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本科结业论文模板(10篇)

时间:2023-03-08 15:40:24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大学生本科结业论文,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大学生本科结业论文

篇1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12-0024-02

教育部教高〔2005〕1号文件《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指出,积极推动研究性教学,提高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引导大学生了解多种学术观点并开展讨论、追踪本学科领域最新进展,提高自主学习和独立研究的能力。要让大学生通过参与教师科学研究项目或自主确定选题开展研究等多种形式,进行初步的探索性研究工作。我们对本科生参与教师科研进行了探索,旨在培养本科生的实践创新能力,提高本科生毕业论文质量。

一 目前高校本科生毕业论文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随着高等院校的扩招和就业压力的增大,工科院校本科生毕业论文、毕业设计的质量呈下降趋势。主要原因有:

1.毕业设计、毕业论文准备时间短,精力投入不足,无法保证质量

多数高校的本科生毕业设计环节安排在最后一个学期进行,学生需要完成毕业实习、选题、资料检索、调研、相关计算机软件的学习与应用、方案确定与设计、实验研究,论文撰写、论文答辩等;而整个过程只有4个月的时间。加之目前就业压力增大,这期间大部分本科生面临着找工作的现实问题。有的学生准备研究生复试,有些学生要准备公务员考试,成绩不合格的学生还要参加毕业前的补考。因此,造成了毕业生投入到毕业论文中的时间不足,难以保证毕业论文的质量。

2.缺乏实践创新,科研素质低

通常本科生是在最后一学期开始时才接触研究课题。之前本科生不了解科研过程更谈不上进行科研训练,而且动手能力也较差。加上准备时间短,造成工作效率低。

3.文献搜集、整理能力差

毕业结业开始时学院一般先给学生布置课题,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指导教师及课题。由于毕业结题指导时间短,指导教师通常会为学生提供经典参考文献并指导其阅读,然后提供一些关键词由学生自己查文献阅读,以促进毕业设计研究工作的开展。搜集高质量的参考文献对论文写作非常重要。但由于学生查阅文献的能力有强有弱,英文水平参差不齐,无法顺利、快速地阅读文献,特别是对题目的理解还可能有偏差,结果查找并阅读的文献篇数少,质量也不高。上述原因造成了学生对课题把握不到位,直接影响了课题的顺利进行。

4.实验过程中缺乏主动进取精神

由于学生在课题开始时才进入实验室,因此大部分学生动手能力较差。在实验室操作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各种问题。仅有少部分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和导师探讨问题,大部分学生只能被动地跟随指导教师的节奏。

二 本科生科研的途径

针对目前本科毕业论文中存在的普遍问题,我们课题组在如何提高本科生毕业论文质量方面进行了探讨,并尝试把学有余力的本科生引入到教师科研中进行了探索。

1.本科生科研的方式

从学生进入大学阶段学习开始,就应通过专业介绍等讲座,了解所学专业的国内外现状,了解本专业的发展与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对毕业后从事的工作有所了解。最好大一就能到单位进行参观实习,这样学生对以后所从事的事业有清晰、完整的认识。

在开始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还要着手培养本科生的科研素质和实践能力。不同年级大学生的学习能力有差异,因此需针对各年级制定分层次、阶段性培养方案。通过安排不同的科研任务来实现科研能力、科研素质的逐步提升。

应给本科生配备指导教师,由指导教师给学生制订培养方案。让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参加科研素质训练。比如大学一年级学生的主要任务是:了解导师的科研方向与科研情况。大学二年级学生的任务是熟悉并掌握课题所需的基本实验技能,并根据个人特长与教师的研究方向确定自己的实验方向,掌握文献检索的基本技能,阅读4~5篇与教师课题相关的中文论文,一年内至少阅读并翻译2篇相关英文文献。大学三年级的主要任务:协助大学四年级的同学和教师完成自己所在实验方向的实验内容,每学期至少阅读3篇与教师课题相关的论文,一年内至少阅读2篇英文文献;四年级同学的主要任务:针对自己的研究课题至少阅读相关文献30篇,其中英文文献10篇以上。并在此基础上,写出自己课题的研究背景、存在的问题、找到通常的研究方法,制订研究方案。并在教师的指导下,独立思考,进行试验研究,分析数据,撰写实验论文。

2.本科生参与科研过程应注意的问题

第一,强化外语和计算机学习。本科生从事科研,较高的外语阅读能力和熟练的计算机使用能力是必需的。否则会直接影响科研能力的开展。所以本科生在大一时期要强化计算机应用及英语阅读能力,为以后查阅文献打好基础。

第二,增开选修课,提高文献检索与写作能力。尽早学习文选检索课程,学会利用各种资源,提高文献搜集及整理能力。

三 本科生科研的意义

1.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相互促进,激发学生自主性学习热情

篇2

一、问题的提出

教育部在2008年提出的加强大学本科教育的12项措施,其中,要求各高校在三年内开设5%~10%的双语课程,每年建设100门双语教学示范课程,并引进原版教材和提高师资水平。双语教学在我国主要指的是同时应用英语和汉语作为教学语言的教学。与传统的英语教学相比,双语教学更重视英语与专业学科的渗透,不仅让学生以英语为工具获取知识,更重要的在于引进国外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促进学生对两种不同文化的积极适应与沟通,在提高学生英语应用能力和专业能力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

应用心理学(运动心理学方向)专业2009级本科生28人、2010级本科生32人。

2.研究方法

在传统讲授教学的基础上,运用建构主义教学观,结合本课程各个章节的内容,按照“抛锚式”教学的五个步骤:创设问题情境、确定问题、自主学习、协作学习、效果评价来设计辅助教学方式,在辅助教学中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辅助者的教学理念。对两届本科生进行两轮的教学实验。教学实验时间为9周,每周2个学时。对学生的学习结果以课堂表现、平时作业、结业论文、结业考试多途径对学生进行考核评定。

3.研究结果

抛锚式教学方法由五个环节组成,创设情境、确定问题、自主学习、协作与讨论学习、效果评价。在创设问题情境时,给学生提供了一个情境材料,同一情境材料可以产生多个研究问题,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确定一个问题作为自己的研究课题。由于抛锚式教学方法的五个环节是一个前后关联的系统,所以,在选择问题情境时一定要考虑在校大学生进行实践研究的现实性与可行性。

(1)创设情境

材料:目前中国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颇受各界关注,据报告,有12%的大学生存在心理抑郁,21%的大学生……但是,在体育院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似乎不成问题,他们大多乐观积极……

根据你平时在学校的观察体验,结合心理学知识,选择一个你感兴趣的心理学课题,进一步研究体育院校大学生与非体育院校学生出现这种差异的原因。

(2)确定问题

确定问题指的是在创设的情境中找出要研究的问题,确定的问题一定要紧密结合情境,能确保问题的研究结果能解释情境所反映出的现实情况。本课程创设的问题情境总结为体育与非体育院校大学生在心理健康方面表现出的差异性。在确定问题时,引导学生查阅有关文献资料,找出影响心理健康的种种因素。经过教师指导,学生查阅资料,最终确定了5个问题,把全班学生平均分成5个研究小组。

(3)自主学习与协作讨论学习

自主学习不占用课堂学习时间,一般安排在课后由学生独立完成。协作讨论学习安排在课堂学习,一次协作讨论学习时间不超过25分钟,本课程要求学生课后进行自主学习,并在课堂进行协作讨论学习。自主学习的内容包括复习课堂讲授知识,阅读教师指定的中英文材料,同时要完成对确定的待研究的问题的相关作业。

(4)效果评价

对于抛锚式教学方法的效果评价,主要采用教师评价与学生自评相结合的方法。教师评价,一方面,采用课堂观察评价,即观察学生在抛锚式教学过程中学生的积极性、创造性、认真性;另一方面,从学生自主学习完成作业的质量来评价。学生自评主要在学生学习小组内进行,采用“头脑风暴法”,在小组内对每个同学的自主学习阶段的学习结果进行评价,最后形成一份完善的学习结果报告。

三、结论及建议

1.本课程抛锚式教学方法的五个环节,采用教师评价与学生自评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评价,结果显示此教学方法能够培养学生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教学效果良好。

2.在学生学习结果评价中,有74%的学生成绩达到良好及以上。在教学过程评价中的各个指标分数均高于中间值,说明本课程的双语教学效果是比较好的。

3.双语教学的目标应该包括专业知识目标、语言目标和文化目标。采用能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性与创造性的教学方式是双语教学能否达到教学目标的关键。

参考文献:

[1]张幼斌.高等学校专业课程层级化双语教学模式探索[J].外国语文:双月刊,2011.

