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金融课程模板(10篇)

时间:2023-03-08 15:41:09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国际金融课程,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国际金融课程

篇1

20世纪80年代以来,金融全球化与巨额国际资金流动使国际金融从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逐渐成为既有成熟理论体系又有独特实际技能,既有宏观分析又有微观操作的独立学科。在我国,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经济对外依存度的提高,国际金融活动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可谓至关重要,国际金融理论的研究以及国际金融技术使用与创新受到高度重视,社会对国际金融方面的人才需求强烈。鉴于此,我院于1996年开始开设国际金融课程,尽管目前没有金融本科专业,但7个本科专业中,除会计专业外,其他专业均开设了国际金融课程,是经济学专业的核心课程,是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必修课程,是工商管理专业、财务管理专业、市场营销专业和农业经济管理专业的选修课程。在课程组教师的共同努力下,经过将10多年建设,国际金融教学各方面有了较大改善但仍存在一些问题,有必要对国际金融课程教学进行改革。

一、教学内容的改革

国际金融理论和实践处于不断发展与变化中,国际金融的内容涉及也非常广泛。对于我院7个本科专业而言,国际金融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都必须掌握,但由于学时有限和专业不同,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其他教学内容必须有所取舍和改革,应根据不同的教学对象,选择合适内容充实到教学当中。对于经济学和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应重点突出国际金融宏观部分的内容,主要围绕经济开放下的外部均衡问题展开,研究在不同历史条件下的国际货币体系理论、汇率理论、国际资本流动理论、国际储备理论等,从而揭示一国经济开放条件下的国际收支均衡的规律。对于其他5个专业,由于属于管理学科,应侧重讲授国际金融微观内容,如外汇管制、外汇风险管理、外汇市场交易、国际结算业务、衍生工具交易等相关内容等。通过对教学内容的必要调整和删减,可以突出各专业的特点和要求。另外,应鼓励任课教师重视教学内容的动态发展,将每节课的教学内容与最新的国际金融前沿理论和当前世界经济中出现的新情况结合,丰富教学内容。

二、教学方法的改革

课堂教学是教师“传道、授业、解惑”的中心环节。应彻底改革传统上的“一支粉笔、一块黑板”的填鸭说教式的教学方法,采用课堂讨论、案例教学、模拟教学等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知识的浓厚兴趣。通过课堂讨论,将基础理论寓于讨论之中,从而加深对理论的理解,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教学活动中,选择适当的讨论选题成为课堂讨论的关键。首先,讨论的选题需要充分运用国际金融课程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因为讨论的目的是促进学生在理解基本理论的基础上深刻领会并运用基本理论观察和分析现实金融问题。其次,讨论的选题要紧扣现实,因为国际金融理论和业务日新月异,将金融领域的新问题、新趋势有机引入课堂,学生查找资料、获取信息很方便,并能引导学生关注现实,把书本学活。最后,选题要能分割为多个部分,以便于学生划分相应的专门学习小组,集中针对所分配的选题进行准备。这样既可以避免面面俱到、使讨论难以深入,又能最终达到全面参与讨论的良好效果。

案例教学是实践活动的真实模拟,一方面可以将理论与实践紧密联系起来,让学生在课堂上就能接触到大量的实际问题,训练学生综合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由于不少案例的解决方案并不是唯一确定的,具有一定的挑战性,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当然所选案例要具有代表性,案例千千万万,并非都有价值,所以精心筛选很有必要。另外,采用案例教学的基本出发点,是以生动活泼的事例启发和教育学生,变教条为鲜活,因此,案例教学应保持其生动性。

模拟教学可以通过参加实地考察和模拟实验来实现。学生参加金融业务的实践,可以有效地解决书本上的疑惑,激发学习兴趣,收到良好的学习效果。可组织学生到期货交易所、证券公司、银行等金融机构进行实地参观考察,了解金融机构的组织构成、业务流程和具体操作过程,建立直观的印象,在实践中体验学习的乐趣。也可以通过建立金融教学综合模拟实验室,引进金融教学软件,在专业实验人员和教师的指导下,利用所学的知识,进行相关金融业务的模拟。或利用某些证券网站提供的在线模拟炒股、炒汇交易等免费资源,模拟各种真实的金融交易环境,提高学生对金融市场和金融交易的感性认识和领悟能力,增强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适应社会的综合素质。

三、教学方式的改革

要掌握国际金融最新的发展动态和变化状况,国际金融这门课程有必要实行双语教学。从我院的实际出发,也应逐步开展国际金融的双语教学实验。从国内双语教学来看,一般可分为以下几种:第一是采用外文教材,用汉语讲授;第二是中英文双语混合授课,平时作业和考试使用中文;第三是全外语授课,平时作业和考试全部或至少部分使用外文;第四是全外语教学,授课、做作业、考试全部使用外语。由于我院没有金融专业,金融相关课程比较少,在开展双语教学过程中应根据我院的师资条件、听课对象的外语程度、课程要求等实际情况,就当前的情况来看,双语教学可以选用较简单的外文教材用汉语讲授,等条件成熟后,逐步过渡到全外语教学。

四、教学手段的改革

教学手段是推动教学方法改进的有效途径,应用先进的国际金融教学手段有助于提高国际金融教学的市场适应性。当前,我院基本上实现了多媒体网络教学,只是还未有效发挥其作用。应鼓励教师更好地使用多媒体网络教学,以充分发挥其教学容量大、方式灵活、信息快捷、模拟生动的优点。另外,将教案、习题、案例资料制作成网页,供学生登陆学习,并利用网站论坛、博客等,对学生进行在线答疑,真正实现教学互动。

参考文献:

篇2

1.教学目标。

1.1促进学生理解和重点掌握国际收支、外汇、汇率、外汇市场、汇率制度、外汇管制、国际储备、国际金融市场、金融风险管理、国际资本流动与国际金融危机、国际货币体系和国际金融机构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形成原理、控制措施、时滞效应。

1.2培养学生掌握观察和分析国内外有关国际收支失衡、汇率变化、国际金融市场动荡、国际货币体系改革、国际资本流动动向、国际金融危机等重大国际金融问题的正确方法,培养学生综合应用国际金融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3提高学生社会科学方面的素养,树立经济一体化的核心是金融一体化的理念,掌握扎实的国际金融基础理论知识,为进一步学习国际结算、西方金融理论、外汇风险管理等其他相关专业课程打下必要的、坚实的理论基础。

2.教学基本要求。

2.1系统阐述国际金融的基本理论体系和框架、重点讲解国际金融的基础知识、管理原理及实务操作方法,详细阐述国际收支、外汇、汇率、外汇市场、汇率制度、外汇管制、国际储备、国际金融市场、国际金融风险管理、国际资本流动与国际金融危机、国际货币体系和国际金融机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形成原理、时滞效应的基础知识和理论体系。

2.2结合国内外有关汇率变化而引起的经济失衡现象、货币失衡问题、国际金融市场建立和完善、国际货币体系改革、控制国际资本流动、解决国际金融危机等重大问题,应用国际金融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剖析国内、国际上发生的一系列重大国际金融问题的原因,引导学生掌握观察和分析国内外重大国际金融问题的能力。

3.教学思路及方法。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金融一体化的发展,国际金融理论和实践处于不断发展与变化中,在教学中加入国际金融新变化,借鉴国内外专家学者国际金融研究的成果,密切关注我国对外金融活动就成为任课老师应尽的责任。理论联系实际对于《国际金融》课程教学来说,是合理的教学方法。

二、《国际金融》课程教学方法改革创新

1.构建合理的教学方法及人才培养方案。

1.1构建以核心教学内容为基础,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专业教学与职业资格认证相接轨,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在实行分层次教学、案例教学、模拟教学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项目驱动教学、专题任务教学、技能训练等教学方法。

1.2构建以能力培养为重点,适应经济建设、社会进步、个性发展需要的具有职业教育特色的课程体系。明确了解该行业就业的方向,确定从事这一职业所应具备的能力,明确培养目标;由学校组织相关教学人员,按照教学规律,将相同、相近的各项能力进行总结、归纳,构成教学模块,制定教学大纲进行施教。

1.3人才培养方案要根据职业岗位能力的要求来制订。人才培养方案中应更重视专业技术课的教学,在各类课程比例中,专业技术课比例要进一步提高,强调以岗位群所需职业能力的培养为核心,保证职业能力培养目标的顺利实现。充分发挥财务管理专业指导委员会的作用,在制定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时,充分听取专业指导委员会的意见,以此确保教学质量和实现预期专业培养目标。

