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08 15:40:36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数据库课程设计工作,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6)01-0023-02
数据库技术是现代软件类人才所必需的三大技能之一,在高校培养软件类人才的课程体系中,数据库原理课程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1]。数据库技术是一项应用最为广泛,发展最快的技术,几乎涉及所有的计算机应用领域[2]。特别是随着大数据技术的发展,数据库技术已经成为该技术的核心技术之一。而对应于传统的数据库原理课程设计,存在着重原理,轻应用,教学方法较为陈旧等不足[3]。很难适应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培养目标。通过在数据库原理课程设计中,引入小组互助式教学方法[4],可以改善这些问题。采用小组合作教学模式,教学过程的所有环节以小组活动为核心,依靠小组成员积极的相互依赖关系,面对面的促进式互助来完成学习任务;以小组成绩为最终考核成绩,而非某个成员的成绩。本文探讨了小组互助式教学模式在数据库原理课程设计的运用。
1 数据库原理课程设计中存在问题分析
近几年来,全国大多数的高等院校都进行了数据库原理课程设计的改革研究,并取得一定的成果,但数据库原理课程设计教学过程中存在以下不足。
1)重理论轻实践,大部分高校开设数据库原理这门课程存在着理论原理学时和课程设计上机实践学时分布不均衡的问题。也就是注重理论知识的讲授,忽略了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这与应用型人才培养是相矛盾的。
2)课程设计工作量较小,只适合一人独立完成。这与现代软件开发是相抵触的,从软件工程学角度来讲,软件开发需要团队协作完成。
3)课程设计考核制度较为陈旧。传统的数据库课程设计考核,大多以学生所做数据库系统的前台实现情况和后台数据库设计两个方面进行考核。所做系统相对简单,与实际要求的技术水平有出入。不利于激发学生实践的主动性,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也无法真正落到实处。
2 小组互助式教学的实施
1)组建数据库原理课设小组
根据学生自选优先的选择,分成若干小组。各小组组建后,求小组成员推荐组长。老师布置好课程设计任务后,学生根据要求开会讨论确定实施方案。有组长牵头实施,统筹全局,并将课程设计任务分解,分配到各小组成员手中。按照相应的工作内容,将小组成员划分为需求分析、概要设计、数据库设计、详细设计等工作的负责人。也就是每个人负责组织在不同阶段的实施内容,例如召集例会讨论、调研、设计等工作。每个小组成员,并不意味着完成自己的相应工作就完成了,也要参与到其他环节中去。
2)数据库原理课程设计题目的选取
根据所学数据库原理知识,根据所给题目,进行数据库设计,选择SQL Server数据库管理系统作为后台开发工具。结合所学面向对象编程知识,选择合适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语言作为前台开发工具。设计一个数据库应用系统,一般以中型题目为宜,能够对数据进行录入、编辑、修改、删除、添加、浏览等功能。教师规定学生可以从学生成绩管理子系统、课程管理子系统、图书管理子系统、通讯录子系统、教室管理子系统、宿舍管理子系统、个人事务管理子系统,库房入库出库管理子系统进行选取,也可小组自拟题目,但工作量必须由指导教师进行审核。对于题目,教师鼓励小组自拟题目,因为这样学生才能选取与实际项目相近的题目,提高学生的课程设计的兴趣。
3)课设中实施
指导教师,要对各小组的工作进行整体监控。在课设的前期准备工作中,参与到各小组的课设讨论中去,给予相应的开发建议。通过小组间的竞争,点燃各小组的课设工作的热情,激发学生的数据库设计工作的欲望。当各小组进入到课程设计实施过程中时,要进行必要的指导,省得学生走弯路。
课程设计环节对学生技能的提升来说非常重要,它能提升学生的设计能力和创新能力。学生在课设的实施环节中,按照小组进行,由组长统筹安排。依据数据库设计的工作流程进行开发,做到人员分工明确,以团队形式进行课程设计工作。课程设计结束后,要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公开答辩,小组各成员表述自己设计的理念和实施方案,小组成员的结构和分工,遇到问题及解决方案等,由指导教师和各小组组长作为评委进行考核。这样有利于,增强学生的沟通能力,也提高了学生的社交能力和数据库原理实践能力,还培养了学生的团队精神。并且教师在整个过程中,既是主导者又是参与者,融洽了师生关系。
4)课设的总结
答辩结束后,各小组长要代表本组进行总结,主要总结课设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以及从其他组学习来的经验,还有对本组课设内容怎么进行完善等。最后教师对每组进一步的点评,包括各组的优缺点,课设中存在的共性和个性问题等。
3 小组互助式在课设工作中的优势和不足
小组互助式进行数据库课设工作,是以小组为主导,教师为辅助的一种课设教学方式。比以教师为主导的程序要复杂,但学生在参与热情上明显提升。比较优秀的学生通过此进程,可以提高自身理论实践的水平;中低层次的学生,可以通过与小组其他成员学习,增加自己的学习兴趣。这种方式,给予每名同学展现自我的平等机会,更有利于个体的发展。
当一个小组中,责任不清晰,工作不平衡时,会导致课设工作要集中到一两个人的手中,导致其他学生产生不劳而获的状态。所以,指导教师,要监控整个课设活动,积极进行巡查督导,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4 结论
本文分析了数据库原理课程设计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一种基于小组互助式的数据库原理课程设计的实施方案。该方案,为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的发挥提供了平台,也为将来的团队式软件开发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为数据库原理课程设计和其他实践能力要求比较强的实践教学环节,提供了相应指导。
参考文献:
[1]杨进,郑先荣,唐德玉.数据库课程教学改革探讨与实践[J].教改创新,2011(32):136-137.
[2]王珊,萨师煊.数据库原理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1. 问题的提出
21世纪的今天,我们处在信息技术时代,在计算机及网络平台上生活、工作、学习。数据库建设规模、信息量大小、使用频度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信息化程度的重要标志。Access有友好的用户界面,数据表操作简单、易学易懂,通过设计器、查询设计器等可视化设计工具,基本不用编写任何代码,通过可视化操作,就可以完成数据库的大部分管理工作。Access是学习数据库操作技能的优秀语言,也是信息管理中应用广泛的开发工具。
然而在传统的课程教学过程中强调数据库理论知识的完备性,缺乏学习的应用性和针对性,理论性强、概念抽象,理论和实践教学存在不同程度的脱节。
教材组织上理论概念多,应用实例少;教学安排上课堂讲授多,实践动手少;课程考核上死记硬背多,灵活应用少。尽管一些学生可以在理论考试中取得高分,但却不能自如地应用某种数据库管理系统软件解决实际问题,更谈不上开发出有实际应用价值的数据库系统。如此“眼高手低”很难适应现代社会对数据库技术应用人才的需求。因此,在教学上必须对这种纸上谈兵、理论脱离实际的状况进行改革教学手段,使学生既能掌握ACCESS数据库技术的基本理论,又能掌握它的设计和使用方法,今后能够胜任计算机及其信息技术领域的工作。
2 优化教学内容
加强材料建设,以培养学生自主能力、创新能力为指导,大胆改革教材内容,编写《ACCEESS数据库教程》,由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根据认识过程规律,将学习内容分基础篇、实验篇、实战篇三部分期刊网。基础篇包括数据库基础、Access概述、数据库操作、表的创建、表的高级操作、查询的创建和简单应用、查询的高级应用、窗体的创建、窗体的高级应用、报表的创建、数据访问页、宏和模块、数据库的优化和安全等十三章,在每一章都给出了练习题,以便读者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实验篇包括:创建数据库、创建数据表、建立表之间的关系、查询设计、窗体设计、报表设计、数据访问页、宏和模块的应用等个实验。实战篇介绍了课程设计内容及要求,通过一个案例介绍了课程设计的思路与过程,并且给出了数据库课程设计的参考题目。体现了知识性、技能性、实用性的特点。[1]
3 教学方法改革
3.1采用项目驱动教学
二、课程设计的目标、内容及要求
教师应了解学生以往所学过的计算机相关课程,注意课程的衔接,分析非计算机专业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和知识的体系结构,明确数据库课程设计的教学目标、内容及课程设计要求,对需要加强或充实的内容要重点讲解和补充。数据库设计是指对于一个给定的应用环境,构造最优的数据库模式,建立数据库及其应用系统,使之能够有效地存储数据,满足各种用户的应用要求,包括数据库的结构设计(数据静态模型的设计)和数据库的行为设计(应用软件等的设计)。学生应按照数据库结构设计的需求分析、概念结构设计、逻辑结构设计、物理结构设计、数据库实施、数据库运行和维护这六个阶段,分阶段分步骤进行,完成每一个阶段的任务。根据软件工程的方法和理论进行应用程序的设计,熟练运用相关语言编制应用系统的界面,实现开发工具与数据查询语言的无缝连接,建立数据库应用系统。要求学生要提交课程设计报告、所开发的软件系统和程序清单。课程设计报告包括各阶段的设计内容和对所开发的应用系统的评价,以及课程设计的体会与建议。
为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教师授课的重点应放在系统化的开发步骤和关键性问题的求解上,首先要介绍设计思想、方法和程序设计的思想和方法。课程设计过程中教师要指导学生查资料,如数据库原理及应用,数据库系统,软件工程,管理信息系统等方面的书籍,同时要指导学生善用软件帮助系统,培养学生学会质疑、自学和调查研究解决问题的能力。针对在校学生接触实际比较少,没有实际开发软件和工作经验的特点,应精选有代表性的案例,从问题的提出、方案的设计与实施,到最终问题的解决,给学生全面了解解决问题的全过程。然后,由学生当主角,让学生自己解决问题,锻炼他们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三、课程设计的选题
选题是整个课程设计的前提和关键。课程设计题目选择的难易程度、范围的大小和是否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直接影响到这一实践教学环节的效果。一个好的题目应该符合以下原则:首先,要符合教学要求,使学生通过课程设计进一步巩固所学的专业知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其次,一个好的题目应该和实践紧密联系。理论来自于实践,又服务于实践。要贴近学生学习和生活实际,先选择容易开发的实用的数据库应用系统,对学生以后从事相关工作有帮助。脱离实践的题目往往激发不出学生的学习热情,达不到预期的目标。
