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期刊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教育信息化三年模板(10篇)

时间:2023-03-08 15:41:50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教育信息化三年,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教育信息化三年

篇1

同志们:

很高兴出席这次会议。在我市教育信息化发展建设中,大家付出了辛勤的劳动,做出了重要贡献。借此机会,我代表市局向同志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教育信息化是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全面推进我市教育信息化对促进教育思想、观念、内容和组织形式的变革,探索新型教育教学模式和人才培养模式具有重要作用,是推动教育创新、深化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手段,是缩小教育差距、实现教育跨越式发展的重大举措。

经过近几年的努力,在河南东方怡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的帮助下,经两期建设,覆盖我市近400所学校的教育城域网已具规模,教育城域网已成为推动我市教育现代化进程不可或缺的基础支撑和重要保障;借助城域网提供的教育资源和网络平台,市局通过对项目学校校长、网络管理员和部分一线教师的持续培训和开展一系列丰富多彩的科研、教学竞赛活动,使我市信息化教学应用取得了长足进步,涌现了一批学用结合、大胆创新的优秀教师和信息化应用模范学校,取得了显著成果。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我市教育信息化工作仍然存在的不足和与先进省市学校的差距,

主要表现在:

1、在硬件建设上,我们虽然在2007年就建设了一流的三级结构的城域网,但限于当时的条件,学校应用终端如教师备课办公用电脑、多媒体教室仍然缺乏,使广大教师无法分享城域网所提供的优质教育资源,优秀教师制作的教学课件也无法通过课堂展示给更多的学生。

2、在城域网资源利用、教师培训、课程改革和创新、新技术推广应用等方面,城乡之间、市县区之间、学校与学校之间发展很不平衡,部分学校如八中和阳册中学,由于校长重视,工作踏实,使信息技术在学校的行政管理、教学乃至家校互通中发挥了巨大作用,取得了良好成效但大多数学校,不仅在教学中未能发挥信息技术设施的作用,而且学校管理软件,至今许多校长还碰都没碰,使大量投资购置的设备设施闲置浪费。

3、由于缺乏应用终端和部分校长重视不够,广大教师信息化应用水平偏低:不少教师仍然不会使用电脑上网查资料备课,更不会自制教学课件,甚至部分教师至今仍不会使用电脑。

4、教育系统电子政务推进困难。电子政务是大势所趋,它不仅能大大节省管理成本,而且能够大大提高办事效率。教育城域网的基础设施和软件平台为我市教育系统实现三级电子政务提供了完备的条件,但恰恰因为人的因素,思想重视程度不够和基本素质有待提高,使好事未能办成、办好。

针对上述问题,为了适应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迫切需要,充分发挥教育城域网的巨大潜力和作用,使前几年的投资不致继续浪费,市教育局决定教育系统信息化工作要向纵深推进,在全市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和所有学校掀起信息化应用的,主题是“数字校园与家校通”;内容包括:1、行政办公和教学管理办公自动化、无纸化、数字化;2、网络资源应用和课件教学班班通、堂堂用;3、用信息技术构建起学校与家庭、老师与家长沟通的平台以实现实时交流。鉴于我市学校多、信息化水平参差不齐的现状和特点,将采用重点突破、以点带面、全面推广的步骤和方法,计划用三年时间分三个阶段实施:

第一阶段:自2010年6月20日至2011年6月20日,建设第一批共52所教育信息化示范学校;

第二阶段:自2011年6月20日至2012年6月20日,使全市城域网项目学校教育信息化实现达标;

第三阶段:自2012年6月20日至2013年6月底,全市所有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实现达标。

为保障项目顺利实施,并达到预期目的,对首批信息化示范学校提出要求如下: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这次全市教育信息化示范学校创建活动,也是今年我市教育信息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因此,希望同志们要把这项活动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抓紧抓好。各县区教育局要根据自身工作进展情况,按照工作实际制定具体的“教育信息化示范学校创建”工作时间表,明确任务,落实责任。要把此项工作作为近一个时期的重点工作来抓,对“创建”工作进行及时指导和调度。

二、脚踏实地,狠抓落实。市局拟研究制订《驻马店市教育信息化三年规划》、《驻马店市教育信息化示范学校评估标准》等文件,通过奖励制度、月通报制度等相应的激励、监督措施,同时联合河南龙行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在整个项目建设过程中,为学校提供免费的数字校园与家校通软件系统和技术支持。

篇2

1.1 良好的政策为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发展创造了发展环境。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我国在全面推进教改的过程中,需要在更新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法与手段的基础上,通过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来恢复学生的课堂教学主体地位,进而在提升教学质量与效率的同时,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而在这一过程中,国家以有效政策的落实为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发展"保驾护航",并突出强调要实现学前教育信息化建设,从基础教育抓起,为人才的全面成长奠定基础。在此背景下,学前教育信息化建设就具备了良好的政策保障。

