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例研修心得模板(10篇)

时间:2023-03-08 15:39:26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课例研修心得,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课例研修心得

篇1

一、通过学习,我 找到了自己教学中的不足之处

模块一的“茶馆式”教学,让我如梦方醒,以前,我总是不注意学生之间的差异个性,均采取满堂贯或一切割的教学方法。只按自己的思维去强加给学生,留给学生自由提问,自由思考和自己寻找答案的时间几乎没有。学生但是听话,也爱学习,就是成绩不上来,我为此一直很纳闷,我努力,学生也努力,成绩咋就上不来呢?通过“茶馆式”教学方法的学习后,我才知道了我的讲题方法不一定适合每个学生,如在列式和方程计算时,有的学生喜欢列式计算,有的学生喜欢列方程,如果我强求他们用方程或用列式计算,结果只会适得其反,只有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才能够提高学习的兴趣和成绩。

二、通过培训,我的教学视野得到了提高。

一直以来,我主要的教学资料大部分来源于教科书,均按着教科书的内容目标来设计教学方法和教学生。通过观看专家的讲解及课例的设计研修后,我明白了其实我们生活中处处是教学资料的来源,只要我们有勇于创新、敢于改变的信心和决心,就能够找到适合于学生学习的教本,如幻光片、多媒体课件,教学挂图等等,均能够很好地辅助我们的教学,达到吸引学生眼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

三、通过培训,我教学中的许多难题得到解答。

在教学中,一直有许多教学中的问题困绕着我,如在分数的写法上、应用题的解答这一环节,无论我怎样的努力给学生讲解其方法,学生均不能举一反三,题目变上一变,他们就不会做了,我很受伤。通过观看了专家们对于这一部分的讲解和各位老师的互相讨论后,我才知道针对不同的学生,应该制定不同的教学方法去引导他们写作,只有帮助他们找到适合于自己的解题方法,他们才会有兴趣来解应用题和会解应用题。

本次培训学习让我对于新的教学有了更深的理解和认识,查找到了自己教学中的不足之处,今后一定要改正,争取早日跟上新教材的步伐。

参加这次班主任教训,既高兴又紧张,高兴的是能在即将退休之年得与大家一道再一次学习,感到十分的荣幸;紧张的是,自己可谓是一个真正的现代文盲,“网络”对我来说都是一个陌生的词儿,更别说亲自“操刀上阵”了。怀着如此复杂的心情,在家人与同事们的鼓励与指导下,开始了大姑娘上轿--头一回的网络培训学习。

通过模块一学习,我紧张的心开始放松了,因为这里的老师和同学们都十分的友好,全班仿佛一个温馨的大家庭,虽然彼此都用虚拟的网络来交流讨论,虽见不着面儿,听不到声音,但这有什么呢?大家都毫不保留地将工作中的好经验、好做法竹筒倒豆般全盘托出,一同分享,让我感到无尽的活力与动力。在开心中继续学习,七个模块,从师德师风到思想教育及班级集体建设,包含了教育方方面面,虽然时间短暂,但专家的讲解、同学们之间热烈的交流与讨论、案例的导读等无一不让我受益,其中对学生思想道德的教育,尤其让我感触深刻,它不仅有很强的实现性和重要性,也让我感到了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紧迫性和严肃性,因为我看到了社会上众多犯罪的青少年,他们小小年纪便走上撬门偷盗、打架斗殴等犯罪之路,让人痛心。然而我们的学校甚至整个县的教育界,对学生思想道德建设都不怎么重视,家长对孩子更是宠爱放任,教师也乐得轻闲,学校更乐得多抓一点语、数课。为此,就象专家们所讲的那么,思想道德的教育必须走在教育的前列,因为只有良好的思想,才会有良好的学习动机与目标。

此次培训,得到了班主任周老师的耐心讲解与指导,而陈启群、陈丽涛等老师的贴子,尤其是经验之谈,使我十分的受益,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

虽然即将退休,但学习是没有年龄与界限的,无论在哪儿,我都会将此次新班主任的培训内容再一次次地总结与回顾,希望能为我们的孩子们再做点贡献!

篇2

一是经过参与培训,使我进一步加强了对进修主要性的看法。培训是一种进修的方法,是进步一小我各方面本质的最有用的伎俩之一。21世纪是常识经济社会,信息化、收集化使常识更新日益加速,一小我要顺应和跟上社会的开展,独一的方法就是要不时进修,与时俱进,作为治理者、指导者方法会党的道路、方针、政策、当局的相关司法、律例、把握有关精力、调查相关信息,顺应新的情势,进步治理程度和立异才能,都离不开锲而不舍的进修,关于象我们如许平常忙于营业任务又处于一个单元的决议计划层、治理层的副职来说,你的思维行为、常识胆略既影响正职和班子的决议计划,又会影响部属准确的价值趋势和完成任务的成效,我们的理论功底和专业常识、我们的人品和任务立场将对这个单元、部分的形象和任务起到要害的效果,所以可以静下心来比拟系统地调查承受新常识、新意向、新信息都十分主要;正像宣传部林部长在开学发动会上说的那样:此次培训班是深化进修贯彻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力的需求,是深化进修理论科学开展观的需求。只要经过增强进修,才干调查和把握进步前辈的治理理念和办法,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才干不负组织重望,才干为完成各项任务打下扎实的根底。

二、经过培训,把握了党的新理论和治理岗亭的专业常识此次培训班在课程布置上有不少环绕党的建立,环绕科学开展观,环绕十七届三中全会,环绕解放思维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内容,有的是党的建立最新理论效果,这有利于协助我们把思维一致到党中心的决议计划上来,环绕党的中间任务,构成合力,把精神集中到十七届三中全会制订的推进乡村变革开展的决议上,准确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专心致志搞建立,同心专心一意谋开展,为早日完成具体小康而起劲,经过进修,关于以变革立异精力增强党的建立、进修理论科学开展观、对峙走中国特征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路途等又有了新的看法,认清了新期间党的建立开展的根本偏向;科学开展观作为中国特征社会主义理论系统的主要构成局部,是我们党指导全国各族人民推进国度社会经济开展进程中必定选择的指点思维,是对的开展和奉献,是以变革立异精力增强党的建立的详细理论,关于我们增强党的在朝才能建立、建立社会主义新乡村和立异型国度、对峙走和平开展路途,建立调和世界等,都将起决议性指点效果。

