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排水沟施工总结模板(10篇)

时间:2023-03-08 15:41:40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混凝土排水沟施工总结,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混凝土排水沟施工总结

篇1

Abstract: drainage construction of underground works related to elaborate, Analysis of the two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of underground engineering drainage, combined with engineering examples and their years of work experience, I hope through this article to provide our peers.

Keywords: underground works; drainage; floor; Drainage Board; wallboard

中图分类号:S276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引言:在当下城市建设建筑工程项目中,地下工程排水的施工技术尤为重要,地下工程的排水施工技术可以按先排后防和先防后排分为两类:;(1)地下建筑先进行结构防水,再在室内引排微量渗漏水;(2)直接外排地下水,消除地下水压力,然后再防水,下面对这两种应用技术进行详细分析。

一、先防水,再引排渗漏水的施工技术

1.底板先防后排施工技术

(1)构造原理

在结构底板与面层混凝土之间放一层塑料排水板,该塑料排水板为面层混凝土的模板,因此混凝土支点的抗压强度应>100~200t/m2,以满足地下车库的要求。微量渗漏水透过结构底板,在空隙层中流到集水井,然后泵出。

(2)集水井与排水沟

集水井的数量在设计规范和参考资料中都没有明确规定,笔者从实际经验总结出:应按区域设置集水井数量,约2000 m2/只,具体可由建筑师计算设计。

排水沟可分为结构排水沟和表面排水沟(图1、图2)。结构排水沟施工成本高,水流方向是从排水板层结构排水沟集水井。而表面排水沟的水流方向是:排水板层集水井;排水沟只排地面清扫水。

图一 结构排水沟 图二表面排水沟

值得注意的是,在施工表面排水沟时,应在离集水井3 m 距离的地方切割排水板,然后将延长的排水沟作在排水板上面,这样既可避免截断排水板内的水流方向,又给排水沟留出了一定坡度(图3),在金谊湖畔住宅群工程项目中,建筑师还配制了专用的地漏(图4)。

图3排水沟找坡 图4地漏

(3)结构底板面的找坡

找坡一般是由建筑师定出坡度i,但大面积底板的找坡受空间限定很难实施。实际工程中笔者与建筑师确定出一个许可找坡高度,为50~100 mm,然后以集水井为± 0.00 画出分散型的找坡意向平面图,在集水井的边沿还可设置一些引水槽,以降低高度。环球金融中心工程中底板的混凝土面层高度含排水板只有150 mm,监理要求施工方在大面积底板上完成0~50 mm 的找坡,再完成100~150 mm 厚的中空面层。

由于0~50 mm 的大面积找坡很难施工,最后采用局部50 mm 找坡和集水井边沿设引水槽的方案得到了解决。

(4)混凝土面层厚度与排水板支点高度的选择

根据使用要求、面积、面层厚度、施工方法等综合考虑后决定混凝土面层厚度与排水板支点高度,还可根据具体工程进行调整。

(5)排水板的选择

针对底板混凝土地坪,应选择有防水性能的聚乙烯PE 材质排水板, 主要产品有PEH12、PEH16、PEH23,施工时互相搭接一个支点,再配筋浇筑混凝土面层,可形成防排组合架空地坪[2-3]。如需支点再提高,则可选用高抗压PE410×410×36 的方格排水板,该规格是专门为世博会中国馆开发的新产品,可上人扎钢筋,再浇筑混凝土。支点最高的是PSH60型号的排水板,使用该排水板可节省混凝土用量。

2. 墙板先防后排施工技术

(1)两墙合一的地下工程

在两墙合一工程中,结构墙与围护合为一体剪力墙,由于内壁凹凸不平,只能在室内作排水沟,再砌砖墙,间距为800 mm。透过结构墙的微量渗漏水流方向为:排水沟集水井泵出。

(2)两墙分开的地下工程

在此类工程项目中,先施工地下连续墙作为围护,再留出空隙施工大模板的结构墙。施工时,采用支点高度为40 mm 的塑料排水板,先将排水板靠在围护墙上,安装拉接钢筋,绑扎墙体钢筋,再支内模,然后浇捣混凝土。透过围护墙的微量渗漏水流方向为:

排水板引入室内抗浮水池泵出。在这里,塑料排水板既是结构墙的外防水层,又是混凝土支点的模板。

(3)墙体排水板施工工艺

目前,市场上有专门针对墙面开发的排水板,为PE 材质,支点为12 mm,后面还有3 mm 的拉毛支点,可增强排水板与砂浆的结合力。墙体排水板施工工艺为:首先,对墙面不平的部分喷界面剂,用砂浆抹平;然后在墙面涂刷基膜,再用专用的橡胶类粘结剂粘贴塑料排水板;每㎡再安装4颗膨胀螺栓;喷界面剂;粉20~25 mm 厚抗裂砂浆;罩玻纤网布。这种工艺做出的墙体有20 mm 厚的砂浆层,且留有12 mm 的空隙(即排水板的支点高度),可与地坪中空层联通,便于微量渗漏水流通至集水井。无论是大的地下空间,还是小的别墅地下室都适用此种防排措施。

二、直接外排地下水,消除水压力的原理和做法

图5 地下建筑外墙先排后防做法示意

1.地下工程建筑外墙先排后防施工技术

图5所示为地下工程建筑外墙先排后防做法。从图中可以看出,地下水透过土工布,顺排水板流到透水管再进集水井,最后泵出。该方案中水泵需永远工作,这对平原城市会造成地面沉降等不利因素,因此只能适用于山坡建筑地下流经水。

2.地下工程建筑底板先排后防施工技术

首先将四周的围护墙深入到不透水层,再在结构底板下设置盲沟和滤水层;结构底板下的水从滤水层流入盲沟,再汇集到集水井,达到一定水位高差时就泵出,从而使地下水浮力被控制在集水井的水位线高度。

这种地下工程防水先排后防的做法涉及结构设计、环境评估等综合因素,在国内工程中应用很少,但在防水原理上带给了我们一个新的启示:为了达到建筑防水的目的,不要仅从防水层单一角度去考虑,还可以从消除外界水压力等其他途径去作多角度的思考。

三、结束语

做好建筑防水中的结构防水和附加防水是防水的根本原则,但当防不胜防时,则可选择排水作为辅助防水措施。在笔者从事的大量实例工程中,其中某普通住宅群从2007—2010 年共施工4 期,地下工程有一层、二层,单体面积有5 万~8 万m2,约20万m2 地下建筑的墙面、地坪全部采用排水板中空做法,质量稳定,取得了较好的防排水效果。值得一提的是,鉴于当今建筑节能环保的大趋势,一种新型的镀铝排水板可以利用室内排水板所提供的空气层,形成铝箔空气间层,从而提高了空气的热阻值,该空气层的热阻值R 可达0.3~0.6(m2·K)/W,真正将节能与排水功能合二为一。

参考文献:

[1] 国家人民防空办公室.GB 50108—2008 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S].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8.

[2] 2002 沪J/T—301 建筑夹层塑料板防排水构造[S].

篇2

0 引言

某隧道是作为该告诉公路的核心控制工程,在高速公路使用的过程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在隧道使用的过程中,其上行隧道起讫里程为ZK37+815-ZK41+400,长3585m;下行隧道起讫里程为YK37+815-YK41+395,长3580m,隧道净宽10.5m,净高5m,与此同时,在隧道构建的过程中,两座隧道都处于直线与曲线的位置修建中,且角度处于2.2%的单下坡。

1 特大塌方事故发生经过

当隧道开挖至YK40+466处,并完成初支里程至YK40+466,在2次出碴及清理工作面过程中,上导坑左下方出现1处小型溶洞,并发生突泥,方量约10立方米,且掌子面有掉块现象,而洞外已下起了中雨,为安全起见,洞内停止作业,并加强了地表观测。21个小时后,地表塌陷区内的积水和土体突然垮塌,大量地表汇水涌人隧道,洞内突泥及石块涌出的长度约110m,地表形成1个直径30m、深23m的大陷坑,塌方数量为15000立方米,为特大型塌方,致使隧道施工中断,第二天塌方停止。

2 特大塌方事故原因分析

事故发生处的地质概况为:表层为第四系土层,主要是黄色亚粘土以及较少的砂岩碎石块,土层厚度为1米到2米之间,层间结合较差,属于块碎状镶嵌结构;基层也属于块碎状镶嵌结构,层间结合较差,主要是灰色白云岩。

塌方冒顶段的围岩风化程度较重,完整性差,呈现碎裂散体结构,岩体中含有许多亚粘土和软泥,岩溶水丰富,亚粘土呈流塑状态,容易由于岩体失稳导致大型坍塌事故发生。隧址区的地貌形态比较特殊,由山、岭、槽构成独立的单元,塌方冒顶段在槽谷中心,覆盖层厚达22m―28m,地表用于农田灌溉的径流十分丰富,有河流穿过隧道线路,地下水也十分丰富,槽谷区有封闭式的贮水单元,隧道施工破坏了封闭状态,水的作用下极易导致塌方。另外,施工期间受工序安排的影响,在塌方冒顶段只做了初期支护而没能及时做仰拱,没有形成闭环,导致结构受力下容易产生塌方。

3 综合处治技术

由于塌方段是农田,地表处理较为困难,考虑到坍塌已经基本稳定,选择洞内外两条线分别处理的方案。具体如下:

3.1 地表临时排水

地表临时排水设施时在排水沟施工之前在河流与隧道开挖边界距离50m处的上游做土袋围堰,在陷坑周围10m之外做截水沟连通围堰,截水沟底宽、顶宽、深分别为0.8m、1.2m、0.6m,使用复合防水板做流水断面,从而形成排水系统,以避免河水流入洞内。

