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08 15:40:43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毕业生思想总结,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一、德育答辩的实施过程
德育答辩是指应届本科毕业生将自己在大学学习生活中接受政治、思想、品德、法纪、心理等教育的效果,按照规定的格式,以总结报告的文体进行全面系统的总结,形成个人德育状况论文,并以班级为单位,通过答辩会的形式,向班级的同学、答辩委员会成员宣读,同时接受提问,回答问题,由同学和答辩委员会就其德育表现作出评价。
(一)精心组织、严格要求,确保德育答辩教育效果
为了上好德育答辩这堂“课”,理工学院结合本院实际情况,制定了德育答辩实施方案,成立了由院领导、学工部(团委)负责同志、学部书记、辅导员、“两课”教师为成员的毕业生德育答辩委员会。按照学院的总体部署,德育答辩分为撰写论文、审核评阅、现场答辩三个阶段。
撰写论文阶段。学院要求每个毕业生认真回顾自己四年的学习、生活,对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进行全面总结,寻找并弥补不足,调整发展方向,达到树立正确价值观的目的。
2010届2196名毕业生全部撰写了德育论文。
论文评阅阶段。学院专门安排了德育答辩论文导师,对毕业生德育论文进行指导、审核、评阅,并写出评阅意见。大部分学生结合自身实际,从思想认识、道德品质、人际关系、未来发展等方面做了认真总结,写出了有质量的论文。
现场答辩阶段。在德育答辩会上既有毕业生们的真情告白,也有献给学校建设发展的合理建议。学院毕业生德育答辩委员会成员分组深入各学部,听取学生陈述,进行现场提问,根据德育答辩评分标准评定现场答辩成绩。
(二)根据学生在校思想政治表现,评定德育答辩教育成绩
学生德育答辩的成绩由现实表现、书面总结、现场答辩、毕业离校期间表现四部分成绩组成。其中,现实表现的成绩占50%(辅导员打分)、德育论文的成绩占20%(指导教师打分)、现场答辩的成绩占30%(答辩评委打分)。
德育答辩的成绩分为四个等级:优(90分以上)、良(75分以上)、合格(60分以上)和待考察(60分以下)。对于成绩评定为待考察的学生,指导教师给予相应的指导和帮助,进行二次答辩;二次答辩不及格的,按结业处理。
2010届有2196名毕业生,其中有248名毕业生因工作需要(顶岗实习)不能回校答辩(但均提交了德育论文),在校答辩1948人,占毕业生总数的89%;有81名学生第一次答辩成绩不合格,进行了二次答辩。
(三)发动低年级学生参与,延伸德育答辩教育效果现场答辩阶段,学院鼓励低年级学生旁听。对于毕业生本人来说,这是对自己大学四年的总结和人生的升华,而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这是最好的心灵鸡汤,为他们的大学之路指明了方向。答辩结束之后,德育答辩委员会评选出优秀德育论文,将其集结成册,提供给在校学生阅读,进一步扩大德育答辩的影响力。同时,学院围绕德育答辩成果开展新生入学教育,使毕业教育和入学教育首尾相连,把优秀毕业生在德育答辩中总结出来的经验和感悟传递给新生,进一步促进了学院优良学风、校风在高低年级间的传承。
二、德育答辩的实际成效
实践证明,德育答辩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加强德育工作的有效方式,是对大学德育实施效果的全面检验,是对毕业生在高校学习阶段的最后一个综合性、总结性的考核评价环节,是对学生在校期间思想状况的全面考核,是大学毕业生德育状况评价体系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
(一)德育答辩成为加强毕业生离校教育工作的有力方式
相对于专业答辩,德育答辩形式更加灵活,更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因此更具吸引力。这种新颖的毕业教育方式在毕业生中引起了强烈反响。一位毕业生的感触颇具代表性:“在离校前夕,能有这么一个机会与教育、帮助、关心我们四年的老师进行一次坦诚的沟通,实在是很难得。老师们不仅帮我分析了优缺点,还给了不少中肯的建议,对我走向社会大有益处。”
通过德育答辩,学校全面考核了学生在校期间的思想政治表现,进一步掌握了学生的成长轨迹,全面检验了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施效果,进一步提高了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学校德育答辩工作还吸引了其他专业课教师和“两课”教师,德育答辩的过程成为师生真情话别共叙情谊的过程,进一步密切了师生关系、同学关系,增强了教育的感染力和亲和力,及时疏导了离校前学生中存在的各种不良情绪,2010届毕业生成为历年来毕业离校期间表现最好的一届毕业生。
(二)德育答辩成为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途径
为学生提供一个量身定做的教育环境是德育答辩工作的出发点之一。按照教育规律,大学教育是通过教育者和被教育者的相互作用,最终以学生自我教育来实现的。而毕业生德育答辩活动的形式特点是,它从毕业生的思想和行为特点出发,充分反映学生在教育中的主体作用,强调学生的参与和体验。答辩会的时机、内容及形式为毕业生的思想教育提供了一个个性互动的教育环境。学生有机会自我总结、交流、答辩、阐述,使学生在浓郁的人文氛围中自觉地投入。经过学生入脑、入心的理智思考获得的心灵体验、思想升华的效果是任何灌输式、说教式的教育方式所无法比拟的。
同时,学校注重将德育答辩理念加以推广,发动低年级学生现场旁听毕业生德育答辩,以德育答辩成果开展新生入学教育,使德育答辩成为贯穿所有年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纽带,成为学校德育教学和学生德育实践的载体,成为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真正有效途径。
(二)德育答辩成为构建大学生德育工作体系的重要载体
如果说专业答辩是学生完成学业的检验,那么德育答辩就是对学生思想品德的综合考核,是学习期间思想状况的展示和总结。通过德育答辩,学校增加了一道“出口”检验关,改变了以往学生重专业、轻德育的思想。与专业答辩相比,德育答辩更多的是一种思想与实践的总结和展示。通过这种“出关”,更增强了大学生理性思考的能力,更增添了大学生毕业走向社会的信心。
