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08 15:41:46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护士心理学论文,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整体护理观的不断深化,心理护理在现代护理学发展中的地位日趋重要。掌握必要的心理学理论已经成为当代护士不可或缺的理论基础。护理心理学的教学在各护理院校也彰显重要,成为主干课程之一。这就要求教师们也要适应这个发展,深化护理心理学的教学改革,与世界接轨,提高教学质量。
考试是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是检验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考试所特有的评定、检测、诊断、反馈和激励五大功能[1]是其他教学环节所不能替代的。科学合理的考试内容和方法,可以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创新思维和探索能力,提高学生素质。护理心理学考试一直沿袭着传统的考试模式,以教师命题的理论考试为主,缺乏多样性、科学性和应用性。我们对护理心理学考试内容和方式进行了改革,使考试目标和教学目标形成最大关联度,采用多种考核方法,注重心理学和临床护理的密切结合。以下报告我们在护理心理学考试模式改革的体会:
1传统考试方法的分析
1.1单一的考试形式:
传统的护理心理学考试存在着命题凭经验“讲什么、考什么”,完全的理论考试,试卷组成不注意样本的代表性,不能有效地代表全部教学内容,造成考试与教学内容有偏差,严重影响了对培养人才的评价。
1.2考试内容不合理:
考试内容局限于教材的基本知识,缺乏对学生知识能力与素质的综合考查,记忆性成分所占比重过大,缺乏对知识应用的考核,造成普遍的“划范围、圈重点”,学生凭借“死记硬背”来准备考试,达不到对学生的全面考核。
1.3缺乏应用能力的考核:
虽然护理心理学的教学理论课程比重大,缺乏实用有效的实践课程,但是不能忽视护理心理学是一门应用科学,应该注重心理学知识与临床护理工作的紧密结合。让学生能够学以致用,传统的考试对学生实验技能考核体现不出来,不能达到高职人才的培养目标。
2改革措施
改革对象为本院05级、06级三年制大专英文护理专业学生,共4个班级,126人,全部为女生。根据护理心理学的课程性质和特点,考核内容包括:课堂考核、实践考核、问题论述和期末考试四个部分,分别占总成绩的10%、10%、20%、60%,学生的最终成绩按比例计算得出,具体考试方法如下:
2.1提高教学效果,积极进行课堂考核:
课堂考核可以集中学生听课的注意力,开动脑筋。考核内容可以复结,做到课与课之间的联结,考试内容和时间不预先通知,即兴提问,所有学生均在备选之中。所以课堂考核的随机性大,公平性强。根据问题的难易程度和学生的作答情况给予相应的分值,并做好分数记录。
2.2针对具体内容进行实践考核:
护理心理学包括两个方面的实践应用内容:一部分是心理学的应用,如:记忆广度实验、注意分配实验,各种心理测量量表的使用等;
另一部分是心理学理论在临床护理的应用,如:模拟病房场景,对不同阶段不同病人的心理护理,各种沟通技巧的使用等。实践考试时间、地点由教师统一确定,考试项目由学生自己抽取,每项考核内容都有相应的赋分标准,根据表现给予相应的分值,满分10分。
2.3布置开放性和发挥性的问题,供学生论述:
除了课堂考核和实践考核外,我们也给学生布置开发性和发挥性的问题,如:“不同气质类型临床病人,如何做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列举自己常用的心理防御机制,并分析其对心理健康的影响。”要求学生以小论文形式论述,字数300~500字。给学生一定的时间查阅资料,整理论述。在此期间,老师给予必要的引导答疑,以保证论文的顺利完成。
2.4必不可少的期末闭卷考试:
期末闭卷考试占总成绩的60%,涵盖了护理心理学的定义、理论基础、具体方法等。在理论上强化学生记忆,为灵活运用奠定必要的基础。考试题目包括客观题占50%,主观题占50%。力求做到内容全面,难易适中,层次分明。考察学生对基本理论知识的掌握和运用情况。
3效果讨论
3.1使护理心理学考试更具有科学性、针对性:
针对护理心理学的课程特点及高职学生的培养目标研究制定,改革后的考试成绩由课堂考核、实践考核、问题论述和期末考试四部分组成,每一部分占相应的比例,这样的成绩能客观全面地反应学生的实际能力,使培养的学生从“应试型人才”向“应用型人才”转变。
3.2促进学生能力的提高:
考试改革得到学生的积极参与,通过问卷反馈,95.8%的学生非常欢迎考试改革,这样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变被动学习为主动。不仅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提高了学生理解知识、运行知识的能力,而且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从分析能力、实践能力、应对能力、科研能力等方面培养学生,顺应了高职教育培养目标的要求。
3.3考试改革促进教学改革:
考试不是目的,也不仅仅是检验教学效果,还有通过对考试结果的分析和应试者的反馈意见,及时发现和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促进教学改革和教学质量的提高。在四部分考核成绩中,我们发现学生实践考核和问题论述成绩较低,我们通过教学改革,及时增加实践课时数,加强学生的临床心理护理能力;另一方面,在教学中,有意识的指导学生如何进行护理心理学问题论述,并与教授护理科研、文件检索的教师沟通,进行分工整合,提高学生的科研能力。
