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期刊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中医医院人才工作计划模板(10篇)

时间:2023-03-08 15:39:48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中医医院人才工作计划,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中医医院人才工作计划

篇1

一、院设立重点学科、专科建设专项经费。

1、省、市级重点学科、重点专科给予上级经费数额相等资金匹配。(并视学科发展情况可适当增加)。

2、院重点专科给予15-20万元基础扶持资金。

3、重点专科开展重大新业务所需设备及病人医疗费用医院将给予支持。

4、基础资金的支出用于科室的业务发展和人才培养(学术交流、课题调研、资料费、提供出国考察经费等)。

二、重点学科、重点专科在人员调配上给予政策倾斜。

三、重点专科建设要明确一个主攻方向,针对关键技术问题,集中力量有所突破,从而形成专科优势。

四、可采取与省、及国内外高等医学院校、科研单位联合建设的形式,基础与临床紧密结合,专科建设、课题研究和人才培养共同发展,确保重点专科建设高起点、高标准、高水平和高效益。

五、重点专科要制定切实可行的人才培养计划,五年内培养出2-3名年龄在45岁以下的业务骨干,逐渐形成结构更加合理的人才梯队。

六、加大重点专科的制度建设,为其创造良好的科研条件和学术环境,切实做好人、财、物等配套和后勤保障工作,以保障专科建设目标的实现。

七、院重点专科建设、重点人才培养领导小组将对院重点专科实行全过程动态管理和目标考核,并签定合同书。每半年组织专家委员会对照考核指标进行检查。未达标将给予警告,限期整改,考核仍不合格的不再列入院重点专科,并停止资助。

八、医院年终经考核对在实施重点专科建设工作中取得显著成绩的科室、学科带头人和有关人员给予表彰,对突出的科室和个人实行重奖。

九、院重点人才培养周期(二年内),给予基础扶持资金2万元。基础扶持资金用于开展科学研究,参加全国、省、市相关学术交流活动,出版专著,国内外进修学习、购买资料所需费用等(市重点人才每年可报销书报费1500元、院重点人才每年可报销书报费1000元)。

篇2

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提升医院服务能力和管理水平,更好地满足人们群众对中医药服务的需求,根据根据《医疗机构管理条例》、《二级中医医院等级评审标准》要求,我院将正式启动二级中医医院等级评审工作,为确保创建工作有序、有力、有效推进,我院已制定本方案,成立领导小组,一切工作正在紧张有序的进行中,争取在明年的二级中医医院等级评审工作中取得好成绩。

二.抓紧推动年度卫生工作目标任务完成

继续做好医院管理年工作。继续深入开展“以病人为中心,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医疗安全年活动,认真贯彻自治区中医药管理局和县卫生主管部门关于医院管理年活动、医疗质量万里行活动、平安医院创建活动及院务公开制度,优化服务理念、服务内容、服务流程,公开医疗信息,坚持首诊负责制,加强医患沟通,推行温馨服务下科室建设。强化基础医疗护理质量建设,加强重点专科建设,有计划地培养及引进人才,积极开展新技术、新项目,拓宽服务领域,防范医疗风险,杜绝医疗事故,切实提高医院核心竞争力。

三、在进一步完善全民医保体系中充分发挥好中医药的作用

针对已经明确的中医药相关政策,进一步加强和县医保部门协调和督导检查,促进医保制度中关于鼓励提供和利用中医药服务,争取将医院中药制剂全部纳入报销范围等政策的全面落实:使中医药服务报销比例逐步提高;使适应中医药门诊服务特色优势更加显著,积极协调推动门诊统筹工作。

四、积极开展和使用基本药物

特别是中成药和中药饮片,进一步加强基本药物临床应用的培训,合理使用中成药。

五、进一步加强医院中医药特色优势建设,主抓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根据《中医医院评审暂行办法》,建立完善中医医院评审制度并组织实施。

2.加强中医护理工作。制定加强中医护理工作计划,继续推进优质护理示范工程,转变护理模式,提高护理水平。

3.继续加强科室内涵建设。贯彻落实中医医院科室建设与管理指南,进一步完善医院工作制度和人员职责,继续开展中医、非中医类别执业医师系统培训,是系统培训率达到100%。

4.继续加强中医药师管理。进一步推进《关于加强医疗机构重要制剂管理的意见》、《中药处方格式及书写规范》的落实,积极使用小包装重要饮片。

六、坚持“两医”协作管理

充分发挥医疗机构主动参与、积极管理对控制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的关键作用。有效控制全县城乡居民医疗总费用和降低诊疗费用,切实解决人民群众看病就医的负担,到201X年底使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的势头得到遏制,实现“六降六升一规范”,即药占比、抗菌药物使用率、门诊病人人均医疗费用增幅比例,平均每一出院患者医疗费用增幅比例、平均住院日、业务收入增长率下降;基本药物使用比例、合理用药合格率、大型设备检查阳性率、诊疗人次、医保报销比例、患者满意度上升;诊疗行为更趋规范。使门诊病人人均医疗费用增幅比例、平均每一出院患者医疗费用增幅比例、住院率、非医保费用占住院总费用比例、转院率控制在前三年的平均水平。使我院的医疗费用增长水平应与我县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水平相适应,医疗报销比例逐步提升,完成自治区卫生厅和我县卫生和人口计划生育局确定的目标任务和控制指标。

七.制定201X年我院人才培养计划

根据201X年我院人才培养计划,进一步完善人才的培养机制,以加强管理队伍建设为目标,加强医院中青年学术技术带头人和学科建设,加大在职专业人员的教育培训力度,全面完成201X年我院人才培养计划。

八.认真做好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工作

严格遵守《贺兰县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定点医疗机构服务协议》条款和《基本用药目录》,认真按照贺兰县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制度实施细则办事,坚持“因病施治、合理检查、合理用药”的原则,把服务落到实处,为参保患者提供方便、优质的医保服务。

九、认真落实医院感染控制工作

篇3

县位于河北省中南部,面积778平方公里,辖5镇4乡,309个行政村,全县人口26.9万。县是华夏医祖扁鹊行医采药的地方,中医药文化底蕴深厚。中医院始建于1984年2月,1994年被评为二级甲等中医医院。在县委、县政府的关心支持下,医院先后经历2次迁建,3次易址,规模逐渐扩大,功能趋于合理。目前,医院新院址占地面积达50亩,建筑面积近20000平方米。共有干部、职工149人,卫技人员占职工总数的90%。全院具有中级以上职称人员50名(其中副主任医师职称人员13人)。业务技术骨干均省级以上医院专科进修。

医院编制床位150张,设有内、外、妇、儿、急诊、皮肤、眼耳鼻喉、口腔、麻醉、针灸理疗康复、骨伤、肛肠等12个临床科室。中风专科、皮肤专科、疼痛专科、肛肠专科被邢台市卫生局确定为市级中医重点专科。设有高血压糖尿病、睡眠障碍、脾胃病、哮喘病、不孕症等专病门诊。设有心病、脑病、外科、创伤、妇产、儿科等6个病区。以及化验、病理、超声、心、脑电图、胃肠镜、高压氧舱、放疗、CT、放射、中西药房、消毒供应等20多个医疗、医技科室。

医院拥有全身螺旋CT机、钴60放疗机、彩色B超诊断仪、肺功能测试仪、彩色经颅多普勒、心电工作站、电子胃镜、电子结肠镜、500毫安高频遥控胃肠光机、C型臂光机、体外冲击波碎石机、高压氧舱、全自动5分类血液分析仪、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血凝仪、血流变仪、血液灌流机、过敏反应测试仪,化学发光仪、骨质疏松测试仪、特定蛋白分析仪、24小时动态心电血压监测仪等大中型现代化医疗仪器设备。2010年门诊工作量8900人次,收治住院病人7900人次,业务流水收入2140万元。

