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音学习模板(10篇)

时间:2023-03-08 15:40:58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播音学习,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播音学习

篇1

练声,不仅仅是锻炼声音那么简单。它的目的是要纠正我们已经形成的习惯的甚至有些是错误的发声方法,巩固我们正确的发声方法,使我们的声音达到一个合格的能够对大众发声的播音员的水平。学会科学和熟练地运用声音,是做一个合格播音员的基础。发声有三个要素,气息是动力,口腔是关键,恰当的共鸣也必不可少;而练声,主要也是从这三个方面入手,对播音员的基本功进行练习。今天,主要介绍一下我的小课老师要求我们每天进行的声音训练。

1.气泡音

顾名思义,气泡音就是发出如小气泡爆破般的声音,发声前要保证声带的充分闭合,保证喉部的松弛。不只是喉部,做任何一次发声时身体都应该做到上松下紧,即两肩放松,小腹、主要是丹田用力;前松后紧,即胸部放松,后腰带下用力;而口腔控制则要做到上紧下松,即提颧肌,挺软腭,上唇靠下中间三分之一处用力,下巴放松。这样发出来的声音才会气息上下贯通,才能够发出洪亮有力的声音。如果嗓子紧绷,声音就会显得十分闭塞,也很容易有破音。如果从头到尾都仅用嗓子用力发声,则与普通人说话无异,也起不到练声的效果。用气应当将用力的部位尽量靠下,用丹田,往往就是肚脐以下的部位用力。气泡音的主要作用就是按摩声带,使发声器官完全松弛下来,为后面的练声做好准备。相当于我们进行体育锻炼前的准备活动,只有进行了充分的预热,锻炼才能达到最好效果。早晨起床以后人虽然醒了,但身体的各项机能依然处于睡眠状态,其中就包括喉和声带。而气泡音就是为了唤醒声带,叫它起床练声。熟练地掌握了气泡音的发音方法后还可以将发音部位进行上下前后的转移,锻炼自己对发声部位的掌控能力,以适应不同语音和情境的需要。

2.口部操

它主要锻炼我们的口腔发音能力,使我们能够准确地发出字音,连接字词语句,使声音更有力。只有经过恰当准确的唇舌配合,我们的声音才能显得积极活跃,符合一个好播音员的要求。我们发出语音主要是通过唇舌齿的灵巧配合。发声母时,我们的唇舌组合分为双唇阻bpm,唇齿阻f,舌尖前阻zcs,中阻dtnl,后阻zhchshr,舌面阻jqx,舌根阻gkh。首先,我们要练习爆破音也就是bp,它属于双唇阻,锻炼我们双唇的抓取力,可以通过“八百标兵奔北坡”的绕口令进行练习。之后是搓唇,也就是双唇向内收,感觉双唇紧绷用力,但不要过于夸张。发“w”的音前,用到的就是这种口型。对于唇的练习,还有纵向延伸,好像我们平时啃苹果时的动作,但切记不要流于表面,纵向延伸不只包括我们的唇,还要延伸到我们的口腔,要感觉到舌根上的软腭部位隆起。练习纵向延伸,除了让我们吐字清晰外,还能使口腔发音饱满圆润。

说完了唇,再来说说舌。要发声有力,舌头用力是必不可少的。身为北京人,我的舌头在发声时往往就用力不足,这样发出来的声音就显得慵懒闲散,不够积极。首先要将舌头变成锥型,想象舌尖是一根针,将舌头慢慢地从口腔送出,用舌头去够下巴,称其为伸舌。第二个动作是把脸想象成气球,用舌尖去扎破气球。第三个动作是转舌,用舌尖在牙齿前面转动,缓慢地顶口腔,用力一定要充分,动作一定要慢。我们在做上述舌头的练习时都要想象舌头是一根针,感到舌根和舌尖所顶部位酸痛,这样就起到了练习效果。第四个舌部动作叫弹发,主要是对舌尖中阻的dtnl进行练习,舌尖顶住上齿龈,发tita(踢踏)、dadi(大地)、tuanti(团体),或者练习绕口令(调到敌岛打特盗,特盗太刁投短刀,挡推顶打短刀掉,踏盗得刀盗打倒)。第五个动作叫刮舌,舌尖顶着下齿龈,舌根向前隆起,上齿龈刮舌面,感到舌根酸痛就起到了练习效果。

结束了口部操的练习,我们可以通过朗读声韵歌进行巩固。声韵歌是对各个发声唇舌组合的全面练习,切记朗读时要慢。如果读快了,发音组合不到位,发音不准确,根本起不到练声的效果。(附:学好声韵辨四声,阴阳上去要分明。部位方法须找准,开齐合撮属口形。双唇班报必百波,抵舌当地斗点丁。舌根高狗工耕故,舌面机结教尖精。翘舌主争真志照,平舌资责早再增。擦音发翻飞分副,送气茶柴产彻称。合口呼舞枯湖古,开口河坡歌安争。嘴撮虚学寻徐剧,齐齿衣优摇夜英。前鼻恩因烟弯稳,后鼻昂迎中拥生。咬紧字头归字尾,阴阳上去记变声。循序渐进坚持练,不难达到纯和清。)

同时,每天还应该通过练习不同声母的绕口令,巩固发声方法。比如双唇阻:八百标兵/八老爷芭蕉树/一座棚/一平盆面/买饽饽;唇齿阻:画凤凰;舌尖中阻:打特盗/男旅客女旅客;舌根阻:哥挎瓜筐过宽沟/华华和红红;舌面阻:七加一/漆匠和锡匠;舌尖后阻:知道不知道/朱叔锄竹笋。

3.气息练习

首先是发a的延长音(辅助发i、ü)。要充分调动全身参与发声,气沉丹田,用力部位一定要靠下,用我们前面提到的三紧三松,调整好身体状态。呼吸时将气息沉入丹田,感觉小腹用力,胸腔下的膈肌下沉,而不是胸腔抬起。发声时感受到气息贯通,让气息从喉部送出,顶着后壁和软腭,最终从口腔发出。上唇要用力,人中靠唇部三分之一处是着力点,发声时要感受到腹部、嘴、眉心即上中下三个丹田的存在。这就是发声时的一系列用气过程,是初学播音每一次发声时都要注意的。熟练运用气息后还可以根据自己的感受找到几个气息的支撑点,比如后背、前胸,辅助用力。切记一定不能走嗓子掐喉头,这是白费功夫。发音时要尽量保持气息稳定,尽量不颤抖,尽量延长,等气息将耗尽时停止。要将声音送到一个点,最好选取一个较低的点,有助于将气息向下沉。有对象的发声有助于声音的洪亮和积极,这或许也是为什么传媒大学学生喜欢在湖边练声的原因之一吧,开阔的湖面有很多点可供选取,开阔的地域也有助于心灵和声音的开阔。声随情动,是播音的重中之重。甚至可以想象你在呼唤对面的人,带着情感的声音往往更加动听。我们的声音最终是要运用到实践中去的,而播音工作的受众是广大人民群众,这就要求我们的声音必须感情饱满,这样才能让人感到真实可靠。因此从练声开始,我们就应该注意情感。

锻炼气息的第二个方法是数数,锻炼快吸慢呼。向下吸一口气,从一开始,每数一次,感觉气息向外扩展一层,膈肌向外扩展一次。不能一口气一次放完,要慢慢地吐出。发出来的声音要清楚均匀。这主要是锻炼我们对气息的控制力和保持度。

熟练掌握两项基本练气方法后,还可以通过膈肌弹发和绕音练气,其要领都是要感觉气根要入地三尺。将气吸入后,发音的同时用膈肌向上用力送气,而不是用嗓子,有节奏地发嘿或者哈,感到膈肌在不断地弹动。绕音则是发出a(辅助发i、ü)的延长音后将音调不断螺旋上升,再螺旋下降,从而锻炼对气息的控制力。在锻炼气息时,要时刻感受到气息的存在,如果感觉不到气息了,感觉嗓子累了甚至劈了,那一定是方法出现了问题,要及时调整。

4.字词句、古诗文

在进行了基本功的练习后,我们要开始字词语句和古诗文的练习。从单音节开始,再发双音节词语,再练成语,每一个字的发音过程都要拉开饱满,要词位分明,气息贯通,缓慢送出,适当地拉长。一般以第一个音的音调为最高。此时,我们要格外注意之前提到的感情问题。我们应当用积极的热情的态度发出有感情的暖声,这才是播音创作需要的声音。每一个字每一个音都要有感情支撑,这又是以过硬的气息运用能力为前提的。选择古诗文的练习,也是因为古诗文中每一个字都有丰富的含义。因此,在注意咬字的基础上,要细细地品味每一个字,结合具体的语境去体会,我们才能恰当地发好每一个字的声。

最后来谈一谈共鸣。共鸣最重要的是选好位置,它分为口腔共鸣、胸腔共鸣、头腔共鸣等。有的话剧演员用胸腔,有的歌唱家用头腔。播音员,为了使声音清晰洪亮,多用口腔共鸣,即以口腔为主的上下贯通的共鸣,重在感受。初学者要多体会这种共鸣方式,使声音靠近口腔前方而又不造成吐字不清。