引言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飞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传统的医学护理工作已经不能适应新时期的要求,人们对于新时期医学护理工作的要求已经单单的生物医学护理模式提升到由预防保健、心理因素以及环境因素所组成的新时代医学护理模式。全面进行新时期医学护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和解决策略的分析有着非常重要的理论和医学实用的价值。
1现阶段医学护理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1医学护理职业道德整体较低
从护理工作本质来讲,护理是一个具有着非常崇高职业道德和较高职业修养且具有较高的职业责任心、责任感及较强的同情心的职业。但是在具体的调查中我们发现,较多的护理人员道德素质底下,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1)工作性质认识不到位,很多医学护理工作者被金钱蒙蔽了自己的双眼,没有意识到自身工作的重要性,对整个护理工作的重要性给予足够的认识。(2)心理姿态没有摆正,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很多医学护理工作者存在较为严重的抱怨现象,认为自己的付出和收获完全不成比例,特别是一些一线的护理人员。(3)工作态度不端正,很多护理工作者往往没有给与自己所负责病人应有的尊重,工作态度生硬,甚至蛮横,存在较为严重的应付工作差事的情况。
1.2医学护理人员整体医学文化水平较低
通过相关的调查我们发现,现阶段国内医学护理人员的整体的文化水平都比较低,笔者探究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主要表现在如下三个方面:
现阶段工作在医学护理一线的护理工作人员主要培养模式以中专的水平为主。
护理人员虽然在学校进行了全方面的学习,但是在进行实际的医学护理的过程中其所需的工作技能主要集中在两三种范围之内,使得其自身的技术水平不能够完全发挥,久而久之,其自身所具备的技能越来越少,导致自身文化水平降低。此外,医学护理人员工作只学会简单的几种技能就能够应付自己日常工作,这在很大程度上会造成医学护理人员的懒惰,造成自身文化水平停滞不前。
医学护理人员的日常工作相对于医院内部的其他人员来讲是非常忙碌的,这就导致其拥有的进修提升机会会非常少,使得其接触的工作内容非常狭窄,现代化所需要的现代化医学护理工作得不到及时的更新,这在很大程度上埋没了很多较为优秀的医学护理工作人员,造成医学护理人员整体医学文化水平较低额定现象。
2强化新时期医学护理工作质量的相关策略
2.1加强医学护理人员的思想道德教育工作,增强其整体的思想道德水平
加强医学护理人员的思想道德教育工作,增强其整体的思想道德水平主要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1)相关的医学单位和个人应当增强对医学护理人员的思想道德理论培训学习工作,强化医学护理人员整体的吃苦耐劳、爱岗就业的思想水平,增强医学护理人员的整体工作的工作信心。(2)相关的单位和个人应当组织医学护理工作者观看相关的医学护理工作先进事迹的视频,使其能够直观的感受到自身工作对于病人治疗、恢复的重要性,逐步增强自身的道德情商水平。
2.2强化医学护理人员的继续教育水平,提高其整体的素质水平
强化医学护理人员的继续教育水平,提高其整体的素质水平,可以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首先:医院内部相关的单位和个人一定要认识到医学护理人员进行继续教育的重要性,全面的在医院的上下做好相关的医学护理人员在职继续教育的宣传工作,并将医学护理人员的继续教育工作纳入到年终考核当中,根据自身所在医院的实际情况,制定出切实有效的措施来保证医学护理人员继续教育工作的顺利进行。其次,根据本院内部的医学护理人员工作的实际制定出较为全面的医学护理人员进行继续教育的具体流程,并要进行一定的任务安排,诸如:每位医学护理人员均要进行心得体会的报告等。第三为强化医学护理人员的科学研究能力,医院的护理人员管理人员应将本院内部的医学护理骨干组织一个攻难护理团队,增强他们之间的资料共享工作,全面提升医学护理人员的整体素质水平。
2.3以护理病人为根本,科学安排护理人员的工作流程
要想实现科学安排护理人员的工作流程,首先应当对传统的医学护理工作安排的调整,最大限度的以护理病人出发,适当的增加医学护理工作的巡回班组和加强班组的工作质量,最大程度的满足病人的需求,建立统一管理规划制度,科学合理的安排护理人员的工作流程。
3结束语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再次飞速发展,国家和人们对于医院内部的医学护理工作者将会提出更高的要求,这就要求相关的医学护理工作及管理人员一定要认识到自身的责任和义务,对自身平时工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刻的检讨,同时一定要找到切实有效的解决方式,不断提升自身的医学护理水平。
作者:宋芳
参考文献
随着教育改革的逐步深入,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然而教师的硕士论文心理健康问题却被人们所忽视。目前,我国中小学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十分令人担忧,至少50%以上的教师存在心理问题,主要表现为强迫症、人际敏感、忧郁、焦虑、自卑等。尽管各地对教师心理健康的调查结果不尽相同,但均说明目前我国中小学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形势十分严峻,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许多事实表明,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和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所以,对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也应当给予高度重视。