我院是全市中医系统首家二级甲等医院,被上级确定为河北医大、河北工程大学、邢台医专临床教学医院,连年被评为市、县文明单位,被省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授予“三星级文明服务窗口单位”;被省卫生厅授予“河北省深化改革、优质服务百佳医院”、“河北省示范中医院”;河北省医德医风建设先进单位;被中华医学会授予“全国百姓放心示范医院”。

二、主要成效

近年来,通过开展中医医院管理年活动,进一步增强了了全院广大干部职工对中医医院管理年活动意义的认识,进一步端正中医医院办院方向,中医药特色优势进一步发挥,临床科室建设、人才培养得到了加强,中医护理、中药药事管理不断规范,中医药文化氛围深化浓厚,基本达到了中医医院管理年活动工作的要求,有力的促进和推动了我院工作的不断发展。

(一)中医药特色优势的措施得到落实。在中医医院管理年活动中,把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作为重点内容来抓,制定了以中医为主的建设发展规划,明确了发展方向,并逐项加以落实,在年度工作计划中,制定突出中医特色指标和措施,并将中医药特色优势相关指标列入医院综合目标考评细则,定期对科室进行检查考评,每月通报点评并与奖金分配挂钩,严格奖惩。此外,落实专人负责基层指导工作,积极开展对口支援工作,院长与卫生局签订目标责任书,纳入医院年度工作重要内容,按照相关任务要求与受援单位签订对口支援协议书,积极开展农村适宜技术推广培训与基层指导工作。

(二)人员配备合理,积极开展技术培训。认真贯彻落实“关于中医医院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加强人员配备通知”的要求,全院中医类别医师占医师比例达到68.9%;中药人员占药学人员比例达到81.8%;护理人员接受中医药知识技能岗位培训达93%;领导班子中中医药人员比例达66.7%;职能科室负责人中医药人员比例达66.7%;临床科室主要负责人执业医师资格或系统接受中医药培训两年以上比例达75%;妇科等11个临床科室负责人基本符合临床科室建设管理指南相关要求。此外,对中医药人员队伍建设及技能培训有规划、有制度、有考核并积极抓好落实。

(三)临床科室建设步入正规。按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规范中医医院与临床名称的通知”的相关规定,认真进行自查自纠,科室命名符合规范要求。同时认真学习贯彻临床科室建设管理指南(试行)的相关要求,认真抓好科室设置、特色服务项目开展,强化临床病例辨证施治,病例讨论及继续教育工作,制定了24个常见病病种中医诊疗方案并在临床中应用。认真执行中医病历书写基本规范,中药处方书写规定,实行了电子病历,配备中医诊疗设备38种,开展非药物中医治疗项目64个,门诊处方中中药比例达65.6%,饮片比例达34.8%。

(四)重点专科建设明显加强。重点专科建设列入发展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皮肤科、疼痛科、肛肠科、中风科被市卫生局命名为市级中医重点专科,各专科均制定了3个重点病种中医诊疗方案并定期评价分析和优化总结,探索试行中医临床路径的应用。目前,4个重点专科依托专家以及专科项目支持,医院给予人员培训、设备购置等重点倾斜,目前在当地已具有一定的知名度,形成初步规模。

(五)中药药事管理逐步规范。根据中药房基本标准要求,扩建了中药房,调整了煎药室、库房设置,药库、药房面积设施达到相关要求,适应工作需要。中药房、煎药室负责人具有主管中药师资格并有2人取得高级中药鉴别师资格。认真执行中药采购制度、饮片验收制度、质量管理制度,引进使用免煎中药200余种,严格进货渠道,落实煎药室管理规范,制定煎药室工作制度和煎药操作程序,按要求煎、煮,定期清洁消毒。

(六)中医护理质量不断提高。制定并落实中医护理工作指南(试行)计划和措施,明确各级护理管理人员的职责,制定不同级别护理人员培训计划,每月一培训,半年一考核,床位护士比例1:0.4,各临床科室开展中医护理项目2个,按照医院综合质量考评细则,每周检查,每月考评,根据不同科室特开展专科专病特色护理,每个病区3个病种并提供健康指导,护理人员基本掌握本科常见

病的中医护理常规。

(七)中医药文化建设进一步加强。认真贯彻中药文化建设指导意见和“指南”,制定了中医药文化建设方案及医院宗旨、医院发展战略、医院院训、医院经营服务理念、医院奋斗目标、医院院歌(正在谱曲中)、医院院徽(正在征集中)等体现医院中医药文化价值观念,总体形象定位。制定了以规范员工服务理念、诊疗行为、服务用语、着装规范等为主要内容的“员工手册”并进行培训。为搞好中医药文化的宣传工作,我们在庭院内塑造了扁鹊像,将“大医精诚”雕刻在门口影蔽墙上,医院走廊、候诊区挂有宣传中医药知识的牌匾,院内橱窗有特色专科介绍,编印《新中医》医院院报十期,5万余份,编辑中医药养生保健手册2期,1万余册,医院内庭院筹建中草药种植园,部分病室安装闭路电视播放中医养生保健知识宣传片,制作6个中医专科专病电视片于电视台播放,大力宣传普及中医药知识。

(八)中医预防保健服务起步运行。制定了医院发展中医预防保健服务工作计划,开展常用中医预防保健技术,初步开展了中医药养生保健咨询、体质辨识、健康指导工作。

三、主要措施

(一)加强领导、健全组织、强化“活动”工作保障。为加强对中医院管理年活动的领导,明确任务、落实责任。一是成立了以院长为组长,各副院长为副组长,各职能科室为成员的中医医院管理年活动领导小组,明确了分管领导,落实了责任人员,为活动开展提供组织保证。二是明确目标任务,定期督导调度,将八项重点工作层层分解至相关领导和科室,利用质检日、院周会进行督查考核,及时发现问题,限期整改落实。三是完善制度、严格标准。在医院管理年活动中,建立完善各项工作制度,修订医院综合质量考评细则、员工手册、印发各项“规范”“指南”加大各项培训考核力度,实施质量监督,促进中医医院管理年活动顺利开展。

篇4

一、市中医院发展概况

市中医院始建于1983年,由原县人民医院部分中医药人员和原县卫校部分人员组建而成,成立之初,仅有员工18人,在原县人民医院搬迁后的旧址开展诊疗业务工作,至今近三十年。近三十年来,中医院历经几代人的共同努力,取得到了较快的发展,获得了不少的荣誉:1986年获贵州省文明医院称号;1998年在首家通过国家二级乙等医院评审;作为中医龙头医院和全市各乡镇卫生院中医药工作者一起在市政府及主管局的领导下经过三年多努力,使我市成为全国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市,获科荣誉称号,我院的工作得到了评审专家的一直好评;、在全省及全国组织的中医管理年工作评审中成绩位居全遵义市各县区市前列,工作得到了上级中医药管理部门的高度评价;我院还先后成为遵义市片区交警大队驾驶员体检唯一指定医院和贵州省卫生厅职业病体检资质医院。建院近三十年来,特别是近十年来,在市委市政府及主管局的正确领导下,医院步入了发展的快车道,自搬迁入原宾馆新址后,医院办院规模、学科建设、诊疗能力、护理质量、就医环境、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及中医药服务功能、医院综合服务能力等各方面迅速提高,达到了相应的规模和水平。现有员工近400人,编制床位250张,实际开放床位达到了400张,开设有临床科室12个,医技科室6个,装配有十六排螺旋ct等一大批高档的诊断和治疗设备,其中骨伤科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批准建设的国家级重点中医专科,针灸科是省中医管理局批准建设的省级重点中医专科。

这些成绩的取得凝聚了几代中医院人的心血,为我们今天能够站在这样一个高起点的平台上开展创建国家二级甲等中医医院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二、开展二级甲等中医医院创建的意义