按照河北科技大学理工学院的安排,在2010年毕业生德育答辩的基础上,已组织新生结合入校以来的所感所想,在辅导员和个人成长导师的指导下,撰写德育论文开题报告,认真规划自己的大学生活,为自己4年的大学生活打下基础,也为学习4年后的德育论文答辩积累资料。从入学教育时的“德育论文开题”到毕业教育时的“德育论文答辩”,毕业教育和入学教育首尾相连,同时辅以二、三年级德育论文的阶段答辩,一个完整的本科生德育工作体系正在该校逐步形成。
事实表明,河北科技大学理工学院以德育答辩为载体,以学校德育理论教学和学生德育实践活动为核心,以学校教师评价和学生自我评价为支撑的模式,成为评价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重要平台,“下得去、上手快、用得上、留得住”,成为学院毕业生的普遍特点。学院2010年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达到94%,受到社会、同行和教育主管部门的广泛肯定。
三、德育答辩的实践启示
科学合理的德育评价对于高校优化育人过程、提高育人效果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然而,目前不少高校的德育评价缺少人性化、动态化和多元化,影响了评价结论的客观性、全面性、合理性和公正性,进而影响了德育的实效性,高校德育评价体系亟待改革。河北科技大学德育答辩工作的实践表明,德育答辩正是实现高校德育评价体系改革的重要平台。
(一)德育答辩能够实现德育评价的人性化
重视人的差异性,突出人的主体性,这是人性化评价理念的基本要求。德育答辩认可了个体的差异性,注重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德育论文的开题报告、中期答辩、毕业答辩组成一个完整的道德评价过程。这个过程立足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通过评价前、评价中、评价后的全过程跟踪管理,激起学生的主体参与积极性,提高他们自我检查、自我分析、自我教育的能力,促使学生由对德育的外在要求转化为内在的动力,促使评价活动成为学生自我教育、自我调节的有效载体,最大限度地发挥德育评价的导向功能、调节功能、启动功能和激励功能,实现德育评价育人育才的真正意义。
(二)德育答辩能够实现德育评价的动态化
长期以来,高校德育评价注重静态取向,重视的是评价的判断和鉴定功能,并进一步异化为片面强调评价的甄别与选拔作用,以终结性评价结论来区分学生道德素质的高低,而忽视了大学生的心理与生理还处于成长的动态过程中。因此,教育者必须以发展的目光、前进的观念来看待每位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与行为表现,对学生的评价不能只看最终结果,而应关注其成长过程中取得的每一点成绩,指引他们看到自己发展过程中的成功方向。通过对学生阶段的、单元的和局部的道德发展水平评价,不仅能够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全面发展,也能对德育工作进行不断调整,改进德育体系及其手段方法,甚至重新构建。这样,在学生自我发展和学校德育评价的互动中,学生不断取得进步,德育工作目标也能够最终实现。
近年来,大学生就业形势较为严峻。作为学院团委书记,带领学院团委在毕业生群体当中开展就业观和择业观教育,帮助毕业生牢固树立“先就业、后择业”的观念。配合学院通过开展“就业指导课”、“就业指导专题讲座”、“就业指导咨询”等多种形式的活动,积极引导毕业生既要克服好高骛远、不切实际的思想,又要克服灰心丧气、萎靡不振等消极的思想,鼓励毕业生以积极健康的心态面对就业,面对现实,主动出击。
2、以“校园文化”和“市场需求”为桥梁,打造毕业生理想就业梦想
面对日益严峻的就业压力,为了给广大学生开辟一条高质量的就业渠道,构架起通向市场英才的桥梁,实现“让每一个毕业生都能找到自己喜欢的工作”。学院坚持以市场人才标准为指向,学生兴趣为出发点,提高学生学知识、长才干、善交际、明道理的行为水平,并以此为中心开展社会调查及校园文化建设活动。学院团委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原则,把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作为的根本任务。一是帮助学生树立自我负责的意识和崇高的职业理想,强化就业危机感;二是帮助学生了解自我、了解社会、立足现实、放眼未来;三是帮助学生适应大学阶段的学习和生活,安排好大学阶段的宝贵时间,为将来成功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学院团委组织开展了系列以“就业理想”为主题的主题班会和校园文化活动。并把“市场英才”引进校园,使同学们在校园中就可以及时地了解和掌握社会就业动态和市场需求信息。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4244(2013)11-112-1
每年六月,是高校毕业生离开大学校园、走向工作岗位的时节,伴随着离别的伤感,不少毕业生选择在这个凤凰花开的季节演绎 “最后的疯狂”:“散伙饭”、“毕业喊”、“毕业砸”,甚至上演“毕业照”、“ 爬树跳湖毕业照”、“火灾毕业照”等不当之举,引起社会的强烈关注和思考。
一、毕业生离校不文明现象成因分析
(一)社会因素
1.社会不良现象的影响。我国正处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期,人们的价值观、道德、伦理观以及思想意识不可避免地发生改变。社会的浮躁导致人们的价值准则和行为规范处于重新选择、重新定位的状态,从而引发一些不文明现象。大学生人格趋于成熟而未完全成熟,缺乏对社会生活的正确认识和甄别能力,一些不文明现象可能被他们所接受,经由学习、模仿内化为他们的行为机制的一部分。
2.严峻的就业竞争的影响。随着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战略的实施,连年大幅递增的毕业生人数,代表了因高校师资力量不足导致人才培养质量的必然下降,同时也更加剧了他们未来就业竞争的激烈程度。如今的岗位提供者对求职者的要求不仅仅看重学历,而是更加注重求职者的自身素质、能力及相关经历。面对激烈的就业竞争,许多大学毕业生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对未来前途的担忧引发心理失衡。再加上不完善的就业机制,就业环节中存在着社会不正之风,就业过程中非规范的社会行为与毕业生的理想模式发生冲突,更促使毕业生的不满情绪一触即发,在毕业离校前易演化为非理智的破坏。