经过进修,关于我国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开展进程,开展目的和开展路子都有了较深的了解;中国民主政治开展的目的是党的指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一致,开展的路子是以党内民主带动社会民主,以底层民主来进步公民的民主见识,民主的开展将是一种“增量式”的,关于西方社会流行的民主有着实质上的区别,这是因为我国的国情、社会开展、法制建立和公民本质所决议。这关于增强我们党性磨炼,准确掌握推进我国民主都有非常主要的意义。课程中布置的各类专业常识也对我们的任务有优越的启示和促进,如“文明建立与提拔舟山软实力”,“推进我区文明的开展与昌盛”,使我们进一步调查了舟山文明,调查了海洋文明关于舟山“四海”建立的主要看法,调查文明的近况和开展规划,树立了文明建立理念;“转型期当局危机才能建立”,“效劳型当局”,使我们调查了若何防备和应对危机,调查了效劳型当局是中国当局变革的目的选择,效劳型当局建立的总体要求、根本义务和完成途径。促进我们从治理向效劳改变。“疆土资本和司法律例准则”“权利观与权益的宪法维护”,“若何做好科级干部”等课程,关于我们准确处置与正职的关系,学会宽宏和容纳,树立优越的法制认识和为人民效劳认识,更好地做好往后的任务都将发扬积极的效果。

篇3

1、在别人独到见解面前的卑怯现象

对每一谈话者的发言,我们感到都是真知灼见,给人以启迪,甚至有振聋发聩之效。整个谈话场面此类发言层出不穷,我们置身其中,不觉心有所动:别人的水平那么高,见解那么独到、深刻、精辟,我是无法比及的。我要保持沉默,不要说出来闹了笑话,败了别人的胃口,淡了场面的品位。结果越想越别扭,错过了许多说话的机会,把自己弄成了多余的角色。

其实谈话有若干人组成,每个人都会围绕话题认真思考,发表一孔之见。这是他认识最深刻,最急于发表出来,感觉上最应与别人交流的东西,自有其精辟、深刻之处,这是正常不过的。我们只要认真听取他人意见,并作积极思考,也会有自己的见解和认识,发表出来也会对他人产生启迪作用。

如果仰面看人,自惭形秽,小觑自己,怎能不出现卑怯现象呢?某校文学社经常组织文学沙龙活动,别看这些青年学生稚气未脱的样子,但谈起文学话题,个个高谈阔论,不乏精彩之论。某女生自入社以来很想与同学们交流,可每次活动她都在别人的高见面前丧失信心,有些意见到了嘴边又犯起嘀咕,打了退堂鼓。其实这个女生在文学上还是有见解的,创作上也有所收获。稍加分析,我们就会发现她是在别人独到见解面前产生错觉,出现卑怯心理。如果她能意识到这些,同样会发表令人耳目一新的见解。

2、在别人说话优势面前的卑怯现象

人千姿百态,其说话也各具特色,它的方式、角度、特点都不尽相同,说话形式的差异表现为说话时的争奇斗艳,这就形成一个人的说话优势。比如有的口齿伶俐,有的严谨清晰,有的音色悦耳抑扬顿挫。在别人这些优势面前,有人可能会想:我能有这样的说话能力吗?我如何比攀得上他呀?如果听听我的发言,岂不大煞风景,让人难堪。还是不说为好,免得丢人现眼。

其实这是心理上对别人说话优势放大所致,是被对方镇住了,不知不觉地将自己的说话劣势与对方优势进行参照。实际上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势,坚持自我,认真说话,同样会赢得别人的良好反应。

有一个年轻人说话一板一眼,虽语速缓慢,却很清晰,富有节奏感,还是很能打动人的,我对此很欣赏。可他在我面前总是说话不多,那卑怯的样子让我大惑不解。后来我才知道,他十分仰慕我说话的幽默俏皮、轻松灵巧,感到自己相形见绌。他只看到了别人说话的优势,却忽视了自己的优势,由此产生卑怯心理,实在大可不必。

3、在别人心理优势面前的卑怯现象

说话表面看是一种嘴皮子功夫,实际上与人的思维状况和心理面貌密切相关。而说话能力、思维状况是稳定因素,心理面貌则是变化因素。因此一个人的心理面貌常常是一个人说话水平发挥程度的决定因素。

面对不同的说话对象和说话关系,说话心理常会出现微妙变化。地位、身份、关系是影响这种变化的重要因素。比如一个领导,他在部属面前谈话就具有心理优势,说起话来,思路大开,气畅语酣,妙语连珠,能充分发挥,通常能超过平常水平。此时我们会感佩不已,觉得对方说话水平就是高人一筹。自己未等开口,早已先泄了气,应有的水平也削了一半,只好怯怯懦懦洗耳恭听,勉强说几句也气弱语虚,缺少底气。

二、说话卑怯现象的克服

1、从生理的角度进行心理调节

生理与心理是互动互制的。心理的变化会引起生理的相应变化;同理,生理的调节也会对心理产生影响。当说话产生怯懦现象时往往不由自主,难以控制,通过生理上一些调节措施,往往能取得良好效果,比如通过深呼吸、搓手、舒展四肢、走动、洗涮等方式,都可以使卑怯紧张的心理消除、缓解。

有个青年在公众场合说话出现卑怯心理时,采用漱口、扭拧皮肤等独特方式缓解和转移自己的卑怯情绪,效果也很显著。一次面对几位专家,他开口发言时口舌哆嗦,他喝了几口水,狠扭了自己几下,顿时卑怯心理没了踪影。

2、以心理暗示进行心理放松

心理的毛病用心理的方法去矫治最直接最有效。心理卑怯现象是心理夸张性感受所致,必须让心理感受重新归位。要达到这一要求,需要采用心理暗示的方式,对对方做客观、正确的认识,对自己做准确、公正的评估,这样就能保持清醒,树立信心。

如当别人说话显示出我们所无法达到的优势时,我们可做这样的暗示:这是他的优势所在,我同样也有优势,一样是他比不上的。一个女孩对一个善搭腔会交友的青年羡慕不已,但她暗示自己:我会分析善演说,他比得上我吗?结果在这个青年面前不再有卑怯心理,守住了方寸。

3、加强对对方的认识,提高自信心

说话的卑怯现象,从本质上说是对对方评估过高引发的。过高地评价了对方,悲观地评价了双方的关系,从而看轻了自己,产生距离意识和崇拜意念,此时既卑且怯,也就自然而然了。我们要加强对对方的认识,切勿对对方过高认定,更不要神化,要还其本来面目,把他看作一个平常人。

同时谈话者都是平等关系,发言时也以讲民主为宗旨,不要人为把双方关系拉开。正确认识自我,摆正自己位置,提高自信心,这样还谈得上卑怯心理吗?有个青年教师生性懦弱,在领导和德高望重的老教师面前常有卑怯现象。如果他能把对方看成平等的交往对象,视作自己的同事,卑怯现象当会彻底消除。