3.2 洞内清淤

从洞内塌方尾部开始做清淤平台,长30m,高度在2m到3m之间,单侧设置排水沟,排水沟规格为0.5m×0.3m。接着应及时阻止塌方突泥体的扩张延伸,在其阻止的过程中,多采用清淤平台形成特定范围内的高度,且使用隧道外地弃渣来控运隧道坍塌的现状。与此同时,在清淤的过程中,仍需不断推进操作平台,在其操控过程中,平台的高度则依据淤积高度来调整,由此则能充分避免淤积体重新处于下滑或是垮塌的状态。

3.3 工作面预注浆

选择超前分段注浆的方法进行工作面预注浆,分段长度为6m,注浆厚度需要保证洞内塌方体以设计拱顶标高以上3m的松散体固结,压力为1.0MPa到1.5MPa之间,使用W:C=1:1的双液浆并添加5%浓度为35波美度的水玻璃,C:S=1:0.6,其扩散半径为0.8m。

3.4 长管棚施工

结合塌方冒顶段的地质特点,确定在拱部128°范围进行两次Φ114长管棚施工,管棚钻孔仰角在第一次和第二次分别为1°、5°,中心距为0.4m,长度为18m、25m,使用厚度为8mm的无缝钢管,总计有60个管棚。做厚为0.5m、宽为2.0m的钢筋混凝土套拱,预设2mΦ133导向管。注浆终压为2MPa,速度为30L/min―60L/min,加入1%到3%的缓凝剂,凝结时间在5min到8min,扩散半径为1.0m。

3.5 开挖与支护

采用人工开挖,对有基岩出露处等位置可以先进行松动爆破之后再进行人工开挖。开挖选择上中下短台阶分部进行的方式,台阶长度在5m以内,进尺为0.5m,并预留0.2m的下沉量。上半断面预留核心土,采取环形开挖的方式,以确保掌子面安全,下半断面左右错挖,采用马口形式开挖,错开长度处于3m到5m之间,并在开挖后及时清底,以做仰拱形成封闭。

初期支护选择钢拱架、小导管、钢筋网、C20混凝土的支护体系,钢架使用Φ22螺纹钢筋连接,钢筋间距为1m,C20混凝土厚度为0.25m。初期支护需要及时,尽早喷混凝土封闭,缩短围岩暴露时间,以及时形成受力条件。

二衬加强处理将主筋从原设计的Φ22换成Φ25,将纵向间距从原设计的0.25m换成0.20m,将衬砌混凝土标号从原设计的C25换成C30。

3.6 陷坑回填

管棚基本稳定并且二衬完成后,进行陷坑回填。在陷坑四周修坡比为1:1的坡,在表面做厚为0.1m的Φ8钢筋网并喷射0.1m厚的混凝土,网格规格为0.3m×0.3m,间距0.15m,按梅花形设置砂浆锚杆,锚杆长为3.5m,对锚杆和钢筋网进行焊接。坑内回填弃碴,在回填时必须分层夯实,并使用两层混凝土夹一层复合防水板防渗,在坑顶1m深处使用粘土封闭来防渗,在四周增大3m到5m左右的搭接宽度。为方便排水,应注意形成自然坡度。另外,在陷坑外做排水沟,并确保排水沟流量高于河流丰水期流量,在排水沟每30m处设置沉降缝,将其作为永久性设施。

4 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受地质条件的限制,注浆量难以控制,必须调整注浆工序和工艺,以提高注浆效果。因此,在注浆时穿行管棚孔施工,管棚孔施工前要保证相同水平线下的预注浆已经完成。采用间歇注浆法,将凝结时间改为30s到50s之间,在注浆1min到5min时停40s。

5 总结

采取综合处治技术后,观测结果表明采取的技术可行,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对该实例总结出的经验如下:隧道施工必须要贯彻“先排水、短进尽、快支护、早封闭、勤量测”的原则,科学组织施工;塌方处理的总原则是安全可靠,快速高效,确保工程质量、不留隐患,力求经济;长管棚施工中,要根据开挖中揭示的情况,重视注浆对地层的改良作用,注浆固结体与管棚的共同棚架护拱作用是确保开挖顺利,防止塌方继续发展的重要因素。

参考文献:

[1]朱彦鹏,何江飞,李军.黄土公路隧道浅埋段管棚注浆支护机理及监测分析[J].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2011,(01).

[2]张桂生,刘新荣,胡元鑫.隧道信息化施工监测的项目化管理实践与思考[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9,(01).

篇3

1.工程概况 田坝岭隧道进口位于桂林市灵川县灵川镇王家村,出口位于灵川县灵田乡大汀村,隧道起止里程DK426+085~DK432+555,全长6470m。我项目部承担进口DK426+085~DK429+320段3155m的施工任务,进口段设计III级围岩1790m,占管段总长的56.7%,IV级围岩810m,占管段总长的25.7%,V级围岩535m,占管段总长的16.9%,洞口段20m。隧道进口段围岩地质主要有页岩、硅质岩、灰岩;泥盆系中统信都组砂岩、泥质砂岩夹页岩等。隧道进口段DK426+085~DK426+370为可溶岩,岩溶水和溶洞发育,DK426+330~DK426+400段为王家庄断层破碎带,围岩破碎,地质差,地下水发育。

2. 防排水设计

田坝岭隧道防排水设计遵循“防、堵、截、排、结合,因地制宜、综合治理”的原则,采取切实可靠的措施,达到:排水畅通,防水可靠,经济合理的目的。

2.1隧道防水

隧道防水采取初期支护防水与衬砌结构防水相结合的方式,以防水层、施工缝、变形缝防水为重点,辅以注浆防水。具体措施如下:

2.2隧道排水

隧道的排水采取设置排水沟加中心水沟,衬砌背后设置环向、纵向盲沟,将衬砌外地下水引入洞内侧沟,经侧沟汇集和沉淀后再由侧沟和中心水沟排出洞外。

2.3隧道堵水

隧道堵水措施有:初期支护喷射混凝土堵水、衬砌混凝土堵水、水量较大时采取注浆堵水,注浆即可以堵水又可以起到加固围岩的作用。

2.4隧道截水

根据隧道进口地质水文情况.为截住洞顶仰坡外地表水,使仰坡不受冲刷,在隧道顶部距洞口35m处设置了截水沟,雨季时可将山上地表径流引向天然河道;截水沟为M10浆砌片石.并且在基础底部铺筑土工布和防水板,以防渗漏。严禁洞外水流向隧道内。在隧遭口处,将洞内的水引入隧道外的天然河道,使隧道内、外的防排水形成完整体系。 

3.防排水施工工艺及注意事项

初期支护通过引水导管的引导及喷射混凝土的堵截作用形成永久性地下水排水设施。经过这样的处理,使围岩的大部分地下水通过排水设施排出洞外,喷混凝土后混凝土表面渗水现象很少,起到了防水作用。初期支护后衬砌混凝土浇注前防水层和施工缝防水成为隧道防水及其重要的环节,无论隧道涌渗水大小,现在隧道设计施工中都要施工防水层及施工缝防水。本文根据田坝岭隧道防水设计将重点介绍防水板、施工缝施工工艺及注意事项。以及防水混凝土施工注意事项。

3.1防水板的安装及施工注意事项

3.1.1防水板的材质及安装要求

田坝岭隧道防水层采用EVA防水板加无纺土工布。铺设防水板前首先将铺设无纺土工布固定到预定位置用专用射钉将无纺土工布固定到喷射混凝土上,热熔衬垫与射钉按梅花型布置。拱部间距0.5~0.8m,边墙0.8~1.0m。防水板厚度为1.5mm,采用双缝热熔焊接方式。单条焊缝宽度不小于15mm。并采用充气法检测。压力为0.25Mpa,保持压力不少于15min,允许压力下降不超过10%.如发现破损部位应及时进行补焊,补丁为圆角采取满焊,并进行漏气检测。

3.1.2防水板施工注意事项

    a.防水板铺设前应对基面进行检查,基面应平整牢固,清洁干燥,无尖锐物。当有铁管、钢筋等凸出物存在,应从跟部割除,并在割除部位用水泥浆覆盖处理。并且在初期支护稳定后进行防水板铺设。

b.绑扎钢筋和安装模板及台车时,应防止碰撞和刮破防水板;挡头板的支撑在接触到防水板处必须加设橡皮垫层;

   c.浇注混凝土时,应防止碰击防水板,二次衬砌中埋设的管料与防水板间距不少于5cm,以防止破损防水板,浇注时应有专人观察,发现损伤应立即修补;

d.安装孔位要严格控制方向和排列距离,避免安装时搭接困难。

e.合理确定防水板的松紧程度,留出一定的富余量,防止在灌注混凝土时拱顶的防水板绷紧,造成混凝土封顶厚度不够或由于泵送混凝土的压力破坏防水板;相临两幅防水板的吊挂松紧度要一致便于焊接;

3.1.3特殊情况下的处理办法:

    a.在浇灌混凝土过程中若发现防水板铺设绷得过紧,为避免破裂,可根据范围大小,将该处塑料防水板破开,另裁一块防水板破口内使其紧贴岩壁,然后再将新旧两块防水板焊接成整体;

    b.大面积漏水或有股水的地段必须先用油布、薄膜、塑料布等材料,将水引离施工工作面,待防水板铺设到适当位置时,再行拆除,引水顺防水板后流下。

3.2施工缝止水带的施工与施工注意事项

初期支护及防水板铺设后对隧道放排水起到重要作用,但是在模筑二衬混凝土时预留的施工缝对隧道的放排水有极大影响。因此,做好隧道施工缝防水对整个隧道的放排水系统起到尤为关键的作用。田坝岭隧道纵向施工缝采用外帖式橡胶止水带+遇水膨胀止水胶进行防水处理;横向施工缝采用中埋式橡胶止水带+遇水膨胀止水胶进行防水处理。