(二)学校因素
学校的教学管理服务体系不完善。学校硬件及软件条件的缺失,学生在校期间总会有不满情绪。部分学校的教育管理观念陈旧,“偏重罚而忽视说服引导,无形中加剧了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校之间的对立情绪。作为自发的反抗,破坏纪律、暴力攻击等行为成为部分学生发泄不满情绪的手段,从而诱发了毕业离校前的迁怒性破坏行为的产生。”
(三)个体因素
今天的大学毕业生生活在物资丰富的年代,生活中备受宠爱,自律意识和承受挫折的能力较低。由于个体的社会阅历和人生经验存在欠缺,遇到挫折在所难免。毕业生离校前,大学生活中遇到的挫折所产生的心理压力夹杂着离校期间的复杂情绪,促使部分毕业生借助非理性的行为进行宣泄,酗酒、“毕业喊”、“毕业砸”成为了他们的选择。
二、毕业生文明离校工作策略
做好毕业生文明离校工作,笔者认为应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目的,加强毕业生思想教育和就业指导工作,营造健康向上的毕业生文明离校环境,从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毕业文化观。
(一)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是开展一切工作的生命线。成功的教育方法绝非是单纯的强制管理,而是靠预防和正确的疏导。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将文明教育、感恩教育、人格教育、诚信教育等贯穿在平时的班会及活动中,做到 “春风化雨”。针对离校前这一特殊时期,要分析毕业生的思想动态,引导学生无须作青春最后的告白,大好的青春年华即将在毕业后的拼搏和奋斗中开始,将压力转化成动力,勇敢迎接挑战,才是最有意义的个性表达。
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加强毕业生心理健康教育。高校应对毕业前学生可能出现的心理、思想问题进行科学的引导,可开设毕业生求职心理辅导讲座,举办求职经验交流会等。针对在毕业生在择业过程中形成的挫折、自卑、烦躁、焦虑等不良情绪,通过面对面交流、在线交流等形式进行及时、有效的疏导,指导他们进行正确的心理调试,化解心理压力。
(二)以“就业为导向” 坚持做好职业指导工作
将职业指导工作当做是一项长期的、系统的工作,贯穿于长期的教育工作中。构建适合社会发展和大学生发展需要的就业指导理论体系。针对毕业前夕学生的思想特点和关注的热点及时做好就业指导工作。
(三)以营造和谐文化氛围为己任开展系列有效活动
毕业生精力旺盛,无所事事的生活状态极易为堕落生活提供温床,此时应在毕业生中开展以“情系母校,快乐启航”为主题的系列活动,使毕业生进一步感受母校的温暖,引领他们明确奋斗目标,加快角色转变,以饱满的精神面貌和积极的人生态度顺利步入社会。
如召开“总结过去、展望末来”主题教育活动,引导毕业生及时全面总结过去,思考未来。向全校毕业生发出“文明离校倡议书”,使他们自觉约束自己的行为。组织毕业典礼、毕业生文艺汇演等丰富多彩的欢送活动,让毕业生充分的感受到毕业光荣与喜悦,强化学生的母校情结。组织毕业生看望慰问教师,感谢老师的教诲,与老师话别,共忆师生情,给毕业生提供抒感的渠道。
“毕业生文明离校”不能静态的对待,要倡导理性而有内涵的毕业文化成为校园传统文化,关键还在于学校四年来对学生潜移默化的教育,学生从内心感受到学校的关怀与支持,必然对母校产生感情,文明离校问题就顺其自然地成为一种美好感情的外在表达。
参考文献:
从大学生的角度来看,目前有很多的大学生价值取向和社会实际需求之间存在的不对称现象,使其找工作的道路越走越窄。他们在找工作时,往往把外资公司、全球500强企业当作首选,却根本就不愿意去中小企业、尤其是中小民营企业就业。总的来说,现在大学毕业生就业难最关键的因素还在于他们的就业观念。就业难,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毕业生就业期望值偏高,自身定位不准,理想与现实脱节。所以毕业生就业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要求毕业生适应社会的发展,转变陈旧的就业观念,逐步树立创新择业的意识。
1.转变依赖学校、家庭的观念
随着人才市场的建立和毕业生就业制度的改革,毕业生就业主要是毕业生和用人单位之间进行双向选择。这就决定,毕业生就业必须转变依赖学校、依赖家庭的观念,要依靠自身的实力,要对自己准确定位,大胆推销自己。
2.转变一次就业定终身的观念
随着人事体制改革的深入进行,各种社会保障体制的建立和健全,人才合理有序流动将是一种普遍现象和必然趋势。这就要求我们每个毕业生转变一次就业定终身的观念,在工作中不断提高自己、不断的学习发展,要有随时准备重新择业上岗的思想准备。
3.转变狭隘的专业对口的观念
长期以来,我们的教育观念是认为大学的专业分得越细越好,专业之间有一种难以逾越的鸿沟。事实上,大学教育只是一种基础教育的延伸,毕业生所掌握的只是专业所涉及的最基本的内容。因此大学生还应不断扩充自己的知识面,注重培养自己的综合素质和能力。要主动适应市场经济社会的发展,不断拓宽自己的择业领域。
4.转变择业盲目攀高的观念
很多学生不顾自己的实际情况,择业过程中盲目攀高,追求三高六点式的职业(三高即起点高、薪水高、职位高,六点即名声好一点、牌子响一点、效益高一点、工作轻一点、离家近一点、管理松一点),缺乏到生产一线、基层去锻炼和艰苦创业的思想准备,就业愿望脱离自身条件、就业实际和国家需要。为此,毕业生要处理好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不要一味盲目追逐热点,应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选择最能适应自己的职业,从最基本的一步一步做起。
二、帮助毕业生做份职业生涯规划
为自己设计职业规划的过程,实际上是用有条理的头脑为自己要达到的目标规定一个时间计划表,即为自己的人生设置里程碑。职业生涯规划对大学生的人生发展很有帮助,一份好多职业生涯计划书的作用更是如此。
职业生涯规划一旦设定,它将时时提醒大学生已经取得了哪些成绩以及你的进展如何。一个没有计划的人生就像一场没有球门的足球赛:对球员和观众都兴味索然。 职业生涯规划大体有以下几个步骤和要点。
第一步:分析自己的需求