一、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状况欠佳的主要原因
在当前的社会条件下,就业竞争更趋激烈,社会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必然会感受到巨大压力的存在,并受其影响。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教学任务繁重。许多教师同时兼任几个班的教学任务,甚至跨年级组,备几套教案。他们除了白天紧张繁忙的工作以外,晚上还要加班加点备课、改作业、整理考试题,等等,都是满负荷或超负荷工作;二是社会对教师高要求。我们一贯用“春蚕、蜡烛”“为人师表”等标准对教师的工作、生活等各方面提出要求。因为是老师,所以要奉献,要默守清贫,要高强度工作。现在总在为保护学生的合法权利而呼吁,可是在尊师重教的口号下,教师的社会地位却不高。社会上对老师百般挑剔,老师稍有不慎就可能招致全社会的指责和批评。在各种媒体上,我们时常看到教师遭到殴打,自杀等触目惊心的场面,试问教师的权利又有谁来维护。以上两点是形成教师心理问题的社会应激源。
从教师自身而言,其心理问题的产生,有以下因素的影响:一是教师也有家庭,既要赡养老人,又担心孩子的升学和就业问题;还要操心像柴米油盐这样的琐碎家务,因此,他们也会感受到来自生活方面的压力。二是教师自身身体状况不佳,年复一年的单调枯燥的工作和生活,特殊的年龄阶段等因素,也是造成教师心理健康状况欠佳的重要原因。三是我国的中小学教师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常常把社会对自己的高期待自觉转化为自己对自己的高标准要求。但是,教师的个体综合素质有相当大的差异性和不平衡性,当教师认为有些事情是自己必须做到的,而在生活中却发现自己不能做到或者根本不愿做的时候,这个矛盾就会很容易引发各种心理问题。
二、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的维护
(一)营造和谐的工作环境,切实减轻教师负担。
首先,不按学生成绩的优劣给教师排队,评奖金;成绩在教师的评职、评先工作中是重要因素,但不是唯一因素;不能只重结果,而忽略过程,毕竟影响学生成绩的因素很多。只有从根本上改变教师负担过重、压力过大的局面,才能有效地减少或消除教师的心理问题。
其次,学校应制定相应措施,重视提高教师素质和教学效率,避免随意延长教师工作时间,杜绝节假日加班加点补课、开会等。
再次,学校领导还应多关心教师,使他们时时体验到被尊重、被关心,从而保持舒畅平和的心情,轻松愉快地投人工作。要让他们有休闲的时间调节身心,消除疲劳。
(二)多一分理解,多一分支持。
社会对教师的高标准严要求,给予教师不小的压力。其实,在学生的教育问题上,学生、家长、老师、学校、社会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哪个环节出现问题,都有可能导致教育的彻底失败。如今,有许多家长把孩子送到学校就不再问津,把教育的责任全部推给学校老师。一旦出现问题就对老师大加指责,社会舆论也纷纷攻击。试问有何公允?教育的成功,不仅需要教师的悉心指导,还需要学生的努力、家长的合作、社会的支持。对老师多一分理解与支持,就是对他们最大的鼓舞与安慰。
(三)注重自我调节,积极面对。
教师心理问题的解决离不开社会客观条件的改善,但是教师自身积极的自我心理调适,对维护自己的心理健康也是十分必要和有效的。
1.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只有拥有了正确的人生态度,才能有积极乐观的情绪。当你把正确人生观作为强有力的精神支柱时,你的情绪就会服从于事业,并且能在挫折面前不低头,在困难面前不消极,真正做到“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
2.努力工作,学会休闲,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努力工作,做出成绩,也有助于教师树立自信心和增强成就感,维护自身的心理健康。老师要学会劳逸结合,工作之余,合理安排业余时间,培养各种兴趣,在参与追求中冲淡和忘却心中的烦恼,从而感到生活的美好。还要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这是紧张生活中的调节剂。只有这样,工作才会舒心。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整体护理观的不断深化,心理护理在现代护理学发展中的地位日趋重要。掌握必要的心理学理论已经成为当代护士不可或缺的理论基础。护理心理学的教学在各护理院校也彰显重要,成为主干课程之一。这就要求教师们也要适应这个发展,深化护理心理学的教学改革,与世界接轨,提高教学质量。论文百事通??
考试是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是检验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考试所特有的评定、检测、诊断、反馈和激励五大功能[1]是其他教学环节所不能替代的。科学合理的考试内容和方法,可以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创新思维和探索能力,提高学生素质。护理心理学考试一直沿袭着传统的考试模式,以教师命题的理论考试为主,缺乏多样性、科学性和应用性。我们对护理心理学考试内容和方式进行了改革,使考试目标和教学目标形成最大关联度,采用多种考核方法,注重心理学和临床护理的密切结合。以下报告我们在护理心理学考试模式改革的体会:
1传统考试方法的分析
1.1单一的考试形式:
传统的护理心理学考试存在着命题凭经验“讲什么、考什么”,完全的理论考试,试卷组成不注意样本的代表性,不能有效地代表全部教学内容,造成考试与教学内容有偏差,严重影响了对培养人才的评价。
1.2考试内容不合理:
考试内容局限于教材的基本知识,缺乏对学生知识能力与素质的综合考查,记忆性成分所占比重过大,缺乏对知识应用的考核,造成普遍的“划范围、圈重点”,学生凭借“死记硬背”来准备考试,达不到对学生的全面考核。
1.3缺乏应用能力的考核:
虽然护理心理学的教学理论课程比重大,缺乏实用有效的实践课程,但是不能忽视护理心理学是一门应用科学,应该注重心理学知识与临床护理工作的紧密结合。让学生能够学以致用,传统的考试对学生实验技能考核体现不出来,不能达到高职人才的培养目标。
2改革措施
改革对象为本院05级、06级三年制大专英文护理专业学生,共4个班级,126人,全部为女生。根据护理心理学的课程性质和特点,考核内容包括:课堂考核、实践考核、问题论述和期末考试四个部分,分别占总成绩的10%、10%、20%、60%,学生的最终成绩按比例计算得出,具体考试方法如下:
2.1提高教学效果,积极进行课堂考核:
课堂考核可以集中学生听课的注意力,开动脑筋。考核内容可以复结,做到课与课之间的联结,考试内容和时间不预先通知,即兴提问,所有学生均在备选之中。所以课堂考核的随机性大,公平性强。根据问题的难易程度和学生的作答情况给予相应的分值,并做好分数记录。
2.2针对具体内容进行实践考核:
护理心理学包括两个方面的实践应用内容:一部分是心理学的应用,如:记忆广度实验、注意分配实验,各种心理测量量表的使用等;另一部分是心理学理论在临床护理的应用,如:模拟病房场景,对不同阶段不同病人的心理护理,各种沟通技巧的使用等。实践考试时间、地点由教师统一确定,考试项目由学生自己抽取,每项考核内容都有相应的赋分标准,根据表现给予相应的分值,满分10分。
2.3布置开放性和发挥性的问题,供学生论述:
除了课堂考核和实践考核外,我们也给学生布置开发性和发挥性的问题,如:“不同气质类型临床病人,如何做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列举自己常用的心理防御机制,并分析其对心理健康的影响。”要求学生以小论文形式论述,字数300~500字。给学生一定的时间查阅资料,整理论述。在此期间,老师给予必要的引导答疑,以保证论文的顺利完成。
2.4必不可少的期末闭卷考试:
期末闭卷考试占总成绩的60%,涵盖了护理心理学的定义、理论基础、具体方法等。在理论上强化学生记忆,为灵活运用奠定必要的基础。考试题目包括客观题占50%,主观题占50%。力求做到内容全面,难易适中,层次分明。考察学生对基本理论知识的掌握和运用情况。
3效果讨论
3.1使护理心理学考试更具有科学性、针对性:
针对护理心理学的课程特点及高职学生的培养目标研究制定,改革后的考试成绩由课堂考核、实践考核、问题论述和期末考试四部分组成,每一部分占相应的比例,这样的成绩能客观全面地反应学生的实际能力,使培养的学生从“应试型人才”向“应用型人才”转变。新晨
3.2促进学生能力的提高:
考试改革得到学生的积极参与,通过问卷反馈,95.8%的学生非常欢迎考试改革,这样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变被动学习为主动。不仅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提高了学生理解知识、运行知识的能力,而且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从分析能力、实践能力、应对能力、科研能力等方面培养学生,顺应了高职教育培养目标的要求。
3.3考试改革促进教学改革:
考试不是目的,也不仅仅是检验教学效果,还有通过对考试结果的分析和应试者的反馈意见,及时发现和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促进教学改革和教学质量的提高。在四部分考核成绩中,我们发现学生实践考核和问题论述成绩较低,我们通过教学改革,及时增加实践课时数,加强学生的临床心理护理能力;另一方面,在教学中,有意识的指导学生如何进行护理心理学问题论述,并与教授护理科研、文件检索的教师沟通,进行分工整合,提高学生的科研能力。??
关于攻击行为及其表现形式,不同学者有不同见解,对攻击行为的定义也不尽相同。“挫折-攻击"理论创设者Dollard认为,攻击是以给行为所指向的人造成伤害为目标的行为,这一定义强调以给攻击对象造成伤害的意图为前提。而攻击行为的后果定义强调,应以个体的攻击行为所造成的伤害后果作为攻击界定的标准,即攻击是导致另一个体受到伤害的行为,这一行为后果定义将一些非有意的造成伤害的行为也包括在攻击行为之内。社会心理学家时蓉华认为攻击是指有意伤害他人的任何行为,包括言语和动作攻击。Barron(1977)指出攻击是任何形式有目的地伤害另一生物体而为另一生物体所不愿接受的行为。综合这些定义,本研究认为,攻击的定义是:攻击是任何形式的有目的地伤害另一生物体,而该生物体所不愿接受的外显的行为,攻击行为的主要特征是有意性、伤害性、违背他人意愿性以及外显性[1]。暴力行为和攻击行为有相似之处,但也存在不同,主要在于,暴力行为可能导致犯罪,并且倾害的对象不止是个体还有可能是财物等,倾害程度也将是深远和严重的。攻击行为主要有语言攻击,身体攻击,主要用于心理学领域中。而暴力行为包括污辱、攻击、折磨、威胁、伤害他人身体、性攻击、破坏医院/个人财产、干扰正常工作秩序等,主要用于法律层面上。
