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08 15:40:29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小学生学习方法介绍,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突破英语词汇》一书中所介绍的英语的一些学习方法,其实我当初也运用过,只不过没这么多,没这么系统。英语词汇的学习和掌握,其实学习的方法是非常重要的,它能加快我们记忆的速度,在脑海中会形成一个体系;可以做到经久不忘。
小学生学习英语,由于其年龄的原因,对学习的一些东西还不能做到融会贯通,其学习的方法主要还是靠强制记忆学习。这种方式在小学生学习的初期还行,因为小学生对新事物本身具有一种好奇心,但是随着学习的深入,词汇量的增多,如果单纯的依靠强制学习,其记忆掌握词汇的难度势必加大,学习的兴趣亦会降低。这就是有些孩子在学习英语的初期还可以,而到后来不行的原因。
我们小学老师经常听到初中老师抱怨:小学生升初中的成绩很好,可是一上初中,大部分学生对语文学习感到不适应,提不起学习兴趣,学习成绩明显下滑。针对这种状况,及时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改革教学,加强中小学语文教学的衔接,提高语文教学质量,是我们每个语文老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一、衔接,以了解差异为前提
所谓衔接,指的是事物间的相互连接。而小学生升上初中以后成绩锐减,学习兴趣下降,究其原因主要是小学语文与初中语文教学的脱节带来的问题。作为一位语文老师,要做好这两者之间的衔接,就一定要先了解小学生与初中生之间存在的各种差
异,只有把握住差异,才能有的放矢地开展工作。
1.学习心理上的差异
从学习心理上分析,小学高年级的学生(特别是毕业班),来自各方面的期望值很高:家长期望自己的孩子成才,把小学毕业成绩看得很重;教师期望自己的教学水平得到认可,能为初中学校输送一批优秀的小学毕业生;学校对毕业班高度重视,上级教育部门甚至以毕业班升学成绩来衡量评价整所学校的教学水平。在这么高的期望下,小学毕业阶段的学习显得相对紧张,除了课堂上老师的严抓狠督,还有课外家长的配合。在这样的氛围中,学生的心理自然也紧张起来,不由自主地被老师、家长追着投入学习,学习成绩也相对有所提高。
而升上初中之后,就像紧绷的琴弦突然断了,学生从紧张的状态中突然松弛下来。初中的学习才刚开始,加上环境发生了变化,同学结构重新组合,学生把更多的时间用于结识新同学,班主任的管理和督促也不像小学那样周到,因此,处于不同的环境与心理,学生就会产生不同的行动,学生的学习相对而言缺乏主动性、积极性,学习成绩自然就下滑了。
2.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差异
现行小学语文教材内容比较简单,知识点少,以拼音、字词句等基础知识为主,阅读理解少。教师一般要求学生侧重于识记和浅层的理解,思维难度不大。而小学教学以“扶”为主,教师讲课的速度较慢,课堂容量少,知识点相对集中。对要掌握的知识总是反复讲、反复练,对作业精批细改。因此,一般的学生只要认真听课,按要求完成作业,都能取得好成绩。
而现行的中学语文教材的内容一下子加深,知识点增多,除了需要大量记忆外,更侧重于分析与理解,思维的难度增大。由于课程的增加、课时紧、课堂容量大,教师讲课时速度不能放得太慢,许多知识只能一带而过,采用“半扶半放”的教学方法,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为主。作业的精批细改有难度,只能靠学生的自觉性。而此时学生刚从小学升上初中,心态还处于不成熟时期,好动贪玩的习性依然存在,还缺乏学习的自觉性,学习成绩自然得不到提高。
除此之外,中小学生在学习方法、学习习惯等方面也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差异,而这些差异在一定程度上也制约着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因此,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只有深入去了解、探讨,才能做到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从而使小学语文教学平稳地向初中语文教学过渡,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二、衔接,从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开始
“学习习惯”是学生习惯的一个方面,是指在学习过程中好的学习方法或策略,通过不断地重复与练习,从而形成并发展为个体一种需要的自动化学习行为的倾向。而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又会对学习语文产生不可估量的促进作用。对于小学生来说,由于其语文行为习惯存在很大的可塑性,养成好的语文学习习惯特别是课堂学习习惯尤其重要。中国青少年专家孙云晓指出:“习惯决定孩子的命运。”习惯的力量是巨大的,人一旦养成习惯,就会不自觉地在这个轨道运行,如果是好的习惯,将会终生受用。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我很注重对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1.课前预习