篇2

正确的语音、语调特别有利于听、说能力 (交际能力) 的培养与提高。但是受汉语语调甚至是方言语调的影响,学生的英语语调根深蒂固。因此,如何利用有效的教学手段和练习方法帮助学生改掉不良甚至是错误的发音习惯是英语教师应当考虑的首要问题。

一、英语语音语调的“疑难杂症”

之所以选择英语播音专业的学生做教学尝试,是因为他们是招生老师层层筛选后录取的,语音基础是很好的。但是在英语语音方面对于英语播音专业学生的要求也不仅仅是停留在准确性上,还应追求优美性。

在正式做教学尝试之前,笔者首先对1个班28个学生的语音语调做了摸底测验,并对记录作了归类整理。

1.单词发音不饱满。英播学生的单词准确性确实较高,但是普遍单词发音不饱满,最为明显的是元音特别是双元音发音不饱满, 如time /ta?m /念成/tem/。

2.语调使用不规范。受汉语朗读习惯影响,学生将句子里的单词大量用降调朗读,失去了英语原本的“wave” 轨迹。

3.拖音。拖音问题是比较突出的。一是短音长发,长音更长,人为的将单词的发音时间拉长;二是小部分同学给单词增加音素,如bread /bred/ 念成/bred?/。

4.重读层次不明。句子主重读、次重读、零重读的立体层次不分明,导致整体节奏感不强,乐感欠佳。

5.句子连读生硬,随意停顿,导致语流受阻而不够流畅。

这些问题都是语音学习中的“疑难杂症”。

二、播音发声的科学性与艺术性

探究学生的发声方式,不难发现以下不足之处:口腔开口度偏窄、声带不够松弛、发声位置低垂、气息较弱、共鸣不明显等。归纳起来主要是口腔开口度不够,气息不够,节奏感欠佳。受方言发音习惯影响而又未经科学训练的发声方式是导致这些发音问题的因素之一。

要想实现学生掌握正确的语音语调,优美的语音语调,“对症下药”是势在必行的。

“日常发声是播音发声的基础,而播音发声则是日常发声的科学化和艺术化。”播音发声是科学发声中的一种,是使用胸腔联合呼吸法,以口腔、鼻腔共鸣为主,灵活运用口腔发声器官及吐字归音的技巧而发出的规范化、艺术化的有声语言。为学生们所熟知的美国的VOA和英国的BBC都主要采用播音发声的科学方式。因此,将这种科学性和艺术性植入语音教学,是有其可行性的。

三、播音发声的借鉴

1.口腔开口度矫正。作为一年级英播的学生,其实他们有一定的科学发声知识,但是他们还不能运用到英语语调学习当中。播音发声的特点是声音首先要圆润,有光泽,这跟声带的松紧及口腔的大小及相关器官、肌肉的控制相关联。学生单词发音,确切的说元音发音不够圆润饱满也是由于口型开口度不够,声带的过紧。发音时开口不够大,口腔气流少,加上声带不放松,从喉咽部挤出来的元音发音就显得干瘪苍白,欠缺美感。同样,没有气息的支排和腔体共鸣,发音就显得没有穿透力和爆破感。

很多英语老师都建议学生大声朗读以改善口语,这是很有道理的。大声说话时口腔开度大,反之则小。发音时正确的口型是半打呵欠时的口型或发普通话 “好”之前的口型。同时要注意面带徽笑,嘴角微微上扬。训练方法如下:张嘴像打哈欠,闭嘴如啃苹果。开口的动作要柔和,两嘴角向斜上方抬起,上下唇稍放松,舌头自然放平。这个发声练习能够帮助学生快速克服口腔开度不够的问题。

2.气息练习。学生气息不够长,并不是肺活量不够,而是呼气吸气方式不对。一般没有接受过发声训练的人在说话时都是用的“口腔音”,即声音没有足够的气息的支撑,更没有头腔的高位置,声音往往是在锁骨以上,鼻腔以下,发声时声音苍白无力。而标准的英语发音应当是富有弹性,极具节奏感的。

为了更加直观让学生认识到这个问题的严重性,我先请2位语音较好的学生朗读下列句子,并进行了录音:

President Jiang Ze Min and Premier Zhu Rong Ji have shown genuine leadership in committing China to open its markets and abide by global rules of fair trade.

然后对比录音和原音,学生清晰直观地发现了差异。原声气息平缓,即便句子较长但是念起来依然抑扬顿挫,高低起伏;学生朗读念到“genuine”,因气息不够而提前随意停顿,导致后半句中的连读显得吃力,而且失去了英语的“wave”本色。整个句子发音显得磕磕巴巴、语流不顺畅,更不用说美感和艺术性了。

帮助学生练习呼吸的方法有很多,主要有:

(1)闻花香:仿佛面前有一盆花香花,深深地吸进其香气,控制一会儿后缓缓吐出。

(2)吹蜡烛:模拟吹灭生日蜡烛,深吸一口气后均匀缓慢地吹,尽可能时间长一点,达到25-30秒为合格。

(3)咬住牙,深吸一口气后,从牙缝中发出“咝――”声,力求平稳均匀持久。

(4)数数:从一数到十,往复循环,一口气能数多少遍就数多少遍,要数的清晰响亮。

(5)用绕口令或近似绕口令的语句练习气息。

3.英语广播电视节目的示范功能。孟宪忠老师提到过:“It’s important to realize that imitation is the best and soundest method in learning pronunciation…”模仿是学习标准语音语调的最好方法,最好的模仿资料当然是英语广播电视节目。所以在语调学习中,应当充分发挥英语广播电视节目的示范功能。模仿新闻的干净利索和铿锵有力,可以改掉学生有拖音的毛病;模仿如谈话节目的轻松自然,可以改善学生发音过重的缺陷;模仿“UP CLOSE”中主持人徐亦怡的丰富优美的语调,则可以针对学生不习惯使用八种基本语调;模仿不同风格的诗歌,则是针对学生念什么都是一个腔调的问题。

试以一次“UP CLOSE”的开场白模仿为例。

“Hello, everyone. Welcome to UP CLOSE! Our guest today is an actor who is performed on both sides of Pacific, in the United States and China. Before we invite him on stage, let’s take “Up Close Look―Wang Luoyong”.

Everyone, please join me and welcome Wang Luoyong to UP CLOSE.”

在这段开场词的模仿中,需要学生注意的点是:低升调和高平调的使用、停顿和换气以及连读。特别是学生普遍不习惯使用的低升调在hello, everyone,today,States,stage,Look这些词的使用。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最后一句中的“me”是虚词,理论上应当念得轻、低、快,但是主持人却采用了高平调的念法,目的是为了调动现场气氛隆重请出嘉宾。

四、小结

播音发声的训练有助于从根本上改善英语语音语调,科学的口型、科学的换气和艺术化的语调,每一个环节都会影响英语发音的优化。当然,英语语音教学中教师切记自己的导师职责。要细心观察学生发音的问题所在,并有针对性的利用最为直观的模仿资料进行示范和矫正。

参考文献:

[1]白龙.播音发声技巧[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2.

[2]孟宪忠.英语语音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大学出版社,2003.

[3]钱乃荣.现代汉语[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1.

篇3

自主学习,又称个别化学习,指的是个体自觉的确定学习目标,制定学习计划,选择学习方法的过程或能力。然而,我国现行的教育思想往往忽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没有建立起“以学生为中心”的人本主义学习思想,大多数教师还是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方法,教材也是枯燥乏味、琐碎呆板、现学现忘。这就导致了学生对知识没有任何渴求,不会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去吸收他自觉有趣和需要的知识。也间接导致了,学生网络自主学习的动力不强。

二、播音专业学生普遍缺乏相关的媒介素养知识

播音专业作为艺术类专业的一个分支,不仅具有其学科独特的一面,其学生所需要的素养也与其他专业学生不同。因此,在教学中,我们经常会发现学生缺乏人文教育的熏陶,缺乏新闻素养的培养,缺乏双语教学的灌输,更缺乏对本专业媒介知识的摄取。