国际护士协会(ICN)指出“护士可能受到的暴力比其他行业多3倍”[2]。美国宾州有研究发现,急诊护士在一年中至少遭受过一次身体伤害[3]。2001年美国护士协会的网上调查显示,17%护士在医院工作场所受到身体上的攻击,57%护士曾被威胁或辱骂[4]。2004年在对广州市两家三级甲等医院758名护理人员的调查中发现,在过去1年内至少遭受过1次工作场所暴力的有457名,暴力发生率为60.3%,其中护士和助理护士的暴力发生率分别是59.8%和63.1%。在各种暴力类型中,语言暴力发生率最高,为58.8%;身体暴力发生率次之,为8.6%;性暴力发生率最低,为4.9%[5]。宁波市医疗中心李惠利医院1993-2005期间,输液室发生工作场所暴力共计561起,其中护士受到威吓或辱骂426起、殴打17起、干扰正常工作秩序90起、破坏医院财产22起、其他6起[6]。
仔细分析以往研究后可以看到,对护士遭受暴力行为及倾害的研究很多,这种研究有其价值和意义。本研究在将攻击行为和暴力行为作出一定区分之后,接下来试图就只专门研究护士所受攻击行为。
2护士所面对的攻击行为分析
心理学中对攻击行为的研究,主要是以儿童、青少年为研究对象,研究意义在于借此以了解儿童、青少年的社会化行为的发展过程。本研究则以护士为研究对象。
2.1情绪愤怒容易引发攻击行为
早期有人认为,攻击行为是具有先天性的,是一种本能。但是现在已经认识到攻击行为的产生,是需要意识来支配的,这就是我们前面提到的攻击行为的主要特征之一。攻击行为的内容或类型除前面提及之外,心理学中对其还有两种普遍性认识,即,包含了敌意性攻击和工具性攻击,被动攻击和主动攻击。敌意性攻击往往带有愤怒,冲动,是一种“热”攻击行为,而工具性攻击是具有计划和目的的,是一种“冷”攻击行为。
在护士工作期间,患者及其家属往往是攻击行为的发起者,他们对护士的攻击行为具有敌意性和工具性两种,但一般来说,前者最突出和明显。具有敌意性攻击行为的一方产生攻击行为的主要原因是,情绪上愤怒。医院各个单位中,输液室往往是受投诉最多的部门。这不仅仅是因为输液室护士直接面对各种患者及其家属,更为重要的原因就是患者及其家属的情绪容易产生波动甚至愤怒。因此,医院环境下,容易引绪愤怒的情况有:1)地点上,在输液室、急诊室、手术科室、精神病病房、候诊室及老年科等,走廊、房间等灯光暗淡处。2)时间上,患者长时间候诊时,候诊或就诊室过度拥挤时。3)其他情况,夜间或中午等人手不足时,护士单独为患者治疗护理时。
医院环境下,患者及其愤怒产生更为细致的原因又主要是由于:1)护士技术引发,这是最为关键的导火索。2)医院管理因素。医院护士缺编,高峰时无法提供快捷、优质的服务,造成患者的不满。3)对医院和护士的信任和理解程度。人们对医方由传统十分尊重的“感恩”和“宽容”转变成如今更多的是“提防”和“埋怨”,使患者对医院信任度下降。把个别医务人员医德、医风下降扩大化,社会对医院及医务人员产生了信任危机。
2.2攻击行为模式分析
Anderson(2002)的攻击模型比较好的解释了攻击行为产生的机制。该模型关注情境中的人。提出人格和情境为输入变量,认知、情感和唤醒过程是输入变量赖以发挥作用的中介变量,行为产生依赖潜在评估和决策过程[7]。
攻击模型(Anderson,2002)
模型中的人格指,信念、特质、态度和价值等。情境包括,攻击线索、挑衅、挫折、药物等。输入变量会影响人的内部状态,随后通过个体的认知、情感和唤醒进行评估和决策后,可能产生冲动行为或者深思的行为。攻击的后果必将促进对情境和情境下的人格重新评估和建构。这个模型是个循环式的。
由上述模型知道,情境和情境中的人是非常重要的,所以,护士对周围情境的创设和自我的情绪、认知的调整和控制就非常需要了。一般认为,攻击者大多具有多疑、固执、缺乏同情心和社会责任感,情绪不稳定、喜寻求刺激、缺乏自信与自尊,应付现实与人际交往能力差的不良个性特征。这就要求我们护士对患者及其家属的仔细观察他们行为,对他们的人格类型进行主观快速归类。对精神病患者则要有更大的耐心。
其实攻击行为产生的原因还是很复杂的,总体而言,存在本能论、习得论和认知论三种观点。前面介绍的攻击行为模型属于认知论,这个理论是新近出现的。还有一个比较著名的模型也属于这个理论,即攻击的社会信息加工模型,该模型是由美国发展心理学家Dodge从信息加工的角度于20世纪80年代提出。模型认为,个体面临某一社会反应的整个信息加工过程包括五个步骤或环节: 第一步,对输入信息的译码(decoding);第二步,解释过程,儿童将直觉到的信息与他过去事件的记忆目标任务相整合,然后为这些线索寻找可能的解释;第三步,寻找反应;第四步,决定反应;第五步,反应阶段,执行自己的选择。在解释攻击发生的原因时,社会信息加工理论认为,人际冲突行为受到个体对冲突认知的指导,因此在很大程度上,攻击的发生取决于个体的社会信息加工过程。如果某人缺乏正确处理社会暗示和做出适当反应能力的话,他就有可能对社会信息表现出不适应或者不恰当的行为,这种不适应行为会使他受到周围人的排斥,进而可能会使他变得消沉,或使他养成一贯的攻击性[8]。
参考文献
[1] 方小平,苏大心理学硕士论文,2009
[2] JudithAO.2001年国际护士会主题:联合反对暴力[J].中华护理学会会刊,2001,(4):1-32.
[3] Vittorio DM. Framework guidelines for addressing workplace violence in the health sector(2002)[EB/OL].who.int.2004-12-13
[4] Carol A. Protecting yourself from violence in the workplace[J]. Nursing,2002,6:58-63
[5] 杨巧红,肖丹.护理人员遭受工作场所暴力的现况调查及分析[J].护理研究,2005,19(2):203-204.
[6] 郑亚华.输液室护士受暴力侵袭的原因及对策[J].护理与康复,2005,6(4):228-229.
