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期刊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美术课程教学总结模板(10篇)

时间:2023-03-08 15:39:25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美术课程教学总结,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美术课程教学总结

篇1

美术课程是高中重点综合课程,是对学生审美素养审美情趣进行有效培养的重要内容。从新课程标准对高中美术课程的要求来看又上到了一个新的台阶,但是就目前高中美术课程的开展现状来说,依然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新课程标准下高中美术课程教学现状分析

从前文内容论述中,我们对高中美术课程教学的重要性已经有了大致的了解,它不仅是对学生美术能力进行有效培养的课程,同时也是高中阶段课程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甚至有些学生最终的美术成绩会成为高考的主要组成。但是从现阶段高中美术课程教学开展的现状来看,似乎还存在一系列问题亟待解决。

(一)重视程度不够

随着课程教育改革的发展,美术课程教育改革已经开展又一段时间了,但是从目前开展的实际情况来看,效果似乎不太明显,有的高中甚至取消了美术课程。通过上文论述,我们可以看到,高中美术课程教学直接关系着学生今后个人修养的形成以及个人能力的综合发展,但是从现阶段美术课程教学的开展现状来看,教师通常较为注重语数外等高考重点科目,而对美术此类综合课程教学的重视程度却远远不够。

(二)教学方式急需改进

除了重视程度不够的问题之外,目前高中美术课程教学还存在的一个较为严重的问题就是教学方式过于死板的问题。美术课程作为艺术类教学的重要分支,对学生的创作灵感等方面要求较高,因此,在美术课程教学过程中,除了对学生进行课程内容教学之外,还应从艺术灵感培养以及综合素质教育促进等方面转变教学方式,提高学生对美术课程教学的感知力,从根本上引发学生对美术教学的共鸣,从而提高高中美术课程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三)教师素质有待提高

新课程标准条件下,除了对学生综合素质要求的提高之外,同时对教师的专业素质及综合能力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在传统高中美术课程教学中,教师仅需要掌握一般的教学技巧,结合美术课程教学的具体任务,展开理论教学即可;课程教育改革及素质教育理念下,仅仅依靠教学设计环节展开课程教学已经难以达到市场发展对学生综合能力素养的要求。因此,在这一趋势下,教师除了掌握基本的教学理念之外,还应着力提升自身的专业素质。

二、新课程条件下高中美术课程开展的有效措施及策略

从前文内容论述中,我们已经大致了解到课程教育改革背景对高中美术课程的具体要求及美术课程教学的基本现状,针对目前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要想有效提高高中美术课程教学的质量及效率,完成课改的具体要求,建议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积极展开高中美术课程教学。

(一)加大宣传,提高全校对美术课程的重视程度

针对现阶段高中美术课程教学中重视程度不足的问题,建议可以从学校及教师两个方面来开展具体的工作。作为学校方面来说,应加大对美术课程重要性的宣传,结合课程教育改革的具体标准,对教师的教学理念及学生的学习态度进行正确有效的引导;作为美术教育工作者来说,应从学生个人发展的角度入手,对课程教育的要求进行深入的理解和认识,再将新课程标准的具体内容与美术课程教学的具体步骤结合起来,争取达成二者的统一。

(二)教学方式的创新和转变

学生的参与积极性是直接影响美术课程教学质量的因素,因此,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师除了对课程教学引起足够的重视之外,还应对课程教学方式进行合理的转变和和创新。在高中美术课程教学中,一章课程内容对应的是要达成的课程教学目标,教师在进行具体的教学设计之前,首先需要对课程目标进行掌握,其次再从学生的角度对教学环节进行有效设计,充分应用合作教学及命题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团队意识及合作意识的基础上,尽最大可能为学生创造有利的发展空间。在高中美术课程教学中,教师还应对多媒体教学模式进行有效利用,合理展开鉴赏课程,综合提高学生的审美感受及对美的感应力。除此之外,教师还应利用多媒体软件对一些创作手法进行示范教学。

(三)教师专业素质的有效提高

众所周知,教育工作者是所有课程教学中的重要组织者及引导者,课程教育改革条件下的高中美术课程教学,除了对教学方式进行合理转变,激发学生对课程的重视程度和参与程度之外,还应从教师素质入手,加强对美术教育队伍专业素质及专业技能的培训,其具体途径有以下两条:首先,作为学校来说,还应从课程具体要求的角度出发,定期开展对美术教师的技能培训课程,不断完善美术教师的专业素质及教学功底。除此之外,在具体教学过程中,还应进行不定时的课程抽查,提高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和自觉性;作为教师自己来说,除了完成学校安排的培训内容之外,还应自觉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通过教学实践,对自身的能力和素质进行不断提升,从而保证美术课程教学质量与效率,满足课程教育改革及素质教育理念的具体要求。

三、总结

高中美术课程是对学生综合素质及综合能力进行有效培养的重点课程,同时也是新课标条件背景下的重要改革对象,直接关系着学生今后个人修养的形成以及个人能力的综合发展,其教学质量的有效提高,会很大程度影响到学生今后个人修养的形成以及个人能力的综合发展。针对现阶段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重视程度不够、教学方式死板、教师专业素质有待提升等问题,建议今后课程教学的有效开展,可以从教师思想观念转变、教学方式方法创新,综合提高课程重视程度等方面入手,为高中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提升创造足够的条件和基础,同时也为高中课程教育改革的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和努力。

参考文献:

[1]王妮. 新课标下高中美术教学现状及对策分析[J]. 内江科技,2012,08:205-206.

[2]王世霞. 新课标下高中美术教育现状及其在素质教育中的价值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2.

篇2

《园林美术》是风景园林专业最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其实践性较强,由于学生没有系统的美术基础,因此普遍觉得难度高,如何从提高学生的美术造型基础学习的兴趣,以提高教学质量,是教师一直探索的课题,根据农林院校的实际特点,围绕如何将教学理念切实地转化为教学行为,以风景园林为方向开展面向园林专业的园林美术课程教学改革和实践。

一、面向园林的园林美术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中国园林教育的任务是大量培养园林设计师,在园林设计、园林美术基础课程教学团队的建设过程中,探索出:园林背景+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的教学新模式,从学生想学什么,怎么样能学好的角度出发解决教师怎么教的问题,进而提高教学质量进行了教学改革和实践。

1.园林美术课程教学内容改革

园林美术课程教学内容主要围绕描绘园林景观的教学需要依次展开,包括:园林素描、园林速写、装饰色彩、园林景观手绘等四个主要教学环节。为适应社会需求,提高学生实践能力,本课程知识模块采取取长补短、技能复杂程度逐渐增加的原则。

“园林素描、速写”以风景园林为主要描绘对象,从简单风景写生开始,由简入繁地过渡到复杂景观园林铅笔素描、速写。此教学环节主要解决以下几个问题:培养学生科学而正确的观察方法;掌握一定的美术基础理论和园林设计基本的造型技法;体现速写线条所形成的点线面的长短虚实、疏密节奏的变化规律;提高对特定场景快速而概括的主观处理能力;培养对景观结构体面转折的理解与设计表现能力。

“装饰色彩”运用装饰色彩基本规律知识,从小画幅的园林装饰色彩练习开始,逐步掌握色彩基本关系的设计表现和对色彩基本技法的深入研究。在这一教学环节,在培养装饰色彩修养的同时,进一步强调设计画面色彩整体关系在“基本装饰层面”上的控制能力的培养,为园林景观设计手绘的教学奠定相应的装饰色彩学方面的理论基础和技法保障。

“园林景观手绘”教学是对前面三个教学环节的总结和整合,以不同场景氛围的园林景观为主要描绘设计对象。采用铅笔、钢笔线条和设计色彩装饰块面相互结合的形式,强调对画面整体性色调的把握。教学环节紧扣园林设计专业课程的需要,不断提高画面基本设计色彩的主观性的概括处理能力,以简洁而快速地强化对美术基础与园林设计专业之间在审美和技法方面内在联系的认识,切实为园林景观设计专业教学提供具有园林专业特色的重要美术基础。

2.园林美术课程教学方法改革

围绕着园林美术设计专业课程的需要,教学改革主要采用了“四步教学法”进行实施,其主要内容基本如下:

(1)示范讲解——范图分析与课堂示范相结合

在各教学环节的课堂讲解中,着重针对具有代表性的范图联系园林手绘甚至园林专业设计的需要,就构图造型、结构透视、空间层次、表现技法等方面进行细致的分析比较,以使学生有一个相对感性而明确的阶段性的学习目标。教学中的范图分析讲解显示了极为显性的启发意义,为学生分析理解和认知优秀作品提供了感性化的参考标准。