2.多渠道的模拟实践教学。

《国际金融》是一门应用性、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因此实践教学是必不可少的教学环节。通过实践教学和各种真实金融交易环境的模拟,使学生掌握国际金融的操作业务、市场的运作等实务性知识,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为将来就业奠定良好的基础。例如,可借助“金融教学系统”这个资讯平台了解外汇市场的即时行情、新闻资讯和汇市评论等,教师可指导学生通过“模拟交易系统”进行外汇模拟交易,加强学生对外汇知识的理解,熟悉外汇交易流程,以便更好的学习外汇投资技术分析方法和体会外汇投资的风险。另外,也可以通过指导学生参加模拟金融交易大赛进行实践教学和外汇模拟投资交易,在实战中训练学生的实际分析能力和操盘能力。

3.多元化的社会实践教学。

除了模拟实践教学,参加社会实践也是加强学生对课程内容理解、训练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重要手段。可与证券公司、商业银行、期货交易所等金融企业合作建立校外实践基地,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为毕业后尽快进入角色奠定基础。可带领学生去证券公司了解外汇交易业务的流程,去银行了解贸易融资业务的基本技能,去期货交易所了解外汇期货交易的具体操作过程,深入外贸企业了解企业外汇风险管理的基本技能和操作方法等。另外,可聘请银行、证券公司等金融机构的富有实践经验的专家或从业人员来校进行讲座或操作性指导,使学生进一步最新行情及实际业务操作经验等。

4.充分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

在传统教学过程中融入网络教学手段,结合授课内容,介绍、观看相关视频、图片、最新事件及评论等。比如讲外汇与汇率时,可带领学生浏览国家外汇管理局、中国人民银行等网站查看人民币汇率行情,带领学生浏览华尔街日报、伦敦金融时报等网站查看国际外汇市场行情。学习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时,让学生在凤凰财经网上观看专题讲座视频;在讲外汇衍生金融工具时,可给学生浏览芝加哥商品交易所、伦敦国际金融期货交易所网站查看相关合同交易数据。充分利用网络进行教学,有助于教师及时、全面了解国内外最新金融信息,及时更新教学内容等,也有助于学生对热点问题有全面的认识。

5.注重引入、启发式、案例式、辩论式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篇3

《国际金融》课程教学是夯实学生专业基础,培养学生专业技能的基础性课程,但由于《国际金融》课程呈现动态性、综合性特征,不可避免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存在着诸多问题,需要加以优化和改进。

1.1教学内容有待整合国外的《国际金融》课程教学内容主要侧重于国际财务和基于开放经济的宏观经济学两个方向,而我国的《国际金融》课程教学内容主要偏向于宏观经济层面。例如,姜波克编写的《国际金融》教材,理论性较强,以内部均衡和外部均衡为主线;陈雨露编写的《国际金融》借鉴了国外《国际金融》课程教学内容,案例多、系统性强。虽然二者都可以满足高校国贸专业使用,但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考虑,还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不利于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和问题解决能力的提高。

1.2教学方式有待丰富《国际金融》课程不仅内容更新快、涉及范围广,而且理论与实际联系紧密。但目前该课程的教学方法以理论讲授为主,这不仅会导致学生失去这门课程学习的兴趣和热情,而且还会阻碍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甚至是排斥理论性知识的学习,最终制约该课程整体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的提高。因此,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开拓学生潜在的学习能力,并将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结合起来,必须改变传统单一的灌输式教学方法,融入案例教学、研讨教学、实践教学等其它教学形式,促进教学方法的多元化。

1.3教学评价有待改进教学评价是检验学生对知识及技能掌握程度的一种重要方式,也是检验教师教学效果的有效手段。目前,《国际金融》课程教学评价以终结性考核为主,通过试卷的方式考察学生对理论知识点的学习情况;通过论文、报告等方式检验学生对某些问题的见解。虽然评价方式比较简单明了,能在一定程度反映学生的学习成果,但只注重结果而忽略过程,容易出现死记硬背的情况,而无法对所学知识做到融会贯通和学以致用,已无法适应重视应用能力的素质教育大趋势。

2《国际金融》课程教学改革策略

为了满足社会人才需求,针对以上所述《国际金融》课程教学存在的相关问题,可以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这几个方面对《国际金融》课程教学进行改革。

2.1教学内容的改革对《国际金融》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优化和调整是实现教学目标的前提条件,具体而言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2.1.1原内容精简。以针对性和实用性为原则,对原教学内容进行精简。首先,以就业为导向,根据企业或者机构对金融岗位素质能力的实际要求,摒弃一些常识性

、理论性内容,如国际货币体系、国际金融组织等,学生自主学习即可。其次,以务实为原则,对国际收支理论和国际资本流动理论等模块进行精简,以“点睛”的方式作重要阐述即可。精简后的教学内容基本上围绕国际金融主体业务来构建知识及能力体系。

2.1.2新内容补充。近年来,国际金融理论知识及实践经验体系更新较快,为了跟上时代步伐,体现教学内容的国际性、实务性和动态性,需补充一些新的教学内容。首先是搜集金融领域的热点、真实、典型案例。这些案例能让学生深刻感受业务的真实操作流程,若走向岗位遇到类似的金融事件可顺利上手,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其实是利用网络资源及时更新金融数据及信息。例如在国际收支政策调节内容学习时,可根据我国国际收支目前现状,及时补充最新数据,从而引导学生分析我国是否存在内外均衡矛盾,并思考应采取的政策搭配。最后是编写国际金融英语阅读材料。英语是金融人才所具备的一项基本能力,因此,要加强英语能力的提高,为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奠定基础。

2.2教学方法的改革除了教学内容的精简与更新外,还需改变以往单纯的灌输式教学方式,通过案例教学、专题研讨、实践教学等启发式、互动式教学方法的应用,促进教学方法的多元化。

2.2.1案例教学。案例教学能使学生身临其境地分析及解决问题,是《国际金融》课程中的重要教学方法,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改革案例教学法。首先是把握案例的选择原则。案例的选择犹为关键,一般选择真实、热点、最新和典型的案例,同时与教学知识点相联系,一方面案例的真实性和熟知度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另一方面案例的时效性和典型性便于学生研究讨论和验证自己学习的结果。其次是拓宽案例的来源渠道。案例除了教师精心选择外,还可由学生提供,不仅能够丰富案例教学素材,还可通过案例的采集过程,提高学生的信息整合能力及专业知识应用能力。最后是丰富案例的讨论方式。除了传统的分组讨论外,还可尝试访谈式的讨论法,即一个小组负责数据的整理和问题的解决;另一小组以访谈的形式提出相关问题。通过积极的思考发问和问题解决,促进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提高。

2.2.2专题研讨。为了深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在《国际金融》课程教学中,还可组织学生对国际金融的重要理论、热难点问题进行研究讨论。专题研讨教学法给传统沉闷的封闭课堂教学注入了更多的活力,通过师生的交流研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得到了激发,教师还可从中得到反馈信息,从而针对性的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篇4

金融危机过后,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日渐迅猛,随之而来的则是金融市场的日夕万变,各种崭新的问题和现象不断地涌现。为了解决不断出现的问题,国际金融理论和政策的更新也取得了较大的成果。由此可见,国际金融课程是一门具有较强的时代性、实用性和综合性的课程。因此在教学方法上应注重跟随金融市场发展的步伐,深入理解国家各项经济政策和金融体制的革新,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对学生进行传授。

一、国际金融课程教学面临的新问题

(一)理论教学知识更新迟缓

国际金融课程是研究经济领域各种金融现象发展变化规律的一门科学,是在国际贸易的基础上产生的,反映了各种经济往来的全貌及宏观经济的状态。随着经济全球化,金融市场在不断的发生变化,金融危机、汇率波动、政策法规的更新等层出不穷,现有的国际金融教材已不能囊括所有更新内容。

教材是学生了解并掌握课程知识最直接最基本的渠道,目前,各大高校金融类专业的国际金融课程教学体系比较完整,但所使用的教材内容却不能及时更新。国际金融课程知识点包括国际收支、汇率制度、外汇储备以及国际金融市场等,而这些内容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和金融市场日新月异的变化也需及时进行更新。当下各大高校所使用的教材在知识点的更新上比较缓慢,且大多数侧重于理论知识,缺少与实际社会需求相关的实务性知识,无法满足对学生进行职业指导和实践训练的需要。