1.2 相关理论基础不断发展成熟。当前,学前教育信息化建设已成为国内外教育工作关注的焦点,相关理论研究从深度、广度上都实现了发展,相关领域的学者不仅将研究的焦点集中在信息化建设、教学资源整合、资源共享等方面,同时还是深入到学前儿童音乐、英语等教学领域。在国外相关领域的研究上,以苏珊为代表的教育工作者已在相关领域的研究上取得了先进的理论与实践成果,值得借鉴。

1.3 践行教育信息化较早,且取得了初步的成效。在素质教育的深入开展下,学前教育事业积极地将多媒体教学设备应用于教学中,在此基础上,实现了学习网站的建立,进而构建了教育资源共享平台,这就为教学质量与效率的提升奠定了基础,同时,这一发展过程也说明了学前教育在践行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成功的迈开了第一步,相关理论基础不断发展成熟。

2.贫困地区学前教育信息化建设过程中所面临的挑战

2.1 我国贫困地区农村学前儿童的入学认知准备总体情况不容乐观。在对儿童进行入学准备测查后发现,我国贫困地区农村学前儿童入学认知准备中概念范畴的平均通过率仅为55.4%。入学认知准备分为基本概念和综合概念两部分,其中基本概念共65题,包括颜色、数字/计数、量、比较、形状等五个基本认知范畴,被视为入学准备评估的主要评价标准。在我们的测查中,农村学前儿童的平均通过率为65.4%(见图1)。入学认知准备中综合概念共220题,包括空间认知、社会认知、物理认知、数量认知、时序概念等五个综合的认知范畴,被视为入学准备评估的主要评价标准。在这个方面,农村学前儿童的平均通过率仅为45.4%。该结果显示,我国贫困地区农村学前儿童的入学认知准备总体情况不容乐观,其中儿童综合概念的获得更加值得关注。

2.2 学前儿童入学认知准备中概念范畴的发展存在不平衡问题。在入学认知准备中概念获得方面,基本概念的通过率优于综合概念的通过率,其中数字/计数(89.2%)和量(79.3%)这两项的通过率远远高于其他项目,而时序概念、空间认知、物理认知和颜色的通过率则非常低。这个结果可能说明农村学前教育中儿童学习重点的涉及面窄,教育者较多关注儿童计算能力方面的发展而忽略儿童其他认知范畴的学习。

2.3 农村学前儿童入学认知准备与其学前教育经历密切相关。在分析研究结果时,我们发现贫困地区农村学前儿童入学认知准备在性别、民族上不存在差异,但是与儿童的学前教育经历显著相关。我们将农村学前儿童的学前教育经历分为四种类型:幼儿园三年学前教育经历(简称幼儿园经历)、学前班一年学前教育经历(简称学前班经历)、学前阶段在小学一年级混读经历(简称混读班经历)以及散居在家无学前教育经历(简称无学前教育经历)。研究结果证实,农村学前儿童的学前教育经历对他们的入学认知准备影响显著,其中具有幼儿园三年学习经历的儿童入学认知准备状况最好,其次为具有学前班一年学习经历的儿童,而以学前班名义就读、实际上在小学一年级混读三年的儿童,他们的入学认知准备与无学前教育经历的儿童没有差异,表现最差。

3.区域性学前教育信息化建设的途径

3.1 合理定位学前教育信息化,进而实现其内涵建设。在教育事业中,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资源整合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在突破传统教学方法的基础上,提高教学的质量与效率,并培养学生的信息化素养。要实现这一教育目标就需要针对幼儿身心发育特点,从幼儿的认知特点着手,制定有针对性的教学策略,进而才能充分地发挥出教育信息化作用。从以上信息化运用的过程中不难看出,信息化并非教育的核心,而是实施教学的一个环节。在建设学前教育信息化的过程中,需要具备如下三方面内容:第一,家长的充分支撑,能够通过家庭教育为信息化教育环节的落实提供支撑;第二,幼儿园教师的能力素质的支撑以及幼儿园管理质量的支撑;第三,家长与幼儿园教师互动与沟通的支撑。

篇3

1.引言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实施后,特别是党的十以来,教育信息化步伐明显加快,工作力度空前加大,呈现出教育系统全力推进、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良好局面,初步探索出了一条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有机融合、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信息化发展路子。

“十二五”以来,贵州借助国家西部大开发的机遇,近几年来经济增长在全国一直名列全矛,教育信息化取得巨大的成就。贵州“十三五”规划提出“大扶贫、大数据”两大战略,为贵州实现后发赶超,与全国同步实现小康指明前进的方向。特别是随着大数据技术的应用,为教育信息化指明一条更高效、简明的技术路径,这是贵州教育信息化所面临的巨大发展机遇和挑战。贵州教育如何抓住省里的两大战略发展机遇迎接挑战,成为贵州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必须正视的问题。认真总结贵州省“十二五”以来教育信息化工作成绩和经验,谋划“十三五”教育信息化工作,巩固成果、砥砺前进,以教育信息化推动教育现代化,促进教育事业后发赶超,是非常必要的。因此,下面将对此进行一定的探讨。