3.2.1止水带施工与质量控制 

3.2.1.1止水带施工要求

a.止水带埋设位置应准确,其中间空心圆环应与缝的中心线重合

b.止水带应妥善固定,宜采用专用的钢筋套或偏钢固定。

c.止水带先施工一侧混凝土时,其端模应支撑牢固,严防漏浆。

d.止水带在转角处宜采用直角专用配件,并应做成圆弧形,转角半径不小于200mm。3.2.1.2止水带质量控制

a. 止水带的敷设应牢固:横平竖直、弧线圆顺、表面平齐、无扭曲。

b.在浇注二次衬砌混凝土前,可用钢丝刷将上层混凝土刷毛,或在衬砌混凝土浇注完后4h-12h内,用高压水将混凝土表面冲洗干净,并检查止水带接头是否完好,止水带在混凝土浇注过程中是否刺破,止水带是否发生偏移,如发现有割伤、破裂、接头松动及偏移现象,应及时修补和处理,以保证止水带防水功能。加强震捣,排除止水带两侧气泡和空隙,使止水带和混凝土紧密结合。c.检查是否有固定止水带和防止偏移的辅助设施、止水带长度尽量减少接头。如需搭接,其搭接长度≥15cm。止水带接头宽度是否符合要求、止水带是否割伤破裂、止水带是否有卡环固定并伸入两端混凝土内等如存在问题时,应立即进行修补。 

3.3防水混凝土的施工注意事项

 衬砌混凝土起到堵水作用,也称为防水混凝土,防水混凝土浇注是整个隧道放水系统的最后一道工序,施工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混凝土拌和时要按配合比严格计算。

每模衬砌的浇筑工作应从距离混凝土泵的最远处开始,这样有利于连续作业。

灌注时左、右侧应分层平衡施工,每灌一层,应用振捣器捣固密实。 防水混凝土施工,每组尽可能一次灌筑完成。

施工中预留的施工缝要留有凹槽和安装止水带,为了使接缝紧密结合,灌筑前均将接缝表面凿毛,清理杂质,用水冲洗干净,并保持湿润,再铺上厚20~55mm厚的同配比水泥砂浆。

防水混凝土必须振捣密实,插入式振捣器插入间距不超过其有效半径的15倍,避免欠振、漏振和过振现象,施工缝和预埋部位尤需注意振捣密实,要防止振捣器触及模板、止水带及预埋件。

如果防水混凝土浇注过后出现渗漏,则对其进行结构注浆堵水。

3.4盲沟的设计与施工

田坝岭隧道的排水系统采取设置排水沟加中心水沟,衬砌背后设置环向、纵向盲沟相结合的排水方式。本文主要介绍盲沟的施工设计及设计注意事项:

3.4.1盲沟设计

初级支护浇注完毕,对其基面进行检查合格后,进行盲沟施作,、按设计要求在拱部和边墙环向盲沟采用Φ50mm单壁打孔波纹管,根据渗漏水量的多少纵向盲沟采用Φ80mm、Φ100mm、Φ120mm等直径单壁打孔波纹管。并用塑料锚固螺栓绑牢。

3.4.2盲沟施工

a.挂设前,先测量长度,修整基面。若砼喷面不光滑或有凸出的铁线、钢管架,应进行整修处理。

b.安装时应保证波纹管管与岩面密贴、固定牢。波纹管外包裹无纺土工布。

c.拱部施工时将波纹管管预留到边墙下,端部用无纺布包裹,防止进水泥浆,便于边墙施工时接长。边墙盲沟施工完毕后将其两端直接弯入侧沟。

总结 目前,从田坝岭隧道已经施工完毕的里程段内。隧道内防排水效果良好未出现漏水及渗水情况。总结其施工经验即为:要做好隧道防排水,必须对隧道施工过程的每一道工序严格把关,从超前小导管预注浆、初期支护、防水板铺设、二次衬砌防水混凝土、排水设施等每一道工序抓起。排除一切质量隐患确保每道施工工序的质量都达到。设计预期的效果,使隧道防排水工程质量得到保证。

参考文献:[1]铁建设【2005】160号 客运专线铁路隧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暂行标准.  [2]中铁二院新建贵阳至广州铁路贵阳至贺州段隧道防排水设计图

篇4

2基坑排水方案的设计

2.1基坑对沉降量的要求

进行水利工程的施工中,需要对基坑进行深层的挖掘工作,在此期间,也会导致有大量的地表水和地下水涌入基坑中,这会给基坑的开挖工作造成很大的困难,但是为了确保之后挖掘工作的安全和稳定,在对基坑四周做好支护操作的过程中,还要予以有效的排水施工。但是实际的设计方案要根据现场的具体情况,在确保排水的总量在基础桩承台底半米以下,然后还要对支护做综合考虑,在进行底部的挖掘工作中,确保把基坑中心线的位置进行降低。

2.2有效的基坑排水方案制定

在设计基坑的排水方案中,需要结合水利工程的实际情况,但是在通常情况下都是使用两种方案,一种是管井排水法,另一种是明沟排水法,具体而言,比如所建设的排水深度比较小的工程,使用明沟排水的方案利益比较大,与此同时,还要考虑整体工程的降深情况,可以使用不同的降排方案进行,这样可以有效确保施工质量。

3基坑排水施工技术的实际应用

3.1明沟排水施工的应用

在进行水利工程建设中,基坑开挖工作是非常重要的,其可以有效保证基坑的整体质量水平。基坑的排水工作必须要先于基坑开挖的工作,这样可以做到有备无患,而下面就先分析明沟排水在实际中的应用情况。在挖掘基坑的过程中,其汇成的积水主要来自地下水,其次是地表水,还有雨水和其他的渗水。而在选择使用排水方法时,需要对水利工程周围的环境,地形,还有具体的施工大小,以及地基的土质情况来确定。根据这些因素来确定施工的方法和排水沟的深度。对进行完施工的挖掘工作,而且后期的围堰工作也做好之后,就要尽最大的努力把基坑中的水排出。如果下游的水位比上游的低,同时都是使用这种明沟排水方案,实际应用中会形成自流水,方便基坑的排水。如果排水不彻底,还有一定的余水存在,那么就要挖掘排水沟进行排水,首先在挖掘沟渠的时候,通常是先结合基坑具体情况,挖掘的位置也要确定好,在确定好沟渠位置后进行挖掘,明沟的深度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排水沟施工完毕后,就可以把坑内的积水做集中处理,然后利用水泵排出。在施工中如果遇到难度非常大的情况,就要根据实际基坑的等高线,然后设置排水井,再使用水泵把水排出来。在设置排水沟的时候,因为有些水是很难排出的,因此有必要把其设计成纵坡,然后再根据实际的渗水量,确定最终的断面情况。在进行排水量的估算中,必须按照抽水时间内,最大的降水情况来计算,这种才能保证沟渠排水的能力达到理想的效果。实践证明,排水工作要尽早完成,不仅是为了保证后续的工作,同时也是确保施工的质量和进度,避免引发其他一系列的问题。

3.2井管施工的应用情况

在进行井管施工中,使用到的方法有钻井工具方法和水冲沉井方法。使用钻井施工中,如果工程要求井管的外直径是45厘米,那么所使用的工具直径要在75厘米左右,在钻井的过程中,一定要有效规避井壁发生坍塌的问题,如果井口边沿的泥浆比地下水要高,那么就需要使用水泥,对井壁进行加固处理,确保后续施工的顺利进行。如果施工中井里面的泥浆高出井口,那么就立即进行下放操作。在此期间也要保证钻孔的深度满足工程的要求和标准,在下放无砂混凝土管的施工中,通常下面都是安排比较好的混凝土管道,而普通的混凝土管道放到上面,因为下面的情况比上面复杂,因此保证下面的排水安全是优先的选择。在进行井管施工过程中,出现滤水管的位置,要配置配套的扶正器,中间的距离要保证在五米左右,可以有效避免在孔内滤水管发生偏移的情况,而且还确保了有效的过滤功能。安放井管的时候,必要的安全防范不容忽视,同时还要设置一些标识引起工人和经过人员的注意,避免发生不必要的事故。

3.3基坑的基础施工应用

经过多年的实践施工证明,在很多情况下会遇到地质是粉土或者是粉砂的情况,因此在进行基坑挖掘工作不长时间,就有大量渗水问题的发生,那么随之而来的还有流沙河管涌的问题,如果任其发展下去,后果将会不堪设想。管涌问题出现的因素,主要是地下水位过高而引起,那么基坑周围的沙粒就会随着渗水的情况而流动,严重的情况会把基坑的支护破坏,所以整个施工过程中,都要对地下水的水位进行全程的监控,如果发现水位达到警戒高度,立即进行排水工作。发展严重的时候,就形成了管涌那么地下水就会顺着排水井喷上来,因此要对其进行水泵排水的工作。如果这些问题在之前没有控制住,不仅会耽误工作的进度,同时还会给施工人员带来很大的额外工作量,那么施工成本就会随之增加,最终的施工质量也就保证不了,在这方面加快新工艺的研发是最有效的解决办法。

篇5

经调查,道路在使用过程中,会受到各种损坏,其中水是最主要的危害因素,路面坍塌,翻浆翻砂,冲刷破坏,剥落等都和水有关系。这些损坏导致行车安全受到影响,道路使用寿命缩短。如何运用合理方案有效避免和解决掉这些问题,是设计者在设计道路路基路面排水的过程中需要重点考虑的因素。

1.地下水,低洼地势含水层浅且随季节变化对路基的影响

1.1地下水影响路基,分以下几种情况:

(1)流动的地下水会对路基填料造成冲刷,长期作用的结果就是路基内部出现空洞;

(2)地下水浸润路基,发生毛细现象,导致毛细水上升,一种可能是地下水本身各种盐类可能会对路基填料造成侵蚀,另一种可能仅发生在北方冻融交替循环地区,夏季毛细水上升并停留在路床内,冬季冻胀,这都不是问题,但一旦春季发生冻融,被冻涨的毛细孔孔径变大,毛细水下降,路床内部出现空隙,这就是翻浆发生的主要原因,也是路基较为致命的病害。

1.2应对措施

(1)主要是看您的路床采用了什么类型的填筑材料,这种情况下,路床80cm范围内应采用渗水性良好填料;

(2)路床底部宜设置防水层防止地下水的侵润;