第二步:优势/劣势/机遇/挑战分析
第三步:长期和短期的目标
第四步:阻碍
第五步:提升计划
第六步:寻求帮助
第七步: 分析自己的角色
对自己的目前和未来都有了较为明确的定位和深刻认识,同时也激发了奋斗精神和开拓进取的动力。通过职业生涯规划,很多同学能够迅速、清晰的找到自己的劣势所在,并化了大的力气去改进这些方面,在走入职场的过程中给自己提供了宝贵的益助。
三、督促毕业生妥善准备求职前必备资料
在择业竞争中,决定胜败的因素很多,其中求职前充分的资料准备是非常重要的一步。求职资料是毕业生综合实力、综合素质最具说服力的证明。
求职前要准备的求职资料大体包括:
1.个人简历
这种简历设计各不相同,从要求上讲,以简单明了为好。主要内容应有:本人自然情况,包括姓名、性别、出生年月、民族、政治面貌、籍贯、毕业学校、系别、主修专业、辅修专业、学历、学位、外语水平、计算机水平、毕业时间、身体状况、特长等;主要经历(从高中写起);从事的社会工作、组织的活动、担任的职务;社会实践和生产实习;受奖励情况及取得的成绩等。表格上方要贴上一张一寸近照。
2.学校推荐表或推荐信及其他资料
这些资料主要有学校推荐表、就业协议书、学习成绩单、各种证书等。
另外还有参加社会实践、毕业实习的鉴定材料,有关科研成果证明及在报刊发表的文章,推荐、引荐信等等。
四、强调对毕业生在试用期间的具体要求
毕业生初就业最缺乏工作经验、为人处事的方式方法。针对这个问题,我们在强调事业心、敬业精神、团队精神的同时,对处于试用期(实习期)的毕业生提出了具体、可行的要求。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在工作中不断总结、不断进步,一步一个台阶,切忌浮躁和不思进取。
具体做法是要求同学们在工作经历了一个阶段后要有工作总结,按照回顾、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总体思路去展开。通过工作总结提高认识,量化成绩,分析缺点和不足,找出以后的工作思路和工作重点,并尽可能为单位的运转以及发展从新人的角度提出合理化建议。
1、对党的领导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等方面的理解和认识,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及政治表现;
2、遵守国家、学校的各种法规和制度的表现;
3、参加集体活动,团结同学,主动为大家服务方面的情况;
4、参加社会实践及学校组织的各种有益活动的情况;
5、参加政治理论、形势政策等思想道德修养类课程的学习情况。
(二)专业素质方面:
1、学习态度和学习自觉性方面的表现;
2、学习成绩和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
3、科学研究活动成果及创新能力方面的表现。
(三)身心素质方面:
1、参加校、院、系和班级组织的各项体育活动情况;
2、体育课成绩及体育特长、体育达标情况;
3、身体健康状况;
4、心理健康水平状况。
(四)专业能力方面:
1、根据社会的需要,对自己的能力做一个较全面的基本估计;
2、自己的专长和特点。
(五) 存在的主要缺点和今后的努力方向。
二、具体要求:
中图分类号:G525.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0)14-0152-01
毕业是大学教育的一个终点,但它又承载着一个新的起点。在这遥遥可数的在校时光里,引导学生以实际行动回报母校,保证做到安全、文明离校,保持一贯的优良作风。毕业生文明离校是对毕业生思想品德修养的一次考核,更是衡量学生管理工作的一项重要指标。为了进一步加强对毕业生的教育和管理,营造健康向上的毕业生文明离校环境,为母校留下一笔珍贵的精神文明财富,同时也学弟学妹们树立一个合格的毕业生形象。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就业观、人生观、价值观,给全体毕业生创造一个健康、文明、和谐、有序的毕业氛围,结合我院毕业生工作实际情况,做好高职院校毕业生文明离校工作,我认为主要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加强对毕业生文明离校思想政治教育,着重治“本”
思想政治教育是开展各项工作的生命线。高职院校毕业生文明离校工作也离不开这根生命线,只有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贯通于毕业生文明离校工作,才能真正使“文明”深入毕业生内心,才能解决毕业生文明离校“本”的问题。
(一)强化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建设,成立专门毕业生文明离校思想政治工作部门,院系成立相应工作小组,对工作进行统一部署,加强对毕业生文明离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领导。
(二)充分发挥课堂教学影响作用,高职院校可以尝试分阶段开设毕业生文明离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
(三)探索毕业生文明离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途径,尤其要加强网络、校报等媒介的宣传力度,营造良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氛围。
毕业生文明离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应该本着贴近毕业生实际、贴近毕业生生活,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
二、加强制度建设,用健全合理的制度去规范和管理毕业生文明离校工作
制度是工作规范化的保证,科学合理的制度可以保证毕业生文明离校工作“有理、有利、有节”的开展。
制度的制订和出台不是靠“拍桌子、敲脑袋”所能解决的,制度来自于大众,最终要回归于大众。这就需要需要深入毕业生群体当中去,开展调查研究,通过调查问卷、座谈、走访等形式,了解毕业生群体思想状况,掌握第一手资料,只有以此为基础,才能制订出科学的、合理的、人性化的制度。科学的制度必须是健全的制度,这需要我们在实际工作中不断摸索,尤其是在对以往毕业生文明离校工作进行总结,找出工作弱点所在,用制度去弥补和纠正错误和缺点。制度的力量必须通过制度的实施才能得以发挥,这就需要制度的实施者能够克服“人治”因素影响以及改变“随机式”的处理问题的方法,切实使毕业生文明离校工作规范化。