[2]谈多娇.高等学校双语教学的关键环节[J].教育研究,2010.

篇3

以我院艺术和商务英语专业学生为例,浅析一下两个专业毕业设计(论文)之优劣。依据我院教学计划,通常毕业设计(论文)工作始于第五个学期,撰写时间大概7个月左右。每一位学生都配有各自的指导教师,学校对于毕业设计(论文)格式及选题都有统一的、规范的要求。然而,在同等条件下,学生毕业设计(论文)这个环节的体验和收获却大有不同。通过走访和交流,艺术类学生在毕业设计环节投入的时间和精力远远多于商务英语专业学生,学生从选题到作品设计、材料购置、工艺制作、作品展示、论文撰写等一系列过程中完整体验毕业设计对各项能力的检验,好的作品能展示专业学子在艺术观念、艺术手段、艺术运用等方面的探索和追求,他们的智慧和才华的显现让学生更具有成就感,能大大激发学生在本领域的开拓力,同时,在文字撰写过程中有感而发、内容丰富、题材各异、毕业选题也更能体现专业特色和个人兴趣。相比之下,商务英语专业学生的毕业设计环节则存在诸多问题:毕业设计形式单一无变通、学生论文选题概念模糊、内容空泛东拼西凑、方案论证不具说服力且与现实生活中英语语言运用脱节,学生对毕业设计目的不明确,态度不端正,敷衍了事,因此,学生论文撰写便流于形式,抄袭甚至请人现象屡禁不止。

二、大学生毕业设计(论文)问题之分析

其一,毕业设计未能充分突出高职院校商务英语专业特色。高职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能够以英语为工作语言,参与和从事国际商务活动的应用型人才。因此,学生的毕业设计环节也应充分体现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商务沟通能力、商务业务能力及综合素质能力。然现行阶段学生毕业设计(论文)从形式和内容要求上均与本科院校学术性论文要求相似,而学生撰写论文的实际水平、调查研究能力、表达能力、创新能力等等却相距甚远,自然出现上述一些问题亦是不可避免。

其二,教师指导环节形式多于内容。学生撰写论文的时间虽然有7个月左右,但真正用心花时间投入到论文写作中的学生却寥寥无几。大多数学生正好处于实习和找工作阶段,撰写论文只能在工作之余进行,与论文指导老师面对面交流的机会甚少,老师的指导大多基于微信或者QQ留言,这种隔空喊话的交流方式限制了指导重点更多关注的是论文格式、文章结构、字数要求等形式上的东西,至于学生的调查研究力、资料查询的深度和广度、选题内容的创新、文字表达的精炼等等都无法在论文撰写过程中给予更多的指导和帮助。指导流于形式已是不争的事实。

其三,论文答辩环节重答轻辩。参加答辩的同学应该对自己所著的论文思路清晰、观点明确、所陈述的内容有比较深刻的理解,在答辩过程中对答辩委员会成员所提出的问题能够机智作答和清晰辩解,然而现实却不然。不少同学出现照本宣读,对所持有的观点只答不辩,对所引用的论证出处不详,甚至出现对自己文章一知半解之尴尬局面。鉴于此,答辩过程中对学生的答辩要求也逐级放低,因此严控答辩关亟待改进。

高职院校学生毕业设计环节除上述提到的几个主要问题外还存在着诸多需要解决的问题,在此就不一一赘述。笔者就以上几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提出一些个人的看法和策略以供大家商讨。

三、提高高职院校学生毕业设计(论文)质量之策略

首先,应该让学生明确毕业设计环节的重要意义之所在。在学生入学之际,就应该让学生清楚地明白毕业设计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方案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综合性、实践性、探索性、创新性等特征,是对学生在校期间所学知识和技能的综合检验,也是实现学生从在校学习到岗位工作的过渡环节,旨在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独立地分析现实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了有效完成毕业设计,学校应该循序渐进地要求学生为此做充分准备,每结业一门课训练学生写课程結业论文,趁热打铁,总结所学心得,同时撰写过程中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和写作习惯,让学生树立独立思考、广泛阅读、勇于创新的意识,告诫学生禁止抄袭,引用语要有明确出处,论文格式要规范等。这样,学生对所学每门课程都有较为深入的探究和总结,对所学专业知识有较为综合的认知,并从中发现自己的兴趣爱好之所在,为毕业选题定位,而不至于出现以往学生完成所有课程之后茫然应对毕业设计,同时还要兼顾实习就业的两重窘境。

篇4

实践证明,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基础,有利于推动我国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创新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研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载体――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基地,对提高我国综合性大学的大学生素质教育工作水平,促进大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综合性大学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建设实践及存在问题

(一)综合性大学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配置简单,工作分工不明确

在教育部批准设立的93个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中,各高校根据自己的资源优势和办学特点,分别将其挂靠在学生处、教务处、校团委等部门,基地办公室大多是合用或借用。基地工作人员少,工作未明确分工,通常是按照上级安排,在做其他工作的同时,兼做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的各项工作,导致基地工作人员精力投入不够。

(二)综合性大学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管理制度不健全

目前,综合性大学都在结合各自学校的特点,探索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建设的途径,忽视了基地各项制度的建立和健全。而建立健全基地制度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是达到基地目标的保证。在基地缺乏制度保证的情况下,各项工作的开展没有一套规范的办事流程和行动准则。

(三)综合性大学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课程设置缺乏系统性和针对性

在实际工作中,有些综合性大学对文化素质教育课程的概念界定不清,于是将专业课以外的所有课程,统统划到文化素质课程里,导致文化素质教育课程设置混乱;还有些综合性大学随意拼凑文化素质教育选修课程,导致选修课程设置缺乏系统性和针对性……加之学生在专业压力、就业焦虑、市场导向等因素的干扰下,不够重视文化素质教育课程,导致部分综合性大学文化素质教育课程教学质量低效。

二、加强综合性大学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基地建设的理论探索

(一)建立健全综合性大学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的各项规章制度

目前,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经过了试点探索、实施推广两个阶段,进入普及提高阶段,这就对制度的建立健全提出了迫切要求。制度是基地工作有序开展的重要保证。综合性大学要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的监督 、管理等配套规章制度,规范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课程设置和校园文化活动、社会实践活动,保障基地工作的顺利开展和有序进行,使综合性大学的文化素质教育工作真正实现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

(二)提高综合性大学教师的文化素养

综合性大学应以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基地为依托,为从事文化素质教育的教师提供平台,重视教师队伍建设,同时,严格考核,使教师增强不断学习、提高自身素养的动力;其次,通过鼓励教师参加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学术研讨会,申报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课题,发表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论文,出版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学术专著等多种途径,提升教师文化素养,形成一支稳定的高水平的教师队伍,为推进综合性大学的文化素质教育工作提供师资保证。