(1)每学习新课之前,要求学生借助工具书,扫清语言文字障碍:读音不准的,查字典注上音;不理解意思的词语,联系上下文或借助工具书理清含义。
(2)读通全文,理清课文条理,整体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
(3)根据阅读提示,边读边思考问题,并自己尝试从课文中寻找答案。
2.课堂学习
(1)坐姿端正,专心听讲。
(2)积极动脑、动口、动手,回答问题要清晰、有条理、完整。
(3)认真做好笔记,不懂的地方大胆质疑,敢于大胆地表达自己不同的见解
3.课后温习
(1)温故而知新,每天在课外抽取一定的时间,把当天所学的知识翻新一遍,加深记忆。
(2)认真按质按量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作业尽量不出现错别字。
(3)坚持用笔记本摘录好词好句;坚持写周记,勤练笔,提高作文水平。
(4)多看有益的课外书,拓宽知识面。
我们在数学教学中,经常可以看到这样一个现象:一些学生学习数学非常轻松,毫不费力,而另一些学生学习起来却非常吃力,用了很多的时间,但学习却总不见效果,可以说是事倍功半。这两种不同结果的原因,就是学生在学习中有没有掌握正确的、科学的学习方法。因此,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在小学数学学习中占有重要的位置。
小学数学的学习方法中,既包括一般的学习方法,又包括学习数学的特殊方法。我们在学习所应用的学习方法主要有积极自学的方法、认真听课的方法、独立思考的方法、质疑问难的方法、动手操作的方法、专心作业的方法、检查验算的方法、课外阅读的方法……在这里,笔者就选取其中几种学习方法进行简单讲述。
一、认真听课的方法
认真听课具体包括用眼看、用耳听、用心想、用手做四个方面。一看:就是要让学生在课堂学习中认真观看教师的教学演示、课堂板书和教学动作;二听:就是在课堂学习中,学生要认真听教师在课堂上的讲授和学生课堂上的问题及解答;三想:就是学生要认真思考教师在课堂上教学的内容和教师、学生提出的问题,通过努力找出答案,并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和意见;四做:就是指在课堂学习中,学生要扎实地开展动手操作活动和做好课堂内的练习。
小学生听课时,最大的毛病是思想开小差。“开小差”是一句俗语,在心理学上讲,就是注意力的分散和漂移,学生往往眼睛盯着教师但是心不在焉。教师在上课时,不能只管自己讲,要随时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同时也要训练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有时也可以通过一些辅助手段来促进学生认真听课,比如给上课表现好的学生加星,或者小组比赛,看哪一小组的上课表现好等。
课间十分钟要保证学生充分休息,要让学生到教室外面活动活动呼吸新鲜空气,消除上一节课的疲劳。课间十分钟的休息好比“加油添水”,保证有充沛的学习精力。要求学生课间不要继续看书做题以免搞得头昏脑涨,但也不能玩得满头大汗情绪太激动,否则也会影响下一堂课的学习。教师不但要教认真上课的方法,而且要教会学生课间十分钟休息的方法。
二、专心作业的方法
教师要指导学生专心做作业的方法:
1.开始做作业时,要把所用的书籍和各种用具准备好。
2.先复习一下当天的功课再做作业。
3.作业时要集中注意力不准做其他事情。
4.学得疲劳了,可以站起来或到室外活动一下。
5.今日事,今日毕,有始有终认真地完成工作。
6.做完作业要收拾书桌,整理书包。
这件工作,最好要同家长取得联系,共同督促指导学生。从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考虑,适当布置一点家庭作业还是有必要的。
三、检查验算的方法
数学计算的特点是高度的精确性和结果的唯一性。学生必须掌握自己检查核对结果的方法。目前普遍采用的一套批改方法值得考虑。学生做完作业把作业本交给教师,然后教师当“裁判员”,带到课后或回家去批改。学生隔天才知道自己作业的情况,看一下分数就算了事,甚至一眼不看就往抽屉里一塞不管了。这种办法,教师辛辛苦苦,但效果不大。
教师课上可以将各种验算的方法教给学生,比如,在教学两位数乘两位数时可以教给学生交换因数和除法两种验算方法。
四、课外阅读的方法
首先,要教会学生使用工具书,例如,《数学辞典》《小学生数学手册》等。其次要有计划地介绍数学课外阅读书目,并介绍阅读的方法。一般先略看,先看本书的内容提要和目录,了解全书大致的内容。然后再细看,逐字逐句认真细读。
阅读过程中遇到弄不懂的问题,应该鼓励学生要动脑思考,不要轻易放过,要有打破沙锅问到底的精神,可以查找工具书或请教别人或上网查阅资料。在高年级还应指导学生写读书笔记,并定期举行读书会,交流各人读书心得,以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习惯,引发学生对学习数学的兴趣。学生有了兴趣,就更爱读数学课外书,如此形成良性的循环。
从教材要求上讲,小学语文教材低段(一、二年级)的教学,着重是进行汉语拼音、识字写字、听说、阅读、写话的训练。从心理特征上看,低年级的学生正处在七至八岁阶段,他们的思维是以具体形象为主要形式,在认识、理解事物或学习时往往要借助实物或形象。要学生掌握简单的学习方法,具体说来就是:
1.借助形象物学习汉语拼音和简单的汉字。
2.学会写字的基本方法。
3.能用形象记忆法、趣味记忆法、情境记忆法背诵课文。
4.学会按一定顺序观察图画和简单事物的方法。
5.通过先想后说的方法,说、写完整的话,通顺的话,规范的话。
6.课后能用复习的方法巩固所学知识。
教师或家长要根据儿童的心理特征,采用形象、直观的手段,教会学生学习。这个阶段中学生学会学习方法,多数是从教师教学的过程中潜移默化感知到的。
二、小学语文中年级学法指导
小学语文的中段(三、四年级)教学,着重进行段的训练。通过对段的理解,段的练习,逐步过渡到篇的训练,这时的中年级学生,已是九至十岁。从心理特征上看,这个阶段的学生有意性、目的性逐渐发展起来,有意注意也随之增长,能较为自觉地支配自己的行动。思维方式正处在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时期。从语文知识上看,学生已学会汉语拼音,能认识1500个左右的常用汉字,有了较为丰富的感性知识,因此,在这个阶段中,对学生学习方法的要求是:在掌握简单的学习方法的基础上,学会基本的学习方法。
1.学会课前预习找疑点,课堂笔记记要点,课后复习抓重点的方法。
2.学会用音序、部首、数笔画的方法查字典、词典,理解词语。
3.学会有顺序地观察事物的方法。
如“方位变化观察法”(以方位为序进行观察),“时间推移观察法”(以时间为序进行观察),“情节发展观察法”(以事件情节发展为序进行观察),“移步换境观察法”(以地点移动为序进行观察)。
4.学会按时间先后顺序,事情发展顺序,总分思路顺序介绍事物的几个方面的顺序分段的方法。
5.学会用“摘句法”、“归纳法”、“取主法”概括段意。
6.学会用“理序法”、“路标法”、“化整法”、“提纲法”、“首尾法”背诵课文。
教师或家长在这个阶段中,要开门见山地教给学生各种具体的学习方法,并在教学中进行示范性指导,让学生在练习中反复实践。
三、小学语文高年级学法指导
小学语文的高段(五、六年级)教学,着重是进行篇的训练,要在加强对课文条理、层次、内容理解、篇章结构训练的基础上,突出布局谋篇的训练。这时的学生,年龄已达十一、二岁。从心理特征上看,他们已能长时间地、有效地知觉事物,能区分事物主要和次要的特征,思维的发展已达到以抽象思维为主,观察事物、认识事物的能力大大加强。从学习方法上看,他们已基本学会和掌握学习语文知识基本的、具体的学习方法,因此,在这个阶段中,对学生学习方法的要求是:熟练掌握学习语文知识的基本学习方法,并在此基础上有新的提高。
1.学会用“比较法”掌握不同类型课文的内容、结构、特点。
2.学会用“质疑法”阅读课文,通过边读、边质疑、边释疑的过程得到新的知识。
3.学会用“连缀段意法”、“找中心句法”、“审题归纳法”、“重点段落归纳法”、“课后问题归纳法”归纳文章的主要内容。
4.学会用“课题分析法”、“重点段落分析法”、“分析主要内容法”、“找文中总结、小结、过渡或议论等关键句法”归纳文章的中心思想。
5.学会逐步掌握“分析综合、抽象概括、逻辑推理”的思维方法。
6.学会用“总结提高的方法”检查自己的学习方法、学习效果,使自己的学习方法更科学,更系统,更完善。
一、激起学生的兴趣
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学习中是一个很有效的因素,它能大大地促进学习。如果学生对学习内容不感兴趣,那么很难做出持久的努力去学好数学。就像贝佛里所说:“从事研究的人必须对科学有兴趣,科学必须成为他生活的一部分,视它为乐趣和爱好。”显然,一旦有了对数学的兴趣,那么学习数学就事半功倍了。例如,一年级数学教材插图很多,许多知识是用图来说明的。看数学书上的图跟看小人书上的图不一样,看小人书上的图是看故事,看数学书上的图主要是看数量之间的关系。要指导学生看图上画的是什么,数一数有几个,边看边想边说。这是培养自学能力最初的做法。这样做,既培养观察能力,又培养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孩子们的智力总是有差异的,因此,要不时地注意发现并捕捉个别学生身上闪现出来的智慧火花,加以宣扬,影响全班。从心理学的角度上说,儿童是很容易受到这样的激励和表扬的影响从而被激发兴趣的。另外,我国的古代数学有着辉煌的成就,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在课堂中穿插介绍一些我国古代数学家的故事以及他们对世界数学发展所做的贡献,这既增强了孩子们的爱国热情也会激起他们学好数学的决心。
二、系统训练基本功
小学生学习方法的训练原则是:只要学生可以自己动手操作的,应尽量让学生自己做学生自己动手;只要学生能通过自己努力学会的就应尽量让学生自己学;尽量给学生提供表现自我学习能力的机会。小学生学习方法的形成,一般是始于模仿,经多次反复,逐渐形成的。因此,小学生学习方法的训练应采取从模仿到会学,从引导到创造的训练过程,集中注意力听,抓住老师讲解、同学发言中的重点、要点和问题,并提出自己的见解。小学数学课本是根据小学数学教学大纲所规定的目的要求,系统阐述了小学数学教学内容,它是小学教师和学生进行教与学的依据。培养小学生正确使用数学课本,学会阅读数学课本是培养小学生学习方法的最根本途径。
三、在情境中学习数学