三、建立和完善毕业生文明离校监督体制
合理有效的监督是使毕业生离校“文明”的保障和前提条件,监督的目的是预防“反文明”现象的发生,近年来,高校毕业生离校过程中存在的“打、砸”现象,就充分体现了监督的缺乏和不到位。
建立和完善毕业生文明离校监督体制,其中既有学校对毕业生行为规范与否的监督,又有广大学生对学校开展毕业生文明离校工作得力与否的监督,但其中最关键的是要建立和完善毕业生文明离校自我监督机制。
高职院校应该成立由各职能部门及社团联合组成的临时专门监督机构,对毕业生文明离校进行合理有效的监督,各院系成立响应监督小组,确保监督及时到位,及时遏止不文明现象发生的势头。同时,在广大毕业生中,可以以班级或宿舍为单位,成立文明离校自我监督小组,强化毕业生自我监督。
四、加大引导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力度
在影响毕业生择业的诸多因素中,工作单位性质与地域往往是十分重要的。随着当前高职教育改革的深入进展与国家经济发展的区域性战略性调整,按照国家有关引导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文件精神,要加大引导毕业生面向基层地区、基层岗位就业的力度。
1 引言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校的不断扩招,大学毕业生的人数每年以数十万计增加,再加上往年未就业的大学生以及农民工,使得我国每年的就业人数达上千万,根据我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的最新统计数据,2011年,全国大学毕业生达700万,比2010年的670万多了将近30万人,广大毕业生面对如此局面变的无所适从。除此之外,他们还面临着考研、学业、恋爱等亟待需要解决的问题,不少大学毕业生由于不知道如何去解决这些方面的问题而感到非常的苦闷,少数生活目标不明确、思想不开朗的毕业生甚至出现了“意外”,大学毕业生的这一时期称之为“多事之秋”,因此,高校毕业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着千头万绪的窘境,如何做好大学毕业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就成为迫在眉睫的工作。
2 大学毕业生思想政治教育方面存在的问题
2.1 择业前的紧张焦虑
临近毕业,这些“天之骄子”仿佛一夜间从天上落到了地上,突然一下间面临着许多方面的压力,通过笔者的调查,85%的大学毕业生在大四第一学期就进入了择业阶段,因此产生了各种不同程度的焦虑心态:综合素质高、学习成绩好的同学担心能否找到实现自己人生价值的工作:成绩不好的同学担心找不到要自己的单位:女大学生担心受到职场歧视:家庭困难的同学担心求职过程中的各种花费。同时,就业与创业、就业与考研以及就业还是出国深造也成了这些大学毕业生焦虑的源泉。
2.2 择业过程中的负面情绪
调查显示,85%的大学毕业生在毕业前期都会产生各种各样的负面情绪,或者是因为大学期间成绩的平庸、或者是因为自己的所学专业、或者是因为自身相貌、或者是因为自身性格上的缺陷以及疾病等方面的原因,这就使得这些大学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屡屡受挫,严重的影响着自己的自信心。
2.3 离校前的复杂心理
调查显示,90%的大学生在离校前都会对自己几年的大学生活进行相应的回首总结,由于年少轻狂,大部分的学生在回首大学生活时,都会有相应的感慨,有对大学生活即将结束的伤感、有对大学生活的眷恋、有因为大学期间的玩乐而产生相应的后悔情绪,因此,在这一阶段很多大学毕业生会产生一种强烈的补偿心理,对入党、评优以及社团活动及其热心,由于得失心较重又极易产生一些新的问题的出现。
3 加强大学毕业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思考
3.1 采取以人为本的管理方式
人本思想强调人既是管理的出发点又是管理的归属点。对大学毕业生进行人本管理。关键在于尊重大学毕业生的人格特点以及加强服务意识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在实际工作中,要确立“人”的中心地位,坚持一切工作都要以人为中心,充分发挥广大毕业生的主观能动性,充分理解这一特殊时期毕业生的思想行为表现,以帮扶、善意的心态去教育和面对学生,让毕业生最大限度的参与到学校政策的制定以及市市中去。
3.2 加强情感管理
情感管理要求高校管理者用自身的真情去打动学生,这主要是因为大学毕业生都基本上是成人,都有自己的行为方式和处事原则,他们的人生观、世界观都已经基本成型,因此要逐渐弱化管理色彩,强化情感的引导力度,“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容易被学生所接受。
3.3 创建高品位的校园毕业文化
校园毕业文化主要是以大学毕业生为对象,要符合大学毕业生的心理要求和群体特点,有助于大学毕业生个性化发展、素质提高以及个性健康成长为主要内容的精神文化氛围。要把毕业文化当做校园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加强建设校园毕业文化,对丰富校园文化的内容、提高校园文化的发展层次、拓展校园文化的建设空间具有重要作用,加强校园毕业文化建设,是对我国大学毕业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途径之一。
3.4 加强职业生涯规划
做好职业可以让大学毕业生受益匪浅,其实,人与人之间的差距是非常小的,但是就是这种看似微小的差距却能够让人在未来的短短几年拉开巨大的差距,这其中的关键因素就是大学毕业生在上学期间是否探索未来阶段的发展规划并认真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
4 结束语
在新形势下,如何将国家的各项政策落实到位,加强大学毕业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摆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重大难题,大学毕业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涉及到方方面面的内容,研究关注点以及视角的不同就会得出不同的结论,期望通过本文的研究能够丰富我国大学毕业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为我国高校开展大学毕业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相应的理论指导。
