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三复习计划模板(10篇)

时间:2023-03-08 15:40:12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数三复习计划,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数三复习计划

篇1

复习计划中的时段计划,是对整个复习过程的总体规化。这里时间的安排松紧张驰必需要适度,“前松后紧”则综合不足;“前紧后松”则基础不固。我通常把它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知识的全面疏理回顾(约7周时间)

第二阶段:重点知识的专项考查(约2周时间)

第三阶段:难点知识的专题分析(约4周时间)

第四阶段:高频高点的筛查巩固(约2周时间)

我校数学中考复习时间大约有15周,其间还有两次大型的统一的模拟考试,一模时间一般在第二阶段后,二模时间一般在第三阶段后。在第一、二阶段中,我每周选编一张数学中考卷,作为作业或课堂练习,一方面让学生对中考数学试卷的构成有一个较为全面的了解,另一方面调查学生对各知识点的掌握情况。这个过程中,教师的工作量是极大的,也是极为重要的,尤其是对学生各知识点掌握情况的统计分析,这将为后期复习中时间与内容的合理安排提供准确依据。也许刚进入初三的复习,老师们担心这样的综合性试卷学生会不适应。这并不奇怪,适应原本就是要有一个过程的。提前让学生接触这个过程,让他们去了解中考试卷的构成,让他们明白自己学习中存在的不足,对复习的针对性是有利的。

二、 重点知识的整体教学计划

中学数学知识主要分四大领域,共29章,我们常把它分为七个板块:数与式、方程(组)与不等式(组)、函数、统计与概率、三角形、四边形、圆。这七大块内容都较庞大,且这些内容在现有的人教版课本中介绍时跨越章节较多,知识叙述较分散琐碎。因此复习中如何将其整体展现,必须要有一个专项教学计划。

以三角形为例,在人教版的教材中,“三角形”是初中数学新课程四大研究板块中“空间与图形”的主要构成部分。从整个教材的安排来看,在新人教版的29章教学内容中,“空间与图形”板块共12章,其中以三角形为中心来介绍的有6章,另有3章在其内容的介绍中对三角形的有关知识进行了补充,可见三角形在初中数学学习中的地位。从中考知识分布来看,与三角形知识有关的约占25%,是“空间与图形”板块中的大户;从教材的编排设计来看,新教材采用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方式,因此这部分内容被分得较碎,整体感较弱,并且由于一些定理被删去后,个别地方逻辑关系有些脱节,对学生证明的学习产生一些滞碍;从中考试题组织呈现方式来看,这部分内容或单独成题、或渗透于其它问题之中,或繁、或简难易不同,或动、或静组合各异,呈现方式丰富多样。鉴于三角形这块知识在教材及中考中的重要性,历来是中考总复习的一个重点,对于这一内容的复习就必须有一个专项计划。(具体复习方略见《整体贯通,重点突破――中考三角形复习方略》)

三、 难点知识的专题突破计划

在中考中,数学有几个传统难点:函数的综合应用、直线形或圆的组合题、实际应用型问题、运动变换类问题;也有一些新生易变的难点:如方案的设计与比较、数据的估算、数字或图形类探究性问题、条件或结论开放类问题等。对于这些常见的一些难点知识,复习中如何进行有效地突破,必须要有一个较细的系列专题讲座计划。

在函数板块复习中,学生对函数的组合题比较发怵。为此我特意搞了一个专题,先让每个学生都分别搜集一些自己觉得比较重要的、试卷中常见的、以及自己在解答中存有困难的,关于函数知识的问题。接着在小组交流中初步将这些问题汇总、分类,如关于求解析式的、关于求交点的、与面积有关的、关于实际问题处理的、与几何联系成份较多的等等。然后在课堂复习中,选取其中较典型的几个组合题,进行问题的构成分析,比较函数问题的“组构特征”,让学生体会综合题的组成特点,及解答时的处理手段。最后为了便于学生理解与记忆,与学生一起总结与编撰了一个口诀:“平面直角坐标系,象限符号要牢记;直线双曲抛物线,图象性质放第一;四个函数是根本,待定系数求解析;交点方程巧面积,几何建模数形理;平转翻折动点走,设定参量找联系;语言转译觅条件,板块书写最整齐;树立信心不言弃,恐函之症定可医。”取名为“愈恐函诀”。这里要注意一件事,就是这个口诀的得到一定要让学生共同参与,要让学生自主体会,要让学生感到是他们自己总结得到的,而不是教师外加给他们的,教师只是进行了一些文字方面的修改,使之变得更易上口而已。这样学生会加倍地珍惜这个口诀,会主动地有意识地去使用这个口诀。实践表明,有了这个口诀,学生对函数形成了一个总的印象,不仅了解了函数问题的一般组构特征,还明确了这些问题的解决手段。此后,学生对函数组合题地处理能力有明显提升。

篇2

高中解析几何内容分散在必修2的第三章“直线与方程”“圆与方程”,选修2-1的第二章“圆锥曲线与方程”,选修4-4的“坐标系与参数方程”.因此,在高三复习时如何把这些内容优化与整合,从而使复习更有效;让学生学习掌握得更轻松,就是本课题研究的意义所在.所以,我积极在课堂中努力实践,本着不加重学生负担为前提,在课堂中优化整合授课并重新布置整合过的作业,从而达到预期效果.

一、解析几何内容优化的提出及意义

高中数学的解析几何内容包括直线与圆、椭圆、双曲线、抛物线等一些围绕解析几何思想――“坐标思想”为主线的其他内容.与高中知识中的另一个几何即立体几何相比,可以说解析几何的内容相对丰富些,而且在高考中一直以来占据着很大部分的分数,因此,处理好这些内容显得尤为重要.特别是在高三复习阶段,如何把高中所有的解析几何内容进行优化和整合(包括课后阅读与思考、自然探究等栏目),以一个非常清晰而又全面的知识框架展现给学生是非常必要的.但是不论在课堂上还是在课外教辅中,对于这些解析几何内容都没有很好地处理,经常是以重复的方式不断讲与练,这样不仅造成复习时间的浪费,而且也加重了学生学习的不必要负担,所以,如何把高中数学的解析几何内容整合优化好应提上日程.