鉴于此种情况,教师若在理论教学上不能及时地根据金融市场的实际状况更新教学内容,则不能满足实际社会需求对人才培养的要求。

(二)实践教学体系不完善

国际金融课程教学是为了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人才,当下金融行业需要的人才是兼备较强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但现今大部分高校的国际金融课程教学模式仍以理论教学为主,在课堂教学中仅仅给学生传授一些抽象的理论知识和认识,任课教师由于缺少在金融行业从业的实际工作经验,在课程的讲授上只注重强调理论知识的系统性和完备性,忽略了实务操作的技巧和注意事项,忽略了实际社会需求,教学模式上理论与实践脱节,在让学生在学习期间获取相应的岗位能力、职业技能上有所欠缺。

二、国际金融课程教学方法改革措施

(一)理论教学

1.启发式教学

教师在授课前,除了根据教材进行授课准备之外,应根据当下经济环境中的热点问题和热点现象对教学内容进行更新。并在课程准备的过程中,设计一些引发学生思考和探究和模块,启发学生课后自主的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独立观察、分析金融市场动态,总结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

2.互动式教学

授课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还可将一些与课程相关的热点问题引入课堂,组织学生进行分析并讨论,改变传统的理论灌输的模式。学生通过在课堂中的讨论、辩论等发表自己的看法,教师帮助进行分析和梳理,从而得出正确结论。学生在课堂中的积极参与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印象,从而达到更好的吸收效果。

3.案例式教学

国际金融课程作为一门金融类的专业基础课,具有较强的理论性,课程中有大量复杂、枯燥、难懂的专业术语,对学生而言较无吸引力。教师在教学方法上则应进行创新和突破,可以在授课过程中引入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最前沿且有代表性的案例,这可以在很大的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辨别、理解和掌握。

另外,在国际金融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还可以融入网络教学手段,第一时间将经济发展过程中金融市场上发生的最新信息通过图片、视频、评论等方式灌输给学生,使学生及时、全面地了解金融市场上的最近信息,既更新了教学内容,又使学生对金融市场的发展和热点问题的产生有了全面地认识,较好地提高学生认识问题能力、理解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实践教学

1.实验室模拟教学

由于国际金融是一门对实践性要求很高的课程,因此,实践教学是必不可少的教学环节。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可充分利用实验室资源,借助金融教学软件模拟真实的金融交易环境,通过模拟交易系统使学生能将掌握的金融操作和市场运作等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在模拟系统中进行模拟交易等,加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熟悉交易流程,在模拟实践中训练学生的实际分析能力和工作能力。

2.校外实训基地教学

除了模拟实践教学,到社会单位中参加社会实践也是训练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任课教师可积极地联系一些与金融专业相关的单位,如证券公司、银行、期货交易所等,带领学生到以上单位进行认识实践,了解实际工作的具体业务流程、操作过程、基本技能和操作方法等,使学生进一步了解社会的实际需求及工作单位的实际业务操作模式等。

3.用人单位专家讲授

国际金融课程对实践性的高要求同时需要配备一支实践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队伍,这就要求各高校不断地提升教师自身的教学水平,尽可能建立一支理论和实践经验都很丰富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在自身师资队伍的建设过程中,可聘请银行、期货、证券公司等金融机构里有实践经验的专家或从业人员参与到教学中,通过讲座、实践环节指导等使学生具备较强的实际业务操作经验,同时自有教师也可以借此汲取实际的工作经验,以便于在教学中更好的指导学生。

参考文献

[1]王莉,刘黎明.普通本科院校《国际金融》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J].经济师,2013(02).

篇5

【关键词】

兴趣导向教学法;高职院校;国际金融课程;教学改革

金融市场瞬息万变,国际金融理论和政策也随着各种新问题和新现象的出现不断进行更新,而国际金融课程的主旨就是要在适应新形势的基础上,对《国际金融》课程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以及基本业务技术进行系统、全面地阐述,这就要求高职院校在《国际金融》课程教学中要不断进行教学内容的更新;而该课程中又有大量复杂难懂、枯燥的专业术语,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利于教学的有效开展,兴趣导向教学法的出现对“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进行了很好的诠释,为高职院校《国际金融》课程的教学带来新的指导思想。

1简述《国际金融》的课程特点

首先,《国际金融》课程的内容随着经济和金融的全球化变得越来越广泛,从基础理论到实践应用,再到对相关金融政策的研究,同时该课程本身就有很多晦涩难懂的专业术语,理论知识点颇多,涉及涵盖的范围广。其次,《国际金融》的教学目标旨在通过学生对国际收支、外汇市场、外汇汇率以及国际金融市场、资本流动、货币体系、金融风险管理等基本概念、理论、原理、控制措施和时滞效应的理解和掌握来培养学生正确掌握对国内、国际间重大国际金融问题的观察和分析方法,并通过一定的实践训练使学生学会综合应用所学解决实际问题,同时兼顾学生社会科学方面的素质培养[1]。因此,《国际金融》课程兼具理论性和实践性特点。最后,国际金融市场的瞬息万变使得汇率制度、金融市场和监管以及国际经济政策等金融理论方面为适应国际经济发展趋势,需要不断地进行调整来实现相互间的协调,因此,《国际金融》课程又具有很强的时代性。

2以兴趣导向教学法为指导的高职院校《国际金融》课程改革途径

2.1理论教学方面

2.1.1合理、有效利用现代多媒体教学设备多媒体教学可以通过文字信息、图片、表格到音频、视频、动画、录像等丰富多样的表现形式直观地对教学内容进行展示,让课堂授课变得更加形象生动,有助于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热情,同时还改变了以往单纯课本教学的单一和枯燥,丰富了教学信息量[2]。在课堂教学的具体实践过程中可以将《国际金融》课程中的一些基本概念、理论知识制作成PPT,在课堂授课时利用PPT插入简单的动画进行简单明了、动态的演示;或者利用相关专题的音像资料让学生对教学内容有直观形象的认识,增强代入感,帮助学生更好的体验和理解教学内容;又或是结合课程内容有效利用网络上相关的图片、视频、最新事件以及相对应的评论导入课程,展开介绍,这种通过专业网站,联系实际问题,引导、鼓励学生自行归纳总结的现代化教学手段既有助于教师对最新金融资讯、发展动态进行及时的了解和掌握,并以此为依据不断更新教学内容,还有利于学生了解时势动态,将理论联系实际,加深其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掌握和运用能力。

2.2.2注重运用丰富的案例教学案例教学这种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手段是提升高职院校《国际金融》课程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3]。首先,实际发生过的事件往往会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知欲,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其次,通过实际案例的讲述和分析,有利于学生积极回想所学知识,并努力联系到具体事件当中进行思考;最终,培养其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2.3创新课堂形式---进行课堂讨论《国际金融》课程不同于其他课程,往往会有很多时事热点问题出现,此时,教师就可以再课堂授课时组织学生对这些问题进行相关的分析和讨论,既能够提升学生参与度,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又有助于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完善自身知识结构,养成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实践教学方面

3.1适当增加模拟教学让学生在模拟的各种真实情境里面进行实际操作训练的模拟教学法有助于增强学生体验度,提升实践教学效果[4]。比如让学生在财经类网站上进行账户注册,在网站里面真实的市场交易环境和真实的行情动态下进行模拟交易。

3.2增强社会实践教学的多样性社会实践对增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以及提高实践操作能力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高职院校可以同证券公司、商业银行或者期货交易所等金融机构或企业合作,在那里建立实训基地,让学生提早体验将来实际工作的环境和内容;聘请一些资深金融专家到学校开展讲座,讲授实际操作经验等[5]。此外,针对《国际金融》课程自身特点,可以去外汇交易所观看、了解外汇交易的业务流程,去外贸企业了解企业外汇风险管理方法,去银行了解贸易融资的业务流程等列入日常授课内容当中去。

4结语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高职院校在开展《国际金融》课程教学时,要充分利用好兴趣导向教学方法,改革和创新理论和实践教学方法和手段,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切实提升高职院校《国际金融》课程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黄丽娥.谈高职《国际金融》课程教学改革[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0(01):151~153.

[2]何新.浅谈高职院校国际金融课程的教学方法[J].小作家选刊(教学交流),2013(09):15~15.

[3]徐火军.高职院校《国际金融》课程设置与教学方法探析[J].北方经贸,2012(10):163~163.