首先,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分组的依据为:学生的学习成绩、知识结构、学习能力、性格特点、男女搭配等,遵循互补的原则,成绩好的与成绩差的搭配,性格内向的与外向的搭配等。每组人员为5~6名,每组设组长,全面负责小组的学习讨论和任务安排。在组长的指挥下,对成员进行分工,善于口头表达的负责联系工作和调查研究,计算机操作能力强的负责代码的编写,程序设计能力强的负责整体规划、程序调试和连编,写作能力强的负责技术文档的书写等,成员努力的成果与个体成员共同分享。教师只需提醒学生合理分配工作时间,注意小组成员之间的沟通,帮助把握进度。实践表明:在互相讨论又各自有所负责的学习氛围中,学生之间可以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对知识的掌握与巩固有很大的帮助。
其次,各个小组通过讨论、观察、思考、查资料等方式,结合各个学生的特长,参考教师指定的范围选定课程设计题目,然后与教师进行交流。教师应对学生选定的题目进行批阅,在可行性、工作量大小、小组成员及题目意义等方面进行把关评估,及时将意见反馈给学生,学生再针对教师的意见进行调整,最终确定课程设计的选题。结合教学实践可以选择如下题目:客房管理系统、学籍管理系统、学校工资管理系统、科研项目管理系统、高校设备管理系统、档案管理系统、图书资料管理系统、教学成绩管理系统、后勤管理系统、系办管理系统、居委会管理系统、职工人事管理系统、宿舍管理系统等。
四、方案设计和方案实施
选定题目后,即可着手完成数据库课程设计的各个阶段的任务。首先,各小组应对所选题目进行分析,通过查阅资料、小组讨论、走访专家或社会调查等途径,进行调查研究和可行性分析。通过调查组织机构情况、业务活动情况、数据情况、用户要求,确定新系统的边界,完成系统需求分析。然后,采用实体联系模型确定应用程序中的实体和联系,确定实体的属性和实体之间联系的类型,得到局部E-R模型,异对局部E—R模型集成进行输入/输出设计和软件结构设计等,完成概念结构设计。接下来,实现E-R模型向关系模型的转化,利用关系规范化理论进行关系模式的优化,设计用户视图,同时进行界面设计,模块设计等,完成逻辑结构设计阶段的任务。再往下,进行物理设计和软件实施,最后是应用系统的集成与。小组成员在组长的领导下,可以分头完成各自负责的任务,小组成员要分工负责和团结协作。教师在指导课程设计过程中,可以设置几个检查点,制定阶段性任务。如根据课程内容、教学目的、系统规模、工作量等因素,审查各小组递交的初始设计方案,在设计方案的实现方法、表现形式等方面做出调整建议,以避免在方案实施过程中出现不必要的反复。
在课程设计过程中,提倡通过模仿来学习,只有多模仿才能掌握方法,才有可能创新。学生根据初始方案,通过各种途径查找与自己的题目类似的范例,通过模仿范例来实现自己的程序。有的学生在范例中看到自己感兴趣的内容,通过适当修改,将其应用到自己的程序中,使程序更合理,内容更丰富。学生在掌握了基本方法和解决问题的途径后,对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自然愿意努力去寻找答案。学生在方案设计、修改、实施的过程中不断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逐步产生了学习的乐趣。为了避免在分组的实验、设计中有的同学不积极参与的现象,可以采用随机抽查的办法来考核小组的成绩,促使小组内部互相监督、互相帮助、互相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
数据库课程设计中实验是重要的组成部分,教师要详细布置实验,制订上机纪律,并且督促学生严格按照课程设计各阶段工作要求操作。实验可以参考以下内容安排:(1)建立数据库。包括创建数据库,创建表,建立字段和记录的有效性约束,建立索引,创建表间关系和触发器设计等。(2)使用表单操纵数据库。包括设计表单,创建表单,为表单添加对象,定义表单及其对象的属性、事件和方法。(3)设计用户视图。包括创建不同的用户视图,实现用视图来控制更新数据库中的数据的目的。(4)设计报表。包括创建报表,打印和预览报表,注意各个带区的使用。(5)设计菜单系统。包括规划菜单系统,创建菜单及其子菜单,为菜单指定任务,调试和使用菜单系统。(6)项目集成。包括使用项目管理器集成数据库、表单、视图、报表等数据库对象,设置主控程序,编译和发行软件等。
五、课程设计的考核与评定
学生在课程设计结束后,不仅要提交软件系统,还要提交课程设计报告,阐述其设计思路、运用的知识及自己的体会。课程设计的成绩由以下几部分组成:考勤占10分,平时抽查和提问题情况占10分,课程设计报告占30分,软件系统设计占30分,演示与答辩占20分。课程设计报告主要看各个部分的完备性,分析的透彻性和独到的见解。在评分方式上采取自评和互评的方式,首先由各小组依据教师给出的评价标准给本小组打分,然后由每组各选一名代表给大家介绍系统开发的情况并演示系统,同时回答学生和教师提出的问题。所有小组代表陈述完后,由各组分组讨论,对其它组开发的系统进行评价和评分。最后由教师根据其自评、互评分数结合实际情况(包括软件开发水平、演示能力、回答问题能力、软件开发文档等)适当总结并公布成绩。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示码:B
文章编号:1672-5913(2007)09-0074-05
“数据库原理与应用”课程是高职高专计算机信息类专业很重要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目前国内高职院校的计算机信息类专业均开设该门课程,其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数据库基础知识和VFP或Access,教学重点在VFP或Access的应用上。我们根据高职教育的特点和我院计算机信息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对该门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对该门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进行设计,通过几年的教学实践取得较好的实际效果,该课程于2006年获云南省教育厅精品课程称号。
1 “数据库原理与应用”课程教学设计
从国内出版的高职高专教材《数据库原理与应用》可看出,此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是介绍数据库的基础知识和针对某一类关系型数据库应用加以介绍,其重点在关系型数据库应用的教学上。数据库的基础知识主要包括数据库的基本定义、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定义、关系模型和关系型数据库的基础等内容;关系型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应用主要涉及VFP或Access或SQL Server等,前两者较多见,该部分内容是所有教材的重点内容。通过对现行教材的研究,我们认为目前高职高专“数据库原理与应用”教材在数据库基本理论的内容不足,深度不够,重点放在数据库技术的应用教学上,计算机信息类专业的学生仅学习这些内容的话,不能达到对数据库原理有一个较为全面了解的目的,由于理论知识的不足会影响到后续课程的学习。在高职专科中后续课程中已经没有数据库原理的课程,学生学习数据库原理的课堂教学就只有在“数据库原理与应用”课程中,而依照目前的教学内容数据库原理的内容相对太少,达不到对数据库技术掌握的基本要求,对学生学习以后的课程和今后从事相关工作是不利的,我们认为计算机信息类专业的学生来说,应掌握一定的数据库原理,如应掌握范式理论基础、数据库的三级体系结构、关系代数初步、关系模型、结构化查询语言SQL等内容,同时对高职高专的学生这些理论又不能像本科生那样讲得过深,但需要加强。学生掌握了数据库基本原理是学习后续SQL Server和Oracle等课程的重要基础。
1.1 课程教学设计的基本原则
我们在对“数据库原理与应用”课程进行教学设计时严格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⑴ “理论够用为度”原则。作为高职高专的学生由于今后就业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理论不易讲授过多,以能掌握数据库基本技术为够用原则。
⑵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原则。高等职业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合格的劳动者,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技能型人才,学生毕业后主要是到生产第一线工作,因此,在理论教学或实训教学中均要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相结合原则。
⑶“突出学生技能培养”的原则。“数据库原理与应用”是高职高专计算机信息类专业重要的一门专业基础课,高职教育的特点在于更加强调学生的实践技能的培养,因此在课程教学中应突出对学生的基本技能的培养,为其今后适应社会的需要做好准备。
⑷“重视职业道德和规范培养”的原则。高职学生绝大多数毕业后进入社会成为一个职业人,在校期间应强调对学生的职业道德以及遵循职业规范行为的培养,为学生进入社会做好充分的准备。
⑸“重视团队合作”的原则。IT产业的发展使得在各项工作中需要团队共同来完成,团队中有分工,更有合作,需要所有的团队成员具备通力合作的精神和相互协调沟通的能力。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应重视学生团队合作精神的培养。
⑹“重视学习能力培养”的原则。学生在校学习的时间是有限的,而对一个社会职业人来说,学习是终身的事,学生毕业后仍然需要不断地学习提高自己,以便能在今后社会中不断发展和适应社会的需要,在大学期间加强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是至关重要的,在课程的教学中均应强调学生的学习能力的培养,使学生逐步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
⑺“重视创新能力培养”的原则。创新是一个社会进步的源泉,人类只有不断创新才能推动社会的发展和人类的进步。对于一个合格的大学生应具有一定的创新能力,在课程教学中应积极引导学生创新、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1.2 课程教学设计
在“数据库原理与应用”课程设计时严格遵循以上所提到的设计原则,将该课程的教学分为两个部分,即课堂教学与实训教学。在课程设计中我们主要做了以下主要工作:
1.2.1“数据库原理与应用”教学目标
本课程的目的是使学生全面地了解和掌握数据库系统的基本概念、原理及应用技术,使学生系统科学地接受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训练,提高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生需熟练掌握Access 2000的使用,掌握用Access管理数据的技术,并成立由5~7人组成的项目小组完成一个管理信息系统项目开发工作,掌握信息管理系统基本开发流程和方法。
1.2.2 课堂教学的设计
课堂教学是“数据库原理与应用”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学中要组织好教学内容,遵循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实施教学。
⑴ 数据库概论。教学要点:数据描述,实体间的联系;数据模型的定义,层次模型、网状模型和关系模型;数据库的三级体系结构。
⑵ 关系模型。教学要点:关系模型的基本概念;关系代数的基本操作;三种关系运算形式的等价性;关系代数表达式的等价变换规则。
⑶ 范式理论。教学要点:数据依赖的定义;关系模式的范式;数据依赖和模式的规范化处理;数据库设计的全过程。