参考文献
经过多年的努力终于毕业了。回顾参加自考这几年,我感受到了每一位自考生从艰辛到成功的历程。在这没有校门的大学里,我理解到了自学考试这四个字的意义。在没有老师的情况下,我懂得了在学习的过程中确定自己学习方法的重要性。首先是根据自己的工作和喜好选择适合自己学习的专业;第二是培养自己的自学能力,并根据课程和时间适当地参加业余辅导;第三是全面了解书中的基础知识,并在理解的基础上加以总结和巩固;第四是多做习题,以适应考试的形式。另外,有明确的学习目的参加学习是为更多更好地掌握知识,在考试失败时要增强自信心,永远保持乐观、向上的精神。自学考试磨练了我的意志,选择自考我无怨无悔。
2.学以致用式:
一、目的和宗旨
建立学院毕业生就业跟踪制度,通过了解我院毕业生在走向工作岗位后的思想品德、专业技能、专业知识综合运用能力、工作适应程度等情况,了解学院毕业生就业质量水平,有针对性地加强和改进我院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
二、途径和方法
通过向用人单位发放调查表、走访用人单位等多种途径,听取用人单位的意见和建议,掌握毕业生就业的有关情况,对其中的重点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向学院提供相关的调查报告。
三、具体工作要求
(一)毕业生就业跟踪,是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的继续和深入,此项工作由学院学生就业工作领导小组统筹规划,学生就业指导中心负责日常工作协调和材料汇总。各系就业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本系毕业生就业跟踪。
(二)各系领导应高度重视此项工作,并把此项工作纳入系部重点工作,指定一名系领导组织实施,注意总结实施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逐步改进和完善此项制度。其中,各系应重点做好以下各项工作:
1.每年5月份前,按近三年毕业生的10%向毕业生用人单位发放调查问卷,了解用人单位对往届毕业生的用工情况。主要调查对象是在学院录(聘)用较多毕业生的用人单位。
2.每年8月份,按不少于50%的比例向应届毕业生所在的用人单位发放《广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毕业生跟踪登记表》了解毕业生就业相关情况。
3.各系将用人单位反馈的信息进行分类统计,撰写应届往届毕业生质量跟踪调查报告,并以电子文档的形式汇总到学院学生就业指导中心。
4.每年9月份前,按5%的应届毕业生比例到毕业生用人单位实地了解毕业生的工作适应情况,了解用人单位对我院毕业生的综合评价;召开毕业生座谈会,转达学院领导的问候,倾听毕业生的意见、建议等,写出用人单位、毕业生就业跟踪的综合性专题报告,每年9月15日前完成,并以纸质和电子文档的形式汇总到学院学生就业指导中心。
5.毕业生就业跟踪以系为主,到外地实地走访用人单位所需经费,应事前申请并经学院领导批准后按出差有关规定进行。
(三)学生就业指导中心负责汇总考核
1.根据教育厅相关要求,汇总、撰写学生毕业生就业跟踪报告。
2.通过电话、QQ、邮件、传真、实地走访等方式对毕业生就业情况进行核查。
3.对在就业跟踪中弄虚作假、隐瞒的行为报学院按相关规定处理。
四、其他
1.本办法由学生就业指导中心负责解释。
2.本办法从公布之日起执行。
毕业生跟踪调研管理办法二一、前言:
为了认真贯彻落实北京市教育委员会《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实习管理办法》的通知,加强对毕业生实习、就业工作的管理,使毕业生实习就业工作更加规范化、科学化,特制定此管理办法。
二、毕业生实习、就业的条件:
(一)、基本条件
1、毕业生必须符合房山区第二职业高中毕业生标准。
2、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必须取得本专业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至少一个)、全国计算机等级证书、北京市英语口语证书。
3、成长档案在60分以上。为学校发展做出贡献,学习成绩优良、遵纪守法等各方面表现优良的应届毕业生,优先推荐实习就业。
4、各科成绩(含补考)均及格。
5、实习、就业前无警告、无纪律处分、无刑事犯罪记录,无缺陷、无传染性疾病或其他较大疾病。
(二)、择优推荐条件
1、若学生在校学习期间被评选为优秀学生会干部或优秀班干部,则毕业时优先推荐实习就业。
2、学生成长档案均在85分以上。学习成绩优良(平均分在80分以上)
3、实习、就业前无警告、无纪律处分、无刑事犯罪记录,无缺陷、无传染性疾病或其他较大疾病。
4、为学校取得各项荣誉(如各项竞赛取得成绩、好人好事等)。
三、学生毕业的条件:
1、按学校规定完成本专业所开设的文化课,实习、实训课及社会实践活动,考核成绩达到及格
2、取得英语口语等级证书、NCRE证书、本专业职业资格证书(一个)
3、成长档案成绩在60分以上
4、实习鉴定表成绩合格
四 、毕业生质量跟踪调查制度
房山区第二职业高中毕业生质量跟踪调查制度
提高质量求生存、打造品牌图发展,为了进一步满足社会和区企、事业单位的需求,提升我校毕业生的质量,特制定毕业生实习、就业质量跟踪调查制度。
(一)、指导思想:
通过调查了解用人单位对我校毕业生思想状况和工作表现等情况,跟踪学校教学和管理的效果,检验办学的整体水平,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素质的培养要求,为进一步改革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提供依据。
(二)、毕业生质量跟踪调查的内容:
1、毕业生在工作单位的思想品德表现和敬业精神
2、毕业生的工作态度、工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3、各专业教学计划与课程设置的适应性
4、毕业生对学校教学与管理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5、用人单位对学校办学的意见和建议
6、先进典型事例与材料