(三)实行“校中校”的办学模式,全面提高综合性大学学生的文化素质

1. 加强文化素质教育理论和实践问题的研究。

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部署和要求,深入探讨文化素质教育的目标、内涵、可行性教育途径等,指导文化素质教育工作。鼓励教师从事相关的理论和教学研究,根据本省及学校情况,编写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读物,申报校内外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课题等,提高综合性大学的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研究水平,有效推进高等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2. 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和社会实践活动。

综合性大学可结合自身实际和地方特色,在现有各种艺术节、体育节、学术论坛的基础上,创新文化实践活动模式,营造和谐健康的校园文化氛围。此外,应开展校际间的交流活动,整合地缘文化优势,争取社会教育资源,与当地的历史博物馆、红色文化和传统文化教育基地等加强合作,发挥综合性大学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的辐射和示范作用。

3. 设计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课程体系。

综合性大学学科设置比较齐全,师资比较充裕,应利用这些资源优势,将文化素质教育纳入到高校本科教学质量和教学改革工程中,积极引导学生涉叉学科,完善知识结构。根据本校特色和师资优势,构建一个以心理健康课程、科学普及课程、艺术审美课程、文学经典课程等为主线的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设置相应的学分,要求学生毕业之前完成相应课程的学习,以考核或考查方式结业,并发给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学校结业证。

【参考文献】

篇5

中图分类号:TP3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4)19-4577-02

2008年,根据教学经验,本人对08届预科毕业生的数学学习作了调查问卷,并对结果进行了相应的访谈。

研究的对象:

2008届毕业生80名,来自新疆,云南,贵州,四川,重庆,宁夏,青海,广西,内蒙等全国十多个省,市和地区,包括维吾尔族,蒙古族,回族,苗族,土家族,侗族,壮族,藏族等二十多个民族的学生以及访谈对象往届少数民族预科生近二十名。

研究设计:

采用单因素分类研究方法,具体做法是将研究对象分为三类,即:普通文科班,普通理科班,以及民族班的少数民族预科学生,进行问卷和统计分析,(民族班的学生由于汉语水平较差,采用访谈法)发现不同类型的学生对各调查因素的反映不同,进而对不同类型的学生学习预科数学的各项指标进行差异性显著检验。访谈对象分为本科经济类学生和理工科类预科往届毕业生。

实验过程:

查阅相关资料和文献,征求了大学教育学专家,长期从事预科数学及预科教育管理的领导和老师们的意见,建议,几经修改,经专业审阅,最后判定了调查问卷以及访谈记录。过八十名学生对问卷的每一个小问题进行了书面回答,我们根据学生回答时态度的离散程度(即回答什么最多,什么最少)对重点问题进行了统计,并计算百分比,现列表归纳如下:

表1

[

序号\&

调查问题\&选择人数最多的答案及人数百分比\&选择人数最少的答案及人数百分比\&

其它答案\&1\&您对预科数学课的看法?\&很重要 91.23%\&不重要 5.26%\&没有用,无所谓\&2\&通过预科数学学习您对初等数学知识?\&有所强化 57.89%\&一般 42.11%\&没感觉\&3\&您认为影响数学成绩的主要原因?\&学习态度 80.77%\&基础太差 8.77%\&学习方法\&4\&您对预科开设数学的课时量安排是否满意?\&满意 57.89%\&不满意 3.51%\&一般\&5\&您对预科数学的评价方法?\&比较满意 52.64%\&不满意 1.75%\&非常满意\&6\&您认为“导数”这一单元?\&文科:难:78.21%

理科:难:12.28%\&文科:易:10%

理科:易:61.4%\&

一般\&7\&您觉得数学学得好不好对您今后走向社会有影响吗?\&有

理科:91.23%

文科:5%\&没有

理科:1.75%

文科:95%\&

不清楚\&8\&您对复习中学的内容怎么看?\&很有用 80.46%\&没用 2%\&作用不太大\&9\&您对现在使用的预科数学教材满意吗?\&比较满意 41.48%\&不满意 5.26%\&一般\&10\&您是否入学时已经选择好本科专业?\&确定 64.39%\&没想过 14.04%\&在几个专业中犹豫\&11\&你对预科数学中的补充内容?\&很感兴趣

文科:29.11%

理科:55.67%\&不感兴趣

文科:17%

理科3.51%\&

一般\&12\&对教师目前的教学方式您感到满意吗?\&满意 63.07%\&不满意 0.75%\&其它\&13\&您希望怎样开设数学课?\&必修

文科:12.49%

理科:54.39%\&选修

文科:87.51%

理科:35.6%\&其它\&]

总体来说,通过对问卷结果的分析,当前,对预科数学进行一定的分级教学是很有必要的。基于这一要求针对以下几方面提出分析与建议。

学校要重视学生思想的培养:

针对少数民族大学生采取与教学相配套的管理模式也是非常必要的。在调查结果中,对“您觉得数学学得好不好对您今后走向社会有影响吗?”这一项的回答,理科学生有91.25%认为有影响,而文科学生只有5%认为有影响,而对新疆民族班的访谈中发现,大部分学生不知道上数学课的目的是什么。少数民族学生在学习文化科学知识的过程中,有明显的重人文科学轻理工科技的现象,导致少数民族人才结构比例失调,并对少数民族人口素质的提高产生负面影响,据自治区1990年的一份人口普查统计显示,现有的人才结构中理工科占38、5%,文科占61、5%,农林牧各类人才仅占全区人才的7、9%,这种人才比例的失调对生产力的发展的消极影响是有目共睹的。其中数学是导致这一现象的最大原因。

预科的学习,仅仅是短短的一年,要在这一年将数学学到多高的程度是不可能的,因此这一年应该把培养学生的思想作为重点。首先,让学生了解数学是现代人必备的基本文化素养,它应该是“大众的数学”。数学一直是及格率最低的课程,根据西北民族民族大学预科教育学院的统计,2000级和2001级文科学生数学成绩的不及格率高达26%,学生认为数学太难是成绩差的因之一,笔者认为:数学应该是一门普通的基础课程,学习它并不需要特殊的才智,它不应该比其他的课程更难。数学课程应该与其他课程一道互相辅助、相得益彰地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应该承认由于学生在兴趣、智力、专注力上有差异,所以对于形式化、严谨、抽象的题型理解上有差异,在解题技巧的掌握上也有差异,这就不宜再提倡使用传统的“讲深讲透”精讲多练”等教学原则,应该做的是降低难度,精简内容,要避免使学生产生畏难情绪,这样才能提高学生对自己数学能力的自信心。降低难度不是降低要求,不意味着退步,能不能解复杂的形式化命题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能不能掌握数学的精神、思想和方法,这才是素质教育的要求。造成数学成绩低的第二个原因是,大部分少数民预科学生对数学没有兴趣,认识不到数学在实际生活中有何作用?问:您是否入学时已经选择好本科专业?64、39%的人回答已经选好,由于部分学生已经确定的专业,比如,本科专业选择英语,文学,法律等的学生,认为我上本科专业后数学根本没用,因此,预科一年的学习中就放弃了对数学的学习,而要进入理工院系及经济管理学院的学生对数学又格外重视,因此将这些不同层次的学生放在同一课堂进行教学,如果满足了基础较好学生的需求,则将导致基础较差的学生很难完成这一科目的学习,甚至影响预科的正常结业,如果满足基础较差学生的需求,则又抑制了对数学有兴趣学生的进一步发展,很难做到因材施教。从2006年,西北民族大学预科学生结业开始实行留级淘汰制,数学,英语,语文,三门主干课程,有两门以上不及格者,则退回原籍,一门不及格者,留级或视学生本人实际情况可到本科试读,到2008年,已经先后有普通文理科学生近10人不能正常进入本科学习,而数学是不及格率最高的。因此,为了充分利用有限的时间,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则分类教学必将成为普通高校提高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的手段。