2.贵州教育信息化现状

2.1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社会各界共同关注。

三年来,全省上下各部门紧密配合、统筹协调,成立领导机构,创新工作机制,协同推进教育信息化各项工作。省委省政府在《贵州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将教育信息化作为一个章节予以单列。2013年初,省委省政府又制定出实施教育“9+3”计划决定(即巩固提高9年义务教育和实行3年免费中等职业教育),并下发《省教育厅省财政厅关于加快推进全省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育信息化工作的意见》(黔教电发〔2013〕85号)等文件,将加快推进全省义务教育阶段教育信息化作为重点工作,积极探索“政府政策支持、企业参与建设、学校持续使用”机制,采取“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教企结合”的模式,调动社会力量参与教育信息化的积极性,破解建设经费政府不足和专业人才短缺的难题,推进了全省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为后续工作开展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2.2教育信息化基础条件明显改善。

坚持“硬件与软件并举”、“投入与管理并重”的原则,“三通两平台”建设不断取得成绩,为有质量的教育均衡提供技术保障。截至2015年末,“宽带网络校校通”取得重大进展,实现乡(镇)以上中小学校“宽带网络校校通”,全省中小学互联网接入率达到90%。学校网络教学环境大幅改善,信息化应用基础条件进一步夯实。二是“优质资源班班通”取得明显成效。全省中小学有117300个、中职学校有4411个班级建立网络多媒体教室,实现了80%多媒体终端“班班通”建设。

2.3“两平台”建设顺利实施,教育大数据初见成效。

贵州省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于2014年12月开通试运行。资源平台着力解决教学资源分布不均衡的问题,面向学前、基础及高中阶段教师和学生提供数字化优质教育教学资源。2014年中职学生管理等三个系统上线运行,2015年数据核查等六个系统上线运行,标志着教育管理模式进入网络化、数字化和信息化,服务能力服务水平有了质的飞跃。

3.教育信息化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3.1机遇。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强调,要大力促进教育公平,构建利用信息化手段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的有效机制。十八届五中全会进一步明确推进教育信息化的要求。强调,中国要坚持不懈推进教育信息化,通过教育信息化大力促进教育公平。总理要求,要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让贫困地区和农村的孩子共享优质教育资源。贵州省委十一届六次全会明确在“十三五”时期,将围绕“守底线、走新路、奔小康”总要求,突出实施大扶贫、大数据两大战略行动,确保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省委书记评价大数据是弯道取直、后发赶超的大战略、大引擎和大机遇。实施大数据战略行动,不仅要把大数据作为产业创新、寻找“蓝海”的战略选择,而且重要的是要把大数据作为“十三五”时期贵州发展全局的战略引擎,更好地用大数据引领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广大民生、提高政府治理能力。

3.2挑战。

目前,贵州省已经上线运行了全国首个省级政府企业数据统筹交换共享平台――“云上贵州”,获准创建国家级贵阳贵安大数据集聚发展示范区。但是我们应该清醒地看到,无论是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是与我国教育水平较高的省份相比,贵州的差距非常明显,突出体现在:一是思想认识尚需深化,等靠要的思想依然存在,推进教育信息化的积极性有待提高;二是信息化建设进度不一致、应用和创新程度不够充分、发展不平衡;三是网络安全意识和防护能力尚需增强,等等。诸如此类的问题如果不及时解决,就会失去发展的机遇。

4.贵州教育信息化发展策略

4.1完善平台建设,推进教育信息化工作。

篇4

未来三年各重点行业信息化IT需求分析主要表现为:

政府部门:政府部门的信息化投人规模与增长速度都很高,未来三年的平均增速仍将达15%,由此政府在信息化IT投入的总量中所占的比重的会略有上升。政府信息化是行业信息化的关键,是指挥系统的信息化。政府的信息化从横向看是税务、工商等为主体的信息化;从纵向看是中央及各级地方政府的信息化。信息化不仅面临单一主体的信息化改造问题,还包括各主体间信息化之间的相互衔接的投入。近年来随着电子政务的开展,带动了又一轮政府信息化投入的增长。虽然增速不及2008年18%的水平,但未来三年的平均增速仍将达15%,由此政府在信息化IT投人的总量中所占的比重的会略有上升。

电信行业:预计未来三年电信的信息化IT投入将呈现增速逐级放大态势。2008年的增速将接近20%,2008年、2008年的增速则更是高达30%以上,2008年将超过政府行业而跃升至首位.此后三年将是信息化IT投人的主战场。电信企业作为信息产业的龙头企业,是信息化的主力军,不但要实现自身的信息化,同时还要服务于其他行业,带动其他行业的信息化,因此电信的信息化在行业信息化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促进作用。近年来电信信息化IT投 入一直保持高速增长,占总体信息化投人的比重13%,行业面临一个高速增长的契机。