我院近三十年的发展成绩值得骄傲,但目前面临的困难却也不能忽视。首先,由于市场经济对医疗市场的不良影响和前些年国家对公立医院办院方向和办院目标的不明确,我院和很多公立医院一样,在发展过程中形成的某些服务理念、服务功能和服务方式与目前国家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对公立医院的要求存在一定的差距,公立医院的改革就是要求我们要缩小乃至消除这些差别,更加充分体现出公立医院的公立性质,如何进行改革,国家二级中医医院的各项标准和指标充分体现了公立医院改革的各项任务指标,创建国家二级甲等中医医院的创建工作便是实现公立医院改革的重要手段。第二,由于我院近年来发展较快,专业人才队伍建设严重滞后,加上历年来人员编制问题未得到及时有效的解决,引进人才困难,留住人才更困难,导致我院专业人才队伍极不稳定,无法满足临床工作需要,使医院的服务功能未得到应有的发挥,服务水平和服务能力未得到及时的提高,并成为影响医院核心竟争力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第三,由于医院近年来发展较快,医院内部管理经验不足,经过不断探索,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和医院目前发展的规模和水平之间仍然存在一定的距离,不能满足医院发展的需求,并成为医院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第四,随着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对市人民医院的托管,贵阳科开医院在的修建,以及茅台酒厂职工医院与三医大西南医院联合医院在的修建,的医疗市场将会有一场激烈的竟争,这场竟争将是医疗技术的竟争、服务质量的(文秘站:)竟争、特色优势服务的竟争,明显处于竟争劣势的市中医院如何发挥自己的中医药特色和优势,提高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强化专业人才队伍建设以提高医疗技术水平等核心竟争能力,在医疗市场站稳自己的一席之地,将可能是影响市中医院持续发展乃至决定市中医院生存的至关重要的因素。市中医院要生存,更要发展,在生存和发展面前,面对上述问题,该采取什么样的方法?创建国家二级甲等中医医院就是给我们的一个最好的契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订的《二级中医医院评审标准》(20__版)从“中医药服务功能”和“综合服务功能”两个大的方面给我们制订了明确的标准,如果我们能按标准认真进行建设工作,并达到标准要求,我院将会在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专业人才队伍建设、临床科室建设、重点专科建设、药事管理和中药药事管理、护理质量管理和中医护理管理、中医药文化建设、中医“治未病”开展、医院基本规模及服务能力建设、医疗应急管理、教学科研、医疗安全、医疗质量、医院行政财务管理等方面有一个大的提高,从而大大提高我院的综合服务能力、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更加突出中医药特色和优势,提高我院的整体综合势力和核心竟争力。所以创建国家二级甲等中医院的工作是我院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内我院的主要工作和核心工作。全院职工特别是中层以上干部职工必须提高认识,端正工作态度,以创建二甲工作为已任,共同参与,群策群力,在涉及医院建设和发展的重大问题上出谋划策,汇大智、集大成,反对个人英雄主义和行为,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计划,确保决策的正确性,减少失误,降低损失,免走弯路,确保创建工作如期完成。

三、二级甲等中医医院创建工作安排

1、根据创建工作的需要,我院成立了以院长为组长,副院长为副组长,各职能科室负责人和各临床医技科室科 主任、护士长为成员的“市中医院创建国家二级甲等中医医院创建工作领导小组”,暨“二级甲等中医医院创建办公室”,以全面领导、协调、组织、落实各项具体创建工作。

2、在主管局的指导下,我院制订了详细的《市中医院国家二级甲等中医医院创建工作实施方案》,拟定了《各科室各部门创等工作任务分配方案》,将创建工作的各项具体任务内容分解落实到相关科室和部门,要求各相关科室和部门必须保质保量如期完成。

3、拟定了创建工作时间进度表:

1)、20__年7月31日前完成创建工作的前期各项准备工作,召开“创等”工作动员大会;

2)、20__年8月1日至9月30日,完成创建工作的各项主要任务目标,完善应检资料的整理、装订工作;

3)、20__年10月1日至11月30日,根据《二级中医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20__年版)二级甲等标准认真组织开展自评,撰写自评报告,做好查漏补缺,并作好评审验收的申报工作;

篇5

一、认真学习、宣传和贯彻全县人才工作会议,提高认识,统一思想,营造良好的人才成长和发展的工作环境。

1、利用各种媒体和机会,学习、宣传上级有关人才工作的指示精神,提高对人才工作在医院的建设和发展中的重要地x位的认识,抓住国家实施展人才强国战略的有利时机,加快我院世界秘书网版权所有,人才建设工作的步伐,开创我院人才工作发展的良好局面。

2、认真讨论和研究人才强院战略问题,确定我院人才建设的工作目标和主要任务,建立人才工作机制,实现我院卫技队伍的跨越式发展。

3、以建立学科带头人为重点,通过实施“萃英机划”,加强人才引进工作,促进医院学科建设,提升我院卫技队伍的整体水平。

4、积极为各类人才创建工作条件,用人所长,牢固树立对专家服务的思想,促使他们干好事业、干成事业。

二、全面实施“萃英人才建设计划”,以学科建设为导向,以学科带头人为(*-“ˇˇˇ”:)重点,坚持吸引、培养和使用并重的原则,建立一支能中能西的高素质的卫生技术队伍。

1、引进人才。11月份拟组织人员赴湖南湘雅医学院招聘人才。

2、加对外聘专家工作的支持力度和监督管理,发挥医学专家的作用。

3、学历提高与能力提高并重,利用各种渠道,采取多种方式,加卫技人员培养和培训工作的力度。工作要有计划,并通过建章立制来确保计划的实施。06年拟安排外科、骨伤科、针灸科、妇科、肾病专科等10个科室15位人员去上级医院进修学习。

4、实施“名医工程”,做好2005年县级“名医”的培养工世界秘书网版权所有,作,选择5—7名卫技人员为培养对象。

三、积极探索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切实推进人事改革。

1、继续做好全院职工聘用制工作,签订聘用合同,完善人事制。

2、加强对职工的业务考核,实行“末位”待岗制。

篇6

首先,创建全国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市是弘扬祖国传统医学文化、加快我市中医药事业发展的需要。中医药事业是我国卫生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卫生事业独具的特色和优势,是一项宝贵的卫生资源。党和政府历来高度重视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始终坚持把发展中医药事业作为卫生工作的一项重点。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以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从坚持卫生工作方针,促进城乡卫生统筹和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战略高度来充分认识创建全国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市的重要意义,自觉地支持和参与创建工作。

其次,创建全国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市也是推进我市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解决农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需要。近年来,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视下,我市农村卫生事业得到长足发展,农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但是,对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城乡统一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进一步改善农村医疗卫生条件的要求,我们还有明显差距,要做的工作还很多,任务还很艰巨。中医药具有“简、便、廉、验”的特点,容易为广大农民群众所接受,有利于缓解当前过快增长的医药费用与农民经济承受能力的矛盾。因此,我认为以创建全国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市为契机,加快推进我市农村中医药服务体系建设,推动中医药在农村的广泛运用,对满足农民群众的基本医疗服务需求、缓解“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具有重要作用。

第三,创建全国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市也是顺应时代潮流和群众需求,充分发挥中医药在防病治病中优势和作用的需要。这几年,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和我国对外开放进程的加快,国际交流日益频繁,世界各国对中医的疗法和神奇功效进一步了解和认同,中医药在国际上的地位逐步上升,应用范围更加广泛。目前,全世界包括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等124个国家和地区均建立了各种类型的中医药机构,我国中药已出口到全球130多个国家和地区。从国内的情况看,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提高,对健康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养生保健的意识和理念正在发生新的变化。现在,国内有许多著名的专家、学者,他们十分推崇运用祖国传统中医药理论来指导国民进行养生和保健。从农村的实际情况来看,中医药工作也一样具有广泛和深厚的群众基础。我市广大农民历来有信赖中医药治病的习惯,即使在现代医学快速发展的今天,广大群众仍希望卫生部门能够提供更高水平的中医药医疗保健服务。随着医学模式和当今社会疾病谱的变化,中医药在防治农村常见病、多发病,特别是老年性、功能性、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等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我们积极顺应这种需求和变化,期待通过开展全国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市创建活动,进一步扩大中医药在我市群众中的影响力,充分发挥中医药的独特优势和作用,为保障群众身体健康服务。

