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语培训个人总结模板(10篇)

时间:2023-03-10 15:04:03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双语培训个人总结,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双语培训个人总结

篇1

中图分类号:H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925X(2012)O8-0024-01

目前,我国迫切需要大批具有国际视野、集流利英语和丰富专业知识于一身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双语教学就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应运而生。这里需对双语教学做出系统定义。“双语教学(Bilingual Teaching) ,在我国主要是指采用国外原版专业教材,除汉语外,用一门外语(目前主要是英语) 作为课堂主要用外语进行公共课和专业课教学。

然而,我国双语教学起步较晚起点又设置的相对较高,不少高校双语教学开展的轰轰烈烈却收效甚微,付出的时间努力却与结果形成鲜明对比。因此,笔者试图从同处亚洲地区的新加坡吸取成功的双语教学经验,同时结合自身近一两年的教学实践与总结,分析我国高校双语教学的若干问题并提出适当的借鉴建议。

一、新加坡双语教学概况和特点

新加坡是个多元文化国家。英语是其官方语言,而由于华人占总人口近八成的绝对优势,汉语成为国民母语。当局政府从实际出发,逐渐形成了具有本土特色的双语教学体系。

新加坡政府明文规定,英语作为主要教学媒介语贯穿个人一身的教育历程,母语作为第二语言,实施双语教学。其教学一个重要特点是分流制度,学校根据学生的智能、特点、能力和考试成绩,把他们划分不同的班次,进行针对性强的培养教育。此外,学生不是一考定终身,在受教育过程中可根据个人能力、成绩的提高灵活转流,从而保证学生学习的课程与他们的能力相适应。

新加坡政府将教育提到战略地位,采取各种措施保证双语教学拥有优秀的师资队伍。目前新加坡教师的待遇仅次于国防军,极大激励了大批顶尖海内外人才的加入。基于双语课程 性质决定,双语教师还需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和教学艺术,因此新加坡教育部也很重视在职教师参加持续的培训,比如 1998 年新加坡教育部实施了专业化发展脱产计划(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Leave , PDL), 使更多的教师能够更好地参加专业化学习与培训。同时新加坡也重金聘请了来自世界各国的优秀学者和教授来本国任教。例如, 新加坡国立大学的教师将近50%为外国教师。而在教材编写方面,新加坡主要是引进国外先进教材, 教学大纲和考试标准都请外国专家指导,即使是国内自编教材也要请国外专家协作进行修订。

二、以新为鉴、对我国双语教学的一些建议

1. 新加坡教育的主要特点是分流教育。我国高校也可进行有意义的尝试。在入学之初,通过语言测试对学生进行分流,进入双语教学的普通班和高起点班。两种班级都采用双语教学模式,前者全英授课,后者英语为主、汉语为辅,依据学科具体情况进行双语比例的有效调整。教学过程中,学生还可根据自身能力的提高以及学习兴趣选择转班。当然慢班也并非一成不变,应该循序渐进的加大课堂使用英语的比例,实现可行的过渡。比如我校外语系07级的口译班也属于高起点班的一个范例。在教学过程中,笔者可以明显感受到口译班学生的英语水平、思维方式都与其他班级大为不同。他们需要的是老师为辅学生为主的互动式课堂; 他们不仅仅满足于课本上的有限知识而更需要学科前沿的最新发展和大量海内外最新案例的填充;他们不需要对于专业词汇做过多的解释而更需要给予他们实际操作运用的空间;如若把他们放置于其他班的讲授为主、中英文结合的课堂设置下,恐怕会冲击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2. 新加坡经验告诉我们,双语教学师资水平是双语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目前, 我国的双语教师主要由三大类人员组成。一类是各学科中英语水平较高的教师, 另一类是英语教师跨学科担任双语教师。这两类都存在母语、外语和学科知识之间的矛盾。要么懂外语而无法胜任学科,要么懂学科但外语水平不尽人意。第三类则是专业和外语具备的教师但缺乏系统专门的培训和学习。对此,本人一些浅薄的个人建议如下:首先,双语教学是一种相对较新的教学模式,各院校应该加强教师这方面的系统专业的培训,鼓励任课老师外出进行与双语教学相关的学习、进修和交流的机会,各大高校间开展双语教学研讨交流会,分享成功经验总结失败案例。从而全方位提高双语教师的技能和素质,加强双语师资队伍建设;其次, 条件允许的情况,为双语教师提供出国学习访问的进修机会,让他们在沉浸式的英语环境中提高英语水平,同时引进国外最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使学校的双语教育与国际接轨;再次, 采取“传、帮、带”的途径, 组织教师相互交流,借鉴经验,资源共享。这里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可以定期组织或者是鼓励本土教师私底下与外教共同探讨如何更好的利用教材、探讨教学方法的改进,考题设计、如何选取更有效的教学辅助工具等。

3. 教材选择与编排是另一个重要因素。我校外语系双语教学主要采取英文原版教材。这些原版教材的优势在于语言表达贴近生活,知识更新快,可以分享到国外先进的教育思想和学术前沿知识,可读性和实用性强,教辅资料配套齐全。但是我们不可忽视原版教材的自身局限性。国外教材都是建立在西方政治经济文化的大背景之下,主要针对西方国家的国情展开讨论,具体内容与中国现实脱节。如若直接照搬,有可能造成学生知识的局限性和中国本土意识的淡薄。于是笔者在授课过程中,注意平衡中外案例的比例,大致达成1:1。比如在介绍欧洲国家企业文化和组织结构时,也不忘借助一些辅助材料介绍我国企业比如华为公司“狼性”文化的“羊性”转变;在讲营销本土化概念时,笔者也着重让同学们分析了e-bay在中国遭遇滑铁卢,被马云执掌的淘宝网彻底击溃的主要原因。对此,学生反映很好,他们都表示这些公司都是他们耳熟能详的事物,这样的案例可以做到理论与现实的良好结合。

篇2

中图分类号:G65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4156(2011)03-047-03

作为一种专业教学模式,双语教学在近几十年引起了语言学家、心理学家和社会学家的广泛兴趣(Minami,2002),也受到我国非外语专业高校的普遍关注。用“第二语言”(主要是英语)作为课堂教学用语,在完成非语言类学科专业教学任务的同时,创造良好的二语学习环境,提升学生的二语能力,使学生既能读懂本学科的外语资料,又能用二语就该学科的问题进行口头和书面交流,已成为各高校开展双语教学的目标。开展双语教学,对学生而言是“通过二语学习学科知识”,对教师而言,则是“通过二语教授学科知识”。显然,教师双语教学能力的强弱就成为双语教学成败的关键,而教师对双语教学这一模式的认知水平是其开展双语教学的先决条件。

一、教师认知理论

所谓教师认知,是指教师对教学各元素,包括教师、学生、学习、课程、主题、材料、教学手段、教学形式等形成的观点、知识、理论、态度、感受、猜想、概念及认识等(Borg,2003)。概括起来讲,对教师认知的研究,目前主要集中在以下四个方面:即教师对教学认知的内容、认知的发展与形成、认知与教师培训的关系以及认知与教学的互动关系等(Borg,2003)。作为教学活动的决策者、组织者,教师的教学认知是基于对个人的知识体系、实践经历、教学环境等多因素综合而形成的,这种认知直接影响和支配教师的教学行为,并对教师职业生涯产生决定性影响。

依据教师认知形成的特点,教师在从事教学工作之前所接受的教育形成其对教学的最初认知,这一认知是其开始教学生涯并进一步接受教师职业培训的认识基础。虽然早期学习经历形成了教师对教学的基本认知,但研究结果表明,经过进一步职业培训后,大多数教师的认知均可发生不同程度或方式的转变,有的表现为认识重组,即对教学中各因素的重要性有了新的认识,有的则表现为对以前认知的彻底改变(CabarogIu and Roberts,2000),因此,教师的职业培训是影响教师认知的第二个因素,也是最关键的因素。影响教师认知的第三个因素是教学实践,教学实践是教师认知与教学对象及环境互动的过程,其中教师认知始终指导着教学实践全过程,而教学实践则通过教师反省和总结而反作用于教师认知。

二、部分高校教师双语教学认知状况考察

本研究针对部分高校教师双语教学的认知状况进行了考察,受试是近两年在某外语培训机构接受短期外语强化培训的4个批次共206名高校教师。从年龄上看,有刚刚走上教学岗位的青年教师,也有教龄已长达20余年的相关领域专家;从来源上看,涉及计算机、自动化工程、医学、法学、管理学、建筑工程、农林、交通等十余专业;从职称上看,正高职12名,副高职36名,中职125名,初职及初任教师的院校毕业生33名;从学历上看,博士28名,硕士128名,本科40名;从性别上看,男教师114名,女教师92名。在接受了一个学期的外语强化培训之后,这些教师参与了针对双语教学认知有关问题设计的问卷调查,就双语教学的目的、实施现状及模式等问题较客观地反映了各自的认知。

(一)对双语教学目的的认知。问卷调查结果显示,140名教师认为非外语专业高校传统的外语教学模式已被实践证明较难普遍提升学生的二语水平,教师应当尝试实施双语教学,其中,49名教师认为应彻底改革高校现行的效能较为低下的应试型二语教学模式,坚决主张实施双语教学。被调查教师普遍认为,双语教学的目的既区别于语言教学又区别于专业教学,是在向学生传输专业知识的同时,提高其外语运用能力,且提升外语能力是专业知识学习中的附带目标。同时,也有66名教师对实施双语教学持怀疑或否定态度。他们认为,由于专业课时量有限,多数教师自身的第二语言水平也存在缺陷,在专业课教学中实施双语教学的现实可能性和必要性不大,因此,在双语教学中既学习专业知识又提高学生第二语言能力的目的及效果很难完全达到,起码在现阶段较难以达到,急于推行双语教学,既是强教师所难,也会误导学生对专业问题的思维和理解,冲击专业学习。还有个别教师甚至认为目前开展双语教学,只是跟风走形式、好看不中用,客观上还会造成职称门槛的提升。