1 营造人文氛围
马克思说:“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因而,人文关怀是人的本质的需求,那么什么是人文关怀呢?通俗地讲,人文关怀就是关注人、关心人、重视人的个性、满足人的需求、尊重人的权利。我院在开展整体护理过程中,将人文关怀参与到以人为主体的护理活动中,使人文精神在护理工作中得以充分体现。
1.1 营造舒心的住院环境 建立花园式的住院部:在病房大楼周围建造了喷泉、亭台供患者散步、锻炼。建立宾馆式的病房、开放式的护士站,便于护患之间面对面的沟通,病房内设有微波炉、冰箱、电视机、电话、沙发、浴室等,解除患者的不便,根据患者的喜好在病房内可摆上自带的鲜花或其他植物。设立病房便民角,备有针线包、老花镜、纸、信封、笔等,供患者随时取用。
1.2 创建方便、温馨的工作流程 实行首问负责制,提供方便、快捷的“一站式服务”,简化工作流程,为新入院患者送上第1瓶水、落实第1碗饭、协助第1次检查、指导第1次用药、做好第1次入院宣教。详细介绍床位医师及护士、病区环境、同室病友,为出院患者办好出院结账手续,联系交通工具,护送患者上车等。
2 以人为本,推行人性化服务
我院不断转变服务理念,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将整体护理与个性化护理相结合,制定了“五心服务”:接待患者热心、护理工作细心、解释工作耐心、听取意见虚心、整体护理专心。要求全体护理人员在工作中充满热情,不断提高自身的理论知识、专科业务、操作技能水平及语言沟通技能,为患者提供优质服务。
2.1 推行心理护理 制定心理护理路径,培养专门的心理管理人才,启用专职心理管理护士,在整体护理过程中,运用心理学的理论与方法,面对面解决患者的心理问题,对患者的心理产生积极的影响,促进患者的心理健康和生理疾病的康复。
2.2 加强健康教育 为使患者能够在疾病的各个阶段获得相关的健康知识,我院各病区均制定了各种疾病的健康教育计划,除由专职的健康教育护士定时进行健康教育外,各位临床护理人员在护理活动中为患者提供及时、适时的健康教育,使患者得到及时的指导,掌握促进康复的知识及建立良好的卫生行为方式。
2.3 延伸护理服务 笔者目前的护理服务已不仅是局限在医院内的患者,而早已不断向外延伸,扩展至家庭、社区至整个社会。我院适应新形势,不断拓宽服务领域,延伸护理服务,如出院患者的电话随访、家庭访视、与街道、居委会挂钩进行定期社区服务,为大型企业的职工义诊等。
3 强化人文知识的学习
护理心理学是护理学与心理学相结合而形成的一门交叉学科,是研究护理人员和护理对象心理现象及其心理活动的规律、特点,解决护理实践中的心理问题,以实施最佳护理的一门应用性学科。护理心理学实训教学作为护理心理学教学中重要环节,有助于促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帮助学生更好地实施整体护理服务,全面提高护理质量。当前,护理心理学教学过程中存在着对护理专业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与护理岗位的职业要求不完全一致,理论、实训等教学环节衔接不够紧密等问题,不利于护理专业学生综合能力培养。因此,为了适应现代护理岗位需求,课题组尝试建构以岗位需求为导向的护理心理学实训教学体系,探讨对高职护理专业学生护理心理学实训的教学效果,以期为探索培养临床实用型人才的教育方式提供参考。
一、对象和方法
(一)对象。2014年9月初,采用方便取样,在广西卫生职业技术学院2013级护理专业平行班级中随机选取4个班级,其中两个班为对照组,另外两个班为实验组,对照组117人,年龄(20.14±0.73)岁,实验组118人,年龄(20.10±0.66),两组均为女生,学生在性别、年龄方面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
(二)方法。具体如下:
1.对对照组实施传统模式的护理心理学实训教学,即对照组先进行理论学习22学时,再安排实训学习8学时。实训分为若干项目,每个项目包括学习目标、操作流程、注意事项等内容。例如在放松训练的实训项目教学中,老师提出学习目标:掌握放松训练的原理和操作方法,给学生进行操作演示后让学生分组练习。
2.对实验组实施以岗位需求为导向的护理心理学实训教学。通过与临床护理专家沟通调研,总结出医院相关护理岗位职业能力要求护士具备护理专业操作技能、健康教育、人际沟通、团队协作、人文关怀等能力,结合护理执业资格考试大纲要求,将护理心理学的教学内容进行整改,分为基础心理学知识、心理护理知识、护士职业心理知识三个模块,每个知识模块设计相应的实训教学内容,分别为:基础心理学实验、心理护理技术、护士职业心理素质训练三个模块,即完成知识模块的理论授课后进行相应的实训课教学。每个实训模块包括若干实训项目,每个项目包括任务引领、学习目标、操作流程、情境操作、注意事项、评分标准等教学环节。每个环节均按护理岗位需求进行设计,并遵照心理护理的工作过程“评估―计划―实施―评价”四个步骤,组织“教、学、做”一体化的实训教学。例如在心理护理干预技术模块的放松训练实训项目教学中,课前由教师根据岗位需求,设计典型病例的剧本,培训标准化病人;上课时先由教师模拟临床情境,按照心理护理工作的过程,对标准化病人进行“评估病人―护理计划―放松训练―评价病人”的规范示教,并给学生提出与护理工作岗位有关的实训任务及学习目标:要求学生学会放松训练的心理护理操作技能、能顺利与患者进行沟通、能对患者进行人文关怀等;随后学生3人为一小组进行角色扮演操作的分组练习,熟练操作的流程;练习期间,老师进行巡视,及时纠正学生操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提高操作的质量;学生分组练习后,再对标准化病人进行放松训练的操作练习,由标准化病人给出反馈和意见,老师亦进行点评和总结,指出学生是否完成护理岗位需求的任务和目标,学生进行反思和分享;课后学生完成与实训教学相关的作业。
3.实施教学的场所及人员。对实验组与对照组进行实训教学的场所均为广西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心理学实训室,实训室配备了模拟病床单位、心理测评软件、生物反馈仪等仪器设备,并装有摄像头、音响、电脑、大屏幕液晶显示器等多媒体设备,教师可利用多媒体设备组织学生开展单向观察、开展影像资料播放等多手段的教学活动。