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到处充满着数学。教师应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数学学习氛围,让学习陶醉于数学情境之中,纵横驰骋。这里的“情境”主要指教师通过讲故事、创设生活场景、多媒体课件等教学手段使学生置身于学习数学的氛围中。小学低年级的学生爱听故事。根据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教师尽可能的常把书上的数学知识和生活实际联系起来,编成一个个故事,以引起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启迪学生的思维,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小学生低年级学生对于抽象的知识往往难以掌握,但教师如能根据条件,除上述几种方法以外因地制宜的采用多媒体课件教学,尤其利用多媒体技术充分的调动各种手段来为学生学习数学服务,把抽象的数学具体化、形象化,激发学生的兴趣,将更有利于教学。
四、引导学生学会巩固
学完一节课后,应当及时总结经验教训,这样才能加深记忆,有什么收获,有哪些体会;有什么不足,怎样弥补。过一段时间,要对学过的知识进行整理:把知识连成线、编成网,并对老师讲的解题方法进行理解、比较,达到举一反三。当然这对刚接触数学的孩子来说是很难完成的,但是这些却是学好数学所必须的,所以从小锻炼孩子在课后根据课堂学习内容,阅读在关书籍,观看相关音像资料,如中国数学史,中外趣题、奇思妙解等,表面上完全是课外的知识内容,但是这些日常练习如能持之以恒的话对拓宽数学视角,提高数学素质是有极大好处的,长期坚持下去的孩子往往能形成一套自己独特的课后巩固甚至提升的方法。
五、培养孩子的数学实践能力
关键词 小学语文;减负增效;策略
作为语言基础入门学科,小学语文是当前小学基础教育的重中之重。根据小学语文课程教学标准要求,在小学阶段,不仅要求学生认识并掌握较高数量的汉字,而且也要求学生逐步提升语言基础技能。因而,小学语文的教学任务比较繁杂,给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都带来了一定的困难。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地不断推进,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实施“减负增效”的呼声越来越高。实施减负增效主要是为了提升小学语文教学质量和效率,并以学生学习兴趣为引导,全面提升小学生的语文基础、语言能力以及其他综合能力等。可以说,“减负增效”俨然成为当前小学语文教育改革的重点。
一、小学语文学习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由于长期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加之小升初的竞争压力,当前的小学语文教育大部分仍旧以传统应试教育模式为主。这种以传统教学模式为主导的小学语文教学课堂,主要的教学形式是以教师为主导,对学生进行知识灌输的教学。这种“填鸭式”的教学方式,不仅使得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只能被动地接受教师所教学的内容,对知识的接受和理解时常跟不上教师教学的节奏,而且也会给教师带来观念误导,从而更加歧化新课程改革的精神内涵,不利于新课程改革的落实。
当然,除了教学层面存在观念误导问题之外,在学生家长方面,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在计划生育基本国策实行至今,很多家庭都只有一个孩子,这也造成很多家长对独生子女寄予很高的期望。因而很多家长在督促孩子学习时,只注重学校的好坏、成绩的高低,而对除学习成绩以外的能力很少关注。在家长这种思想影响下,进一步提高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减负增效的难度,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新课程改革地向前推进。
二、减负增效的涵义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得知了当前小学语文教学现状及其存在的主要问题,由此也可以侧面窥探出在小学实施减负增效教学策略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在论述减负增效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的具体实施策略之前,作者先简要介绍下减负增效的涵义。顾名思义,减负增效就是为学生学习语文减轻负担,并且提升语文教学效率。在当前形势下,小学语文教育急需更加科学的教育方式,来为学生有效的减负和增效。
三、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减负增效的具体策略
以下,作者将从三个方面入手,探究减负增效策略在小学语文具体教学中的运用策略。
(一)加强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结构的改革