4、克服表现欲望,注重表达效果

有时我们说话产生卑怯现象,并不是小觑自己的缘故,而是极强的表现欲望造成的。说话之初一心想着一鸣惊人,压倒他人:当发现别人口才卓绝、见解精到时,心理上产生失落感、挫折感,情绪受到冲击而一落千丈。

对此,要培养朴实、自然的说话风格,把自己的意思圆满地表达出来就行了,不要期望值太高。这样心态平稳,卑怯意识也无从谈起。有个教师参加省里的一个教研会,发言时挥洒自如,从容自若。一个初出茅庐的青年人何以如此练达?关键是他心态平稳、正常,没有过高的期望。

5、增强责任感,消除退却情绪

篇4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2B-0051-02

2004年9月开始逐步实施的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以下简称新课改),最大创新点在于改变了传统单一的必修模式,增加了选修模块。根据《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的建议,地理选修课程由“宇宙与地球”、“海洋地理”、“旅游地理”、“城乡规划”、“自然灾害与防治”、“环境保护”、“地理信息技术应用”7个模块组成。

众多学者从不同的视角对地理选修课程进行研究,著作方面有夏志芳教授的《高中新课程选修课教与学(地理)》,既注重从理论层面传达新课程教学理念,又重视提供可操作性强的具体教学方法,并细化至每一个教学步骤进行解析,这本书可以帮助和引导教师更好地开展地理选修课程。大多数人的研究集中在地理选修课程的实施过程中,如赵传兵从国家、地方、学校三个层面分析当前选修课程实施的现状。曾玮对多个省份进行问卷调查,根据问卷反映的基本情况,从教师、教材、课程资源、评价这四个方面提出改进的建议。此外,有的学者针对具体的某一模块进行研究,如袁书琪教授对“旅游地理”、王静爱和苏筠对“自然灾害与防治”进行了解读,并提供了教学建议。但是,对于不同省份间地理选修课程的对比分析是缺乏的。本文以广东省、江苏省、河南省、江西省、、广西壮族自治区6个省(区)的地理选修课程的规定或指导意见为研究对象,从共性和差异性两个方面对地理选修课程的设置进行分析。

一、不同省(区)地理选修课程的共性和差异性

(一)不同省(区)地理选修课程的基本内容

本文根据各省(区)的经济、文化、教育、社会条件等因素划分为发达省(区)、较发达省(区)、欠发达省(区)三个类型。在具体的分析中,主要以地理选修课程的开设时间、选修模式、是否根据学生的意向分为不同的学习方向等进行对比,具体见表1。

表1 各省(区)指导意见的基本内容

分类 省(区) 基本内容

发达省(区) 广东省 1.选修模块为并列关系,学习顺序不作具体规定,选修课可以在必修课学习前后开设或同时开设。学校应在高中三年级上学期结束之前完成选修课程;2.人文社会科学发展倾向的学生:选择旅游地理、城乡规划、环境保护;3.工科发展倾向的学生:选择宇宙与地球、海洋地理、自然灾害与防治。

江苏省 1.全省统一选定开设选修模块:海洋地理、旅游地理、城乡规划、环境保护;2.各学校从中选择两个模块教学,并纳入高考命题范围。

较发达省(区) 河南省 1.地理选修模式为:建议选修+自主选修;2.人文方向的学生要在旅游地理、自然灾害与防治、环境保护中这3门中选2个,理工科方向的学生不作要求;3.地理选修课要在必修课结束后开始,按学段安排课程的开课模式,每周不少于4个课时;4.建立普通高中地理选课指导制度;5.评价方式分为终结性评价和过程性评价,其中过程性评价包括地理课堂表现、单元检测、地理实践活动、地理学习档案等。

江西省 1.地理选修模式为选修IA+选修IB+选修IC;2.了解学生的专业志向,分为自然地理方向、人文地理方向、地理技术方向;3.评价方式终结性评价纸笔考试占70%,地理活动评定占30%,过程性评价采用评语和等级评价。

欠发达省(区) 1.选修课程的模式是必选模块+任选模块;文科方向的学生必须选旅游地理、自然灾害与防治;2.开课的时间安排在高二,文理分班之后。

广西壮族自治区 1.各模块之间是平行并列关系,不需按顺序开设,每个模块通常为36学时,2学分;2.希望在人文社会科学等方面发展的学生,继续完成限定选修的“自然灾害与防治”和“旅游地理”两个模块后,还可选修更多模块。鼓励对地理有兴趣的其他学生继续选修其他模块;3.对旅游地理、自然灾害与防治、环境保护有详细的教学建议。

(二)不同省(区)地理选修课程的共性内容

1.7个选修模块间的关系。各个省(区)的7个模块间的关系基本一致,是根据《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的建议设置的,各选修模块为并列关系,且在知识衔接和内在逻辑上是平行的,学习顺序不作具体规定。

2.选修的开课模式。《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建议:高中地理课程由共同必修与个性选修课程组成。在参照这个建议的基础上,结合前面几个省(区)的经验,既保留了方案总的思路,又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了创新。如河南省规定为建议选修+自主选修,江西省是选修IA+选修IB+选修IC,选修IA是学校必修开设,自然灾害与防治、环境保护;选修IB是要求学校努力开设的选修模块:旅游地理、城乡规划;选修IC鼓励有条件的学校开设的选修模块。是必选模块和任选模块,其中必修模块包括旅游地理、自然灾害与防治。各个省(区)的对于选修课程的一致之处是要在高三前结束,可以和必修课程同时或者结束后开设,因此,时间基本是在高中二年级时进行。

3.选修模块的选择和开设。各省(区)学校的硬件和软件条件有所差别,无法同时开设7门选修课程,因此,各省区都规定了其中的若干模板是必须选择的。如江苏省可以从海洋地理、旅游地理、城乡规划、环境保护这四个中选取两个开设;广西壮族自治区要求限修旅游地理和自然灾害与防治。

(三)不同省(区)地理选修课程的差异性内容

1.选修模块的评价方式。在6个省(区)中,除了江苏省,其他省(区)的评价方式基本为终结性评价和过程性评价,河南省规定过程性评价包括地理课堂表现、单元检测、地理实践活动、地理学习档案等。江西省的评价方式中终结性评价纸笔考试占70%,地理活动评定占30%,过程性评价采用评语和等级评价。江苏开设的选修课是服务于高考的题目,因此,学校会很重视选修课程的开设,但是在高考的压力下会失去选修课程的意义。