金融行业:2008--2008年银行信息化IT投入将继续保持11%以上的增长,但2008年增长率上升后,2008年增长率会有一定程度的下降。其原因主要是,2008年是银行数据大集中和网络改造的最后一年,银行会继续保持对信息化建设的高投入,同时2008年是保险行业新业务信息化建设和主要业务信息化建设的扫尾阶段,将保持较高投入,而2008年银行数据大集中项目基本完成,各级网络也完成改造和升级工作,银行总的信息化投入增长速度会降低,同时保险、证券基金行业主要业务系统也已经完成建设,投人总额增长速度将略有下降。

制造业:制造业信息化是整个行业信息化的核心,预计未来三年的信息化IT投人将以接近15%速度递增。至2008年将达到340亿的规模。WTO后世界制造中心正向中国转移。制造业的竟争也空前激烈。信息化作为提升竞争的手段,近年来得到更加充分地利用。汽车、钢铁、电子电器、烟草等行业的信息化呈遍地开花之势。这些行业应用,也带动了整体制造业信息化应用的扩散。

能源行业: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带动了对能源产品的强劲需求。这也大大促进了能源行业信息化的进程的加快。2008年信息化IT投人增长13%。但随着我国经济增速的趋稳等因素影响,能源供应紧张的状况趋于缓和。能源行业也将呈平稳增长。其信息化投人大体维持在11%的增幅以内。预计至2008年,能源行业信息化投入将接近280亿元。

篇5

刘利民强调,教育信息化的基础在学校,关键靠校长、教师。我们必须大力推进学校信息化能力建设,在基础教育领域,提高所有学校在信息基础设施、教学资源、软件工具等方面的基本配置水平,全面提升应用能力,推进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培养学生信息化环境下的学习能力。他希望每一位中小学校长,勇敢地去做一个迎接教育信息化大潮的实践者和引领者,推动中国教育的现代化早日实现。

(来源:中国教育报)

浙江台州:尝试公办教师到民工子弟学校当特派员

新学期开学,浙江台州经济开发区求真学校来了一位“特殊老师”。这位来自公办学校的老师到求真学校后有个特殊身份――“教育管理特派员”,负责督促学校规范化办学。

据台州经济开发区教育分局局长姚振方介绍,台州经济开发区有两所民工子弟学校,分别是求真学校和志远学校。两所学校规模比较大,学生均上千人。为了提高两校的管理水平、教育质量,也为了推动教育均衡发展,该局出台了教育管理特派员政策,每年选派公办学校老师赴民工子弟学校进行支管。

政策出台后,经过挑选,王云德、林珏玲两位老师分别被派到求真学校和志远学校当特派员。一年后,两人交换学校,再支管一年。据了解,两位老师原在白云小学担任中层干部,教学经验丰富。到民工子弟学校后,两人要帮助民工子弟学校建立完善的规章制度:每学期至少听40节课,听课后提出具体指导意见,以提高民工子弟学校老师的教学质量;督促学校做好食堂、校车等安全工作等。

据悉,民工子弟学校教育特派员制度为台州市首创。教育管理特派员支管两年,由开发区教育分局及接受支管的学校进行考核,开发区教育分局设立支管奖,凡年度考核合格的,由分局统一发放。支管期间表现优秀的,在职称晋升、评先评优、提拔重用等方面优先考虑。

(来源:光明日报)

福建福州:下发通知明确规定中学生每天在校活动时间

福州市教育局日前下发通知要求,严格遵守中学日常作息规定,对学生每天在校活动实行总量控制。初中、高中每天在校活动时间分别不超过7小时、8小时。寄宿生晚自习时间,初中不得超过2个课时,普通高中不得超过3个课时。学校不得组织走读生集体到校晚自习。

福州市教育局要求,全市统一取消初三、高三年级周末补课和高二升高三年级的暑期补课,学校和教师均不得占用双休日、节假日、寒暑假和课外休息时间组织学生上课或集体补课。

篇6

1.1 科学定位,制定规划

按照“高起点、低成本、高效益”的原则,龙游”县教育局制定《龙游县教育城域网建设实施规划》《龙游县义务教育学校教育装备现代化工程三年规划(2009—2011年)》《教育信息化建设三年规划(2012—2014年)》,切实加大学校教育装备建设力度,推进全县城乡学校教育信息化工作优质均衡发展。

1.2 分类指导,分步实施

在资金分配上,采取“全额扶持薄弱学校、部分资助中心学校、专项补助新建学校、适当奖励先进学校”的办法;在工作进度上,按照校情分年度、分项目、分步实施到位,确保偏远和薄弱学校教育信息化优先规划、优先投入、优先配置,确保全县教育信息化扎实推进、整体创优。