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很多语文基础知识不仅内容繁多,而且理解起来也相当具有难度。这主要是因为小学阶段的学生年龄较小,心智发育尚未完全,加之他们对学习缺乏主动性,因而导致其感觉学习语文吃力且困难重重。对此,教师在进行具体的课堂教学操作时,要准确地把握小学生的特点,在尊重学生特点和发展规律基础上,有针对性地调整课堂教学结构,使其更加符合小学生学习要求。新课程改革明确提出,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主要引导者,因此在进行小学语文教学时,教师要明确学生的主体性地位,积极调整课堂教学结构,做到“还课于学生”,让学生能够具有较多的自主空间,使其能够获得一定的自由讨论和自主提问的权利。这种教学结构,既使教学课堂更具有合理性,符合教师实践要求,又能激发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热情,为提升语文课堂教学效率提供有效保障。
(二)帮助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
古语有云:“受人鱼不如授之以渔”,要想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真正落实减负增效策略,除了教师改变课堂教学结构还远远不够,更多的是需要帮助学生找到并掌握更加高效的学习方法,这样才可能从根本上减轻学生学习负担,培养起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并最终实现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目的。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除了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教材基础知识以外,还要帮助他们厘清、分析所学的知识,引导他们对知识进行分类、拓展和总结,使其在不知不觉中,建立起适合自身学习和发展的一套学习方法,并拓展运用到其他基础学科的学习实践当中。学生一旦建立起良好的语文香醋恶习方法,就会激发出对语文学习的强大动力,从而实现更加快速且轻松的学习语文知识,达到减负增效的目的。
(三)课外结合,拓展语文学习空间
在实施减负增效教学策略时,学生的学习范围不能局限于教材文本知识,更多的是需要将课堂教学有效地向外拓展和延伸,通过课外知识来填充课堂所欠缺的知识内容,从而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比如作者在教学课本知识以外,还时常引导学生积极探索课外生活,带领学生积极亲近大自然,走进社会生活,并要求他们认真观察、仔细记录,将自己的所见所闻以日记或者随笔的形式记录下来。通过这样一个简单的要求,不但拓展了小学语文学习空间,增长学生知识见闻,而且还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真正实现从课堂教学到生活教学的完美跨越,在增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基础上,也大大减轻了学生的学习负担,从而真正达到小学语文减负增效的教学效果,提升新课程改革进程。
四、总结
当然,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减负增效策略,还需要注意实践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和弊端,比如过度给予小学生自由发挥空间,造成课堂教学纪律涣散,教学效果得不偿失等问题,这些都需要教师在具体操作中注意防范和规避的问题。
总之,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积极转变教学模式,不断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注重教学方式方法的创新,帮助学生建立起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同时还要积极引导学生走进自然、走进生活,有效地拓展语文学习空间。相信做到以上要求,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定能更加轻松、高效。
参考文献
英语作为全球最重要的交流工具之一,对世界公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国应势而行,从小学开始就注重英语教育,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让孩子从小养成主动、热爱学习英语的好习惯。小学生英语阅读教学,要注重按照小学生的心理和认知规律循序渐进,从阅读教学前的课前讨论、阅读教学授课中教师的正确引导以及阅读学习课程以后学生的亲身实践这一认知过程来达到预期的英语阅读教学效果。
一、引导小学生英语阅读变“悦读”
小学生在语言学习上,处于初期阶段,这个年龄的学习群体,可塑性比较强。在小学生的学习过程中良好的学习方法能够培养小学生积极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主动去学习,形成良好的英语教学环境。