2.与学生专业志向的联系。由于高二会文理分科,地理为文科学生的高考科目之一,选修课程的开设一般都在高二,因此,选修课的学习是要求文科方向的学生,对理科方向的学生基本没有要求,且各个省区也有所差别。如广东省规定人文社会科学发展倾向的学生选择旅游地理、城乡规划、环境保护;工科发展倾向的学生选择宇宙与地球、海洋地理、自然灾害与防治。河南省规定人文方向的学生要在旅游地理、自然灾害与防治、环境保护中的3门选2门,理工科方向的学生不作要求。江西省根据学生的专业志向,分为自然地理方向、人文地理方向、地理技术方向。规定文科方向的学生必须选旅游地理、自然灾害与防治。虽然文理分科可以帮助学校进行选修课的教学,重视文科方向学生的选修课程的学习,但是理科生会少选或者不选修地理课程,而选修课程是为了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这样就违背了其最终目的。

三、优化地理选修课程设置的对策

(一)落实选修课程的选课制度

在各省(区)关于地理选修课程的规定中,只是结合本省(区)的情况,规定7门选修中文理方向的学生选修哪几门,并没有给出学校、教师或学生在具体选择时的指导。因此应该加大选修课程的开放性,从学生的角度出发,真正将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打破整班传统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填报自己感兴趣愿意学习和研究的科目,而不是学校选好让学生来学习,这样才可以真正达到选修课程的目的。

(二)扩充选修课程的教学资源

选修的7门课程,首先应该阐述地理学科的基本原理,展现地理学科的特点。其次也要突出与其他学科的交叉特点。如自然灾害与防治这门课程,是将灾害学的研究术语、最新成果科普化,将研究性地图教学化,从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和协作攻关的意识和能力。而这种专业性很强的知识,无形中加重了教师的教学负担。若请来大学里的专业教师给学生进行专题讲解,或者在开展地震演习活动时请来消防官兵进行实地指导,会有更好的效果。

(三)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进行地理教学

地理课程中有两个非常重要的基本理念,即“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和“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进行教学的设计,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更能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如旅游地理课程中可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一个主题,进行“组织当地城市的一日游”的设计。

(四)关注地理选修课程的过程性评价

百分制的评价方式对地理选修课程的评价实际效果不佳,如湖南省、江西省、对于终结性评价和过程性评价各占70%和30%,还是难以有效地考核学生学习这门课程的效果。笔者认为可以弱化对于选修课程的纸笔考试,着重加强过程性评价,如给学生开展的专题讲座,学生提交专题讲座后的感想;在地理活动中,记录学生的表现,予以一定的评语评价等。

【参考文献】

[1]王传兵,赵守拙.当前高中地理选修课程实施现状分析及改进策略[J].课程・教材・教法,2009(1)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

[4]曾玮,夏志芳.高中地理选修模块的有效实施[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9(9)

[5]陆芹.高中海洋地理课程资源“本土化”开发利用研究[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0(11)

[6]王静爱,苏药,史培军.选修课《自然灾害与防治》简介与教学建议[J].中小学教材教学2005(8)

篇5

(1)用两周时间对地球地图初步进行弥补

初中阶段和高中阶段的地理课程是一个整体,两者之间既有分工又密切联系。初中阶段地理课程的设计思路是以区域地理学习为主,原则上不涉及较深层次的成因问题。高中地理课程注重与实际相结合,要求学生在梳理、分析地理事实的基础上,逐步学会运用地理的基本原理,探究地理过程、地理成因和地理规律。在教学必修1时,我们明显感受到知识缺,失对教学的冲击和对学生学习地理的信心的打击。为此,我们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在教学中适当加入初中部分知识。

(2)把握主干和与生产生活紧密相关内容,对教材进行取舍和重新组合

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相比,一个显著的区别是:课程标准主要是对某一学段的学生学习结果的行为描述,而不是对教学内容的具体规定。过去,教学大纲对教学的内容、教学目标有明确的规定,因而教师对内容的把握可“依纲靠本”。而新课程标准以及课程标准解读只是对学生能力达标的一个表述,而为达此能力标准所需要的知识内容的广度和深度,并没有明确阐述。因而在课程教学中,如何把握教材内容的广度和深度成为了当前的热点问题。在地理教学中,我们对有知识前后联系的重点内容适当拓宽,在能力培养上下功夫,让学生读课本插图,分析提取信息,画图等。

第二,对课程实施中困惑大胆探索、实验。

①教学观念与方式的更新。新教材要求教师利用新课程的理念,改变过去过于强调的接受式学习,突出对问题的探究,倡导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阅读自学等学习方式;而旧的教学模式使用传统的讲授法,注入式等.备课组开学初就开始学课标,看课件,研读教材,让年轻教师磨课。

②学生学习习惯、心理、学法与学习要求的差距。一方面对高一新生来讲,环境可以说是全新的,新教材、新同学、新教师、新集体,学生有一个适应过程。其次,经过紧张的中考复习,有些学生产生“松口气”的想法,入学后无紧迫感。另一方面学法上的差异,在初中,好多学校根本无法开设地理课,加之中考不考,学生根本不重视。到高中,由于内容多时间少,教师尽可能的讲授、引导,以落实“三基”能力,同时要求注重学法指导。

③正确处理自主学习与接受式学习的关系,新教材中教材内容和教材的呈现方式变了,新课程标准中要求教师利用新课程的理念,改变过去过于强调的接受式学习,突出对问题的探究,倡导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阅读自学等学习方式。但同时并不排除接受式学习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在教学中要继承和发扬传统的教学方法,因材施教、分层落实是关键。

第三,对教学达成共识,允许分歧和争执。

在每周例会前要求教师依据课标写出下周教学内容说课稿提纲,再在组会上交流,重点关注自己的“教”如何向学生的“学”转变,是不是开展有效教学,追求教学的“效率”“效力”与“效果”。看这些环节:

(1)强化“问题”意识是否恰当到位,有无思考价值和探究意义的问题。

(2)创设问题情境能否激发学生学习动力和兴趣,是否合理。

(3)如何抓时机,进行有效点拨:能否引导学生抓主线,抓关键;

(4)设计的练习有无梯度,是否切合课时内容,是否结合学生实际。

(5)课堂小结是否语言干脆,学科术语、学科思想是否得以体现。

组内畅所欲言,指出可供组内成员借鉴和共享的优点,那些地方还有待提高,如何改进。反馈练习如何设计 ,各节教学目标、重难点,包括过程设计,都要在组会上探讨。然后,根据集体讨论的思路,统一要求(讲那些,讲多深,怎样讲)对教材内容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根据学生特点和教材特点设计出有针对性和有实效性的教案。老教师带新教师,相互听课,认真反思,指出得失,对教案进行改进,最终形成科学,完整的教案。

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注意收集学生表现出来的问题,成为今后教学改进的一手资料。进而优化教学设计,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篇6

对于小学生而言,作文水平是衡量学生语文学习质量的重要方面。对于教师而言,作文教学比阅读和口语交际教学更难,付出努力却收效甚微,目前我国小学生的写作能力并不理想。我国学者曾做过一些调查研究,结果发现:小学生写作中的观察和理解能力、分析和概括能力、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等都存在不足。因此,了解小学生作文能力的构成因素以及影响作文能力提高的原因,并采取有效的教学改革就显得尤为必要和紧迫。