(二)对双语教学现状的认知。问卷调查结果显示,206名教师中,已在各自院校对非英语专业学生开展双语教学的有63名,占30%,拟于近两年陆续开展双语教学的88名,占43%,仍在观望或没有心理准备的55名,占27%。在已开展双语教学的63名教师中,45名为非英语专业,有英语专业学历教育背景的教师18名。调查结果还显示,教师对目前在专业教学中实施双语教学的现状持“满意”态度的占12%,“基本满意”的占29%,持“不满意”态度的占32%,持“不好评价”态度的占27%。总结起来,对双语教学实施现状评价不高的原因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问题上:

首先,教师二语水平普遍难以满足双语教学要求。从教师角度看,精通专业且二语水平较高的教师数量明显不足,多数教师对双语教学存在畏难情绪,对从事双语教学缺乏自信,认为双语教学课堂上能够给学生的专业信息量明显减少。已开展双语教学的63名专业教师中,有约28%的明确表示,囿于二语水平的原因,双语课堂教学常常存在“硬着头皮说二语”的问题。其次,教学对象二语水平不均衡发展影响双语教学实施。根据问卷反馈信息,82%的教师认为在课堂双语教学中,面对二语水平不均衡发展的学生,常常面临深浅难以把握的困境。因为对二语基础较弱的学生而言,阅读篇幅较长、知识面宽的英文原版专业教材和资料较吃力,很难有效地吸收专业知识,听力水平的不均衡发展也局限了部分学生在双语教学课堂上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和吸收。此外,多数学生二语口语表达能力弱,不敢开口讲,课堂上只能做听众,元法参与问题讨论交流,导致课堂缺乏互动,教学效果受到影响。因此,二语基础较弱的学生,往往会对课堂双语教学产生严重的抵触情绪。再次,双语教学难以选择较为合适的教材。调查中了解到,为使学生接触到本专业较为地道纯正的英文表达,不少高校在双语教学中引进了原版英文教材,但同时也出现一系列问题。如一些教材的内容还不能与国内课程标准和课程要求配套,语言难度不能与我国学生的实际英语水平吻合,某些内容甚至脱离我国的社会和生活环境。此外,绝大多数

国外引进教材价格不菲,给教学保障带来困难。在有的专业,还存在可引进的适宜教材少、选择余地非常小的现实问题。最后,双语教师劳动价值未得到充分体现。一是双语教学要求教师在课堂上交替使用母语和二语进行讲解,费时费力,有限的专业教学时间受到挤占,导致教学对象能够接受到的专业信息明显减少,专业教学受到影响。有的教师明确认为,“专业教学中推行双语教学,是种了外语课的庄稼,荒了专业课的田”;二是高校教师评价并未充分考虑到双语教学所大大增加的备课工作量,教师劳动付出与回报不成正比。有的教师提出,对并不特别精通专业外语的专业课教师而言,双语教学的备课工作量往往数倍于单纯的专业课备课工作量,但受各高校重视程度、评价机制等因素影响,无论在工作量认定上,还是在教师物质或精神回报上,都明显体现不足,出现付出与回报严重不平衡的情形。

(三)对双语教学模式的认知。国外双语教学主要采用三种方式:一是浸入型双语教学,强调完全用非母语的第二语言进行教学;二是保持型双语教学,强调在部分学科逐渐使用第二语言进行教学,而其他学科仍使用母语教学;三是过渡型双语教学,指由部分或全部使用母语逐步转变为只使用第二语言进行教学。在对此三种双语教学方式的认知上,75%的教师倾向于选择保持型双语教学,明确认同“国内双语教学并非在全部专业都可以开展”的主张。此外,面对国内双语教学的三种常见典型模式,43%的教师倾向于eoncllrrent approach模式(即在授课过程中,教师在母语和二语之间频繁转换,对同一信息用母语和二语分别作以传输),25%的教师倾向于al.temate-language approach模式(即将日常课堂教学中使用的两种语言按时间、授课内容、科目或授课教师的语言能力区分实施),23%的教师选择preview―review approach模式(即先用二语或母语大致介绍即将讲解的专业知识,之后用二语讲解课程的主体部分,然后用concurrent approach模式对已学内容进行回顾),有9%的教师选择了根据实际情况综合运用上述三种模式。值得注意的是,在调查中,多数教师肯定了母语在维持理解与交流过程中相对于二语的绝对地位,尤其是讲解那些较复杂、逻辑性和推理性强的抽象内容如数学模型等时,更是离不开母语的运用。

三、提升高校教师双语教学认知水平及教学能力的着力点

从调查中可以看到,当前各高校教师对双语教学的认知和实施双语教学的能力状况并不乐观。能否尽快提高教师对双语教学的认知水平,提升教师实施双语教学的实际能力,是摆在各高校双语教学改革和实践者面前的一个紧迫课题。依据教师认知理论,提升教师双语教学认知水平及教学能力,可以从双语教师职前教育经历、在职培训、实践锻炼和双语教学环境等四个方面着手。

(一)职前教育经历是教师双语认知及双语教学能力提升的基础。这里所说的职前教育经历主要指教师从事双语教学前接受的普通高校二语型、专业型或二语加专业型学历教育经历,这一经历构成了教师从事双语教学的基础能力。二语型教育经历主要指以英语语言作为专业的学历教育经历,专业型教育经历指非英语专业学历教育经历,二语加专业型教育经历指近年兴起的同时注重英语及相关专业的学历教育经历,如商贸英语、科技英语、旅游英语、法律英语等。目前,我国高校双语师资的实际情况是:专业教师驾驭二语能力不足,尤其是口语水平差,而二语教师的专业知识又较缺乏,难以承担专业教学任务。比较而言,二语加专业型教育经历师资是目前最适宜从事双语教学的人选。此外,在经济全球化、教育国际化背景下,日益紧密的国际交往也迫切要求高校毕业生具备二语加专业的学历教育背景。据此可以认为,在普通高校特别是师范类院校大力推广二语加专业型教育模式是迫切需要且具有广阔前景的。就师范类院校本科教育而言,可打造“双学位”模式。

篇3

我院设有职能部门14个,派出人民法庭3个,全院共有干警64人,其中少数民族干警46人,审判员28人,其中蒙汉兼通的有20人,占审判员总数的71.4%,书记员共14人,蒙汉兼通书记员的有9人,占书记员总数的64%。我院年均受理各类一审及执行案件千余件,其中全部使用蒙语的案件为400件左右,约占受理案件总数的39%。

针对地域文化特点及我院民族语言审判资源优势,我院以落实诉讼原则体现党的民族政策为突破口,从方便蒙古族当事人进行诉讼着手,深入开展并探索双语审判的模式。

(一)开展双语司法服务。

立案庭是法院的窗口也是整个诉讼程序的入口,为体现司法为民的宗旨,我院选配了法律知识较为丰富、通晓蒙汉双语的法官担任庭长、副庭长,开展双语接待和立案工作,对于不通晓汉语的蒙族当事人进行法律咨询、诉前调解、登记立案等相关工作,并相应配套印制了蒙汉双语诉讼指南,同时,将诉讼费收费办法以双语方式上墙。在蒙古族聚居的苏木乡镇设立特色法庭—额勒顺法庭,法官和书记员全部是通晓蒙汉两种语言文字的干警,年均审理近百起的蒙文案件,当地农牧民大多不懂汉语,双语法官的合理配置不仅为当事人在法律咨询、案件、、出庭等方面提供了方便,也充分保障了当地百姓使用本民族语言进行诉讼的权利。在其他审判庭人员配置中,必须有一名通晓蒙汉双语的法官,保证每个业务部门都有能和蒙古族当事人进行交流指导的法官。我院还不断加强蒙文巡回审判工作,在苏木所在地设立审判点,在嘎查村设立巡回审判联系点,聘请当地威望高、责任心强的蒙古族农牧民为调解员,将法律送到蒙古族农牧民的家中。这些做法受到了广大蒙古族当事人特别是不懂汉语的蒙古族农牧民的欢迎。

(二)强化双语司法实践

建院以来,我院就一直使用民族语言进行庭审,尤其近年来,我院将此项工作作为一个亮点工程,不断加大蒙文庭审的比重,在刑事、民事、行政三大审判中,全面开展蒙文庭审活动。一是运用蒙语进行庭前指导。包括庭前用蒙语送达举证须知及传票等相关法律文书,在当事人及时了解案由、开庭时间及地点的基础上进行举证指导。二是用蒙语驾御庭审。运用蒙语告之当事人诉讼权利和义务,并进行举证、质证、答辩和陈述,运用蒙语归纳争议焦点。对当事人双方都是蒙古族的,推行全程蒙文审理。三是针对当事人双方有一方是蒙古族的情况下,我们充分告之当事人有使用本民族语言文字进行诉讼的权利,尊重当事人的选择,为当事人聘请翻译等,并保证做到整个庭审过程的透明。四是在庭审中尊重蒙古族的风俗习惯,并以此为法官和当事人的亲和点,做好调解工作。