⑷ 结构化查询语言SQL。教学要点:SQL的数据查询;SQL的数据更新;视图的定义;数据控制(安全性控制、完整性控制、并发控制、授权、收回权限)。
⑸ Access数据库管理系统。本章内容为自学部分,要求学生以项目小组形式学习,边上机边学习,要求掌握Access技术,并能完成项目开发。学习的内容:创建表(表的概念、表的设计原则、创建数据库、使用表向导创建表、设定表之间的关系、数据库结构的修改、表结构的修改、数据表的使用与编辑);查询(查询的概念、查询的种类、使用查询向导创建查询、查询设计器的中表的编辑、查询设计器的中字段的编辑、使用查询设计器进行查询);窗体(窗体的概念、窗体的设计方法、使用向导创建窗体、窗体设计器的设计工具、使用窗体设计器创建窗体、子窗体的创建);报表(报表的设计方法、使用向导创建报表、报表预览和打印、报表设计器的设计工具、使用报表设计器创建报表。);宏(宏的概念、宏的设计、宏的运行、宏的应用(可选学));模块(模块的概念、模块的功能、模块的组成、模块的分类(可选学))。在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教师给予一定的指导和帮助,并组织学生讨论学习,相互交流。
1.2.3 实训教学设计
实训教学是该门课程的又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实训教学使学生达到学习和掌握理论知识、达到理论联系实际的目的,通过实训教学学生完成对Access和SQL技术的掌握和应用能力的培养,以及完成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工作。实训教学主要有以下三大内容:
⑴ Access课程实训内容。主要实训内容Access数据库和表的创建方法,表结构的定义、修改和表中数据的维护,表间关系的建立;Access中的各种查询方法,包括基本选择查询、操作查询、参数查询、交叉表查询、向导查询等;Access窗体的创建和修改,主要控件的使用;报表的创建和修改,报表中数据的排序与分组,报表的打印与预览。通过实训达到完全掌握Access技术,并最终要用该技术完成一个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
⑵ SQL程序设计的基本训练。在装有Access数据库软件的微机上完成包括定义的SQL语句、查询的SQL语句、更新的SQL语句等程序设计和调试实训。要求学生能完成一定编程和同时工作,掌握该语言的基本语句的用法和掌握一定的程序调试技术及技巧。
⑶ 项目开发实训。本开发项目主要是在学生学习Access基础上利用软件工程的思想,以5~7人为一组成立项目组开发管理信息系统,初步了解软件开发过程和方法,学习撰写软件开发文档资料的方法,学会团队合作和培养团队精神。在一周(40学时)内完成项目开发,各项目组完成开发工作后应提交源程序、文档资料(需求说明书、系统设计说明书、用户使用手册、开发体会等文档资料)。
1.2.4 教学时
总学时72学时,课堂教学36学时,实训教学36学时。项目开发一周时间,由学生利用业余时间完成。
1.2.5考核方法
⑴ 理论知识考核。期末采取闭卷考试,成绩占总成绩的40%。
⑵ 实训教学考核。项目开发完成要求提交源程序、文档资料(需求说明书、系统设计说明书、用户使用手册、开发体会等文档资料)等占总成绩的30%;完成课程实训并提交实训报告占总成绩的10%。
⑶ 平时成绩 平时作业及考勤占总成绩的10%。
2 “数据库原理与应用”课程教学方法和手段的设计
在“数据库原理与应用”课程教学方法的设计上我们主要采用案例教学法、项目小组学习法、课堂讲授与学生自主学习相结合、项目小组开发管理信息系统等教学方法和手段来保证教学效果和实现教学目标。
2.1 案例教学法
由于数据库理论较为抽象,在教学中一般学生较难理解,特别是对高职高专的学生来讲难度更大一些,如何讲授好数据库理论课程、如何把握理论的难度和如何进行教学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学习效果是值得我们任课教师认真研究的问题。针对数据库原理教学难度和高职高专学生的学习特点,在教学中不能像在本科教学中那样只是重点阐述理论,我们采取通过案例的讲解和分析来阐述数据库原理一般理论是较为有效的教学方法。通过一个信息系统开发数据库建立的过程来阐述数据库的基本原理,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会觉得学习数据库理论过于抽象和难懂,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SQL的教学内容是本门课程的重点内容,也是学生认为较难学习的内容之一,学生感觉难点在于学生阅读程序和调试程序困难,针对学生学习的难点在讲授SQL的相关内容时,通过大量案例程序的讲解和示范,让学生通过大量的阅读和验证程序,逐步培养学生阅读程序的能力和应用SQL编写程序的能力。通过教师的讲授和学生自己编写调试SQL程序,使学生掌握SQL语言的特点、语法结构和具备实际编程能力。学生掌握了SQL语言后,对学习以后的数据库类课程是十分有利的,像SQL Server、Oracle等均支持SQL语言。
2.2 项目小组学习法
由于计算机技术发展十分迅速,计算机信息类专业的学生应具有极强的学习能力、团队合作能力,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强调学生的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的培养。我们要求学生成立5~7人的项目组,在Access数据库管理系统内容学习中学生以项目小组的形式开展自主学习,同时,项目小组还要完成一个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工作。在学习和系统开发过程中要求项目组中学生积极相互配合,共同学习和开发项目,项目经理(组长)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学习中和开发过程中的问题,在团队中每一个同学均要扮演一定的角色和承担一定的工作。
在项目组组建和今后学习过程中教师要积极地给予指导,要引导学生有计划完成课程的自主学习和项目开发的工作,由于学生不熟悉项目小组自主学习的方法以及教学要求,教师要给予指导和支持,帮助学生制订自主学习的计划和系统开发的进度计划等,同时也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存在的问题,随时检查学习和系统开发的进度,对整个过程进行有效的监控,以实现教学目标。
2.3 课堂讲授与学生自主学习相结合
“数据库原理与应用”课程设计的教学时间为72学时,其中讲授36学时,实训36学时,课堂教学内容较多、难度较大,完全靠课堂教学就很难完成教学任务和达到教学目标,因此,本门课程的教学应采取讲授与学生自主学习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数据库理论以教师讲授为主,Access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教师给予适当的讲解和指导,并组织学生进行学习讨论,构建学生交流学习的环境,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的兴趣和学习效果。
对学生自主学习要进行跟踪和考核,可采取学生学习完某章内容进行实训,在完成单元实训后提交实训报告,通过实训报告来了解学生对所自主学习的内容掌握程度和学习的效果,根据对学生的学习考核对学生的学习进行有效的指导和监督。还可在组织学生讨论时,针对学生存在的学习问题给予指导,帮助学生进一步掌握所学的知识和技能。
2.4开放所有教学资源
为提高教学效果和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我们建立了该课程的教学网站,将该课程的所有教学资源放在网站上,供学生自由学习。学生除了课堂听讲外,还能在网站上调看教学大纲、教案、教学课件、部分授课视频等资料,项目开发的相关文档模板也能在网站上下载。由于教学资源的公开极大方便了学生的学习,为学生学习创建了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氛围。今后会将更多的教学资源放在网站上供学生学习之用,将开发网络辅助教学课件,让学生能在网络中更好学习该门课程。
2.5 项目小组开发管理信息系统项目
本门课程最大的作业就是学生以项目小组的形式完成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需要注意的是学生尚未学习过软件工程,而信息系统的开发要求学生遵循软件工程的思想来完成该作业,并且学生还要遵循项目管理的基本思想和方法来实施系统的开发。因此,在第一次上课时教师就要分配任务,并介绍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方法、生命周期、需求分析的意义和方法、设计的基本思想和方法、项目管理的基本思想和管理方法等内容。使学生对软件开发方法和过程有一个初步的认识,随着教学的不断深入,在教师不断提示下,学生会逐渐认识和体会到软件工程的思想和方法的重要性。
在项目开发过程中将为每个项目组的学生提供需求分析报告模板、设计报告模板、用户使用手册模板等相关资料,让学生在一种规范化的平台上完成项目开发,使学生感受开发工作的规范化和程序化。同时要组织阶段性评审工作,要让每一个项目组在阶段评审时阐述自己的开发成果,并对其进行评审,通过评审的才能进入下一阶段开发工作。最后要进行项目验收工作,并为每一位同学评定成绩。在开发的过程中要保证每一个学生有重点的工作,同时又要参与到所有的工作,程序开发每一个学生均要要完成一个以上模块的开发工作,确保每一个学生均参与了项目的开发。
3 总结
通过几年的教学实践,我们认为该课程的教学设计在高职高专教育中是可行的,而且是有效的,主要体现在:
⑴ 体现了高职教育的特点,坚持“理论够用为度”的原则。该课程的整个教学没有过多和过深的强调理论,理论体系构成较为合理,完全从今后学生实际应用的需要来开展理论教学,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学生的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培养。
⑵ 课程教学设计重视学生团队合作能力和实际技能的培养。学生参与项目组开发管理信息系统,能很好培养其团队合作精神和能力,培养学生之间相互沟通的能力和技巧。
⑶ 课程设计重视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学生通过自主学习相关内容和通过自己开发信息系统,提高学生的学习计算机技术的能力,特别是自主学习的能力。同时,也提高了学生软件开发的能力,使学生初步了解了软件开发的基本流程,为今后学习软件工程、SQL Server、Oracle、Java等课程和今后顺利进行专业实训以及完成毕业设计等奠定基础。
通过该课程的教学设计和实践,在教学中取得较好的效果,受到学生的好评,学生反映很好,认为学到新知识的同时也培养了学习能力和软件开发的能力,学生建议应在其他计算机技术类的课程中采用该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该课程的教学设计也为高职高专教育改革、高职高专教育的课程设计思路和方法进行了有益的探索,我们认为该课程设计思想和方法值得在高职高专相关课程设计中推广应用,以提高高职高专的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潘懋元.新编高等教育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一、前言