一、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

马克思指出:“语言是思想的直接现实”。文章是以语言为表现工具来反映社会生活、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它不能离开语言而存在,所以,语言是写作的第一要素。老舍先生曾经强调:语言是从事写作的基本工夫,没有运用语言的本事,即无从表达思想、感情,即使敷衍成篇,也不会有多少说服力。所以,语言是文章的表现工具。古今中外的着名作家们都非常重视语言的修养,大凡有经验的语文老师在作文教学中,也强调语言的训练,足见作文语言表达的重要性。

小学作文中语言表达方面存在的问题:第一,不能用准确的语言把自己想说的话表达出来。第二、词汇贫乏,语言不够生动形象,通篇都是“口水话”,没有“文”的色彩。第三、错别字较多,病句较多。第四、空话、套话多。影响语言表达能力的因素有:第一、不知道怎样锤炼语言;第二、思维不严密,条理不清晰,影响表达;第三、不能准确理解词语的意思,影响表达;第四、现代汉语语法学的不好,常有语病。

我们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呢

1、学习语言,积累语言,培养语感。首先,培养学习语言的兴趣。曾说:“要培养自己对语言的兴趣”,“有了强烈的兴趣,才能更好地领略语言的妙境,才能摸索语言的精微”,“语言的进步便如水之就下这样顺当,反之,只有锻炼语言的愿望而无兴趣,语言的进步就如急水上山那样的困难”。所以,产生兴趣是学好语言的一个“极大的窍门”。还说:“一天我们对于语言着了魔,那才算是进了大门,以后才有可能登堂入室,从事语言的创造。由兴趣学习语言,到能称心如意的运用语言,使它成为艺术品,这又是进了一大步,要费更大的苦工夫。”?其次,下苦工夫学习语言。有学习,才有积累。学习语言,有两个途径:一是向人民群众学习语言,人民群众的语言是最能反映生活的语言,它丰富多彩,生动活泼,表现力很强,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所以,号召人们向人民群众学习语言。二是多读名着,“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郭沫若认为,多读多写,摸熟语言的“筋肉组织”和精微之处,唤起灵敏的感觉,熟悉名篇佳作的精妙之笔,获得丰富的词汇,这样,自己写起文章来,优美的笔调慢慢地就会运用自如。第三,多积累语言――词汇。斯大林曾说:“词汇反映语言的状况:词汇越丰富,语言也就越丰富、越发达。”掌握大量的词汇,就能将事物间细微精妙之处恰如其分地表现出来。

2、培养学生的描写能力

第一,讲清什么是描写及其作用。描是描绘,写是摹写。从写作学角度说,就是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人物、事物、景物、环境、事件及其形态或特征等描绘或刻画出来,使人读后有如见其形、闻其声、历其事的感觉。第二,讲清描写的种类。关于描写的种类,不同的角度有不同的分法。从小学作文要求来看,主要应该掌握语言描写、行动描写、肖像描写等。应该注意无论什么描写,都要做到有明确的目的,或为表现人物服务,或为展开情节服务,或为揭示主题服务等等;此外,要抓住对象的特征,做到寥寥数笔,神形兼备,如见其人,如临其境。第三、讲清描写的方法。关于描写的方法,一般说来,离不开生动形象的词汇、浓烈鲜明的色彩、各种各样的修辞手法等等。人们的写作风格不同,其各自强调的重点不同。老舍强调比喻,他说:“在描写时,不能不设喻。”而鲁迅则强调白描,这种方法没有浓烈的色彩,少有形容词,少有修饰,即鲁迅所说的“有真意,去粉饰,少做作,勿卖弄”。

二、修改能力的培养

修改作文,是写作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环节。人们公认:文章是改出来的,而不是写出来。古今中外的作家都非常重视文章的修改能力。梁章矩说:“百工冶器必几经转换,而后成器。我辈为文,其理一也。”我国当代着名的作家杜彭程在谈《保卫延安》的写作经过时曾说:“在工作之余,一年又一年,把百万字的报告文学,改为60多万字变为17万字,又把17万字变成40万字,又把40万字变成30万字……在四年多的漫长岁月里,九易其稿,反复增添删削何止数次。”当代美国小说家德威尔也说,我的“作品不是写出来的,而是改出来的”。

小学生修改文章方面存在的问题有:第一,眼高手低,即识别能力差,因而修改能力差。第二,修改意识不强。根据我们的调查和观察,当前的小学生作文,几乎都是一稿“定音”,不修改,应试作文也没有时间修改,这从某个角度上是明智的,但无论如何也是一种无奈。第三,对自己的作文,有先入为主的偏见。对已写好的作文有一种思维定式,学生往往突破不了这种定式,对作文不能做实质性的改动。

1、读改结合,以读促改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头戏,它是我们培养学生作文修改能力最有效的途径之一。教材中的文章,都是作者潜心构思、字斟句酌过的。通过阅读教学,使学生了解作者谋篇布局、遣字造句的方法,让学生把这些方法运用到修改作文中来,提高修改作文能力。

篇7

       影视艺术是当代最能代表时代特色、最为大众所喜爱的一门主流艺术,是一门融汇文学、音乐、美术、表演、摄影、舞蹈等多方面艺术于一体高度综合化的艺术。有着丰富的表现内容、多样的表现形式、惊人的发展速度和广阔的发展前景。影视鉴赏课现已成为多所大学普遍开设的一门课程,在高职院校的影视鉴赏选修课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本文将从以下几方面加以分析。

一、 转变观念、加强创新意识的培养。

如何在高职院校影视选修课中高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转变观念、更新思想、加强对创新意识的培养至关重要。首先老师要树立并不断提高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意识。很多老师在讲授专业知识的过程中,会有意识的把教书与育人有机结合,向学生渗透很多学习方法和人格品性上的要求。对学生创造力的培养往往具有较大的随意性与不系统性。把创新意识有意识成体系的与专业课程改革相融合,从教师层面加大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有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学生的思维习惯、生活方式和综合素质,受学校教育影响较大。从教师角度着手,将创新意识培养融入课程教学改革,营造师生互动创新的良好学习氛围,有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影视鉴赏选修课的课程内容与性质有着成功实施此项改革的诸多优势。在课程内容上,影视艺术本身就是一门对创造力要求较高的艺术,不断创新可谓是影视艺术得以生存和发展的动力和支撑。优秀影视作品的成功最终都归根于其优秀的创新力。因此鉴赏优秀影视作品有利于分析和学习优秀的创新表现方式和表现效果;有利于引导学生看到创新带来的成效;有助于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影视鉴赏选修课的课程性质决定其授课对象的多专业性,也有利于不同学科专业学生间的交流与互动,有利于学生专业视野的开拓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在影视鉴赏选修课中,运用其课程优势通过改革教学内容和方法,加大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从而养成学生的创新习惯,有助于师生整体创新能力的提高。