篇6

中图分类号:F830-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29-0267-02

精品课程是具有一流教师队伍、一流教学内容、一流教学方法、一流教材、一流教学管理等特点的示范性课程。精品课程建设是一项综合系统工程,其中包括六个方面内容:教学队伍建设、教学内容建设、教材建设、实验建设、机制建设以及教学方法和手段建设,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等。国际金融课程被国家教育部确定为金融学专业六门核心课程和财经类专业主干课程之一,从而使其重要性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2010年5月,《国际金融》课程被评为东北农业大学第七批精品课程。

一、《国际金融》精品课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国际金融课程具有内容综合性强、涉及面广,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内容更新速度快的特点。对照国家精品课程建设的标准和要求,本课程建设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1.教学队伍有待进一步加强

《国际金融》课程组校内在岗在编教师共5人,而金融学生数较多,师生比较高,课题组人数还是相对较少。课程组中缺少年轻的教师,梯队层次不明显;没有外聘教师,更缺乏具有实践经验的经济师和银行人员的实践经验讲解,不利于吸取外界的新思想。

2.教学内容须不断更新

在经济金融全球一体化的形势下,国际贸易和国际资本流动的规模迅速扩张,国际收支结构发生了深刻的变革,国际金融的理论和实践处在不断地变化之中,为此,国际金融理论必须不断总结现实,创新理论,用最新理论分析中国涉外金融的新实践,紧跟当今世界金融和经济发展的实际,不断地充实和更新教学内容,扩大教学的视角和提高学生的素养。

3.教材建设要不断完善

《国际金融》课程的教材建设要与教学内容相适应,反映学科的前沿动态和理论联系实际的教育改革思想[1]。近年来,国际金融的理论包括汇率和汇率制度、外汇管制、国际储备和金融监管理论的内容变化较大,并且大大扩展了国际金融学的内容体系,而将这些内容变化和进展全部囊括其中的教材特别少,教材建设亟待加强。

4.实践教学环节须进一步推动

国际金融课程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课程,必须突出实践教学环节。自2008年以来,课题组教师与试验室人员积极进行实验室建设,探索实践教学。在实验课上进行期货、期权交易模拟、国际结算模拟,使学生有了直观的了解,增强了动手能力。但是金融系的学生人数众多,目前还不能为大家提供全真的模拟实践场所,由于金融专业的特殊性,还不能为学生联系到具体的金融机构进行实习,不能为其营造一种实际的职业环境,不利于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践当中。

5.教学方法和手段要不断优化

要进一步完善《国际金融》课程的教学实践环节,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改革传统的教学手段;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完善多媒体教学和网络教学,实现优质资源共享。

二、《国际金融》精品课程建设的对策建议

精品课程建设的目的,是要倡导教学方法的改革和现代化教育技术手段的运用,鼓励使用优秀教材,提高实践教学质量,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精品课程建设的核心是解决好课程内容建设问题。因此,高等学校建设精品课程要重点抓好以下五个方面的工作。

1. 打造一流的教学队伍

精品课程要由学术造诣较高、具有丰富授课经验的教授主讲,要通过精品课程建设逐步形成一支结构合理、人员稳定、教学水平高、教学效果好的教师梯队,要按一定比例配备辅导教师和实验教师。一是引进和配备高水平的专家教授,聚集高素质人才。在现有的师资队伍的基础上,注重高水平名师的引进和配置,可以考虑引进一批著名的金融专家担任兼职教师,聘请有专业和实践经验的银行人员定期为学生讲解,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2]。二是鼓励教师开展教学研究,提高教学水平。在课程建设中,应积极组织课题组成员结合课程中所遇到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等方面的问题,进行研究,发表相关的教学论文,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三是扶持青年教师成长,培养后备力量。青年教师培养是打造一流教师队伍的重要保障,应适当增加30岁以下的年轻教师,通过实施青年教师导师制,由具有副高职以上的教师进行传帮带,提高青年教师的业务能力和教学水平。

2.完善课程教学内容

精品课程的教学内容要先进,要及时反映本学科领域的最新科技成果,同时,广泛吸收先进的教学经验,积极整合优秀教改成果,体现新时期社会、政治、经济、科技的发展对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一方面,要建立开放的国际金融课程体系,教学内容的安排上应尽量反映最新的理论和实践成果,高度关注国际金融领域发展的新动向,根据讲授和学习的需要,把国际金融领域最新的知识、理论和观点,借助课堂讨论和网络教学平台将新信息传递给学生,始终站在时代的前端[3];另一方面,要组织好相关的教学内容,主要分为理论部分、政策管理部分和国际金融实务三个部分进行讲述,强调涵盖内容的完整性。

3.加强精品教材建设

精品课程教材应是系列化的优秀教材,应建设一体化设计、多种媒体有机结合的立体化教材。在《国际金融》的课程教学中,要十分重视教材的建设工作。一方面,要重视教材的选择工作,充分体现国际金融课程的必要理论和发展前沿,又要符合我国的国情和实际需要,体现所含内容的前沿性、综合性、宏观性和政策导向的特点,构建主线明确、逻辑严密,系统完善的国际金融课程体系,坚持每3―4年更换一次教材,保持所用教材的适用性和新颖性。另一方面,做好配套教材辅助材料的编写工作,可以通过收集最新的国际金融优秀论文并编写成优秀论文集,拓宽学生的视野,深入理解国际金融的理论知识[4]。

4.突出实践教学环节

国际金融是理论和实践并重的课程,在加强理论教学的同时,要高度重视实验、实习等实践性教学环节,重视配套实训基地建设,通过实践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首先,要创新实践教学观念,彻底抛弃国际金融课程不需要实践教学的陈旧观念,坚持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驾并驱”,以学生为主,为他们设计课外的综合性实践,更好地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当中。其次,重视校内模拟实验室建设。主要是建设外汇交易模拟教学系统,利用互联网接收全球同步的24小时外汇行情,进行外汇实盘和虚盘的模拟交易,并计算盈亏结果,熟悉国际金融业务领域的实际业务流程,训练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再次,加强校外实训基地建设。与银行、证券公司和期货交易所合作,建立校外实习基地,分期分批地组织学生参观和调研,实现专业能力的深度锻炼和培养;定期聘请银行与证券公司富有经验的人员进行讲座和座谈,让学生了解最新的行业资讯和实际业务操作经验[5]。

5.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

在《国际金融》精品课程的建设中,要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改革传统的教学思想观念、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教学管理,在课堂教学中重视学生思维方法的培养,综合地运用案例教学、情景模拟、项目教学、课堂讨论、讲问结合的教学方法和方式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采用案例教学,引导学生深入分析和讨论。开展课堂讨论提前布置讨论主题,让学生在观点切磋中提升对国际金融理论的认识。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提高教学效率和效果,使用网络进行教学与管理,相关的教学大纲、教案、习题、实验指导、参考文献目录等要上网并免费开放,鼓励将网络课件、授课录像等上网开放,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带动其他课程的建设。利用网站的BBR或聊天室,给学生在线答疑;鼓励学生登录国内外商业银行网站或财经网站,查阅与教学内容相关的信息。

参考文献:

[1] 杨玉凤.《国际金融》精品课程建设的实践与思考[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12):128.

[2] 乔海曙,冯伟珈.《货币金融学》国家精品课程建设的探索[J].保险职业学院学报,2008,(2):90.

篇7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2)10-0102-02

钟山职业技术学院是一所民办高职院校,学生的整体素质不高,学习自主能力较弱,而且学院的教学侧重于实践,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所以,《国际金融》课程的教学对象、课程性质和教学目标与普通本科院校都不同。目前,各高校广泛适用的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和考核方法等几乎都不适用于钟山职业技术学院。笔者拟根据民办院校的实际特点,以钟山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就民办高职院校《国际金融》课程的教学改革进行初步探讨。

课程性质

《国际金融》是教育部确定的高等院校经济、管理类专业的一门核心专业基础课程,是一门涉及面广、综合性强、时代特点突出的应用理论课程。钟山职业技术学院的《国际金融》课程是国际贸易实务和国际商务两个专业的核心专业基础课程,总学时为32学时,共计2学分,在高等数学、西方经济学和国际贸易实务等相关课程的基础上开设。课程以外贸业务岗位的实际要求为标准设计教学目标,以外贸业务流程为主线安排教学内容。本着“必需,够用”的教育理念,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让学生能够掌握国际收支、外汇与汇率等基本理论;掌握进出口报价、汇率换算、出口收汇、结汇、外汇风险防范等实际操作知识;掌握国际贸易融资、外汇交易和国际结算的基本技能以及防范外汇风险、利率风险的技巧。