三、学生在自主学习中缺乏一定的引导,学习目标不明确

在学生的网络自主学习中,我们会发现,学生往往缺乏清晰明了的学习目标,常常迷失在浩瀚的学习资源中,并不知道如何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如何选取适合自己的自主学习资源。盲目的接受各类纷繁驳杂的网络信息,使得学生没有教好的自控能力,不能保证学习过程的顺利完成。也因为网络上的信息质量参差不齐,真假难辨,杂乱无章,网络监控难度大,也相应地导致了学生无法顺利的完成自主学习的过程。为解决上述问题,笔者根据我院播音课的教学实际情况,研究创建我院的播音课程网络自主学习平台,并在其应用中总结、完善。充分发挥网络跨越时空、交互性强的优势,使学生在网络环境下拓展知识的深度和广度,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其具体步骤如下:首先,通过实地调查了解当前播音专业学生自主学习的状况。进行对师范类高校本科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研究,构建网络环境下播音课程自主学习的操作范例和播音课程网络自主学习平台,以及QQ、E-mail、微信等网络课程互动平台。选择笔者所任职的院校2014级的2个班级为课题实践实验班,以课堂教学为载体,任务驱动自主学习为途径,进行课题研究与实践。坚持理论研究与实践相结合,并边实践边总结边完善。通过调查研究表明,这就需要我们为播音专业学生铸造出一个不受时间、地点限制的良好的网络自主学习空间,通过网络自主学习,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形成网络环境下的自主学习的操作策略,实现“乐学”、“会学”、“博学”的自主学习目标。其次,创造一种特殊自主学习环境来实现课堂以外的教育目的和教育效果。环境对于学习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没有自主的学习环境,一切自主学习的培养都是空谈。学生在网络环境下自主学习的过程中,能够在一次次的自我发现,自我探索中,掌握了新的知识,同时也掌握了一种可贵的学习方法——“发现法”。这种学习方法,间接地刺激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了满足个人的需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投入相当大的热情,学习后会有极大的满足感,自己从学习中受到启迪,满足自己的好奇心以及对知识的渴求。再次,网络环境下的学习以“学生”为中心的独立的,可以消除学生对教师的过分依赖现象。是高校非常实用的可持续的一种崭新的教育教学方法和手段。网络自主学习并不是一种自由,散漫的,漫无目的的学习,它需要学习者在学习之前建立一个具体的学习的前期规划,包括学习的目标,学习计划的制定,只有有了明确的学习目标,才能使得学生明确学习任务,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提高自主学习的适应性。

篇4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x.2016.01.017

On Approach of Radio host Art Professional Teaching Reform

LUO Xiangyu

(College of Journalism and Communications, Zhoukou Normal University, Zhoukou, He'nan 466001)

Abstract With the scale of the radio host Art Teaching expanding in our country, the problems in the teaching have become increasingly prominent. A new way of teaching reform broadcasting and hosting art of professional teaching herein chaired issues that arise on our broadcast, we recommend that our universities continue to strengthen the teaching staff, teaching theory and practice of combining teaching, innovative teaching methods, students focus on human culture and so on, it is desirable for contributing to the radio host Art Teaching Reform of our country.

Key words radio host; teaching; reform; way

近年来,随着我国数字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不断进步与发展,我国广播电视行业也取得了较快发展,对播音主持专业人才的需求与日俱增,我国高校播音主持艺术专业的教学规模也不断扩大。然而,我国播音主持艺术专业教学的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各方面还不够完善,存在一些严重的问题,比如师资力量薄弱,缺乏专业的教学队伍,高校播音主持专业教学硬件设施不足,教学模式过于单一,教学观念落后,不注重对学生的个性化培养等。这些问题严重阻碍了我国播音主持艺术专业教学的发展。所以,对我国高校播音主持艺术专业教学进行改革迫在眉睫,这是我国播音主持专业教育教学的重中之重。本文就目前我国播音主持艺术专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对我国播音主持艺术专业教学改革提出了几点看法,以期望对我国高等院校的播音主持专业教学改革有所帮助。

1 建设高水平师资队伍

近年来,随着我国广播电视业以及新媒体的快速发展,对播音主持专业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同时对播音主持艺术专业教学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良好的师资队伍是播音主持专业教育得到保障的前提。专业的师资队伍是播音主持艺术专业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以及合作者,播音主持艺术专业教师只有具备了丰富的教学经验,专业的综合知识,全面的个人素养以及卓越的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才能在当今时代做好播音主持艺术专业教学工作,为社会培养出符合社会要求的播音主持专业人才。然而,由于我国播音主持专业教育发展时间较短,播音主持专业教师资源极其匮乏,远远不能满足我国播音主持艺术专业教学的要求,在很多的高等院校甚至没有专业的教师,都是从中文、语言等文科专业抽调的教师。教师自身对播音主持专业的相关知识理解不深,在教育教学的过程当中缺乏理论的支撑,所以往往没有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若想培养出优秀的播音主持专业人才,就必须要有高水平的、专业的师资团队做保障。所以,一方面,高校一定要不断加强播音主持专业教学队伍的建设,全方位、多层次地培养播音主持专业教学人才,加大对人才的创新培养力度,定期组织播音主持专业教师进行学习进修,积极学习先进的播音主持专业知识,不断地组织教师进行自我素质的提高,培养出一支高水平、专业的播音主持专业教学队伍。另一方面,播音主持专业教师要明确自己的主攻方向,不断地努力学习,加强自身素质的提高,在自己主攻的领域内有所建树,并出色地完成在自己领域内的教学任务,能够在教学中与时俱进。另外,从事播音主持专业教育的教师最好能有一定的实践经验,高校可以从各个广播电视台引进具备播音主持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的优秀人才,补充到播音主持专业教学的队伍中来,这样才能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2 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

播音主持专业不同于其它专业,它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专业,高校为播音主持专业教学提供实践性教学与教学资源的多少直接影响了播音主持教学对人才的培养。然而,目前好多高校为了增加经济上的收入全都开设了播音主持专业,而学校却没有足够的教育资源来供学生进行实践。很多高校播音主持专业教学硬件设施不足,完全不能满足教学的需求,造成学生在话筒前、镜头前等的实践机会少,使得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脱节。高校播音主持专业教学的质量难以保障,这在极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专业技能与实践技能的培养以及提高。

所以高校的播音主持专业教学应该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相结合,只有在实践中不断掌握理论知识,才能使得所学更扎实。首先,各个高校应该在播音主持专业教学硬件设施上加大投入力度,建立有助于学生实践学习的播音主持环境,让学生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和完善自我,从而提高播音主持专业教学效率。其次,在当今新媒体快速发展的时代,高校应该积极构建一个以新媒体为平台的开放、多元化的实践教学体系,学生可以通过这个新媒体平台进行自我实践,从而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相融合。另外,除了播音主持基础理论课程的学习之外,高校还应该多多进行播音主持实践教学,例如学校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播音主持比赛,演讲比赛、辩论赛等,加强对学生的实践教学环节。高校也可以进行校合的模式,积极与各个电视台开展互动教学模式,使得学生获得更多的在电视台进行播音主持的实践环节,使得学生得到更多的实践锻炼,达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良好效果,使得学生在实践中不断发展。

3 加大教学创新力度

我国高校中传统的教学模式过于单一,灌输式的教学方式对于文科类以及理论知识的教学还行,但是对于播音主持专业的教学则显得相对落后,枯燥的课堂学习使学生感到没有趣味,缺乏学习的动力。此外,我国播音主持专业教学课程设置不太合理,教材内容过于陈旧,随着我国广播电视业的发展,许多新的节目类型不断出现,主持模式不断变化,这就要求播音主持专业教学内容在一定程度上进行创新。所以传统的教学方法对于播音主持专业教学已不能适用,需要对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行创新。

首先,高校应该对播音主持专业教学课程进行一定程度的创新,做到与时俱进,添加一些更能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新内容。另外,教学课程设置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掌握扎实的基本功,了解每一种类型的节目的技巧与特点,做到对自己擅长的领域游刃有余。学校在设置教学课程时可具体针对每个学生的主攻方向设置不同的课程,使得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自己的主攻方向,从而在自己主攻的方向有所建树。其次,在教学内容上,高校也应该更具目前社会上流行的元素进行不断更新,做到与时俱进,积极锻炼学生对新事物的敏感能力,将广播电视行业对播音主持人的能力需求融入到教学当中,使得学生能够适应当下广播电视行业对人才的需求。最后,高校播音主持艺术专业教学老师应该摒弃传统的教学模式,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方法,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兴趣与积极性,例如教师在课堂上可以将学生分成几组进行比赛,使得每个学生都能够参与到教学环节当中去。高校播音主持专业教师一定不要采取传统灌输式的教学模式,以免学生对学习播音主持的兴趣逐渐丧失,一定要做到与时俱进,紧跟时代潮流。

4 注重对学生个性的培养

当前随着新媒体的不断发展,各个新的广播电视节目不断出现,各个特点鲜明,这是一个表达自我,张扬个性的时代。所以高校在进行播音主持专业教学的同时也要实现个性化教学,注重对学个性的培养。每个学生都有其自身的特点与优势,都有区别于其他同学的典型特征。

所以,首先,高校播音主持专业教学应该是人性化的、有人文关怀的教学工作,高校教师在进行播音主持教学的时候,应该因材施教,使得学生的优点最大化,实现扬长避短。有的学生个性开朗,思维活跃,善于表达,能言善辩,但是语音与面貌情况不佳,对这一类型学生的培养应该偏向即兴口语表达,现场报道或者是外景主持等;而对于声音条件较好的学生可偏重新闻播音方面的锻炼。其次,高校可以将播音主持专业教育与第二学位教育教学相结合,既培养学生播音主持方面的专业技能,又培养学生其它方面的技能,比如财经、法律等方面的知识,这样就可以使播音主持专业的学生具有不同的知识背景,从而能够胜任不同类型的节目主持。对于播音主持专业的艺术生来讲,其就业面应该是比较宽的,并不局限于播音主持这个行业,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特长、兴趣和爱好选择自己的职业,所以高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职责就是发现学生的特长,注重其个性化发展。

5 结束语

随着我国政治、经济的不断发展,广播电视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播音主持作为我国媒体不断发展的推动力,对社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播音主持专业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不容忽视,对我国播音主持专业进行教学改革迫在眉睫,播音主持教学一定要不断创新,与时俱进,不断发展。高校应该不断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并不断对其进行创新,注重对学生的个性化培养,使学生综合素质得到提高,实现全面发展,为我国培养出优秀的播音主持专业人才,促进我国播音主持业的繁荣与发展。

参考文献

[1] 孙韵.播音与主持专业教学改革探讨[J].大家,2012.6:290.