篇6

本科院校教师教育专业人才评价思维中的第二种争论是理论性与实践性之争。这种争论事实上是源于上述师范性与学术性争论的进一步深化,如有人认为我国教师教育本科专业“师范性与学术性之争,常常演化为学科课程与教育课程在科目和课时、理论讲授与实践锻炼之间的争论。”譬如,从1998年我国开始在高等教育中设置小学教育本科专业以来,高师小学教育本科专业由于没有形成自己的专业评价模式,所以,几乎沿用了传统的高等教育人才评价的方式,即把相关课程的理论学习程度以校内静态考试的方式进行学期成绩检测,并以此作为人才评价的主要标准。尽管这种主张理论评价方式的大多数院校的小学教育本科专业也有一定的教育见习和实习时间(总共6周左右),并且每位学生有自己的见习与实习成绩评定,这好象是具有了一定程度上的实践能力评价环节,并且能和理论评价方式“相得益彰”,共同承担起小学教育本科人才评价的重任。但客观地说,这种所谓的教育实践成绩或由于实践时间过于短暂或由于教育实践缺乏严格的组织、监督及客观的成绩评定程序而致使其严重形式化。这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在于大多数高师小学教育本科专业并没有做好教育实习基地的建设工作。从而在每年一度的教育见习和教育实习来临之际,才随机联系教育实践单位,这种敷衍和应付的心态直接导致了教育实践评价方式的形式化。再者,还有许多所谓的实践基地形式上接纳了实习学生的到来,但却又以种种理由把实习学生拒之以课堂之外,所以代替教师批改作业和日记、管理课间操秩序等就成为教育实践的主要或唯一内容。于是,真正的专业实践能力及其检测就几乎失去了赖以生存的现实土壤。

鉴于实践运用能力评价环节的形式化问题的严重性而影响了本科院校教师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规格和质量,许多学者试图构建起一种实践评价代替理论评价的教师教育专业人才评价方式。如有人就提出了一整套的教育实践方案及其评价机制,如把传统意义上的定期实践拓展成一种全程性、全方位的实践,即包括教育教学实践、教师职业技术实践、教育科研方法实践及社会实践四大模块。组织实施主要通过校内外实践、课内外实践、集中安排的实践这三条渠道来进行,并且进行全面的全程性的过关检查与评价。

(二)科学性与人文性之争

本科院校教师教育专业人才评价思维中还片面强调学生对于科学知识的理解、掌握及运用,而几乎忽视了人文知识的教育及评价。因此导致人才评价中的科学与人文之争。长期以来,本科院校教师教育专业是以一种“物化”的逻辑来评价学生的,即学生对于自己的合格与否、成才与否、成长与否等是没有发言权的,只有被动地处于服从他人评价的弱势地位。同时,这种评价方式还忽视了对于大学生进行人文教育及其实际效果的评价。目前,多数高校在进行大学文化与大学精神的探讨时,把人文素养的评价引进人才评价的范围之中,这是非常值得肯定与认可的评价方式的改革。从总体上来说,大多数高校尽管也在着力进行人文教育,但并没有把大学生的人文素养做为评价项目之一。因此,许多学者都认为在本科院校教师教育专业的人才评价中有引入人文评价的必要性和急迫性。但问题恰恰在于,长期以来过分注重科学性评价思维的势力与惯性还很突出。而同时对于本科院校教师教育专业人才进行人文评价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的结果还相对处于一种较少与不足的现状,因此,致使进行人文评价的难度还远远高于人们的想象。

二、拓展本科院校教师教育专业人才评价思维的建议

(一)转变评价观念:人才评价思维拓展的逻辑起点

本科院校教师教育专业人才评价思维拓展的逻辑起点在于评价观念的转变,即把传统的封闭式内部评价转变为内部评价与外部评价的有机结合。这就需要积极地引入社会评价理念。社会评价是指教师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规格与质量的部分评价权利应当下放至用人单位,甚至于毕业生及其家长。如有学者认为,鉴于我国现行院校人才培养状况“自我评价,自我认可”制度的种种弊端,就需要科学认识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社会评价,社会认可”机制的优越性,并通过多种渠道,加大宣传力度,从认识上明确现行评价制度改革的必要性和建构人才培养质量社会评价机制的重要意义。而且,一所学校的人才培养质量主要应该由用人单位、毕业生家长、毕业生三方认定。由这三方面来评价学校人才培养质量,要比本学校、本系统评价客观、公正和权威得多。为此,我们需要利用各种方式如大型学术报告、专家讲座、校本培训和跟踪指导等方式来具体引导本科院校教师教育专业进行社会评价机制的理论研究及实践探索,当然,国家与政府的相关扶持政策及必要的资金资助也是必不可少的,同时,需要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的协调,此外,用人单位乃至于毕业生家长也要通力配合。

(二)组建社会评价机构:人才评价思维拓展的制度保障

本科院校教师教育专业人才评价思维拓展的制度保障就在于社会评价机构的组建。笔者认为,社会评价机构应当建立在本科院校教师教育专业教育实习基地的基础上,其主要人员应当包括用人单位的代表、实习校的指导教师与主管教学的校长或副校长、毕业生家长代表、本科院校教师教育专业人才评价组成员、实习指导教师、相关专家、中小学教师代表及毕业生本人等。这里需要强调的就是,除了用人单位、毕业生及其家长代表每年有变动外,其他人员则具有一定的稳定性。为此,为确保社会评价机构的正常运转,就需要本科院校教师教育专业在建设自己的相对稳定的教育实习基地上多下点工夫。在此,笔者认为,社会评价机构要想有效地运行,这不仅需要社会评价机构有自己的规章制度和运行程序,而且还应当使得各组成人员明确自己具体的权利和责任,当然,还需要一个定期的外在监督和年终评估来规范与促进社会评价机构的不断完善与发展,比如,对社会评价机构的组成人员实行任职资格培训与定期审查制度,并且基于一定的经济待遇和奖励与惩罚机制,实行机构成员的动态管理。这里的监督和评估工作可以由本科院校、实习校、毕业生及其家长、用人单位等共同进行。

(三)综合评价方式:人才评价思维拓展的实施策略

鉴于现行本科院校教师教育专业人才评价理论上的种种弊病及其日益凸显的现状,笔者认为,这种拓展就表现为多种评价方式的综合运用。首先应当把师范性和学术性有机地结合起来,既要考虑人才的职业适应能力的有无,又要考虑人才的学术研究能力的强弱。从现在的情况来看,对于缺失学科背景的教育系,应当适当地降低与减少教育类课程的设置和课时,加强具体学科的课程设置与增加其课时,这不仅能在一定程度上弥补教育系学生缺失任教学科背景而导致的学业空泛及就业缺乏专业竞争力的尴尬与无奈,而且还能提升学生进行学术研究的意识及能力。当然,还需要适当增加《教育研究方法》课时,把传统的教学方法由理论讲授改为理论讲解﹢实践研究。同时,规范学士学位论文的选题、研究方法、资料收集、研究综述、论文撰写、指导、答辩等,鉴于我国文化传统的“人情”、“面子”等负面影响,必须积极地试行学位论文全部匿名外审制度,适当加大学位的淘汰比例,以体现学士学位的学术性、评价性及激励性等本质特征。