正是基于以上的认识,市政府才审时度势,慎重地作出了争创全国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市的决定,希望各级各部门通过今天会议的动员,对这项创建活动,思想上更加统一,认识上更加深化,行动上更加自觉。这是我要讲的第一个问题。

二、我市创建工作的现实基础

“十五”以来,我市在省卫生厅和省中医药管理局的正确指导下,认真贯彻执行党的中医政策、《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条例》和《浙江省发展中医条例》,中医工作取得显著成绩,初步具备了创建全国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市的条件。2005年10月,我市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确定为全国第九个“全国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市”建设单位。“十五”期间的工作为创建先进市奠定了坚实基础,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一)中医医疗服务体系建设日趋完善。全市6所中医(中西医结合)医院先后进行了改扩建,医疗用房面积由“九五”初期的2.4万平方米增加到5.9万平方米,床位由441张增加到1400张,还增添了CT、彩色B超、CR机等一批先进的医疗仪器设备,医疗设施条件大为改善。在全省新一轮的等级医院创建活动中,市中医院被评定为“三级乙等中医院”,德清、长兴、安吉三县中医院被评定为“二级甲等中医院”,南浔、吴兴二区中西结合医院被评定为“二级乙等中西医结合医院”。全市各级综合性医院及乡镇卫生院都建立了中医科、中药房,全市405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有341个开展了中医药服务,开展率达到84.2%,一张遍布我市城乡的中医医疗服务网络已经基本形成。与此同时,各级医疗机构注重发挥中医优势,加强内涵建设,狠抓医疗安全与质量管理,引进新技术,开展新项目,中医医疗技术水平和防病治病能力有了明显提高。

(二)中医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取得积极进展。深化中医医院办院体制改革。南浔区、吴兴区中西医结合医院分别于2004年完成了产权制度改革,二家医院目前发展势头良好,业务量和经济收入均有较大幅度的提高。市及三县中医院先后开展了以人事分配制度改革为核心的医院内部管理制度改革,通过将医务人员的医德医风、医疗技术、服务质量与职务聘任、奖金分配挂钩等办法,优化了医院内部运行机制,调动了广大医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增强了医院发展的动力和活力。为解决我市生活困难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突出问题,市中医院按照市政府的要求,于2004年9月挂牌成立了“**市惠民医院”,市惠民医院投入运行以来,充分发挥中医药价廉、高效的优势,为生活困难群众服务,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据统计,市惠民医院已经为4000多名低保、特困群众提供医疗服务,共减免医药费用达147万余元。

(三)中医药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增强。通过对中医药科研项目采取“优先立项、优先资助、优先评奖”的“三优先”扶持政策,我市中医药临床科研成果数量逐年增加、水平不断提高。近三年来,共争取到省、市、县三级中医药科研立项29项,获各级科技进步奖10项,其中省级三等奖5项、市级二等奖4项。全市建成国家、省、市级中医重点学科(专科)24个,其中安吉中医院骨伤科被列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建设项目。

(四)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成效明显。几年来,我市通过与浙江中医学院等高校合作,建立了中医、中西医结合教育基地,**市中医院、长兴县中医院先后成为浙江中医学院教学医院。在此基础上,积极开展中医卫技人员继续医学教育,并建立了“培训-考核-晋升”的配套制度,中医药人员受教育面达到95%以上,县及县以上中医院中医师规范化培训面达到100%。2001年以来,我市还启动了全科医学知识岗位培训强化中医药培训课程,至今共有282名农村执业医师、564名乡村医生获得了合格证书。2003年以来,规范实施名老中医评选和继承工作,一代新名中医和中医药学术技术骨干脱颖而出,全市现有省、市、县名老中医17人,名老中医经验继承人9人,省、市中医临床学科带头人16人,其中,1人被确定为“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研修项目”对象,2人被评为“全国农村基层优秀中医”。

(五)农村中医工作得到稳步推进。长兴县于2005年成为“全国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县”,市区(吴兴区、南浔区)和德清县先后通过了“浙江省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县”的考评验收。安吉县准备今年迎接“省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县”的评估验收。各乡镇卫生院引进中医适宜技术,积极开展“中医药进社区”试点工作,目前市红十字会碧浪苑社区卫生服务站和白雀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分别被列入省中医药参与社区卫生服务示范点单位。全市建成乡镇卫生院中医专科专病基地44个,德清县武康镇卫生院的中医针灸推拿、长兴县包桥卫生院的不孕症、安吉县下汤卫生院的中医外科等一批独具特色的乡镇中医专科专病受到了农民群众的欢迎。

在看到工作成绩、坚定创建信心的同时,我们更要清醒地认识到,对照全国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市的建设标准,我们的工作还存在着明显的不足和差距,主要是:

(一)思想认识还不够到位。干部群众对中医事业在整个医疗卫生事业和社会经济发展中地位作用的认识还有差距。一些地方和单位对发展中医药事业的思路还不清晰,缺乏调研、论证和规划。

(二)区域发展还不够平衡。我市中医药事业发展总体情况较好,但也存在区域之间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个别地方安于现状,政策支持不到位,中医院的硬件建设未得到根本改变,个别中医院的软件建设比较薄弱。

(三)农村中医队伍素质不高、稳定性差。中医是一门经验性、实践性很强的医学学科。一些刚毕业的中医大学生由于没有病人,影响经济收入,导致专业思想不牢固,纷纷改行从事西医;而一些医疗单位从眼前利益出发,认为年轻中医医生产生不了效益,不愿接受中医毕业生,导致中医年龄老化、后继乏人、后继乏术的问题非常突出,特别是农村基层中医药人才更加缺乏。

(四)中医科研创新能力有待进一步增强。尤其是各县区中医院的科研创新能力还比较薄弱。

(五)中医医院发展机制有待进一步创新。相对于综合性医院来说,中医医院建院时间短、底子薄、竞争能力较弱,再加上中医医院建院大多正逢我国经济体制转型时期,各级财政对中医药的投入不足,中医技术劳务价格与中草药制剂价格过低,补偿机制还不健全、融资能力较弱,这些都严重制约着中医医疗机构的可持续发展。

三、创建工作的总体目标和基本思路

创建工作总的是要对照《全国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市(地)建设标准与评审细则》的有关要求,结合我市中医工作实际,巩固成绩,寻找差距,查漏补缺,认真扎实地开展各项迎评工作。具体要按照“咬定一个目标,坚持二项原则,搞好三个结合,计划四个阶段,推进五大建设”的思路来进行。

(一)咬定一个目标

就是要通过三年时间的准备,确保到2008年,我市顺利通过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评审验收,正式评定为全国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市。

(二)坚持二项原则

就是要坚持创建工作以人为本的原则,坚持创建工作创新求实的原则。

(三)搞好三个结合

就是要把创建全国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市活动与建设卫生强市各项工作相结合;与当前市委、市政府正在全力推进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省级实验示范区建设相结合;与加快推进农村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深入开展以“六位一体”服务为主要内容的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相结合。

(四)计划四个阶段

按照2008年接受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评审验收的时间倒计时安排,整个创建活动计划分成四个阶段逐步推进:

第一阶段(2005年10月至2006年5月):为项目准备及启动阶段。该阶段主要任务是完成创建申报,组建各级创建机构,宣传动员,营造创建氛围和研究制订创建方案。

第二阶段(2006年6月至2007年4月):为建设提高阶段。主要任务是完成2006年度的各项阶段性考核目标,并进行自查评估,总结经验,形成书面材料报省卫生厅和省中医药管理局审核。

第三阶段(2007年5月至2007年12月):为中期评估阶段。主要任务是在巩固前一阶段创建成果的基础上,完成2007年度阶段性考核目标,迎接省卫生厅中期评估。

第四阶段(2008年1月至2008年7月):为评估验收阶段。主要任务是对创建工作的总体情况进行全面考核自评,进一步查漏补缺,在此基础上迎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评审验收,最后召开创建工作总结表彰大会。

(五)推进五大建设

对照创建标准,联系我市实际,今后三年,我们的工作重点是要着力推进以下五个方面的建设:

1.推进中医药基地建设。各级中医医疗机构要积极争取各方面的支持,进一步改善医疗条件,力求在医疗用房、设施设备和人员结构等方面,基本达到同级综合性医院水平。要抓紧完成市中医院后勤综合楼、各县(区)中医院(中西医结合医院)扩建工程,争取到期末有1-2所中医院进入省现代化中医院行列。同时,要将中医医疗机构纳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救治体系,充分发挥中医药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救治中的积极作用。

2.推进中医人才队伍建设。终期目标是每千人口中医数达到0.3人,全市培养出2名以上新一代省级名中医,评选出20名市级名中医,同时,为名中医配备好学术继承人。选拔培养农村中医骨干20名,引进、培养10名中医、中西医结合研究生。乡村医生中医药知识培训率要求达到100%。中医药卫技人员继续教育参加率要求达到95%以上。中医医疗机构中,西医人员接受中医药知识培训率达90%以上。

3.推进中医临床医疗重点学科建设。完善中医(中西医结合)专科专病群建设。新创建2个省级中医临床医疗重点学科建设项目;力争创建4-5个市级中医临床医疗重点学科(或专科专病),并达到省内先进水平;每县(区)建设辐射当地的重点专科专病不少于8个。重视发挥各级综合性医院中医科的作用,在综合医院中创建省级示范中医科2个,在全市逐步形成具有中医特色的重点学科(专科)群。

4.推进中医科技创新工程建设。争取在中医治疗不孕症、肝病、肾病、肿瘤、骨伤、针灸、腰腿痛等领域以及医院特色中药制剂的深度开发利用等环节上取得重大进展。开展各类中医药科技攻关项目15项以上,其中,争取省厅一级立项不少于4项、市一级立项不少于6项、县一级立项不少于4项;向基层推广6-10项中医适宜技术;进一步完善名老中医学术经验整理与继承工作。

5.推进农村中医药服务体系建设。确保安吉县年内通过“省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县”评审验收,使全市所有县区均达到浙江省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县(区)标准。到期末,乡镇卫生院中医药覆盖率达到100%。建成5个省级中医药参与社区卫生服务示范单位,力争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中医药参与率达到100%。全市基本建成县、乡、村三级农村中医医疗预防保健网络。

四、几点希望和要求

创建全国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市活动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社会系统工程,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各级各部门要加强领导、齐抓共管,市县联动、部门配合,突出重点、狠抓落实,确保创建工作的顺利进行,并取得预期效果。在此我再提四点希望和要求:

一要切实加强领导,强化目标管理。各级政府要高度重视,切实加强对创建工作的领导,要严格按照创建工作计划,强化目标管理。市政府已经按照要求成立由我担任组长的市农村中医工作领导小组,各县(区)也要成立由分管县区长任组长的农村中医工作领导小组,落实工作班子。要根据人动和工作需要,及时调整充实领导小组成员。领导小组要定期召开会议,研究部署创建工作,切实解决一些能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实际问题。这次会后,市政府将在征求大家意见的基础上,出台鼓励中医药事业发展的有关政策和《创建先进市年度(阶段)考核标准》,各县区也要结合各自实际,出台相关政策,制订年度工作推进计划。

篇7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省卫生厅、省中医药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中医药工作的实施意见的通知》文件精神,深入践行科学发展观;充分发挥中医药的特色与优势,为广大农村提供中医医疗技术和预防保健服务,满足农民群众对中医药的需求,巩固完善农村初级卫生保健网,促进农村中医工作全面发展。

二、创建目标

从2014年3月开始,以《省级农村中医药工作先进县(市、区)建设标准与评审细则》为标准,利用3年时间,建立健全以区中医院为龙头,以医院、乡镇卫生院中医科为枢纽,以社区卫生服务站和农村村卫生室为基础的三级中医医疗保健服务网络,逐步建成中医机构设置合理、设施配套、专科特色突出,集预防保健、医疗科研、康复促进、健康教育于一体的中医服务体系,以简便、高效、优质的服务,不断满足广大群众日益提高的中医医疗保健需求。通过精心组织、广泛宣传,狠抓落实、强化重点、规范管理,力争在2016年12月31日前通过验收。

三、重点工作及单位职责

(一)区财政局

中医药事业费实行财政预算单列,占全区卫生事业费总额的10%以上,或近3年年增长比例高于卫生事业费的增长比例,用于中医药基础条件、服务能力建设和人才培养等工作;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经费中落实不低于4%用于中医药预防保健工作。

(二)区发改委

将中医药先进单位创建工作纳入全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积极向上争取资金。

(三)区卫生局

1.将中医药先进单位创建工作纳入卫生事业发展规划,协调制定区中医药事业发展规划并积极协助组织实施。

2.成立创建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分管负责人、配备专职干部,分管领导和专职干部熟悉中医药政策、中医药管理知识和中医药工作情况。

3.把中医药先进单位创建工作纳入各级医疗业务单位的年度考核内容以及院长绩效考评内容。

4.制定全区中医药工作发展规划以及中医药人才培养计划;建立健全区中医药工作的各项规章制度,实行目标管理。

5.定期召开中医药工作专题会议,调查研究全区农村中医药工作开展情况,安排部署整改措施,切实解决存在的问题。

6.督促指导医疗机构的中医建档建账工作,建立健全全区中医药先进单位创建工作综合台账。

7.负责实施中医药人才培养工作。

8.中医院要进一步巩固二甲创建成果,规范中医医院信息化建设,成立专家指导组,积极推进中医适宜技术推广。

9.医院要积极完成公立医院改革,巩固医改成果;完成“综合医院示范中医科”创建工作。

10.乡镇卫生院要按照《乡镇卫生院中医科基本标准》要求建设中医科,积极开展各项中医药诊疗技术,开展中医药健康教育服务,指导卫生室开展适宜技术应用。

11.农村村卫生室要在卫生院指导下积极开展中医药健康教育服务,有不低于1名村医掌握中医适宜技术和部分中药饮片的应用。

(四)区人社局

负责制定中医药人才引进方案,对中医药人才引进采取倾斜政策,充实补齐中医药人才缺口。把中医药适宜技术项目纳入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和城乡合作医疗报销范围,并适时提高报销比例。

(五)区药监局

加强医疗机构和药品市场的中药质量监管。

(六)区委宣传部

积极组织辖区内各类媒体开展创建工作宣传,并与卫生部门联合开展中医药预防保健及相关知识宣传,以提高群众对中医药文化的知晓率,利用中医药知识进行健康指导和健康促进。

(七)区科技局

将中医药科技创新工作纳入全区科技发展规划,加大中医药科技投入,推进中医药现代化发展,鼓励中医药产业科技开发和研发。

(八)农村合作医疗办公室

1.将区中医院纳入新农合定点医疗机构,将乡镇卫生院设立的中医科和农村村卫生室提供中医药服务作为纳入新农合定点医疗机构的必备条件。

2.将中医药服务项目(包括中医药适宜技术)、中药品种(包括中药饮片、中成药、医疗机构中药制剂)纳入新农合补偿范围。

3.制定降低中医药服务起付线、提高补偿比例等鼓励政策,补偿比例提高不少于5个百分点,引导参合农村居民选择应用中医药服务,制定应用中医药治疗优势病种的鼓励政策。

四、实施步骤

(一)启动阶段(2014年3月16日—2014年6月30日)

1.成立组织。成立区创建省级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领导小组和办公室(详见附件),领导小组负责制定创建工作的相关政策和措施,定期召开专题会议,具体研究部署中医药工作,解决创建中的实际问题。

2.召开会议。召开省级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创建工作动员大会。

3.明确责任。各责任单位成立相应的组织机构、制定相应工作方案并召开本单位创建工作动员会,将创建工作纳入日常工作范畴、列入重要议事日程。

(二)实施阶段(2014年7月1日—2015年12月31日)

分解指标,制定年度工作计划。根据工作要求分年度对各责任单位的创建工作进行考核,实行创建工作目标责任制管理。各责任单位按时完成各项创建工作任务,各项指标均达到要求。