授课前教师应先进行阅读教学前的准备,对一些比较难理解的生词利用英文手绘本或者说唱玩的情境设计等方式进行课前呈现,将知识和学生的趣味性相结合,最大限度地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
1.授课老师以会话的形式引导学生导入话题
如:牛津小学英语(6B)“Unit7 A Letter to a penfriend”这节课,授课老师杜诚先从介绍自己的个人信息出发,再展开新课题的探讨。
教学片断:Teacher Du:“Now here is something about Miss Du. I think you would like to know more about me.(出示个人信息) …”杜老师运用熟练的英语介绍自己的家乡所在地,还向学生展示她的家庭照片,在展示照片的同时,问学生她的家里一共有几个人,引导学生主动开口说英语,接着说明自己喜欢的季节以及为什么喜欢这个季节,再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询问学生是否同样喜欢这个季节,进而引起学生兴趣爱好上的共鸣,兴趣爱好上有了共鸣,学生在学习课文的时候,也更能保持学习热情。
这节课授课老师以英文自我介绍配以图片的形式展开,图片表达方式较直观,学生可以直接了解画面信息。老师在展示照片的同时,顺便给学生提问题,也是对学生开口讲英语的一个引导,问题一抛出,所有学生一起回答,调动了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注重阅读形式多样性的设计
小学生年龄比较小,这样也就存在注意力时间短、不集中的问题,这就要求授课老师在讲课过程中,注重不同形式的阅读教学方式方法,保持学生持久的阅读兴趣。如:在牛津小学英语5B “At the weekends ”中,有篇课文是“Insects are our good friends”:It likes flowers. It can dance in the flowers. What is it?这篇课文的学习,以猜谜语的形式展开,教师将某种生物的生活习性以英语的形式表达出来,且带有疑问,让学生去猜,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同时又将所要教授的信息巧妙地编成歌曲,既巩固了知识点,将问题穿插到谜语中,开发了学生大脑,保持思想集中,又为接下来的授课奠定了较好的基础。
3.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结合英语阅读教学
教师教课可以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例如,音响、投影等多媒体方式,将授课内容以图片、声音或视频动画的形式展现,并向学生提出问题,让他们带着问题欣赏,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4.授课后给小学生提供充分的展现机会
学生在接收新知识并转化为自己的东西以后,都希望向人们展现自己的阅读成果,受到其他人的关注,教师应该抓住学生心理上的这一点,设计表演、复述等形式来给学生提供机会,同时还能巩固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与深化,小学语文教学从内容到理念都有了全新改革与变化。新课改靠教师实施,教师实施新课改靠教学策略。因此,研究教学策略永不过时。笔者介绍以下小学语文教学策略。
一、践行新课程理念
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的核心理念。素质教育观念与应试教育观念之间存在很大不同,小学语文教学中,应试教育的观念主要是通过传授,让学生能够做到对语文知识的把握,并能够获得高分。相对素质教育来说,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主要是通过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提高人文素养与创新能力。因而,新课改环境下,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做到更新教学观念,做到正确认识小学语文教学目标,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形成一定的文化素养,具备良好的阅读、思维与语言能力。另外,教师应该落实学生主体地位,教师只能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是学生学习的伙伴。在教学过程中,创造和谐、民主、平等的小学语文课堂,并能够通过有效引导,使得课堂更具开放性,做到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与提高。在教学过程中,不仅需要体现语文学科工具性,还需要体现人文性。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偏离语文学科特点,否则,就会导致语文学科本质的丧失。