进行实训教学的教师为具有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及高校教师资格的“双师型”教师、骨干教师,并定期到医院进行临床实践,具有丰富的临床心理工作经验及实践教学能力。
(三)教学效果评价。采用过程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对实验组与对照组的实训教学效果进行评价。过程性考核为学生课堂表现、考勤情况及实训项目教学后作业完成情况,作业包括完成基础心理实验报告、心理测量自评报告和护理人员心理素质培养的论文各一份,评分由授课教师来完成,总分为40分。终结性考核由学生抽取考核题目进行操作,考核成绩由考核教师进行评分,总分为50分。考核后学生需完成与操作考核相关的理论知识问题,回答问题总分为10分。考核完成后采用自制问卷对实验组进行教学效果的调查。
(四)统计学分析。使用SPSS22.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数资料用率描述;计量资料用均数和标准差表示(±s);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对实训前后两组过程性考核分、操作考核分、回答问题分,教学效果问卷调查进行组间比较,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二、结果
(一)两组过程性考核分、操作考核分、回答问题分比较。教学后,实验组过程性考核分、操作考核分、回答问题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01)。
(二)实验组对教学效果评价。实验组118人,发放问卷118份,回收问卷118份,有效问卷118份(100%)。实验组80%以上的学生认为以岗位需求为导向的实训教学模式有利于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提高操作能力、语言表达及沟通能力、人文关怀能力,有利于加强对护理心理学知识的理解,有利于培养团队协作能力和敬业精神,有利于促进心理健康。
三、讨论
(一)以岗位需求为导向的护理心理学实训教学模式有利于加强学生对护理心理学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在以往的教学中,学生反映护理心理学这门课程教学内容理论性强、抽象枯燥,不易理解。很多实习护生及毕业护生反映,虽然学习了护理心理学这门课程,但在临床工作中不知如何与患者交流,不知道心理护理如何开展。说明学生对心理护理的学习还停留在理论层面,难以应用到实践中。在对实验组的实训教学中,模拟临床心理护理工作过程及情境,使得抽象的心理护理工作更直观,易于学生理解,同时老师通过规范化的示教及直接纠正学生练习中的不足之处,让学生对标准化病人进行操作以检查学生学习的效果,使得操作技能得到练习和强化记忆,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操作能力。同时,在与操作相关的理论知识考核中,实验组回答问题的分数高于对照组,说明以岗位需求为导向的护理心理学实训教学模式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护理心理学知识。
(二)以岗位需求为导向的护理心理学实训教学模式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积极性和促进心理健康。对照组的实训教学在理论授课结束后进行,使得理论和实践脱节,增加了学生在实训学习的难度,学生没有学习的积极性。实验组在完成知识模块的理论授课后安排相应模块的实训课教学,使理论和实践不脱节,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效率。同时,教师课前精心准备案例,培训标准化病人,模拟临床情境进行示教,让教学更接近临床护理岗位的工作过程,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在教学中学生通过角色扮演等环节,掌握心理评估和心理干预的方法,也学会了解自己、自我心理调节的方法,激发了学习兴趣和积极主动性,同时促进了心理健康。
(三)以岗位需求为导向的护理心理学实训教学模式有利于提高学生语言表达及沟通能力。在实训教学中,教师要求学生进行角色扮演练习,并按护理职业岗位需求,模拟临床情境对标准化病人进行心理护理的操作,使得学生通过护患对话的练习,更好地学习如何接触和了解病人,提高了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沟通交流能力。
开设课程:
1、主干学科:基础医学、临床医学、护理学。
2、主要课程:人体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药理学、医学心理学、医学伦理学、护理学导论、护理学基础、内科护理学、外科护理学、妇产科护理学、儿科护理学、急救护理学、预防医学、精神护理学、护理管理学、护理礼仪、护理科研。
3、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包括临床综合实习、社区实习、论文撰写等,一般安排不少于36周。
护理学专业就业前景
护理专业被教育部、卫生部等六部委列入国家紧缺人才专业,予以重点扶持。世界卫生组织对各成员国卫生人才资源统计结果显示,许多国家护理人才紧缺。
在我国,护士的数量远远不够,医护比例严重失调。这为学习护理专业的毕业生提供了广阔的就业空间。随着国际医疗市场对护理人员的需求激增,“护士荒”现象已日益突出地摆在各国医学界面前。
1.引言
护士从事着高风险、高压力、高强度的工作,内科护士所面对的都是长期患病的患者,工作中经常面临各种危机,突发及多变的情况涉及到护士与患者、家属、医生及其他护士等。面对日益增多的压力源,她们十分渴望得到心理上的支持。而护生做为护士的前身,在实习的过程中能否承受住各种压力,并顺利的走上工作岗位,为医护一线输送新鲜的血液和补充优秀的人才,是对医护工作的一个支撑,同时,也是对医护教育的一个考验,更是对护生的一次自我挑战。本文能过对护生在内科实习的压力源和压力进行辩别探讨,以期对护生以及医护工作提供一些基础的理论支持。
2.相关理论分析
2.1相关概念
2.1.1压力源
是指医护人员在接诊、施救过程中应对偶发的特殊情况而产生的心理障碍,泛指医护人员应对病危病人及患者病情突然恶化及至死亡的心理应对,并由此对医护人员心理产生的抵触及排斥。
2.2遇到的压力因素