(3)北方冻融地区路面结构层应考虑防冻厚度要求,依地区不同,防冻厚度要求各有区别。

地下水反渗对道路安全及道路寿命影响主要表现在路面凸凹不平,挤压变形,塌陷,易造成陷车翻车等事故。深人研究道路地区的水文地质、水流形成原理,大气降水规律、地下水状况以及地表水情况,进行分析归纳,总结特点,制订合理解决措施。防止地下水对道路造成的破坏影响,主要是设置隔水层,通过用土方,砂石将路基填高,防止和减少地下水对道路的侵蚀。提升道路的质量性能和使用寿命。沥青路面的沉陷是路面变形中最普遍的一种,特点是面积大,涉及的结构层次深,主要出现在挖方段和填挖交界处。其产生的主要原因是:(1)土质路堑排水不畅,路床下部路基过湿润而产生不均匀沉降,引起路面局部下沉;(2)路面强度不能适应日益增长的交通量,易发生疲劳破坏:(3)路基或基层强度不足或填挖路基强度不一致,在车辆荷载作用下,路基或基层结构遭破坏而引起沉陷;(4)桥头路面沉降不均匀而引起沉陷并与桥面发生错位。因此做好地下水的防治工作十分重要。

2.大饨邓

大气降水形成的路表水对路面使用性能的影响,进而对路面结构、路基等使用寿命产生的影响。

雨水降落到公里的路姐范围内时,主要有两种去向,一个去向是淋湿路基路面的机构,进而在公路的表面形成径流,领一个去向是通过道路的路面或者路基结构渗入道路的结构内部影响道路的内部结构。而深入结构内部的水,损害的混凝土路面的路面结构,使混凝土发生唧泥、板底脱落、从而致使混凝土路面的断裂;加速路面的老化,减少路面的使用寿命。而且,路面表面形成的水,会损毁路面附近的边坡,而更严重的道路表面积水,在日后更会形成水雾,影响道路行车的行车视线,还会导致在车速过快的情况下发生“水漂”造成不可挽回的交通事故,对行车安全构成了巨大的威胁。

大气降水是造成道路浸水积水的最主要因素,排水系统的设计应充分考虑大量降水时路面漫水情况时对道路的保护。根据当地的地理地貌及历年气候降水情况,设计考虑选用道路结构及施工材料,减轻积水对道路的破坏程度,同时排水系统的设计应充分考虑尽快排除积水,减少积水造成的安全事故及对道路的破坏影响。

3.农田排灌水、边沟水对路基的影响

道路边沟排水设计对公路排水系统的改扩建工程中,道路表面的排水系统比较容易完善和维修,地下排水和路面内部排水系统的处理和完善因需要开挖原有路基,所以比较困难。关于路面内部排水结构和地下埋置排水设施设计较为复杂。而且造价较高,维护难度大。因此在设计初期就要将各种因素考虑进去。边沟或者农田季节性的长期排灌水,在设计施工前一定要将隔水层施建完善。边沟的排水能力主要取决于以下几个设计参数:边沟底流水坡度、边沟截面尺寸、形状、边沟的表面粗糙程度。因地制宜,全面规划。所以,更要严格要求路基边沟施工,路基地面排水设置边沟施工要求如下:(1)挖方地段和填土高度小于边沟深度的填方地段均应设置边沟。路堤靠山一侧的坡脚应设置不渗水的边沟。(2)为了防止边沟漫溢或冲刷,在平原区和重丘山岭区,边沟应分段设置出水口,多雨地区梯形边沟每段长度不宜超过300m,三角形边沟不宜超过200m。设计过程中的路基、路面排水方案,对公路工程路基、路面排水工程提出了切合实际、适应性强的排水方案,方案应该因地制宜。更具有实用性,具有实际解决问题的合理的方案。排水设施要因地制宜、全面规划、合理布局、综合治理、讲究实效、注意经济,并充分利用有利地形和自然水系。各种路基排水沟渠的设置,应注意与农田水利相配合,必要时可适当地增设涵管或加大涵管孔径,以防农业用水影响路基稳定,并做到路基排水有利于农田排灌。路基边沟一般不应用作农田灌溉渠道,两者必需合并使用时,边沟的断面应加大,并予以加固,以防水流危害路基。设计前必须进行调查研究,查明水源与地质条件,重点路段要进行排水系统的全面规划,考虑路基排水与桥涵布置相配合,地下排水与地面排水相配合,各种排水沟渠的平面布置与竖向布置相配合,做到路基路面综合设计和分期修建。对于排水困难和地质不良的路段,还应与路基防护加固相配合,并进行特殊设计。路基排水要注意防止附近山坡的水土流失,尽量不破坏天然水系,不轻易合并自然沟溪和改变水流性质,尽量选择有利地质条件布设人工沟渠,减少排水沟渠的防护与加固工程。

4.施工要求

(1)平曲线处边沟施工时,沟底纵坡应与曲线前后沟底纵坡平顺衔接,不允许曲线内侧有积水或外溢现象发生。曲线外侧边沟应适当加深,其增加值等于超高值;

篇6

市政道路工程是城市基础建设中重要组成部分,是为城市居民提供服务的基础工程。近年来,市政道路工程由道路和排水两个部分组成,具有施工周期长、工程量大、投资成本高等特点,从而给市政道路建设工作带来一些难度。与此同时,路基施工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路面的强度和稳定性,为此,如何控制好市政道路施工质量成为了施工人员首要解决的问题。

1 工程概况

某城市一级道路,全长2210m,主要包括道路和排水两个部分。路基面宽度42m,路基土方填筑量306万立方米。横断面设计由3m(人行道)+2.5m(非机动车道)+2m(绿化带)+12m(机动车道)+3m(中央绿化带)+12 m(机动车道)+2m(绿化带)+2.5m(非机动车道)+3m(人行道)组成。

2 施工前准备

2.1 施工测量

首先,在道路施工前,我们应进行桩点现场恢复和固定路线。其内容包括导线、中线的复测,水准点的复测与增设,纵、横断面的测量与绘制、工程量复核等。对所有的测量成果进行记录并整理。其次,按照图纸要求,在施工现场设置路基用地界桩和坡脚、截水沟、护坡道等的位置桩,并标好其轮廓。

2.2 场地清理

采用挖掘机的作业方式对路基用地范围内的房屋、道路、电力设施、排水沟渠等进行拆除,对正在使用的排水结构物进行改沟处理。对拆除后所形成的坑穴进行回填、压实,确保压实度高于原地面密度。在施工前还要对路基用地范围内的树木、灌木丛进行移植或砍伐。砍伐的树木堆放在路基用地之外,并妥善处理。

2.3 排水系统

在路基施工之前,先施作临时排水及防渗设施,以保持施工场地处于良好的排水状态。临时排水设施要与永久排水系统相结合,挖出的废土堆置在沟侧,确保水流的顺畅。以便在施工时,施工层随时保持一定的纵向排水通道,避免表面出现积水。

3 路基挖方施工技术

3.1 施工工艺流程

测量清除植被施作截水沟临时排水设施挖土石运至填方段测量路基标高修整边坡防护工程施工侧沟施作检查路基标高路基面修整土方地段路床面压实。

3.2 路基挖方施工要点

(1)在路基挖方施工前,要对整段线路进行精测,确定各曲线五大桩点,放好护桩,作挖方及填方段线路纵横断面图,横断面图视地形情况每10m作一个,地形变化点加测断面,放出边桩,精确算出土石方量,编制阶段性作业指导书。

(2)根据边桩及用地范围,确定开挖边坡线。施作截水沟和排水沟,形成排水系统。测量桩点加密设置,绘图标注。

(3)清除地表植被、杂质土和边坡上方的孤石、浮石,高边坡地段按设计挖好台阶,坡脚作好排水沟,根据具体情况使用压路机将底基压实。

(4)土方开挖。按照施工要求,采用挖掘机自上而下进行开挖,挖掘机配合自卸汽车装运。挖土时要控制好开挖位置,不得乱挖和超挖。针对路段、开挖深度的不同选择开挖方式。对于开挖深度小于8m的浅路堑,应采取一次开挖到位;对于开挖深度大于8m的深路堑,开挖时要遵循自上到下的原则,按照设计变坡点进行分台阶开挖,这样有利于控制台阶标高,并做好开挖台阶的防护,确保平台上的排水设置与排水系统连通。在路堑开挖时,我们主要以挖掘机为主,并配合推土机、装载机,自卸汽车装运至路基填方地段。在路堑开挖之前,应分台阶对既有边坡防护进行拆除,待拆除好既有边坡防护以后,为防止开挖时土方落入既有道路,影响既有道路行车安全,在开挖时需要对既有边坡坡脚设置临时防护,临时防护采用竖向预埋型钢和水平搭设竹排。

在土方开挖遇到地下水时,根据渗流的位置及流量大小设置临时排水沟、集水井等设施,以降低地下水位。路堑开挖完成后,要及时安排边坡防护和边沟施工,而后按设计标高平整路床。如路床土质、含水量达不到设计要求时,需要进行换填或设盲沟降水处理。土方地段的路床顶面标高,考虑因压实而产生的下沉量,其值由试验确定。路床顶面以下30cm的压实度,其压实度均不得小于95%。陡坡地段的半填半挖路基,在挖方一侧宽度不足一幅行车道时,按一幅行车道范围将路床的原有土路基全部挖除换填,以确保路基的均匀性。

(5)清运土方。待土方开挖完成后,我们应采用挖掘机、推土机、自卸汽车进行清碴外运,根据土方调配方案,将符合规范填料要求的土方装运至路堤填筑,将不能用于路堤填料的运至弃碴场外弃。

4 路基填方施工技术

4.1 施工工艺流程

测量放线基底处理临时排水设施分层填筑分层摊铺、整平分层压实分层检查防护工程达到设计标高沉降和稳定观测路基整修。

4.2 路基填方施工要点

在填筑时应采用机械施工,自卸车运料,推土机摊铺、整平,重型压路机碾压。填筑前,先施工长度不小于100m的试验段,得出分层施工的控制数据:松铺厚度、碾压遍数、碾压速度、设备组合方式、填层材料及含水率等。