(2)技法步骤——技法步骤与教师经验相对应

技法基础是保持学习兴趣和画好一幅画的重要保障,技法步骤知识是课堂理论讲解和作业讲评中的重要内容之一。课堂内外,在不遗余力地阐述和分析技法步骤理论知识的同时,对于部分环节的讲解,教师要及时结合自身的作画经验对应比较、细致阐述,以切身感受引导学生正确地认识和理解理论上的技法步骤,积极地影响学生的思维方式,丰富学生认识和理解的途径,为园林美术课程的学习进一步在基本技法上提供了支持和保障。

(3)读画摹写——模仿探索与研读分析相印证

本环节主要由学生作为课内与课外作业进行独立完成,作为教师则针对学生摹写作业给予一定的启发性评语。在示范讲解后,学生已基本掌握了相关的基础理论和正确的观察方法,在此基础上,教师要求学生运用已知的理论知识深入而全面地针对自己选定的范图研读分析,教师强调了对于铅笔、钢笔线条和色彩块面之间组合关系的研读分析与模仿探索,强调了对于园林素描和色彩结合互生的练习与体验。

(4)景观实践——实践写生和学生专业相联系

实践写生是检验或深入认识自身美术基础理论和基本技法的重要方式,是基础美术教学的主要形式。教师在每个教学环节的课堂讲解之后,随即进行相应的实践写生教学。教师要求课堂内外的作业做到同步化,课堂写生和课外摹写之间的比照对应、取长补短,现场感受和摹写经验的对应思考,保障了学生学习效率的事半功倍。

二、园林美术课程的教学效果

风景园林专业的快速发展给园林美术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的园林景观设计人才是对风景园林专业教育永远的挑战[1]。几年来的园林美术教学实践总结,在教学内容、教学形式、教学进度、教学效果等方面,显示了园林美术专业性特色,加强了园林专业美术基础教学与专业设计教学之间的内在联系,优化了园林美术作为园林专业基础课程的教学形式,和谐了教学过程的教与学的基本关系[2]。园林美术教学满足了园林专业设计课程的需要,尤其为更好地完成设计课程的徒手绘制设计图表现能力奠定了重要的美术基础,为学生毕业后的园林设计事业发展奠定了切合实际需要的工作基础。

基金项目: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1年校级教改项目,项目编号:JY1102049

[参考文献]

篇3

新课标要求初中美术教学积极发挥教师的作用,形成更加统一的课堂教学环境。因此,针对中学美术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需充分发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引导作用,摆脱早期教学模式存在的不足,为中学生创造更加优越的学习平台。

一、初中美术教学现状

美术是文化知识学习不可缺少的内容,学习美术具有多方面的文化价值。受到课程知识体系的影响,初中生对美术课学习缺少兴趣,造成思想认知及学习实践方面的问题。从初中教学可持续发展角度考虑,必须回顾美术课堂教学中存在的种种问题,才能为教学改革提供有效的指导意见。

1.观念不足。

当前,初中学校把教学重点放在语、数、外等重点课程教学中,对美术课程教学缺少足够的思想重视,这种落后的思想观念必然误导教学活动。例如,教师作为美术课程教学的组织者,其对美术课教学不予重视;无法引入先进的课程教学理念,为学生打造高效课堂;影响实际教学活动的执行流程,影响学生参与美术课堂的学习兴趣。

2.实践不足。

课堂教学是学生接触美术知识的主要平台,教学实践依旧存在不同的认知误区,这与教师选择的教学题材、教学方法等存在密切关系。在传统教学观念的束缚下,教师授课主要采用“讲解为主,问答为辅”的方式,学生大部分时间都在倾听教师。一方面,教师占据课堂主体地位,大部分时间用于教师讲解、描述,另一方面,学生并没有过多机会与教师互相交流,教学主体地位缺失,不利于教学水平提升。

3.专业不足。

我国义务教育阶段的美术教育还有一些不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地方,如课程综合性和多样性不足;过于强调学科中心,过于关注美术专业知识和技能;在一定程度上脱离学生的生活经验,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必须通过课程改革,促进美术教育在我国基础教育体系中发挥更积极的作用,为国家培养全面发展的现代公民。

二、教师在美术课堂教学引导中的作用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是一切课堂教学活动的引导者,教师个人表现对课堂教学质量有很大的影响。新时期中学美术课堂教学突出教师的引导作用,要求学生尊重教师在课堂中的协调作用,努力发挥教师对课堂活动的主导功能。笔者认为,教师在初中美术课堂中的作用具有多样性,主要表现包括:

1.宣传作用。

美术课程能陶冶学生的高尚情操,提高审美能力,增强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及责任感。教师作为课程教学的执行者,可以通过课堂讲解美术知识的形式,向中学生介绍、宣传美术课程,使其对课堂学习活动产生浓厚的兴趣。课堂是学生接触文化知识的主要平台,宣传美术是弘扬中国传统艺术的方法,并培养他们尊重和保护自然环境的态度及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与能力。

2.思想作用。

美术是人类文化最早和最重要的载体之一,运用美术形式传递情感和思想是整个人类历史中的一种重要文化行为。“艺术思想”是当代学生缺乏的人文情操,转变课程学习思想是初中生全面发展的基本要求。教师在美术课堂中具有“思想标杆”的作用,利用个人对美术课程的认识、分析,把课程知识精华传授给学生,从思想上引导学生感受美术的艺术氛围,进而增强学生的艺术意识。

3.教学作用。

美术课程更多地让学生接触实际事物和具体环境,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感知能力,从而向思维提供丰富的营养。教学是教师课堂作用的核心表现,也是重点工作,可从多个方面为学生提供美术学习方面的帮助。一方面,教师要根据美术教材设计课堂教案,编写相关授课流程,另一方面,教师对学生在课后提供专业辅导,带领学生深入理解美术教材,巩固所学新旧知识。

4.改革作用。

艺术改革时代,创新精神是社会成员最重要的心理品质之一。美术教学过程的情趣性、表现活动的自由性和评价标准的多样性,提供了创造活动最适宜的环境。教师根据个人长期研究的课程对象,把先进的美术理论知识用于课堂,让学生体会到美术对艺术领域的重要性,改变过去对美术产生的不正确看法。例如,将新课标执行于美术课堂,教师起到了教学改革的带头作用,创造了更加新型的课堂模式。

5.主导作用。

尊重和保护人的主体性是现代社会的基本特征,美术教学课堂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一切教学活动围绕学生开展。教师是美术课的引导者,通过教师教学可以彰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并且引导其学习更多美术知识。例如,课堂对美术学习内容和方式的选择,必然注重学生个性的影响,美术课程是最尊重学生个性的课程之一,这些都依赖于教师课堂主导作用的发挥。

三、发挥教师课堂引导作用的综合对策

新课标有利于教师教学理念的更新,有利于教学方式的转变,倡导灵活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和方法,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造必要的前提。但是,对照新课标提出的新要求,可以发现初中美术课教学面临一些问题,“教学误区”现象普遍存在而影响教学质量。

1.创造机会。

在教学中,应当遵循审美规律,多给予学生感悟艺术作品的机会,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进行比较。“互动教学”是美术课堂急需倡导的一种方式,搭建平台促进师生之间的沟通交流,对美术课程知识形成共同认识,这将有助于教学工作的开展。此外,当学生对美术知识存在疑惑时,教师要提供表达机会,让学生“敢于思考、敢于提问、敢于交流”,这些都是活跃课堂氛围的可行性方法。

2.创设情境。

教师要积极为学生营造有利于培养创新精神的学习环境,通过思考、讨论、对话等活动,引导学生在美术创作活动中,创造性地运用美术语言。美术教学要创设一定的文化情境,增加文化含量,使学生通过美术学习,加深对文化和历史的认识,加深对艺术社会作用的认识,树立正确的文化价值观,涵养人文精神。从备课环节开始,教师应考虑课堂情境要求,设计符合中学生心理的教学流程。

4.注重考评。

初中生美术知识考评依旧是“分数”标准,按照考试成绩衡量学生的学习水平,考试分数固然是美术课程评价的核心标准,但不是唯一标准。“为了考试而学习”,这与教育考核要求是相违背的。未来我国教育体制逐步走向开放性,美术教学活动应当坚持考评制度的多样性,通过学生日常学习状况的综合考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避免硬性指标考核产生的误导作用。

近年来,教育部门为了强化初中美术课教学活动,积极颁布了新课程标准作为教学准则,为教师提供了更加标准化的教学指导。美术是现代艺术体系的主要构成部分,从小培养美术知识对中学生全面发展具有深远意义。教师是课堂教学活动的引导者,任何一门学科教育必须由专业教师带领学生学习,才能获得更加理想的教学成效。

参考文献:

[1]高青友.浅谈新课程理念下美术教学激趣艺术[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2012(10).