1.3 规范标准,注重实效

根据省定标准,进一步规范组织机构、教室环境、资源存储、设备管理、设备使用、培训科研等方面工作,使全县学校设施配备达标1所,日常管理使用规范化1所。两年来,按规划要求累计投入1300多万元,全县所有中小学已通过100兆光纤接入教育城域网、学校计算机平均生机比达7:1、多媒体平均班套比达1:1、光盘放像点遍及所有农村小学、“浙江教育资源网”注册率达100%。教师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热情高涨,学校教育装备管理工作日趋规范。

2 多措并举,多元投入

作为经济欠发达地区,龙游县积极拓宽投入渠道,坚持“多条腿走路”,“十一五”期间,教育技术装备投入资金近3000万元,有力地推进了教育信息化建设。

2.1 加大财政投入

自2009年起,县财政每年安排学校装备建设专项经费100万元,并做到逐步提高。2010年,根据实际情况再追加843万元,为2所高中配置高考机房,为新建学校配置计算机教室、多媒体教室、实验室等设施设备,为全县中小学安装校园监控系统;2011年、2012年财政专项经费分别增加到140万元和300万元,新增标准化实验室4个、计算机教室10个、手自一体录播微格教室2个,全县中小学所有班级多媒体达到浙江省中小学教育技术标准配置要求。

2.2 争取项目支持

龙游县抢抓机遇,积极争取项目,至2012年,已争取“浙江省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光盘放像室129个、多媒体教室323个、计算机教室14个、网络远程教育点播教室3个,“书香校园工程”图书7.12万册,“标准化实验室工程”通用技术实验室6个、数字实验室3个、探究性实验室12个,有力地助推了龙游县城乡教育的均衡发展。

2.3 注重借力发展

通过“家校通”项目,与龙游电信公司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建设教育城域网,由电信公司投入资金建设教育城域网、改造升级网络安全技术措施、实施网络中心机房托管及校园无线覆盖工程,实现了合作多赢。许多学校还根据自身特点争取社会各界资助。如沐尘畲族小学积极向省民宗局争取补助经费,用于学校装备建设;马叶小学、雅村小学、梧村小学、社阳小学等学校争取企业赞助、个人捐资,拓宽教育信息化投入渠道。

3 强化应用,提高质量

3.1 统筹规划,措施具体,推动应用

1)因地制宜。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将教室里的电视机与笔记本电脑相连,将班级现有的电教设施整合成简易多媒体教室,把网络的教学资源直接引入了课堂,教师演示、操作方便快捷。

2)强化培训。加强技术应用培训,组织全体校长和骨干教师集中培训,学校进行分层校本培训,对个别年龄较大学习有困难的老年教师“一帮一”的“帮困”辅导,使他们能熟练地运用多媒体设施上课。

3)活动竞赛。每年组织一系列评比、竞赛活动,以评代训,以评促练,“促使”教师使用教育技术。2007年,龙游县组织开展了主题为“让师生最大限度地共享优质教育资源”的“教育信息化应用年”活动,进一步提高了教师对教育信息化理念的认识,增强了教师学技术、用技术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在各类教研活动中,充分用好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在课堂评议环节引进QQ群形式,将听课教师的即时评价意见同步展现出来,真正发挥笔记本电脑和无线网络优势,体现新课程注重“生成”的核心理念。

4)政策激励。许多学校采取单位补一点、个人出一点的办法,为全体教师配备了笔记本电脑,目前,全县教师个人笔记本电脑拥有量达2450台,占教师总数的85%,极大地方便了教师电脑备课,强化了“班班通”应用。建立健全教师电脑使用检查考评制度,保证教师自觉地将教育技术设施设备运用到教学中去。

3.2 教育信息化建设初显成效

1)促进了教师成长。共享优质教育资源,促进城乡教师共同成长,是教育信息化优势所在。龙游县桥下小学借助“农远工程”的网络远程教育平台,建立了校际网络研修共同体,将6所农村学校校本教研活动组织在一起,可多边、异地参加学科研修小组活动,这一新颖的模式让教师受益匪浅。学校以此内容为核心的研究成果获得了浙江省第三届基础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教师的业务素质和科研能力不断提升,教师的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课例分获全国一等奖和二等奖;20件多媒体课件作品入选《国家基础教育资源库》。

2)激活了课堂教学。教师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和鲜活的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为课堂教学注入了生机与活力,为学生吸收知识、激发灵感、发挥创造性提供了广阔的天地,受到了学生的欢迎。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能力显著提高。近几年,组织参加的中小学电脑作品制作评选活动中,龙游县学校学生的获奖率都明显上升。

篇7

[2]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 [EB/OL]..

[3]辽宁省教育厅.辽宁省教育信息化三年行动计划(2013-2015年)[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3(13):22-27.

[4]伍海燕.中小学校长教育技术领导力与学校信息化发展的互动关系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0(10):16-20.

[5]辽宁省教育厅办公室关于印发《2015年辽宁省教育信息化工作要点》的通知[EB/OL].http:///zwgk/zwtz/280773.shtml.