此外,对于其他有学科背景的教师教育类院系和专业来说,应当适当减少学科的理论课程和适当增加教育理论与实践的课程。其次应当把科学性和人文性有机地结合起来,既要关注人才工具性的分析教育问题与解决教育问题的能力,又要重点考察人才的创新性的发现教育问题的能力。为此,就需要加强本科院校教师教育专业的人文教育力度,具体可以采用加强大学文化与大学精神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构建人文教育的校园氛围;把人文教育纳入必修课程和人才评价指标之中;邀请社会各界尤其是教育界在教育方面做出贡献的人士定期进行学术报告;进行成功校友事迹报告与研讨;经常深入中小学进行实地调研、感受、交流及反思。笔者认为把这些人文教育的内容转换成相应的学分是人文评价的有效形式。

篇7

教学条件的不足制约着素质教育的开展和深化近几年来,许多高校追求大而全、上规模,建设新校区,迎接大学评估;同时诸多原因,如搞科研,留住高层次人才,申报硕士、博士点,进行其他社会服务,解决社会遗留问题等,导致资金缺乏。为了增加财政收入,学校又不得不增加招生规模,导致在校生人数急剧膨胀,这样教学空间和容量就处于滞后状态;可是不少高校为了生存和发展,高息贷款作为经费来源之一,导致学校财政负担进一步加重。所以,真正花在改善外语教学条件上的钱是非常有限的,更谈不上在英语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问题。

转变教学思想,更新教学观念在当今知识交叉渗透、信息相瓦联网的科技时代。社会对英语知识的深度和广度也提出更高层次的要求。大学英语教师应提高自身的文化理论结构,捕捉新的科技信息.及时变革自己的知识体系,适庇新形势的发展。教师需要进一步转变用有的教学理念,不应抱着传统的教学模式不放,而应大胆尝试新的教学模式.如交际式教学法,多媒体教学等。坚决以学生为中心,将教学视为学习习得的过程,而不仅完全是传授知识的过程。要使课堂教学更符合学生的认知与习得规律。这就需要教师反复深入学习有关素质教育理论,提高对英语课堂教学的理性认识并贯彻于教学始终。

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手段传统教学思想以教师为中心的主要弊端,在于它实际上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过分夸大教师的主导作用,这势必导致教师的主宰地位,抹煞学生的学习能动性,排斥、取消学生真正的主体地位。而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活动则从传统的以传授知识为重心转移到以培养学生的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重点,教师彻底放下教学过程中“主宰者”的架子,从师道尊严的宝座上走下来,与学生形成服务与被服务的关系,设身处地地为学生着想,帮助支持、辅佐学生的学习。这样的教学方法充分尊重学生的自主性和人格的独立性,使学生能在课堂内外,获得更多的主动学习的机会,能自发、自动、自觉地学,因而正确体现了人才培养基本规律的客观需要,是进行教学改革、实施素质教育的必然趋势。

篇8

她有一个梦想,希望到世界高水平大学学习。去年,国家公派留学地方合作项目评审专家,全票通过郭晖公派赴美国哈佛大学留学。多年的愿望终于实现,郭晖流下了激动的泪水。

不能走路也要读大学

1970年,郭晖出生于河北邯郸市,父亲郭荣茂是河北工程学院教师,母亲徐孔镕也在该校行政部门工作。1981年5月,小学5年级的郭晖在课外练习跳远时,不慎碰伤了左腿的膝盖。没过多久,左腿膝盖处出现红肿现象,医生诊断结果是滑膜炎,连续治疗10多天,没有疗效。后来,郭晖被确诊为滑膜结核,结核已扩散到身体的腰部等部位。

当年秋季,郭晖感冒了,发烧怕冷,在床上躺着,后来就发现双腿发麻,渐渐没了知觉。郭晖问妈妈:“我的腿呢?”妈妈愣住了,说:“腿不是在你身上吗?”突然间大小便失禁让郭晖痛苦万分,她号啕大哭:“我成了废人?我不想活了!”

医院大夫说:“孩子瘫痪了,你们去北京看看吧!”得知女儿被确诊瘫痪的消息,父亲几乎一夜之间愁白了头,母亲也一下子苍老了许多。

父母将女儿转到湖南省人民医院,郭晖进行了第一次手术。这次手术清除了结核症状,但是,扭曲的椎骨仍然挤压着中枢神经。医院方面让回家调养。郭晖只能在床上躺着,无法坐立,也不能行走。妈妈上班前把水、食品、收音机等准备好,让郭晖自己取用。一天,郭晖口渴得难受,她伸手去拿杯子,不料从床上掉了下去,摔得半天起不来。

父亲听北京结核病医院的医生说,孩子虽然瘫痪时间长,但年纪还小,可以再做一次手术。1985年1月,郭晖做了第二次手术,希望去除骨头对中枢神经的压迫。手术30天后,郭晖的左脚大拇指可以动一点了,可没高兴多久就又不能动了。

从首次治疗开始,郭晖就告别了校园。此时,懂事的郭晖心态已平静下来。父亲摸着女儿的头,叹了口气说:“孩子,你虽然不能走路了,但智力是非常出众的,你如果刻苦读书,也许能改变你的命运。”郭晖点了点头。父亲找出两年前的5年级课本,让她自己学习。由于郭晖躺在床上,只能后背垫得高一点才能看书学习,身体疲劳了就休息一会儿,然后继续看。一个星期下来,她的胳膊肘磨破了皮,鲜血直流,父母心疼得直掉眼泪。

郭晖学完初一课本,父亲就将初二课本放到枕边。初中、高中6年的课本,郭晖都是在床上自学完成的,课本上的作业也一个不少的都做完了,遇到不会做的,就查字典和看参考书完成。

“孩子,你想考大学吗?”父亲问女儿。“怎么不想?我做梦都想上大学呢!” “可我这不能动弹的腿,哪个大学愿意要我呀?”郭晖这么一说,父亲也一下子犯难了。郭晖想要参加高考,可是,她那时仍旧不能坐稳,时间一长,腿会抽筋,后背还会痛得受不了。而且,那时高考需要预选,郭晖不是在校学生,没有预选资格。为了能上学参加考试,郭晖抽出半年时间锻炼身体。

当郭晖准备参加高考的时候,她才发现自己不能同正常人相比,自己半年时间锻炼的身体仍然不争气,腿一抽筋,还会摔跟头。连考场上的椅子都坐不稳,怎么考试?这一刻,她觉得自己真的是个废人了。

1990年,郭晖在河北工程学院遇到了一位老师,他告诉郭晖可以去参加自考,因为这种考试可以一科一科地考,一科一科地结业。老师建议她学英语专业,毕业后在家做翻译工作。郭晖看到了一丝希望,她要努力抓住它。

郭晖第一次参加自考,报考的3门课:英语语法、英美概况、英语综合技能都是全市最高分。考完试,郭晖自己摇着轮椅,急匆匆地去邯郸市八一自控厂报到,这是她联系的第一份工作。工资标准是每月60元。郭晖很高兴,她终于可以挣钱养活自己了。

1993年,郭晖获得了全国英语专科自考毕业证书后,开始做英语家教,她教的学生有20多人,学生中学历最高的还有一位硕士生。她把每月做家教的收入交给父母,从中体会到了劳动的快乐。有些家长听说郭晖的英语水平非常高,就让她业余时间帮助辅导自己的孩子,每个月给25元的报酬。郭晖很喜欢这份工作,这样可以复习自己学过的知识,更让她感到开心的是学生们都管她叫“老师”。