篇4

1 高职院校美术课程现状

我国高职院校美术教学起步较晚,美术体系不完善,各项内容设置存在非常多的问题。尤其是在教学理念、教学方式、教学价值取向等方面,教师没有形成层次化内容,缺乏系统模式,整体教学水平受限较为严重。

(1)缺乏美术素养的培养。高职院校美术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只注重对学生美术专业知识进行提升,不注重从学生自身发展着手,没有将学生放在教学的主体,导致学生的教学效果受到非常严重的限制。教师没有充分认识到艺术情感对艺术价值发挥的重要性,只让学生掌握单纯的美术技能,这种技能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发展及美术素养培养,造成学生艺术价值创造效果大打折扣,导致审美培养受到抑制。

(2)课程内容单一、枯燥。高职院校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讲、学生学”是最为普遍的形式。教师将课本中的内容“满堂灌”到学生学习中,不注重调动学生学习兴趣,造成在繁重的美术学习任务中学习积极性受到挫伤,学习兴趣日渐低下。

(3)教学价值取向不明确。许多高职院校将培养学生美术技能、美术知识、美术功底作为教学的主要内容,这种教学价值取向违背了高职美术教学大纲中对学生美术素质的需求,与教学大纲价值体系内容背离。我国美术教学大纲要求将学生对艺术美的感知、认识作为教学重点,以培养美术修养为主,提升美工技能为辅,提升学生美术学习成效。

2 美术课程教学模式构建目标

高职院校教育与高校教育存在性质上的差异,该教育主要是为了通过职业教学服务于学生职业岗位,确保学生能够掌握职业基本技能,顺利就业。因此,在美术课程设计的过程中,高职院校要首先突出美术教学的实用性和实践性。院校要注重对课程结构的重组,依照职业发展需求及时更新美术教学内容,构建技术型课程体系,保证教学内容与当前社会形势相结合,提升学生美术课程学习的价值。其次,院校要对自身结构体系进行优化,依照“精简、融合、增设”三方面规范,将教学内容与培养学生美术价值结合在一起,从美术艺术方面提升学生各项能力。再次,院校要依照美术课程的独特性,突出专业中的职业定向性,保证学生能够在获取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提升自身艺术创造价值,要增强课程的灵活性,保证学生与社会用人良好对接。最后,院校要不断依据企业需求,实施院校联合调整,由专业人员定制“订单”式培养方式,保证人才高效输出。

3 高职院校美术课程教学模式构建

(1)单科分段式教学模式构建。单科分段式教学模式构建主要指固定的职业需求及岗位需求下设置美术课程教学内容,实施课程编制、分段,实施阶段性教学及阶段性评估。在上述模式构建过程中,教师可以将美术课程分为三阶段: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实践课。基础课时主要实施美术基础知识教学,对美术元素、美术欣赏、美术绘画三方面基础知识进行讲解,保证学生具备美术绘画技能、美术欣赏技能;专业基础课教学时要对构图学、透视学、摄影、素描、油画等知识进行强化,保证学生认识各项美术技能,提升对美术的认识;专业实践课阶段要深入CAD、3DMAX、平面动画设计等教学知识,设计实践学习,让学生能够在实践中提升对上述技能软件、美术设计的认识、应用,提升学生职业技能及美学艺术素养。

(2)核心阶梯课程模式构建。核心阶梯模式要将专业性、综合性、职业性放在模式构建的第一位,将学生发展作为构建的主要方向,保证学生能够由浅到深、由易到难、由泛到精地学习高职美术知识、技能。核心阶梯课程模式需要采取综合理论模式,将职业培养需求、高职美术要求、美学艺术需求结合在一起,从专业知识、基础知识、文化知识、美学意识、价值意识五方面完善系统学科。通过核心阶梯课程模式,教师可以有效改善学生对高职院校美术教学的认识,激发学生高职美术教学学习效果,对学生美术能力培养、艺术价值欣赏、美术技术应用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核心阶梯课程模式构建时要:1)创造阶梯教学目标,针对高职院校美术学生现状及水平,形成层次化教学目标,保证在学生能力技术基础上实施个性化教育,提升美术教学的合理性。2)依照教学方向和教学目标,设立高职院校美术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创意。例如,在实施《装饰画制作》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将装饰画制作元素、制作流程、制作工艺作为教学主要内容,层层递进,让学生能够了解装饰画制作,独立完成装饰画制作。3)拔高美术教学价值,增强学生创新能力。教师要将创新贯彻在核心阶梯课程教学内容中的方方面面,将实践活动作为核心阶梯课程教学的重中之重,突出对学生的实践指导及实践培训,保证学生能够在操作中融合各项美术知识,提升自身美术技能。教师可以设置CAD实践课程,让学生使用CAD实施美术设计,要不限美术设计形式、内容,鼓励学生创新,摆脱当前学生死板、单一的设计,让学生体会到美术设计的趣味性,提升学生对各项美术知识的运用熟练度。

(3)能力本位课程模式构建。能力本位课程是将能力作为教学评价的主要内容,从社会、企业、职业、学生因素出发,最大限度保证学生美术技能学习效果,确保学生适应社会、职业的需求。该模式可以从根本上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改善企业岗位下课程配置质量,提升“课程本位、需求本位”的实现效果。

新形势下高职院校美术课程能力本位构建要依照能力需求适当调整内容比例,将培养能力作为教学的主体,以能力为中心配置课程资源,淡化美术课程体系之间的界限。例如,在实施《景观艺术设计》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将设计能力作为突出位置,结合景观视角、元素等的分析,将《构图学》《透视学》《素描》等结合在一起,打破课程内容之间的界限,保证学生能够熟练运用各项美术学知识,提升美术知识运用质量。教师要引导学生在上述知识内容中不断总结、创新,提升自身综合能力。能力本位课程模式构建的过程中要将课程中心放在实践上。教师要充分利用校内外实验基地、实训基地,让学生将学习与实训结合在一起,从实践中提升自身能力,确保学生能够符合当前社会、职业的需求。

能力本位课程模式评价内容构建的过程中,教师要建立新的质量评价体系,选取新的考核内容和考核方法。教师要以学生岗位技能水平作为评价主体,确保学生的各项素质与行业岗位需求紧密结合。评价体系需要从理论考核、实践考核两方面着手,以学生美术技能、美术素养为核心。例如,毕业考核中,高职院校可以分为理论考试与口试、实践设计考试、现场答辩、职业技能考核四部分,从四方面给予学生成绩。

4 总结

在实施高职院校美术课程教学改革的过程中,只有形成正确的美术课程体系设置方式,依照职业技能需求,形成正确教学价值观,才能够从本质上提升教学成效,改善高职学生就业质量。在上述形势下,教师要依照自身教学需求,合理选取教学模式,提升模式之间交叉应用效果。教师要从知识、能力、素质、创新四方面完善教学模式,最大限度优化我国高职院校美术教学成效,加快我国美术教学发展进程。

参考文献:

篇5

当前许多高职院校设立了学前教育专业,不仅可以为幼儿园和幼教机构培养复合型专业人才,也能够储备幼儿教育专业人才。在学前教育的众多课程中,美术课程占据较重的分量,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必须掌握美术教学能力,才能更好地向幼儿传授美术知识。为提高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程教学的合理性和科学性,在设置课程目标时需充分考虑幼儿的需求及特点,结合学生自身情况,针对性地进行授课。此外,教师需采用多种举措提升学生的艺术素养、美术修养及基础技能,学生只有打下扎实的美术功底、具备良好的传授能力,才能在将来的幼儿教育教学中更好地进行启蒙教育,让幼儿更好地接受艺术的熏陶,感受世界的美好。然而,当前许多高职院校的学前教育并未充分联系实际,而是按照以往的思路在进行教学,不利于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更不利于幼儿教育的发展。基于此,对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程教学实践进行研究,具体如下。