说到解析几何内容的优化,当然有主要与次要的区别.如果从大局上能够把握住,那么哪些内容需要整合与优化肯定是比较清晰的.比如,代数化思想是贯彻整个高中解析几何内容的主线,这个内容重要是不言而喻的.因此在复习中,教师应该有意识或没意识地渗透“坐标思想”,让学生体验用代数的角度去解决几何问题.所以,坐标与代数化这根主线是必须建立的,其他相应的内容应适当地归纳进来,这样效果就显得较为明显.所以,如何把高中这些解析几何内容优化整合好是至关重要的.

二、解析几何内容优化的目标与内容

研究这个课题的目的是想进一步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当然,主要还是想在课堂上进行更好的展示.希望高中数学的解析几何这块内容在高三复习时能非常完整而又精简地呈现给学生,好让学生们能快速并且牢固地掌握住这主干内容,从而事半功倍.

基于高中数学这个学科本身的特殊性,主要的研究方法是想通过课堂实践以及学生的练习与评价来衡量.因此,首先,我们采取的步骤是课堂内容的优化以及课后练习的整合.然后,我们比较近5年来各个省份的高考真题以及横向比较浙江卷近5年的情况,看哪些内容与专题是联系紧密的,那么我们就得抓住这些热点进行优化与专题训练.最后,我们也参考一些国外教材(主要是以美国为主),比较一下他们如何处理高中的解析几何内容,从而得到一些借鉴.特别是借鉴他们应用先进的数学软件把完整的几何图形以轨迹的形成展示出来.我在美国全国数学教师联盟注册了一个账号,可以免费使用他们所有的数学软件以及课件,所以,在这方面也可以借鉴并整合使用.下面我就简单谈下优化方案的内容.

第一,把人教版的必修2、选修2-1、选修4-4这三个模块重新划分与组合,让那些真正的几何基础内容作为铺垫,然后,重点诠释内容比较重要的部分以及常用的高中数学思想.

第二,精选教材的课后习题,特别是那些饱含解析几何思想、易错、知识点交汇的题目,让学生巩固基础,落实真正的“双基”.

第三,筛选近5年来的高考试卷(主要是浙江卷)中的题目,让那些有很多解析几何内容与代数交汇并且内涵丰富的高考真题经典再现,好让学生有“实战经验”.

第四,教师本身也尝试出题,让这部分内容尽量得到更好的优化与整合.

三、研究过程得到的思考

其实,现在对于选修4-4是不做要求了,但是经过我们长期思考与实践研究,得到的结论是依旧考虑将这部分的绝大部分内容拓展与整合进选修2-1中.起到的效果也很好.

我们得到的另外一部分思考就是,我们的中学杂志中有许许多多的关于圆锥曲线的统一结论和定理性质,有些很有美感,有些很有实用性,我们会进一步思考如何在适当的时机添加这部分内容,从而带动学生的思考与开阔学生的视野.尚未解决的问题:最大的困难在于课堂的实践性,因为基于高三教学的特殊性,我们要非常的谨慎而不能以尝试的角度去实践.又比如,有时我们认为是很完美的,但是碰到不同层次的学生,我们需要调整与修改.但是往往当我们想要修改的时候,这节的复习课已经过去了.所以,这就要求我们保证内容的可行性、科学性与及时性.

因为高三以通过不断训练来巩固知识点,所以,找些优化的解析几何题目给学生还是比较可行的.当然,还可以去低年级听或上些复习课,好让我做的课题不是纸上谈兵.

篇3

一、学生情况分析

三年级是学习英语的起步阶段,它关系到学生后面三年的英语学习效果,而三年级的孩子比较小,还没有形成一定的学习能力,对学习的关注点多在兴趣方面,三年级的课程任务主要是让学生能听说认读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物体的英语单词,在一定的情境中能说日常交际用语。三年级所学的知识是一些最基础的内容,要让学生在运用中复习,效果会好一些。

二、复习目标

通过系统地复习,让学生能扎实地掌握本学期的所学的单词、句型和其他与课本所学的知识技能,能灵活地运用所学知识。

通过总复习,让全体学生特别是中下生能扎实地掌握本学期的知识点,全面提高班级的合格率和优秀率,同时提高全校三年级英语成绩,避免两级分化现象的出现。

三、复习内容

1、每单元的单词、词组、句型、字母和本学期所学的歌曲。

2、以Can I....?的一般疑问句。

3、以whathow开头的各种特殊疑问句。

4、常考的试题题型,包括听力部分的题型和笔试部分的题型。

四、具体措施

1、把好全体学生的单词关,尽量让每一个学生都能背诵单词(要求掌握的单词)。

2、设计练习,把每单元的句型重点复习并巩固。

3、设计不同类型的题型,训练学生的审题能力。

4、重点辅导中下生,坚持做好课后的个别辅导。

5、开展一帮一活动,让中下生成绩尽可能地提高。

6、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让他们尽快地进入复习的状态。

7、 及时做好检测和小结工作,以便做及时地复习调整。

8、多与家长联系,及时交流学生在校和在家的学习情况。

五、关注学困生

1、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多与家长联系,了解学生的情况。

2、坚持做好课后的辅导工作,及时做好检测工作。

篇4

高三数学复习周期长、任务重,合理安排好复习时间至关重要。我们把高三数学复习分为三个阶段:2005年9月~2005年2月底( 俗称第一轮复习)、3月初~4月初(俗称第二轮复习)、4月初~5月底(俗称第三轮复习),三个阶段的复习内容分为三个层次,每个阶段的任务各有侧重。

第一轮复习阶段,根据教学大纲,结合考试说明,以课本为本,通过系统地整理、优化知识结构和思维结构,通过月考及周练的手段,使基础知识网络化,达到提高学生素质,并为高考打下坚实的基础。这一阶段我们所选的讲仪是以课本为主,辅以《 优化设计 》 。所练作业以小题和中档题为主,从以前高考的成绩看,这一轮复习是成功的。

学生通过第一轮的复习,已有一定的数学基础,因此第二轮的复习应以高考为目标,从以单元块的纵向复习为主到综合性横向发展为主。为此,我们辅以优化设计二轮讲义,分专题进行复习。一是数学方法和数学思想的系统介绍,主要是:配方法、换元法等方法,以及函数与方程思想、分类讨论思想、等价转换思想和数形结合思想等;二是根据《教学大纲》列出高中数学教材中的重点内容;三是根据《考试大纲》和前几年的高考试卷列出高考频率较高的热点问题。与此同时,还要指导学生如何利用排除法、特例法、估算法、图象法、逆推验证法等方法准确、快速地解选择题和填空题,并提出较高要求:选择、填空平均只能错在2。5个之内。在这个阶段,除正常布置作业外,每周安排一次以选择、填空题为主的课堂练习和一次综合练习,并做到及时评讲,迅速反馈。