[2] 刘婷.播音主持专业基础技能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考试周刊,2015.40:15.

[3] 薛慧敏,郭军帅.播音主持专业教学创新模式研究[J].剑南文学(经典教苑),2011.9:158+160.

[4] 任燕,顾芳芳.突出特色打造品牌――高校播音主持艺术专业改革刍议[J].新闻界,2011.4:144-146.

[5] 杨宁.论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播音主持专业的创新发展[J].天中学刊,2014.6:131-133.

[6] 王子昕.播音主持专业教学改革之我见[J].品牌(下半月),2014.12:130.

[7] 刘飞曼.我国高校播音主持专业教学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应对策略[J].新闻传播,2015.3:58-59.

[8] 曾致,罗赛清,李燕湘.通识教育与播音主持专业教学改革思路[J].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1:66-69.

[9] 蒋丽芬.对播音主持专业特色化教学的思考[J].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5:73-74.

[10] 李雪.全媒体视域下地方高校播音主持专业教学创新研究[J].新闻知识, 2014.7:87-88+91.

篇5

为了使共鸣在播音训练中得以自如运用,保证高质量音色的产生。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发声训练时,必须将共鸣最大限度地运用,但不是把某一腔体割裂出来,而是要对各个主要共鸣腔体进行混合训练。所谓全身共鸣,就是指不将胸腔、鼻咽腔、口咽腔进行割裂,而是把全身作为嗓音的反射板,使共鸣得到更好的拓展与运用。

在进行发声训练时,使学生找到全身共鸣应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投入全身心的情感。在对艺术语言进行表达时,要做到未曾开口先有情。为此,播音主持在对稿件进行播音时,要投入全身心的情感,使其在用声时,防止僵化不自然的状态发生,而使身体一直保持松而不懈的状态。若是产生喉部紧张问题,在喉部过渡压缩时,就无法使各个共鸣体获得声音。相反,当喉部进入放松状态时,声音会追随情感来参与到作品的播音中,从而使播音的运用更加畅达。

二是找准声音着力点。找到声音的着力点,就能将整个发音器官带动起来,使其一直处于积极状态。普遍来说,在进行发声时,“声音应沿软腭硬腭的中纵线推到硬腭前部,这条中纵线就是声音发出的路线,硬腭前部就是字音的着力位置。”这样一来,就能够使音色集中而响亮。其目的就是缓解发音器官的紧张,不使声音产生紧涩感。

二、全身共鸣训练

按照共鸣体的不同,可以将共鸣练习分为胸腔共鸣训练、口腔共鸣训练及鼻腔共鸣训练三种。但这样分开训练不能够使音色得以统一。为此,要使音色在训练时有机统一起来,首先要从心理调节上着手。由于发声依靠的是大脑的控制,并要使身体各部位与之相配合,因此,如果只注重技术层面而忽视了心理感觉,就无法使音色达到整体上的和谐。

其次,和谐统一的音色与感情成正比。能够使生活中所生发的思维与情感得以很好地表达,是发声练习的根本目的。若是发声时,无法保证情感与思维的统一,那么声音就会成为一沟失去生命力的死水,缺少生机与活力,这也就使音色缺少了具有生命力的美感。在学生对共鸣的学习中,作为初学者,往往只看重表象上的声音,而对真正意义上的美无法重视起来。其实当学习者对“三腔强共鸣”控制得当时,就会将作品更好地表达出来。

但要注意的是,在进行共鸣训练中,不要为了共鸣训练而进行稿件表达,而是要在对稿件的表达中下意识地进行共鸣训练,培养学生正确的训练观念。若是说共鸣的内在动力仅是对心理调节的片面训练,那么其就会缺乏一定的外表现技巧,这样就会使发声不符合受众、对声音的要求。由此看来,内在心理调节与外部技巧手段是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那么如何才能将“三腔共鸣”训练在对作品的表达中较好地运用起来呢。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是在训练中,要详略得当,而不是均衡用力。对于一些说话单薄的学生,要适度增加其声音的宽度,可侧重胸腔的共鸣训练;而对于说话音包字严重的学生,则要多注重口咽腔的训练。总而言之,要根据学生不同的实际情况,对其进行针对性的指导与练习,从而使其在练声时得到更好的共鸣。

篇6

节目主持训练是播音主持专业实践性很强的基础课程,是该专业学生在实践中必须练习、运用的专业的技能。目前,部分高校由于针对该课程的硬件设备不完备、课时量不足,教学模式与实际相脱离及对学生该课程的考核方式不当等问题,目前,部分高校由于针对该课程的硬件设备不完备、课时量不足的,使教学效果一直不是很理性,教学模式急需进行改革。情境学习的核心,强调学习者个人与社会形势,参与学习的过程中,行为和知识,以播音主持教育改革实践的中互动学习者和教学统一考虑,它提供了课程实践及理论的事实。新媒体时代的到来,移动终端的便携性,多样性正在迅速蔓延互动性强等优势,有效的让信息实现了动态传播、实时接收,形成高效的知识传播及展现的平台,为情景模拟式教学提供了良好的技术支持,提高了该课程的实用性。

当前,在国内播音主持学术界中只有少量的论文探讨了新媒体时代播音主持类课程教学困惑和对播音主持教学的影响,较多研究思辨论述的方法为主,缺乏与播音主持专业实践课程结合进行教改的论文。

在为周口师范学院学生讲授节目主持训练课程时,借助新媒体技术手段例如,移动互联网、微信来帮助学生在做模拟的节目主持,力求找到真实的节目主持感觉,为此取得了较好的课堂教学效果。本文重点介绍教改实施的过程,希望以此为新媒体时代播音主持基础实践性课程的教改提供一定参考。

二、节目主持训练教改的新探索

(一)前期准备工作。在对该课程的教学模式改革前,笔者首先调查了所带班级的同学们对新媒体的使用情况,所带班级的同学们的移动终端设备拥有率非常高。71位同学中,56名同学有笔记本电脑,全体同学都有智能手机,17%的学生拥有平板电脑。笔者单位无线网络覆盖全校,学生可运用移动终端设备在校园任何地方上网。笔者和学生建立了课程QQ群、微信群,新浪微博、土豆视频网分别注册了班级公共账号。

(二)创设教学情境,增强学生练习兴趣。节目主持训练采用情境教学法,目的为了更好的培养学生的采访能力,从当下媒体采访的实际需要出发,为学生提供时下的焦点事件、热点案例及给学生模拟采访现场,以引起学生感性上的认知,让学生更好的理解教学内容,促使他们更好更快的汲取知识,提高节目主持水平。

1.运用案例教学――创设情境

所谓案例教学,是指利用以真实的事件为基础所撰写的案例进行课堂教学。2案例教学不是向学生说下理论和例子,而是将理论与实际需求相结合。其教学目的是在教学中让同学们充分参与讨论并加以训练,有助于同学们将训练的内容与实际的运用联接起来。案例教学的模式是“案例―理论―案例”,即“案例既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也是落脚点;探究案例需要学习理论,学习理论是为了探究案例”,其意义在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同学们的实际运用的能力。而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是“理论―案例―理论”的教学模式,这恰好是本末倒置,不利于培养学生在主持是的灵活度及随机应变的能力。3此外,采用具有时代性、鲜活性的最新的案例,力避传统播音主持业务教学多年来一贯的固定教科书及其思想观念都已落伍的案例,可以最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例如,组织学生观看优秀的电视栏目:像《新闻1+1》、《鲁豫有约》和《今日说法》及每年“两会”期间的记者招待会录像以等等。每次截取这些节目中最为精彩的采访片段播放,让学生讨论其的语言表达技巧、主持风格,然后由老师作出专业点评。还可以让学生定期选择自己喜欢的节目主持类节目,来分析主持人的主持风格及其主持的技巧,并以作业形式带入课堂,供其他学生讨论,老师最后做出专业点评。