二、 任务导向、强化创新方法的践行。

针对学生的知识结构和特点,在教学内容设计时更多的倾向于专业服务和综合素质养成,缩减专业理论的比例。创新性的开展多种课内外任务导向活动,丰富课内教学, 有针对性的进行多种方式思维训练,有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在课堂教学中针对学生心理,对学生关注和喜欢程度高的作品进行细致分析。在分析其思想内涵、塑造形象、表达主题和表现方式时,以教师讲授基础知识为基础、典型案例分析为引导,启发学生多角度思维。针对不同专业不同性格学生的特点,布置不同性质的任务。让学生在“做中学”,通过影视鉴赏创新向思维创新和专业创新过渡,逐渐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充分利用学生多专业融合的优势,运用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主题再创造、经典改编、续编、电影构思等多种形式的任务导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高职院校的学生多数对问题的思辨和理论分析能力较弱,多数选课同学对畅销商业片的情节、演员表演、设置场景兴趣程度较高,而对背后人物性格、主题内涵和表现形式的挖掘能力较弱。

三、 社团辅导、搭建创新交流的平台。

通过有针对性有目的性地鉴赏高质量、高水平的影视作品,提高不同专业学生的审美认知能力。培养其热爱生活、善于思考、善于观察、善于创造的良好思维习惯和方式,为其专业学习打下良好基础。同时也通过组织辅导高水平高层次的社团活动,充分发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力,激发出大学生朝气蓬勃的活力和潜在力。把社团活动变成践行和检测影视鉴赏选修课所学知识的重要手段和交流平台。在共同目标、兴趣、爱好的引导下,把社团活动的任务与课堂教学内容相结合,化影视鉴赏选修课的被动接受知识为主动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从而促进传统授课形式和考核评价形式的改革。把影视鉴赏选修课变成一个解决实际应用中存在问题及创新交流的平台,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营造良好环境。

四、 职业渗透、拓展创新能力的实效。

    影视艺术是一门反映社会生活广阔的综合性艺术,也是当代大学生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的性格养成、思维处世方式都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通过分析反映大学生活贴切,与职业岗位适用度高的优质影视作品,可以帮助学生树立健全的人格、良好的思维处世习惯和科学合理的职业理念。有助于学生提高职业能力与综合素质。

    综上所述,影视鉴赏选修课是一门深为广大选课学生喜爱,对学生影响较大的一门课程,同时也是高职院校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阵地。当代大学生虽已成年,但依然普遍存在着一定程度的认知偏差,因此在影视鉴赏选修课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独立的认知判断能力。让学生在鉴赏影视作品时学会思考、学会创造、懂得做出正确的选择。这就要求老师要转变观念、通过任务导向、及时辅导和职业岗位渗透等多种手段不断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创新能力与创新实效。

参考文献:

篇8

一、新课标中实验部分的变化

1. “课程性质”中增加了“加强化学实验教学,发展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内容,更加突出了化学的特点和实验的地位与作用。

“课程内容”部分在“科学探究”主题中增加了“完成基础的学生实验”这一二级主题,不仅明确提出“教师应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和学习实际,积极创造条件,组织学生开展化学实验活动”,而且还明确规定应安排和组织学生至少完成8项实验。

2. “课程目标”部分的“过程与方法”目标中,将“能提出问题,进行初步的探究活动”改成了“能进行简单的探究活动,增进对科学探究的体验”。

“课程内容”中“有关科学探究学习的实例”部分,删去了难度较大的活动探究案例。并删去了部分“活动与探究建议”的内容,降低一些实验的要求。

3. “课程内容”部分的“学习基本的实验技能”中,增加了“化学实验应高度关注安全问题,避免环境污染”,强化了“实验安全”和实验中的“环境保护”意识。

4. “课程内容”部分的“科学探究”功能得以强化,内容和目标要求更为具体和明确。“发展科学探究能力”中,对5处内容在表述上进行了修订,删除了1处内容,使得科学探究要素的语言表述更具有科学性、针对性和实用性。

二、新教材中发生的相应变化

1. 将八项学生基本实验编排到教材相应章节中,这是在教学实践层面上的最大变化。这样的编排方式将学生实验与教学内容更为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引导学生自己动手做实验,亲身经历、感受实验和探究过程,这在化学教学中具有不可替代的意义和价值。

2. 部分知识或实验活动要求下降。如原教材上册第34页的活动与探究中,要求根据实验记录木炭、铁丝、蜡烛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现象。而新教材中则在正文部分详细描述了几个实验的原理和现象,表2-1中要求填写的实验现象和结论只是作为验证出现。

再如原教材44页对于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只有一句简单的描述以及文字表达式,而新教材43页中则以活动与探究为载体,提供了实验室制备、检验二氧化碳的实验装置图,更是在正文部分详细描述了实验现象、原理,提供了制备、检验的文字表达式;新教材中删去了第6章“活动与探究”栏目“水、蔗糖溶液、食盐水溶液的凝固点测定”实验。

3. 课本多处增加了有关实验安全和环保要求的文字。

三、关于实验教学的建议

在新课标和新教材的变化中,有三方面与实验相关的内容最值得引起我们关注:一是强化了学生的实验探究;二是降低了实验探究活动的难度,力求保证各类不同学校都有条件去开展并完成课本实验;三是对实验的描述和解释更为详细、真实并增加了人文关怀因素。

面对以上变化,如何在课堂上突出“实验为主”的科学探究,如何在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如何贴近初中生的认知水平紧扣教学要求进行授课已经必然成为当下教学的重点。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予以关注。

1. 注重演示实验与强化学生实验并举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各校教学硬件设施与实验室条件的有效改善,使得学生分组实验成为可能,并且越来越被重视。因此,教师应指导学生亲自动手体验化学实验的乐趣,培养学生基本的化学实验技能,这也是学习化学和进行探究活动的基本保证。

2. 充分释放实验的探究效应,力求科学探究能力的可持续发展

以化学实验作为探究性学习的途径,就必须变“验证性实验”为“探究性实验”,恢复化学实验探究性的本来面貌。通过对课程标准(2011版)的学习,教师应根据实际情况,对探究要素和难度做适当的调整,让所有学生都能参与探究,让更多的学生获得真实的科学探究体验。充分发挥化学实验的探究功能,要不断研究开发适合于探究性学习的化学实验,要注意从生产、生活实际中挖掘素材设计实验方案,因为来源于生产生活实际的实验探究性强,能极大程度的调动学生探究的主动性,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探究欲望。同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学科联系与渗透,将其他学科的科学探究与化学科学探究融合起来,形成科学探究学习的合力。