教学现状

学生的学习兴趣高,但数学、经济学基础薄弱 由于国际金融与世界经济密切相关,国内的电视、广播、网站、报刊杂志都会报道一些与国际金融有关的信息,学生对于国际金融事件都能达到耳熟能详的地步,所以,当课程中碰到相关理论和事件的时候,学生的学习兴趣就比较高。但是,钟山学院这类民办高职院校学生本身又存在学习主动性、自觉性较差,学习方法不得当,学习的持久性、耐性弱等特质。特别是在《国际金融》的前导课程高等数学和西方经济学掌握状况较差的前提下,遇到要运用前导知识理解存在困难时,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累起来的学习兴趣就会立刻丧失殆尽。而且,国际金融本身又是一门难度较大,综合性较强的学科,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就形成了越是困难就越是不想学的这样一种恶性循环。

教学目的和要求偏离应用型人才培养要求 作为民办高职院校,对于学生的培养目标强调的是应用型人才。虽然在现有教学中所采用的教材明确指出是高职高专的适用教材,但是这些教材往往都是普通本科教材的压缩,仍然强调并突出完整的理论体系,并没有特别针对高职高专学生的技能特点,没有根据外贸业务岗位的实际能力要求做出相应的调整。虽然现有的教学目标和教学过程中强调了像进出口报价、外汇风险防范这类实践内容的教学,但是正如前面所述,目前的教材大部分都是偏重于理论,没有系统的实践应用能力的指导,加上学生理解方面的困难和教师本身实践缺乏等因素的共同影响,在《国际金融》的教学过程中往往还是侧重于理论教学。

理论与实践脱节 在现有的课堂教学中经常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学生学会了基本理论,但是不会分析现实的金融问题;学生学会了基本理论,但是不会具体操作。很简单的基础理论知识,在课堂上都能听明白,但是到了实际运用的时候就是不知道用什么,更别提综合运用了。这是因为在日常的教学中基本上是纯理论教学,缺乏实践环节,导致学生课堂学习的知识与实际的工作环境和岗位要求相距甚远。我们既没有能够与相关商业银行合作安排学生的现场实习,也没有校内的仿真模拟实验室。即使在课堂上教师通过多媒体手段等方法模拟金融交易环境,学生由于对前期知识掌握较差,理解存在困难,导致配合度低,效果不好。

教师缺乏实践经验,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落后 现有的《国际金融》教师都是从学校毕业后直接进入教学岗位的,既没有工作经验,也没有到实际工作岗位挂职锻炼的培训,缺乏实践经验。加上课堂教学又是以理论教学为主,往往就形成了教师是绝对的主体,学生只能处于静静听的被动地位。教师在课堂上讲外汇汇率、进出口报价、外汇交易和外汇风险的防范这类知识时也都基本上是纸上谈兵,没有实践为基础,讲不出自己亲身经历的事件,调动不起学生的积极性。即使是采用案例教学的方法,也仅仅是教师陈述案例的内容,在对学生进行启发时,学生的配合度低,很少有学生能够深入思考。即使在教学中广泛采用了多媒体的教学手段,但也基本上是将书本上的内容重新翻版,并没有能够通过声音、视频的形式更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篇8

《国际金融》课程是国家教育部确定的高等院校经济和管理类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和专业基础课,是一门综合性、实践性和时代性很强的课程。随着经济金融全球化、一体化程度的日益加深,特别是随着中国金融业的开放,许多经济、金融部门需要大量既通晓国际金融理论、又熟悉国际金融实务的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因此,国内许多高等院校的经济管理类专业都十分重视《国际金融》课程的建设。在课程建设中,教学模式的改革是一个关键环节。本文根据《国际金融》课程的特点,探索本课程的课堂教学模式。

一、《国际金融》课程的特点

1.综合性强。一直以来,国内外对“国际金融”课程的研究有很大差异。在国外,许多大学的商学院和经济学院都开设此课程,但商学院开设的“国际金融”(International Finance)课程等同于“国际财务管理”(International Financial Management),即站在“跨国公司的角度”来讨论相关的财务管理活动,因此许多内容都属于微观层次的研究;而经济学院开设的“国际金融”课程则以“开放经济的宏观经济学”为主要内容,属于宏观层次的研究。在国内,国际金融课程的内容相当广泛,里面既有理论的分析(如国际收支理论、汇率决定理论、汇率制度选择理论、金融危机理论等),还有实务的介绍(如外汇交易实务,外汇风险防范实务等),也有政策的研究(如开放经济条件下一国内外均衡目标的实现、国际经济政策协调等)。

2.实践性强。《国际金融》课程的教学目的是通过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站在不同的角度从宏、微观层面更透彻地认识经济生活、理解国家经济政策和金融体制改革,真正学以致用。如针对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以来,汇率变动的浮动和频率加大,如何强化外汇风险管理,实现储备资产的保值增值;针对人民币的不断升值和中国目前的国际收支状况这一事实,如何调整国际收支,实现人民币汇率的稳定等问题都是国际金融理论在实践中的应用。通过本门课的学习,要求学生初步掌握一般的国际金融业务操作程序,如外汇交易实践操作(即期、远期、掉期、套汇与套利、外汇期货、外汇期权、互换交易等)、外汇风险管理(进出口商如何规避汇率风险等)、贸易融资业务(福费廷业务、保理业务、出口信贷业务的运用等)。通过对学生实际动手操作能力的训练,为学生在银行、证券、保险、基金等金融机构和跨国公司投融资部门做应用型金融工作奠定一定的基础。

3.时代性强。当前,随着经济全球化和金融一体化的发展,国际金融市场风云变幻,国际金融领域的新现象、新问题、新事件层出不穷。 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引发了全球金融海啸。雷曼兄弟的破产,美国华尔街投行的“绝迹”,美国最大的抵押贷款融资企业房地美(Freddie Mac)和房利美(Fannie Mae)以及美国国际集团(AIG)相继被政府接管;伴随着全球出现的流动性危机与信贷紧缩,欧美掀起金融机构国有化或半国有化的浪潮,金融系统出现空前规模的去杠杆化,还有法国兴业银行事件,越南发生的金融动荡,中国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的推进、外汇储备规模的快速扩张以及外汇储备管理中出现的诸多问题等等。

日新月异的国际金融实践也推动着国际金融理论不断深化和发展。近十年来,国际金融理论发展非常迅猛,尤其是在汇率决定理论、汇率制度选择理论、国际经济政策协调理论、国际金融监管理论和国际金融市场理论等方面的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因此,《国际金融》课程具有很强的时代性。

《国际金融》课程的上述特点,决定了其教学不能采用传统的从课堂到课堂、从书本到书本的满堂灌的教学模式,而必须改革课堂教学模式,才能很好地完成预期的教学目标。

二、《国际金融》课程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

(一)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进行教学

近几年来,多媒体教学在高校教学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多媒体教学可以以文字、表格、图形图片、动画、音频、视频、录像等形式讲述课程,从而增强授课的直观性、形象性、生动性,扩大课堂教学的信息量,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国际金融》课程的特点决定了要讲好本课程必须全方位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

1.在传统教学过程中融入网络教学手段。在上课过程中,可随时利用网络,结合授课内容,介绍、观看与上课内容相关的视频、图片、最新事件及评论等。如在讲外汇与汇率这部分内容时,可带领学生浏览国家外汇管理局、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行等金融机构的网站查看人民币汇率行情,带领学生浏览华尔街日报、伦敦金融时报等网站查看国际外汇市场行情和汇市评论。在讲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时,可带领学生在凤凰财经网上观看一些专题讲座视频,在中国人民银行网站上了解最新的人民币汇率政策;在讲外汇衍生金融工具时,可带领学生浏览芝加哥商品交易所、伦敦国际金融期货交易所网站查看相关的合同交易数据。在讲国际收支时,可带领学生浏览国家外汇管理局网站查看中国的国际收支平衡表。在讲欧元时,可带领学生浏览欧洲货币联盟中央银行网站了解欧元的实施情况。在讲外汇储备时,可带领学生浏览国家外汇管理局、金融界等网站查看中国最新的外汇储备统计数据以及相关的许多图形、表格等。在讲汇率制度时,可带领学生浏览香港金管局网站了解香港联系汇率制度的相关情况等等。充分利用网络进行教学,有助于教师及时、全面地了解最新的国际金融信息和国内外金融理论的发展动态、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和添加较新的统计资料、图片等信息,也有助于学生对最新的热点问题有一个全面、正确的认识。

2.利用专题音像资料进行多媒体教学。如在讲世界主要外汇市场时,可以让学生观看“世界外汇市场交易概况”的光盘;在讲金融危机时,可让学生观看“亚洲金融风暴”的光盘等。通过观看音像资料,使学生对学习的内容有比较强的形象认识和直观体验,加深对相关问题的理解和认识。