2.模拟情境教学――营造现场感

节目主持训练的模拟情境教学,就是设置要主持的现场情境,实现操作步骤的模拟、时空的模拟及主持功能的模拟。模拟情境教学的行式有:(1)模拟“硬新闻”场景。特点是新闻事实明显,现场感强,动态性、时效性强。(2)模拟“软新闻”场景。它是一种隐性的新闻事实,时效性较弱,采访时注重的是事物渐变过程中对某些带有规律性内容的揭示。4针对某个热点事件或社会焦点话题,让学生采访熟悉的人,从身边人(如同学、教师)开始,理解采访是沟通的艺术,捕捉个性化引语和挖掘精彩故事。比如,让两个学生先围绕某一主题进行主持演说,像《开讲啦》,让其他学生以此设立采访提纲,然后展开同学之间的互相采访提问,老师师也可加入采访提问为学生做示范,最后由教师做点评。此外,在模拟操作训练中,鼓励学生充分发挥各自的特长,进行了多种形式的节目主持联系。例如:模拟现场报道、网络采访等形式,都受到了学生的欢迎,增强了学生浓厚的主持兴趣。

三、拓展教学方式,将新媒体的技术运用到教学中

(一)丰富课堂教学的信息量,提高同学们的有效检索的能力。在课堂教学不受影响的情况下,笔者支持同学们在该课堂上利用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设备上网查询与课堂相关及延伸的信息,以及时答疑解惑,且能够让学生之间及时迅速的分享所需信息。如,笔者有时会在课堂上提到某经典节目及其发展历程,但是不同的学生对于该节目的了解程度会有所差异,为防止部分同学接收过多的重复信息,本人会给学生几分钟的时间让大家上网进行相关查阅,然后再进行发言分享信息。这样不仅丰富了课堂信息量,还提高了学生的课上讨论发言的积极性。并且通过这样的上课模式,同学们逐渐掌握快速搜索、删选有效信息的能力。

(二)运用移动终端设备及时接受学生们的学习问题。节目主持训练课程重在培养同学们主持及镜头前表现能力。笔者有时留下的训练作业涉及的人数或环节较多,就再次分组命名组长,再建一个组长微信群,让各个组长定时组织同学一起排练,并在每次排练时拍下照片视频发给笔者。为鼓励学生更加积极主动的做好排练,笔者告知学生每次排练情况汇入期末总评。

篇7

中图分类号G224 文献标识码A

目前,广电传媒类专业的毕业生就业呈现相互渗透趋势,例如学播音与主持艺术的去做记者、编辑或编导,学广播电视编导、广播电视新闻学的去做主持人,由此,在广电传媒类非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开设播音主持课程显得非常必要。

广电传媒类非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播音主持课程(以下简称“播音主持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教学活动中的训练,尤其是小课训练关乎学生对播音主持技能的体悟与培养,因而至关重要。播音主持课程的教学对象、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要求都不同于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其教学训练模式自然也不同于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从教学实践来看,“任务式——节目化”播音主持教学训练模式是一种有效的教学训练模式,能更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播音主持能力,提升他们的播音主持水平。

一、“任务式——节目化”播音主持教学训练模式的确立

我国的播音教学“最早的教学形式,在当时的条件下,只能是‘一带一”’,“这种教学形式,虽然简单粗疏,却抓住了播音教学的精髓”。改革开放以后,播音主持的教学模式呈现多样化特征,“播音教学的模式大约有三类:一是红线(基础理论与实践)贯穿,二是三段(发声、基础、业务)分解,三是一贯(一位教师带一组学生)到底”,这是从宏观上说的。从具体课程来说,大课讲理论,小课分组训练的模式,仍是当前我国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专业课教学模式。从理论上说,播音主持课程也可以采用这种模式。但是,播音与主持艺术各专业课有不同的小课训练模式,而小课训练是学生提高播音主持能力的关键,那么,何种模式更适合播音主持课程?

目前,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在教学中非常强调“节目整体意识”。付程认为,教学中要确立“节目整体”意识,采取“互动式”教学方法。“近几年,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在教学改革中提出‘要确立节目整体意识,以节目带教学’的理念”,中国传媒大学播音与主持艺术学院“在三年级的广播电视播音主持业务阶段,让学生自己找选题、出策划、采访、编辑、制作并主持播出一档节目,并请台里的有关专家听评,看学生的节目是否能够达到电台、电视台的播出水平”。邱蔚借助建构主义理论,提出了播音主持项目教学法。这些观点和做法对播音主持课程的教学训练具有启示意义。

近年来,语言教学界兴起了任务型语言教学的热浪。这是一种“让学生在做事情的过程中学习语言和使用语言”的教学方法,“它把语言应用的基本理念转化为具有实践意义的课堂教学方式,旨在把语言教学真实化和课堂社会化”,其突出特征是“在做中学,在用中学”。这种教学方法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训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主动解决学习中的问题。据此,我们确立了“任务式——节目化”播音主持教学训练模式。

二、“任务式——节目化”播音主持教学训练模式的内涵、步骤与关键问题

(一)内涵

所谓“任务式——节目化”播音主持教学训练模式,是指根据广电传媒类非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学生的特点和播音主持课程实际,给不同起点的学生分类下达目标任务,按照广播电视节目类型特征,让学生自己策划节目并播音、主持的教学训练模式。这种训练模式,根据电台、电视台节目的播出要求,让学生在真实的节目环境中学习播音主持的能力,使他们“在做中学,在用中学”,充分调动学生的创作积极性。

(二)步骤

1.设定任务

在课程开始时,根据学生的特点,分类提出训练目标。可把目标定为三档:

A档:普通话达到一级、嗓音优美、态势大方、表达流畅、节奏感强;新闻播音文体特征鲜明、感染力强;出镜报道现场感强、演播室主持吸引力强;能胜任播音主持工作。

B档:普通话达到一级、嗓音比较优美、态势大方、表达流畅、节奏感强;新闻播音文体特征比较鲜明、感染力较强;出镜报道现场感较强、演播室主持有吸引力;能主持一些节目。

C档:普通话达到二级甲等、嗓音清晰响亮、态势大方、表达流畅、节奏感强;新闻播音文体特征比较鲜明;出镜报道现场感强、演播室主持比较有吸引力;能胜任出镜报道工作。

经过师生充分讨论,为每一个学生确定奋斗目标,让他们从课程一开始就明确自己的努力方向。同时,设计训练任务书,人手一册。任务书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形式、考核方式、教学具体任务、教学进度计划、教学训练安排、训练评价标准、训练记录书、参考书目、训练材料等。根据教学训练任务书的安排,让学生在每一次训练前明确训练的内容、形式、要求、须观摩的节目等。

2.学习观摩

小课训练前,通过大课讲授、训练,让学生积累必要的理论知识,然后在教师指导下大量观摩对训练有示范意义的优秀节目,撰写观摩笔记,认真学习别人播音主持的方法。

3.策划排练

根据训练要求和观摩的情况,提出节目策划方案,与教师和同学充分讨论,修改定稿,完成必要的拍摄与制作,准备好必须的道具、人员,进行课前的充分排练。即兴电视新闻现场报道、访谈节目主持等应尽量多地进行模拟训练,以取得足够经验。

4.现场录制

在教师的督导下进入播出状态,正式录制节目。

5.观后点评

回放学生的播音主持作品,根据训练评价标准,师生共同点评,并给出训练成绩。发现问题,及时记录并纠正。对于顽固性问题,教师应单独指导。

6.课后改进

课后,学生须及时针对记录的主要问题遵照教师的建议强化训练,尽力改正。有条件时可安排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集中晨练。期末收集学生的训练记录书,认真分析存在的问题,为下一步的学习指明方向。

7.推荐播出

每次训练后把学生的节目物化为光碟,优秀节目推荐到校园广播电视台站、校外电视台播出。

(三)关键问题

1.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

(1)合理设计训练任务

教师在对学生、课程目标、教学内容深入研究基础上,设计出具有训练指南性质的训练任务书,它要联系学生实际,结合播音主持的发展趋势,目标清晰,突出专业特点。

(2)精讲理论,完美示范

教师要为学生提供能指导训练的基本理论,理论讲述少而精。教师还必须具备出色的示范能力。

(3)高效率组织、督促训练

教师要高效率完成观摩、策划、录制、点评等训练环节的任务,认真批改观摩笔记、策划方案,公正评价学生的训练,保护学生的探索精神和训练积极性,督促、检查学生的课后训练。

2.学生积极性的调动

(1)以高尚的人格影响人

教师要充分认识到“亲其师,信其言”的道理,用高尚的人格影响学生,使他们因喜欢老师而热爱播音主持课程。

(2)以正确的认识引导人

教师要把课程开设的理由、培养播音主持能力的重要性讲够、讲透,提高学生的认识,引导他们积极投身于课程的学习中。

(3)以精湛的技艺吸引人

教师以深厚的理论修为,纯熟的教学技能讲好大课。小课示范优美动听,训练方法实用有效,观摩笔记、节目策划评改、播音主持训练的点评恰当,多表扬和鼓励。

(4)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

选择优秀的播音主持作品观摩分析,充分发挥明星的引领作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5)以科学的机制激励人