通过前两轮复习,学生的数学素养有了很大的提高。如何使学生在高考中最大限度地发挥水平,这是我们在高考前最后阶段所要做的主要工作。而这一阶段复习一直是我校探讨的地方,以往几届主要是搞几套外地试卷进行练习评讲,效果不太理想。为此,2006届高三我们加大力度,力争在前两轮的基础上有所升华。因此,我们自编模拟试卷8套,做到精练精讲。精练力求做到精心选择题目,精心编写试卷,精心研究每题的训练功能和评分标准,精心组织考试,做到以少胜多,不盲目地搞题海战术,影响学生宝贵的复习时间;精讲则力求做到对共性问题分析透彻,对个别问题也不能轻易放过,须个别指导。同时把考试技巧教给学生,让学生学会考试。总之,通过测试要能反映出问题,而通过评讲要提高学生驾驭问题的能力,并逐步适应高考的氛围环境。

㈡普遍撒网,重点捞鱼

教师指导学生复习,一般是一种全面的、普遍的复习。这是由于《考试说明》所给出的内容均为必考内容,出于课时所限,教师总是指导学生一遍遍的全面复习,即便是讲一些专题,也是针对学生测试中出现的问题而授课。因此,在平时,要指导学生针对教师教学中的不足做好以下两点:

1。进行诊断性练习,找出问题早日补缺

学校进行的测试,一般都是让学生做成套完整的模拟题,在这种测试中解错的题目很难说明出现的错误具有普遍性。只有将10套题中的选择题、10套题中的填空题、10套题中的解答题放在一起比较,才能诊断出你的学生是哪一类题容易做错,这就是诊断性练习。只有找出错误和不足,才能及时进行查漏补缺,帮助学生把将问题解决在考前。

2。注意知识的交叉点和结合点

数学知识之间存在纵向和横向的有机联系,这些联系的交叉点和结合点往往是高考命题的“热点”,同时也可能是教师平时教学的“弱点”。因此,在复习中要注意知识的交叉点。例如,函数和不等式,函数与导数,函数与方程,函数与数列;又如,三角函数与数列,三角函数与立体几何;再如,平面向量与函数,平面向量与解析几何,平面向量与物理等等。教师在复习时要有意识地评讲一些此类试题,让学生积累解此类题的方法与经验。

㈢注重高考试题的新特点

⒈增加对个性品质的要求

《考试大纲》在2006年《考试说明》知识要求,能力要求的基础上,增加了对“个性品质”的考查要求。主要指考生个体的情感态度、

和价值观,要求具有一定的数学视野,试题融知识、方法、思想、能力于一体,注重展现数学的科学价值和人文价值。

⒉突出对主干知识的把握

2006年高考数学试题突出了高中数学重点内容和主干知识的考查。代数中的函数、数列、不等式、三角基本变换;立体几何,解析几何,新课程增加内容中的向量、概率以及概率与统计、导数等在近几年高考数学试卷中始终作为重要的考查对象,保持较高比例,而且也达到必要的深度,成为试题的主体。这些数学的重点内容和主干知识在2003年高考试卷中比例高达85。3%,2005年高考数学必然有所沿袭。

《考试大纲》对知识的要求由低到高分为三个层次,且高一级的层面要求包含低一级的层次要求。考生必须对每个层次的知识要求十分明了,还必须对每个知识点属于哪个层次的要求清清楚楚,以增加最后一段复习的针对性。注重学科知识的内在联系和知识的综合。

⒊以能力立意作为命题指导思想

《考试大纲》对能力方面的考查,全面考查思维能力、运算能力、空间想象力、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强调探究性、综合性和开放性,

注重通性通法,淡化特殊技巧。运算能力是思维能力和运算技能的结合,它不仅包括数的式的运算,特别是要考查以含字母的式的运算为主,兼顾对算理和逻辑推理的考查。要提高解答数学问题的运算效率,要能够以图助算,通过识图和绘制草图,列出表格

⒋强化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

《考试大纲》引导强化数学思想方法的复习,营造自主探究环境。数学思想和方法的考查分三个层面:首先是具体方法的考查,如配方法、换元法、消去法、割补法、待定系数法、数学归纳法(理工类要求);然后是一般的逻辑方法,如分析法、综合法、类比法、归纳法、演绎法、反证法等;最高层次是数学思想,如函数与方程思想,数形结合思想,分类讨论思想,转换与化归思想,运动与变换思想等。

⒌注重理性思维的考查

《考试大纲》倡导理性思维,以甄别数学素养。要注意培养空间想象、直觉猜想,归纳抽象,符号表达,运算推理,演绎证明和模式构

建等进行思考判断,形成和发展理性思维能力。

⒍突出考查实践能力增加应用型和能力型的试题。

基于以上认识,在《考试大纲》指导下,建议做好“五抓”:

1、抓学习。抓对《考试大纲》的学习。当学生也能够按《考试大纲》的精神来复习时,复习才会是高效的。

2、抓基础。在复习中一定要巩固和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和方法。

3、抓训练。精选习题(选题原则是具有新颖性、灵活性、综合性、代表性、发展性),强化思维训练,提高探索创新能力。

4、抓落实。不怕难题不得分,就怕每题都被扣分。

5、抓反思。要抓好审题的反思、思维定势的反思。解题后的反思,充分挖掘每道习题的智力价值,变盲目性为自觉性。

㈣关注新课程的新重点

对比新老两种数学课本的教学内容,不难看出简易逻辑、平面向量、线性规划、空间向量、简单几何体中的正多面体、

篇5

一、直接利用物质的量求微粒数

根据公式:N(微粒)=n(微粒)×NA,要求计算物质中的微粒数目,必须求得物质中微粒的物质的量,如果已知组成物质的微粒的物质的量,便可以直接求算微粒数。但在解该类问题时,审题一定要仔细,弄清题干具体要求计算的微粒种类。

1.直接考查组成物质的微观粒子

例如.(2011全国新课标)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1.00molNaCl中含有6.02×1023个NaCl分子