高职院校《纳税实务》课程是会计电算化专业等财经类专业中的一门专业必修课。随着经济和社会的不断发展,社会中各个单位越来越需要能够胜任电子报税的复合型、应用型专业人才。《纳税实务》实践性课程的教学应该以培养学生的报税能力为主,立足于培养会计报税岗位对涉税业务的需求。本文主要基于目前非常流行的Web开发语言PHP和MySQL数据库技术对《纳税实务》实践性教学系统的构建进行了研究,希望通过《纳税实务》实践性教学系统的构建研究,为《纳税实务》课程提供符合企业实际情况的实践性教学实训项目,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实践性税务核算能力,更好地熟练税收数据计算、税务报表填写、报税等纳税实务操作能力;并解决好理论知识学习与实际企业纳税实务互相结合的关键问题,为同学们将来走上会计工作岗位奠定良好的纳税实务基础[1]。
二、《纳税实务》实践性教学系统构建技术
高职院校《纳税实务》课程的教学目标不仅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理论知识,同时也更加注重对学生纳税实务能力的培养。教师在教学过程当中,因为实践平台的缺乏而导致学生在实际学习当中只是学会了计算,而真正的纳税实务能力却没有得到相应的锻炼。在文献[2]中,作者构建了一种基于ASP动态编程语言技术和Access小型数据库技术的基础会计实训系统平台。使用ASP这种语言开发WEB应用程序的时候,一般需要调用Access数据库。但数据库在多用户同时并发访问或查询时有一定的极限,因此在《纳税实务》实践性教学系统这种高交互WEB程序的情况下很多时候不能达到实用要求[3]。针对这种纳税实务实践能力的欠缺及实践性教学系统的相关缺点,本文着重以当前非常流行的PHP开发语言与MySQL数据库技术对《纳税实务》实践性教学系统的构建进行了研究。
2.1 PHP网络编程语言[4]
PHP是一种非常流行完全开放源代码的脚本WEB开发语言;PHP网络编程语言具有入门简单的特点,能够比较快速、节省的实现相应WEB功能;PHP网络编程语言具有强大的扩展性,在与各种数据库交互的时候具有非常高的执行效率。PHP网络编程语言越来越受到WEB开发程序员的认同和青睐,正逐渐成为WEB开发者所使用的主要语言。
2.2 MySQL数据库技术
MySQL数据库是一种非常流行且完全开放源代码的关系型数据库管理软件。是由瑞典的MySQL AB公司所开发,现在属于甲骨文公司(Oracle)旗下的数据库产品。MySQL数据库是当前最为流行的关系型数据库管理系统(Relational Database Management System)[5]。
MySQL数据库软件具有:(1)软件的源代码完全开源开放,更容易得到技术支持。若在WEB项目中有不适合的源码,程序员可以自行修改至最优。同时相关的开源社区和开源文档也非常之多,并且MySQL的社区技术支持非常强大。(2)跨平台性能。MySQL数据库能够在不同的平台上工作并且同时支持C、PHP、C++、Perl、Java和Python等。(3)MySQL数据库使用的核心线程数为多线程,同时支持多处理器。大大提高了数据库的运行效率[6]。
三、《纳税实务》实践性教学系统设计
《纳税实务》实践性教学系统必须按照企业的税务业务的流程,完全模拟真实的企业纳税实务环境,尽量用真实的案例来进行实践性教学系统构建,从而达到锻炼学生动手实际操作的能力。国家税务局需要申报的税种主要有消费税、增值税、外国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年度所得税等;地方税务局申报的的主要税种是个人所得税、企业所得税、城市房产税、资源税、印花税、土地增值税、房产税、车船使用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税和城镇土地使用税等几大税种[7]。同时,MySQL数据库当中也要设置相应的表:数据字典表、单位情况表、系统选项表、用户表、系统日志表和学生基本情况表等。系统功能构建须分模块整合进行,要进行功能架构图的设计,只有这样才能理清《纳税实务》实践性教学系统各个模块及各个模块所能够完成的功能。
四、《纳税实务》实践性教学系统应用效果
本节以“企业税务登记及变更”章节来进行《纳税实务》实践性教学系统的应用效果演示。企业税务登记及变更的主要目的就是让学生了解企业进行税务登记及变更的相关程序及规定。纳税人在实践性教学系统办理税务登记或变更的时候,通常需要注意的事项有纳税人名称、纳税人识别号、注册地址、法定代表人或负责人、经营范围、登记注册类型、总机构情况、批准设立机关、分支机构情况等[8]。如图2和图3所示。
五、总结
本文主要分析和研究了基于PHP网络编程语言和MySQL数据库技术的《纳税实务》实践性教学系统。本文重点研究了《纳税实务》实践性教学系统的设计和应用效果。结合《纳税实务》实践性教学系统的实际应用,以企业税务登记及变更”章节为例进行了系统演示。为
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实践性税务核算能力,适应信息时代企业现代化报税需求,为同学们将来进入会计工作岗位奠定良好的纳税实务基础。
参 考 文 献
[1]董雪莲,庞文莉.《纳税实务》课程实践教学体系的研究[J].中国科技博览,2012,(17):101-101.
[2]《基础会计实务》课程建设组.基于asp技术的基础会计实训系统平台的设计与开发[J].广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22(3).
[3]龚文生.Access数据库访问速度的提高[J].思茅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26(3):43-45.
[4]龚地斌.《PHP+MySQL网站开发技术》课程设计的实践与探索[J].科技创新导报, 2014,(12):237-237.
[5]方斌,刘耀钦.基于B/S模式使用PHP+MySQL进行Web开发[J].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4,34(3):15-16.
关键词:网络户数据库技术 实训 教学研究
一、引言
数据库技术是一项应用十分广泛的技术,是计算机相关专业学生必备的专业技能之一。《网络数据库技术实训》课程是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建立在《数据库技术基础》和《网络数据库技术》两门前导课程的基础之上。课程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把前导课程中学到的数据库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进行一次综合运用,通过对前导课程所学知识的综合运用,进一步巩固、深化和扩展学生的数据库基本知识和技能,增强学生的数据库开发、应用、管理与维护能力,积累在实际工程应用中运用各种数据库对象的经验,培养其职业化能力,实现教学与职业的无缝对接。
二、课程建设原则与思路
针对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及课程本身的“应用性、实践性”特点,在课程的建设过程中,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大力推行工学结合,将学习过程与工作过程融为一体。具体从以下几方面来进行。
1、依据专业培养方案,以培养学生从事数据库管理与维护工作所需的岗位能力为目标组织教学,重构教学内容。
2、将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融为一体,时刻以工作过程为导向,采用项目引导、任务驱动教学法,实现教学内容任务化、组织管理企业化、评价考核体系职业标准化。
3、改革考核方式,建立多元化的课程评价体系。
4、改变教学环境,课程全程在校内实训基地进行,模拟规范的职业环境。
三、课程建设方案
1、课程内容的选取
经调研,数据库管理与维护相关岗位需要具备的知识与技能有:精通关系数据库原理;精通一种或多种大型商用数据库管理系统;熟练运用SQL进行各种业务逻辑的开发;掌握各种备份方法,了解性能优化技术;熟练使用数据库管理、分析、设计工具。这里涉及的关系数据库原理、常用SQL语句的基本语法与应用以及SQL Server 2005数据库的操作方法在《数据库技术基础》和《网络数据库技术》课程中已经进行过学习。本课程将设计一个真实的项目――一个电子商务系统,对其后台数据库进行开发、管理和维护。按工作流程及知识结构分解成八个学习情境,对每个学习情境提出具体的工作任务。
通过一个完整项目的实现,使学生能将以前所学知识与技能进行融会贯通,培养学生网络数据库管理和维护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独立工作的能力,为走向工作岗位积累实践经验。
2、课程的实施方法
课程采用项目引导、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导,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以当前市场上主流的SQL Server 2005数据库管理系统作为开发平台,由学生独立完成一个真实的电子商务系统,学生通过分阶段、分任务的阶段性项目实施,最终完成对该系统的数据库设计、创建、管理与维护、性能优化及程序开发工作。
按工作流程及知识结构分解成八个子任务,循序渐进、逐步完成,符合学习规律。以任务的完成结果检验和总结学习过程,改变学生的学习状态,完成自主学习任务。详细如下:
(1)软件安装:安装和部署SQL Server 2005数据库服务器、并对其进行网络配置。
(2)需求分析:分析该电子商务系统要完成的功能。
(3)逻辑设计:将需求分析得到的实际需求转换成数据库的逻辑模型――E-R模型(实体-联系)。
(4)物理实现:开始创建数据库、表和其他数据库对象。
(5)数据完整性:为确保数据的正确性、有效性和一致性,强制对数据库实施数据完整性。
(6)安全管理:登陆管理、用户管理、角色管理、权限管理。
(7)日常管理与维护:数据查询、数据管理、性能优化。
(8)程序开发:数据库应用系统开发的一般步骤。
每个子任务的具体教学过程一般分为以下几个步骤:第一,示范项目任务的演示。第二,下达训练项目的工作任务。第三,训练项目的完成过程。第四,项目验收。
3、多元化考核方式
根据课程的特点和教学方法设计要求,教学评价采取了阶段评价和目标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在实施过程中,注重学生动手能力和在实践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核,把学生作品的评价与知识技能考核相结合。
(1)评价内容:分为过程考核和结果考核两种形式。
(2)主要评价指标
过程考核:主要考查学生的出勤情况、学习态度和学习能力情况。
结果考核:每次任务完成情况、综合运用SQL Server2005中的SSMS进行数据管理的能力、编写T-SQL脚本能力、数据库程序开发能力以及文档的书写能力。
4、教学环境
课程全程在校内实训基地进行,模拟规范的职业环境。为了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下一步将会把实训基地实验室资源彻底向学生开放,充分利用现有的实验、实训条件。
四、结束语
经过对两届学生的教学实践表明,本文所设计的《网络数据库技术实训》课改方案适合高职学生的学习特点,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实际教学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学生不仅掌握了数据库技术在实际项目中的应用方法,还增强了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的意识,真正培养了学生的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根据学生网上评教结果看,90%学生对实训评价高,对自己学习状况满意。
参考文献:
[1]王彦辉,张昆,潘军.基于工作过程的《SQL数据库系统管理》课程设计[J].