(三)加强双语裁判文书的制作

我院坚持运用蒙汉两种语言进行裁判文书的制作,专门聘用了兼通蒙汉双语打字的工作人员,并首先保证蒙语裁判文书的核稿、发文,并专职一名党组成员签字把关,提高了裁判文书的质量和效率。定期对蒙古族文字法律文书进行抽查、评比,不断提高法官运用蒙语进行裁判和制作法律文书的积极性。不定期的开展蒙文裁判文书的评比活动,利用各种方式,提高蒙文裁判文书的质量。

(四)抓好双语人员的培训和养成

我院深刻认识双语审判工作的重要意义,高度重视蒙语法官的培训工作,鼓励蒙语审判人员的学历教育,组织并参加自治区的双语培训班,定期开展蒙文审判的工作交流会,倡导法官和工作人员学习和使用蒙语。要求审判庭通晓蒙语的法官帮助本庭其他人员学习和使用蒙语,并专门购买了蒙文打字软件,安装到各庭室的电脑中,进行蒙文打字的培训。目前就有八名书记员已经能够在庭审中熟练操作蒙文打字,保证了蒙文案件公正高效的审理。

(五)开拓双语信息化平台。

我院开通了内蒙古法院系统首家蒙文网站。这个蒙文版管理系统的版面共分为法院概况、工作动态、信息简报、优秀裁判文书和法律法规五个区域,各区域文字全部为蒙文。点击蒙文网站可以及时了解法院各类案件的审判动态,查询各种审理和执行案件的公告,还可查阅部分生效裁判文书,加强蒙文审判的业务交流,特别是可以查阅蒙文法律法规,蒙文法官可以迅捷地查阅相关法律条文,极大地方便了蒙文案件的审理,同时,也为蒙古族法官的教育、学习和成长构筑了一个崭新的平台,促进了双语法官的培养。

二、双语审判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双语干警队伍司法水平较低。我院双语法官及书记员的人数比重较大,但缺乏统一准确的翻译用语,导致裁判文书的术语表达不准确。审判人员的翻译能力和组织语言的能力参差不齐。虽然立案送达的法律文书如传票、权利义务通知书、举证通知书已经印制了蒙文翻译,但从措辞和词语搭配还不是非常规范,特别是缺少全国或者民族自治地方统一的尺度。

(二)、翻译人员短缺。目前,我院没有专职翻译人员,只能由懂得蒙汉双语的法官开展双语审判,但是法官水平参差不齐,有的还不能足以胜任。对于当事人双方为不懂汉语的蒙古族,或当事人一方为汉族,另一方为不懂汉语的蒙古族当事人时,因为没有翻译进行庭审翻译,案件审理非常困难。这既不符合法律要求,同时延长了审判时间,降低了审判效率,从审判工作需要上看,我们急需专职的翻译人员。法院专职翻译是否能设立专项编制,法院内部能否设立兼职翻译人员,如何设立值得探讨。

(三)、法院经费紧张。我院受理的蒙文案件较多,从立案到执行各种相关文书都是蒙汉双语制作,这导致诉讼成本过大、办公办案艰难。尤其在刑事案件中,公诉机关提供的都是汉文法律文书,如果当事人是蒙古族看不懂不接收,由检察院还是法院提供翻译权责不明。蒙文裁判文书送达后,执行机关不予接收,导致罪犯无法交付执行,我们现在的做法是翻译和制作两种文字的裁判文书,这样就会增加诉讼成本,上级机关能否在开展蒙文审判上,给予经费上的倾斜和照顾。

(四)、缺少标准工具书。在审判实践中缺少法律法规的标准蒙文翻译版本,缺少蒙文工具用书,这很容易造成文字歧义,虽然我院坚持使用蒙汉双语制作裁判文书,但是如果能够确定蒙古语的规范用语和翻译标准,将大大提升司法工作的效率。

三、解决措施

针对上述困难和问题,需要上级机关的支持和我院的努力才能克服。在下一步工作中,我院要充分认识双语审判工作的重要性,加大工作力度,保证审判执行和其他工作的顺利开展。

(一)进一步提高对双语审判工作重要性、紧迫性的认识我国汉语已成为各民族共同交往的通用语言,汉语文成为最新、最快、容量最大的信息载体,成为知识和科技情报的最丰富的信息库。任何一种少数民族语文都还不能超越汉语文所起的作用。汉语文掌握的程度已成为少数民族发展生产力以及科学文化的重要因素。同时,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民族语言文字在我国政治、经济、文化发展中的作用显得越来越重要。结合我院实际,只有抓好双语审判工作,才能更加充分保障宪法规定的当事人使用本民族语言文字进行诉讼的权利,才能使司法更加便民利民,才能使人民法院更能高效履行党和人民赋予的神圣职责。

当前,在中央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推动下,民族地区经济、社会、文化正在面临着深刻的转型与变革。这一宏伟战略的实施,为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发展,促进各民族的共同富裕、共同繁荣,创造了空前的历史机遇。我院审判工作也要适应这一新形势的发展,为民族地区的经济振兴和社会进步提供有力的司法保障,就必须与时俱进,适应时代的发展潮流,以双语审判工作为突破口和着力点,全面推进审工作公正高效发展。

(二)坚持“分类指导、双语并进、优势发展”的原则

双语审判工作不仅涉及到案件审判程序、实体等一系列的审判问题,还包括法官队伍编制、法院经费配备、科学管理考核等一系列政(务问题,是一个政策性强,涉及面广,比较敏感的原则问题。我们认为确立本地区双语审判体制既要考虑到确保蒙古族当事人使用民族语言文字权利和依法公正审判这两层基本因素,也要考虑民族地区语言环境的现实应用情况。既着眼于双语审判的特点和地区实际,又要着眼于民族的未来发展。可采取如下措施加强双语审判队伍建设:比如选拔优秀的、熟练掌握少数民族语言和汉语、有志于服务当地的高中毕业生,通过免试、降低高考分数线等方式使其进入民族大学专项学习法律专业知识;对毕业后自愿到少数民族地区工作的双语法律大学生,给予学费减免、子女到省会城市读书就业等优惠政策。比如在民族地区政法各类选拔和考录中,设法增加少数民族双语法律人才。在司法考试中,定向给予少数民族地区更大幅度的降低分数线的招考政策;对长期在法院、检察院工作,并且有一定经验的人员,在司法考试中进一步放宽条件;应着力培养双语法律翻译人员。在部分法院、检察院等司法机构设立翻译处,聘请专业人员,最大限度地满足当事人的需要,维护好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同时做好普法宣传工作;吸引汉族法律人才到这些地区工作并为其提供民族语言的培训机会,同时,最高人民法院、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应继续通过培训、交流、挂职等形式提高这些地区法律职业队伍素质等等。

(三)建立统一的双语审判考核和评估体系

篇4

1 少数民族地区基层汉族干部学习掌握“双语”的重要意义

语言是人们之间交流最重要的桥梁、纽带,同时语言的交流也是各民族、各族群之间增加了解、相互帮助、增加共识的基石。事实证明,少数民族地区的汉族干部学习民族语言,民族干部学习汉语是增加各民族之间的交流、融合,促进当地的经济繁荣发展和社会稳定重要举措, 各民族之间相互学习语言在推动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与社会的进步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新疆尤其是南疆,很多乡村的少数民族群众听不懂汉语,让基层汉族干部学习掌握少数民族语言,是事关地区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大事,是做好基层各项工作的基础,是加强民族团结,促进各民族共同发展、繁荣和进步的重要举措。基层汉族干部熟练掌握少数民族语言对传达党委和政府的各项政策以及开展各项工作,引导带领少数民族群众脱贫致富,提高少数民族群众对党和国家的认同感,实现新疆的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具有重要的意义。

2 基层汉族干部学习掌握“双语”存在的主要问题

自新疆开展“访民情、惠民生、聚民心”活动以来,全疆各地州积极开展基层干部“双语”培训工作,基层汉族干部的“双语”水平取得了巨大进步,但是还有很大一部分基层汉族干部“双语”水平和“双语”应用能力比较低,在学习掌握“双语”方面存在着一些问题。

1、部分干部缺乏学习”双语“的动力。有的汉族干部没有充分认识到学习掌握“双语”的重要性,同时也缺乏学习 “双语”的动力。有的汉族干部认为自己迟早要离开乡镇基层,以后用“双语”交流、办公的可能性很小,懂不懂“双语”无所谓;有的汉族干部则不重视”双语“学习,把“双语”学习作为一项政治任务,单位组织进行培训时学习、练习一下,平时的生活、工作中却不敢说、不愿说,这些都导致了汉族干部学习”双语“的效果不佳,没有达到学习、培训“双语”的目的。

2、“双语”学习氛围不足。南疆各乡镇基层的党委、政府、委办局都有相当数量的汉族干部和民族干部,拥有得天独厚的”双语“练习环境,但是由于政府办公语言是汉语,平时工作、开会、交流基本上都使用汉语,民族干部的汉语水平普遍较高,汉族干部和民族干部之间用”双语“交流的机会不多,语言练习实践的机会少,致使“双语”学习的氛围不足。

3、”双语“的学习方式落后。目前的”双语“学习方式还是参照学生时代学习英语的模式,学单词、短语和日常用语,这样语言学习方式造成了大部分从小学习英语的中国学生经过十几年的英语学习还是不能熟练掌握英语,同样的学习方式也不适合少数民族语言的学习。同时相关部门对”双语“培训工作的调研和探索非常欠缺,缺乏有效的奖惩机制,使得”双语“学习这项工作进展情况达不到预期效果。