B.1.00molNaCl中,所有Na+的最外层电子总数为8×6.02×1023

C.欲配制1.00L1.00mol·L—1的NaCl溶液,可将58.5gNaCl溶于1.00L水中

D.电解58.5g熔融的NaCl,能产生22.4L氯气(标准状况)、 23.0g金属钠

分析:B项中,直接已知了NaCl的物质的量是1.00mol,但是题意要求我们算Na+的最外层电子总数,一个Na+的最外层电子数是8。1.00molNaCl中含有1.00molNa+,1.00molNa+含有8mol的电子,所以最外层电子总数为8×6.02×1023。因此,B项正确。

2.氧化还原反应中转移电子数的计算

例如.(2011广东高考9)设nA为阿伏伽德罗常数的数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常温下,23gNO2含有nA个氧原子

B.1L0.1mol·L—1的氨水含有0.1nA个OH—

C.常温常压下,22.4LCCl4含有个nA个CCl4分子

D.1molFe2+与足量的H2O2溶液反应,转移2nA个电子

分析:D项中直接已知了Fe2+的物质的量是1.00mol,题意要求我们计算转移的电子数,因此我们必须弄清楚实际参加反应的物质的物质的量,1molFe2+与足量的H2O2溶液反应时,Fe2+被完全氧化Fe3+,1个Fe2+转化为Fe3+时失去1个e—,1molFe2+转化为Fe3+时,失去1.00mole—,1molFe2+与足量的H2O2溶液反应,转移nA个电子。

3.物质中“化学键”数目的计算

例如.(2011江苏高考8)设NA为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1mol甲醇中含有C—H键的数目为4NA

B.25℃,pH=13的NaOH溶液中含有OH—的数目为0.1NA

C.标准状况下,2.24L乙烷含有分子的数目为0.1NA

D.常温常压下,Na2O2与足量H2O反应,共生成0.2molO2,转移电子的数目为0.4NA

分析:A项中直接已知了甲醇的物质的量是1.00mol,题意要求我们计算甲醇中含有C—H键的数目,因此,我们必须弄清楚1个甲醇分子含有几个C—H键,甲醇的结构简式为CH3OH,1个甲醇分子含有3个C—H键,因此,1mol甲醇中含有3mol的C—H键,A项中1mol甲醇中含有C—H键的数目为3NA。

二、利用物质的质量求算微粒数

根据物质的质量无法直接计算物质中所含的微观粒子的数目。因此,已知物质的质量时,必须首先利用已知条件求算物质中微粒的物质的量,再根据物质的量计算微粒的数目。因此,利用物质的质量来计算微粒数,关键是通过物质的质量和物质的摩尔质量计算微粒的物质的量,即:n(微粒)=m(微粒)/M(微粒)。

例如.(2011全国II卷12)NA为阿伏伽德罗常数,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18gH2O中含的质子数为10NA

B.12g金刚石含有的共价键数为4NA

C.46gNO2和N2O4混合气体中含有原子总数为3NA

D.1molNa与足量O2反应,生成Na2O和Na2O2的混合物,钠失去NA个电子

分析:B项中C的摩尔质量为12g/mol,12g金刚石的物质的量为1mol,1mol金刚石含有2molC—C,所以12g金刚石含有的共价键数为2NA,B项错误。

三、利用气体的体积计算微粒数

根据气体的体积并不能直接计算气体分子的数目。根据气体的体积计算物质中所含的微粒的数目,关键是要通过气体的体积计算气体分子的物质的量。根据公式:Vm=V(气)/n(气),即n(气)=V(气)/Vm,因此,只要知道气体的体积{V(气)}和在该条件下的气体摩尔体积(Vm),就能计算气体分子的物质的量。平时,我们利用Vm≈22.4L/mol来求算气体的物质的量时,必须注意它的使用条件:一是外界条件是标准状况(温度:0℃,101Pa;或者温度273K,101Pa);二是物质在标准状况下必须是气体。利用n(气)=V(气)/{22.4L/mol}计算气体的物质的量时,必须紧紧记住两个使用条件。在高考试题中,利用气体的体积计算微粒数的习题也主要围绕两个使用条件来设置陷阱。

例如.(2011广东高考9)设nA为阿伏伽德罗常数的数值,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常温下,23gNO2含有nA个氧原子

B.1L0.1mol·L—1的氨水含有0.1nA个OH—

C.常温常压下,22.4LCCl4含有个nA个CCl4分子

D.1molFe2+与足量的H2O2溶液反应,转移2nA个电子

分析:C项中,常温常压下,已知CCl4的体积为22.4L,计算CCl4的分子数。CCl4的体积已知,但CCl4在常温常压下不是气体,因此C项错误。

四、在溶液中计算微粒数

溶液中计算微粒数,关键要准确判断溶液中的具体微粒。不同的物质在溶液中的存在形式不同,非电解质在溶液中以分子的形式存在;弱电解质在溶液中只有少部分电离成离子,在弱电解质的溶液中,既有分子又有少量的阴、阳离子;强电解质在溶液中完全电离成离子,在强电解质的溶液中,只有阴、阳离子。在高中阶段,绝大多数的盐都是强电解质,但盐中如果有弱酸的酸根离子或者弱碱的阳离子,这些离子就会水解,因此,在盐的水溶液中,我们要考虑盐中的弱酸的酸根离子或者弱碱的阳离子的水解。

例如.(2011海南试卷)设NA是阿伏伽德罗常数的数值,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1molAl3+离子含有的核外电子数为3NA

B.1molCl2与足量的铁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3NA

C.10LpH=1的硫酸溶液中含有的H+离子数为2NA

D.10LpH=13的NaOH溶液中含有的OH—离子数为NA

分析:C项中,已知硫酸溶液的体积10L和溶液的pH=1,要求计算溶液中含有的H+离子数。根据pH=1可知溶液中C(H+)溶液=0.1mol/L,根据公式:n(B)=c(B)×V(溶液),可知溶液中n(H+)溶液=C(H+)溶液×V(溶液)=0.1mol/L×10L=1mol,因此,10LpH=1的硫酸溶液中含有的H+离子数为1NA,因此,C项错误。

参考文献:

[1]人民教育出版社化学室.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化学第一册(必修)[M].重庆: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40—50.

[2]宋心琦.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1(必修)[M].重庆: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11—15.