1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教学方法不当美术是学前教育专业的主要课程之一,然而并非所有学前教育的学生都具备美术基础[1]。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充分考虑所有学生的实际情况,造成具有美术功底的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教师传授的知识,而那些没有美术基础的学生则无法很好地消化美术课程的专业知识点,影响教学效果。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程属于理论+技能课程,然而大班制的授课方法无法有效结合学生实际情况进行分类指导授课,一方面不利于美术课程的学习,另一方面造成授课效果较差,甚至会引发学生的厌烦心理,降低学习主动性,形成恶性循环。培养方案不灵活随着社会及经济的发展,现在的幼儿园教学更加多元化,对幼师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然而,许多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的培养方案长时间不予更新,培养目标也不能根据日益变化的幼儿教育的实际情况进行设置。现阶段大多数美术教师在对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授课时遵循之前的培养方案,重点关注美术技能的传授[2],未充分考虑幼儿的实际需求,无法将美术教学与培养幼儿艺术素养进行融合,导致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无法真正领会幼儿教育中如何对幼儿进行美术方面的启蒙,不利于培养专业的幼儿教师。教材更新缓慢教材是学生学习知识的主要媒介之一[3],当前许多高职院校使用的教材往往是几年前编制的教材,教材更新缓慢,无法满足现在飞速发展的幼儿教育。在学前教育的众多课程中,美术方面的教学往往不受重视,这也是导致教材更新缓慢的原因之一。而实际情况表明,目前越来越多的家长注重从小培养孩子的审美观及艺术素养,无形中提高了对幼师美术方面的要求,教材更新缓慢无疑是提高学生美术教学能力的阻碍之一。学生学习的主观性不足美术课程的学习,兴趣起着主导性的作用,而学前教育专业的许多学生之前并未系统学习过美术课程,即使部分学生有过美术课程学习经历,也仅是高中三年的学习,对美术学科的认识并不深刻。在这种情况下,很多学生无法理解课堂上教师传授的知识,会逐渐对美术学科的学习产生抵触心理。此外,大多数高职院校的学生进入学校后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在学习方面普遍存在懈怠现象,很少有学生能够主动学习,导致无法较好地掌握美术知识与技能。理论与实践联系不足在美术课程中存在较多专业性很强的内容,比如素描、速写等,这些内容一方面学习难度高,容易打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利于知识的消化吸收;另一方面在幼儿教学中实际用处很小,对幼儿教育帮助不大,无法达到学前教育专业开设美术课程的初衷及目的。理论与实践联系不足,导致教学效果较差,教学过程中存在较大的困难,更不利于学生快速地吸收和掌握知识,浪费了教学资源,打击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程教学改进措施

为提高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程教学效率及质量,增强教学效果,有必要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制定具体的应对措施。笔者结合教学体会及教学实践,提出如下应对措施。改进教学方法,制定更加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在美术课程教学中要充分了解每个学生对美术知识的掌握情况[4],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对其进行分组,将美术功底较好的学生分为一组,美术功底薄弱或无美术功底的学生分为一组,然后分别对他们进行授课指导。增加美术功底较好学生学习难度,提高要求与任务量。同时,建立“传帮带”互助小组,鼓励美术功底较好学生在课余时间从专业课方面帮助其他学生,相互督促、共同学习、共同进步。对于美术功底薄弱甚至无美术功底的学生,从美术基础知识开始传授,为学习美术专业技能打好扎实基础,有利于更好地理解深层次的内容。积极鼓励基础薄弱学生在课余时间加强美术专业知识学习与练习,为将来从事学前教育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结合实际定期更新培养方案培养方案是本学科教学的纲领性文件,直接决定着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教学方向。现在的社会发展迅速,对幼儿教育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的学生需掌握更加全面的知识。为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美术知识,涉及培养方案中的美术部分,需要充分调研幼儿教学现状,结合幼儿的实际发展需求,有针对性地定期对培养方案进行更新[5],与最前沿的理念及实践相结合,才能更好地培养满足幼儿教育要求的幼儿教师。对美术教材进行定期更新与培养方案一样,美术教材也需要结合幼儿教育的发展进行定期更新。如果教学过程中一直延续使用老版教材,不利于学生吸收新知识与技能,学生不能更好地满足幼师的相关要求与社会需求。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结合实际情况,不断对教材进行完善与更新。教材丰富完善的过程,不仅有利于教师学习掌握新的知识,也有利于培养出优秀的从事幼儿教育工作者。提高学生学习美术课程的兴趣,增强学习主动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增强课堂的趣味性,注重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增加课堂教师与学生的互动学习环节。在备课与制作课件时,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设计合理的教学环节与进度,增强课件及学习资料的美感,吸引学生注意力,提高学生课堂关注度。在授课过程中,教师要有效利用理论知识结合实际生活案例,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最终达到教学目的。定期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教学高职院校注重培养应用型人才,确保学生学习期间掌握相应的美术专业技能,毕业后适应学前教育教师所具备的专业技能要求,仅仅依靠理论教学是无法实现的。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加大对实践教学的重视程度,制订相应的实践教学计划,与知名的幼儿园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定期安排学生到幼儿园进行实践教学,在实践中寻找自己的不足并不断提升自己,力争成为一名优秀的幼师教育工作者。在课堂中加入素质教育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将来从事的幼儿教师工作,不仅仅是为了给幼儿传授绘画技能,更是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和艺术素养。所以在今后的美术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发现美、欣赏美的能力,在课堂中加入名人名画欣赏、看画讲故事等环节,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教学案例实践

课前:充分准备教学资源、设计教学环节根据美术课程的特点,结合培养方案及教学目的,利用一切教学资源,比如图书馆、网络、学科论文等,制作适用于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教学课件,供学生进行相应课程的学习。合理设计两节课为一课时的教学内容,一般提前做好环节计划,如签到、互动答疑、总结、课后作业布置,设计好教学语言和通知任务书。课中:积极组织课堂,争取最大限度调动学生进行线上学习一般情况下,提前五分钟进行课堂签到,确保学生能够按时上课。通过课堂讲解向学生推送本学科最前沿的知识内容,结合美术学科背景及现实案例,可以更加生动形象地向学生传递专业知识,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进而加深对课程的理解,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美术基础课程属于理论与实训相结合的特殊课程,在课上应给予学生充足的学习时间,除了进行必要的理论学习,还需要一定的练习时间。以素描基础课程为例,将教学讲解控制在20分钟左右,个人练习时间为40分钟左右,剩余30分钟进行课堂互动,点评讲解练习作业,便于学生及时改正、提高。课后:合理布置作业,巩固学习内容任何课程的教学都需要课后作业的支撑,以巩固课上学习内容,拓展知识面。一般根据当天课程学习内容合理设计课后作业,美术基础课程作业一般为客观题与主观题相结合的方式呈现,动手练习作业较多,课后作业及时进行讲解,这样不仅做到及时有效的监督,也有利于知识的回顾。

4结语

通过上述分析可知,在今后的学前教育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注重对美术学科的培养,加强对美术教学的重视度,不断优化创新,不仅要培养学生的幼儿教学能力,还要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提高其实践操作能力,开发其创新思维,为社会培养更多优秀、高素质、高水平的幼师教育专业人才,促进幼师教育的良性发展。同时,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师也需要在教学中不断提升自己,理论联系实践,提升教学质量,为教育事业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刘洋.多元化教学模式在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程的应用[J].现代交际,2019(4):195-196.

[2]刘杰.浅谈高职高专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程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科技教育,2018:201,203.

[3]李淑银.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学改革实践探索[J].教育与职业,2016(11):78-79.