年末,郭晖来到河北一家学院应聘教师职位时,校方说:一是身体太差,不能走路;二是学历太低,不能胜任学院教师工作。学校需要本科和硕士学历的人,这让她真正地体验到求职不是一件简单的事。

这次求职,让郭晖知道了自己学历偏低,她开始攻读本科学位。1997年6月,郭晖拿到了自考的本科学士学位,顺利地通过了另一门日语的全国统一考试。当年,河北工程学院办了一个英语硕士进修班,进入该班学习3年后,可申请硕士研究生学位。郭晖去打听,校方说:“我们只招收已获得学士学位的本科毕业生。但自考生如果本科已经取得5门主科合格证者,也可以录取。”当时,郭晖已经取得8门主科合格证,这无疑是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就这样,郭晖在英语本科即将毕业时,又步入硕士研究生班学习。

攻读北大博士

硕士毕业后,郭晖再次来到河北一家学院求职,而这一次,郭晖已经取得了自考的本科学历以及在职硕士进修班的资格证明。这一次,郭晖想求得一个心仪的职位,得到的答复却是“没受过正规的教育,根据规定,不能录用”。残酷的现实,让她再一次感受到找工作不容易。

在求学的道路上,郭晖奋力前行。2003年,郭晖被山东大学录取,毕业时,山东大学授予郭晖英语语言文学硕士学位。她的硕士论文是《诗歌翻译的韵律问题》,其诗歌翻译方面的造诣连郭晖的导师也钦佩不已。

毕业前,郭晖参加研究生论文答辩。这时,从答辩室走出一位老教授,父亲郭荣茂紧张地问:“我女儿郭晖的论文行吗?”老教授显得很激动:“你的女儿是个人才,这孩子答辩干净利落,十分精彩,日后必成大器。”郭晖的论文顺利通过了答辩,硕士研究生毕业后,郭晖渴望考取博士研究生,继续深造的念头愈加强烈。

北京大学,郭晖视为神圣之地。但是,北京大学能向一个严重残疾、自学成才的女青年敞开大门吗?郭晖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给北京大学英语系沈弘教授写了一封信:“我是一名高位截瘫女青年,是坐在轮椅上读完研究生的。我想报考您的博士生,不知是不是可行?”10天后,郭晖收到了沈弘教授的回信。信里的话让她既惊喜又温暖:“欢迎你报考我的博士生,北大重视的是学生的学识,我们会根据成绩择优录取,请你不要有顾虑。”

读到沈弘教授的回信,郭晖十分激动。由于她选的英语诗歌翻译是个冷门专业,从事研究者寥若晨星,就连找学习资料都是件相当困难的事,父亲郭荣茂走遍省城的各大书店,也找不齐资料,只好向自己当年教过的全国各地的大学生求助,终于获得一套完整的书籍资料。这时,距离博士生考试只剩下75天时间。父亲担心女儿压力过大,就安慰说:“不要有思想负担,这次考不上没关系,咱们下次再考。”女儿只是笑而不语。

2003年3月,郭晖的父母陪着她来到北京参加博士生考试。当郭晖出现在考场时,就有热心的同学帮忙抬轮椅,郭晖很感激,她感受到了阳光般的温暖。5门考试结束。郭晖以优异成绩考取北京大学英语语言文学专业博士研究生,全家人相拥而泣。为支持郭晖完成学业,邯郸市残联向她赠送了3000元现金和一部轮椅。

圆梦哈佛

到北大读书了,郭晖的学习、生活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郭晖的父母商议决定,由母亲到学校照料女儿的日常生活,父亲则在北京打工挣钱养家。

北大宿舍主管人员为郭晖母女提供单独宿舍。郭晖和母亲一起住进北大一栋宿舍楼内。从此,郭晖每天奔波在课堂、食堂、宿舍之间,她抓紧时间,拼命学习。郭晖在北大的学习成绩很好,一直在拿系里的奖学金。她要用学识和能力向社会证明自己的价值。

郭晖上课前,母亲推着轮椅把女儿送到楼前。旧楼有台阶,需要把轮椅抬上去才行。见母亲推着郭晖来上课,同学们纷纷上前帮忙。由于教室门窄,轮椅推不进去,郭晖只能被母亲背进教室,坐在椅子上。为了使身体保持平衡,郭晖一动也不敢动,一节课下来,郭晖苍白的脸上直冒虚汗,累得不行,有时大小便失禁。每次上课的时候,母亲就拿着女儿在厕所用的木凳,在门口等着。每到课间休息时,就急匆匆地跑进教室,把女儿背进厕所。

对于她的专业,郭晖笑着说:“读文学作品是一种消遣,但是做研究则必须下苦功才行。”她的博士论文题目是关于英国17世纪的一位叫琼生的诗人,这位诗人博学多才,天文地理,无所不知;三教九流,无所不晓。要研究他的作品,首先得能够看懂有关他的书籍资料。所以郭晖在学会英、日、法和拉丁语之后,增加学习一门古希腊语。一年后,学业成绩也名列前茅。

由于郭晖在英语诗歌翻译方面卓有建树,国内外一些出版社开始注意上她。2003年12月,南海出版公司负责人找到她,请她为《海鸥乔纳森》一书担任翻译。郭晖在学习之余,着手翻译书稿。这本书出版后,在市场上引起很大反响。

在学校学习的这几年中,郭晖全力以赴地投入到学习和研究中。她撰写的论文先后获得2004年度北大“挑战杯”论文比赛三等奖。翻译出版了长篇译著《尼罗河两岸》,为出版社校对了9万多字的《战争与和平》丛书分册。

在未名湖畔,坐在轮椅上的郭晖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师生们投以赞许的目光。团中央还授予她“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称号。2008年8月,郭晖获得北京大学文学博士学历和学位,成为该校百年史上第一位残疾女博士。她的研究成果开始受到学术界的关注,并两次应邀出席在广州举行的“国际语言论坛”和“世界诗歌研讨会”。

扛住了命运的打击,一步一步坚强地走向未来,郭晖自强不息的事迹深深感染了社会。她先后获得中国残联的表彰和奖励,河北省政府、省残联授予她“自强模范”等荣誉称号。北京市委、市政府授予她“北京奥委会、残奥会优秀志愿者”称号。

篇9

影视教育是高等院校文理科各专业都适合的选修科目,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和实践性,它为尝试跨学科教学及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提供了良好的途径,其有利于多学科整合,培养学生的整体素质。而在大学生素质教育中最为强调的即是培养学生这样的综合素质,从标准概念来界定素质教育,指的是“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学生主体性和主动精神,注重开发人的智慧潜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1]

一、贵州高校影视教育在当今大学生素质教育中的实施

(一)影视课程所蕴含的文化内涵与功用

在电视电影普及化发展的背景下,一定程度已打破了传统意义上的教育格局,影视艺术教育成为了一种被广泛普及的教育形式,为当代教育注入了新的血液。作为学校素质教育工作提供的良好手段与途径,集中体现了大教育的观念。在传统学科教育中,各学科大多是少有交界,几乎是相互画地为牢,这样的模式已无法适应新时代的社会需求。在迫切需要开展跨学科综合知识教育的背景下,开设影视文化课程,为我们提供了跨越的可能。其原因在于影视文化教育本身所具有的综合性和实践性。影视是一种新兴化、年轻化、复杂化的文化,且充分利用了科技发展的新成果,具有十分强的现代性与科技性。影视的这一系列特性注定了影视教育的综合性。