3.要善于利用多媒体的PPT演示工具。《国际金融》课程中的许多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及理论的逻辑性较强,为了讲清楚、讲透彻这些概念或理论的来龙去脉,在制作PPT时,一定要简单明了,多用示意图、纲要图和简单的动画,避免将word文件中的大量文字直接贴在课件中而将PPT变成了教材的翻版。如用示意图给学生介绍汇率理论的发展脉络,用示意图将汇率理论中资产市场说的模型分类展示给学生,用纲要示意图给学生讲解人民币汇率制度的历史演进,用简单的动画来描述套汇或套利的过程等等。这些示意图虽然简单,但却对学生的学习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并与优化教学内容相结合

1.要继续用好讲授法,不过讲授要改进方法,不应该灌输,而应该引入启发,将学科专业最新进展和前沿呈现在学生面前,讲清思路,引导学生思考。中国高等教育要培养高素质的专门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教师必须认识到学生不是空着脑袋进入课堂,不是被动接受知识信息的容器,他们必须主动建构知识,必须全身心地投入学习、主动地学习;教师必须启发、引导学生学习,因而应废止注入式的教学方法,代之以启发式的教学方法,教学生思考、发现、理解、生成,建立知识之间的逻辑联系,找到知识与生活、将来工作等关联性。

转贴于  2.《国际金融》课程中有许多理论联系实际的内容,这些内容通过案例教学往往会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国际金融领域积累了大量的、丰富的案例,在国际金融课程中进行案例教学,可以让学生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积极思考,主动探索,从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在讲汇率变动对经济的影响时,可引入二战后日元汇率走势对日本经济的影响的案例;在讲货币危机与金融危机时,可引入1992年欧洲货币危机、1994年墨西哥金融危机、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2008年越南金融动荡的案例;在讲外汇衍生产品市场时,可引入巴林银行破产事件、住友商社巨额亏损事件、美国次级抵押贷款危机的案例;在讲离岸金融市场时,可引入人民币NDF交易的案例;在讲最适货币区的理论及实践时,可引入欧元诞生的案例等等。

3.国际金融领域经常出现许多热点和难点问题,组织学生对这些问题进行讨论,不仅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创新、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而且可以使学生所掌握的信息与知识得以相互补充,知识结构更加完善。如在讲人民币汇率问题时,可组织学生讨论人民币升值对中国进出口企业的影响这一问题;在讲外汇储备时,可组织学生讨论近几年中国外汇储备激增的原因有哪些;在讲国际资本流动时,可组织学生讨论近年来热钱流入中国的数量及途径等问题;在讲蒙代尔—弗莱明模型和“三元悖论”时,可组织学生讨论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问题;在讲外汇风险管理时,可组织学生讨论中国外贸企业在人民币升值的背景下采用了哪些方法和手段来规避汇率风险;在讲国际收支时,可组织学生讨论中国国际收支双顺差形成的原因以及如何促进中国国际收支的基本平衡等等。

4.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运用比较教学法。比较教学法就是对于相似的或对称的理论、概念和业务等容易混淆的内容,在教学中通过绘图、列表等方式,把它们之间的异同进行罗列比较。如在讲解直接标价法和间接标价法,固定汇率和浮动汇率,官方汇率和市场汇率,期货交易和期权交易等概念时,引导学生寻找概念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在讲站在报价银行的角度求交叉汇率的方法及站在顾客的角度进行套汇的内容的时候,由于这两部分内容容易混淆,可以将他们放在一起讲解,以避免引起混淆。

5.要改变传统的授课方式,引入“问题教学法”、“研究教学法”等,对培养学生自主式学习和创新性学习的能力有很大帮助。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积极性,努力营造一种民主、活泼的气氛,采用问答式、讨论式、解决问题式的方法进行教学,把教育对象的思维活动不断引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环境之中,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教育对象的思维由被动变为主动。在课堂教学中,一定要强化、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进而解决问题;要爱护和培养学生好奇心、求知欲,以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解决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参与教学过程,会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教师将自身丰富的知识和经验,融汇到教学内容之中,将会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观能动性。

教学方法改革要和教学内容优化相结合。教学内容是教师教学的载体,也是师生授受、生成、创新的基本素材,显然,即使用最好的教学方法去教陈旧、无用、缺乏意义或价值、模糊、混乱的教学内容,也不会有理想的教学效果。因此,教学方法改革必须与教学内容优化相结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更加注重学科最新知识和创新方向的介绍,注重学习和研究方法的传授。

(三)改革考试内容和方法,建立科学的考核指标体系

为了深化高校考试改革,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必须改革《国际金融》课程的考试内容,建立科学的考核指标体系。在考试内容方面,创新能力的考核应成为考试的重要内容。要尽量减少试卷中有关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方面需要死记硬背的内容,尽可能地增加创新能力的测试。试卷中有利于培养创新能力的论述题、分析题等要占较大的比例。考核成绩不但考虑期末的考试成绩,而且考虑平时完成作业的情况、课堂讨论等情况。要灵活采取开卷、口试、论文等形式相结合的考试方法,把学生引向独立思考,根据自己的理解来答题。成绩的评判要鼓励独到的见解和创新,发挥学生个性化思维在探索知识中的作用。在考核方式上不但有闭卷考核,还应有开卷考核。要制定合理的考评体系,考评体系要以促进和激励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为主导,做到既考知识又考能力和综合素质,以促进大学生积极主动提高自己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

(四)在教材的选用上,是“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教材作为课程的书面载体形式,不仅直接影响着高校教师在教学模式改革中的教材观,而且从深层次上还影响着他们的课程观及教学方法观念。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辩证、客观、科学、发展地对待所选用的教材,即做好教材的“二次设计、开发及实施”(指教案),而不是“照本宣科”,即要求教师按照继承、借鉴及创新的课程原则积极做好所用教材的“纠正”与“弥补”工作。即是“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参考文献:

[1]殷宝双.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与教学模式改革[J].中国成人教育,2010,(9):124-125.

[2]党亭军.论本科教学模式改革中的“四个维度”及其基本原则[J].现代教育科学,2010,(3):159-160.

篇9

《国际金融》课程是国家教育部确定的高等院校经济和管理类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和专业基础课,是一门综合性、实践性和时代性很强的课程。随着经济金融全球化、一体化程度的日益加深,特别是随着中国金融业的开放,许多经济、金融部门需要大量既通晓国际金融理论、又熟悉国际金融实务的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因此,国内许多高等院校的经济管理类专业都十分重视《国际金融》课程的建设。在课程建设中,教学模式的改革是一个关键环节。本文根据《国际金融》课程的特点,探索本课程的课堂教学模式。

一、《国际金融》课程的特点

1.综合性强。一直以来,国内外对“国际金融”课程的研究有很大差异。在国外,许多大学的商学院和经济学院都开设此课程,但商学院开设的“国际金融”(international finance)课程等同于“国际财务管理”(international financial management),即站在“跨国公司的角度”来讨论相关的财务管理活动,因此许多内容都属于微观层次的研究;而经济学院开设的“国际金融”课程则以“开放经济的宏观经济学”为主要内容,属于宏观层次的研究。在国内,国际金融课程的内容相当广泛,里面既有理论的分析(如国际收支理论、汇率决定理论、汇率制度选择理论、金融危机理论等),还有实务的介绍(如外汇交易实务,外汇风险防范实务等),也有政策的研究(如开放经济条件下一国内外均衡目标的实现、国际经济政策协调等)。

2.实践性强。《国际金融》课程的教学目的是通过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站在不同的角度从宏、微观层面更透彻地认识经济生活、理解国家经济政策和金融体制改革,真正学以致用。如针对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以来,汇率变动的浮动和频率加大,如何强化外汇风险管理,实现储备资产的保值增值;针对人民币的不断升值和中国目前的国际收支状况这一事实,如何调整国际收支,实现人民币汇率的稳定等问题都是国际金融理论在实践中的应用。通过本门课的学习,要求学生初步掌握一般的国际金融业务操作程序,如外汇交易实践操作(即期、远期、掉期、套汇与套利、外汇期货、外汇期权、互换交易等)、外汇风险管理(进出口商如何规避汇率风险等)、贸易融资业务(福费廷业务、保理业务、出口信贷业务的运用等)。通过对学生实际动手操作能力的训练,为学生在银行、证券、保险、基金等金融机构和跨国公司投融资部门做应用型金融工作奠定一定的基础。