篇6

中图分类号:G633.95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28-0131-02

一、引言

美术课中艺术欣赏课是比较重要的教学环节。正所谓,没有艺术的欣赏,便不会有艺术教育。而艺术对人的影响是全方位的,其对人的情感、思想都会产生很大的影响,从而改变人们的行为习惯。美术教育作为一门艺术相关的必修课,是培养学生的美感的主要的课程,其对学生在陶冶情操以及启迪智慧等方面都具有很大的作用。而通过不断的欣赏各种美术和艺术,不仅可以让学生学习到知识,也可以增加学生的精神享受。探讨比较具体的对欣赏教学在中学美术中的实施途径是目前美术教育工作者工作的重点。

二、美术欣赏教学的作用

对于美术的欣赏课程,是一种比较复杂的精神活动,主要指的是人们在欣赏艺术作品的时候,通过对这些艺术作品的思索、玩味、领悟的过程而不断的产生出对该艺术品的喜爱和喜悦的心情。这样的欣赏形式不仅可以增加人们的艺术素养,还可以对人的视野进行开拓、陶冶情操和拓宽知识面等。美术欣赏的过程是人们通过直观的感受艺术品而产生的情感交流并且向理性思维转化的过程。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采用的用来进行艺术欣赏教学的方式可以是通过计算机、投影、幻灯片以及各种媒体来放映和展示。但是真正的美术欣赏的教学并不是简单的让学生直接观看就了事,不仅要让学生看懂每一件艺术品的内涵和象征意义,还要将其所具有的内在其他价值发挥出来[1]。美术是一种人文学科,因此就必定会与其他的学科存在很密切的关系,所以通过在美术课程教学的时候,采用艺术欣赏的形式来对其进行贯彻就可以在很大的程度上对提高学生对语文、政治、历史以及自然等其他的人文学科的学习产生推动作用。因此对中学美术课程中的艺术欣赏的课程的实施路径进行探讨就有很重要的意义。

在进行美术欣赏课程的时候,作品的色彩、线条等都对人的心理活动有很大的影响,因此在对中学的美术教学中的艺术品进行选择的时候,要尽量的选择那些与中学生的心理发展脉络相关的艺术品进行欣赏,并且所选择的艺术品可以在很大的程度上指引学生产生正确的审美观以及价值观等。

三、美术欣赏教学的实施过程

在探讨美术课程中的美术欣赏的课程的时候,可以分步骤的进行。为促进其比较好的教学效果,可以采用以下的感受、赏评、表现以及总结四个环节进行。

1.感受环节教学。直观的感受是进行美术的欣赏的前提和基础,假如没有适当的感官刺激,学生就无法进行适当的创造。直观的教学方法是认识过程的初级阶段,是属于感性认识的一部分。而在美术教学的过程中,感性认识的主要作用就是对学生的美感的潜能进行发挥,并且发展学生的视觉认知方面的能力。直观训练的教学可以加强学生对感性知觉、对审美的知觉以及对事物的表象进行鉴别的作用。从而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创造能力以及实践的能力还有各种通过美术而创造的各种与人交流或者是沟通和合作的能力等[2]。所以,对于欣赏课程的教学,需要从感性认识入手,将各种直观的教具进行结合。并且教师不可以搞满堂灌,不能将美术欣赏的课程变成老师的演讲课。一般的学生不可能会熟知所有的艺术作品,因此,在让学生欣赏这些艺术品的时候,当学生出现了新的感受和感觉的情况时,适当的抓住时机,通过设置不同的疑问等方式来激发学生的探索兴趣和学生追求新知识的乐趣,使得学生的审美意识实现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提升。

2.赏评环节教学。我们在欣赏美术作品的同时也要对其进行评述。细致的评论在欣赏课中是必要的,评论的内容可以是作者的生平、创作背景及艺术价值,但最重要的是对作品内容和形式的分析评述。评论的深度是根据学生的年龄和认知水平确定的,评论者则可以是教师或者学生。学生在赏评中的实践活动有听读说,等等。

如,学生在欣赏白石老人的艺术作品时,可以让他们对作品进行欣赏议论:“作品为什么美?美在哪里?”学生讨论,老师要鼓励大家说出自己关于作品的想法,大家各抒己见。此时老师应该趁机对学生进行点拨,作者将作品和自己的真实感受融为一体,抓住最能表现艺术生命力的特征来进行表述。在这个过程中,老师和同学共同协作完成了一次良好的教学,在加强学生社会意识的同时也转变了老师为主的传统教学观。

3.表现环节教学。老师可以将美术作品分成赏评和表现两个环节,赏评环节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和鉴赏能力。表现环节可以让学生对作品进行自由感受和评价,个性化发展。个性发展的目标是通过自我实现来培养独立创新的精神和独立分析的能力。教师进行引导,学生则是学习主体。表现既是应用也是开发,表现的途径有很多种,让学生在拥有更深刻体验的同时,也为学生提供了充分表现自我并实现自我的机会。教学面向了全体学生,让每一个人都能享受到成功的乐趣和喜悦。鼓励大家在课外寻找自己的兴趣,并且不断地进行开拓创新。这就是所谓的“研究型学习”。

4.总结环节教学。总结的主要目的不是为了比较学生学习成效的好坏,而是要让每一个学生都了解自己的学习所得以及所欠缺的地方。总结需要学生认真的总结自己的知识,将所学习的知识进行一定的归纳,不仅要总结本课程中所学习到的艺术欣赏作品的共同艺术特征,还需要对其学习到的与鉴赏相关的知识进行总结[3]。此外还有在欣赏的过程中所学习到的审美经验和审美感受。在总结的课程教学中,不仅要使学生听,还需要学生进行一定的说和写以及思考的活动,教师也要引导学生在课外广泛阅读和欣赏,延伸学习。

四、结语

美术欣赏的课程有一定的规律可循,并且在具体的实施的时候,通过加强对美术课程中美术欣赏课程的比例,可以为美术课程的教学质量地提高起到积极的作用。该项工作不仅符合人们的认知规律,符合美术课程的新标准,并且还可以帮助解决目前的美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对全面发展的学生的培养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篇7

传统高中在美术课程上重视程度普遍不高,而且大部分的普通高校美术课程都会被其他的数学、语文或者英语课程“霸占”,最终,学生们一个学期所上的美术课屈指可数,更不用谈在美术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融入情感了。而随着当前时代的进步,教育部门提出在高校教育课程的开展上不仅应当重视学生们基础理论课程的学习,同时還要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因此美术课程重新被高校所重视。在美术课程教学中,通过情感的融入,学生们能够真正地体会到作家在作画过程中想要表达的感想及想要表达的情感,为学生形成良好的审美观念和意识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高中美术融入情感教育的意义探究

在当前的美术课程教学来看,学生们对于美术课程的兴趣是非常浓厚的,而兴趣对于任何课程的学习都起到了非常重要的效果和作用。当学生对于美术课程的学习有了一定的兴趣之后,他们在课堂上就能够更加专注于学习。

但是实际的调查研究显示,目前大部分的学生之所以对美术课程有一定的兴趣,主要原因一方面是其他的课程太过于枯燥乏味,在经过数学英语这些纯粹理论课程的学习之后,通过美术课程能够舒适身心;另一方面美术课堂教师们大多都是带领学生们欣赏一些图画和视频,学生们对于直观性的图片形式是具有一定兴趣的。换句话说,如果美术课堂中教师过多地教授一些理论知识,那么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兴趣也会大大降低,因此采取情感教学法发挥了有效的作用。

在美术教学中应用情感教学法,让学生们在欣赏图片和作品的过程中能够用心去体会作品的内容和形式,不仅仅能够有效地改善课堂的教学气氛,转变学生们的心理,而且通过情感教学方式,教师在讲解理论知识的过程中学生们也能够用心倾听,用心感受作品的真实含义。

美术课程的学习不仅需要学生认真听讲,同时也需要学生能够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一定的创造性思维方式和课堂学习中的主观能动性。比如说教师在播放一段作品或者动画之后,让学生来进行赏析,学生们在投入情感的过程中需要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通过自己对作品的感受来发表独特的意见。换句话说,通过美术课程的情感教学方式,学生们的创造性思维得到了一定的发展,在进行课程学习的过程中为学生培养良好的审美意识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当前美术课程情感教学存在的局限性

前面笔者主要针对当前美术课程教学的有效性和意义进行了简单地分析和研究,可以看出对于学生来说通过美术课程中的情感教学模式,不仅能够有效地提升课堂的教学效率,改善学生们的课堂积极性;同时也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开放性思维模式,为学生的课程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但是当前阶段来看,教师在情感教学过程中依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一)教学方式的局限性

首先,有部分的艺术类学校受到应试思想的影响,在进行美术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往往会忽视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主观能动性,在美术课堂上忽视学生们的发展和感受,采用传统的知识灌输教学模式,向学生传授大量的理论知识,而这种片面的教学方式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美术课程学习的积极性。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互动的缺乏也造成了信息的不对称,教师不知道学生们不懂的问题,学生不知道教师讲的内容,在教学效率上受到了极大地限制。