[6]马娜.英语专业师范生信息化教学能力培养的内容体系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3.

[7]张屹,黄欣,周平红,范福兰,蔡园园.中小学数字化校园管理水平影响因素分析――基于X省16个市区的问卷调查[J].中国电化教育,2013(10):36-41.

[8]赵岩.浅谈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J].中国教师,2015(S1):38.

[9]郭小娇.高等学校促进农村信息化建设的几点建议[J].科教文汇(中旬刊),2009(5):7.

[10]唐松林,廖锐.搭建城乡交往平台 促进农村教师专业发展[J].教师教育研究,2015(2):32-37.

[11]杨志和.云计算:教育信息化转型的助推器[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0(5):9-12.

篇8

1强化组织领导着重在统一思想认识上下功夫

1.1争取党政重视

恩施州委、州政府把教育信息化纳入全州信息化发展整体战略进行部署。州政府把100所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班班通”建设、管理和应用纳入2013年十大民生工程。2013年8月,恩施州委、州政府出台的《关于进一步加快教育发展的决定》,把加快推进全州教育信息化列为重点内容,并进行了详细部署。

1.2精心制定规划

恩施州教育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和工作专班,在调研和考察的基础上,制定了《恩施州教育信息化三年行动计划(2013~2015年)》,明确了近3年全州推进教育信息化工作的“三大”目标、“十项”任务和“六条”保障措施,确定了试点区域和试点学校。

1.3注重学习提高

恩施州教育局局长带领县市局长和相关人员到北京、上海、重庆、南京、武汉、宜昌等地考察学习,多次到湖北省教育厅相关部门汇报工作寻求指导。邀请河南省洛阳市教育局来本州交流教育信息化工作经验。邀请中央电教馆刘雍潜研究员来本州为300多名中小学校长作了题为《信息化促进教学改革与创新》的专题讲座。组织部分教育局局长参加全国教育信息化管理干部专题培训,组织9名骨干教师和801名信息技术教师参加教育部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能力培训,对本州504个教学点的教师进行了全员培训。

2强化资金投入着重在改善基础实施上下功夫

在湖北省教育厅的大力支持下,本州筹资两亿多元资金,重点加强了“三通一中心”建设,教育信息基础条件得到极大改善。

2.1推进宽带网络“校校通”建设

按照“政府政策支持、企业参与建设、学校持续使用”的建设机制,各县市与各通信企业合作,组建了教育城域网和VPN教育虚拟专网。2013年3月,恩施州巴东县教育城域网建设工作经验在湖北省得到推广。本州743所中小学中有485所学校接入了互联网,504个教学点中有78个教学点接入互联网。

2.2推进优质资源“班班通”建设

恩施州各县市依托“薄弱学校改造”项目共配备“班班通”设备6 738套,有449个教学点实现了“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

2.3推进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建设

鼓励师生开通网络学习空间。有9 298名教师,219 625名学生和家长进入了“课内网云教育平台”。

2.4推进教育信息网络中心建设

加强恩施州(县)教育局、学校“三级”教育信息网络中心建设。已建州级教育信息网络中心1个,县市级教育信息网络中心8个,学校级网络中心131个。

3强化应用驱动着重在促进深度融合上下功夫

教育信息化的核心理念是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实践的深度融合,关键思路是贯彻应用驱动。去年,我们重点在以下3个方面强化应用。

3.1重点抓好“班班通”的应用

在恩施州多次召开“班班通”应用现场推进会和培训会,利用“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课内网云教育平台”、“优课资源库”等平台推动“班班通”的应用,各县市和学校出台制度,将“班班通”的应用情况纳入教学常规管理和教师业绩考核,恩施州教育局把推进教育信息化工作情况作为对各县市教育局考核的重要内容,不断探索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工作机制。

3.2探索“三类”同步课堂

联合通信企业在恩施市龙凤镇试点探索了三类同步课堂,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

3.2.1“同体式”同步课堂

将教学点与城镇优质学校相同年级的一个班级结为共同体,通过在线互动教学方式,同时备课、同时授课、同时作业、同时考试,实现教学点学生共享优质教育资源。

3.2.2“支教式”同步课堂

义务教育乡村学校与城市学校之间,利用同步课堂,解决农村学校音乐、美术、英语等薄弱学科师资缺乏的困难。

3.2.3“协作式”同步课堂

学校与学校之间利用同步课堂,开展教学研究、教师培训、教学管理,促进学校管理和教学质量提高。

篇9

近日李沧区部分学校利用信息技术讲授的优质课集中展评。电子白板可以实时显示老师所教的内容,最大的作用则是师生互动,学生的答案和提问都可以实时显现在电子白板上,这成了整堂课上利用最多的教具。