(1)测量放线。采用全站仪配合棱镜准确放出坡脚线,并设置比较明显的标志。

(2)基底处理。清除路基填筑的杂物并运至弃土场,并对原地面进行碾压,其压实度要大于85%。对填方不大于0.8m的路堤,需将表面翻松至少深30cm后整平压实,其压实度确保大于95%。地面自然横坡或纵坡陡于1:5时,先按照图纸要求,将基底挖成大于2m宽的台阶,台阶顶作成3%的内倾斜坡,同时要确保其宽度满足摊铺的操作要求。

(3)施作临时排水沟,保证排水畅通。施工过程中设置临时泄水槽,临时排水槽采用水泥砂浆泄水槽铺面,防止雨水冲刷路基坡面。泄水槽与临时排水系统相连通。当路基填筑到路床顶并进行路肩砌体施工时,在砌体预留一定数量的临时泄水孔,泄水孔底标高比路床顶底3cm~5cm,孔顶比路床顶高5cm~10cm,雨前要做好检查并及时疏通。

(4)分层填筑。根据填筑材料要求,采用分层全断面填筑,在施工时的填筑厚度为试验路段路基填土厚度的90%,每种填料层总厚度不得小于50cm,且尽量减少层数,填筑时应根据试验段得出施工技术参数,用白灰划框格卸料,严格进行拉线施工,控制每层的松铺厚度。

(5)分层摊铺、整平。每层填料的摊铺宽度要超出每层路堤设计宽度的30~40cm,以确保路堤边缘有足够的压实度,每层都对设计填筑宽度进行放样,并用白灰做好标记,以便检查路基超填宽度是否满足要求。待路基整修时,刮除多余的方量,同时将它运到弃土场。

(6)分层压实。路基压实采用重型振动压路机碾压,每层压实时要不断地进行整平,确保路基的平整度。碾压遍数由试验参数确定,碾压顺序从两侧逐渐向中间,先静压再振动碾压,振动碾压时先弱振再强振,碾压过程中要控制压路机行驶速度,一般不能大于2km/h。对于压路机无法碾压的地方,我们应采用内燃打夯机夯实,同时要确保压实度满足相关规范要求。

(7)分层检查。碾压完成后,我们需要对压实度进行检测,检验合格后,才能进行下一层的摊铺作业。

5 结语

总而言之,市政道路路基施工质量控制贯穿于施工全过程,因此受到的影响因素众多。这就要求施工单位掌握好全面的施工技术及要求,在市政道路路基施工加强对施工各环节进行控制力度,以确保市政道路路基的施工质量,提高市政道路使用寿命和性能,以满足使用者的需求。

篇7

一、前言

近年来高等级公路建设在我省方兴未艾,不良地质深路堑的处理施工日益增多,如何保证其施工安全,已成为设计、施工、监理三方迫切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本文从设计角度出发,通过对我省三处较为典型的深路堑的不同设计.处理.施工,对不良地质深路堑挡土墙、明洞、抗滑桩等处理施工安全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总结。

二、津市澧水大桥南端接线挡土墙综合防护工程

2.1工程概况

津市澧水大桥南端接线工程是津市城市规划建设的配套工程,又是湘北公路的一部分。该路段原为一座相对高差为100m左右的山丘,原山坡自然坡度一般在1:1.75~1:2.5之间,因澧水大桥南端接线穿越该山岭中下部宽达42m。大部分地段形成20~30m的高路堑边坡,而原设计对该路段这一特殊地质条件估计不足,路堑边坡定为1:1,尤其在边坡>20m时,也未设台阶进行变坡处理,故其边坡略显较陡。1996年底建成通车后,1997年雨季在该路段K0+130~K0+465皇姑山地段右侧路堑发生大范围坍塌,长达215m。该处原砌有高2.2m,顶宽1.0m路堑挡土墙,边坡面采用了厚40cm的干砌片石条型护坡及半园拱型护坡,均从K0+295~K0+340段被推跨。坍塌土方大量进入行车道,严重影响了湘北公路的贯通。

2.2 施工条件

皇姑山地段位于澧水下游近河口地区,冰渍特征极为典型,地面表层为第四系黑色粘土,厚度在1m以内。下部为第三系红色泥砾粘土岩,产状不明。泥砾所含砾石大小悬殊、杂乱无章,毫无分选,混集于粘韧红泥之中。砾石岩性单一,几乎全部由石英砂岩组成,砾径超逾1米的巨砾在剖面中比比皆是,经研磨的砾面光滑平整,根据调查和钻探表明,泥砾层厚在50~60m以上。

坍塌地段位于断层影响带内。地表为第四系地层覆盖,第三系红色泥砾粘土岩呈单斜构造,受澧水大断裂影响,地质构造较为复杂,近期尚有活动。

坍塌地段表层由于遭受了较强烈的构造运动和风化作用的影响,节理裂隙发育,组成了良好的透水层和储水层。而深部的地层受风化作用甚微,透水性较弱,形成相对阻水层。山坡上居民生活废水及雨水下渗成为土体中地下水的主要来源,北侧边坡体内发育一条厚度达1~1.5m的富水带,雨季地下水较丰富,边坡渗水严重,局部呈细股状渗水。

本地区基本地震烈度为Ⅶ度,近期地震对断层活动有一定影响。

从土质分析,该路段表层为亚粘土夹碎石,所含砂砾约50%以上,具亚膨胀性,渗水性强,下部为红色泥砾层,冰渍特征极为典型,泥砾所含砾石大小悬殊,粒径超逾1m的巨砾比比皆是,砾石表面附着的薄层粘泥,遇雨水浸泡,即发生松散破碎,从而导致边坡失稳,产生坍塌。

原挡土墙断面尺寸在该地质条件下,抗滑、抗倾覆均未达到规范要求。且原片石护坡采用干砌方式,未能起到防止雨水下渗、保护坡面作用,严重影响施工安全。

2.3精心设计:

对冰渍层地质灾害的整治,尤其对皇姑山这样国内罕见的特殊地段,目前还未见有效的整治记载文献,为此,在整治处理设计中,本着安全、美观、经济的原则,设计方在处理设计过程中进行了抗滑桩、压浆固结法、预应力锚索加固法、重力式挡土墙多方案比选。

通过技术、经济分析,经专家评审,分析认为冰渍层地基土容许承载力[σ]≥300kPa,基坑开挖浅,施工难度小,且结合当地的大量漂石经加工后可用于挡土墙,就地取材,可大大降低造价。达到稳固、美观、经济的目的,最后采用挡土墙为主体工程,通过坡面修整,放缓边坡,坡面草皮护坡防止雨水冲刷,建立起地表排水和地下排水相结合的综合排水系统达到综合整治的目的。综合整治方案来进行处理。

2.4严格监理

鉴于本地区冰渍层的特殊性,建设单位通过招标择优选取施工单位,并聘请了三名现场监理工程师配合省、地、市三级交通质监站建立了严格的质量保证体系,以确保工程安全。

2.5施工安全措施

① 挡土墙基础开挖,分散跳槽开挖,挖成一段砌筑一段。并采取适当临时防挡措施,尽量减少基础开挖范围,避免因施工开挖引起新的坍塌。

② 施工在旱季进行。

③ 认真及时做好截水肓沟和草皮护坡工作。

④ 坡面上坍体以及裂缝、凹凸不平之处,全部平整夯填并铺种草皮,防止表水下渗。

⑤ 原有挡土墙损坏、开裂部分,一律拆除,新建挡土墙,结合修筑支撑渗沟及截水盲沟,及时将地下水排出以保证支挡效果。

⑥ 挡土墙主体工程修成以后,应在墙顶面再铺一层30cm厚的混凝土保护层封顶,以便防止地表水下渗及气候作用和影响,使填土强度不致降低。

⑦ 挡土墙的墙背应设置30cm的砂垫层,一方面引导墙后渗水沿着预定的路线排出墙体,另一方面砂垫层也可以起到缓冲的作用,削弱墙后土体的任用。

⑧ 施工过程中因基础开挖,随时可能诱发新的坍塌,除采取跳槽开挖方法外,应以“快开挖,快支护,快砌筑”为指导思想,加强施工管理,合理计划工序。

通过以上措施,确保了工程安全施工,工程得以顺利竣工。

三、娄湘公路金家冲滑坡明洞整治工程

3.1工程概况

工程位于湘乡市棋梓桥镇金家冲,棋梓桥至娄底二级公路K31+150~K31+240段,滑坡前缘宽180m,最大长度为110m,前后缘高差62.55m,总土方量约40万m3。由于兴建公路深切方达18m以上,形成了倾角约40°的边坡,坡面岩石裸露,降水大量渗入山体,形成了滑坡。目前坡面上已形成多级台阶及环形裂隙,滑坡后缘陡壁高0.6~1.6m。该滑坡地貌特征明显,是施工期产生、发展和形成的滑坡,范围较大,地质条件复杂,处于断层破碎带及断层影响带内,已建挡土墙大部分被破坏,严重影响了公路的修建与贯通。

3.2施工条件

本施工场地地质情况复杂,残积、坡积成因的碎石土由粘性土与碎石混杂而成,厚1.30~2.50m,断层破碎带岩石受挤压破碎严重,节理裂隙极发育,岩石多为碎石状,局部为泥状,断层泥遇水极易软化膨胀,滑坡体下部为砂岩、泥灰粉砂岩、泥灰岩、硅质砂岩、钙质泥岩。据区域地质资料及勘探表明,工地位于普安堂南北向背斜构造的西南侧,区内岩层总的倾向为30°,倾角为38°。有条较大的断裂从滑坡前缘处通过,与滑坡轴线交角约80°同时与路基中心线交角10°左右,断层走向NWW倾向NNE,倾角为30°~40°,受该断裂的影响,勘探区岩石节理发育岩石受挤压,破碎严重,且多风化强烈,除此之外,在勘探区及附近,次一级的小断裂也较发育。对明洞施工安全修建有一定影响。