目前,大学数据库课程开放的情况下,大多数大学的数据库Access作为非计算机专业学生学习对象,而Access自2005年4月开始应用在计算机国家二级考试中,并且有着相当高的通过率,吸引了大量非计算机专业人才学习它。那么如何提高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是教师在相对较少课时的情况下主要考虑的因素。
1.教W中存在的问题
对于非计算机专业学生,计算机基础的使用能力相对较差,计算机术语的理解能力差,大多数学生的动手能力较弱;另外非计算机专业学生学习时存在思想误区,觉得所学的这个课程与自己的专业无关,不想花时间学习这门课,所以对课程的学习没有太大的兴趣。
在传统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常常运用概念-理论-组织教学的方式,容易受到课时和其他因素的影响,没有更多的教学时间让学生做一些具体的综合练习。传统的编程课程中存在很多问题,主要表现在:语句,语法压力太大;忽略基本的问题解决过程;课程中学习算法的意识弱;不能激发学生对学习Access的兴趣。
2.案例教学的实际运用
案例教学起源于哈佛商学院,这是一种基于“案例理论概念”模式的教学方法,与传统教学的“概念-理论-应用”模式相反。这种教学更适合数据库教学,特别是在数据库设计部分。通过对以数据库为核心的数据库典型案例的分析,介绍了数据库系统的新理论和新技术,加深了对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的理解和掌握。
2.1 案例选取
案例教学法对研究的案例的选择是关键,案例的选择应注意以下原则:首先要有针对性,案例应结合理论知识的教学,使学生能够深化理解概念。其次,选择案例的难度应该适当。所选择的案例与教室中教授的理论知识相关,并且学生很容易将案例中讨论的问题与课堂中教授的知识联系起来。
2.2 案例教学法与课堂教学
案例教学法的使用可以提高理论知识的教学效果。Access课程的理论部分更难理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很容易产生疲惫的心理。案例教学法可以引导学生逐步掌握相应的知识和技能。在理论教学的过程中,解释“学生管理信息系统”的例子。从表的建立到数据库的安全,一个完整的系统逐步形成,可以加强学生的情感理解和理解,取得良好的效果。
课堂教学是整个教学过程的关键部分,案例教学从学习者的认知规律,选择和现实生活的密切关系作为一种情况,通过操作案例效应,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欲望。通过分析案例的设计思想和实现方法,提出案例中使用的知识点,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全过程。通过转化案例拓宽知识点,从数据库之间进行多表操作,并逐步扩展到各个子系统所需的多个数据库之间的操作,然后对数据表进行分析,使学生从自己需要获取信息从角度来看,真正掌握了面向对象的编程方法,然后形成了对项目实际问题的完整解决方案。
2.3 案例教学课程设计方法
一般非计算机专业编程因为学校时间的限制,很少做课程设计,学生在学习后内容缺乏总体经验,只学到了一些零散的知识。有必要要求学生完成一个简单的,类似于计算机专业编程课程的课程设计工作,可以称为“综合性实验”。
综合性实验的内容可以在课程开始时安排,课程的教学可以在综合实验的周围进行。学生学习适当的知识点,可以进行相应的模块设计,最终完成系统开发,形成一个小系统可以运行。综合实验可以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围绕“学生绩效管理系统”案例进行培训,案例是一个完整的系统,每个培训能力和下一个培训内容,并将必要的数据放在网络教学平台上。在机器上,根据个人情况的个人咨询或使用网络多媒体教学来解释一个统一。
3.案例实施中应注意的问题及教学效果
首先,案例要根据教学目标以及学生的理论与知识技能水平掌握程度进行选择。
其次,案例教学进行时要正确引导,以确保他们按预期目标发展。
最后,案例分析时,教师要从参与者的角度去分析关注案例中参与者的观点与问题。对有价值的观点要进一步挖掘,要循循善诱,引导学生深入讨论。
在Access实践教学的情况下,使用案例教学方法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1)通过这个典型的课程教学,它改变了Access的学习方法,突破了传统的理论教学方法,(2)学生通过这种教学方法,可以很好地结合知识和具体应用,在项目开发和设计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使学生的应用灵活性和设计具有多样性。(3)项目分解为每个任务,在功能上具有一定的完整性,同时在任务之间有一定的层次促进学生之间的关系,一步一步深入的过程,大大提高设计兴趣和学习动机。
4.结束语
授课教师要加强与学生的交流,了解学生的需要,更好的从学生角度设计教学任务,把专业知识贯穿在Access课程教学的整个过程中。案例教学法是实施探究式教学模式的一种教学方法,在Access课程的案例教学过程中,通过对典型案例的分析讨论,使学生体验理论知识在实际应用中的作用,形成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掌握实际操作技能。本文针对Access课程的特点和教学目标,探讨了适合该课程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在实践过程中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0)03-0238-02
1 引言
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 国内一些高校也陆续开展MIS 教学和研究。如今MIS 课程已成为国内计算机类和管理科学类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
《管理信息系统》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边缘学科, 它是一门覆盖信息科学、计算机科学、系统科学和管理科学等领域的横向新学科,并且随着信息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其性质属于与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联系密切、实践性比较强的专业课程, 它要求学生能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在实际中进行运用。
2 课程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要探讨管理信息系统的教学新模式, 就必须对其在现实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目前大部分院校的管理信息系统教学存在着如下的问题。
2.1 实践性教学与理论教学脱节
管理信息系统是一门实践性相当强的课程,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主要还是从概念、 步骤、方法上对信息系统的开发理论进行介绍,教师在讲授基本理论、方法时缺乏针对性,而不是从现实企业管理工作的实际背景出发来阐明信息系统开发的具体步骤与方法。在管理信息系统教学中,从教学目标和教学计划上看都是非常重视学生的动手能力训练,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对学生动手能力的训练比较少,即使有一些训练,也是在简单假设下所开发的非常简单的系统模型。
2.2 预修课程的不足
由于MIS是管理学、信息技术和系统工程的高度交叉点,在学习该课程之前应该做好相应的知识准备。而目前管理类的学生计算机基础过于薄弱,往往在学习MIS 课程的时候,要求重新讲解数据库等基础知识;计算机类专业的学生又往往欠缺相应的管理知识,在理解MIS的内容、方法等方面有一定障碍。
2.3 课程内容不规范, 教学方法单一
现有教材在内容和逻辑性等方面存在问题, 比如说缺少案例、 章节的编排次序不合理、 章节之间过于松散、 甚至存在错误等等, 增加了学习的难度。在教学内容上, 目前没有统一规范的教材, 不同教材的侧重点不同。 有的侧重数据库开发技术, 有的侧重软件工程的开发方法, 有的侧重面向对象的开发方法。
针对管理信息系统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本文提出了结合基础实践、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三位一体的实践教学模式,将深入研究如何将管理信息系统开发理论、课程设计与毕业设计三者是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打破在传统的教学中,只重视传授理论知识,而忽视学生动手设计的现象。
3 MIS中的三位一体实践教学模式
管理信息系统课程的实践性强,信息量大,课时有限。如何结合实验,强化基础理论的理解与应用,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系统分析、开发、应用、管理的综合素质,都是要考虑的问题。实验教学以广泛应用的系统分析方法为主,并辅以计算机软件工具支持。实验安排上先以单个的方法学习为主,然后通过大作业及课程设计将全部信息系统的设计方法串联。然后通过毕业设计,最终目标是学生能够分析、设计、开发一个MIS系统,并且能够应用和管理,培养和提高学生综合知识的应用能力。
管理信息系统教学中三位一体是指基础实践、课程设计与毕业设计,基础实践的目的主要是掌握基本的理论知识及方法,并学会一些基本工具的使用。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是综合性环节,要求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前提下,学会运用系统规划、系统分析、系统设计与系统实施的知识指导实践,并解决实践问题。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1 基础实践教学
MIS课程涉及的内容较多,主要有数据库技术;系统的分析与建模,如需求分析、功能分析、业务流程分析、数据流程分析;系统设计,如数据结构设计、用户界面设计;系统实施,如代码实现、系统测试、系统配置与维护等环节。
由于涉及的学科知识、设计方法和应用工具多,在设计基础实验时,尽量选择有代表性的实验内容,注重实验方法、内容和课程的衔接。基础实验的内容和进度紧随课堂教学,实验始终与理论知识的讲解同步。
掌握需求分析阶段的主要内容与方法,通过多种方法获取业务流程、数据项表,最后进行可行性分析,并撰写需求分析报告。
掌握Rose综合绘图软件中数据库模型图的基本操作;复习 E-R图设计与使用的基本理论;理解 E-R图设计过程,并为后续的实验打基础。