建立一套科学的训练管理机制,包括出勤、成绩评定、训练要求、课外训练的监督、优秀作品的推荐播出等。

3.训练设施的保障

训练设施基本达到电台、电视台的要求。广播节目播音主持,要教会学生操作使用设备;演播室设备齐全,为学生提供感受电视台演播室氛围的条件。

三、“任务式——节目化”播音主持教学调练模式的特点

(一)在做中学,在用中学

20世纪初期,美国哲学家、教育家杜威提出“做中学”思想,主张让学生从经验中学习,通过解决问题来学习。“任务式——节目化”播音主持教学训练模式的突出特点正是“在做中学,在用中学”。学生为完成任务必须思考、模仿、训练,必须强化目标意识、观摩意识、问题意识。让学生进入真实节目的创作空间,有利于学生树立节目整体意识,更清晰地知晓播音主持在节目中的地位;培养学生对播音主持的兴趣,快速提升播音主持技能。

(二)目标清晰,因材施教

采用“任务式一一节目化”播音主持教学训练模式,学生不仅明确整个课程要达到的目标,而且还明白每次具体的训练内容、时间、要求,清楚地知道要做好每期节目需要观摩的作品,结合大课的讲解,清楚每次观摩笔记的具体撰写要求,主动学习。同时,由于分类要求学生,不用同一标准衡量所有学生,加上对每个学生的分别点评与指导,真正体现了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则。

(三)课堂主导,课内外结合

鉴于广电传媒类非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中部分优秀学生已经从事播音主持工作,因此教学中必须考虑学生的就业需求。所以,教学内容必须涉及播音主持专业的主要学习内容,如新闻节目播音与主持、文艺作品演播与影视配音、电视新闻现场报道、谈话节目主持、文艺娱乐节目主持、体育节目主持、少儿节目主持、教育服务类节目主持等。同时,播音主持的基本功,如普通话、播音发声、播音创作基础、即兴口语表达等也不可忽视。

如此丰富的教学内容,不可能完全在课堂上完成。“任务式——节目化”播音主持教学训练模式把大量的任务,特别是基础性训练延伸至课外,充分挖掘学生课外学习、训练的潜能,同时,课外训练紧紧围绕课内训练展开,突出了课内训练的主导地位,在有限的时间内提高了训练效率。如果在课程结业后继续利用第二课堂举办相关竞赛,这种模式的训练效率会更高。

四、对“任务式——节目化”播音主持教学训练模式的评价

(一)优势:针对性强,效率突出

播音主持课程教学面临的实际:第一,教学对象的播音主持基础差异大。多数学生没有经过播音主持考前培训,他们之间无论是嗓音条件、语音基础、表达能力还是形象气质差异都很大。一些学生在上播音主持课程时可能会有抵触情绪,认为自己今后不会从事播音主持工作,所以对学习没有兴趣。第二,教学时间有限,教学任务繁重。作为广电传媒专业中的一门课程,其学时通常在120—140之间,班级学生一般为40—50人,分组训练后课时显得更少。尽管教学内容可以因学生的专业有取舍,但也要基本涵盖播音主持专业主干课程的主要内容,教学任务艰巨。

可见,适合播音主持课程的教学模式须具备如下条件:能调动全体学生的训练积极性,让各种基础的学生都有收获;必须充分利用有限的时间提高训练效率。

篇8

教学方式是按照课程设置的流程设计实现专业教育培养目标的具体运行阶段,在合理的课程设置前提下,具体实施的教学方式对于能否实现预期的培养目标显得尤为重要。主持人专业教育长期形成的单一化教学方式与当下所需的主持人培养目标格格不入,传统的教学范式培养的学生素质和能力已不能适应主持人岗位对人才的需求,教学方法的转变是主持人专业教育培养过程中的关键环节。

一、从“讲授”到“听说”的转变

主持人专业教育不同于其他专业教育,对学生的个性要求多样化,知识结构要求异质化,统一性的课堂“教”的比例过大,势必影响学生个性发展,导致学生知识结构的同质化。正如鲍德和米勒所说:“学习者的每一种经验都会受到他过去和现在环境的影响。每个人都只能适应世界的某些方面而不是适应其他方面,这会影响到他的注意力和反应。尽管其他人可能会把自己的意见强加给他们,他们还是会试图自己来解读事件。经验的意义不是固有的,而是解读的结果。对于学习者建构经验的方式的主要影响来自个人和文化史的累积效应。”①懂得影响个人对于共同经验做出不同反应的各种变量有助于我们解释为什么在教学过程中仅仅有共同经验是有问题的。当然这并不代表放松对主持人专业学生的一些显性的标准要求,如普通话的语音标准,而对于一些处在动态发展过程中的学科知识,如表达技巧、传播方式等内容不能强调教授学生对共同经验的理解,而应强调学生个体对于共同经验的个人解读的“学”的过程。讲授的内容应该少、精、宽、新,陈旧的、重复的内容要去除。讲授体系和教材体系要适当分开,避免照本宣科。

以美国的新闻传播教育为例,美国的新闻传播教育特色主要表现为通识教育、精讲多练和师生互动。新闻传播类的专业基础课程约占三分之一,其余皆为相关学科的课程,倘若是每周三课时的课程,教师一般每次先讲20分钟左右,然后师生一起讨论一个小时,接着便是学生提问或课堂训练,或模拟新闻会,或改写一则新闻稿或导语,或扮演主持人、拟制一份广告或公关文案,等等。下周乃至下几周上课的内容,要求学生参考哪几本书或文献,教师事先均有布置,能使学生早做准备。②这样提倡双向交流的课堂,在讲课中有一些开放性内容,给学生留有宽松的课后思考空间,特别重视课堂讨论对主持人才培养的作用,在训练学生经过个人思考参与讨论的同时,使学生在无意识中加强了即兴表达能力,效果胜于特定安排的表达技巧训练环节。常态的讨论中不给学生特定框架,不做结论式指引,以问题为中心、用课题来贯穿教学过程,鼓励学生用批判性、建设性的方式讨论观点与建议,并学会如何运用不断掌握的技能和知识,而不是复述教科书内容。激发学生思考、发表自己的观点,并在讨论中完善和坚持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批判思维、严密分析、从不同视角看问题的能力。重视培养学生对调查研究方法的学习,学会自己搜集资料,而不是被动接受不同来源的资料,教学生通过图书馆、因特网、政府和其他与所分析信息有关的单位搜集资料以及怎样判断信息的可靠性,能更加准确和理性地辨别将来可能用于传播过程的信息质量。

这样的课堂互动有利于加强学生在言语训练过程中的客观意识、受众意识,构建学生以“学”为重、以“思”为纲、以“说”为练的课堂学习观念,突破了传统的单一专业知识教学局限性,符合未来媒体主持人培养的要求。

二、从“训练”到“体验”的提升

主持专业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实践教学主要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包括思考能力(科学的信息组织、解读能力)、活动能力(实施各种传播活动)、适应能力(及时对传播环境变化做出反应)、学习能力(用科学的方法接受新的信息)。为此,除了强调在媒体的实习和见习外,采用注重实际问题分析的实践教学方法,还应注意运用以下几种实践教学方法:训练方法――学生单独以主持人角色进行片断式练习;考察方法――参观各级各类媒体,了解实际工作的程序和方法;实训方法――学生扮演主持人角色对某类节目制作进行全程体验。

在传统的主持专业教育实践教学中,注重学生工作流程和方法的体验,而忽视了学生对于媒体的环境体验和主持工作的节奏体验,在实践教学课堂内进行情景体验和角色体验的基础上,加强实际传播环境中的环境体验和节奏体验是提升实践教学的有效途径。学生在具有了一定的主持传播能力后,就需要借助媒体设置综合性主持实践教学平台,营造主持人角色体验环境。学生根据自身的专业能力和倾向,分别进入不同类型的节目环境中,能够从媒体的思维角度,观察传播环境的真实态势,把握主持人的信息传播方式和微观主持人传播过程。担当相应的主持工作,进入岗位模拟状态,从而审视自身的专业素质、锻炼传播能力。

如美国密苏里新闻学院不仅有日报、电台,电视台KOMU还是美国全国广播公司NBC的附属台,也是一家由学生担任记者、主持人、制片人的商业电视台,每天有3个小时的新闻直播节目,学生负责节目内容的采编并担任主持人播出节目,电视台的工作间旁就是教师的办公室,学生在节目的制作播出过程中随时可以向教师请教。这样的实践教学方法让学生充分体验了真实媒体的工作环境和工作节奏,并在教师的帮助下及时解决了体验过程中的问题,将可能在真正进入职业角色后的第一次错误留在校园。体验内容的选择性和连贯性是学生感受主持传播环境、理解主持人职业特性、领悟节目运作规律的前提。对学生的专业体验进行整体性关注,采用动态标准,才能够对实践教学做出正确评价。在施教过程中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参与程度、合作交流,将学生置身于动态传播情境之中,强化其职业体验与感受,从而达到专业素质从理论到实际的演变,促使学生在施教对象与主持人之间不断进行角色转换,有效地将课堂理论教学演化为传播实践活动。