篇6

中图分类号:TP391.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3)07(b)-0026-01

二维动画场景设计是根据剧本需要,设计除角色以外所有可视空间,包括动画中所有场景构成要素的具体造型、色彩、光影等,它决定了作品的美术风格和艺术格调,对一部动画作品成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就需要二维动画场景设计师具备良好的美术功底、敏锐的色彩感、精准的空间立体感,才能够胜任此项工作。其中最难突破的技术就是合理的构图、精准的多点透视、写实的光影等问题。为帮助二维动画场景设计师解决上述问题,提高工作效率,笔者引入三维动画技术辅助二维动画场景设计。

1 运用三维摄像机辅助二维动画场景构图

动画场景构图不同于其他艺术形式的构图,它更具有时间性和运动性,它的构图不能只以一个镜头画面为单位,应以具体有完整表情达意的场或段落为单位,初学者往往需要反复多次修改才能达到多个动态场景较好的连贯性。而逼真、写实的画面还需要注意场景的透视关系,按基本透视类型来看,初学者往往难以准确把握三点透视中物体随着距离的变化所产生形状、体积、模糊等变化的现象。运用三维动画中的摄像机可以方便快捷的定位及修改构图,并能够实现多个场景构图的连续测试,也可以轻松的制作出高难度的广角、长焦、鱼眼等镜头。以三维动画软件Maya为例,制作方法如下。

根据二维动画场景的需要,运用三维动画软件中简单几何体,模拟构建二维动画场景;Create\Cameras根据镜头需要,为场景创建静态或动态摄像机Camera1;选择摄像机Camera1,视图菜单Panels\Perspect

ive\Camera1,进入摄像机Camera1视角观看视图;视图菜单View\Camera Attribute Editor,打开摄像机Camera1属性窗口;Display Options\Display resolution\Display safe action\Display safe title打开渲染分辨率安全框、内容安全框及字幕安全框,调整摄像机位置、角度确定渲染构图;Environment\ Background Color对摄像机渲染背景颜色或贴图进行设置;Camera Attributes\Focal Length为摄像机进行焦距设置,当参数在50 mm左右则会呈现标准镜头,当参数在100 mm及以上则会呈现长焦镜头,当参数在28 mm以下就会明显地呈现出广角镜头,如数值继续减小则会呈现鱼眼镜头;Depth Of Field\Depth Of Field为摄像机开启景深功能,可以用来模拟透视中模糊消失的现象,Focus Distance、F Stop分别用来控制景深的距离和清晰范围,用以调整合适的景深效果;如需制作动态构图效果,可以通过摄像机移动、旋转等属性为其制作关键帧动画。

2 运用三维线框渲染技术辅助二维动画场景描线

运用三维摄像机技术对二维场景合理构图后,需要将其输出为更便于二维动画场景设计师绘制的参考图片,运用三维动画软件中的Maya Vector矢量渲染器,可以将三维模型直接以线框形式输出成图片,二维动画场景设计师则可以在图片的基础上进行描绘,丰富画面。以三维动画软件Maya为例,制作方法如下。

Window\Settings/Preferencse\Plug-in Manager\VectorRender.mll开启矢量渲染器;运用摄像机Camera1进入其属性;Environment\Background Color将摄像机渲染背景颜色修改为白色;开启渲染设置窗口,切换到Maya Vector矢量渲染器设置;Edge Options\Include edges开启线框渲染模式;Edge weight preset、Edge weight对渲染线条宽度进行设置;Edge style\Entire Mesh、Outlines对结构线或边框线进行选择;Edge color对线条颜色进行设置;Hidden edges对透视效果进行设置;渲染输出图片。

3 运用三维灯光渲染技术辅助二维动画场景真实光影表现

在二维动画场景设计中,大多数画面没有明确的光源信息,场景设计师很难直观地感受到光源的位置、强弱等信息,也就很难对光源所产生的阴影进行准确的表现。三维灯光渲染技术可以很好的模拟真实光影效果,制作的光影既准确又逼真。以三维动画软件Maya为例,制作方法如下。

场景灯光对比较弱时,可以采用OCC渲染技术。新建渲染图层,将渲染模型添加到图层当中;打开图层属性面板,Presets\O

cclusion;选择渲染图层,渲染输出图片。

场景灯光对比较强时,可以采用为主光灯添加阴影的方法。打开主光灯属性面板,Shadows/Use Depth Map Shadows使用深度贴图阴影;Resolution调节贴图尺寸,Filter Size调节阴影羽化程度,Shadow Color调节阴影颜色。或使用更为逼真的光线追踪阴影Raytrace Shadow Attributes\

Use Ray Trace Shadows,调节Light Angle阴影羽化程度,调节Shadow Rays减少颗粒效果,Ray Depth Limit调节光线深度界限;渲染设置面板中,打开Raytracing光线追踪渲染,渲染输出图片。

随着动画技术的不断更新突破,相信三维动画与二维动画这种相辅相成的技术会更加多元化,动画工作人员也会利用这些技术更好的服务于各个领域。

参考文献

篇7

中图分类号:TP3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10)17-4768-02

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 ,GIS) 是基于计算机的决策支持系统,它由相应的硬件、软件和数据组成,是用于采集、存储、处理、分析和显示地理空间数据的计算机系统。

随着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空间技术的发展,城市的概念在悄悄地发生着变化,在我们熟悉的物质城市身边正在形成一个充满数字化特征的时代现象。这种现象正在渗透到城市的规划、建设、管理与服务中,并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忽视它的存在将失去城市持续发展的技术手段。因此在当前的国土资源管理中有必要借助三维地理信息系统(三维GIS)等高新技术手段,通过三维的直观展现,为最终决策提供科学有效的帮助。

1 系统需求分析

1.1 实现目标

系统建设的具体目标归纳为以下两点:

第一,实现国土数据的三维数字展示。通过融合数字高程模型DEM、数字正射影像DOM、三维建筑物模型数据和其他数字线划图等多源数据,实现区域范围内集成数据的三维、实时、无缝漫游显示。

第二,实现国土业务的决策辅助支持功能。在虚拟现实的表现环境下,通过叠加相应的专题数据,可以对任意房屋、公路、图斑等进行有价值的空间查询、专题统计和叠加分析,为国土资源管理和决策提供科学、高效、多样的辅助支持。

1.2 功能需求

根据系统目标和GIS 应用系统特点,系统基本功能需求如下:

1)数字城市:基于三维空间场景,叠加国土资源专题信息,搭建国土资源辅助决策的科学平台。

2)查询功能:采用模糊查询技术,找寻、定位、输出查询结果。

3)量测功能:提供对三维场景的基本量测功能。

4)分析功能:提供基本地理信息系统分析功能。

5)国土资源辅助决策模块:主要实现专题数据的属性查询、专题统计、空间叠加分析等功能。

2 系统数据库设计

数据库设计是一个不断修改完善的过程,其最终目的是得到现实可用的物理数据库。本系统数据库结构设计采用ESRI的地理数据库模型(Geodatabase)。

2.1 数据库设计

本系统的数据组织如图1。

1)基础地理数据:基础地理数据是作为国土数据的参照或背景,主要是指DEM、DOM、地名、境界线等。

2)国土专题数据:国土专题数据是本系统数据库最重要的一部分,主要包括监察图斑、土地利用、矿产分布、征地范围等。

3)三维场景数据:三维场景数据是本系统的主要基础数据之一,包括建筑物模型、自然景观模型、构筑物模型等。

2.2 物理设计

本系统的存储机制采用的是矢量数据存储物理设计,从逻辑的角度来看,数据库的逻辑层次是:数据库->子库->图层->空间实体,而最终反映在SDE中是GEODATABASE->FEATUREDATASET -> FEATURECLASS->FEATURE。

3 系统结构与功能设计

3.1 系统总体结构

本系统体系由三个层次组成:数据层是基础,主要包括基础数据、专题数据、三维数据和业务数据等;表现层是实现软件功能的应用层;支持层用以实现数据层的数据在系统中应用,详见图2。

3.2 系统功能结构体系

本系统采用模块结构法的系统设计方法,系统功能结构图详见图3。

4 系统主要功能模块实现

4.1 系统主要功能模块实现

1) 电子沙盘

基于数据库技术、三维可视化技术、虚拟仿真技术,利用DEM数据、航空影像数据构建具有多尺度的三维空间场景,并在此基础上完成旅游景点、城市、河流、大型水库、主要山峰、山脉等名称的查询、定位、飞行浏览。

2) 查询功能:利用简单查询和高级查询,获得用户所需结果,并以EXCEL格式输出结果,方便日后研究使用。

3) 量测功能:主要包括平面距离量测、空间距离量测、垂直距离量测和面积量算。

4) 分析功能:主要包括等高线分析、剖面分析、最佳路径分析、视线分析、视域分析、空间分析、淹没分析等,可实现地理信息系统的基本分析应用。

5) 国土辅助决策功能:主要实现专题数据的属性查询、专题统计和空间叠加分析。

属性查询,将查询功能整合到每个专题模块中,有利于专题数据的应用与管理,针对每个模块的查询结果,系统除提供定位、属性查看、EXCEL格式输出等功能,还有查询结果的坐标串展示、访问、节点突出显示等功能。

专题统计,系统可以根据用户需求进行统计,如违法用地,可统计供地批准总数面积、供地批准耕地面积、用地批准总数面积、用地包含耕地面积等违法用地监察工作所需数据。

叠加分析,对范围图元内叠加图元的信息进行统计分析,得出相应的相交面积、占图斑比例和地类信息等。

5 结束语

1)通过本系统,可在多尺度三维场景中实时、直观展示国土资源数据,可有效管理国土业务数据,可充分利用省、市已有基础测绘数据,更大地发挥国土业务数据作用。

2)Skyline是国际先进的三维可视化平台,强于数据展示,ArcGIS是优秀的地理信息系统软件,强于分析,结合Skyline数字地球技术和ArcEngine分析能力进行开发,是本系统实现的较佳技术手段。

3)本系统是架构于三维基础地理信息平台之上,结合交通、水利、应急指挥、民政、旅游、招商、电力、电信等行业业务数据,可为政府处理公共突发事件、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GPS三维模型导航、土地利用以及覆盖调查、农业估产、区域规划等方面的应用提供三维地理信息服务。

4)一般说来,国土资源决策包含空间决策、数量决策和管理决策三种类型。前两者为基础性、技术性决策,后者为最高层次的战略性、规划性或政策性决策,前者也是后者的基础。本系统主要实现辅助国土资源辅助决策的三维数字展示、地理信息分析和业务数据统计分析,日后将逐步向更高层次辅助决策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 韩振镖.三维GIS在城市规划领域中的应用[J].测绘通报,2002(8).

[2] 李裕伟.建立国土资源决策支持系统的若干基本问题[J].国土资源信息化,2002(1).

[3] 李裕伟.国土资源信息系统建设中知识发现与数据挖掘技术的应用[J].国土资源信息化,2004(2).

篇8

高三数学第二轮复习计划指导一

第一,频繁考试中做到稳定心态,做好每张卷子的归纳总结

高考党在二轮复习阶段中会有越来越多的考试,也就意味着高考党要面对分数得失的心理煎熬。这个过程中,你们要做到的就是平和心态应对分数高低,因为你要奋斗的是最终目标,并不是一时成绩好坏。

每一次考试卷子的归纳总结非常重要,不同题型的解题思路,审题技巧,错题原因,有哪些是不应该丢分的题型,有哪些本应该可以做得更好的题型等内容,就是你归纳总结中的笔记。随着试卷越来越多,你可以对不同试卷进行对比,进行常考考点及重点的归纳。这些也就是后期答题的技巧。

第二,不断巩固基础,补弱科,提升做题效率

高考二轮复习中,经过各种题型的训练,你会对自己的基础及弱点有一个新的认识。我们要认清自己的弱科,并且正视这个问题,分析弱科主要不足在哪里,然后通过教辅材料及请教老师,对弱科进行一个提高。基础问题是一轮复习的主要问题,但是二轮复习仍要重视,遇到的基础题仍然要去归纳和总结,特别是做错了的题,一定要分析原因及错误思路,掌握正确的答题思路。

做题效率问题,是我们后期要开始着重的关键,答题效率影响着你的试卷完成情况,我们在后期专题训练中,一定要进行答题及技巧总结,每种题型都会有一些提高效率的做题技巧。我们可以多总结,多运用。

第三,专题的复习讲思路,讲命题把握,讲规范

高考二轮复习,其中一个重要环节就是专题的复习,专题是否复习透彻,就是后期你分数高低的体现。专题复习追求三点:思路、命题把握及答题规范性。

思路是我们专题复习中尤其要注意的点,在做专题练习题中,注意该题解题思路的具体思考过程;命题把握就是每个专题中常常出现的类型题是什么,我们要注意它的考察方式,选择还是大题或者其他。最后就是答题规范性,特别是文科生的主观题,答题规范关系着得分高低。平时专题练习注意答题规范书写及技巧运用。