加深对功能模型的理解;学会自顶向下的设计方法。
理解界面设计的内容和设计原则,学会常用的界面设计工具。
加深对面向对象软件开发方法的理解,掌握UML 方法及Rose软件的使用。
3.2 课程设计环节
管理信息系统课程设计作为独立的教学环节,是专业集中实践性环节,是学习完《管理信息系统》课程后进行的一次全面的综合练习。学生通过实践上机,自己开发一个管理信息系统,真正理解书本知识,牢固掌握课堂教学内容。其目的在于加深对管理信息系统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的理解,初步掌握使用管理信息系统分析、设计的基本内容和方法,提高解决实际管理问题的能力。更加熟练地掌握管理信息系统开发的基本方法和工作步骤,对管理信息系统开发实践有进一步体会。
根据课程设计时间选择设计课题,设置合理的进度安排,按照系统开发的流程及方法,踏实地开展课程设计活动。这个课程设计采取分小组团队开发形式,每个小组3-4人,每个小组设立一个项目负责人,明确组员分工与协调开发。整个过程根据课程设计的进度安排进行,包括明确系统目标,了解相关的技术背景,进行可行性分析;明确系统的基本功能和应用领域的主要业务流程,了解涉及的主要数据。其次,在需求分析的基础上进行系统设计,最后系统实现,建立数据库、编制程序,完成系统等。同时要求在开发各环节中撰写相关的技术文档,最后要求提交比较详细的课程设计报告。
课程设计实现一个真实的 MIS系统,采用结构化系统开发方法进行设计与开发。目的在于使学生以系统的思维方式,能够分析、设计、实现、管理 MIS系统;同时能够了解课程涉及的最新技术与发展动态;掌握并灵活应用MIS基本理论、方法和相关的应用工具,培养学生将理论应用于实际的能力,提高计算机应用水平和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发挥学生的创造性;培养学生的自学、自主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全面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3 学生毕业设计环节
学生毕业设计是教学计划中最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之一,对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技能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也是对教学效果的总体检验,其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能否达到培养目标。
由于学生毕业设计一般是完成某个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制作,虽然学校制定一些监督策略,如开题报告,任务书,中期检查等,但很多学生并没有按照规范去完成一个系统,最终导致毕业设计达不到预期的效果。而管理信息系统的结构化生命周期对系统的开发过程及内容进行了详细的定义,整个开发过程涉及到需求分析、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实施等步骤, 每个步骤可以制定不同的知识和能力, 如调研分析能力、 数据分析能力、编码知识等。学校和毕业设计指导老师如果按照系统的开发流程将毕业设计过程分解成为多个阶段,每个阶段要求完成相关的文档撰写。这种方式让学生获得全面的锻炼和提高,使学生在毕业设计过程中做到与企业应用接轨。
4 结束语
在管理信息系统的教学过程中,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相辅相成,但从解决学生就业及动手能力的培养上看,实践教学环节就显得更为重要。本文在分析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出发,提出了三位一体的实践教学模式,旨在更好的开展该课程的实践教学,使学生在实践中得到锻炼,并提高专业素养和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蔡淑琴,石双元,汤云飞等.“管理信息系统”课程的实验教学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3 .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1引言
“数据库应用基础”是高校经管类各专业学生必修的计算机技术基础课程。我校的会计电算化、市场营销、电子商务专业在大学第二年都开设了这门课程。这些专业的学生需要经常接触数据库软件,例如:用友财务软件、工资管理系统、企业产品销售管理系统。这门课程的学习能培养学生使用数据库和开发数据库应用系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
根据教育部“十六号”文提出的要求,我们在组织教学时融“教、学、做”为一体。该课程设置以来,我们不断对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手段以及教学模式等方面进行改进和完善,教学内容的重点由基础理论逐步转为实践应用。我们大力推进实验内容和实验模式改革和创新,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教学组织的改革
为培养学生解决实际应用问题的能力,我们按照开发一个小型应用系统的过程来组织教学,让学生设计“零售商店管理信息系统”。我们把任务分解成表的创建、数据表操作、查询对象设计、窗体对象设计、报表对象设计、宏对象设计、数据库应用系统集成等7个学习情景(单元),使学生能循序渐进地学习。
为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教学中使用Access 2003,但上课时可将SQL Server 2003、Oracle、Sybase等主流系统介绍给学生,引导学生自主地了解和学习课程之外的内容,学生通过数据库课程的学习打好扎实的基础,并可以很快地掌握其他数据库管理系统的使用、管理和开发方法等。
同时,结合学生的专业特点,安排学生做一个财务管理系统的课程设计,学以致用,与专业密切关联。
3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
从现今形势和未来的发展来看,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已经适应不了数据库技术的新发展和新应用。因此,对于“数据库应用基础”这门课程的教学改革已势在必行。
3.1教学方法
首先,实行以学生个别学习为主、教师辅导为辅的教学模式,改变以往纯粹老师讲解、学生被动接受的方式。分组学习,分组讨论,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开发个人潜能。其次,该课程实践性很强,要求学生勤学多练,通过课题练习培养学生的软件开发能力和相互协作的精神,完成数据库管理软件的设计和开发。最后,将课程学习与课程设计相结合。课程学习时,要求学生熟悉数据库设计方法,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财务管理系统的课程设计工作。只有在具体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中,学生才能真正深入地理解“数据库应用基础”里的相关知识和内容,也才能真正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走近学生,注重课堂教学互动性。
教与学本身是一个互动的过程。教师应该经常了解学生在学习中碰到的困难,并及时反馈到教学中。如在学习“窗体”这个内容时,因为没有程序语言设计的基础,所以学生对写代码感到非常头痛。针对这一问题,教师从书上挑了一个学生容易理解的“商品库存数据查询窗体”来讲解,“商品库存数据查询窗体”要求根据货号或货名来查询商品的库存情况,这个例子只需要写以下两行代码:
Me.货号.setfocus
Docmd.findrecord me.text23,,true,,true
学生通过上机实现,觉得很容易了,重拾了信心。接着再讲“商品进货数据录入窗体”例子时,学生的兴趣就高很多了。再配以适量的练习,让学生举一反三,灵活变通,大多数学生终于攻克了此难题。
另外,学生作为接受知识的对象,可塑性很大。上课时,老师应尽量避免唱“独脚戏”,要注意与学生的互动,适时地提出问题,积极调动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参与到课程中来。平等式的、互动式的教学比一言堂、满堂灌输式的教学方式更受学生的欢迎。
朱熹语:“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通过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归纳总结来理解和掌握知识,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学习方法。
上课前,教师先针对要解决的模块提出问题,学生根据要求进行分析、讨论,提出自己的设计、制作方案,使学生逐步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例如:在“零售商店管理信息系统”中,要做一个查询,查询商店在2008年6月份的销售业绩情况。问题提出后,就要考虑是否和前面所学的表有没有联系,以及该问题涉及到哪些知识。
解决问题主要是对问题进行分析,提出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例如刚才这个问题,学生就会思考查询销售业绩,离不开销售数据和库存数据,肯定要用到销售数据表和库存数据表,知道了做什么,还要知道怎样做,完成查询有两种方法可以实现,一是查询向导,二是设计视图,分别用这两种方法做完后,并分析比较两者的优缺点。接着再举几个有代表性的例子给学生练习,巩固知识。
讲完一个知识点,适时归纳和小结,加深印象,再提出一个新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思考,预习。使学生的学习变被动为主动。
3.2教学手段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转变观念,摆脱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积极探索现代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充分运用信息技术和各种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是本课程的亮点之一。
(1) 丰富了电子教案