三、从“专业”到“素养”的突破

传统模式的主持人专业教育教学强调其“专门性”,培养出的学生没有区分度、在岗工作上手快,但后劲不足。学生缺乏应有的学识功底,职业适应能力较弱,应鼓励学生突破原有的专业壁垒,选择符合自身特点和兴趣的学习方式,使学生确立独特的传播价值观,掌握传播的规律和受众的心理,将多学科知识与主持传播知识体系和思维观念整合为新型传播观念,能够从对社会变动的宏观把握出发,根据自己思维发展和逻辑分析的结果选择最适用的传播方式。

如北京大学艺术学院坚持将本科教育的整体方针定为道(人文内涵)与技(艺术技能)并重、理论性与应用性并重、素质教育与专业教育并重的“三并重”方针。北京大学艺术学院开办艺术学辅修、双学位班,从校内各院、系学生主修专业第二年开始,招收节目主持人方向双学位班,进一步打通专业,拓宽知识,使学生通过3年的学习获得艺术学(节目主持人方向)双学位。在专业院校中,中国传媒大学也面向不同学科背景的高校毕业生开设播音主持双学位班,在校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学生经过两至三年的课程学习后,也可以通过自愿报名、公开选拔的方式进入新闻评论节目主持、体育解说、综艺娱乐主持、双语播音主持、影视配音艺术、广播节目策划与主持等特色通道班学习。通过特色培养,强化其专业特长,培养一专多能的广播电视播音主持人才。

综上所述,主持人专业教育的教学方式的转变是提高主持人培养质量的关键所在,国外一些大学在学科名称、专业设置上对主持人职业培养指向性虽没有我国的播音主持专业明确,但课程内容包容性更强,在培养学生传播技巧、语言表达、演讲技巧、非语言传播、视觉语言等方面的理论和课堂教学方法以及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是值得我们借鉴的。信息传播的全球化时代,需要主持人从收集、传递信息为主,转变为以加工、解释信息为主,具备全球眼光和国际传播视野,掌握传播知识和技能,是实现未来主持人角色转换的前提条件。

(注: 本文为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资助项目PAPD 江苏省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课题《主持播音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探究》阶段性研究成果)

注释:

①钟新.传媒镜鉴.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M],2006.6:44.

②刘海贵.美国新闻传播教育特色及其给予我们的启示[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07(9).

参考文献:

[1]毕一鸣.语言与传播:广播电视播音与主持艺术新论[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5.8.

篇9

[作者简介]金丽娜(1973- ),女,吉林长春人,长春师范大学传媒科学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播音主持教育、影视传播。(吉林 长春 130032)

[课题项目]本文系2011年吉林省教育厅“十二五”社会科会科学研究项目“播音主持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批准号:吉教文合字[2011]第339号)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3)21-0119-02

自20世纪80年代我国出现广播电视节目主持人以来,对节目主持人的定义,择其要义分为四类:强调主持人在演播阶段的串联和代言作用;强调主持人的角色定位、功能和作用,强调其中心地位和创作活动中的全程参与性;强调并阐述主持人个体行为和媒介观念的关系;强调主持人的个性化,即独立思考及行为特征。定义的多样性描述了节目主持人发展的脉络,表达了社会环境变化、媒介环境的发展赋予节目主持人新的含义,也反映出这一行业处于发展中的阶段特征。近年来,对于主持人的思考已被行动取代,不同的主持人纷纷呈现于受众的面前,对主持人的学识、个性风格要求越来越高,这无疑成为主持人教育的重要参考根据。

一、行业背景分析

在欧美的传播职业分工中,主持不是一个单独构成的行业。播音主持的方法同策划、采访、编辑等一样,是作为一个传播业者理所当然应具备的技能。因此在此类国家的学校教育中只有传播学专业,没有单独的播音主持专业;而在更强调同一性的中国,由于地理和历史文化的差别造成的语言和语音差异在国家行为的推广和普及过程中,产生了标准化、制度化等很多要求,因而逐渐形成了目前的播音主持专业。

从社会需求角度看,各大媒体依旧缺少受广大受众欢迎的素质优秀、能力突出的具有专业学科背景知识结构的真正好主持人。主持人是大众传播活动的核心元素,是一个传播行为成败的关键所在。当今中国传播领域中媒体的自主空间正在放大,越来越多的节目形态和表达方式使更个性化的主持人成为现实,探讨采用“主持人中心制”的节目形态已初露端倪。因此,培养具有主学科专业背景的多元化主持人正是我国传媒领域未来发展趋势。从教育环境看,综合大学和专业院校相比有跨门类的多学科设置;有深厚的学术涵养和前沿意识、及由此形成的学术文化和理念;有其独特的办学历史、办学理念,并由此演化出独特的文化和风格。其综合性可以结合社会对主持人的需求与学校之所长,做一些先期的实验,然后确立重点建设的学科专业或方向。

二、专业特色建设

凝练专业建设的特色是要在保证学科基本体系科学、完整、坚实的基础上,再根据学校的具体情况制定有侧重点的、有确切目标的、有操作可行性的设想和方案。“播音主持专业”特色化就是保证在学科性质不变的前提下,利用综合性学校自身的优势,扬长避短,创造性地认识、掌握、探索一条具有特色的主持人才培养之路。

(一)系统理论的特色

按照奥地利理论生物学家路·贝塔朗菲一般系统论的思想,必须把有机体当作一个整体或系统来研究,形成研究生命体的系统观、动态观和层次观三个基本观点,进而才能发现不同层次上的组织原理。主持专业人才的培养,也要遵循整体性、动态性、层次性和关联性等基本要求,利用这些特点和规律去控制、管理、改造或创造每一个系统,使它的存在与发展合乎目的需要。

1.整体性。系统的整体性要求在考察系统时应把系统整体作为研究的对象,同时,系统的各要素是不可分割的,存在着相互依存和相互作用的关系,应该科学地协调各部分、层次、环节的关系,创造有利于整体功能发挥的环境,实现功能的最大化。在主持人培养方面,需要着眼于主持人教育系统整体性,着眼于母系统与子系统的结构关系,需要从时间的长度上形成整体目标认知。

2.动态性。系统的内、外条件是不断变化的,系统是在变化中生存与发展的,这是

一个动态的过程。主持人的养成既受自身内在因素发展而动,也因社会、学校等外部条件影响而变,变动又呈现出复杂的规律性,因此对主持人的培养,要研究、驾驭动态性的特点、规律,实现良性的动态平衡。

3.层次性。系统的层次性是指构成系统的要素之间按照整体与部分的构成关系而形成的不同质态的分系统及其排列次序。对主持人的培养要根据不同的专业方向设置,采取有层次专业特色教育;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和学生的不同兴趣进行分流培养,个体培养,开设不同模块选修课程包,完善不同层面的知识结构。

4.环境的关联性。系统都处于一定的环境中,脱离一定环境的系统是不存在的。它既包含系统外环境,也包括系统内环境。母系统是子系统的外部环境,子系统是母系统的内部环境。对主持人教育而言,各种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条件属于其外环境,而主持人培养系统内部的培养体制、机制、氛围等因素则属于内环境。系统结构的复杂程度决定了关联性的复杂程度。建立对环境的关联性认识,对于最终强化主持人(子系统)内环境,即学生的意志力,拓展主持人(子系统)即学生对外环境的行动力是至关重要的。

(二)目标特色

依据系统理论,目标设定是形成系统的前提。在目标体系中,培养每一个人又成为一系列的子系统的前提。主持专业鲜明的培养特点,就是个人化特征。

1.精英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主持专业最终定位于精英人才的培养,是系统观念中目的性原则的要求;本科教育是实现精英培养目标过程中的初、中级阶段目标,是系统观念中动态观点和层次观点的要求。依据包括:一是主持人的岗位需要万里挑一,被视为精英人才是社会生活的现实。岗位的性质决定了所需人才性质。二是主持人行业是伴随着传媒产业的发展和形态的演进而兴起、变化的职业。更由于“主持人中心制”导致的话语权掌控,对其基本素质的要求极为严格。较好的身心条件、宽厚的文化基础、学习应变能力、核心凝聚力、领导力素质缺一不可。三是此职业的特点是以个体人的形象来呈现群体或利益集团甚至国家的整体面貌,即符号化的人的职业。要求从业者的内外品质、行为修养要始终处于高标准的状态,处于多重监督之下。四是从专业需求角度看,一些核心品牌节目的主持人专业生命周期相对较长,因为一个合格的主持人的工作时间基本与其自然人的工作时段统一。另外,一个负责任的传媒机构的符号化标志也要强调其稳定性和成熟度。依据上述理由,设定精英人才的培养目标是必需的。2.有具体学科背景的主持人培养定位。主持人与播音员两种专业方向的共同点在于有声语言的应用。不同点在于,播音员对有声语言的表达在一定的区域或文化背景下相对统一,形成标准,规范性和专业化要求较高,其外在形象也有相对严格的标准化认同;而主持人的有声语言的应用从技术标准上看要宽泛得多,外在的形象也强调特殊性,鼓励不同的类型的区别和不同个体的差异,强调“个性化”“人格化”。两者之间的区别可以概括为:共性与个性。前者共性为主,是共性基础上保存个性;后者是个性为主,是个性表达中融合共性。所以播音员的培养强调共性原则,规范性、标准化。而主持人培养则强调个性特点,注重学科底蕴。个性特点的形成需要的是个性的文化背景、个性的形成环境。对个体人的培养即是对差异性的培养,差异性的培养需要差异性的环境,中央电视台的播音员多来自于中国传媒大学等几所老牌院校,而主持人则有着多种出身。综合性大学的多学科背景为主持人的个性培养提供了较好的平台。加之传媒产业发展到今天,受众的“分众化”“小众化”趋势已成必然,受众的专业化需求越来越高,使主持人的个性化成为当今主要问题。