3. 增强实验教学的趣味性,创设生活化实验情境

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初中化学教学更是如此。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要通过一些有趣味性的实验来进行探究活动,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尤其是学生能亲自动手的学生实验的趣味性,使学生养成自由开放式的追问风气。

在校学生接触社会的机会有限,通过实验让学生了解化学在实际生产生活中的作用,可以提高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和产生解决问题的迫切欲望。例如在进行关于“燃烧条件”的学习时,从实验室酒精灯的熄灭、燃烧木柴要把木柴架空、液化气灶及煤炉都留有通风口等学生非常熟悉的实验情景出发,引导学生思考,发现问题。另外,实验的生活化还体现在实验用品上,使用一些生活中的物品,如在粉尘爆炸实验中利用金属易拉罐和小眼药瓶,测pH选择生活中的一些物质等,这样的代用品实验虽然不多,但它能启发学生在生活中随时利用生活中的物品进行一些简单的实验探索。

篇9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06-0021-03

为了在高校全面落实发展观,把教育重点放在提高新建本科院校的教学质量上,教育部在2007年颁布实施了“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简称质量工程),这一举措对于提高地方本科高校的教学质量有着重要的意义。这一措施的实施并非偶然,在长期的教学管理实践中,高校过于注重教师作为个体在教学中发挥的作用而护士了教学团队的建设。而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学科门类的不断综合,再加上广泛引进的现代信息技术,使得教学过程变得繁杂,不是单单依靠某个人的力量就能够完成教学和培养人才的任务,而是要充分地依靠群众和集体的力量,团结协作、互相信任才能够达到最终的目标。加强新建地方本科院校优秀教学团队的建设,不仅有助于发展学科建设和教师自身的专业,同时还能够增强高校的核心竞争力和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更是进一步落实教学改革与建设的重要手段。

一、新建地方本科院校教学团队现存的问题

1.认识误区。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对于教学团队的功能和内涵认识较为模糊。例如有的学校将其视为行政机构,在团队建设中就过于重视权利和层级的分配;有的学校认为是一般意义上的教师群体组织,于是在建设中就缺少了明确统一的目标管理措施。这些错误的认识导致了教学团队建设工作远远达不到原有的预期。

2.缺乏团队精神和带头人。高校教师的工作环境大多是独自面对着特定的教育情境,相对孤立封闭,教师之间彼此隔离防范,缺少协同合作的氛围和气息。个别教师性格清高,面对着教学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也是碍于知识分子的情面不愿意向别人请教,更谈不上合作研究了。也正是这种团队意识的缺乏,在教学中很难产生重大成果。另外,一个团队中起核心作用的是带头人,而在一些新建地方院校中仍存在缺乏团队带头人的现象,甚至在有的院校依据着科研成果选的带头人不能带头的现象。还有的带头人缺少奉献精神,觉得指导其他青年教师浪费时间,不如多发表几篇文章,导致了青年教师的成长缺乏了传、帮、带的过程,自主发展困难较大,影响了团队的凝聚力,导致团队松散。

3.重申报,轻建设。只有通过了申报评选程序的教育团队才能够获得立项。一旦获得了省级或者是国家级教学团队的项目申请,不仅学校可以赢得荣誉,还能够能到可观的建设经费,因此,不少兴建地方本科院校对于申报项目有很大的积极性,想方设法积极立项。但在获得批准之后,项目建设的积极性往往大打折扣,形成了积极申报草草建设的尴尬境地。

4.缺乏绩效考核机制。在地方本科院校中,教师在职称晋升上缺少一定的自,只能依照刚性的晋升标准准备必要的科研成果。学校为了提升自身“实力”,全力扶持教师力争多出科研成果。在新建地方本科院校中,由于较难引进和留住高职称的人才,学校对教学和科研这二者在业绩考核体系中的权重明显失衡,使得科研突出但教学效果一般的教师占据优势,那些教学业绩突出的教师甚感不公。这种制度也导致了教师攀升了科研的积极性而降低了教学的兴趣,教学团队也失去了对教师的吸引力。

5.保障机制尚未建立。只有有了人力、财力、物力及团队文化的强有力支持,教学团队才能够健康有效运行。一些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由于相关制度不健全导致对教学团队重视不够,同时缺乏相应的经费投入和支撑,团队的活动无法展开,难以发挥其整体优势,尚未形成教学改革中的合作机制。还有一些学校,虽然也有专项资金的支持,但是由于缺少监管制度,导致资金很难运用在教学团队的建设上。

二、新建地方本科院校优秀教学团队建设理论

1.“教学团队”概念。团队本是属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概念,指的是管理层与员工之间所组成的共同体,利用成员所具备的技能、知识和信息、资源来共同解决问题,完成任务。之后逐渐引申出很多的团队,例如销售团队、教学团队等。教学团队指的是由教学任务相近的教师们为了完成共同教学、建设目标而组成的群体,在这一群体中,由教学水平高的教师负责带头,有着合理的知识和年龄结构,合理沟通,合理配置教学资源,定期开展教学内容的改革教研与经验交流工作,优势互补,共同发展。

2.教学团队建设内容。教学团队建设内容框架可从内部环境、支持环境和教学建设三个方面着手。首先是选拔和培养团队带头人。本科院校团队带头人应是本学科中拥有较深学术造诣以及创造性学术思想的专家,致力于本学科建设,在教学一线坚持授课,治学严谨、品德高尚,有着良好的组织管理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在团队建设过程中,一定要贯彻“质量工程”理念,将所有团员的共同愿望作为团队建设的总目标,将提高教学质量作为核心目标。其次是团队队伍建设。地方本科院校可根据各个学科的实际情况,将研究所、教研室、教学基地、实验室和实训基地作为建设单位,把相关的系列课程和专业作为建设平台,形成一个知识和职称、老中青合理搭配的团队结构。最后是良好的沟通与合作。团队成员之间通过讨论、对话和备课以及观摩教学等方式进行多层次的沟通,实现整个团队当中经验和资源的共享与增值。

3.教学团队的构建原则。教学团队的构建,应遵循着以下三项原则来实施。首先是教学与科研相结合。建设一个优秀的教学团队,应紧密结合科研工作,激励高水平的教师加入团队,并充分地发挥出其优势,使学生感受到不同风格的学术氛围,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其次是注重创新能力的培养。“质量工程”下的教学团队建设,应更加重视学生能力、知识与素质的锻炼与培养,加大力度培养学生的自学、实践、交流、创新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最后,实现资源整合。在建设优秀教学团队过程中,应鼓励跨学科、跨学校的方式来建设团队,同时辅以多模式的教学改革实践。