3.3精心设计

明洞路线与地形等高线斜交,进、出口洞门形式均采用翼墙式,施工时应注意避免对山体稳定性造成破坏,同时加强观测记录,做好防范措施。

衬砌结构设计采用路堑式明洞结构,拱圈采用30号钢筋混凝土,边墙采用20号片石混凝土,仰拱采用20号混凝土。回填土设计坡度为1:5,实际回填土坡度为1:10,两者之差作为坡面土石零星坍的储备。

对围岩地下水的影响采用以排为主,防、排、截、堵相结合的综合治理原则,即在明洞衬砌外设防水层,将水堵在模注衬砌之外,防水层可用复合土载布或橡胶防水板等,其性能应满足下列要求:拉伸强度25KN/m,拉伸率大于100%,抗渗水压0.7MP;在墙脚上设有泄水孔,间隔6~10m,将渗水引入明洞内纵向排水沟。在仰拱中央布置集水圆管,排走渗入仰拱低洼处的积水,出仰拱后视情况将水引入侧沟或路堑边沟。以达到排水通畅、防水可靠、经济合理、不留后患的目的。

对于洞口段,地表水采用以排为主,排、堵、截结合的原则,即在坡面上按常规设置截水天沟,洞门顶部及洞顶坡脚设排水沟,在边墙背后设渗水盲沟,使洞内外形成一个完整畅通的排水系统。

3.4施工安全措施

① 明洞施工应严格执行JTJ042-94《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在施工过程中应认真做好监理管理工作。

② 明洞地处山岭重丘区,须因地制宜布置好地表各项排、导、防水工程,洞门墙应尽早砌筑,各翼墙、挡土墙须及时砌筑,按施工规范作好泄水孔,水沟均需抹面以保证排水顺畅。有关护坡需确保质量。洞外须搞好环保工作,采取防排水工程措施时,注意保护自然环境。

③ 为保证施工质量及安全,尤其对隐蔽工程必须建立严格的监理制度。

④ 设计、施工、监理密切配合,预想施工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提出预防措施。

⑤ 边墙、边沟施工,必须分段间隔开挖,要缩短进尺,加快封闭,防止扰动。

⑥ 对部分地段之软弱岩层,开挖时还应采取挡板支撑等措施,以策安全。

⑦ 对于需要开挖开挖至明洞边墙基底以下的工程,设计、施工都应采取有力措施,防止基础下沉、边墙、拱圈变形。

通过以上措施,本明洞工程安全竣工,获得建设方一致好评。

四、湘耒高速公路炮石岭滑坡抗滑桩整治工程

4.1工程概况

工程场地位于衡东县新塘镇,在建湘耒高速公路炮石岭地段K79+500左右,为丘陵地貌,地形起伏较大,相对高差最大约150m,滑坡于一面向北东的“圈椅”内,周围山体坡面倾角约30~40°,滑坡前缘为一山间垭口,在施工过程中右侧产生发较大的滑坡,严重影响了高速公路施工的顺利进行。

4.2施工条件

工程场地内地质条件复杂,上部土体为碎石土,厚度一般从1.0~8.3m,局部夹粘土层,为泥岩风化后的产物,下部为泥岩,全风化,呈可塑-硬塑状,具一定的膨胀性,此外,滑坡体南东侧为灰白色.灰黑色砂岩,产状为300~330°∠26~28°。其北东侧有一北西向的压扭性断层通过,受其影响,区内发育有二条逆断层,滑坡于这两条断层的下盘。该路堑边坡曾在三十年代由于连降暴雨从而滑动,至五十年代修建省道1820线时,开挖垭口也产生了滑动,新砌挡墙常在一天左右即被推倒,由于当时无法治理,公路被迫改道,施工安全难以保证。

4.3精心设计

设计方经过大量方案比较与计算分析工作,认为单设挡土墙方案相对经济,且较容易施工,但因其结构尺寸较大,基础开挖可能诱发新的滑坡,施工安全很难保证,而明洞方案虽能减少新塘联络线跨线桥工程和对面山体路堑边坡的土石方数量,但造价仍显偏高,考虑到该地段地质情况复杂,滑坡发展规模较大,且新塘联络线于此附近上跨湘耒高速公路,整治工作显得十分重要。本设计采取排水工程和抗滑工程相结合的综合整治方案,排水工程为了排除地表水,设置了截水沟、排水沟、边沟;为了拦截滑坡体上方地下水,设置了截水盲沟;抗滑工程以抗滑桩为主,采用了悬臂式抗滑桩+重力式挡土墙组合设计方案。

4.3施工安全措施

本工程所处地区,地质情况复杂,为确保工程质量,要求如下:

① 施工时间宜在旱季进行。

② 施工流程宜坡面排水工程—抗滑桩—分段开挖路基—挡土墙。

③ 截水沟铺砌时迎水面沟壁应设泄水孔(尺寸10×20cm2),以排泄土壤中水,或采用干砌片石铺砌。在滑坡体上方标高为133~135m附近截水沟下部设一道截水盲沟,以拦截地下水,引出滑坡体外。施工时应尽量少开挖以保持该地段抗滑功能。

④ 滑体内排水应充分利用滑坡范围内的自然沟谷作为排除地表水的渠道,及时把水引入排水沟中。为此目的要对自然沟谷进行必要的整修、加固及铺砌工作,达到不溢流、不渗漏的目的。

⑤ 滑坡内土质松散,地表水易下渗,应进行平整夯实,夯填裂缝(将裂缝两侧土体挖开,挖成宽度不小于0.50m深度不小于1.0m的沟槽,然后用粘性土分层夯填)。

⑥ 设计紧密配合施工,在地下水较为发育地段,事先安装了抽水设备,加强桩基础支护,保证施工安全。

⑦ 抗滑桩材料采用C20。纵向受力钢筋焊接接长、焊接接头的类型及质量均应符合《钢筋混凝土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的要求。

⑧ 施工前应先做好坡面排水,抗滑桩应由两侧向中间靠,跳桩开挖施工。

⑨ 桩后回填应待桩身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70%以上时方可进行回填,回填土宜采用砂性土。

⑩ 挡土墙与抗滑桩之间回填土应分层夯实,坡面采用草皮护坡,应注意做好排水工作,防止雨水下漏造成挡土墙破坏。为确保工程安全,施工中应建立严格的监测制度,认真做好交接班记录,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反映处理。

通过上述措施,使工程抢在雨季之前完成,有力保障了施工安全,深受各方好评。

篇8

引言

交通运输是支持经济发展的基础,高速公路在上世纪30年代起源于西方国家,在我国自改革开发后进入了起步建设阶段,在1998年后进入了快速建设阶段。相比西方国家而言,我国高速公路的建设发展时间并不长,高速公路的建设对质量要求非常高,在目前建成的高速公路中普遍存在着隧道渗漏水的问题,因此本文将某高速公路隧道防水技术和施工过程进行了总结,现将具体研究过程分析如下。

一、隧道防水技术设计原则

1.防水原则

防水设计在复合式衬砌初期支护和二次衬砌间要安装PVC材料的防水板,PVC防水板的厚度为1.2ram,其材料要有足够的韧性,在不同温度环境下使用不会发生破裂,并且要易于铺设,铺设之前在初期支护表面铺设土工布,采用无钉方式进行铺设,防水板的各个接头要利用空气检验其质量[1]。因为PVC防水板是防水设计的关键环节,所以要特别注重这一阶段的施工质量,必须严格遵守《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的相关标准进行施工。

2.排水原则

排水设计在初期支护和二次衬砌之间安装环形弹簧排水管集水,在衬砌的边墙底部采用纵向排水管集水,最后将水汇至排水沟,其中弹簧排水管的纵距要根据实际的地下水量和地质结构而定,在工程的进行过程中根据实际状况而做出相应调整,不过其总数应该超过设计数量。在施工过程中根据涌水情况采取相应的处理方法。

二、隧道防水施工分析

1.排水盲沟施工

1.1 环向排水管施工过程

根据隧道拱墙的长度来设置环向盲沟,通常间隔8m设置一个,并且间隔5—8m设置边墙泄水管,直接把地下水引入隧道洞内的侧沟,环向盲沟、纵向盲沟和泄水管要利用三通紧密连接,并且泄水管不得紧贴沟壁表面,出口与水沟内壁保持一段距离。

1.2 纵向排水管施工过程

纵向排水管沿着隧道纵向设置在左右两侧的水沟底上方。安装之前要按照设计进行划线,从而使纵向排水管的安装位置准确,保持盲沟的坡度与线路的坡度相同,沿着划线进行钻孔,每个钻孔的间距控制在20—40cm。钻孔完毕后,将膨胀锚栓钉入钻孔中,把固定钉安装在盲沟的两侧。使用无纺布包裹好盲管,并且扎紧捆牢,利用卡子卡好盲沟,安装在膨胀螺栓上[2]。

2.防水板施工

防水板施工是整个隧道防水技术的关键环节,以下从防水板施工的准备阶段、施工阶段和采取的技术措施三方面进行详细分析。

2.1 准备阶段

在防水板铺设前,要做好三方面的准备工作。首先要在隧道外做好准备,检测防水板的质量,确保防水板符合防水需要,利用特种铅笔进行划线,按照设计要求截取相应长度的防水板,对称卷好作为备用。其次要在隧道内最好准备,安装好两个作业台架,一个作业台架用于表面处理,另一个作业台架用于吊挂防水板。最后是表面处理工作,检查施工中开挖的断面情况,并且处理断面外漏的突出物,整理初期支护表面,并且在铺设面标出隧道拱顶的中线。