3.时代性强。当前,随着经济全球化和金融一体化的发展,国际金融市场风云变幻,国际金融领域的新现象、新问题、新事件层出不穷。 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引发了全球金融海啸。雷曼兄弟的破产,美国华尔街投行的“绝迹”,美国最大的抵押贷款融资企业房地美(freddie mac)和房利美(fannie mae)以及美国国际集团(aig)相继被政府接管;伴随着全球出现的流动性危机与信贷紧缩,欧美掀起金融机构国有化或半国有化的浪潮,金融系统出现空前规模的去杠杆化,还有法国兴业银行事件,越南发生的金融动荡,中国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的推进、外汇储备规模的快速扩张以及外汇储备管理中出现的诸多问题等等。

日新月异的国际金融实践也推动着国际金融理论不断深化和发展。近十年来,国际金融理论发展非常迅猛,尤其是在汇率决定理论、汇率制度选择理论、国际经济政策协调理论、国际金融监管理论和国际金融市场理论等方面的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因此,《国际金融》课程具有很强的时代性。

《国际金融》课程的上述特点,决定了其教学不能采用传统的从课堂到课堂、从书本到书本的满堂灌的教学模式,而必须改革课堂教学模式,才能很好地完成预期的教学目标。

二、《国际金融》课程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

(一)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进行教学

近几年来,多媒体教学在高校教学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多媒体教学可以以文字、表格、图形图片、动画、音频、视频、录像等形式讲述课程,从而增强授课的直观性、形象性、生动性,扩大课堂教学的信息量,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国际金融》课程的特点决定了要讲好本课程必须全方位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

1.在传统教学过程中融入网络教学手段。在上课过程中,可随时利用网络,结合授课内容,介绍、观看与上课内容相关的视频、图片、最新事件及评论等。如在讲外汇与汇率这部分内容时,可带领学生浏览国家外汇管理局、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行等金融机构的网站查看人民币汇率行情,带领学生浏览华尔街日报、伦敦金融时报等网站查看国际外汇市场行情和汇市评论。在讲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时,可带领学生在凤凰财经网上观看一些专题讲座视频,在中国人民银行网站上了解最新的人民币汇率政策;在讲外汇衍生金融工具时,可带领学生浏览芝加哥商品交易所、伦敦国际金融期货交易所网站查看相关的合同交易数据。在讲国际收支时,可带领学生浏览国家外汇管理局网站查看中国的国际收支平衡表。在讲欧元时,可带领学生浏览欧洲货币联盟中央银行网站了解欧元的实施情况。在讲外汇储备时,可带领学生浏览国家外汇管理局、金融界等网站查看中国最新的外汇储备统计数据以及相关的许多图形、表格等。在讲汇率制度时,可带领学生浏览香港金管局网站了解香港联系汇率制度的相关情况等等。充分利用网络进行教学,有助于教师及时、全面地了解最新的国际金融信息和国内外金融理论的发展动态、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和添加较新的统计资料、图片等信息,也有助于学生对最新的热点问题有一个全面、正确的认识。

2.利用专题音像资料进行多媒体教学。如在讲世界主要外汇市场时,可以让学生观看“世界外汇市场交易概况”的光盘;在讲金融危机时,可让学生观看“亚洲金融风暴”的光盘等。通过观看音像资料,使学生对学习的内容有比较强的形象认识和直观体验,加深对相关问题的理解和认识。

3.要善于利用多媒体的ppt演示工具。《国际金融》课程中的许多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及理论的逻辑性较强,为了讲清楚、讲透彻这些概念或理论的来龙去脉,在制作ppt时,一定要简单明了,多用示意图、纲要图和简单的动画,避免将word文件中的大量文字直接贴在课件中而将ppt变成了教材的翻版。如用示意图给学生介绍汇率理论的发展脉络,用示意图将汇率理论中资产市场说的模型分类展示给学生,用纲要示意图给学生讲解人民币汇率制度的历史演进,用简单的动画来描述套汇或套利的过程等等。这些示意图虽然简单,但却对学生的学习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并与优化教学内容相结合

1.要继续用好讲授法,不过讲授要改进方法,不应该灌输,而应该引入启发,将学科专业最新进展和前沿呈现在学生面前,讲清思路,引导学生思考。中国高等教育要培养高素质的专门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教师必须认识到学生不是空着脑袋进入课堂,不是被动接受知识信息的容器,他们必须主动建构知识,必须全身心地投入学习、主动地学习;教师必须启发、引导学生学习,因而应废止注入式的教学方法,代之以启发式的教学方法,教学生思考、发现、理解、生成,建立知识之间的逻辑联系,找到知识与生活、将来工作等关联性。

2.《国际金融》课程中有许多理论联系实际的内容,这些内容通过案例教学往往会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国际金融领域积累了大量的、丰富的案例,在国际金融课程中进行案例教学,可以让学生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积极思考,主动探索,从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在讲汇率变动对经济的影响时,可引入二战后日元汇率走势对日本经济的影响的案例;在讲货币危机与金融危机时,可引入1992年欧洲货币危机、1994年墨西哥金融危机、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2008年越南金融动荡的案例;在讲外汇衍生产品市场时,可引入巴林银行破产事件、住友商社巨额亏损事件、美国次级抵押贷款危机的案例;在讲离岸金融市场时,可引入人民币ndf交易的案例;在讲最适货币区的理论及实践时,可引入欧元诞生的案例等等。

3.国际金融领域经常出现许多热点和难点问题,组织学生对这些问题进行讨论,不仅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创新、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而且可以使学生所掌握的信息与知识得以相互补充,知识结构更加完善。如在讲人民币汇率问题时,可组织学生讨论人民币升值对中国进出口企业的影响这一问题;在讲外汇储备时,可组织学生讨论近几年中国外汇储备激增的原因有哪些;在讲国际资本流动时,可组织学生讨论近年来热钱流入中国的数量及途径等问题;在讲蒙代尔—弗莱明模型和“三元悖论”时,可组织学生讨论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问题;在讲外汇风险管理时,可组织学生讨论中国外贸企业在人民币升值的背景下采用了哪些方法和手段来规避汇率风险;在讲国际收支时,可组织学生讨论中国国际收支双顺差形成的原因以及如何促进中国国际收支的基本平衡等等。

4.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运用比较教学法。比较教学法就是对于相似的或对称的理论、概念和业务等容易混淆的内容,在教学中通过绘图、列表等方式,把它们之间的异同进行罗列比较。如在讲解直接标价法和间接标价法,固定汇率和浮动汇率,官方汇率和市场汇率,期货交易和期权交易等概念时,引导学生寻找概念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在讲站在报价银行的角度求交叉汇率的方法及站在顾客的角度进行套汇的内容的时候,由于这两部分内容容易混淆,可以将他们放在一起讲解,以避免引起混淆。

5.要改变传统的授课方式,引入“问题教学法”、“研究教学法”等,对培养学生自主式学习和创新性学习的能力有很大帮助。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积极性,努力营造一种民主、活泼的气氛,采用问答式、讨论式、解决问题式的方法进行教学,把教育对象的思维活动不断引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环境之中,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教育对象的思维由被动变为主动。在课堂教学中,一定要强化、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进而解决问题;要爱护和培养学生好奇心、求知欲,以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解决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参与教学过程,会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教师将自身丰富的知识和经验,融汇到教学内容之中,将会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观能动性。

教学方法改革要和教学内容优化相结合。教学内容是教师教学的载体,也是师生授受、生成、创新的基本素材,显然,即使用最好的教学方法去教陈旧、无用、缺乏意义或价值、模糊、混乱的教学内容,也不会有理想的教学效果。因此,教学方法改革必须与教学内容优化相结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更加注重学科最新知识和创新方向的介绍,注重学习和研究方法的传授。

(三)改革考试内容和方法,建立科学的考核指标体系

为了深化高校考试改革,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必须改革《国际金融》课程的考试内容,建立科学的考核指标体系。在考试内容方面,创新能力的考核应成为考试的重要内容。要尽量减少试卷中有关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方面需要死记硬背的内容,尽可能地增加创新能力的测试。试卷中有利于培养创新能力的论述题、分析题等要占较大的比例。考核成绩不但考虑期末的考试成绩,而且考虑平时完成作业的情况、课堂讨论等情况。要灵活采取开卷、口试、论文等形式相结合的考试方法,把学生引向独立思考,根据自己的理解来答题。成绩的评判要鼓励独到的见解和创新,发挥学生个性化思维在探索知识中的作用。在考核方式上不但有闭卷考核,还应有开卷考核。要制定合理的考评体系,考评体系要以促进和激励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为主导,做到既考知识又考能力和综合素质,以促进大学生积极主动提高自己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

(四)在教材的选用上,是“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教材作为课程的书面载体形式,不仅直接影响着高校教师在教学模式改革中的教材观,而且从深层次上还影响着他们的课程观及教学方法观念。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辩证、客观、科学、发展地对待所选用的教材,即做好教材的“二次设计、开发及实施”(指教案),而不是“照本宣科”,即要求教师按照继承、借鉴及创新的课程原则积极做好所用教材的“纠正”与“弥补”工作。即是“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参考文献:

[1]殷宝双.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与教学模式改革[j].中国成人教育,2010,(9):124-125.