3 基层汉族干部学习掌握”双语“的有效方法

在新疆南疆,基层汉族干部学习”双语“势在必行,为大力提高基层汉族干部的”双语“水平,努力提高为民服务的能力,同时也是为了新疆的民族团结和长治久安,现对加强少数民族地区基层汉族干部学习掌握“双语”的方法提出几点建议:

1、端正学习“双语”的态度、明确学习目的。作为少数民族地区的基层干部,始终要做到牢记宗旨、不忘使命,为人民服务就是国家公务人员的宗旨。汉族干部学习少数民族语言,才能更好的为基层少数民族群众服务,这也是加强民族团结,促进各民族共同发展、繁荣和进步的重要举措。学习“双语”不只是一项政治任务,更是要求基层汉族干部把学习掌握“双语”当成一项事业去做。基层汉族干部只有掌握少数民族语言,才能与少数民族群众进行面对面的交心;才能真正融入群众、服务群众;才能密切党群干群关系;才能真正了解和掌握乡镇、村、社区的各方面的情况。因此基层汉族干部要明确学习掌握“双语”的重要性,明确学习的目的,端正学习态度,增强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真正做到为人民服务。

2、制定“双语“学习培训方案。因材施教是我国古人总结的一套十分有效的教学方法,准确掌握每名基层汉族干部的“双语”水平并对其进行分类,采取口试、笔试、情景模拟等方法搞好摸底调查,按照比较熟练、有些基础和无任何基础三个层次分班进行培训,针对不同层次的对象,采取不同措施,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学习培训方案。同时在“双语”培训中结合基层汉族干部掌握“双语”的实际情况分级建立基层汉族干部“双语”学习培训档案,做到“有培训计划、有学习人员名册、有学习培训记录、有考试成绩”等档案。对基层汉族领导干部的“双语”学习培训档案,要由上级主管部门审核、确认并保存,以此作为干部奖惩的一项依据。

3、加大对基层汉族干部的“双语”培训。实践证明,学习语言进行集中培训的效果比个人自学摸索效率和效果都要高一些,所以将培训“双语”的干部分好类后并进行分班集中培训效果也比自学要好些。南疆大部分干部的“双语”培训都在各级党校(行政学院)进行,由地区、县市、乡(镇)党委分级负责,每年分别在地州、县市党校

(行政学院)举办乡镇基层汉族干部“双语”培训班。学习语言要一门心思,所以在党校(行政学院)进行“双语”培训的干部要实行脱产培训,对于业务工作实在繁忙的基层干部可以实行“双语”夜校的培训方式。语言的学习不是一蹴而就的,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所以基层汉族干部的“双语”培训要经常举行,要严格制定培训标准,保证培训质量,要求培训一次进步一次,培训要有成效。培训结束时,严格进行闭卷和会话测试,成绩记入干部档案。

篇5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25-0028-02

实习支教是我国对贫困、经济条件较差、教育水平偏低的县乡给予教育支援与扶持的计划,它对缩短城乡教育水平差距,弥补教育资源,合理共享教育资源,使落后地区同样获得新的教育知识理念和前沿知识起到以很大的作用[1,2]。在积极响应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教育厅支援南北疆教育事业工作的号召和部署下,新疆的师范院校一般安排大二到大四学生去南北疆的县、乡、村开展为期一学期或者一年的实习支教工作。因此,去南北疆少数民族双语地区实习支教前的岗前培训工作尤为重要。针对南北疆双语物理教育环境、师资水平相对落后,如何从大学生就业和当地双语教育人才缺乏两方面考虑,解决地区教育发展不平衡,找准物理教育岗前培训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通过优化岗前培训策略[3-4],使物理专业师范生在上岗前的教学实践中,进一步锻炼和提高物理教师技能和水平,提高他们融入南北疆双语教学环境的能力,成为适应于新疆发展需要的师资人才,成为本文研究的重点。

一、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1.实习及岗前培训中存在的问题。经过2011年至2014年连续多次赴南北疆新师大本科生支教点,考察实习支教学生在双语环境中的实习支教情况,每次都进行了总结。在和当地的教育部门及有关老师交流后,了解到南北疆少数民族双语地区实习支教工作所面临的困难和出现的基本问题。第一,大部分支教生意识到实习支教前岗前培训中的初级维语培训,时间短,效果不明显,到了支教学校后,汉语言学生出现交流障碍。据当地教育局和学校建议,实习支教学生应该有针对性的加强初级维语口语和课堂教学日常用语培训,以便更适应当地的双语教学。第二,经过实地调查,物理专业实习支教大学生在当地大部分从事的是汉语教学,从事物理专业教育的大学生较少,且支教学生每周可以上课达到28节,有的支教生担任了全科的教学任务,非常不利于提高专业教学水平。第三,在岗前培训工作调研中发现,培训的少数民族大学生约占全部人数20%~30%左右,对于民汉混合班级,大学生物理专业知识水平、物理实验操作能力、教学素质参差不齐;一些大学生和指导教师只重视完成岗前培训任务,忽视培训效果和基本素质培养,导致支教中很不适应当地的教学环境,教学效果很不好。第四,汉语言学生对学习初级维语的意识淡漠,且在维语的日常用语上交流比较困难,民语言学生在专业知识和专业术语的汉语解释上有一定困难,且关于物理实验教学方面很薄弱;以上这些因素为岗前培训正常开展增加了管理和培训难度。

2.岗前培训管理制度及考核环节的主要问题。第一,岗前培训管理制度存在着很多不足。学院只出台了岗前培训的管理办法,但在具体执行时还存在着很多问题,比如对于指导教师管理制度,学生完成培训的具体给分标准,指导教师奖惩措施等,都没有给出明确的制度可以保障,所以导致管理过程无据可依,增加了岗前培训的难度,个别老师和学生在落实培训过程中出现敷衍了事,只注重形式而不注重效果,导致培训的形式化。第二,对岗前培训重要性的思想认识不足。部分指导教师和学生对培训不重视,培训的针对性不强,少数老师并未按照要求,对自己负责的学生进行指导或指导时间和次数不达标,对培训的学生要求不够,以至于学生并未有效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和水平。第三,岗前培训考核环节不够严格,缺乏监督机制。如个别学生培训就是走过场,没有达到提高课堂教学及管理水平的要求。学生培训成绩评定最终是由学生出勤、授课情况、教案准备情况和实际完成情况、教师总结和评分等过程组成,但是这些环节缺乏监督机制,且具体落实情况均有指导教师自己把握,在这个过程中可能出现把关不严,指导时间不够,效果不明显等现象,均没有惩罚措施或者相应解决办法。

二、建立优化策略

针对以上研究现状和调研中的基本问题,本文结合新疆双语地区教育环境、南北疆物理教育资源的实际情况,提出了物理专业实习支教岗前培训相应的一些建议和意见,以便更好的完善现有的岗前培训政策和制度。

1.建立质量评估机制。在实际岗前培训过程中建立质量评估机制,建立指导教师和岗前培训学生的奖励制度,激发大学生的上岗培训动力,增强培训效果,把参加培训的内容、成绩、时效等记录在册;以专业成立督导组,对指导教师和培训学生实行检查、抽查和调研,确定学生培训情况,建立更加切实有效的培训机制,使得培训规范化、有效化、制度化。

2.政策及制度优化。师范院校对支教学生的岗前培训办法大多以方案或者细则形式出现,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存在一些不足和漏洞。通过调研及征求意见的方法,结合南北疆地区双语物理教学及基层贫困地区教学的实际情况,在已经开展的物理专业实习支教岗前培训工作中广泛征求师生意见,有针对性的对实习支教岗前培训政策和制度进行修订、完善和补充。将优化后的岗前培训制度或者模式进行实施,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对有效改善培训效果的制度加以保留,对不合适的条例进行删减或修改,以保障实习支教岗前培训的适应性和执行的效果。对修订前后的岗前培训方案及制度实施情况进行比较,通过实习支教地区实地调研、座谈、访谈等形式,不断完善优化现有岗前培训政策。

3.改善管理水平和优化考核制度。在必要的授课环节中,采用物理专业支教学生管理导师制,指导教师最好是有经验的从事教法专业的教师,通过小组听课、评课、研讨,分组讨论、轮流试讲、示范课讲评、微格教学、实验技能、初级维语培训、实验授课等多种形式,切实的提高学生在各个教学环节中水平。岗前培训考核成绩评定是由学生出勤、授课情况、实验操作能力、教师综合素质评定及讲课大赛等环节决定,通过考核小组检查等方式,完善对物理专业支教学生岗前培训考核环节,考核不合格的大学生,应有相应制度,不允许参加实习支教,必须重新经过岗前培训,合格后方可参加支教,这样也确保了实习支教大学生能更好的适应新疆双语地区物理专业实习支教的环境,更加适应学生和教师的双重身份。所以,考核制度要严格,要细化,责任要落实到个人。

三、结论

本文针对新疆双语地区物理专业实习支教岗前培训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优化策略,以建立更加合理、有效、适应性强的实习支教岗前培训策略,既能够有效提高物理专业大学生教学技能和教师素养,又能够让大学生适应南北疆少数民族地区双语教学环境,完成物理专业学习、教学和支教等方面的教育工作,切实提高学生在各个教学环节中水平,完善薄弱之处,尽快使之适应特殊环境中的教学,达到教学效果,以满足新疆双语地区物理教育的实际需要。

参考文献:

[1]王兴.岗前培训体育课程模式的定位研究[J].太原大学教育学院学报,2011,29(4):39-41.