7、职业道德和个人思想素质在实习中的体现
8、对社会的贡献
(三)、开展毕业生质量跟踪调查的途径和方法:
毕业生跟踪调查市场拓展部组织专业组具体落实,重点是深入到我校毕业生比较集中的地区和行业,对人事部门、单位主管部门和用人单位进行走访;同时各专业组要采取相应的措施,把毕业生跟踪调查工作列入议事日程,并使之制度化。
(四)、毕业生质量跟踪调查的形式:
市场拓展部以集中调查为主,各专业组以分散调查为主。学校将通过走访用人单位、召开毕业生座谈会、向用人单位和毕业生寄送调查问卷、请毕业生回校交流等各种方式对毕业生进行跟踪调查,及时掌握毕业生的情况,并对其中的重点情况进行统计分析。
(五)、建立毕业生质量跟踪调查的信息反馈系统
由市场拓展部负责,组织实习生(毕业生)跟踪调查小组,组长由市场拓展部主任承担,成员由专业组主任和相关教师组成。
(六)、毕业生质量跟踪调查的信息收集与整理
重视毕业生跟踪调查的信息反馈、收集整理、分析总结并撰写调查报告。每次调查结束后,根据毕业生及用人单位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召开专题会议,撰写调查报告,提出整改措施,促进教学及学生管理工作,提高办学质量和效益。
(七)、市场拓展部的工作职责:
市场拓展部负责毕业生质量跟踪调查工作,加强与区内、外用人单位的联系,及时研讨并反馈的毕业生信息,为学校的整体发展提供基础信息。
(八)、各专业组职责:
各专业组要高度重视毕业生质量跟踪调查工作,要建立和完善毕业生档案和毕业生信息数据库,保持与毕业生的联系,及时掌握毕业生的学习、工作情况,关心毕业生的事业发展,并根据毕业生的去向变化,扩大对毕业生的跟踪调查范围,不断更新毕业生信息数据库。
(九)、本办法自印发之日起执行。
毕业生跟踪调研管理办法三学院毕业生的就业工作情况是检验学院教学质量和管理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为全面了解我院毕业生的工作适应程度,以及毕业生在用人单位的工作表现和用人单位的意见,加强学校人才培养与社会现实需求的紧密衔接,进一步推动和深化学校教学改革,培养国家建设需要和受社会欢迎的人才,特制定本办法。
一、调研的对象
1.学院近两届毕业生;
2.毕业生所在的工作单位。
二、调研的内容
1.毕业生对学校教学管理、教学设施、学习氛围等方面的感受,以及对院系课程设置、管理制度、教师队伍、课堂教学、实验教学、师生关系、教改活动、学习指导、实验室建设、生产实习、毕业设计(论文)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
2.用人单位对毕业生专业基础、业务能力、敬业精神、知识结构、思想品德、外语水平、组织管理能力、创新能力、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科研能力、表达能力等方面的评价,以及对四川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人才培养的意见和建议。
三、组织机构
学院成立毕业生跟踪调研与信息反馈工作小组,学院就业指导中心负责设计、下发毕业生跟踪调研的问卷,检查各系毕业生跟踪调研与信息反馈工作的开展情况,全面了解社会用人单位对我校本科毕业生的总体印象,总结我校人才培养的经验和特色,及时捕捉社会需求动向,进一步推进全校的教学改革。
2.各系也成立专门的毕业生跟踪调研与信息反馈工作小组,由各系主任负责,主要职责是根据校毕业生跟踪调研与信息反馈工作小组的安排,组织、实施对本系历届毕业生跟踪调查和信息反馈工作,了解毕业生的工作情况以及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意见,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发现人才培养的特色和不足,有针对性地制定人才培养的改革计划,调整课程体系,深化教学各环节的改革,配合学院毕业生跟踪调研与信息反馈工作小组的工作。
四、跟踪调查的时间及实施办法
1.建立毕业生监测、反馈点。每年对我院毕业生监测反馈点单位进行走访,时间安排在十月至十二月,主要通过访问单位人事、组织部门负责人,了解我院毕业生的表现情况。
2.各系部毕业生跟踪调研与信息反馈工作每年开展一次。
3.调研的对象以近3年的毕业生为主,调研的人数不低于近3年毕业生总数的20%。
4.调研的范围要考虑到专业分布、地域分布、性别比例、工作单位类别等因素。 5.调研方法以邮寄问卷为主要方式,也可直接到用人单位了解情况。
6.问卷回收后,各系立即组织对问卷进行归类整理和统计分析,撰写调查报告,提出教学改革的建议,并把统计数据和报告上交学院工作小组。
7.院毕业生跟踪调研与信息反馈工作小组对各系上交的有关数据进行汇总,撰写总的统计分析报告。
8.院毕业生跟踪调研与信息反馈工作小组深入各系部,检查各系毕业生跟踪调研与信息反馈工作的开展情况。对认真开展此项工作、效果显著的系进行表彰,并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
五、调查报告
1.问卷回收后,立即组织对问卷进行归类整理和统计分析,撰写调查报告,提出教学改革的建议。
2.以书面的形式汇总监测反馈点单位的用人意见和当年毕业生的表现情 况,写出问卷调查的数据及初步报告。
3.每三年撰写总的统计分析报告,写出用人单位、毕业生跟踪调查的综合 性专题报告。
六、附则
1.本办法自颁布之日起执行。
2.本办法由教务处负责解释。
七、附件
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是我们党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下,总结中西方发展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经验,不断探索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规律的成果。在当前全面抓高校毕业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践中,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无疑是十分重要和必要的。本文针对大学毕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现状,究其原因,提出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大学毕业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一、大学毕业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现状