高三数学第二轮复习计划指导二

1高三数学如何正确复习

制定计划

我们在复习数学的时候,一定要制定相应的数学计划,因为我们已经到了第二轮复习,这也是非常重要的阶段,距离高考的时间也没有剩多少,我们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容去学习自己认为不好的模块,有计划的去针对性复习,这样我们的数学成绩才能提高。

整体性

在数学第二轮复习的时候,我们最主要的就是把握数学的整体性,把一些基础的内容以模块的方式整理出来,这样我们在做题的时候,遇到哪些知识点,我们就能把相应的模块在脑海里展现出来,这对我们高考答题也是非常的有帮助的。数学试卷中,有很多的内容都相关的,我们在答一道题,可能会用到很多的知识点,如果我们一个个在脑海里寻找,很浪费时间,所以我们一定要形成一个知识框架。

2怎么才能提高数学成绩

强化课本

数学课本在教材中也是非常的重要的,有很多的同学在学习数学的时候,不太注重课本,课本中的例题是对我们这节课的知识总结,我们一定要把课本中的例题研究透彻,只有我们把基础题研究好了,我们才能做拔高的。

多做专题

数学第二轮复习想要提高成绩,最主要的就是做题,而且我们不能盲目的去做,我们要多做精题,适合自己的题,自己哪个地方不会的,就多做一下,我们也可以多看一下高考真题,看看高考的题型是什么样的,高考的应该怎么答题,这对我们提高数学成绩都是非常的有帮助的。

高三数学第二轮复习计划指导三

根据模拟考找准定位

首先,希望同学能重视模拟考,对自己的模拟考卷做个详尽的分析。看自己的试卷究竟是在什么地方失分,失分的原因是什么,做到心中有数,在分析失分原因时要多找主观原因。

了解了自己的薄弱的环节,第二步就要给自己制定一个适合自己的复习计划,有个明确的复习策略。建议可以根据模拟考成绩,初步分为三类同学:100分以下、100分到130分之间、130分以上。

100分以下的同学,急需夯实基础,切忌走马观花,好高骛远。由于今年数学中考的题型发生了变化,选择题和填空题的分数共占72分,比例比往年有所提高。如果对数学概念的理解不透彻、做题时考虑不周密,都会轻易地失分。这就要求同学们有扎实的数学基础知识、基本能力。中考试题中属于平时学习常见的“双基”类型题约占80%左右,要在这部分试题上保证得分,就必须结合教材,系统复习,对必须掌握的内容要心中有数,胸有成竹。在此我建议各位同学首先一定要配合你的老师进行复习,积极主动,不要另行一套;其次,复习时应配备适量的练习,习题的难度要加以控制,以中、低档为主,另外,对于你觉得较难的题,或者易错的题,应养成做标记的好习惯,做到记忆——消化——再记忆。复习宗旨是在第一阶段复习的基础上延伸和提高,此类同学应侧重提高自己的数学应用能力,真正做到在理解的基础上活学活用。

第二类同学的复习策略我们建议应该是抓两头促中间,针对热点,抓住弱点,开展难点知识专项复习。

对各区县的模拟卷不要机械式的一整套一整套地做,而是要有选择的做,建议每天做一小套选择填空题试卷,对错误的情况作好记录,同时控制解题时间,确保“既好又快”。可以根据历年中考试卷命题的特点,精心选择一些新颖的、有代表性的题型进行专题训练,就中考的特点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收集一些资料,进行专项训练:①实际应用型问题;②突出科技发展、信息资源的转化的图表信息题;③体现自学能力考查的阅读理解题;④考查应变能力的图形变化题、开放性试题;⑤考查思维能力、创新意识的归纳猜想、操作探究性试题;⑥几何代数综合型试题等。在解综合题时可以先跟着老师走,弄清解题基本策略。至少要做出综合题的第一第二小题。首尾得分提高,中间部分的得分也相应地会有所提高。

对于模拟考130分以上的同学,做题要立足一个“透”字。要以题代知识,每一题不要蜻蜓点水式过一下,要会举一反三,一题多解,一解多题。

巧解试卷最后两题

对所有试题中较普遍地感到困惑的无疑是中考试卷的最后两题:函数中的图形问题、图形中的函数问题。可以说正是这两题最终拉开了试卷的得分。建议大家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复习与梳理。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的内在形式,是同学们获取数学知识,发展数学能力的动力工具,掌握了数学的思想方法,就会使数学知识更容易理解和记忆。显然,重视数学思想方法,是培养自己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重要措施。由此我们建议,在初三第二轮的复习中能否以思想方法为主线,通过专题讲座的形式,概括数学思想方法,将知识点融会贯通起来。在复习中,从数学思想方法的高度,概括、总结、揭示了一类问题的解题规律,从而提高了解题能力,提高了自身的思维品质,使我们不仅会梳理知识,更会用数学思想方法进行反思,培养能在千变万化的问题情景中,善于握着数学思想方法这把金钥匙,灵活运用知识,发展思维。

在第二轮复习时,将统领知识的数学思想方法概括出来,增强我们对数学思想方法的应用意识,从而有利于我们更透彻地理解所学的知识,提高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我们的创新意识,进而提高我们的思维品质。

反思和创新成关键

篇9

1、第一轮复习的形式2、第一轮复习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2)中考有些基础题是课本上的原题或改造,必须深钻教材,绝不能脱离课本。

(3)不搞题海战术,精讲精练,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大练习量”是相对而言的,它不是盲目的大,也不是盲目的练。而是有针对性的、典型性、层次性、切中要害的强化练习。

(4)注意气候。第一轮复习是冬、春两季,大家都知道,冬春季是学习的黄金季节,五月份之后,天气酷热,会一定程度影响学习。

(5)定期检查学生完成的作业,及时反馈。教师对于作业、练习、测验中的问题,应采用集中讲授和个别辅导相结合,或将问题渗透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等手办法进行反馈、矫正和强化,有利于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

(6)实际出发,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即分层次开展教学工作,全面提高复习效率。课堂复习教学实行“低起点、多归纳、快反馈”的方法。

(7)注重思想教育,不断Ji发他们学好数学的自信心,并创造条件,让学困生体验成功。(12)应注重对尖子的培养。在他们解题过程中,要求他们尽量走捷径、出奇招、有创意,注重逻辑关系,力求解题完整、完美,以提高中考优秀率。对于接受能力好的同学,课外适当开展兴趣小组,培养解题技巧,提高灵活度,使其冒“尖”。

二、第二轮复习(五月份)