篇6

中外合作办学旨在通过引进国外高校优质教育资源,培养适应时展需要的国际型人才,已成为目前高校进行国际化的重要途径[1]。双语教学是开展中外合作办学的基本要求,由于各个院校师资、生源、合作专业、教学环境等情况的差异,双语教学的实施存在一定的困难,教学效果不甚理想,这直接影响了合作办学的质量。针对这一问题,结合笔者在国外参加合作办学专门培训的亲身体验和近几年的教学实践经验,对中外合作办学专科层次的双语教学模式和实施进行探讨。本文结合我校中加合作办学的实际,深入分析了计算机专业开展双语教学所面临的问题以及我们的解决对策,并对近几年所探索的教学经验进行总结分析,对其他合作办学的国内院校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一、双语教学的模式选择

双语教学(BilingualTeaching)是指在学校里使用第二语言或外语进行各门学科的教学[2],本文讨论的是除汉语外,使用英语进行的教学活动。目前国内开展的双语教学主要有以下三种模式[3]:(1)沉浸模式:课程资源及教学活动全部用外语进行,让学生沉浸在指定语言环境中;(2)双语过渡模式:保证学生学习领会学科知识的情况下,母语和外语灵活互为教学活动的主体语言;(3)保持模式:以母语维持理解和交流过程,强调外语的组织教学,外语学科词汇、概念的渗透。我院2006年开始与加拿大荷兰学院开展计算机信息系统等专业的合作办学。根据合作协议,教学活动全部采用CBE教学模式[4],专业课程必须按照加方提供的教学大纲要求,达到既定的能力培养目标,所有专业课程全部采用双语教学。

二、计算机专业双语教学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计算机科学的主流技术发源与发展大都集中在美国,经典的计算机教材和专业文献也大都产生于美国。无论是操作系统命令,还是高级程序语言,均是基于英语发展而来的。当前计算机领域最先进的技术与产品也多数产生于美国,大量先进的技术论文等资料都是以英文撰写的。无论是阅读产品资料,还是与国外技术人员或客户打交道,都要求计算机行业的从业人员必须具有相当的国际交流能力。因此,计算机专业教育中采用双语教学是可行的,也是非常必要的。但在实际的教学实施中也存在很多问题。2.1双语教学目标定位不清作为专科层次合作办学的现状是:学生基础较差,外语能力不高;教师的双语授课经验有限;指定的外文教学资源有限。在这种情况下双语教学的目标定位尤为关键。不能因为合作办学就强力推行全英教学,把专业课当成英语课,课时消耗大,教学目标也不能达到,给学生和教师都带了很大的压力。2.2师资的选拔与培训为了保证双语教学的顺利实施,每学期加方派出2名资深专业教师到我方授课2-3周,要求我方教师参与教学观摩;同时每年我校都将派出4名教师到加方进行3个月的培训学习。参加培训的教师是在学校范围内公开考核,选拔出的英语水平高、责任心和上进心强的专业教师。培训方式包括加方教师来我校培训和外派教师出国培训两种。2.3教学大纲领悟不透根据我校与荷兰学院的合作协议,学生必须完成加方专业体系的所有课程,每门课程的教学必须按照教学大纲(Outline)的要求实施。其教学大纲由IT企业、教育部门、学校等部门组成专门委员会制定或修订,能够反映当前计算机行业对于从业人员的知识技能要求,并通过ISO9001:2008质量认证[5]。2.4缺乏优秀的教材及教学资源由于加方课程体系与国内有一定差异,教材选取我们双语教学中遇到的首要问题。在国内找到合适的中文教材或翻译教材也比较困难,而且缺乏配套的教学资源,给教师备课带了很大的困难。2.5传统的班级模式制约教学效果国内一般采用传统的班级授课方式,严格要求课堂教学的完整性和规范性,而且班级人数较多,不便于课堂活动的组织安排,教学效果不佳。尤其是学生层次参差不齐,部分学生对专业知识不感兴趣,对英语授课排斥,导致专业课变成了专业英语课。

三、教学经验的初步总结

经过近几年合作办学的开展,我们对三年制专科层次实施双语教学的模式进行了深入的探索,逐渐解决了办学初期的一些问题,教学经验日益丰富。3.1英语运用水平和计算机操作技能并重目前,我们采用“一年英语基础强化,两年计算机专业技能提升”的培养模式。即在一年级时开设综合英语、口语、听力等多门英语课程,聘请外籍教师授课,强化学生的英语基础,并采用灵活多样的形式建立良好英语授课环境,提高学生对英语的学习兴趣。二、三年级开设计算机专业课程,强调学生对计算机操作和应用能力,以及核心理论知识的理解和专业术语的掌握。3.2建立完善的教学资源为了便于学生理解和独立自学,满足不同层次学生需求,我们的课程均准备了中英文双语资源。例如《数据库管理》课程,教学资源包括教材(中文)、教学参考书(英文)、中英文教学PPT、专业术语对照翻译、试题库(中英文)、电子教案、SQL语句练习题目、综合项目实例等。充分利用网络辅助教学,所有教学资源均放到校园网天空教室上面[6],对所有学生开放,保证学生随时学习下载。3.3合理组织课堂教学课堂教学是实施教学活动的核心,课堂组织是否合理、教学方法是否得当会直接影响课程的教学效果以及学生的学习效率,努力营造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针对《数据库管理》课程实践性强、应用范围广的特点,适量减少理论教学,增加实践课时,强化学生理解和使用SQL语言的能力,提高学生开发简单数据库应用系统的能力。3.4组织多种形式的课外活动在院系内外开展灵活多样的课外学习活动,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热情,鼓励学生参加计算机技能大赛、大学生艺术节、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大赛等。针对计算机专业,院内每学期会举办计算机装机大赛、计算机知识抢答赛、个人原创作品大赛、网页制作比赛、文献翻译等竞赛类项目,并给与大范围的奖项和奖励。鼓励教师在日常课堂教学中采用小型游戏类项目,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3.5成绩评定公开透明双语教学考核目的是检查双语环境下学生对专业知识和概念的理解和掌握,避免一张期末试卷定分数的弊端。我们的考核方式是按照加方指定教学大纲中成绩评定方法而详细计算机的,不同课程考核方法不同。

参考文献

[1]冯晨昱,李桂山,奥喜平.国际化视野下我国高校双语教学模式的研究[J].高等理科教育,2009(2):156-159.

篇7

中图分类号:H0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9166(2008)10-0133-01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日益加快,世界各民族文化相互之间的渗透也是愈来愈深。所以为了适应经济的高速发展,为了中国和世界各国的沟通的加强,更多的既具有专业知识,又具备较高英语素质的复合型人才是社会迫切需要的。因此,双语教学这个既可以让学生掌握专业知识又可以提高学生英语水平的教学方法也就应运而生。那么什么是双语教学的定义呢?普遍认同的是《朗曼应用语言学词典》里的解释:The use of a second or foreign language in school for the teaching of content subjects.(能在学校里使用第二语言或外语进行各门学科教学的活动)[1]。双语教学顺应了时代的发展,因此,双语教学实验在现代教育改革中红红火火的开展了起来。可是符合时代不代表就不存在问题,只有我们更好的了解它的内涵与存在的问题,才能找出合适的对策解决问题,合理发展。

一、双语教学的现状与存在的主要问题

虽然我国双语教学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世纪中叶的“”时期,但是真正发展起来还是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可是由于并没有很好的社会基础,我们现在只能称作尚在初步阶段,并且将长期处于初步阶段。因此只有我们认清现状,及时的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才能够更好的发展。1、缺乏社会基础。虽然说国际上已经有许多国家成功开展双语教学的先例,但是就中国现在的情况而言,大规模的开展双语教育是不现实的。英语不是我国的母语,也不是第二语言或是官方语言,只能是外语。所以尽管我们现在提倡全民学英语,但是我们平时用到英语的环境还是非常有限的,也没有动力或是规定推动我们讲英语,以此看来,目前我们并不具备全面完善的开展双语教学的条件。2、师资力量不足。双语教学对老师的水平要求极高,要求从事双语教学的教师不仅仅具有良好的专业水平、较高的英语素质,还应具有将两种技能很好的融合,将知识传授给学生的能力。因此,具备这种条件的人本身就不多,况且具备了这种条件并愿意从事教育事业的就更是寥寥可数了。3、学生英语水平参差不齐。从夸美纽斯论证了班级授课制以来,我们采取此种授课方式已经几百年了。但就是因为如此,因材施教就不是那么容易开展了,一个班级中的学生英文水平有高有低,这让开展双语教学的教师很难掌握教学进度。4、教学资源匮乏。原版教材固然比较正规,毕竟是经过实践检验的,但是由于东、西方文化差异较大,思维方式和学习习惯都不同,所以我们不能拿来主义,应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编写出具有中国特色的适合国人学习的教材。5、着重于实践经验的总结,缺乏理论的开发[2]。目前,对于双语教学的研究基本停留在个人的实践与总结,尚未形成大面积的研究合作群体。因此,没有研究出一整套系统的教育理论可供大家参考。指导我们:实践出真知,理论指导实践。没有一套系统的理论指导教师教学,就像航行在大海中而没有灯塔的指引。