我们课程组教师编写了32讲的PPT讲稿和教案,编制了14个实训的项目和指导书,录制了14个实验演示课件,1个课程设计计划书。这些教学资料全部放在“数据库应用基础”精品课程网站上,便于学生理解和自学,也便于老师的讲授。
(2) 采用多媒体教学系统
学校机房安装了深蓝易思多媒体网络教室,首先利用广播教学软件系统,切换学生机到学界面进行广播教学,让学生集中注意力,提高机房教学效果;二是开展优秀作品展示,将学生优秀作品进行展示和评论教学;三是分发作业和作业提交,通过系统功能,可以快速收发学生作业。
(3) 利用网络课堂
将教学延伸到课外,方便学生查看和下载资料。在课堂教学的基础上,课程组已在网络环境下建立了教学课件、教学录像、单元测试、实训演示、论坛、实训课件等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了教学课件、论坛讨论、技术前沿等拓展学习资料。
(4) 改革考试方式、方法
我校以前的数据库课程考试采用笔试,2008年起考试系统采用在线考试系统,计算机在局域网环境下随机抽题,现场评分,变传统的笔试为全面上机考试形式,真正做到了教考分离,促使学生平时多上机、多实践,提高了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
经过一年的实践,这些措施达到了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基本知识与基本概念的目的。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增强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都大有裨益。
4总结
总之,在计算机技术和信息处理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对于本课程的教学和数据库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已远远不止于此。除了因人而异、因材施教以外,教师更要博览群书、拓宽视野,努力寻求新的切入点,使理论教学和实际应用更好更紧密地结合起来,培养出更多适应信息化社会的实用型和复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当前计算机专业或软件工程专业的学生存在着学用脱节、实际开发能力偏弱等问题。尽管很多高校计算机专业、软件工程专业在软件方面的课程体系上是将整个学科专业的知识按一定顺序和层次分解,使得学生能够循序渐进地学习和掌握知识,这无疑是行之有效的。但掌握了软件开发领域的知识,并不意味着同时具备了软件开发的能力。事实上,学生虽然接受了系统的软件开发专业知识的学习和软件开发技术应用的训练,但软件开发能力低下的情况还相当普遍。要从软件开发的“菜鸟”,成长为软件开发的高手,或者称之为“高级蓝领”,必须通过长期的历练,没有捷径。但好的教学案例和人才培养模式,对促进软件人才的成长和开发能力的提升有很重要的作用[1]。
1软件开发人员能力要求
由于软件开发是一项技术综合性很强的工作,因此,企业对软件开发人员能力的要求也是综合性的[2]。按照教育部对软件学院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要求和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定位[3],软件学院的学生在软件开发过程中,既要能将用户的需求映射到良好的软件体系结构,在进行应用软件总体设计时有大思路和大局观,也要能运用现代软件设计方法和编程技术在进行详细设计时关注细节,实现高质量的软件;在考虑软件实际应用时,既要支持国际化及本地化的应用要求,也要支持软件及运行平台升级、操作系统迁
移的应用要求;在技术应用能力上,既要对使用的编程语言和开发环境有很好的把握,也要能综合运用前期所学的操作系统技术、数据库技术、网络编程技术、图形图像处理技术、人机交互技术等专门技术;在软件工程素质上,既要具有软件工程技术和管理方面的知识,还要具备良好的团队合作、交流和文字与口头表达能力。上述这些就是现代IT企业对软件开发人员的能力要求。
2案例实践教学对软件人才培养的意义
案例实践教学对软件人才培养具有以下优势:
1) 学生通过案例学习不仅对理解和掌握计算机软件的抽象概念及原理十分有用,而且对学习先进的软件编程方法、使用先进的软件开发技术、提高自身的软件开发能力大有益处。
2) 学生通过对案例代码的阅读分析,可以使一些一知半解的概念突然变得清晰易懂,使一些久思不解的问题变得豁然开朗。
3) 通过案例学习,学生能够零距离接触到软件高手,深深为他们巧妙的方法、过硬的技术、认真细致的精神、追求完美的态度所折服。
3实践教学案例的设计
案例设计的内容、质量以及案例教学的水平是案例实践教学的基础,是案例学习成功与否的关键。
作者简介:蔡建平,男,教授,研究方向为软件工程、嵌入式软件测试和数字媒体技术。
3.1案例设计要求
设计支持软件开发能力,特别是综合开发能力培养的实践教学案例是许多高校计算机软件类专业教学面临的问题。
首先,这样的案例对于高年级的学生要涉及到他们前期所学的计算机软件开发各个方面的知识和技术,如程序设计、面向对象编程、数据结构与算法、操作系统、数据库、网络通信、图形图像处理、人机交互、软件体系结构,等等;另外,要帮助这些学生在通过案例学习后,建立起软件开发的大思路或大局观,对软件的质量要求(特别是可靠性要求)、维护要求(特别是软件功能扩充及升级要求)有很清晰地了解,并能够反映到软件的设计和实现上。最后,学生学习完案例后,要了解支持软件跨地域、跨平台和跨时间的应用需求,并掌握保证这些需求得以实现的相关技术,如软件的国际化和本地化、软件及平台的升级、平台移植或系统迁移等技术。
在案例设计中最为关键的问题是案例能够在各高校无障碍地推广,不要因为经费、实验环境等问题使案例设计成果没有应用价值。因此,案例设计要求全部使用开源代码或开源技术。事实上,开源软件的使用,不仅有利于通过免费的开源软件大大降低搭建实验环境所需的条件,使学生能够零距离地学习优秀软件,全面提升自身的软件开发能力和软件开发素质,而且学生可以根据专业兴趣或学时安排,有选择地对其中的软件和技术进行更深入的学习和专门的研究,形成自身的技术特长和研究方向。
案例设计中还有一点要特别注意:所选择的案例不要涉及很深的领域专业知识,又是人们感兴趣、经常接触到的东西,这样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希望案例涉及多种计算机软件开发的主流技术,如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技术、客户/服务器技术、多线程技术、网络编程技术、数据库技术、图形学、GUI等众多软件技术;最后,希望所设计的案例是综合性的应用软件,以适合学生综合开发能力的训练。
3.2案例详细设计
基于上述的案例设计要求,以及早期项目的研发经历,我们选择股票软件作为软件综合开发实践教学的案例。首先,股票软件不涉及很深的领域专业知识,又是现代社会人们非常关注、感兴趣、且有可能经常接触或身陷其中的事物,学生容易入门和感兴趣;另一方面,这类软件其工作模式主要是客户/服务器的工作模式,涉及到面向对象编程技术、网络通信技术、数据库技术、图形技术、用户界面技术以及数据结构与算法等众多软件技术,其综合性很强,对学生综合开发能力的训练非常合适;最后,我们所选择的股票软件Stock-0.0.9是一个早期的开源股票软件,它是一个股票软件的雏形,易于学生学习和完善,包括做第二次开发。将该软件作为案例进行实践教学可让学生接触和应用如下开源技术:
1)Linux操作系统及虚拟机技术;
2)GCC程序设计技术(包括编译技术、调试技术及集成开发技术等);
3)MySQL数据库应用技术(基于C/C++应用编程接口API的MySQL数据库开发技术);
4) 基于套接字编程的网络通信技术(支持TCP/IP协议的开源liptcp++库的应用);
5) 基于Gtk+的界面设计技术(应用Glade支持界面的设计及应用框架的生成);
6) 股票软件的结构化程序设计及面向对象编程技术等。
在对Stock-0.0.9进行编译生成可执行目标代码并建立其运行环境的过程中,学生能够接触和了解到程序设计的强类型机制、可靠性编程思想、软件构造方法、C/S工作模式实现手段、开发环境及应用环境升级对策、软件国际化及本地化应用要素、操作系统迁移或移植问题等方面的内容,使学生真正掌握基于复杂图形用户界面的大型应用软件开发的方法和技术,理解现代软件开发方法学和现代程序设计思想,增强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工程实践能力。
4案例教学实践及成果
4.1实践情况
软件学院针对教育部对软件学院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高要求和软件工程硕士复合型工程人才培养的定位,以及学院学生(特别是非在职的工程硕士研究生)综合性实践能力太弱等实际情况,经充分论证,确定了提升学生软件综合开发能力的培养目标,分别于2006年下半年在学院为本科生开设了“界面设计”课程,为软件工程硕士开设了“高级软件编程技术”课程。这两门选用同样案例,讲授了10多次,受益学生达800多人。在这期间,课程的教学案例和实践资源也不断得到补充和完善。
4.2实践成果――教材建设
学院考虑到案例实践教学的效果以及教学案例和实践资源的成熟与完整,决定将案例和课程资源进行总结与提升,出版与之配套的实践教材,推广相关的实践教学经验,让国内高等学校计算机和软件相关专业的实践教学从中受益。学校对此工作提供了经费支持,同时在清华大学出版社的支持下,完成了《软件综合开发案例教程――Linux、GCC、MySQL、Socket、Gtk+与开源软件》的编写工作,该教材已于2011年2月出版发行。
1) 教材的主要内容。
除了有大量篇幅讲述计算机应用的主要开源技术外(如Linux操作系统、GCC编程语言、网络Socket编程通信、MySQL数据库管理、Gtk+界面设计),特别通过实际案例――Stock股票软件将这些技术融会贯通在一起,并站在更高的角度上对软件体系结构、应用软件开发模式、软件的国际化与本地化,软件开发和应用环境升级方法以及平台移植技术等充分地介绍和实例说明,以此达到授人以渔的目的。可以说这是一本集各种主要的计算机开源技术应用于一体的软件综合开发实践教材。
2) 教材的特色。
① 能够满足计算机、软件工程及相近专业高年级学生在前期学习了程序设计、操作系统、数据库、计算机网络等计算机专业基础课程后,急需通过一个案例或一个项目来应用这些专业基础知识和技术进行综合性实验或实践,提高自身计算机技术综合应用能力的需求。
② 除了对主流的计算机开源技术做了详细地介绍和举例分析外,还特别地突出了计算机开源技术在实际股票软件项目中的应用,很好地支持着案例驱动式的实践教学。
③ 教材所涉及到的实验教学资源相当丰富,覆盖面相当广,且全是开源软件或开源工具,保证了国内许多院校在办学条件不足,实验教学经费有限,无法全方位引进商用软件工具的情况下,仍然能够开设出软件综合性开发的实践课程。