二、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兴趣能激发学生求知欲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灵丹妙药”。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只有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后,他们才能在学习上体现出更多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从而做到对知识的有效学习与探究,做到对自身知识体系的不断完善与构建。因此,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有做到从学生的兴趣点进行突破,才能够实现高效课堂教学。从教学经验看,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情境创设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能够有效融入情景教学过程中,做到对其能力的有效发挥。因此,教师可以利用当前教学应用广泛的多媒体教学技术,做到对语文学习情境的创设。另外,在课堂教学中,可以通过提问题的方式,培养学生兴趣。新教材中,有很多有内涵、有意境的课文,教师在教学中,若是能够在此基础上创设情境,则能使学生有效融入情境当中,有效促进学生学习。例如教学《苏州园林》时,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播放苏州园林以拙政园、留园为代表的园林建筑视频,可以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然后教师可以用园林介绍的音频,让学生跟着朗读,这样便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这种视频与音频结合的方式,可以应用于很多小学语文课文教学中。
三、指导学生学习方法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之渔”。教师不但要传授知识,更要传授方法。最优秀的老师不是教学生“学会语文”,而是教学生“会学语文”。小学生正处于知识和能力的形成时期,要培养和提高小学生的语言素养、习作能力、想象能力与创新能力,这些都需要教师加强学法指导。小学生接受新事物的能力较强,但缺乏必要的方法和技巧。尤其是是对文章的理解,学生与作者的心灵沟通都需要教师的科学点拨。因此,教师应尽可能为学生提供口头交流和即兴习作的平台,给学生创造机会和环境,让学生得到语言和习作等方面的训练。对于实际交流与习作中发现的问题,教师应及时给予更正,以便使学生掌握科学的方法和技巧。同时,教师可以利用网络平台进行交流与习作训练,综合提高学生的语文学科素养。
初一数学是在小学数学基础上进行内容拓宽、知识深化,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转变,许多学生适应不了这种转变,必将影响学习成绩。因此要求教师熟练地领会教学大纲、驾驭教材,认真地钻研教材教法,进一步研究学生思维活动,选择适合学生认知过程的教法。如果忽视了学生的“学”,教师的“教”就毫无价质。教师教学的水平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特别是初一年级学生,在小学阶段学习科目少、知识内容浅,教师教法单一,学生的学习方法简单。进入初一后,科目增加,对单科学习学时变少,且学生对认知结构发生根本变化不适应。甚至部分学生还未脱离小学阶段的填鸭式学习模式,没有主动学习的能力,导致部分学生因不会学习或学不得法而成绩逐渐下降,结果失去了学习的信心和兴趣,产生厌学的情绪。因此重视对初一学生数学学习方法的指导是非常必要的。下面就怎样对初一学生学习数学方法的指导进一步进行研究,和诸位同行一起再探讨。
1 如何进行数学学习方法指导
学生的学习方法指导主要有以下几个环节“预习方法”、“听课方法”、“复习巩固方法”与“作业方法”以及“总结方法”等分层次、分步骤指导。
1.1 预习方法的指导
初一学生不懂得什么叫预习,为什么要预习,以致于教师布置了预习,学生只是多看了一遍或几遍书而已,起不到什么效果。因此在指导学生预习时应要求学生做到:一粗读,先粗略浏览教材的有关内容,掌握本节知识的结构体系。二细读,对重要概念、公式、法则、定理反复阅读、体会、思考,注意知识的形成过程,对难以理解的概念作出记号,以便带着疑问去听课。先进行单元预习粗读过程,随后进行单课预习精读过程。预习前教师先布置预习提纲,使学生有的放矢。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的关键所在,它能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1.2 听课方法的指导
听课习惯直接影响听课效果,所以一定要养成学生良好的听课习惯,注意处理好以下环节:首先指导学生注意听学习要求、听知识引入以及知识形成过程,听重点、难点剖析,听例题解法的思路和数学思想方法的体现,听好课后小结。这就要求教师讲课要重点突出,层次分明,把握最佳讲授时间,使学生听之有效。其次要指导学生认真“思”。思维能力是学生学习的主体,所以要求多思、勤思,随听随思;深思、善思与反思。可以说“听”是“思”的基础关键,“思”是“听”的深化,会听才会思,会思才会学。最后要指导学生去“记”。初一学生一般不记笔记或者是不会合理记笔记,不会记表现在把教师板书的复制,往往是用“记”代替“听”和“思”,记得很全,却耽误了“听”和“思”。因此在指导学生作笔记时应要求学生记笔记服从听讲,适时“记”;记要点、记疑问、记解题思路和方法;记小结、记课后思考题,使学生明确“记”是为“听”和“思”服务的。指导学生只有合理处理好这三者关系,才能真正地走出小学数学的阴影。