三、新建地方本科院校优秀教学团队建设路径

1.教学理念。所选择的教学理念先进与否直接决定着教学团队的建设水平。要想整体提高教学团队建设的水平,就需要选择既能体现本专业的最高水平同时又符合教学实际和发展规律的教学理念来作为支撑。教学团队的建设,首先要考虑的是教学质量,继而加强教育科学研究,用先进理念来指导教学改革。高校教师长期从事教学,容易形成自身的专业之见,缺少教学长远规划和改革创新思路,依赖于教学经验,缺乏教育改革深化的动力。所以,建设优秀教学团队的过程也是一次变革教学理念的过程,需要团队做到不满足于现状,积极探索改革,坚持用科学理念指导教学。有了先进教学理念的支撑,教学团队的研究水平肯定是一流的。

2.教学突破口。组建一支优秀的教学团队,不仅要重视团队建设,还要选择好教学突破口,这是涉及教学团队发展方向的一个大问题。对于新建地方本科院校来讲,受自身条件的限制,在前沿性的教学问题中还欠缺全面深入的把握,在这类院校中,首要解决的问题就是选择具有一定新颖性和学术价值的且适合教学的教学团队;其次就是要根据新建院校培养人才重心下移的特点,在选择教学突破口时重点着眼于区域性经济发展和社会文化的现实,力争培养极具学科特色和带动学科发展的教学团队。既然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大多定位为应用型,那么,就应该在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充分体现出来并且使其成为极具特色的教学突破口。

3.高水平管理。建设专业的学科教学团队需要有良好的管理模式和机制,且需要较多的人员和较长的周期及较宽的工作面。建设优秀教学团队,一方面是培养高水平的教师,同时还要肩负着培养优秀管理人才的重任。所以说,高水平的管理对于建设一个专业的教学团队起着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团队建设过程中,还要将管理影响教学建设的意识和目的贯彻给每一位团队成员。在团队管理的机制和模式的选择上,也要考虑到建设专业教学团队的特殊性。管理工作在协调教学机制的运行、教学人员的流动、教学绩效工作的考核与认证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所以说,团队建设者要对管理引起高度的重视,因为如果将整个团队比作是一部机器的话,那么要想维持机器的良好运转,管理就是不可或缺的剂。而随着院校规模扩大化和职能多样化的发展,管理工作所面临的问题越来越复杂和多样,教学团队的管理问题也愈加地突出。同时能够保障教学团队建设质量的就是健全的管理制度,保证教学团队建设的重要手段是相应规章制度的建设与执行。因此,加强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的优秀教学团队建设,就要不断地提升管理水平。

4.明确目标与任务。团队目标在教学团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因为目标反映出来团队的存在理由、活动界限、团队所扮演的角色以及其功能和地位等等。只有在有了共同的目标之后,教学团队成员才能够积极地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互相帮助互相支持,不断交流互动,以碰撞出新的火花,实现团队间的优势互补和资源共享,提高整个团队建设水平。在这期间,团队管理者还要观察了解成员个体间的要求和期望,适时设置共同目标以引导和激励成员的集体意识。

5.评价机制。目前,在很多高校中存在着对教师职称和考核工作由第一责任人决定而其他合作者处于被忽视的尴尬境地的情况,在客观上阻碍了教师之间的合作。针对这一情况,在新建本科院校中构建一种利于团结成员共同合作的机制鼓励和促进团队建设的发展。这一机制同时也对高校提出了要求,高校应将团队和个人的业绩进行双向考核且均作为参评依据,将团队业绩和力量作为评价机制的重要导向。这一评价机制与传统机制不同,原有的评价机制只是单纯地看重个人的绩效业绩,而这一新型评价机制同时侧重个人和团队二项业绩的绩效,以此来引导成员尽量追求团队力量和绩效的最大化。在评价机制的操作过程中,学校除了奖励教师个人的业绩之外,还要采用基于整个教学团队绩效的奖励和评价方式。由过去的重视个人业绩考核转向团队整体业绩考核,由过去重视过程管理转向现在的重视目标管理,由过去重视年度业绩考核转向重视团队间的业绩考核。宗旨是鼓励教师加入到教学团队的建设中来,激励教师们共同实现团队的共同目标,增强教师之间的沟通协作,加强团队凝聚力。在评价的方法上,要设法消除教师之间的不恰当的竞争,要促进教师真实地表现自己、主动地接纳别人、积极地帮助他人,以实现教师间的真正的合作。

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关系着区域人才培养的质量,在“质量工程”背景下,院校不仅要更新建设优秀教学团队的理论,同时还要在实践路径等方面积极构建符合团队发展的制度和措施,并进一步加以完善,使其能够促进和鼓励本科院校教学团队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田恩舜.高校教学团队建设初探[J].理工高教研究,2007,(04).

[2]陈新刚.高校绩效考核工作探析[J].中国建设教育,2007,(2).

[3]孙丽娜,贺立军.高校基层教学组织改革与教学团队建设[J].河北学刊,2007,(05).

[4]俞祖华,赵慧峰,刘兰昌.本科高校教学团队建设的理论与实践探索[N].鲁东大学学报,2008,(02).

[5]黄玉飞.对高校教学团队的考核与管理研究[J].中国大学教学,2009,(02).

[6]杨涛,王兴林,童文胜.新建本科院校发展之路探索[J].武汉高等教育研究,2007,(11).

篇10

在培训中我聆听了语文教育专家的精彩讲座,领略了他们幽默风趣的教育风格、先进的教育理论;也与班上的各位优秀的教师一起进行了交流,不但加强了理论和专业知识的学习,又和本班的教师一起进行了课例研究。可以说此次培训收益颇丰、获取匪浅。

一、提高教育思想,开阔改革视野。

为期10天的培训学习,让我把埋着苦干的头抬了起来,发现教育是需要远见卓识的。在本次培训中,每位专家老师给我们做精彩的讲座。各位专家老师的讲座,阐述了他(她)们对初中语文教学的独特见解,对新课程的各种看法,

作为一名骨干教师,我努力把学习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动能,使之有效地指导平时的语文教学工作。在培训过程中,我把自身对语文新课程标准的理解与组内的老师交流,并在课例跟进后,用新的练习设计理念指导我的教学,在不断总结的基础上重新发现,如此用心的循环往复,是原因是培训班的课例研究让我从有力,变得更加有心。同时,我学会了变换角度审视本身的教育教学工作,在新理念的引领下,不断反思、调整我的教育观,正是这种换位思考,让我学会了信任学生,并不断地感受到信任带来的惊喜和力量。

二、对于教育教学角色的重新定位

1、教师角色的重新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