[2]党亭军.论本科教学模式改革中的“四个维度”及其基本原则[j].现代教育科学,2010,(3):159-160.

篇10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0)10-0223-02

收稿日期:2010-02-18

作者简介:邓晓霞(1971-),女,重庆人,副教授,博士研究生,从事国际金融理论与政策研究。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使世界对金融衍生产品有了新的认识,而危机带来的全球经济的快速衰退加深了经济学者对预测及防范金融危机的思考。特别是金融危机首先引发关键货币汇率的巨幅波动导致全球汇市的大跌,并对全球经济产生巨大的影响,使我们对金融危机的危害性有了更深的认识。国际金融这门课程就是以外汇汇率为线索,对国与国之间的国际收支、外汇市场交易、外汇风险、货币危机及国际金融市场、国际货币制度等进行研究。在金融危机造成巨大损失的背景下,要求中国高校对《国际金融》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进行改革,在一般理论的讲述下更要注重模拟实践教学,从实践教学的角度去启发学生对贯穿整个《国际金融》课程的汇率的积极的关注,思考怎样把汇率理论与实际汇市操作相联系,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一、《国际金融》课程的主要内容及重难点变动

国际金融学,也称为开放的宏观经济学,是在国际贸易学的基础上产生的一门新型学科,是世界经济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国际经济金融一体化和全球化的今天,国际金融不仅与一国的国际贸易和国际经济合作紧密联系,而且涉及到一国的宏观经济的平衡和稳定,涉及到国际经济金融的协调和合作。因此,国际金融是一门涉及面广、综合性强的学科,它以国际间的货币金融关系为研究对象,既要说明国际范围内金融活动的主要问题,又要阐述国际间货币和资本运动的规律。特别是美国金融危机对全球经济产生极大消极影响的背景下,我们应对国际金融课程教学内容进行一定的调整,要体现货币危机理论在国际金融理论与实践中的应用。本次金融危机对国际货币体系、国际金融市场等的教学内容形成了冲击。它暴露了当前国际金融理论的缺陷,对这部分教学内容需要探讨,提出一定的修正和补充意见。

中国高校国际金融教学的主要内容一般包括以下五个方面:

1.国际金融基础知识。包括国际收支、外汇储备、外汇汇率、外汇交易、国际金融市场等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内容。这是整个国际金融课程的基础,在这部分教学中要注意把握基本概念的内涵。特别是对于国际收支的广义定义与外汇汇率的基本概念要讲解清楚,对于直接标价法、间接标价法下买入与卖出汇率的表示要通过例题来分析,学会正确判断和运用。

2.国际金融理论。包括国际收支的调节理论、汇率决定理论、开放经济的均衡和调控理论、国际储备理论、国际货币合作理论、债务危机和货币危机理论。其重点在国际收支调节理论和汇率决定理论。但是在金融危机背景下,对货币危机和债务危机理论的形成机制要加强分析,并指导学生结合英镑危机、东南亚金融危机等了解货币危机理论,从而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3.国际金融制度与政策。包括外汇管制和货币自由兑换、汇率制度的选择、外汇市场干预、金融政策的国际协调、国际货币体系、区域国际货币一体化、国际金融组织等内容。在这部分教学过程中,要通过国际货币对金融危机的传导作用来认识国际货币发行国的收益和损失,并讨论人民币自由兑换的条件和进程,使学生充分认识一国金融政策在国际经济背景下的协调,了解克鲁格曼“三角悖论”的原理。

4.国际金融市场。包括外汇市场、国际货币市场、国际资本市场和欧洲货币市场等。如今金融市场的交易量伴随金融衍生产品的迅猛发展而急剧扩大,同时也加大了交易的风险,从而导致了金融资产的极大损失。在这部分内容介绍中要加大对国际金融市场的创新金融产品做重点的介绍,让学生了解金融衍生品的“双刃”作用。

5.国际金融实务。包括外汇交易、外汇风险管理等。这是国际金融实践教学的重点。实行外汇模拟交易,将使学生真正感受外汇市场汇率变化带来的损失和收益,并形成自己的风险控制理念。

总之,在金融危机背景下,我们必须对以往的课程教学内容进行调整,突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引导学生关注经济现状,学会用理论分析、解决现实问题。

二、《国际金融》教学方式的改变

课程内容的变化往往伴随教学方式的改变,枯燥的满堂式灌输已经不适应信息时代的教学模式。在国际金融课程教学中,应注重以下几种方式的结合。

1.启发式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对于关键概念、核心理论以及分析问题的主要方法等均设计分层次的、逐步深入的甚至是具有学科前沿性的问题,积极启发学生主动思考,在打好基础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案例式教学。对于已经发生的货币危机、债务危机等实践性问题主要运用案例式教学,通过实际案例分析来增强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认识、理解程度。

3.研究式教学。本课程鼓励学生参与科研活动,增强学生的科研能力。指导学生利用学习的国际金融知识研究经济金融热点问题,尽早介入科研活动。

4.小组作业式教学。对于像分析中国的国际收支问题、人民币自由兑换问题、中国的国际储备适度规模及构成等问题,通过小组讨论形成小组作业,在各个小组内部推行目标分工,并综合形成PPT结论,在课堂上讲解分析结果并回答其他组同学提问,在讨论中完成这部分内容的深入分析。这样不仅考察了学生收集资料、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运用知识的水平,并且促进了学生巩固学习内容,强化学习效果。

5.双语教学。为适应经济、金融全球化的发展趋势,本课程应积极推行双语教学,推动学生与国际接轨。因此要编写课程的双语教学大纲、授课计划、电子教案和习题集等。

三、《国际金融》外汇模拟实践教学的推动

国际金融是理论与实践并重的课程。在理论教学的同时,必须通过实践平台来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运用。在我校国际金融课程教学中加入了外汇模拟交易实验平台的教学,学生通过在线模拟炒汇,运用所学专业知识进行了模拟实战练习取得了很大的收获。很多同学在模拟过程中,切实理解和掌握了汇率的变动影响因素,并根据国际经济情况对一国货币走势进行了判断与买卖操作,并且在此过程中提高了学习的兴趣,变被动、单纯的理论学习为主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习,取得了以下进步:

1.认清了标价方法。对直接标价法和间接标价法及美圆标价法有了深切的体会,知道在哪种标价法中价格高低代表的含义以及该选用哪个价格进行买卖报价。通过操作确实明白低买高卖的原理。

2.锻炼了投资心态。学生在模拟炒汇过程中,逐渐摸索出市场涨跌互现的规律,知道要心态平稳,顺势而为。如果所买进的货币贬值了,不必过早杀跌,而要等待反弹时机出货,尽量减少损失。如果确实心急,也可以寻找第三种货币来做交叉盘,寻求解套良机。

3.培养了一定的投资理念。学生在模拟交易中终于明白投资中心态是最重要的,多数同学明白了在投资中要避生就熟,自信则赢。只炒自己经常涉及的熟悉货币,不要去碰冷僻或相对陌生的货币,这样比较清楚它的走势,容易掌握介入和抛出的时机。

4.加强了对理论的认识。学生在外汇模拟交易中根据所学影响外汇汇率波动的理论来指导模拟交易,在宏观经济指标变动下考察汇率的变动,思考理论指导的正确性和重要性,反过来提升了学生学习理论的积极性。

5.丰富了学生外汇投资的经验。通过外汇模拟交易,学生在交易中总结了一些好的投资经验:比如,要带着真实的交易心态去做模拟交易,从中总结交易技巧。不能只靠运气,要在交易中摸索规律;对决定交易的因素要作记录,从而总结出一套适合自己的投资决策方案;顺势操作,勿逆势而为。要善用停损单设立止损位降低交易风险。发现错误决策要当机立断止损出局,不要犹豫。在对情势判断不清的时候,要保持半仓操作,不要满仓,要留有余额,以减少交易风险等。

总之,通过模拟炒汇,学生对金融市场风险有了一定的认识,初步理解了风险控制的概念。这对于他们将来个人从事投资理财是非常有效的。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