二、双语教学的改进对策

面对这种先天不足,后天又营养不良的情况,我们应该做些什么才能使双语教学健康有序的发展呢?我个人通过经验总结了以下几点建议仅供大家参考:1.只在高校开展双语教学。高校是培养人才的摇篮,更是为未来教师行业输送人才的基地。因此,我们需要的复合型人才也就必须要从这里开始培养,并且我认为只有在这里才适合培养这种复合型人才。因为到了大学时期的青年人生观、价值观已经开始成熟,他们能的区分来自然界的事物。考虑到中小学生的这项认知还不是很强,我们不能一味强调英语的重要性而忽视了汉语和民族文化的教育。就像现代人用久了电脑,文字的书写能力急剧退化一样,这样会降低他们的民族认同感和损伤汉语的学习。英语的学习固然重要,可是母语的学习更为重要,我们不能舍本逐末。2、参考别人的经验,引进外国师资。在美国、加拿大和中国香港、澳门等地区,双语教学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绩,虽然内地的一些学习方式与他们不尽然相同,但是他们的成功之处必定有值得借鉴的部分。我们可以取长补短,避免再走和他们同样的弯路。这个过程中,引进外国的师资很重要,他们可以带来合理的教学理念,有了他们的成功教学经验作指导,我们的教学目标相信会事半功倍。3、加强师资的培养,招揽人才。条件不适合发展,我们就更应该创造条件发展。大学培养双语教学师资起步较晚,我们就应该利用现有资源将年轻的教学骨干送到外国去培训,这毕竟是培养这方面人才最直接和快捷的方法。而且我们应该建立奖励措施,吸引一些有这方面能力但是没有从事教育事业的人为双语教学贡献一份力量。4、学生按外语水平分班授课。由于双语授课所用的教学语言大部分是英语,所以,英语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听课的效果和教学进程,所以英文水平接近的学生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进行授课便于老师对进度的把握和对教学内容的掌握。这样既节省教师的人力,又不浪费学生的精力。5、撰写合适的教材。由于我们教学资源的匮乏,我们应该首先组织全国双语教学方面的精英选取与编辑合适的教材,因为教材是课堂中老师和学生手中必不可少的工具。没有一本合适的教材根本就不能组成一个完整和谐的课堂,学生课后的复习也就没有科学的根据。所以说一本合适的教材真的很重要。

综上所述,双语教学在内地开展至今还只能算在一个初级阶段,还有很问题等待我们去发现、去探索、去解决。我相信经过我们不懈的努力,双语教学事业一定会朝着对人们最有利的方向繁荣发展的。

作者单位:沈阳师范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

篇8

中图分类号:G451.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30-0016-02

一、民族地区幼儿园教师专业素养的现状分析

《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的颁布,明确提出21世纪我国对民族地区幼儿园教师专业素养的要求是:师德为先、幼儿为本、能力为重,终身学习。在2010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努力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为了建设高质量的民族地区学前教育事业,按照会议内容,我们必须着重提升民族地区幼儿园教师的专业素养。

1.分析民族地区幼儿园教师专业素养现状。《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来,全国各地的学前教育得到了飞跃性的发展,园所数量急剧增加,入园率不断提升,幼儿园教师总人数不断增加。以为例,到2015年,将达到每个县(市、区)有一所示范幼儿园,农牧区每个乡(镇)有一所中心幼儿园,村小学和教学点都举办有学前班,学前两年入园率大幅度提高,城镇基本普及学前三年双语教育,在园幼儿达到8.1万人,学前教育毛入园率达到60%以上。但是,当前民族地区幼儿园教师专业素养现状不能够达到幼儿全面发展的要求,主要体现在:村镇教育观念、意识落后[1];民族教师稀少,双语教学难度大;幼儿教师专业素质有待提高;幼儿一日活动教育效果不理想;幼儿教师职业形象欠佳,缺乏事业心和敬业精神;职业倦怠使幼儿教师缺乏爱心;教师注重传授系统的知识、技能,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明显,影响幼儿的健康发展等方面。

2.认识民族地区学前教师教育的现状。当前我国学前教育的招生可以分为大专层次、本科层次、研究生层次。尽管学前教育的招生层次颇多,幼儿园教师需求量仍非常大,专业素养也达不到专业标准中的指标。我国民族地区学前教师队伍不够强大是一个深远问题,无法在短时间内得到解决。同时幼儿教师的培养需要一定的时间,在职幼儿园教师通过培训获得专业素养的提升,这也需要较长的时间。如何提高民族地区幼儿园教师的地位和待遇,让教师形成专业理念、提升专业能力和丰富专业知识等,这都需要一个详细科学的计划。为此,根据中央政策的相关规定,针对民族地区学前教师数量不足和专业素养偏低等问题,制定一系列科学化的培养、培训、考核等机制就显得非常重要。

3.牢记民族地区幼儿园教师专业素养提升的着力点。实施学前双语教育可以提高民族地区教育教学质量,加强与基础教育、全国高等教育、专业教育的衔接,培养民族人才,促进民族团结和进步。学校作为教育的中心,而教师则是学校和教育的灵魂,在我国民族地区教育是基础工程,学前教育是基础教育的一部分,广大群众对此也有着需求。但是当前民族地区学前“双语”教育发展滞后[2],突出表现在学前“双语”教育普及率低,学前“双语”教师整体素养偏低,缺乏合格的“双语”师资,学前教育资源短缺,可见,双语师资的培养也是民族地区幼儿园教师专业素养建设的重点之一。

二、依据《专业标准》,探讨提升民族地区幼儿园教师专业素养策略

1.教育部门依据《专业标准》,开展幼儿园教师建设工作。第一,教育部门应根据《专业标准》的要求,严格把控民族地区幼儿园教师队伍的准入标准,确保幼儿园教师专业素养的水平。为民族地区学前教育的科学、健康、持续发展注入强大活力。第二,教育部门应该依据《专业标准》的内容,确定幼儿园教师资格的考试大纲等,并且将《专业标准》的规定有效地运用于转岗教师的培训上,普遍提高学前教师的整体水平,防止和纠正学前班“小学化”的倾向,做好幼小衔接工作。第三,教育部门应该加大对幼儿园教师双语的培训和教育工作。开展教师专业培训时,强化教师终身学习的理念和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增强其对职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第四,教育部门应该依据《专业标准》对合格幼儿园教师基本专业素养的规定,建立健全经费保障机制[3],制定双语教师培训工作的培训方案和课程计划。确保学前双语教育的经费,确保部分幼儿家庭可以在政策的帮助下,享受免费的幼儿园教育,同时确保学前双语教师工资和学前双语教育者的学习经费。第五,依据《专业标准》对合格幼儿园教师基本专业素养的规定,制订适合民族地区的学前双语教材和幼儿读物,各级部门要加大对双语教育课程设置、评价体系等方面的研究,大力促进学前双语教育的研究和应用,不断提升学前双语教育质量,努力建立学前双语教育工作的评估体系。

2.学前教育院校依据《专业标准》,培养学前专业学生。第一,认真组织研究制定双语教师培养工作的方案和课程计划。确定汉语、民族语言、学前教学法和汉语授课能力等综合性的培养方案。采取汉语水平、专业水平和汉语教学实践能力并重的评价考核方式,让准教师在院校的培养下具备和达到能够使用双语授课的能力和水平。第二,变革教学方式。《专业标准》着重提出教师的专业实践能力,而这种能力必须在实际操作中才能获得。因此,学前教育院校应改变传统的讲授式等教学方式,引导学习者实现知识和能力的有机整合;采用见习实习等多种教学途径,让学习者在实践中体验幼儿园教师的职业特点,提升学习者的专业实践能力。第三,学前教育院校应将《专业标准》作为自我评估的依据,作为管理和引导的指标,将其落实到人才培养质量上。《专业标准》对合格幼儿园教师专业素养的规定,就是学前教育院校人才培养的目标导向。

3.幼儿园管理者依据《专业标准》,进行园所教职工队伍的建设和管理工作。第一,开展园本培训,是提升教师专业水平最适宜有效的途径。要确保园本培训的科学开展,幼儿园管理者应该了解本幼儿园的现状,有效地利用幼儿园现有资源,培训教师。同时注重在教学实践中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激发教师自我成长的动机。第二,幼儿园作为教师每天生活的场所,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开门办园,主动与外界进行理念、模式的交流,确保幼儿园及教师群体能顺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要保障教师拥有个人专业发展自;要使幼儿园成为学习型组织,使幼儿园集体成为教师成长的摇篮[4]。在科学的管理制度和激励制度下,教师不仅能勤奋地工作,而且能有创造性地工作,从而享受工作,实现个人生命的意义和价值,最终获得理想的专业发展。

4.幼儿园教师依据《专业标准》,促进自我专业素养的提升。第一,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具有热爱民族地区教育的事业心和不断为民族地区幼儿双语教育提高而努力的决心,克服一切教育工作和生活困难,为民族教育事业奉献和奋斗的决心。第二,作为一名现代的民族地区幼儿教师,要对自身的特点和本民族的风俗特色、经济发展、历史背景有一定的了解,以此,作为自身职业道路发展的指导和进行科学研究的方向,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与时俱进,成为一名符合时代和社会发展需要的民族地区双语教师。第三,幼儿园教师对照《专业标准》进行自我评价,总结出自己的优势和不足,对自己的专业素养有一个客观的认识。在了解自身专业发展现状情况下,依据《专业标准》的规定,清晰地规划和设计自己的发展计划。第四,参加多种形式的研讨活动,如自主阅读学习、听专家报告、同行交流研讨、各种短期培训、学历进修等,探讨在专业成长中遇见的共性问题,在综合性的研修活动中,积极与教师、专家、家长进行交流,实现资源共享、强势互补,以集体的智慧解决实际中的困惑与难题,并在过程中,获得产生处理复杂性和不确定性教育情景中的实践性知识,知晓如何把那些明确的知识付诸教学实践,从而提高教育实践智慧,获得专业成长[5]。第五,反思日常生活工作中自己的言语、行为等,针对存在的不足,积极寻找解决的办法,不断提升自我的素养。第六,践行终身学习的理念,通过科研、培训等方式不断提升自己职业道德,提高专业能力,丰富专业知识,不断更新自己的学前理论,了解学前教育研究方向,对新理论和新研究具有兴趣,与时俱进,成为一名高素养的民族地区幼儿双语教师。

总之,民族地区幼儿园教师要成为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养的队伍,这要求教育部门、学前教育院校、幼儿园管理者以及幼儿园教师依据《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的规定,从实际出发,制定科学合理的培养、准入、培训、考核体系计划。

参考文献:

[1]余赞,庄周赞.新课程对幼儿教师专业素养的新考验[J].科教文汇,2006,(8):121.

