查阅资料的情况,动态护理评估的情况以及初步拟定的护理措施。并且提出自己在案例学习时遇到的问题请总带教解答。④案例汇报。通过2周的案例分析教学,学生从健康评估、临床表现、护理诊断和措施、健康教育等方面对心内科一个典型的冠心病患者进行病理汇报,要求以幻灯的形式展示。科室总带教通过学生的汇报了解学生掌握心内科知识的情况,同时进行总结评价。实习第6周进行考核。
1.2.4教学效果的评估和考核
①理论考核:考试实行统一命题,理论考试内容为心内科专科基础知识,均为100分。②护理技能考核:由院内、外相关专业护士长共同组成考核组,考核内容包括常规护理技能、心内科特殊护理技术。③案例分析考核:考核内容为心内科具体病例护理方案制订(需具体细化)。
1.2.5统计方法
应用SPSS10.0统计软件对两组成绩进行统计学分析,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
2结果
实习第6周对观察组学员共发放调查问卷25份,回收有效问卷25份,有效问卷回收率100%。
3讨论
3.1心内科护理教学特点
心内科教学内容繁多复杂、教学难度大,教学过程中存在着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差、综合利用知识不足等问题。我科室每年承担护理实习生的带教工作,除了培养学生拥有过硬的专科的理论知识外,还需培养学生敏捷的思维能力和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心内科对护理实习生的带教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3.2案例教学法更有利于培养实习护生的案例分析能力
案例教学法是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是以案例为基础的教学。由于在案例教学中,往往有现成的病例可供观摩,学生获得的信息更直观、更感性,也就更容易理解,对知识的把握更容易准确到位。学生面对1个案例,需要和患者进行沟通才能采集到有效的病例资料,进而考验了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和语言沟通能力。案例教学培养的人才是具有创造性、开拓性、临床实用性的人才。
3.3案例教学法更有利于培养实习护生的护理技能
在具体教学实施的过程中,我们结合心血管内科的自身的特点,摸索出一些自身的教学特点,比如:心房颤动的案例涉及到电复律(电除颤)操作,以往的集中式理论教学只将电除颤的流程填鸭式的授予学生,而在应对具体患者时对照组的学生对操作要领已经遗忘。观察组的学生通过对心房颤动案例的追踪学习,将临床上所见所闻与自己查阅到的知识结合,熟练掌握了电除颤这些特殊的心内科操作。对照组的护理技能成绩平均为(74.9±4.5)分;而观察组的成绩平均为(80.9±6.9)分。实习的目的是提高学生对临床护理问题的分析及处理能力,因此,案例教学法与护理实习教育的目的十分契合。
3.4案例教学法对于提升护生的理论成绩无明显效果
两组学生理论考试成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这是因为护理实习生在临床实习前已经掌握了护理学和相关疾病的理论基础知识,传统的教学模式暴露出的只是学生过分依赖于教师的教授,操作能力差、临床决策能力弱等问题。因此,在临床教学中,教师并不能将单纯的理论考试成绩作为衡量教学成果的标准,理论考试的成绩只能说明学生对理论知识的记忆能力。但理论考试在临床的教学中也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有助于检验学生对理论知识学习的自觉性。
3.5案例教学法广受实习护生的认可
84%的学生对案例教学法感兴趣。他们认为,案例分析会激发学习的动力,从原来的被动接受知识到现在的主动接受知识,学习的主动性和热情大大的提高,认为这种教学方法对解决临床实践问题起到了很好的作用。许多学生一致反映对自己的学习有更多的主动权,自主地挖掘所需的知识点,有针对性地开展学习。另外,还增强了他们语言沟通的能力和团队的合作能力,临床护理操作技能也有所提升。
1.2考核方法理论考试:每个系统讲完由授课教师根据所讲内容出考试题,题型包括名词解释、填空、选择、问答题,为防止讲课老师对阅卷评分的影响,由非授课老师阅卷。对两组学生的考试成绩进行对比分析。问卷调查:最后分别对易位式教学法和传统讲授法进行无记名问卷调查,从课堂气氛、知识掌握程度、表达能力培养情况等多个方面设计调查问卷,共提出有代表性的问题10个,每个问题的答案以5分制计分,最低为1分,最高为5分。
1.3统计学分析应用SPSS14.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所获数据采用t检验。