2.2 施工阶段

防水板铺设的施工阶段也分为三个步骤。首先是安装膨胀螺栓,在作业台架上,将膨胀螺栓的位置标记在初支混凝土表面,间距可以根据防水板挂绳来确定,由于防水板的铺设不能过于紧密,中间应该留有一定的空隙,所以选取挂绳间距的90%处进行钻孔,在钻孔内钉入膨胀螺栓。其次是铺设防水板,防水板的长度要根据衬砌断面的周长来确定,通常一环不超过两块,来尽可能避免过多的接缝,并且将初支混凝土表面超过3cm的异物去除,尽量保持平整。把防水板吊到作业台架上后,将防水板沿着环向展开,至上而下把挂线挂在膨胀螺栓上,使用自动爬行焊接机把防水板按顺序焊接,并且两防水板之间的焊搭要超过10cm,采取双焊缝,每个焊缝宽度控制在15mm。在防水层粘结完好后,在泄水孔位置钻孔,并且注意防水板与泄水孔的密封连接。最后是对防水板进行检验,注意检查防水板安装完成后是否存在质量问题,防水板是否有老化、裂纹、穿孔等问题,表面是否存在钢筋头外露的现象,防水板之间的焊接质量是否过关,防水板与基面是否紧贴,防水板与泄水孔的密闭性是否良好。

2.3 技术措施

在防水板的铺设过程中,要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来保证施工的质量。在铺设之前,要清除衬砌表面的外露异物,例如钢筋头、锚杆头等,并且将凹凸的地方进行填平,保持混凝土表面的平整。对于防水板,在凹凸程度较大的区域,要预先留够一定的松散系数,并且在断面变化较大的地方增加悬挂点,从而进一步增加混凝土和缓冲面的紧贴[3]。在防水板安装前要严格检查防水板的质量,在施工安装过程中要避免损坏防水板。由于防水板和粘结剂属于易燃物,在施工过程中要禁止烟火,提前准备好相关消防措施。

3.止水带施工

在隧道的二衬变形缝处需要埋设橡胶止水带,具体施工过程分析如下。

首先要根据衬砌的轴线进行钻孔,每间隔0.5m钻一个12φ的孔,并将10φ钢筋卡由待混凝土一侧向另一侧穿孔,使用内侧钢筋卡将止水带一半固定,止水带的另外一半紧贴在挡头板上,当混凝土凝固后撤掉挡头版,把紧贴在板上的止水带拉直后利用钢筋卡固定。

其次是在支模和绑扎钢筋时,对止水带要采取相应的固定措施。由于接缝在发生变形和承受水压时,止水带的防水和抵抗外力的能力会明显下降,因此要避免止水带被尖锐突出物划伤,在发现止水带有损伤后要立即进行修复。

最后在浇筑振捣的过程中,要注意观察止水带的位置,避免止水带发生偏移,振捣过程要充分,从而使止水带能够很好地与混凝土贴合。通常止水带的铺设只允许有两侧边基有两个接头,而且长度不应该小于30cm。

4.二次衬砌抗渗施工

二次衬砌抗渗所选择的混凝土要确保其强度,通常选择抗渗标准高于S6的材料,通过计算和校准选择最佳的混凝土配比,确定配比后对其进行1个月的抗渗实验,在加压到1.2MPa时,仍然未出现渗漏,混凝土的抗渗达到了高速公路行业的需要。在施工过程中,要将混凝土通过搅拌机进行拌合,通过自动送料机确保配合比的稳定,混凝土通过运输车送入隧道中,经过卷扬机送至工作区域,两侧由人力将混凝土入仓,在振捣时利用4台插入式振动棒同时进行,确保每一个区域的孔洞均进行过振捣,保证混凝土的质量和密实度。

总结

高速公路的隧道涉及到多种岩石种类和地质情况,地下水是施工过程中最常见的问题,同时也是一个难题,在高速公路的施工中要特别注意防水技术的选择,保证科学严谨的施工过程,才能使隧道防水质量得到保障。希望本文对某高速公路隧道防水工程的分析,能够进一步促进高速公路建设质量的整体提高。

参考文献:

篇9

中图分类号:U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隧道是人类利用地下空间的一种形式。在土地资源减少和人口增长的双重压力下,大力开发和利用地下空间成为人类发展的必然选择和重要出路。我国是个多山的国家,山地、丘陵和高原等山区面积约占全国面积的2 /3。“逢山开道,遇水架桥”,在铁路、公路建设中,需要建造大量隧道,以克服平面或高程的障碍,提高线路标准,增强运输能力,降低运营成本。而且近几年,随着交通需求量的急剧增加,高速公路及铁路隧道的建设规模也越来越大,出现了大量大段面和特大断面交通隧道。我国已成为世界上隧道和地下工程最多、最复杂、发展最快的国家。因此,有必要在施工技术和监理控制方面进入深入的探讨,以便为今后的隧道建设提供参考,保证施工的顺利进行。

隧道施工的特点

隐蔽性大,受力有别于地面工程

隧道竣工后,只能见其外观,而内部围岩的超欠挖,空洞,初期支护的喷砼、锚杆、钢格栅、钢拱架、防排水的环向水管、防水板、中心水管、二衬厚度等质量问题全部被隐蔽。其各个部位受力不同于地面工程。因此,隧道工程的质量其本质就是“内实”,也就是说,要把隐蔽工程的质量做到实处,不留后患。

工序复杂

在有限的空间内要完成钻孔、装药、爆破、出渣; 初期支护的喷砼、钢拱架安装,锚杆施作( 钻孔,安设锚杆) ,超前支护;防排水的环向水管安设。中心水管的开挖、安设,防水板悬挂、边沟施作,二衬的钢筋绑扎、矮边墙施作……等工序交叉作业并造成工序之间的相互制约。

工序的循环性

从开挖: 钻眼- 装药- 爆破- 通风- 出渣; 初期支护: 初喷砼- 钻锚杆孔- 安设锚杆- 复喷砼; 二衬台车定位- 浇筑砼……各工序的周而复始的施工,形成了隧道施工的循环性。

地质条件的影响

山岭隧道施工过程中,都是受到地质条件的约束,经常遇到褶皱、断层、节理等地质构造现象。此外浅埋偏压,地下水,岩溶,断层、节理等都是影响岩体稳定的重要因素,也是评价隧道围岩类别的主要依据;而且相当多的不良地质,施工中的地质灾害的发生均与地质构造密切相关。

公路隧道施工监理要点

质量监理

前期隧道洞身和辅助洞室开挖时,要严格审批钻爆方案及安全措施,亲自复核施工放样测量资料。对于有瓦斯的隧道,还要重点关注上岗人员资质及安全培训考核、施工通风设计及瓦斯监控手段和方案等。

开挖过程中,要重点抽查开挖断面的中线、高程测量以及超欠挖记录,确保隧道净轮廓。检查开挖施工记录和开挖面地质素描;加强巡视检查,督促施工单位开挖后及时支护;检查光面爆破炮眼痕迹保存率、边墙基础高程、隧底轮廓; 对边墙基础、仰拱及隧底进行隐蔽工程检查,基底内应无积水虚渣,断面规整;对隧底初支按设计及有关规定进行检查验收。

对初期支护的质量要作为确保安全、确保质量的一个极其关键的环节,据有关部门统计,隧道坍塌的原因,60% 以上都是因为初期支护不实所致。要审批支护施工方案,重点是对Ⅳ、Ⅴ、Ⅵ级软弱围岩地段的支护加强措施与安全措施; 对钢拱架( 格栅钢拱架、型钢钢拱架) 要注重首榀钢架的试拼,确保符合设计要求,检查钢架安装位置、接头连接、纵向拉杆及立柱埋入底板深度; 要抽查钢架安装偏差,钢架安装允许偏差: 间距为± 5cm,垂直度为± 2°,保护层严格按设计施工;对喷射混凝土要检查控制喷层厚度标志埋设数量、标定长度及安装质量,施工中要严格控制确保与围岩密贴,坚决不允许挂模施工,围岩后存在空洞; 检查钢筋网片铺设质量及搭接长度,搭接长度应为1 ~ 2 个网格。

防水和排水方面,要审批施工单位防水和排水施工方案,重点检查排水沟的断面尺寸,确保其宽度和深度不小于设计值,水沟靠道床侧墙体应每隔100 ~ 300cm,预留孔径4 ~ 10cm 的泄水孔,在电缆槽底面紧靠水沟侧,在水沟边墙上预留泄水槽;要检查止水带、止水条,防水板及土工布,涂料防水层所用材料,注浆材料,盲管( 沟) 材料等原材料产品合格证、试验报告,对实物观察检查并见证外委取样检测;对洞外、洞口防排水纵横向排水沟,检查井也要重点关注,确保排水畅通。

2、进度监理

高速公路隧道施工空间较大,易于采用机械化施工,对工程进度采取主动、动态的监理控制方法,在保证投资、质量和安全的前提下,实现施工合同约定的工期目标。

项目监理部监督工程进度主要方法有:跟踪检查施工进展实际情况;要求承包单位按期书面报告实际完成工程进度;定期召开施工进度协调会,分析研究施工中影响工程进度的各种因素,检查中如发现实际进度偏离计划进度,签发监理通知要求承包单位及时采取措施,使其在合理的状态下进行施工;要求承包单位及时报分阶段工、料、机动态表、计划进度表、实际进度表,很好地实现了工期目标。

关键施工技术的监理

(1)反偏压挡墙施工的监理

①为保证施工质量和安全施工,并实现隧道的稳步掘进,要求施工单位分段进行反偏压挡墙施工,基础开挖做到“随挖随支”,保证基坑开挖后边坡的稳定。②监理基坑内支护锚杆施工预留长度,按照设计要求与基础混凝土紧紧相连并且与基坑岩体形成统一受力体。③按照设计使挡墙基础与隧道型钢混凝土护拱连接,使间距符合要求并与护拱牢牢嵌入基础中。④监督检查型钢钢板双面是否满焊,连接壁厚不小于12 mm,且工字钢接头在同一截面上不得超过50%。⑤施工过程观测边坡位移,根据收敛情况,动态进行支护施工的监理。