(三)培养特色

分析专业所处的时代环境特点,确认特色建设的理念和目标,必须在操作层面获得检验,因此设计和实施特色化的、可实践的培养方案势在必行。

1.培养过程特色。一是培养方案特色,包括凝练专业方向和一次性教育向终身教育转化两方面。充分利用综合大学培养系统独特的优长,确定双学位的培养机制、个性化的培养特色,为每个学生凝练自己的专业方向。使其学习内容及方式方法进一步细化,在全校范围内、多种学科课程上实行开放、自主模式,在校内形成主持专业与不同学科交叉的态势以形成主持专业厚重的学术背景,这样才能培养出“有专业背景的、个性化”主

持人;依据系统科学层次性的观点,本科学习只能作为专业学习的初、中级阶段,是一种阶段性教育。变有限年龄的教育、一次性教育为终身教育,是21世纪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特点,应在教师与学生中普遍地建立。主持专业本科教育必须纳入终身教育的大格局中思考,人才的培养理念也必须符合科学的规律。而研究生阶段的培养路径与模式也必须与社会实践及理论的应用相结合。以此来形成培养方案特色,促进学科发展。二是课程建设特色。课程体系是培养模式的核心内容,构架学生科学合理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是专业建设的关键环节。基于系统论中的层次论要求,应将主持人的培养分为初级、中级、高级三个阶段,层层递进。初级阶段的学科基础课、专业基础课模块分别从艺术学、传播学、新闻学为主的角度构建学生的基础知识框架,从主持学的角度构建学生的专业基础知识框架,通过量化的综合指标显示框架构建程度,为未来工作打下基础;中级层次培养阶段的学习重点转向专业骨干课、专业选修课模块,个体方向性目标问题逐渐显现。此时专业骨干课继续深入专业理论与技能,进一步详细划分,逐步形成个体化的教育、教学设计与方案,选修课融进多学科的基础知识,并构成相对完整结构,高级阶段培养需依靠研究生教育及社会再教育,在工作环境中磨炼展现个性和人格印记,向优秀、成熟的主持人迈进。在课程安排方面,必修课系统中突出骨干课的特色建设,选修课系统突出方向课的特色建设;在课程形态方面,体现校内课程群与校外课程群,理论与思辨性课程群,应用与操作性课程群,多元性、跨学科(专业)课程群的特色建设。在修课方式方面,实施更合理的学分制,更灵活的免修制,更人性化的自主制,由此形成课程建设特色。

2.毕业就业特色。毕业就业环节是对我们教学目标和过程的反馈与检验,是社会对专业建设理念的实践审核。面对今天的就业形势,实施有针对性的定向培养式和实习推荐式。将就业与学习过程结合起来,并同时向学生表明到达职业理想目标的晋级路径,鼓励学生们做脚踏实地的选择。

综上,播音主持专业建设既要有高视点、宽视野、超前的战略性思考,又要有具体的对策探讨。简言之,主持人的培养就是更具特色、更加人性化的培养。

篇10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播音与主持专业作为艺术学科,综合性较强,包括了新闻学、传播学、语言学、艺术学、美学等学科的内容,这也给教学提高了难度,这也是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重要特点之一。所以,在课程的设置上要从专业的特点出发,与广播电视产业对播音与主持人才需求结合起来,注重各个学科(新闻学、语音学、美学等)的穿插渗透,形成适合现展情况的教学体系,改正那些不适合现代教学的传统教育模式,但是在教育模式上也存在着一种误区,许多学校一味追求全才的培养,例如过于重视新闻学、传播学、语言学、艺术学、美学的教学,而忽视了其他如口语、即时表达与稿件转换的能力,也就与社会需要的人才大相径庭了。总的来说,课程的内容设置应该在传统教学体系的基础上进行创新性的革新,主要表现在课程的设置更加贴近社会实际工作,重点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同时加强教学与实际工作的联系,让学生得以全面发展。以下是播音与主持专业所设置的主要课程,希望能通过罗列其主要内容来分析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特点的教学特点。

1 专业课学习

调研了多所开设播音与主持专业的院校发现,在课程设置上,主要以公共课、专业基础课群和专业课群。专业基础课和职业素养课为主,在大一、大二阶段主要是以普通话学习为主,包括语言技巧和广播播音都是播音与主持人培养体系中重要的环节,也是基础中的基础。但是传统的播音与主持专业课上缺乏各个科目内容的穿插和渗透,这也是为什么应届毕业生“一职难求”的原因。

分散的专业课内容没有经过整合也就很难实现“一专多能”。并且,难以形成系统教学也打击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解决这一问题就必须灵活的设置课程结构体系,充分体现“宽基础、活模块、重技能”的课程设置目标。在教学的过程中加入创新性元素,把课程的实用性和扩展性与传媒实际工作结合起来,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所学专业内容的重要性。目前许多院校的专业必修课的设置也开始注重学生的兴趣,并以兴趣为导向让学生自主选择不同的专业课程,并且学校也在每个方向模块设置了不同的专业必修课和专业选修课,其中必修课和选修课有不同的分工,必修课把课程的内容设置与行业的岗位结合起来,注重职业就业技能的培养;选修课主要教学与专业相关的学科,比如新闻学、语音学、美学等等。

经过对播音与主持专业课教学的研究发现,在专业课中老师会把生涩的理论与实际案例相结合后,并适时地加入个人的经验见解,这也对学生对专业的认识和职业生涯的定位带来帮助。具体来说,中国传媒大学的教学方案已经被大多数艺术院校采用或借鉴,主要专业包括新闻播音概论、播音学与主持概论、播音发音学、播音主持心理学等等这些,几乎构成了整个播音主持专业的专业课大体框架。除此之外,众多证书也被包括在播音主持专业培养方案中,成了增强职业岗位综合能力和教学内容设置的主要环节。

这些证书包括《普通话等级证》、《主持人资格证》、《播音员资格证》等,各类证书也帮助学生扩展了职业方向、培养兴趣和充分发展个性,成为应届毕业生应聘的敲门砖。

2 职业修养课

播音主持专业必须具备极高的思想素质和内涵修养,所以开设了很多这种类似的专业选修课程。现代传媒业的发展扩展了播音员与主持人的职能,在新闻传播方面,还增加了舆论营造与道德氛围的维护的职能。确切地说播音主持人员在社会新闻传播上的作用就像是信息传播和的窗口,也是新闻信息的评论员,通过对信息的总结和组织再加上评论,这就体现了社会新闻传播的新特点。而播音员的职业修养课的重要性在于,这个职业的观点往往能左右社会大众对社会事件的看法,也就能够对娱乐起到一定的导向作用。所以实行定岗定位的分流培养变得极其重要了,通过对播音与主持专业学生职业素养的提高,加强职业道德的教育,才能算是提高整体素质。在学习内容宽泛且扎实的基础上,进一步才可以谈到精细及深远的问题。这也是根据岗位的不同选择不同的专业技能的培训,真正地做到了因材施教。在专业素养的培养上主要针对了大致的几大方向。这就要求在教学中加入创新精神和沟通能力的培养,注重口语基础,加强能力的提高和注重素质的全面发展。其中专业素质的培养主要是语言技巧、思维训练、播音文体、节目主持艺术、主持人形象塑造、文艺作品演播、电视节目采编与制作、播音作品鉴赏等课程。

许多院校在课程设置上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过于侧重专业素质的培养而忽视了思维品质的培养,上述也提到了职业素养对于播音与主持这项职业的重要性。从课程的设置量上分析,关于语言能力培养的课程学时占到了总课时的一半,而关于思维品质培养的课程较少,比如人文、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的课程设置就更少了,虽然播音与主持专业的学生都是艺术生,但是思想道德和人文素质不能忽略,否则就违背了近年来各大高校号召的“打造高素质、全面发展的综合素养的人才”的方针。

3 文科基础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