总之,该教材作为案例实践教材,自始至终强调和灌输现代软件开发方法学和现代程序设计思想,强调软件综合开发能力的培养。该教材所涵盖的大量技术内容、实操案例及问题解决方案,如果学生能够完全掌握并能实际地用于软件项目的开发,从软件开发能力上说已达到一个高级蓝领的要求了。
5案例实践教学的实施方案
北京工业大学软件学院在学生软件综合开发能力培养上分别针对软件工程本科专业的学生和软件工程专业学位的学生开设了选择同样案例和教材的不同课程――“界面设计”和“高级软件编程技术”。下面我们主要以本科生为例,介绍在“界面设计”课程中案例实践教学的实施方案或课程大纲。
5.1课程设计目的
学院在四年制软件工程专业本科生的教学计划中,为大三的学生在第二学期安排了“界面设计”的课程,60学时,2学分,共15个实验单元(每个单元4学时)。
“界面设计”课程是按照教育部对国家示范性软件学院培养工程化软件实用人才的要求,以界面设计为立足点,对前期所学的主要计算机技术(如软件开发、程序设计、网络编程、数据库应用等)进行综合训练。
要求学生在掌握界面设计的原则、方法和常用技术,掌握当前主流的开源界面开发工具Gtk+和开源界面设计工具Glade进行界面设计及实现等技能的基础上,通过具体的案例――股票行情分析软件,将计算机软件开发所涉及到的相关知识综合在一起,开展实践活动。
通过该实践课程,除了使学生掌握界面设计的全部流程和技术,培养学生界面的设计能力外,可使学生接触和学习基于复杂图形用户界面的大型软件开发的方法和技术,了解Linux操作系统、编程语言、程序设计、编译应用、图形界面、数据库、网络通信、软件体系结构、应用软件开发模式以及平台移植等技术在实际软件开发或应用项目中的具体应用,达到增强他们工程实践能力的目的。
5.2课时安排
该课程设计以《软件综合开发案例教程》为实践教材,其实践教学方案主要是按照15个实验单元并依据教材内容和知识单元组织进行制定的。
第1单元:对课程设计提要求,对Linux操作系统知识点进行讲解,并安排学生进行Linux操作系统的实际应用,学会Linux虚拟机的安装、配置和使用。
第2单元:对应用GCC进行软件开发知识点进行讲解,安排学生进行GCC开发应用实践,学会编写工程文件、用GCC编译C/C++程序、调试程序、建立集成开发环境。
第3单元:对网络通信及Socket编程知识点进行讲解,安排学生进行网络通信的Socket编程实践,学会在libtcp++环境下建立客户/服务器的工作模式。
第4单元:对MySQL数据库应用知识点进行讲解,安排学生进行MySQL应用的相关实践,学会用MySQL C API进行数据库应用的简单开发。
第5单元:对Gtk+用于界面设计的知识点进行讲解,安排学生进行Gtk+的界面设计实践,学会用Gtk+和Glade进行简单界面的开发。
第6单元:介绍股票交易的相关知识、股票软件一般包含的内容和所涉及到的技术,安排学生学习和使用国内主流的股票软件,学会股票软件的使用方法和使用流程。
第7单元:对开源股票软件Stock进行分析讲解,并带领学生将Stock源码编译成可执行的二进制码,要求学生学会处理编译和连接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特别是强类型问题。
第8单元:对应用软件国际化和本地化相关知识和技术进行讲解,对Stock软件的Gtk+1.2界面实现方法进行分析,并带领学生解决Stock软件中文显示问题,要求学生掌握在Gtk+的界面控件上和绘图区中正确地显示中文、英文及数字方法。
第9单元:对Stock软件的数据库应用编程、网络通信编程等实现方法进行分析,带领学生解决股票数据库的建立、股票数据的导入等问题,要求学生掌握Stock软件中用MySQL C API进行股票数据库应用、用Socket进行网络通信的开发技术。
第10单元:对Gtk+2.0特点进行讲解,带领学生解决Stock软件从Gtk+1.2到Gtk+2.0升级中遇到的各种问题,要求学生掌握确保软件能够升级的软件设计思想和问题解决方法。
第11单元:对在Windows上进行Gtk+应用程序设计的方法进行讲解,带领学生将Stock软件从Linux上移植到Cygwin和MS VC上,并解决移植过程中的问题,要求学生掌握一般软件移植的基本要点和基本方法。
第12单元―第13单元:学生按分工要求开展独立实践活动,并撰写实践报告。
第14单元―第15单元:学生按分工要求进行PPT的实践汇报和实践成果的演示。
5.3课程设计组织
课程设计以课题组形式开展,6人一组,每组必须完成6篇报告(Linux虚拟机使用总结报告、Linux下GCC编程总结报告、MySQL数据库应用总结报告、基于TCP/IP的Socket编程总结报告、用Gtk+设计图形用户界面总结报告以及股票分析软件实现技术总结报告),指定课题组长(完成报告6),课题组其他成员分别完成报告1~5,每人1个,不能重复。
课程设计以实践为主,完成教材中所布置的实验习题。作业以电子方式交付。
5.4课程设计考核
对每位学生,课程设计考核包括四部分:
1) 电子版课程设计报告(40分),对于报告其撰写要求如下:
① 每个报告不少于1万字(不能以图表代文,论述为主);
② 报告的基础是每章的实验习题;
③ 报告可分4~5章(第一章概述,最后一章总结,其他章节自行组织);
④ 报告以教材为样式进行排版;
⑤ 报告不要出现网上拷贝的痕迹,网上摘录的要进行相应处理,严禁聊天用语、博客用语以及混乱的控制符和全角符号;
⑥ 图表要清晰,重要的图表要亲自画或截,不要拷贝。
2) 每位同学要准备总结报告的PPT汇报(10分钟的汇报),汇报成绩20分。
3) 每位同学要进行所选报告的成果演示,演示成绩20分。
4) 考勤成绩20分。考勤10次,每次2分,考勤缺席5次的无成绩。
5.5基于案例的“界面设计”实践教学效果
“界面设计”课程自2006年开设以来,学生普遍反映良好,口碑颇佳,软件开发的综合实践能力得到了明显的提升。
最近,我们对学生学习该课程的体会和感想进行了调查,学生普遍认为案例内容和实验方案丰富、实用和生动,大大地开拓了他们的眼界。通过基于复杂图形用户界面的大型应用软件开发方法和技术的学习和实践,对现代软件开发方法学和现代程序设计思想有了更进一步地理解,增强了软件综合开发和解决复杂问题的工程实践能力。特别是对软件开发有了大局观,对软件开发中软件设计和高质量代码编写的重要性有了新认识,对优秀开源软件和开源技术有了极大的兴趣。下面是部分学生在课程设计实验报告中对“界面设计”的案例教学谈到的心得体会:
1) 通过这门课的学习,我基本掌握了Linux虚拟机的使用,以及Linux下的GCC编程,应用软件图形用户界面GUI的界面设计,网络数据库应用技术和网络通信技术,并能进行具有图形用户界面程序的开发,提高了应用C/S模式、管理数据库数据等实际应用能力。由于平常主要都是理论课程,实践机会比较少,大家组队进行开发就更少了。通过此次实践,我体验到了团队开发的重要性,学会了如何合作开发,并大大提高了我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以后工作学习增加了丰富的经验。
2) 以前学习Linux时仅把它当作一种单纯的操作系统,没有在上面做开发,导致对Linux了解不多。经过半个学期基于Linux的股票案例学习后,我收获颇多。我主动收集和阅读了大量资料,并锻炼了实际动手能力。我学到了如何在Linux环境下搭建开发环境、进行编程和开发,并对MySQL,GCC,Gtk+等开源软件在Linux下的应用有了初步的认识,加深了对Linux下编程整体流程和工作细节的理解,知道了Linux下调试程序的方法,真正了解了程序在Linux下从编译到运行以及排错的全过程。
3) 这次课程设计我们的收获非常多的,首先大家对于一款良好的软件应该具有什么样的功能和性能有了比较清楚的认识,这对于我们以后在软件开发乃至今后的工作都是有益处的。其次,这次复杂的课程设计锻炼了我们各方面的能力,包括团队合作、资料查找、学习、融会贯通以及查错能力,等等。可以说对我们的综合能力是一次极大的考验。在整个工程的过程里,大家接触了很多以前没有触及过的知识并对其有了较为深切的理解。最后,本次课程设计沟通了我们几位同学之间的感情,在辛苦工作的同时,也留下了难忘的回忆。
4) 我觉得这门课对我很有帮助,让我学会了一个我以前不会也没接触过的有用的软件,学会了如何使用Gtk+来进行图形界面的设计。通过这一学期的学习,课上听老师对一些知识的讲解,对Linux更加熟识了,对如何在Linux下安装各种有用的软件更加清楚。在课后我们组成小组,分工明确,每个人认真地负责自己的那部分的工作,查资料,学相关的知识,然后再给小组的每个组员讲,使组内的成员对大家的工作都很熟识,这样合作起来就更加的融洽,而且也可以互相讨论和帮助。在这门课上学到了很多知识,也锻炼了动手能力,最后作报告培养了大家的语言表达能力。总之,我觉得这门课很有意义。
5)Stock股票软件的成功运行让我们对自己的能力充满了信心。从最开始我们兴致勃勃地组成一个小组,憧憬着成功的那一天开始,一路磕绊,直到今天我们看到一个完整的软件,这里的每一个细小的环节都有着我们为之付出的艰辛努力。这与我们小组成员的团结努力是密不可分的,尤其是负责编译、调试和排错的组员。课程设计中遇到的问题,不但没有将我们击垮,而且在问题解决过程中,使得我们对许多知识又有了新的理解。感谢学院给我们提供了这样一门自己动手的课程,它对提高我们的编程能力非常有帮助。
6) 这次课程设计使我建立起一种坚持到底不放弃的精神。之前的我总是缺乏恒心,一旦进展不顺即想放弃。这次强迫我接触很多不会的新东西,而且时间上有限制,令我不得不一次次与失败和不顺打交道。在翻越这一道道“沟壑”的过程中,我觉得自己的毛躁在逐渐退去,变得越来越稳健。我想精神上的成长可能比知识的增多对我来说意义更大。
6结语
我校专家对这种模式的案例实践教学给予了充分肯定,指出计算机学院或软件学院学生的软件开发综合能力培养一直是高等院校软件人才培养的一个“短板”,一直缺少好的实践教学方案、好的实践教学案例和好的实践教学教材。因此,软件开发综合能力培养的案例教学在传统实践教学的基础上做了很有意义的探索和实践,其成果显著、资源完整,具有很好的推广和普及基础。学校为了强化该项成果在软件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能力培养上的转化和推广,将研究生的“高级软件编程技术”课程列为学校重点建设的精品课程。因此,我们相信,随着精品课程建设的深入开展,软件开发综合能力培养的案例教学基础将进一步夯实,其成果将会进一步凝练、宣传和推广。
参考文献:
[1] 蔡建平. 软件综合开发案例教程[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序
[2] 陈红霞,毛京一,滕月鹏. 计算机蓝领到软件蓝领:高职软件开发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 计算机教育,2010(1):135-137.
[3]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示范性软件学院建设工作的通知[S]. 教高厅(2007)4号.
The Comprehensive Ability Training for Software Developments Based on Case Teaching
CAI Jianp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