2.2.1紧急的工作性质
医护临床工作性质所接触的病患状况不一而足,无法预知和不可逆料性极强,因此,医护人员必须及时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依据病情变化做出应反映和采取具体措施,以能满足患者的需要为目的,紧急的工作性质给医护人员造成了较大工作压力。
2.2.2医患的目标取向
随着医疗科技的发展和进步,人们对医疗技术的依赖程度以及对挽救病患的期待程度有所增长,与此同时,病患的患病原因和患病性质也随之变化且呈增长趋势,医护与病患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医患之间的目标取向不同,往使患者及其家属迁怒于医护人员,这对医护人员也造成了较大的工作压力。
2.2.3差异的病患状况
护士所要面对的不是一成不变的救治,而是情况各异的患者,患者中有的饱受疾病折磨,有的突发危急疾病,他们的心理状态和教育层次存在较大的差异性,带给护士的就是频繁的应对患者及其家属愤怒、恐惧、悲伤、喜悦等快速的情绪变化,患者的差异性对护士的心理也能造成直接的压力。
2.2.4高危的医护风险
护士不同于其他职业,有缓和的余地,在治病救人的过程中,微末的失误都可能造成高危的风险,责任完全由护士承担,护士虽然只是医生的助手,但患者却把护士当做救命的直接人,工作的高危性对护士的心理造成了更大的压力。
2.3压力综合表现
由于护理工作任务繁重,技术操作多,责任大,工作不规律等诸多压力的影响,使护理人员心理状况不容乐观。长期过度紧张和高强度压力使她们对工作产生疲惫感,甚至出现心身耗竭综合征(burnout syndrome, BS),表现为情绪低落、焦虑、烦躁或抑郁不良心理反应。 转贴于
3.心理素质的培养
有研究表明,住院患者对护士的关爱行为较为不满意的方面涉及护士的心理素质、情感能力、创造力,以及在工作中表现的主动灵活和独立性等。患者的这些忧虑又正是护士心理失衡的具体表现。基于此,对于护生的内科实习压力源的判别和压力研究应从压力因素的成因入手,有针对性的加以解决,帮助护生在内科实习过程中消解心理压力,培养心理素质。
3.1搭建承受缓台
所谓的承受缓台,是指在护生内科实习前留有准备阶段,通过全方位的护理理论分析和护理实践指导,强化护生对护理工作的认知,对复杂的护理工作有一个初步和完整的了解,并预先在思想和心理上产生承受的抗体,提高护理心理障碍的免疫能力。
3.2做到循序渐进
护生实生是学业的规定科目,也是对护生能否适应岗位的一次检验,因此,在实习前要充分征求护生的意见,可采取分批次、分层次的操作实践培训形式,让护生循序的进入实习场景,接受实习内容,并在护生间适时开展讨论和座谈活动,分批次的组织护生对护生进行指导和帮教,最终实现全体护生实习科目的完成。
3.3加强后续疏导
护生实习过程是一个认知的过程,也是一个适应的过程,因此,要对护生的实习心得和体会以及产生的心理障碍加强后续的疏导,帮助他们做好实习过程中的心理压力化解工作,不能让护生无止境的承受超负荷的压力,而打消他们承受的信心。
4.结语
护生是医护的后备力量,而护生在内科实习过程中成功的规避压力源,提高心理承受能力,将直接关系到护理质量。因此,减轻护生的内科实习压力,帮助他们克服心理障碍,为医护工作输送优秀的人才,对于提高医护质量,提高医护水平,升级医护队伍将发挥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护士承受压力的原因
护理的工作性质:护理工作繁重,琐碎,但责任重大,具有一定的风险性,经常面对危重症患者,急诊抢救患者,必须保持头脑冷静,反应迅速,精力高度集中、紧张,以及面对死亡患者心理产生的应激。随着人们对护理要求的日益提高,医院对护士的管理和要求也越来越严格,护士承受巨大的专业压力,及与工作有关的复杂人际关系,这些都使护士处于高度的应激状态。
社会认同与护士自我价值的冲突:在传统观念中,护理人员的劳动成果往往被单纯地看做是医师劳动成果的附属品而被弱化,因而护理工作的重要性在中国常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和尊重,护士的社会地位较低[2]。
护理人力资源严重不足:护理人员缺编严重,工作超负荷造成了一系列消极的后果,如护理质量下降、执行医嘱所用的时间减少、与其他工作人员协作时间减少等[3],护理人力资源不足使临床护理人员长期处于一种超负荷工作状态,可产生紧张、压抑情绪。
倒班模式的影响:倒班工作对健康的影响包括很多方面,三班倒,打乱了护士的生物钟节律,没有节假日定期休息,睡眠不足对护理人员的认识能力和神经性行为都有着明显的影响。
知识技能更新的压力: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医疗仪器不断更新,新技术、新设备不断应用于临床,各种新的检查和治疗手段层出不穷,迫使护理人员必须更新知识结构,造成更新知识的压力。
自我缓解心理压力的方法
转移注意力,学会放松:人处于放松状态时,骨骼肌松弛,自主神经系统及内分泌系统均处于低活动水平,有效的放松训练,对于降低心理应激水平是有效的[4]。
拥有同情心,换位思考:遇事多站在对方的立场了解和思考问题,使自己保持一种宽容大度的心态,即“设身处地,将心比心”,就能减轻或消除矛盾冲突引起的不良情绪。
建立牢固的支持系统、创造良好的家庭人际关系:人在社会中生存,不是独立存在的,需要被爱、关心、帮助,一个牢固的支持系统对人的身心健康至关重要,包括朋友、同事,尤其是家庭。
正确认识自己、人生和社会,做到自信、自立、自强,正确认识自身的优缺点,对自己的期望值要适中,既不要过分要求自己,也不要过于低估自己的能力,学会自我鼓励和自我批评,以建立自信心,及时纠正不足。
良好的生活方式:生活不规律、休息不好很容易导致情绪不好,为了保证工作质量应为自己安排一个安静、光线暗一些利于睡眠的环境,以保证睡眠质量。业余时间多锻炼身体,增强体质,休息时游览自然景观,使自己心情愉悦,可以促进心理健康。
加强个人修养,熟练专业技能:护理人员主动增加各学科知识的学习,扩展自己在除临床医学和护理学之外的,如心理学、伦理学、美学、人际关系学等相关学科的知识层面,这对于自身素质修养的提高,语言行为的规范具有一定的帮助。另外,护理人员应熟练各科常规及专科技术操作,在紧急情况下能做到“稳、准、快”,增强应变能力和自信心。
参考文献
1 李梅,张楠.浅谈护理人员日常工作中的心理压力分析及对策[J].临床医药实践,2009,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