[2]邢俊丽,李雪莲.学前教育的发展现状、问题与对策[J].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2):161-162.

篇9

1物流管理专业双语教学的培养目标

物流管理专业通过双语教学,可提升学生物流英语听说读写能力和跨文化交流能力,能够适应日益频繁的国际物流活动,具备国际化的视野和一定的管理协调能力,为未来的就业增强竞争力。

2物流管理专业双语教学的原则

1.明确双语课程的教学目标,保证专业教学质量

开展双语教学的课程,要把专业知识传授放在首位,其次兼顾学生专业英语能力的提高,决不能因双语教学的实施而降低专业知识考核的标准。双语教学不是外语教学,我们开展双语课程的目的不仅仅是让学生提高英语水平,更重要的是在提高英语运用能力的同时,使学生具备在物流行业中对行业英语的理解能力。教师不应该因为双语教学模式和语言要求难度的增加而降低学科知识的目标要求,而是通过使用英语原版物流教材的“双语”教学,进行该学科核心理论知识的讲授,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从英语的角度去了解和认识物流管理学科,以开阔学生的视野,加深对该学科的理解,达到掌握该学科专业知识的教学目标。

2.量力而行、循序渐进

高职院校一般办学时间较短,尤其是民办院校,水平较高的物流双语师资还比较匮乏,所以开展双语教学要量力而行循序渐进。对物流双语人才培养模式、课程建设、教材建设、实践教学、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组织与管理等方面要不断的探索和改革,并在实践教学中予以检验和发展。

3双语班实施过程与措施

3.1双语教学的实施

考虑到高职院校物流专业学生英语水平参差不齐,双语教学过程中,教材使用、课堂讲授、期末考试等教学环节应该英语和汉语并用、以英语为主。根据实际要求,双语教学可分为三种情况:一是简单的双语教学,要求教师以中文教材和英文教材教学备课,学生使用中文教材,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用汉语讲授,物流专业术语双语书写和双语朗读,汉语印刷试卷(专业术语英文印刷),学生用汉语答题。二是中级水平的双语教学。即采用外文教材,基本用汉语讲授,考试卷英文印刷,学生汉语答卷。三是高级双语教学。这种双语教学模式,采用英文教材,教师采用英语与汉语交错进行讲授,英文板书,考试卷英文印刷,学生汉语答卷。

3.2培养骨干教师,营造双语教学的氛围

3.2.1在院内举办双语教学骨干教师培训班,选拔教师参加系统的物流课程英语培训;

3.2.2有计划地选送骨干教师到高层次大学培训;

3.2.3组织院内双语观摩教学;聘请外校有物流双语教学经验的教师到校内进行双语观摩教学;

3.2.4英语口语较好的教师可跟随外教学习的基础上,承担相应课程的双语教学任务;

3.2.5把英语水平作为引进物流管理专业教师的主要评价指标之一;

3.2.6在外聘教师时,优先聘任双语教学教师任教。

3.3双语教学课程的选择

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一般应选择几门专业核心课程进行双语教学的试点和改革。如可以选择《仓储和配送管理实务》、《运输管理实务》、《供应链管理》等实践性较强的课程进行双语教学尝试,每个学期一般安排一到两门双语课程.避免双语教学一下子全面铺开对教师和学生造成过大的压力,但这些双语课程由不同教师担任授课。课程内容相对独立。因此,双语教学在深度与难度上难以形成有效的层进关系。

3.4双语教学的教材选择

使用合适的教材及教学参考书才能有效开展双语教学。各大高职院校校情不同,学生英语水平不同,教材的选择也有差异。学生英语水平较高,可将原版教材当做主要参考书,每人一本。这类教材内容属于原汁原味的外语表达和最新动态的专业学科知识。学生英语底子较薄,可选择国内改编版教材,也称自编版教材,这类教材是结合国内实际对外文教材改编后的双语教材,更符合国内学生的阅读习惯,却有违双语教学内容国际化原则。因此,选择合适的外文教材是双语教学中的重点与难点。

3.5注重案例教学法的运用

物流行业运输、仓储、配送、包装各环节实践中的经典案例分析,是学生学习物流专业英语的重要方式。案例分析法可提升学生学习物流知识的兴趣。通过案例情景的介绍,提出关键性问题,要求学生运用英语和所学的物流知识对案例进行分析,教师对学生所提供的答案以及英语表达技能等方面提出意见,使学生认识到案例分析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有效解决存在的问题。案例可以是英文案例,也可以是中文案例。如采用英文案例,可以要求学生用中文进行分析;如采用中文案例,则要求学生用英文讨论,以此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有助于学生提高双语的转换表达能力

3.6双语教学班级的设置

双语教学班级的设置,可以根据物流专业学生英语水平的差异,分为A、B、C等三类,A类学生英语水平较好,B类学生英语水平较差,C类学生英语水平最差,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因材施教。每一个双语班人数可规划为20—30人。在进行组班时,学生需参加统一的英语考试(笔试和口试),最后分类组班。

篇10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47-0178-03

一、引言

中外合作办学是指“中国教育机构与外国教育机构依法在中国境内合作举办以中国公民为主要招生对象的教育机构活动”。随着日益频繁的中外大学的合作与交流,国内出现了越来越多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目前全国范围内经教育部批准的中外合作办学高等教育项目有872个。

我校与荷兰泽兰德大学合办的“机械电子工程(中荷合作)专业”采用了“3+1”模式:学生在本科阶段的前三年在国内采取双方协商指定的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同时强化语言学习,由外方高校选派经验丰富的优秀教授来教授外方的特色课程,强化学生的专业学习。成绩合格者在第四年可赴荷兰泽兰德大学继续学习,修完荷方规定的相应学分,并可获得荷方的学士学位。我校采用这样的模式可以更好地互相借鉴教学理念,以学生为本,提高大学教育质量,努力将学生培养为社会所急需的国际型人才。

在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中,专业课程体系的混乱,专业课程双语教学效率无法提高,双语教学的授课教师教学能力,专业课程教材的选用都影响了中外合作办学的教育质量。其实专业课程体系是否设置合理,是专业课程双语教学能否提高教学质量的必要基础条件。专业课程设置不合理,势必会影响专业课程双语教学的效率。这种情况下,再优秀的教师,即使采用最先进的教学手段进行授课都只能事倍功半。只有在专业课程体系得到合理设置的基础上,提高了教师的教学能力,选用了合适的双语教材,采用最符合课程性质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才能提高双语教学的效率,提高教学质量。

二、合作办学专业课程的设置

在中外高校合作办学的过程中,由于中外高校办学理念不同,中西文化背景的差异,课程设置也有不同。如何最大限度地吸收中外双方的特色,是中外合作办学中课程设置的最大问题。合作办学专业课程的设置不是简单地将外方课程添加到己方课程中。如果只是单纯地引入国外高校的课程,叠加到自己的课程体系内,将使专业课程设置混乱,影响体系的连贯性,学生难以顺利掌握,学习难度增大,从而降低了教学质量。

我校机械电子工程(中荷合作)专业,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为目的,以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为主线,按照中方与外方合作开展的教学进程合理调整知识结构,充分吸收荷方学校的先进办学理念,引入了对方的优势课程,保留本校的特色课程,并将对方课程分设在前三年的每个学期。根据对方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和教学性质相应对本校的相关先修课程内容做出调整。针对国内学生英语听说读写能力较差的现象,增设了英语培训课程,并大量开设了专业课程的双语教学。而专业课程的设置在遵循符合各课程学习逻辑原则的基础上,更考虑了各类专业课程在双语教学上也必须满足“由浅及深,循序渐进”的逻辑原则。在对专业知识素养和专业英语素养要求相对较低的课程中优先开展专业课程的英文教学,再向专业知识素养和专业英语素养要求高的课程过渡,通过循序渐进的培养方式,使学生在学习时能够接受,进而乐意接受课程的内容,最终达到为国内学生赴国外留学提供了一个良好过渡阶段的目的。这不仅可以帮助学生顺利解决专业语言关,同时由于学生在前三年的国内学习中,外方教授已经积极地参与进了教学阶段,直接进行授课,有助于学生了解和熟悉国外的教学模式和学习方法,在第四年赴国外就读时,就可以很快适应国外高校的学习。

由于在理工科类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中,语言培训课程大多是由专职的外语教师担任,主要强化的是学生通用英语的能力。而对于理工科类学生的问题恰恰却是专业词汇匮乏、阅读专业文献资料困难、缺少科技论文写作的技能以及无法对专业问题进行交流,造成了后续专业课程无法进行深入的双语教学。而传统专业英语课程教学也只能提供几篇科技论文进行阅读分析,无法解决这一问题。并且学生专业英语听说读写能力的薄弱,也将影响学生对后续双语专业课程的学习和吸收。