(2)大管棚加小导管注浆预加固的监理

①长管棚、小导管施工,测量定位、施钻准确,控制好导向是关键。②预注浆加固,注浆采用水泥浆液,水灰比1:( 0.5 ~1.0) ,注浆压力控制在0.6 MPa ~ 1.0 MPa。③预加固顺序自上而下,由外向内,监督注浆过程是否有浆液通过裂隙外泄,如有应采取封堵措施。④注浆效果的监理:预加固完成后,在地表上打设检查孔,看对检查孔是否注浆,根据注浆的数量、注浆压力来综合判断注浆效果。

施工安全监理

开挖环节,要注意对钻眼人员进行严格的班前安全教育,并首先检查工作面是否处于安全状态,如支护、顶板及两帮是否牢固,如有松动的岩石应即加以支护或清除。对风钻及电钻,要按规定全面检查,不合要求者立即修理或更换。使用带支架的风钻钻眼时,必须将支架安置稳妥。站在碴堆上钻眼时,应注意石碴的稳定,防止操作中坍滑伤人。洞内爆破作业,必须统一指挥。进行爆破时,所有人员应撤至不受有害气体、振动及飞石伤害的地点,其安全距离为:独头坑道内不小于200m、相邻的上下坑道内不少于100m、双线上半断面开挖时不少于400m。

支护环节,宜用小型机具进行吊装;发现已锚区段的围岩有较大变形或锚杆失效时,应立即在该区段增设加强锚杆,其长度不小于原锚杆长度的1. 5 倍;当喷射砼尚未达到一定强度即趋失稳的围岩,或喷锚后变形量超过设计容许值以及发生突变的围岩,宜用钢架支撑进行支护;对开挖后自稳程度很差的围岩,应采用超前锚杆和挂网喷砼的办法进行临时支护;当发现量测数据有突变或异变时,应于量测后一小时内通知现场负责人,并立即采取应急措施或通知施工人员暂时撤离危险地段待避。

总结

新的施工方法,使隧道更加安全、舒适、美观地服务于人类,这也将对施工监理的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场施工质量的好坏与监理工程师是否规范、严格监理密不可分,监理工作是建设单位建设管理在现场的具体实施,是建设单位现场管理工作的延伸,必须充分发挥监理单位在工程建设主体中的重要作用,才能保证建设工程质量管理的有序可控。

参考文献

篇10

中图分类号:U213.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黄祁高速公路K89+051.137~K95+400段为低山丘陵区构造剥蚀区,地形呈波状起伏,局部地形切割成“U”形或“V”形。本段地貌属低山丘陵区,地面标高一般132-202米,相对高差约70米,地面坡度一般5-20°,局部地形因切割剧烈,谷坡坡度可达10~50°以上,植被茂密。

本段出露的基岩主要为一套中上元古界蓟县系牛屋组(Ptn)板岩地层,第四系残坡积物、冲洪积物,分布于丘陵和岗地。依据本次勘察成果,路线内地层自新至老为:【第四系地层(Q4)】

①第四系全新统坡积层(Q4el+dl):分布于山梁—山坡脚的斜坡地带,岩性主要为黄褐色亚粘土、碎石土,厚度随地形起伏而变化,层厚一般1.0~14m。

②第四系全新冲洪积物(Q4al+pl):分布于大河两侧一、二级阶地,岩性为亚粘土、碎石土,厚度0.5~11.2m。

本段K93+860~K93+890和K94+160~K94+210两处高填方路堤。路基中心最大填挖高度分别为17.36m和16.04m,最大填挖边坡高度分别为20.9m和20.0m。其中K93+860~K93+890处地基情况为亚粘土:褐色~黄褐色,软塑,湿,土质较均匀,含多量岩屑;K94+160~K94+210处地基情况为亚粘土:褐黄色,硬塑,土质不均匀,含少量岩屑。两段高填均跨越河谷深切,岸坡陡峭,断面呈“V”字型冲沟。本段高填方路堤由于施工场地小,山体较陡,另外冲沟长年流水,施工难度大,质量控制成为本段路基施工的重点。本文就K93+860~K93+890段高填方路堤施工质量控制进行一下分析与探讨。

1、控制的主要环节

①路基填方常流水区的处理;

②原地面处理,包括清表、疏干地表水、基底处理等,以保证高填方路堤的长期稳定;

③挖填结合部的处理,防止路基与原山坡坡面产生滑移;

④施工便道及临时堆土的搬移,以防止局部沉陷;

⑤路堤填料的选择;

⑥做好沉降观测,过程中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2、具体施工控制方法

2.1 路基填方常流水区的处理

山涧溪流是山区普遍存在的现象,而这样的地形位置一般是路基填方区,正式填筑路基前务必对这种常流水区进行处理,否则会对路基填筑带来不便并造成质量隐患。对流量较大的常流水区,需进行改河或改渠处理,把常流水引到路基范围以外,如排水必须跨越主线,可将水引到主线涵洞位置排走。这里分两种情况:第一种是如设计上允许,且原地基不用进行软基处理,可先期施工涵洞,保证通水后再施工附近路基填方;第二种是先在设计涵洞位置埋设临时排水管,按要求进行路基填筑,达到一定高度后进行反开挖施工涵洞。对主线范围内的小流量常流水(一般为山洞渗水),尽可能想办法将流水引至涵洞位置,或在路基排水沟位置设临时排水管,实在不行可利用深埋φ30 cm排水管(即排水管埋在路基标高以下,填筑路基后不必挖出)进行排水,我标段K93+860~K93+890段高填基底采用碎石盲沟进行排水,盲沟尺寸为0.4m*0.4m,每20m设置一道,横向贯穿整个路基。当路基施工至一定高度后尽早安排水沟施工,流水引入排水沟,避免对路基造成影响。

2.2 原地面处理

山区沟壑的形成多经历千百年的冲刷与淤积,部分积水段形成软弱地基,且这种软基路段短、积淤厚,处理起来并不轻松,一般情况下可采取清淤换填、抛石挤淤换填、打松木桩稳定软基再铺填片石。K93+860~K93+890段原地面一半为沟谷冲沟,一半为水稻田。在施工工程中主要采用清淤换填和挖除冲沟表层积淤两种方法。在水稻田处,采取了彻底清淤换填50cm厚片石,并用开山坚石填筑至设计路基底标高,再进行强夯的方法,切实保证了高填路堤的稳定性,避免了路基沉降问题发生。对于冲沟处,将冲沟范围内的表层积淤挖除,直至挖到强风化岩层,达到设计的地基承载力为止。其他部位清除杂草、树根等植物,并清除30cm表土。对于填筑过程中出现弹簧土的地方,坚决予以清除,重新换填。

2.3 挖填结合部的处理

处理方法是按设计及规范要求进行挖台阶处理,但由于该处山坡很陡,采用机械施工,很难在山坡上挖好台阶后再进行填土施工,具体做法是:

①填土先低后高,从断面最低处填起,逐步减少自然台阶,扩大工作面,特别是;

②在原地面堆土整平时,山坡一侧,要求向山坡内切进,在侧面推出高1.2~1.5m的垂直密实土面,原地面地面碾压后验收时,山坡一侧应保持有此垂直密实土面。在填筑1.2~1.5m后,山坡一侧的垂直土面局部基本消失,然后再在山坡一侧推出新的高1.2~1.5m的垂直密实土面,如此反复,则山坡实际已形成高1m的台阶;

③在路基填筑过程中产生的台阶,该处前后路基填筑衔接部分是路基中的一个薄弱环节,应引起重视。具体做法是分层超填,即前一段填筑先侵填后一段20m,再将后一段填筑侵填前一段20m,避免接头在同一断面上,如此反复分层填筑。

2.4施工便道及临时堆土的搬移

由于该段高填路堤所处沟谷山坡陡峭、狭窄,施工过程中要在山坡上修筑便道,由于便道未进行碾压,尤其是在陡坎上,填土较高。便道经过重车反复碾压后,便面会显得很密实,但下面和侧面仍是很疏松,因此便道填土不能作为路基填筑,必须进行挖除,重新填筑。具体做法如下:

①对施工便道进行登记,将该便道施工时间、长度、宽度、平面位置、高度等信息进行登记,在路基填筑至该便道时,根据登记卡上的信息,对该便道进行改移,并对下部填土进行返工处理;

②需根据地形情况,依山展线修筑临时便道(需保证不破坏挖方边坡),以回头曲线式便道保证机械设备的进出施工,这种填方段一般紧邻深挖槽区,因此二者需协调处理,事前做好施工方案,保证深挖与高填同步进行,载料自卸车与空车的交错位置应根据机械配套情况设置,保证便道畅通与施工的正常进行。

③对于大量的推堆土的处理方法同施工便道的处理方法。

2.5路堤填料的选择

由于该段路堤填筑较高,为保证下部的承载力以及减少工后沉降,该段路基下部10m采用填石路堤。填筑材料采用路堑开挖石方及利用隧道洞碴,选用改填料时要严格控制粒径,在摊铺后采用机械将超粒径的填料进行剔除,并严格控制层厚,使用25t的压路机进行碾压,碾压遍数通过试验段进行总结,并且每4m进行冲击碾压一遍。

2.6正常路基填筑施工控制

①路堤填筑过程中,务必保证水平分层填筑,避免形成不利于路堤稳定的滑坡断面,严格按设计边坡填筑并适当超填30~50cm,保证刷坡后路基有足够压实度,任何路段均不得缺填;

②高填路堤填料来源不可能相同,应按规范要求进行分层填筑,不应分段或纵向分幅填筑,保证同层填土的压实度一致,高填方路段填料料源变换频繁时,应做到与挖方段施工密切配合,切实做好不同土质的击实试验,保证不同填料填筑后路基压实度检测的准确性。

③搞好测量控制,准确进行平台设置及线形。

2.7 高填路堤监控

高填土地段应严格控制填土速度,路堤填筑时,派专人对路堤填筑高度和沉降量进行观测并作好记录。若观测到沉降量在中心处大于3cm、路基边缘大于1.5cm时,则停止填筑,待沉降稳定后再行填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