(二)当今贵州高校大学生素质教育现状

在当今贵州的各大高校中,素质教育强调的是思想政治素质、人文素质、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以及法律素质、道德素质这几大方面。从大的背景来看,全国大学的学科设置和课程结构改革,逐渐实现了各个学科的综合叉,促进了文化素质教育。贵州的高校显然也是跟进全国的这种整体步伐的,例如在一些以理工科为主的高校,增设了人文社会学科,而许多文科院校也增设了一系列理工商贸的课程,在贵州综合性大学中,利用了多学科的优势,更加着力于推进文化素质教育。随着教学教育改革的全面深入,贵州高等院校更加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强调理论知识与实践运用的结合,广泛开展了各类社团实践及活动,包括文艺会演、文艺创作、社会各类文化展示活动及新媒体艺术交流。充分激发了学生在大学文化活动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让学生在具体的文化活动中进一步提高了文化修养及素质。

同时,在一些方面贵州高校还迫切需要加强,不足之处表现在心理素质培养的缺乏、创新能力教育不够、竞争意识培养力度有待提高。需要各高校从行动上切实重视素质教育工作,培养一批高素质的素质教育教师队伍,并切实加大教育资金投入,贵州素质教育工作定能取得长足的发展。

(三)影视课程与素质教育相接轨

从理论上来说美育中的影视艺术,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对于提高大学生的综合文化素质,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改善当代大学生知识单一、狭窄,拓宽其知识结构具有重要意义。影视作为以活动画面构成的影像语言系统,其场面调度、光影构图、镜头运动、色彩构成及机位、景别等组合形式和表现手法,如同语言文字一般具有独特的表意功能和语法结构,能够有效地提高大学生地视听语言技能。视听媒介语言随时代地发展将成为未来大学掌握地必备技能,是素质教育十分强调的。在提高视听语言技能的同时,影视教育也同时能够提高大学生审美观念和审美能力,面对影视,大学生不但能从光线、色彩、线条、画面、构图、音响、音乐等因素中捕捉形式美感,还能从主题、环境、情节、人物等因素中感受思想美感。影视传媒教育,对于培养大学生健康的审美能力和观念,陶冶道德情操,具有其他学科无法替代的重要作用,切实地落实了教育部强调的以美育推进素质教育中之处的“美育不仅能陶冶情操、提高素质,还有助于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2]另外,影视审美教育作为一种情感教育,还有着塑造大学生人格的作用,是培养大学生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重要手段。进行影视审美教育,让学生在优美的色泽声音画面中领略美好的情感,营造良好的环境与心境,这是最高层次的素质教育。

二、贵州高校影视教育在大学生素质教育中需进行的调整与改善

(一)贵州高校影视教育近况

贵州高校影视教育在素质教育的运用中呈现出了鲜明的两面性,实践得良好之处首先表现在交流性的显著提高,贵州高校影视教育的相互交流与十几年前比较,无论是同国外同业、同行的交流还是贵州省内各高校之间的交流都有很大的进步。与此同时,随着时代的进步,在素质教育的指引下,社会构架日益开放给大学生影视作品创作带来了丰富的题材与内容,注入了新兴意识的观念,当代大学生的影视创作观念与当代媒体的影视创作观念趋于同步,大学生们毫无障碍地汲取最新的创作观念与手法,因此形成了从过去学生被动学习的局面逐渐转变为主动创造的良好态势。近年来,贵州高校影视教育最大的进步无疑还在与硬件上的改善,即影视摄录设备的更新。影视摄录设备的小型化、轻型化使教师教学与学生学习在设备上受到的限制越来越小。最后高校和学生家长对大学生影视创作提供了大量技术方面、资金方面及精神层面的鼓励和支持,也十分有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全面学习影视课程。

另一方面,贵州高校影视教育在素质教育的实施中也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由于扩招所带来的大量的生源,过去培养影视专业学生的“精英化”教学方案已无法适应“大众化教育”的实际要求,专业师资机器设备的不足,学生入学艺术素质参差不齐等都成为了制约贵州高校影视教育的重要原因。同时由于学习人数的剧增,学习质量无法得以保证,在影视教育这一对理论在实践中的运用十分重要的学科中,教学实践的效果往往不理想,也无法达到素质教育的良好初衷。最后贵州高校影视教育最尴尬的问题还在于学生的结业问题,由于高校输出人才的质量与用人单位输入人才的标准的脱节,不断变化的社会需求与相对滞后发展的影视类专业设置之间的矛盾等,贵州高校影视类学生的就业状况不尽理想。

(二)贵州影视教育发展问题的解决与趋势预测

1.提高影视教育质量的途径

首先,面对高校扩招所带来的影视类招生的热潮,要切实提高贵州高校影视教育的质量,增强影视教育在素质教育中运作的功效,我们必须保证数量的同时也保证质量。有专家指出“本科是通识教育,而硕士层次才是专业教育”[3],也就是说本科阶段着重培养的是学生的综合知识和认识问题的思考方式,而到了硕士阶段,才会就影视教育某一个理念进行有针对性的系统学习与实践,这或许是解决“精英化”教育与“大众化”教育矛盾的途径之一。其次,营造良好的影视教育氛围,以素质教育为目标也是十分重要的,具体来说,需要贵州政府与教育机构支持联合举办大学生电影艺术界,大学影视教育高层论坛,联合全省高校从事影视教育的教师,成立贵州省高校影视教育研究会。为学生们的理论学习提供实践的平台的同时,也加强了高校影视教学研究人员和相关传播学、电影学、文学教学研究人员的交流沟通,以此才能不断提高贵州省高校的教学科研水平,促进我省高校影视教育队伍的成长。

另外,与实际社会需求相结合地制定可行地影视教育目标是提高我省影视教育质量及有助于解决学生就业问题的有效对策之一,要充分开展影视艺术教育的实践,让学生的学习走出校园,与贵州电影制片厂、贵州电视台以及一些民营性质的文化传播企业合作,强化学生学习实践的环境,使学生们得以适应影视艺术学科发展迅速的特性,以此培养我省的影视人才才能够具有素质教育强调的综合素质,才能够在社会生活中具有竞争力。

2.素质教育实施中影视教育的发展趋势

针对以上提及的贵州省影视教育的诸多优势、劣势及解决方法,可以看到针对影视教育在素质教育实施中所强调的联系实际,全面发展,“精英化”教学与“大众化”教育之间矛盾的弥合是将来几年内还有待许多研究者提出各种不同解决方法来探索的问题之一,即是探讨出高校影视教育未来发展模式的问题。另外,加大贵州各高校各科研部门对于影视教育的探讨与研究,举办各类影视类的社会活动,以此促进学生更多地参与社会、参与市场,更好的将理论知识得以实践运用,是高校影视教育的另一趋势,也是素质教育得以贯彻实施的必然途径之一。

参考文献:

[1]徐宏.文化素质教育与人才成长: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论文集[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04-01

[2]俞国新.高校素质教育理论研究与实践:科研成果集.2000-01-01

[3]黄会林.广播电视教育与管理文集[M].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1997-06

[4]姜敏.影视艺术教育:影视艺术教育[M].人民出版社,2003-01-01

[5]贺熊飞.世界教育艺术大观:透视教育的第三只眼[M].远方出版社

[6]金冠军.影视传播教育:品学、艺理、技能的通境[M].上海三联书店,2010-06

[7]王志敏.中国影视专业教育现状[M].江苏教育出版社,2009-11

此论文为2011年贵州大学研究生创新基金成果之一,项目编号为校研人文2011008

项目名称:贵州高校影视教育在大学生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注解:

篇10

课程考试是检验学校教学效果和人才培养质量的一个重要手段,因此,高校考试管理工作是学校教学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而课程考试试卷则是高校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对所学知识理解掌握情况和教师教学质量评价的原始记录,教育部组织的五年一轮的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其评估指标要求对学生的考试试卷的质量进行抽查。教育部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专家所到的每所学校,都必须接受抽查几十门(次)课程上万份的考试试卷。评估专家“通过抽‘查’重要课程试卷(和毕业论文(设计),主要基础课和实践环节的考核等)情况评价学校的教学效果和质量”[1]。为做好迎评创优工作,要经历评估的学校都非常重视,纷纷结合各自学校教学工作的实际,重新修订关于课程考试的相关规定,建立比较规范完整的课程考试管理制度,并建立起科学的考试工作程序和运行制度及建设试题库,严格考试过程的管理,进行试题及试卷分析,进行考试工作总结。评估专家离开学校在对被评估学校交换意见时,都提出希望进一步完善和建立科学管理的长效机制等。评估后,如何对已建立起的这些制度作进一步有效的落实和贯彻,成为学校各项工作的当务之急。

我校2001年参加教育部组织的本科教学工作随机性水平评估,获得“优秀”结论,2008年接受教育部组织的五年一轮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获得“优秀学校”称号。为建立评估长效机制,我校出台了《关于全面落实评建整改方案,深入实施教学质量工程的意见》,对考试管理提出了要求,认真总结了学校多年来课程考试环节的管理经验与成绩,以科学发展观审视查找出考试管理存在的不足,制定了相应的整改方案和保障措施,创建了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自觉性、促进学生学习能力、调动教师提高教学质量的课程考试管理机制。

一、从观念上保持与时俱进,不断更新课程考试管理理念

要明确考试目的,克服传统认识的偏见。考试是学校教学工作过程的一个综合环节,一般来说,课程考试结束就是某课程教师完成教学任务,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的标志。因此,教育者首先要进一步转变观念,确立多元化本科人才质量观,将考试作为检验教学效果和评价人才质量的一种重要手段,作为本科教学质量监控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要充分认识课程考试对师生所产生的导向作用:一是考试的指导性,利用考试来指导和规范教师授课、指导学生掌握知识和学会有用技能;二是检验性,利用考试结果检验教师的工作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成绩;三是激励性,恰当应用考试成绩评定教师工作水平和工作报酬与评优晋职,认定学生毕业和学位资格及评优评定奖学金等;四是注意引导教师正确处理教学与考试的关系,自觉维护学校正常的课程教学秩序,引导教师积极探索考试改革,鞭策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从制度上,结合学校的教学工作实际,不断完善课程考试管理机制

1.组织机制。

组织管理机制是保证本科教学工作高质量的前提,也是保证学校各种考试按照既定目标顺利完成的组织保证。在考试环节,要进一步落实考试的组织管理机制,使教学副校长作为校内外各类考试的总主考;教务处作为学校宏观管理教学的主要职能部门,负责组织校内外各类考试管理规范的制定和实施;教学院系作为学校各类考试的具体落实部门,负责各项考试规章制度的落实。同时,还要进一步完善学校考试巡查组的工作机制,由校领导、职能部门负责人、教学督导委员会、教学院系领导和教务处管理干部组成的考试巡查组,要严格落实职责,做好督察、协调和处理各类考试过程中的突发事件工作,保证考试顺利有效地运行。

2.运行机制

要完善考试环节各项规章制度的制定、执行、落实等方面的管理。

(1)完善课程考试管理机制。我校总结学校两次评建工作取得的成绩和经验,根据学校教学发展与改革的实际,结合学校深化校院系两级教学管理改革,进一步修订和完善《考试管理规定》等校内外各项考试管理办法和课程考试各环节的基本要求和评价标准,并将课程考试的一系列管理文件汇编入《本科教学管理文件汇编》和《大学生修读指南》,使之作为教师执教和评价教学效果的基本依据,作为学生鞭策自己努力学好培养计划的每门课程的指南,从而强化教师的教学质量意识,提升课程教学质量。

(2)完善课程考试运行机制。学校要实施让师生满意的考试工程,坚持“以人为本”的考试过程管理,全面落实各项考试管理制度[3]。一是要深化学分制教学管理,完善学业警示制和符合学校实际条件的灵活与严格相结合的考试管理机制;二是要加强试题(卷)库建设,落实“科学命题,严肃考试,公正评分,严格学籍管理”规定,完善“教考分离”考试方式;三是要在课程考试中,开展监考教师培训,提高监考教师素质,督促监考教师和考务人员严格履行考场规则和主监考人员守则;四是要对统考课程实行密封试卷,流水作业,集中阅卷,实行密封阅卷,减少人为因素对评卷的影响;五是要完善课程考试试卷制作各环节的管理规范,从命题、试题审批、试卷印制到组织考试、试卷评阅、成绩评定、成绩登录、学籍管理等方面严格执行规范要求,实施让师生满意考试工程。

(3)完善课程考试评价机制。一是要完善考试方式,变一次考试定“乾坤”为多次考试定成绩,减少终结性评价方式。教师在教学进程中可适时进行平时测验和随堂测试、中期测试,以及课程结业考试,按照考试规定的课程成绩计算办法,将平时成绩、实践成绩、半期考试和结业考试成绩综合起来评定课程结业成绩。这样有利于引导教师进行教学改革,引导学生注重学习过程,在课程教学过程中灵活学习知识,培养能力,提高人才培养的水平。二是要完善考试内容,不局限于教材,在遵循课程教学大纲基本要求的前提下,从培养学生实际应用能力出发设计课程考试内容,突出考查学生的创新能力、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等。三是要考试方法多样化,鼓励各教师根据自己承担教学的课程性质、类型、特点、具体内容和教学目标选择科学合理、形式多样的考试方法,包括笔试、实验(技能)操作或上机操作、口试,开卷、半开卷、综合应用答辩、撰写小论文等多种方式。着重考查学生掌握知识和实践的能力。四是要评价方式灵活。考试管理规定,课程考试成绩评定,根据课程性质和教学目标要求,选择百分制或等级制记分形式,以克服学生只重分数不重能力的倾向。五是要建立校内常态试卷抽查机制。定期组织学校教学督导委员会专家,按照已建立的课程试卷评价指标体系,对全校开设课程的考试运行过程及考试试卷质量进行动态评价,包括:对随机抽查的部分试卷,查看试题是否符合教学大纲的要求,试卷批阅是否按照评分标准合理给分,试卷分析是否符合客观实际,成绩的计算、登录、核对是否准确无误。通过考试过程动态监控,实行试卷抽查制度,不断提高课程试卷的质量,促进试卷管理规范化[3]。

三、继往开来,不断完善课程考试管理机制

为了解“评建整改方案”的落实情况,2009年5月中旬,我校组织了期中专项调研检查,课程考试试卷的抽查评价是检查的内容之一。检查组认为,评估后上学期和本学期已考试的课程试卷质量符合我校的有关规定,均按照《课程考试试卷规范要求》进行了核查存档管理。经历两次“以评促建”,我校实现了“两次跨越”发展。面对高校改革与发展的新形势,我们将进一步提高对做好考试管理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创新管理理念,不断完善课程考试管理机制,为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提供条件保障。

参考文献:

[1]崔凤明.从评估角度浅析高校试卷质量问题[J].考试周刊,2009,(20):4.

[2]孙艳红.加大高校考试制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力度[J].中国高等教育,2008,(5):53-54.

[3]庞丽娟,薛小莲,王豪.以课程考核改革为突破口构建课程考核质量监控体系的探索[J].中国大学教学,2007,(10):53-54.

基金项目:四川省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和教学改革重点项目“大众化教育阶段省属多科性大学教学质量的研究与实践”(2005-253-2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