“对我们老师来说,最大的变化莫过于电子白板的应用,不仅让我们接触了全新的教学技术,也让孩子们受益。”青岛沧海路小学六年级语文老师崔靖说,当初全区学校陆续配上了电子白板,她所在的班级也是。班里突然进来一个“大pad”,老师和学生都很不适应,首先摆在老师面前的是怎么学会用这个大家伙。

“当时区里为了让老师学会这个,搞培训,搞比赛,让老师们逐渐学会了。”崔靖说,当初她学习电子白板教学的时候,花了很多力气,节假日、周末、课下都在认真学习。学会以后就要把技术融入到教学中了。“当时我讲了一节语文课本里名人王冕的课文,先是从谜语入手,再配以全班学生的互动,效果非常好。”崔靖说,这些教学设计全部是在电子白板上完成的,学生有了新想法和新观点都可以自己来到电子白板前写写画画,把自己的观点讲出来,学生都争着上台,人人都变成了“小老师”。

建立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机制

在加强硬件建设的同时 ,李沧区重点抓好教育技术装备的管理与应用工作,继续坚持“应用实效化、管理精细化、人员专业化”的工作理念,有效促进学科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整合应用。进一步提升教育技术装备管理应用水平。

李沧区教体局相关负责人表示,“首先是加强对学校现代教育技术装备管理和应用的指导,完善中小学教育技术装备评估考核办法,集中调研、分项调研相结合,进一步规范学校教育技术装备管理工作,提高学校现代教育技术装备管理和应用水平。”制定了《 李沧区中小学现代教育技术装备管理应用评估考核办法》《李沧区“交互式电子白板”班班管理使用制度》《李沧区无线网络管理使用办法》,配备了网络行为管理软件,加强信息化设备的管理力度,促进学校信息化管理规范化。

同时,还举行了校园电视台管理员培训、网络管理员技能培训、交互式电子白板班班通管理员培训,提高专业化教师业务能力和水平。

湘潭路小学是李沧今年刚刚建成并投入使用的新校,它的硬件提升非常迅速。该校石忠桥主任回忆了原来的学校情况。他说,原来的老学校受场地限制,学校只有一个微机室。

“现在我们新校实现了有线、无线网络全覆盖,每个班配备了交互式电子白板班班通,还建有全自动录播教室、校园电视台、微机室、数字探究式实验室等信息化设备。”石忠桥说,这些变化让老师们很高兴,老师们可以通过录播教室和校园电视台的配合,把一堂课上出花样,让学生喜欢,又能使老师们之间互相探讨教育技术。

据悉,三年来,针对李沧区信息化发展需求,李沧区通过强化本区原有平台,搭建整合各种网络平台,有效促进学科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整合应用。并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加强与全国知名专家、信息化发展名区、名校的联系与沟通,不断提升全区对网络信息化的认识。

在此基础上,李沧区结合“三个课堂”建设,认真做好区、校两级整合使用的反馈调研工作,随着区、市两级云平台的建设使用不断深化,逐步改革教学与教研模式,加强优质资源的建设,启动网络教研、备课,探索建立优质教育资源汇集、推送、共享机制,提升课堂教学质量,促进教育均衡发展。

科学配备 分布实施

根据《青岛市教育信息化建设三年推进计划(2014~2016年)》和《青岛市数字校园建设标准》,李沧区的信息化建设工作秉承“为教育变革和新课程改革环境下的教与学服务”的基本理念,坚持“先试点、后推广”的原则,落脚服务,统筹规划,科学配备,分布实施,三年来累计投入约2.1亿元。

“老学校和新学校的硬件都获得了提升。”10月26日,李沧区教体局相关负责人表示,2012年全区投入3500余万元,2013年共投入3600余万元用于全区中小学信息化建设,而今年则累计投入约1.3亿元。其中,2012年李沧区投入2000余万元,完成区政府实事之一中小学“交互式电子白板”班班通配备工程,全区共配备交互式电子白板750套。2013年主要为中小学更新微机室、教师机,并为部分学校新建全自动录播教室、校园电视台,数字探究实验室、3D未来打印教室共80余间。

今年李沧投资9300余万元完成了青岛沧口学校、青岛文正小学、青岛文昌小学、青岛王埠小学、青岛湘潭路小学、青岛枣儿山小学、青岛62中综合楼改建7所学校现代教育技术装备建设工作,实现新建校园网络有线、无线全覆盖,建设高水平演出学术报告厅3间,交互式电子白板班班通406套,一对一互动教室、录播教室等各类专用教室123间,实现新建学校标准化、特色化、信息化配备。

篇10

学前教育信息化是指,在学前教育中恰当地运用信息技术,开发适宜幼儿学习的数字化教育资源,优化学前教育教学活动,培养幼儿的信息素养,促进幼儿的学习和发展的过程。由此可见,学前教育信息化强调数字化教育资源,强调学前教育教学活动的设计,关注幼儿信息素养的培养,促进儿童全面、健康的发展。