2结果
2.1学习内容理论考试比较首先我们把1、2班(共116人)作为实验组,采用易位式教学法,呼吸系统考试成绩为(92.5±10.51)分,循环系统考试成绩为(94.2±12.33)分;3、4班(共112人)作为对照组,采用传统讲授式教学法,呼吸系统考试成绩为(86.2±11.12)分,循环系统考试成绩为(85.5±10.21)分,每个系统考试成绩实验组均好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我们再把3、4班(共112人)作为实验组,采用易位式教学法,消化系统考试成绩为(93.8±11.55)分,泌尿系统为(93.78±11.81)分;1、2班(共116人)作为对照组,采用传统讲授式教学法,消化系统考试成绩为(88.2±10.97)分,泌尿系统为(86.95±11.28)分。两组考试成绩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最后我们把两组所有成绩汇总进行比较,仍是实验组明显好于对照组。
2.2问卷调查结果比较从问卷调查的结果可以看出,实验组学生自学能力培养、课堂气氛知识掌握程度、学习效率、满意程度等多方面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3讨论
内科学是学生在经过基础医学学习后开设的课程,是内科医师职业岗位的完整体现,并是专业其他核心课程学习的基础,是医学院校终端课程。系统学习内科学,打好内科学的基础,熟悉医患沟通的方法和技巧,训练与领会诊断、防治疾病的临床思路,对于今后无论做哪一科医师都是十分重要的,因此,这门课学习的好坏对医学生以后的临床工作有着深远的影响。而内科学所涉及的科目及内容繁多而且复杂,无论是教师“教”还是学生’学”都有一定的难度。目前,课堂教学仍然是我国大学生获取知识的一个最重要手段,其教学方法使用的是否恰当,将直接影响到教学的质量.影响到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掌握及对学习的热情。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曾应用过传统讲授法、案例教学法、角色扮演法、分层教学法、床边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通过各种教学方法的相互渗透,有机地融合在内科学教学实践中,以求提高教学效果。师生易位教学法是近我们正在尝试应用的教学方法,要顺利地实施师生易位教学法,必须先制定好详细的教学计划。在教学计划中明确标出哪些部分采用师生易位教学法,哪些部分采用教师授课的方法。
另外,根据留学生的学习特点,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加强师生互动,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其中针对A类和B类学生,在课程任务讲授结束之后,建议预留一定的学时,采用PBL(Problem-BasedLearning,PBL)教学。其教学模式为:提出问题—寻找答案—分组讨论—总结点评。PBL教学以学生为中心,以问题为导向,以塑造学生的独立自主性,培养创新力和理解获取新知识、有效运用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为教学目标[1]。因该两类学生掌握知识全面,具备一定综合分析能力,故有条件实施PBL教学。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PBL教学模式使学生从传统教学中的“教什么,会什么”转变为让学生“学什么,怎么学”。毕竟留学生学成回国后,脱离中医大环境,遇到问题只能自行解决。通过PBL教学,可以使受教育者终生受益。
2采用模拟实习促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选择我校2012级护理学专业专科1班~4班127名学生为研究对象,其中,女121人,男6人,年龄19岁~20岁,均为普通高考招录的学生。将1班和2班的68人设为试验组,3班和4班59人设为对照组。
1.2方法
所有学生均由3名相同的教师同期进行分段教学,均选用科学出版社出版的第2版《内科护理学》案例版教材,并均使用多媒体教学。对照组根据教学大纲和授课计划采用传统教学方法,包括讲授、示教等。试验组在讲授的基础上,部分主要疾病采用案例教学法。具体实施方法如下。
1.2.1案例选择