总之,缺乏情感投入的美术课堂教学是低效的,对学生的学习会产生消极的影响。

(二)师生沟通交流的局限性

对于艺术类高中学校来说,美术课程是非常重要的专业性课程,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学校以及教室的重视,而有的时候这种错误的重视往往会造成教学效率的降低。有的教师为了赶教学进度,提升学生们接受知识的能力,加大课堂教学内容,一节课上所讲述的知识远远超过学生们的学习能力,而且在讲解完成之后没有与学生之间进行沟通和互动,一节课下来不知道学生学得如何。学生在这种环境下,往往会“捡了芝麻,掉了西瓜”,而且这种缺乏师生互动和师生情感交流的教学体制,使得学生们很难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到美术课堂当中,对于一些作品和动画的欣赏也仅仅局限于好看、有趣的层面,没有深入地去分析作者的创作意图和深层次的含义,严重限制了学生培养良好的审美意识。

(三)教学安排上的局限性

当前普高学校在教学安排上将美术课程的课时数大大降低,这主要是由于我国应试思想的影响。高中院校认为美术课程既然不在教学范围之内,那么一周一节课应付上级的检查足以,并且大部分的高中学校表面上是一节美术课程,但是实际上学生们一个学期也上不了几节课,最终达不到综合发展的效果。

三、高中美术教学中融入情感教育的有效教学对策

前面笔者对当前高中美术教学过程中所存在的教学问题以及局限性进行了简单的分析和探究。由此可以看出当前不管是普通高中学校还是艺术类学校,在开展美术课程上都或多或少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部分学校缺乏情感教育的投入,部分学校在教学体制上缺乏有效教学模式。总而言之,当前要想开展有效的美术课堂教学,就需要结合情感教育,通过二者之间的相辅相成促进学生们的全面发展。

(一)通过情感教育来激发学生们的美术学习兴趣

首先,在高中美术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学生们对于美术课堂的兴趣仅仅存在于“看新鲜、找乐趣”的程度,根本没有达到真正地喜欢美术的历史,更不用说真正地了解美术的真谛。因此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建立美术课堂学习的兴趣和美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应当重视培养良好的情感教育方式。

在情感教育的教学过程中,首先教师可以利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将美术课堂的教学内容进行转化,让学生能够真正体会到美术中的美感,进而促进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选择上,教师可以利用现代化的多媒体形式播放一些动态的视频让学生了解一些传统文化和传统美术的发展历程;也可以采用“微课”的形式,拿出一节课专门讲解欧美地区的美术发展或者中国传统美术发展。

其次,在让学生赏析作品的过程中教师应当注重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一件作品的赏析在不同的学生看来往往会产生不同的感受,而这些不同之处便是体现学生们的个性化思维,通过鼓励学生们的创造性思维,能够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在美术作品的賞析过程中学生们会更加用心地去体会和感受。

最后,学校如果有条件可以带领学生们到校园中的一些优美的地点或者接近自然的地方去感受自然的美,然后教师可以趁热打铁讲解一些关于美术的课程知识,同时让学生进行实践写生。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能够显著地提升情感教育的有效性,通过情感教育方式改善学生的美术学习兴趣。

(二)利用情感教育,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

课程的学习与良好的气氛也有很大的关系,当美术课堂学习过程中有了一个浓厚的学习气氛,学生们都能够积极地去体会和感受,那么课堂的教学质量便会显著提升。因此教师应当重视利用情感教育来改善传统的美术课堂教学气氛。

在这一过程中教师首先应当重视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在交流互动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营造师生和睦相处的教学气氛,这样学生会敢于提出对于一些作品的个性化看法,敢于质疑教师对作品的看法。一般来说美术作品的看法主观性是非常大的,没有一个标准统一的答案,因此培养学生们质疑的思想观念是非常有必要的,只有这样才能够改善美术课堂的教学气氛,提高美术课堂的有效性。

其次,在美术课堂上,教师要潜移默化地灌输给学生一种民主、公平的思想,在互动学习的时候,师生之间平等的关系为美术课堂中情感的交流和互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如果学生们认为教师是神圣而不可侵犯的,那么良好的情感教育是不可能实现的。只有学生将教师当成了自己的朋友,才会在课堂上真正地与教师交心,提出自己的真实看法,实现课堂教学气氛的改善。

最后,教师在情感教育的过程中要重视鼓励和表扬的作用。有的时候学生们对于作品的看法虽然偏离了主题,但是教师也应当予以一定的鼓励,提高学生们的回答积极性以及自信心。

(三)通过情感教育,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美术课堂的教学在很大程度上主要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良好的审美观念。因此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通过情感教育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

比如说在课程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们在下课的时候多观察身边的小事物,观察校园中一些具有特殊美感的事物,在下节课的时候可以进行交流和讨论。通过增强学生的观察能力,能够让学生发现身边不起眼的“美”,进而为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意识奠定良好的基础。

在美术课程教学中,教师一定要重视结合学生的五官以及情感的融合,通过视觉上的冲击结合情感上的教育来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比如说教师或者学校定期带领学生参加一些展览、动漫比赛等。通过比赛或者展览的形式让学生在其中感受到美术的真谛,同时也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们的情感思维,为学生的后期课程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结语

综合上文所述,本文笔者主要对当前我国高中美术课程教学过程中融入情感教育的有效应用进行了系统地分析和研究。对情感教育的有效性进行总结分析,同时研究当前高中美术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为了解决目前高中美术课堂中存在的问题,教师应当重视情感教育教学方式。通过情感教育的辅助作用,一方面改善目前美术课堂的现状;另一方面真正提升学生的课堂积极性和课堂兴趣,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有效保障。

参考文献:

[1]靳晓丽.高中美术课堂教学中应用情感教育的作用分析[J].福建质量管理,2016,(05):198.

[2]黄虹.刍议小学美术教学中情感教育的融入[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6,(08):239.

篇8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以来,信息的全球化使人类交往更加密切,可持续发展观要求社会成员具有终身发展的愿望和能力。面对全新的社会背景,基础教育如何把学生培养成具有创新意识和能力、善于发现和探究的人,成为各国课程改革的核心命题。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在参照各国各地区的课程改革的基础上,适时地提出了在我国中小学开设校外课程。

笔者在自己组织的课外社团活动中进行了一些校外美术课程的开发尝试。美工玩具“葫芦妙生”是为一所种植大量葫芦的学校所设计的。笔者在本校利用自己的课外社团进行了教学实施,教学效果较好。通过此次课程的尝试开发,笔者试着总结了校外美术课程开发的一些要点,以便推广到其它校外课程的开发中去。

一、美工玩具“葫芦妙生”的设计和教学

“葫芦妙生”以原生葫芦为主要材料,加工、分割为环状,每一环都有一定尺寸的缺口,以方便孩子们进一步加工。缺口割下的部分和切割成段的其他葫芦环,可成为辅助部分。孩子们可根据自己的需要,对葫芦环重组、美化,设计制作成工艺品或具有一定功能性的物品。“重组”可利用强力胶、彩绳等连接、捆绑;“美化”可利用记号笔(线描笔)和丙烯颜料等。此美工玩具有利于开发孩子的形象思维能力、空间认知能力和动手能力,送给孩子一个奇思妙想的头脑和一双灵巧的小手。

这一课的教学设计思路和笔者设计“葫芦妙生”玩具的思路一致。在教给学生技能、能力的同时,也教给学生一种解决问题的方法、一种思维方式。学生在设计、制作的过程中,不断地交流、探索。葫芦的重组需要学生思维发散,不断尝试和交流;装饰时,大家都要考虑到图案的“呼应”问题。学生自始至终在不断地合作和交流之中,如图1所示。

二、变废为宝,利用身边资源

在我们的身边,有很多可以利用的材料来用于校外课程的开发。这些材料不必去专门购置。“葫芦妙生”的设计,仅是因为某校种植了很多葫芦,每年有大量的葫芦闲置。当今社会,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生活也越来越讲究,由此也产生了很多“废旧”物品。这些物品可能是相同的包装盒,也可能是我们废弃的其它物品。这些物品,唾手可得,我们都可以拿来利用,作为校外课程资源,开发校外课程。

在笔者的学校,每周有两天的午餐要给学生发放酸牛奶,于是有了大量的酸牛奶纸盒。这些纸盒都是印有同样商标和花纹的硬纸盒,摞在一起非常有规律,具有一种形式美在里面。笔者就在全校收集了很多这样的盒子,让学生在盒子内部空白处进行创作。学生们由于第一次在立体的盒子里面进行创作,都很喜欢,也很期待看到自己完成的作品将会是什么样子。最后,笔者和学生利用盒子本身的图案将它们结合在一起,形成一件装置艺术作品。