(三)验收评审阶段(2016年1月1日—2016年12月31日)

篇8

今年以来,在省卫生厅的关心指导下,我市卫生工作按照全省卫生工作会议统一部署,结合实际,开拓创新,认真落实,全力推进,实现了时间过半、任务过半的工作目标。

(一)新农合工作取得新发展。全市参合农民达到214万人,平均参合率95.86%,比上年度提高3.4个百分点。市政府今年专项安排2100万元,为每个参合农民增加补助10元,使人均筹资额达到110元,比全省要求标准提高了10元。止5月底,共筹集基金1.89亿元,为62.5万参合农民报销费用6903万元,受益面29.1%,补偿比48%,基金使用占应筹集基金的29%,整体运行势态良好。同时,进一步完善了新农合补偿方案,确定了两项优惠政策,一是为70岁以上老年人群住院补偿比例提高10—30个百分点;二是在中医医疗机构住院补偿起付线降低20个百分点。

(二)项目建设有新突破。20*年列建的19个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项目积极推进,4个县级医疗机构项目中,建成投入使用1个、进行主体建设3个;15个乡院项目中,完成主体10个,在建的5个。69个扩大内需项目工作进展顺利,已建成31个,在建29个,正做前期准备将于近期开工的有9个,完成投资3111万元,占中央预算内投资5730万元的54%。市政府决定投资7560万元,用三年时间新建1260所标准化村卫生所规划中,09年列建的418所,已建成80个,在建338个。编制完成了《*市农村卫生服务体系二期工程建设项目规划(2009—2011年)》,规划今后三年建设8个县级医院(含3个中医医院)和19个中心卫生院等277个农村卫生机构,总建筑面积14.6万平方米,总投资3.44亿元(其中申请国家投资3.1亿元)。

(三)农村卫生管理机制建设有新进展。始终把推进农村基层医疗卫生工作作为重点来抓。在继续加强县级管理的同时,深入调研制定了《进一步加强乡镇卫生院管理的意见》,提请市政府印发了《全市2009-2011年村卫生所建设规划》。加强了农村公共卫生规范化管理,县区政府正式出台相关文件,在乡镇政府设立公共卫生工作办公室,明确了专兼职工作人员,村级卫生信息员聘任正在落实。华池、镇原、合水等县完成了乡院院长公开聘任,68名院长上岗工作,占全市乡院的62%。卫生支农工作进展顺利。组织开展了基层卫生单位“四化”工作,环境卫生面貌和群众就医条件明显改善。

(四)公共卫生工作取得新成效。进一步加强了卫生应急管理,市县均成立了应急办公室,明确了工作人员。突出抓了以防控甲型h1n1l流感为重点的各类重大传染病的应急准备工作,完善了8个卫生应急预案,编印了《*市处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文件资料汇编》,组织开展了应急演练活动,保持了较强的应急能力,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传染病疫情直报率为100%。按照省厅“管理机构下基层,疾控机构进医院,健康教育进家庭”的总体要求,年初专项安排,为每个乡院(含分院)配备1—2名公共卫生专干,县级以上医疗机构均建立了公共卫生科或管理组织,门诊全部设立了咨询室,按要求全面开展工作。预防保健工作不断加强,儿童计免保持在95%以上,结核病、艾滋病、地方病等工作正常开展,防治效果有新的提高。社区卫生服务向家庭延伸,向公共卫生倾斜,全市社区已筛查慢病病人23957人,建立家庭健康档案57135份。卫生监督执法有力开展,重点领域卫生安全进一步加强,有效保障了重大节庆及日常卫生安全。餐饮业食品卫生监督在《食品安全法》实施后,在管理体制尚未理顺的情况下,做到了工作不断、秩序不乱。

(五)医疗服务质量有新提升。以开展医疗安全百日专项检查活动为抓手,继续开展了“以病人为中心,以提高医疗质量为主题”的医院管理年活动,重点强化急诊科、重症监护病房、新生儿病房、血液净化室、手术科室和麻醉科、护理管理、医院感染管理等安全管理,进一步加强了医疗机构质控体系建设和质量督查考核,各级医疗机构较好的坚持了医疗质量月考核、季分析制度,落实了医疗质量责任制。在全市集中开展岗位练兵活动,组织了市级护理岗位技能竞赛,表彰奖励了39名护理岗位能手。开展了二级以上医院病历评阅及展示,对评选出的16份优秀病历书写者进行了表彰奖励。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各级医院服务态度、服务质量管理、建立健全监督约束机制的通知》,认真实施医疗机构不良执业行为积分管理制。无偿献血工作取得新的成绩,1—5月份,完成采供血1.8吨,无偿献血比例达到94%,成分血储备达到99%,临床应用达到89%,保证了临床用血安全。

(六)中医药事业得到新进展。全市9所综合医院均设立了中医科、中药房,共设中医病床122张,占总床位数的5.03%。95%的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设有中医门诊(科)、中药房,80%的村卫生室和社区卫生服务站能开展基本的中医药服务。市、县中医医院中医药门诊治疗率达到78%,住院治疗率达到63%。坚持以评促建、以建增效,4月份对7所县级中医医院进行了等级初评,中医机构综合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建设8个项目单位的人员培训、适宜技术推广、设备购置等进展顺利。在全市开展了“中医学经典、西医学中医”活动,为省上选送骨干培训学员8名。加强了岐伯中医传统文化宣传,接待各级参观学习团体100多人次。

(七)人才队伍建设取得新成果。坚持把人才工作作为推进事业进步、可持续发展的大计,创新机制和制度,加强队伍建设。一是明确发展规划。先后制定了《*市卫生技术人才队伍建设规划(2009—2015)》、《新农村建设卫生人才保障工程实施方案》和《工作计划》、《*市卫生领军人才配置计划》等,使卫生人才工作规范、有序开展。二是注重人才引进和补充。近两年为卫生系统分配大学毕业生500名,首次引进研究生4名。今年预计引进600名,4月份在兰大、中医学院签约100名,全省招录300名,本市招聘200名。三是进一步加强在职人员培训提高。采取送外进修、实施继续医学教育、在岗学历教育等多种办法,提高卫生人员基本素质。推行了跟师带教活动,由高年资、高职称业务人员带教新参加工作的毕业生,要求高级职称人员带2名,中级带1名,一带三年,捆绑考核,总结评奖。确定医疗单位每年按市级8名、县级3名、乡级1名的任务目标,分别选派到国家、省级、市级进修,确保后续人才。上半年,全市在岗乡村卫技人员参加大中专学历教育有1694人。认真开展了甲型h1n1流感、手足口病等重点传染病防治知识全员培训。与市委组织部联合举办、乡院临床医师培训项目4期,第一期正在进行;与*大学合作,培训县级以上医院医师、护士项目也将启动。

(八)卫生宣传工作有新突破。制定了《关于切实加强全市卫生宣传工作的实施意见》。在做好《*卫生》简报编发的同时,建立了的网站信息更新机制,整合网上服务项目,强化内容保障,使卫生信息宣传不断加强。认真落实省厅《甘肃省医疗卫生固定宣传标语》文件精神,及时安排各县区卫生局在县、乡、村各公路干线,小城镇、行政村等醒目之处制作了宣传牌、宣传走廊、宣传墙等,并在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和村卫生室门前设立宣传栏,在各乡镇和规模相对较大的村镇街道制作了固定标语宣传横幅。据统计全市共刷写墙体标语1201条,制作固定宣传牌453面,为增强社会各界对卫生改革与发展的理解、支持和参与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二、主要做法与措施

(一)抓思路、定责任。今年,我们在总结分析上年度工作的基础上,提出来紧盯人才队伍建设一个关键,强化体制机制创新和医德医风建设两个抓手,狠抓项目建设、卫生宣传和学习实践活动三项工作,突出公共卫生、农村卫生、社区卫生和中医药工作四个重点的工作思路;并提出了工作创一流、名次争上游的总体要求。对各项重点工作坚持分级负责制,以责任书的形式分解到县区、科室和直属医疗卫生单位,推行严格的目标管理。各项工作任务要求做到时限、标准、要求、责任“四个明确”,对重点工作排出时间进度表,随时记在心上,拿在手上,始终做到方向明、任务清。