我校《内科护理学》开设于第2学年第3学期和第4学期,共122学时,其中理论98学时,实验及临床见习24学时。因为学时的限制,在各系统疾病中选择2个或3个重点疾病作为教学案例。教学中精心准备临床病历资料,并拟定需要解决的具体问题及思考题。拟定的问题要有一定的启发性和诱导性,有利于病例讨论、深化所学知识、经历解决问题的系统过程。病例的选择可以是单一的典型病例,也可是综合病例,如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肺源性心脏病并发呼吸衰竭、糖尿病并发酮症酸中毒、原发性高血压与冠心病等。
1.2.2实施方法
①课前。课前2周,任课老师准备好相关案例及问题,课前1周通知学生分组,每班4组,每组7人或8人,以组为单位根据案例思考并对提出的问题进行思考。②课中。在讲授疾病之前引用案例导入或在基本知识介绍后插入案例教学。首先,学生根据所提供的病例资料进行分组讨论,围绕该病例的初步临床诊断,包括分析诊断依据或提出进一步的检查项目,并根据病历资料分析其现存的和潜在的护理诊断,学生再提出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及健康教育内容。其次,每组推举1名学生代表发言,阐述各组的观点和思路,其他成员进行适当的补充。最后,由教师进行归纳讲评,完整准确地概括知识要点,帮助学生抓住重点,补充遗漏之处,分析错误原因,使所学的知识完整确切。③课后。要求学生把本次课程的案例分析进行整理,每个学期对本学期的案例教学方法的教学进行总结,提出问题并且解决问题,为今后类似的教学奠定基础。
1.3效果评价课程结束后,调查两组学生对教学的满意度,并比较两组学生的考试成绩。
2讨论
2.1案例教学法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内科护理学》课程开设于第3学期和第4学期,此时学生已掌握专业基础知识如人体解剖、病理生理、护理学导论、健康评估、护理心理学等,为案例教学的开展奠定了基础。调查显示,试验组64.7%的学生认为有利于口头表达能力的提高,而对照组仅为15.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案例教学法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动力,案例教学将临床常见问题及重点难点问题带入课堂,缩短了理论与现实的差距,使学生产生探究问题的冲动并努力解决问题。同时,案例教学要求学生像教师一样展示自我,不仅可提高学生口头表达能力,还有利于锻炼学生心理素质,加强学生之间的团队合作以及师生合作,适应今后护理临床工作的需要。调查结果显示,试验组91.2%的学生认为案例教学法有利于提高学习兴趣,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案例教学法有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
在讨论过程中学生通过获取他人的信息或经验,在教师的参与下,最后达成共识。促使学生从正反、纵横等多方面进行多向思维,培养了分析、辨别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多角度、多层次去分析研究问题的实质,最终推理、归纳出自己的论点,这有利于培养护生的创新思维。此外,教师的评价不仅有鉴定作用,还有导向和激励功能,进一步激励了学生的创新思维意识。调查结果显示,病例教学中有82.4%学员认为有利于创新思维的发展,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4案例教学法有利于学生知识的应用
开展案例教学,使课本上枯燥的知识变成活生生的事实,形象生动,易于理解,记忆深刻。调查结果显示,试验组94.1%的学生认为有利于知识的应用,且试验组学生的考试成绩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差异统计学意(P<0.05),说明案例教学法能有效地缩短理论与临床的距离,有利于知识的综合应用。
2.5案例教学法有利于促进教师拓宽知识面
案例教学过程中采用问答法,环环紧扣,层层解析,步步推进,启发诱导,实际上,问答法是一种探讨和辩论教学方法,即不直接向学生传授各种具体知识,而是通过问答、交谈、争辩、诱导或暗示,把学生导向预定的结论。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在实施过程中教师需不断观察学生在学习中的表现,充分调动每位学生的积极性;同时要应用适当的教学技巧,活跃课堂气氛,促进教学双方的沟通;最后还要思考学生提出的不同问题,按教学大纲的要求进行归纳总结。所以,教师要不断拓宽自己的知识面,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和组织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