我校在给学生开设了听说读写方面的语言培训课程基础上,针对学生缺少专业英语学习以及科技论文写作的辅导,在学生接触专业课程之前,设置了针对机械电子(中荷合作)专业的导向性课程――《工程素养》(《Orientation on Engineering》)。该课程采用英语教学,并不是一门单纯的专业英语课程。主要包括工程设计方法学模块、项目管理模块。在授课中结合大量案例讨论,培养学生阅读英文专业文献、科技论文写作、技术报告演示的能力,以及日后成长为优秀的技术开发、应用研究、工程管理等方面的复合型工程技术人才所必需的基本工程技能、团队合作精神,以及与他人的技术沟通能力。让学生在案例讨论中、团队合作中由浅及深、循序渐进地接触专业英语词汇,查找和阅读专业文献,在完成技术报告中实现对学生的专业英语听说读写的技能培训,并同时提高了学生的专业工程综合素质,使学生在专业英语方面的语言能力和专业素养有一定提高后,再逐渐向对专业素养和英语素养的要求较高和难度较大的课程过渡,能有效保证教师在后续专业课程的英语教学时具有较高的效率,学生在学习时能够接受,进而乐意接受课程内容。

三、专业课程的双语教学效率

目前,相比其他教学方法的研究,对双语教学的研究偏少,在“中国知网”数据库中输入关键词“双语教学”,对2003-2012年发表在外语类核心期刊上的文章进行了检索,最后得到双语教学研究文章共23篇。而由于工科教育的特点及内容具有多样性,现有文科专业的双语教学模式不宜直接套用,那么设计合理的工科双语教学模式尤为关键。

和其他学校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一样,我校也开设了大量专业课程的双语课程。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在目前的双语教学中,大多存在引进了国外的优秀教材,教师采用外语教学认为就是双语教学的误区。而在教学理念、教学原则、教学模式上中外双方的差异性又给参与合作办学项目的学生造成了不适应。学生需要在中外不同的教学模式下不断进行切换,反而影响了合作办学的教育效果和质量。所以我们开设专业双语课程,不能仅仅止步于引入国外高校最新版本的优秀教材来满足学生学习之需,更要能够针对不同性质的课程与时俱进地对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进行相应的调整和改革,从而提高专业课程的双语教学效率和质量。

合理设置的专业课程体系既要符合课程体系专业知识素养由低到高的逻辑原则,还要在双语教学上也能满足专业英语素养“由浅及深,循序渐进”的逻辑关系。在此基础上通过向对方教师学习取经和不断的摸索、自我反思与总结,专业课程的双语教学必须依据课程性质在教学理念、教学原则、教学模式上进行双语教学的改革。专业英语与通用英语有很大的不同,普通专业大都在高年级开设专业英语课程。而中外合作办学专业的学生从大一就开始接触到双语课程,《工程素养》课程的开设也为学生能够高效学习后续双语专业课程打下基础;在每门双语专业课程开设前,教师应准备相应的英语专业词汇表,以帮助学生熟悉专业词汇,同时也可以通过学生课前自学专业词汇,有效提高双语专业课程的教学效率。

在专业课程的双语教学理念方面,针对不同性质的课程,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践的能力,为提高专业课程双语教学效率,在教学原则上必须和传统以教师主讲的方式不同,应该与国际高校教学理念接轨。更应注重以学生为中心,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偏重基础理论类的课程,如《材料力学》、《机械基础设计》、《设备管理》等课程,如果教学模式单一,只是老师一味地用英语进行授课,由于基础理论知识本身就具有抽象性,用英语授课更增加了学生理解的难度。可以在教学模式上强调启发式和互动式的教学,采用教师讲解,充分应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加以辅助,结合实际项目让学生小组讨论,利用多种形式以发挥和调动每个学生的注意力、主动性和参与性,培养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相结合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知识讲解只是一个方面,能力培养才是关键所在。教师对知识的讲解只是培养学生的手段之一,而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才是培养的最终目的。例如《设备管理》(Equipment Maintenance)课程是机械电子工程专业(中荷)的专业必修课程,也是本专业引入的外方优势课程。该课程主要包括失效行为、维修工程和维修管理三个模块,围绕设计合理的结构化的设备维护管理系统,讲授关于设备失效的基本形式,针对特定故障建立有效、低成本的维护策略。教师通过授课、实例分析、针对选定的系统学生以小组形式根据课程所学内容对系统的失效形式进行分析,制定适当的设备维护策略,从而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使学生通过学习了解先进的设备维护与管理理念,制定维修计划确保设备在实践中的顺利实施。

偏重应用类的课程,如果教师只是采用英语先讲解应用中会遇到的全部知识点,虽然授课内容面面俱到,但由于学生对于许多应用中的细节问题没有体会,无法深刻理解,往往需要教师反复强调,造成此类课程效果不佳且授课效率较低,甚至不如同类课程的中文授课效果。对于这类注重应用的课程,在教学理念方面,以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重,在教学模式上可以采用教师课堂教学与学生个人自修相结合的方法。即可以利用网络教室等资源,在知识面的讲授上,不需要过于面面俱到,把所有的细节内容都讲解到。对于这类课程,教师只要把握住大的知识面,一些小的知识点、细节可以通过练习、所布置的作业(论文、报告或小课题)等由学生在实践中通过面对这些问题,利用阅读、思考和练习,巩固和完善自己的知识和技能,动手寻求方法解决,教师则根据学生的实践反馈适时进行点评。

例如《C语言程序设计》(《C Programming Language》)这门偏重应用类的课程,该课程的最终目的就是要使学生能够掌握C语言进行计程序设计并具备调试程序的能力,掌握结构化程序设计的基本方法。传统的《C语言》教学方法大多采用教师先授课,再专门排课安排学生在机房上机。学生大部分时间只能在纸上练习程序的编写,无法立刻直观地检验程序运行效果,必须等到集中上机时才能进行验证。而借助于网络教室,教师在课上讲解的任何知识面,学生马上就可以通过计算机进行检验、巩固并掌握,教师可以针对应用中的细节设计课堂习题,让学生上机练习,通过个人自修面对教师没有讲到的知识点。而教师马上通过学生反馈,针对练习情况,对这些知识点进行总结。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的能力,而且还可以提高此类双语专业课程的教学效率。

对每门课程建立反馈制度,可以通过针对课程性质设置各种问题。例如针对教师知识讲解方面、课堂练习、布置的作业以及学生自己的参与度等。通过学生的及时反馈,不断总结与反思,才有助于提高专业双语教学的效率和质量。

四、教师教学的能力

教学是以教师为主导来实施教授的控制过程,教师是掌握教学质量的关键。依托符合中外合作办学的专业课程设置,更需要教师提高自己的双语教学能力,针对不同性质的课程采用不同的双语教学方法,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授课方法,通过教与学的互动,以学生为中心,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才能更有效地针对不同的课程,顺利地开展专业双语教学,并提高双语教学的效率。

在本专业的合作办学过程中,外方多次选派有丰富教学经验的专业教师来给中方学生授课,我们都会给各个课程配备多名中方教师作为助教,且这些教师都是相关领域中的任课教师。在协助外方授课的过程中,我们的教师同时也在观摩外方的教学模式。外教讲课时和中方教师讲课不同,不会讲解得面面俱到,而是留有一定的空间让学生通过习题找到某些知识点的解决方法。授课时通过各种手段对学生进行引导,根据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不断调整授课方法。课堂教学不是以教师为主体,增加了与学生的活动的次数,设计了多种学生参与的教学环节。中方教师通过不断地总结双方教学理念、模式和方法的差异,取长补短,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在相互进修交流和访问中,学习和吸收国外高等教育的先进办学理念、教育体系,引进国外优质的教育资源,成功的教学和管理经验以及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兴利除弊,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注重以学生为中心,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五、教材的选用

教材既是教育实施过程的重要载体,也是实现教育目的的主要载体。教材也是中外合作办学中的重要一环,而教师所选用的教材内容和教材质量的优劣也将影响双语教学开展的效率,以及中外合作办学教育质量的高低。教材选用不当,既影响了教师授课讲解的效果,也使学生不能有效地学习,无法高效地掌握知识点。教材的选定必须以中外双方设置的课程和制定的教学大纲为依据,满足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根据课程的性质考虑教材的内容是否科学系统,能否符合本校学生的实际水平;是否能够和先修以及后续课程很好地衔接,并且能够满足课程设置及教学大纲的要求;教材的内容是否包含了最新的科研或应用成果,指明该领域的最新发展趋势;教材是否能够有利于教学实施、教学管理和提高教学效率。目前,专业双语课程多选用了国外的优秀教材,教学内容与国际接轨,实用性强,更具前瞻性。只有从教材到教学模式上均要求授课教师借鉴国际先进的教学经验,深入钻研外文教材,认真备课,仔细设计教学环节。这也将有助于提高双语教学的效率,同时通过选用合适的双语教材,也将使任课教师自身的外文水平和相关专业素养获得较大的提高。

六、总结

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为中外文化的交流和教育合作架起了一座桥梁。通过中外大学的不断合作交流,尽可能发挥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优势,把在中外合作中不断沉淀下来的经验,渗透辐射到高校其他教学改革中,促进高等教育教学方式方法的改革,以增强教育自我完善、自我发展的能力。希望通过总结我校机械电子工程(中荷合作)专业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以及我们的思考和解决方法,能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王天昊,孙宇,张建慧.东北地区高等院校中外合作办学中的外语语言使用模式探讨[J].中国校外教育,2008,(5).