1.3 复习巩固及完成作业方法的指导
刚进入初中的初一学生课后以完成作业为目的,巩固、记忆、复习没有形成良好的习惯。因此在作业过程中死搬硬套做好作业完成任务,没有深化理解知识、及时巩固知识,达不到学习的效果。因此在这个环节的学法指导上教师要求学生每天先阅读教材,结合笔记记录的重点、难点,回顾课堂讲授的知识、方法,同时记忆公式、定理。然后独立完成作业,解题后再反思。教师通过示范解题指导学生的作业书写格式要规范、条理要清楚。指导时应教会学生如何将文字语言转化为符号语言,如何将推理思考过程用文字书写表达,正确地由条件画出图形。开始可有意让学生模仿、训练,逐步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1.4 小结或总结方法的指导
小学生在进行单元小结或学期总结时,主要依赖教师,习惯教师带着复习与总结。初中生按大纲要求自学能力的培养是主要任务,所以教师从初一开始就应培养学生学会自己总结的方法。在具体指导时可给出复结的途径。要做到“三看、二列、三做”。“三看”是指:看书、看笔记、看习题,通过看,回忆、熟悉所学内容。“二列”是指:列出相关的知识点,标出重点、难点,列出各知识点之间的关系,这相当于写出总结要点。“三做”是指:在此基础上有目的、有重点、有选择地解一些各种层次、不同类型的习题,通过解题中学生反馈的信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最后由学生归纳出体现所学知识的各种题型及解题方法。所以说学生学会了总结是学生数学学习的最高目标。只有当学生总结与教师总结有机地结合,教师最后的总结才显得更为突出,它是学生总结的精炼、提高,把学生知识水平推向更高层。
2 初一数学学习方法指导方法
初一数学学习方法的良好建立是学好初中数学的关键,主要有以下指导方法:
2.1 讲授法。初一数学学习法每周设立一课,作为所学课程。在初一新生入学的前几周内安排几次向学生介绍如何学习数学,提出数学学习常规要求的课。设立数学教师专题论坛讲座可每月搞一至两次,如介绍“怎样听课”、“如何学习概念”、“解题思维训练”等。
一、转变观念,丰富课堂形式,不拘泥于传统刻板的教学方式
小学数学教师应该意识到,学生学习的提高应不仅仅限于学生考试卷面分数的提高,更多的收获应该是在试卷之外。在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积极参加课堂互动,活跃的课堂互动不仅有助于学生主体地位的突出,而且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例如,教师可以通过一些有趣的智力游戏,鼓励学生参与游戏,并在游戏中融入奥数的知识,寓教于乐,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和学习欲望,另外,教师应注意不应只将数学教学停留在课堂上,应该结合课内、课外两个课堂,将数学教学生活化、通俗化,指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现实问题,使学生全面发展。
二、营造能够广泛吸引小学生学习兴趣的课堂环境
新课改要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爱好,创设与小学生的现实生活、知识储备密切相关的学习环境,在具体的小学数学教学中要着眼于小学生学习的学习方法、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而不是只顾眼前,通过小学生参与观察、交流、反思等活动,引导学生去思考、去交流,将有助于学生逐步体会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与发展的过程,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情商”,激发学生将学习的兴趣和好奇心转化成持续学习的巨大动力,使他们始终保持学习的最佳状态,并且能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加强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提高小学生的可持续学习能力,实现小学数学教学有趣、有效、成功。
三、在考核方式上,突出小学生可持续学习能力的培养
考核评价方式是保证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可持续学习能力培养的重要手段,教师可以通过加分、奖品、表扬性语言等方式,及时肯定和鼓励学生可持续学习能力的养成,使学生深刻体会到可持续学习能力养成的重要性和价值性,积极参与和配合教师的数学教学安排,提高自己的可持续学习能力,为自己未来的学习和发展奠定扎实的基础。
总之,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可持续学习能力的培养,需要具备数学意识和数学精神的小学数学教师,广大小学数学教师要努力提高自身的理论水平、教研能力、课堂教学能力,将数学教学变为培养学生可持续学习能力的重要途径,不断丰富课堂教学形式,培养学生的兴趣,促进学生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