三、教师是校外美术课程开发的主导力量

一线教师在学校教学中积累了大量的教学经验和其它相关工作经验,了解学生的课外需求,因此,是校外课程开发的主导力量。

首先,教师在学校教学中积累了大量的教学经验,这有利于校外课程的教学,并可直接将其应用到校外课程教学当中,使校外课程教学效果更加突出。

其次,教师能够在学校工作、生活中得到相关的第一手资料。这有利于校外课程的研发。正是由于了解校内的课程、教学和各类工作,一线教师更容易发现“问题”,找到校外课程开发的“关键点”。

第三,教师在和学生的接触中,更了解不同年龄、不同背景的学生的需求。这有利于开发出学生感兴趣的校外课程。

校外课程是相对于学校课程而言,教师在学校课程基础上才能设计出优秀的校外课程。

四、在校外美术课程开发中应用现代设计理念

近年来,“设计”一词被广泛应用。从广义的“设计”来讲,它指的就是一种解决问题的方案和方法。设计的本质,就是发现不合理的生活方式(问题),改进不合理的生活方式,使人与产品、人与环境更和谐,进而创造新的更合理、更美好的生活方式。现代设计理念追求外形简洁、诚实、直接,形式符合目的。

1.为什么应用现代设计理念

第一,校外美术课程的开发也是一种设计。它是为了完善学校美术课程而设置的,是为了更好地让学生学习美术知识和完善美术能力。再者,设计与应用本身就是美术教学的模块之一。第三,校外美术课程“形式”需要符合“目的”。

2.怎样在校外美术课程开发中应用现代设计理念

首先,将校外美术课程开发看作设计的一种。校外美术课程开发要解决或改进校内美术课程不合理的部分和问题。使学生在校外美术课程中能够发挥自己的更多优势。其次,将具体的现代设计理念运用在校外美术课程之中。例如,简洁的形式美法则在艺术作品当中的应用。第三,在校外美术课程开发中强调设计应用类的课程设置。多开设一些与现代设计理念相关的设计课程,引导学生对设计理念有一个较全面的理解。

总之,笔者在课外兴趣社团中所做的校外美术课程研发的尝试还刚刚开始,由“葫芦妙生”的设计和教学引起的思考还比较浅显。校外美术课程作为学校美术课程的一种有益补充,应该成为教师课程开发的一个重要部分。我们应该充分利用身边的资源,发挥教师的主导力量,将现代设计理念应用到校外美术课程的研发中去,使学生的创造能力、思维能力、审美能力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章利国.设计艺术美学.山东教育出版社,2002,9.

[2]B.A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教育科技出版社,1984,6.

篇9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美术教育的重要性越来越被人们所认识,美术教育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但是,总体而言,我国义务教育阶段的美术教育仍存在诸多不足,影响了美术教育功能的充分发挥。因此,美术教育工作者应该通过有效的课程改革,促使美术教育在基础教育体系中的健康发展。故事教学策略就是一个很好的美术教学方法,不仅能够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可以扩展小学生的思维,提高美术创造性。这也是本文重点研究故事教学策略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应用的主要目的。

1 基本概念的界定

1.1教学策略的定义

教学策略是在教学思维的指导下形成的方法模式,是基于教学目标而制定、并付诸于教学实施的整体方案。教学策略主要涉及到:教学实施过程的教学思想、教学方法以及相关手段。

有效的教学策略能够达到良好的课程效果。因为教学并不是单方面的,除了老师的教,还有学生的学。学生能够在老师的指导下积极主动地去学习、更好地掌握知识,这是教学策略有效的具体体现。可见,教学策略对于教学效果是至关重要的。

1.2 故事教学的内涵

通俗一点讲,故事教学就是借助于故事进行美术教学。美术老师针对具体的教学任务与目标,运用故事创设情景,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情节,组织并指导学生进行美术实践。可见,故事教学主要是抓住了小学生们爱听小故事的特点,让孩子们在快乐中学习、在快乐中思考,更好地掌握美术方面的知识。

2故事教学策略融入小学美术课程的实践分析

小学生天性好动、对于新鲜事物有着极大的好奇心。教师将故事融入到小学美术课程的教学中,可以借助于故事情节,让知识点化难为易,提高教学效果。

2.1美术课程教学的准备阶段

美术课程教学的准备阶段是需要花费精力、时间去好好准备的阶段。首先,老师应该对课程的内容、目标、重点、难点等有个全面的了解,并以教学内容为中心精心编写或者选择故事,做好课堂教学的情景预设,该阶段是确定选择何种故事以及怎样进行故事教学的重要阶段。

其次,教师要为美术课程的教学准备好自己的教学用具以及学生的学习用具。其中,教学用具除了一些多媒体教学设备外,还包括故事教学相关的布置工具,比如:头饰、音乐、挂图以及场景挂饰等。学习用具包括美术绘画工具(铅笔、油画棒等)、教材以及学习资料等。

另外,该准备阶段的另一重要任务是进行教案的设计,这是故事教学策略能否在美术课程教学中发挥作用的关键环节。教师应该对课程内容进行梳理后,对课程教学进行系统性的规划,设计出合理的教案。

2.2故事教学策略的导入阶段

教师希望在美术课程的教学中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导入环节很重要,这就好比歌唱家定调,第一音是否定准极其重要。上好一节美术课也是如此,老师要力求在上课的一开始就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用独特的故事创设情景的导入方法抓住小学生们的注意力。教师可以进行声情并茂的故事讲述,起伏跌宕的故事情节,再配上生动有趣的故事画面,就能够让孩子们分散的神经一下子集中起来,并融入故事角色。

需要注意的是,故事教学策略的导入也是有技巧的。美术教师必须准备好课堂预设,掌握课堂进展情况,避免在创设故事情节导入环节遇到突况而不能很好地应对,比如:故事的导入让小学生们兴奋过度而不能很好地控制住课堂秩序;故事情节过于拓展而与教学内容的关联性相去甚远,导致不能很好地完成教学任务。总之,故事教学策略的导入必须以教学目标与内容为中心,并不是单纯地取悦孩子们。

2.3美术课程的具体讲述阶段

美术课程的具体讲述阶段是一堂课的主体,体现了知识技能、过程方法、知识传授与体验等各个方面。该阶段也可以采用故事教学,分为两种教学模式。其一,教师可以完全以故事情节为主线,帮助学生回忆故事情节,指导学生进行绘画创作。其二,故事教学策略作为讲述阶段的辅助教学手段,巧妙化解课堂突发事件。

该阶段的注意点是:美术课堂中的故事教学并不只是教师在单纯讲故事,也不是机械式的问答,而应该是让孩子们在教师的引导下,融入故事情节,从而激发创作火花。教师通过造型语言、技能技巧将美术课程的主要知识点与创设的故事情节有效融合,这才是重点。

2.4美术课程的最终评价阶段

评价阶段对于任何一堂课都是必不可少的。教师借助于故事教学策略,让孩子们积极参与之后,应该给他们及时有效的反馈,这样可以肯定小学生们的成绩,也让他们拥有更强的自信心。评价方式可以是多样化的,比如:让小学生根据绘画作画,通过讲故事的方式进行自我评价;教师根据学生们的创作结果进行形成性评价;学生自评与同学间的互评相结合。

一般情况下,小学生们在积极创作绘画后,都乐于分享自己的成果,更喜欢自评方式。具体的方法是:让每个学生主动地讲述自己的绘画作品,教师应该对其作品给予肯定,给予鼓励。如果发现有不足的地方,可以以和蔼、平等的口气与之交流,如:“你画得真棒,老师能提一点小小的意见吗?这样你下次画得会更棒哦!”,这样的语气互动会让小学生倍感亲切,更容易接受意见。当然,坚持做好每个环节,不仅需要教师对于小学美术教育事业的热爱,而且需要教师有来自于内心的对孩子们的爱。

3故事教学策略融入小学美术课程的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对于教师今后教学质量的提高是很重要的。故事教学策略的应用过程中不可避免会遇到一些随机事件或者突发事件,教师应该在不断的教学反思中总结经验,从而更好地改进故事教学。教师进行自我教学反思的方法有教学日记、教育叙事等,当然也可以通过借鉴优秀课例等方式进行总结。

美术教学的整个环节应该让学生更多地去体验、去参与,如果学生对美术不能很好地感受,对美术造型语言没有足够的认知与训练,美术能力就不会有明显的提升。教师根据学生的课堂反映和绘画作品,可以有效反思课堂引导是否得当,绘画作品是否理想,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否高涨等等。如果教师在美术课程教学中采用了故事教学策略,但发现学生的最终绘画作品与故事没有关联性,或者故事重点不突出,那么就有必要思考一下,选取的故事是否得当,故事讲述的方式是否合理。如果小学生们在教师的故事创设情节引导下很好地完成绘画作品,且表现比较丰富,学习情绪较往常高涨,就很有力地说明故事教学策略在小学美术教学的应用中发挥了它的价值。