(二)抓教育、树新风。以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为契机,创新载体,丰富内容,在全系统开展了“假如我是一名患者或服务对象”主题实践活动。把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同转变思想观念,创新工作方法,纠正不正之风,加强行风建设紧密结合起来。安排了为期4个月的政风行风评议活动,制定了《*市医疗卫生行业有奖举报实施办法(试行)》,在各级医疗机构设置了举报箱,各级卫生监督机构设置了有奖举报告知牌,接受社会的监督,促进卫生行风新的转变。

(三)抓衔接、争支持。卫生工作面广量大,涉及社会方方面面,要搞好卫生工作,单靠卫生系统的力量是不够的。因此,我们始终把汇报、衔接当作一件大事来抓,及时请示、及时汇报、及时衔接,争取更多的支持和配合。经过努力,得到了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一是在人才队伍建设上,给予政策上的倾斜,*年以来为全市补充毕业生500名,今年计划再分配600名,大大的缓解了基层人才短缺的现状。二是在地方重点建设项目上,决定新建的市人民医院新门诊大楼项目、市中医院整体搬迁项目,都已开工建设。市卫生应急指挥中心项目正在抓紧前期准备,力争年底开工建设。三是在经费支持上,市政府在财政困难的情况下,确定09—11年用于卫生重点建设项目和新农合的资金将达1.41亿元,为市人民医院新门诊大楼支持3000万元、市中医院整体搬迁项目投入3000万元、村卫生所标准化建设投入7000多万元,加大卫生为民办实事力度,为新农合参合农民新增政府补贴2100万元等,这是多年来史无前例的。这些,不仅极大的鼓舞每个卫生工作者的信心,也为今后卫生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组织保证。

(四)抓创新,上台阶。坚持发扬改革创新、争先创优精神,加大工作创新力度,在重点工作上多出亮点、多加创新,统筹推进。一是明确创新方向,注意把握全省、全市工作动态,发掘新经验新做法,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凝心聚力抓重点、抓典型、抓精品,抓出叫得响、有分量、能示范的亮点工作。二是明确创新任务,规定县区、市直单位及机关科室年内都要推出2—5个工作亮点,做到各有各的得意之作、奋进之笔,相互借鉴,相互促进,整体推进,在重点突破、兼顾一般、以点带面中促进各项工作求突破、上台阶、创一流。

篇9

今年以来,在省卫生厅的关心指导下,我市卫生工作按照全省卫生工作会议统一部署,结合实际,开拓创新,认真落实,全力推进,实现了时间过半、任务过半的工作目标。

(一)新农合工作取得新发展。全市参合农民达到214万人,平均参合率95.86%,比上年度提高3.4个百分点。市政府今年专项安排2100万元,为每个参合农民增加补助10元,使人均筹资额达到110元,比全省要求标准提高了10元。止5月底,共筹集基金1.89亿元,为62.5万参合农民报销费用6903万元,受益面29.1%,补偿比48%,基金使用占应筹集基金的29%,整体运行势态良好。同时,进一步完善了新农合补偿方案,确定了两项优惠政策,一是为70岁以上老年人群住院补偿比例提高10—30个百分点;二是在中医医疗机构住院补偿起付线降低20个百分点。

(二)项目建设有新突破。20*年列建的19个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项目积极推进,4个县级医疗机构项目中,建成投入使用1个、进行主体建设3个;15个乡院项目中,完成主体10个,在建的5个。69个扩大内需项目工作进展顺利,已建成31个,在建29个,正做前期准备将于近期开工的有9个,完成投资3111万元,占中央预算内投资5730万元的54%。市政府决定投资7560万元,用三年时间新建1260所标准化村卫生所规划中,09年列建的418所,已建成80个,在建338个。编制完成了《*市农村卫生服务体系二期工程建设项目规划(2009—2011年)》,规划今后三年建设8个县级医院(含3个中医医院)和19个中心卫生院等277个农村卫生机构,总建筑面积14.6万平方米,总投资3.44亿元(其中申请国家投资3.1亿元)。

(三)农村卫生管理机制建设有新进展。始终把推进农村基层医疗卫生工作作为重点来抓。在继续加强县级管理的同时,深入调研制定了《进一步加强乡镇卫生院管理的意见》,提请市政府印发了《全市2009-2011年村卫生所建设规划》。加强了农村公共卫生规范化管理,县区政府正式出台相关文件,在乡镇政府设立公共卫生工作办公室,明确了专兼职工作人员,村级卫生信息员聘任正在落实。*、*、*等县完成了乡院院长公开聘任,68名院长上岗工作,占全市乡院的62%。卫生支农工作进展顺利。组织开展了基层卫生单位“四化”工作,环境卫生面貌和群众就医条件明显改善。

(四)公共卫生工作取得新成效。进一步加强了卫生应急管理,市县均成立了应急办公室,明确了工作人员。突出抓了以防控甲型h1n1l流感为重点的各类重大传染病的应急准备工作,完善了8个卫生应急预案,编印了《*市处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文件资料汇编》,组织开展了应急演练活动,保持了较强的应急能力,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传染病疫情直报率为100%。按照省厅“管理机构下基层,疾控机构进医院,健康教育进家庭”的总体要求,年初专项安排,为每个乡院(含分院)配备1—2名公共卫生专干,县级以上医疗机构均建立了公共卫生科或管理组织,门诊全部设立了咨询室,按要求全面开展工作。预防保健工作不断加强,儿童计免保持在95%以上,结核病、艾滋病、地方病等工作正常开展,防治效果有新的提高。社区卫生服务向家庭延伸,向公共卫生倾斜,全市社区已筛查慢病病人23957人,建立家庭健康档案57135份。卫生监督执法有力开展,重点领域卫生安全进一步加强,有效保障了重大节庆及日常卫生安全。餐饮业食品卫生监督在《食品安全法》实施后,在管理体制尚未理顺的情况下,做到了工作不断、秩序不乱。

(五)医疗服务质量有新提升。以开展医疗安全百日专项检查活动为抓手,继续开展了“以病人为中心,以提高医疗质量为主题”的医院管理年活动,重点强化急诊科、重症监护病房、新生儿病房、血液净化室、手术科室和麻醉科、护理管理、医院感染管理等安全管理,进一步加强了医疗机构质控体系建设和质量督查考核,各级医疗机构较好的坚持了医疗质量月考核、季分析制度,落实了医疗质量责任制。在全市集中开展岗位练兵活动,组织了市级护理岗位技能竞赛,表彰奖励了39名护理岗位能手。开展了二级以上医院病历评阅及展示,对评选出的16份优秀病历书写者进行了表彰奖励。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各级医院服务态度、服务质量管理、建立健全监督约束机制的通知》,认真实施医疗机构不良执业行为积分管理制。无偿献血工作取得新的成绩,1—5月份,完成采供血1.8吨,无偿献血比例达到94%,成分血储备达到99%,临床应用达到89%,保证了临床用血安全。

(六)中医药事业得到新进展。全市9所综合医院均设立了中医科、中药房,共设中医病床122张,占总床位数的5.03%。95%的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设有中医门诊(科)、中药房,80%的村卫生室和社区卫生服务站能开展基本的中医药服务。市、县中医医院中医药门诊治疗率达到78%,住院治疗率达到63%。坚持以评促建、以建增效,4月份对7所县级中医医院进行了等级初评,中医机构综合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建设8个项目单位的人员培训、适宜技术推广、设备购置等进展顺利。在全市开展了“中医学经典、西医学中医”活动,为省上选送骨干培训学员8名。加强了岐伯中医传统文化宣传,接待各级参观学习团体100多人次。