学前教育信息化包括六个方面:(1)配备适宜的信息化基础设施,学前教育信息化的实现是要以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为前提的。(2)建设适合的信息化资源,适合幼儿学习的数字化教育资源,主要包括教育游戏软件、专题学习网站、娱乐网站等。(3)培养较高信息素养的幼儿园教师,幼儿园教师信息素养的提升途径主要是职前教育和职后教育。(4)利用信息技术优化学前教育教学活动过程,主要是教师利用信息技术手段组织幼儿学习活动,为幼儿学习提供数字化学习环境,创设情境,促进幼儿全面、健康发展。(5)制定学前教育信息化政策、法规与标准。(6)发展学前教育信息化产业。

(二)目前农村学前教育存在的问题

1.以民办园为主,达到标准办园条件的幼儿园数量有限

农村幼儿园形式以民办为主,多数乡镇没有独立的乡镇中心幼儿园,绝大部分都是散落在农村私人民宅的民办园和小学撤并以后因空置校舍而开办的幼儿园。达到标准办园条件的幼儿园,如乡镇中心幼儿园、县级幼儿园数量有限,不能满足整个乡镇的幼儿需求,导致入园率低。

2.教学资源单一、设施简陋,存在安全隐患

幼儿园选址布局不合理,有些幼儿园隔壁就是污染严重的工厂。办园条件差,在农村乡镇中的幼儿园,活动室、保健室、户外活动场地、玩具设备不齐全。空间狭小,不卫生,存在安全隐患。

3.幼儿教师学历普遍偏低,工作待遇差,缺乏职业培训机会

研究显示,农村幼儿园教师学历以中专和高中为主,占总数的56.3%,大专及以上学历的占33.6%,初中以下学历的占10.1%。农村幼儿园园长、教师工资基本依靠收取保教费来解决,工资普遍偏低。农村幼儿园教师基本没有职业培训机会。

4.教育经费匮乏,多数幼儿园靠低廉收费艰难运转

学前教育一直未列入各级财政预算,绝大多数农村幼儿园靠低廉收费或向主办单位、主管部门申请部分经费而艰难运转。在经费中占的拨款比例少。

5.幼儿园办园条件和水平难以满足幼儿家长的期望和需求

随着科学育儿观念不断深入人心,越来越多的家长逐渐重视和认可学前教育。家长希望幼儿园可以给自己的孩子提供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为以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但农村幼儿园的教学水平和办学条件,目前还不能给幼儿提供很好的教育和服务。

二、农村学前教育信息化的实现

笔者在查阅一定文献的基础上,发现目前学前教育信息化在农村学前教育中应用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育信息化在农村学前教育对口支援中的应用

学前教育的对口支援是指经济发达或实力较强的一方对经济不发达或实力较弱的一方实施援助的一种政策。学前教育的对口支援旨在城乡之间、高校与园所、园所之间建立一种相互帮扶的合作关系,向教育资源不足的一方“输血”,发挥高校、优质幼儿园的“造血”优势,从而缩小办学差距。

由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实施的学前教育二期三年行动计划项目,其中提高质量任务的措施之一是“要健全学前教育教研指导网络”。教育技术信息化的发展为提高农村学前教育质量提供了新的途径,利用信息化平台,实现低投入、高回报的农村学前教育信息化对口支援模式。

r村地区推行信息化进程较缓,其中硬件设备、数字化资源的利用、幼儿教师的培训等都是信息化建设过程中要解决的。让农村幼儿和教师享有优质的教育资源,是支援工作项目的终极目标。

目前,农村学前教育信息化对口支援有这样几种实施建议:

1.加速发展“三通两平台”并提供技术保障

2.专项资金购买专业机构开发的学前教育服务项目

3.引入市场机制运营

4.鼓励幼教专家积极参与开发优质课程

5.政府主导,统筹规划

对于农村学前教育信息化对口支援在不同省市有不同的规划,但该模式给学前教育改革提供了新途径。

(二)“安康家园”网络平台

安康计划是中国少年儿童基金会发起的大型公益互联网项目。“安康家园网络”是安康计划中一个信息化、网络化的落地项目。这个项目由中国少年儿童基金会发起,一直得到各级政府和领导的支持,始终以公益形象定位。“安康家园”从表面上看是一个幼儿园门户网站,其实有一定管理的功能,因此把它称为网站规划系统。该系统的功能包括班级设置、教师管理、宝宝的管理、课程管理、课件管理、资源管理等。“安康家园”为我国农村学前教育信息化建设提供了新的思路。

综上所述,我国学前教育在各级各类教育中都处于薄弱环节,农村学前教育、管理问题更加突出,“幼儿园小学化”“入园难”等问题在农村地区比较常见。学前教育信息化为解决幼儿园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师专业培训提供技术支持,为解决教育资源短期、投入不足,教师队伍不健全等问题提供新的解决办法。我们应抓住信息技术时代的优势,为创建现代化、文明化的幼儿园做出努力。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