篇10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2)04C-0161-02

中职美术教学与中小学美术教学有所不同,中职美术教学更加注重学生自身的需要,关注学生的知识是否与职业技能、社会发展需求相结合,是一门培训职业能力的学科,它的教学目标是通过美术这门课程让学生掌握一门技术。要实现这一教学目标,仅依靠有限的课堂时间是不够的,美术需要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不断学习不断感受,才能达到一定的技能需求。而课后拓展就是高效课堂的延伸,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延续,是学习环境的拓展,是学生学习方式的转换,是学生掌握知识运用知识的有效途径。因此,中职美术课程通过结合自身课程特点及教学内容进行课后拓展学习是十分有必要的。

一、中职美术课课后拓展的内容与形式

(一)美术课程内容的再挖掘再延伸

美术课程的内容是美术学科最重要的课程资源,美术课程教学的课后拓展主要是围绕美术课程的内容来进行。在教学过程中,应把教学性问题引向课后实践,使教学内容得到进一步提升,尽可能地结合课堂教学内容,选择和设计多种多样的、恰如其分的课后拓展模式与行动,使学生在教师指导和引领下,实现课后的自主学习、探究学习。

(二)身边艺术的挖掘

身边的艺术是美术课后拓展中不可或缺的拓展内容。我们每个人的身边都无时无刻存在着各种艺术形式,它的挖掘空间是非常广阔的,例如日常生活中所穿的每一件衣服和每一双鞋子它们本身所含有的图案等都是可以挖掘的拓展内容。

(三)民间艺术资源和自然文化资源的挖掘

由于地域的不同,我国民间艺术资源和自然文化资源既丰富多彩又各具特色,中职美术课的课后拓展内容加入当地或其他地区的民间艺术资源和自然文化资源,不仅可以弘扬及继承民族艺术,更能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四)以兴趣为导向的课后拓展

可根据学生的自身需要及兴趣爱好挖掘各种不同的艺术形式作为课后拓展的内容。艺术种类是丰富多样的,学生的兴趣爱好也有所不同,如有些学生喜欢日本漫画;有些喜欢书法;有些喜欢读诗;有些喜欢唱歌等,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及其自身发展特点来引导学生利用课后继续自主学习。

(五)借助不同学科内容的课后拓展

综合性学习是世界教育发展的一个新特点,是美术课程应具有的特征,也是教育课程改革需要突破的一个难点。因此,我们可以将语文、音乐、历史等人文学科的相关内容引入课后拓展,借助不同学科的艺术感染力,让学生们置身在浓郁的艺术氛围中,随时都可以探究感受艺术的魅力。

二、引导学生进行课后拓展的途径与方法

(一)课堂引导

中职美术课程的实现主要是在课堂内,因而课堂引导是学生进行课后拓展的关键,课堂引导得当,对学生更好地进行美术课后的学习与实践有着积极的意义。只有教师引导有方,让学生真正理解学习美术的价值,对美术产生了兴趣,才能使学生积极地进行各种各样的美术活动。具体的引导方法有以下三点:

1.提高认识,加强学习美术的意义。美术是一种能力,把美术学好,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同时可以利用美术这种能力去美化自己的生活,学会分析社会上普遍存在的美的现象。现在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美的需求也越来越重视,大到城市的美化工程,小到个人的衣着打扮都对美有着强烈的要求。教师可以从身边的事情发掘出许多生动的例子说明美术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从而抓住学生的心理,让他们感受到学习美术的重要性,进而自觉地去学习美术。

2.优化教学手段和方法。现代中职美术课在教学手段与教学方法上有了更丰富的内容,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选择有效的教学方法,有目的有计划地完成课堂教学内容并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课后学习。能受到学生欢迎,更好地达到教学目标的教学手段与教学方法都应该加以运用。例如在教学手段上使用现代的多媒体,这对于提高课堂的效率、提升学生学习的热情、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都发挥了极大的作用。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大胆尝试全新的、更有效的教学方法。例如结合前面所列的拓展内容通过课堂巧设悬念,让学生带着问题自主学习。又如将课后拓展内容定为当地的民间艺术,教师可以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收集这方面的资料,或者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同学们进行实地的考察学习。

3.有效利用网络资源与计算机软件。现代社会网络已经无处不在且大受欢迎,教师应该与时俱进,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与计算机软件引导学生学习并且学会运用计算机技术进行美术的创新。网络资源是取之不尽的,学生有许多不懂的问题都可以在网上得到解答,还可以获得最新的美术资讯,甚至可以在网上与别人进行学习交流。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些相关的网址,方便学生深入学习,还可以引导学生运用PhotoShop这个图片软件去美化自己的照片,装饰美化自己的QQ空间等,从而加深学生的兴趣,引导他们主动学习与实践。

(二)课后组织

课后的美术引导对于中职美术课的课后拓展来说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课后的美术引导主要有开设美术社团、开展美术类的各项比赛、组织一些具有社会意义的美术创作活动等。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应当起到策划组织的主导性作用。

三、学生在美术课课后拓展中的学习与实践

学生是美术教育课后拓展的主体,在学生认识到美术教育课后拓展的重要意义后,使其自觉地进行美术课课后的再学习与实践才能最终达到课后拓展的目标。对此,笔者总结出以下几点意见:

第一,当学生在课堂上学习且认识美术的重要意义后,应学会运用所学的知识去分析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一些审美现象,学以致用是课后拓展的重要意义之一。因课堂时间是有限的,教师在这一过程中更注重的是知识的传授,知识与实践间的转化则需要学生通过课外的学习与实践得以完成。

第二,在课后拓展的实践过程中,学生应注重兴趣的培养,抓住自己的兴趣点进行强化,进而形成自己在美术方面的特长。美术教育课后拓展的另一个重要任务是在这个学习与实践过程中发掘有艺术天赋的学生,帮助他们发现自我并且引导他们进行深入的学习与实践,而学生也能在这个过程中发现自己的价值。

第三,学生在课后拓展的学习与实践中,应认真听取教师的引导,做到有计划、有目的地开展课后拓展。因为中职院校的学生在思想认识方面还不够深刻,许多的问题的处理仍无法做到游刃有余,较容易走向极端,因而听从教师的引导非常重要,是美术课后拓展得以顺利完成的必要条件。

第四,积极参加课外的美术活动,例如参加美术培训班的学习、绘画比赛等。学生参加这些活动,既可以让自己的课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又可以使自己在这个过程中得到锻炼,更重要的是许多学生能够在这些活动中慢慢发现自己在美术方面的特长,这对于学生日后的发展非常重要。

四、检验学生课后拓展效果的手段与途径

课后拓展虽然说是学生课后学习与实践的一个过程,但如果没有一个行之有效的检验手段,就难以得知学生课后拓展的情况,也无法了解教学的效果。可见,课后拓展的检验是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

第一,让学生对课后拓展的情况进行文字表述,从中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文字表述的过程也是学生从学习实践上升到理论认识的过程,学生在总结归纳的过程中加深了对课后拓展的内容的理解,深化了学习的意义。

第二,为学生策划课后拓展的主题性展览活动。这样既能提高学生课后拓展的积极性,又可以提升课后拓展的价值。展览活动更是对学生课后拓展情况的一次大检阅。

第三,利用在学校组织的一些美术比赛活动,通过评奖的方式检验学生课后拓展的学习与实践情况。

第四,教师随机检查或跟踪指导并检查学生课后拓展的情况,这种方法更具灵活性,而且对于学生的帮助更直接更有效。

总之,中职美术课程教学的课后拓展是中职美术课程的延续,是中职美术教育过程中学生学习与实践的转化必不可少的一步。中职美术课程教学的课后拓展是为了让学生能够把学习与实践相结合,学会向社会学习,从而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为学生未来的发展打好基础,从而体现美术的现实价值;是为了丰富学生课余生活,让学生在课后的美术学习中不断地完善自我,把自己培养成对社会有贡献的人才;是为了让学生有更宽阔的学习美术的空间,在反复的学习与实践过程中培养和发现自己在美术方面的兴趣与能力。这便是中职美术教育课后拓展的意义所在。

【参考文献】

[1]尹少淳.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解读[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黄全愈.素质教育在美国[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