(七)人才队伍建设取得新成果。坚持把人才工作作为推进事业进步、可持续发展的大计,创新机制和制度,加强队伍建设。一是明确发展规划。先后制定了《*市卫生技术人才队伍建设规划(2009—2015)》、《新农村建设卫生人才保障工程实施方案》和《工作计划》、《*市卫生领军人才配置计划》等,使卫生人才工作规范、有序开展。二是注重人才引进和补充。近两年为卫生系统分配大学毕业生500名,首次引进研究生4名。今年预计引进600名,4月份在兰大、中医学院签约100名,全省招录300名,本市招聘200名。三是进一步加强在职人员培训提高。采取送外进修、实施继续医学教育、在岗学历教育等多种办法,提高卫生人员基本素质。推行了跟师带教活动,由高年资、高职称业务人员带教新参加工作的毕业生,要求高级职称人员带2名,中级带1名,一带三年,捆绑考核,总结评奖。确定医疗单位每年按市级8名、县级3名、乡级1名的任务目标,分别选派到国家、省级、市级进修,确保后续人才。上半年,全市在岗乡村卫技人员参加大中专学历教育有1694人。认真开展了甲型h1n1流感、手足口病等重点传染病防治知识全员培训。与市委组织部联合举办、乡院临床医师培训项目4期,第一期正在进行;与*大学合作,培训县级以上医院医师、护士项目也将启动。

(八)卫生宣传工作有新突破。制定了《关于切实加强全市卫生宣传工作的实施意见》。在做好《*卫生》简报编发的同时,建立了的网站信息更新机制,整合网上服务项目,强化内容保障,使卫生信息宣传不断加强。认真落实省厅《*医疗卫生固定宣传标语》文件精神,及时安排各县区卫生局在县、乡、村各公路干线,小城镇、行政村等醒目之处制作了宣传牌、宣传走廊、宣传墙等,并在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和村卫生室门前设立宣传栏,在各乡镇和规模相对较大的村镇街道制作了固定标语宣传横幅。据统计全市共刷写墙体标语1201条,制作固定宣传牌453面,为增强社会各界对卫生改革与发展的理解、支持和参与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二、主要做法与措施

(一)抓思路、定责任。今年,我们在总结分析上年度工作的基础上,提出来紧盯人才队伍建设一个关键,强化体制机制创新和医德医风建设两个抓手,狠抓项目建设、卫生宣传和学习实践活动三项工作,突出公共卫生、农村卫生、社区卫生和中医药工作四个重点的工作思路;并提出了工作创一流、名次争上游的总体要求。对各项重点工作坚持分级负责制,以责任书的形式分解到县区、科室和直属医疗卫生单位,推行严格的目标管理。各项工作任务要求做到时限、标准、要求、责任“四个明确”,对重点工作排出时间进度表,随时记在心上,拿在手上,始终做到方向明、任务清。

(二)抓教育、树新风。以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为契机,创新载体,丰富内容,在全系统开展了“假如我是一名患者或服务对象”主题实践活动。把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同转变思想观念,创新工作方法,纠正不正之风,加强行风建设紧密结合起来。安排了为期4个月的政风行风评议活动,制定了《*市医疗卫生行业有奖举报实施办法(试行)》,在各级医疗机构设置了举报箱,各级卫生监督机构设置了有奖举报告知牌,接受社会的监督,促进卫生行风新的转变。

(三)抓衔接、争支持。卫生工作面广量大,涉及社会方方面面,要搞好卫生工作,单靠卫生系统的力量是不够的。因此,我们始终把汇报、衔接当作一件大事来抓,及时请示、及时汇报、及时衔接,争取更多的支持和配合。经过努力,得到了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一是在人才队伍建设上,给予政策上的倾斜,*年以来为全市补充毕业生500名,今年计划再分配600名,大大的缓解了基层人才短缺的现状。二是在地方重点建设项目上,决定新建的市人民医院新门诊大楼项目、市中医院整体搬迁项目,都已开工建设。市卫生应急指挥中心项目正在抓紧前期准备,力争年底开工建设。三是在经费支持上,市政府在财政困难的情况下,确定09—11年用于卫生重点建设项目和新农合的资金将达1.41亿元,为市人民医院新门诊大楼支持3000万元、市中医院整体搬迁项目投入3000万元、村卫生所标准化建设投入7000多万元,加大卫生为民办实事力度,为新农合参合农民新增政府补贴2100万元等,这是多年来史无前例的。这些,不仅极大的鼓舞每个卫生工作者的信心,也为今后卫生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组织保证。

(四)抓创新,上台阶。坚持发扬改革创新、争先创优精神,加大工作创新力度,在重点工作上多出亮点、多加创新,统筹推进。一是明确创新方向,注意把握全省、全市工作动态,发掘新经验新做法,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凝心聚力抓重点、抓典型、抓精品,抓出叫得响、有分量、能示范的亮点工作。二是明确创新任务,规定县区、市直单位及机关科室年内都要推出2—5个工作亮点,做到各有各的得意之作、奋进之笔,相互借鉴,相互促进,整体推进,在重点突破、兼顾一般、以点带面中促进各项工作求突破、上台阶、创一流。

篇10

通过各科推荐的形式,一是认真听取领导及各科室对宣传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各科设立了信息通讯员,于7月召开了医院信息通讯员会议,从而建立起医院的信息宣传网络。二是与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健康有约、广播电视报社、电视台、晚报、气象预报等建立起联系,为开展宣传工作打下初步基础。

二、院报工作的组织与发放

排版后协助校对,每月为院报撰写和组织稿件。出版后负责邮寄、分发4-11月共向市内、市区及各病区、门诊科室发院报1.6万份。

三、积极开展宣传活动。

(一)紧密配合医院的中心任务开展宣传工作对医院组织的各项活动能够在第一时间进行报道。加入新闻图片,提高了新闻信息可视性。

(二)配合各科有针对性的开展宣传活动一是配合各科开展义诊咨询活动。并在院报网站进行报道。二是内分泌科将举办糖尿病日义诊活动,进行院报专刊组织工作,拍摄照片、组织相关的文字资料等。三是配合呼消科接受保定电视报记者关于“三伏贴”冬病夏治、夏秋季节补脾”专题采访,并在电视报刊登,同时在院报、网站进行报道;对外科支部系统救治特困患者及捐款活动及时在院报、网站进行宣传,都市报》>新闻>社会万象栏目对此进行了报道。四是全面统计我院各科专家情况及应诊时间,发至健康有约栏目,让全市群众都能通过该网站了解我院专家诊疗特色及应诊时间,达到宣传我院的目的

(三)参与了科普文化周活动”今年9月。制定了相关方案,制作了医院宣传展板,设计并印制了以宣传我院重点专科、诊疗特色、医院文化为内容的医院参展宣传册。参展活动中,副院长、主任、副主任为群众义诊;为前来咨询的人员介绍医院、专科特色,发放医院宣资料,向首都人民展示我院的发展成果和特色优势,得到有关领导及群众好评。院基本情况也被载入文化科普宣传周特刊,取得了参展预期效果。

四、加强医院网站建设。

(一)更新了医院网站局部内容。

(二)为使医院网站能有效宣传、展示我院的整体形象。进行了网站全面改版。

(三)充分利用医院网站宣传平台开展宣传活动一是网站新闻动态栏目我院重要活动信息。院内、院外义诊活动等。二是协助各科室在网站诊疗信息,招聘信息等。

五、积极推进医院文化建设

(一)为迎接医院管理年活动检查评估。制定了实施方案,包括医院精神、医院宗旨、理念、战略方针等价值理念体系,制定了员工守则》医院中医药文化建设知识问答》文化建设总结等。二是主任及院办室人员全力支持与配合下,制作了中医医院管理年工作汇报课件。

新建的综合楼即将投入使用。为树立医院品牌,培育医院文化,使医院标识系统体现医院形象、历史及人文精神,院领导的高度关注和支持下,院的标识、标牌导向系统的工作已全面展开。为做好此项(二)院原住院病房楼内部环境装修改造已经完成。发至各相关科室,以保证工作落实。首批标牌将于近日完成制作并安装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