1、第二轮复习的形式

如果说第一阶段是总复习的基础,是重点,侧重双基训练,那么第二阶段就是第一阶段复习的延伸和提高,应侧重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第二轮复习的时间相对集中,在一轮复习的基础上,进行拔高,适当增加难度;第二轮复习重点突出,主要集中在热点、难点、重点内容上,特别是重点;注意数学思想的形成和数学方法的掌握,这就需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可进行专题复习,如“方程型综合问题”、“应用性的函数题”、“不等式应用题”、“统计类的应用题”、“几何综合问题”,、“探索性应用题”、“开放题”、“阅读理解题”、“方案设计”、“动手操作”等问题以便学生熟悉、适应这类题型。备用练习《中考红皮书》。

2、第二轮复习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1)第二轮复习不再以节、章、单元为单位,而是以专题为单位。

(2)专题的划分要合理。

(3)专题的选择要准、安排时间要合理。专题选的准不准,主要取决于对教学大纲(以及课程标准)和中考题的研究。专题要有代表性,切忌面面俱到;专题要由针对性,围绕热点、难点、重点特别是中考必考内容选定专题;根据专题的特点安排时间,重要处要狠下功夫,不惜“浪费”时间,舍得投入精力。

(4)注重解题后的反思。

(5)以题代知识,由于第二轮复习的特殊性,学生在某种程度上远离了基础知识,会造成程度不同的知识遗忘现象,解决这个问题的最好办法就是以题代知识。

(6)专题复习的适当拔高。专题复习要有一定的难度,这是第二轮复习的特点决定的,没有一定的难度,学生的能力是很难提高的,提高学生的能力,这是第二轮复习的任务。但要兼顾各种因素把握一个度。

(7)专题复习的重点是揭示思维过程。不能加大学生的练习量,更不能把学生推进题海;不、能急于赶进度,在这里赶进度,是产生“糊涂阵”的主要原因。

(9)注重集体备课,资源共享。

三、第三轮复习(六月份)

篇10

文章编号:1005C6629(2014)7C0041C04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1 设计思路

1.1 教学内容分析

非金属元素化合物是高中化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涉及卤族元素、氧族元素、氮族元素等,都集中在《化学1》中学习。新教材重视学科知识与科技、生产和社会的联系,改变了传统教材以物质结构、性质、制法、用途为主线的系统学习物质的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化学1》教学时元素化合物知识架构的严密逻辑性。

1.2 学情分析

学生在《化学1》中学习元素化合物知识时,尚无多少理论内容支撑,也没有纳入到周期表中学习,因此学生感觉学习过的知识比较零散、系统性不强。在复习中如果仍按课本专题进行复习,势必影响学生知识网络结构的形成,造成建构的知识缺乏系统性,导致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较差。

1.3 设计思路

(1)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知识点多、零散,运用知识网络图,打破以往围绕单一物质的组成、结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实验室制备、工业制法、应用的线性教学模式,着重引导学生对知识的合理重组,理清知识间的逻辑关系,能够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及运用知识的能力,并使各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较大的发展,是复习效果较好的一种教学方法[1]。

(2)在课堂教学中,为了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依据建构主义教学观,引导学生通过自学和小组合作建构知识网络图,自主建构知识体系,不仅对典型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知识网络化、系统化,还指导学生学会运用知识网络灵活解决生产、生活中的某些现实问题,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及知识运用能力。

(3)围绕物质之间的相互转化和物质的性质及其应用展开,与氧化还原过程分析紧密联系。

(4)用不同类型学案帮助学生学会自主复习、提高复习效率。

2 过程方法

(1)先由学生按照学案自主复习,在独立思考基础上绘制知识网络图(用时20分钟)。网络图不要求固定的格式,给予学生彰显个性的机会。

(2)小组合作、讨论、交流,建构新的知识网络图(用时30分钟)。

(3)教师审阅学生绘制的知识网络图,查找出其中的问题,作课前诊断及辅导准备(用时60分钟)。

(4)课堂交流、讨论学生绘制的比较典型的知识网络图,讨论网络图的亮点和不足,找出大家都认可的核心知识点,思考并找出知识点间的内在联系和逻辑关系,师生共同建构一幅完整的知识网络图。

(5)解析典型习题,掌握元素化合物知识重点;学生自我训练主要反应,找出核心反应,同桌互评。回顾、小结,深化学习结果(用时45分钟)。

(6)完成课后作业(用时30分钟)。

3 学案设计

3.1 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学案

(1)回忆、阅读曾经学过的卤族元素知识,用你认为最合适的方式画出氯及其重要化合物之间的转化关系图,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回忆、阅读曾经学过的硫及其重要化合物的知识,填写表1,研究表格中各物质间的转化关系,用你认为最合适的方式画出硫及其重要化合物之间的转化关系图,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回忆、阅读曾经学过的氮及其重要化合物的知识,在表2中填入各类含氮物质的化学式,画出表2中各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图,写出能反映这些转化关系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2 全体交流及教师辅导方案

(1)在跟氯有关的化学反应中,挑选4个最重要的反应,说明相应的转化关系与重要性。比较同学画的4份以及教师画的1份氯及其重要化合物之间的转化关系图。

(2)交流学生和教师所画硫及其重要化合物之间的转化关系图;质疑,批评;总结同价态硫化合物转化的反应类型与不同价态硫化合物转化的反应类型规律。

(3)交流学生和教师所画氮及其重要化合物之间的转化关系图;质疑,批评;提出问题:以氮气为中心怎么画?以硝酸为中心怎么画?以氨为中心怎么画?(课后完成)

(4)强调“回归课本”。

3.3 课堂检测方案

[检测1] NaCl是一种化工原料,可以制备一系列物质(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25℃,NaHCO3在水中的溶解度比Na2CO3的大

B.石灰乳与Cl2的反应中,Cl2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

C.常温下干燥的Cl2能用钢瓶贮存,所以Cl2不与铁反应

D.图示转化反应都是氧化还原反应

[命题意图]该题以NaCl转化应用为背景,从物质的溶解性的比较、物质化学性质的应用、化学反应的类型判断、氧化还原反应本质的认识等方面考查学生对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的理解程度和应用能力,引导学生重视建构元素及其化合物相互转化关系,关注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在工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的应用的学习。

[检测2]由二氧化硅制高纯硅的流程如下,下列判断中错误的是( )

A.①②③均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B. H2和HCl均可循环利用

C. SiO2是一种坚硬难熔的固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