(一)学校方面
1、指导思想重视不够。近年来,随着国家对高等学校就业率的关注程度越来越高,就业率成了衡量高校办学质量和办学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因此,教育者往往满足于把学生送出去,对送出什么样的高校毕业生却缺乏思考。仅仅满足于把毕业生派出去,致使毕业生思想上存在的主要问题没有得到很好解决。现在,各大高校开设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主要集中在大一、大二两个年级开设,到了大三大四根本没有思想政治理论课,学生对自己的未来很迷茫,也没有准确的定位。
2、对毕业生的思想政治工作缺乏针对性。学校的思想政治工作者常常把思想政治工作理解为“管理学生”,强调通过规章制度来约束学生。学生毕业时有对老师、母校的怀念、他们工作的压力很容易情绪失去控制,做出一些不理智的行为。教育者却缺乏对毕业生的关心,将影响着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
(二)学生方面
1、毕业生自我评价过高。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大学生就业压力大,毕业生们往往自我定位过高,不能准确定位,他们希望找到满意的工作,强调自我价值的实现。但是往往事与愿违,在找工作时不尽人意。很可能导致自信心不足,思想扭曲。
2、毕业生诚信缺失。在当前的大学毕业生中,有一些大学生缺乏诚信。如在自荐材料中,有一些毕业生并没有真实地向用人单位介绍自己,有的同学在同一班级中出现四五个班长,还在自荐材料中大部分介绍自己的长处,对不足一字不提。还有的学生与几家用人单位签约,而同时从中进行选择,给用人单位造成损失等。这都是毕业生的诚信度缺失,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着大学生就业。
二、究其原因
1、从学校角度看,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主要出于高校自身。对于高校自身存在的问题,有学者认为,问题的产生主要是扩招后优质办学资源被快速稀释,各校的办学定位快速模糊,培养模式的僵化,部分学校责任心的下滑,致使人才培养的质量、结构与社会的需求严重脱节。
2、从学生角度看,大学生缺乏对自身的准确定位,就业期望值比较高,抱有“精英心态”,总觉得自己是天之骄子,象牙塔尖,该做“白领”,对普通就业岗位看不上眼,只想到大城市、大机关、大企业就业,总是想一岗定终身。很多高校毕业生在就业机会的面前,表现得“高不成、低不就”。
三、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大学毕业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实践证明,高等学校的责任意识、办学特色、就业指导,对于毕业生就业起着决定性的作用。面对新的形势、挑战,高等学校要以科学的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提高就业率为中心,坚持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一切的理念,所有工作为毕业生就业服务,注重实效地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
(一)学校方面
1、高校要把毕业生的就业工作当作衡量学校办学的重要指标,要加强责任意识,树立全员做就业的观念。学校从上到下应该高度重视就业,把就业工作分配到个人,形成全员参与。而且高校要配备素质高、能力强的专职就业工作人员,加强就业工作的队伍建设,就业工作人员和毕业班辅导员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加强毕业生的思想教育,提高就业指导和服务的质量。强化服务意识。
2、高等学校的培养模式应有所改善。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更需要由传统型向适应型转变的大学生,所以高校的培养模式应有所变化。如天津大学实行的“弹性学制①”,对学习成绩优秀的考生,修满所学专业规定的学分允许提前毕业。黑龙江大学实行每年三个学期制度,可以在一年内学到更多的课程,学生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课程修学分,修满学分后即可毕业。由此可见,学校不管其采取哪种模式,模式的变化,根本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把同学们培养成基础知识扎实、实践能力强的高级专门人才,更适应于社会的需要。
(二)学生方面
1、学生转变观念,紧跟时代步伐。学生找工作并不像以前那样,用人单位来学校招人,学生只是在学校就可以被动地去选择工作岗位。现在应转变为学生自己走出去,去找用人单位。自己主动找用人单位协商。最近受金融危机的影响,工作不好找,学生应转变观念,从被动变为主动,在找什么样的工作上,根据自己的特长,选择你所适合的工作。
2、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大力开展创业教育。为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培养创新型人才,开展创业教育的指导思想,实施目标,组织保障,以及创业教育的内容、方式、师资建设和教学研究,如何扶持大学生创业实践,提出指导意见。最近,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指导大学生自主创业,找不到适合的工作并不是大学白上了,你可以选择自主创业,找对了好的项目会比工作赚的钱多。要在心理上消除没有工作的想法,行行出状元,从长远来看,创业教育将是大的发展方向。创新是一个中华民族的灵魂,作为大学毕业生,也应从创业着手,自己干出一番事业。
参考文献
[1]赵晨光,以就业教育为核心,做好毕业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科技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